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护理人员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生命体征,可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活 动情况,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及 护理提供依据[1]。生命体征的测量是对患者病情观察的基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护理技术 ,是《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护生重点掌握的护理操作技术,因此护理专业学生掌握正确的生命体征测量方法极为重要。
1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我们在传统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实验室W习生命体征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体温测量前未将体温表甩到35°C以下,放置腋温表后,未协助患者屈臂过胸夹紧。测量脉搏时,未在桡动脉上方,测量时间不准确;测量呼吸时,没有将手放至患者诊脉部位做诊脉状,测量时没有真正测出呼吸,随便编造数字;测量血压时,忘记驱净袖带内的空气,缠袖带时太松,位置偏低;听诊器的胸件没有放在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向袖带充气时,将水银柱打的太高等,以致于到临床实习后临床带教老师反馈回来的问题是学生对生命体征的掌握不到位,甚者不会测量[2]。
通过调查对此问题的原因分析:①学生未能体会生命体征对患者的重要性;②学生认为测量生命体征比较简单,没有充分重视,练习时只是看而不动手操作;③学生练习时,过度依赖周围同学的指导,练习效果较差;④没有严格遵循操作步骤,敷衍了事;⑤忽略操作前的核对、评估和操作后的用物处置等,只做中间的操作步骤,没有完整练习操作的意识;⑥学生认为生命体征的测量不如打针输液有技术含量,所以不愿意进行操作[3]。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原真性实践教学是把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技能的训练紧密结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4]。
2 原真性实践教学的应用
"原真性"一词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具有深远影响的著名文献《威尼斯》,主要用于欧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修复,是英文"authenticity"的译文,其意为:真实性、可靠性、确实性。目前,"原真性"作为术语,所涉及的领域已不仅是有关文物建筑等历史遗产,更扩展到自然与人工环境、艺术与创作、宗教与传说等,然而随着21世纪对中职教育的兴起与重视,它也逐步进入中职教育实践教学中。
"原真性"实践教学依据护理专业发展和护理职业岗位需求,以课程培养目标所设计的知识体系为基准,通过护理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校院评价体系构建、效果评估等手段,探索性研究在校院合作下有计划地选择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中职《护理学基础》护理实践项目移至临床一线教学的一种教学环节。
原真性实践教学具有三个层次核心:教学环境真实、设置情景相符、临床问题引入贴切。我们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将理论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边做边教、学生边学边做,使真实的护理过程变为教学过程变,使实训练习与临床工作"零距离",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体验护理工作,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同时形成职业能力,有利于培养实用型、高技能护理人才。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是《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护生重点掌握的一门操作技术。在原真性实践教学中,带教老师提前让学生熟悉病例,带教老师床头示范正确的生命体征测量方法,不同的患者测量生命体征的方式和时间各异,如手臂受伤或过于消瘦的患者不适宜测量腋温;呼吸异常的患者要测组1 min;呼吸过于微弱的患者可以用棉絮放在患者鼻孔处;绌脉患者由2名护士进行测量;脉搏过于微弱及脉搏异常的要测足1 min等,同学们通过实例现场学习,错误的测量方法以及错误的数据会耽误患者的治疗,甚至错过最佳的 治疗期,通过临床实例让同学们重视生命体征的测量。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的让学生操作,让学生学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进行正确的生命体征测量。
其次带教老师现场讲解、提问,鼓励护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养成遇到问题多思考的习惯,培养护生观察患者变化及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原真性实践教学,在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实习护生从中学到的不止是正确的评估方法和操作方法,还有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及临床思维能力。
生命体征的测量采取原真性临床实践教学让护生在教学过程中置身于真实的案例、环境及情境中。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的验证、解释、补充和延伸,更进一步提高护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在学习和运用护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护理操作。可以达到提高护生病情观察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自我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原真性实践教学还可以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护理技能操作都适用,因为原真性实践教学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桂平.两组学生对"生命体征"测量结果的差别[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20.
质量,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肾损伤; 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22-01
闭合性肾损伤是常见的泌尿系损伤,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常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如治疗护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血尿、腰腹部体征、生命体征、有效循环血量的监测是闭合性肾损伤的观察重点[1],故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在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我科从1997年7月―2009年4月共收治98例肾外伤患者,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男47例,女21例,年龄在8―72岁,平均40岁。所有的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均有明显的伤侧腰痛和叩击痛,肾挫伤73例,肾裂伤22例,肾蒂损伤5例,其中合并肋骨骨折2例,四肢骨折5例,不同程度休克7例。
1.2 方法: 闭合性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1)积极治疗休克。(2)生命体征监测。(3)应用抗生素。(4)联合应用止血药。(5)绝对卧床休息3―4周。(6)应用止痛药物。(7)保持大小便通畅。手术治疗包括:肾切除术,肾修补术。
2 结果
本组非手术治疗91例,保肾成功,非手术治疗失败7例,转为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3例,肾修补术4例,无死亡病例。本组患者平均住院37天,随访3―24个月,未见远期并发症。
3 病情观察与护理
3.1 一般情况的观查:精神状态、面色、面部表情、有无口渴四肢发凉等情况,严密观察病人每个细小反映,尽早识别休克及其严重程度[2]。
3.2 生命体征观察:腹部外伤易致肝、肾等脏器损伤,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用心电监护仪连续检测血压 、心率及呼吸及生命体征,认真详细记录、发现问题随时报告医生。
3.3 注意观察腹部体征:特别注意有无腹膜刺激征, 腹膜刺激征是肾挫伤后渗血、渗尿刺激腹膜所致,因此腹膜刺激征的观察也有助于对渗血、渗尿的判断。
3.4 血尿后的观察:血尿是肾损伤最明显的和常见的状况之一,也是最敏感的临床表现。本组68例均全部出现血尿,血尿程度与肾损伤程度呈正比,因此临床上可根据血尿变化初步判断病情变化、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我们分别留取患者血尿进行动态观察,若血尿颜色逐渐加重说明出血加重,反之病情好转。
4 护理措施
4.1 密切观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记录,保证输液顺利进行,防止休克发生。
4.2 为了便于观察血尿情况,应留置导尿,确保 留置尿管通畅,如发现少尿或无尿,或血尿程度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
4.3 防止尿路感染 ,除用抗生素外,应每日做尿管护理,定期更换集尿袋。
4.4 病人绝对 卧床休息3―4周,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得到病人的主动配合,做好病人生活护理,防止压疮发生。病恢复后2―3个月,不参加重体力劳动,注意休息,以免再度出血,定期复查肾功[3]。对于一侧肾脏切除者,指导病人尽量避免服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出院后如果出现血尿应及时就医。
5 讨论
绝大多数闭合性肾损伤的病人经过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治愈。但如果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血尿不缓解、以及损伤范围较大、肾功能减低时,经治疗观察不见好转又有反复者,应当机立断行手术治疗[4]。在整个治疗观察过程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全面仔细的观察病人、耐心细致关心体贴病人,如有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这是提高闭合性肾损伤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贾文敏.闭合性肾损伤196例观察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5,Vo111 N0.9B.
Care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Indications for Surgery of Children Acute Abdomen/WANG Man-lin,WANG Ai-m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28):043-044
【Abstract】 Objective:Investigate care and the surgical indication of children acute abdomen with clinical observation.Method: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hildren cases of acute abdomen treatment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7 to 2011, including 107 case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43 cases of surgical patients,observation and nursing including vital signs, abdominal pain and abdominal signs,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body posture and change of expression,children with the preparation of a routine examination.Result:All patients received timely and correc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the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Conclusion:Correct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care,timely screening of patients who required surgery,and grasp in timing of surgery,timely laparotomy is important in reducing the complications of acute abdomen in children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hildren acute abdomen; Nursing ; Surgical indication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25
小儿急腹症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器管发育不成熟,或因年龄因素不会或不能正确表达疾病的发病过程,往往很难把握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指征,容易错过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如腹膜炎、梗阻坏死、穿孔和出血等[1]。故临床上密切观察和护理对于手术指征患者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院自2007-2011年共收治了小儿急腹症151例,其中保守治疗107例,手术患者44例,均得到了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疗效满意,现就临床体会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51例患者,男87例,女64例,年龄0~13岁;其中保守治疗107例,手术患者44例。
1.2 急腹症分类 本组手术患者中急性阑尾炎28例,肠套叠7例,腹股沟疝嵌顿6例,外伤性腹腔内出血2例,急性肠梗阻1例。
1.3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均常规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腹部X线平片、B超,必要时行CT。
1.4 治疗方法 临床上根据患儿病史、体温、脉搏、呼吸等全身状况,观察有无休克、高热、失水、酸中毒;尽快选择必要的检查项目,以求尽早确诊,做好围手术期准备,视腹膜刺激征严重程度及腹部穿刺阳性结果决定是否行剖腹探查术。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常见病症,其死亡率非常高。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机体生理功能下降,受到各种基础疾病的困扰,其预后情况较差。采取全面的急救护理措施,才能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进出急诊室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等。现将我院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效果方面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在60-79岁之间,平均年龄(70.15±2.35)岁。发病时间1.5-3h之间,平均发病时间(2.79±0.72)h。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60-76岁之间,平均年龄(70.54±4.53)岁。发病时间2-3.5h之间,平均发病时间(2.12±0.1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
1.2方法
1.2.1病情观察与心理护理在急救中,首先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合理评估,给予患者实施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护等,特别是老年患者大多存在悲观、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身心反应,采取心理疏导方式,增强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信心。
1.2.2氧疗、建立静脉通路、止痛治疗护理在急救中给予患者采取给氧持续吸氧,根据患者病情控制适当的氧流量,以改善心肌缺氧,缩小梗塞面积等。同时,建立静脉通路,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确保抢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最短时间内将抢救药品迅速输注患者体内,并且留意静脉通畅情况,增强治疗效果等。在止痛护理中,在患者胸部剧烈疼痛的情况下,给予其哌替啶80mg肌肉注射,或者采取硝酸异山梨酯扩张冠状动脉,以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增加心肌血流量等。
1.2.3急救溶栓治疗与并发症护理在患者起病12h内,可采取纤溶酶原激活剂来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剂、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等。在急救溶栓治疗中,观察与记录胸痛消失时间、心电图sT段恢复情况等。在护理中,如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及时反馈于医生,采取综合抢救措施,配合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等。
1.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为(37.50±5.21)min,住院时间为(12.35±4.56)d;对照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为(48.23±6.35)min,住院时间为(15.36±5.57)d;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院内心肌梗塞复发率、病死率对比观察组院内心肌梗塞复发2例(7.14%)、病死1例(3.57%);对照组院内心肌梗塞复发5例(17.86%)、病死4例(14.29%);观察组患者院内心肌梗塞复发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中图分类号】656.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65-0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手术和护理至关重要。我们于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对我院外科治愈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8例,制定护理程序,完善护理措施,为医师的诊断和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30例,女48例,年龄24-68岁,平均46岁。致病原因:梗阻60例,感染15例,其他3例。
1.2 护理方法 制定护理程序,完善护理措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保证病人呼吸、循环稳定,对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包括基础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并发症防治等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和护理指导。
1.3 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护理指导,康复出院78例,有效率达 100%。
2 护理干预体会
2.1 建立规范化的护理程序 有计划地做好协调工作,配合默契,边治疗边通知,缩短辅助检查时间。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 密切观察意识、心率、心律、血压及脉象的变化,观察腹部症状及体征。
2.3 术前术后护理干预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的练习,术前禁食禁水6小时,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切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正确连接各导管并固定妥善,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
2.4 心理护理干预 向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之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其讲解手术的术式和预后效果,解除家属心中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慎起居,避风寒,畅情志。饮食有节,饭后勿剧烈运动,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术后近期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嘱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和停止排便、排气时及时就医。
3 小结
急性阑尾炎多由梗阻造成,护理人员应忙而不乱,技术熟练,采取有效措施,以整体护理为指导,熟练的护理技能为基础,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的全程护理负责制。精心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中图分类号] R5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88-01
消化道大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或是胰胆等部位的出血,临床表现常常以呕血、黑便和(或)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态势,由于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1],因此除了积极有效的救治外,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提高疗效及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现观察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0年2月-2011年1月在本院选取6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2]相关诊断标准,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存在恶性病变者;②因认知功能障碍而影响交流无法沟通者;③口、鼻、咽喉部或呼吸道病变的出血者以及进食引起的黑便者;④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回顾性观察60例研究对象病历资料显示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14-85岁、平均(52.00±1.00)岁;呕血23例、黑便28例、呕血伴黑便21例,存在腹痛、腹胀、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者32例,无症状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19例。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观察与分析60例研究对象病历资料,同时参考《内科护理学》[3]及目前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设计《6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救护理观察表》,同时由专业护理人员在护理前后对表中内容进行观察与详细记录,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中表中内容主要含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消化道出血原因、部位、护理措施和效果及生命体征等相关内容。
1.3 急救护理措施 所有患者均在积极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关急救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及相关护理、护理、管道护理及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全部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2 结果 60例研究对象经过积极急救护理后总有效达100.00%且患者生命体征得以稳定见表1所示,p
表1 60例研究对象生命体征改善情况
3 体会 消化道大出血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死亡率高达10%左右,而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实施有效、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对降低死亡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至关重要。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本次对消化道大出血者给予了相关急救护理措施,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此次护理措施有效及可行,因此我们现将此次急救护理措施分析如下: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主要包括血压、呼吸、脉搏、心率、意识状态、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有无尿量减少(
总而言之,消化道大出血原因不同其治疗措施就会不尽相同,因此急救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治疗措施而制定适合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案,这样才能提高护理效果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对促进患者康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以华.15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学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63.
1.1 致伤原因 引起骨科急症的原因均为外伤性暴力,常见:交通事故伤,挤压伤,撕脱伤,绞榨伤,坠落伤,压砸伤,刀刺伤等。
1.2 分类 颅脑损伤;创伤性血胸;肢体离断;多发骨折,外伤合并血管损伤;开放性骨折;挤压综合征;颈椎损伤合并高位截瘫等。
1.3 特点 急性出血;合并休克;或伴有昏迷的颅脑损伤;有内脏损伤;呼吸功能障碍;或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丧失肢体功能;伴有严重脱水或代谢性酸中毒。
1.4 临床表现 骨与关节损伤:局部胀痛,疼痛,畸形,有骨擦音,患处功能障碍;神志与精神:轻型病人精神高度紧张,面色苍白,喊叫;病情危重者或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创口或伤口:形状大小深浅不一的伤口,有出血或血块,皮肤肌肉也可以受损;BP,P,R,SPO2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他:口渴尿少,或四肢冰凉灰暗,末梢血循环差。
2 护士的准备素质要求
2.1 仪表端庄,沉着冷静,工作有条不紊,与医生默契配合。
2.2 尊重、关心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得以及时解决。
2.3 急救器材及药品准备完善。
2.4 具有娴熟的护理技能,为抢救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2.5 具有安全防护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2.6 严格医嘱执行制度。
2.7 护理记录单记录准确、及时、字迹清晰、记录内容客观,不涂改。
2.8 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心理护理,得到更好的理解和配合。
3 急救流程
3.1 急诊病人进入科室,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沉着冷静的进行急救,保护病人隐私,做好自我防护。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心肺复苏
3.2 首先测量BP,P,R,SPO2观察神志,大概了解受伤的情况,既往病史,及时反馈给医生。
3.3 立即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保证给药途径。并给心电监护及吸氧。
3.4 开放性伤口给予简单包扎,骨折给予简单固定,颈椎及脊柱骨折的禁止随意搬动,口内异物及时清除。
3.5 急诊采血:血常规,凝血像,输血前四项,急诊检验,抽血备血等。配合急诊心电图检查及各科的会诊。
3.6 视病情给予留置导尿,并观察尿色、尿量。
3.7 评估病人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医生快速施救:抢救中稳定病人情绪,配合抢救
①创伤性休克:平卧、吸氧、保暖、适当阵痛;迅速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尽快控制活动性出血;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激素的应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神志,颅脑损伤的瞳孔,观察皮肤、口唇、甲床色泽、肢端温度,观察尿量30ml/h,说明休克有好转的趋势,需急诊手术者,抽血备血,急诊检验。
②颈椎骨折颈髓损伤的患者,注意保护颈部,颈托固定,观察呼吸四肢感觉及运动。
③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观察下肢感觉及运动情况,评估小便是否能解出,排尿障碍者给予留置尿管,并注意搬动。
④骨盆骨折患者出血量可达1000ml以上,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尿道损伤者观察排尿情况及尿色,腹膜后血肿有腹膜刺激征。
⑤高处坠落伤复合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情况,观察胸部头部腹部情况。
⑥挤压伤,观察腹部情况,肾脏及尿道损伤,观察尿色尿量即生命体征情况。
⑦开放性损伤撕脱伤,包扎出血,快速输液。
⑧合并颅脑损伤,观察神志瞳孔对光反射四肢活动。烦躁者,必要时给以适当的约束。
⑨四肢工作:高度肿胀,谨防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血液循环,皮温,颜色,动脉搏动情况,抬高患肢,对症治疗,必要时行切开减压术。
3.8 通过急救,患者病情平稳。进行下一步治疗或急诊手术及护理。继续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情况,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及时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45-02
在社会发展步伐的推动下,医疗领域的护理工作及模式也随之发展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被广泛运用于各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中[1]。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整体性、有效性等个性化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上受到患者的广泛欢迎[2]。本院于2012年3月――2013年5月对110例手术室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10例。性别:男128例,女92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7.8±6.7)岁。行普外科手术者111例,妇产科手术者28例,骨科手术者81例。所选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人性化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及内容主要为:①手术前,将手术室环境、手术主刀医师、手术设备、术前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患者。目的是为了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流程,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紧张心理。②手术中,在不影响手术的提前下让患者处于相对舒适的,手术内安排人数需科学合理,维持还秩序。③手术过程中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得到满足,及时将手术进程及状况告知患者,如患者手中出现局部不适感,需对患者相应不适部位进行按摩,尽量保证患者拥有较为舒适的感觉。④手术结束后,做好引流管的固定,保证其稳固性,并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⑤将手术效果及术后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及陪同家属。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术中焦虑率、满意度、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使用汉密尔顿焦虑测定法将患者术中出现焦虑情况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无焦虑、疑似焦虑、焦虑、明显焦虑、严重焦虑[3]。总焦虑率=[(严重焦虑+明显焦虑+焦虑)/患者总数]×100%。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手术中总焦虑率 观察组总焦虑率(13.6%)明显低于对照组(76.3%),见表1。
2.2 组间护理服务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1%),见表2。
2.3 护理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各项生命体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8.1±19.9)、(81.1±7.3)毫米汞柱,心率为(80.5±6.8)次/min。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3.7±21.8)、(86.8±9.2)毫米汞柱,心率为(86.6±7.4)次/min。接受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程度较为显著。
3 讨 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应用于手术室中,可提高手术室综合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对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人性化护理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近几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4]。该护理模式遵循的护理理念为“以患者为中心”将护理人员的爱心、关心及责任心渗透到护理工作各环节中,让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情感和温暖。人性化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进而提高患者康复率。
在本次护理研究中,在手术室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前及术中恐惧、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并使患者树立起积极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工作,医患间建立起融洽和谐的氛围,有效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价值。本次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施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术中总焦虑率13.6%,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88%。接受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程度较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中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改善程度显著。因此,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娟.运用人性化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2,11(25):128-129.
由于在进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时候基本上要进行禁食处理,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极容易在接受胃肠外科手术的时候或者手术之后发生生命体征的异常,严重时甚至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我院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取了根据病情而定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让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接受手术的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3例,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1.7±4.6)岁,有20例为胃肠道肿瘤,有13例为肠破裂,有10例为急性阑尾炎;观察组患者44例,其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2.4±5.3)岁,有23例为胃肠道肿瘤,有14例为肠破裂,有7例为急性阑尾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胃肠外科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了术后的身体指标检测、抗感染处理以及血糖、血压控制等基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首先,在手术前,要进行完善的手术准备。通过化验检测手段,对患者的病情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并在手术前一段时间严密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标,必要时可向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再进行手术。让患者定时定量用餐,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接受手术,既要防止患者因禁食而出现低血糖症,也要避免患者因情绪波动而出现血糖异常升高现象。其次,在手术后,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护理引导。在进行了抗感染以及止血处理之后,要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在患者结束手术的第一时间,要对其血糖进行控制,对于血糖偏高的患者,可以注射微量的胰岛素。并且,留置于患者体内的导管,要注意嘱咐家属避免在日常活动中触碰到导管引起导管脱落。或者引发伤口感染。特别注意患者手术后的饮食,在初期进食流食,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食半流食,少食多餐,保护患者血糖的稳定性。
1.3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表现来进行护理效果的评价。将患者在手术期间生命体征稳定,血糖指标正常,术后无并发症出现评价为优秀;将患者在手术期间生命体征基本稳定,血糖指标的波动不影响手术进行与患者的康复评价为良好;将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其他生命体征状况评价为较差。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通过χ2检验,用P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观察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护理的优良率为74.4%,观察组患者护理的优良率为95.5%,两组患者护理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接受胃肠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受到其自身病情的影响,在围手术期极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2]。所以,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接受胃肠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区别于普通的患者,注意从护理手段上入手,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患者的术后康复[3]。
从本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来,在接受了基于病情的针对性护理之后,患者的护理优良率达到了95.5%,远高于接受常规护理时74.4%的优良率。因此,对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以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条件,让患者在术后更加稳定地恢复身体机能的正常。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13-01
在泌尿系损伤中,肾损伤发病率仅次于尿道损伤,居第二位,在每年约5/100000。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为闭合性损伤,1/3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6例患者的年龄为10-50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4例出现大量肉眼血尿,1例出现休克症状,8例腰部有瘀斑,1例出现肿块,1例孤立肾损伤。本组16例中4例行急诊手术,其余均采取保守治疗。
2 观察要点与护理措施
2.1 观察要点: ①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神志情况。③观察并记录患者腰腹部体征、局部肿块进展情况。④注意观察患者尿液的色、质、量及排出血尿的浓度变化。⑤注意观察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的变化及肾功能变化。⑥注意观察皮肤情况,预防压疮及感染等并发症。⑦观察抗生素、止痛、镇静、止血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2.2 护理措施
(1)术前及采取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①肾损伤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待尿液转清后继续卧床2周以上。②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③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变化。④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⑤有肿块者,准确测量并记录大小,以便比较。⑥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适当饮水,保持排便通畅,避免腹压增高导致继发性出血。⑦尿管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预防逆行感染,观察并记录尿液的色、质、量,行尿道口护理一日2次。⑧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其恢复健康的信心。⑨做好术前常规检查,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10加强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行局部按摩预防压疮和下肢血栓形成。
(2)需行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 ①术后持续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一次。②密切观察伤口有无出血,保持切口敷料包扎完整,无脱落,无渗出。③保持各引流管引流通畅,妥善固定于床旁,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24小时引流量<10ml可拔除引流管。④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⑤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患者清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发生,做好口腔护理,满足患者生活需要。⑥尿管定时挤捏,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预防逆行感染,观察并记录尿液的色、质、量,行尿道口护理一日2次。⑦术后禁食;排气后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食。饮食要营养丰富,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⑧肾切除患者术后卧床休息1-2天后,可逐步下床活动;肾部分切除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
3 小结
肾损伤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存肾组织及其功能,尽量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所以其主要就在于对生命体征和血尿的观察,而对肾损伤患者加强生活护理、管路护理和相关的常规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2方法回顾分析135例患者的病历,包括诊断、检查、急救护理措施,总结急救护理的要点和经验。
1.2.1病情评估接诊后,接诊护士配合急诊医生及时询问送诊者或患者家属,在极短时间内通过仔细观察和初步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病情迅速作出初步判定,查出患者外伤昏迷的原因,早期干预,尽快控制病情发展,是急救成功的关键措施。同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抢救药品及器械。
1.2.2护理措施
1.2.2.1生命体征的监测把生命体征放在首位。对昏迷患者首先是掌握生命体征,生命体征虽然只有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四项,但却能直接反应病情的严重性。突发病情不稳定,有潜在致命可能,尽管确诊是重要的,但往往在确诊前,生命体征已有变化,所以应先救命后治病,一边稳定生命体征,一边确定诊断,以免错过救治时机。
1.2.2.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并注意舌后坠影响呼吸。患者如有活动性假牙,应立即取出,以防误入气管。同时给氧,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1.2.2.3建立静脉通道,维护循环功能在清理呼吸道的同时应尽快开放静脉通道。有效的静脉通道是及时应用各种抢救药物的前提,是抢救成功的保证。严格记录所用药物及剂量。
1.2.2.4迅速控制外出血,保护脊髓因昏迷由外伤引起,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应迅速控制出血;对可能有脊髓损伤的患者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必须搬动时要将患者置硬板床上,保持头部在中间位为宜,严禁弯曲转动患者身体和头部,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危及生命。1.2.2.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为各种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2.2.6病情稳定后及时联系转送外伤性昏迷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简要、完整地填写病历,并联系通知相关科室作好接诊准备,转送到病房进行系统治疗。
2结果
对135例外伤性昏迷患者采取积极可行的抢救及护理对策后,131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至相关科室,4例因并发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