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5 15:19:1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工程评价标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

篇(1)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48-04

一、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管理现状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工程属于现场作业,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不足5%,这与欧盟国家、日、韩有很大的差距。2011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亿m2(建筑业统计年鉴),粗略估计施工产生垃圾达到4亿吨。

从绿色奥运到绿色世博,业内许多企业和专家在绿色施工、节能降耗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对企业来讲可以降本增效,对社会来说可以节能减排。施工现场指标体系量化管理成为绿色施工的重要内容。

(一)行业主管部门的需要

多年来行业内施工消耗的经验数据较少,不同类型的建筑每万平米建筑面积需要耗电多少度?耗水多少吨?产生建筑垃圾多少吨?其中能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多少吨?以及我们通过施工管理、技术进步等措施能降低材料消耗的百分之多少等等,行业管理部门需要这方面比较权威的数据作为制定行业管理规划、制度等政策性文件的支撑。

(二)项目研究的需要

绿色施工除了是节能减排环保的良心工程,实际上对于实施绿色施工管理的项目,不论是成本控制、材料节约,还是规范管理、文明施工都是有需要的,特别是指标体系中垃圾的减量、材料损耗的降低、用电用水的定额控制、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等,直接降低项目的施工成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规范、导则的要求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第三章第。在国标针对“四节一环保”的具体指标中,有大量的指标也提出了量的要求。

2.《绿色施工导则》4 绿色施工要点中具体条款中也涉及到了量化指标的要求。

(四)示范工程创建的要求

1.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验收技术指标:

2.中建协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成果量化统计表(环境保护部分):

(五)行业发展的需要

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能找出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工序、设备、材料、技术等,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指导行业发展。

(六)施工业的需要

施工企业近年来都在努力转型,希望摆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进步型,科技发展型转变,也因此,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推广要求日益提高。

同样,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科技研发的导向:指标体系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能找出能耗大、消耗多、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机械设备、原材料以及施工方式方法等,从这些点着手研发出的自主知识产权,既是节能环保有利社会的,也是市场需要推广比较容易的。

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主要创新

(一)绿色施工管理标准

对建造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管理标准,依照PDCA循环,将“四节一环保”要素融入项目施工管理手册。

标准的创新点为:

1.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要求;

2.制定绿色施工策划要求;

3.制定绿色施工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的要求;

4.规定编制绿色施工方案的要求;

5.对绿色施工实施和运行提出要求;

6制定绿色施工控制措施;

7.制定绿色施工绩效的监测和测量规定;

8.提出绿色施工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要求。

(二)绿色施工指标体系量化标准

以《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和《绿色施工导则》等现行国家规范标准为基础,结合我们已组织研究的几个绿色施工项目、企业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以及参考了部分类似工程的相关数据,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等给出了绿色施工的建议指标体系量化标准。

1.界定绿色施工指标体系

一个工程是否实现了绿色施工,现阶段我们是通过它是否实现了绿色施工目标来判断的,而这个目标分定性的目标和定量的目标,其中定量的目标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施工指标体系。

2.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分解与数据收集

(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结构设计

三、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体系建构与应用对比

学习和研究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还参照了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J 5-88、《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03、《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4-1999、《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9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等二十余个技术规范和文献资料,结合企业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经验进行编制。

(一)标准主要技术指标

1.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对建造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管理标准,依照PDCA循环,将“四节一环保”要素融入项目施工管理手册。标准的核心点为:(1)制定了绿色施工管理要求;(2)制定了绿色施工策划要求;(3)制定了绿色施工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的要求;(4)规定了编制绿色施工方案的要求;(5)对绿色施工实施和运行提出要求;(6)制定了绿色施工控制措施;(7)制定了绿色施工绩效的监测和测量规定;(8)提出了绿色施工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要求。

2.相关量化标准:指标体系的分解与数据收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数据成果服务绿色施工。

(二)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体系建构

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组成:

1.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建议)

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注:回收利用率=施工废弃物实际回收利用量(t)/施工废弃物总量(t)×100%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4.节能与能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5.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6.绿色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体系(建议)

注:① 前两项之差指“实施绿色施工的增加成本”与“实施绿色施工的节约成本”之差;② 绿色施工应是降低施工造价的;③ 本指标体系暂无参考的目标数据,应以节约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

(三)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对比

1.通过即时分析,及时发现异常,便于项目尽早采取措施,将对绿色施工的影响降至最低。

例:

图中,2号塔吊4月用电出现明显下降,抄表员及时向项目部反映了情况。

项目部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发现该塔吊覆盖范围超过80%以上的面积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只剩下零星砼工程,因此,材料运输大量减少。

项目部经过计算分析,决定拆除该台塔吊,虽然零星材料的垂直运输需要1号塔吊吊运后再二次转运增加了部分人工,但相对于2号塔吊的能耗和租赁费用,已是较大的节约。

2.通过一定时段的纵向分析,反映相关绿色施工措施的实施效果。

例:

图为某项目2号栋混凝土用量统计。

可以看出,开工之初,绿色施工管理措施不到位,出现了超限额用料的现象,随着绿色施工管理的深入,混凝土的损耗得到控制,利用率提高。

3.通过阶段分析,对比一定阶段内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距,肯定成绩,查找问题,实现动态目标管理。

区节电率对比图

电能消耗

某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各区用电统计。

可以看出,实际值较大比例的低于目标值,证明基础施工阶段节电措施效果显著,同时,可以考虑适当调低目标值以增加积极性。

相对来说,生活办公区节电效果更好,分析该区采取的几项节电措施,可以作为重点措施在类似工程推广。

4.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实证

建筑改造――西安大华纱厂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占地面积1.5万m2,厂房建筑面积8.0万m2,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重量为2万m3,再利用8000m3。

在该项目上,进行了再生骨料技术研究与应用。

采用移动破碎机对拆除建筑垃圾进行就地破碎,生产再生粗骨料5~31.5mm、再生细骨料1.0~5mm、再生粉料

①利用砖渣及废混凝土碎块为原料生产的再生粗、细骨料,在施工现场可作为道路基层材料外,也适用配制用于室内的砌筑和抹灰砂浆以及低于C25强度等级的绿色再生混凝土。

②由于砖渣来源于烧结砖其主要成分为烧粘土,含有大量的具有活性SiO2和Al2O3,使砖渣再生细骨料砂浆在相同水泥用量和拌合物性能相同条件下抗压强度优于天然砂浆,为再生细骨料的广泛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再生细骨料可应用于各种干混砂浆的配置。

③可通过掺入外加剂和掺合料对再生骨料砂浆及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以扩大再生骨料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范围,可更好体现再生骨料本身的潜在价值,以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④必须加强在现场破碎再生骨料过程中对粉尘、噪声的控制,将二次污染控制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才能满足施工现场的环保要求。

5.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关键

定量控制是现阶段绿色施工的关键,绿色施工的关键是节能、减排! 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

节能怎么实现――用电计量、定额使用、鼓励新能源!

减排怎么实现――垃圾减量,回收再利用!

减少资源消耗怎么控制――定额用水,材料的限额领用,降低定额损耗!

降低污染排放怎么控制――中水回用,垃圾利用!

建筑企业的责任是实现和完善绿色施工标准化。现阶段,我们因为缺乏基本数据、绿色施工普及度不高以及深入度不够等原因,需要定量化来具体某些要求,以确保参与绿色施工管理的工程至少能达到基本要求,这是绿色施工初期阶段的体现。随着绿色施工工作的推广和深入,每一个工程都能满足现阶段提出的这些定量指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四节一环保”,创造更多更适宜的绿色施工创新技术,把绿色施工工作向前推动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施工导则[S].2007.

[2] 牛跃林,骆凤平,吴强等.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措 施[J].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20(3 ):268-270,283.

[3] 张利,田 宝华,肖正直.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31(3):127- 130.

[4] 刘洪峰,廖小峰.谈绿色施工[J].基建优化,2015,26(6):27-28.

[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T 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篇(2)

2越南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越南还没有一个组织机构,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过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参考中国标准与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经验,结合越南现行的建筑法规,以一般建筑理论、实践经验和技术标准作为基础,采取以下步骤来评价越南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a)建立一个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清楚地规定各种评价方法,列举各种有关评价质量的准则。工程质量评价应按照工程建设特点,评价工程的各主要部位,列出主要质量指标,评价则按分值来表达结果。(b)评价体系建立的标准就是针对建筑承包商的建筑技术、质量给予评分,并专门为这项工作设计1套评分方法。通过该体系的评分系统可以对质量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客观地比较各工程之间的质量。优质工程评价总分应大于等于92分。优良工程评价总分应大于等于85分。统计相关资料,作为以后分析相关内容的数据基础。(c)该评价体系包含以下内容与意义:第一,评价建筑承包商的建筑技术。评价范围含建筑工程的不同部分,包括基础设施等,要求承包商按照规定的标准施工。评价结果以百分法显示。该评价体系主张对工地进行经常性检查,并记录每次检查结果,留作档案。检查后的所有不合格部分都将不被验收。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目的是要让承包商提高警惕,从头到尾要把工作做好,不可怠慢。第二,评价体系的运作。评价体系主张独立运作,客观地实现检查工作,不可与项目的其它部门拉拢关系,例如设计组、考察组、施工组、监督组、项目管理组等,以免影响评价系统的公平、公正。执行评价工作的人员必须是经过国家质量管理部门培训合格的专员,对于建筑工程的技术与质量有相当认识。评价单位必须向政府有关部门登记,有合法身份才可以依照上述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第三,评价方法和取样抽检流程:在对工程各部分进行评价之前,必须先确定评价方法,诸如取样法、统计法等。取样法必须前后一致,根据设计图和施工进度,在该建筑工程的每个不同阶段选取样本。所检查部分必须具有代表性。评价工作根据上述评价体系的内容开展,要保证评价一项建筑工程是完善、合理、公正的,并且符合评价流程。

篇(3)

关键词: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体系

基于“低碳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与执行,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以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对我国建筑行业的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分析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主要是指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从计划、设计到施工、运营维护再到拆除、改造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对资源、材料、环境的最大限度的节约与利用,并为建筑工程项目使用者提供环保、舒适、健康的环境[1]。因此,在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进行工程管理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优化。

1.1加大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开发管理

开发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首要环节,也是核心环节。在此过程中,可从以下几点实现绿色建筑建设工程管理的优化:其一,在工程项目设计规划前期,工作人员应对市场发展情况、社会需求、施工地理与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用以为绿色建筑建设目标与要求的确立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2]。其二,结合建筑地区建设工程政策、规范,在基于调研与分析的结果上设计建设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与确立。其三,根据建筑工程建设目标、建筑工程属性以及建设要求,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最好基础准备工作,用以提升绿色建筑建设标准。

1.2实现绿色建筑工程建设设计方案的优化

在绿色建筑工程方案设计管理中,应立足于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对绿色建筑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各项资源,包括水资源、原材料资源、用地资源、电以及煤炭等能源进行全面考虑与规划。并有效利用周围条件与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如根据地区气候变化设计房屋朝向、建筑密度等,用以提升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优化发展。

1.3注重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

建筑施工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对绿色建筑整体建设与管理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在此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以及有关部门应对整个工作环节与内容,包括施工计划、施工设备、施工安全、人力物力资源管理等进行全面、细致、严格把关,并依据建筑要求与相关规定,采用合理的先进手段进行预防与监控。

1.4强化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运营管理

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运营管理时,首先应监理完善的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设备、电力系统以及绿化设施的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同时,对建筑工程项目各项设施进行定期检测与维修,用以保证各工程系统作用的有效发挥,提升资源配置与使用的优化性与实效性。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评价体系的构建

2.1确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评价标准

相对于普通建筑工程项目而言,绿色建筑不仅注重建筑工程项目本质作用的发挥,更注重建筑工程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与使用的舒适性。因此,在构建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价体系时,首先应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包括建设阶段中对资源的使用、设备与材料的标准、工程工艺技术标准、施工技术以及建筑性能评价标准等,用以为绿色建筑的有效评价提供规范化、明确性准则。

2.2科学制定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评价原则

评价标准以及评价体系的确立与构建需要遵照一定的评价原则进行有效设计与调控,用以保证绿色评价体系的客观性、真实性与准确性。因此,结合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流程、绿色建筑要求以及工程管理内容可知,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建中需坚持科学设计原则、合理性原则、执行可行性原则、便利性原则以及综合性原则,用以保证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有效性与完善性。

2.3构建完善的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评价体系

首先,根据建设工管理需求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构建评价模型,为绿色建筑设计、规划、施工以及运营维修的评价提供有效依据。其次,设置多层次评价标准,对工程项目整体进行全方位、多层面评价,用以保证结构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此外,依据设计原则,从建筑评价体系整体出发,对评价体系各环节进行规范与设计,实现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3结语

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生活与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绿色建筑的深化推进,迎合社会建设需求,是新时期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发展背景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利于为我国绿色建筑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1 前言

由于我国还未形成系统的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理论和体系,更未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制度和运行机制,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缺乏可靠的数据来源和现实依据。本研究根据对我国现状与国外经验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全面反映建设工程质量内涵的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空间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构建了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具体方法。

2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准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必须遵循严格的准则,从而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因此,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应遵循以下七项准则:

2.1客观性

由于建筑工程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因此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必须客观反映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使质量评价体系成为一个整体,为此,质量评价的数据和资料必须全面可靠,评价人员和评价标准应保持最大限度的客观公正。

2.2综合性

对于同一个评价对象,评价主体并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不同,其所对应的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也不尽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设工程质量的概念与内涵日趋复杂,不仅仅是建筑工程最后的实体质量,还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过程管理质量等,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和期望日益提高,政府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范围也日益复杂化和综合化,因此,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必须符合综合性原则。

2.3系统性原则

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任何环节都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因此,质量内涵存在多维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只有遵循系统综合原则,才能正确反映质量的整体性评价结果,这就要求评价指标及标准在层次和时序上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2.4导向性

这一原则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政府部门的政策和措施对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具体通过在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及权重的设定来实现;另一方面,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质量管理以建设工程质量评价所确认的宏观质量状况为基础和前提,质量状况对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措施具有导向性。

2.5预测性

建筑产品都具有较长的寿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建设工程质量状况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评价,是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预见建设工程质量状况的未来发展,从而确定宏观质量管理的政策思路和目标,更好的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及其结果应能反映未来建设工程质量状况的走势。

2.6动态发展

回顾我国的建筑业,建筑工程质量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的提高,此外,随着实践的发展,对于工程质量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只有不断完善、改进、更新评价标准和观念,使评价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预测,才能使质量评价更具有实际意义。

2.7规范性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每个环节都相继出现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和规范,也是必须遵循的最低要求,质量评价必须依据相对规定的体系和方法、根据设定的方案或程序进行,原始评价结果的表达以及汇总等都必须符合固定的格式或要求。

3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方法

建筑工程评价有多种方法,不仅仅是传统的质量标准,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多学科交叉的评价方法。另外,由于系统科学、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其定量化的评价方法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仅研究开发的评价方法和模型己有数百种之多,但目前还没有见到统一分类。笔者认为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可分为三类:系统分析法、决定型评价法和比较型评价法。

3.1评价方法

3.1.1系统分析评价法

前文已经提出,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质量评价必须系统全面。而系统分析评价法就是将分析对象视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出发,针对其特定的目标,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和系统工程理论就其基本问题为之建立数学模型与模拟实验,据此对若干个指标进行数学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此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出比较客观的一种方法。目前常用的系统分析评价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功效系数法、层次分析法、多目标线性规划法、可能一满意度法(PS法)等。但本方法考虑因素较多,较为复杂,但其且准确度较高,较为客观。

3.1.2决定型评价方法

建筑工程质量中由主控项目,也有一般项目,对于这个特点可采用决定性的评价方法,决定型评价方法是设定几个评价项目及其评价标准进行分等,决定该项目是否采用的优先顺序。虽然决定型评价法是以评价者直观判断为基础,但该方法用评价项目和评价指标将定性的因素指标化,这有助于直观判断,从而以防止直观容易产生的独断和偏见。采用决定型评价方法,在根据各评价项目的评价比标准综合评价结果时,对各项目的评分,可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计算,以数值进行判断:也可用图形或表格等形式表示,以图形进行判断。后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完全是定性的、直观的;前者是综合的,应尽可能地客观和定量化。

决定型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方法:加权评分法、加乘评分法、加法评分法、渐聚群意法及特尔斐法等。

3.1.3比较型评价法

总的来说,比较型评价法是在技术经济评价中应用最广、最成熟的一种评价法,由于这种质量评价方法的简洁及客观性,他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现已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和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是借助于一组能从各方面说明技术、经济的指标,对实现同一目标的几个不同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一种评价方法。它既可以用于技术决策、也可以用于经济决策,因此,可以贯穿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过程。

比较型评价方法的工作程序如下:首先针对不同的目标,从中选择适当的对比方案;然后,从对本方案中,进行定量比较;接着进行方案的综合评价:最后优选最好的方案。比较型评价法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这种评价法侧重于方案间的定量计算比较,对定性分析比较不够重视。

3.2评价方法的选择

篇(5)

我国的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对各项事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工程的安全与否关系到每个人的财产和安全,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因此保证建筑质量的安全可靠对于国家对于人民来说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实施建筑施工监督制度,保证建筑工程安全可靠。一般的工程事故由于设计原因导致建筑强度不够整体坍塌的现象比较少见,大多为建筑施工过程由于质量不过关而引起结构的破坏,这就需要建筑施工监管人员做到认真负责,提高监督质量,保证工程的安全。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施工的每个阶段都会对最后的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应该保证监管体系的健全。总的来说,质量管理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质量监督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确保三个体系的平稳健康运行才能保证工程的最后质量。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这一体系主要是指各个工程对于项目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的直接监管。具体来说可以包括直接参与建设主体的参建各方、中介组织对参与建设主体质量行为和活动的督促与监督、代表政府和公众利益的政府质量监督。其中,其中,建筑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是整个体系的最高层次,其监督的内容涵盖了建筑工程所有参与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是最整体最全面的监管。

2、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是指各参建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参建各方要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质量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努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3、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是指包括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建筑工程活动质量评价和建筑工程服务质量评价。评价标准是该体系的关键,评价标准随着建筑工程质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是建筑工程质量需求的具体化和度量化,该体系是基于评价标准的质量评定过程,通过有效的评价,对建筑工程质量给予形象地可识别的描述,促进建筑工程各主体提高质量,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二、发达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特征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对于建筑工程监督十分重视,他们的监督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方面。 外国对于建筑施工的监督主要在于利用一定的规范提高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责任人制度,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危害到责任人,这种方法可以术说从根本上杜绝了因设计施工不认真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受损的现象发生。而且只有提升建筑设计施工人员的素质,才能彻底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

2、体制方面。国外政府在建筑工程监督体制上相对比较成熟规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规定建筑市场的稳定,同时对企业投资方的责任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保证了责任的准确性。除此之外,为了避免非专业人员进入建筑市场浑水摸鱼,政府对设计施工监管人员的水平都有着一定的限制,只有取得国家规范的证书才有机会进行建筑的设计施工。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质量的安全性。

3、法制方面。法制方面的监管主要指工程出现问题之后的惩罚制度。目前来说,中国的建筑市场比较混乱,工程问题出现之后,常常没有责任人,或者是随便找人进行顶替,更有甚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关系逃避应有的惩罚,不健全的法制无疑助长了这些不按规章制度进行建筑施工的人的气焰。只有制定出详细的法律,规定责任人,并严格的按照法律行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对实际的工程质量毫无帮助。

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强化措施

(1) 深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制改革

目前来说,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体制极不健全,经常存在这监管单位与施工单位互相串通的现象,很多监管单位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对施工进行监督。这样的监管单位对于工程质量来说没有任何保证。因此应该深化建筑施工监督体制的改革,与世界接轨,采用新的管理理念进行监督,加强创新,加强对于工程的严格要求,让监管体制焕然一些,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2)严格检查材料质量

很多工程最后之所以发生倒塌,都是由于施工单位为了获得利益,偷工减料,买入大量便宜的材料进行施工,这大大的缩短了建筑的寿命。因此监管体制应该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保证建筑材料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这也对监管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监管人员应该做到对于建筑工程材料的价格心中有数,才能看出好坏材料之间的区别,进而从根本上杜绝施工单位偷梁换柱的把戏,提升工程质量。

(3)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建筑的监管体制并非一次完成,需要经常性的进行监控。从工程的开始直到最后的竣工都应该进行监督,如果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找出解决措施,防止危害的进一步恶化,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帮助监管,从各个角度加强对于建筑工程的监管,保证工程的最后质量。

四、结论

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进行健康可谓任重道远,目前我国在法律制度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这就需要监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完成自己的监管任务,从多个方面提升建筑监督的质量,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国家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 我国正处于绿色建筑加速发展时期,节能设计与建筑能耗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通过某办公楼绿色建筑结构设计实例,对绿色建筑结构的体系选型、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结构选型;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132-03

作者简介:孔德欣(1973-),女,广东南海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结构设计。

0 引言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对于结构专业来说,所涉及到的内容是规范当中的“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章节。笔者几年前曾经做过一个公共建筑类绿色建筑的结构设计,该建筑获得国家公共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1 工程概况

某办公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长为156m,宽为29m,地上五层,局部六层,总建筑面积21511m2。建筑外观如图1所示。建筑内部空间主要为大空间的办公区域,因为需要营造绿色生态的办公环境,整栋建筑物内有大量的绿化面积,并且分布在不同楼层。首层入口处有8根“7字形”装饰柱,柱子高度为五层楼高,支承在五层的一根30m跨的横梁上;另外有一个高出屋面约25m,平面呈正方形的拔风塔,塔中央有一根?准800直径的圆柱。二层和六层建筑平面以及南北立面如图2、图3、图4所示。

2 结构选型

国家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均给出在保证安全、耐久的前提下,采用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的要求,规范指出符合要求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轻钢结构体系、砌体结构体系和木结构体系。因此该工程在方案阶段确定结构体系时,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进行了多方案的比较:

方案1:木结构体系。工程所在地区不是木材出产地,需要从外地运进木材,这样规模的商务办公楼,如果采用了木结构,一方面会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另一方面,单纯的木结构也不能完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这个方案不可取。

方案2:砌体结构体系。工程所在地区属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该结构体系对于纵横墙间的距离是有要求的不能太大,同时墙体的开窗面积是有限定的。这样就很难满足现在建筑的功能要求,而且这种体系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不采用该方案。

方案3: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体系。根据过往的设计经验,在多层建筑中采用框架结构既能很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又对抗震设防方面有利,同时又是合理、适用的体系。采用钢结构可以减少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但是这个方案又存在一个问题:因为存在大量的绿化面积,给钢结构防水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的材料消耗相应增多;也会增加使用阶段的维护成本,不符合规范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的要点,该方案不是绿色建筑最佳的结构方案,因此也未被采用。

方案4: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部分钢结构组合体系。该方案是在方案3的基础上把钢框架改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保留部分结构采用钢结构。

对照规范的内容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进行多方案比较,确定符合规范要求的结构体系,达到经济、合理、适用、节约资源的目标,并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通过方案比选,本工程选用方案4: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部分钢结构组合体系。

3 结构设计要点

①入口处的8根“7字形”装饰柱以及其连接的横梁,8根柱子建筑要求外观尺寸为700×1300,有16m高,横梁跨度为30m,建筑外观尺寸要求为800×1500,结构设计上构件采用钢结构,一方面构件自重轻,可以减小地震作用,另一方面在处理横梁与框架柱的连接节点上也变得容易。在工程成本上,采用钢结构较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节省人工、外脚手架、模板及支撑系统费用,另外工期效益显著。入口钢构架平面图和钢构架柱立面图如图5、图6所示。

②中庭屋盖部分,建筑设计为不上人的采光屋面,该屋面跨度为30m,三边支承。一方面因为跨度比较大,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其自重必然较大,其次从建筑空间效果来看,在二层平台花园以及其他各层均可以看到该屋盖,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够轻盈。所以设计结构设计上决定采用钢网架结构。网架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7所示。

③对于两处从二层平台花园上三、四楼的楼梯,因为建筑要求做成悬臂形式,中间不加柱子,从节省材料以及造型美观考虑,把它做成钢木组合楼梯(钢骨架木踏步楼梯),从而达到既美观轻巧又相对省材的目的。

4 优化设计

结构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最突出的内容是节材,因此该工程在设计图纸出来以后,根据绿色建筑的要求,为了达到进一步节材的目标,对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的设计图纸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其中优化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调整次梁的布置,相对原设计一个房间三道次梁改为两道次梁,从而增大板的跨度,使其在尽量不增加截面厚度以及钢筋量的基础上,达到最大优化值。优化前与优化后的18~28轴三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8、图9所示。

根据结构计算得出,前后两个设计成果在混凝土用量上基本持平,而在钢筋用量上,前一个含钢量为35.63kg/m2,而后一个为33.40kg/m2,这一优化节省了6%钢筋用量;同时因为减少了一道次梁,在建筑模板方面也会相应减少材料损耗。另外,拔风塔中央的?准800直径的圆柱也作了优化,由原来C25,配18根25钢筋的混凝土柱改为?准800×10的钢管柱,这样既节省混凝土8.8m3,钢材量用量也从原来的1.35吨,减少为0.434吨,并且节省人工、模板及支撑系统费用,工期效益显著。

综上,优化后的本工程符合国家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建筑工程提出的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要求,节省了钢筋用量,减少材料损耗。

5 结语

结构专业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除了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外,在确定结构体系进行多方案比较时,应对照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要求,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采用经济、合理、适用与节约资源的最佳方案。并应重视对设计进行优化,使结构设计达到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目标。本工程对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与结构专业有关的内容,做到符合规范的要求,为项目获得国家公共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结构专业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3-01

顶岗实习是所有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安排学生在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再加上顶岗实习单位分散、实习周期长等各种原因,我专业研究了顶岗实习的具体措施,使得顶岗实习工作能按计划有序进行,确保顶岗实习的训练效果以及学生安全。具体如下:

一、加强顶岗实习前的准备、训练和安全教育

1.岗位技能训练

岗位技能训练是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集中训练,是在全部专业课结束后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在顶岗实习开始之前,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的检验和专项技能的强化,为学生顶岗实习乃至未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岗位技能训练是实施“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

2.进行岗前准备

要使得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并达到相应的效果,岗前准备必不可少,主要有以下几个准备:①分配指导教师;②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落实好顶岗实习单位;③根据被指导学生不同的实习单位、岗位及要求,会同实习单位确定具体实习内容并拟订实习计划;组织学生学习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和具体的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阐明时间安排和步骤,提出写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要求,介绍实习单位情况和实习应注意的事项,宣布实习纪律等。

3.安全教育

建筑行业属于危险性行业,因而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根据国家有关新工人安全教育的要求,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的特点,制定学生实习安全生产须知,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必须进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考试,成绩80分以上者方能进行顶岗实习。

二、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中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尤其重要。

1.指导教师

①会同企业师傅共同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对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能力、专业素质等进行具体指导,可采取定时、定点到企业现场指导与电话指导、在线指导等相结合的方式;②指导学生填写实习周记和撰写实习报告;③指导学生合理选题和撰写开题报告以及论文;④下达毕业顶岗实习任务书;⑤指导学生实习;⑥指导学生整理、装订毕业顶岗实习材料并组织参加答辩;⑦负责学生实习考核和评定实习成绩;⑧负责写好学生实结;⑨掌握所有被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状况等信息资料,并做好与学生联系指导的记录;⑩负责收集和装订与学生顶岗实习相关的各种材料。

2.班主任

①安全教育管理;②政治思想教育;③职业道德素质教育;④实习前动员,讲明实习目的、实习纪律;⑤对分散的学生,除现场指导外,至少每周通过电话、网络在线与学生和企业各联系一次,掌握所有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状况等信息资料;⑥负责向学生传达与班级有关的学院及分院的各种信息;⑦班主任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后期的签约。

3.实习学生

实习的学生,应全面地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期间要求做到:

①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尊重和服从师傅,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遵守实习基地上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

②认真做好实习纪录,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周记。

③毕业实习结束前,要写好毕业实结报告,必要的图纸、附件,报告要求语言简练,内容真实,书写工整,图文并茂,字数满足要求。

④完成顶岗实习考核表。

4.企业师傅

①对学生实习出勤情况进行考勤;②确定学生实习岗位;③对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指导和传授;④要求学生进行安全活动交底;⑤把自己的工程经验传授给学生;⑥参与学生毕业答辩;⑦对学生最终顶岗实习进行考核和评价。

三、严格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考核和评价的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顶岗实习考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⑴实习周记内容评分标准(25%),评分项目主要有:周记次数、周记内容中含有专业知识情况、周记内容重复情况和周记内容是否从实际工作和实际角度出发。

⑵实习报告评分标准(25%),评分项目主要有:实习单位介绍、实习岗位、实习主要过程、实习主要内容和实习的主要收获和体会。

⑶企业鉴定评分标准(20%),评分项目主要有: 实习过程中企业平时考核成绩和实习结束企业综合考核成绩。

⑷实习答辩评分标准(30%),评分项目主要有:答辩自述情况和问题回答情况。

四、毕业顶岗实习审查

根据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所有同学必须通过以下条件审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考核资格:

(1)顶岗实习单位或实习岗位未获指导教师认可的;

(2)顶岗实习期间发生重大错误,被企业劝退的;

(3)顶岗实习周记少于25次的或者顶岗实习报告未写的;

(4)实际实习天数不足规定天数的70%的。

通过上述条件审查后,实习的同学才能有资格参加顶岗实习答辩。

五、毕业顶岗实习评价标准

如果学生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说明顶岗实习是成功的、有成效的。对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成效如何是由有资格参加考核顶岗实习学生和学生考核的综合成绩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学生所占的比例来评价,即所谓的顶岗实习成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篇(8)

绿色建筑施工是指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情况下,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工程建设中尽量节约能源,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做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新建项目的实施到扩建和改建项目,不仅应用在普通的住宅楼、商场等,还在学校、医院及科技馆、体育场馆等工业建筑中发展开来。绿色建筑的评价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能源节约与能源利用(水、电、材料)、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大因素,根据各地的情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2.绿色施工技术要点

2.1材料节约和利用技术要点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的主体,材料的费用是建筑工程中占成本比例最大的一项支出,所以材料节约和利用是绿色施工评价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工程施工时应根据我国建筑业的整体状况分析考虑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模板等)、装修材料的节约和利用。1)提前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对建筑材料的进出场时间、路线、堆放场地等做出严格规定,减少二次搬运;尽量采用场地周围材料并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避免运输过程中增减材料的损耗率;另外,对运输进场的建筑材料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中不必要的损坏。2)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预应力钢筋等成熟工业化生产的材料,不仅能减少资源的消耗,还能提高结构安全耐久性能;对于钢结构工程,应对加工和安装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减少因技术问题造成的材料浪费;对装修过程中的木质材料,采用新型人造板材来代替以减少木材资源的浪费。3)施工中的周转材料和工具,应满足容易维护、拆装方便并且有足够耐久性的特点,对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材料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能。4)施工现场的围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利用已有的围墙;打桩机、塔吊等大型装置的布置应根据场地环境合理安排,减少移动造成的人工和材料损失;场地设置的临时性办公和生活场所采用周转式活动板房,争取把场地临时建设材料利用率达到最大。

2.2水资源与电能节约和利用技术要点

1)建筑工程临时用水应精确计算用水量,包括施工现场施工用水量、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等;合理选择取水、净水设施、输水管道和储水容器等,配水管网的布置主要供水管线采用环状,利用周边的管道或修筑好的永久管道作为配水管网,确保在供水正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2)现场机械的清洗用水、路面的洒水、园林绿化的浇灌等用水必须设循环用水装置,尽量避免直接使用市政自来水。3)基础工程施工时,应根据各地区地下水资源的情况来确定抽取地下水的多少,当基坑抽水量大于50万m3,应进行地下水的回灌,回灌使用的水应该高于地下水的标准,不能污染地下水。4)根据各地能源储存量的不同,合理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代替电能传统能源,合理制定能源消耗标准,提高能源利用率。5)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的选择应考虑能源利用率,在满足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优先使用能耗少、效率髙的施工设备,发展新工艺、研制新材料和装置,对达到使用年限、技术落后的设备强制淘汰,推动绿色施工的发展。

2.3土地节约和保护技术要点

土地资源不可再生的性质决定了节约用地的重要性,造成设计师设计方案时更多考虑了施工过程中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而降低了对土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施工的意义在于满足建设需要的同时更多保留土地原有的环境,促使生态可持续发展。

1)场地内的临时设施的建设不仅要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还应该考虑到场地的利用率和施工生活的方便性,临时设施的规划应满足安全文明施工的标准,合理规划板房的空间也是节约土地资源的方式,除此之外,场地内道路、园林、市政管线以及其他构筑物的布置应合理科学。2)基础工程中,土方的开挖和回填会对场地以及周围的土体造成扰动,在基础方案设计时应考虑尽量坚持自然土地不受扰动的原则,通过不断优化方案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需要。3)对建筑红线外场地的占用,如有需要选择废弃的荒地,不占用耕地,不破坏原有的植被。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建筑物和道路作为施工道路,按照永久道路与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减少土地的占用。

3.结语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质量监管;质量评价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理论

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既有一般产品质量概念所具备的内容,又包括更为广泛、更为特殊的内容。我国在2002年以前依据《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进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进行。

相对于原评定标准,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一个最显着的变化就是工程质量验收不再设优良等级,只做合格验收,贯彻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即不再对建筑工程质量划分等级。

2 国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标

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指标的选取方式有很多种,国内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学者和着作也有很多。如杨亚频认为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使用功能、建筑环境质量等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而采取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以及做到安全文明施工是创建优质工程的必要措施,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张巧玲构建了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以建设工程质量指数可以作为衡量建设工程质量的综合性指标。除了上述理论研究外,有很多研究理论运用到了具体实践过程中。

3 施工过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基于过程能力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思路第一,从上至下识别关键成功因素整个指标体系构建将借助关键成功因素法识别影响质量的关键成功因素。首先通过调研与访谈,确定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目标。然后识别所有成功因子,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找出影响质量监管目标的各种重要施工过程,以及影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第二,从下至上计算过程能力指数。由于关键绩效指标的可度量性,在识别出关键绩效指标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度量。在识别关键成功因素以及采用过程能力指数对测量指标进行度量后,就可以构建相关的模型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进行评价,这里将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建模。

4 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

4.1 实施原则

4.1.1 循序渐进。在由建设部组织的一些工程质量抽查中应用,并在进一步完善其指标和标准之后,从政府投资工程领域着手推广,在建立一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之后方可推广到私人投资工程中去,而且推进的原则必须是自愿参与。

4.1.2 区别对待。我国推行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政府投资工程和住宅工程方面,这样既抓住了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矛盾,也体现了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新形势要求下的全新定位,而不再是过去的“大包大揽”型管理。

4.1.3 评价信息化。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建筑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同以上信息系统结合,共同构成质量监管平台,完成质量平台中数据整合与信息的功能。

4.2 与现行制度的关系 为了保证质量评价过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立质量评价的地位,必须将质量评价与如下制度或工作明确的区别开来。

4.2.1 与法定的工程质量保证程序的区别。虽然建设工程质量评价数据来源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但是经过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并不意味着工程无须经过上述法定程序的检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结果不是工程项目的“合格证”。

4.2.2 与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过程的区别。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现工程实体质量以及各方质量责任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只能影响评价分数的高低而不足以作为执法人员的处罚依据。把评价过程与监督执法过程区别开来有利于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转贴于

4.2.3 与“优质工程”的评选的区别。质量评价的分数反映的是项目建设过程与各方质量工作相对于评价标准的符合程度,根据目前设定的标准,也可以认为分数反映的是工程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和水平。政府可以在评优过程中,将评价结果作为重点“评优”指标考虑,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工程质量的“优质证明”。

4.3 组织与实施 从短期来看,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可由政府部门以质量验收、质量抽查的形式来组织和实施。然而,要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长远发展,则必须逐步树立其权威性与公信力,这就对质量评价组织与实施的规范性与制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评价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质量水平,并能够及时、准确的反馈给政府、市场和社会,具体实施评价的人员十分关键。为此,工程质量评价人员或机构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专业资质和技术水平,并且独立于项目建设过程,不能与工程建设主体各方存在利益关系。

施工阶段质量可由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独立性机构或人员担任质量评价,同时在初期评价人员在对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质量监管平台中已有的数据,不需要进行独立的评价。在大规模展开质量评价之后,需要完善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增加部分定性化的评价指标。此时需要组织专业的评价队伍,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评价。随着工程质量监督由质量等级核验制向竣工验收备案制转变,建设单位代替了政府成为质量评价的主体,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参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等级评价。

5 结语

篇(10)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of the project in relation to the building use fixed number of year and use safety,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represent the building the quality of enterprise and management level.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quality control mode from "third party (government) quality supervision" to "completion acceptance record mechanism" change, the quality supervision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are no longer the rank appraisal. Implement quality supervision department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evaluation become comprehensive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Key wo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he quality control, quality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U2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现状不容乐观,合格率不高,一些工程存在隐患,对质量通病的治理成效不显著。国务院批准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提出两步目标要求,指出要保证质量,关键是严格遵循国家标准或规范。今后要努力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发展专业施工队伍,推广应用新技术,实现两步目标。

1 质量体系的建立

(1)根据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编制本工程质量计划,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由公司总工程师领导、项目质量、技术负责人负责的质量管理机构,使整个质量保证体系协调运作,工程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项目严格执行"四交底"制度:质量标准交底、操作要求交底、技术措施交底、自检互检交底,交底必须明确无误,双方都要在交底书面资料上签字。

(3)定期召开工程现场例会和质量情况汇报会,及时通报质量情况,保证各级管理人员掌握质量动态,坚持样板到路,树先进、学样板、上水平、超前示范,以点带面。

(4)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把责任落实到相应的部门和人员。除公司质量监督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外,现场另安排专职质监员跟班作业,分别对重要施工对象,施工难度大的部位等施工作业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按照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规定,使项目各部门到各施工班组,层层落实质量职责,明确质量责任。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理论

建筑项目实体的形式,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需要经过若干个工种的施工,而每一个工种又需要历经若干道工序。为了便于控制、检查和鉴定每个施工工序和工种的质量,需要将一个单位工程分为若干分部工程,每个分部工程又划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或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其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按照我国现行的标准其评定的等级只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合格的建筑工程质量应满足以下条件:

保证项目必须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基本项日抽检应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合格规定。

允许偏差项日抽检的点数中,有80%以上的实测值,在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允许偏差范围内。分部工程的质量以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来综合鉴定,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合格。

3 国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标

质量评价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运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公正、客观地评价工程质量的状况,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分析、研究基础资料、从而掌握质量动态,以便对每个时期制定科学的决策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达到预测、预报、预防的目的,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同时也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统计信息,对施工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信息导向作用。

我国在2002年以前依据《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编号GBJ300-88进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检验标准。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1]进行。该标准于2001年7月20日,2002年1月1日实施。新的验收标注体现了国家只对工程质量提出最基本的要求,保证工程质量不出现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这并不意味我国就不鼓励施工企业开展质量创优。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可以参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32]进行,该标准于2006年7月20日,2006年11月1日实施。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在工程质量合格后的施工质量优良评价。工程创优活动应在优良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施工质量优良评优的基础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4 施工过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过程能力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思路如下:

(1)从上至下识别关键成功因素整个指标体系构建将借助关键成功因素法识别影响质量的关键成功因素。首先通过调研与访谈,确定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目标。然后识别所有成功因子,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找出影响质量监管目标的各种重要施工过程,以及影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

(2)从下至上计算过程能力指数。由于关键绩效指标的可度量性,在识别出关键绩效指标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度量。在识别关键成功因素以及采用过程能力指数对测量指标进行度量后,就可以构建相关的模型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进行评价,这里将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建模。

5 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

5.1 实施原则

(1) 循序渐进。

在由建设部组织的一些工程质量抽查中应用,并在进一步完善其指标和标准之后,从政府投资工程领域着手推广,在建立一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之后方可推广到私人投资工程中去,而且推进的原则必须是自愿参与。

(2) 区别对待。

我国推行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政府投资工程和住宅工程方面,这样既抓住了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矛盾,也体现了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新形势要求下的全新定位,而不再是过去的“大包大揽”型管理。

(3) 评价信息化。

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建筑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同以上信息系统结合,共同构成质量监管平台,完成质量平台中数据整合与信息的功能。

5.2 与现行制度的关系

为了保证质量评价过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立质量评价的地位,必须将质量评价与如下制度或工作明确的区别开来。

(1)与法定的工程质量保证程序的区别。虽然建设工程质量评价数据来源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但是经过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并不意味着工程无须经过上述法定程序的检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结果不是工程项目的“合格证”。

(2) 与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过程的区别。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现工程实体质量以及各方质量责任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只能影响评价分数的高低而不足以作为执法人员的处罚依据。把评价过程与监督执法过程区别开来有利于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3) 与“优质工程”的评选的区别。质量评价的分数反映的是项目建设过程与各方质量工作相对于评价标准的符合程度,根据目前设定的标准,也可以认为分数反映的是工程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和水平。政府可以在评优过程中,将评价结果作为重点“评优”指标考虑,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工程质量的“优质证明”。

5.3 组织与实施

从短期来看,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可由政府部门以质量验收、质量抽查的形式来组织和实施。然而,要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长远发展,则必须逐步树立其权威性与公信力,这就对质量评价组织与实施的规范性与制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评价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质量水平,并能够及时、准确的反馈给政府、市场和社会,具体实施评价的人员十分关键。为此,工程质量评价人员或机构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专业资质和技术水平,并且独立于项目建设过程,不能与工程建设主体各方存在利益关系。

施工阶段质量可由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独立性机构或人员担任质量评价,同时在初期评价人员在对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质量监管平台中已有的数据,不需要进行独立的评价。在大规模展开质量评价之后,需要完善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增加部分定性化的评价指标。此时需要组织专业的评价队伍,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评价。随着工程质量监督由质量等级核验制向竣工验收备案制转变,建设单位代替了政府成为质量评价的主体,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参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等级评价。

6 结语

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同样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最终应用,仍然需要大量现实数据的支撑与论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朱宏亮.建设工程质量白皮书编制方法研究[R].课题报告2004.

篇(11)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指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按照要求确认绿色建筑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主要由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的评价以建筑群或建筑单体为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建筑所处的环境评价结果为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七大类技术指标:⑴节地与室外环境,⑵节能与能源利用,⑶节水与水资源利用,⑷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⑸室内环境质量,⑹建筑电气,⑺运营管理。每类技术指标分为控制项和一般项。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必须全部满足;一般项为可选项,包括A类指标和B类指标,其中A类指标为难度大,综合性强,绿色成都高的项目,B类指标为难度相对较低的项目。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控制项的内容。

住宅建筑评价标准中控制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节地与室外环境

(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它保护区。

(2)建筑场地选址无地质灾害及含放射性或化学物质超标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m2,多层不高于28m2,中高层不高于24m2,高层不高于15m2。

(4)住宅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满足国家现行规范对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5)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墙,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6)住宅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公共绿地满足集中绿地的基本要求。

(7)住宅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物。

(8)施工过程满足《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中合格或优良等级的要求,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2.节能与能源利用

(1)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现行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2)采用集中式空调(采暖)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热泵)机组或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性能系数(COP),能效比(EER)符合现行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值。

(3)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分户热量计量设备。

(4)12层及以下新建住宅建筑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3)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4)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不使用实心粘土砖。使用的砖、砌块、墙板等墙体材料和保温材料(系统)获得山东省新型墙材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应用认定证书。

(2)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要求。

(3)建筑造型要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5.室内环境质量

(1)每套住宅至少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规定。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要求。

(2)卧室,起居室,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采光系数不小于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的规定。

(3)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dB(A),夜间不大于35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

(4)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俺的5%。

(5)室内游离甲醛,苯,氨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有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规定。

6.建筑电气

(1)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耐用可靠,有绿色环保材料制成的电气装置。

(2)配变电所设在建筑物内时不设在住户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侧。设在建筑物外时,其外侧与建筑的外墙间距满足防火,防噪音,防电磁辐射的要求。

7.运营管理

(1)物业管理符合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件》的有关要求。

(2)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

(3)住宅水,点,采暖,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于收费。

(4)制定垃圾管理制度,防止在收集和运输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

(5)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并有严格的保洁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

公共建筑评价标准中控制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7.1节地与室内环境

(1)第1,2条同住宅建筑的要求。

(2)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3)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施工过程满足《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中合格或优良等级的要求,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7.2节能与能源利用

(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2)采暖,空气调节系统的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并以此合理选择末端设备,确定管道直径、选择冷热源设备等容量。

(3)采暖和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的流量和扬程,通过详细的水力计算,合理确定,并确保水泵的工作点在高效区。

(4)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调系统的热源。

(5)采用集中式空调(采暖)系统的公共建筑,其冷、热源站房设置冷,热量计量装置。对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的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7.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在方案和规划阶段 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2)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3)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7.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同住宅建筑的相关要求。

7.5室内环境控制

(1)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风速等参数符合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2)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

(3)室内游离的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4)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的二级规定;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

(5)建筑室内日照,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有关要求。

7.6建筑电气

(1)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耐用可靠由绿色环保材料制成的电气装置。

(2)合理选择配变电所位置,采用提高供电系统功率因数的措施。配变电所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及电磁辐射屏蔽等安全防护措施。

(3)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香型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

(4)政府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设置节能监测系统,并与建筑同步设计,安装。

7.7运营管理

(1)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