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5 15:19: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

篇(1)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兴趣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它主要的方式有:(1)巧设悬念。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2)创设情境。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3)联系实际。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诱导质疑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它要求教师:一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三是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总之,只有把握好质疑这一关,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创新成果。

三、驰骋想像

想像是思维的体现,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像就越开阔、越深刻。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像开始的。”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像更是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想像。

篇(2)

从传统教学方式来看,教师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只能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种支配、服从的教育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使学生陷入消极情绪带来的恶性循环中。相比之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强调一切教育目标的确立、一切教学任务的制定、一切教育环节的布置均要围绕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主要负责课堂构建、兴趣引导等从属角色。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求教师构建较好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可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中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下一步学习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

其次,英语教学的重点为听、读、看、写、说等能力的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模式中主要以加强这些能力为目标,主要体现在: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着重于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英语交流;第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同时涉及课外的学习,主要依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课外时间内完成高效率的学习,同时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自主分析并解决;第三,课堂任务的制定首先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参与进来,以课堂中学生的活跃程度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向自主学习的模式转变,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利用小组讨论的合作探究模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

最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消除了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的隔阂,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搭建起教师与学生良好沟通的平台,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同时也方便教师开展情感引导等工作。首先教师应该足够尊重学生,并且及时采纳好的建议,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调整教学任务。在课下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善英语教学课堂的氛围。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实际应用

要使教学效果得到体现,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存在于学生个体内部的心理情绪,能够反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行为,为持续的学习提供动力,因此学习动力与学习行为之间有相互作用的联系,当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时候,需要教师安排学习活动来激发其学习动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是保证教育有效性的基础,对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根据文章内容设立问题,问题既要结合知识点,也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拿捏好问题的难度,留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例如在人教版“healthy eating”的教学中,将其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即提出类似于“Everybody has to eat but do you eat a healthy diet?”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好地将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挂钩,学生通过利用自身阅历以及学到的英语知识能够分析问题并且给予答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情绪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表扬,使学生感受到努力付出获得的成就感,同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给予帮助;第三,使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只有重视英语学习才能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认识。第四,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的思维被完全调动起来。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The Olympic Game”的讲解之前,为学生设计“The origin of the Olympic game;The cities used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The sports in the Olympic games”等任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与奥运会相关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一)厌学情绪严重

部分学生上中职学校并非自己愿意,而是迫于家长压力做出的无奈选择。他们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成绩低下,学习方法有问题。到中职后也不思进取,成绩在班级总是倒数,很少品尝过学习成功的喜悦,加之长时间受到家长的埋怨、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感受到的只是失败、压抑和乏味,认为自己就是学不好的“差生”,从而丧失了努力学习的热情,精神颓废、厌恶学习、混时度日。

(二)自卑感强

有的中职生自信心缺乏,担心自己升学无望,求职无门,因而自卑自贱,自暴自弃,对前途迷失,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不愿意付出努力,不寻求改变现状的办法。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扭曲,成为行为失控的导火线。

(三)约束力差

有些中职生自制力不强,自我约束力极差,他们上课坐不定、听讲不专心。有的是非观念差,认为迟到、逃课更能凸显个性,管不住自己,成为“迟到大王”或“逃课大王”。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猜疑,行为偏激,易冲动,一点小摩擦就会动手打人,喜欢打群架、拉帮结派、搞哥们义气,最终酿成大失误。

(四)网瘾严重

中职生课业负担相对轻一些,闲暇时间无所事事就会去上网。虚拟的世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人人平等的空间和无拘无束自我施展的平台。这些正是他们所渴望的,因而趋之若鹜,沉溺其中,不分昼夜地在网吧里浪费青春,成为“网吧少年”。

(五)逆反心理重

由于以前不良的家庭教育、不恰当的教学方法、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唯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式等,都使部分中职生在思想上产生了的片面、固执、偏激情绪。他们认识能力欠缺,看问题不成熟,在接受批评教育时,很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看成是“故意找茬”“和自己过不去”,有时会故意和老师唱反调、对着干,把自己放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对立面上,成为家长头疼、老师厌恶的“刺头”学生。面对这些问题,职业学校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举措

(一)重视心育教育,明确努力方向

学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分管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对学生有计划、按步骤、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的厌学和自卑情绪,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文化课和专业能力的把脉测试,根据测试成绩、个人意愿、兴趣爱好划分专业业和班级。按照“文化课够用,专业课从优、技能课从精”的原则,注重专业课和技能训练,降低文化课难度,让学生能适应正常的学习进度,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二)了解学生心态,进行心理辅导

针对学生约束力差、网瘾严重、逆反等心理问题,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以发放调查问卷、开座谈会、通过心理咨询详细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渴望解决的心理问题,学习中的负担与压力等等。然后把问题归类梳理,针对问题,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方法对症下药,进行正面疏导,对症下药。其次,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让学生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开心结,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心理需求和难点问题,重拾学习信心,新燃成功希望,迈出成功第一步。

(三)进行人生规划,构建平等对话平台

学生入校后,就要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让学生看到学习技能的前景,感到成才的希望。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观看专题片、进行技能实践活动等形式,介绍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成果、高考模式,使学生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当前的就业前景、往届生成才经历,算好自己的经济账、时间账、人生账,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同时,教师要多进行平等的对话,善意的表扬,鼓励他们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才干,以积极、健康、平和的心态应对学习生活。

(四)开展各种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各种兴趣活动,转移学生的兴趣。

中职生正处在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对许多问题都感兴趣。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兴趣活动,转移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在参与活动中对学生的一些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淡化,对爱好和特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针对性地把他们兴趣扭转到学习专业和技能上来。

2.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

针对学生共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有的放矢,为学生提供服务;利用广播、橱窗、刊物、班会课等途径广泛宣传,增长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单独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还可以培养一批学生骨干,让他们参与心理咨询活动,效果会更好。

篇(4)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兴趣

自信心是一种良性情绪,也是一种自我肯定,在英语学习中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学习潜力,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英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促使其开展主动性学习的根本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情绪饱满、充满激情,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良好时,教师应给予积极评价。在评价时要发自内心并具有一定新意,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也会拥有更好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说What a beautiful sentence!;You really have a gift for English!等,如果仅仅是说几句诸如Very good!;Excellent!的套话,则效果要差的多。

二、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心理学认为,人处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更利于激发其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异于一般性思维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心理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无拘束地展现自己的思维活力。相反,学生处于害怕、紧张等心理状态下时,其思维也趋于保守和封闭,激发其创新思维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平等对待学生,以自己的睿智、豁达、幽默来感染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宽容、平和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热情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得到加强,创新思维也会更加活跃。

三、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

篇(5)

就培养创新能力而言,其主要就是指学生在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让其在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条件下,逐渐形成发现知识、质疑知识、分析知识、内化知识的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使学生在将来成为一个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性人才,同时还能让学生爱上生物、爱上学习.

一、遵循原则,推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首先,启发性原则.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而言,启发性原则就是其精髓所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掌握新知识,就不能进行高效学习.但是,学生毕竟是课堂的主人,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知识一味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就会造成学生的依赖性增强.为此,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合理的采用启发教学,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调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进而实现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其次,因材施教原则.朱熹曾经将孔子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了这样一句话:“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由此可见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这一原则的运用,主要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从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出发,做到教学上的有的放矢,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实现提升.然后,主体性原则.就素质教育而言,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学生只有借助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才能真正的将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如果学生没有了主体性的话,就不能实现主体的发展.为此,教师就要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有活力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教师还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便使学生能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引导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独立性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独立性的培养,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探究发现法、启发法等先代化的教学方法.这类方法的本质就是给学生“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其二,出示典型的生物问题,提出学习要求,交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教材的方法.当学生在熟悉了高中生物教材之后,教师就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以此来使原本陌生的知识变得时隐时现、使非本质的材料时有时无,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在学生的脑海中构成思维的疑团,同时还能有效地在学生构成疑团的同时,激发学生独立解开疑难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在分析、研究、探究的过程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实现生物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讲解生物教材的绪论的部分时,教师就可以提出小孩子为什么能够长大?病毒是不是生物?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提问,来总结生物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并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生物教学的课堂,使学生的创新有所提高.又例如在讲神经调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某个人在过马路的时候,看见一辆车正在向自己飞驰驶来,于是他立即躲开,这是神经调节起到的作用.那么,在人和高等生物的生活活动中,神经调节是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的呢?学生根据这一例子进行思考,并通过多种手段对问题进行探究,进而逐步获得答案,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启发想象,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多向性

思维是多向的,而想象则是能激发多向性思维的关键所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就必须要极强对思维多向性的训练,而主要的训练手段则是以解决问题为主,启迪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具体而言,就是以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做训练思维多向性的重要方式.例如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使得学生最终得出较为全面的答案.又例如在巩固练习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极具开放性的题目,像是“吃猪脑就可以补人脑”这句话到底对不对?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调动和提升.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而言,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任务,因为它不仅是帮助学生实现创新思维多向性的关键所在,同时它还是使学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核心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中启发想象是必不可少的,为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实现创新思维的提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总而言之,在生物教学课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在实际教学中,“创新思维”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我们坚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作是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将定会迎来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课堂教学;生活化;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58-02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英语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缺少必要的语言生活环境;其次是教师忽略了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枯燥、乏味的单词识记和语法教学上;第三,学生的学习方法常有不当之处,很多学生没有学会语言学习的技巧与方法,只会死记硬背,渐渐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语言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只有在生活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才能体现英语存在的价值,而英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得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让学生体验生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该努力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并积极、有效地探索英语生活化教学的新途径,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1.创设生动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想说。课堂教学应该多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学好英语,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2.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会说。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乐学。为此,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策划了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例如,在NSE 8A Module6过去进行时的学习中,笔者在输出部分设计了一个警察给小偷做笔录的游戏。具体做法是:先在全班选出一名警察同志,然后由警察向全班同学问笔录:What were you doing at 8 o’clock last Friday? 然后点名回答,会的学生会答:I was playing basketball at 8 o’clock last Friday.答正确的同学排除嫌疑。有同学会答:I was do my homework.也有的同学站起来就吱吱呜呜一点不会,将这些答不上来或者句子用错的同学作为嫌疑犯,课后到老师处“交代情况”(到时,老师再一个个进行辅导,把学生的错误改正过来)。又如,在NSE 7A Module9 A trip to the zoo中,通过游戏“猜一猜”让学生学会认知有关动物的单词,同时学会描述动物特性。游戏通过一位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动物,其他同学猜动物名字,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展示直观的实物图片,促学生善说。笔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直观的手段让学生乐学。例如,在NSE 7A Module5 Healthy food时,笔者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装了些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食物,学生看着老师提着一个袋子进入教室就很好奇,都盯着那个袋子看。然后说:There’s some food in the bag. Can you guess what’s in it? If you are right,you can get the food.这下学生已经开始在下面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学生纷纷举手,有的甚至都要站起来抢答,面对热情的学生,笔者选择了抢答方式:One,two,three,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回答:Let me try.抢到的同学站起来猜:Is it an apple? 我说:Yes,it is.就这样,他轻松地拿到了苹果,同学们投去一片艳羡的目光。第二组仍然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又猜对了。第三组、第四组方法一样。这样三轮下来,到最后一轮时,学生没有立马猜对,机会就留给了第四组的剩余同学,终于有人猜对。游戏结束后,请所有获胜的同学上台展示奖品,这个时候,笔者趁势再用幻灯片呈现一些新食物,并教会学生认识里面的新单词。最后大家一起对这些food进行总结归类,分成fruit,vegetables and meat三类。由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回味生活

教育学家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更有用的知识。

1.利用角色扮演,进行语言操练。在课堂上,很多时候教师都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场景,分角色朗读或者直接表演,组织学生装扮成课文中的人,分角色朗读或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乐趣,从而训练语言的使用。比如,在giving invitations,asking ways and giving directions等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的英语学习中,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英语的语用功能。

2.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言交流。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辅助工具。有物有意,形象生动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课堂,可以使课堂更加贴近生活。

三、教学成果生活化,让学生运用生活

1.利用生活化的情境进行口头表达。英语课堂是现有条件下学生有机会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最佳场所,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有效的听说课程。例如,在NSE7B Module7 My past life中谈论What was the name of your first school? What was the name of your first friend?之类的问题时,老师先说出自己的过去生活情况,给学生一个示范:My first school was Niwang Primary School and my first teacher was Mrs Gu. She was friendly to everyone. My first friend was Xiaoxiao.然后再让学生首先回味一下自己过去的生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学生兴趣颇高,内心都希望自己是别人的第一个好朋友,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上课效率也就相对比较高。

2.发现生活中的场景进行书面表达。英语书面表达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一大难题,学生很难用英语将一件事情或者一个观点表达清楚,所以教师要尽自己所能去给学生创造写作的素材,让学生乐于去写。例如,学校有一次组织了全校师生参加远足活动,在活动过后,笔者就结合课本知识给学生上了一堂如何写作记叙文的作文课,如何利用5个wh问句来写文章,然后把这次trip的具体信息交待清楚。在后来8B Module1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中,通过照片让学生回忆了当时的快乐时光,同时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感官系动词对trip进行描述,有的学生说The school trip was interesting and fantastic.也有学生说The food smelled sweet and it tasted delicious.还有学生站起来说The sky looked nice.通过这样的活动,达到了模块教学的目的,并且学生也乐在学中。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是课堂教学引导的个人生活展开的过程。生活化的英语课堂,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而且可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方明著.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7)

好奇心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主要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教学内容,师生共同探讨学生感兴趣而又充满迷惑的问题,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优化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创新

氛围

“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情感教育是地理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带着情感进入课堂,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情感氛围,再充分运用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现代教学手段,用教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并适时地运用激励评价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教育的全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乐趣。

三、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证明,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抑制、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使所教内容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教学的“快乐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开拓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运用多元结合的教学方式,把课内外,学科间,教学与生活,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打破课堂的禁锢,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可塑性,丰富了教育内容,更新了获知渠道,这样,就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创设创新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发挥地理想象,开启学生的心扉,鼓励学生的超前思维,在地理教学的内容中,有许多地理知识,自然之谜都可以促使学生去想象。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超乎常规,进行假想型想象的例题,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比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节中,可启发学生想象:如果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那么太阳日、恒星日的长短会有何变化?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塑造创新人格

篇(8)

从教育理念层面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观点中外历史上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于1900年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提出“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中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他们组织起来。”这是挑战传统教育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论”的宣言。

随后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于1952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了一次主题为“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学术研讨会,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46年后,1998年10月5日至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又提出“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各国高等教育界、经济界及政府机构的40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规模在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在我国春秋时代,孔子认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主张“因材施教”;针对封建传统教育无视学生特点,违反其身心发展的自然法则,束缚其个性发展而提出了“崇尚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观点,均彰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

西方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论”,强调尊重人类自由的天性、尊重心灵和遵循教育的规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包括: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既着眼于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也要关注未来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至此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教学模式在不同纬度的国家开始推广应用。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意图是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但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来获得这种理解,学生无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他们的知识观念或已有的观念。为了改变已有的观念,学生需要自己建构他们的知识结构,为此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按照这种标准来分析当前的课堂教学,大多数课堂教学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而且是认认真真、辛辛苦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课堂教学应该是老师点燃学生追求真理思想的火焰。

从教育本质论,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使教育达到不仅是知识的获得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完善。“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人文性”、“地域性”、“社会性”和教育本质所具有的客观性、必然性、内在性、不可替代性、唯一性等等。

从实践层面探究,党的十强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体到高等教育,就是加强内涵建设,具体到学校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赤峰学院“十二五”改革发展规划中提出,着力构建“尚德行、厚基础、重应用、求创新”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融入赤峰、服务地方,把培养适应地方需要的高层次实用性人才作为办学的基本定位。把提升质量、办出特色,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把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凝练特色和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放在中心地位。实行学分制,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不论是古代教育家,还是现当代东西方教育学者们,对于以学生为中心,使教育回归教育本质,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为深化落实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三、研究“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

教育学理论强调,教育领域呈现两类规律。一是教育的外部规律,主要内容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教育的内部规律,主要内容是教育必须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前一类规律人们比较熟悉,也容易采纳;后一类规律则往往被人们接受。强调外部规律的教育属于社会本位教育,其教育理念被称为工具教育论。强调内部规律的教育则属于个人本位教育,其教育理念被称为本体教育论。在中国,由于封建主义集权制社会的长期存在,再加上较长时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社会本位教育和工具教育论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教育的内部规律逐渐引起注意并且日益受到重视。为了遵循教育的内部规律,教学活动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有益于受教育者身心的健康发展。基于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符合教育内部规律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揭示了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换言之,假若学校现行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管理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不利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成分,就应该尽快地加以改进。

2、“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实践意义

随着教育的国际化和市场需求具有多样化,大学只有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制度才能满足学生们的复杂要求;由于教育信息化和网络一体化的实现,使以开放性、自主性、数字化、个别化等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在大学得到应用,它也要求大学有更加开放灵活的制度以满足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的今天,学生来源多样化,需求多样化,而且学生缴费上学,对自己学什么、怎么学有更大的选择权,大学应当以更加开放灵活的制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教育成为一种服务,学生由教育对象转变为教育服务的对象,学校成为一个提供服务的主体。基于价值取向的变化,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体现的自由理念就是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创造性,增加学习的选择性,加强管理的弹性,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实现学生的学习自由。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表明了高校的领导者和广大教职工对“为什么办学”这一根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在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观发生重大的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部分高校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口号,正是体现出了高等教育观念上的转变,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理念的内涵,体现了高等教育的起点和归宿。“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亦称“人性化的管理”。它是在尊重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激发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事业开拓创新。

当今大学教学管理应属于“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以重视人的情感、培养人的综合能力为着眼点,形成培养主体性强、自主自律、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自主人才的能力。其核心在于营造“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建立易于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各种潜能和创造性的有效机制。加强大学管理的人性化建设,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贯穿于大学管理的每个细节中,建立联动机制。研究“以学生为中心”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以学生为中心”与教育的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思想基础、实践认识、历史变迁和发展走向,以及在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把握了解高等教育的特点、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是随着主体教育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但是,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如何准确地阐述其内涵、把握其精髓、指导办学实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结束语:

办学理念是对学校办学思路与方略的高度概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并用以指导学校教育、管理和发展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思想和观念体系,是为了实现办学目标,依照教育规律而确立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则反映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未来。“以学生为中心”应体现在管理服务上,真正意义上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朱欣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历史审视与价值定向[J].现代教育管理,2012,04.

2、饶志华 论构建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动力机制[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3、刘秀峰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生观教育如何可能[J]. 高等教育研究. 2012(03)

篇(9)

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动因调查

“微时代”的到来,对于热衷于渴求新知识、追求新事物的大学生,自然成为微博忠实的使用者和推崇者,微博已逐渐成为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大学生如此热衷于使用微博,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呢?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分析了解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动因,认为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众心理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而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倾向。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因为从众心理而使用微博的大约占所有调查对象中的三分之一。其中的原因是,周围同学都有微博,自己若没有怕落伍,可以看出,这部分同学使用微博主要是出于从众心理而跟风。不过,从众行为有利有弊,积极方面,使用微搏后与身边朋友多了一项共同话题,而消极方面,则是受不良信息的干扰增加,自主学习的兴趣会减弱。

(二)展示心理

当前高校绝大部分的学生已为“90后”,“追求非主流,有个性,爱展示自我”是他们的特点。在微博这个自由的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粉丝量以及点击量会成为大学生用户在意的事情。在本次调查中,有近2/3的调查对象表示,因为使用微博,感觉自己受到关注,自己被别人重视了。其实,每—个大学生微博用户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同,并且希望通过微博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如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美照或自己取得的成绩等。

(三)认同心理

作为处在发展社会化重要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追求确定自己独立地位的重要时刻。来到大学后,远离了亲人与朋友,因此,来自家人以及原来所属生活圈、朋友圈的认可与支持程度已经大不如以前了,从而迫切需要新环境和新群体的情感方面的支持,微博中社交网络比现实社交网络更加多样,更加宽泛,其中相对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同感。调查中,不少大学生表示通过微博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四)宣泄心理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会通过微博及时自己的心情,如“大清早的,被一只白鹅吵醒,我快崩溃了”、“唉,心塞,有时太过寡断”之类的,用简单的“记事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微博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记录个人成长,宣泄个体情感的载体。一些因为性格内向,不太善长与人面对面交往的大学生,通过微博,则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宽自己的交际面,宣泄自己的情感,得到同辈朋友的安抚与慰藉,有利于助其更好的成长。通过借鉴和了解同辈朋友积极的为人处事方式,对其也是一种好的榜样作用。 (五)便捷心理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今社会,部分大学生已经相应的养成了喜欢速成的习惯,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的特点是: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简洁性和互动性。由于微博140个字的“束缚”,人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打理,可以轻松随意的记录自己的心情,自由的表达当下的感受,微博的转播和评论功能,让使用者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自己所发言论的反响,并且可以与网友随时互动,交流感受。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就表示简单便捷是自己使用微博的原因之一。

二微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越来越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微博平台,对大学生的影响也逐渐全面和日益深远。

(一)积极影响

1微博有助于大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

大学生正处于追求和展示个性的愿望日渐强烈的阶段,推崇对于当今社会崇尚的代表着自信力、突破力和创新力等的个性,认为这种个性才能使其还原为“自己”,而且还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发展,而不愿意自己与他人完全“统一”。在这个阶段,要促成个性化的形成,行为个体享有足够的选择机会与权利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新兴媒体的微博,刚好能在这方面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因为,其实现了对人际媒体以及传统大众媒体的扬弃,依靠海量信息以及多样化的功能为参与者提供了繁多可选择的机会,而其能给予每个参与者“了解”与“说话”的权利以及自由,并让其成为表达意见的主体。

2微博有助于大学生发展人际关系

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交往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强的当今社会,大学生更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拓展自己的社交圈,比如,通过微博分享信息,共同探讨热门话题、公共事件、个人感受等,微博中自由、平等、开放的交流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人际发展环境和宽松的人际交往空间。由于微博用户相对真实的身份,给了大学生交流者一种真实且安全的感觉,也无需担心莫名招致匿名论坛上的一些冷嘲热讽,因而有利于帮助其表达内心丰富的感受、舒缓其紧张的心理、改善其人际关系。大学生在其微博上的交往对象更加广泛,可以是现实中的朋友,也可以是陌生人,只要兴趣爱好相同或者只要彼此乐意都可以发展为“好友”,交际圈较现实中更为扩大和具有多样性。

3 微博有助于满足大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

在变化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在大学生的价值观里,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出现多元价值观组合,或者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将直接导致大学生多元性的情感需要,以往那种单一的、崇拜权威的情感需要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低层次的与生理、物质相关的需要,以及高层次的与心理、精神等相联系的情感需要。不但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甚至载体的限制,因此,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宽松自由的交流平台,大学生可以在其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满足社会交往的情感需求,休闲娱乐的情感需求,学习 .求知的情感需求,以及朋辈认同的情感需求等。

4微博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微博是一个巨大的网络信息平台,时刻都会进行信息更新。大学生们平时需要修读的课程较多,学习生活比较紧张,而微博以一种快捷的方式便于学生了解外界信息,大学生们只需在手机、电脑或其他媒介上刷新一下,便可即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足不出户便可通过微博了解到想要了解的各种事情,微博的诞生,不但有助于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

5微博增强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

微博的一大特点就是:内容短小,可即时,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任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自由表达任何想表达的微博内容。通过发微博后,粉丝的关注和评论可以让其获得满足感,而粉丝量的增加,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发表言论的积极性。微博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寻找自我存在感和施展自己的个性,这其实也是满足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尊重需要。

(二)消极影响

“微博”作为新兴产物,大家受益良多。但是微博对青年学生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干扰价值取向,影响道德认知;语言肆无忌惮,容易偏执,给他人造成人身攻击;沉溺其中,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引起社交障碍;微博平台的海量信息弱化了大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等学习能力。

三微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微博突破了传统媒体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简短的文字、多彩的图片、生动的视频等都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而且互动性强,因此,微博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心理疏导、心理安慰、心理调整、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平台。

(一)建立传播心理知识的微博平台

高校心理中心可建立专门的心理微博,且运用此微博做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外补充,用以传播心理知识;传播正能量。自从教育部2012年要求全国各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成必修课以来,由于每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很多学校开设的课时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则可以把部分知识通过微博在课外进行传授,借鉴微博的便捷性以及图文并茂,把心理知识到微博上,不亏为一种良策。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开设“微课堂”组织大学生博友们探讨各种心理健康话题,这样既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在平台中自由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心理知识,同时还能够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与感悟。

(二)运用微博开展心理咨询

由于许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误解,有的难以接受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形式,借助微博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让大学生卸下思想包袱,敞开心扉,倾诉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有利于咨询师了解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根源,对症进行辅导。通过在微博设置“心灵驿站,心理咨询”等栏目,由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管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出有针对性的辅导策略,借助网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在微博中开设一些心理方面的专栏,与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与互动,引导学生心理状态正向发展。此外,微博平台上的心理咨询是以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对其进行辅导,方便、快捷、隐秘性强,也有助于改变大学生以往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知,还能为学校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补充和支持。

(三)运用微博进行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

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是当今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其成为高素质合格人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心理危机,重在预防,通过微博,观察大学生的心理动态,若发现有危机的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将事半功倍。任何事都不可能凭空产生,事发前会有些蛛丝马迹,只要微博管理者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并处理好,就能很好地化危险为机遇。

(四)将心理中心官方微博与官方网站、微信、QQ进行有机结合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12-01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尤其是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数学教育方面,教师不应仅做知识的呈现者,更应该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学方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方面,而应该改变以往的死板教学模式,提倡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数学的思维策略。

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

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必备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一定的数学意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注重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教师创新意识的认识,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首先应该改变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想象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教师带来一系列观念的转变。对于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首先要改变,要从讲台上走进新课标,我们是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最重要的是组织者,要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师生互动。在备课设计中,不再过多地去想如何把某些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设计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由学生高效地完成的学生活动方式的内容。

三、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规律

数学思想方法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又相对超脱于某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之外。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比单纯的数学知识教学困难得多。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具体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反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它强调的是一种意识和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个年龄段正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初步具有了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还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规律。学生有效的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提升,达到教学相

长的良性循环。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深入钻研教材,数学思想方法既是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同时又是数学教材组织的基础和起点。教师一方面要明确在每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哪些思想方法的教学;另一方面,又要明确每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在哪些知识点中进行渗透。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能加强针对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概念教学中,不要简单地给出定义,要尽可能完整地再现形成定义之前的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过程,揭示隐藏其中的思想方法。

定理公式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给出结论。要引导学生亲自体验结论的探索、发现和推导过程,弄清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

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活动中,要反复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往往就是需要有意识地揭示或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之处;数学教材中的难点,往往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更新交替、综合运用,或跳跃性大等有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适度点拨或明确归纳出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单元复习课堂上,要画龙点晴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并且可以进一步对经常用到的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强化,对它的名称、内容、规律、应用等进行总结概括,使学生逐步掌握它的精神实质。

篇(11)

1 体育教学的灵活开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由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场景开阔,组织灵活,宜动宜静,学生的身心可以在较大的空间里得到极大的放松与自由,学习情绪会更高涨。特别是他们的想象能力、思维活动、表现欲望:创新意识在分组活动或自由活动中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体现。教学形式各异,教学内容丰富是体育教学的一大特征,这样纷繁多样的教学活动最适宜生命力旺盛与好动的中学生的“胃口”,他们的好奇、探究、参与、体验以及创造的热情和心理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体育活动崇尚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学生们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不断挖掘和发挥自身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去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体育的这些功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石。

2 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

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离不开实践活动,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能力和发展人的能力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得到真正的了解。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平衡发展才能促进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1981年获得医学诺贝尔奖金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斯佩里的研究,揭开了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即人的创新能力与左脑功能有关,但更多的是与右脑功能密切相关,左脑具有语言、概念、分析、计算等能力,右脑对音乐、美术、空间与形状的识别,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整体综合能力、想象能力则优于左脑,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创造了一切可能的条件来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所以在体育活动中,左侧单足跳、左手打羽毛球、左手打乒乓球、左手打篮球等一些左侧肢体的各种运动,都具有开发右脑的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 体育教学的技巧趣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依托

创新,也就是不落俗套,不循规蹈矩,应该别出心裁。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对趣味性和技巧性较强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在上室外课时,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趣味性和技巧性体现得更为突出。比如篮球课,篮球基本功运球和传球练习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练习最简单的办法是一人练习运球,两人一起练习传球。但是这种练习方式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甚至会让人感到厌烦,教学效果自然也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去创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一些既有趣,又有效率的练习方法。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1 充分发掘教材价值策略

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曾说过:“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身心健康为各种美德、知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中学体育教材内容应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更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等健康发展,使“生命之树”得以长青,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

2 有效创新场地器材策略

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制作体操带、体操棒、沙袋、跳高竿子、跳绳等器材器具。精心设计练习场地,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唤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教师还应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练习场地、制作器材,并且让一种器材发挥多种功能。这些看上去很简单的创新活动,却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3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