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促进民间投资的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5 15:19:0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促进民间投资的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促进民间投资的建议

篇(1)

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要求消除市场准入障碍,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但现实却是很多地方政府冷对民间投资,甚至宁愿借钱也不启用民间资本。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我们有必要做一个思考。

一、民间投资现状及分析

1、投资资金难

在我国,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自身积累。据数据显示,我国超一半以上的金融资源被用于国有经济部门,而用在民营企业的资金十分有限。这无疑反映了我国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的现状。

由于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很难通过正规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在直接融资方面,更是被拒之门外。民营经济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于银行支持力度不够,资本市场难以进入,社会中的贷款是很难流向民营企业的,即使民营企业有幸能够获得部分融资资金,但面临的融资成本也要比国有企业高很多。融资困难已成为当前民间投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投资项目局限

民间投资在很多领域的发展仍然受限,特别是在铁路、金融、能源、市政公用事业等重要领域的进展甚微。据统计目前民间资本在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中只占13.6%,在金融业只占9.6%,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只占7.5%,至于在石油、电信、铁路等领域,所占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些地方政府以重组整合的名义将民间投资挤出煤矿等领域;甚至很多地方政府出现了宁愿借钱建高铁也不愿意使用民营资本的奇怪现象。在很多领域,由于民间投资的规模所限,淘汰落后产能的“指标”只能靠关闭民营企业来完成。民间投资比重较大的行业仍然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农业和其他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性不强的一般性竞争行业,在科学技术、金融保险、文教卫生体育等行业投资比重仍旧很低。

3、企业自身限制

民间投资自身条件也限制其发展,在我国,由于许多民营企业都是私人创立的,他们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士,同时也很少有人懂得管理,因此民营企业呈现出管理水平低、信息不灵、人才缺乏等弊端。除此之外,对于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国家一直以来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制度规范,使得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严重的已经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建议

1、解决融资难和拓宽融资渠道

若要使民间投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融资难这一现实问题。我们要结合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建立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通过融资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建立专门为民间企业融资的银行,除了抵押、质押贷款以外,良好的信誉也可使民间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

当然要树信,企业必须培养高技术人才,提高民间企业投资者的素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民间企业的信用程度,而商业银行也要把支持民间投资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制定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增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意识。

2、拓宽投资项目,认真落实《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0年7月印发的《意见》就相关行业和领域中存在的市场准入障碍,进一步明确和

细化了有关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规定,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了民间投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第一,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第二,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第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第四,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和指导, 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民间投资都是机遇,都有利于我国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扩大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大投资空间,开放更多投资领域,提供更多优质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民间投资的长足发展。

3、加大政府的扶持和服务,提高民间投资的质量

政府投资要引导民间投资,在政府与民间投资的协同 发展中,政府要起到积极引导,抛砖引玉的作用,充分搞活全社会资本,让政府政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基础上,政府应结合政府与民间投资的相应特点,强化后续管理,提高投资质量。发挥民间投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政府或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等全方位的培训。并且制定落实相关政策,鼓励高知识水平的专业人士到民营企业中进行实践和发展,给民营企业注入鲜活有力的新生力量。

4、进行立法,规范和保障民间投资行为。

目前,在中国投资领域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融资领域,存在着法律空白。我国对民间投资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很不健全,必须把完善这方面法律规范摆上立法工作的议事日程。例如: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投资促进法》立法调研课题。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起草了《民间投资促进法》立法建议稿。《民间投资促进法》立法建议稿有26条,对投资和民间投资做出了界定,立法目的是促进民间投资,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保障国民自由投资的权利,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国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实现民富国强。

此外对以往出台的有关法律规范,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全面贯彻,如对反垄断法,不能停留在宣传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这对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意义重大。同时要加大打击力度,尽可能减少和克服侵害民间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确保民间投资者放心、放胆投资。

文献参考:

[1] 辜胜阻 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J].财经(2011):59.

篇(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我国民间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幅度提升。但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民间投资起步晚、发展快,尚未步入正轨,存在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新形势下,积极探究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困境及规划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困境

(一)外部环境问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民间资本、政府财政投资相互争利,这不可避免地导致民间资本结构混乱。政府投资旨在改善民间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但本轮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交通、能源等行业,而对环境保护、农村、农业、中小企业等短板领域的投资不足,且垄断、半垄断行业不直接对民间资本开放,民间资本缺少公平的入股机会。从一定程度上讲,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相互竞争,挤占了民间投资的盈利空间。

(二)缺乏完善的融资渠道

一直以来,我国融资环境不合理、融资渠道扭曲,国有银行的信贷投放侧重于国有企业,民间投资则受到歧视。由于民营企业缺乏信用担保,很难得到平等的融资机会。与此同时,我国银行部门强化了风险约束体制,使其不敢轻易批准民营企业的贷款。由于缺乏银行资本的大力支持,民间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压力非常大。此外,民间借贷风险大、成本高、规模小,若运用不合理,很可能使企业面临沉重负担。总而言之,融资困难已成为阻碍民间投资的主要障碍。

(三)民营企业自身因素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民营企业自身综合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大部分民营企业人才缺乏、信息不灵,整体管理水平比较低,很容易导致投资失误。第二,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不高,普遍存在欺诈、逃避银行债务、信用意识淡薄、财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加之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抵押资产,尚未建立信用档案,因此很难成功获得银行贷款。第三,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均具有“家族式”管理的特点,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准确性与真实性,并且缺乏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很多企业存在逃避债务、偷税漏税等问题,大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整体信用度。第四,部分民间投资者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只是将企业作为个人致富的途径,不思进取。与此同时,随着行业饱和度的提升,企业利润减少。再加上信J少、投资渠道少等障碍,导致大部分企业无力将资金放到扩大再生产与产品创新上面。

(四)未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民间投资规划尚未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政策不充分。现阶段,我国资金、土地等资源紧张,特别是建设资金尤为紧张,直接限制了资产的增速,影响了投资建设的进度,进而导致投资项目规模小等问题较为普遍。第二,风险大。政府投资导向不明确,无形之中加大了投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第三,我国第三产业仍然存在发展不稳定、不均衡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产业的健康、充分发展。第四,民间投资数量比较少并且渠道单一,尚未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重要功效。第五,我国尚未出善的民间投资制度,很多领域依旧存在空白,这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稳定发展。

二、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规划

(一)充分认识民间投资的重要性

虽然我国已在相关法律、文件中明确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并未在思想上取得一致认同,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工作力度也不尽相同,传统社会的偏见、陈旧观念依旧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新形势下,必须加强舆论宣传,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民间投资的重要性,尤其要在各级干部中及时树立“私营经济、个体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一思想,认识到民间投资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各部门领导也应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给予民间投资充分认可,平等对待民间投资及国有投资,充分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加强民间投资宣传,积极调整民间投资人员的心态,提升投资者的信心,更好地引导民间投资向社会不同领域进军。

(二)投资主体多元化

传统市场金融体制不利于我国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新形势下,必须积极改善民间投资的外部金融环境,改革投融资主体,加强多领域开发,逐渐建立健全完善的投融资渠道,促进民间融资活动的开展。在投资改革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各种政策引导,实现对外商投资、国有投资、民间投资的一视同仁。这就要求打破所有制歧视与行业垄断,真正将投资领域放开,只要是没有法律禁止的行业、外商开放领域,均应对民间资本开放。若投资领域具有优惠政策,这一政策应同样适用于民间投资。第二,建立健全完善的配套体制,全面强化各项政策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例如,对于投资回报稳定、具有收费机制的基础项目,可通过联合投资、股份投资等方式吸纳民间资本,促使各项建设事业快速发展。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拓宽基金覆盖面与投资领域,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更好地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运行。进行全面的信用等级评估,允许信用优良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为民营企业提供资本市场筹资机会。积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金融市场,合理引导民间投资的良性运作,从而保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三)拓宽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重工业、通信、银行等行业禁止民间资本进入,但已逐步对外资开放。按理来说,传统投资限制领域应先对内资开放,然后对外资开放,若该类行业能对外资开放,也应对民间资本开放。对此,相关部门必须积极制定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通过规范管理,保证民间资本合理、有序进入。为了更好地促进金融体制创新,应明确民间资本可以进入的领域。笔者建议,应放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领域限制,放开高新技术准入领域,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到道路、桥梁、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去。积极推动民航、电力、电信等体制改革,尽快引入竞争体制,进一步打破国有垄断。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计算机、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领域。此外,现行金融制度严重制约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运行,新形势下,必须积极推进金融制度改革,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具体可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健全信贷担保系统,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对民营企业进行财务监督与指导,利用财务杠杆约束民营企业的各种行为,全面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第二,加强机构建设,积极成立专门面向民营企业的政策性金融部门,更好地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贴息贷款与优惠贷款。第三,商业银行应打破传统信贷模式,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信贷功能,合理设置各项贷款权限,积极鼓励各类民营金融机构参与到融资活动中来。

(四)全面提升民营经济综合水平

近年来,我国民间投资有了大幅度发展,但仍停留在“粗放”发展阶段,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必须从根本上进行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民营经济综合水平。

首先,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管理阶层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企业领导的学习与培训,切实提升其管理能力、经营水平与自身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还应制定合理的人才招聘政策,相关部门也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综合素质高、技术水平过硬的博士生、研究生进入民营企业工作,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政府部门还应积极鼓励知识分子、科技工作人员创业创新,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促进民营企业规模、经济发展,并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组织结构方面,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强化企业员工培养。民营企业应根据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来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这种针对性强的培养模式对帮助新员工了解企业整体情况、全面掌握岗位信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利于企业完善自身制度,帮助企业顺利运营。此外,只有在员工个人目的和企业目标一致的情况下,企业和员工才有可能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才会大幅度减少企业内部矛盾,做到力往一处使。这就要求企业将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纳入企业培训管理中,促使员工学习需求与培训需求相结合,重点培养员工的价值观念,真正做到以员工为中心。

再次,民营企业应致力于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引进新技术,通过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与此同时,强调产品品牌意识,积极打造名优产品,全面提升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发展潜力。

(五)加强政府支持

民间投资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应当在民间投资发展中发挥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等职能。作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方,政府部门必须加强与外部群体之间的沟通,充分利用政策引导干预民间投资发展。具体来说,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积极突破民间投资瓶颈,充分发挥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的协同作用,促使二者协调发展。政府投资需要给予民间投资一定的政策引导,民间投资也应有利于政府投资的合理开展,从而将投资用到真正需要的领域,全面提高投资效果。在两者的协调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发挥带头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作用,全面搞活市场资本。第二,合理定位经济发展方向,积极营造健康的投资环境。政府部门应结合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保障对策,加强投资后续管理,保证投资质量。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作为朝阳、新兴产业的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度提升。对此,政府部门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充分借助并发挥民间投资灵活性高等优势,有效弥补政府投资不到位、投资不足等缺点。

三、结语

本文以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困境为切入点,从思想认识、投资主体、融资渠道、民营经济发展、政府支持等角度入手,详细论述了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规划,旨在为民间投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挝晃国家开发银行)

参考文献

[1] 褚鹏.疏解民营经济困境激活民间有效投资――以宁波市为例[J].宁波经济丛刊,2016(6).

[2] 杨丽媛.对鄂尔多斯发展私募基金疏导民间资本的调查[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7).

[3] 张少君.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所处的困境与发展[J].科研,2015(9).

[4] 马子红.我国民间投资改革发展的新思路[J].思想战线,2013(6).

[5] 朱明生.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县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14).

篇(3)

会上提出,相比以往而言,全面深化改革承担着更为复杂艰巨的双重任务:既要改以前没有改的地方,还要改以前改不好的地方。因此,应从最突出的矛盾入手,从最关键的顶层设计着眼,明晰哪些改革要稳步走、哪些改革要阔步行、哪些改革要撑杆跳,以此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刮骨疗伤、活血化瘀、打通关节,特别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六个关系:

在改革目的上,把握好追求发展与共享普惠的关系。通过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发展层面上的矛盾已初步得到化解,而共享层面上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无发展即无共享之物质,不共享则产生社会之对抗,有对抗则无社会之和谐。因此,在推进新一轮改革过程中,必须把发展经济与成果共享辩证统一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使人民群众普遍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在改革领域上,把握好经济领域与其他领域的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日益紧密。改革本身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拓展性要求进一步提高,经济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不协调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在继续深化经济领域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大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及其他领域的改革力度,形成“多位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在改革层面上,把握好微观激活与宏观创新的关系。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单纯以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的改革已经不够,也难以有效地进行单一突破,这就要求更高层面上的制度创新加以配合。因此,在继续催生、激活、做强更多市场主体的同时,必须加快推进中观以上层面的改革创新,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既责任明确又有机协调的格局,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松绑解缚。

在改革方法上,把握好局部突破与协同推进的关系。随着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局部试验、单项突破的改革模式,也逐步显示出其综合性和有机性不够的弊端。因此,我们在科学使用局部突破方式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整体谋划和协同推进,特别防止局部试点代替全面改革、政策调整代替制度规范、短期应变代替长效机制。

在改革实施上,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关系。现阶段改革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关系的系统工程,必须通盘谋划改革的基本思路、总体方案、行动步骤,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工作,避免出现改革部门化、分散化、碎片化问题。同时,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基层的改革积极性,强化试点先行先试和鼓励基层创新实践,并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改革探索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落实顶层设计。

在改革力度上,把握好大胆突破与依法依规的关系。在当前利益日渐固化的格局下,突破利益格局,突破条条框框,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当然,这种突破不是无原则的蛮干,而是要在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下稳妥推进,更加重视运用法制手段规范改革程序、巩固改革成果。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准确把握改革的方法、时机和节奏。

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找准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这次会议集中探讨的重点之一。大家认为,在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转型、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公正、不断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做好全面改革的同时,必须结合浙江的特色和优势,着重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确保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当前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比如,与相关政策法律相冲突,操作难度较大。涉及利益调整,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成本较高,地方财政保障压力加大等等。对此,一是着力调整与户籍制度挂钩的公共服务政策。现行的户籍制度在承担份内职责外,还被赋予了较多的附加功能,特别是大量的公共服务政策与户籍相挂钩。下一步要积极探索调整与户籍挂钩的公共服务政策,使其与户籍脱钩。二是建议制定出台居住证配套制度。建议加快制定出台居住证制度及配套政策,为流动人口在本地落户提供政策保障。三是建议修订完善《户口登记条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55年前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出台的初衷和背景与当前实际及发展需要已有相当大的差别。因此,亟需对《条例》进行修改完善,使之更符合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户口管理工作。

关于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当前,如何有效激发民间投资,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地方稳增长促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抓住当前中央高度重视民间投资的机遇,尽早明确并细化促进民间投资相关扶持政策,特别是在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加强财政税收支持、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出台更加灵活、开放的激励政策。二是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继续通过强劲的政府投资带给社会强烈的信心和信号,刺激和推动民间资本的投入,形成“政府投资引导+民间投资跟进”的格局。同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民间资本与政府性项目之间搭好“桥梁”,为民间资本开辟有效可靠的投资渠道。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民间投资合法权益的保障。研究制定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地方法规,从法律的角度规定民间投资能够进入的领域和民间投资的方式、比例等,使民间投资有法可依。

关于绩效考核工作。近年来,绩效考核工作从上到下都在不断完善,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一是科学发展的导向要更加鲜明。坚持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成果来衡量政绩,尤其要加大对生态保护、资源消耗、民生改善、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等指标的考核力度,真正形成倒逼机制。二是考核内容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列入绩效考核的应该是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阶段性重点任务和推进有难度的重要工作。一般的、常规性的工作,可以视情减少甚至不列入考核。三是考核资源要有效整合。尽可能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考核资源归并起来,避免多头考核。对部门工作已纳入党委、政府综合考核的,原则上不再单独考核。四是“一票否决”要从严控制、谨慎使用。除国家层面有明确规定的否决事项外,其他的要综合评估、清理规范。五是考核结果要刚性运用。绩效考核以后,要有实打实的奖惩措施,使其真正发挥激励导向作用,防止一考了之。

关于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当前,乡镇最大的难题是财政困难。对此,一是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区级和乡镇财力状况的关注和调研,扩大因素法的应用,增加人均财力、外来人口公共服务成本等合理因素,调整转移支付类档划分,提高具有均等化作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二是加大对乡镇财政扶持力度。按照分税制要求和财权事权一致原则,完善乡镇的财政体制。充分考虑乡镇财少事多、权小责大的现状。在目前财税体制未改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轻乡镇的财政负担。三是加大对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财力保障。鉴于我省外来务工人员多的现状,建议省里进一步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强化乡镇在外来人口公共服务支出等方面的财力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对策举措

如何高效具体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和落实,成为决定新一轮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大家认为,应当从切实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推动城乡均衡发展以及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加以实现。

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凡可以放权给舟山、义乌的,创造条件拓宽到所有市县,凡广东、江苏、山东、上海等省市已经下放的省级权限都要研究下放”。要以“减少审批部门、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间”为核心,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审批方式创新,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能。要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地市试点,支持各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凡广东已经开展的改革授权各地应先行先试。

进一步营造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重点是创造条件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真正营造出非公有制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特别是以放开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为突破口,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改革,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同时,配合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支持和推动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

继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扭转以往土地城镇化单兵突进、户籍城镇化落后于人口城镇化、工业化超前城镇化等畸形局面,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重点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动城乡平等发展。

继续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是完善水权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积极探索工业存量用地流转机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市场化配置机制等,促进资源环境产权有序流转和公开、公平、公正交易。

加快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加以谋划和推动,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立企业主导、市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加强农业现代化、新型城市化和民生领域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创新金融服务科技的方式和途径。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以及人才发展机制,突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养企业创新文化,促进创新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形成持续不断的创新创业浪潮。

四、关于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

在谈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对策举措问题时,大家提出,当前在利益主体多元、思想观念多样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多变的情况下,深化改革不仅需要智慧和理性,更需要勇气和担当。面对利益固化的趋势,如何突破“不愿改”的樊篱?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如何解除“不敢改”的顾虑?面对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险滩和暗礁,如何走出“改不动”的困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秉持敢为人先、敢想会干的精神,坚持统筹谋划、重点突破、试点先行。

进一步改进深化改革工作的领导方式。完善和强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研究讨论和协调解决重大改革问题。与此同时,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明确和落实深化改革工作的责任分工。研究制定周密的改革方案、改革计划和改革项目,把各项改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同时,建立与国家部委、省级部门联动推进改革的合作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支持,减少改革的摩擦阻力,拓展改革的探索空间。

根据实际需要对改革实行分类指导。总结完善正在开展试点的改革,大力推进已经全面部署的改革,认真准备今后要推出的改革。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又要合理把握改革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努力在大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改革发展。

会上还提出要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宣传和舆情引导。加强改革成就和改革经验的宣传,营造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几点建议

大家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讨的基础上,还结合各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对省里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提升市级统筹发展能力。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破除县域经济的路径依赖,积极向市域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地市级统筹能力。建议省委省政府赋予地市级在市域范围合理统筹生产力布局规划、重点项目安排和资源要素配置的调控管理权限,逐步减少县级之间重复建设、同质竞争、产业同构、规划冲突等现象,促进各地错位竞争、差异建设、融合发展。

加大推进地方金融改革范围。以温州市金改为重大契机,在民间融资规范、地方金融创新、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务求在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上取得突破,在民间金融规范化、阳光化上取得突破,着力破解“两多两难”,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考虑给予其他地区温州金改政策优惠,支持有关地区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篇(4)

一、进一步创新民间融资载体平台,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

(一)规范民间融资行为,优化民间融资环境。应从自治区层面进行推进,将小额贷款公司审批权下放市级金融办,使审批权与管理权合二为一,以便更好地发挥审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应引导建立民间借贷登记中心、民间资本管理中心;鼓励民间资金成立投融资公司,建立类似交易中心的民间融资场所,聚集担保、评估、抵质押登记、征信查询等为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站式”、“一条龙”综合机构;对民间融资行为予以登记,以利于对民间融资行为进行综合管理监控。应加快完善企业备案和诚信体系建设,将民间融资机构纳入征信系统,使民间融资信用公开化,以利于降低融资风险。

(二)做实做好试点工作,发挥集合票据功能。20__年,我市已成为全区首个开展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试点城市,发行首只中小企业区域集优集合票据。应充分发挥这一载体的功能和示范作用:通过向各县区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小微型企业加强政策宣传、推介融资产品,提高相关主体对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模式的认知,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债意识;通过引导中小微型企业完善财务制度,引导发债企业按照相关财务会计准则重新梳理甚至重构企业的财务制度,使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以满足发债要求;通过做好人民银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发债企业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市区域集优债务融资工作,充分发挥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功能作用。

(三)建立新型金融组织,切实拓宽融资渠道。根据相关法规政策,组建金融机构的贷款子公司、村镇银行;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来柳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创办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引导民间力量自发创办具有扶贫和信贷双重功能的民办扶贫基金会;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审批,引导小额贷款公司行业有序发展、合理布局。

二、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篇(5)

今年以来,盐城市亭湖区固定资产投资改革不断深化,5000万及以上投资项目进入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项目申报更加完善,投资数据更加可靠。尽管新常态下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投资总量仍然平稳增长。

一、基本情况

(一)投资数据情况

今年以来,亭湖区投资增速同比逐月缓慢回落。2016年1-8月份亭湖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236.18亿元,同比增幅15.3%。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165.01亿元,同比增幅20.5%。

(二)投资项目情况

截止8月份为止亭湖区500万以上投资项目一共469个,其中5000万及以上投资项目144个,亿元以上项目77个。目前为止今年新增5000万及以上项目44个。

(三)产业投资情况

1-8月份,一产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同比增长3.1%;二产累计完成投资103.3亿元,同比增长13.4%;三产累计完成投资额129.68亿元,同比增长17.3%。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为1.4:43.7:54.9。

二、投资运行特点

(一)服务业投资占比提高

1-8月份全区完成服务业投资130.88亿元,同比增长17.7%,占全部投资总量比重为55.4%。7月同比增长20.8%,占比55.2%。6月份同比增长18.6%,占比54.7%。8月服务业投资占比较7月、6月分别提高了0.2个、0.7个百分点。

(二)工业投资增幅回落,技改投资势较好

亭湖区作为盐城市主城区,工业企业发展缓慢,在招商引资条件的竞争中,工业投资项目不足存在明显的硬件缺陷。1-8月份,全区完成工业投资102.1亿元,同比增幅13.5%,比7月增幅下降了1.3个百分点。但技术改造投资52.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6.16%,增幅比全部投资高出了60个百分点。

(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迅猛

1-8月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65.77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15.33%。6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162.61%。主要是今年以来我区新增了三个大的基础建设项目,青年路高架项目总投资62.5亿元,本年完成投资31.9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2.66亿元。连盐铁路盐城段建设项目总投资105亿元,本年完成投资11.17亿元。徐宿淮盐铁路盐城段项目总投资90亿元,本年完成投资4.8亿元。这三个项目投资完成额占了全区投资额的20.3%,对全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四)民间投资有所回升

1-8月份,全区完成民间投资147.53亿元,同比增长-9.87%。比年初增幅回升了17.2%。1-6月份,全区完成民间投资107.36亿元。1-5月份全区完成民间投资95.5亿元。

(五)房地产投资好转

2016年8月房地产完成投资37.28亿元,同比增幅8.12%,环比增幅12.3%。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幅首次上升为正。一季度,亭湖区房地产完成投资12.8亿元,同比增幅-34.69%;4月增幅-14.55%;5月增幅-11.5%;6月同比增幅-7.6%;7月同比增幅-3.8%。今年年初房地产投资下滑较严重,4月开始下滑趋势逐步回缓,8月开始好转。

二、存在问题

(一)投资增速逐月缓慢回落

亭湖区1-8月投资增幅15.3%。比7月份增幅回落了0.5个百分点,比6月份回落了0.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了1.5个百分点。1-6同比增幅16.0%,1-5月增幅16.0%,1-4月份增幅16.1%,1-3月份增幅16.8%。只有6月份略高于市投资增幅,其他月份均小于市平均增幅。从去年年底投资增速22.4%到今年8月的15.3%,投资发展呈现回落态势。

(二)投资项目不足,入库困难

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除房地产)项目469个,同比减少4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严重不足。1-8月份5000万元以上项目144个,同比减少了75个,在9个县市区中排名第7,仅高于响水和建湖,与项目最多的东台相差124个,共完成投资165.01亿元,同比增幅20.1%。

项目申报困难重重。市直企业不配合,材料不全,已入库的项目还发现批复总投资与区计划投资严重不符合。有一些国投的项目比如先锋岛的台山寺和先锋国际大楼,城投的大洋湾生态风景区不属于亭湖的项目,不管是和主管部门沟通还是和企业联系材料申报都困难重重。申报材料不全导致这些项目无法申报入库,加重了我区投资统计的缺口。

(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低于全区投资增速

受整体工业投资增幅下滑影响,全区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转型升级方向的投资相继收窄,1-8月份全区高新产业完成投资30.36亿元,同比增长-2.87%,低于全区投资增速18.17个百分点。1-6月份全区高新产业完成投资24.41亿元,同比增长9.51%,1-7月份全区高新产业完成投资28.11亿元,同比增长-2.41%。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不高,严重影响我区投资结构的发展。

(四)新开工项目增速回落

1-8月份,全区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由1-5月份的-16.28%提升到60.27%。由于5月新增了两个铁路项目总投资一下提升。但是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额仍然是负增长,1-8月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额增幅-29.7%,1-7月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额增幅-24.18%,1-6月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额增幅-36.83%。8月增幅比7月又回落了5.52个百分点。

四、对策建议

(一)抓项目入库工作,确保新开工项目纳入统计。与项目审批管理部门做好对接,定期交流各部门企业(项目)审批情况。特别对新立项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从开工起就要抓紧申报入库。开工一个月后还不入库的项目,建议有政府督查中心集中督查问责。并及时反馈到各经济主体,督促各大块对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进行摸底排查,及时报送新开工企业和项目入库材料。投资专业要和单位名录库专业一起,及时将企业(项目)验收入库,并做好投资专业名录库单位增减变动工作,保证新开工5000万元项目应统尽统。

篇(6)

截至2012年底,全区非公经济主体(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3.99万户,注册资本(金)为9066.71亿元,其中私营企业14.75万户,注册资本(金)7360.79亿元,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金)分别占全区市场主体总量的12.59%和51.14%;个体工商户96.72万户,资金数额417.28亿元,共有361.34万人在个体私营领域就业。

呼和浩特的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2012年底,呼和浩特私营企业户数达到30439家,居全区第一,注册资(本)金800亿元,居全区第三;个体工商户达到12.2万户,居全区第二;注册资金超过33亿元,居全区第七。全市共有96万人在各类型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占就业总数的80%,新增就业人口90%在非公有制企业,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财政收入的76.8%来自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成为呼和浩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但是,我区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论数量还是规模在全国的位次都不高,前者占全国总数的1.36%、注册资本(金)占2.37%,分别居24位和16位,后者占全国总数2.38%、资金总额占2.11%,分别居19位和18位。和呼和浩特市的非公有制经济都还存在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创新意识偏弱等方面的不足,相关部门“抓大放小”和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二、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实现自治区“8337”战略,根据王君书记提出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指示,要在全区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掀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

(一) 从自治区层面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指导

1.应尽快出台加快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

目前全区正进入工业化加速、市场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突出。为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应结合我区实际,尽快出台新的进一步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2.召开高规格的全区民营经济工作会

我区地域辽阔,各盟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为切实部署推动全区民营经济大发展的举措,统筹研究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新思路,近期开一次高规格的发展民营经济工作会,集中自治区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全区大型民营企业,统一思想,协调全局。

3.建立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联席会制度

为加强党委和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领导,创新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结构,统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议建立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会议以电视电话会的形式举行,初期暂定为每三个月召开一次,试运行一段时间后,每半年召开一次。

(二) 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拓宽民间资本投融资新渠道

1.成立内蒙古“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和民间资本借贷中心”

融资难是多年来困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主要问题。目前,一方面,许多企业缺少资金,而另一方面,庞大的社会游资找不到新的切入点。虽然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原来限制民营资本的领域,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玻璃门”现象,变相催生了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的畸形繁荣。我区民间资本充足,呼包鄂地区是全区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区。初步统计,呼和浩特地区的民间游资多达500亿元,集聚了100多家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民间借贷虽然为融通资本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缺少规范运作和风险控制,使民间借贷集聚了高额风险,最终导致鄂尔多斯金融风波的出现。必须建立让投资者信得过的民间资本投资交易中心,让民间资本找到安全、合法、有序的投资渠道。呼和浩特工商联已经和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联合成立了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和民间资本借贷中心,希望成立全区性质的“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和借贷中心”,进一步完善民间资本投融资服务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2.发挥股权基金的作用

2011年4月26日,注册资本1.3亿元的呼和浩特总商会内蒙古永安信股权投资基金正式成立。目前已经成功投资2个项目,运作良好。内蒙古永安信股权投资基金为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股权投资基金是积极落实国家金融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我区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有利工具,建议在全区及各盟市推广。

3.建立全区民营经济扶持基金

民营企业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繁荣、就业增加、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融资难等资金问题一直困扰和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十二届人大会议上《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支持设立民营企业产业发展基金,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建议由工商联牵头组建全新体制的全区民营扶持基金。

4.尽快组建内蒙古中小企业银行

成立由担任自治区工商联执委的民营企业家出资的内蒙古中小企业银行,每年确定100-200户有影响的企业为重点联系户,实行重点帮扶和政策支持。

(三)年内举办一次全区招商会

2012年3月,呼和浩特市工商联组织了220位当地知名民营企业家、异地商会、行业商会、行业协会负责人走进土左旗参加“土默特左旗2012年政企合作项目恳谈会”。2012年8月成功举办“2012全球200家温州商会千名温商草原行暨中国呼和浩特市优秀项目对接会”,邀请全球和国内200多家温州商会1600多名企业家和金融界人士共聚呼和浩特,签订合作项目34项,意向协议引进资金978.16亿元。2013年2月,内蒙古工商联、海南省工商联,呼和浩特市工商联、海南省鄂尔多斯商会、海南蒙商联合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内蒙古海南两地招商引资洽谈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这次会议利用春节期间大企业家云集三亚的时机,探索出了招商引资新形式,掀起招商引资新,在非常大的范围内宣传了内蒙古投资发展环境,推荐了400个项目。本次洽谈会,加上海南方面的项目,共达成合作意向资金270亿元人民币。

这些活动对我区招商引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摆脱平时招商引资的旧模式,用一种企业欢迎的方式进行招商引资,宣传内蒙古、宣传项目、宣传投资环境,提高了成功率,取得最大的成果。为加大我区招商引资力度,建议2013年举办全区有较大影响力的海内外大型招商会。此类活动不但能促进招商工作,更重要的是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树立开放高效的政府形象。招商会范围为全国各地蒙商及对内蒙古有投资意向人士,拟邀请人员为:全联执常委、侨联代表、全国各大异地商会、全国各地内蒙古商会、全联各大行业行会。

(四)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

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家、自治区和我市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措施,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2010年中央出台的十六号文件,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建议今后各级党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工商联工作汇报;在工商联执委会召开期间行政长官或者主管领导要到会通报本地区经济工作;每年由地方领导带领民营企业家到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考察2-3次;以后凡是世界五百强、国内一百强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各省区以及省会首府城市的工商联主席来本地考察访问都要按照地厅级标准接待;这些措施都能有效提高本地的对外形象。

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经济的纽带和桥梁,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有效促进工商联工作的开展,应赋予各级工商联更多职能,如呼和浩特市工商联2012年增挂职能牌子10块(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服务局;呼和浩特市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合法权益领导小组办公室;呼和浩特市民间投资服务中心;呼和浩特市商会管理办公室等),有效提高了工商联的影响力。

工商联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群团组织,过去一直归市委口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这样的管理模式出现了一些非人为的弊端,建议要加强政府对商会的指导力度,在每年政府财政预算的时候,考虑到每年的各种接待和公关等支出,适当增加工商联招商引资专项经费,督促发改委、财政局、社保局、人事局、招商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加强与工商联的配合力度,每年政府新的项目出台后,要及时与工商联进行沟通对接,增大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呼和浩特市作为首府城市,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商会大厦的政治中心城市,建议自治区政协、统战部和工商联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和宁波考察,借鉴当地的经验,由自治区政协、统战部和工商联呼吁自治区党委政府基于提升首府非公有制经济的形象,在土地、资金方面支持建立呼和浩特商会大厦。

工商联既没有行政权力,也没有刚性任务,实际工作中常常会被安排成辅助力量、成员单位等,因而得不到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配合。在企业利益受到侵害时,没有直接的手段来维护,没有一套能够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机制,在企业最需要帮助时,许多问题只能通过个人关系或私下协调来解决。因此,建议赋予工商联一定的职能,比如推荐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职能,在推荐本界别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时候,要征求工商联的意见;在调解和仲裁非公企业之间经济纠纷的时候,邀请工商联代表旁听,也要征求工商联的意见;评选非公有制企业产品质量、信誉等级等方面工商联要有发言权和一定的决策权,组织非公经济职业培训的时候,工商联要参与。

篇(7)

笔者分析,PE基金在这场国企及事业单位改革中将突显自己的优势,而国企和事业单位民营化将为PE基金带来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市场,理由在于,PE基金相对其他形式的资本投资更符合国企改革需求。相比分散的民间个体资本,PE基金投资的特点往往更趋向于服从政策导向,且其链式投资战略中积累了大量产业链信息及行业经验,同时PE又可能凭借自身的外部人优势来化解部分利益矛盾;PE较之于VC亦存在两方面的优势:一是投资阶段,业内一般认为PE的投资对象主要为拟上市公司,而VC的投资阶段相对较早,但是并不排除中后期的投资。二是投资理念,VC强调高风险高收益,而PE一般是协助投资对象完成上市然后套现退出。PE较之VC更稳健的投资方式和后期介入、“暴利”相对低的特征更易获得国企改革的青睐。

对于处于结构转型期、增速放缓的中国经济而言,带动其持续增长的主力之一将仍然是庞大的国有企业(包括即将市场化的事业单位)。而PE参与我国国企改革和升级进程能够为国企带来重要的资金、管理等资源,也为自身开辟了新的潜在市场。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任何企业账面的财富都与该企业的经营方式、核心竞争优势有关。PE基金入股后,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与企业捆绑在一起,企业是否在转型中获得生机活482012年11月中力,才是PE基金能否继续获得发展和增值的硬道理。其次,国企市场化改革中可能会碰到市场垄断格局改变、利益分配、人动,这都是PE基金在投资时会面临的挑战。第三,PE基金自身是否有足够专业的团队去研究和挖掘该企业的核心价值,帮助其增值,也是一个挑战。未来PE行业将面临团队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的更严格要求。

成熟市场PE发展经验分析

目前影响PE行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暖调不变,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和实业投资领域。二是宏观经济方面经济下行苗头显现,国内中小企业遭遇发展困难。三是PE行业内部出现过度发展和泡沫化的隐忧。针对第一个问题,可以借鉴美国黑石集团的经验。黑石集团过去20年的飞速成长,一方面是受益于美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受益于自己独到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在美国国内恶意收购非常普遍的上世纪80年代,黑石创造性的提出了友好收购的概念,加强了投资人和被投资企业之间的信任感,提高了投资人和管理层之间“并肩战斗”的融合性,从而极富效率的促进了投资回报。针对第二个问题,可以参考美国和英国的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美国PE市场已有1500多只,从5000万美元的小规模到100亿美元的大规模不等,大多数年收益率高于20%。这样规模大而盈利高的行业模式得益于以下规律:一是普遍采用有限合伙制;二是遵循严格的投资标准;三是重视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英国PE基金的影响仅次于美国,与美国相比,英国PE基金的投资领域更偏向于企业的管理收购期和扩张期。资金来源方面,主要由银行提供,加上税收的优惠,使得外国资本也成了英国PE基金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投资项目方面,英国PE基金更偏重主流产业。除此之外,同行监督和自律是英国PE基金的最大特点。

推进我国PE行业深入发展的建议

(一)鼓励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平台

一是中央、地方、民间经常召集综合或专项的融资洽谈会,建设相关信息公开网站,通过多种形式多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促进供需信息匹配,既可以为庞大的国企民营化市场吸引更多投资方,又可以通过市场之手合理引导和疏散PE投资拥堵于若干项目的现状。二是鼓励国内PE基金向成熟市场的PE同行学习经验、探索合作模式,提升自身理念和投资水平。

(二)增加行业自律和监督,防范系统性风险

一是借鉴英国的经验,建立PE基金行业协会,出台一些监管和自律的“软法”,并且由协会成员定期选举巡视单位和巡视员,定期出版监督报告,及时发现和预警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二是督促PE基金严格风险管理。建议PE基金遵循多人投资决策制度,建立投后管理台帐和风险预警系统,并建议打造个体基金向行业或政府监管部门报告重大风险的相关通道,系统风险处理尽量前置。三是鼓励国内PE基金加强投后治理。PE基金不仅应向所投资公司派出擅长财务、法律、管理的董事和监事,更需要以整个基金的团队力量融入企业,群策群力,与企业共同做大做强。

(三)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融合,激发集团综合优势

篇(8)

一、逐步放开加快审批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

国务院“新36条”颁布后,从政策层面讲,已经放开了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现在的问题是审批过紧,到目前为止,审批通过的很少。比如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发展银行,在理论和政策层面上都没有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非常困难,有很多门槛。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张,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等方面有更为明确的政策意见。地方政府也要加快制定地方性促进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的政策及配套措施、实施细则等。

二、进一步改善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环境

让小额贷款公司“收编”民间资金,规范民间借贷,是合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经济实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好形式。但是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还有许多问题。如只贷不存,资金来源不足,税负过重,以及无法进入银行诚信系统导致的经营风险扩大等。同时,国家对小额贷款公司控制村镇银行设立的门槛过高,要求必须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等限制,成为民间资本未来在金融领域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拦路虎”。为此建议,一是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小型金融机构性质,减少发展阻碍。二是拓宽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向优质小额贷款公司适度开放金融市场,允许其进入银行间拆解市场,开展短期、中期票据和捆绑债务;将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融资的比例从资本净额的50%逐步提高到2倍以内。三是减轻小额贷款公司税费负担,实现财务转移的可转债。根据“新36条”,尽快明确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同时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税前呆账准备金的比例,增强其抗风险的能力。四是畅通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的现实操作路径。建议银监会对村镇银行制度进行微调,选择风险控制好、运行规范、股东资质高的小额贷款公司,不改变股权结构直接改制为村镇银行,或者开展民营企业直接设立村镇银行试点。五是加强和改善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任务。

三、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与激励机制,在原有担保风险补偿资金的基础上,加大风险补偿力度,重点对经营管理规范、风险控制良好、服务中小企业贷款软担保业绩突出的规范型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的鼓励,引导担保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加强对担保机构的运行监管服务,提高担保机构的运营质量,培育和提升担保机构的信用,严禁担保机构随意提高担保费用,变相发行高利贷。探索建立全国、省级多层次再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业务的开展建立一道风险屏障。

四、尽快出台对小型、微型企业减税免税政策

当前,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融资难、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汇率波动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建议抓紧研究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根据吸纳就业情况,对小型、微型企业给予减税和免税。

五、鼓励发展和规范管理股权投资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PE)是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也是初创期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方式,PE为企业贡献的正是中小企业所短缺和急需的。可以说PE是中小企业门当户对的盟友。因此,要加快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建设。目前国内PE疯狂增长,鱼龙混杂,业内PE机构大小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家设立小型PE。他们都在各个领域激烈竞争,其承揽能力、专业水平、对投资标的公司提供附加值能力都各不相同。随着国内的上市热,越来越多的PE急功近利,投机性越来越强。因此,要加快制定有关政策,明确监管部门,努力规范PE市场,促进民间资本健康有序进入实体经济,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有价值的作用。

六、开展地方小法人金融机构放权试点

按照“地方政府承担风险,地方政府准入监管”的原则,在省、区、市建立以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地方小金融机构监管体系,培育微小金融体系。对于稳健运作、本地经营的县级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小法人金融机构,把管理监督权下放到省级政府,督促其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和“三农”服务。

篇(9)

财政税收是建设新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其在促进城乡和谐发展、调节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我国农村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新形势下,积极探究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财政税收保障建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探究

(一)财政税收增速慢

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劳动力大量流失直接影响着农村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而严重影响农村财政税收的增加。我国农村劳动力在数量与质量上均比较匮乏,不合理的人才结构对农村财政税收造成了严重影响,进而导致财政税收增速缓慢。

(二)公共基础建设不足

建设新农村以来,我国农村地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城市地区相比,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基础建设明显不足,与城市之间的差异显著。例如,在软件基础建设、农村医疗建设等项目上,农村基础建设缺口巨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进一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地方债务危机

我国部分地区地方债务危机严重,到期无力偿还,严重影响地方政府形象。现有政府转移支付机制不能有效、彻底地解决地方债务危机,政府债务压力巨大,严重影响各项政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能力的提升。

二、农村发展财政税收保障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财政税收政策

在积极建设新农村的今天,政府部门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完善财政税收政策,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转向农村地区,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合理确定经济发展方向,e极营造健康的投资环境。政府部门应结合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的特点,提出针对性保障对策,例如,通过税前抵扣、税收减免等方式提供优质纳税服务,加强投资后续管理,保证投资质量。通过民间资本的转移,一方面优化农村经济的外部发展环境,一方面全面提升农村基础建设水平,降低社会资本对金融系统的冲击。

政府部门必须打破所有制歧视与行业垄断,真正将投资领域放开,只要是法律没有禁止的行业、外商开放领域,均应对民间资本开放;若投资领域具有优惠政策,这一政策应同样适用于民间投资,通过各种政策引导,对外商投资、国有投资、民间投资等一视同仁。适当引导民间资本向基础教育建设、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迈进,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提供针对性医疗、教育服务。

政府部门还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借助并发挥民间资本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幅度提升,第三产业这一朝阳、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收益贡献日益凸显。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灵活性高等优势,有效弥补政府投资不到位、投资不足等缺点。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强化农民培训支持

人才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资源,新形势下,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强化农民培训支持,发展、扶持人才创业,培植财源,反补财政。积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传统的职业技术学校、各级培训机构、务工学校等机构,全面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培训教育,以期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与此同时,还应积极改变传统单一的培训模式,向着多元化培训方向发展。在具体培训过程中,不仅要加大对群众技术技能的培训力度,还要加大对其开放意识、市场观念、经营能力的培训力度,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持续增收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发展。相关部门也应制定完善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综合素质高、技术水平过硬的博士生、研究生进入到农村地区工作,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政府部门还应积极鼓励知识分子、科技工作人员创业,并制定完善的鼓励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规模、经济创新,并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组织结构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在加强农民培训支持的基础上,还应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积极鼓励本地区人员积极发展旅游业、兴办企业,积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引进新技术,通过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更好地反哺农村建设。

(三)合理规划税收工作,创建优质税收环境

目前来说,受市场转移、市场饱和、政府鼓励等因素的影响,已有部分外出务工青年开始了回乡创业活动。这部分人群有一定的资本和技术条件且视野开阔,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受到自身文化水平以及市场运行的影响,其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例如,财务管理风险较大、缺乏税收知识、前期缺乏资本等。故而,当地政府部门必须合理规划税收工作,创建优质税收环境,为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可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在企业创办之初,合理减免税收,并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全面降低企业资金压力;第二,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普及力度,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知法守法意识,增强企业纳税意识,更好地反哺政府财政收入;第三,政府部门还应为企业发展提供财务会计支持与纳税申报服务,多方面入手,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第四,政府在投资方面需要给予实体经济一定的政策引导,实体经济还应促使政府投资合理开展,将投资用到真正需要的领域,全面提高投资效果。在两者的协调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发挥带头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作用,全面搞活市场资本。

(四)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

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从而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地方税收。新农村建设包括诸多方面,文化事业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故而,新形势下,必须合理规划农村财政税收工作,将部分资金向农村基础建设领域倾斜,全面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软件、硬件资源建设力度,实现二者协同发展,共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此外,还应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等工作,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医药卫生、农村产权等制度改革,努力获得实质性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农村文化的发展与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宣传教育、移风易俗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活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更好地促进农村建设事业的开展。

三、结语

本文以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从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强化农民培训支持、规划税收工作、基础建设投入等角度入手,详细论述了农村发展财政税收保障建议,多角度入手,旨在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胶南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 王娜.刍议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6(9).

[2] 田怡.浅谈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J].中国电子商务,2014(1).

篇(10)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根据IS-LM模型的理论,无论是投资、储蓄、政府购买支出还是税收的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若LM曲线不变,IS曲线右移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IS曲线左移会使均衡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下降。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是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

挤入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创造了良好私人投资条件,从而挤入更多的私人投资的现象。政府将投资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道路、能源、城市运行基础设施等,为私人投资创造了更好的经济环境,这时政府投资的“挤入效应”大于“挤出效应”,吸引了更多的私人投资。

二、相关文献回顾

传统的IS-LM模型认为,政府支出影响了IS曲线的位置,财政扩张能使其均衡收入和利率都提高,导致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下降。虽然政府支出对GDP的增长具有乘数效应,但是由于一个经济体的资源是有限的,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建设可能会造成原材料、交通运输、人力资本等各方面供给紧张,从而导致这些生产要素供不应求,驱利的民间资本则可能减少相应的投资或退出该行业的生产,此时则产生挤出效应。但刘溶沧、马拴友(2001)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我国在2001年左右的商业银行7%-10%的超额准备率下,在满足了政府的借款需求之后,仍有过剩,所以当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是促使真实利率上升的因素。另外,他们还提出如果赤字和国债用于经常性支出,其净效应会妨碍我国经济增长,但如果国债用于公共投资,其净效应则会促进经济增长[1]。而黄赜琳(2005)在将政府支出作为外生随机冲击引入RBC模型来解释中国的经济波动,通过构建了一个适合中国宏观经济的三部门RBC理论模型发现,改革开放后的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导致居民消费的减少,即财政政策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2]。吴洪鹏、刘璐(2007)采用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月度数据,通过VAR模型证明了公共投资的扩大产生了对民间投资的挤入效应[3]。朱玉春,种胜兵(2008)也通过实证研究提出政府财政支出比重扩大对经济增长率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资源合理分配而被遏制[4]。陈时兴(2012)在以IS-LM模型对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挤出、挤入效应的分析基础上,采用中国1980-2010的政府投资、民间投资、收入、税收等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中国政府投资规模扩大对民间投资存在部分挤入效应,也存在部分挤出效应,但从总体上看,累积挤出效应并不存在,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民间投资[5]。

目前,我国国内的正遭遇着“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档期,即经济发展的总量和数量上的改变;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即针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的改变;前期刺激改革消化期,即针对宏观调控方向和手段上的改变。在这样的一种“三期叠加”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增长想要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处理好政府投资及民间投资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出民间投资的内在力量。周晓燕、徐崇波(2016)利用1990-2014年度数据建立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证明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具有显著影响。而大规模、长时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还会对民间投资产生短期的挤入效应和长期的挤出效应[6]。

三、总结与政策建议

(一)总结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总结可知,政府投资对于民间投资有显著影响,但到底是存在挤出效应还是挤入效应,不能一概而论。政府投资用于经常性支出,其净效应会妨碍我国经济增长,而政府投资用于公共投资,其净效应会促进经济增长;政府投资在短期内表现为挤入效应,而在长期内表现为挤出效应;政府投资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手段,在社会投资和资源配置中起重要宏观导向作用,且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投资的规模、方向等都需要适时而变,以发挥其对民间投资的“挤入效应”,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

(二)政策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中国在长期依靠消耗资源和人口红利快速发展之后,政府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口号,即强调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重视技术和创新,保持国家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面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让政府投资更好地服务于民间投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篇(11)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间资本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增量资产中,地位更加突出。今后,中国国民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将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民间资本投资潜能的挖掘。因此,我们需要科学、客观地估价民间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并对民间投资未来发展的总体走势进行预测,以采取相应的促进政策。

一、民间投资的地位与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与地方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配套政策,民间资本投资增长的势头十分良好,对于拉动整个国民经济、消费、投资与就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今后一段时间,民间资本的投资将继续发展,并呈现出新的态势与特点。

1.民间投资将成为社会投资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国债投资拉动了社会投资的增长,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国债投资有一定的投向范围,要持久地保持投资增长的势头,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必须充分让民间投资发挥作用,使其在国民经济的战场上扮演重要角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目前,国有经济投资比例逐步下降,民营经济投资比例逐步上升,如1996年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为52.5%,2001年下降到47.3%,同期民营投资的比重则由46.2%上升到了52.1%.预计今后若干年,国有经济投资比重将继续有所下降,民间投资将逐步成为社会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2.民间投资呈现高速攀升势头,有力带动社会经济增长。从近年来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而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过程中,又是民间投资增长对社会固定资产增长的拉动力最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6年———2001年,在全社会投资增长速度起伏变动中,国有经济的投资增长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同期民间投资则呈现不断攀升的态势。2001年,全社会投资增长13%,国有经济投资增长6.7%,而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经济投资增长15.3%,股份制投资增长39.4%,在整个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最快,这就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民间投资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中占有较大份额,将成为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经历了一个艰辛的漫长过程。目前,民营经济已在国民经济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投资来看,2000年,民营投资(不包括外资份额)已占全社会投资的41%.民营投资在各业投资的比重分别是:投入高科技的占19%,基础产业占13.5%,传统制造业占21%,建筑业占43%,房地产占55%,批零贸易与餐饮业领域等服务贸易业占36%.同期,民营经济增加值已占基础工业增加值的28%,高科技增加值的32%,一般制造业的45%.可以说,民营经济已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众多部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推进民营投资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长远来看,民间投资、外商投资与国有投资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因此,确定未来社会投资增长的目标时,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优势与特点,除了引导民间投资主体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继续扩大投资优势以外,应当特别鼓励与引导民间投资在国有资本难以发挥作用、国民经济又急需发展的领域加大投资,尤其是中小金融服务领域、中小城市建设和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要加大投资力度,以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