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档案管理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的发展要融合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见证企业发展的这一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企业科技档案来完成。企业科技档案是有重大意义的科技文件资料,是在企业的生产、流通、管理中直接产生的。科技档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财富,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它将为公司各项综合业务、研究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对规避和抵御各种风险起到一定的必备作用。
科技档案,保密性极高,设计到国家、企业的切身利益。要清晰的认识到我国现阶段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模式、现状,要不断吸收国内外优秀的科技档案,不断拓充企业实力,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加大力度培养我国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感,要通过科学的引导,使档案管理人员更有热情来进行工作。
我们要提高对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及当今社会的发展下企业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不断加强改善,让档案管理开创一个新局势,适应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永不言败。
2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
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是一个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最好体现,档案的保存与利用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最大价值体现,同时也为我国企业的经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要想更好地实现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价值,必须要认清我国现阶段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
(1)在企业现阶段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更多重视的是资料的收集,而忽视了对技术资料的归档工作。档案的价值要体现在凭证之需,日后的总结利用价值的体现。在传统的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比较注重对数字的收集,好做日后凭证,这符合了基本的档案归档工作,但很多重要的非原件的资料归档缺失严重,使档案的参考利用价值下降。
(2)过于重视档案管理文件的收集工作,而忽视了档案的资源管理归档工作。在有些企业不断的改制、重组的情况下,这些珍贵的企业科技档案就显现出其重要性。鉴于很多企业的经济条件的限制,对于科技档案投入的经费过少,信息化的建设发展与管理规模、条件都受到制约,还局限在手工操作的程度。而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科技化水平较高,自动化水平就相对就高,使企业发展速度增快。还有部分企业存在企业的领导者忽视对企业的科技档案的建立。
(3)重视企业的文书档案的建立,而轻视科技档案的建立的现象比比皆是,等到要用到科技档案的时候先查找,没有日常积累的过程。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进行项目管理与科技档案的管理衔接不上也是一个企业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的问题。在项目结束后,科技档案的管理中交接不严谨,不能把项目中所需所有资料一一收回,仅仅单纯的是技术人员交多少收多少,在利用时常发现重要资料的遗漏,这些重要资料的遗漏导致企业机密泄露,那么企业所遭受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科技档案管理难度加大也是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所面对的事实,科技档案多以图表、图纸的形式上交,数量繁多,不利于整理,很多管理人员很反感企业科技档案的借阅,这就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限制。更有许多企业应用其他软件来管理,出现许多问题,专业化的科技档案管理软件,会让档案的整理工作事半功倍,但应用其他软件会给科技档案的查找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企业发展、档案发展管理严重不协调。档案的网络管理工作也没有实施到位,很多企业网络的创设严重滞后,这就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最佳途径。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无法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适应,自我学习能力不足,更新知识构架缓慢,这也使我国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陷入了恶性循环。
3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对策
要加大推进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高效进行,就应该不断加大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确立及监督监管能力,更加完善的改进档案管理工作。要形成一个学习型企业,就要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形成体系,让企业的档案工作开展有序。密切各部门之间的高度配合,在档案的移交、借阅、保管时,拥有高度的责任感,保持科技档案的完整性。
(1)要转变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要不断提高对科技档案管理的认识,要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企业的科技管理工作的现状,相关行业的科技前沿发展现状,善于分析并总结自身企业的科技档案并与之进行比较,积极利用企业的科技档案,加大企业开发与发展,增加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科技档案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深化企业对科技档案建设的投入,使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飞速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要想企业不被淘汰,必须加快企业的信息化的建设速度及科技档案对口软件的开发及利用,充分了解自己企业的技术力量,在自身达不到要求的时候及时求助外援,做好对口软件的研发工作,使科技档案的应用更加便捷。
(2)严格执行档案管理规程,做好科技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工作。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大潮中,企业各自的档案是独有的原始记录,记录着未公开的、未申请专利的知识和技术,如各种设计资料、图纸数据等。占有这方面的档案就是占有企业的技术秘密和独有知识。如果企业的档案材料不收集、整理、保管好,在市场竞争和信息流通的今天,很可能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企业领导应支持科技档案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支持和配合科技档案部门工作,及时、完整、准确的把需要归档的科技档案集中到档案部门,实现科技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建档案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真实记录,客观的反映着城建过程中的进步与问题,对于城市未来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随着城建档案的日已收到广发关注,以及档案信息的形式越来越多,加强对于城建档案的管理十分必要。
一、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1.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在城市规划的制定中,必须以记载着城市在建设中所形成的档案资料为基础进行规划的制定。以城市建设中所进行的旧城区改造为例,如果缺乏有效的城建档案作为资料借鉴,那么就会增加旧城区改造工作的难度。同样的,具有系统与可靠的城建档案资料对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管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地下管线工程为例,如果在城市建设中不注意地下管线档案的管理,就会加大地下管线管网普查的工作难度,甚至会给地下管网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城建档案在人们生活与工作秩序方面的作用
城建档案不止对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等政府管理产生影响,同样的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对于人们来说,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离不开水、电、通信、住房以及交通等等基础设施,确保这些基础设施档案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对保证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正常运行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3、城建档案在防灾抗灾方面的作用
对于城市管理来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在汶川地震中,四川灾区的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就极好的发挥了城建档案在救灾方面的作用。除此以外,城建档案在防灾方面所具有的作用也是不可取代的。
这是由城建档案本身作为城市规划与城市基础建设的历史记录资料的本质所决定的。除此以外,城建档案本身也是重要的科研资料,城建档案不仅仅能为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以及城市规划等等提供必要的科研资料,更为城市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料。
二、目前城建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
1、缺乏档案意识,无法及时准确建档
在城市建设如此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严重缺乏城建档案的管理意识,对城建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在加上缺乏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建档不及时、资料收集不全面、编排维护不到位,甚至根本就不建档,工作往往就是走走形式而已,应付差事罢了,严重的影响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结果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2、管理方式、技术陈旧落后,缺乏系统性
现在许多城市的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还都是一些陈旧的管理模式,都是旧体制留下的一些制度,管理技术基本还停留在纸质实体进档,虽然也开始使用计算机管理,但管理的模式依然还是传统的,对知识的占有、信息的转化、利用与传输都停留在较为落后的基础上,不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社会对其新的需求。本来就没有系统的管理模式,再加上技术的落后,导致在城建档案管理十分混乱。
3、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技能、自身素质低
目前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是以前从一些其它岗位上,由于一些原因,而进到这个部门工作的,本身专业素质低、技能差,对档案管理知识知之甚少,责任心不强等,在这管理已经走向电子信息管理时代的今天,他们是根本无法适应如此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大阻碍了城建档案工作的顺利发展。
4、管理人员断档、缺失严重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固有的特点,是现如今年轻人都无法喜欢和选择的。首先,工作重复性劳动极高,劳动强度过大;其次收集资料、建档整理这样的性质工作特别枯燥、、忙心、繁琐;再有就是这事职业病高发的工作,其工作特点极易引发腰椎、颈椎疾病。这样的工作基本没有人愿意干,老的员工退休的退休、转行的转行,留下了的很少,而且没有工作热情。大学生都觉得这样工作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没有发展都不愿意选择这工作,人员缺失、断档也就成为这工作一个普遍的现象。
5、城建档案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国家近些年相继颁布了一些城建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对其管理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从大局统一的角度看,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中央与地方法规不一致;城建档案法规与建设行业以及文书档案相关法规的衔接与配套方面存在一定的冲突及矛盾;城建档案工作现已经成为全国规模的事业体系,但是其在立法方面却非常缓慢,无法跟上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以思想为根本,高度重视城建档案管理
想要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就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城建档案管理需要从长期谋略和监督检查两方面做好。对于长期谋略,首先需要在高度重视的基础,将档案管理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共同谋略、共同发展,让城市建设工作做到日益完善的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也能够尽量完善化。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城建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以此确保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能够得到有效地保障。对于监督检查,它是工作落实的前提,监督检查应该归纳于整体部门的考核体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考核工作人员的绩效,对优秀的员工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与鼓舞,让他们能够充分地激发出工作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2、加快新技术应用、创新管理
社会的发展已近进入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加大高科技的投入和应用,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已经落后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如今更要就快我们的步伐,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制定大胆、创新管理模式,果断的加大各方面的投入,从人员的配备、设备的更新、网络的建设等不断的完善,坚持‘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应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从内容、形式上实现完全不同与以往的主动服务。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能
领导的重视、创新的管理,还需要过硬的队伍。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从内容、方式方法直到技术都在改变,这样不断的变化对管理人员的各项要求就在不断的提高,要想打造一支过得硬的管理队伍,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快速的提高我们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2)强化服务意识,注重职业道德培养;(3)提高管理人员各项待遇,留住管理人才;(4)积极招入专业的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合理配置,明确分工、各尽其责。
4、加强横向联合、适时维护更新、充分开发利用
城建档案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想关单位都要积极的行动起来,主动配合,提供准确、全面、真实的资料,这样才会使城建档案资料才能够更好的得到利用;再有相关单位之间相互联手,统一合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为城建档案资料的交流提供可靠便捷的平台。
5、加快完善和健全城建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城建档案管理部门,都要以中央出台的对城建档案管理的政策为主导,加快完善和健全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的规划,组织相关各级人员认真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逐步的把城建档案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上。
6、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153-01
随着我国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档案的手段也从传统的手绘手制向新兴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转变,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中,这是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的石油企业当中,已全部都使用电子档案的管理模式对档案进行管理,新兴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基本弥补了石油企业过去手绘手制的所有不足之处,方便了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与资料的共享,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加快了石油企业处理业务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但是,电子档案管理模式除了具有较多的优点之外,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使石油企业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导致信息和资料不能有效及时传播,延长了管理档案的时间,从而减慢处理业务的速度,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甚至会造成企业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石油企业的档案管理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人员必须要分析其问题所在,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改善工作。
1 石油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所在
石油企业在分析档案管理的问题时,应确保电子档案的优势极其安全性,然而针对电子档案所具有的特点以及企业对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此,笔者将针对电子档案所具有的特点而引发的一些问题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深入分析。
第一,电子档案具有不确定性。电子档案的不确定性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困扰,因为电子档案的更改以及删除十分容易,无法保障电子档案的合法性、原始性以及凭证性,对此,企业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管理措施。
第二,电子档案具有依赖性。电子档案必须要在计算机内对其进行管理,脱离了计算机,电子档案则无法查阅与传播。当计算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无法保证电子文档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另外,电子文档不能像纸质文档那样长期保存,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对于极其重要的必须要进行永久保存的档案将是一个挑战。
第三,电子档案具有安全性。电子档案在企业内部具有共享性、机密性,需要对其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但黑客们往往会想方设法地对企业的数据库以及电脑设备进行违法攻击、窃取或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四,管理电子档案的软件具有较低的通用性。由于企业内部会使用新旧不一,型号和规格不统一的计算机,从而无法使用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软件,并且绝大多数的软件缺乏足够的安全性,导致企业不敢把重要的档案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和存储,从而不能完全对档案进行无纸化管理。
第五,电子档案无法确保其标准化、规范化。石油企业要加快办公效率和快速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对电子档案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档案的业务基础较差,档案质量低,不能有效地对系统软件进行移植等等。
第六,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档案的管理归根到底还是人对其的管理,管理人员必须要有专业的知识技术水平以及较高职业道德水平。但是,石油企业在管理档案方面的专业人才极其缺乏,现有人员的专业水平低下,不会使用先进的管理设备,无法更好地对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
2 石油档案的管理建议
2.1 明确档案归档的流程和职责
石油企业电子档案的建立和归档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容易导致工作内容不明确、重复,职责难以区分等等,必须要对其加强管理,明确电子档案的归档流程以及部门的职责;必须由熟悉电子档案内容和相互关系的人员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移交给档案部门;档案部门应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归档指导和管理,协调建立电子档案的各部门的关系,使档案管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企业高层应明确相关部门的归档工作及职责,并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考核。
2.2 确保电子档案的原始性与准确性
为了保证电子档案在建立和使用过程中的原始性和准确性,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科学并严谨的管理制度,严格要求电子档案安全方面的管理:要明确规定电子档案制作人员以及非制作人员的职责,在使用过程中只能在“只读”的形式下使用;及时整理相关的电子档案,防止档案变更和损坏,一旦档案形成后不得修改或只有审批后才能修改,做好档案的备份工作;建立档案的归档和保管制度,对归档后的电子档案全面检查,如是否完整、真实、与纸质档案是否一致、是否具有病毒、阅读时信息是否准确等等。
2.3 加强电子档案的各项管理工作
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对电子档案进行收集和积累,重点标记电子原稿,考虑是否对其进行收集和修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间应做好标记;对电子档案应做好备份工作,可制作成光盘保存;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选择性能稳定、价格合理、方便检测和还原、保存时间长的存储载体,在硬件上保证存储载体安全,加强对相关技术、参数以及数据结构的管理和保存,定期对存储载体进行检测和维护;明确规定电子档案的使用方法。
2.4 培养一支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
企业高层应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发展,定期对其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如数字化管理技术、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英语知识;鼓励员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提升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能力,企业可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定向培养关于档案管理方向的专业人才;提高档案管理职位的入职门槛,挖掘专业人才以及有潜质的人员;建立有效管理档案人员的机制,明确每个人的分工与职责,以及奖惩制度。
3 结语
石油企业的档案形式绝大部分都是电子档案的形式,对其进行管理,必须要了解电子档案所具有的特点、局限性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一系列的有效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加强部门间资料的共享,提高业务速度和工作效率,企业才能有条不紊地运作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哈真.石油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天然气经济,2006.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需归属于社会保险档案的,主要有以下几类文件资料:1.政策依据类。即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项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2.业务凭证类。即在社会保险费用扣缴、汇缴、转接、报销、理赔等环节产生的凭证。3.结算账卡类。具体包括社会保险费用管理手册、养老保险手册、费用汇缴账册、参保人员花名册、保险关系转递清单、转接变更登记卡等。4.统计报表类。包括社会保险费用汇缴统计表、参保人员工资变动情况统计审核表等。5.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类。具体包括退休人员待遇统计、生存调查表、遗属待遇审批表等。6.电子档案类。这是指社会保险工作实现网络化办公后形成的数字化档案。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重视程度欠缺。社保经办机构未正确认识到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价值,将工作重心放在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上,对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足。2.缺少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国家为了规范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但是各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按照规范实施标准化档案管理的积极性及进度上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区域档案信息不全,不同区域归档范围不明确,导致档案信息无法实现高效利用。3.缺少专业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部分社会保险部门缺乏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过低,部分为兼职人员,没有专业知识背景。4.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设施配置不足。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全,社会保险档案资料增多,档案室库容量急需增大,而且最好能够做好防潮、防火工作,并且根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完善相关的硬件、软件设置配置,加强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管理。
二、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升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重视度。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国家对于社会保险的重视度一直在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该充分重视对于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将之纳入部门的发展规划中,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改进计划,加大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将档案房扩建,配置现代化管理设备及专业人员,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二)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会保险档案具有较高的价值,为了提升档案利用率,国家应该制定科学合理、标准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档案管理上的人力物力配置要求,明确各类文件归档的要求及标准,明确档案信息在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上的要求,从而确保档案信息的参考价值。同时,健全社保档案管理落实考核机制,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细分到各个部门,并建立科室联动机制,相互监督,分工协作。(三)建设专业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队伍。根据现代化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需求,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学习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相关软件、硬件设施的使用,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人才支持。而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该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求合理设置岗位,引进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做好岗前培训考核工作,加强继续教育。比如说,现在很多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存在信息素质不足的情况,机构在配置信息化档案管理设施后,应该组织管理人员学习,迅速掌握相关硬件、软件的使用流程及技术,帮助其树立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自己的责任心,保持高度警惕。(四)推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管理内容的数字化,并建立数据库,能够有效提高档案信息的共享效率,根据信息利用者的需求,输入关键词,即可快速查询找出所需资源,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机构必须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充分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资金投入,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模式,引进相关技术及设备,构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简化档案借用、查阅的手续,扩大档案的利用范畴。
在开展交通部门档案管理过程中,其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交通事业的稳定发展。为此,档案人员需要不断加强交通档案管理力度,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确保交通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以及时缓解交通行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交通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着重就交通档案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研究。
1、交通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从而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改革与创新。交通档案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确保交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进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交通档案管理当中,我们要遵循国家“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统一管理原则,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统一监督和指导下,我们不仅要执行交通行业档案管理的制度,又要接受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交通行业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确保交通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对交通部门的相关工作起到协调的作用。交通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后,能够在相一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量,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交通行业的经济效益。(2)交通档案管理的有序开展,能够提高人们的就业率,促进交通行业的持续发展。总之,伴随着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对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有利于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以满足时展的需求,以培养出更多专业档案管理人才,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交通档案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车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车辆的增加和缺乏经验的驾驶人员数量的递增,引起了许多交通堵塞问题,进而产生了较多的交通档案,这大大增加了交通档案管理的力度。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目前来说,在我国交通档案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人员信息衔接性不足,纸质档案工作量大。
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交通部门的网络设备仍然较为落后,从而造成大量陈旧纸质档案的出现,由于存放的时间过长,档案记录的信息大部分已经变得模糊了,且由于过去没有详细地记录好档案空间的有限记录,且都是通过将纸质档案转录到电脑中方式进行电子文档的储存,这样的工作将会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从而给电子档案的完善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2.2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差。
在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总是认为自己是一个小小的资料保管员而已,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他们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缺乏一定的严谨性,进而造成一些档案信息丢失事件的出现。
2.3档案管理不够规范,实际检索效果差。
目前来说,在大部分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同时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从而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档案的保存和记录,加上一些检索工具缺乏一定的精度,检索效果达不到要求。例如,在档案中明明显示了个人的档案信息,但是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检索时即显示不出来,这样不方便人们对档案的使用,同时,还存在搜索方式设计不合理问题,需要到档案存放的地方才能查找到档案值,这样将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大大地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2.4电子档案存放系统设备差,更新缓慢。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进步,网络技术出现了更新换代的局面,在交通行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经济出现管理系统使用几年后就难以满足新的发展要求。如交通档案管理系统经过几年的使用后,存在着软件和硬件配套设施差,打印、扫描效率低,系统软件不能及时得到升级等漏洞,从而造成档案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难直接录入和上网,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3、做好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根据以上交通档案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将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具体的措施如下:
3.1建立完善、规范的档案管理体系。
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不能随意开展,一般是在完善的计划方案的指导下进行的,交通档案的管理也不例外。在交通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体系。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对交通各层部门进行自上而下的监管,如对交通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档案的管理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好系统的档案管理内容和管理行为的规范性
3.2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在交通档案管理时,我们应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同时通过专业技能考核方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长期保持一种积极工作的状态。
3.3加强交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交通部门应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档案信息全部录入到计算机系统当中,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实施档案管理,使得检索设备及时、迅速地检测出档案信息,实现档案管理由查询业务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促进人机的完美结合,实现交通档案自动化管理目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交通事业的稳步发展。
3.4完善交通行业配套设施。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也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档案数量不断增多,人们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交通行业在配套设施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4、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给交通部门的工作带来一些机遇和挑战,同时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交通档案管理工作,善于总结和研究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题,不断完善档案的管理工作,促进交通行业的长久发展。
其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关于呆账核销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缺失,政府层面制定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信贷档案整理规则》等规章制度中,没有明确提及呆账核销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也缺乏具体的档案工作要求。其二,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由于呆账核销档案材料的产生过程复杂、形成周期较长,档案遗失现象时有发生。如,根据《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规定,借款人或者被投资企业在贷款过程中产生的借款材料、被催收过程中产生的催收材料以及核销过程中形成的核销材料是呆账核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这些档案材料遗失较为严重;此外,因同一档案材料经手人员调动频繁,借据、借款合同、保证函等重要材料在收集过程中往往要经多人转手,极易造成散失。其三,档案交接手续不规范。以玉环农村合作银行为例,银行要求客户经理在案卷结案后要把呆账核销材料及时归档,并与档案员办理好交接手续。但在实际工作中,客户经理往往将呆账核销材料单独装盒并自行保存,没有按要求履行交接手续;一些客户经理直接将呆账核销材料交给信贷文员整理,再由文员交由综合档案室,而客户经理与档案员之间没有办理交接手续,造成工作责任不明确,如果发生问题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个别客户经理素质较低,无视呆账核销档案管理要求,拒交呆账核销材料。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试行规定中相关条款规定按照《社保法》的要求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保档案的发展需要。具体建议在如下方面进行修改。
种类划分
根据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管理特点进行专业档案种类划分是制定专业档案管理规章的前提和基础。依笔者理解,试行规定针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制定管理规章的目的,无非是将社保经办部门中除文书档案之外的所有档案纳入其中。这样“大而全”的做法则必然导致文件材料范围交叉、管理要求互相抵触的问题。试行规定中的归档范围将单位和个人参保登记、社保经办、定点医院管理、违法案件查处等多个业务环节形成文件材料纳入,而在具体整理中,登记、经办环节形成文件材料的整理方法和定点医院管理与违法案件查处形成文件材料的整理方法是明显不同的,因为前者需要按照涉及单位和人员的不同进行分别整理,而后者就不必在意单位或人员不同。同样在鉴定和管理环节,两者也有所区别。更何况,定点医院管理和违法案件查处都与参保者正常参保无关。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建议:以“社会保险档案”和“定点医院管理档案”名称取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名称,将违法案件查处形成文件材料归入文书档案。
分类方法
试行规定采用的“年度―业务环节”和“年度一险种一业务环节”的分类方法显然是照搬了文书档案的“年度一组织机构”分类方法。此种分类方法固然在实际操作中简便易行,但无疑忽视了社会保险档案的形成规律。可以说,社保部门所有的经办环节都是对参保者账户建立、变化、转移、终结等不同阶段状况的控制,所有属于社会保险档案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都是围绕参保者账户运转过程相关控制环节产生的。所以,参保者账户的区别才是社会保险档案分类的根本所在,只有以账户作为分类方法才能实现《社保法》提出的按单位和个人建立相应档案的要求。虽然在目前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工作实际中,不同保险种类对参保者账户要求不同,但从发展方向看,“五险合一”是社会保险经办的大趋势,故保险种类不应成为社会保险档案的分类标准。笔者建议:以“参保账户一年度”作为社会保险档案的分类方法。
整理原则
试行规定中提出了立卷的整理方法要求,却没有对整理原则的表述,这可能是决策者对各地实际情况难以把握造成的。在实际工作中,案卷整理和单件整理均是客观存在的。基层经办机构档案人员认为这两种整理方法各有利弊,难以取合。笔者认为,如果执行“参保账户一年度”分类方法,则必然要求以参保账户为整理单位,即不同参保账户形成的文件材料分别整理。这样做的结果无疑是使社保档案整理工作量大增,尤其是在社会保险覆盖全国所有公民的未来时期,这样的工作量令人无法想象。不过,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级社保经办部门完全可能通过在具体经办时提前设置整理标识这一手段来减少后续的整理工作量。《社保法》中所规定的参保人社会保险号码或者在某一行政区域通用的条形码编码都可以作为社会保险档案整理标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由业务经力、人员做好部分甚至所有整理步骤,档案人员负责核对、装订环节,从而合理分配整理工作量。基层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的这一转型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但这一转型过程是必需且可行的。笔者建议:以“不同参保者账户形成的文件材料分别整理”作为社会保险档案的整理原则。
保管期限
试行规定中将所有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其中定期还划分了100,年、50年、30年、10年等不同档次。这样做无疑是从文件本身内容保存价值出发进行了深入细化,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达到了精细化操作。然而,操作的复杂化也随之而来。据笔者了解,许多基层社保经办档案人员都诉说部分文件材料不知道划分为何种保管期限才合适,部分文件材料的保管期限划分为50年或者30年都有道理。因此保管期限的划分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主观随意性很大。而随意划分又必然影响到档案的后续环节,如排列、上架、利用甚至移交。从实际情况看,针对同一账户档案的利用相对较多,而同一账户的档案如果属于同一保管期限,则更有利于档案管理和利用。进而可以设想,将来社保档案在档案馆中的开放利用,必然是以参保账户为基础,囊括同一参保者所有参保、变更、支付等一系列文件材料的档案更有查考、研究价值。故而把社会保险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和5年定期两种,分别对应于移交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和社保经办机构自主保存的档案,这在实际中最为简便且容易理解掌握。参保者死亡、出国等带来的账户终结意味着档案形成过程的结束,因此,社会保险保管期限只能从此时开始计算。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支付保险金有争议而产生的行政诉讼有明确的时效规定。对于超过时效而没有发生行政诉讼的终结账户档案,社保经办机构也没有必要长期保存。笔者建议:将社会保险档案的保管期限划分为永久和5年两种。定期保管档案的年限从账户终结后次年1月1日起计算,而且同一账户内的档案保管期限相同。
鉴定模式
不同的保管期限规定对应不同的档案鉴定模式。试行规定中对保管期限的规定必然对应着年年鉴定、归档次年起算的档案鉴定模式。作为关系到参保者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险档案,应当秉承专业档案管理模式而不是文书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档案鉴定。上一部分设想中简化的保管期限规定也对应着简化的档案鉴定模式。笔者认为,在区分参保对象账户的前提下,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档案人员在本年度针对参保对象新建账户和终结账户同时进行档案鉴定。首先在参保对象新建账户中预设部分账户形成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例如,在本机构参保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的账户;其余单位和个人为5年。然后在本年度终结的保管期限为5年期的账户中,根据缴费、变更、支付等情况挑选若干个账户为永久,其余仍为5年。这样,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档案人员每年仍进行档案鉴定工作,而不必面对海量文件材料。笔者建议:社保经办机构档案人员应根据参保对象的重要程度、缴费变化情况、有无违法现象等因素,每年对参保对象新建账户和终结账户进行鉴定。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建议
Key words: personnel files;management;proposal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120-01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社会化中介组织等成为吸纳人才资源的重要渠道,而与此同时,随着国有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大中专毕业生要面向市场自主择业,这些变化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流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社会化中介组织等,而市场化配置人才资源又加快了人才流动的频率。显然,传统人事档案的利用制度不能适应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人事档案的利用应当延伸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化中介组织甚至外资企业,人事档案的利用频率应当适应人才流动的频率,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下面就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几点建议:
①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人事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作为人事档案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加强责任感,把人事档案工作看作一项政治工作,在平常的管理中体现它的严肃性,能坚持原则、严守纪律、遵守制度、保守秘密。在繁杂琐碎、枯燥单调的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差错。有了责任心,才能不厌其烦地去收集材料,才能认真鉴别材料的真伪,才能按照要求将材料及时归档、整理成册,才能将人事档案材料当作一种资源。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人事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尤其是对材料的鉴别、分类,更是要了如指掌。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提供有利的人事资源。
在信息化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不少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管理模式上仍以纸质档案记录为主,手工检索造成了档案材料更新速度慢、整理归纳周期长、编制检索工具求“多”不求“精”,管理科学化水平低下,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不强,档案管理资金短缺,硬件设备和技术落后,档案现代化的基础薄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阻碍了企业发展的步伐,将原本地位重要的档案管理部门变得犹如鸡肋,档案工作的创新日显紧迫。信息化、人性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档案主管部门在管理手段、管理方式上区别于传统档案管理,突破人工整理档案的局限,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二、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管理方式需要创新。不管是所属基层人员还是各层次领导都有查阅档案的需要,因此,在档案管理方式上,做到分类明晰,方式多样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信息化平台还是纸质档案包括实物档案等都有各自的特性与优势,多样化的选择能使工作人员在查阅过程中有的放矢,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同时明晰分类也便于快速找到利用者所需的资料,实现档案管理的系统化。
2.扩大档案资料收藏和管理范围。除了传统的纸质资料、实物资料之外,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对电子形式的档案资料也要加以收集储藏。档案管理范围扩大之后,能更加仔细准确地记录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一切动态,通过编研形成有效的、系统的事业数据分析,不仅能弥补纸质与实物资料的漏洞,完善档案,同时也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丰富详实的资料库,为档案利用者运用档案筹谋发展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服务。
3.将档案工作正式列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计划。将档案工作正式列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计划,是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体现与承认,不仅能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对实际工作的执行也大有益处。同时,还能使员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档案工作中遇到问题与困难时,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对于发挥工作人员的个体智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有着积极作用。
三、在新时期中对于档案管理创新的建议
1.对思想观念进行创新。对于管理观念进行的创新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只有对观念进行创新,才能真正的实现对于管理的创新及服务的创新。假如档案的工作人员自身就没有创新意识,即使有一流的档案管理设施,也不能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信息资源服务。档案的工作人员需要树立起依靠科技进步及科学的管理观念,建立与时代合拍的档案创新意识,真正的改变传统档案管理中的重管理而轻利用的这种思想观念,实现对档案的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的服务转变,把封闭式的服务转化变为开放式的服务,使档案工作能够更好的为经济的建设、教学的科研、编史修志来进行服务。
2.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新技术为档案管理提供了物资基础,计算机的应用对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推动档案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不仅具有良好的思想观念、创新性的思维,并且拥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懂得更多的信息技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正确的运用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能,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敢于开拓,提出新方案,创新新理论,用新的管理方法和技巧,让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独特性、新颖性、灵活性、潜在性,不断的为教学、科研、编史修志等各个行业服务。
3.理论知识的创新。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模式,应保证档案的完整、安全、高效。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科学观念和工作态度,正确掌握和应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在新的领域中探讨、创新,让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与现在的科学信息方法相结合,在保证档案记载原始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在遵守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改变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的落后局面。
4.服务手段的创新。要不断完善服务手段,用创新服务来满足档案管理的需要。既不能完全脱离老的档案管理的方法和经验,又要逐渐引导档案管理者树立正确的新观念,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加强网络信息服务,增强档案管理的质量,使得档案管理信息物畅其流。通过档案管理的多样化、现代化,来满足档案管理全方位的需求。
1.1 医院档案管理意识较差
大多数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更倾向于医院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以及对于从事医疗服务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管理。相比之下,对于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导致整个医疗机构从管理层到基层服务人员、工作人员,都忽略了档案管理,更谈不上根深蒂固的档案管理意识了。
1.2 医院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档案范畴亦逐渐扩大,但很多医院管理模式仍不健全,制约了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医院档案管理材料分散,缺乏相关规章制度制约,没有严格的考核,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或有相关管理体制,但是缺乏监管制约机制,执行不力,形同虚设。这大大浪费了档案管理的人力物力,严重影响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同时,缺乏相关档案管理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已覆盖各行各业,但档案管理技术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
1.3 专业档案管理人才缺乏
档案管理专业研究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医院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在专业研究方面进一步深入,不断涌现出大量从事档案研究的专业人才,各大高校的档案学专业学生也日益壮大起来。但通过调查发现,大批量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从事的职业往往倾向于专业研究机构馆员或是图书馆馆员一类更具专业性的岗位,医院档案管理往往由其他专业人员负责。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及进一步发展。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经常造成医院档案管理混乱、分类不清、标识不明、查找困难,对医院的各项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
1.4 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缺乏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及现代医疗条件的提高,医院就医量大大增加,医院各类档案信息的采集量也随之增加。然而现代医院单位对档案管理设备方面的投入并没有相应增加。有的医院由于建院年久,房屋设施不足,更多的用房用来保障医疗使用,导致行政办公用房简陋,存放档案的场地也不够规范,使用面积达不到规定标准,设备比较陈旧,管理技术趋于落后……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 医院档案管理的建议
2.1 加强档案管理意识,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要争取领导的重视。增强领导的档案意识,使其在多方面给予支持,争取创造便利的条件,将档案管理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议程中。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与医院业务建设同抓同管,同步发展。促使医院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档案管理工作要有责任感,开拓思想,更新观念。医院要根据《档案法》、《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需求,制定并完善本单位档案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档案管理监管责任制,完善考评制度,确保档案管理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落到实处。
2.2 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的成败与效果离不开管理人员的实践与操作,建立一支现代化档案管理队伍是实现医院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应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首先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知识培训,定期参与档案局等专业档案管理单位组织的培训班,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进修学习等提高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同时针对医院档案管理的特殊性,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深入临床一线调查学习,不断更新医院档案信息的新需求,探索总结适宜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方法,进一步推进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
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篆刻艺术界也是人才济济,名人辈出。清光绪三十年(1904),浙派篆刻家丁仁、王A、吴隐、叶铭等召集同人,创建了中国现存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以篆刻创作与研究为主的专业学术团体――西泠印社,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现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篆刻艺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石篆刻”项目的传承代表组织。截至2015年5月,西泠印社有在册社员425人、名誉社员42人,社员分布于中国大陆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瑞典等国家。他们大都在篆刻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等方面有着卓越成就,其艺术作品、学术成果、活动经历等资料都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将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建立篆刻艺术人才档案十分必要。
1 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的定义
篆刻艺术人才档案是指篆刻艺术人员在篆刻艺术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字材料、艺术作品、学术成果、活动照片、获奖证书、录影录像等材料。篆刻艺术人才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的区别在于,篆刻艺术人才档案更侧重于收集艺术领域活动、成果方面的资料,能较详实的反映个人各个时期的艺术水平,能较全面的展示篆刻艺术的发展演变,为篆刻艺术研究提供史料,为篆刻爱好者学习提供教材,对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2 西泠印社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西泠印社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对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力求做到档案收集更全面、归档更科学、保护更完善,当然在档案的日常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档案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西泠印社篆刻艺术人才档案以文书档案为主, 照片、录音录像、艺术作品等资料比较少,对每个艺术人才的艺术成就、艺术流派大都以文字表述为主,很少有相应的艺术作品加以佐证,档案内容不全面,载体形式比较单一,使得艺术档案不够直观,不能很好的体现艺术人才档案的特点和艺术人才的艺术价值。
2、缺少规范化制度
长期以来,没有制定专门的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的归档、整理、保护、借阅等工作无章可循,一直按照以往惯例进行,随意性比较大。档案管理人员也常常因为忙于其它事务,疏忽对档案的收集、管理,使得档案管理程序不够规范、收集时间不够固定、内容更新不及时。
3、档案电子化程度不高
目前篆刻艺术人才档案以纸质档案为主,辅以少量电子档案,档案管理基本还是沿用文书档案的管理办法,查阅档案大都只能调阅纸质档案,费时费力,而且经常会出现漏查现象,档案的查阅、利用效率不高。
4、档案资源利用率不高
篆刻艺术人才档案公开程度不够,差不多算是“养在深闺人不知”的档案,平时档案的利用也基本仅限于单位内部人员,社会上很多都不知道西泠印社有个篆刻人才档案,档案资源的社会利用率很低。
3 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管理建议
1、完善档案载体结构
篆刻艺术人才档案应重点体现出艺术人才的艺术成果和研究成果,在收集档案过程中,除了收集人事履历、简历、参赛获奖情况、学习经历、工作经历、艺术师承、篆刻流派、艺术观点、艺术特色、艺术活动、著作发表和出版情况等文书材料外,更要重视篆刻作品、篆刻研究成果等实物档案的积累,具体包括照片、视频、作品原石、印屏、印谱等。措施一是向艺术人才征集各阶段代表作品原石(原石照片)、印蜕、创作手记等,并对代表作品的印面内容、边款内容、创作背景、师承流派等情况作相应介绍,对有论文著作发表的艺术人才征集其研究成果原著(期刊、书籍照片)。措施二是对在创作技法上具有流派代表性、艺术风格鲜明、在专业领域地位和影响突出的篆刻艺术传承代表人物,以视频影像的形式,对其创作技艺进行记录,如开展对刘江、高式熊、吕国璋、张锐、韩天衡等前辈名家的创作视频资料拍摄,汇集为篆刻传承人艺术影像资料和档案库,使艺术人才档案更形象、更直观,充分发挥艺术人才档案的特点和艺术人才的艺术价值。
2、制定篆刻艺术人才档案制度体系
要规范档案的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管人、管事。建议制定完善篆刻艺术人才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定期更新艺术人才档案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利用制度、档案检查盘点制度,档案数据维护制度等,规范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查阅、保护等工作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流程和要求,严格按照制度管理档案,确保人才档案及时更新、定期归档、程序规范、保护到位,有效解决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信息资料时效滞后、个人档案内容不全、档案人员疏于管理、档案资料保管不力、档案借阅手续不全等突出问题。
3、建立篆刻艺术人才档案信息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