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强化合同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5 15:19: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强化合同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强化合同管理

篇(1)

关键词工程管理合同管理措施

一、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革新,我国市场经济逐渐向成熟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固有的工程合同管理模式显然与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相脱离,这会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工程合同管理的难度。从施工企业的角度来看,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合同管理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构成内容,关乎着整个工程的具体建设情况,关乎着企业的未来。可以说,工程合同强化管理推动着企业的有效发展。可是,企业在工程合同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譬如:对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不重视,这会使得合同管理中各类问题的出现,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面临着各种纠纷、索赔等,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可谓是一种无形的损害。

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问题分析

(一)对工程合同的重视度较低

当前,很多施工企业是按照合同管理的要求来对工程合同进行评定的,并且对于工程合同的实际履约状况进行检查,这样往往会导致建设企业工作能力较低、不认真履行工程合同等行为时有发生。尤其是某些施工企业,企业领导对于强化工程合同管理的意义根本不了解,缺乏专门的工程合同管理部门,企业领导缺乏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总体合同管理水平一直处于低迷的一种状态,久而久之,工程合同管理成效从而谈起。由此可见,现代化企业经营过程中,在管理部门的设置方面缺乏充分地支持。

(二)合同执行力度不够

对于工程参与方而言,工程合同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工程所有参与方都需要严格遵循合同来做事,可是,时常会有工程各参与方都未按照合同做事、缺乏必须的经济技术签证,最终导致双方违约的事情发生;或工程未在规定工期内准时完工、工程款未准时发放,等等,最终造成工程合同管理只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

(三)招标监督机构和合同管理机构缺乏权威性

招标监督机构对招标文件进行审核、编制的过程当中,在已知工程条款存在的不平等因素的情况下,或者严重的还存在违法行为的,可是,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依然是以建设单位的意思来办事。像在招标的过程当中随意减少工程取费类别、施工单位优惠条件的承诺、工程质量标准提升等,都会不经意的作出修改。固然在招标的过程中遭受到投资人、权力人以及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明确

一些工程施工单位缺乏统一严格的合同管理机制,并无任何统一性的根据,各部门权责不明确,具体的一些意见并不能统一起来,极易造成大家互相争抢权力、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出现,这对于施工企业管理而言是最为忌讳的,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管理隐患。

(五)合同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一些企业中,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文化知识水平并不高,缺乏过硬的业务知识,并未接受过正规系统性的法律知识培训,不能对工程合同中涉及到的相关法律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根本无法实现对工程合同的科学有效性管理。

三、完善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合同观念,加强合同意识

工程项目参与方需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施工单位负责人、工程项目负责人、合同管理人需学习《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等,这样才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在整个工程管理中以合同作为基本依据,将合同管理作为工作的中心,唯有如此,才能够按照工程合同来办事,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实际工程当中,合同管理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特别是从承包商的角度来说,工程合同管理对工程的施工情况将造成直接性的影响,关乎着所有工程参与方的切身利益。

(二)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工程项目参与方要根据接受工程的真实情况,对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定期性的系统培训,按照工程所处阶段对具体管理结果进行检查。在日常的合同管理工作当中,可定期开展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

创建与工程量清单相配套的工程管理与合同管理机制,目前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招投标法,开始实施工程量清单报价制度,可是,在招标的具体形式上需顾及到施工方、建设方的共同利益,一定要认真履行工程合同,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施工成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工程招标形式上一定要彰显出最终的管理成效,工程合同在文本形式上尽可能地选择合同示范文本,这样能够促使工程各参与方的合法利益得到有效性的维护。

(四)对建设工程合同实施动态管理

对建设工程合同实施动态管理首先需要将工程合同的阶段性目标加以最终的确定,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下一阶段的目标,整个动态管理过程可通过组织合同涉及方召开协调会议的方式来加以实现,最终签署所有参与方共同认可的书面记录,并且严格执行,从而促使各参与方能够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共同解决,保证工程合同的顺利执行。除此之外,无论什么合同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缺陷,在履行工程合同的过程当中要从现实的工程情况出发,共同协商签署相关补充性协议,对各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科学合理性的调整。

四、工程合同强化管理措施

(一)合同管理精细化

工程合同当事人根本没有签署工程合同的成功经验,在法律知识比较欠缺的状况下,通常会交给相关行业协会来制定工程合同示范文本,以对合同当事人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合同示范文本中对合同当事人的义务与权力作出了明_的规定,这有利于日后工程合同签署时对相关问题的综合分析,促使各参与方权利义务得以明确化,避免在事情发生之后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在完整的合同示范文本内容下,双方全责更加明确,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所有的工程参与方需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对工程合同从签署到履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企业合同管理体制,这样才能够将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管理人员专业化

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人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因素,可以说,管理人员的素质关乎着整个工程合同管理的成败。所以,各部门要安排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做好这项管理工作。在日常的合同管理工作中,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对在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根据工程合同的特点,回顾以往相同工程合同管理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出工程合同管理中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同时制定相对应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够为国家节省更多的建设资金。

(三)合同索赔研究程序化

无论哪项工程,在履行合同过程当中强化合同管理非常重要。可有效地分析出工程中潜存的无法避免的风险,若未能及时的作出分析,则无法做好充分的风险应对准备措施,从而无法进行有效性的掌控。在履行工程合同的过程当中,索赔制度的实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风险转移方式。我国工程承包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因对索赔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工程索赔推行力较小,在这种基本现状下,只有提高合同索赔意识,才能够实现强化合同管理的目的。工程合同在索赔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工程管理的关键所在。在今后的工程管理中,要不断地强化合同管理力度,这样才能够为建立正规规范化的合同管理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工程项目各参与方要对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加以正确的高度认识,明确合同管理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在具体的工程合同管理探索实践过程中,要针对实际问题寻找最佳的合同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够促使工程各参与方自觉地履约合同,这样才能够将建设市场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创建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 吴凤平,王辉,李斌:建筑企业施工合同管理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3).

[2] 杜艳丽.浅议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工作[J].经济师,2007(6).

[3] 邓海霞.谈建筑工程合同管理[J].山西建筑,2012(8):273-274.

[4] 井威.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问题及建议探讨[J].山西建筑,2013(32):250-251.

篇(2)

建设方在建筑市场的选择余地较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但是对建筑市场的了解远不如承包商,承包商往往会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来争取最有利的合同地位和经济利润,因此建设方必须强化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从而确保自身的合法利益。

1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特征

(1)合同标的的特殊性。建设工程合同的标的是特定建设产品,建设产品是不动产,其基础部分与大地相连,这就决定了每个建设工程合同的标的都是特殊的,是不可替代的,而且还决定了项目施工生产的流动性。

(2)合同内容的复杂多样性。虽然建设工程合同涉及的当事人只有两方,但却涉及到多方主体和较多的法律关系,建设工程合同除了具备合同一般内容外,还要对工程设计变更、工程分包、安全施工和不可抗力等内容作出规定。

(3)合同履行期限的长期性。由于建设工程的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且工作量大,签约双方需要对投资项目作全面细致的调查,而且在建设过程中还可能因为工程变更、材料供应不及时和不可抗力等突发偶然因素而使工期顺延,这使得合同履行周期都比较长。

(4)合同监督的严格性。建设工程合同的履行对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关行政部门对建设工程合同的监督是十分严格的,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和履行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建设程序的规定。

2 建设方强化合同管理进行造价控制的措施分析

2.1 严格把好合同签订关,选择恰当的发包方式和合同价格形式

(1)发包方式的选择。建设方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与一个承包商签订总承包合同,还是将部分专业工程划出,分别与多个专业承包商签订合同。一般说来,如果建设工程的规模和投资较大,其中又包含多个复杂的专业项目,而建设方自身的管理能力又不强,那么此时应该优先考虑选择总承包的方式,将整个项目的全过程都交给一个承包商全面负责,这样可以避免返工的浪费和工期的延误,从总体上降低工程造价;如果建设工程的规模和投资相对较小,涉及的专业又不多,那么建设方可以考虑直接与多个承包商签订分包合同,并在分包合同中约定由各专业承包商向主要承包商缴纳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配合费,这样有利于建设方控制总投资,同时又将各专业协调配合的责任转移给主要承包商。

(2)合同价格形式的选择。如果建设工程的设计深度不够,预计在施工中会出现较多的设计变更,那么建设方应该选择固定合同单价的形式,对于合同范围内各种子项单价予以明确约定;如果建设工程的施工周期较短,施工图纸非常齐全,预计在施工中出现的设计变更较少,那么建设方就应该选择固定合同总价的形式,从而有效控制施工中资金的使用;如果建设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且预计在施工期间会出现安装设备、建筑材料等有较大幅度的涨跌,那么建设方应该选择可调合同价的形式,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担。

2.2 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的程序

建设方要规范工程变更的管理,不能够有随意性,对工程变更的提出、批准、实施和价款的支付等程序进行规范,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由于合同缺陷和工程变更等多种原因,几乎所有建设工程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索赔事件,如果索赔处理不公正和不到位,那么将会对造价控制管理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会给建设方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较坏的社会影响,因此索赔管理应该作为造价管理的重要部分,贯穿于建设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在前期管理中,建设方要提高对发生索赔事项的预见性,并以合同条款形式进行明确规定,为日后处理索赔事件提供法律依据;在中期管理中,建设方要及时办理变更、核定等事项的相关资料,确保各项资料的真实完整,为日后处理索赔事件提供法律证据;在后期管理中,建设方要认真做好索赔准备,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工作,确保处理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性。

2.3 善于利用询标阶段解决合同签订中的难题

在询标阶段,建设方可以让中标候选人明确并承诺在日后实际施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何进行处理,怎么计算费用,以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例如,建设方可以让中标候选人承诺发生偷工减料问题时的惩罚措施,文明施工的制定和实施,工程质量和竣工结算办法等。对于没有入报价的费用项目则应要求中标候选人承诺视为已包含在总报价中,不能另行计取,从而控制工程的造价。

2.4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掌握工程造价的变化

在建设工程施工中,建设方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现场签证、材料代用、额外用工和各项预算外费用,对必要的变更要及时计算因工作量变更而发生增减的费用,同时及时掌握项目费用额度,避免因事情太多和时间过久而对工程造价心中无数。建设方的现场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项记录,尤其是签证工作和隐蔽工程记录,减少结算时的麻烦。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建设工程就是由于现场签证工作不到位,导致工程结算时麻烦重重,给建设方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是建设方控制工作造价的关键工作。

2.5 加强竣工验收阶段的合同管理

在竣工验收阶段,建设方必须要求承包商全面清理检查工程结算的所有资料,并在审查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记录,建立完整的审查档案,同时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给予明确的处理意见,对重算和冒算的项目进行调减,对少算和漏算的项目进行递增,然后进行总工料的汇总和分析;建设方所委托的造价咨询单位要对承包商提交的全套工程结算资料进行结算审价,建设方要督促承包商积极配合审价单位在合理时间内完成审价,然后根据工程最终审价报告进行工程款的支付。

3 结语

通过良好的合同管理,建设方能够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国外先进水平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的建设方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争与国际先进造价咨询水平接轨,以便更好地完成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工作。

篇(3)

二、基层央行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篇(4)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经营与贸易模式层出不穷,合同变成企业与个人,企业和企业之间经济合作的主要枢纽,它也成为企业管理内部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只有企业能够对经济合同进行科学的管理,才可以有效控制与规避经济活动过程中的风险,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利益的重要保障,所以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经济活动中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

一、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着国内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已成为企业进行依法管理、经营的重要保障,其不仅可以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同时也防止企业陷入各类纠纷,它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经济合同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国内企业发展不断进步,同时经济合同管理也不断加强,但是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中依然存在着一定问题,它不仅阻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甚至可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往年有代表性的经济合同管理案例和本人实际工作经验,国内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对经济合同当事人情况了解不详实。主要指对合同当事人签订合同的资格、履行合同的能力、履行合同的信誉了解不彻底,即对经济合同当事人的资信情况没有进行充分了解。或者在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出现签订经济合同的主体无法人资格或不具备法人资格,或者不具备法人资格,但以独立法人的资格签订合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对经济合同文本内容审查不严格。一是对经济合同主要条款内容审核不严格;二是对经济合同签订目的有错误认识,未引起足够重视。为实现收益,抢工期,认为先开工,再签订合同,出现不签或事后补签合同的情况;三是对经济合同严密性、可行性及合法性审核不严格。

3.用章管理不规范,很多企业用章审批手续不规范,常以内部行政章替代合同专用章。例如,有些单位个别工作人员没有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对私自用印给予方便,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企业内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健全。工作流程不明确导致管理措施无法执行到位。如多个高层领导管理,内部审批权限不明确,导致工作职责模糊不清,在实际管理和执行过程中出现推卸责任。

5.经济合同签订与执行都处在相对封闭状态,各管理部门相对独立,其执行情况无后续跟踪记录。企业有的经济合同从签订到履行结束,企业其它管理部门并不了解。各管理部门衔接的不好,管理也十分凌乱,审计过程中缺少经济合同签订、履行的一些文档资料,最终只能到相关部门那里寻找合同和相关附件,很容易出现错误或漏缺,还缺乏总体控制。

三、如何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

为了保障企业经济往来,保障其经济利益不受侵犯,使企业长足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

首先要健全企业内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和服务机构,同时强化风险意识。企业应该按照其自身的条件来设置法律机构或部门,安排专门的法律专业人员或者聘请法律顾问,同时与专业科室保持合作关系,在各项经济活动与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充分与其沟通咨询,从而避免出现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第二,加强经济合同基础知识的学习,定期进行培训。企业法律部门专业人员应及时关注法律法规新动态,充分了解与掌握最新的法律规定,同时企业还应该定期安排法律部门专业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及时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为其提供有效和切实的法律意见。

第三,加强与规范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同时强化与实施监管制度。经济合同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好基本的资料登记、搜集管理工作,切实对每个环节的档案资料进行及时的整理与归档,同时对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商洽信函资料及附件与合同文本一起进行统一保管,必要时进行扫描或者复印,如此一来在合同发生经济纠纷的时候,企业就能够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材料。同时企业还应该严格经济合同印章的审批使用流程和登记管理制度,严格遵循用章制度,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查找用章登记信息表,避免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以及经济损失。此外,加强企业内部检查与考核制度,及时对经济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和总结。企业应不定期对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各项环节的履约情况进行核查,上级主管部门重点检查经济合同签订与执行环节,发现有不依据条约履行的,应及时有效纠正,并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理,从而维护经济合同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权威性。

四、结束语

经济合同是目前企业与企业间之间经济往来与合作的纽带,经济合同管理也成为了企业管理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指标。系统的经济合同管理是目前企业达到经济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建立健全的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和法律服务机构,明确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职责与工作,不断改进与优化经济合同管理步骤,提高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视度,是保证当代企业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国新.论经济合同在外资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外资,2012(23).

篇(5)

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为运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本文为此具体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一些变化与改革。

一、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运输市场,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这是当前及今后一项较为突出的任务,那么市场化改革是其最重要的一条出路。

(一)是教育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渐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逐步发挥,必将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和公平自由竞争,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经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而运输企业则是运输要素市场的一部分,要落实企业的经营自,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必须要有健全的运输市场做后盾,只要有了健康的运输市场机制,才有可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推动整个运输行业的发展。

(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交通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因此,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二、市场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运输收入的稽查

随着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采取内部审核、会计核算、实地稽查的方法,对运输进款的资金运动及运输收入实现的全过程进行检查与监督,对发挥稽查的职能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收入稽查工作重在防范和纠正运输收入核算中发生的差错,查处运输收入领域违法犯纪和贪污舞弊行为,维护运输收入的正确与完整。新颁布的《运输进款及运输收入管理规定》新增了各级收入管理部门有权对客运售票系统、行包制票系统、货运制票系统生成的原始信息进行稽核、检查,并对客票信息、行包信息、货票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准确性进行检查与监督的条款。新形势的工作要求我们的收入稽查人员既要帮促基层收入部门提高运输进款的核收业务,防止多少收款或漏收款,减少收费上的差错,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工作作风与职业道德,强化稽查力度,准确分辨违纪行为的隐蔽化、多样化,严肃运输收入纪律,尽可能挽回国家运输收入经济损失。

(二)积极应用现代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许多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方法都会相继问世。企业要尽快的掌握市场动态、对经济信息进行快速模拟分析,就必须重视广泛不断运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采用现代化市场的一些数字模式和理论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它是建立在责、权、利相结合基础上的各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通过其监督、激励及分配功能,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管理者只有广泛采用现代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不但懂得如何科学地编制全面预算,而且善于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使企业真正成长为现代企业,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企业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着力解决的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直接涉及到企业的中心目标―利润,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以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第二,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控制为核心。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只有严格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路车综合管理

因为交通运输市场的主要场所是路。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没有路便没有交通运输劳务商品的交易,也就没有道路运输市场。因此,离开路来进行运输管理,路子会越来越窄:而路车综合管理,才能保证运输市场管理的生命力。可以设想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将养路费稽征机构与运输管理机构台并,设置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

(五)实行合同运输

交通运输实行经济管理,依法尤为重要。实行合同运输能增强运输业户的责任心,保证货主单位物资及时安全运输,有利于加强运输市场管理,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是深受车主、货主及管理部门欢迎的管理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合同法》,在运输业户、货主中推行合同运输,就是依法管理运输市场的有效途径。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运输市场将不断探入发展,运管部门当致力于探索研究,同时运输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各级收入部门都要积极面对并探索。我们既要培育、完善和发展运输市场,又要采用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

参考文献:

篇(6)

术合同签订后,技术实际上就以商品的身份进入市场,在进行市场交易时,国家有很多优惠政策方便了技术市场,为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打开了方便之门。科研所内部的项目实施和组织,多数由若干部门在一起协调完成,为保证各个部门在一起协调时可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可通过内部的协议合同明确责任和工作内容,以确保内部科研合作的高效性。

一、强化预算工作,事前签订好合同

(一)合同管理制自启用之初到现在,合同管理要求逐渐增高

这一点无论在国家要求方面,还是在部队要求方面都有所体现。在过去,科研合同确定的主要依据生产任务,同时兼顾收益及科研运行,主观性较高。但是现阶段科研合同的制定虽同样根据生产任务,只是需先预测成本费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报价,随后双方展开谈判后通过协商签订生产合同,进而产生合同价款。这一过程的实施需要有合理报价作为支撑。所谓合理报价,客观上讲就是指该报价需具备真实性,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与科研成本相关的资金情况,如成本、费用、收益等。为达到产品报价的完善与优化,一方面在接受任务时,我们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在产品生产期间,我们应该明确了解本产品真实造价。可以说把握好产品真实成本是如实反映其造价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某生产合同为例,该合同签订之前,科研所相关人员先对其进行了成本测算,然后以此为基础同军方谈判,谈判过程曲曲折折经历了几个回合,后经双方不断协商,终于在认识统一的基础之上将合同签订了下来。由此可以看出,合同谈判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时候合同双方在某些观念上不易产生共识,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多是围绕报价,如对方认为报价高,而我方又缺乏说辞使对方相信我们报价的公平性。但是无论怎样,其根本原因还是我们手中掌握资料的不足,导致成本预算的说服力不够。这和我们上街购物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实际把握好自身购买力的情况,知识一味的疯狂购物,到最后无法支付账款时便显现出了难堪。这一道理放在企业身上同样奏效,营运资金需要同营运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取看待,而不能通过流动资产取进行估算,因此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一定要做好预算工作,准确把握好营运资金情况,因为它能够有效带动资金管理的运行,同时为其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二)流动资产项目问题的处理,也就是收账款和存货问题的管理

对于收账款问题,其坚持的原则就是越早收回越好,可以通过相应的期限和折扣标准来进行账款的管理,还可以通过对客户的等级评定、账龄的控制等方法来进行账款的管理。对于存货的问题,上面所阐述的是戴尔公司零存货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是一种非常极致的方式,也被很多企业通过实践证明了,这是一种避免存货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要想更好的实现这种管理对企业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实力和信誉,更好合理的处理好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

现如今我国企业并不能很好的做到随时购入或销售物质,其原因不仅因为材料会出现断档,另外供货途中如果发生故障,物资短缺就会影响到经营,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为了避免发生停业待货的问题,企业就要对货物进行储存,进而也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各项开支都会极大的增加,资金如果占用过多不仅增加了利息,而且还会造成利润的流失。

因此必须要对存货的成本和效益二者之间进行选择,使二者能够妥善的结合到一起。总体来说,上述那种极限管理方式还是有值得参考的地方,对降低存货的资金、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产品积压过多的企业就要在销售的方法上进行优化,对当前的市场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流动负债项目的管理, 主要是对短期借款与应付账款的管理

篇(7)

下文主要讲述了合同签订前、签订中和签订后的注意事项:合同签订前要严格对合同进行评审;合同内容一定要完善,合同的细节要谨慎描述;对合同的条款严格执行,做好合同实施的监督;对违背合同的行为加大索赔的力度;工程结束后要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按照合同执行工作。

一、合同签订前要严格对合同进行评审

合同的条约、条款必须符合双方利益共赢的特点,合同在签订前要进行严格的评审。首先要对合同内容进行评审,是否符合当初约定的条款制定的合约,对评审内容和评审的结果也要进行详细的记录,比如说工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双方损失的承担比例,评审中对工程材料的质量也要进行分析和研究,要在细微之处发现问题,才能避免重大过失的发生;其次对合同的签订对象的执行能力进行严格的评审,看一个施工单位能否对合同履行责任,除了要看施工单位的施工经验和能力以外,还要重视施工单位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在业界的评价,施工单位的信誉是反映一个施工单位是否能够完全履行合同的重要评审条件。

二、合同内容一定要完善,合同的细节要谨慎描述

合同的内容是否完善是保障项目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与对方签订合同,一定要权衡个中利益,在签订前一定要将所有的细节考虑周全,要尽量避免合同中出现不公平公正的现象,合同的条款必须经由双方共同同意才能进行签订。在进行合同谈判时,没有进行书面的签约就不存在法律效力,在正式签订合同前,如果发生任何突发状况,合同的任何一方都有权撤销合同;合同内容一定要符合国家的规定,不能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如果对对方的条件不满意,可以在双方签订合同前,进行合同不公平的陈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尽量修正有失公平、公正的合约;如果发现合约的内容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风险,我们要尽量对风险进行控制和转移,如果在签订合同前发现合同中存在风险,就不要轻易签订合约,要预防合同中的不明责任带来的损失,避免合同对象推卸责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合同一定要做到字字不能有疏失,合同制定一定要严谨。

三、对合同的条款严格执行,做好合同实施的监督

保证施工的过程都能够严格按照合同签订的条约执行是合同双方共同的责任,合同实现的过程就是双方实现合同义务和权利的过程;是对施工过程中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增加经济效益的过程;合同是否能够履行也是对一个企业信誉的考验和企业的品牌形象的建立的过程;更是企业是否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要想施工的过程完全按照合同的条约进行,就要做好合同实施的监督,对合同中的每个细节都要进行跟踪、监督和控制。对监督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要及早处理,也要对违规现象进行详细的记录,作为结算工程的依据。

四、对违背合同的行为加大索赔的力度

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要以合同为基准,要对合同中可能发生的违背合同的行为加以重视,要加大索赔的力度和增强反索赔的能力,要尽量降低风险造成的索赔,加大索赔的力度和反索赔的能力也是为了保障合同双方的共同权益和利益,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效果要严格按照施工的合同进行比对,对特别严重的违背合同的行为申请索赔,或者按照合同的赔偿制度进行索赔;索赔的过程一般包括搜集索赔事项的证据;详细的说明索赔的条款和数据,保留索赔的依据;对于合同中没有的施工条约,要进行协商修改条约之后才能动工;施工的过程中对问题要及早发现,及早提出,及早重视,及早进行索赔。

五、工程结束后,要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按照合同执行工作

工程施工完成后,双方对工程的质量都要进行检验,工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的处理、工程材料的质量等都要进行及时的核算,对重大违约行为的索赔工作一定要及时的结清,合同的双方都应该尽早履行合同,以免延误工程的交期。为避免发包方拖款,在合同制定时就应该详细说明交款的日期和具体的地址,以及延误交期的后果,延误交款日期所要做的赔偿,承包方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结束语

合同的签订一定要谨慎,签订的双方都要按照合同的条约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合同签订后,对合同的管理一定要完善,合同的执行贯穿于施工的所有环节,因此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加强合同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施工的质量,保证施工严格按照合同规定顺利完成,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也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实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军,于国夫.完善合同管理体系,提高精益化水平[J].中国电力教育企业 经营管理,2009(03).

篇(8)

引言

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日本与池田大作的谈话中,在客观研究了历史的基础上,从文化学的角度,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真正能够解决21世纪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的孔孟儒学与大乘佛法。20世纪80年代末,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发表了一个重要宣言,针对世界范围的道德危机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2500年前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机会。

一、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 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历史经验证明:只有科学进步、民主法治的现代文明无法解决社会管理的根本问题;

一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对现代文明追求的历史证明,西方的现代文明无法解决社会混乱的根本。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便开始了对所谓现代文明的追求,自工业革命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相继超越了中国而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几百年来这些崇尚科学和民主的西方文明一直在全世界占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民主法治的健全并不能解决社会管理的根本问题。这些国家虽然生活条件优越,人民的物质生活富足。由于缺乏道德规范教育,社会治安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下一代由于缺乏道德教育和引导,普遍缺乏理想,只知道贪图享乐,吸毒、酗酒、枪击案件等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民主意识膨胀为极端的个人私欲,利己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早已根深蒂固。这样的国度没有整体意识,没有集体观念。这些国家对内没有给国民带来安宁;对外则为了自己狭隘的民族利益大肆侵略掠夺。在21世纪的今天,那些贴着现代文明标签曾经在19世纪掠夺过中国的西方列强们,仍然在掠夺着世界。他们掠夺的借口居然是兜售其包裹着人权外衣的民主和法治。

由此可见,西方现代文明对科学技术和所谓的民主法治的追求,虽然造就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唤醒了个人意识。但由于缺乏起码的人伦道德和责任意识的教育,人伦道德观念严重缺失,责任意识普遍缺乏,导致人心涣散、社会动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不仅没有带来幸福和安定的生活,反而使人民生活在惶恐混乱之中。西方现代文明无法解决社会管理的根本问题。西方一些开明的哲学家开始对什么是“文明社会”的问题进行重新反思。很多开明的思想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重视人心治理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教育。

二是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证明:只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民主法治意识的提升同样难以解决中国社会管理的根本问题。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获益最大的是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通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300年所走的历程,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在一些科技领域,中国从世界的跟跑者变成了领跑者。但是受冲击最大的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石并维系中国社会发展几千年的社会共有的价值体系。随着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全世界的各种思潮纷纷涌入。西方文化以其貌似先进的面孔开始潮水般涌入中国,极端个人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拜金主义、只知行乐不知奉献的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开始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在趋利最大化的诱惑下,有的人不顾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责任意识开始在国人的心目中被质疑、被曲解、被淡忘,甚至被嘲笑、被遗弃。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期间,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开始不断出现,官员开始贪污腐化,人伦开始滑坡,道德开始失范,民主法治一度成为个别人维护一己私利的幌子。传统文化所建立的社会共有价值体系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繁荣而层出不穷,社会管理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越来越多,在工程项目建设当中,因为施工建设会产生很多合同,合同的内容又比较复杂,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做好工程合同风险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但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不仅需要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管理的重要性

(一)工程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这一概念虽然经常提起,但是到底什么是风险在学术界没有一个具备的概念,概括企业有关风险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是指在给定条件下可能结果之外出现的差异性结果。第二,认为所谓的风险实际是指预期状况与实际情况差异导致的损失的结果。从这一角度来讲。从这一角度来讲,工程合同风险是指在工程合同签订及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对合同当事人损失的某种预期结果与实际显示之间的差异性。工程合同风险的产生,主要受合同的定义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合同风险分配、合同管理模式之间差异的影响,当然合同当中的计价方式也是影响合同风险的重要因素。总的来说,工程合同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合同管理模式确定风险、工程合同计价方式确定的风险、合同工程价款方面的风险、合同工期方面的风险、合同文件方面的风险和其它风险。

(二)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合同与工程建设可以说是息息相关,做好工程合同管理,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做好合同风险管理,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工程合同当中,对于工程的施工建设有着比较详细的规定,其中包括施工的方式、施工技术保障措施等等,在风险管理当中需要对合同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审核,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审核合同内容与合同目的的实现,包括其科学性、合理性,确保其达到工程施工建设的要求。通过这种风险管理活动,能够达到降低施工风险,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目的。第二,减少施工单位的损失,工程合同的内容与施工成本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施工单位在合同当中一味的压低单价,势必导致合同单位与实际成本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性的结果就是施工单位遭受损失。从这一角度来讲,通过工程合同管理,保证工程合同内容的合理性,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合同单价与实际成本相符性,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单位遭受损失。

二、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针对当前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自身在这一方面的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在工程风险管理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

合同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要熟悉合同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合同管理经验,熟悉工程合同的内容和特点,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在专业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合同管理机构的只能是合同服务和监督,在工程合同谈判之前,施工成本单位应该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负责工程合同的订阅、监督、管理和控制。当然,这一机构应该包括与工程相关的各个主体的工作人员,比如说项目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项目工公司法律顾问,他们复杂整合工程从招标到竣工期间的所有工程合同的审查监督工作。比如说在工程合同签订之前,对合作对象既合同相对人的资质、实力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了解,确保合作方能够达到工程实施的要求。当然,从专业性、规范性管理的角度来讲,在此期间产生的所有合同都必须是书面合同,严禁使用口头合同等容易出现争议的形式。在定理合同的过程中,要仔细审查每一个用语,在用词上要准确、清楚,意思明确、没有歧义。在审核的时候采取专业化分工的方式进行,不同岗位的合同管理人员审核不同的合同内容,真正做到合同专门管理、审核专业进行。

(二)合理转移合同风险

在工程合同的有效期之内,应该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合同双方应该明确各自应该承担的风险和范围。对于无法预知的风险,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在这其中,索赔制度是风险转移的重要方法。在实际合同执行的过程中,索赔是双向的,也就是说业主既可以向施工承包单位索赔,施工承包单位也可以向业主索赔,这一点在西方国家的工程风险管理当中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于索赔的认识程度比较有限,加上在建筑工程实践当中索赔成功的案例比较少,导致工程索赔制度还没有普及开来。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业主还是施工承包单位都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市场意识、合同意识和管理意识,认识到工程索赔的重要性及常见的索赔方法,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合同管理当中,实现合同风险的转移。当然,在实践当中还有很多风险转移的方法,比如说购买工程合同保险等,这些要想普及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行。

(三)建立工程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人力为主的合同风险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工程项目快速发展的要求。这是因为在工程立项到竣工这一段时间当中,业主及施工单位可能与很多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这些合同都属于工程合同管理的范畴,少则几十个合同,在一些大型的建设工程当中,甚至要签订数百到上千份合同,要想对这么多合同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依靠传统的人工管理的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管理机构及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和完善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合同进行数字化管理,比如说合同的数字化、数字合同的保存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对合同进行有效的保存,还能减少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当中的人力物力,达到更理想的风险管理效果。

(四)提高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对于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的实效性有直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合同风险管理人员的能力,直接决定着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的水平。因此,确定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人员以后,要想方设法的 提高他们的风险管理能力。一方面,引导他们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合同管理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变化,确保工程合同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继续业务培训,使其能够系统的掌握与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手段,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的用于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实践,提高工程风险管理水平。

总之,风险管理是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对于业主和施工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当中,要建立完善的合同风险管理机构,不断探索和完善风险管理手段,构建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最大程度的减少合同风险对工程建设目标的不利影响,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崔东红.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陈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31-02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断提速,企业统计职能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对统计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并赋予了全新内涵,统计数据质量已不仅仅是数据准确性的不断提高,更表现为时效性、科学性、全面性、可获得性等等诸多内容。企业的统计体制和制度的改革只有顺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统计事业才能发展,才会富有生命力。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提供咨询、监督和服务。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多年来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在生产企业,以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从班组起,就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近年来,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多为兼职,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三是统计法律意思薄弱,各级领导对统计法律法规认识不足,为了夸大自己的成绩在总产值方面做文章,在统计法法制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给统计数量的准确性带来越来越大的危险性,越是领导关心的指标其水份有可能越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二、针对问题,采取措施

针对目前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考虑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建立完善更为有用有效的统计制度:

(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

不论何种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都应设立综合统计机构。如果企业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岗位应具有以下职能:

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单位,明确其报送或提供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

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一是要对应由综合统计部门负责且由各级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本企业以外但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该部门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市场情况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结果应以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

统计的宗旨是服务,首先要求数据真实,所以要加强统计队伍建设,逐步培养具有较高素质,事业心强、业务熟练,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的统计人员队伍。

(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

在现代企业中,无论何种体制形式的企业,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三)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

(上接第231页)

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四)加强统计法律,疏通统计渠道,强化统计规范化基础工作建设

统计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走向法制化,只有依法统计、依法监督统计、以法治理统计,疏通统计渠道,才能保障统计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完善统计内容和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已有的内容。目前,国家基层报表制度要求一定规模以上企业填报的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人员及工资情况,能源及原材料消耗情况,科技开况及附营业务情况。这套指标体系已经比较简要地反映出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的基本情况,企业统计人员及领导者都应深刻了解认识这套指标的涵义和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这套指标反映、分析、研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由于这套指标是从国家宏观监测需要考虑的。国家统计制度尚未包括的内容,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影响看,企业还应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管理与决策需要,尽快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减少不必要的统计指标,各种数据一律进跟市场。建立一套数量不多、组合功能强、易于操作,能“快、精、准”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的统计报表制度。对集中起来的诸多数据进行排列组合,生成新的有用的统计信息。如将企业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财务指标,以及人员、工资、技改投资等指标与产值、产量、销售、盈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将本企业情况与同行业企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将企业微观信息与宏观经济社会信息进行相关研究分析等等,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强化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管理以“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为主线。“三控制”为质量目标控制、进度目标控制、成本目标控制;“二管理”为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为协调内、外关系。其中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它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合同管理的成功与否对企业能否盈利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项目管理人, 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做好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 从而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及时、准确、有效的管理。

二、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建筑工程由于其自身属性,合同涉及的价格很高,因此对合同双方的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工程合同周期与建筑周期相协调,工程规模越大,牵扯的利益也就越多,合同的履行周期也就越长。这就要求合同管理者在合同管理上有足够充分的考虑,在合同制定的过程中充分预见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找到解决的措施及相关责任的分配,避免伴随着事故而出现的合同纠纷。

1、阴阳合同的签订

在实际建筑工作中,除了通过正常招投标手续达成共识签订的合同外,为了维护自身的效益,工程项目的甲乙双方还通常签订一份更为具体的、双方均可接受的合同。前一种合同往往经历了完整的手续过程并在相关部门备案并公开,称为阳合同,后一种合同并不对外公开,是只有合同双方知晓的私密合同,称为阴合同。阴阳合同的结合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工程细节进行更为具体的描述,确保责任效益更为明确的划分,但往往由于合同管理的不妥当而造成很多后续问题。首先,私密合同往往不具备充足的法律效力,当发生工程问题时,容易引起施工方和建设方的纠纷,不利于合同的执行,换言之,私密合同往往不能对双方的契约精神进行足够的保证。其次,在私密合同的签署过程中容易发生合同内容的问题。为了保证工程项目更大的利润,甲乙双方的私密合同往往在很多含有重要信息的实质性条款上与阳合同存在差异,如果项目进程可以顺利进行,这种差异性的条款能够得到有效地执行,当问题发生时,由于本身两种合同存在的差别造成法律鉴定上的混乱,对项目双方造成损失。这种问题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合同管理的混乱,在项目的合同管理上应该予以避免。

2、由于资金款项带来的合同执行问题

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资金款项较为高昂的行业,无论对于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保证。由于巨额资金所带来的信誉问题成为影响合同执行的重要因素。项目施工过程中往往是由施工方垫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需要进行资金的交付,这个环节容易发生问题。建设单位由于经营规模的问题造成资金链条的缺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将工程款交付施工单位,违反了合同内容,施工单位就会消极怠工,影响工程质量。如果双方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此类问题可以化解,倘若沟通不善,使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的资金能力产生怀疑或者施工单位确实没有多余的资金对后续工程进行垫付,就会造成施工进程的停滞,对工程质量造成极大地伤害。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建设单位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合同执行力度,不能因为利益就违背契约,如果建设单位本身没有信誉,那么合同管理就无从谈起。

3、合同叙述不够规范,理解上出现歧义

合同歧义是合同纠纷的常见原因。由于建筑工程涉及面较为广泛和琐碎,通常还包含许多专业性的条款,因此容易造成合同双方对合同内容的理解产生偏差。比如现阶段的工程合同,对工程造价的描述就存在普遍性的不规范,对工程清单的描述不够具体,导致在具体的施工环节歧义不断,使施工的具体内容和合同的描述初衷存在较大的偏差,引起双方的合同纠纷。很多建设单位在合同管理上的法律意识淡薄,在合同产生纠纷时不能进行合同索赔,造成了自身利益的损失和后续成本的追加。

4、分包管理混乱,建设单位现场参与度不高

在工程项目行进过程中,由于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的利益纠纷,常常使分包单位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获得足够的工作量和工作面,造成工程工期的延误。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工程合同往往缺少对于总分包制度的规定,使得施工现场的分包工作不受合同的制约。另一方面,建设单位的工作人员往往认为建筑施工完全是施工单位的任务,建设单位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参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施工现场通常工作繁杂,最初的施工合同难以囊括全面,缺少对现场的参与就是缺少了对工程合同的监管力度,不利于工程项目高质高效的完成。建设单位应该切实加强合同管理,积极参与施工现场,增加合同内容的涵盖面,确保合同的执行力度。

二、甲方加强合同管理的办法

1、规范化管理合同流程,应用合同范本

建设单位要在合同范本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补充。总结既往的经验,对合同中容易发生纠纷的环节进行详尽的研究和周密的补充,最大程度的完善合同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使用与本单位的合同范本供后续使用,从本质上加强合同管理水平。在签订附属合同时,要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流程进行,不能对原合同中的实质性条款进行更改,导致两份合同、两种约定的情况发生。

2、对合同实行动态修正式管理

由于建筑施工的复杂性,过程中的变化往往会超出事前的计划,建设单位要把握这种情况,对合同实行跟踪和补充,不能错误的认为一份合同就可以涵盖所有情况。这就需要建设单位积极的参与施工现场并加强和施工单位的交流。工程中常常出现施工方式的改变,针对这种改变造成的利益纠葛往往是施工方和建设单位的主要纠纷内容,因此,建设单位在合同的建立过程中要给后续的工程变更留有充分的余地,明确各项责任制度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合同中要详尽阐述工程变更的结算方式并对变更方式进行更为细致的说明。

3、对合同管理人员定期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1)首先,选好人员企业领导需要按照合同管理应具备的素质条件,选择优秀人才来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的方式选拔人才,在使用过程中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把优秀人才放在这个岗位上; 其次,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企业需要根据当前市场的形势,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主要可以通过如下方式: 布置学习任务,进行短期培训,为在职人员播放讲座等等; 第三,建立岗位责任制。需要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对于有贡献的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通过各种各种途径,全面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2)建议尽快培养高级合同管理人员,可与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在一些有建筑专业的大专院校,开设“建设工程合同和风险管理”课程,待条件成熟,进而设立专业,培训这方面的学士、硕士和博士等高级专业人员。

(3)建议尽快建立建设同职业资格制度,施工合同管理人员,经过严格的培训、考试合格取得从业资格后方能上岗。并随着建设市场的发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不断完善,对取得从业资格的施工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素质和业务水平。

结束语

合同贯穿工程建设的始终,是建设工程中甲乙双方的契约,建设单位要充分理解合同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意义,学会应用工程合同保障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