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病人护理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84-02
疼痛是多数疾病的伴随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令人痛苦的疼痛体验。因此,“疼痛护理”是护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积极配合医生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通过解除疼痛刺激源、药物镇痛护理、心理护理、物理护理等措施,可以避免或减轻病人疼痛。
1 解除疼痛刺激源
处理疼痛,应明确疼痛刺激源。如系外伤引起的疼痛,应及时撤除刺激物、止血、包扎、固定;冻伤引起的疼痛,应将冻伤的肢体迅速放在温水中保暖,水温以护理人员的手感觉温暖舒适(25℃)为宜,注意观察伤处皮肤颜色、温度,预防局部坏死。对于烫伤引起的疼痛,首先要用干净凉水冲洗伤处,之后用凉水浸泡。需要注意的是,当烫伤之处已起泡破损的,不可以实施浸泡,以免引起感染;烧伤、烫伤应视具体情况不同外涂湿润烧伤膏,可起到较好的止痛修复作用。
胸部及腹部手术后,病人常因为用力咳嗽、大声说话、排便等引起伤口疼痛,护士应指导病人精神平和、轻缓咳嗽、均匀呼吸,必要时协助病人轻压伤口处,再咳嗽或轻缓用力;结石、异物引起的疼痛,需要专科排石、清除异物。机体组织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疼痛,通常由医生专科治疗,护士实施专科护理。
2 药物止痛的护理
临床镇痛主要以药物止痛为主。在护理实践中,首先要评估疼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遵医嘱用药。常用给药途径有:口服、注射、外用、椎管内给药、雾化吸入等。止痛药一般分为三大类,视病情及疼痛性质不同,用药与护理有所区别。
21 解热止痛抗炎药 临床应用较多的有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此类药物虽然止痛作用较弱,但由于属于非处方类药物,药店有售,应用较为广泛。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正在引起医界重视。护士应指导病人了解药性,知晓毒副作用的临床表现,遵医嘱正确用药,避免过量服药。预防肝脏、肾脏、骨髓等器官损害及不良反应。宜饭后服药,以减轻对胃粘膜的刺激。
22 中枢性止痛药 临床常用的有曲马多,属于鸦片类止痛药。可缓解中度和手术后疼痛。护士应了解曲马多的药性及副作用,严格遵医嘱给药,一日剂量不超过400mg。要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有无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观察有无心率、血压、心动过速等心血管系统反应;要注意曲马多与酒精、镇静、镇痛药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同时应用会引起急性中毒。在应用此类药物时,须了解病人的原发疾病,观察用药反应,谨防并发症。
23 麻醉性止痛药 以吗啡、杜冷丁等阿片类药为代表。临床常用于重度疼痛、癌痛的镇痛,效果较好。此类药物止痛作用强,易成瘾。国家有严格的毒麻类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控制此类药品不能随便使用。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按规定查对给药,并妥善登记、交接安瓶。
应用此类止痛药物,须谨防药物毒副作用、过敏反应及成瘾,发现异常要及时减量或停药。有些老年病人长期依赖止痛药物,不按医嘱用药,私自加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容易造成蓄积中毒。还有一部分病人轻信广告,自行使用止痛药,对健康形成潜在危胁。医院必须妥善保管此类药物,严防丢失。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如果盲目地服用止痛药物,虽然暂时可以缓解疼痛,但由于“止痛”掩盖了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不利于医生诊治。不合理应用止痛药极易成瘾、中毒甚至危害生命健康。
3 心理护理
31 护士应尊重并理解病人对疼痛的感受,切忌以主观体验评价病人娇气、夸张,切勿漠视病人的痛苦体验。要精心护理病人,严密观察止痛效果与病情变化,临床上有癌痛病人在医院发生自杀行为的报道。对有自杀倾向迹象的病人,医护人员应该细心、谨慎,加强安全护理,必要时与病人家属协议保护措施。
32 医护人员应耐心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机理,介绍疾病的转归过程,消除病人的恐惧、担忧、焦虑等负性情绪。鼓励病人以现实、坚强的心态对待疾病与疼痛,增强病人战胜疼痛的信心。心理学方法的自我教育与自我鼓励可以使病人放松身心,缓解疼痛。
33 疼痛易受注意、暗示和期待等心情的影响,一个人的既往经历和当时的病痛情境均可能给疼痛带来很大敏感。护士如能运用心理学的放松、转移、催眠等疗法,可以缓解、转移或消除病人的疼痛感觉。比如温暖的交谈、适当小游戏、听音乐、看书都可以分散病人的疼痛注意。心理咨询师使用生物治疗仪为病人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暗示疗法可以起到疏经络、活血脉,缓解疲劳、消解疼痛的目的。
34 舒适的环境会令人心情愉悦,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耐受力。医务人员应尽量满足病人对于舒适的护理需求,保持病室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床位舒适、衣物整洁,指导病人家属加倍关爱患者。
4 物理疗法
冷疗、热敷可以改善组织的代谢活动;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起到舒适止痛的作用。
5 饮食护理
医护人员应指导病人科学饮食。口腔、咽喉、食道、胃部疾病或术后的病人应避免冷、硬、辣刺激性强的食物;高尿酸症的痛风患者应该避免动物内脏、家禽皮、沙丁鱼等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入;富含钙、磷的食物有止痛功效;咖啡因类食物能阻止细胞接收疼痛讯息,从而减弱疼痛感;鱼油有消炎作用,可以缓解头痛;莓类、樱桃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缓解关节痛;姜、咖喱和辣椒等辛香料被认为是天然止痛剂。
据我们对30例诊断明确,治疗无望,濒临死亡的住院病人,实施了临终护理体会最深的是,对临终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前提下,辅以心理治疗,使处于濒死阶段的病人可能得到快慰和生命延长。不仅可以达到相对“安乐”的目的,而且更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符合我国国情,这就是当今提倡“临终关怀,人文护理”的内容。
利用语言的感染力及其诱导作用,提倡优质的生物环境与人际环境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如何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注意观察临终者的心理变化和要求,以及灵活的调整周围环境,去理解、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给病人以坚强敏感的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本文着重谈一下如何满足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并给予心理支持及护理措施。
一、 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的运用
交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观点或感情传递给另一个人的过程。护士交流的技巧和灵敏的感觉能力,常有助于安慰病人和解决病人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痛苦。只有掌握交流的技巧,对病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启发病人讲出自己的思想顾虑,然后再通过交流,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医疗指导,在减轻病人心理负担的基础上,相应地减轻其身体方面的痛苦。结合临终者生理、心理的特殊规律,从生理角度,并不期望治愈其所患疾病,而是为了使患者置于较为安适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使预感临近死亡,对疾病的进展感到不安和畏惧的患者,从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出来,从容地死去。我们对不治之症的病人进行临终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们利用语言交流的方法使临终者,正视现实,摆脱困难。如:一位x线科副主任,患急性白血病,因他已感冒就诊,加上几日内周身出现大片的出血点与瘀斑症状,一系列血象检验,出于职业敏感引起他的怀疑和重视。当他被确诊为白血病时,他与其他患者一样进入否定阶段,不敢面对自己的疾病,产生了恐惧心理,惧怕死去。此时出现害怕孤独,需要有人陪,需要能多听到他的病情,他非常希望医护人员去探望,接近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他的病情,是否还有其他疾病可出现类似症状,不会的,一定是化验结果搞错了,渴望医生护士能常看望他。这时,护士要尽量注意倾听,表示热心、支持和理解。使用合适的神态,维持适当的希望感,但不应该采取回避或欺骗手段。我们是这样对他讲的:“您多年从事x线工作,是否有过这种症状?”他回答:“没有。”“那我们就要观察一下了,先好好休息,从饮食上多注意一下,如:多吃些花生皮煮水、肉皮、大枣……”在与病人交往中使用通俗、明确、易于为病人理解的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音调的使用,它会起到帮助表达语意的效果。尤其是对癌症病人,随着病情加重,甚至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们的心情沉重,情绪很坏,焦虑伴随着侥幸,悲哀,伴随着反抗,担心和忧郁,平静和绝望,在这种消极复杂的心情支配下,多数患者表现出烦躁易激怒,护士面对这种情况,除十分必要的提醒和制止外,最好的办法是坐下来保持沉默,对病人各种责问,不满等不作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能很快地使病人冷静下来。
相反,对答、解释、争辩会进一步激化病人的情绪。坐下来就证明我们已经腾出时间行动上表现出同情与理解,让病人尽量倾泻自己的情感。护士也要让病人觉得你是在积极认真的特别关心地去听,不是听听而已,花上充分的时间去倾听,在谈话中随时注意病人的反应,护士善于从病人的言语特点,语调、声音大小,面部表情等方面,发现他的内心活动,然后据此而因势利导地引出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按上面的病例继续为例,他按着护士交代的饮食去做了,可仍有新的大片瘀斑出现,病情不断的恶化,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问到了我是否快死了。在表达了“是不是白血病”这一内容的同时,话里还倾诉着痛苦和郁闷的心情。如果我们单纯的告诉他:“是的,你患的是白血病。”不如我们带着感情去安抚,关怀地答到:“你所患的病很严重,院里正在全力以赴地对你进行治疗,你所需的药品,正在想尽办法,保证用药,你知道已有专人去外地专程为您购药。有这么多同志在你身边,你不会感到孤独的,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会随时出现在你的身边。”使临终者在生前最后一段时间内看到自己价值的意义。通过临终护理,让病人看到社会、国家、家庭在自己临终前仍然对自己进行无微不至地照料,将是对他的一种极大的安慰。因而可以减少恐惧。这无疑是对临终者和活着的人的一种精神净化。临终护理也是对患者家人的一种精神宽慰和精神补偿。自己的亲人即将离自己而去,对谁来说都是痛苦和不安的,对谁来说都愿意为即将死去的人做些什么,满足死者的一切要求,以减轻自己的悲痛。这位病人在临终前说到我不在恐惧,不在忧虑,不在孤独,也没有被抛弃,没有受鄙视,看到的是尊敬,关怀。爱护我。即使我马上离别人世,也无遗憾,谢谢大家!医护人员的语言只有引起临终病人的心理共鸣,才能奏效。所以,只有细心观察,灵活诱导,抓住病人瞬间表情,言谈举止的细微变化,以窥探其复杂多变的心理特征,敏锐地选择恰当的语言,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地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诱导,逐渐消除病人的愤怒、疑虑、烦躁、悲伤等有害心态,代之以镇定自若、信赖、快慰的有利心态,去正视事实,配合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抢救措施,使病人真正能在临终阶段尽可能多点的享受人间的友善和温馨,美好与幸福,在自然的安乐中渐渐离开人生。
(二)非语言交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神态、体态、姿势等。非语言的行为,往往体现一个人的真正动机和内在需求,一般患者的需要常用语言方式表达,而临终病人随着病情的恶化和出现复杂的心理,这对他们的需求多为非语言式表达。在死亡不可避免时他们更多地需要身体的舒适及心灵上的平衡和安宁。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减轻其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及其家庭成员的悲痛,实行人道主义,是非语言行为护理要达到的目的,目光接触是非语言交流的主要信息通道,人们常称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可以传递感情,也可以影响他人的行为,可以保持双方的思路一致。如:语言障碍的病人对某些护理人员的到来会表现出欣喜、欢乐、兴奋的目光,说明他们欢迎护理人员的到来,目光中流露出信任的情绪。如病人用愤怒的目光或是面对墙壁,或是闭上眼睛,表示他有不信任感,或是有难言之处。这时护士不要回避,应找出根源加以解决才是。我们曾护理过一位喉癌术后一年,转移多处的患者。此患者已40岁,孩子只有7岁。他的心情明显的忧郁,极度的悲哀和痛苦,经常流泪,妻子怎么护理也不对,经常摔东西,又经常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护士。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期,逐日沉默,出现了孤独感。针对此情况,我们坐下来开始同样保持沉默,用关怀的目光看着他,似乎在问他有什么要求吗?无声陪伴在他的身旁,这种做法也是给病人温暖与力量的一种表现,等他安静下来,我们便询问加以手势进行开导式的发问,他的妻子才告诉我们,她把孩子寄托给亲属照管.他放心不下,加上有生之年已不多了,希望女儿也能在身边。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处理方法,用真挚的语言,充满同情、关切的目光告诉他,破例让妻子和女儿一起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时光,在病室可以摆放鲜花和他喜爱的用品。他用满意而感激的目光微笑点头向护士表示谢意。他的情绪一下就好起来了。这一实例阐述了对临终病人非语言行为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它通过患者的细微甚至瞬间举止神态来窥探其心理状况,要研究临终者的心理,并对他们有一颗爱心,诚心和责任心。这样,护患之间才能沟通,在临床上才可以真正实施非语言行为护理,同时,也体现对其家属的关怀,从而减轻他们的负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帮助垂危病人平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刻。
二、环境的灵活性与心理的重要性
南丁格尔曾说过: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环境对一个即将结束生命的人来说,是需要感觉温暖和情谊的,为此要为临终者创造一个优美的周围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临终护理是特殊的护理,如果仍按教条的管理病室,严格控制探视,会使病人及家属感到不尽情理,增加悲哀。为此我们采取了放宽正常的病房管理:1.对环境的处理。我们除提供充足的空气,光线及温暖、安静、清洁的环境。对病室的空间设计采取灵活的态度,病室摆设鲜花,精美的挂画,允许摆放病人喜爱的物品,避免产生死亡之屋的气氛。2.根据临终病人对生活的依恋和亲人永别的痛苦心理,在处理人际环境中,允许最亲密的人日夜陪伴,在不影响病人休息情况下,可以允许适当的探视,不规定时间,让病人多享受一份人间的情谊,针对患者对死亡的否认――回避――认可的心理。护理人员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主动关心病人,象对待其他患者一样,从他们语言或非语言的表情暗示中,了解病人的真正需要,主动询问,鼓励,而不象以往对待危重病人那样忙于处置给药,要充分理解病人的情感,协助安排处理未了的心愿,使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尽量放松,坦然的迎接死亡的来临。优质的生物环境和人际环境,会使病人在临终前的一段特别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医护人员的关怀,会使病人感到他晚期的生命与他的死亡对人们是重要的,从而使生命垂危者安静、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旅途。
【关键词】 冠心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尊,人际信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化现象的加剧,老年冠心病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的健康危害。40岁以后,是冠心病多发的年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增加。在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在8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疾病患者往往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不同的治疗方式往往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疾病治疗状况,从而影响到疾病的进程和康复水平的差异。个人应对方式、个性、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并具有一定经验和其他因素的心身认知评价,是在不断变化的心理过程,可与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因素各不相同的更改,认知行为可以对此进行调整。李宁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方法来处理人口,疾病等单因素分析显示:ACS患者使用比国家标准的应对方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性格类型,付款产量少疾病的医疗费用和病人的应对方式对ACS的影响风格的地位。对于有关的方式来处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进行研究的284例冠心病患者中,分布在年龄40-85岁之间,平均年龄65.45 ±6.57;住院0-12次,中位数为2。其中,180人住院治疗冠心病患者,占65.4%,平均年龄40-85 岁,68.21 ±8.47周岁;住院治疗0-12次,中位数3,冠心病的患者是84例,占30.5%,年龄分布在48 -73岁,平均为68.32 ± 6.32;住院0-12次,中位数为1。社会支持评定冠心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的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2个项目,测量个体社会三个方面的关系:①客观支持,其中包括"过去一年的外部关系,在困难时,获得资金支持的来源和支持情况"等3项;②主观支持:包括"你和你的朋友,邻居,同事和你的家庭成员"4个项目;③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包括"遇到麻烦的倾诉方法,手段和协助参与有组织的活动的各个团体"3个项目等等。共有范围12-60,总得分和各分量表分数越高表明,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规模由长期的使用是合理、有效、方便、易于理解和明确的项目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信度信度专为0.85,在0.84-0.94之间的每个项目是一致的,因此我们的人们使用。在这项研究中,发放300份问卷,收回284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4.7%。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软件包。每一组数据,结果表示x ± s表示,采用t检验为P
2 结果
1)应对方式 :在应对方式上,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与常模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屈服"应对方式与常模没有显着差异,见表1
2)社会支持 :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疾病,以全距3-19分,以客观的支持范围,均值和标准偏差9.64 ± 3.01;主观支持7-28点,平均全距和标准差18.32 ± 4。 39,支持全距3-13点,使用距离均值和标准差为7.65 ± 1.90;范围为16-56点,社会支持均值和标准差16-56分。 平均全距和标准差35.61 ± 6。在冠心病患者的经济支持方面:家庭成员、配偶、雇主、亲戚朋友、同事、小组和其他官方或半官方的工会组织以及宗教、社会团体及其他非政府组织等方面,以及其他来源有 10例(3.6%),指的是没有任何财政支持的来源;情感支持来源为配偶、其他家庭成员、亲戚、雇主和同事小组和其他官方或半官方的工会组织,宗教以及社会团体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组织,有4例无任何情绪上的支持来源(1.4%)。表2。
3 护理措施
疾病的进程和康复因为不同的应对方式而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从而明确指出,在疾病面前,这个特殊的应激反应所采取的方式,对临床和社区护理的病人具有重要意义。整体护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有关应对方式的因素,对患者的应对风格进行干预,以帮助患者 了解和掌握积极的应对技能,促进积极应对患者康复的风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的应对方式使用,使以调整和促进疾病的康复的精神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在个别病人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因此,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病人的护士应注意充分调动社会支持来源,特别是侧重于对冠心病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教育。此外,还应呼吁社会各界提高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健体系,建立冠心病患者信息网络,动员社区资源,照顾老人,形成了尊重民意,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尝试避免产生屈服的消极应对方式。
4 结论
明确指出,在疾病面前特殊的应激反应所采取的方式,在临床和社区护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整体护理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有关应对方式的因素,干预不良的应对风格,以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积极的应对技能,促进积极应对患者的风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的应对方式使用,使之调整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精神状态。
本文所指尿床是在睡眠状态中,由于各种原因,当事人排出尿液在床上。在住院的精神病人中,尿床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给护理工作带来困难,另一方面重视不够。容易发生并发症,延长康复时间,甚至贻误病情。因此,观察病人尿床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对25例精神病人尿床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供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
2000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人中尿床有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2岁;未婚2例,已婚17例,离异6例;30岁以下8例,30岁以上17例;第1次住院者6例,2次以上者19例。疾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16例,抑郁症4例,酒精性精神障碍2例,癫痫性精神障碍 1例,躁狂症2例。主要服用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碳酸锂、舒必利、丙戊酸钠、舒思等药物。
2 尿床原因分析
2.1 意志力减退 长期生活懒散,不愿自理。
2.2 精神症状原因 言行乱,不知自理,明明尿床了,证据在面前还不承认。
2.3 精神药物原因 主观上不愿尿床,由于睡得太沉,不知不觉中尿床了,醒了很不好意思。
2.4 躯体疾病原因 由于精神病人主述不明,合并躯体疾病如: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等未及时发现,出现尿床的临床表现。
3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00-01
本文对120例休克病人抢救措施及护理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月本院急诊科共救治120例休克病人,65例为低血容量休克(包括失血性),12例为心源性休克,15例为过敏性休克,28例为感染性休克。
2.抢救措施
2.1 病人受伤后的最初60min是决定生死的关键,也是抢救措施实施的重要阶段,因此立即争分夺秒做出评估与判断。判断应从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灵敏程度;意识、脉搏、四肢末梢皮温;口唇,指甲的颜色;血压、呼吸的情况;意识是否清醒,以及昏迷的程度;活动性伤口出血的量。观察判断的同时做好记录随时反馈给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2.2 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有活动假牙取下并妥善保管,昏迷的病人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吸氧浓度为33%~41%,流量为4.6L/min。吸氧的同时,给予休克卧位,头和躯干抬高10-15度,下肢抬高20-30度,以便增加回心血,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如遇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配合医生立即行心肺复苏。
2.3 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2.3.1 宜选择上肢静脉、颈外静脉等较大的静脉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一条通路保证扩容,给予升压等抢救药物;另一条通路输血或代血浆等,确保不同的液体、药物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体内,并详细记录。同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和滴速。
2.3.2 为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遵循先晶后胶和晶体胶体序贯输入的原则,首先选择平衡盐溶液,应用碳酸氢钠溶液缓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也是抢救休克的重要措施,应从小剂量开始,控制输入速度,防止渗漏[1]。
2.3.3 妥善处理出血的伤口:对于开放性骨折伴活动性出血的病人,给予夹板固定并加压包扎。疑有内脏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尽快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2.3.4 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2.3.4.1 神志与表情休克早期,机体代偿功能尚好,因为脑缺氧较轻,患者神志一般清楚或轻度烦躁,表明机体代偿功能尚好。进入失代偿期,缺氧加重,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表情淡漠,甚至昏迷,因此应严密观察。
2.3.4.2 脉搏、血压及脉压差可反映心率和血管紧张度两者的变化。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因此在抢救过程中应每隔15min~30min测血压、脉搏1次。
2.3.4.3 尿量的多少反映了肾毛细血管灌注量的多少。由于肾血管较其他脏器的血管对儿茶酚胺更为敏感,因此,尿量也是护理工作中判断内脏毛细血管灌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经积极治疗后,患者血压回升,脉压加大,脉搏增强,指甲口唇转红润,皮肤转暖,由烦躁转为平静,神志从淡漠转清楚,尿量增多,静脉滴速自动加快,说明抢救有效,否则应及时汇报医师,调整治疗方案继续抢救[2]。
3.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对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休克患者发病急,进展快,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死亡。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于烦躁或神志不清的病人,应加床旁护栏,以防坠床;必要时,四肢以约束带固定于床旁。护士要提高自身的急救意识,快速建立抢救措施,从而使自己成为急救技能高的护理人员,提高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16-02
晚期癌症病人的自觉症状中,疼痛发生率为最高。由于受到疼痛的折磨,病人生活质量下降,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情绪可加重疼痛反应。癌症疼痛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控制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是护理的主要目的。现将我科2011年10月―2013年5月对78例晚期癌症病人疼痛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78例晚期癌症病人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41岁~87岁,平62岁;肺癌30例,胃癌21例,乳腺癌10例,结直肠癌9例,食管癌5例,脑瘤3例。
2 癌症疼痛评估
2.1 疼痛评估内容
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进行详细、全面、动态的评估。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评估疼痛的持续时间和规律、诱发和缓解因素、疼痛伴随症状和体征;评估疼痛对病人日常生活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对社会机能的影响。
2.2 疼痛评估方法
使用可靠有效的工具并了解有关疼痛的问题,可以更好的理解疼痛的本质,我科应用用6种面部表情(微笑、悲伤、哭泣等)来表达疼痛程度。此法适合任何年龄,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易于掌握,不需任何附加设备。同时通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紧张度等间接了解疼痛的程度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焦虑、恐惧等均可加重疼痛的程度,反过来疼痛又会影响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应该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要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与患者建立相互信赖的友好关系;把自己置身于患者的位置上理解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理解病人。淡化病人角色,鼓励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争取家属及社会的配合。运用各种方法分散病人注意力,使其心态平和,减轻疼痛。
3.2 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
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的病房环境。加强安全管理,设床档,专人看护。房间保持整洁,东西放置有序,地面干净无水,设有防滑措施。每个病房安放电视机,订阅适合患者的报刊杂志,使他们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3 健康宣教
病人对癌痛知识及疼痛的治疗认知程度不足,大部分病人害怕止痛药成瘾而忍受疼痛的折磨,不主动向医务人员诉说,也不愿接受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应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癌痛止痛及控制药物反应方面的知识。强调疼痛处理的重要性,解除病人应用止痛药的误区,消除病人担心应用止痛药成瘾的恐惧心理,告知其疼痛控制后停药,即使成瘾也可以治疗,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3.4药物疗法
癌症疼痛令人难以忍受。因此,缓解或控制疼痛是护理晚期癌症病人的主要内容,可根据疼痛程度,合理采用三阶梯止痛法缓解疼痛。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辅助药可给地西泮;中度癌痛:可选弱阿片类药,如可待因等;重度癌痛:用阿片类药,如吗啡等,注意按时给药,药量可根据个体需要加以调整。口服给药是最方便、不良反应小、病人最易接受的给药途径。不能口服者采用其他途径给药,如直肠用药、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便秘。护理人员应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多饮水,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密切观察病人的其他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嗜睡、恶心、呕吐、药物依赖、精神依赖等。
3.5 音乐疗法
音乐能使人身心放松,消除不良体验。抑制各种压力反应,使心情平静,身心愉悦。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爱好、文化程度、年龄、精神状态、情绪选择适宜的音乐,以分散病人注意力,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3.6社会支持
为病人提供家庭式病房,使其感到温馨。满足病人身心需要,鼓励病人参加社会活动,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争取亲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采用现身教育法,让乐观的癌症病人用自身的经历去鼓励其他病人,以提高病人战胜疼痛的信心。
3.7 加强护士疼痛护理的教育
对病人来说,保持乐观的情绪尤其重要,一切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作用,都可导致并加速病情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我们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我院骨外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例,现将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因素分析
通过我们临床观察,病人的致病因素与心理活动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护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不同于正常人,有着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但因其疾病类型,病程长短及其性格,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特点。所以,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2 患者入院后心理状态的护理
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人地生疏,故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怕成为一个残疾人,特别是一些农村自费患者,常为住院费担心。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出惊慌、忙乱、烦躁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应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时止血、镇痛,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从而稳定情绪。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卫生宣传,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1.3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护理
骨外科的慢性病患者多见于一些陈旧性的骨折,骨髓炎或伤口不易愈合的开放性骨折,病情多数较为顽固,容易反复发作,有时药物治疗也不太理想。这些患者入院后会产生一种以希望了解病情为中心的求知欲望,他们盼望医生能对病情做出详细的了解,冥思苦想询查病源,本组患者15例;有的患者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产生急躁情绪,失眠、烦躁、易怒,自觉度日如年。
2 护理措施
2.1疼痛护理
2.1.1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以减轻转运途中的疼痛,并争取及时清创、整复;发现感染时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开放引流,并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发生压疮应及时行褥疮护理;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手术,彻底切开减压。
2.1.2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07-01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现将骨科病人常见压疮的形成分析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在2008.10—2011.10共收治病人2350人,接收压疮患者20例,其中Ⅰ度压疮50%,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压疮70%。压疮按部位分布,骶尾部压疮50%,足跟部压疮20%,,其它部位压疮30%
2 成因分析
2.1 骶尾部压疮
骶尾部压疮位列骨科压疮首位。骨科病人多需卧硬板床休息,如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下肢牵引固定及手术后病人。骶尾部成为病员身体主要的支撑点,压疮成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2.1.1 病员自身条件导致压疮的客观原因:在收治的2350位患者中,65岁以上1537例,占65%,,体重偏瘦的占30%,体重偏胖的20%,患者存在局部皮肤营养不良客观原因。
2.1.2 患者体质虚弱,术前术后害怕疼痛不敢翻身等都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
2.1.3 高温与潮湿是造成压疮的环境因素。由于患者受伤后常有体温升高、局部皮肤分泌物增加,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增加压疮的易发性[1]。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有害物质易于通过且利于细菌繁殖,使得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引起压疮。潮湿皮肤较干燥皮肤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出5倍[2]。我院临床资料压疮70%发生在夏季高温期也证实这一点。另一个原因就是患者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常常把床单被子弄湿。
2.2 足跟部压疮
足跟压疮多由牵引石膏固定所致,体质瘦弱,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对疼痛比较敏感等患者是好发人群。足跟部处肢体的远端,血运不良,肌肉脂肪附着少,是压疮发生的内在因素,牵引固定则是压疮发生的外在因素。皮肤牵引时小腿上皮套因牵引锤的牵拉,使皮套下滑,牵引重力集结作用在足跟,造成足跟直接受压;骨牵引病员的患足会不自觉呈外旋下垂状,足跟承受患足重力卡压在帆布垫上;下肢石膏固定患者则由于石膏直接卡压足跟,石膏包裹患肢,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足跟部压疮发生。足部穿丁字鞋者,因为大小不适合或鞋子太硬,也可导致足跟不压疮的发生。足跟部压疮在骨科压疮中排第二位。
2.3 其它部位压疮
枕颌带持续牵引容易致下颌部压疮;骨牵引患者由于不正确的,大腿根部两侧易卡压在勃朗氏架上;国窩下方不能活动,皮肤牵引带膝部两侧锁扣易卡压膝部两侧;锁骨固定带的锁扣及铁环易卡压肩背部,肋骨带过紧压迫腋窝下,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性压疮,在骨科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
3 护理措施
3.1 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意识,提高护理技能;病员及陪护增强主观能动性
按照《医院护理管理学》中压疮发生率为0的标准,组织全科护士学习预防压疮的重要性,相关知识与专科护理技能;对夜间压疮的高发期强调责任意识,采取有力的奖惩措施。针对病员与陪护对压疮防护知识的缺乏与思想的麻痹,应落实宣教,讲明利害关系,做到主动配合护理。
3.2 加强基础护理,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
加强卫生护理,保持床整,清洁,干燥,保持病员皮肤清洁,做到勤擦洗,勤更换,勤翻身,勤按摩,勤检查。夏季,应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18~24℃,避免患者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在患者背部加放一条吸汗的棉质毛巾,及时擦干汗液;底尾部可放一水袋,及时擦洗更衣,更换床单被套等,避免患者处于潮湿环境中。使用便盆时,避免生拉硬拽,可指导病员正确抬臀,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布垫,以免擦伤皮肤;对长期卧床病员可指导抬臀运动,每天练习16-20次,每次持续2-3分钟;或将手握成拳头放置臀下,以减轻底尾部受压,对行牵引固定患者,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调整牵引,保持正确有效,可协助与指导患者穿衣裤,避免皮肤牵引带或固定带与皮肤直接接触,或在易卡压处放置透气性好的棉垫或纱布,减轻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
3.3 高危人群,好发部位,重点观察,重点监督,严格交接班
对高龄,瘦弱,营养不良,肥胖,术后使用镇痛泵者及合并糖尿病等患者,应重点观察与监督,严格交接班,使用气垫床,或在病员骶尾置放海绵薄垫,或在底尾部贴透明贴以保护,棉圈体积小,可置于足跟;建立翻身卡,1-2小时巡视,重点查看骶尾部,足跟部皮肤受压情况,协助病员更换,或适时松解牵引,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3.4根据压疮分期,采取针对性治疗护理措施
我院收治院外带入压疮20例,有50%为Ⅰ度压疮,25%为中度压疮,15%为重度压疮,均得到有效治愈。
3.4.1 轻度压疮:局部红斑,皮肤完整。对已发生I度压疮建议不要按摩,应持续减压使用气垫床,临床使用能起到遏制压疮发展。这期压压疮贴透明贴效果非常好,我院常用的有康惠尔透明贴(常用型号3536),透明贴的选择可根据压疮的面积大小而定,临床资料20例压疮,10例Ⅰ度压疮,均得到有效治愈。
3.4.2 中度压疮:皮肤紫红,水泡形成,局部减压:小水泡:用厚滑石粉包扎减少摩擦,让其自行吸收,局部悬空待干。大水泡:消毒皮肤-抽水泡内渗液—涂0.1%洗必泰或0.02%呋喃西林—无菌纱布覆盖;或用溃疡贴贴在患处保护。临床资料20例压疮有5为中度压疮,均得到有效治愈。
3.4.3 重度压疮:水泡破裂,局部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创面有黄色水样渗出物或脓液,疼痛加重。局部减压,清创,治疗感染,防止创面污染,促进压疮愈合。 这期压疮也可用溃疡贴保护,待溃疡贴上面有白色分泌物时应急时更换溃疡。收治的4例重度压疮得到了有效治愈。
3.4.4 极重度压疮:坏死组织发黑,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深达骨骼。Ⅳ度压疮需要医护人员共同严肃对待,局部减压,局部清创换药,贴溃疡贴抗生素点滴或皮瓣移植等。1例极重度压疮提高以上程序,住院60天后,治愈出院。
4 小结
了解骨科病人压疮的形成,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骨科压疮的认识;介绍骨科压疮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护理工作者采取或借鉴有效护理手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卧床病人的压疮率大幅度下降,加强基础护理的,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痛苦,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09-01
近年来肠内营养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对疾病恢复起着关键作用,重症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早使用肠内营养[1],肠内营养已成为临床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1 肠内营养目的
营养支持并不是单纯地提供营养物质,更需要的是使细胞获得所需的营养底物进行正常或近似正常的代谢,以维持其基本功能达到利于病人康复的目的。
2 肠内营养适应症及禁忌症
2.1 肠内营养适应症 肠内营养总的适用于胃肠功能大致正常、热量及营养素经口摄入不足病人,还有些特殊情况如:高代谢状态;胃肠道疾病;肿瘤及相关情况;神经疾病;精神疾病;抑郁;器官衰竭。
2.2 肠内营养禁忌症 吸收功能不足;胃肠道机械梗阻;持久肠麻痹;严重消化道出血;难治性呕吐;高流量消化道瘘;严重腹泻;严重小肠、结肠炎。肠内营养优点:肠内营养可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完整性;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送至肝脏使代谢更加符合生理,有利于内脏的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在同样热量和氮水平的治疗下,应用肠内营养病人体重的增长和氮潴留均优于TPN;促进蠕动的恢复;技术操作与监测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
3 肠内营养配方及方法
3.1 配方 匀浆饮食或以牛奶为主的配方;要素饮食;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的添加。
3.2 方法 肠内营养输入途径主要有口服、鼻导管等。可一次性、间歇性、连续性三种方式给予。肠内营养应用范围及实施时间: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尽早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 护理措施
鼻饲管选择及放置,一般选择稳定性、相容性较好的硅胶胃管,有导丝的鼻胃管在昏迷病人置管中更具安全性,聚氨酯材料胃管适用于长期肠内营养病人。喂养时注意“三度”:温度37-41C、自行配制和需冲调营养液应按比例配制、灌注速度应由慢到快。
5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5.1 胃肠道并发症 腹泻:为预防腹泻配制营养液时严格无菌操作,最好做到现配现用,开瓶后悬挂不应超过8h,灌注时可用加温器保持恒定温度,发生腹泻尽快找出原因,做好基础护理,并及时留粪标本送检。恶心、呕吐: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患者反应和耐受程度,动态调整肠内营养组成。3胃潴留:每次灌注前确认胃管在胃内,并检查胃内残留量。如经过3-4d仍不耐受可改为空肠内灌注。返流、误吸:鼻饲禁止翻身、叩背等动作,抬高床头30,或半卧位。
5.2 代谢性并发症护理 进行血糖监测,高血糖时合理应用胰岛素等降糖药物,低血糖时应以床旁血糖测定以快速诊断,快速补充高糖[2];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应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检查电解质平衡情况,对症处理,转氨酶升高跟氨基酸成分有关,选用其他营养制剂或停用后可恢复。
5.3 感染性并发症护理 感染主要表现为吸入性肺炎和肠炎性腹泻,应避免误吸,防止营养液污染,管理好管道。
5.4 鼻胃管的脱落和堵塞护理 肠内营养时记录管腔长度,防止滑脱移动、盘绕、扭曲,持续输注时,喂养管每4-6h可给予温开水冲管以防止阻塞,鼻饲前后均应用温开水冲管。
5.5 喂养管压迫所致并发症护理 正确固定管道插管时正确估计鼻孔及食道大小和管位大小关系,采用细小软管,可预防压迫并发症的发生。
5.6 应激性溃疡护理 如胃液呈咖啡色及粪便颜色改变时,应警惕应激性溃疡出血及时留标本送检,同时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变化。
6 肠内营养护理监测
护理方面应注意胃管长度,灌注速度量、胃潴留量的交班,每日更换输液管及营养液容器,机械通气病人呼吸道失水多,每日应当从静脉补水500ml,保证出入量平衡。
7 小 结
营养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熟知,无论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中都很强调营养的作用[3],而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肠内营养优于胃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所以在进行肠内营养时,一定要掌握肠内营养时的适应症、禁忌症、基础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及护理监测等方面的护理,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以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65-02
1 临床资料
2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5 例严重胸部损伤患者男性52 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为15~70 岁。平均年龄为39. 6 岁。车祸致伤33 例,刃器伤18 例,坠落伤和挤压伤17 例,其它7 例。75 例中合并血气胸34 例、出血性休克49 例、合并呼吸衰竭20 例。
2 治疗结果:出血性休克49 例中得到纠正后送病房继续治疗者47 例,死亡2 例。呼吸衰竭20 例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治愈19 例,死亡1 例,为多器官复合伤抢救无效致死。行胸腔闭式引流41 例、血气胸19 例,手术治疗18 例。本组病例共75 例,治愈72 例,死亡3 例,死亡率为4 %。
3 护理方法和措施
3.1 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1) 止血和及时的伤口处理:开放性胸部损伤的病人往往有活动性出血,因此患者来急诊科时护理上要配合医生给予患者及时有效、妥善的伤口包扎和止血处理。
(2)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病人,有效循环血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静脉选择近心端穿刺,对穿刺困难者应及时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或静脉切开。
(3) 护理要点:及早发现休克早期症状,在护理上要着重观察的要点是: ①神志与表情:创伤和失血早期,机体代偿功能尚好,病人神志一般清楚。随着休克加重,进入失代偿期,病人病情加重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因此,要严密观察病人神志与表情。②脉搏、血压与脉压差的观察:休克初期,脉搏加快,随着病情的进展,脉搏细速出现心率不齐,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甚至摸不到。严密观察脉搏与血压的变化是抢救休克的关键。③呼吸及尿量监测:大部分休克病人均伴有呼吸频率及幅度代偿增加。尿量的监测是护理工作中观察、判断肾脏毛细血管灌流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
3.2 合并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护理: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由于胸腔内大量积血积气,压迫伤侧肺和纵膈,造成纵膈移位或纵膈摆动。应迅速排出胸腔积血积气。当患者胸腔内大量积血、积气,使气管移位,肺脏被压缩30 %以上,引起呼吸、循环衰竭,应在抢救休克同时立即给胸腔闭式引流并加强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每2 小时挤管1 次,以防血凝块阻塞。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颜色,并正确记录。如每小时引流量超过300ml ,持续3 小时以上或引流的血液很快凝固,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紧急开胸手术处理。(2) 观察胸腔内气体排出情况:如24 小时以后的时间内,平静呼吸时,引流管内仍有大量气体逸出,则考虑有支气管断裂或肺组织破裂的可能,如咳嗽或深呼吸时有大量气泡逸出,且水柱波动大,应考虑有肺泡破裂或胸腔内有大量残留气体的可能,如咳嗽时无气泡逸出,水柱波动不明显,听诊伤侧呼吸音清,表明伤侧肺组织膨胀良好,可考虑拔管。
3.3 严重胸部损伤病人的呼吸管理和护理:
(1) 本组中有肋骨骨折致反常呼吸者21 例,占28 %。这21 例患者因多发性肋骨骨折致连枷胸反常呼吸,给予迅速进行胸廓加压包扎,使其固定于内陷状态。以纠正缺氧和防止反常呼吸所致的部分肺萎缩、纵隔摆动所造成静脉回流障碍。经处理后反常呼吸得到及时控制。
(2) 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的前提是建立人工气道,最好选用经鼻气管插管,因为胸外伤病人绝大多数神志清醒,经鼻插管具有易于固定、易于吸痰、易于口腔护理及易于呼吸机联接且较易耐管等优点。本组20例使用机械通气中有17 例经鼻气管插管,3 例经口腔气管插管。有血气胸者,使用呼吸机前做好胸腔闭式引流。
讨论
急性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病人,有效循环血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应边抢救休克边做术前准备,争取时间止血、抗休克、测定血压,中心静脉压(CVP) 、尿量等变化,并作为输液输血的指南,及时观察治疗效果,及早纠正各种并发症。
胸部外伤血气胸的发作等占70 %以上,血气胸可单独发生,也可以发生于合并其他类型的胸部外伤时,如穿透或闭合的胸壁损伤,肋骨骨折,纵隔伤,胸腹联合伤,胸部异物以及挫伤窒息,损伤性湿肺,爆震伤,所谓闭合胸伤3 大综合征等伤均可合并血气胸。因此,对任何一个胸部外伤的伤员,都要检查有无血气胸。大量出血或高压积气的严重血气胸是胸部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紧急处理[2] 。
胸部肋骨骨折往往是由车祸、工伤事故等造成,在胸部创伤中最常见,而其合并血、气胸的发生率高达75 % ,后果较严重,如观察抢救不及时,可因失血性休克、窒息、呼吸衰竭而死亡。
严重胸部外伤往往引起呼吸循环紊乱,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因此不但要积极抗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而且要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4 ] ,对于合并有出血性休克、血气胸、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者应给予及时正确的救治,而护理上对病情的详细观察、密切配合医生抢救对于严重胸部损伤病人的救治起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主编1 外科学. 第6 版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33.
护士对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等)及所患疾病的情况(如入院诊断、病情轻重等)有所了解后,确定交谈目的及交谈方式。安排合适的环境向病人及知情者询问健康史,重点询问病人病后所感受到的身体不适和出现的心理反应等,以及对医疗护理的要求等,然后进行必要的护理体检。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病例一:赵先生,34岁。4日前受凉后突然寒战高热,体温达39.5摄氏度,以下午和晚间为重。咳嗽、胸痛、咳粘痰,并且逐渐加重,气促,烦躁,四肢厥冷,出汗,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9.5摄氏度,脉搏120次/分钟,血压75/45mmHg。神志模糊,烦躁不安,口唇发绀明显,右肺下野叩诊浊音、语颤增强、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心音钝。心率123次/分钟。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指端发绀。X线胸片显示右肺下野可见有大片致密状阴影;血常规检查见WBC15.0×109/L,N0.92,L0.08。
病例二:男性,78岁,因咳嗽咳痰4天,嗜睡1天入院。一月前患脑血栓,至今进食时有发呛。查体:T36.5度,P110次/分,R28次/分,血压13.3/10.7KPa(100/80mmHg),轻度嗜睡,咳嗽无力,痰粘稠,右下肺叩诊稍浊,呼吸音减低,有湿音,两肢体肌力、肌张力无明显异常,血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0.9。
2病情观察及分析
监测病人神志、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和尿量,做好记录,便于观察热型,有助于明确诊断。重症肺炎不一定有高热,应重点观察儿童、老年人、久病体弱者的病情变化。
3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1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肺的顺应性降低、呼吸肌疲劳、气道阻力增加、不能维持自主呼吸、气道分泌物过多有关。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氧疗的重要性,密切观察氧疗效果;促进和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呼吸;根据病情,指导病人安排适当的活动量;遵医嘱及时准确给药;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3.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感染、分泌物过多或粘稠、呼吸肌疲劳、无效咳嗽或咳嗽无力有关。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引流;观察痰的色、质、量、味及痰液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
3.3气体交换受损 与低氧血症、CO2潴留、肺血管阻力增高有关。提供舒适的环境,合适的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宜进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氧疗或机械通气的方式。
3.4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感染、痰液过多而粘稠有关。避免诱因,注意保暖;保持口腔清洁;详细记录痰液的色、量、质,正确收集痰标本;防止细菌传播;促进有效排痰。
3.5活动无耐力 与缺氧、心功能减退、疲乏有关。评估病人耐力水平;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维持适当的室温和湿度;逐渐增加活动量。
3.6体液过多 与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有关。皮肤护理:观察有无颈静脉怒张、肝大和下肢、骶尾部浮肿,有无压疮;营养疗法:限制钠盐摄入,予富含纤维、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3.7睡眠形态紊乱与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环境刺激有关。评估病人的睡眠型态,是否需用辅助措施帮助睡眠;进行心理护理;改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用药,以助休息。
3.8体温过高与肺组织炎症性坏死有关。卧床休息,室温为18-20℃,湿度55%-60%;提供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做好口腔护理;监测生命体征;高热时宜行物理降温;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9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脓痰聚积有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痰;鼓励病人增加液体摄入量;准确记录24h痰液排出量;做好口腔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3.10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肺部感染导致机体消耗增加有关。评估病人全身营养状况;病人饮食中应有鱼、肉、蛋、牛奶、豆制品等动、植物蛋白;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判断病人营养状况是否改善。
3.11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绝对卧床休息;合理用氧;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观察药物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