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贸易重要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5 15:18:5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服务贸易重要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服务贸易重要性

篇(1)

一、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现状

在以前的学科教育模式中,由于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追求大而全,导致课程的设置上存在很多的问题。虽然我院的国际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在教学教育改革的促动下增加了案例教学,加强了第二课堂,改进了模拟实习,但有关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整合问题尚未有大动作,或者说,只是在原先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科”教学体系的痼疾,也体现不出专业教育的真正特色。其主要表现本文由收集整理在以下几点:第一,交叉学科内容重复。《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等国际惯例,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和《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都要重复介绍这些内容。第二,重要内容不突出,不相关的内容多。如《国际金融》中的“国际金融机构”这部分内容,书上用了较大篇幅讨论国际金融机构的职责、主要业务和组织机构等,对于一个基层外贸工作者而言,显然没有必要非常详尽地了解。相反,外汇风险和外汇保值等内容对于基层外贸工作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课程中这部分内容比较简略。第三,不够重视职业资格证。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生,应该有国贸专业自身的职业(上岗)资格证,如报关员资格证、报检员资格证、跟单员证、外销员从业资格证等。第四,重理论轻实践。重视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其应用性。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了,但在实际操作和工作实践中对理论的应用却很生疏,对国际贸易的流程很陌生。

以上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学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浪费了教育资源,更影响了高职人才的技能培养。要想使我院的国际贸易专业真正办出高职特色,培养出真正的外贸战线的行家能手,就必须对以上的问题加以纠正,也就是打乱过去的学科体系,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程整合。

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措施

目前全国高校可划分为国家教育部所属重点院校、地方所属普通等高院校和专科院校三类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高校,办学定位不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也不相同。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上各自切出/蛋糕0的一块,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培养出不同层次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这样就要求不同类型高校开设的同一专业,也应该体现出不同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同是国贸专业,有的高校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满足国家机关、高校及相关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有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满足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各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现实情况是,不论哪类层次高校开设的国贸专业,通识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几乎占理论教学80%左右,被牢牢锁定在规定范围之内,几乎没有太大的调整余地,唯有剩下的20%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可作适当调整。这必将影响和制约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改革与创新。要改变这种局面,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设置,各类高校对各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和专业自身的需要为前提,尊重专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应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提升能力素质为手段,以学校定位为特色,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为目的。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未来变化

进入新世纪,国际贸易方式、贸易内容及国际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消费市场的疲软,全球货物出现大幅度下降,新一轮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等。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领域,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往往选择进入跨国公司、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甚至选择创业,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一)从贸易方式看,电子商务将成为国际贸易重要的方式

电子商务早在上世纪70年代,电子数据交换(edi)和电子资金传送(eft)作为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的系统雏形已经出现。由于edi大大减少了纸张票据,因此,人们也形象地称之为"无纸贸易"或"无纸交易"。据资料统计,一笔国际贸易业务中至少

有46种不同单据,连同副本共有360份以上的单证资料。edi则大大降低了双方的通讯费用,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经营效率。未来,电子商务将成为国际贸易重要的方式,特别是对于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跨国电子商务贸易,使贸易更加便利化。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需要增加国际电子商务相关课程,以适应国际贸易新的变化。

(二)从服务贸易看,国际服务贸易外包日益活跃

篇(2)

一、文献回顾

为了研究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王小平和高钟庭(2004)从国际竞争力角度分析, 认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整体水平和多数贸易行业竞争力落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服务贸易行业之间竞争力指数有较大差异。赵书华和李辉(2005)把服务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通过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的定量分析, 他们认为中国服务贸易总体上存在比较劣势, 尤其一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型服务产业劣势更为突出, 传统服务产业也只是存在稍弱的比较优势。

这些文献为本文提供了好的分析基础,却也有以下两点不足:(1)这些文献所研究的时期基本限于1997年——2002年,不能很好地反映我国近几年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及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2)文献中的具体服务部门较少,研究者对高附加值、高科技投入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基于以上不足,本文在对比我国与美国2004——2010年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水平的基础上,还着重分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包括通讯服务,建筑服务等的发展水平,并给出了我国发展此类贸易的建议。

二、基于RCA指数的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对比

RCA指数指的是一国总出口中某类产品所占份额相对于该产品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为判定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利用RCA指数, 对中美两国在2004——2010年间的贸易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本文选择的数据均源于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及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一般认为,一国RCA>2.5, 则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5>RCA>1.25,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1.25>RCA>0.8, 竞争力一般; 0.8>RCA, 竞争力比较弱。以下为计算结果:

从上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RCA指数长期处于0.45-0.48之间,2010年才上升到0.5以上,然而虽有上升,却没有本质上的变化。综合RCA指标含义,我国长期处于0.8之下的分段,因此服务贸易在国际上不具备竞争力。而美国的RCA指数稳定在1.25以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相较于美国,近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并且大大落后。

2、中国的RCA指数波动较大,且2004——2006、2007——2009有连续下降趋势, 这表明在本轮的全球化进程中, 中国在服务贸易上劣势越来越明显,。对比我国贸易的巨额增长,我们可以得出,中国能保持长期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大部分归功于低附加值, 低技术含量的货物贸易。

3、与中国RCA指数下降趋势相反的是,美国指数水平连年上升,仅在2008——2009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然而2009——2010又强势回升,达到最高水平。这说明美国服务贸易不仅竞争力强,而且面对打击具有很好的恢复能力。

4、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中国GDP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并没有推动服务产业的转型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增强。长久以来 ,中国一直满足于依赖低附加值,压缩劳动力成本,通过压低汇率、环境代价来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来获取外汇。这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甚至会拉大贫富差距,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

5、我国的服务贸易产业中,与经济贸易发展密切相关的咨询 ,广告 ,保险,专利使用等产业发展缓慢 ,而金融服务业竞争力却大幅下降。面对这种结构性失衡 ,我国迫切地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产业结构。

三、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政策建议

首先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仍集中在传统服务行业,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较为落后。中国要想使服务业有较大发展 ,必须认识到优化服务业结构的重要性, 这就需要在教育和科技上进行政策扶持,如加大财政补贴 ,改善投资和研发环境等。

其次 ,要对消费者的消费结构进行政策引导,推进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服务需求比重。近年来,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降至0.5以下,城镇居民有能力进行较高层次的服务消费,但在消费观念上还比较保守,对商业服务的需求还不是十分强劲 。而占比很大的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这依旧会束缚服务业的发展。因而 ,政府部门应提高国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努力引导居民优化消费需求结构 ,提高服务消费的比重。

再次 ,要规范服务市场竞争机制 ,循序渐进地开放市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只有在适度竞争中才能良性发展 ,过度保护和垄断经营只能束缚服务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国要减少服务贸易的进入壁垒,逐步消除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努力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丁平.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 2007. (9).

篇(3)

关键词:服务贸易 现状 策略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势头强劲

服务贸易是产业进步的标志, 我国加入服务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入境旅游继续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1.3003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08亿美元,入境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国际服务贸易。

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但势头强劲。从开放程度看,服务业开放已经涵盖了《服务贸易总协定》中12个大类中的10个,涉及总共160个小类中的100个。目前,包括银行、电信、证券、保险以及分销等在内的100个服务贸易部门,已全部向外资开放,占服务部门总数的62.5%。可以说,服务业开放程度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从规模上分析,跨境服务贸易从1982年的43.4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582亿美元,短短23年间增幅超过35倍,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3%。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我国服务贸易前景广阔。

(二)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且国际竞争力不强

我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其出口占我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却还很弱,这不符合当今国际服务贸易结构正向技术、知识密集化方向发展的大趋势。以2004年为例,服务贸易中的11个项目虽然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旅游、其它商业服务、运输项目依旧是服务贸易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额分别为257亿美元、160亿美元和121亿美元。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41%、26% 和19%,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86%。其中,旅游和运输收入的占比分别上升4个和2个百分点,其它商业服务收入的占比则下降6个百分点。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广告宣传、技术咨询、计算机信息服务等项目增速较快,分别增长121%、75%、67%和49%。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服务行业结构有所改善。但由于外资进入后的替代效应,2004年我国金融和通信服务收入有所下降。分别减少38%和31%。上述情况表明,随着我国服务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境内服务企业,尤其是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企业将面临来自境内外的双重挑战。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一般可以通过贸易竞争优势(即TC指数)来分析,所谓TC指数是指一国某一产业或商品进出口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其公式为:TC指数=(出口一进口)/(出口+进口)。TC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越接近于1,表明比较优势大,国际竞争力越强;当其值越接近于-1,表明比较优势小,国际竞争力越弱;当其值越接近于0,表明比较优势接近于平均水平。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的TC指数均为负值,2000-2003年连续四年为-0.08,2004年稍有上升,为-0.07,而美国的TC指数一直保持在0.2左右,欧盟则高达0.8。这说明,尽管2000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发展,但总体竞争力还不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国内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是服务贸易的基础,决定着服务贸易的总体国际竞争力。据最新资料显示,服务业占GDP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60%,发达国家的水平一般在65% 以上,美国甚至高达85%,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达到48%,而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36%),基本维持在33%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上,而在全球服务贸易总额占最大比重的金融、保险、咨询、通讯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我国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从上面分析可知,我国的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总量规模小,同时档次低,总体竞争力薄弱。因此只有尽快发展我国服务业,为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四)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未成体系且与国际规则有差距

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立法未成体系,不少领域还是空白,即使已颁布的一些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也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应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目前,我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主要由中央相关部委负责,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存在差别性,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容易造成行业垄断等弊端。此外,我国对服务业的定义、统计范畴,以及划分标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及国际惯例不一致,所有这些,都是阻碍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策略

当今国际产业的重心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发展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发展服务贸易面临历史性机遇,发展服务贸易前景广阔。

(一)重点扩大高等教育、文化体育、对外医疗服务、信息技术等服务贸易出口

要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高等教育、文化体育、对外医疗服务、信息技术等服务贸易出口。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具备走向产业化、国际化和服务化的基础和条件。为了更好的发展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适当简化高等院校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审批手续,扩大高等院校招收留学生的规模;二是加大高等院校的国际宣传力度,提高高等院校的国际知名度;三是针对国际社会的需求,增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四是通过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特别是与大企业、大公司的合作,提高高等教育对国际社会的服务能力。通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高我国现代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推动体育、文艺、影视等现代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把文化产业作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近十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体育、文艺、影视等文化产业贸易也有较大的发展,在体育、文艺、影视界有一批名人进入国际文化产业,并获得了良好的贸易收益。把体育文化贸易放在现代服务贸易战略总体中去考虑,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转变观念,把文化交流作为文化贸易来对待,突出国际市场经营操作行为;二是要建立体育、文艺界的明星培育体系和机制,为开拓国际文化产业市场奠定基础;三是要加大国际明星的市场宣传力度,提高文化产业在国际社会的贸易价值和市场效益;四是要放松体育文化贸易的政策管制,为现代文化产业国际化创造宽松的环境与条件。

医疗卫生业是重要的现代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要充分认识到中医在世界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业在对外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是转变观念,在重视援外医疗工作的同时,强化发展对外医疗服务贸易,把医疗服务贸易当作重要的现代服务贸易产业来对待;二是提高中医中药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尽快把中医中药服务业推向国际医疗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医疗市场;三是调整援外医疗政策,在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服务领域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对外医疗援助规模;四是通过医疗服务的高质低价方式,抢占国际医疗市场,尤其是要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贸易。

信息产业技术服务贸易所拥有的发展空间、技术含量、市场价值等特点,决定了它应该是我国对外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重点之一。在现代服务贸易领域,随着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领头羊”,而且其技术含量价值也颇高。尤其是服务应用于各个经济部门和生活领域的“软件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竞争的服务贸易重点市场。因此,应把信息技术服务贸易作为我国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二)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要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建立国际服务信息网络,打造整体品牌。针对目前我国在对外服务贸易中存在的责任范围不清、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有必要在商务部、外经贸部门设立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专门机构,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该服务贸易专门机构的职能应包括:制定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参与制定国际服务贸易法律法规;监督检查有关国际双边、多边服务贸易协定以及我国相关法规的实施;建立综合统计体系等。同时,各服务行业还应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其管理职能主要侧重于:提出行业发展、开放或保护方案,对行业内的市场开放实施监督管理,统计服务贸易数据,推动优势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等。最后,我国应该建立起一个收集、传递国际服务信息的网络,或成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处理机构,防止因相关信息由服务单位自己收集处理和加工,影响到信息的利用率。

(三)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我国服务贸易立法近年来虽大有改善,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有些重要的服务部门没有部门立法,有些法律条文措辞模糊、操作性不强,有些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矛盾冲突等等。因此,政府应结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GAI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尽快完善服务贸易的法律规章,建立不同层次、内容齐备且相互协调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为我国服务贸易的迅速、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四)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

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要以跨境贸易和附属机构为主线建立服务贸易体系,明确服务贸易的统计标准、指标体系、统计方式和方式,加强对服务贸易进出口的运行分析,适时掌握进出口的产业动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联系,跟踪服务贸易的统计规则的变化,不断完善统计方法,调整统计范围,细化统计项目,增强统计的实效性。

(五)组建大型的服务企业集团

组建大型的服务企业集团,加大服务营销的力度。我国服务贸易企业要想和国际大集团抗衡,必须做大做强。当前的紧迫任务是组建一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集团,扩大规模经营,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并能对外资抢夺国内服务市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国际服务营销在服务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企业要在认真分析内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其次,要做好市场调研,准确划分目标市场;另外,要建立科学的营销组合,注重对服务贸易营销组合7PS的研究,即产品、定价、地点及渠道、促销、人员、有形展示以及服务过程管理等七个要素,结合这七个要素,制定出整体的营销方案,从而做大做强服务贸易。

(六)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服务提供者的素质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关键,也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是当前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在加强服务产业、服务贸易重要性及作用的宣传、强化服务贸易意识的同时还需加强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缺乏熟悉服务贸易的研究人员、企业家、金融家、会计师、审计师、保险师、律师、工商管理人员和工程承包商等人才,同时,具体的从业人员如劳务人员、导游等素质较低,我国应该在相应环节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服务人员素质。要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服务贸易人力资源的开发,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并谨防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国内服务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

结论

推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不同的服务贸易模式,推进对外开放的力度可以有所不同,且需要选择不同的开放方式与合适的开放次序:要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高等教育、文化体育、对外医疗服务、信息技术等服务贸易出口;要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建立国际服务信息网络,打造整体品牌,推动优势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不断完善统计方法,增强统计的实效性;组建大型的服务企业集团,加大服务营销的力度;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服务贸易属于人才密集型的领域,服务贸易提供者素质是决定服务贸易质量和服务贸易效益的关键,也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在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同时,应注重人才尤其是知识型服务贸易所需的外向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建立不同层次、内容齐备且相互协调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为我国服务贸易的迅速、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伍再华.基于竞争力视角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6.11

2.杨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11

3.付强.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策略研究[J].北方经济,2006.9

篇(4)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阴霾下,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国际生产网络遭到冲击,贸易融资形势恶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强,这一切都实质性地削弱了世界贸易的增长。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趋势日益显著。我国的GDP增长是靠外贸出口带动实现的

。中国对它国或地区震荡的反应敏感,对外依赖程度的较高,目前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的地方贸易保护政策也愈演愈烈:今年1-4

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38起,同比上升26.7%,中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

2.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等高级化知识经济贸易结构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其变化趋势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知识经济贸易,全球知识服务型贸易发展迅猛。近20多年来,其规

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在行业结构上,知识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

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近年来发展中国家

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知识经济贸易必然对国际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

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和快速推进,全球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更具有时代的特征。“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且极具活力的经济形态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型经

济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技术、专利、创意等软件产品成为重要的产品形式,知识消费成为社会的主导消费;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创新是知识型经济的灵魂。

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的影响。知识型经济贸易中,无形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它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知识是当前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直接资源,金融危机下需要走出一种新型的贸易发

展路线来保增长因此,以知识产品为交易对象的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将不断发展,日趋专业化、规模化,进而跨越国界走向世界市场,最终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

知识型的经济贸易时代,国际贸易方式将从传统方式逐步向网络贸易、电子商务等新兴的贸易方式转变,大大减少了一些沟通和交流的阻碍环节。网络贸易是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

交接,以及货款交付等,大都通过全球电信网络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音像书刊、软件设计、咨询服务和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它的交易

磋商、签约、货款交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通过网络进行的知识型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给金融危机下的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如何通过知识经济型贸易来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知识型经济贸易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全面认识这种压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知识资本在外贸中的作用,争取在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促进国民

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1.知识型经济贸易是建立在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上,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当前应该从实际出发,提高整体份工业水平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步骤有站绿的发展知识型经济贸易,为国

的外贸发展奠定基础,走出当前经济低迷的局势。

2.通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我国产品的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才能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及其附加值,推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

优化,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产品,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外贸的经济效益。

3.通过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在知识性经济贸易时代,网络贸易将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通过一下途径大力发展网络贸易:

加强对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网络贸易重要性的认识,引导网络贸易的发展。是加快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的建设步伐,使我国对外贸易的信息技术与国际间的企业贸易接轨。是政府

篇(5)

    一位理性的全球趋势观察家会认为以下陈述似乎是相当合理的:中间品贸易作为总贸易额的一部分正在增长,部分原因是全球外购显着增长1;作为总出口额的一部分,加工品出口正在减少,服务出口正在增长,因为作为gdp的一部分,加工品产量正在减少,服务产量正在增长;由于贸易壁垒一直在减弱,出口作为服务国外市场的手段与跨国子公司销售相比,正变的越来越重要。

    我们发现在数据中并没有体现出这看似合理的,或者甚至是传统的常识。事实上,作为总贸易额的一部分,美国(或其它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间品贸易并没有增长。而且,加工品出口继续显着增长,服务出口并没有明显的趋势。最后,出口与跨国子公司销售以非常相似的比例在增长。

    进而,我们可以很自然的认为传统的常识是错误的。我们发现根据“垂直分工”的增长更容易理解这些数据——商品在多个国家分阶段生产,每个国家负责商品生产程序的某些阶段,然后将处在生产程序中的商品出口到下一个国家。这个现象自然而然地成为全球化及美国贸易近来趋势的主要特征。

    一、垂直分工

    要清晰的认识美国的国际贸易,我们首先要精确地定义垂直分工。

    在垂直分工下,国家被有顺序地连接起来生产商品,每个国家专门用于商品生产程序的个别阶段。我们着重于这种顺序连接的一个特性:一个国家为了生产商品而进口的中间品,或者出口到另一个国家的处于生产程序中的商品。

    为了进一步明确垂直分工的概念,hummels, ishii和yi提出了垂直分工发生的三个前提条件:

    1.商品的生产有着多样的、有顺序的阶段。

    2.两个或更多国家在商品的生产程序中提供增加值。

    3.至少一个国家必须在商品生产中有进口投入,所得的某些产出必须出口。

    二、 美国贸易中间品

    中间品的定义并不惟一,因为这些商品是根据它们的用途或功能来定义的,而不是固有的性质。例如,面粉和轮胎,是这类商品的经典教材,根据它们的用途,它们既可以是中间品,也可以是最终产品。

    中间品进口的子集——那些进口的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中间品,作为贸易的一部分在过去的30年里一直在增长。小一些的经济体,如丹麦和荷兰,垂直分工的水平趋向于更高,而更大一些或更独立的经济体,如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趋向于更小的份额。

    三、 美国加工品出口与美国服务出口

    美国的加工品出口,从1970年50%增长到2000年的59%,其中大部分的增长是在近十年发生。而美国的服务出口,从1970年开始基本没有变化。最近的15年的数据表明,美国的总出口服务和总进口服务份额没有增长,仍在28%和17%左右,这说明加工品继续在美国贸易中显着增长,而服务却没有明显的趋势。

    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一组相关数据:美国总gdp的加工品产业份额从1970年的24%稳定地减少到2000年的14.5%。同期美国gdp的服务份额从1970年的44%增加到2000年的54%, 与加工品减少的幅度相同。

    为什么加工品出口显着的增加,而加工品gdp在减少?关键的原因在于垂直分工以及垂直分工贸易如何在官方统计中进行估量。上面的数据表明加工品(及其它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估量,这就掩盖了服务贸易在显着增长的事实。

    四、 美国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与美国出口

    一家美国公司有两种方式服务国际市场。它既可以出口,也可以“跨国”:通过建立国外

子公司或海外子公司,然后在当地销售。跨国公司理论指出有很多潜在力量影响着公司的决策,包括规模经济的程度;运输费用的大小;关税税率及其它的贸易成本;国家之间具备的生产要素差距,以及产品技术中生产要素影响强度的不同等。

    美国的海外销售被分成四类:商品出口、服务出口、国外子公司的商品销售以及国外子公司的服务销售。从1986年和2002年的海外销售总额可以看出,出口分别占了美国海外总销售的30%和28%,并且在这15年期间,出口和跨国子公司销售以近乎相同的年增长率不断增长。

    对比商品出口和服务出口我们可以看到,商品的海外销售比服务的海外销售大几倍。以2002年为例,商品海外销售是服务海外销售的四倍多。然而,这个比例随着在时间慢慢降低。近年来,国外子公司的服务销售在四个类别中增长的最快,在1986年至2002年平均每年增长10.7%。

    跨国公司理论强调规模经济之间“接近集中”交易,一方面,要求所有的生产在一个地方,另一方面,生产地点与每个市场都接近,这个理论暗示着如果贸易壁垒削弱,出口应该比国外子公司更加受到追捧。然而事实却是在出口和进口壁垒降低的情况下,美国跨国子公司销售几乎与出口以相同的速度增长。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出口中日益增加的显着部分并没有直接进入到外国市场,而是转而进入到跨国公司的外国子公司中,在商品进入市场之前参与进一步的生产。为了进一步的加工,美国跨国公司出口越来越多的商品到国外。在这一过程中垂直分工的本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造就了出口和国外子公司销售之间的互补关系。而且,垂直分工的趋势意味着互补关系将继续存在。

    五、 总结

    本文通过考察中间品贸易、服务和加工品出口贸易以及美国跨国子公司销售中的美国贸易趋势,分析了关于美国商品和服务市场全球化的一些事实。最终我们指出了垂直分工在解释这些事实中起到的作用:

    (一)作为总进口的一部分,中间品在过去的30年里没有显示出上升的趋势,而垂直分工的中间品却显示出上升的趋势。

篇(6)

一、 走出世界经济低迷的阴影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渐增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经历改革开放等重大变革后,如今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之后世界经济低迷呈负增长,世界贸易也出现百年难遇的困境。

2010年初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主要贸易国的贸易额与上年相比均出现复苏的迹象,此后,国际贸易进入稳步增长期。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种种的问题需要解决。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资本投资的首选,即使在国际投资极为低迷的2009年,投资来大陆的外资连续回升。

二、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一直处于告诉发展的状态,在世界贸易中地位不段上升。在与各国贸易呈现出各式各样的问题。

1、中国对外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因此多数的对外企业在与国外企业合作时多处于经验秩序混乱状态。市场缺乏政府宏观指导,一些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的时候盲目竞争,打压其他本国竞争对手,这样只能使国外企业坐收渔利。引发这些现象的原因有2点:一是国外企业联合对我国对外企业进行价格压榨。二是我国对外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由于没有组成统一的外销平台造成国内市场过剩,国外市场不良竞争。造成了我国对外企业面临的处境越来越糟。

2、中国的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欧美、日韩等国家。经济景气的时候,与这些国家贸易的时候贸易处于正常的状态。当世界经济遭受经济危机不景气时,这些国家就会纷纷采取保守的贸易政策。中国对外企业在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外贸易额剧减。中国对外企业面临了严重的危机。

3、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我国商品贸易的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目前中国有着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企业面临着贸易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有此遭遇的货物金额超过600亿,占全年贸易额度的百分之三十以上。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渗透到金融、信息等领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最大的挑战。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而且提高了贸易成本,带来贸易争端,使地区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4、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 中国服务贸易水平难与货物贸易相比较,总结一下就是:规模小水平差、结构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健全、体制落伍。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占很大的份额,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比重小,而且总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处于贸易逆差中。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多集中在落后的传统服务部门,缺乏竞争力。而且中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造成贸易逆差增加。中国的服务贸易主要分布在京、沪、粤、浙等地,其他地区缺乏竞争力及政策辅助。中国的服务贸易缺乏法律的支援,没有成型的法律保护本国的合法贸易。有一部分的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还有对外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地方与中央的差别对待。长期不能与国际惯例接轨长此以往。中国的服务贸易永远都不会有所作为,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我国对外贸易中应采取的对策

1、中国的企业应改变自己原有的标准准则,采取与国际标准的形式使企业与国际接轨,严守准则,严格按照标准去执行,将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钻研属于自己的管理理念,从源头严格要求,保证企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令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企业应在符合国外技术准则技术上投入研发经费,以求突破以符合国外标准的产品投入他国市场增强竞争力预防贸易争端的发生。在发生贸易争端的时候通过与政府的沟通,争取使贸易争端发起国取消争端,保护本国企业的既得利益。注意培养中国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技术投入,使的企业可以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保护好企业的商业秘密。中国应注重扶持自主品牌的商品,以提高贸易中本国商品的附加值。

2、中国应该在保持欧美日韩等国贸易的同时,增加与其他发展国家贸易市场,以分担经济不景气时的贸易压力,中国可以将贸易重点转移。

3、中国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机制,起到护对外贸易的目的。完善对外企业的联系机制,使对外企业对国外信息达到一定的通达度。保证企业有一定的预防能力。政府应倡导企业走国际标准化的道路,与国际化接轨。提倡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对外企业发展绿色环保的产品。制定标准,淘汰资源浪费型、污染环境型、规模档次底型的企业,以促进我过对外企业的产业升级。政府应将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引进国际标准引入我国。打造符合国外需求的外向型企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贸易,加速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很大的助力。

4、对于服务贸易方面,国家应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的体系。促进各部门,地区与中央的互动。充分发挥中国政府的作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WTO、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增进各国、地区间的联系。 中国应调整服务产品结构,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中国应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完善服务贸易相关法规,建立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篇(7)

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费里茨·马克卢普根据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发展和产业机构调整的背景,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国际组织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my)这个新概念。如今,知识经济与国际贸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之间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知识经济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水平,决定了所在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国际贸易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上。知识经济已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作了界定;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资源近乎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它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

(二)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融合与发展,国际贸易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种新特点与发展趋势无不与知识经济的特征有着内在的互动关系。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纵观我国2005年以来的贸易额不难看出,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贸易大国,是继美国、德国后的第三大贸易国。但是,要真正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还需要很大一段路要走。产品附加值低、抵抗危机能力差、出口商品竞争力弱等问题无不显露出我国国际贸易缺乏竞争力的弊端。

贸易摩擦升级成为过去几年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我国在过去几年里很好的履行了加入世贸的各项约定条款,按约定逐步开放各行业。但自我国加入WTO以来,贸易摩擦不但没有减低或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或升级的态势。贸易结构单一化,主要出口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低,产品附加值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产品的技术门槛低,技术含量少,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许多进口国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反倾销诉讼实际上是目前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最主要形式。同样,对于我国出口那些附加值高的电器类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导致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高收益,这又从一方面暴露出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弱点。

知识产权的保护又成为知识时代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然,这与我国实际国情息息相关。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开始建立并实行是在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当前,国内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屡见报端。因此,我国必须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强化我国知识产权的行政审批、宣传培训及学术研究,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工作体系。除此之外,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我国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事实上,科技创新的长足进步将会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与提升。

国际贸易应对知识经济的影响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除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之外,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以促进国际贸易、国内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实际,认清我国国际贸易在知识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发展本国的国际贸易,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一)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技兴贸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同时,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又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在科技投入方面,我国目前的现状集中表现在科技投资严重不足,缺乏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缺乏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政策导向力,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树立广大科技工作的创新意识,建立发掘、培养、保护高级人才的长效机制,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推动科研院校进入企业或实行企业合作经营。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成为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也是我国外贸能否制胜的关键。我们必须牢牢树立起创新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培养高技术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框架下的“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和激发高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加快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加快适应网络贸易,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网络贸易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加强对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网络贸易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是未来几年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同时也应加强对网络贸易的规划和管理,科学、合理、有序的引导网络贸易的转型。这需要各级政府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应加大投资,改善电信及网络设施等硬件环境,加速信息产业的建设力度,有序引导“产、学、研”向进出口企业的倾斜,促使基于网络贸易的信息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其次,应加快我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的建设步伐及适应为网络时代的高技能人才的力度,加快我国对外贸易的信息技术与国际间的企业贸易接轨。最后,还应制定适合未来网络时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促使网络贸易科学、合理、有序的发展。

(三)发展服务贸易,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要素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于国家的未来繁荣具有战略性的地位,我们应认识到加快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能否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及维护国际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另外,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也应注重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这要求我们应从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两个方面入手。从本质上来说,决定一国服务贸易优势的根本性因素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现代服务业属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服务业不仅能够吸纳大量闲散的剩余劳动力,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促使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从以上可以明显看出,人力资本和服务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我们只有抓住服务业国际化所提供的历史机遇,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造必要的环境来推进人力基础设施的完善。

(四)营造环境,培育本土跨国企业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跨国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国际地位偏低。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推动企业的重组和优化,培育和组建一批中国式的跨国公司,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进而实现分享国际分工利益,带动和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主要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并且随着国际市场分工与协作趋势的加剧,国际竞争也主要在跨国公司之间展开。因而,一国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低,实际主要体现在该国跨国公司的竞争力的强弱上。通过营造环境,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节能型跨国公司经营,组建中国式的跨国公司,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及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通过营造环境,鼓励和支持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实行跨国经营直至成立跨国公司,也可通过采取合资、兼并等多种形式开展资源开发、即时经济合作及贸易加工等跨国经营。

(五)加快贸易法律建设,协调国际经贸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竞争将日益激烈,由此而来的纠纷与矛盾也将随之增多。近年来,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一些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和法规,但面对国际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有些法律和法规也越来越凸显出落后、缺乏时效性、可操作性差甚至欠缺等弊端。加快外贸法律的建设速度,加大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的立法,强化现有贸易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应是当前当务之急。这些措施将会为我国对外贸易营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对外贸易健康稳定的发展。当然,在解决与纠纷过程中也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关系的协调。如经济参与和推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参与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进而促进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完善。

(六)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

篇(8)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一、山西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1、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的旅游者为了休闲消遣、商务交往和其他目的到另一国接受旅游服务,并支付报酬的贸易活动,既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也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游。从增加本国外汇收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更加重要,是研究的重点。

随着世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渐超过传统产业,服务贸易也成为国际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近年来,各国间的人员往来越来越密切,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有能力到其他国家去旅游,同时各国纷纷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都推动了作为服务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2、山西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十五”期间,旅游业被列为山西重点发展的七大优势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工程之一,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非常迅猛。“十五”期间,山西省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279,085人次,比“九五”时期增长96.7%,年平均增长20,6%,比“九五”时期年平均增长速度18,3%快出2.3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山西接待海外旅游人数的增速为20.8%,比全国年平均增速6.9%高出13.9个百分点,也明显高于其他中部省份,河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的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2.5%、18.1%、13.7%、12.5%、9.9%。从旅游外汇收入看,“十五’期间旅游外汇收入全国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3%,河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分别为11.2%、11.2%、16%、13.7%、12.5%;山西为18.1%,比全国高出5.8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其他中部省份。

尽管成绩显著,但和国内旅游产业发达的地区相比,山西的差距仍然非常大。2009年全国接待入境游客共计215,660,929人,山西接待入境游客的数量为2,009.409人,仅占全国的0.93%,不仅远远落后于北京、江苏等旅游大省,即使和周边的内蒙古相比也差了很多。2009年全国旅游外汇收入共计约380亿美元,山西旅游外汇收入为37,796万美元,还不到全国的1%,位列全国第20位,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江西。不过,虽然从绝对数量上看山西的入境旅游发展滞后,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2009年山西接待入境游客的数量同比增长16.53%,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25.71%,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特别是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速,仅次于、青海、宁夏和山东,列全国第5位。从海外旅游市场的客源构成看,外国人所占比重较高,但从年平均增长速度看,港澳台同胞比外国人增长速度快;从海外旅游市场客源的地域构成看,亚洲客源所占比重最高,欧洲客源增长最快,客源分布呈现多元化。因此,一方面必须承认山西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滞后和差距;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蕴含的巨大潜力。

二、山西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1、资源开发程度低,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自然资源有芦芽山、太行山大峡谷等,人文资源更是丰富,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等都是举世闻名。山西的文物数量众多,素有“地上文物看山西”之说。这些都为山西发展入境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山西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挖掘不够,基本上还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初级形态,内容单调,而生态游、休闲度假游、会展游、探险游等现代旅游形式的发展比较滞后,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影响到旅游外汇收入。如临县的碛口镇是黄河边上的一个古渡口,自然景色优美,历史文化厚重,具有较高的资源品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尽管有不少规划部门做过规划,却一直没有落到实处,直到近几年才有了初步开发。对于山西的优势人文旅游资源,只是停留在对资源的表面开发上,对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还远远不够。如果游客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就很难理解这些资源的内在含义,降低了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限制了资源效用的发挥。

2、宣传力度不够,营销在现代商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引人关注,在旅游业中当然也不例外,有力的营销策略能极大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与国内重点旅游城市相比,山西的旅游营销无论从力度还是方式上来说都比较落后。首先,旅游形象不够鲜明。虽然山西省在2003年确定了“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主题宣传口号,但和周边的河南省有雷同之处,吸引力和号召力大打折扣;其次,政府和企业缺乏营销意识。特别是由政府组织的营销活动较少,只靠企业的单打独斗,很难形成有力的影响。山西用于旅游宣传的经费甚至不足山东、杭州等旅游强省、强市的1/10;再次,营销手段单一。在信息时代,营销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可借助各种媒体打造声势,如在电视上经常可看到一些城市和地区的旅游宣传广告,却极少有山西的身影。除媒体营销外,还有节庆营销、会展营销等多种方式,山西都没有很好地利用。目前,山西只有“平遥国际摄影节”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山西旅游也加快了“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邀请世界各国的国际旅行商来晋考察,并派团赴香港、俄罗斯、欧洲等地进行市场推广,积极参加各类旅交会、推介会,取得了良好效果。

3、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滞后,旅游业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产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因此,旅游业能够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产业的支持。然而,山西的旅游相关产业却发展滞后,难以对旅游业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据统计,2005年山西的旅游外汇收入构成为:长途交通占35%、游览占2.8%、住宿占12.8%、餐饮占12.1%、商品销售占18%、娱乐占6.3%、通讯邮电占3.5%。也就是说,在山西的旅游外汇收入中,门票收入依然占大头。山西的餐饮业规模小、档次低,在川、湘、粤等众多外来菜系的“围攻”下,晋菜的发展举步维艰,更别说形成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体系了:旅游星级酒店数量少、接待能力差,全省除太原、五台山等中心城市和景区旅游住宿设施尚具备一定规模、档次外,其他中心城市及重点景区旅游饭店住宿设施还远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旅游商品开发滞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旅游纪念商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3左右,而山西在这方面却近乎空白;娱乐场所多为大众化的酒吧、KTV、足浴等,档次不高,缺乏特色,反而给山西旅游造成某些负面影响。虽然近年来山西也产生了一些高水平的文化娱乐节目,如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等,但是并没有和旅游很好的结合起来;山西的旅游景点众多,但是地域分布比较分散,旅游交通的发展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航空方面,目前山西还没有一个国际口岸。

4、缺乏高素质人才,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需要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但是山西目前的旅游人才无论在研究、规划、策划,还是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较为欠缺。首先,旅游研究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数量都远远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需求,而这又直接制约了开发规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难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其次,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山西省导游考录制度不够科学,导致导游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全省7,000余名导游,其中外语导游的数量不足10%,大大限制了对入境旅游团的接待能力。

三、山西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科学规划,加强区域问的协作,旅游规划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有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才可能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才可能使旅游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制定旅游规划时,旅游部门应起到领导和统筹的作用,整合全省的旅游资源,同时针对各地的不同特点和优势,进行全省统一规划,避免以往在旅游规划中出现的初步性、随意性、盲目性和重复性问题,减少资源浪费。

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区域间的协作,这既包括省内各地区之间的协作,也包括与周边省份的协作。山西的铁路和公路建设居全国前列,应利用省内的交通网络,将各地的旅游资源和市场整合起来,形成若干有特色的旅游区和旅游带,发挥太原、大同等旅游重点地市的龙头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在旅游宣传和客源吸引方面统一行动,实现优势互补。在统一规划的同时,还要注意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如晋中地区有为数众多的大院,大院旅游成为该地区的一大特色,但各个大院要注意突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避免同一化和恶性竞争。在省际协作方面,同样要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开发。山西省和周边的陕西、河北、河南等省都有共享的旅游资源,如黄河壶口、太行山等,这就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客源市场上,山西地处西安、北京等旅游热点城市之间,具有极大的客源潜力,如能与这些省市合作,必将增加山西的旅游收入。

2、加大营销力度。首先应确立一个鲜明的旅游形象和具有山西特色的宣传口号,以政府为主体,各地景区和企业积极参与行动。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旅游营销的资金投入,“走出去”的步子迈得更大些,重点参加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旅游推介会和展销会。把山西旅游的形象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了解山西。特别要注重海外市场的开拓,作为山西旅游的主要客源地,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对山西的根祖文化、关公文化、宗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山西应紧紧抓住这个优势,进一步加强对这些传统客源地的宣传,同时要不断开拓欧洲、北美等新兴客源地。

篇(9)

根据2002年联合国等六个国际组织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界定的范围,国际服务贸易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贸易以及通过外国附属机构和自然人移动实现的服务贸易(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综述)。《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将服务贸易定义为四种模式: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随着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多边服务贸易谈判把服务贸易作为新的谈判议题,更促使其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领域。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

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

(一)世界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推动和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使世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国际服务贸易开始加速发展。80年代以来,服务贸易增长更是异军突起,在服务业加速发展的同时,全球服务贸易出口规模迅速增长。从1980到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27100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6.4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近1/5(见表1)。

(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

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比重下降,以信息、金融、研发等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所占比重从1980年的34.8%上升到2005年的47.8%,显示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增长强劲(见表2)。

(三)商业存在成为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式

全球以商业存在方式提供的服务贸易额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如美国2003年商业存在方式的服务销售额就达2920亿美元。不少发达国家以商业存在方式实现的服务贸易额均已超过了跨境方式的服务贸易。

(四)服务贸易的地区格局不平衡性依旧存在

各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及在国际服务市场的竞争实力差异显著,与国际货物贸易相比,各地区和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对称性更加突出。近年来,虽然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额增长显著,但从总体上看,处于主导的仍是发达国家(见表3)。

(五)服务贸易愈加呈现自由化趋势,并日益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中占优势地位,服务贸易在其国际收支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发达国家竭力推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在WTO新一轮谈判中服务贸易都成为主要议题,世界服务贸易的利益格局将在各方博弈中形成,各国都力争增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力。我国在2006年4月专门成立商务部服务贸易司。2006年12月28日,国家商务部首次全面系统地公开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世界服务业全球化趋势使我国面临严峻的挑战

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70%,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达到了52%,而中国目前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41%。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已达24147亿美元,同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739.1亿美元,逆差高达92.6亿美元,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量仅占全球总量约3%。世界服务业加速现代化、全球化的趋势,对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提出了挑战。首先,我国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匹配程度大大低于世界水平。根据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数据计算,2005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101200亿美元,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24150亿美元,两者比例为4.191,与十年前相比几乎没变;而我国对应出口额分别为7620和739.09亿美元,比例为10.31,与1995年的8.11相比反而扩大了。可见我国服务贸易“短腿”现象比较明显。其次,我国服务贸易促进和保障制度不完善。服务出口仍以传统服务为主,知识与资本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竞争力较弱。服务贸易立法也是我国立法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缺乏一部统领整个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虽然入世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步伐加快,但不少服务业领域的立法仍处于空白状态。此外,我国尚未制定针对承接服务外包的优惠政策,而印度、爱尔兰、菲律宾等均对服务外包企业提供“零”税负或低税负等优惠政策。最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与国际服务贸易结构发展趋势相反。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贸易出口中传统运输类服务贸易比重明显下降,旅游类比重保持稳定,而其他商业类服务比重持续上升。与此结构发展相比,我国旅游、运输等传统部门出口占据主导地位,份额高于全球水平;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占出口的比重低于全球水平,出口结构有待调整优化。当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从事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缺乏、服务企业成本优势不突出等都需要引起重视。

(二)我国发展服务贸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国已进入加快服务业发展和升级的重要机遇期,及时准确把握机遇将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首先,服务业跨国转移目前开始呈现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印度、中国、爱尔兰等新兴经济体加快转移的趋势,在承接服务业离岸外包方面,发展中国家已占主导,我国也已具备进一步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基本条件,优势明显: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服务需求,对跨国公司保持着较强吸引力。此外,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30年,有利于部分沿海发达地区形成良好的开放环境和竞争意识,吸引投资,为外商在服务贸易领域投资提供广阔的增长空间。其次,近年来我国货物贸易保持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10年达到2.3万亿美元。货物贸易的增长将拉动相关运输、保险等服务贸易部门进口的增长,从而推动我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量的增加。金融、保险、教育、咨询等国内服务领域的需求也将继续扩大。

三、发展对策

国际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从1982年43.4亿美元到2006年1917.5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升至3.6%。《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额要达到4000亿美元。如何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调整产业政策,加快服务业发展

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打破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垄断地位和体制。通过适度增加竞争主体,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壮大。将发展服务贸易与促进服务业发展和升级结合起来,重点加大信息、物流、金融、研发、市场营销等生产业的发展力度。

(二)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扶持作用,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

政府需要继续加强对服务贸易的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通过各种措施使政府管理更加高效。同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此外政府要对服务贸易企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予以政策倾斜与扶持,努力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国际服务贸易最发达的美国,其政府为了鼓励服务出口,长期以来给予服务企业很多优惠,同时还非常重视技术研究、开发与教育。

(三)积极拓展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寻求服务贸易的突破口

我国应该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外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四)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我国需要根据WTO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体系,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充分利用WTO的有关例外条款和“灰色区域”,制定适度的保护政策,以保护我国服务贸易的正常发展。

(五)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重点地区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

要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像重视货物贸易一样重视服务贸易。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在发展服务贸易中的积极性,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大城市等服务贸易基础比较好,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为重点,培育中国服务贸易的增长带,同时争取各地区均衡发展。

四、结语

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模式,而且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成为决定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既面临通过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积极参与服务业全球化,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成为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服务贸易包括许多分支部门,情况不同,问题复杂。要综合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国际市场需求前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部门发展潜力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多种因素加以发展。

参考文献:

1、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正在加大[J].中国经济周刊,2007(3).

2、饶友玲,张伯伟.国际服务贸易[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篇(10)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形态。随着知识经济特征的逐渐显现,全球国际贸易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从知识经济的内涵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经济增长更多的取决于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水平。为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创新外贸体制和对外贸易战略,强化技术创新力度,加速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机构升级,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快速的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从六个方面应对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即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技兴贸;加快适应网络贸易,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发展服务贸易,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要素;营造环境,培育本土跨国企业;加快贸易法律建设,协调国际经贸关系;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以期对有关方面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费里茨•马克卢普根据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发展和产业机构调整的背景,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国际组织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my)这个新概念。如今,知识经济与国际贸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之间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知识经济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水平,决定了所在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国际贸易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上。知识经济已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作了界定;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资源近乎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它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

(二)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融合与发展,国际贸易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种新特点与发展趋势无不与知识经济的特征有着内在的互动关系。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纵观我国2005年以来的贸易额不难看出,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贸易大国,是继美国、德国后的第三大贸易国。但是,要真正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还需要很大一段路要走。产品附加值低、抵抗危机能力差、出口商品竞争力弱等问题无不显露出我国国际贸易缺乏竞争力的弊端。

贸易摩擦升级成为过去几年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我国在过去几年里很好的履行了加入世贸的各项约定条款,按约定逐步开放各行业。但自我国加入WTO以来,贸易摩擦不但没有减低或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或升级的态势。贸易结构单一化,主要出口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低,产品附加值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产品的技术门槛低,技术含量少,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许多进口国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反倾销诉讼实际上是目前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最主要形式。同样,对于我国出口那些附加值高的电器类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导致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高收益,这又从一方面暴露出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弱点。

知识产权的保护又成为知识时代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然,这与我国实际国情息息相关。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开始建立并实行是在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当前,国内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屡见报端。因此,我国必须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强化我国知识产权的行政审批、宣传培训及学术研究,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工作体系。除此之外,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我国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事实上,科技创新的长足进步将会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与提升。

国际贸易应对知识经济的影响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除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之外,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以促进国际贸易、国内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实际,认清我国国际贸易在知识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发展本国的国际贸易,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一)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技兴贸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同时,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又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在科技投入方面,我国目前的现状集中表现在科技投资严重不足,缺乏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缺乏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政策导向力,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树立广大科技工作的创新意识,建立发掘、培养、保护高级人才的长效机制,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推动科研院校进入企业或实行企业合作经营。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成为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也是我国外贸能否制胜的关键。我们必须牢牢树立起创新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培养高技术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框架下的“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和激发高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加快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加快适应网络贸易,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网络贸易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加强对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网络贸易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是未来几年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同时也应加强对网络贸易的规划和管理,科学、合理、有序的引导网络贸易的转型。这需要各级政府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应加大投资,改善电信及网络设施等硬件环境,加速信息产业的建设力度,有序引导“产、学、研”向进出口企业的倾斜,促使基于网络贸易的信息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其次,应加快我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的建设步伐及适应为网络时代的高技能人才的力度,加快我国对外贸易的信息技术与国际间的企业贸易接轨。最后,还应制定适合未来网络时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促使网络贸易科学、合理、有序的发展。

(三)发展服务贸易,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要素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于国家的未来繁荣具有战略性的地位,我们应认识到加快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能否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及维护国际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另外,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也应注重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这要求我们应从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两个方面入手。从本质上来说,决定一国服务贸易优势的根本性因素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现代服务业属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服务业不仅能够吸纳大量闲散的剩余劳动力,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促使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从以上可以明显看出,人力资本和服务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我们只有抓住服务业国际化所提供的历史机遇,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造必要的环境来推进人力基础设施的完善。

(四)营造环境,培育本土跨国企业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跨国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国际地位偏低。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推动企业的重组和优化,培育和组建一批中国式的跨国公司,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进而实现分享国际分工利益,带动和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主要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并且随着国际市场分工与协作趋势的加剧,国际竞争也主要在跨国公司之间展开。因而,一国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低,实际主要体现在该国跨国公司的竞争力的强弱上。通过营造环境,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节能型跨国公司经营,组建中国式的跨国公司,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及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通过营造环境,鼓励和支持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实行跨国经营直至成立跨国公司,也可通过采取合资、兼并等多种形式开展资源开发、即时经济合作及贸易加工等跨国经营。

(五)加快贸易法律建设,协调国际经贸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竞争将日益激烈,由此而来的纠纷与矛盾也将随之增多。近年来,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一些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和法规,但面对国际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有些法律和法规也越来越凸显出落后、缺乏时效性、可操作性差甚至欠缺等弊端。加快外贸法律的建设速度,加大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的立法,强化现有贸易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应是当前当务之急。这些措施将会为我国对外贸易营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对外贸易健康稳定的发展。当然,在解决与纠纷过程中也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关系的协调。如经济参与和推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参与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进而促进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完善。

(六)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

科技是知识的内化,高素质人力资本是贸易发展的重要要素。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际上是知识的竞争,而知识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以求得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根据资料显示,知识的扩展速度和影响领域已明显影响到国际贸易的速度和成败。发展中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度及资金投入力度方面都不如发达国家,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应该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深思熟虑的关键性问题。

结论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交易对象趋于高技术化等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巨大挑战与无限机遇,我国必须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贸易法律建设与国际经贸关系协调力度,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推行网络贸易,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对外经济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南天文.知识经济与国际贸易[J].商业经济,2009(1)

2.粟珍.知识经济与我国国际贸易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3(12)

篇(11)

一、知识经济的概述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和快速推进的世纪,全球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更具有时代的特征。“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出现的一种新型且极具活力的经济形态。按照经合组织的界定,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一种新型经济。其内容主要是:

(1)在资源配置上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产为首要因素,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集约和高效的配置,运用知识和智力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创造财富。

(2)以知识高度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为首要支柱产业。

(3)消费以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化的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知识经济有不同于工业经济的新特征,这就是投入无形化、决策知识化、发展可持续化,以及经营全球化。可见,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知识与经济的高度融合、相互渗透和互相促进,是知识经济化与经济知识化的高度统一。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1.经济发展可持续化。知识经济是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产生在多种自然资源近乎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它把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 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因此, 知识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

2.资产投人无形化。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人为主的经济。它依靠知识、智力, 无形资产的投资起决定性作用。当然知识经济也需要资金投人, 对于高技术产业甚至需要风险资金投人。但是如果没有更多的信息、知识、智力的投人, 它就不是高技术产业。无形资产的升值也将带来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如拥有更多知识的人将获得更高的报酬, 知识强国的观念将深入人心。

3.经济决策知识化。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经济的决策和管理必须知识化, 科学决策与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

三、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技术、专利、创意等软件产品成为重要的产品形式,知识消费成为社会的主导消费;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知识的占有程度成为分配的主要依据,具有知识的、创造性的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要就业者;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对国际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它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直接资源,因此,以知识产品为交易对象的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将不断发展,日趋专业化、规模化,进而跨越国界走向世界市场,最终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

2.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使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高技术突破了速度和重量的概念,经济活动的流动性加快,货物、劳务、资本和技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容易,其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组织、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个人电脑、各种现代通讯手段及互联网迅速扩及全球,把各国各地区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互相依赖关系大大加强,任何国家都免不了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事件和变动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关税壁垒的取消,国内外市场融为一体,已无内外贸之分,市场竞争已成为世界性竞争。这些都大大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区域集团化的飞速发展是贸易自由化趋势的一个表现。新世纪初期,世界各地区组织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并纷纷把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定在20年之内。到2005年美洲的自由贸易区将建立;欧洲联盟21世纪20年代将实行完全的统一;亚太经合组织制订了2020年前实现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长期目标。除这三个地域组织的进展外,各大洲的区域性的经济贸易合作组织将进一步加强在贸易上的合作。在21世纪初期20年,世界上将实现所有国家都参加了属于各自的区域性集团,世界进入了经济上广泛的聚合和经济联盟时代。当然在区域化的浪潮同时,大国的争夺主导权的争斗将加剧。

3.知识经济对贸易方式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方式将从传统方式逐步向网络贸易、电子商务等新兴的贸易方式转变。网络贸易是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接,以及货款交付等,大都通过全球电信网络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音像书刊、软件设计、咨询服务和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它的交易磋商、签约、货款交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网络贸易发展很快,如1996年网上交易额只有23亿美元,1998年达500亿美元。据美国《商业周刊》预计,2001年全球网上贸易额达2051亿美元,2002年可达3490亿美元。为更好地发展网上贸易,1997年世贸组织签订了《全球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和《开发全球服务市场协议》等,为进一步规范全球电子商务,建立网络贸易的法律框架,并对网络贸易实行零关税奠定了基础。显而易见,网络贸易将会迅速发展,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

4.对贸易政策和措施的影响。在贸易政策方面,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的关系被赋予新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为经济服务的,为了发展经济,取得对外贸易利益,各国依据自己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竞争能力的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政策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自由贸易政策将是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知识经济要想健康与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以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保证。这就意味着在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时,还要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贸易政策。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保护贸易政策是自由贸易政策的前提和基础,而自由贸易是保护贸易政策的最终目的与结果。在贸易措施方面,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品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而对知识产品的进口限制主要应采用非关税措施。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非关税措施将成为主要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四、面对知识经济的影响,中国外贸业应该采取的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全面认识这种压力,采取积极的行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知识资本在外贸中的作用,争取在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1.知识经济的到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我们要对知识经济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既要认识到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迎接新的挑战;又要认识到知识经济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不能脱离实际,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努力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有步骤有战略地发展知识经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我国外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因此,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有重点地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我国产品的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及其附加值,才能推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产品,才能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提高外贸的经济效益。

3.推行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知识经济时代,网络贸易将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然而我国目前网络基础设施落后,高级技术设备、网络技术人员缺乏,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贸易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尚未形成网络贸易的国内环境和市场。推行网络贸易要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着手:从政府方面来说,在加强对网络贸易宏观规划和管理的前提下,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网络贸易重要性的认识,引导网络贸易的发展。二是加大投资,改善电信及网络设施的硬件环境,加速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支持网络业为进出口企业研制效率高、成本低的信息产品。三是加快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的建设步伐,使我国对外贸易的信息技术与国际间的企业贸易接轨。四是加紧制定有关电子商务安全保障规范性法律条文,提高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法律地位,规范并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从企业来说,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发展网络贸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从传统贸易方式到现代贸易方式的观念转变,努力制定切入电子商务系统的计划和网络基础设施;企业要制定一套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大力培养既熟悉传统外贸业务流程,又掌握新经济的操作规程和网络贸易方法的复合型人才;还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网络贸易的运作规律,积极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网上商业模式,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4.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使用和创造,国际贸易产品将逐渐以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而这又是以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为基础的。因此,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因素,也是我国外贸能否在知识经济时代制胜的关键。为此,我们一是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二是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经营,培养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三是要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加快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开发更多的高科技产品。以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力争在知识资源的形成、积累、创新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实行产业倾斜政策并辅之以各种优惠政策。国家的产业政策应进一步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及其相应的服务行业倾斜。产业倾斜政策应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和连续性。另外,税收、信贷等财政优惠政策要与产业倾斜政策相结合,以促进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及其相应的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的产业结构能够及时顺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丁家云: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01)

[2]彭红斌 郑 权: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外贸业的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