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安全工程专业网络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5 15:18:5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安全工程专业网络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安全工程专业网络教育

篇(1)

1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特点

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人-机-环境”系统,研究的内容是采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识别、分析和评价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并采用系统危险控制技术使系统安全性达到预期目标的工程技术(它是一整套管理程序和方法体系)。“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密切的课程,主要讲授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预测、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危险控制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学会辩识系统危险因素,分析和评价系统安全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系统风险、消除事故隐患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安全系统工程所面对的对象是工业工程,涉及矿山、石油、化工、机械、煤矿、交通、建筑和核工业等多种行业领域,应用范围非常广泛。[3]随着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安全系统工程涉及的前沿知识体系也不断创新和扩展,且现有教材与“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以及“安全人机工程”等基础课程的现行教材存在知识交叉和重复,安全系统工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有的放矢和更新。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授课时间一般在第五学期,授课对象是刚刚修完学科基础课的三年级学生,除了大二下学期的认识实习时能稍稍接触企业生产实践外,所掌握的行业背景知识相当有限,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了解甚少,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要求承担这门功课的教师具备相当的行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2.1 合理选择教材和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也是教学内容设计的母体,教材选择的合理性对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安全系统工程”的教材有十余种,通过分析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对比分析各类教材的内容体系、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选择由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规划教材“安全系统工程”(主编为林柏泉和张景林)为课程教材,并选择3本参考教学供学生课后学习。依据选用教材提供的内容体系组织课堂教学内容,[4]主要由以下5个模块构成:安全系统工程基础(2学时)、系统安全分析(16学时)、系统安全预测(6学时)、系统安全评价(8学时)和系统危险控制技术(8学时),将安全系统工程的典型应用实例作为以上各个模块案例教学的素材。

2.2 依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特点,分模块优化教学内容

南华大学安全类人才培养一直坚持核特色,学生主要面向核行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如核电建设施工、民用建筑施工、核电运行和铀矿冶企业等,围绕学科发展动态、核特色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要求和学生就业情况,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以下优化:

(1)系统安全分析教学模块 依据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分析的特点,增加“LEC评价法”的教学内容;为了避免与“安全人机工程”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删减了“人的工作可靠度预测”的教学内容;针对教材中缺少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危险等级确定方法的内容,增加了“危险等级确定方法”的教学内容。

(2)系统安全预测教学模块 追踪当前安全预测方法的发展前沿,在本模块教学末期,增加了研讨式的教学内容“系统安全预测方法的发展”,帮助学生扩宽专业视野;针对安全预测方法涉及数学计算较多,且一些计算手算复杂等问题,引入“MATLAB数学计算软件的介绍”的教学内容,通过介绍MATLAB软件的数学计算功能和在系统安全预测的简单应用实例,增强本专业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兴趣。

(3)系统安全评价教学模块 依据核行业安全分析的特点,增加“概率安全分析方法(PSA)及应用” 的教学内容;依据安全评价师的能力要求和“安全评价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要求,增加了“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的教学内容,补充讲解《安全评价通则》和层次分析法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4)系统危险控制技术教学模块 随着《安全生产法》的修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灾难性事故的应急处理技术是今后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从事安全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因此,在“灾难性事故的应急措施”小节补充了“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的教学内容。近年来,随着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公共安全也是重要的学科领域,在“安全措施”小节补充了“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的教学内容。

2.3 依据学生就业去向,通过教学案例扩大相关行业知识面

没有行业或企业作依托将无从谈安全;离开了行业或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也将无施展之地。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典型行业或企业的生产特点及安全知识。目前,安全系统工程涉及的行业较多,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逐一了解所有行业的安全特点。为此,在“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内容中,依据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近几年的毕业去向,主要面向核工业、建筑、矿山以及化工等行业设计教学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去思考和查阅涉及行业的安全生产特点。

3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强化任课教师专业素养,合理设计“教”的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领导者。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决定了课程“教”的质量。目前,“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责任教师为我校安全工程系系主任,南华大学“十佳”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具有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二级)等资格。同时,以责任教师为中心,组建了一直责任心强、教学和工程经验丰富的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设计和开展课程教学。

教案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5-6]针对“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性质、教学任务以及授课对象的特点,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差异性、艺术性、可操作性和考虑变化性的原则,认真编写南华大学详细教案,明确每次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依据前几届学生对所授教学内容的掌握效果、教学手段的实用性和教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依据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的理解情况,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和布置课后自学内容和习题。

3.2 强化课程地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第一堂课,强调“安全系统工程”的课程地位:(1)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2)该课程是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必考的内容之一;(3)该课程是绝大多数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主要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其他开办安全工程专业院校的考研试题、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试题,编写课程习题库在该课程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对相关考试动态和试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认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扣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开展“课前预习、课上互动和课后复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的了解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在课前主动预习和课后复习功课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造成部分学生对一些教学知识点似懂非懂,跟不上课程进度;对一些课堂上看似听懂的知识,没有及时的复习巩固, 前面所学的知识点又很快被遗忘。这种恶性循环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学生不能较好的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针对此问题, 设置课堂互动环节,事先让学生利用教材、参考资料或baidu文库等资源在课前对本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自学,在课堂上将一些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设置成互动教学方式,如提问、师生讨论、角色变换等,并对踊跃发言和回答得好的学生给予加平时分的奖励,从而调动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在课后通过留课后作业和学习笔记等形式,引导学生去复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绝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后续的《安全评价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起到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成效。

3.4 强化“案例教学”,拓展课堂知识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是让学生对课程有兴趣,让学生感觉这门课程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能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能用得上。针对“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比较单调,学生有时不愿意认真听,也不容易抓住关键点。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案例教学”。在授课内容讲解前先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安全形势和发展前沿,不仅可以拓展课堂知识量,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安全检查表时,先以学生熟悉的学生宿舍楼为对象,讲解学生宿舍楼不安全因素安全检查表的编制过程和作用;接着,讲解地下矿山通风系统的作用、组成和安全特点,指出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安全检查的意义以及安全管理的法规等,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利用CNKI等学术网站完成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安全检查的编制工作;在讲解事故树分析法时,以学生熟悉的宿舍火灾事故为例讲解事故树分析法的作用、分析流程和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接着,讲解建筑施工现场脚手架施工作业的特点和事故类型,让学生以脚手架倒塌事故为顶上事件,在课堂上完成事故树的编制工作。学生完成作业后,选择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并与大家共同讨论,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探讨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起到了加深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5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目前,“安全系统工程”课程于2011年获批为南华大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项目。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搜集国内外相关高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资料,总结本课程以往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本课程建立了较为丰富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建设了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与课件、图书资源、参考资料、试题库、交流讨论平台和网络链接资源(包括国内外专业网站和其他高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网站)等,方便与学生间的交流。在交流讨论平台中进行作业的布置、问题的答疑、相关教学信息通告的以及一些学生反应问题的反馈。每年依据学生成绩考核情况、学生和同行教学评估的结果、学科发展动态以及任课教师的自身认识对各教学资源进行了完善和更新,不断促进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发展。

4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篇(2)

二、网络教育教材现状分析

网络教育经历了办学形式的转变,也经历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实现了网络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模式创新。从整体上看,网络教育教材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以单一文字教材为主到文字、音像、多形式电子教材等多种教学资源。但随着网络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教育对象的变化,网络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的教学设计不足、适应性与实用性不强、互动性不够等问题不断显现。

(一)教材内容不适用

在网络教育试点初期,网络教学中多借用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对网络教育学生来说,内容偏深,重理论轻实践,不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目标要求。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教材内容滞后于现实网络教基金项目:此论文为东北大学有关网络教育教材立项。作者简介:卢俊杰,男,硕士,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管理。育发展的需要,缺乏应用性。同时编写教师对网络课程和学生能力、素质、知识、水平还不熟悉,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组织,还是在编排的体例,都与传统教育所用的教材没有太大差异,缺乏网络教育特色。

(二)教材结构不科学

网络教育教材、媒体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关联,无整体规划,多数情况将教材、媒体简单组合,缺乏统一考虑。有些网络教材没有跟上网络教育的发展,最为突出的是忽略了学习的内在规律,在学习支持、指导、交互性方面相对缺乏,以及学习材料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经过对网络教育教材的客观分析,加强教材研究与改革,建设结构科学合理、教学设计符合网络教育学生特点、教学内容针对实用的教材,是解决现存问题的途径之一。

三、结合网络教育特点,制定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网络教育的特性决定网络教育具有时间碎片、空间分离的特征,教材作为网络教育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载体,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导学的基本依据,在教材编写上必须强化网络教育教材特色。教材建设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教材建设的整体性

网络教育教材形式多样,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处理好不同媒体的关系,实现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进行整体建设。

(二)教材内容的扩展性

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变化,及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网络教育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即要保证该课程应知应会的基础理论与技能,还要兼顾未来发展要求的前瞻性,才能在面对各种变化时具有一定的应变性。

(三)教材设计的实用性

教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综合考虑培养目标,学生特点、课程特点、教学模式等,要遵循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编制理念。

四、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网络教育适用性教材建设

(一)成立专门的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

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由熟悉网络教育的专家、教师等人员组成,指导委员会对教材建设负全责,建立一套严格的教材立项申报和审核程序和制度,主要负责教材建设制度建设、审定教材建设规划、审议拟出版教材和检查与跟踪等工作,为教材建设推进提供组织保障。每年进行一次的教材立项申报,要经过申报、初审、评审,确定立项之后,由项目负责人签订协议。在项目中,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中期检查、督促;结题时,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审定。

(二)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网络教材建设

为“网络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设立专项建设经费,给予出版资助。为建材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对经过审核的教材建设项目,经费按立项时和结题后两次拨付。经过努力,学院已正式立项网络教育系列教材20本,正式出版教材16本。其中,安全工程专业5本,采矿工程3本,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3本,冶金工程专业2本,行政管理专业1本。

(三)遴选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编写教材

教师是教材编写的主体,由于网络教育教材的特殊性,要求遴选的编著者必须既是学科专家又是网络教学专家。为教材建设提供师资保障主编教师不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扎实的学科基础,还要具备丰富的网络教学经验,熟悉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者的特征与需求,才能够将教材建设与学科前沿的发展相结合。

(四)立足网络教育实际,优化整合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要根据培养计划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同时要处理好编写教材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三者之间的关系。要特别关注教材与教学环境的配合问题,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媒体进行有效整合的问题,保证教材具有较强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和可扩展性。保障纸介和电子教材的并行性、科学性的基础上,提高实用性、导学性、助学性与开放性,增强师生的交互性。

(五)突出学习者的要求,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

参加网络教育的是在职人员,学习背景差异比较大。要使不同的学生达到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要求编写的教材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既要符合多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又要确保达到网络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服务,要兼顾内容、体系、结构、思路、方法的指导、检测、评价等多方面因素,使编写的教材为学习者提供便捷、高效、实用的帮助。

篇(3)

作为权威、公正的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BJCA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展可信服务,营造网络诚信环境。公司努力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络信任服务体系,全心全意为政府信息化建设、企业经营环境优化、民生信息化建设和网络经济发展服务。公司通过一系列应用安全产品和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扩大数字证书的应用领域。经过10年来的艰苦创业,BJCA已经发展成为电子认证服务行业的领跑者。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要求和相关管理规定,BJCA推出了政务通、信天行等系列品牌数字证书服务。公司坚持“以服务求生存,用创新谋发展”的企业发展观,确立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服务意识,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BJCA按照“可信规范运营,随需应变服务”的服务宗旨,通过日渐丰富的电子认证服务内容、创新的服务模式、完善的服务流程、品牌化的服务形象、稳步提升的服务能力,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引领了电子认证服务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过去的10年中,BJCA凭借北京市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良好契机,以北京为基地迅速向全国市场拓展,通过覆盖全面、运营高效的数字证书服务网络,提供包括数字证书申请、审核、制作、颁发、存档、查询、废止等全过程的服务,同时还向大规模行业客户和地区提供认证服务系统(如CA、RA和受理点)建设的服务。

BJCA凭借在数字认证服务行业长期积的丰富经验和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基于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相关核心技术,针对网络信任体系的关键环节,面向市场推出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支撑数字证书应用的软硬件产品,如Web信息安全系统、统一认证管理系统、电子签章系统、签名服务器、时间戳、实名接入网关等,形成应用安全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很好地将数字证书简便、无缝地集成到各类应用系统中去,满足了客户对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等方面的需求,极大提升了客户核心业务网络环境的安全信任指数。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应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各个行业和业务领域都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结合不同行业和业务对电子认证的个性化需求,BJCA在CA运营基础服务和自主研发的安全产品支撑下,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针对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招标采购、网上办税、网上发票、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络教育、网上娱乐等多种行业和业务,设计出一批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成为国内提供此类案例数量最多,涵盖范围最广的电子认证服务商。

BJCA正在通过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电子认证服务体系、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产品和专业定制的安全解决方案,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发展等领域的客户构建安全、可靠的信任环境。

以数字认证服务为基础业务不断发展壮大的BJCA,将视角集中在信息安全服务领域。作为专业的信息安全服务商,BJCA于2004年荣获北京市信息安全服务能力一级证书,于2006年获得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于2009年获得国家信息安全服务安全工程类一级证书,并于2011年获得国家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服务三级资质和国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一级资质。

以客户为中心

BJCA拥有国内一流的信息安全专家和专业的信息安全服务队伍。这些专家紧跟信息安全领域发展趋势,熟悉各种信息安全政策、标准、指南和要求,遵循“分域防护、深层防御;分级保护、动态防范”的原则,能够根据客户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系统规划、方案设计、系统集成、运行维护)的相应需求,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有效开展安全需求分析、安全风险评估;协助客户确定安全等级,制定安全策略,设计安全方案;组织实施安全建设或改造;协助客户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提供安全维护和应急响应服务;保障方便获取全方位、专业性、持续性和个性化的安全技术支持与服务。

2008年,BJCA成功建设了奥运多语言服务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北京奥组委中级网站安全保障系统、北京市资源共相交换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并为国家发改委“金宏”工程和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系统提供安全认证服务,还为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北京银行、西南证券、民族证券、中航信诺民航保险在线、中国招标投标网、国美电器等机构的系统提供安全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奥运筹办和召开期间,BJCA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涉及奥运成功举办和城市正常运行、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保障服务,为平安奥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了北京市奥运会残奥会运行指挥部、北京市奥组委、北京市国资委、北京市信息办等单位的表彰。

作为以技术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企业和行业方向的引导者,BJCA肩负起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仅参与行业规划,还承担行业标准制定和国家课题研究攻关。

篇(4)

关键词: 校企合作;数字化学习;LCMS;Moodle

Key word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digital learning;LCMS;Moodle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195-03

0 引言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合作下让学生获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信息化教学手段是该模式下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数字化学习平台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的一种跨时空手段。本文根据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理论构建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并利用学习内容系统(LCMS)开源框架Moodle技术搭建虚拟学习环境,并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与二次扩展开发,为校企合作数字化学习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支持。

1 研究的关键问题

1.1 学习支持服务思想与模式 学习支持服务(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起源于英国开放大学的西沃特(David Sewart)的《远程学习系统对学生的持续关注》,他支持在远程教育过程中除提供给学生一个教学包外,还必须提供给学生咨询和教学辅导的服务,即强调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应在远程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应对学生持续关心,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和其他各类教学相关的各类服务,强调学生自治并非是学生的起点,而应该是对学生持续关心和支持服务的结果[1]。本文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并遵循教育学与教学心理学规律[2],设计完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外为学习系统的执行者分别为高校教师与学生,学习系统内部是以课程计划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过程: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模式,在课程具体执行时细化为具体的有效的学习策略运用到学习实践过程中,整个过程遵循了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以及方法的运行规律完成。

1.2 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

1.2.1 LCMS 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简称LCMS),该系统为LMS学习管理系统与CMS内容管理系统相互结合的产物,LCMS是以学习对象的形式穿件、保存、组装、递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的多用户系统,是一种以教学用途为导向的内容管理系统,即“以学习物件的形式来创建、存储、组装和传输个性化学习内容的系统”。[3]LCMS具有系统管理功能与教学管理功能。学习对象的仓库或者中心数据库来存储大量的媒体的学习内容,或者作为个人物件或作为一个大课程结构的部分内容和编程逻辑通过XML给分离。[4]IDC将LCMS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教材编辑子系统(automated authoring application)、动态子系统(dynamic delivery interface)、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ve application)、学习资料库(learning object repository),如图2所示。[5]本文在校企合作数字化学习平台所采用的是开源的LCMS之一—Moodle.

1.2.2 Moodle Moodle (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由澳大利亚教师 Martin Dougiamas 主持开发的免费开源的网络教育平台框架,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网络教学平台之一。根据世界著 名 的 教 育 软 件 评 估 中 心 ( Centre f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Technologies)的最新评选,在 2010 年世界学习工具和教育软件的排序中,Moodle在全部教育软件中排序第十位,在课程管理系统类中排在第一位[6],因此本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采用了Moodle技术完成,首先在服务器层完成Moodle 系统运行的基础平台——WAMP平台的搭建,即 Windows 服务器环境下的免费开源软件组合Apache、MySQL与PHP[7];再在客户端完成Moodle应用层的架设、参数的配置、性能优化以及个性化的模块二次开发;最后在运行稳定的平台上实施数字化学习资源、交互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2 校企合作数字化平台设计与实现

2.1 平台设计

①用户设计。在该平台中活跃的用户根据校企合作的需求可知存在五种,应用UML统一建模语言的用例图对五种角色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五种角色也是潜在的用户,分别为管理员、高校教师、学生、企业培训人员以及访客,其中显然管理员的权限是最大的,能够对教师、学生以及企业培训人员、访客的访问、使用等作出限制,这样的角色划分区别主要是在于平台的功能权限划分的。系统的管理员可以根据校企合作的5种角色按照Moodle平台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分配。

②主要功能设计。基于Moodle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基本功能采用UML统一建模语言的用例图描述如图4。主要包括课程管理、作业模块、聊天模块、投票模块、论坛模块、测验模块、资源模块、互动评价等。

2.2 平台实现

2.2.1 系统安装配置以及登陆主页实现 根据Window服务器下Moodle平台的搭建下载apache_2.2.4-win32-x86-no_ssl.msi、mysql 5.0.20a Win32.zip、php-5.2.5-Win32.zip、phpmyadmin.rar、moodle-1.9.2.zip、以及moodle汉化包zh_cn_utf8等服务器配置软件,在服务器上安装并测试Apache运行正常后,再顺次安装配置Mysql,配置php,再完成apache 、php、 mysql 三者之间的配置与链接、为方便数据库的操作再安装phpmyadmin管理数据库,最后安装moodle框架,用户即可以访问平台,但显然对于用户基本框架不能满足用户使用的界面友好性以及平台个性化的功能,因此,黑龙江科技大学在校企合作的办学背景下完成校企合作数字化学习平台在开源软件架构的基础上根据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用户需求对相应的功能进行的二次配置与开发,网址:http://221.209.56.72:9999/moodle/,登陆首页如图5所示。

2.2.2 各学科课程划分以及课程设置实现 根据校企合作办学需要黑龙江科技大学按各学院划分了课程设置,分别设置了计算机与信息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电气与环境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国际教育、理学、外语以及研究生学院,并在各学院分别以专业建设、专业课程、毕业设计、校企合作实践课程进行课程类比划分。

2.2.3 平台的使用统计 黑龙江科技大学数字化学习平台性能稳定,保证了友好访问的质与量,在日志统计模块中可以分别根据访问的用户、某门课程、访问的日期或者访问的对象来统计跟踪,如图6所示截取C++程序设计课程为关键字获取访问的部分跟踪记录,共显示有7344条访问记录。

3 总结

基于LCMS开源软件Moodle框架的校企合作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实现对校企合作有效的推进了信息化进程,为校企合作的数字化学习提供了有效的、便捷的、友好的交互虚拟环境,可以为高校校内外的学生与教师、企业培训人员提供跨时空、无缝交流空间,在下一步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企业中的学生与学校教师之间在平台上的交互学习指导交流,同时也为企业的培训人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交互平台,共同促进校企合作参与者的双赢成效,为其它应用型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的院校的课程信息化进程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参考文献:

[1]Sewart,D.(1978).Continuity of Concern for Students in a System of Learning at a Distance[M]. Hagen: Fern University (ZIFF).

[2]全国十二所重点示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96.

[3]Bryan Chapman,Bandon-Hall.Critical Business Benefits of an LCMS[J].Presentation at On line Learning Conference,2002(9).

[4]李喆.开源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1(3).

篇(5)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创新 风险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不仅是生存的基本,更是发展的前提。如何进行工程项目安全风险控制及管理创新一直是我们关注与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此结合笔者1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2年多以来对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控及管理创新的实践,具体再就此作进一步探讨,以供同行相互交流、学习与共同提高,从而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

一、安全管理风险控制与安全创新管理背景

(一)建筑企业原有积弊带来的创新挑战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普遍存在内部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而有些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基层(工人、司机、后勤岗位)直接转岗到管理岗位上来的,虽说有一点工作经验,但是他们的文化程度、管理素质、技术知识、电脑操作水平却也亟待急速提高,必须锐意创新,彻底解决历史积弊,否则不但很难适应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还将会阻碍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有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团队的现状呈现“一高二低”现象,既:(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技术职称偏低)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管理短板)带来的创新挑战

1、安全责任落实方面,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有的对违章现象视而不管,部分施工技术人员(专业经理)“一岗双责”、“管施工必须管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二是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确保对施工现场的全面管控,安全管理存在盲区。

2、安全意识方面,作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自我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人员流动性大,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不强,仍停留在“要我安全”的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3、方案执行方面,施工方案流于形式、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不到位。一是施工方案执行过程中不能按照要求落实安全技术措施,有的方案流于形式,导致方案的编制与执行形成两层皮;二是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监管不到位,重点危险区域部位安全防护措施与工程进度未同步进行,存在侥幸心理,消除隐患的主动性较差。

4、安全管理团队建设方面。一是“安全第一” 有停留在口头上现象、“重生产轻安全”思想,造成有专业技术知识(职称)的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在施工现场小部分人员或施工管理人员对“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科学观点理解不深,甚至有意回避安全问题,“安全第一”往往是停留在口号上,在“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指导下,基本上一些精兵强将都选择在施工管理岗位上,而且施工管理人员的劳动报酬相对较高,因而导致那些有学历、有职称、有专业知识、有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才走向了施工管理的岗位,造成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队伍中有文化、有技术、有职称的人员相对缺乏;二是只重视安全管理人员数量而忽视了人员质量。因为有的企业的特定的环境及状况,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对人员的学历、职称、专业等条件考虑较少,注重了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数量,甚至将一些根本没有任何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和安全管理知识及连最起码的电脑办公都不会操作(打字、收发邮件都不会)的人员安排到安全管理关键岗位。从表面上看项目人员数量符合国家规定要求,但从本质上讲,该类人员在项目部施工现场,连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都不知道,根本谈不上及时发现施工安全隐患,更不知道什么是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及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该类人员的加入,造成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整体下降,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工作的质量,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三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专”。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兼职情况较多。例如司机、通勤、后勤等相关工作都由安全管理人员兼职,现场安全监管覆盖面被削弱。

(三)管理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管理上的创新就是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适应企业发展战略下经营模式的需要,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也是企业文化追求卓越的需要。管理要适应发展的需要,经营机制要适应发展的需要。针对存在的安全管理基础管理短板、发展的短板,一方面,要积极改进基础管理的短板,另一方面,要通过管理创新,努力解决发展的短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科学、健康地发展下去。

(四)管理创新是企业强化集中集约化管理,积极拓展市场,加快发展战略实现的要求

2009年以后,随着部分建筑企业股份上市后的要求,为进一步强化集中集约化管理,积极拓展市场,加快发展战略的实现,原部分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要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转变为适应社会发展市场竞争现状的精细化管理。

二、安全管理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创新内涵和实践

创新安全管理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应主要体现“三个发展”:管理阶段的发展,要从传统的安全生产的事后管理逐步向事前管理发展;管理对象的发展,要从安全生产的事故管理逐渐向安全生产的隐患管理发展;管理手段的发展,要从安全生产的结果管理逐渐向安全生产的预警管理发展。

第一,管理创新,就是要“执行制度”。管理是不断适应市场,与时俱进的体现。制度管理就是强调流程、标准的统一化管理,通过基础管理的加强与落地,真正提升管理水平(见图1-执行力图解)

图1执行力图解

第二,管理创新,就是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特别是安全监督管理中要善于承担责任、善于提升自己。要强化执行能力,坚决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切实克服敷衍应付、推诿扯皮等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等行为。要真正将各项工作部署抓紧、抓细、抓实、抓好,将各项要求落实到行动中、贯彻到措施里、体现到效果上,切实做到不折不扣、求实求效。

第三,管理创新,就是要求向优学习、提高全员能力素质。要提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就必须要重视全员学习、提高安监队伍职业素养,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推动工作开展。

第四,管理创新,就是要求求真务实,用真抓实干的精神把务虚的工作做好,把务实的工作做深。要树立“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工作理念,敢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把每一项管理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说话千遍,不如实事一件。要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说实话,想实招,求实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做到在落实中破解技术难题和管理难题,在落实中实现更大发展。

第五,管理创新,就是要求乐于奉献,甘愿吃苦,以平和之心待“名”、淡泊之心待“利”、敬畏之心待“位”、精进之心待“事”,一心一意干好本职工作。第六,管理创新,就是要求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要敢于打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机制、做法的束缚,不断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要善于用管理创新的办法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作出新贡献。

第七,管理创新,就是要坚持风险管控。安全监督管理的风险管控就是首先要管控好招投标签约阶段里合同的安全通用条款和安全专用条款的识别;其次要在合同履约阶段进行风险管控;最后是要在发生事件后阶段的对风险进行有效化解,主要是事件发生后怎样规避管理责任上的风险。

第八,管理创新,就是要进行对标找差及短板管理。目前,安全管理对标找差工作还有待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还较薄弱,安全隐患、违章现象未能得到根本遏制,要深入查找存在差距的原因及进行短板分析和采取应对措施,争取早日进入良性轨道。管理无止境,要通过学习、学习制度、与同行业先进安全管理和做法进行对标,结合自身实际,有效运用,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找到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方法。(见图2)

图2 管理创新的步骤图

综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坚持安全管理创新,才能够真正实现:从被动防范向基础管理转变;从专项整治向规范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预警预防转变;从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从控制伤亡向职业健康转变。

笔者个人认为重点应该从以下四大方面进行管理上的创新:

(一)首先重点在安全管理制度上的创新

建筑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结合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的实际,在规范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创新安全管理制度,丰富完善安全管理手段,使安全管理工作常抓常新。

重点是需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及《安全责任追究考核奖罚细则》、《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报告和管理制度》等安全监督管理的管理性文件,要进一步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形成了安全管理投入、技术、检查、考核体系,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二)其次是重点要在安全管理团队建设上的创新

建筑企业应一直将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安全管理现状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在抓,通过提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入岗门槛、改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构成、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素质和加大履职能力的考核等多方面的进行创新,将取得显著的效果,重点是要加大对安全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定期对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力度。从而全面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及履职能力。

(1)、要加大对安全人员文化知识及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要针对安全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一线工人、司机转岗,文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低、电脑操作水平低、对规范标准不了解、对企业相关制度不熟悉等等的现状,企业安全监督部门要不定期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相关规范、检查标准、相关制度、施工用电、消防安全、环境管理、综合治理相关知识及内业资料的建立、归档的专项培训,通过学习提高各人员安全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安全管理人员参加高等教育考试及高等网络教育学习,从而全面提高相关人员的文化知识。

首先要提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入岗门槛,改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构成(学历、职称、最起码的电脑操作水平等等),通过信息化系统、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的履职能力和素质,推进管理规范。二是要加大引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力度,每年都要往安全队伍中充实有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改善安全管理队伍文化水平偏低的状况,从而建立建设项目安全系统及公司安全管理系统。三是要改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职称结构方面,要尽量杜绝无一定文化知识和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从事专职安全管理工作。四是要定期组织各项目间的专职安全人员开展交流学习活动,使专职安全人员在现场监管方面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五是要通过考核等手段强化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六是要在项目总体策划中明确安全员岗位职责,加大对安全管理人员职责落实的考核,并做好安全员考核评价工作。

(2)、要加大对安全人员的考核力度

要按照企业的相关规定对安全管理人员从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及工作效果等方面进行半年、年度考核,考核采用考核表、安全知识考试和充分听取其主管项目的业主、监理、分包商、项目部对其工作能力的评价的形式,全面对其考核。对不能胜任其履职岗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本着“教育、教育、再教育”的原则,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经教育后仍然不能胜任其岗位的人员采取调换、调离原工作岗位。

3、重点在管理方法上的创新

建筑企业要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重点是要在管理方法上以危险源辨识、管控作为安全工作重点进行创新,认真开展危险源辨识,并进行实时、定期和动态监测。要严格按照(按照建质(2009)87号文进行分级),实行重大危险源报告制度及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危险源实行项目部全程旁站管理,企业安全监督部定期抽查旁站监控;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重大危险源实行项目部全程旁站管理,企业安全监督部派人全程旁站监控,以此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控制和防范群死群伤及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首先,企业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要按照《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要求,编制、审核、论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于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同意开工后3日内,由项目(经理)部填写《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报告表》并报告企业安全监督机构。

其次,项目(经理)部和分包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重大危险源公示内容包括重大危险源名称、出现的时段、涉及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施工现场入口显著位置和有重大危险源的作业点附近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对检查、检测、检验情况做好文字记录,建立档案。

第三,企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台帐,对列入监控范围的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由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全程监控管理,企业安全监督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和抽查;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或重大危险源由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全程监督管理,企业安全监督部派人实施全程重点旁站监督,直至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或重大危险源解除。

最后,项目(经理)部于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施工完成后3日内,填写《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解除表》,并向企业安全监督机构报告重大危险源解除。

4、重点在安全质量标准化(样板工地)工作上的创新

建筑企业应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突出以人为本,强化基础设施、基础资料的建设,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理论,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的实施保证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常抓不懈,实现时时达标,事事达标,促进安全生产的稳步发展,使整个企业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其中我个人认为“五统一”管理和 “1+3”安全监控体系就是安全质量标准化(样板工地)工作上的可推进实践的管理创新成果。

(1)“五统一”管理和 “1+3”安全监控体系的内涵

“五统一”管理即:统一施工现场围墙、统一施工现场图牌设置、统一施工现场进出口车辆冲洗设施、统一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及垃圾处置、统一施工现场进出口大门设置;

“1+3”安全监控体系即:通过筛查危险源,并形成针对不同危险源的分级监控,对危险源进行监督、检查、改进、评估等,突出行业安全管理重点,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遏制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苗头。

(2)“五统一”管理和 “1+3”安全监控体系的具体实施

在“文化落地、重在践行”管理上,建筑企业应在施工现场严格推行实施“五统一”管理模式,要求工程参战各方在保证施工质量、进度的同时严把安全生产关,积极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一是做到工地设施定型化、防护工具化,工地大门、彩板围挡、彩板板房、木工棚、钢筋加工棚等临时设施必须完全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设计、制作、安装;

施工现场“五统一”内容为:一是统一施工现场围墙式样及色彩。市区主要路段围墙不得低于2.5米,一般路段围墙高度不得低于1.8米,围墙内、外应粉刷或油漆,形式力求美观。门楼两侧的围墙统一为白底,各施工企业结合企业文化特征,统一企业主色、统一企业标识,要利用围墙宣传企业文化及社会公益广告,有条件的要做到绿化、亮化。

二是统一施工现场图牌设置。施工现场要设置施工现场平面图及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理电话牌、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导向牌等,要整齐划一,制作美观,安装牢固,式样及颜色做到“一企一牌”。

三是统一施工现场进出口车辆冲洗设施。工地主出入口道路,必须按标准硬化,建立统一冲洗台,配备冲洗设备,沉淀池、排水沟应加统一制作的盖子,不得做成明池、明沟。健全车辆出入冲洗制度。对冲洗设备选用技术参数也作出了规定。对主要干道的重点工程逐步推行自动冲洗。

四是统一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及垃圾处置。现场内所有易发生扬尘的物料必须有遮蔽措施,避免扬尘。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周转材料及建筑材料堆放有序,并分别设置堆放场地和标识牌。生活垃圾定点集中放置,及时清理。

五是统一施工现场进出口大门设置。大门设置高度要与围墙相适应,大门两侧要绿化。施工现场应设立24小时门卫值班制度,所有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按社会治安和平安工地创建的具体要求办理相关手续。所有进出施工现场的非施工管理人员实行登记制度并必须佩戴安全帽。现场应设置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等,安全宣传设施做到牢固、美观、防雨等要求。

(3)“1+3”安全监控体系的具体实施

1)、“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

1是: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

3是: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持续改进机制、系统评价机制。

2)、单位应在下列场所确定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设置标牌。

a有爆炸、易燃、易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

b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

c有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

d有人员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

e有机具、物件挂、绞、碾、碰、挤、压、切、撞、割刺危险的场所;

f有灼烫、透水、淹溺、坍塌等危险的场所;

g有落物、崩块伤人危险的场所;

h粉尘超标和环境污染的场所;

i存在噪音、低温、高温、振动、辐射、生物毒性危害危险的场所;

j因雨、雪、风等自然因素和其他容易致人伤害、发生事故频率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场所;

3)、单位应按下列标准划分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等级。

a单位应组织有分管领导、安全技术人员和职工参加的评估小组,对排查的问题进行评估,确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根据上述监控等级划分依据,确认其监控等级。任何级别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均应先行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b根据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级别,分级登记建档。

c凡通过评估,列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监控点统一设置分色标志牌,标明监控点名称、危险等级、易发生事故的种类、预防措施、控制要求、紧急处理预案、责任人、检查周期等,组织职工群众定期进行检查。

A级(红色监控区域):易发生群死群伤,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可能发生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重大影响。

B级(橙色监控区域):易发生多人伤害,财产损失较大,或可能发生较大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较大影响。

C级(黄色监控区域):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伤害程度较轻,财产损失较小,或可能发生一般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一般影响。

4)、单位应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重点是:

a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实时监控制度。

b建立事故预警制度。

c建立职工教育更新制度。

d建立奖励制度。

5)、单位应急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重点是:

a建立全员排查制度。

b建立持续改进制度。

c建立创新提升制度。

6)、单位应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

a职工评价。

b技术评价。

c监管评价。

7)、单位作业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重点监控岗位有监控牌(卡);

b作业现场安全警示标志齐全醒目;

c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正确;

d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和消防、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配置齐全完好;

e岗位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齐全;

f岗位安全台帐记录完整;

8)、单位作业场所应设置“三图五卡”。

“三图”是: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流程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组织网络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示意图,并公布在醒目处。

“五卡”是: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评价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整改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应急救援处理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职工权利义务告知卡

5、 结束语 创新管理,安全先行,安全管理是动态的,意味着要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活动。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不断摸索新的规律,总结管理、控制的办法与经验,在管理上不断创新,从而使安全管理上升到新的高度,因为安全与不安全之间没有过渡,只要踏出100%的安全一步就进入100%的不安全。

综上所述,笔者个人认为:在全面合同履约管理过程中,对工程安全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及在监督管理上进行创新,是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北京海德中安工程技术研究院,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2].卢安坚,美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规定,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3].W.钱金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商务印书馆2006年出版。

[4].项目管理者联盟,以WTO原则审视我国工程分包制度,www.mypm.net,2004年7月

[5].张检身,工程项目承包与管理――土木工程精品系,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6].张廷元,建筑施工现场人员安全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