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35-01 血液透析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对患者血液进行有效净化。血液透析的疼痛、长期患病和高昂的医疗费用等因素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情绪,表现为消极对待治疗,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为了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护理对策,本院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之间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将临床观察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之间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在30-80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肾小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病15例,肾血管疾病15例,其他病因10例。所有80例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仪器为进口费森透析机,进口空心纤维透析器和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透析时间4h,频率为2-3次每周,血流量为150-260ml/min,速度为500ml/min,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常规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支持等多个方面的护理。
1.3观察指标: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焦虑评价。焦虑自评量表采用4级评分法,1表示基本没有或很少;2表示偶尔会有;3表示经常出现;4表示长时间或全部时间处于焦虑状态[2]。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进程表示,计算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
2结果
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x±s)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临床对肾功能衰竭性疾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应用广泛。有研究显示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焦虑的概率为60.78%,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本文通过研究,认为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包括:血液透析患者离开原有工作岗位,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接受自身病人角色,失去自身价值和社会功能,导致焦虑;血液透析产生的疼痛、透析的安全性、并发症等因素导致患者精神紧张,诱发焦虑;治疗周期较长,长时间受到疾病折磨,情绪较为悲观和消极;生理条件改变,导致心理状态受到影响等。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心理护理:血液透析前,特别是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详细的介绍血液透析的工作原理,介绍成功案例,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对透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健康教育,消除患者治疗前的焦虑心理;患者长时间接受血液透析,会出现焦虑心理,对此,需要加强语言和情感交流,树立患者治愈的自信心,提高其依从性。②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的机制、影响因素、效果等基本知识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进行仪器操作前进行告知和讲解,消除患者对治疗的焦虑紧张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告知患者长期、持续治疗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③饮食指导:血液透析会对患者身体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造成一定的损失,需要在进行饮食指导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饮食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多进行高蛋白、氨基酸、钙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控制,对高钾食物、高钠食物和水分做好控制和平衡,避免出现高钾血症和急性心衰等并发症。④并发症护理:急性溶血、低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和出血,是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加强巡视和护理,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对症处理。对急性溶血倾向的患者加强渗透压和控温系统监测,彻底清洗消毒液,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对低血压患者加强透析过程中的血压检测,及时进行血压控制,把握脱水量,防治过量过快脱水;加强血脂水平监测,适当使用降血脂药物;对透析导管和穿刺针进行妥善固定,防治移位、松动等导致出血[3]。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于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需要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171
重症监护病房中, 患者均具有病情严重的特点, 自身对疾病的担心以及对周围环境的陌生使得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下, 非常容易出现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1, 2]。这种不良情绪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治疗, 打击患者的自信心, 影响治疗的依从性, 使临床治疗效果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 就有着特殊的要求。作者就针对重症监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分析对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效果和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所接收的重症监护患者共72例, 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6例。所有患者均神志清醒, 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所设计的调查问卷。研究组中男25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56.14±9.65)岁;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57.02±8.5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性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干预方法 针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应用重症监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 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行系统的护理干预, 包括环境、心理等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①针对患者所用药物以及所采用的治疗措施, 在护理中要向患者耐心地讲解以上措施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时要适当地将治疗后患者的各种指标改善情况讲解给患者, 从而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相关的抢救操作中, 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尽量使用布帘进行遮挡等, 从而减少对其他患者的声音或者是视觉上的刺激, 要主动且尽可能多的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争取得到家属的支持和理解, 并竭力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适当地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增加探视时间, 这种家庭的支持有助于患者建立信心;②要保证环境的整洁、舒适、安静, 从而有助于患者的睡眠, 促进病情的康复。在日常护理中, 要及时的做好导尿、翻身拍背等护理工作, 动作注意要尽量保持轻柔, 避免因为动作粗暴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疼痛。对各种管道要仔细管理, 必要时, 可以使用约束带, 防止患者有意识或者无意拔管。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通过有针对的心理疏导来缓解压力, 消除其焦虑抑郁等负面的情绪。
1. 3 焦虑、抑郁评估 应用自制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 通过评估进一步评价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评估标准为:正常:50分;轻度焦虑(抑郁):50~60分;中度焦虑(抑郁):60~69分;重度焦虑(抑郁):≥70分。焦虑(抑郁)率=(轻度+中度+重度)/总例数×100%。在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测定, 随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评估结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单向有序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行护理干预后, 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作为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环境, ICU病房的患者在住院期间, 患者家属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才可以进入病房探视, 且因为患者的病情严重, 病况不稳定, 患者自然会对病情有所恐惧和担心, 这些不利因素会激发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
同时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进一步推迟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对于ICU护理人员来说,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 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机会较多, 也因此对ICU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其抑郁及焦虑情绪, 通过系统的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这对临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3, 4]。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 对研究组患者采取了有较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 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所缓解, 其程度要明显地低于对照组, 与相关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5, 6]。通过在日常的护理中积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了解病情和治疗进展, 非常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更有助于消除其焦虑等情绪。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并通过与家属沟通, 得到家属支持和理解, 则利于培养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此外要注意在护理当中, 一定要注意护理操作的规范性, 严格把关, 动作幅度要轻, 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的疼痛, 再者要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度和清洁度, 护理工作人员要态度和蔼,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临床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对ICU病房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提高依从性, 在临床有推广与借鉴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朝燕.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4(27):21.
[2] 刘芳印, 王建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33):4439-4440.
[3] 林燕虹, 罗秀娟, 黄少娅, 等.音乐疗法和抚触对ICU 清醒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9):18-19.
[4] 周红.护理干预对ICU 患者焦虑和抑郁影响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28):13-14.
手术治疗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使围手术期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进而导致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波动,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带来负面影响[1]。这一现象理应引起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重视,并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给予患者术前访视、术中舒适护理、术后细致护理等人性化护理措施,使患者各项生理、心理指标获得了明显改善,为探索针对手术室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取得了有益经验,现将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围手术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19~81岁,平均(65.4±6.8)岁,来自普外科患者16例,骨科9例,妇产科10例,泌尿外科5例,其他科室3例;观察组患者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1~82岁,平均(63.5±6.2)岁,来自普外科患者14例,骨科8例,妇产科13例,泌尿外科4例,其他科室4例。两组性别、年龄、一般情况、原发疾病、手术种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组护理措施 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1)术前访视。手术前1 d派出巡回护士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探访。与患者见面前先仔细阅读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过敏史以及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信息。然后到患者床前先作自我介绍,说明来访目的。护士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态度亲切、语气和蔼,注意语言技巧,获得患者信任[2]。向患者简要介绍手术流程,讲解手术室的环境以及进入手术室前的准备工作。告知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有手术室护士进行专门陪护,并在手术各个环节对其进行专业护理,护士会协助医生处理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尽最大努力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应根据其不同年龄、职业,不同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来采取个体化的沟通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阐明手术的必要性与可靠性,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对于患者的疑虑,护理人员应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不应有敷衍或不耐烦的表现[3]。沟通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恐慌情绪,应给予心理疏导,对患者提供鼓励性、安慰性心理暗示, 使患者积极面对手术, 放下思想负担,达到术前心理的稳定状态。(2)术中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士在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应注意态度亲切、语气和蔼。患者被推入手术室后,调整好室内的温、湿度等条件,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尽量为其选择较为舒适的,力求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术中护士可通过术前探视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安抚性地触摸患者的手、脸等,并给予语言上的鼓励,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4]。并且随时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情绪状态,尤其针对采用局麻的清醒患者,应随时给予眼神交流和语言安慰。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应轻柔,使患者感觉舒适。(3)术后人性化护理。手术结束后,护士应将患者皮肤上的血液和消毒用品擦拭干净,盖好被单,注意保暖。把患者送回病房后,可询问患者手术期间的感受,并解答其疑问,同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
1.2.2 对照组护理措施 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措施:术前由病房护士完成常规术前准备,手术当日由巡回护士提前30 min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按常规手术护理操作程序给予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2 结果
3 讨论
现代护理模式强调整体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思路,力求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达到舒适、平和、愉悦的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有助于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5]。
人性化护理模式是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这一模式下,手术室的护理程序和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它要求手术室的护理内容不应只局限于的配合手术, 更应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患者的诊疗体验[6]。即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情况下,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人性化护理,保证其在心理和生理层面上均达到最佳状态。使患者感受到人性化护理在心理上给予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对手术的结果充满信心,从而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并为患者术后尽快康复提供了心理上和心理上的最佳条件。
实际上,人性化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的患者生理指标也有明显的正面作用,如改善患者的呼吸、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7],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意识到,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个性化的整体护理模式,其目的在于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顺利完成手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人性化护理的实施,突破了传统医学模式的框架,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心转向患者,而不是简单地围绕手术进行。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营造舒适的手术环境,并用心体会患者的心理状态,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融入医疗护理行为中,让患者感受到舒适、安全,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充满信心。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和心理状态都明显由于对照组,说明人性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手术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康复,值得在各级医院护理人员中进行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真霞.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17):112-113.
[2]胡晓华.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72.
[3]曹燕.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8,7(6):53-54.
[4]刘美英,顾扬.手术室护士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0): 68-70.
[5]马小芸,贺清.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7): 5804-5805.
【中图分类号】R32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60-02
甲状腺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之一,多见于女性患者[1]。手术治疗是甲状腺肿瘤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手术是一种又创性治疗方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和痛苦,使得患者在术前产生出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对手术的效果和术后恢复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因此,在术前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手术的效果以及患者的恢复均有较大的作用。本次我们对7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取了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其中干预组男22例,女52例,平均年龄(44.1±6.4)岁;对照组男24例,女50例,平均年龄(45.2±1.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①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病房内要求整洁、卫生,并且要定期进行消毒,光线尽量柔和,减少不必要的噪音,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增加患者烦躁、焦虑的情绪。②心理护理。患者大都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是否能够成功完成存在有一定的疑惑,导致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热情的对待患者,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减少患者的孤独感、紧张感,使得患者的心情得以放松,建立良好的心态。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关心、体贴,使得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得以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③健康宣教。采用宣传手册、图片以及知识讲座的形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向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以及手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减少患者的疑惑,增强治疗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并比较两组的手术的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程度评分比较 如表1所示,干预组术前SAS、SDS以及HAM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甲状腺肿瘤作为临床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之一,临床多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由于肿瘤本身可以导致患者产生各种负性情绪,加上对于手术所带来的疼痛、创伤以及手术效果的未知性,均加重了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久而久之,造成患者抑郁情绪,使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对于手术和护理的良好配合能力均有所减退,明显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并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3]。因此,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4]。本次我们给予患者提供了舒适的病房环境,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进行焦虑、沟通,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另外,我们还向患者详细讲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术前和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减轻了患者对于手术的未知性所产生的进展、焦虑情绪。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术前SAS、SDS以及HAM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吴萍.观察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4,(24):231-23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腹腔镜手术已经很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中,特别是妇科腹腔镜,绝大多数的妇科手术都能通过腹腔镜来进行。腹腔镜的主要优点是创伤比较小,同时对于腹腔的干扰也比较小,手术的恢复时间短,因而在妇科手术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对于腹腔镜手术之后患者的心理情绪却研究的比较少。本文主要结合工作实践,研究和分析了19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目的在于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依据,从而更好地提升患者对于腹腔镜手术的认知程度,促进腹腔镜手术的顺利开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9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患者的年龄分布19-55岁,其中子宫肌瘤患者75例,异位妊娠患者11例,输卵管囊肿患者35例,卵巢良性肌瘤58例,不育症患者59例。患者中高中以上学历为140例,高中以下学历为58例。患者都经过CT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得到确诊。
1.2 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对患者发放了198份问卷,回收19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然后对患者发生焦虑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14.0进行处理和分析。差异性显著(P
2 结果
从表格2的情况来分析,年龄小于20岁的患者发生焦虑的发生率和年龄在20到40岁之间以及40岁以上的患者焦虑发生率有着明显的差异(P
3 讨论
研究发现,子宫切术手术很有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打击,进而引发患者产生焦虑的情绪。另外焦虑作为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一般和身体和心理状况都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对于患者的肌体创伤较小的手术类型,所以手术之后患者的焦虑情况会有所减轻。
本文的研究发现影响患者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负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不了解手术、夫妻关系。这些因素表明患者十分重视手术的成败对于患者后期的婚姻以及家庭情况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因为妇科病都有着一定的隐私,患者不愿意和人进行沟通,心理的顾虑也不愿意和人去进行交流,这使得患者处于高度的焦虑中。同时一些患者担心自己病情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和担心手术失败也会产生一定的焦虑。
为了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对患者采取一定的心理护理的措施。医护人员要和患者多沟通,让患者多了解一些实用腹腔镜治疗的成功案例;指导患者加强身体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给患者听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也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有效手段。在临床应用中,运用这些方式对于妇科腹腔镜的患者开展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收到较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忠秀,黄勇.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8.078
剖宫产术是手术室风险相对较高的手术, 剖宫产术会使妇女并发其他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使产妇在实施手术前往往会出现焦虑心理, 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疾病康复[1]。本研究选取本院手术室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手术室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7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开始前均征得患者及家属本人的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研究组年龄22~43岁, 平均年龄(32.5±6.3)岁;
其中胎位不正患者11例, 妊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3例、胎儿过大4例。对照组年龄23~45岁, 平均年龄(34.0±3.7)岁;其中胎位不正患者10例, 妊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2例、胎儿过大5例。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术前1d由手术室护理人员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主要措施为:①术前介绍。术前1d, 手术室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具体过程和手术室环境以及麻醉方式、术中及术后疼痛的应对措施, 并告知患者手术室已经准备应急措施, 让患者不必担心, 耐心、详细的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和顾虑, 增强患者的信任度, 并向患者讲解术前的一些注意事项和禁忌, 使其能积极配合手术的进行[2]。②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术前访视了解到, 大部分患者对剖宫产术有不正确的认识, 尤其是很多年轻初产妇担心手术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以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害怕疼痛、担心麻醉对婴儿造成伤害等原因都使患者产生焦虑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正确的手术信息, 消除其错误的思想负担给予其心理上的辅助[3-6]。③健康教育宣传。手术室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培训, 告知家属焦虑状态对患者手术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其身心可能造成的伤害, 指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焦虑的因素, 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 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7-9]。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焦虑状况评分, 满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代表焦虑状况越明显。术前焦虑状态评分采用状态-焦虑问卷自评表。干预后效果比较用本院调查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问卷均由患者本人自主填写, 有效率为100%[1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入院前, 而对照组术前焦虑评分高于入院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剖宫产术是手术室风险相对较高的手术, 剖宫产术会使妇女并发其他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如产后大出血、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使产妇在实施手术前往往会有焦虑的心理, 适度的焦虑可以激活交感神经系统, 提高机体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但是过度的焦虑则属于一种病态心理, 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疾病康复, 心理护理干预是通过对剖宫产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宣传以及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了解引起其焦虑的主要原因, 并根据原因给予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心理疏导, 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和手术, 使其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11-15]。
本研究通过状态-焦虑问卷自评表对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入院时和术前焦虑值评分, 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入院前, 而对照组术前焦虑评分高于入院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手术室剖宫产患者在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 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 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春香.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11(11):6461-6462.
[2] 冯冬梅, 夏芙蓉.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的作用探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30):262-263.
[3] 陈霞.心理护理对高龄初产剖宫产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12):406-407.
[4] 陈祥红, 孙纹纹.心理护理对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研究.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14):353-354.
[5] 张丽芳, 杨燕. 手术室优质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患者恢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中国乡村医药, 2015(8):75-76.
[6] 王静. 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23):1108-1109.
[7] 林娜. 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2):105-106.
[8] 李爱华. 手术室护理对剖宫产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6):335-336.
[9] 刘红. 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6):1207-1208.
[10] 周春霞. 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术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9):222-223.
[11] 刘伦花. 剖宫产术前心理护理对产妇焦虑的影响. 医学信息, 2014(30):99.
[12] 罗选红, 黄秀娴. 剖宫产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实施效果的临床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2):277-278.
[13] 林巧敏. 急诊剖宫产患者术前心理护理58例临床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3, 7(9):136.
[14] 缪丽霞.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的临床影响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3(6):125-128.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58-02
子宫作为女性的生殖器官,在女性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女性的特征。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由于罹患某些疾病而不得不摘除子宫,除了具有焦虑、恐惧等一般手术病人共同的心理特征外,还会产生焦虑、抑郁倾向,特有的心理状态改变如对的疑虑及自卑羞怯心理等[1]。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针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进行规范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24例,年龄37-52岁,平均年龄43±3.5岁;其中子宫肌瘤86例,宫颈内上皮病变23例,剖宫产行子宫切除术15例;124例患者在术前均无精神疾病病史,无其他基础性疾病,也无其他并发症。经患者知情同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其中护理组57例,对照组6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程度、文化程度、孕产次等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举措。
1.2.2 护理组 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措施,具体表现在①评估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术后,充分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与患者进行友好的交流,倾听患者诉说,对患者的倾诉进行分析,评估其心理状态。②制定心理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知识、素质以及对患者进行的心理评估与专科心理医生制定护理计划,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③“一对一”心理干预:在专业心理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并提供有效的生活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年纪尚轻且对失去子宫而焦虑的患者,向其传播有关女性人体解剖结构,讲解子宫的主要作用是生育、维持月经,让患者知道,虽然子宫被切除,但还保留卵巢,术后内分泌功能不受影响,保留卵巢仍分泌激素,不会过早衰老,女性的体态、性格也不会改变,依旧会维持女性的基本特征;对害怕性生活不协调而会导致家庭生活不和谐而焦虑的患者,向其传授正确的性观念,讲解切除患病的子宫后性敏感区不会消失,虽然可能会对性生活有某些影响但是有与之对应的策略,告知其不会影响性生活质量[2]。④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家属是患者最爱、最信任也是最容易听进话的人,最为顾及的人。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向其讲解一同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及其他护理措施,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告知家属要多陪伴患者,消除其孤独、寂寞、焦虑感,耐心安慰患者,积极与医生进行沟通,一同对患者进行护理举措。
1.3 统计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6个月内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对所采集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判断标准 主要由主管护士在与患者进行交流中,对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流露出对生活的信心进行记录并统计;记录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标准 此量表为通用的心理健康测试表,通过约90个项目对患者实施自我评定。对抑郁的评定,得分在0-52分之间,得分26分,中、重度抑郁,患者抑郁程度较强,对生活失去兴趣,没有运动活力,极端者会出现自杀现象。对焦虑的评定,得分在0-40分之间,得分26分,中、重度焦虑,患者表现为焦虑状态,可见烦躁、焦虑、精神紧张等症状,极端下可出现惊恐发作。
2.3 结果 护理组患者自我康复的信心、自我护理掌握程度以及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率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且护理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内抑郁焦虑状态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 论
全子宫切除会给患者带来复杂的心理刺激,造成独特的心理压力,其中以焦虑状态最为明显[3]。通常患者在接受子宫切除术后,对心理有巨大的冲击,如不及时调整会导致患者的负面心理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强化心理干预措施,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使患者积极面对未来生活,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门诊室主要负责全院各科门诊患者的各种注射及输液治疗,具有患者数量多,患者流动速度快,护理工作量等方面的特点。据调查,多数老年患者在接受门诊输液治疗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给输液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62例门诊输液老年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了患者焦虑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室接受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362例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据统计,本组的362例患者当中,共有男性患者194例、女性患者168例;患者的年龄在58岁至85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72.4±4.2)岁。
1.2 护理措施
1.2.1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针对老年焦虑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期间,需要结合患者所患的相关疾病,积极的、耐心的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详细的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深化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解释输液治疗的必要性及正确的输液知识,输液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输液后的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2.2 加强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在针对老年焦虑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期间,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在交谈过程中掌握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患者的治疗方案确定和健康教育的方向提供参考。护理人员需要认识到服务态度的重要性,通过面对面的平等交流,与患者谈心,让患者能够切实的感觉到温暖和尊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2.3 创造舒适的输液环境
为输液患者提供电视、饮水机以及一次性水杯等物品,让患者感受到人情的温暖。针对老年输液患者的生活习惯,可以添置输液床,并在输液室放置一些杂志报纸,让患者能够在无聊的时候翻看,还可以播放一些医疗保健养生方面的碟片,营造舒适温馨的输液氛围,在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1.3 观察指标
采用SAS焦虑评分对本组362例老年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判分和统计[1]。
1.4 统计学处理
材料中的所有数据均需要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分析,以P
2 结果
据统计,本组的362例老年患者在接受相关护理前的焦虑评分为(45.63±6.23)分;患者在接受相关护理后的焦虑评分为(30.24±4.26)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
3 讨论
3.1 对疾病认识程度过低
部分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对疾病的相关认识,在日常生活中防病意识淡薄,对基本的健康知识认识不全面,缺乏健康的生活理念,不具备健康素养。在患病后,常常忧心忡忡,担心疾病无法治愈,盲目的悲观很容易致使老年患者产生焦虑、悲观、绝望的情绪,丧失治疗信心[2]。
3.2 医源性影响
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多数老年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希望能够接受技术娴熟、个人素养高、有责任心的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3]。因此,一旦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意识不强,诊疗操作不规范,与患者交谈时没有使用文明用语等,都极有可能引发患者的强烈反应,引发或加重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了患者输液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
3.3 陌生环境影响
门诊输液室具有患者数量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环境相对嘈杂。同时,由于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的心理往往变得十分脆弱,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会感觉到不舒适,或无法打发漫长的输液时间,从而产生焦虑、不安、紧张,甚至焦躁的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产生不良影响。
4 小结
老年患者是个特殊庞大的群体,通过对老年人焦虑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进行沟通护理,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融洽护患关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当代护理人员服务要求的需要,是医院建设的需要,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17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节奏加快, 胆囊炎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 胆囊结石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疾病[1]。胆囊结石患者的病程较长, 病情发展快, 极易伴发多种并发症, 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甚至会威胁生命。因此对于胆囊疾病的治疗不可拖延,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然而胆结石患者往往由于对手术的恐惧或疾病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从而产生术前焦虑现象。为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 本研究选取来本院治疗的68例胆结石患者, 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 取得满意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68例胆结石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4例。实验组男21例, 女13例, 年龄32~67岁, 平均年龄(41.34±8.55)岁, 病程1~7年, 平均病程(3.6±1.3)年;对照组男22例, 女12例, 年龄33~66岁, 平均年龄(40.18±8.61)岁, 病程1~8年, 平均病程(3.7±1.8)年。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病史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包括术前告知患者手术原理, 术中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初步的了解, 分析其心理状态, 探究其负面情绪的起因, 对其进行相应的安抚。若患者存在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 护理人员应积极热情的与患者沟通, 对其进行安慰鼓励, 使其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 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1. 2. 2 术前评估 向患者了解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 做一个详细的记录, 并对患者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
1. 2. 3 术前探访 向患者提供关于手术治疗的各项信息, 包括手术的目的、方法以及主要事项等。此外手术参与者应向患者介绍自己, 降低患者的紧张感, 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并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 使其积极配合患者进行手术。
1. 2. 4 饮食护理 术后1 d内不得进食, 1 d后可以根据医嘱食用少量的流质食物, 而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食用正常的食物。应多食用维生素和蛋白质多的食物, 戒烟戒酒, 少食辛辣的食物。
1. 2. 5 用药护理 医务人员应告知患者疾病情况, 并介绍采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向患者讲解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服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相关注意事项。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SAS评分越低, 护理满意度评分越高, 说明护理效果越好。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 满分100分, 非常满意>90分, 满意80~90分, 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实验组非常满意20例, 满意12例, 不满意2例, 满意度为94.1%;对照组非常满意13例, 满意为12例, 不满意10例, 满意度为73.5%, 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4.37±5.38)分, 低于对照组的(62.76±6.4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其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常由过度劳累、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的, 表现为急性右上腹绞痛, 有时伴有胸背部和后肩部放射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2]。其起病急, 发展快, 风险高, 并发症多, 因此需及时治疗。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 然而胆结石患者往往由于对手术的恐惧或疾病对患者造成痛苦从而产生术前焦虑现象。患者焦虑的情绪会影响其手术疗效, 因此需对此进行相应的护理以减轻或消除焦虑, 使手术顺利进行, 提升手术的效果[3]。为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 本研究选取来本院治疗的68例胆结石患者, 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结果显示,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实验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用个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患者的术前焦虑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能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个性化护理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 制定一系列措施, 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也能够有利于护士及医生的素质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维梅.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4):2182-2183.
手术患者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而焦虑会对术后康复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所以很多学者都在研究焦虑的原因并试图给予心理干预以减少术前焦虑发生[2],但大都没有介绍心理干预的具体方面,有很多相关因素是不可干预的项目,如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本研究试图对患者手术预期进行心理的干预,探讨这种方法是否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前焦虑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入手术室准备行择期恶性肿瘤手术的12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5~78岁。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52~77岁。纳入标准为:①确诊患有恶性肿瘤并需要行手术治疗;②有健全的听力和语言交流能力;③无镇静药和抗精神类药物服药史;④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小于5分的患者;⑤术前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
1.2方法
1.2.1护理 对两组患者术前1d(T1)先行完成医院焦虑和压抑量表(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HAD)(见图1)[3]的评分来判断行心理护理前的焦虑状况,然后两组都行常规心理护理,而对观察组增加有关手术预期方面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另外还对患者有关手术后的一些疑虑进行客观的全面的解答。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当天(T2)在入手术室后再行HAD评分来再次了解术前焦虑的状态。
图1 医院焦虑和压抑量表 HAD
1.2.2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心率、手术名称等一般资料,并记录两组患者两次HAD评分的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A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达,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行心理干预前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项参数均P>0.05)(见表1),组内比较发现观察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评分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t=7.32,P
3 讨论
术前焦虑情绪会严重影响到患者整个围术期的治疗,会影响术前准备的配合,也会影响到术中的麻醉用药[4,5],更会对术后康复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关于评价术前焦虑的调查表可能临床上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但Hicks等[5]研究后认为医院焦虑和压抑量表更适合用来做为术前焦虑评分的标准,所以我们在本研究中采用它。正如本研究所示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都显得很焦虑,所以术前焦虑状态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即使是给予心理干预后仍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已经有学者在研究焦虑的原因并试图给予相应心理干预以减少术前焦虑的发生[2],当然包括患者家属、手术医生、手术科室护士、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以及护工都会不同程度的参与到减少患者术前焦虑的工作当中来,可能通常都不是那么系统全面。做为一名手术的护士我们对每一位患者都制定了常规的心理护理计划,包括对自己的介绍、手术室环境、术前准备要点、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和可能留置一些导管的介绍,以及需要签署的一些文书的介绍,另外还有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沟通。本研究中发现对照组通过常规的心理干预后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可能专业系统的介绍让患者在技术上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另外安慰和沟通也增加了亲切感和熟悉程度使得进入手术室后再次见到我们后不会感到太陌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焦虑的程度。
关于手术的预期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手术预期是一个很不确定的事情,尤其在现今医患关系非常紧张的环境下,手术医生往往会降低患者及家属的手术预期以便减少因手术预期太高而产生的医疗纠纷。但我们觉得在现今网络和移动设备的便利使人们很方便的获取有关手术预后的相关信息,所以与其降低预期不如实实在在的和患者就可以接受的和即将会经历的预期给予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必要的介绍,考虑到我们只是手术室的护士,我们只着重就术后留置胃管、尿管、各种需要的引流管产生的不适和疼痛及相应的镇痛方法和效果,术后可能的低温寒颤和相应的科学的处理方法,术后可能发生的睡眠障碍以及处理措施,根据患者对病情的知晓度给予相应较好的预期展望。通过给予常规心理干预和手术相关预期干预后的患者焦虑状态有了更好的改善,患者会更加信任我们,对自己术后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处理有了更强的信心。
综上所述,我们觉得对患者尤其是患有恶性肿瘤的手术患者给予有关手术预期的心理干预将会更好的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状态。
参考文献:
[1]夏勇,阎振林,刘阳,等.肝癌患者术前的抑郁情绪与术后复发相关性的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2,20(4):248-251.
[2]郭慧敏.骨科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术前焦虑的影响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356.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胆结石疾病的发生率正在不断的攀升。临床对于胆结石的治疗多是通过手术方法来进行的,但是受患者对病情特征、手术方式及过程等情况的不了解,很多患者会在术前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严重影响着患者手术的质量。基于此,文章选取了医院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对他们术前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情绪影响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与2013年6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102例需要实施手术的胆结石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44例,患者年龄为35~73岁,平均年龄为(42±4.5)岁。主要情绪表现为:紧张、悲观、焦虑、抑郁等。所有患者经诊断均具备手术指征,均自愿接受此次研究。两组患者经年龄、性别等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前按照胆结石手术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做好术前调查工作 在患者术前情绪的护理上,首先需要对患者的情绪有所了解,对此可通过汉密尔焦虑表(HAMD)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患者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特征[1]。
1.2.2创造人性化的医疗环境 医院的服务原则是以人为本,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特征,对医院的环境进行一定调整,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给与患者家的感觉,进而缓解患者心理上的压力。
1.2.3术前情绪护理 对于任何一个患者来讲,手术的实施都必然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带来疼痛,并且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对此,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心理因素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以灵活的方式、耐心的语言、温暖的态度,最大程度的舒缓患者心中的紧张、焦虑等情绪。
12.4患者认知护理 就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的产生饮食分析,这很大程度上和患者本身认知不足有关,对此,医护人员需要认真、详细的向患者说明手术实施的必要性,让患者对手术有个充分的了解。只有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治疗过程有了详细了解,才能为手术的成功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2]。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来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若P
2结果
见表1。
由表1所示,两组胆结石患者在术前情绪评分上,对照组为(21.45±1.24),观察组为(21.42±1.12),术前情绪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后对照组经常规护理,患者情绪评分为(17.96±1.57),护理满意度为74.51%;观察组经人性化护理干预,患者情绪评分为(9.01±1.91),护理满意度为96.08%,两组护理后情绪评分和满意度比较,P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在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时,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而这些情绪对手术治疗的质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非常严重的[4]。从大量研究中发现,很多胆结石患者在手术前都会出现一定的心理情绪,而这些情绪的产生多是负面的,这对患者手术的实施非常不利[5]。
人性化护理作为对患者生命价值、个人隐私为尊重核心,以创造性、个性化和整体为有效的目标的一种临床护理方式,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6]。人性化护理干预下,其要求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让患者在医院中能够有家的感觉,而在这些要求之下,胆结石患者在手术实施之前要想患者自身在术前的心理压力,就需要通过这一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本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前情绪评分为(21.45±1.24),常规护理后情绪评分为(17.96±1.57),护理满意度为74.5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前情绪评分为(21.42±1.12),人性化护理干预后的情绪评分为(9.01±1.91),两组护理前差异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情绪评分和满意度差异比较(P
综上所述,在胆结石患者在手术实施前,给与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措施,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夏捷,张跃,包雪青,等.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胆结石患者术前情绪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1(33):4203-4205.
[2]曹海云.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639-2640.
[3]孔冠群.人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719-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