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学校德育工作思路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9 01:00: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校德育工作思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校德育工作思路

篇(1)

二、工作思路

1、以生为本,道德为先,发展为本,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2、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以德立教”、“以身立教”意识。

3、以少先队每月教育主题为重点,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接受教育。

4、落实行为规范养成,每周落实教育主题,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工作目标:

1、学校实行封闭化管理,形成教学秩序井然、教学环境和谐、舒适,全校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制定、完善、健全各项相关的安全制度,通过各网种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公德教育、诚信教育。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发生。

3、使每位学生都能遵守社会公德、诚信做人、礼貌待人、尊师守纪的阳光少年。让学生做到言行一致,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4、通过开展公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树立公德意识。

四、工作计划:

1、做好学年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

2、安全工作重中之重。

3、做好对学生评价、班主任评价、领导评价工作。

4、做好间操课间检查、监督管理工作。

5、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6、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7、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的管理。本学期每周进行一次大清扫,其它时间为小范围清扫。

8、完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五、工作措施及工作安排:

(一)做好对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1、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班主任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力求科学化、系统化。

2、树立典型班主任教师,推广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

3、继续开展“规范班级”的评比工作,制定《评比细则》,评比内容包括(晨会、班队会情况;班主任的各项计划、总结、工作手册完成情况;值周扣分情况;流动红旗情况;表扬情况;升旗情况;各项竞赛情况;大课间评比情况)。在评比中,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4、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联系,通知家长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学生校外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家访,做好家访记录。对学困生、劣迹生进行辅导和教育,要有辅导和教育记录。

(二)加强养成教育

1、晨会、班队会时间,加强对《守则》、《规范》的学习,以及班级常规工作,解决班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巡视,加大值周力度,检查贯彻落实情况。杜绝晨会、班队会时间被占用现象。《守则、规范》定期进行抽测,并贯穿到平时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来。

2、学校通过开展公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树立公德意识。

(1)一言一行见公德:通过校园广播,利用晨会时间向全体学生宣传公德内容的典故、小故事,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公德是做人的根本。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到公园捡白色垃圾,使学生树立公德意识。

(2)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同学们通过广泛收集雷锋美德故事,进一步了解认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叔叔。并把他的这种精神渗透到学习生活里,每天走进校园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客人要敬礼,说文明话、做文明人。鼓励学生每天必须做到。

(3)我与节约同行教育活动:同学们通过调查、收集平时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浪费现象,通过班会、展开讨论。结合自己身边实例,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4)与爱同行教育活动:号召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并号召高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关心、爱护低年级的小同学,帮助打扫卫生等活动。解决低年级小同学的实际困难。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篇(2)

1.德育工作看似地处首位,实处无位状态

虽然对于学校德育的首要问题大家少有争议,很多职业学校在谈到培养目标、指导思想时,对德育的首要问题也强调有加,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象,德育工作在学校的主导地位很难真正体现。

2.德育工作缺乏整体性

对道德的认识,我们往往理解为它是与其他教育有界限的,是一种专门的教育;同时有专门的政教处、共青团、德育干部、班主任等成员。如班主任与非班主任的职责分得清清楚楚,思想品德课与数学课的教育内容分得明明白白,规定时间内学生发生一些“失德行为”是应当追究教育的,而课外时间发生此类现象则轻描淡写,大事化了。

3.德育内容泛政治化,脱离生活

现行的道德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在政治教学中传统理论的分量过重,如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经典理论所占比重过大,缺少新思想、新理论、新案例,造成教师没有激情教,学生缺乏热情学,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4.德育教育效果的尴尬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普及,各种各样的思潮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也对学校教育构成了巨大挑战;开放的社会环境对学校德育工作渗入了大量的可变因素,并对教育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作用。相比之下,局促一隅的学校教育,其效果正变得有限,人们所期待的近似于大众传播效果理论中“枪弹论”的神话已不复存在,甚至出现“5+2等于零”的说法。客观上从平静和煦的校园到波澜起伏的社会,德育所必然经历的曲折过程导致了德育效果的不稳定。

二、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1.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首位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发展全面、人格完满的人,而道德则是学生成人的根基,但丁说过:“道德常能弥补智育的缺陷,然而,智育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德育,因其在育人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从古至今为国家、社会教育界乃至家庭所关注,成为历久弥新的话题,故有“万事德为先,育人先育德”和“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的说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生革命性突破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青少年道德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在多元化教学面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并将之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之中。特别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有历史感,又要有时代感。

2.德育过程应整体实施

要加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障碍,既要解决领导的问题,又要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参与意识,树立“人人是教育工作者,人人是德育实施者”的观念,人人教育学生,教育学生人人,无处不可教育学生,无时不可教育学生,教师的示范、纪律的制订、教学的开展、活动的组织、环境的创设、管理的过程、评价的结果都要体现“育人”这一核心价值。

3.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体现“生活化”

生活化德育是构建适应新世纪育人需要的一种全新的德育模式。它遵循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德育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和充满个性的活动中去实践、去体验、去内化、去感悟、去发现,产生心灵火花;在心灵震撼中,在被激发的内心冲突中自觉地调整道德认识,积淀情感体验,不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不断弘扬人的主体性;在品味成功的愉快中,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加强对话意识,体现“人间情怀”

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6~18周岁之间,在身体不断发育、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强烈的自主意识与天真幼稚并存,勃发的满腔热情与偏激草率同在。如果德育工作者只重视学生思想觉悟、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略其心理素质的发展,甚至将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认识混为一谈,这就严重制约了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学校的德育工作从根本意义上讲是建在对话基础上并为学生服务的。如学校德育环境文化建设中要努力形成积极的、充满人情味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尤其要提高对这种亲和力的价值认识。德育活动中还可以运用心理咨询、开设知心热线和利用网络聊天等形式,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早调整德育方式,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增强挫折的耐受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成熟,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只有这样,职业学校的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德育工作才能充分体现“人间情怀”。

参考文献:

[1]袁振国.素质教育――跨世纪的教育理想[M].教育新理念.2006.3:95~123.

篇(3)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实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队伍精湛,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格局;营造关系融洽,勇于创新,全员育德的氛围;打造“生活德育”品牌;塑造出学风端正、班风正派、校风优良的校园整体形象。

2、年级分层目标:一年级:友爱伙伴,自理自律,自护自强,做个好苗苗;二年级:孝敬父母,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做个好队员;三年级:礼貌待人,关心集体,服务班级,做个小主人。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突出“五主”工作重点,把握好工作重心。

1、扎实开好《品德与生活》课,充分挖掘其它学科教学的育人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功效,努力建设好我校德育的主战场。

2、以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三大习惯培养为重点,抓实“生活德育”和“养成教育”两大主课题。按照《学生一日常规》之要求,积极探索学生“生活德育”课题,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与行为细节。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行为的内化。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根据《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以“主题教育月”、“主题教育周”内容,着重对学生进行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

3、以橱窗、板报、室内园地、校园广播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以行为实践为契机,建设好橱窗、板报、室内园地、校园广播等德育阵地,不断更新,充分发挥育人功效。学校橱窗、班级板报各更换两次,力求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版面活泼、新颖,有吸引力,有观赏性和教育性。

4、抓实学校德育和班级德育两大系列的德育主题活动,建设好周五班队活动课、全校集会、每周升旗仪式三大主阵地。

坚持国旗升降制度。每周一和重大节日组织升国旗,抓好国旗班子建设,力求每次升旗准备充分,规范到位,学生受教育。国旗下讲话力求做到有时效、高水准、成系列。

5、切实加强由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保育教师构成的德育专班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育主力军。

(二)、开好“三个会”,抓好德育队伍建设。

1、“三个会”即:期初的班主任计划会;期中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期末班主任工作总结会,切实转变育人理念。

2、以提高班主任业务素质为突破口,适时组织全体或部分班主任外出参加培训和考察学习,以开拓班主任视野,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3、建立班主任手册,加强学校班主任常规工作的管理;以核发教师绩效工资为杠杆,适应教师绩效工作制新形势,完善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真正实行班主任工作绩效与待遇挂钩制度。用好、用足、用活相关政策,努力提高班主任待遇;

一句话,就是要努力增强德育班子的工作信心与责任感,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三)、用好“四个月”,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月”系列德育活动。

本学期,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每个月的主题,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天天有内容”的德育新局面。开展过程政教处要进行跟踪督查并进行评比、记录,结果列入班主任学期考核。各月德育主题是:

三月——文明礼貌月:主题——雷锋在我心中

四月——革命传统教育月:主题——先烈活在我心中

五月——励志乐学月;主题——他人在我心中

六月——健康成长月;主题——祖国在我心中

七月——评比表彰月。

(四)、抓实“三创”争先活动,促进“三风”优化。

1、继续开展好创“五星级文明班”、“五星级文明学生”和“优秀班主任”活动,重点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内化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2、以开展创“五星级文明班”和“五星级文明学生”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并形成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星级文明学生”评价制度。

3、以创“优秀班主任”为载体,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育人意识、能力和主动性。

4、加强班级卫生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班容班貌检查,将小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努力达到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五有”要求,(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杂物、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后进生有进步)。

5、利用学生晨会、集会、班队会活动课等时间加强对全校师生的纪律、安全、卫生教育,进一步强化师生安全意识,规范学生行为。

6、设置纪律、卫生、安全检举箱,开辟学生行为“红花榜”、“曝光台”,以达到及时弘扬正气,贬斥邪气的目的。

7、少先大队要加大“安全监督岗”“纪律监督岗”“卫生监督岗”的监管力度,办好“思想教育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要充分调动少先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更多的队员参与到管理当中,引导队员在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8、把安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把安全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和所有活动中,做到常抓不懈。要充分利用集会、晨会课、班队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玩危险性的游戏,以杜绝不安全隐患。加强学生自治,发挥少先队监督岗的作用,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活动。

(五)、举办五大赛事,寓德育于竞赛活动中。

1、举办第三届“雏鹰杯”学生书法和美术作品竞赛;

2、举办“祖国在我心中”朗诵竞赛;

3、举办“我在书香中成长”读书和故事比赛;

4、举办“阳光体育”春季达标运动会。

5、组织庆六一文艺汇演。

(六)、抓好“三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1、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积极拓宽德育的主渠道。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要让学生自觉远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增强道德自律和对不良诱惑的免疫力。

2、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定期召开全校家长会,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校外德育教育基地活动,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3、班主任要定期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充分发挥“家校联系”的作用,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动态。班主任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以及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也能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抓好寄宿生的保育服务,继续开办亲情热线电话,增强保育服务意识,提高保育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班主任工作计划会;

2、举行“文明礼貌月,雷锋精神伴我行”学习、实践系列活动。(动员会、扫墓、慰问)

3、全国安全教育周开展“安全伴我行”、“创建平安校园”等活动。

4、开展“植绿、护绿”环保教育活动。

5、举办第三届“雏鹰杯”学生书法和美术作品竞赛。

6、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狠抓常规教育。

四月份:

1、“革命传统教育月”活动,清明节组织师生扫墓。

2、开展“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3、分班召开学生家长会。

4、举办“我在书香中成长”朗诵竞赛;

5、期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交流会。

五月份:

1、举办“励志乐学,他人在我心中”主题活动。

2、举办“阳光体育”春季达标运动会。。

3、“六一”庆祝活动筹备。

六月份:

1、举行“金色童年-点燃希望”“六一”庆祝活动。

2、举行“健康成长,祖国在我心中”系列活动。

3、“星级学生”“优秀队员”“优秀队干”评比活动。。

4、发展新队员。

七月份:

1、德育工作总结。

2、“星级班级”、班主任工作考核。

篇(4)

[作者简介]林孝平(1977- ),男,河南漯河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河南新郑 45115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4-0127-02

高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只要学生能够对体育锻炼形成一定的兴趣、能力及意识,就能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扎实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应做到体育与健康、素质教育相结合,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及社会素质。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将不同能力、素质的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高校的体育教育者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高校体育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正确的改革思路,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情况的研究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且改革进展较慢。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体制和模式还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还不能满足教育部针对大学生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道路的封闭使学生无法了解世界体育科技的发展。此外,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学的强制性和程式性限制了学生的手脚,压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结构、体系以及层次方面过于单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锻炼方法、健康知识以及理论知识的教授,给学生体育兴趣、体育特长以及体育能力的形成带来了不利影响,阻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及改革创新精神的形成。另外,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相似,无法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没有挑战性的体育课程会让学生忽略体育的重要性,对体育教学产生排斥心理,甚至对体育形成错误的认知。

二、高校体育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体育教学的改革。一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近年来,虽然我国多数高校已对体育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始终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仍受旧传统的影响,导致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相似,忽略了关于体育锻炼基本知识以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种传统的体育课程设置无法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使学生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学校体育学科的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健康第一、终生受益的基本原则,以实现培养、养成以及掌握为重要目标,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并加以运用,从而在体育锻炼中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二是教学模式的改革。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对于传统的枯燥无味的体育运动要取消。要实现体育课程体系的全面化和广泛化,从而朝着娱乐休闲、民族传统、竞技、健康等方向发展。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以及体育意识的培养,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三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要想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决定高校体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对高校现有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从而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必须加强对交叉学科的知识及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并对现代化体育教育所需要的工具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不断普及,高校体育也将发展成为国际交往的一大平台。因此,必须重视对高校体育教师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从而强化高校师资力量。四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必须具备一定的时代性、系统性、时效性及针对性。首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灌输教学,多用交流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兴趣和知识的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体育理论,并形成一定的体育理念,从而在体育实践中灵活地运用体育知识和体育理念,激发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2.明确体育教学理念和定位。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思想开始逐渐诞生,对体育教学理念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实践和运用。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学科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以三种体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的: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以及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指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实现学生心理上和体育上的健康和谐发展。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理念提出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以及身心健康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理念强调每个人都要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并尝试参加不同的体育运动。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势必要对高校体育内容和体育思想进行改革,此外,学校体育组织的形式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指导理论以及新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指导作用,将健康第一作为基础,并以终身体育作为主要目标,通过体育改革的手段,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

1.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理论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体育理论知识传授的情况普遍存在,从而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的发生,最终导致体育理论跟不上体育实践问题的产生。虽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践课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实践课中的理论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用以健康为主要内容的新教材体系取代传统的以竞技体育项目技术环节为主要内容的旧体系。要适当增加理论课教学,扩大教学的知识范围,在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与实践课的结合,让理论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高校体育教师以及相关领导都应该树立新的观念,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要制定完善的评课、听课以及备课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确保相关科研活动的质量。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体育教学技术,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以及正确的锻炼方法,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体育意识,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2.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实现终身体育不但能够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人的发展、享受和生存。由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只进行到大二阶段,这给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不但影响了学生正常的身心发展,也会造成多数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终身体育的意识无法形成等问题。结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适当地延长体育教学时间,并在高校教育中设置全程体育课程,让学生在大学四年中都能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学生在学校中掌握的正确锻炼方法以及养成的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利于将来的社会生活。此外,要加快实现课内和课外一体化教学,针对课外实践活动制定相应的激励评价制度,从而提高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能力。

3.树立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观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和思想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思想观念是否正确决定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因此,必须明确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加强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模式以及正确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4.建立体育俱乐部。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的调查来看,在高校中建立体育俱乐部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趋势。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不能只限于传统的体育技能和技术的学习,更应该加强提高学生整体的体育文化素质,遵循自主性和多样性的指导思想,严格遵守课内课外一体化、发展学生个性以及满足学生需要的基本原则。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组织不同的体育俱乐部,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俱乐部,并充分发展自身的特长,从而实现竞技、休闲以及健身的目的。

5.实现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要想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该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体育教学内容必须能体现健身的价值以及终身体育的性质。此外,教学内容中应该涉及具有时代感的体育项目,并适当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从而极大丰富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方法方面,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地采用多样化及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普及,高等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深入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改革过程中,必须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以及终身体育的体育理念为指导,加强学生的理论教学、树立教学新观念,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在高校中建立体育俱乐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所长,从而实现终身体育的主要目标,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建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2004(1).

[2]文源东.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院,2003(1).

[3]陈晓荣,朱保成.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

[4]邵伟德.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若干问题探析[J].体育科研,2000(4).

[5]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党的十报告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是关乎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作为大学生更应该以实际行动维护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此外,大学生作为接受不同理论知识、思想观念的成长体,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意识,对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和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及其教育培养目标来看,高校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培养道德高尚、知识过硬、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性人才,这一过程,理应将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列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一个生态科学普及、价值观念教育、伦理道德规范的动态教育过程,是发挥及完善高校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应该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生态德育需要提高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念与行为规则意识

据相关研究指出,当前高校一部分学生存在生态道德教育缺失及生态道德意识不高的情况,归纳起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自然缺乏敬畏和爱心,缺乏对自然应有的敬畏和尊重,对生物缺乏应有的爱心和同情。2、奢侈浪费现象严重,水浪费、电浪费、食物浪费、纸张浪费、一次性物品浪费、塑料浪费、电池浪费、用笔浪费等等。3、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或口香糖残渣,乱扔废旧物品、有害物品,随地乱丢塑料袋或垃圾污染环境等等。①从以上情况来看,当前我国许多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确实亟待提高,许多大学生仍然没有树立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和道德规范,对于高校来说,将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积极纳入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需要挖掘大学生的道德资源,当前生态环境的退化虽然有种种缘由,但究其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生态价值认知、日常规则意识不合理而导致的生态道德缺失所致。

如何让大学生更加文明地对待自然,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好生态环境,首先需要提高其生态价值观念。当前大学生在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获取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接受德育培养,在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意识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价值观念中,不断地挖掘自身的道德资源,积极扩大高校德育功能。另外,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层面来看,生态价值观念的培养要求大学生善待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身边的物质条件,积极树立生态价值平等意识,在遵守生态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善待生物,不断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合理消费的价值观念。与具体知识的完善不同,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念的提高及完善,需要调动大学生心灵深处的道德信念与约束机制,并使之形成由内而发的日常行为规范。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行为去看,诸如对于各种浪费、随地丢弃垃圾等行为,许多大学生对此并非没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但是究其以上种种不良行为的产生,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日常规则意识。许多大学生不乏完备的生态科学知识储备,只是无法使生态知识与自身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统一协调,达成指导及规范自身活动的正确的日常规则意识。当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需要结合大学生生态知识储备,除了加强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念、社会公德观念的宣传指导以外,还需要进行大学生“养成教育”,对大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作风进行指导教育。

生态价值观念与日常规则意识的教育应该作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出发,高校应结合当前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相应理论,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发展作为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将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念与日常规则意识的提高作为大学生的成长性需求。

二、高校大学生生态德育的教学构思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 《21 世纪议程》,其中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关键。教育对于改变人们的态度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培养环境意识和道德意识,对于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和公众有效参与决策的价值观与态度、技术和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的教育培养是我们进行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但是同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是,“生态道德教育不是一般的公德教育,而是公民德性人格养成的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迈向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教育。”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避免在高校公德教育中被边缘化,并且保证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实现常态化的推进,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需要为此提供一系列的教学管理保障。

1、生态德育的课程教学

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教书育人,进行理论的教学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必要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需要通过理论教学不断加强大学生自然生态理论知识,以树立学生良好的自然观和生态观。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生态德育还需要结合大学生的自然生态知识,进行生态伦理、生态法律法规等理论教学。高校德育理论教学需要不断地完善自然知识及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当前急需解决的就是不断完善教学课程设置。目前我国许多理工科院校都设有环境工程专业,其中有大气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经济学、环境生态学等课程,此类学校可以利用学科优势向本校学习不同专业及学科的大学生进行生态知识的普及,对于其他文科类的院校则可以开设类似以上的选修课程或是开设环保教学课程,并结合自然观、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的教学,不断完善高校德育理论的教学。

2、生态德育的舆论教学

生态德育环境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完善的理论教学作为重要基础,完善的理论教学可以为高校德育环境的改善和大学生生态观念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成长条件。除此之外,良好的社会舆论也可为高校从事生态德育环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便利条件。高校生态德育需要社会舆论的支持,需要通过整个社会的宣传将生态价值观念及生态道德观念延伸为社会的整体知觉和道德意志,利用良好的环保舆论教学不断地影响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其具体行为,为高校的生态德育建设提供重要的社会指导。在教学方法上,生态德育的舆论教学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科学发展观、唯物史观等的宣传及教育,及时了解动态化的社会环保宣传信息,将一些重大环保事件作为个案进行分析,把大学生生态德育教育与现实社会的环境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生态德育的教学延伸

良好的家庭环保氛围也会为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家庭成员节水节电、绿色消费等具体环保细节可以为大学生环保行为提供具体的操作示范。然而,当前许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过分宠溺孩子,往往造成孩子吃苦能力欠缺,生活上铺张浪费严重,奢侈思想严重,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针对这样的大学生,学校需要在生态德育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延伸,除了积极进行家庭生态道德的理论教学以外,还要积极寻求必要的教学载体,诸如以校园寝室、团学组织为依托,通过创建校园文明寝室、党员文明寝室、生态文明寝室,组织社团等活动进行生态德育宣传与教学,通过“社会家庭”的“正能量”影响及规范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具体行为。此外,通过组织群体性的校内外社会实习实践、社会调研、社会服务等活动扩展大学生生态德育的教学范围及内容。

三、提高大学生生态德育的实效性

生态德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内容,是否需要解决或如何解决所谓的“德育实效性问题”,诸如某些教育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一个让人困惑的现实是,青少年在调查和问卷中所表现出的较高水平的道德意识与觉悟和现实中的道德价值模糊乃至行为失范的强烈反差和冲突,以至到了高等教育阶段,我们还不得不进行基础性的道德知识教育和基本的道德行为训练。”③就生态德育的状况来看,高校显然应该重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既让大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生态忧患意识、生命体关怀意识等生态价值观念,又需要他们切实保证其科学的生态观念用于指导自身的日常生活,这其中自然离不开“基础性的道德知识教育”,但如何避免说教式的、呆板的、机械的知识灌输,乃至让科学生态观念真正成为且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性需求,这不仅仅是德育认识问题,同时还是德育工作的具体操作问题。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在积极提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社会的重要系统,高校其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生态道德文明的建设无疑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说大学生生态德育的质量与社会生态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当前的实际来看,诸多高校往往专注于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同时,虽然也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来抓,但是涉及大学生的生态德育状况却差强人意,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学不重视自身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建设,具体表现为校园生态的人为破坏、教师人员的不良示范、教学楼及图书馆等校园场所水电浪费严重、奢侈风尚盛行等等。更为遗憾的是,当前众多大学在积极寻求建立“绿色校园”的同时,以上种种问题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善。所以说,提高大学生生态德育的实效性,仅仅通过生态知识的教授、生态道德意识的宣传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高校生态道德意识的行为示范,须知高校师生共同的生态道德践履是维护良好校园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生态道德实践是生态意识培养的最有效途径。

生态道德实践要求高校师生遵守生态法则和社会公德,不随便吐痰、不乱丢垃圾、不浪费水电等资源,杜绝奢侈之风,同时,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更需要加强生态道德修养,在理论教学及生活实践中,努力争做生态德育的道德楷模,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不断地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道德资源,以提高大学生生态德育的实效性。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生态德育考评及奖惩制度,将教工生态道德考评与绩效工资相挂钩,将学生生态道德考评纳入学分管理,以制度化的规范保证大学生生态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大众传媒?德育?新思路?新方法

一、关于调查研究大众传媒对中职学校学生道德影响的意义

近几年中职学校放低了门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关于大众传媒对笔者学校学生道德影响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同时也为学校的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实现实效性和针对性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关于大众传媒对中职学校学生道德影响调查结果的分析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从调查结果中找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与中职学生道德养成的关系。对本校学生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1.学生已成为网民大军的主力军

由于中职学生学习压力小,上网时间要多于中学生。因此,互联网在中职学生生活中已经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几乎每个学生都与网络密不可分,而且,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接触网络,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如何减少学生对网络的过度迷恋,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和如何减少网络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等相关教育势在必行。

2.手机已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品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手机带进了课堂,这将成为影响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选择手机上网已成为很多学生上网的主要方式,这将进一步扩大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力。

3.电视已成为学生假日的调味品

看电视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里已不再扮演重要角色,多数学生只是在周末为了打发多余时间和放松心情观看娱乐节目和影视剧。尽管如此,电视对学生视力、身体健康以及穿衣打扮、言谈举止等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的很多观念甚至言行都来自于影视或网络。

三、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1.注重行为养成教育

笔者学校是一所中等医学专业学校,学生较普通高中学生而言,综合素质整体不高,思想道德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据调查,在学生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同学关系不和、破坏公物、不关心集体、缺乏组织性、纪律性、抽烟酗酒、打架斗殴等,大多与自身的道德品质有关。而这些不良行为的形成往往又与其接触到的大众传媒有很大的关系,有些甚至直接从影视剧中学得。而现今中职德育课教材中有关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关于网络教育的是非常欠缺的。所以,我们编撰了德育课校本教学内容,重点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提高网络素养。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课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抵御不良观念影响。同时,学校加强各学科课堂德育渗透,在课堂上加强学生规范使用网络的教育,尤其是计算机课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优势和弊端,以多种形式让学生从心底认识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从而使学生自觉规避互联网对自身的伤害,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2.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学校网络管理中心出台了《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信息安全值班制度》、《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计算机专人负责制度》《网络违法案件报告和协助查处制度》《网络中心管理制度》《校园网病毒和安全漏洞检测制度》《网站信息审核、登记制度》等一系列网络使用及管理制度,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从入口上杜绝不良网络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3.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职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乏味,主要活动就是上网,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建议作为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团委、政教处和学生处三大科室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校团委组织了“学雷锋”、“三下乡”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跨越转型,唱响青春”红色歌咏大赛、诗文朗诵会、班级墙报设计大赛等系列团日活动,努力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浓厚的舆论氛围。政教处开展了“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课前一首歌”、“文明风采”竞赛、“医护礼仪”大赛等活动;组织各种主题班会。比如,《今日说法》栏目播出《网恋引发的悲剧》后,认为此案件发人深省,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尤其是对于作为同龄人的学生更加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建议政教处利用这一契机,安排各班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学会辨别,学会分析,学会拒绝,走好人生每一步。学生处也组织开展了“文明宿舍评选”、“书法、绘画”比赛、趣味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等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转移了之前对网络的过分关注。

4.增强班级监管力度

针对笔者学校学生现状,目前学校加强了班主任的选聘工作。笔者学校班主任的选拔由学生处、政教处、教务处共同负责。学生科在对全体教师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班主任人选,政教处、教务处对班主任人选提出意见,最后经过酝酿,切实将那些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身体健康的教师选担任班主任。同时,由政教处负责班主任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政教处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班主任思想道德教育,帮助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5.探索细致管理模式

(1)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学校建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督察组、团员文明监督岗、教师值班队伍,对学生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及时记录、及时反馈,使学生行为考核常态化。在《课堂纪律反馈表》上对迟到、旷课学生予以登记,并将每节课的课堂纪律进行等级评价。政教处组织了以值班教师为骨干,学生会督查部成员参与的宿舍纪律巡查队伍,于每晚10:00—10:30期间,对学生的就寝及玩手机情况予以督查。对未能按时就寝以及违反规定玩手机的宿舍进行登记,并将检查结果于第二日在公示栏公布,同时纳入班级德育量化。每月政教处对各方面的记录情况进行收集汇总,学期末进行总评。总评结果作为奖励评优、就业推荐的依据。

(2)重视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我校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广大教师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作用,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成长环境要知根,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要知底,处理问题要知情,做思想工作要知心。针对现阶段中职学生的思想现状,我们不断拓宽学生思想工作途径,更新学生思想工作方法。比如为做好行为偏常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实行班主任、政教处两级管理及谈话制度,建立偏常生个案培养记录,重点关注,重点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因严重违纪而受到校纪处分的学生,我们对每一件案例予以分析、讨论和借鉴,并对学生本人采取跟踪调查、跟踪了解、跟踪教育的方式,帮助其彻底改掉不良习惯,融入学校大家庭。

篇(7)

就业形势严峻

1、我校毕业生规模较大,每年毕业生约1200-1500人;

2、专业范围广:毕业生涉及20多个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和选择多样化,对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了多样性要求;

3、市场竞争大;

4、有单位无人应聘或是学生未就业但找不到就业单位同时存在。

二、职业指导工作思路:全员参与就业,全员服务格局形成。

建立科学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识,讲求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就业工作稳中求好!开展全员化的职业指导工作:

校内,建立五级工作系统,上下一心,师生紧密合作;校外,与用人单位多方联系、沟通,营造一个多元化和谐、互动的合作系统,得到了学生欢迎,用人单位的支持和肯定,就业推荐工作每年向前迈进一步。今年12月6日,我校召开了大型供需见面会,到会企业234家,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就业选择是一选六,毕业生就业推荐率100%,招聘会当天488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一)、对内,审时度势,及早筹划:

1、每年的十月中旬,组织召开毕业班主任会议,签订《毕业生推荐相关服务项目确认表》,明确工作目标与责任,落实到位,就业推荐工作:“公开、透明、参与”。

2、做好应届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各专业的分布情况分析,掌握毕业生基本情况及专业分布特点,明确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为就业推荐的供需平衡提供决策依据,推荐工作有的放矢。

3、搭建就业工作平台,开展全员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建立五级工作平台:一级为校领导班子,二级为中层教学管理人员,三级为就业指导老师,四级为班主任,五级为学生代表。通过工作平台,将就业推荐工作贯彻下去,保障了工作目标的贯彻,保障了过程的控制。

4、筹备、成立学生精英组,以学生代表为成员,并建立和规范工作制度,对学生精英组进行日常的管理和引导,为2013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举办做好筹备工作,对成功举办2013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起积极的辅助作用。

(二)、对外,积极拓展人脉关系,全员化的参与,就业推荐工作,在开放的社会环境、开放的市场氛围下生机勃勃。

1、主动走出校门,走访10多家用人单位及企业商会等,保持长期联系与良好的合作关系。9月初,与管理专业科一起,组织房地产专业师生参观了占地4500多亩的“广佛新世界都市综合体”项目,了解高端度假、休闲、住宿区域为一体的物业管理及房地产销售相关知识。今年的12月6日,我校举办2013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得到各商会属下企业的大力支持,参会企业234家,提供6000多个工作岗位,学生就业选择一选六,就业推荐率100%,当天有488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2、编写《2013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招聘单位通讯录》,供毕业生来访咨询、查阅,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初次就业。

3、提供《广东省2012年最低工资标准》及《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供2013届毕业生择业参考、共阅,让毕业生对所学专业对应的岗位在职业工种的市场价值定位,有一个理性的认知,引导学生思考,客观分析自己,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增加学生就业能力,确定求职目标和方向。

4、会前会后,组织了20场企业专场小型招聘会,有针对性地推荐专业对口的企业,搭建供需双方充分沟通、互动合作的桥梁,学生择业更理性! 180多位毕业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5、帮助毕业生正确认知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了解市场需求,促进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11月中旬,学校组织举办第三届毕业生就业创业论坛,特邀知名校友回校,以《路在脚下,坚定前行》为报告主题,分享就业、创业的亲身经历、心得体会,受到毕业生的普遍欢迎,学生择业更客观、更理性了。

6、树立学校公众新形象,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今年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参会企业各行各业,多元化,当天到校企业234家,参会人员300多人,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力。

从参加招聘会的企业来看,全部来自珠三角发达地区,到会的企业有234家,其中:佛山165家,广州50家;深圳11家,东莞7家,中山1家。提供6000多个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学生就业选择一选六,学生的选择空间大,毕业生推荐率100%,保证每位毕业生都有工作岗位选择,顺利实现初次就业,顺利走向社会。

三、探索新思路,构筑新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多元化就业

(一)、是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为毕业生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就业信息网建设,是新形势下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举措。我校积极推动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就业信息网成为对毕业生服务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就业渠道。设立专门的就业信息公共邮箱和专用博客,毕业班班主任公共邮箱:,学生专用公共邮箱和博客:,这是学校专门为应届毕业生设立的就业指导服务的窗口,及时转达就业信息,安排面试,公布结果,拓展就业渠道、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毕业生就业。学生通过这个沟通的平台,及时了解就业信息,自主选择,顺利就业。

(二)、优秀毕业生全部加入飞信,对口专业的就业信息直接发到相关同学手机上,同学可直接与用人单位沟通了解并约定面试时间。减少中间环节,使有相关信息及时传达到位。拓宽就业信息沟通的渠道,加快沟通速度,力争供求双方尽快达成合作意向。

四、工作措施

(一)、开拓新市场:整合资源,开辟毕业生就业新渠道。

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工作力度。深入各行各业广开就业信息渠道,重点针对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岗位需求较大的行业、单位收集需求信息。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广泛联系并吸引用人单位来招聘,

(二)、充分发挥校友等社会资源的作用,努力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学校积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扩大就业服务领域。

(三)、增强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认真做好特殊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近年来,我校有个别属于残疾人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起我们的注意,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加大帮扶力度。在就业推荐、创业服务等工作上予以优先考虑,全力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我们通过电话沟通及走访残联,了解相关优惠政策,使符合条件的学生就业推荐与政府的扶持政策同步进行,利益学生。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调研。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调研和分析。利用走访用人单位、学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机会定期开展针对毕业生就业进展状况、毕业生跟踪调查、就业市场需求状况、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状况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五、毕业生就业管理

毕业生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采取自主择业的办法落实工作单位。

(一)、就业信息的收集及: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向用人单位提供生源资料;利用各种资源主动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组织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吸引各类人才中介机构和知名用人单位在我校举办招聘活动。

(二)、根据毕业生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向用人单位介绍专业设置、生源资料,推荐毕业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人员主动走出校门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不断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充分利用任课教师、校友、学生家长等就业资源,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对于行业性较强的专业,积极主动与对口行业联系,并且优先满足其对毕业生的需求。同时,学校举办分专业类的中型招聘会和知名、大型企业的专场招聘会,主动邀请行业团体和单个用人单位来我校举办专场招聘会;邀请相关用人单位来校参加毕业生校园供需见面会及校际间的联合招聘会,为毕业生建立“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平台。

六、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展望

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属于预防性职业指导,一切强调提前解决,提供预防性的支持和指导,“上医治未病”,预防性职业指导的价值,一个主要体现在“未雨绸缪”上。

(一)、毕业生职业指导,从新生入学选择专业开始。

部分毕业生选择专业缺乏专业指导,没有很好论证专业的选择与日后就业的关系,是导致找工难的原因之一。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从新生入学的专业选择开始入手,从学生的兴趣、人格取向分析,很好的论证专业的选择与日后就业关系,给予专业的职业指导。

“兴趣比天才更重要”,让学生从兴趣出发:“我想做什么”,按兴趣选择专业学习,培养“我能做什么”的职业技能,将来的就业方向,走“人职匹配”、“生涯发展”之路,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通过职业指导,使学生对就业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通过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市场供求状况,进一步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于初次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老师在就业观念,求职技巧、良好的职业意识建立等方面加以指导;学校的教学大纲已列入课程安排,并由本校资深的职业指导老师编写教材,今年,职业指导的课时增加了,职业授课更强调针对性、系统性,一事一议的做法,对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起到及时指引、积极扶助的作用,受到毕业生的普遍欢迎!

(三)、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就业,帮助就业稳定,帮助职业生涯的发展!强调自助和主动,但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唤起自助的理念上。预防性职业指导工作主张“责任分担”,主张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双方积极的参与,在学校的职业指导的过程中,更强调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促成的不是被动的接纳,而是双方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学生的自助和主动,问题的解决有时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而不是依靠于职业指导人员。如果能够唤起学生的自助和主动,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真的解决。

每年的毕业生招聘会,招就办都筹备和组织成立以各班学生代表为成员的学生精英组。目的所在:一是为建立学校就业工作平台而设,更重要的是让毕业生自己亲自参与其中,充分将“责任分担”的理念,运用到具体的职业指导工作中,让学生真真正正参与,明明白白选择,主动解决自身问题,同时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培养自助、利他的好习惯,营造和谐共进的合作氛围。

(四)、认知自己,认知市场,减少误区。

“有工没人做,有人无工做”,供需之间的误区永远存在,学生非理性期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永远存在差异,有问题和偏差是正常认知现象,这个时候最需要职业指导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正确认知市场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责任感,只有对市场有正确认知,才能理性择业,学生才能顺利实现初次就业。

(五)、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就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各种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两个方面了解职业,了解自我,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要让他们掌握就业政策,懂得维护劳动权益,掌握基本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技能,还要让他们懂得现代企业承包对他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帮助他们建立责任意识、规范意识、服务意识,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团队合作,这些内容是我们教育体系中建议增强的课程内容。

(六)、通过职业指导,重塑学校公众形象。不论在哪一所学校,在塑造自身形象方面,都做了许多,也获得过各方面的认可,但这里提倡的是更上一层楼,通过职业指导重塑学校公众形象,要通过学校的行为,让学生看到他们的老师正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努力帮助他克服困难,让家长看到学校在孩子就业的问题上,比他还急,比他还认真,学校不是说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事情,要让用人单位看到,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有能力,还会做人做事。总之,我们要努力推出一个新形象,认认真真搞教育,时时刻刻想就业,紧紧跟着市场转,让学生、家长都满意!

(七)、通过职业指导,促进学校办学理念和实践的探索。推行职业指导,使学校的工作紧密联系社会,紧密联系市场,紧密联系实际。学校从就业角度研究学生的类型、用人单位的类型,研究和探索在教学中如何开展职业指导,课时的有效利用,毕业生的跟踪指导,使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就业,帮助就业稳定,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八)、职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作为专职的职业指导老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努力提高自身技能与素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秀的服务,这是我们以后努力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九)、加强分类指导,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一是对优秀毕业生有针对性对多次推荐,一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如个别有先天残疾,但不影响毕业就业的学生(大专班周展活)已联系残联了解相关的优惠政策,年内国家有相关的政策出台,对他的就业取向有一定的帮助。为以后就业推荐工作有类似个案作一个参观解决的依据。

(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及时了解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调整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培训,积极构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曾有出现毕业生张明新面试六个用人单位不成功,有必要反省一下原因;今年新增加的专业:园林、乡镇管理、旅游英语也是顺应市场发展而设的)。

(十一)、要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对就业工作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实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要特别关注有就业意向而暂时没有落实接收单位的毕业生,或虽已就业但仍需学校继续为其提供就业机会的同学,有用人单位时,专人负责与他们联系,帮助他们尽快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就业办公室要随时掌握毕业生就业进展和就业状况,做好就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为学校决策提出合理建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水滴石穿、耳濡目染的工程,要开展全员化的职业指导,必须从点滴积累做起,从新生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指导的教育,“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是一生一大乐事”。英才就在我们身边:进入我们学校就读的每一位新生,都是英才!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工作,更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不断成长的学生,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受三年悉心教育、经三年寒窗苦读的学子,相信他们的就业之路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好!愿所有的学子通知专业的职业指导学习,能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理念,走出一条真真正正属于自己的宽广的职业生涯之路!(作者单位: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

篇(8)

关键词:残疾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 发展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formdevelopment

作者简介:陈静(1977―),女,湖南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为了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个部门和各个高校都进行了多角度多途径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二、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然而,在普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一个特殊群体却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他们就是各个高校中的残疾学生。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国家高考招生政策的放宽,以前与大学基本无缘的残疾学生群体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虽然对于大部分残疾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学习并不比正常学生逊色,但在很多事情上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而这些困难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它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能够承担更多的压力。

开展好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整体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高校的稳定。对于残疾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其实很多教育者并不持赞同的态度,这种想法虽然很不合理,但也不得不承认残疾学生进入高校的确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迎难而上而不能回避问题。如果能够将这部分学生教育好,显然更有利于高校的稳定发展;二是有利于教育公平与均衡化的推进。目前,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多次在各种文件中有所提及。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化,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残疾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这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已经就是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化的表现。但是,这显然也还不是全部。因为如果高校的教育者在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开展不够完善,显然不利于这部分学生教育机会的获得和教育资源的获取,那么也在无形之中表明了教育公平的均衡化的失败;三是有利于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虽然残疾学生在身体的某个部分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真的与正常学生存在差距[2]。实际上,很多残疾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要好于普通学生,只不过因为残疾这个事实在一定程度转移了大众的目光而已。如果高校能够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这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那么不仅会使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他们今后离开大学之后多年的工作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

三、高校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

目前,普通高校的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诸多的困境,这些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残疾学生的正常学习、工作与生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缺少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虽然目前高校都有专门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但他们的工作更多是针对普通大学生,基本上很少考虑到残疾学生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目前高校残疾学生数量与正常学生相比仍然不多,设置专职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对于高校而言,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另外,也与我国高校对残疾学生大量开放的时间较短有一定的关系,这使得专职的针对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很少。但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的情况有差别,因此设置专职的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还是有必要的。

第二、对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较少。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较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针对性的活动开展较少。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每个学期都会有大量的相应的社会活动,但却几乎不针对残疾学生,这导致残疾学生受到越来越少的关注,甚至很多学校已经到了完全忽视的地步;二是目前关于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也很少。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搜索相关的文章,目前仅仅只能搜索到5篇相关的学术论文[3-7],而在这些论文中,基本上都是关于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说明目前我国对于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是一项空白。很显然,如果研究很少,就说明大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不够,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研究该问题的人减少,从而形成一种类似于恶性循环的现状;三是媒体宣传很少。通常情况下,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对某一事件的曝光频率基本上代表了该事件的被关注度。然而,在这些主流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也几乎很少发现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报道,这说明这一问题目前的确还未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三、残疾学生问题较多,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残疾的学生,他们大多学习比较自觉,也比较刻苦,但是他们也有顾虑,面对升学和就业,他们也有不小的心理压力[8]。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加强,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工作的重视以及全社会文明素养的提高,虽然残疾人读大学和就业的机会已经大大增加,但在与正常学生一起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各种问题就随之而来,其中心理问题是所有问题的最后聚焦点,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教师要因势利导,加强对残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打消他们的种种不必要的顾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四、 高校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在高校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这么多困难的时候,作为教育者必须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将残疾学生的问题始终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积极研究、探索与残疾学生教育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第一、为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所谓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形成的只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行为的框架,表现为具有管束、支配、调节作用的行为规则和程序。制度既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尺”,也是促进公平正义理念形成的“助推器”,更是社会公正进步结果的“凝结”。而制度保障则是保证这些制度得以正常执行的规范体系。为了促进高校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正规化,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是必须的。

针对高校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制度保障可以从两点考虑:一是学校出台相应的规章条例。比如,各个高校可以根据国家针对残疾人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出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条例》等文件,至少在文字层面来规范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其工作的开展提供合法化的土壤,让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学校可以出台相关的认识保障。对于专门从事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应对他们的工作有一定的保障。这主要是因为在工作的过程中,残疾学生的特殊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尽可能的支持,解决他们工作的后顾之忧,从而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残疾学生其实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群体,尤其是对于已经完全懂事的大学生来说,他们非常在意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也非常注意周围发生的一些细小的变化。所以,为残疾大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是非常之有必要的。良好的教育氛围的营造,最重要的还在于他们周围的同学。因为无论老师与残疾学生的基础有多么频繁,肯定没有周围同学与他们接触的频率多。为了发挥普通学生对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的作用,可以将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进一步帮助普通学生做工作,然后大家一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必须要对学生有一个方向性的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少走弯路,尽量将精力花在帮助残疾学生身上。

第三、成立专门的小组。没有专职的针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是目前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太顺利的原因之一,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设置专职人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将全校的相关负责老师组织起来,成立一个针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组。在工作组内部,所有成员都需要为解决问题出谋划策,大家共同努力来解决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通过这个工作小组,也可以将全校所有的残疾学生集合在一起,由于他们处于相同的境地,可能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有利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有利于该项工作的统一开展和统筹规划。

第四、以课题的形式开展相关研究。对于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各个学校不仅要有相关的计划,同时要将工作的开展提升到科学化的水平。对于科学化的工作,必须要以严谨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因此,各个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可以设置一些与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研究课题,然后通过申报的形式进行研究。另外,对于有着非常重大意义的课题,也可以以委托的形式邀请专家进行研究。通过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和繁荣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还能够为实践层面的推进提供准确、科学有效的依据。

总之,目前高校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教育者值得关注的领域,它对这部分学生的成长将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积极寻找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新途径,是推进高校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之处。

参考文献:

[1] 何祥林,谢守成,刘宏达著.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 肖碧林.让残疾学生得到有尊严的发展[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10).

[3] 谭宏安.浅谈残疾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新途径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

[4] 谭宏安.浅谈网络化对残疾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10).

[5] 谭宏安.新形势下残疾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2008(28).

篇(9)

学校政教工作就是德育教育与德育管理工作。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相互渗透,使政教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德育工作更加错综复杂。面对新形式、新特点,学校政教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一方面要联系时代特点,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探索研究,拓宽德育工作思路。

一、丰富德育工作内容

(一)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学校政教工作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个人奋斗目标。例如:召开“人生设计主题班会”、组织“读名人传记树远大理想”读书报告会等。

(二)道德教育

在学生中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内容的道德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陶冶情操、建立爱心、懂得感恩。如: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教师节《我最喜爱的老师》征文评选;父(母)亲节致父(母)的一封信等。

(三)人格教育

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人格教育,在提高人格素质的基础上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使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主动维护社会风尚,大力表扬、广为倡导、激励学生比学赶帮超,在校园创建追求真、善、美的环境氛围。例如:设计每周国旗下演讲主题,强化人格教育;对班集体进行百分考核,每周发放流动红旗;挖掘每个学生人格的闪光点,评选班级之星,如劳动之星、助人为乐之星、学习之星、团结之星、进步之星、体育之星、文明之星、星级宿舍等。

(四)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绝不是日常的“小事”和“琐事”,它是关系到学生性格形成、人生成功的大事。要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例如:制定《校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操行评定》《学生礼仪规范》《班级百分考核细则》《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学生就餐管理规定》等

(五)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遍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德育教育关注的问题。学校政教工作应该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减轻学生的心里负担。例如:历史沙龙、政治沙龙、心理剧展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组建“心悦团”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成立“心灵氧吧”由专业心理老师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进行辅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化解心理压力。

(六)安全教育

学校在注重完善安全设施的同时,更要加强安全教育,把珍爱生命当作安全教育的核心。通过大力宣传、专家讲学、安全常识测试、逃生演练、举办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救能力。例如:通过展板、讲座、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并适时进行安全常识测试;进行《珍爱生命 远离》板报评比;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聘请法律界人士开展《法制教育进课堂》活动;定期进行逃生演练等。

二、拓宽德育工作思路

学校是培养、教育学生的场所,教学、管理、环境无不教育人、熏陶人、影响人。拓宽德育工作思路,深刻理解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一)教书育人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然而,教书容易落实,育人则往往被忽视。为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德育工作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师德教育。教师不仅要业务合格,更要职业道德合格。学校要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自觉意识,建章立制,严格管理;教师要认真学习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照标准,规范言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以高尚的品行影响人。

2.课堂德育渗透。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把德育活动和班级德育工作情况作为评选“文明班级”和“优秀班主任”的重要依据。

3.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群体动态和重点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重点教育和引导,除了学校教育、定期谈心之外,学生也要反思错误并形成《自我教育》材料,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纠正错误。

(二)管理育人

管理也是教育,学校管理者的水平和形象、管理制度和方式,无不体现其教育功能。抓管理育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队伍建设。学校从校长、政教处到处室主任、班科任,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者,建立全员德育管理机制,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制度建设。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等管理制度,在管理中加强和落实师德教育。

3.树立典型。通过教师表彰大会、学校最可爱的人颁奖词、仁爱之师等系列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4.组织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报告会,如:班主任经验交流、读书报告会、国际形势报告会、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体育竞赛、歌舞表演、书画比赛、读书征文等。以活动为载体,使德育工作全面渗透。

篇(10)

    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只有和时代同步,和学生同步,继承创新,顺应潮流,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德育工作才能入脑入心。如果思想教育不能与时俱进,在新时代还是重复那些脱离实际的陈旧过时的老话,其效果往往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台上讲得不亦乐乎,台下听得一头雾水。

篇(11)

一、加强师德建设

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的德育工作队伍。新学年新学期,校领导及时添加了德育工作力量,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网络。认真抓好师德建设,组织全校教师在暑假进行班主任技巧、班级建设等德育专题培训,政教处,教科室、教务处、办公室等相关负责人都做了专题讲座,广大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在学期当中,在教师例会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开展“三爱”教育、积极开展师德讨论,举办师德演讲等,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和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 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校德育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好每学期的德育工作会议,与班主任、一起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期中以后,政教处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小结,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学生成长记录册等形式了解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德育薄弱环节进行了重新安排。

三、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同步教育网络

德育工作离不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构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为向家长反馈学校德育工作情况,传授德育信息,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本学期,德育处组织了七、九年级两期家长学校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同时加强了教师与家长在德育工作上的配合。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强化了德育效果。

四、 开发校本课程、举行德育主题教育观摩会

针对学生不同特点,我校在初一年级开展了养成教育、初二年级开展诚信教育,初三年级开展法制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为提高全校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相互交流德育工作的方法,展示各年级段的德育工作的特色,本学期分别组织各年段开展德育主题系列主题班会。本次德育主题班会教育观摩活动准备较为充分,教育主题较好:文明礼貌教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安全教育;讲文明话,做文明人;勤俭节约;呼唤诚信。主题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体现了阶梯性。充分展示我校德育工作的教育实效性。教育内容丰富:教育选取的角度小,从学生身边小事出发,如两个学生闹矛盾了怎么办,马路上踢球安不安全等,教育有针对性,所以教育效果也相当明显。有的班级由学生来组织,学生们发言积极,气氛较好,全校班主任教师分别观看了本年级的班会课,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本次德育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是学校德育组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的一次积极尝试,开出的观摩课以年段为主,各班主任群策群力,互相合作,既减轻工作压力,又提升教育质量,教育面广。观摩活动的成功举行,为学校今后如何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经验。

五、以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为平台,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总结得失,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是自管会领导小组遵循的宗旨,本学期,政教处加大对自管会学生干部的培训指导,将学生能做的都教给学生去做,将对各班级,对学生、包括对班主任的考核的一些事宜都交给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学生干部去执行,让学生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调整中得到自我提升。一学期下来,自管会学生的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广大教师、班主任的好评。丹阳教育电视台对此做了专门报道,江苏省现代化合格学校的专家领导评估验收小组的专家对我校自主管理委员会在德育建设进程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活动中教育,这是德育教育的特色,也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德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干部在本学期通过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巩固了学校德育效果。

1、

成功举办我校第七届国庆艺术节及国庆文艺汇演

9月底,自管会组织举办校国庆艺术节,展示了一系列学生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举办国庆文艺汇演。本次艺术节,从节目组织、活动安排、到节目演出的过程,全部由我校自管会学生承但。借此机会,校德育处既展示了大型活动的较好组织能力,又通过小主持人培训、活动组织、舞台监督、演出监控等过程,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自主管理特色。精彩的演出博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2、加强班级黑板报评比活动

学生的黑板报刊出能力培养,这是我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本学期,德育组共组织了四次班级黑板报刊出评比活动,每次黑板报评比有主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自定内容,自已排版,自已抄写,自己美工,黑板报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黑板报工作已成为我校德育传统活动之一,通过黑板报评比,学生的书写、绘画等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

3、作好共青团员主题意识教育活动

根据团市委的统一安排,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在教育中,我校有200多名团员受到了教育,团员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为团旗争光添彩。

4、举行全校广播体操比赛、举行初一年级学生拔河比赛、初二年级学生篮球比赛等,以籍此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集体精神。热闹感学生在活动中得以不断进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