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教学专业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4 09:57:5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教学专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教学专业

篇(1)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研究成果之一及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一般项目“数学实践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研究”成果之一.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

一、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

教学最基础的阶段即为小学教育,它是教学的启蒙阶段,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对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学生起到一个奠基作用.这也对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小学教师拥有广阔的文科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数学理论素养,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小学教育专业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课程的设置上以主修教育学理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的基本理论,还辅以有语言课程、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等选修的文化类学科.数学是基础文化的课程,也是数学教育整个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针对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一直以来我们沿用的教材都以传统教育模式.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教材的不断改革,旧有传统的教育模式、信息系统和封闭的教育空间不仅不利用与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更是束缚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我们要摆脱传统的“以智取向”的教育背景,目前,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实际效果与发展目标存在差距,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够.因此,创新与发展数学教育任务艰巨.

二、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实践的必要性

(一)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实践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手段

高校开设小学教育专业,是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人才为目的.旧有的传统教育模式,以理论和经验教学为主,缺乏以实践和创设情境课堂为主的数学教育实践活动,这样的堂课摆脱不了刻板、单一.本身小学数学教育面对的是年龄段在6~12岁之间的少年儿童,他们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若以传统的教育手段,不加以创新变革,则将导致国家在小学数学教育上与国外,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因此,数学实践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式,从高校培养具有数学实践能力的教师尤为重要,也是创新课堂的手段之一.

(二)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实践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方法

小学的数学教育现实情况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高校小学教育的大学生,对教育理论很娴熟地认知,各项技能考试也能够顺利通过.然而针对实践能力,一直是高校培养小学教育老师的一个薄弱环节.高校教师要抓好关键点,充分利用院校资源,积极提高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数学实践,譬如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学建模等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三、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实践的现状

(一)数学实践教学形同虚设,仍以理论教学为主

由于受到部分院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计划的影响,许多开设的小学教育专业都缺乏教学实践课程,存在部分院校为完成教学学分,随意添加理论课程和辅助课程.在缺乏科学依据和参考的情况下,设置了更多的理论文化课程,忽略了数学实践课程.

(二)数学实践教学存在形式主义,教学质量明显偏低

从一个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关注下,部分院校不是没有开展数学实践教学活动,恰恰是在表层工作上做得非常到位,而实际付诸的工作收效甚微.这就导致了由于部分实践教学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没有真正深入开展.形式主义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实践的大阻力,破除阻力才能在根本上形成.

四、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实践策略

(一)对教学观念加以创新,体现教学的价值

现如今,虽然教学改革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小学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学变为了一种符号教育形式,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据调查,不少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实际操作中,都规定了教学的课程和课时要求,但在现实情况下,许多高校根本就没有按照课时安排去保障实践教学的量,甚至根本就没有实施实践教学.从另一方面说,存在高校的老师不负责任,不精细设计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再者有些学生对于实践教学不感兴趣,认识模糊,不支持和关注实践教学,影响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效果.一些教育工作者还把实践教学当作补充教学的策略,没有意识到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意义,活动不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水平具有很大的限制.当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开展实践教学必须以教学资源的完善和资金的充足为基础,然而一些学校资金较为欠缺,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有限,甚至还会刻意地删减实践教学的数量,用理论课代替实践课.其二,实践教学的开展要以教师的科学化教学为基础,一些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专业水平欠缺,使得他们只关注一些理论和公式的授课,没有关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变化,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其三,小学生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太过单一,完全的理论化课程,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导致课堂教育过于死板,完全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发挥出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存在差异,不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制约着他们思维的扩散,更阻碍了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提高,与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求不相一致.实践教学被誉为是对学生进行锻炼的教学方式,也是培育学生实践能力,调动他们思维的主要办法.实践性知识是在一定教育场域下,个体的一种教育性感受和体悟.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性知识仅仅存在于实践中,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它的生成主要是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教育经验与体验的总结、概括与升华,它最终指向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促进教师成长.实践教学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教学实践智慧的关键.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感知教学场景,发现问题,企图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专业发展由知识型向智慧型转变,已成为时展的迫切需要.让教学实践智慧回归教育,让教学实践智慧唤醒沉睡的课堂,让教学实践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更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使命.教学实践智慧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能力.教学实践是一种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活动,“教育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却不能预测特殊的教育情境,教师难以直接用教育理论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实践智慧需要在实践中生成和创造.

(二)培养学生理智的实践创新精神

现如今,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较为落后,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充足的培养,阻碍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对他们创新能力的调动起到了制约作用.据调查,我国很多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在教学中都发现了数学教育的问题,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在教学中加以实践,教学工作与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不适应,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大问题,一方面与师范教育不重视实践教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方式有关.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就必须改变原来的示范课程教学模式,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让师范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教育教学的新变化,改变原来的空洞教学模式.在实习阶段就去开展专业化训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安排富有乐趣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在专业实践教学阶段,还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让他们认清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四年的培养过程中,从进入校门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小学生必须建立与教师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情感上找到依托.数学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将解决一道题目当作乐趣和挑战,树立他们终身学习数学的新思想.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引入实践内容,丰富教学的手段,运用科学设备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从多个方面塑造学生的人格,锻炼他们的能力.

(三)从教育方式上变革,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的方式是教师采取的主要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起到的作用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的兴趣无法被激发,甚至还会引起他们的厌烦情绪,死记硬背数学公式,还会阻碍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做题的时候反而无从下手.《纲要》指出: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改变原来的教学办法,丰富教学手段,改革教育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实践教学活动方式主要有校内实践教学活动方式和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方式.校内实践教学活动的方式主要有学科教学、微格训练、模拟训练、教学实践竞赛活动、社团活动等.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方式主要有教育观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担任校外辅导员、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刚进入校园,还没参与过实践教学,难免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引出课堂教学内容,采用怎样的方法提问都是需要考量的内容.对此,通过实践课程的设置,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参与的平台,让学生观摩优秀教师的成功范例,通过呈现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事件和情境之中,了解和体验教学行为或教学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了解小学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从而认识到教学的真正意义,为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打基础.

结语

高校的教学理论研究是高校开展教学的理论参考.我们开展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是为了实现教学的革新与改变的目的.通过参考相关文献、综合论证可知,实现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的策略是:创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理智的实践创新精神;从教育方式上变革,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这三大策略不一定是实现数学实践教学的唯一途径,然而却能成为在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方面的一个重要支撑,为促进国家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教育做出应用贡献.

【参考文献】

篇(2)

教学型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良好教育理论素养,掌握小学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拥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能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小学教师.在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应该是一个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指以实践操作为主,以师范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教育教学技能为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综合教育实践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多年以来,小学教育专业各主办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基本形成了以职业技能训练、学科课程技能实训、见习与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为实践教学内容,以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等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重理论轻实践、先理论后实践.依据从理论到应用的认识论逻辑,实践教学被依附于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没有形成自身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二,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欠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经常陷入一种技艺性和程序性的操练,产生工具性倾向,很难真正纳入小学教师课堂、小学教师行为和小学教师生活中;第三,实践教学空间单一、时间不连贯.各实践环节相对分散、凌乱,缺乏层次性和递进性.第四,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不规范.随意性大,主观性强、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不能有效发挥考核的导向、鉴定、改进功能.第五,实习基地建设不到位.高校与小学实习基地之间联系松散,没有形成深入合作的“实践共同体”,不能很好发挥对学生专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与引领作用;第六,实践教学教师指导不力.许多高学历教师虽理论雄厚,但缺乏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缺乏关注实践的热情,致使实践教学指导不力,效果不佳.以上种种,影响着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并成为制约小学教师职前专业成长的瓶颈.因此,建立完善又切实可行的适应小学教育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建构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在内的子体系综合建构而成.

2.1立体多维化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小教专业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导向.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以及基础教育实践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从教师职业情意、教师职业技能和教师职业能力等方面确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总目标:

2.1.1引导学生初步形成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专业情意.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热爱并献身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热爱儿童、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丰富师范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师德修养方面的知识和体验,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和专业发展动力.

2.1.2形成比较扎实的教师职业技能.具体包括: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交流合作、沟通表达等人际知识和能力;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策略性知识,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等.

2.1.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能力.具体包括: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堂调控、教学评价能力等);班主任工作能力(班集体建设、班队活动组织、课外活动组织、学生个案研究能力等);教育科研和反思能力(案例研究撰写、教育行动研究和教育故事撰写、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等);实验能力(教具制作与演示、实验设计与操作、实验创新能力等);艺术表现能力(声乐、绘画和舞蹈能力等).

2.2分层结构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如下: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3多渠道融通的实践教学实施体系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密切配合教育理论课程教学,合理安排小教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确保教育实践教学的规定课时,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使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形成内容上的高度关联,形式上的相互补充,从而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相互衔接、相互融通,形成一个多渠道、互通联的实践教学实施体系.

2.3.1实践教学的整体安排

2.4全方位多元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2.4.1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科学、规范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是实践教学评价的前提和保证.根据小教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体系,针对各类技能训练(三笔字、讲故事、朗诵、演讲、即兴说话、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社会调查和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设计等)我们设计了全面详细、操作性也很强的质量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的制定对各种实践教学、技能训练还发挥了积极的导向、调控和激励功能.

2.4.2实践教学评价范围全面、综合评价范围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也是实践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从全面综合的价值取向出发,突出课程评价范围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在评价对象上,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是一个整体,评价既包括对指导教师(大学指导教师和小学教师指导教师)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实践教学综合表现的评价;评价内容上,除了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进行评价,也包括对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教育创新能力等的评价.评价的领域主要包括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师专业情意等方面.

2.4.3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灵活、多样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是实践教学评价科学合理的基本保证.为此,我们综合运用了定量与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同时,我们还创立并运用了“实践能力成长记录袋”、“学生实践档案”等较新颖的评价手段.

2.4.4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合作在实践教学评价主体上,我们打破了以往只有大学指导教师评价的局限,设立了包括所有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多元合作的评价机制.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实习学校的评价也按着一定的比例被纳入到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里面.尤其是把实习基地指导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身、互相评价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5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健全、完善

2.5.1组织管理和制度保障健全的组织管理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组织管理上,主要是强化学院主管领导的领导、决策功能;实践教学办的组织实施功能和指导教师小组的指导、执行和检查督促功能.制度管理上,主要是完善了“实践教学指导手册”、“见实习基地管理”、“教育专业实验、实训管理”、“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等制度.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形成了职责明确、规范科学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篇(3)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应积极改革创新,全方位提升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综合能力,并且要促进小学生能够形成良好音乐素养,为今后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基础。然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还有一些影响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因素,限制着教学质量提升,阻碍着小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改善当前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以此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良好为小学生开拓学习视野,增强小学生学习意识,培养其综合素养,进而实现素质背景下的理想教学目标。

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事业中全面倡导的新型教学理念,在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素质教育促进了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音乐专业能力与音乐素养,是促进小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的有效教育理念。同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能够提升对小学生德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与音乐实践技能,在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文化品格与思想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理想目标。

二、影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因素

(一)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发展

当前,在小学院校中部分教师还未充分认知并掌握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也未曾积极有效的引进素质教育,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也是过于形式化,不符合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综合发展。针对此现象,教师盲目的进行音乐教学,不能充分挖掘小学生的潜在能力,也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音乐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阻碍着素质教学目标的实施,以及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成效提升的目标。

(二)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化

现阶段,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对于音乐教学还运用传统教学形式,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音乐教学不能良好实现素质教育下的理想目标。传统教学形式不仅不能有效创新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并且在教学制度的建设上还缺乏着科学合理性,对于小学生音乐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素质教育下培养音乐素质人才的教学要求,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

(一)积极制定符合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科学内容

如何基于素质教育改革创新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是当下首要实施的教学目标。而积极制定符合小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科学内容,能够有效提升音乐教学成效,促进小学生实现音乐技能与音乐素养良好提升。例如,要积极根据小学生今后音乐学习发展的方向,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切合实际的围绕思维、学习、观察、训练等方面进行教学,以此强化小学生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技能。同时,要根据素质教育理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材来提高小学生音乐整体应用能力,切合实际的与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的实际要求相结合,保证教学内容能够追随时展的脚步,让小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具备鲜明音乐观念,使其能够在今后学习与实践中能够实现终身发展,由此能够达到音乐教学的真正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二)全面创新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

小学教育专业全面倡导素质教育,并且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音乐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而全面创新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形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也是促使小学生音乐综合能力与素质提升,实现终身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例如,引进实践教学,强化小学生的拓展训练提升音乐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可在课堂上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设置相关音乐教学如歌曲创作、乐器演示、合唱竞赛等,让小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以此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兴趣。其次,教师要以小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其不同的音乐学习方向,开展沟通交流模式,强化小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最后,在注重突出小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依据素质教育理念结合多种实践教学,促进小学生音乐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音乐素养能够良好提升,为今后学习与生活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篇(4)

1.财政的影响。村各级教育部门经费不足,为了节约资金,尽量减少教师的数量。英语是开设得比较晚的学科,所需要的英语老师不能及时地补充上来。

2.编制的影响。农村各小学由于师生比的约束,定编比较少,从全局来说超编,从微观来讲没人上课。由于生源的减少,农村小学一般都以小班形式授课,就需要许多老师,而老师的编制是按所有的学生整体配置的,具体上课时人数就不够了。另外,农村小学教师,从总体上说,人数够,但是能够胜任英语教学的人少。

3.师资培养的影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出现断层,是导致农村小学缺少英语教师的主要原因。现在高校培养小学英语师资主要有这样几个渠道:一是小学教育专科的英语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英语专业的知识可以教农村小学英语,但是由于专科忽视了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和教师教育,使学生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的教学。另外农村小学学生少,班形小,所以他们需要既能教英语又能教别的科的老师,特别是当班主任,讲授语文数学,这一点英语专业的专科生做不好。二是小学教育本科学生,虽然这些学生的通识教育和教师教育都比较全面,相对来说英语水平也可以,但是没有受过英语的专门训练,所以他们可以胜任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数学的教学工作,不容易胜任小学的英语教学。三是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这样的学生一般不是师范专业的,虽然他们的英语水平很高,但是他们没有学过教法,特别没有学过有关小学教育的系统课程,没有学过小学的教学法,很难胜任小学英语教学的工作,更何况很多英语本科毕业的大学生,也不是那么愿意到农村小学去教英语。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奇缺,有的学校就找非英语专业的人代课,有的地区好几个学校一个英语老师,还有的学校英语课干脆就没人上。我是小学教育系系主任,2013年3月到5月是小学教育专业09级学生实习的时间,今年先后有将近20名实习生在农村小学顶岗代课教英语,还有很多农村小学的校长向我要人,但是已经没人可派了。有的学生没自信,觉得自己担不起英语的教学,敢于承担这项任务的大多是业余时间在英语辅导班上过课、假期在家里办过辅导班、有较长的英语教学经验的同学。虽然农村小学校长对他们的教学效果觉得还过得去,但是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底,因为毕竟没有系统学习过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和英语教法。在一个农村小学,一个实习生同时担任三个小学的英语课,几个小学相距10多里地,来回需要骑自行车走,如果赶上天气不好就要坐车走。本来实习时间是2个月,但是农村小学的校长强烈要求这些顶岗代课的学生代课到本学期结束,因为实习学生如果撤回来,农村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就没人上了。还有没要到学生的学校,一个老师上很多课,甚至有的学校英语课就干脆上不了了。这些农村小学的校长一直动员这些实习学生下学期一直代下去,但是农村小学没权聘任这些实习生,而实习生总想着回家乡参加家乡的教师上岗考试,学生也很为难,很矛盾。这样的师资情况肯定会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和全面发展。教师在学校教育的运行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当学生升上中学以后,在英语学习上城乡差距非常大。城市的小学生开设英语课比较早,老师配备得相对比较足,英语教师的水平相对比较高,很多学生不但在学校学习英语,在业余时间参加许多英语辅导班,甚至还有外教上课的,无形中在英语学习上就和农村孩子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势必造成农村学生英语基础差、成绩低,使农村学生很不自信,其实他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要想解决农村小学奇缺英语教师这个问题,当然需要教育部门的充分重视,财政拨款要进一步增加,教师编制要进一步合理。作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解决小学英语师资培养断层问题,我认为最切实的办法是加强小学教育专业英语课的教学,来缓解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奇缺的现状。

小学教育本科的学生毕业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国家或者校内英语四级考试,这个要求使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他们所缺少的是英语听力、口语、教法的系统训练,如果在这些方面加大训练的力度,是可以让小学教育毕业生胜任小学的英语教学的。这个设想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英语的学习和培训,让小学教育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不但具有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具有语文数学的教学能力,也具有小学英语教学的能力。

实施这个设想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继续开设大学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校开设的大学英语课,要求学生必须重视,如果能够认真学学英语,通过全国或学校的大学英语四级,其英语基础知识基本就能胜任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在单词量和语法方面具有了讲授英语的最起码的能力。要加强对英语的学习,为英语的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开设英语口语课和听力课。修改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学生的英语口语课和听力课,充分锻炼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现在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第四学期学生的英语课只有8周,我就利用好剩下的8周时间,为学生开设英语口语和听力课,进行英语口语和听力的训练,为将来胜任小学英语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英语听力教材和口语训练教材的选择应该慎重,因为毕竟不是英语专业的,将来毕业生的取向很明确,是教小学英语,要针对小学教材,结合小学的实际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选用教材,确定教学的难度和广度。

3.开设英语教法课。英语教法课对于英语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在教法课上,学生能够学习到英语课的特点、英语课的讲课方法以及处理英语教材的艺术等等。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小学英语教材来进行,最好是请小学优秀的英语教师为学生授课,另一方面,严格对待英语教法的考试与考核,使学生切实具有小学英语教学能力。

篇(5)

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技能培训的策略

重视教学实践,提高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的实践能力。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一般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实习时间有限,对此,学校可以进行分散实习:例如在寒暑假时期组织统一集中实习,在平时利用零散时间实习。让学生多参加公益性的义务教学活动,如支教等,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教学经验,又能参与公益性组织,一举两得。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要过硬,一般本科高校会开展关于高等数学的专业课程,所涉及内容以高等数学基础理论为主,这也是对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价值观,便于帮助学生建立更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深入研究专业课程,扩展选修课学习范围,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小学数学是学生初步接触理科类学科的第一步,因此对小学数学的教育要更加细腻,把握住学生认为数学难学、枯燥的心理,纠正这一错误观点,引导他们学习数学,爱上数学课程。提高心理教育能力。心理教育在教育体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小学教育针对的是小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于刚接触初等义务教育,心智刚刚萌芽,对学习还没有一个准确定位,玩心较大,更喜欢一些艺术活动,类似于讲故事、笑话、歌曲等。所以小学教师在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多才多艺,以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可将教学融入讲故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在循序渐进中帮助他们进入学习的正轨,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自身应加强思想道德的培养,做到以身作则,起带头模范作用,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篇(6)

二、高度重视教育实习,提高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1.延长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时间。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的专业化是借助于“实践性知识”来进行保障的,而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为了应对当前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时间不够长、实习效果不够好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延长学生的教学实习时间,从而保证其实习效果。具体来说,可以选择分散实习(每学期一个星期的实习)和集中实习(八周的实习)相统一的方法;也可以选择两次实习,也叫做小实习(集中实习)和大实习(集中实习)相统一的方法等。

2.安排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集中时间实习一个学期。

考虑到实习自身的具体特征和其他的各个方面的因素,非常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的问题,从而不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安排学生集中时间实习一个学期。与此同时,可以采取“拜师制”,也就是说,科学合理地确定学生所进行实习的小学和小学指导教师,安排学生真正地深入到小学和指导教师进行见面,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在建立了良好的师徒关系的基础上,学生必须和指导教师保持沟通和交流,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三、合理划分培养阶段,做好课程设置

只有合理划分培养阶段,做好课程设置,才能够保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取得良好的成效。

1.大一、大二期间。

大一、大二期间开展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理论学习,保证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在进行深入地调研的基础上,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团队有必要制订全新的版块化课程设计方案。在学分分配方面,在专业限定选修课、实践环节、实验课程等方面的学分较重。在选修版块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建立教育心理版块、小学数学版块、小学语文版块、小学科学版块、教师成长版块、课程改革版块、先进教学方法等版块,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教学与管理能力。

2.大三期间。

大三期间进行教育实践类课程学习与针对性训练,与此同时,进入一线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听课评课,模拟训练;也可以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教育实践,采用全景教学方法、现场诊断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大四期间(包括大三期间下学期)。

大四期间(包括大三期间下学期)进入小学当中参与教育实习或“顶岗实习”。以互惠互利的实习基地建设为龙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为小学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实现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的多样化。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实施“校外导师制”,也就是说,从大三学年开始,就将学生安排到小学和骨干教师确立“师徒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和指导教师保持沟通和交流。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66-02

一、引言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深化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正在变得比以往更高,这也就进一步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必要深入地研究如何培养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科学合理地培养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对于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进行革新。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二、结合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不同的教学技能的相关社团或联合会

通过结合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不同的教学技能的相关社团或联合会,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进一步活跃,也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能力。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社团或联合会,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相同的爱好和特长的基础上,为了保证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得以发挥和培养而形成的一种团体性的组织。它具备非常广泛的影响以及非常丰富的内容,与此同时,其组织活动的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它在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应该根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要求来科学合理地建立学生社团。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离不开活动的平台和空间,这样的平台和空间是“第一课堂”很难完全提供的,所以,必须设置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并且和教学技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的“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或联合会,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举例来说,与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存在着非常密切联系的学生社团或联合会具体包括英语社、摄影协会、舞蹈队、书法社、文学社、合唱队、教育理论学社、系报、广播站等社团和组织。通过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类似的社团和组织,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地加入到各种各样的具备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高尚的情操,让他们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也能够促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大大提高,切实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升。

三、高度重视教育实习,提高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1.延长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时间。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的专业化是借助于“实践性知识”来进行保障的,而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为了应对当前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时间不够长、实习效果不够好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延长学生的教学实习时间,从而保证其实习效果。具体来说,可以选择分散实习(每学期一个星期的实习)和集中实习(八周的实习)相统一的方法;也可以选择两次实习,也叫做小实习(集中实习)和大实习(集中实习)相统一的方法等。

2.安排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集中时间实习一个学期。考虑到实习自身的具体特征和其他的各个方面的因素,非常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的问题,从而不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安排学生集中时间实习一个学期。与此同时,可以采取“拜师制”,也就是说,科学合理地确定学生所进行实习的小学和小学指导教师,安排学生真正地深入到小学和指导教师进行见面,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在建立了良好的师徒关系的基础上,学生必须和指导教师保持沟通和交流,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四、合理划分培养阶段,做好课程设置

只有合理划分培养阶段,做好课程设置,才能够保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取得良好的成效。

1.大一、大二期间。大一、大二期间开展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理论学习,保证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在进行深入地调研的基础上,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团队有必要制订全新的版块化课程设计方案。在学分分配方面,在专业限定选修课、实践环节、实验课程等方面的学分较重。在选修版块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建立教育心理版块、小学数学版块、小学语文版块、小学科学版块、教师成长版块、课程改革版块、先进教学方法等版块,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教学与管理能力。

2.大三期间。大三期间进行教育实践类课程学习与针对性训练,与此同时,进入一线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听课评课,模拟训练;也可以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教育实践,采用全景教学方法、现场诊断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大四期间(包括大三期间下学期)。大四期间(包括大三期间下学期)进入小学当中参与教育实习或“顶岗实习”。以互惠互利的实习基地建设为龙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为小学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实现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的多样化。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实施“校外导师制”,也就是说,从大三学年开始,就将学生安排到小学和骨干教师确立“师徒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和指导教师保持沟通和交流。

五、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本文提出的几点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培养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和创新精神。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对于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的要求正在变得比以往更高,对于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在将来的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清水.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性弱化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9,(04).

篇(8)

前言

 

在中国,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自1998年始,由南京师范大学首创开办本科层次师资培养。至今在全国共有百余所高校设置了小学教育专业。虽然它已走过十来年的建设历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小学教育纳入到高师教育体系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中,人们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范性”处于下风,实践教学处于次要地位,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也存在偏颇,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对策,对今后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及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认识及定位的偏颇 

关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教育实践就是实践教学。事实上,实践教学不是简单的操作练习、技能训练,也不仅指教育见习、实习。实践教学与教育实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实践教学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加广泛。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二者是教师教育中师范性培养的重要组成。实践教学的对象是师范生,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践教学就是实践学习。 

(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时数有限,且安排不合理。目前,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在高师教育中的比重十分有限。课程比例失调使得师范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出现缺口,普遍表现为只掌握理论,而教学实践技能较差。而仅有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和次数也十分有限,每次时间短且安排分散,学生往往学不到什么实践就结束了,实践教学成了镶嵌在其他课程中的点缀。对于最后一次时间较长的毕业实习,很多学生也因为面临找工作而使实习得不到保证。在四年的学习中,真正的实践教学课时数严重不足。 

2.课程形式、内容较为单一。在现有的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被简单地认为教育实践,而教育实践又被简单地认为教育见习、实习,任务只限于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而对于教师科研、家访、教育行政、教育调查、教研活动等针对小学教师培养特色来设计和加工的成分被极大地忽视了。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使得师范生无法掌握全面的教师教育技能,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受到影响。 

(三)实践教学支撑系统不够健全 

1.实践教学“无处去”。除了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实践基地小学。而学生要获得关于小学的全面体验,这就必然要注意实践基地的选取和开发。目前,实践基地普遍较少,类型单一且没有建立密切的联系,这都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出现了实践“无处去”的现象且实践活动很难深入。 

2.实践教学“无人教”。很多时候,学生在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都是孤军奋战,虽然高校和小学都安排了指导教师,但没有真正发挥指导的作用,出现了实践教学 “无人教”的现象。一方面,高校的指导教师要忙于教学及科研工作,基本没有时间到实习学校指导学生实践;另一方面,虽然实习学校都会为每一名实习生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但由于这些教师大多忙于备课、教学、管理班级等,实习生得到的指导也是十分有限的。 

二、创新实践教学的主要对策 

(一)更新观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师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受到教育及教学工作的锻炼,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要培养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优良品德和教师的职业技能,为将来从事教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并创新了实践教学,在传统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确立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大实践全程教学观;增加了综合实践、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由综合实践-实验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实习-课题研究五个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体现了全程性——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阶段性——五个环节分成五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时间保证和阶段目标、定位、内容、要求、指导、管理及考核;完整性——五个环节都是相对独立的一块,但它们相互间有内在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递进性——五个环节依次排序,有前后顺序关系,使实践教学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同时,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1)从教能力训练模拟化。通过微格教学培训和强化实践训练两个途径,让学生掌握多种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2)教师角色体验全程化。将教育见习、实习安排全程化,四年不断线,要求学生长期与实践教学基地教师结对,参与实践基地的教学研究活动,形成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3)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测试项目”,实施“教师职业技能考证制度”。

(二)创新形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1.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能力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在调研中,许多小学校长有这样一个共识,如今小学非常缺乏活动课程教师,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专题性的德育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劳技活动等方面的能力非常缺乏。可见,高师强化活动课程,不仅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极为重要,而且为他们提高日后到小学开设活动课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2.开设艺术实践课程。艺术素养在现代小学教师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教师的劳动充满创新性,对艺术修养要求很高。很多优秀的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之所以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深深地吸引学生,就得益于他们良好的艺术素养。所以在高师增强艺术实践课程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能满足小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强烈期盼。 

3.开发学校隐性课程。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倡导学生在学校的各种社团文化活动尤其是专业性活动的组织、运行过程中,在生活、学习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组织、交际、协调、创业、具体操作等方面能力。 

(三)设置项目,形成实践教学特色 

为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质量,确保学生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必须使学生练就扎实、有效的教师职业技能。为此,在广泛调研、论证及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测试项目”,实施“教师职业技能考证制度”,把专业核心能力分解为若干专业技能测试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期完成各项测试,使专业技能显性化、专业技能训练具体化。确定普通话、朗读与演讲、钢笔字、粉笔字、课件制作、说课与讲课、钢琴弹唱、班队活动为必考项目;毛笔字、应用文写作、美术字、口令与队列、简笔画、钢琴或其他乐器、黑板报设计、书法艺术、说课、图案或素描、舞蹈或唱歌、儿童想象画等为选考项目。制定了考核标准,每学期统一安排考核时间,把考核结果与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取得相挂钩。 

(四)建立基地,提升实践教学效能 

为了使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在农村小学、城镇小学、市区小学、民办小学和特殊学校等五类不同类型学校中选取部分作为实践基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定期安排到基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教育见习、认识性实习、规范性实习或顶岗实习到毕业实习,四年不断线,基地成为学生了解学情、校情,领会小学教师所需要的素质要求、知识和能力结构,全面提升专业技能的舞台。同时,充分利用基地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要求每位学生与基地小学的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从第二学期开始至毕业,学校将有组织、有步骤地为每位学生联系一名基地小学的优秀教师作为校外指导老师,进行“师徒结对”活动,每位指导教师带3—5 名学生,每学期对“师徒结对”进行考核。整个过程分为观摩、协助、体验、模仿、总结等五个环节。 

“师徒结对”活动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熟悉小学教育、接触儿童提供了广阔舞台,它是对旧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它强调“做中学”;强调教学技艺的模仿与培育;强调与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对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建构;强调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实践证明,“师徒结对”活动充分体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 

结束语 

小学教师教育纳入到了高师教育体系,但目前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缺乏经验,在小学教师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将这些问题合理解决,提出可行方案,还需不断深入地进行探索与研究。实践教学是小学教师培养的一部分,其发展必然依托于整个专业的发展,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整体下进行研究。只有专业的各方面不断完善、彼此促进,才能最终促进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小学教师的培养水平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倪小敏.实践取向: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和重构[j].教师教育研究,2010,(1):22. 

篇(9)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进和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越来越成为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关注的内容之一。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将“实践取向”作为三大基本理念之一,将“教育实践与体验”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结合相关课程学习,密切联系小学,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具有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完善课程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基本平台。按照“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结构、内化素质结构”的总体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制定上应强调以“学术性、师范性”为特色,以能力本位为主要价值取向,构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专业拓展、综合素质等五级课程平台,强化儿童发展、教育哲学、小学教育概论、班级管理、教育政策法规、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研究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师语言、书写技能等课程,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注重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同时,强化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教育专业素质课程所占总学时的比重,合理分配学科专业课、教育理论课、方法技能课和教育实践课各部分的课时比例,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努力构建基于学科知识体系、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基本技能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应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即通过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情感;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组织协调、交流合作能力;形成自我专业特长。为此,大学一年级应侧重教学基本功(包括书法、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即兴演讲、声乐与器乐、简笔画与手工制作等)的训练与专业情感的初步培养;大学二年级应侧重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上课、说课与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个别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能力等)的训练与教育理念的形成;大学三年级在继续培养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培养教育管理能力(包括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课外活动、联系家庭和社会的能力等),并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进一步巩固专业情感与教育理念,培养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大学四年级则侧重培养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包括选择课题、设计研究计划、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撰写教育故事与小论文等)和自我专业特长(即经过实践训练,学生在专业能力某方面形成的一定的优势,如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等)。

二、改革课堂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为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小学教育专业各门课程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改革课堂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应结合课程内容制订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实施途径,通过各种途径训练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如,教师语言、音乐、美术、书法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等相关理论课程可按实践教学大纲,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对学生实施观察学习、模拟学习,加强形成性评价,训练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在利用课堂引导学生实践的同时,各课程还可加强课堂教学的延伸,如,开展课前十分钟演讲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重视实践性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加强课后实践能力的训练与辅导,弥补课堂实践教学时间不足的缺陷;指导学生做好课外学习笔记,记录课外阅读(理论、案例等)的摘要、反思成果等,拓展学生视野;教育学、学科教学论等课程加强微格教学,组织到小学见习实习,指导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阅读教育名著,研讨教育热点问题,撰写教育小论文,开展教育手抄报、读后感、教育教学技能等各类教育技能比赛,以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的。

与此同时,小学教育专业还应积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将笔试、技能考试、汇报演出、展览等形式有机结合。如:教师口语、书法、音乐、美术等必修课期末可采用抽签决定考试题目、相关教师组成评委组打分的考试方式;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可采用闭卷考理论、开卷考技能相结合的方式;专业拓展课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技能与训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语言表达艺术与训练、儿童歌曲创编与伴奏、儿童舞蹈与唱游、儿童故事表演与创编、教玩具制作、书法艺术等也可采用汇报演出、展览等形式,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课外实践训练

课外活动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是实践教学的又一基本途径。小学教育专业应制订并落实课外活动的制度与措施,根据专业特点组织相关学生社团,列入每学期系部、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将社团活动和群众性活动有机结合,广泛成立各类学习型、活动型社团,如支教社、文学社、心理辅导站、大学生合唱团、手工制作、声乐、体育、书法、朗诵等多个类别的活动社团。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锻炼,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锤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与此同时,小学教育专业还应积极开展普及性的群众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教学基本功与能力的检查与训练,如由学习部负责实施普通话、书法、简笔画、声乐、舞蹈等教学基本功每日一练活动,保证课外训练的制度化、经常化与常规化。同时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剪纸、手工制作、简笔画、歌舞等专业展示,举办简笔画、书法、朗诵、演讲、器乐、手抄报、讲课、说课、评课、组织班队活动、课件制作等教师能力大赛及征文比赛(文学、教育心理、儿童文学等)、手抄报比赛、科技小制作比赛等,提高学生开展教育实践能力训练的积极性,提升实践教学的成果。

在加强校内实践的同时,小学教育专业还应重视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开展教育见习与实习。《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目标提出,要“结合相关课程学习,观摩小学课堂教学,了解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深入班级,了解小学生群体活动的状况以及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获得与小学生直接交往的体验。密切联系小学,了解小学的教育与管理实践,获得对小学工作内容和运作过程的感性认识”。为此,小学教育专业应根据课程设置情况,将教育见习、实习时间、内容具体化、制度化,力求每次见、实习前均有基础教育名师举办讲座或公开课,做到整个见习、实习过程都安排专门教师全程带班,加强指导;见习、实习后都要求学生按照提纲进行反思,写出日记、总结、小论文,组织学生交流,从而实现教学实践的层次化、自主化和反思化。

四、推行顶岗支教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目标“教育实践与体验”中要求: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经历1~2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参与指导学习、管理班级和组织班队活动,获得与家庭、社区联系的经历;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获得与其他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获得科学地研究学生的经历与体验。据此,根据学校定位、地理位置、课程时间比例要求等实际情况,为保证学生实践锻炼的经常化,小学教育专业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小学加强联系,深入基础教育第一线开展顶岗支教活动,既可以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又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当地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服务地方,从而实现多赢。

为此,小学教育专业一方面可以组织大二、大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成立支教小组,在进行充分的“上岗”前的集中备课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定时间、定课时、定人员,有组织地到支教学校任教和辅导课外兴趣小组,增加学生对小学及小学生的直接感知,培养学生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的能力,训练学生初步的教学能力。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应根据课程计划安排,充分利用实习环节,组织学生到小学顶岗支教,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实习班主任、少先队工作,实习课外活动,进行教育观察、调查与课题研究等,深化学生专业意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师资力量

目前,我国很多小学内部英语方面的专业教师很少,能够在英语专业方向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的教师不多。另外,一些小学英语教师总体的教育水平不够高,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真正运用英语的重要作用,启发学生在初学阶段养成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语感和兴趣。另外,造成小学英语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还有学校方面,一些小学在英语教学方面没有增加适当的投入,学校对于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着认识方面的偏差,低估了小学英语教育对于学生日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一些小学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课堂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在英语听力和口语等方面没有进行过多的涉及,这对于形成学生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非常不利。因此,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综合素质等方面需要得到提升,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需要对于英语有更加准确的认识。

(二)学生方面

学校当中每个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英语方面的水平不够平衡,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整体掌握进度,把握英语课堂的讲授。小学阶段的英语属于初学阶段,很多学生在这个初始接触英语的阶段很难形成较为正确的认识,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小学生起点和英语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掌握当中不能成功把握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另外,小学生在心智上发展不够成熟,这使得他们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很难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这对于他们的日常学习来说尤为不利。因此,小学生在知识接受能力以及对于英语知识的印象等方面也是目前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三)教学方式问题

小学生的任何方面的学习基本上都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在任何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是要小学生能够在这一学习阶段形成正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情况。而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最为主要的指导作用,小学生的任何学习习惯的形成都一定程度上和教学教师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很多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发挥主要的教师指导作用,在课堂组织和过程中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形式沉闷呆板,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不能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改革目标和方向

综合上述表述可知,目前我国很多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学校、学生以及教师等方面。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以下是笔者针对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的详细论述,具体表述如下。

(一)培养学生教学技能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人员和指导人员,他们必须要懂得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基本性规律,还需要相对熟悉一些外语教学的本质方面的特征以及基本型原则。另外,教师还需要正确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这样才能充分胜任教学工作。针对以上讲述可知,很多小学教学中,英语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较为单一化,这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乏兴趣性。因此,在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改革的方向应该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相关培训教育人员主要需要掌握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的相关理论,并且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并且借鉴国外的相关先进经验,根据小学生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综合考虑实际的教学进展,科学创新和改善教学方法,找到符合本班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实际培养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技巧方面,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首先,学生在未来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过程中,应该能够向教育对象来传授一些英语知识以及英语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这就指的是需要教师能够善于抓住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将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分解性展示,将难题化解成为小学生的能够理解的阶段,这样就能够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多媒体等工具进行教学,制作一些课间,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知识点。

(二)增加课堂活动

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如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知识依靠理论性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对于英语方面人才的需求。因此,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还需要增加课堂中的活动方面,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去,帮助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因此,根据英语语言的实际特点,教师应该开展课堂中的额外活动,活动的主要方面应该涉及到培养学生在英语应用方面的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听力和口语等方面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心理状态,就能够在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效贯彻英语教学的相关原则,在实际的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达到开发学生学习技能等方面的目标。课堂活动的特点是生动有趣且丰富多彩,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日常英语学习的欲望,能够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进行展开。例如,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明确课堂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活动策划的过程中遵循自主性以及思想性的相关原则,实行因地制宜的相关技巧,抓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结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创造性,来组织一项有计划的课堂指导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可以选择组织很多种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的形式,英语故事会等是其中的重要活动方式。在组织英语故事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故事会的主要过程,还可以指导学生能够在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在故事会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讲述一些自己喜欢的主题故事,帮助学生对于故事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故事会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培养自身对于英语教学的语感。

(三)激发英语听说能力

在任何一个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目的是让学习者能够掌握也一样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向上,应该培养学生激发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技巧,引导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迎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小学英语教师作为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教师,教师对于小学生在语音以及语调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已经形成了错误的发音方式,那么对于小学生今后的英语发音都会有长久的影响。例如,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倡导学生能够学会使用更多地课堂教学技巧以及教学工具来激发小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的能力。小学生在语调和语音等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因此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更多地刺激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频繁地让学生听取一些地道英语的发音习惯,让学生从小就习惯外语的正宗发音,并且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习惯。另外,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开口说英文,这样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性的发展。

篇(11)

小学体育教学场地在室外,室外特殊的教学场所与其他学科室内教学完全不同。其他学科学生们都是室内学习,而到室外学习时身心会感到放松、愉快、无拘无束,能够有效缓解学习压力和身体疲劳等。

2、教学锻炼有机结合。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小学生学习掌握体育运动以及卫生心理等知识与技巧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小学生能够有效锻炼身体,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要求教学与锻炼有机结合。小学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与锻炼,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锻炼自身素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3、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体育课之外的其他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都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却很少体现人际交往内容。然而,小学体育课教学却有许多社会人际交往内容,其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要有效的沟通交流、协作配合。因此,可以将体育课教学视为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课堂”。

4、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们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承受一定的运动量。因此,小学体育课需要消耗学生们一定的体力和汗水,其就潜在具备一项非常特殊的任务,即激发小学生的机体运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以及增强体魄的目的。这也是小学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独特的特点之一。

二、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要求

1、实现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相结合。

根据小学生所特有的身体与心理特点,再结合小学教育中关于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本文提出了“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将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主线。通过专业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体现体育运动中游戏与娱乐相结合的属性,同时还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们的心理发展需求,更好地迎合小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另一方面,实现专业化教学与兴趣化教学相结合,既能够让小学生们的体力与智力得到均衡发展,又能够锻炼小学生们在竞技运动中的品德与意志,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2、改革体育教育教学评价方式

针对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而言,要充分进行改革,同时也要重视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对于小学这个年龄阶段的体育教学,应打破传统的成绩达标测试,而转换为以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实践程度、完成质量等综合因素作为小学体育的评判标准。并且,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估也应与与小学生日常锻炼情况、个人卫生习惯、个人道德品质等各种因素结合判断。通过对小学生们运动情况的综合评判,能够更好地激励小学生们养成运动的良好习惯,更好地掌握卫生健康等方面的体育文化知识等。

三、小学体育教育的创新发展

1、注重兴趣化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起步阶段,其拥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是培养兴趣爱好的最佳年龄阶段。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小学生的成长变化规律,开展科学、多变、个性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小学生身体、心理方面的发展需求。同时,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变换思维视角,精心设计各种教学环节,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获取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

2、发展个性化教学。

个性代表着不同、特殊,是与别人相对立而存在的。针对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对于参与者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小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们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例如:足球运动通常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并且还要具备沉着冷静、机警灵敏的特点,因此可以经常组织小学生参加足球运动项目,帮助小学生克服孤僻、内向的性格弱点,而逐步形成开朗、外向、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生也是社会一员,未来都会步入社会。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以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为己任。教会小学生适应社会,学会社会人际交往至关重要,要让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增强自我调节意识,学会处理不同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要学会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承受不同的压力与挫折,在不断的合作与竞争中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是现代社会大都为独生子女,能否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等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行业、各个方面都在强调团结合作意识,其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学习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应从小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使之成为为人处世的思想理念,陪伴其一生。而小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可以从同学之间共同完成体育活动、体育游戏或者体育学习过程中加以培养,从而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