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科技工作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4 09:57:4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科技工作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科技工作建议

篇(1)

人民银行德宏州中心支行全辖4个县(市)支行,共8名科技人员,最大45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35岁,从事科技工作年限平均为7年,其中8名同志均大学本科学历。1名副行长,计算机专业毕业,目前分管办公室等工作,同时担任微机管理员;1名副主任科员,计算机专业毕业(研究生),履行综合业务工作,同时担任微机管理员;2名股长,均为金融专业毕业,都在主管办公室全面工作,同时担任微机管理员;2名副股长,1名计算机专业毕业,在办公室负责纪检监察等工作,同时担任微机管理员,1名非计算机专业毕业,在基础业务股负责部分工作,同时担任微机管理员;其余2名专管员均为非计算机专业毕业,并兼任驾驶员等工作。所有人员均非专职科技工作人员。

二、存在问题

(一)人力资源匮乏与业务电子化的矛盾

一是人员不足,在基层央行特别是县支行,存在的普遍现象为人员紧缺。基层央行科技人员在做好部门业务工作的同时又要管理支行所有业务部门的计算机日常应用维护,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工作之中,更谈不上有多余的时间更新自身的科技知识水平。二是目前业务岗位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欠缺,大多对计算机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对科技人员的依赖思想十分严重,导致科技人员忙于琐碎事务而无法完成科技人员自身知识更新,跟不上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步伐,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普遍存在。三是科技人员思想不稳。由于基层科技人员处于科技工作的最底层,加上科技工作是一个专业性特别强的特殊岗位,岗位交流的机会极少,工作很难出成果,造成大部分基层科技人员对前途失去信心,不愿从事科技工作,乐于改行做业务的现象在基层行普遍存在,制约了基层科技工作发展。

(二)设备更新与技术发展的矛盾

一是受经费制约基层县支行部分业务微机是在四、五年前购置的,在性能上安全性差、运行速度慢,很难适应当前央行业务工作。若不再及时更换电脑,将严重影响基层央行职能的有效发挥。二是基础设备落后,致使科技工作的发展后劲不足。突出表现为一方面是设备采购权上收后基层央行不能更加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设备经费,在应对突发的设备故障时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是对于科技设施等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快的认识不足,以至于基层行在科技投入上缺乏计划,因而出现了在经费松时盲目投资大量购置电脑,经费紧张时却又没钱投资的怪现象,最终形成科技工作后劲不足。三是基层县支行的业务系统日趋客户端化,对内网的依赖越来越大,对网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基层县支行办公楼内的网络布线大多是5 年以前完成的,随着业务系统不断增多,业务系统用机增加的情况,原线路已满足不了需要。恢复和增加线路都无法在楼内布线,只能在楼外布线,既影响美观,又存在风险。四是受经费和办公条件的制约,不能满足电子设备放置的环境需要,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在这次调研中基层县支行机房,均未配备防电磁设备,专用空调设备,部分基层县支行没有监控设施,不能满足计算机设备的特定(温湿度、防尘等)需要和安全需求。

(三)工作责任日益加大与工作绩效的矛盾

目前县支行科技人员都在兼职,承担着大量具体业务工作,科技管理员岗位处于“义务劳动”的状态。随着人民银行的工作不断正规化,科技工作人员分管的业务工作的程序、步骤、手续日趋正规,工作量也逐渐增大,而且随着科技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软硬件维护、系统管理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县支行科技人员经常陷于多项工作之间,分身乏术,顾此失彼。由于县支行科技人员身兼数职,其工作量和责任日益加大,而工作绩效考核却没有体现出这一特点,缺乏了对科技人员的关心,也不能反应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三、工作建议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

加强对基层央行科技的培训力度,由上级行定期组织科技人员定期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班,及时更新基层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央行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安全等工作的需要。此外,上级行还应该对一般员工进行高水平、普及性的科技培训,在提升专业科技管理员业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央行基层员工科技运用水平。从长远来看,可以将县级央行科技人员统一上收中支,统一由中支科技科管理,这样既可以将有限的科技力量集中起来,解决好中支科技人手不足、县支行科技人员兼职过多的问题,还能做到全州科技工作一盘棋,科技人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和统一调度,集中科技资源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保障基层央行工作开展。

(二)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高使用效果

一是建立、健全正常的科技投入机制,以保证科技设备的正常更替,以满足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的需要。二是加强网络、机房的建设投入,保障基层县支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三是授权县支行对现有科技设备的合理配置权,以便对科技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高效整合。

(三)稳定基层央行科技人才队伍

适当提高科技人员的岗位补贴,提高基层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解决科技人员行政级别;鼓励基层科技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对通过评审的基层科技人员优先聘任,以此稳定基层央行科技人才队伍。

四、工作展望

通过对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发现基层央行还可以在上级行统一部署下,利用两种手段从结构上解决存在的三个问题。

(一)利用新技术降低设备需求

篇(2)

二、进一步适应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的新要求。切实转变法律服务理念,努力实现法律服务由传统的个体服务向行业间协作服务的转变,由单打独斗式服务向专业化、团队化服务的转变。在服务观念的转变中,积极整合我市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源,统筹协调全市对外开放、科技创新法律事务,积极推广武进区法律服务中心的做法,以法律服务中心的团队形式服务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形成我市法律服务一条龙服务,充分发挥法律服务的整体功能,切实提高我市整体法律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三、进一步完善服务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的新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典型示范,引导、鼓励、支持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积极介入招商引资项目谈判、合同履行等相关经济活动,及时跟进对新能源、物联网、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制法律服务业务,努力为我市对外开放、科技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实现与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的对接,共享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降低法律服务成本,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专题研究。充分发挥市律师协会、公证协会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的作用,依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专业优势,特别是依托市律师协会各专业委员会,组织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从实际出发,开展对外贸易、科技创新的法律服务专题研究,找准法律服务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努力为吸引外资、对外投资、WTO框架下企业依法维权、贸易救济措施和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法律服务专题研究与咨询服务,为我市对外开放、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五、进一步优化各级政府法律顾问团(组)。在充分发挥现有政府法律顾问团(组)作用的基础上,积极选拔精通涉外经济和涉外法律的优秀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充实到政府法律顾问团(组)中,为各级政府及部门、企业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咨询意见和建议,认真开展法律论证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协助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积极鼓励律师事务所选派优秀律师帮助政府、企业开展工作,提供全日制法律服务。

六、进一步强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积极加强调解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全市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充分发挥调解服务中心、专业调解委员会的优势,围绕全市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设立法律服务联系点,开展一站式法律服务,及时排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在发展与推进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帮助提出解决法律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积极组织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协助政府、企业有效化解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建设过程的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劳资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减少科技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讼累,及时调处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纠纷,积极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七、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诚信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诚信为本,加强对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强化对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监督,严肃行业监管,规范执业行为,在鼓励支持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对外开放、科技创新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的同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的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对查处情况及时予以公示或通报。

八、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和争取政府资金支持,采用国内和境外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积极组织引导律师开拓高端法律服务,规范对接资本市场,规范现代公司制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并积极培育我市承办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等涉外法律事务的律师事务所和知名律师,提升我市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的法律服务综合实力。

九、进一步创新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按照“应援尽援”的要求,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积极实施对创业大学生的法律援助,对科技工作者提供法律帮助。依托法律援助中心和法律援助受理点,组织引导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中的法律援助。同时,加强对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中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监管,完善法律援助案件回访制度,使法律援助工作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中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篇(3)

高校学科门类多,专业多,仪器和实验设备齐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学科点、博士后流动站等研究开发基地,具有多种技术测试和开发平台,是强劲的高新技术成果产出的源头。

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科技推广工作起步晚,经验少,有关科技推广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科技体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束缚着它的发展。到1999年底截止,高校科技成果能够签约转化的不到30%,转化后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只有转化成果的30%,因此只有10%左右的成果能取得较大效益。大量的科研成果并没有真正地走入市场,仍是“养在深闺无人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

体制和观念落后

首先,高校的机制和观念上尚未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就高校的科研人员而言,尚未实现三个转变和统一 :从单纯追求学术成就转变到学术成就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从对外主要与学术界联系,掌握学科动态转变到既要与科技界联系,又要与政府、企业界乃至社会各界联系和交往,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市场动态与竞争动态的统一;科研的逻辑思维与经营理念、探索性研究方式与决策性经营原则相统一。

科研人员成绩判断标准落后

就高校本身而言,衡量办学水平和科技人员贡献大小的标准尚未完全从发表文章和获奖的多少转变为与开发出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好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多少相统一;机制上尚未建立起真正鼓励科技人员兴办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人事制度、科技管理制度;尚未从习惯吃“皇粮”转变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理念上来。

投入有限,成果不成熟

由于技术市场体系不完善,科研投入不够,受资金约束,多数技术成果不够成熟。

管理部门服务不到位

科研管理部门作为技术中介组织没能起到沟通作用和发挥桥梁的作用,不能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完备的服务。

缺乏长远市场眼光

由于企业为创新而投入的巨额资源只能获得滞后且不确定的市场收益,所以技术创新与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间仅存在长期的因果,但多数企业只追求短期目标,两者关系错位,企业购买技术的动力不足。

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几条建议和对策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如何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关键在于学校的政策推动。基于培养人才、发展科研的主要任务,高校应解放思想,建立具有一定结构、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新型科技体制。制定鼓励科技人员(包括研究生)开办高科技企业的政策,真心实意地鼓励科研人员无任何负担地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大胆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机制,建立固定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科研与创业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岗位相结合的人事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从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岗位编制、学籍管理、教学科研任务考核及学校、院系、个人之间的收益分配.成果归属及共享等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以其研究开发成果为资本创办科技企业,实现成果转化。

创办大学科技园,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研究与开发、成果转化与商业化三个阶段,这种转化就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其中既面临着技术风险,也面临着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将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成功转化,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建立科技工业园区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科技成果的迅速产业化。建立科技园是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能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间的联系。

从经济发展与高新技术的推广来看, 如果高等学校与生产部门不建立相应的关系,学校的科学研究方向就不可能与社会经济需要一致,成果也就大多不能被市场所利用。高等学校扩大与生产部门的合作,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不仅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联合起来,从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来选择科研项目,而且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联合起来,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来选择科研项目,这样,科学研究的方向直接面向经济发展,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也就能够适应生产、开发新产品部门的需要。

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中介作用

科研管理部门是高校和企业紧密合作的中间桥梁,是关系到一项成果能否顺利转化到企业的关键所在。因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所进行的技术交易,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买卖,它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的钱物交换,因此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从签订合同到履行完毕的一个较长的转化过程,所以,科研管理部门必须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履行,才能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科研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它的中介作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捕捉市场机遇。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科技工作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这种需求引力的有效信息反馈,却不是所有人,特别不是研究与开发者的专长。因此科技推广人员必须善于分析和利用掌握的信息,有针对性地传播信息,以其客观地反馈信息,以其独特的联想力和判断力,运用信息去发掘潜在的市场机会,向科研人员反馈这种机会,提高科技人员的研究方向的准确性,促进技术推力与需求引力的偶合,使科研工作既适应市场又引导市场,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组织并参与科技成果的工业化、商业化开发,在签订和履行成果转化的合同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科研管理部门的责任不但要对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进行管理,而且要善于组织科技成果洽谈会,在科研人员和企业之间要进行充分沟通,积极参与科技成果的工业化、商业化开发的各个环节,由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是买卖关系,而且是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因此不但要考虑学校的利益,也要切实为企业着想,加强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对合同进行严格审查,合同不仅是对当事人的约束,亦受法律的保护,促使双方能够认真履行合同。

篇(4)

根据科教兴区的战略方针,依托区域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加快产、学、研联手开发,推动技、工、贸一体并进。通过区、校、所合作共建,形成四大各具功能特征、科研和产业高度集聚的园区。四个科技园区,即以徐家汇地区商务功能与交通大学科研力量优势互补,建设教育、科研、科技商务密集区;以中科院生命科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等科研院所、中山医院等医疗机构为重点,构建国际医学城;依托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基地;凭借华东理工大学及区域综合优势在华泾地区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基地。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建设,改善服务环境,把的科技园区建成基础设施完善、信息网络发达、企业富有活力、环境清新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具有现代气息的科技园区。

二、开发模式与机制

建立起促进功能开发的模式与机制,营造开放性大、吸引力强的良好环境,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的良性机制。

(一)开放性机制。园区主体建设面向国内外开放、面向多种所有制开放。

(二)双赢合作机制。本着优势互补、优化组合的原则,与大学、科研院所、漕河泾开发区以及各类医疗机构联手,以资产为纽带,实现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一体化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加强科技园区与海外著名科技园区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和人才。

(三)土地开发机制。以市场性配置为主,部分地块通过土地储备或回购进行功能性开发。

三、组织机构

(一)建立科技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即导向性科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规划、政策,协调重要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经委)。

(二)设立与各大学、科研院所、漕河泾开发区和医疗机构合作的联席会议,规划和推进各个园区的开发和建设。

(三)成立四大园区建立项目推进组,负责分头落实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四)组建科技产业投资公司,与各合作主体紧密联合,并吸引社会资本,承担园区开发与建设以及引导型项目的资本运作等各项任务。

四、支持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有关政策

全力支持科技园区内的大学建设“大学科技园”;支持科研院所建设专业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支持各医疗机构建立相关的医学研究、医疗保健、药物中试及培训基地;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对闲置厂房进行改造和功能开发,建设产业基地。各类园区和产业基地倡导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源配置规模化,功能定位专业化,内部管理规范化。

(一)对园区和产业基地的认定

1、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应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事业机构运行。

2、各园区和产业基地提供的场地面积一般在1万平方米以上。

3、园区向入驻的科技企业提供经营场地,以及通讯、网络等共享设施,有条件的园区应配备商务、融资、咨询、培训等服务功能,专业性产业基地可建立技术开发服务平台。

4、入驻各园区的科技企业和入驻企业属地纳税的比例应达到70%。

5、各类园区和产业基地认定工作,首先由相关企事业单位向区经委提出书面申请,区经委统一受理并由科技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认定。

(二)支持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的政策

创造园区和产业基地综合投资环境,鼓励国内外大企业和机构投资兴建园区和产业基地;吸引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带动力强的企业和项目集聚园区。

1、设立园区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对公益性项目、重点支持项目的前期开发费用适度补贴。建设资金对重点项目全额支持,对一般项目给予50%支持。

2、对重点项目贷款和园区基本建设贷款经审定后,给予贷款额度(不超过1亿元)50%的贴息支持,期限为1年。

3、支持园区信息化和专业平台建设,支持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对经审定的园区信息化和专业性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区信息化发展资金、区工业发展资金给予部分匹配资助。

4、支持园区和产业基地招商引资,鼓励园区管理公司降低门槛,提高产业集聚度,对园区管理公司引进在区内纳税的企业给予6年扶持政策的鼓励。

5、改善园区综合环境的公共服务政策

根据透明、高效、职业化公共政府的要求,为园区建设和进区企业提供政府公共服务。

(1)为园区企业提供有关人才政策服务。园区内实行吸引各类人才的户籍政策和居住证政策,及为境外人士、外省市优秀人才的子女就读提供服务的政策。

(2)为园区内建设项目提供计划、规划、土地、动拆迁、建筑管理等综合配套公共服务。

(3)为园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外资、环保、消防等并联审批公共服务。

(4)简化园区内企业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对重大项目相关的出国出境人员实行一次审批、多次有效的政策。

(5)其他有关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

五、其它

(一)除四大科技园区外,区域内其它具备相应条件的园区和产业基地,经认定后享受上述政策和综合服务;关于对专业孵化器这类特殊科技园区的具体扶持办法,参见附件。

(二)本《意见》如与国家及本市的相关政策法规不一致的,以国家或本市有关规定为准;本《意见》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区科技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三)本《意见》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

附件:《区关于推进专业孵化器建设的实施细则》

附件:

区关于推进专业孵化器建设的实施细则

为了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围绕建设“知识生产中心,知识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目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结合区专业孵化器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定位专业孵化器是区重点推进本区新材料、生物制品以及信息产业等区域导向性科技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是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公益性社会经济组织,通过向科技创业人员和处于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实现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化。

第二条组织区导向性科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孵化器建设办公室(即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全区专业孵化器的建设进行规划和指导,协调解决孵化器发展中的问题;加强对专业孵化器的行业管理,发挥网络优势、集成社会资源、促进各孵化器之间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

第三条认定本区专业孵化器实行认定和年终评审制度,对在本区成立的专业孵化器从服务功能、服务设施、服务对象、孵育能力、流动性、规模和管理人员素质、入孵企业税收属地化比率等方面进行认定(如果市政府出台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认定标准,则区将参照该标准);对通过认定的孵化器,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对年终评审不合格的孵化器,不予以优惠政策的扶持。

认定和年终评审工作由区导向性科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由领导小组下设的孵化器建设办公室组织实施。认定办法另行制订。

第四条功能与服务专业孵化器应当具备转化成果、拓展市场、培育企业、集成要素、更新观念等功能,为孵化企业(项目)提供不高于周边同类物业租金和管理费平均水平的科研、生产、经营场地,比较完善的网络、通讯和办公等公共设施,政策、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中介与咨询服务,集成社会各方力量,配置社会各方资源,促进孵化企业(项目)的发展。

专业孵化器应当树立有效服务的观念,加强服务方式创新,为孵化企业(项目)提供个性化、全过程的服务。

第五条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专业孵化器要加强创业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不断完善文体设施,丰富文体活动,关心科技创业人员的成长;探索孵化器党群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建立健全党、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帮助孵化企业加强党、工会、团等组织建设,使孵化企业的党员、工会会员、团员等都能纳入到相关组织,开展相应的组织生活;加强孵化基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单位”,并协助孵化企业创建“文明单位”。

第六条孵化企业(项目)的筛选孵化企业(项目)须符合区导向性科技产业的发展要求,各孵化器应当按照区发展导向性科技产业的指导精神制订本孵化器孵化企业(项目)入驻管理办法,筛选申请孵化的企业(项目),对拟入孵企业从技术先进性、转化商品的可行性、经营计划可行性、产品市场现状以及企业经营者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经评估合格后与企业签约正式入驻协议并办理入驻手续。

第七条孵化企业(项目)的淘汰机制各专业孵化器每年应对入孵企业(项目)进行动态梳理,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对经评估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项目)应妥善将其调整出孵化器;同时,各孵化器应建立动态淘汰机制,对每年经评估排名落后的1~5家企业妥善调整出专业孵化器。

第八条企业毕业各孵化器应当按照区发展导向性科技产业的指导精神制订本孵化器孵化企业毕业管理办法,孵化期一般为3年,企业毕业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万元人民币,进入孵化器1年以上;对于孵化期满,达到毕业条件的企业,各孵化器应当准予孵化企业毕业,办理毕业手续;孵化期满,没有达到毕业条件的企业,各孵化器应及时对这些企业做出评估,将没有潜力的企业坚决调整出孵化器。

入孵企业毕业后根据区的有关规定享受科技型老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对于孵化期满未达到毕业条件的企业,减半实施区有关科技型老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第九条孵化成果分享机制鼓励专业孵化器以品牌或者服务作价或资金入股孵化企业,所占股份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0%,这样有利于在各孵化器与入孵企业之间建立成果分享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第十条支持专业孵化器发展的政策每年经认定合格的专业孵化器,区产业发展资金给予相应扶持,今后这种扶持将体现出对专业孵化器政策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篇(5)

一、建立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1.加大对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强度,

科技经费占镇本级财政支出的2%。

2.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销售5000万元以下企业研

究开发(R&D)费用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7%;销售5000万元至2亿元企业研究开发(R&D)费用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5%;销售2亿元以上企业研究开发(R&D)费用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4%。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究开发(R&D)费用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3%。

二、建强科技创新载体平台

3.对新认定的科技平台(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外资研发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研究生工作站、农业科技载体,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分别给予1万元、5000元、2000元、1000元奖励。

4.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并实质性运行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

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5.对认定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奖励5000元、2000元。

6.对获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的企业,分别给5000元、2000元的奖励。经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给予3000元奖励,经认定省高技术产品、省重点新产品给予1000元奖励。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7.企业当年度申请发明专利,每件奖励1600元,申请实用新型/外观专利,每一件奖励350元。每有一件实用新型/外观专利获得授权,再奖励550元。企业当年度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每一件奖励2000元。企业当年度通过受让(或赠与)获得发明专利,每一件奖励2000元。

五、其它

篇(6)

镇区内相关的企业及部门

二、考核内容

(一)根据市下达指标进行考核

1.科技产值20分

完成全年科技产值任务得10分,增幅达到60%以上得6分,科技产值占总产值80%得4分,不能完成的任务按比例下降。

2.高新技术产业投入10分

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完成得6分,研发投入占总产值比重达4%得4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下降。

3.专利工作10分

完成专利任务得4分,完成实用型发明4分,完成专利授权得2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下降。

4.平台建设10分

完成平台建设任务得5分,绩效考核在81分—85分得3分,86分—90分得4分,90分以上得5分,不完成不得分。

5.项目申报10分

完成项目申报任务得4分,完成立项任务得6分,完不成任务不得分。

6.人才引进10分

引进本科以上人才得4分、研究生得3分、教授得4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下降。

7.产学研合作项目10分

积极参加产学研活动,一次不缺得4分,少一次扣1分,有产学研协议得4分,完成产学研案例得2分,完不成不得分。

8.科技活动5分

积极参加镇、市以上部门组织的会议、培训及相关活动,一次不缺得5分,少一次扣0.5分。

9.技术需求信息5分

完成任务得5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扣分。

10.科技宣传5分

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得5分,市级以上得4分,级得3分,不完成不得分。

11.其他工作5分

完成市下达的其他中心任务得5分,不完成不得分。

(二)加分项目

新获1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加5分,新获1个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5分,新获1个省级科技进步奖加3分,新建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3分,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院士工作站,重大研发机构,高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加5分,获创新型企业加3分,对全镇经济建设有重大贡献的,被国家、省、市表彰的加3--5分。

三、考核办法

采用百分制考核,完成任务低于得分90分且产值指标、投入指标,完不成任务的不参加考核。

四、奖励措施

(一)得分在90分以上得基本奖2000元,每增加1分奖200元,得分超过100分,每增加1分奖300元(产值、投入、专利有一项不能完成的,取消奖励。)

(二)对完不成任务的企业建议市有关部门取消项目申报的资格。

(三)奖励由镇财政列支,主要用于奖励相关单位的直接责任人。

篇(7)

二、工作目标

1、严格内部管理,确保计算机全年安全运行无事故。

2、加大系统运行维护力度,确保系统平衡高效运行。

3、优化用卡环境,做活中间业务,提高业务竞争力。

4、增强科技人员技术本领,有效提升部门形象。

5、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一线人员操作水平。

6、强化网站更新,施行oa系统,提升联社形象。

7、加大设备保障力度,确保基层正常营业。

8、补充管理制度,加强检查辅导,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9、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防范计算机突发风险。

10、积极探索新业务,努力拓展业务品种。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部将采取以下措施,精心组织、逐步开展。

1、完善制度,规范联社科技管理流程。

为确保联社科技信息安全稳定运行,我部将继续完善和补充联社的科技管理制度,对联社金融科技的发展、建设、服务、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细化、规范。准备建立《电子设设管理办法》、《科技档案管理办法》、《计算机系统故障处理办法》、《局域网管理办法》、《联社中心机房管理办法》、《科技机构及岗位设置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完善联社内控管理,建立有效的督促约束机制,规范电子设备、科技档案、局域网、中心机房的管理,进一步明确科技人员的岗位职责,有效防范制度管理风险。

2、注重实效,推动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在制度建设时注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仔细研究,字斟句酌,确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充份调研,民主讨论,确保切合实际、方便操作。最后狠抓落实,推动实施,确保得到执行到位。一是组织培训和学习,在制度出台之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二是组织检查和辅导,实行定期辅导和不定期检查,辅导时贯彻“量、质”方针,即辅导每月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天,力求足“量”;辅导结果要达到让被辅导对象完全理解、熟练操作,力求足“质”。检查时贯彻“全、细、深、实、纠”五字方针,即:检查内容面面俱到;检查过程深入细致,一丝不苟;发现线索,一查到底,坚决不搞下不为例;对发现的问题,有证有据;查处的问题及时督促改正。通过检查辅导,将制度规定及时传达到基层业务一线,普及科技应用水平,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3、防患未然,强化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在增强抗击计算机突发性事件能力方面,我部将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硬件备份,对县中心与基层和省中心网络实行电信、联通2m光纤双备份,计划对联社中心机房核心的7206路由器进行备份,对报表系统、信贷系统、中间业务系统的服务器进行备份,配备若干台备用主机和安装好程序的硬盘,对联社中心机房和各信用社实行ups热备份;二是实时监控,首先实施内、外网的物理分离,其次在所有系统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最后在联社中心机房明确专人,在业务高峰期随时监控主机cpu、内存、交换空间、页面调度、i/o的负荷情况,发现瓶颈环节及时主动处理;三是外部沟通,与省中心、电信部门做好沟通,在故障自身不能解决时,能够迅速得到帮助;四是做好物防,计划对联社中心机房、各信用社机房深化改造,努力达到安全合格标准,坚决达到防火、防潮、防静电、防雷击的要求;五是长期备战,我部所有人员将继续执行24小时工作制度,对全辖系统故障随叫随到,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置完毕。通过多种措施,能够有郊防范突发意外风险。

4、尽心竭力,精心维护保养硬件设备。

在终端、办公电脑,特别是打印机、监控等硬件设备维护方面我部将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主动维护、定期保养基层业务设备,以损坏频率较高的打印机为重点,按使用单位、型号、购置日期登记台账,详细掌握每台设备动态情况,按新旧程度进行每季不少于一次的主动上门保养,延长使用寿命,有损坏的立即调剂更换,集中修理,对已超过使用寿命没有修理价值的,及时淘汰更新,对因业务发展需要增加设备的单位,做到上门安装到位。二是积极协助监察保卫部做好监控设备的维护工作,对故障立即督促维保单位进行排除,对达不到安全保卫要求的,立即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三是做好联社机关办公设备的维护工作,对机关各部门办公设备的保障做到随叫随修。四是严格考核,开展设备管理竞赛活动,对能合规使用的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对因不按规定使用设备的人员进行经济处罚,造成损坏的,坚决要求当事人进行现金赔偿。通过优质维保,坚决保证不发生因硬件损坏影响正常办理业务的情况。

5、严谨务实,强化二级管理中心管理职能。

在核心业务系统管理和提高一线柜员操作能力方面,我部将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维护速度,对合规的账务修改、业务需求,按照流程到达我部后,保证在5分钟之内处理完毕。二是进一步提高业务指导能力,对基层的业务咨询做到耐心细致,并举一反三的进行解释指导,对每次的程序升级及时下发书面通知,传达升级精神,同时每季下发一份综合业务系统运行简报,对新业务介绍、新问题注意事项进行全县通报。三是进一步提高业务培训力度,计划在每个季度举办一期一线柜面青年员工操作实用技能培训班,推行汉字五笔输入、规范输入指法,实现数字小键盘和英文大键盘的盲打输入,切实提高柜面人员业务办理速度。四是进一步提高系统操作监督力度,从机房管理入手,直至操作号、密码、授权卡使用和加班监督、机构签退管理等相互制约制度的执行,进行全方面的监督,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6、推陈出新,优化开发中间业务外挂程序。

在中间业务程序开发、维护方面我部将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一是对财政集中支付、国税代扣、代收交通罚款程序进一步优化,不断提高稳定性,同时将根据财政、国税、公安等客户的需求,对程序进一步升级改造,不断提高适用性。二是进一步简化工资程序,简便操作过程,方便基层操作。三是适时开发各类程序,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自主开发适应性、针对性强的程序。通过优化开发各类程序,为业务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7、循序渐进,安装推广自助银行和pos机。

在优化用卡环境,有效推广圆鼎卡,有力抢占市场份额方面,我部将做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是迅速安装atm,对已购置的atm计划在月底前安装到位,使得atm基本履盖全部网点。二是主动协助业务拓展部,开展驻城商铺pos消费刷卡机的安装,今年计划在人民路、新建路繁华地段的商铺至少安装20台。三是适时开展卡积分活动,准备在春节期间开展圆鼎卡刷卡消费积分奖励活动,提高圆鼎卡的使用频率。四是大力开办无人自动银行,以为客户提供昼夜存取款、账务查询、转账、自动缴费服务的自助场所,逐步取代效益低的网点。五是加大培训和维护力度,对基层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经常督促维保单位进行日常保养,保证atm良好的使用状态。六是搞好宣传,计划利用现有自助银行的空间,进行全县统一模式的广告宣传。通过有效推广使用圆鼎卡,有效增加卡业务手续费收入。

8、提高效率,实现自动无纸化网络办公。

在提高全县办公水平和现代化办公能力,进一步提升联社对外形象方面我部将做到,一是加大网站更新力度,今年我部将与联社办公室继续共同维护联社网站,及时刷新主页,开办信合论坛,力求办成象信合369一样高点击率的网站,从多方面提升联社形象。二是开发使用oa系统,实行办公自动化,实现公文流转、数据采集、三户经济档案、报表传送、信息通知、业务咨询、制度汇编、财产保管、物资领用、任务进度、考核兑现、检查通报、人事教育、企业文化建设、党务建设、纪检监察、工作请示等全部网络共享。通过实现办公网络化,进一步促进提高整个联社部门的办事效率。

9、不甘人后,积极摸索现代银行科技思路。

篇(8)

一、要有一个持续的投入机制。要继续加大区委区政府对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投入,充分运作好政府基金的带动和引导作用。要建立好项目投资平台,完善和运作好风投基金等。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把优惠扶持政策聚焦到敢于做强做大的企业上,聚焦到先进设备的购置上,聚焦到一流的创新平台建设上,真正让各类产业扶持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让想发展、敢发展、会发展的企业得到最大扶持。要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注重投入质量,从资金的投入、人才的投入等方面为企业创新活动注入动力,以提升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水平的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把新能源和环保、生物技术、制药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带动我区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要有一个科学的产业结构。在重点扶持的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中,各产业都要注重科学的产业结构,既要注重自主创新,又要抓好发展重点,使产业的结构更加科学。我们认为:在新能源产业方面,要注重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国外进口部件的国产化替代,这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尽快加以解决;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新材料既要同传统产业的融合与延伸相结合,又要加快新品的开发步伐,既要讲究产品的功能性,又要注重产品的特殊性;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要加快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孵化器的效率,加强对企业的引进,催化在孵企业的早期毕业,同时要加大对新品研发的投入,使其能尽早实现由产品变为商品。

篇(9)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优化良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按照“高标准、高起点、效益为先、示范为主”的原则,根据区域特点和产业分布,重点建设一批符合产业化发展规划且具有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科技示范基地。树立一批生态科技型产业人、设施科技型产业、外向科技型农业的科技示范典型,逐步将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成为推动我市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样板,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服务。

二、建设标准

良种必须符合名、新、优、特;新产品能着眼长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前景好。

种植业:山地开发集中连片面积500亩以上;大田开发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设施栽培面积500亩以上;

养殖业:水产类人工开发改造内塘面积200亩以上;畜禽类,畜类年出栏量2000头以上,禽类年出栏量10000只以上。

三、基本要求

(一)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要符合我市产业政策,科技示范、拉动作用明显,产业关联度大,布局相对集中,具有区域经济特色,能带动一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基地生产环境要符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指标;基地主导产品要逐步培育自己的品牌,验收时要提供有效证件。

(三)养殖业基地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出售商品购买方的单据;畜牧养殖的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防疫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四)有一定的自我积累和投资开发能力,有较完善的配套服务功能。

(五)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推广示范效应明显,科技带动作用强。

(六)基地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较完善。

(七)有一定的农业科技开发基础。基地内应有专业承包人员、承包大户或专业劳动人员,并有一定的种植、养殖技术基础,同时应与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立紧密型的技术依托关系。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成立市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市工业和科技信息产业局局长、市政府办副主任科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农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林业局、市农技推广中心、市热作开发中心、市畜牧兽医局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在市工业和科技信息产业局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兼任。

五、申报工作

(一)申报办法:由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并填报《市科技示范基地申请表》(附件),申报材料一式二份报送市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工业和科技信息产业局)。

(二)申报内容:申报材料中要有基地单位性质、所在地点、建设期限、建设规模、投资规模、资金来源、产出规模等情况介绍;提供营业执照、基地规划书、技术依托协议书、环评报告书、产品质量认证书、吸纳劳力证明等资料及复印件。

(三)申报时间:每年8月底前,逾期不予受理。

六、检查验收

对上报材料符合要求的申报单位,由市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对不完善的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达到基地建设规模和要求的,列为入选基地,上报市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认。

七、表彰奖励

篇(10)

一、医疗工作

1. 标本检测:

全年完成临床标本检测33435人次,经济收入169万元。院感监测112份。较2017年增加6400人次,收入增收13%,20万元。其中医保合疗患者17950人次,占总就诊人数的53%.全年零差错。

2. 仪器设备:

全年仪器设备总体运行良好,设备完好率100%。所有设备每日养护,定期保养,按时校准,并做到次次有记录。

3. 院感监测:生物监测24件,空气物表手每季度一次共计136件。

二.教学与业务培训

院外:参加了由省检验中心质量控制培训及西安市检验中心质量控制培训各一次。

院内:*全员参加了由医院组织的医疗,控感培训共2次。

*参加了院级业务培训考核2次。

科内:*按2018年培训计划开展了十次业务学习讲座。

*坚持每月一次答卷式的业务考核共十次。

*科内召开以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劳动纪律为目的的医疗安全会议共七次。

三.质量控制

坚持每月一次对仪器校准工作,坚持每日的室内质控,共计室内质控45项。对于失控项目有分析有处理有记录,严格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坚持对即时检验(POCT)设备每季度一次的比对并有记录,确保医疗质量。

全年参加了省检验中心的临床化学、血液学、免疫学、的室间质量控制评价考核,两次分别获总分:94分;99分优秀成绩,今年是第五次(年)连续荣获相关合格证书。

每天坚持开展临床化学、血液学的室内质量控制,做到月月有记录,有评价,有改进措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四.新增检测项目:根据皮肤病特色引进超敏C反应蛋反分析仪。更新了尿液分析仪检测设备。

五.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1.在医疗规范允许范围内,自配生化清洗液,仅此一项每年节约资金2万多元。

2.一年来坚持自行采集皮肤病标本,旨在减少漏诊,提高收益。

3.2017年省物价局较大幅度降低诊疗费收费标准后,我们及时编纂适合我院特色的医(社)保组合项目并上报相关部门执行,旨在降本增效减少损夫。

六.医疗管理

全年, 每月及每周三接受院方对我科医疗管理全面考核,对医疗质量管理简报或口头回馈中存在问题均进行了及时整改,以确保医疗质量逐步提高。

自2017年10月份起增设了:“每周自查记录”我们坚持每周自查并留有记录,旨在对每周工作回顾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全年坚持每月对本科工作人员个人质量考核,有细化的考核项目,评分标准,自评与考评结合,促进员工自律与积极性。

七、不足之处

回顾2018年检验科工作,经全体工作人员努力,在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上很下功夫,尽管受魏则西等大环境影响对民营医院冲击,仍取得了高于2017年业绩,但客观的讲,也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除院方在硬件软件诸方面亟待提高外,科室梯队建设服务意识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与临床科室,患者的沟通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等等。

七、2019年工作目标

成绩只属于过去,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2019年工作目际如下:

1.2019年完成200万元。

2018年原计划完成300万元,各种因素影响造成实际完成169万元。

2019年计刬完成200万元,如措施得力,大环境好,即便是现有的保有量仍可以实现的,其内部措施如下:

1.1/紧跟医院宣传导向,随时调整服务措施,信息方面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医院社会认知度。

2/从科室角度增加品牌意识,推销自我,建全皮肤病实验检查规范,随时与临床科室沟通并对临床科室实施现场教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方式,增加认知度,提高服务水平。

3/争取院方支持增加服务项目,开发现有设备潜能。

4/提高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技能。赢得患者认知信认度。

2. 立足民营医院,彻底转变服务理念,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做好各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以实求是,确保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病人信息。

篇(11)

“科技直通车”

二、品牌内涵

以服务转型、助推升级为主题,以面向全社会提供科技服务为主线,以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服务高新技术企业、高新产业园区、产业高端环节为重点,集成各类科技资源和信息化成果,创建“直达式”服务体系,创立“快递式”服务模式,创造“流水线式”服务机制,加快构建服务专业化、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的现代科技管理服务体系,树立创新科技、效率科技、诚信科技、廉洁科技新形象,争当全市“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排头兵,为“全面小康、融入苏南”贡献科技力量。

三、品牌构成

“科技直通车”品牌由“网络服务直通车”、“基层服务直通车”、“创业服务直通车”三部分构成。

(一)网络服务直通车。以服务社会科技创新实践为目的,以“一网联千企、一键通万户”为目标,以市科技门户网站、日报“科技直通车”专版等为主要载体,设置科技“高速路”、技术“新引擎”、项目“快车道”、平台“助力站”、专利“立交网”、企业“特服区”、资讯“互动台”等板快,想你所需、供你所求,主动作为、即时服务,把“网络服务直通车”打造成全社会共享的科学知识“大学堂”、全天候开放的科学技术“导航台”、全时空在线的科技活动“服务区”和全方位辐射的科技创新“加油站”,真正成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学习、查询、运用科学文化的“自主服务区”,全面提升现代科技管理服务水平。

1、科技“高速路”。以社会组织、社会大众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宣传科技政策法规、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全民科技素质、规范科技行政行为、提高科技政务效率为主要目的,在市科技门户网站首页设置科技法规公文、科技规划计划、科管机构职能、科技工作动态、科技政务办理、科技信息公开、科技数据统计、科技知识普及等栏目,开辟“公众参与”专门通道,及时获取、主动更新社会所需科技信息,实现科技行政网络化服务。

2、技术“新引擎”。以科研机构、技术人员、创新团队和科技企业、科技园区和新兴产业集群等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加快国内外科技成果向转移和解决企业科研、生产等难题为主要服务目标,以中科院分中心技术市场网为主要载体,建立技术成果中心、科技情报中心、工程技术文献中心和专家伺服中心,及时中科院所属13个分部66个研究所最新技术成果,逐步向国防科工委、国内其它著名院所与产业紧密相连的科研成果延伸,与“科洽会”、“院校行”、院企合作、产业联盟等活动有机融合,无缝对接,具备新技术淘宝、技术难题征解、共性技术攻关、专家远程会诊、技术查新认证、工程技术文献查询等功能,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支撑转型、引领升级的能力。

3、项目“快车道”。为适应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时限紧、组织难度大、标准要求高和立项、实施、验收管理周期长等特点,开辟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快车道”,建立科技计划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网上指导、网上申报、网上评估、网上公示、网上管理、网上监控,提高申报上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时效性和成功率,规范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确保把有限的财政科技经费用在转型升级的“刀尖上”,实现“五个转变”:变“纸质”上门申报为“电子”在线申报、变“多平台”分开操作为“一平台”综合管理,变“点对点”延时服务为“点对面”实时指导、变“会议”评估为“网上”评审、变节点监控为全程监管,使之更加严谨、精准、高效,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4、平台“助力站”:以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攻关、成果共享为主要目的,以助推企业科技创新为主要目标,打造好共性技术研发和大型科研设备共享等公共服务平台,集成企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功能的技术创新平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产学研战略联盟等功能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造多学科、跨地域、跨国界开展科学研究与交流合作的平台,形成科技平台网络服务体系。集聚科技资源,推进技术创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拓展融合发展整体效应。

5、专利“立交网”。汇聚全社会各类专利资源和服务力量,以“激励创造、有效运用、科学管理、依法保护”为目标,向社会各界提供全面、高效的专利服务。搭建专利创造网,提供专利的挖掘、检索、分析、申请、获权、维护等全流程服务;搭建专利运用网,提供专利筛选、评估、融资、展示、交易和资本对接等全方位服务;搭建专利管理网,提供专利政策法规宣传、专利人才培养等普及;搭建专利保护网,提供专利行政保护、司法保护和维权援助等立体。

6、企业“特服区”。以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等活动为主要服务内容,以“电子超市”、“网上门诊”为主要服务形式,开展“你问我答、你需我供、你事我办、你困我解”等在线“量身定制”服务,开设“决策咨询”、“技术查新”、“风险评估”、“政策导读”、“人才特区”、“金融天使”、“高企在线”、“科技超市”、“院企鹊桥”、“跨境交流”、“评审中心”、“公益中介”等“特服区”,更好地为企业技术升级、新品开发(认定)、高新技术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特色园区(基地)建设等,提供共性普惠服务和个性特殊服务。

7、资讯“互动台”。以聆听企业心声、响应社会需求、激励进言献策为目的,开设科技资讯“互动台”,向社会公开科技局领导和处室(单位)办公电话及手机、传真等联系方式,设置邮箱、微博、微信和网络举报等互动平台,“第一时间”应答科技需求,解决科技疑难,丰富服务内容,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实效,并设立“作风建设诤言奖”,鼓励全社会为科技创新出谋划策,参与监督科技行政管理活动。

(二)基层服务直通车。与网络服务直通车相配套,开通基层服务直通车,采取“一站式”窗口服务、“点单式”定制服务、“快递式”上门服务、“链条式”跟踪服务等方法,“一站”受理、“电子”通联、“一线”办公、“接力”服务,把实事办到企业、把问题解决于基层、把效率体现在创新发展上。

1、“一站式”窗口服务。按照“公开、透明、便捷”宗旨和“统一、规范、联动”要求,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指定专人负责,按照“四服务四不让”标准,创造“舒心”的服务环境、“暖心”的服务行为、“顺心”的服务标准、“省心”的服务流程、“放心”的办事结果,形成“窗口一次受理-横向并联审批-纵向节点控制-网上公布(查询)结果”的工作链路,坚决兑现服务承诺,全面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失职追究等规定,把好服务基层“第一道关口”。

2、“点单式”定制服务。按照企业实际需求开展如新技术引进、高端产品开发、重大成果转化、技术难题破解、项目指南释疑、科技政策解读、院企合作对接、无形资产评估、科研平台构建、科技人才引进等,针对企业特点和所需服务事项,选定精干人员,研定服务方案,“电子”预商服务事项,组成联合工作组,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实施“点单式”对口服务,一事一办、一题一解。

3、“快递式”上门服务。充分发挥科技部门了解宏观科技政策及时、获取科技成果信息便利等优势,主动上门入户将各类服务“快递”到基层,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国家、省、市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指导企业争取更多的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引导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升级,促进企业产学研紧密合作。通过主动上门的“送、帮、促”服务,加快企业的全面发展,扩大市场规模和核心竞争力。

4、“链条式”跟踪服务。对周期长、节点多、有规律的科技服务事项,如各类科技计划管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特色园区(基地)建设、院企合作交流以及科技评审认(鉴)定等工作,采取“链条式”跟踪服务方式,按计划组织、按序时展开、按节点控制,层层把关、级级推进,一环扣一环开展贴身、主动、连续服务,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减轻基层负担,消除企业后顾之忧。

(三)创业服务直通车。以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特别是拥有核心专利的高新技术创业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培育特色产业园、新兴产业基地为主要目标,以科技创业中心和企业孵化器为主要载体,开设创业服务直通车,开展“保姆式”综合服务、“定向式”个、“加速式”助推服务、“引导式”培育服务,圆你所愿,辅你成长,助你做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建设新兴产业园区等培育新生力量。

1、“保姆式”综合服务。为解决创业者创业之初受资金、厂房、设备、人才等方面的困扰,开展“保姆式”综合服务,为其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场地和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共,让企业把有限的精力全部用在自主开发上、用在经营管理上,有效地降低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提高成活率和成功率,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和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2、“定向式”专项服务。为解决不同企业的不同困难,同一企业不同阶段的不同困难,开展“定向式”专项服务。建立市各行各业专家库和“创业导师”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成长型服务。利用和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服务机构的资源,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领域建立健全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研究、实验、测试、生产等专项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困难,使服务更具专业特色。

3、“加速式”助推服务。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科技资源,通过建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成果转化基地,鼓励和促进我市龙头、骨干企业,摒弃“小富即安”的思想,大胆进行“二次创业”,将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成果与之嫁接,提升企业产品品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竞争力,助推企业在更高层面上更快更好的加速发展,培育一批领军型的“二次创业”企业,当好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火车头”。

4、“引导式”培育服务。充分发挥高端项目的带动作用,对处于世界科技发展高端、拥有核心专利技术、位于新兴产业前沿、市场潜力巨大的企业,提供“引导式”培育服务。以“重引导、抓培育、看未来”的服务理念,集中人、财、物等力量,强化高端新兴项目的引导、扶持和培育,保障和促进其健康、良性和快速发展,形成新兴特色产业集群,积聚一批高端创业人才,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措施要求

(一)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创建“科技直通车”服务品牌,构建服务专业化、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的科技管理服务体系,推行“施政成本低、法制意识强、管理绩效高、服务品牌优”的机关治理模式,对更好地履行使命职能,服务转型、助推升级,实现“绩效卓越、人民满意”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同时也要认识到创建活动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周密组织、健全机制、强化责任。各级要成立“科技直通车”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党组成员等领导任副组长,各处室(单位)负责人参加,全面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督查等工作。

(二)更新理念,夯实创建根基

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与日俱增的服务举措,与事俱成的工作实绩,是品牌建设的核心和精髓。要把“绩效”作为品牌的本质、“文化”作为品牌的灵魂、“服务”作为品牌的支撑、“公认”作为品牌的标准,强化“全局、敬业、进取、创新、廉洁”的科技服务意识,确立“争取项目是真本领、基层认可是真功夫、创新发展是真水平”的科技服务理念,创新服务体系,优化服务形式,追求服务效能,夯实创建工作根基。

(三)落实责任,共促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