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生学习提高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035-01
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认为生物“易学难记;知识点好掌握,题目不好做;知道的多,成绩并不高。”等已成为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对知识点的识记不够全面、准确;为识记而识记,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不够深刻,使活知识僵化,以致应用能力较差。为了准确识记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运用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点生物课中提高学习效率的体会,希望能给师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观察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连教材、资料等都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
(二)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生物课没有动手的习惯。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提高生物课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生物的学科特点和生物规律出发,在生物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及课后练习,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在生物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
高中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因其知识的抽象性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而教师枯燥、无趣的教学方式也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生物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方法。
一、提高教师语言表达的趣昧性
生物课程中有很多概念是很抽象和复杂的,如受精卵、细胞膜、细胞质、细菌等,这些概念是我们在通常情况下不易用肉眼直观看到的,需要借助相关的生物仪器方可观察。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此类教学时,需注意在语言表达上运用恰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可以借助比喻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此便能让学生易于理解,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借助古诗词进行讲解,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讲解人体受精卵的发育过程时,教师可以将争相与卵子结合的比作公蚂,将卵子比作蚂蚁家族中负责生育的母蚁,从而将与卵子的结合过程比作一只公蚁从出生到和母蚁相遇的旅途过程,并具体讲述公蚁在和母蚁相遇前经历了哪些困难,以及最后大部分情况下只能有一只公蚁和母蚁完成了结合的过程。如此,既使学生掌握了“受精卵”这一概念,又使教师的语言增添了趣味性,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著名诗人杨万里描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这一诗句,将植物生长规律中顶芽优先发育的现象描写得活灵活现。教师引用这句古诗词进行教学,既达到了生物教学的目的,又增加了教师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时,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变得踊跃、活泼,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人体体温调节》这一节时,为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发烧时可采取哪些方法来降温?”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之后学生便会展开积极的探讨,有学生说:“穿厚衣服和喝热水,多发汗。”然而也有学生持有不同的意见:“盖上被子岂不是会阻止人体散热了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在生活中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但是谁更有道理呢?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明白了在发烧时人体的散热是小于发热的,所以为了让人体散热大于发热,无论是穿厚衣服和喝热水多发汗,还是脱掉衣服让汗液顺利排出,这两种做法都是正确的。如此贴进生活进行设问,既让学生了解了人体体温调节的知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增加了许多趣味性,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
三、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的趣味性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由于知识积累不同,个人兴趣不同,在知识的学习上也必然会存在差异。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学生要学好这门学科,就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如果学生对于高中化学没有兴趣,就难以将课程学好。学困生,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良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之所以存在学困生,是由于这部分学生群体普遍对化学缺乏浓厚的兴趣,但是化学课作为高考必考课还需要学习。为了提高这部分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就需要引导学困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因素
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在知识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衔接性。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化学知识基础不牢,就会感觉到进入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的跨度很大,导致学习困难。
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内容单一,容易记住。进入到高中阶段后,就需要对化学反应有所认识。由于知识的难度增加,使得学生感觉到学习压力大,更无法将所学知识具体化,导致学习障碍。特别是学困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上,依然按照学习初中化学的形象思维方式,就会对于化学规律的认识有所局限。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对于相对抽象的化学知识以掌握。学困生之所以对于高中化学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和应用,就是由于没有建立统一思想解决各种化学问题,导致化学知识晦涩难懂,化学学习枯燥乏味。基于应试学习化学,要采取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却对学习规律无从总结,导致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比如,对于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从电子转移角度学习,对于化学反应的判断就需要从焓变和熵变进行,内容抽象而复杂,使得学生感觉到了化学知识的难度而对于化学内容难以掌握。
二、培养学困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一)认真对待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
很多高中化学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每一学期第一节化学课的重要性。事实上,要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第一节课就是良好的开端,学困生之所以在化学学习中感觉吃力,就是因为化学基础知识不足,对于高中化学课堂知识难以很快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越来越弱,就会逐渐产生放弃学习的心理。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成绩,高中化学教师就要将在化学教学中灵活地引入化学实验,将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活。化学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进行化学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展示将化学知识呈现出来,既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作为化学教师,对于第一节化学课的实验安排,要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设计实验,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感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用准备好的毛笔在纸上面写字,然后贴在黑板上。学生对于教师的这一举动会有很多猜测。看着学生们好奇的表情,将装着水的喷壶举起来,向纸上面喷水,这时红色的字体就呈现出来。学生看到这些,就会立即变得精神起来,开始对化学反应感兴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化学反应产生了好奇心,就会在化学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化学学习效果。
(二)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被动性,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就难以有计划地学习,学习效率也会相对较低。高中化学教师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了,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成就感。随着化学学习的自信心被树立起来,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由此而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知识规律,根据自我学习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化学课程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产生享受知识的感觉,学生的化学学习潜能也因此而被激发起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困生由于化学基础薄弱,导致从初中到高中的化学知识无法有效衔接,加之难以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而影响到化学学习成绩。对高中学困生的化学基础充分了解,重视每一学期第一节化学课的教学,并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以提高学困生化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新华.刍议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困生的激趣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15(02):32-34
[2]黄桂华.从激发兴趣入手,有效提高化学学困生学业成绩[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217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环境、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学情及教师队伍都有了质的改变。以往那种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要求了,老师全包办的教学方式也有悖于当下的素质教育理念。新课标要求,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努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习
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效果一般都来自于浓厚的兴趣。目前,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很多,针对高中生来说,他们认为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争取考入理想的大学,这些思想具有极大的功利性,这些不恰当的动机都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引导。现在的高中生实用主义很强,有自身的价值判断标准,对于高中政治的学习多数学生都认为是因为高考要考试不得已才学习的,对于教材中那些没有多大使用价值的宏观理念和价值观他们十分的蔑视,甚至有抵触的心理,这些都成为学习政治的绊脚石,他们更没有心思开展自学了。对于这种情况,政治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想方设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高中政治课包含的知识内容十分的丰富,有经济的、政治的、哲学的,这些都是将来学生学习或工作的基础知识,并且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再者,老师一定要告诉学生学习不是为了分数,不是纯碎的为了考上大学,学习的目的是获得知识,实现自身的发展,这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一旦领会到上述心得,自然就会主动自觉的学习政治了,并且会学中作乐。
二、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通过政治学中的辩证理论来论述,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只能起到诱导的作用,只有让学生自身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获得自,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逐步培养学生政治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应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大量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去归纳,使得学生由听客变成主动的求知者。在传统的政治教学课堂上是都是采用“我叫你学”的方法,而如果想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应该强调“我教你学”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明白,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将知识讲授给学生,而是让他们能自主的去获得这些知识。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既是引导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进而运用知识,更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教师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成长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凸显,进而使得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都养成这种自主的能力。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政治教师能够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而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是具有长远意义的。我们要使政治课从知识传授型转变成为知识实践型,要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能自主的去思索问题,并寻找改变事物行为的方法。
三、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其实高中政治很多的学习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而教材却很少用生活化的视角,学生的视野去诠释和解读,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能吸引到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或者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就是充分整合教学内容和学情,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创设既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展示个性能力,爱上课程学习。具体来说,这种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上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内驱力,简化教学内容,把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方位参与的局面。在创设情境中,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对于政治学科来说,由于教学内容设计范围广,且内容各具特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开展合作探究、学生讲堂、时事评论、小品表演等。在教学中为了创设情境,还可以对多媒体进行多加利用。如通过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根据情境有意识地去展开想象,进而理解和把握政治知识。这些情境教学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参与度,这会促使学生开展预习工作,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而不再是被动被迫的学习方式了,这种教学模式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我国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英语素养的培育。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敢于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英语素养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拥有其非常独特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优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一、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特征
和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相比,牛津版的高中英语教材拥有者比较独特的一些特征。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时代性更强,它对于内容的编排更符合现代英语语言的发展趋势,也很好的凸显了当前社会对于高端英语素养人才的需求。牛津版的高中英语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层次性很强,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有选择的进行讲解,从而满足学生对于英语的不同需求。
二、牛津版高中英语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高中英语采用教学模式严重滞后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行的逐步深入,很多学校和英语教师都开始尝试突破就有的教学模式,转变思路,以便于达到新课标中要求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依旧严重的受着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非常缓慢。现在,在高中英语的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学校仍然在沿用老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缺失,英语学习的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另外,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老师只注重对高中生阅读方面的练习,而忽视了口语、听力以及写作等方面的学习,导致高中生的英语综合素养较差,无法培育出于社会发展有用的英语人才。
2.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较差
虽然新课标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这并不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一种否定。想要提升高中牛津英语的学习效率,首先还是需要英语教师拥有较高的英语专业素养,这样才可以正确高效的引导高中生进行英语学习。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师由于年龄以及学历的问题,他们无法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编制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内容,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重点设置不合理
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仍然将词汇以及语法作为讲解和考核的重点,这种行为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能处于被动地位,教学质量现状堪忧。同时,在这种状况下,高中生学习英语也大多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学习效果与效率非常低下。
三、提升高中牛津英语学习效率的方法
1.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精细设计讲授内容
想要提升高中牛津英语的学习效率,教师必须要对教材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精心设计将要讲授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授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特点,然后结合牛津英语的特征,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老师在选取讲授内容时,要来源于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
2.重视教材但却又不能过度依赖教材
想要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重视教材却又不能过度依赖教材。应为英语教材仅仅是依据英语新课标的要求编写出来的英语学习框架结构,这一框架显然无法完全满足所有的教学与学习需求。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工具,既要看到它的优势,同时也要认清教材的不足。
3.充分运用新型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素质教育要求英语教学要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通过对英语的学习提升学生进行口语交流以及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其内容非常富有时代特征,且和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可以非常有力的促进高中生英语水平的提升。牛津版高中英Z的独特特点要求高中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新型技术来开展教学,通过这些新技术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讲授Visiting the masters这课时,英语教师因该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播放图文及影像资料,以此来将课程的内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艺术风格的差异,促进其英语素养的提升。
四、结束语
高中英语是我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新课标中也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拓展思路,在充分运用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特征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出良好的氛围,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索菲娅. 牛津版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4(21).
我们知道,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物理课,喜欢上物理课,这样才有可能提高物理学习成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动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现在很多的物理教学都让学生出现强烈的厌恶感,为此,我们必须扭转这种局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好奇”心理,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
中学生对成长过程中见过的很多新鲜事物和新奇现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寻找这些现象和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好奇心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仍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去探索。例如,大气压强这个概念,对中学生来说进比较抽象的,因而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水杯厚纸片”的演示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上纸片,将杯倒过来,放开手后,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是不是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那么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接下来教师再和学生共同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空心的半球合在一起,用两抽气筒抽出球内的空气后,请两个大个子学生用力往两边拉,结果两名学生满头大汗,而结合在一起的半球并未被拉开。这是为什么?教师打开半球管子上的开关,嘶嘶声响过后,两手轻轻地就把两个半球分开,学生感到惊讶,充满了好奇。经学生们认真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认识到大气具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在任何方向都存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探索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就会更加激发他们潜存的愿望,此时的学生思维就会十分活跃,教师这时应抓住时机,向学生发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这时学生们就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有的说,在喝汽水时把吸管插入瓶中,用嘴吸就能吸到瓶中的汽水,这个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有的说,用嘴吸空的塑料袋,就会看到塑料袋瘪下去,这也是由于大气压存在的缘故……这样,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堂上多做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公式、定律、概念,是我们的物理先辈们经过长期的、不断的艰苦努力,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通过不断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因此学生要真正掌握比较抽象的物理理论,光靠老师口述讲评还不行,这样很抽象,学生想象不到具体的物理情景,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如果我们把理论回归现实,用实验来展示给同学们看,这样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除此之外物理教师还应自己动手,制造一些简单的物理教具,特别是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地方,应反复琢磨,想方设法制造简单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在这方面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段话:“实验的教学价值时常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对学生而言,那种自己做的,常引起错误的实验仪器,比仔细调整过,因而他易于相信它而不敢弄坏的仪器,学到的更多。”这对物理教师和学生都是很好的启发。慢慢地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对物理学习的强大动力,想要进一步学好它。比如我在讲解“电阻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这一节课时,其中一项是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多数同学不能理解成反比例的关系,于是我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每天我们都要骑自行车上学,我们希望公路宽一点好、还是窄一点好?多数同学回答是:“宽一点好。”“为什么?”这时候就有一个声音:“公路宽骑得快,没有拥堵现象,很自由啊”。这就对了,公路越宽不就是阻碍越小吗?就象刚才讲到的电阻,横截面积越大,阻碍作用就越小,电阻就越小,这就是成反比。经过这样举例讲解之后,同学们很快就懂得了这种关系。既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特别是给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参与实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比老师纯粹讲解,学生容易理解多。自己得出的结论,非常深刻,知识不容易遗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适时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传统的教育与多媒体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食物、挂图、幻灯来教学,既要有传统的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又要用多媒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的教学,具有多种感官参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隐含丰富多彩的兴趣因素,可以直观形象展现观察的事物,打破了教师只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简单的讲授模式,易于引起学生注意,给学生以最直接的感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例如:在讲物理“引言”课时,通过放电视,给同学们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等等,这样一定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全神贯注观看录像,将自己常沉浸在物理情境之中,认识到物理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四、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在物理课堂,数学教师一定要善于结合实际,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制造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知识有自身的弊病,就是学生都能熟知,如果老师能结合本堂课所讲的知识,适当的扩充知识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扩充课外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材,有的放矢,要通过有趣的方式,容易理解的方法来讲授,这样学生听来就会乐此不疲,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充分感受到物理课学习乐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
但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容易的事,要做很多的尝试和努力,并且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找案例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老师备课来说,最难的是找案例。
1.贴近生活
我希望通过学生日常接触的案例,引发他们的思考,但是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太复杂。例如在讲到技术的反面性的时候,书上提到电池、信息技术、B超技术的案例,但这些并不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由于现在私家车增多,学生接触汽车的机会增多,汽车可以提高我们的通行速度,但是如果盲目地追求速度,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这样的新闻报道太多,学生就会知道,这是因为个别驾驶员把汽车的实用性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出现反面效果。又如一些小家电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带来危害,如电吹风在使用的时候要离开头发5cm以上才不会对发质造成影响……案例太简单,学生听着就没有兴趣,案例太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有限,讲太多反而让他们失了兴趣。选取案例的时候,要尽量采用一些新产品做例子。我曾经想用机器人的案例讲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简单的结构和流程学生都喜欢听,善于思考和研究,但到了系统和控制阶段,他们就不太喜欢学。因为难度加大,同时碍于学校的设施条件,没有让他们动手操作,纸上谈兵估计是学生最不愿意学“通用技术”的原因。
2.顺应潮流
选择案例还要尽量用比较新的内容,所谓“老黄历”可能学生比老师还要了解,而一些新的内容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接触,用于讲课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设计的一般过程”里,方案构思阶段,要求列出可以使用的材料,对于材料的种类和选择方法,学生不是很了解,我介绍在选择材料时,要根据设计产品的特点,针对性地选择;注意使用对象的年龄阶段,选择合适的材料;针对产品的使用场合及使用寿命,不可因为节省成本而选择了错误的材料。同时,特别增加一个小节的内容,给学生介绍一些新型的材料。这是书上没有的内容,也是其他课程不会涉及的,更是那些面对繁重学习压力的学生没有时间接触的。
3.结合时事
选择好的案例不一定非要完全按照书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可以找和时事相关的内容。在2015年大阅兵期间,中央电台直播了阅兵过程,从中我发现了很多和《技术与设计》有关的内容,专门用了一节课介绍。很多新型的武器装备、作战装备,还有现场的直播系统、电信传输系统,都可以用来给学生举例。
二、动手做
“通用技术”属劳技课范畴,由于思维定势,学生认为上劳技课就是做手工,因此当一遍又一遍地在讲课时,学生觉得乏味、无聊。虽然对高中生来说,他们需要跟深层的理论学习,但是一定程度的手工操作可以给学生“做中学”的快乐体验。在讲到结构的时候,首先是理论上让学生掌握,结构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同时了解他们的受力特点;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及常用解决方法;尝试自己设计简单结构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然后我安排了这样的一节课――让学生用废旧报纸制作桥。在前一节课,做了一些启发性的教学,给学生看了很多桥梁的图片,观察他们的结构特点,然后构思、设计自己的桥梁结构。由于在《技术与设计1》里有便携式小凳的制作,对于设计的一般过程他们已经有过体会。很快,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学生完成了模型的制作,他们设计的结构千姿百态,有模仿现有桥梁的结构,也有自己设计的结构,用很薄的报纸制成各种构件,如管状、片状、柱状,想办法按照自己的设计去制作模型,丝毫不受材料的限制。然后用砝码,对学生制作的桥梁进行承重性的测试。当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桥梁结构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时非常高兴,当然也有失败的,那么我就鼓励他们从中出原因做改进,再接受一次测试。通过这样的动手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学”的快乐。同样的道理,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合理的结构,想办法弥补解决。在下一节的交流课上,我了解到学生改变过家长自制的一些不合理结构,得到他们的赞赏,从中也体会到快乐。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让学生了解,学习《通用技术》不是多余的,是可以用于生活的。并且,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关键词 高中生物习题 批判性思维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A
当下较多的学生倾向于接受已有的结论,这种被动的思维倾向使学生不关心知识的来龙去脉,更缺乏对课本知识或权威提出质疑的内在动力。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均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等,并具体表现在教材中,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111页和必修2第70、82页以及必修3第26页中都设立了“批判性思维”栏。
1 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具有积极思考、自主分析和提出新见的特征,通过求证、反思等手段,培养学生合理质疑和科学批判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从精神和技能这两个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培养、训练,达到让学生主动质疑、批判、自主思考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促进其科学素养的提高。批判性精神是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批判性思维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批判性技能是进行有效的批判性思维活动所具备的方法和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提出批判性问题的能力、谬误分析的能力等。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2.1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课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生物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构建相关的生物知识框架。如在理解生物知识本源时,学生就可以运用生物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客观现象,然后运用生物思维对其进行概括、总结、归纳出相关的生物知识。
2.2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质疑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就会不断提出问题。而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不断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时,学习效率也就不断增加,并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得到了提升。
2.3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思维的两种基本类型,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创造性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批判是创造的主要源泉。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会有创新的方向,才能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准确度,创新往往来源于批判。
3 高中生物习题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时,教师可利用人教版教材中“批判性思维”栏目、开放性的习题等专门的栏目和问题来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也可以提供一些有争议的观点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生物科技的利弊的辩论等,或利用图表题等培养批判性思维。
3.1 利用人教版教材中“批判性思维”栏目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虽然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上“批判性思维”的栏目只有4个,但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融合到整个教学中。人教版教材中“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如表1。
3.1.1 为学生提供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的机会
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知道了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的结论。再通过教材批判性思维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表面积相对就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细胞体积不是越小越好吗?”这样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的内容与问题联系起来。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启发学生再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如教师可以给出一段材料或者是图片,让学生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结论效果要好的多。
3.1.2 引出学生的不同观点,并使之理解
学生在学习完“基因、蛋白质与形状的关系”这个知识点后,教师给出问题“你如何评价基因决定生物体的性状这一观点?”这时一大部分学生给出的观点就是“基因决定生物性状”,少部分的学生可能会考虑到环境对性状的作用。教师应该对后一个答案让学生进一步的探讨,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出正确的答案,即性状的形成往往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起决定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追求新的观念,借助实证理解不同观点。
3.1.3 确保探讨课题的时间,在反思中成长
在学习完基因突变这一个知识点后,教师给出问题“有人认为,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低,而且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因此,它不可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你认为这样的看法正确吗?为什么?”这相当于一个反思性的问题,其实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反思性行为,课题的解决也要经过反复的思考。基因突变对生物有害还是有利,学生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来证明,但是能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学生可能要争论很久。通过这个探讨的过程学生才能理解。
3.1.4 引出证据和根据,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的学习,学生理解了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然后教师给出问题“既然血糖是提供能量的,血糖越多,能量供应就越充足,血糖含量不是越高越好吗?对此你持什么观点?你的论据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血糖不是越高越好,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联系激素的作用可以进行血糖调节,教师引入血糖调节的模型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回答问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上述类似的题目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蓝藻中有叶绿体,因为它能进行光合作用。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的功能发生改变。分子的双螺旋被解开时,其功能也将失去。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DNA分子多,转录成的mRNA分子也多,从而翻译成的蛋白质就多,如胰腺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较就是如此。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等。
3.2 利用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如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练习”的“拓展题”和章末“自我检测”中的“思维拓展”。
拓展题:目前,对基因的研究可以说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既然生物科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还需要研究细胞吗?说说你的看法。
思维拓展:生命系统是由许多层次组成,其实我们周围世界各种事物的结构或组成与此类似。你能图示你所在的学校的组成层次和相互关系吗?由此,你体会到以系统的视角分析各种事物的好处有哪些?
从上面的题目中,可以看出拓展题目开放性比较大,教师在教学时也不必给出标准答案,但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教学的深度。通常在教学中学生练习的习题都是封闭式,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种类型的题目容易将受试者预设、囚禁在有限的答案选择中,而忽略受试者在作答时可能牵涉其中的个人人格特质、兴趣、情感、专长而在开放度上受到限制。在这种惯性的影响下,学生往往也会产生一种凡是题中出现的条件都要用上的思维定势,不能对题目进行逻辑推理分析。
开放性习题与封闭式的习题不同,开放题中的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是混在一起,会产生干扰因素。这就要求学生在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信息与问题的关系,舍弃无用信息,充分利用有用信息,提高鉴别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开放性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所以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方面的习题。如实验过程中是否能确认变量,找到关键的变量来判断学生是否只会用唯一的答案原因形成单一的见解,是否能用多观点,系统看待问题。
3.3 利用概念辨析习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往往表现为缺乏辨别正误、区别真伪的信心,缺乏敢于质疑的态度。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概念辨析这种题型能将混淆的现象、概念和规律紧密联系在一起。除教材中的“概念检测”题外,教师还可将容易混淆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为概念辨析题,让学生经常性地辨析容易混淆的知识。通过不断地辨析对比,促进学生掌握辨析的方法,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态度。
例:澳洲大陆原来没有仙人掌植物,当地人曾从美洲引种作篱笆用,结果仙人掌大量繁殖,侵吞农田。这一实例突出地说明了生物的哪一种特征( )
A. 遗传和变异
B. 生殖和发育
C. 生长和应激性
D. 适应一定环境和影响环境
从本题立意和考查要求看,主要体现了2个方面:① 抓住了学生的薄弱点,就生物的特征而言,应激性和适应性是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应激性和适应性的本质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② 渗透了概念辨析的基本方法――排除法,根据生物的特征可排除A、B选项,在C和D选项中只要辨析好应激性和适应性就可得出正确选项。本题通过对应激性和适应性的辨析以及排除法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态度,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3.4 利用图表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图表题是一种客观传递数据和信息的形式,有些数据与问题有直接关系,有些数据看起来与问题没有关系,实质存在着一定的间接关系。学生通过对图表中数据和信息进行多种角度的分析、解读,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评价和判断,根据问题进行推论,形成合理假设,然后归纳出支持问题的理由和根据。这种严格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判断论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生物高考试题中有很多此类图表分析的题目,学生只有具备了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才能更好地解答。通过这类题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去伪存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人教版教材有很多这种类型的题目,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
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源于的唯物辩证法。因为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观察人类社会现象和分析人类思想的惟一科学的方法。以的唯物辩证法作为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理论依据的根本点即在于实事求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针对性
在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因时间、地点、条件而异,对一切情况不能等同视之、等同对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条件制宜,坚持灵活机动的方式方法。实践中,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清晰认识高中生思想形成和心理变化的规律,掌握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既能够针对共性问题做好工作,又能针对个性问题做好工作,杜绝唯心主义倾向和主观主义错误的发生。这是开展好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导向性
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阐明思想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性,揭示了人的思想是在客观外界条件和主观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高中学生思想教育要把握这一规律,能够立足于高中思想教育的目标,从高中生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思想意识的现状出发,来分析他们的思想需求,因势利导;从高中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出发,创设条件,开展活动;学习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
3.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总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这说明,意识能够转化为实践的意图,激起人们实践的热情、干劲、信心和毅力。从中亦为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的途径和方法。实践中正确认识思想观念的作用和影响,注重引导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动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发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师和被教育——学生在认识和情绪上的共鸣,进而统一认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性方法
原则性方法来源于理论依据,又抽象于具体方法,原则性方法是必须遵循的定性式的、规定性的方法,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具体方法中提炼出的基本原则,不仅规定了具体层面方法的方向、准则和要求,而且在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全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在整个方法体系中发挥导向和规范作用。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强化个体的领悟性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培养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毫无疑问,高中时期的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通过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来检验。因此,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基本要求是: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要对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要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达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时一事乃至全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还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劲性开发。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主动地完善自己的思想品质。只有调动起学生自我约束的修养能力,才能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
2.坚持规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实践的灵活性
规定性即满足于学校的计划和规定,这是前提性条件。开展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性体现着德德育的方向和内容,反映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由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总是与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并存,特别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多元的价值取向混淆着我国主流的价值取向,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可塑期,必定会受其影响,那么,规定性的反映着学校计划性的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规定性原则。但是不同思想基础和受不同客观环境影响高中学生必定会有着不同的个性问题,这就需求灵活性的教育方法。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客观环境在变化,阶段性的形势任务的变化,也要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与之适应,这也需要灵活性的掌握。
3.坚持灌输式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学生的接纳性
灌输式教育表现的是教育者的教育行为,灌输式教育体现于学校的课程设计、专题教育、专项教育之中,强调的是学校教育、教师教育的作用。自我教育则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将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的统一起来。任何德育教育,只有在教育者的思想上构建接受容纳的基础,才能是入耳入脑的,能够被接受的,否则只能是单纯的说教流于教育的形式和过程。因此,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起点和动力,要善于启发,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具体方法依赖于原则方法。原则方法是必须遵循的,具体方法则可因事而异的选择,是关于将原则方法运用于实际,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直接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选择性、真遁形、生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方法包括灌输式、说教式、协商对话式、系统分析式、情感熏陶法林林总总,例举这样几种方法用来说明:
1.载体教育法
将教育内容寓于有形的动态的、参与性强的活动中,即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的心理感应、情趣感染来实现教育效果。如开展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看一本书、学唱一首红色歌曲、观看一部红色影视剧、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开一次座谈会、听一场专题讲座、上一次党课、听一场主题报告、组织一次知识竞赛、参加一次公益活动等有形有色的载体式活动,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身临其境、情感熏陶的教育,将抽象的理论教育活化起来、生动起来。
2.典型教育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141-01
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当前体育教学的重点。自觉锻炼指的是,一个人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独自进行体育锻炼。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必须克服许多因素,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指导,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一 制约学生自觉锻炼的因素
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让学生有意识地参加体育活动和课外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树立其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但是,经相关调查发现,高中生自觉锻炼的意识非常薄弱,这主要受到学习压力大、运动场地小、健身器材少、惰性十足、缺乏指导等因素的影响。
1.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
高中学习任务繁重,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应对学习和考试,根本无暇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家长、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是体育锻炼能力,认为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这种思想从根本上制约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缺乏自觉锻炼的习惯。
2.运动场地小,健身器材少
高中体育教学中,因多个班级同时上课,造成人数多场地小的局面,影响了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另外,健身器材陈旧、不足也影响了学生锻炼的主动性。
3.意志力不坚定,惰性强
体育锻炼贵在自觉,只有自觉坚持锻炼,克服自身的惰性,才能在持之以恒中看到锻炼的效果。但是,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惰性十足,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无法做到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导致他们无法对体育锻炼产生爱好兴趣,进而影响了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缺乏科学指导
学生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时,缺乏教师的指导,无法掌握一些体育技能,缺乏体育理论知识,不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更无法体会体育锻炼对于缓解学习压力的作用。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是制约学生自觉锻炼的客观因素。
二 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指导方法
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身专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指导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进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1.指导学生独立锻炼,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自觉地参加锻炼。因此,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是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兴趣的培养,学生会自觉地关注体育锻炼,最终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练习次数、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动作纠正等基本技能知识,使其情绪在体育锻炼中得到调节,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
2.完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树立积极锻炼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应设计好教学计划和内容,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活泼生动的教学主题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消除惰性心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指导,让学生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培育学生积极锻炼的意识。
3.运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教师可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养成自觉参加锻炼的习惯。教师可在课外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辅导,引导学生制订健身计划,并实行教师监督与定期自我考核的制度,最终纳入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这种指导,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
三 总结
自觉锻炼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自觉锻炼为主,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校应通过扩大运动场地,购置运动器材来改善学生的体育活动环境,教师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指导方法,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消除学生的惰性心理,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缓解学习压力、增强体魄,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时间管理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心态。学习时间管理,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积极的态度,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首先要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我要的是什么?”这对大多数学习盲目的刻苦型学困生来说非常重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制定这个目标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时间规划。
明确了时间管理的目标和价值,就要制定短、中、长期目标,对每天的学习进行时间安排,以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多的任务,提高自己对时间的应用效率,以价值为导向,效率较高、井然有序,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写在纸上,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把它们按照重要程度排列,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学习任务安排在优先位置,同时安排更多的时间,保证这些重难点问题首先解决,把认为不重要的学习任务安排在次要位置,在完成自己认为重要的学习任务后,再做不重要的事情。
其次,要有积极的心态。要积极引导刻苦型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科学的支配时间,懂得学习、休息、锻炼、娱乐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既要安排好学习时间,又要适当安排体育活动,使体力有所增强;还要适当安排丰富的课余生活,调节精神,陶冶性情;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既不太短,也不太长,保持良好的睡眠规律,以防止大脑过度疲劳,使身心和谐发展,有利于学习。
二、强调规划有序,学会度量时间
首先,要确保学习规划适合自己。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刻苦型学困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制定一个适合他自己的学习规划。当然这个规划只是老师的建议,具体的实施还要靠学生自己去执行,在学习中不断去调整,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
其次,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规划。刻苦型学困生对时间的安排能力不强,教师要指导他们学习度量时间,给自己一个合理的时间规划,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例如,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几道最基本的题目,每一个题目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这几个题目的解题关键是什么,如果时间还没到,题目就很好地完成,就可以奖励一下自己,或者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取得进步以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同样的时间内增加题目数量,但是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
最后,确保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能够有效。刻苦型学困生都有着努力学习的意志,在制定好学习计划后,要按照学习规划和学习时间的安排,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最重要的是坚持,学习时间安排的再合理,没有得到实践,没有收到学习效果,一切都是空话。因此,把合理的学习规划付诸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三、注重自我调节,提升管理能力
学生的精力充沛点可能会存在差别,因人而异。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精力充沛时间段进行学习调节,精力充足的时候,学习效果当然好;倘若精神萎靡,学习效果自然降低。刻苦型学困生应该善于把握自我调控能力,经常保持充满干劲的情绪,依照自己的生物钟,安排精神最好的时段来进行学习。
确定刻苦型学困生学习的最佳时间点,经过长期合理的使用,便可以形成习惯的节奏和规律。一日之中几点钟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有条不紊,时间长了便自成一种用时规律。例如,需要记忆的知识,应该在自己精力充足的时候,记忆力强的时候,有的学生是在早上,有的学生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调节,不适合记忆或学习的时候就应该休息,而不是强迫自己学习。合理的安排时间,一定会大幅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四、善于挖掘潜力,养成良好习惯
刻苦型学困生之所以成绩不佳,就是因为他们还没发现自身潜在的能力,只知道盲目地每天都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反而收不到想要的效果。刻苦型学困生的学习精神可嘉,但是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刻苦型学困生要调节自己的心态,重新认识学习这件事,打消内心的恐惧和疑虑,学习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让自己更好地去认识世界,提高自我修养,完善自己,而不是当做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这种心态一定要调整。对于刻苦型学困生来说,调整自我状态,控制自己的心境,比盲目地努力学习要重要的多。
合理分配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刻苦型学困生要善于调控自己的学习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各科的学习特点,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使各科相互平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学习任务,按部就班,逐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要善于调配学习时间,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上遇到疲劳的时候,要么就变换工作方式和学习内容,要么就彻底放松大脑,好好休息一会,让大脑充满活力,缓解一下学习压力,为自己打气,使大脑调控到最佳状态,再开始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要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长时间坚持下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少,从而更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更灵活地调控学习时间。
五、学会积极归因,排解学习障碍
刻苦型学困生,尤其是那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整天看着好像很勤奋,其实,并不是自愿的学习,因此学习效率并不高。例如,有的学困生总是有一种心理上的慌乱,忧虑过度。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刻苦型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扰主要是来自自身的焦虑和恐慌,一方面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够自信,另一方面对未知的知识感到恐慌,既对昨天的学习感到遗憾,又对明天 的学习感到迷茫。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就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正视自身问题,打消心理疑虑,尽量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的合理得当,能够很好地完成,也能够每天都有所收获,看到自身的进步,在充实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收获的乐趣,不让自己去焦虑。在刚开始的时候,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去焦虑,把注意力转移到完成学习任务上,要尽可能地投入,专心致志,在养成习惯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消除这种焦虑恐慌心理。
六、增强自我效能,实行校本评价
随着教育理念的改革,教学中应该更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如何完成学习的方法。如教学中尝试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对刻苦型学困生来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