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2 15:09: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篇(1)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这对于缓解我国环境压力、人口压力、经济发展压力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持续发展意识,注重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其关键点在于“可持续”和“长远性”。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提升环境保护观念

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样一来,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的发展问题更为严峻。在经济发展前期,由于过多地强调于经济产量,忽略环境问题,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十分严重,限制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通过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使中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加强环境保护。

(二)建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从现阶段我国计划生育发展角度来看,人口的急剧增加,给社会医疗、教育等事业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并且在对问题解决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念,能够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好把握。

(三)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

资源问题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国在对资源利用过程中,不注重对资源的保护,导致很多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这样一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我国将存在无资源可用的尴尬境地。通过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资源节约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资源,杜绝浪费。

二、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对策探究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这一理念进行应用,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把握课堂教学

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不单单局限于课堂上的讲授,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才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涉及到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以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将可持续发展意识牢牢记在心里。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现代化教学工具进行应用,能够将一些视频、图像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

(二)注重实践活动

在进行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争取学校的支持,能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参与到活动当中,从而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对学校周边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治理。学生通过参与环保活动,实践动手进行保护环境,才能够真正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向学生讲授环境污染的危害[4]。例如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可能会导致疾病传播等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必须要注重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这样一来,才能够生动、形象的对问题进行反应。

篇(2)

二、研究现状

考察发现,学术界尚未完全形成系统的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既有研究要么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要么直接套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研究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

ZellerandMeyer将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定义为,收益在补偿成本和风险之后还有部分利润。国内学者主要从商业银行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内部业务协调和商业银行资源可持续(白钦先,2000)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

银行本质上属于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来源两个方面:企业外部(以波特为代表)和在要素市场上买不到的资源和不可替代的能力(以彭罗斯和帕拉哈拉德为代表)。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金融体系构成以商业银行为主。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普适指导意义。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金融效率的评价标准是金融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资产的金融化不能以牺牲现时和未来的实际生产和服务为代价。国外主要从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和金融约束等角度进行研究,国内主要从金融资源学说、金融效率和金融协调等方面展开研究。

综上所述,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已有一定拓展,这些均为农商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农商行可持续发展有其特殊性,应在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一套能被广泛接受且具可操作性的评价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参照世界银行关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业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已有研究,从兼顾内外因素的角度构建了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结构为“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其中,目标描述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用以对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一级指标由内部因素包括规模及制度维度和经营管理维度和外部因素包括稳定性维度与环境维度三部分组成,具体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四、实证分析及基本结论

由于层析分析法往往带有较强主观色彩,容易忽略实际的数据信息,而CRITIC法虽能反映客观的数据信息,却对指标的重要性区分不佳,因此,本文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使过程与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1.CRITIC测度

原始数据经过无量纲处理后,由CRITIC法,可以计算出三级指标对于二级指标的相应权重(见表2)。

将三级指标权重代入,可得到农商行的二级指标数据。以此类推,重复上述步骤过程,可分别得到二级指标对于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对于目标的权重(见表3、4)。

2.AHP测度

根据表1模型,按照相对重要性,同层中指标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依次类推,最终综合判断各指标对总目标的重要性。本文仅就一、二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重要性做分析。

篇(3)

二、分析思路

首先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出发,选取十二个指标来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二个指标分别为人均GDP、人均储备资产、GDP单位能源消耗、服务等附加额占GDP比重、食品生产指数、人均寿命、总失业率、公共教育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农村改善的水源、人均碳排放量、一氧化氮人均排放量和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每一指标的权重,从而建立起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可持续发展模型,然后将搜集到的各个国家的数据代入模型中,就可以得到一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分值,再参照可持续发展标准即可以判断一国是否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衡量可持续发展模型的建立

(一)模型的建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A是目标层,代表一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B是准则层代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C是指标层,代表了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十二个指标。

2.构建判断矩阵

综合一些专家的意见,根据各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大小赋予权重,相对重要性大小用1,3,5,7,9来表示,其中1表示两个指标重要性相同,数值3,5,7,9表示指标Ci比Cj重要性越来越大,据此建立判断矩阵C。

3.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设判断矩阵C的最大特征根为λmax,其相应的特征向量为W,依照公式CW=λmaxW。

W=( 0.0539 0.0503 0.0463 0.0586 0.0811 0.0727 0.0663 0.0521 0.1209 0.0910 0.1247 0.1825)T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模糊性和多样性,有必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CI

RI(2)=(RI(2)1,RI(2)2,RI(2)3)=(1.54,1.54,1.54),CI(3))=CI(2)×W(2)=(0.0719,0.0847,0.0830)(0.1047,0.2586,0.6370)T=0.0823RI(3)=RI(2)×W(2)=(1.54,1.54,1.54)(0.1047,0.2586,0.6370)T=1.5405CR(3)=CR(2)+CI(3)RI(3)=0.0332+0.08231.5405=0.0866

四、基于层次分析法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模型的运用

(一)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通过多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评判标准。

表1 可持续发展的评判标准

不可持续发展几乎不可持续发展中等程度可持续发展较高程度可持续发展完全可持续发展

[0.0.02][0.02,0,04][0.04,0.06][0.06,0.08][0.08,0.1]

考虑到国家选取的随机性和公平性,我们选取了8个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安哥拉、德国、乌拉圭、也门、海地、哈萨克斯坦。从世界银行网站上收集这些国家12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将数据代入到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模型中,可以得到8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分值,如下所示。

Zi=p1xi(1)+p2xi(2)+p3xi(3)+……+pmxi(m)i=1,2,…,8,m=12

国家美国中国安哥拉德国乌拉圭也门共和国海地哈萨克斯坦

Score0.70690.64630.55070.68650.45940.44520.47710.4339

(二)结果的分析

从数据和图形我们可以看到,在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中,美国、德国和中国分别占据了第一、第二,第三的位置,属于较高程度的可持续发展,而安哥拉、海地其次,而也门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较低,属于中等程度可持续发展,需要给予帮助。

五、选取安哥拉进行分析

(一)安哥拉的2005年至2013年的可持续发展评估

我们选择安哥拉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05年到2013年十二个指标的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为了得到安哥拉在此期间的可持续发展分值,我们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模型,将数值代入以下公式

Zi=p1xi(1)+p2xi(2)+p3xi(3)+……+pmxi(m)i=1,2,…,9,m=12

我们得到2005年到2013年安哥拉可持续发展的总分值,如下表所示

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总分值0.51830.55040.51220.55050.50680.50570.51870.50860.5398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安哥拉处于中等可持续发展水平,最好的在2008年,最低的在2013年,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何时是可持续发展的。

(二)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对安哥拉未来20年可持续发展的预测

通过分析安哥拉2005年到2013年9年的数据,用灰色预测方法预算出在不施加政策援助的情况下其未来20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社会、经济、环境20年可持续发展指标分数见表4。

篇(4)

[中图分类号] S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88-01

一、引言

林业,不仅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分,是一种物质材料生产产业,但它还承担着更加严肃的任务,维护生态环境。加大林业的种植规模,是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化的有力举措,也为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但由于市场本身的作用,使得林业逐渐成为一种弱产业,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虽然不低,但相比价格持续攀升的各种农副业产品也稍显不足,加上生产周期较长的缺陷,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农民对于耕地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此为线索,将对保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对策做出分析和研究。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意义

1. 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对林业所提出的特定理念,是指在满足当代人对于生态、经济以及其他相关的需求的同时,保持和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不损害后代人对于林业资源追求的能力和基础。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1 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够推动国家整体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落实。

林业是一种对其相关产业影响深远的产业,其直接对水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净化有着深刻意义,能够涵养水源,减少土地沙化,调节当地的气候,对于当地的农业和水利有着相当关键的促进和协调作用,是国家落实整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之一。

2.2林业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

林业更多的是一种生态产业,其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深远,特别是在我国的西北部,土地沙化十分严重,生态环境相当恶劣,大力发展林业,是防风固沙的最有力手段之一。

随着林业资源的不断扩大,能够极大的缓解类似于西北部的恶劣生态环境,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的气候、水源、土地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一旦林业面积遭到减少,会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负面影响。

三、如何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

1. 深化林业改革

要大力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先深化林业的体制改革,不断的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民将农业转化为林业。

林业本是一个弱势产业,其生产周期偏长,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差,是广大农民不愿意发展林业的主要因素。深化林业改革,可以采取类似于分类经营的手段,逐渐改变过往单纯的林业收益模式,从自主经营的模式逐步发展为由政府主导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经济林,建立健全与林业相关的产业链,从最基础的角度提高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林业产业的经济创收能力,加大农民对于林业的投入。

深化林业改革,能够做到的方面有很多,其关键与核心就在于改变当前林业弱势产业、经济创收能力差的尴尬局面,只有提高了这种产业的盈利能力,才能让广大农民自发的加入林业种植,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2. 建造人工林

当前的林业资源,可分为天然林与人工林。人工林的产生是由于森林资源的严重不足,为了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国家所作出的举措,其代表案例就是我国对于“三北防护林”的建设。

相比天然林,人工林具有更为明显的指向性,能够根据切实的需求来建设,切实的改变当地的生态问题。而林业是一个良性的生态链,随着人工林的大力建设,对于当地的生态有了极为重要的净化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当地的天然林的发展,是发展林业可持续的有力举措。

3. 依法维护林业资源

比起林业的发展和建设,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必须要遏制对于林业资源的毁坏。我国的人均森林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0%,可以见得我国现阶段的林业资源的紧缺性,但依旧可以看到有关于森林破坏、大量砍伐的负面报道。

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制体系,利用司法途径,有力、严格的对诸如上述违法现象的惩处,依靠国家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对林业资源进行滥砍滥伐、人为破坏的个人和企业起到明显的威慑作用。

同时,要加强检查和管理的工作,在各大林区设立专门的检查点,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对林业资源的认真负责,对有关违法的行为及时进行阻止,遇到情节严重的应当及时上报,并且利用行政手段对其进行处理。

4. 加大宣传力度 培养人民意识

对于林业资源的破坏以及自发的维护行为,其根本都是人民的素质和意识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够在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国家可以定期在社区内组织相关的宣传讲座,在各个小区和街道的公告栏张贴宣传公告,在电视等媒体上有关的公益宣传片。要让人民真切的感受到我国目前林业资源的紧缺性以及发展林业的重要性,要将发展林业可持续政策的必要性刻入人民的意识中。

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以培养人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目的,灌输林业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让人民群众注意到自身的行为对于林业资源的影响。

同时,还应该努力改变企业意识,让各大企业特别是与林业相关的企业认识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杜绝对林业资源滥砍滥伐的现象发生。

只有培养企业和人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才能够减少人为的对于林业的破坏,为林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四、结语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任务便是可持续发展,结合林业资源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森林资源的紧缺性,大力进行林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必要的举措。在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的进行工作,也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大力配合,只有在发挥政府的领导地位的基础上,鼓励人民参与到工作中来,才能够切实高效的完成整个工作。林业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直接影响到地球的生态环境,不仅对于当代人来说大有裨益,对于后代也造福不浅。所以,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当前必须进行的工作之一。

篇(5)

一、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调查结果,影响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可分为社会环境因素、企业内部因素。

1. 社会环境因素

高技术企业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对高技术企业发展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社会环境因素体现了国家、地区和社会的宏观环境对高技术企业的影响和提供的机遇,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政策法律及配套服务环境、产学研结合环境等子因素。

(1)市场环境。影响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主要有需求市场及供应市场。需求市场的情况主要由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性价比来表示,供应市场的情况有相关技术培训机构的数量、融资渠道畅通程度以及企业发展所需资源的充足程度来体现。

(2)政策法律及社会服务环境。政策法律环境对高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抑制或促进作用,同时,企业的存在也需要得到社会服务机构的支持。我们用高技术企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程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以及基本服务配套是否到位来反映这个指标。

(3)产学研结合环境。高技术企业是否与高校结合,进行高技术产品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用企业用于投资产学研项目与总资产的比例、企业周边的科研院所与高校的数量、产学研结合的研究成果给企业带来的投资收益率来反映这一指标的情况。

2. 企业内部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能力、经济效益、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因素。

(1)人力资源。高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型的企业,决定高技术企业发展主要因素不是物质,而是人力资源。我们用本科以上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工程师以上中高级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培训费投入率来反应人力资源指标。

(2)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研发的成败和速度决定着高技术企业的成长状况。我们用新开发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百分比,科研开发投入产出比、销售额用于R&D的百分比来表示技术创新能力这一指标。

(3)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反应一个公司的经营情况。我们用年度利润增长率、总资产收益率、投资领先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百分比来表示经济效益指标。

(4)经营管理能力。评价影响高技术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主要指标有新机制采用程度,管理开发培训比例,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程度。

3. 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并且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要想取得长期稳定的竞争力,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创造新经济增长的方式,我们用环保投入率和“三废”处理率来评价影响高技术企业环保能力指标。

二、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

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程度不同。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及指标权重,根据权重确定各因素及指标对高技术企业发展的作用大小。

1. 通过建立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权重

当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建立后,上下层次指标间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同一层次指标之间两两进行比较所得的相对重要程度,根据调研的结果,最终得到n n阶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作用是分析下层因素对上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一级子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2、通过一致性检验以及相关计算得出各以及子指标相对与总指标的权重。3、各二级子指标相对于各自所属的一级子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判断矩阵,以及各三级子指标相对于它们所属的二级子指标判断矩阵的建立与上面所述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2. 影响因素作用排序结果分析

通过计算可得出以下结论:在影响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级因素中,企业内部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依次为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在二级因素中经济效益、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环境是比较重要因素;其中经济效益因素中总资产收益率是比较重要的指标,技术创新能力因素中科研开发投入产出比指标和销售额用于R&D的百分比是比较重要的。因此高技术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新技术的开发,并合理调整总产值中用于R&D的比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分为社会环境因素、企业内部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体现了国家、地区和社会的宏观环境对高技术企业的影响和提供的机遇,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政策法律及配套服务环境、产学研结合环境等子因素;企业内部因素是影响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内部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能力、经济效益、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因素;影响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环保能力方面。通过因素作用机理分析可知:各影响因素对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在影响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一级因素中,其重要性按大到小排序分别为:企业内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各二级因素中,按重要性大小排序分别为:技术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市场环境,经营管理能力,环保能力,政策法律及配套服务环境,产学研结合环境,人力资源。同时这些指标之间又相互影响,共同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管理层密切注重主要指标的变化,这样才能使高技术企业沿着正确的可持续的道路发展下去。

篇(6)

2010年在瑞典、2011年在香港以及2012年在巴西举行的OMEP大会把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重要议题之一。OMEP中国委员会参加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际性课题的研究。我们在研究的第一阶段探讨了有关儿童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研究报告已经发表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12期上)。在第二阶段探讨的是在幼教实践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一些幼儿园参加了初步的研究(其中大部分论文参加了2011年在香港举行的ONLEP大会的交流)。我们发现,尽管在我国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已有多年的历史,但许多一线教师列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还不太清楚,也有人经常把它与社会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混为一谈。为了更好地传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1987年提出。该组织提出了“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但不以牺牲后代的需求为代价”的发展战略。阿玛汀·森(AmarSen,1987)则认为,这种围绕“需求”的发展观虽有启示作用,但还不完善。要把个体看成是能“思考和行动”的能动者,而不是被看成有需求要得到照顾的“病人”。只有把人看作是能动者,他们才能进行思考、评价和解决问题,并通过这些手段来改变世界。他采用了以能力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在不牺牲后人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当代人的能力。”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地球峰会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看作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相互依赖、相互强化的支柱。任何环境、经济和社会政策及实践都要考虑它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地球峰会上制定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把在基础教育中推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联合国于2005年发起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十年计划(2005~2014,DESD),旨在把可持续发展的原理、价值观和实践渗透到教育和学习的所有方面。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于2005年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从学前教育一直延续到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并超越正规教育的范畴……由于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态度在人生早期得以形成,所以教育的作用对儿童来说尤其重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并逐步付诸实践。然而,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领域,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教育重要性的理解以及如何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整个教育体系的行动才刚刚起步。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教育的新视角。它寻求人类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文化传统与对环境的尊重之间的平衡(Sir—aj-Blatchford,Smith,Samuelsson,2010)。自从2002年约翰内斯堡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以后,人们普遍认同教育在实现“与经济的健康、文化的多样性、对地球以及资源的尊重有关的可持续”方面扮演重要的作用。一致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必须成为2000年联合国达喀尔全民教育行动框架所确定的优质全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育实践中。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已有的学校课程,如未来教育、公民教育、和平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性别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有着天然的联系。

篇(7)

关键词:

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及措施

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建筑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但是经过专业人士调查发现,我国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过程时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这样的情况不仅没有给建筑施工单位带来更多经济效益,还对人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污染,针对上述情况,对建筑经济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一、对我国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

我国在建筑经济上引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间很短,建筑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没有透彻理解,不能真正的将可持续发展运用到实际施工过程中,使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通过专业人士调查发现,在建筑经济上实行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政府部门和建筑施工单位对可持续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政府部门只是单纯的下发上级任务,不能真正对其进行理解,认识不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政府部门的态度对建筑单位也有一定的影响,使建筑单位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只重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和自己的经济效益。其次,建筑单位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程度不够。建筑单位的管理人员只是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片面了解,没有真正的理解其内涵和意义,这样的情况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有很大影响。再次,对可持续发展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为了使可持续发展在建筑经济中发挥其作用和意义,需要建筑单位投入一定的资金,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用到建筑施工中,但是现阶段,我国多数建筑单位对其投入的资金不足,使其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最后,建筑单位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一直沿用传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法,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阻碍了建筑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单位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一,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宏观的调控和管理过程,国家政府部门是位高权重的管理者,因此,应该将加强国家政府部门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作为主要目标,在政府部门有足够的重视后便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从而引起各个建筑施工单位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视。国家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合理、规范化的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给建筑单位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方向,并且可以约束其管理行为;另一方面,国家政府部门需要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建筑单位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经济损失,这样使建筑单位对可持续发展逐渐失去了信心,面对这种情况,国家政府部门应该对建筑单位给予经济支持,让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单位发展过程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第二,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两个主要的内容是节能和环保,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建筑能源消耗越来越多,并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基于此,应该加大对可持续发展宣传和教育的力度,让建筑单位真正的明白何为可持续性建筑经济发展、实行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采取何种措施实现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进而让建筑单位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对能源和环境进行保护,促进建筑单位快速发展。

第三,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传统的施工技术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并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针对这样情况,建筑单位需要对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合理的利用可持续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量,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施工材料进行更换。

第四,对建筑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筑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让其了解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要求,在培训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之后将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对其进行监察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给建筑单位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上述文章对我国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出了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对建筑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及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水平等措施,希望建筑单位借鉴上述措施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促进建筑单位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何洪涛 单位:天津市津房置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篇(8)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林业。可持续林业不仅从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诸多方面,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而且对区域乃至整个国家、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存时空的每一个领域。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状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没有可持续经营的森林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5年里,森林可持续经营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世界林业发达国家都开始调整和改造传统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理

论与技术,并组织研究和实践森林资源可持续标准和指标体系。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林情提出了不同的实现途径。加拿大侧重于林地生产力的保护,提出了以模式森林计划为依托的林地综合管理系统;美国注重人们对森林的整体需求,提出了生态系统经营;德国由于几乎没有原生林,大多为人工次生林,因而着重于回归自然的人工林经营,即近自然的林业。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采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来调整各自的林业发展战略着手研究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目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以美国1995年《森林和林地资源的长期战略规划》为典

型,它明确了“管理生态系统------通向可持续性的工具”的模式。

二、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要在经济―环境协调中求发展。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和能源库。科学与实践证明,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

1、 森林能提高大气质量。体现在: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

2、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息相关,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3、森林可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土壤对降水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作用,其稳渗速率一般在200mm/h,比世界上最大的降雨60mm/h还要大得多。森林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吸收2―5mm的降水,还可以保护土壤免遭雨滴的冲击。

4、森林能有效遏止沙漠化。林网超过10%,沙地植被盖度超过0.3,沙暴的危害就会减少到最小限度。

5、森林可防止地力衰退。林木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利用盐分;枯枝落叶可增加有机质、腐殖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6、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占陆地年平均降水量2.9%。

7、森林能消除噪声污染。据测定,100m的防护林带可降低汽车噪声30%,摩托车噪声25%,电声噪声23%。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关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通过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已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性。其中关键是无退化的使用林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产能力以及长期健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不仅是保障林业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基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综上所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当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其中社会与生态环境目标,体现的是全人类的利益,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林业持续的提供物质产品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而作为人类群体中的林业生产经营者来说,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活动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更具有意义的是要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持续性,这也是不同利益主体对林业问题构成不同态度的深刻原因。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篇(9)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富裕、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已渗入到当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林业可持续发展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林业可持续发展包括3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影响。

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1 大力造林、封山育林,增加森林资源储量

鼓励植树造林、宜林则林,充分利用“四荒”、采伐迹地等宜林地,明确责、权、利的关系,贯彻“谁造林、谁受益”的政策,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资源后备储量。

2.2 科技兴林

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进行保护。为了减少传统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靠可持续发展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才能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利用高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的木材、林副产品的经济价值,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2.3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要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等建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向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同时要加快森林旅游业、绿化业的发展,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10)

Embodiment of the continuable development view in the Resource Science teaching

Tang Chunyi Gao Zhongsong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has expatiat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tinuable development view as well as the way for incarnating it in the subject Resource Science.

【Keywords】Continuable development Resource science Natural resource

1.前言。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资本、技术等对自然资源的替代性不断增强,但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不但没有削弱,反而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自然资源稀缺,并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1]。自然资源的合理、永续利用已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首要问题。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是未来资源的统治者,他们将来能否可持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因此,在其基础课程《资源科学》教学中,强调资源可持续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

2.资源可持续发展观内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观强调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要进行保护,开发与保护要同步进行[1]。

3.可持续发展观在《资源科学》教学中的体现。

3.1 大学生应明确具备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性。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数量多寡、质量优劣、时空分布等制约着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社会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深度、广度等都迅猛发展,掠夺式的开采使得自然资源尤其是耗竭性自然资源出现了严重的稀缺,获得了巨额经济效益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2]。

当代的大学生是自然资源未来的主宰者,也是资源可持续发展观的传承者,他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地位与性质、形成与制约因素,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历史及现状,具备资源短缺的危机意识和永续利用资源的科学意识。

3.2 《资源科学》表达的核心思想。《资源科学》是城乡资源与规划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从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资源经济、资源伦理等方面阐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其核心思想是要求人类在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资源时做到可持续发展。

3.3 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方法。

3.3.1 实例佐证,培养资源危机意识。采用大量现实中的实例来说明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稀缺性(这些实例必须是学生能见到或感受到的),远比空洞的说教具有说服力。在介绍矿产资源时,将我国矿产将资源的丰饶度与世界矿产资源的丰饶度作比较,找出我国矿产资源与世界矿产资源的差距,概算出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剩余年限,描绘一旦矿产资源枯竭时我国面临的生存困境,指出现代诸多战争(如海湾战争等)均与争夺矿产资源有关。铁的事实面前,学生对矿产资源的战略地位及稀缺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资源危机意识随之而生。

3.3.2 实地调查,掌握资源利用现状。实地调查当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现实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得与失,归纳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论,感慨自然资源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资源开发的不规划性、不科学性、不系统性等及由此而造成的自然资源巨大破坏和浪费现象,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过程中,适时安排学生实地考察了张家界天门山镍钼矿产资源的破坏现象、澧水源头水量逐年变化情况、农村占用农田乱建房现象、大庸桥公园水污染状况等。调查报告中,学生提出了大量具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

3.3.3 科学研究,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又一得力举措。教学中以小论文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两人一组分别完成如下课题:大湘西桐子资源调查与评价、宝峰湖水质分析与评价、澧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评价、张家界地区大鲵资源分析与评价、张家界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等。通过课题的完成,学生由知其然而变成知其所以然,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出,树立了将来对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信念。

3.3.4 身体力行,可持续发展观永固。走出课堂参与到地方行政部门有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去,亲身感受工作过程,了解工作程序,展示自己专业能力,大胆提出自己主张,起到了巩固学生专业技能及可持续发展的妙用。教学中分别安排学生参与了张家界资源规划、桑植县煤炭资源规划、张家界大鲵资源规划、张家界旅游资源规划等项目。在项目参与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性及肩上的责任重大,可持续发展观得到了巩固。

4.结语。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可持续发展观是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自然资源的重要思想。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是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执行者,他们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观。采取适当方法,可以在《资源科学》教学中,通过学生自身的配合和努力,结合其专业特点,多多磨练、组织和运用,逐渐形成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使他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处变不惊,更好地适应社会综合能力的竞争[3]。

参考文献

篇(11)

0 引 言

低碳经济时代,内河水运凭借其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此背景下,内河港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其保持港口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合理运用评价方法对内河港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作出正确评估,不仅有利于港口明确自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港口资源的有效配置,甚至直接关系到内河港口的发展前景。

一些学者对内河港口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沿海港口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内河港口竞争力评价、内河运输可持续发展、内河港口效率评价等方面,缺少专门针对内河港口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察各种影响因素、内河港口与海港的区别,基于Bossel可持续发展基本定向指标框架,构建内河港口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偏好约束,运用改进的离差平方和最大化赋权法确定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并选择我国杭州港19992012年内河港口资源、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指标值为原始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内河港口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提出一种有效可行的新方法。

1 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内河港口可持续发展能力概念界定

内河港口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拓展和应用,指内河港口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通过改进生产条件和技术能力,既满足港口当前发展的需求,又保证周边环境和自然资源不受破坏,从而实现港口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内河港口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内河港口通过有效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2 内河港口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

内河港口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元、特殊的系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港口、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效、灵活地结合各种影响因素。Bossel可持续发展基本定向指标框架是将生存、能效、自由、安全、适应、共存等6个基本定向类指标有效地统一于资源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内,全面、综合地评价某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按照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同时基于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构建内河港口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2 改进的离差平方和最大化赋权法

在多属性综合评价模型中,权重的大小直接影响评判结果。在常用的赋权方法中,离差平方和最大化综合赋权法的应用已较为广泛。该赋权法从各方案的排序角度出发,根据各方案的属性差异大小赋予权重,因而在排序过程中,利用这些属性能够较好地区分这些方案,实现对方案的排序选优。

然而,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得出的权重结果虽然拉大了样本之间的评分差距,却没有考虑到由于评价目标不同导致不同指标之间客观存在的重要性差异,牺牲了某些重要指标的权重大小。本文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引入偏好约束,使权重结果真正兼顾主、客观因素,进而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此外,在多目标优化模型中,为使结果达到最优,部分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可能为0,导致这些指标在综合评价中失去作用。为避免某一个指标权重为0的极限情况,对权重的最小值加以限制。

3 实证研究

3.1 数据标准化

本文选取杭州港作为评价对象,以杭州港19992012年有关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指标值为原始数据。为消除指标之间的量纲差异,对其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