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可导致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现将我院儿科2008年11月-2009年3月,对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2种气道给药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将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3月在本科住院的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的1-12个月患儿,入选病例均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并除外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营养不良、结核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支气管异物等疾病。患儿入院时均有阵发性咳嗽、喘息、气促、肺部有哮鸣音或细湿音。两组间性别、病程、发病年龄及临床症状评分[2]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前基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在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0.5mg,加生理盐水20ml,以超声雾化吸入器吸入,每次10-15分钟。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0.5mg加生理盐水至2ml,氧气定量为5L/min,由氧气驱动雾化面罩吸入,每次吸入约10分钟。两种吸入治疗均每日2次。
1.3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5天,症状和体征消失或评分改善2分者或症状和体征消失或评分改善2分,5天内出院者。有效:治疗5天症状评分改善1分。无效:治疗5天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或治疗5天内评分达12分者。
2 结果
2.1 两组的主要临床表现缓解时间(见表2)
表2 两组的主要临床表现缓解时间(天)
两组的咳、喘及音消失时间,呼吸、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比较(见表3)
表3两种雾化方法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6.06,P=0.048
3 护理
3. 1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向患儿及其家长宣传有关毛细支气管炎的知识介绍雾化吸入的作用原理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要根据患儿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避免其产生抗拒情绪。最好有家长陪伴患儿,使其情绪稳定。在病房内适当张贴动画图片、响铃等方式,消除患儿恐惧心理。
3.2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前,应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室内安静,温、湿度适宜,给予有效的止咳、排痰,对痰液粘稠、咳痰不畅的患儿应多喂开水,经常更换,拍背引流,以利痰液排出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操作前注意检查雾化装置是否达到治疗标准。使用面罩雾化吸入时将患儿抱起,对准患儿口鼻不要偏离,以防疗效降低,避免患儿剧烈哭闹,防止喘憋加重引发心力衰竭。以坐位姿势为主,年龄小还不会坐的患儿,应抱起,尽可能将患儿头部竖起,手持吸入器,将面罩罩住患儿的口鼻,紧贴面部皮肤,以避免药雾丢失在吸入过程中,如果患儿咳嗽剧烈,应暂停吸入,轻拍患儿背部,待咳嗽停止后再继续吸入雾化。如果患儿哭闹、烦躁,不能配合者可采用睡眠后雾化。
在吸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喷雾器的出雾情况,如出现雾量小或不出雾时,检查喷嘴是否被堵塞,必要时更换喷雾器或将喷嘴煮沸3-5min。吸入时,如患儿咳嗽,可暂时停止吸入,帮助其喝杯清水,咳嗽缓解后再进行。
吸入结束,用清水漱口,以干纱布擦净患儿口鼻周围的雾水将空气导管从机器上取下,分离面罩和喷雾器,消毒并清水冲净,晾干备用,喷雾器最好固定专用,注意观察患儿的喘憋有无减轻,有无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及口腔念珠菌感染等。
4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2岁以下。目前仍缺乏特效的治疗,用于毛细支气管炎雾化吸入的药物主要有β2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利巴韦林等,其中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两类药物。近年来,皮质激素吸入疗法对预防和治疗哮喘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此法具有疗效好,应用安全,是目前防治儿童哮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3]。
布地奈德是新合成的非卤化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高的糖皮质醇受体结合力,抗炎作用强,是丙酸倍氯松的2倍,地塞米松的900倍。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原理是利用高速氧气流将药液吹成雾状,将雾化液吹入气道,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最大限度地保证药物浓度;在用药的同时,还可以进行高流量的氧气吸入,能更好地改善通气不足,纠正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肺血管收缩,增加气血交换,改善喘憋、紫绀等症状,而且雾化时间短,气雾雾滴颗粒较普通雾化细小,刺激性小,患儿易接受。超声雾化吸入可将药液变成小于5μm的细微雾滴,随患儿吸气达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使之发挥消炎、湿化气道黏膜和稀释痰液,使分泌物易于排出,解除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反应性、改善通气功能的作用。但超声雾化有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的报道[4],可能与超声雾化雾量相对较大,又加之在头罩内雾化吸入,使吸入气雾量大于氧气吸入量,而发生气雾窒息有关以及毛细支气管狭窄、痉挛、黏性分泌物聚集、管腔炎性水肿,加上咳嗽反射弱,不易将痰咯出,雾化吸入后可使干燥痰液湿化膨胀,而阻塞支气管引起窒息。
本研究中主要临床表现缓解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8.4%,治疗组有效率为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建议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时最好选用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1987,25(1):47-49.
一直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煤炭为主,燃烧煤炭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可见我国主要是煤烟型污染。[1](P230)1988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燃煤立法规定较少,如在第三章“防治烟尘污染”的第二十、一、四这三条提到。法条中规定推广成形煤的生产和使用,只是列举式的做出对燃煤的规定,缺乏实际操作性,在第二十四条中提到了燃煤焦化应当同时建设脱硫装置或者采取其他切实可行除硫措施,这次立法并未从源头上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
在1995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由原来的第三章“防治烟尘污染”直接改为“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作为新修订第三章的章节名称,专设此章来明确规定燃煤产生大气污染的立法,规定推行煤炭洗选加工,以便降低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同时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开采和使用,这就很好的从源头上着手解决了劣质煤炭的开采,还规定要求煤炭相关的企业必须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通过这些配套设施处理使其硫分、灰分来达到国家的规定标准。2000年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增设了许多更好解决燃煤污染问题的立法规定,规定提到从改变能源结构着手,逐步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和生产,同时对重点城市区域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污染的煤炭,采取改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进行替代以便缓解大气污染恶化。在1988、1995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对大、中城市饮食服务企业产生大气污染并未明确规定,忽视了对饮食服务业的燃煤立法,然而这些企业多数是使用煤炭作为燃料,这次就对此做了限期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者改用固硫型煤或者是改用少排的炉灶,只是起到减缓作用,并未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2016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燃煤质量标准,从燃煤质量上进行立法规定这就从明确大气环境保护具体目标出发,细化了对当下各行业使用燃煤的立法要求。并且立法规定集中供热设施的燃煤生产运营单位需要取得排污许可证才能进行营运,否则一律是违法行为,这就便于检测排放的浓度、总量、污染物的种类等,对企业是否违法排放等有了执法证据。在第四章第一节中规定:“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做出了更仔细的规定,提出通过调整能源价格,以便逐步推行其他新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优化煤炭的使用方法,逐步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从而减少煤炭在生产、使用、转化过程中大气污染的排放。
二、关于机动车船排放尾气污染大气的立法变化
在1988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只用了一条立法规定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很笼统的要求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到1995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机动车船的立法多增加了一条,规定要求国家鼓励、支持生产和使用高标无铅汽油,同时逐步减少到甚至停用含铅汽油的生产和使用。到2000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就将机动车辆排放尾气污染大气这方面独立成一章节进行立法规定,增设为“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作为第四章。2016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用第四章第四节专节进行机动车船污染防治的规定,增加了对新生产机动车船的检测要求和在用机动车船检测的具体要求,对年检单位的资质也做出来了规定,从机动车船的各个环节进行立法监督管理,不仅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城市交通管理,优化道路设置,推广使用环保型和新能源的机动车船,倡导市民低碳、环保出行,减少机动车船的使用频率,倡导司机环保驾驶。
三、征收排污染费制度的立法变化
1988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是对大气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单位超过了国家排放标准的,才实行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并且要求所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笼统地规定是用于污染防治,并没有规定其是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这就暴露了许多问题,有可能征收来的费用用作他用。许多排污企业宁可缴纳超标准排污费也不愿意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这也并不能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在2000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实行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制度,同时在2016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也沿用这一制度,实现了由“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到“征收排污费”的转变,并且规定征收所得排污费只能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到了“专款专用”,而之前是笼统的规定成用于污染防治,这样可以很好的弥补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工作资金不足的问题。
四、法律责任的立法变化
在1988年、1995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对违法担责的法律条款较少,同时处罚力度不够。2000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有了很大的立法变化,法条中明确规定禁止企业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并规定超标排放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要受法律的相应处罚,不再像以前那样,超标排放只是简单缴纳排污费就“息宁了事”了。同时开始实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这一双制度,这两个制度一起使用,改变了原来的征收超标准费制度,实行按排污总量收费,这就很好规避一些企业钻了法律的空子,如以前一些企业采取稀释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再排放。这次立法也对限期治理制度做出了调整,将由原来的管理措施变为一种法律责任,强化法律责任这一块。
2016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一共有法条129条,其中关于法律责任这块的法条有30多条,可见国家加大了对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了有大气污染违法行为就有相应的处罚,同时提高了罚款限额。特别是这次立法中还规定了按日连续处罚(按日计罚)的处罚制度,这样一来,要是企业还不抓紧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直接可能罚款至企业破产,这就更进一步震慑排污者不敢违法、不愿违法。有了这样好的立法,还需要国家执法人员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才能有效防治大气污染。
五、结语
一、知识观理论的概述
知识观理论是对资源基础观的各流派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还吸收了包括纳尔逊与温特的演化经济学,西蒙、马奇、赛耶特的企业行为理论以及波兰尼、野中郁次郎、达文波特等知识理论的观点。
二、知识观的企业理论模型
企业是知识整合与创造的结合体,其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整合与创造知识的能力,而知识在企业中整合、发展、转化的过程。
(一)知识的吸收与转化
外部知识源常常是组织进行创新的关键因素,并且前提是组织需要具有已有的相关的知识才能消化并应用新知识。但是光靠企业利用外部技术能力对于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不行的,因为外部技术也可以被其他企业所理解而模仿。相比之下,内部技术不是可以广泛地被其他企业所模仿的,它构成了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基础,转化能力是基于企业内所产生的机会一体化企业内部处于不同时点上的技术知识的能力。
(二)知识的内部转移
在企业持续开展学习、不断改善绩效以维持竞争能力的过程中,企业必然越来越求助于内部转移能力。但是,由于知识的内部转移比外部转移较少地受到保密性、合法性等约束,因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转移应是较快且复杂性较小的。
(三)知识的共享
知识共享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企业知识只有通过交流对话并相互转化,被他人所共享成为企业共同的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知识在企业中的整合和转化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加速或是可逾越的过程,它需要历经必需的阶段才能得以成长,这同时要求企业制定相应的组织结构、决策权分布和管理制度,及时地整合、利用与创造知识的价值。
三、知识观的企业发展方式
(一)发展的速度
从知识观的角度来看,企业发展的速度也是知识学习、增长的速度。一般地说,企业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学习,以便能利用先入者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红桃皇后效应”。但是,学习的速度太快,并且将自己约束于某一特定的知识轨道(knowledge trajectory),一旦企业误入歧途,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环境信号不明确且学习过程相当复杂时,最好是不要追求学习高速度。应在保证方向的可靠性的前提下,深耕细作于某一个正确的知识轨道上。另一方面,较缓慢的学习以积累一定的知识存量有助于新知识补充进来。
(二)发展的方式
1、企业间的方式:学习型战略联盟。组织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型战略联盟为伙伴企业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不同的伙伴企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意图和学习能力。结合伯厄勒对组织学习方式的研究,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有不同的学习型战略联盟的类型。(1)生产式联盟。生产联盟是“干中学”的学习方式,主要学习内部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营销式联盟。营销式联盟是科学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初始的产品设计、调研吸收新科技知识,通过亲身尝试产品的使用进行设计与使用的改革。(3)研发式联盟。研发式联盟是一种模仿学习,在最能启发与加强企业现有能力的区域搜索,形成核心能力;吸收外部知识,模仿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知识。
2、企业内的方式:多元化经营。概括地说,多元化有相关多元化和无关多元化两种形式。实证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情况下,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所取得的绩效一般都优于无关多元化。如果从知识观的角度予以分析,企业多元化战略将涉及到知识在企业内转移的问题。所谓的主导逻辑,是指“处于主导地位的一般管理逻辑”,它是由核心业务中的经验所发展出来的。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受制于他们所习惯的主导逻辑,即他们用于进行战略决策的全部工具以及他们的世界观取决于他们过去的经验。据此,相关多元化化经营的绩效之所以优于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多元化经营中由核心业务所发展出的主导逻辑是可以有效地转移到与其相关业务的管理上。
从本质上来说,成功多元化的企业中的战略多样化及其变化,与其高层管理者所使用的主导逻辑是相互兼容的。不管是通过内部开发,还是外部收购,新业务的增加都会改变一个企业的战略多样化的程度。高层管理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检视企业的业务组合,确定战略多样化是否发生了变化,并且评价新业务对企业内主导逻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孝军.企业价格战的进化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7(10).
2、孙文霞,马宗国.知识观企业理论模型研究[J].江苏商论,2008(8).
近几年,我国的房地产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房地产开发企业正逐步向跨区域、规模化经营的方向迈进。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降低企业开发项目的风险,就必须对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提高企业对风险的控制水平,其中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对目前对工程造价控制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同时结合作者在房地产开发企业长期从事工程造价控制的实际经验,提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体系。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体系的提出
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包括投资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这五个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投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投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是土地成本。土地成本测算的重点是:除了“政府及土地出让方”的成本以外,达到“熟地”条件的其他成本,如道路、给排水、供电等对项目基础设施成本的影响;文教、卫生等配套对项目公共设施的成本影响;地形、地貌以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对工程成本的影响评估。
2.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在设计的各个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各有关部门须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以使设计工作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必须找准市场标准:首先,参照项目的特点(平面布局、结构形式、装修标准等)与拟建项目相似;其次,参照项目的造价能反映当地市场行情(在同等档次的项目中属中等或偏低水平)。同时,市场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随着项目策划和设计的深化而不断修正和逐步细化。
3.工程招标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本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目的是为选择合适的承包单位,为顺利实现项目实施性总成本计划奠定基础。房地产企业的工程招标主要包括咨询服务委托(设计、监理、造价咨询、设计审图等)类、工程施工承包类、设备材料采购类招标这两种类型的招标。
4.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在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是设计变更费用及现场签证费用的控制。
(1)设计变更费用的控制。设计变更分为设计院设计质量引起的变更和发包方提出的变更两类。因设计质量引起变更时,设计院应在施工前提出设计变更,项目公司的设计部确认其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其成本部核算出此次变更产生的费用增、减值。因发包方原因提出变更时,项目公司的设计部应作出设计变更方案并确认设计院相应给出的施工图纸,经其成本部核价。如果确实因为特定原因无法实施的,其工程部应立即反馈给设计部及成本部。
(2)现场签证费用的控制。现场签证分“正常类”、“特急类”签证:“正常类”签证的办理应遵循先估价后施工的原则。凡是现场签证事项一经提出十天以后再施工的,都视为正常类签证,必须先定价(或估价)后实施;正常签证的办理需在十天内完成。“特急类”签证的办理是必须立即执行而且延缓实施会造成更大损失的签证。特急类现场签证的办理原则是边施工边洽谈,但必须在开工后十天内办妥全部手续。
5.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在项目施工阶段,项目公司的有关工程师及现场监理应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及程序及时审查、签发、收集、整理施工各阶段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验收记录等工程资料、文件,这对于保证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的质量至关重要。项目公司在核查结算审核资料时,首先核查承包方提供的结算,核查结算资料是否经项目监理工程师的审核、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然后核查文件的编号是否有缺项,每个文件的内容是否属实,有无涂改、添加内容等。依照这样的程序确保结算审核资料的完整性、齐全性、真实性。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
1.各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确定。各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基本关系是:根据概念性方案设计概算所确定的项目投资回报率要大于根据投资估算所确定的项目投资回报率;根据方案设计概算所确定的项目投资回报率要大于根据概念性方案设计概算所确定的项目投资回报率;根据项目初步设计(或方案深化设计)概算所确定的项目投资回报率要大于根据方案设计概算所确定的项目投资回报率。上一设计阶段确定的成本标准控制指导下一阶段的设计。
2.工程造价控制的预警机制。工程造价控制的预警机制是指在项目实施的各项业务活动中,各级成本责任人、责任部门或各项目总经理,对由于不可预见的事项或管理不善而导致发生的成本超支事件或预计将发生的成本超支事件履行报告程序的职责。
3.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的定时监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以总公司的管理监控为中心、各项目公司以操作监控为中心的房地产开发成本监控体系。
[关键词] 对标管理;企业信息化;价值评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36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065- 05
1 前 言
近些年,企业信息化价值逐渐得到认可,信息化已经被认为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价值也体现着企业价值。一般来说,所谓信息化价值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信息化价值,即某一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或信息系统建设能够为其建设主体带来的价值,一般表现为直接的、可看得见的经济效益,是对一种具体的、短期的、单一的信息化项目价值进行评估。另一种是广义的信息化价值,即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来影响和优化企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模式的过程,是对宏观的、长期的、复杂的企业整体信息化价值进行评估。
伴随着国际信息化的深入飞速发展,我国两化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价值评估结果的模糊性表述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管理者的战略价值参考,企业管理者需要认真而严肃地评估信息化价值,但围绕信息化价值的分析与评估,仍然存在着评估方法的缺失和评估不够量化等问题。对此,本文作者结合信息化工作实践,参考大型央企集团信息化工作模式,提出了基于对标管理的信息化价值评估方法。该方法既适用于对具体的信息化项目建设进行评估,又适用于对企业整体信息化价值进行评估。
2 基于Ρ旯芾淼男畔⒒项目价值评估
基于对标管理的信息化项目价值评估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即选取对标企业、选取对标管理指标项、对标评估及分析。以我院建设的项目管理系统为评估对象来阐述该方法的应用。该系统建设目标是为了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使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为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系统实现了从经营、合同到生产组织、项目管控及验收、归档等全程线上管理,功能覆盖了正式生产项目、投标项目、代政府咨询评估项目、经营服务项目以及科研项目和管理类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业务流程节点涉及经营管理、生产综合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生产、工时管理、指标管理、综合报表等8大类41个功能模块。该系统2012年正式立项,至今已建设达5年整,先后投资达480万元。
2.1 选取对标企业
首先选取已经建设了类似系统的三家单位作为对标企业。对标企业的选择可以是行业内企业、集团内二级子公司或者与本公司规模体量及经济效益基本相当的单位。经过调研走访,选择了一家北京建筑设计单位、一家行业内施工企业和一家与我院规模体量基本相当的省级规划设计院,为方便描述,分别为上述三家企业设定代号为A、B、C。
2.2 选取对标管理指标项
对标管理指标项的选取对评估结果至关重要,它反映了企业对信息化某方面价值的关注程度,指标选取的恰当与否会影响价值评估结果。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提出的关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的九大知识领域,结合企业自身对信息化价值关注点,选取其中与项目价值关系紧密的五项改进后作为对标管理指标项。
(1)项目整体目标:是对项目建设后形成的预期结果的描述,建设目标的方向性和现实性是系统能否体现其价值的关键,因此衡量项目建设价值时往往从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可实现的角度进行考量。
(2)建设内容及范围:是指为达成项目目标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对于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可从两方面来描述。一是根据项目周期的阶段按照项目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集成准备、集成实施及测试与验收等6个阶段对所涉及的工作进行层层分解;二是根据系统需实现的业务功能模块来进行层层分解,将业务流程进行细化。项目建设内容及范围有覆盖程度及深化程度之区分,在做对标评估时要确保使用同一维度的内容分解方法并使分解的各个工作事项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
(3)项目时间进度:是指为完成该项目所产生的所有活动的时间总和。一般指信息化项目从立项启动到上线验收经历的时间。
(4)项目投资及成本:指完成该项目所需的资金投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总和。
(5)项目建设质量:对于信息系统来讲,项目的建设质量主要从三方面来考察:一是系统建设选择的技术框架体系是否合理,如系统选择的软件技术,采取的安全技术等是否合理;二是系统本身技术指标是否符合标准或客户要求,如系统可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等;三是系统建设的组织管理过程是否规范合格,如过程的组织与管理(P-D-C-A的执行过程)、风险分析与管控、项目参与各方的沟通程度等。
2.3 对标评估及分析
对标评估过程需要专家参与。对于信息系统的价值评估,一般由领导、业务部门、信息化部门、行业专家及用户共同组成5-7人的专家组。首先到各单位调研,就对标管理指标项与各公司沟通了解情况,每位专家将填写对标评估表,经过对比分析给出各家指标项的评分;汇总专家对标评估表,取平均值作为该公司某项指标项的最后得分,得到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院的建设目标相对清晰,建设框架和内容、功能相对完整,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了项目组织管理的质量控制环节,避免了走弯路,在时间上节约了返工成本,总体属于中上等建设水平。这与我院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也证明了基于对标管理的信息系统价值评估方法是可行的。
值得指出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将该办法应用于系统建设之前,即调研各家单位后形成上述对标评估表,根据评分来决策其他要素几近相同的情况下资金投入的多少或时间进度的控制。
3 基于对标管理的企业整体信息化价值评估
运用对标管理方法来评估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价值同样适用,只是选取不同的对标项。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的信息化价值评估为例,根据国资委年度评测指标体系,在行业内信息化较有影响力的央企有某综合能源集团公司(设代号M)、某大型实业集团公司(设代号H)和某大型专业能源集团公司(设代号S)等。中国交建选择这三家行业优秀集团公司作为对标企业,对标管理可以选取以下几个指标项。
3.1 指标项1:信息化领导力
从信息化领导力来讲,大多数公司均由公司领导亲自挂帅或设立CIO制度,将信息化定位为驱动企业变革与转型的核心要素,以信息化为切入口实现企业整体变革。在这方面,这三家对标企业均由集团公司副总全面抓总信息化,实现集团范围内的管理提升和变革。
3.2 指标项2:信息化建设路径与策略
从信息化建设路径与策略上,信息化工作是系统工程,集团上下应齐心协力,适宜集中统一、步调一致,不适宜分散建设、重复投资。这方面,三家对标企业的实施路径与策略见表2。
3.3 指标项3:信息化管控w系及职责分工
信息化涉及众多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内容,建设过程中清晰明确的管控体系和职责分工能够帮助业务部门和信息化部门尽快进入角色,共同提升业务和信息化水平。在这方面,三家公司均有成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办法、信息化与业务活动的规范接口及相关技术标准。
3.4 指标项4:信息化建设力量
信息化工作的效用发挥一定是信息化理念、技术与公司特有文化、管理模式、组织模式的有结合。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培育和发展一支自有专业队伍必不可少,不仅可以支撑企业内部管理变革,同时还可成长为行业内独立业务板块。三家对标公司的具体情况见表3。
3.5 指标项5:信息化资源投入
充足的资源投入是信息化工作的强力保障。在对标企业中,各公司都非常重视信息化投入。经调研了解到各对标公司的信息化资金投入情况,见表4。
从以上五个维度的指标项来对标分析,目前中国交建在信息化领导力方面,尚未设立企业CIO制度,二级单位信息化组织架构尚需要完善和充实,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信息化建设路径与策略方面,2010年提出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12年在《中国交建十二五信息化顶层设计》中正式提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筹建设”的四统原则,2016年又进一步提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投资、统一运营、统筹建设”的六统原则;在信息化管控体系及职责分工方面,公司已制定一系列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但业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性仍有待提升,业务部门及信息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仍需进一步明确和清晰;在信息化建设力量方面,中国交建下辖7家信息化专业公司,运维人员约1 400人,但由于市场分散、地域分散、人员分散、专业分散等原因,尚不能形成合力;在资金投入方面,目前中国交建年度投资约4亿元,同期营业占比仅为0.1%,相对建设期投资偏低。
为以上五项指标给出相应评分,见表5。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交建应在信息化领导力、资源投入及整合信息化团队方面进一步提升,这与集团当前信息化所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与中国交建在国资委信息化评比成绩是一致的,与当前集团上下对信息化的认可度也是一致的。
4 结 语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当代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企业快速的增长和迅猛的发展,诸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内部控制失效引发的巨额资产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建立健全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积极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稳健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就目前影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几个因素进行一些探讨。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概述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有效程度。因此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能单指为孤立的概念,它是相对于有关控制目标的实现而言的。有效的内部控制为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必要的保证水平,但不是绝对保证,因为内部控制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内部控制对常规业务进行控制,其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的原则;还会因个别执行人员对指令的误解或操作不当而失效;或是因为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
从控制的过程来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两方面。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程序存在并且设计合理,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保证;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是指在内部控制设计有效的前提下,内部控制能够按照设计的程序恰当地执行,从而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离不开设计的有效性,如果内部控制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即使这些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那么也不能认为其运行是有效的。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制约因素
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影响、制约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内部审计及反舞弊机制等。以下从企业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政策及企业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对内控的影响。
首先组织架构在内部环境中居于最基础的地位,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企业建立健全治理结构,设置高效的内部机构,合理分配职责权限,形成完善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有利于推动企业内控的全面建立和实施。
其次人力资源是内部环境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企业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是某些企业风险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实施者,良好的制度也需要具有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去执行,才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如果企业有经验丰富高素质的管理者,就能够及时洞察到大部分产生舞弊的环节,设计出恰当、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果企业的执行人员都能称职的履行自己的职能,内控才能得到良好的执行。
最后企业文化作为很重要的软环境,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日益明显的。如果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加强注重员工内控意识的培养,建立积极为企业服务的价值观,使员工个体的价值、目标、行为与企业的价值、目标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有利于已设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还可以弥补一些因内控制度固有局限性而引起的不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始终保持在有效运行的状态。
(二)识别风险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现代内部控制是属于风险导向型的,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也存在于内部控制的始终。要使企业内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控的设计者必须十分熟悉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相关领域、工作流程等。确认企业的各项风险如资产风险、经营活动风险、内外环境风险、信息风险、合规性风险等,并对其进行定性及定量的评估。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范围及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内部控制的重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必要的控制活动,企业可以将风险降低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企业的控制活动通常应按照内控设计的程序和要求来执行。一般能够通过以下内控手段来实现。首先企业要全面地梳理经管管理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情况,实施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控制。确定职责分工,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其次在处理企业的各项业务时都应当通过事先规定的授权审批,防止一些部门和员工的越权处理,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三重一大”事项,应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制度;再者是在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的过程中实施控制,定期盘点企业资产,并与会计记录核对相符,确保财产安全。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最后是绩效考评制度与预算结合使用,还可以作为预算结果分析的重要补充。作为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应当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目标和企业文化的要求一致。
(四)企业信息的收集传递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内控信息来自于企业,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控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分析。故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保证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的良好传递和沟通,是企业实施内控的重要条件。有价值的信息必须通过合理的渠道传递出去,让所有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才能发挥信息的最大作用,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内控目标。企业可以利用现代高效的信息技术,加快信息的传递。防止因信息滞后产生的内控失败。
(五)充分的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内部监督应存在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内部监督的控制:一是检查内控的设计是否恰当,如果内控设计就存在缺陷,应及时加以改进。二是监督内控执行的过程及执行的结果,是否存在内控形同虚设的情况,执行内控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日常的、连续的监督活动,形成有效的监督力,可以杜绝企业管理当局利用职权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情况,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改进。
三、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应对措施
(一)改善内部环境,提高员工素质
建立和完善内部环境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促进企业稳健发展的根本。良好的内部环境要求企业一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明确各层级的职责权限,发挥相互督导、相互平衡、相互牵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及素质培养,提高对内控的认识,自觉遵守和执行企业规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二)在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企业的经营业务已扩展到国际市场,伴随着跨国并购等事项时有发生。现在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化,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地增加,为了缩减风险,企业可以专门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变动、业务流程等方面面临的各种风险,运用不同风险分析技术进行识别、评估,找出风险存在点,建立风险控制制度及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三)找出企业的关键控制点,提高执行力
企业的内部控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应该包括企业内的所有部门及所有业务,如企业的人力资源、权责分工、财产安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方面。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内控的设计不可能做到涉及到企业所有的点,因此寻找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关键控制点,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尤其重要。对各项经济活动中的关键控制点要实行加强控制。首先要制定相关内控措施,明确该控制点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其次要提高全体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和风险意识,保证内控制度能正确地被理解及有效执行。
(四)加强企业信息沟通,持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系统,构建良好的内控信息平台。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整合企业的全部资源,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合理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企业总体战略为指导来设计内控,可以提高内控的合理性并始终保持有效。具体地讲,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系统,使得不同渠道取得的信息能及时传达到应知道该信息的人员。使相关的员工明晰其在控制系统中的职责,充分理解并有力执行现行的政策和程序,并将执行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和偏差等反馈信息及时地传递,有助于持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
(五)健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建立内外部相结合多层次多方面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控制活动,企业设立的内审机构应当独立于财务、人事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充分发挥其协助管理当局分析内控设计的合理性,监督内控政策和程序执行的职责。
企业还可以聘请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定期或不定期对自身的内控制度进行独立的评价。外审人员通过有效的控制测试来检查内控制度是否存在设计不合理和运行失效的风险,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帮助管理层识别内控的重大缺陷,确保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管理层参考内部及外部的审计报告、企业业务等方面的实时变化,持续的改进、完善内控制度。使内控制度能够不断地完善,并且有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1]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名词透露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质性研究方法随着心理学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2]在质性研究中散发着人文关怀的光辉,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一)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使之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人文关怀是教育对象的主观需要
“90后”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他们思维活跃,追求独立,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平等参与意识渗入“90后”的心灵深处。充分了解和研究这一群体的思想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和引导是必要的。
二、质性研究方法中人文关怀的体现
质性研究方法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自身存在,是活生生的常人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它超越了传统的定性研究的局限性,散发着人文关怀的气息。
第一,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是平等、互动的关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是一个互为主体的关系,研究结果是由不同主体通过互动而达成的共识。”[3]质性研究常常以研究对象为中心来展开,这是调查研究过程中价值观的重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可以是互动、共创和分享的过程,教育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评判者,教育对象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认识客体,二者应构成和谐、宽容和极具亲和力的研究氛围。
第二,访谈过程中的倾听也体现出人文关怀。“受访者通常有自己的理由和需求,他们只有在自己内心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以后,才会愿意就访谈者认为重要的问题进行交谈。因此,访谈者要耐心的倾听,不仅要注意受访者所说的具体话语,而且要思考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动机、愿望和需求。”[4]这与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以说教为主的方式截然不同,其中隐含着价值观的重大转变,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应当借鉴的方法。
第三,质的研究对伦理道德问题非常关注。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指出在访谈过程中应注意自愿和隐蔽原则、尊重个人隐私与保密原则、公正合理原则和公平回报原则。研究者需要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研究者需要公正地对待被研究者和研究的结果,恰当地处理敏感性资料。此外,质的研究主张研究者需要与被研究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地回报对方所给予的帮助。
三、质性研究方法中的人文关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从权威性向平民化过度
质性研究过程中的“平民性”原则也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用。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要权威化,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方法要去权威化。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平等原则,体现双主体原则。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育者要淡化自己在知识、阅历上的优越感,教育对象同样有说话的权利,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和倾听对方意见的义务。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努力,这也对受教育者的自觉提出了要求。
(二)深入教育对象生活环境探究深层次原因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探究,要求教育者深入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在教育者面前展现出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最真实的思想状况,有助于教育者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所在。两者在深入交流和探讨中不断调整,进而形成正确的、成熟的观点。只有通过这种交流互动,才能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三)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
隐性教育有显性教育不可比拟的优点:隐性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受教育者产生逆反情绪。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思想存在“自身免疫效应”:当与人自身原有的思想体系相异的外界思想进入时,原有思想会形成“保护层”以阻止外界思想的侵入,这种外界思想被人感知的程度与它受到的抵触力成正比,也就是说当外界思想被人感知的程度越大,它所受到的抵触也会越强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体现人文关怀,就必须从显性教育为主向显隐结合教育转变,营造一种“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到有人在教育他”[5]的润物无声的意境,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
[2] 陈向明.质的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12.
[3] 陈向明.质的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16.
[4] 陈向明.质的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200.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小儿支气管炎属于临床儿科的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病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咽痒、咳嗽、发热以及流涕、肺部罗音之类的症状[1]。为了进一步分析儿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本文以本院2010年11月份至2011年1月份儿科收治的50例小儿支气管炎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相关临床治疗资料展开回顾性地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临床资料
本院2010年11月份至2011年1月份儿科收治的50例小儿支气管炎中,男28例,女22例,最小年龄为3岁,最大年龄为8岁,平均年龄为5.4岁。全部患儿的诊断是以1987年我国卫生部关于小儿支气管炎预防及治疗方案中的对支气管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
2.治疗方法
(1)纠正缺氧:全部患儿在入院之后均给予吸氧治疗,以纠正缺氧,具体的流量为5 L/min。(2)液体治疗:可自行饮水者给予其补液治疗,葡萄糖液(15%)进行静脉缓慢滴注,患儿总补液的量控制在50~70 ml/(kg·d)之间,通常选用1/5 张溶液,速度控制于5~8ml/(kg·h)之间。(3)抗感染治疗:采用青霉素联合头孢噻圬给予患儿进行静脉滴注,对于病毒感染的患儿载加以利巴韦林,用量控制在15 mg/(kg·d),亦是静脉滴注。(4)激素治疗:重症喘憋者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用量为3~6 mg/次,每日两次,共用药5d。(5)并发症治疗:对所有并发症展开对症治疗。
3.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咳痰以及咳嗽、气喘等症状全部消失, 全肺呼吸音清晰清, 没有干性和湿性的啰音。(2)显效:咳痰和咳嗽等症状显著减轻, 两肺的呼吸音较为粗糙, 没有干性、湿性的啰音。(3)好转:咳痰以及咳嗽、气喘等症状有一定减轻, 全肺德呼吸音粗糙,有干啰音。(4)无效:相关症状体征没有显著变化[3]。
4.结果
50例小儿支气管炎痊愈32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
5.讨论
小儿支气管炎属于一种散发性的疾病,一般是多发于我国北方,在冬春季节最容易患此病,通常持续时间为1~4个月左右,在南方是发生于夏秋季,通常会反复发作,绝大多数的患儿在发病之前就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症状,多是经过飞沫传播。若发生小儿支气管病毒感染,会导致下呼吸道的管壁出现炎性肿胀,患者的分泌物会阻塞其的呼吸道,导致产生各种症状。在春季,小儿支气管炎最为常见,特别是7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容易患此病,往往该病起病比较急,多有感冒的相关前驱症状。通常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预后比较良好,治疗的时间通常在一周左右,可是由于该病容易复发而且日后又容易发展成哮喘,在全国的小儿哮喘相关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对小儿支气管炎病患随访中,我们发现有30%~50%的患儿在今后会发展成小儿哮喘,所以,应该要做好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和预防工作,这样可以减少哮喘出现。小儿支气管炎的初期症状和感冒比较相似。在流行季节,一旦患儿出现喘憋或者咳嗽等之类的症状,应该要及时就诊,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病情蔓延。
临床上小儿支气管炎主要为病毒性发病,最为常见的是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葡萄球菌,该病的病理形态有两种,即一般性和间质性。通常一般性的支气管炎多是分布在支气管壁周围的肺泡,仅有黏膜出现炎症的病变。而间质性性的支气管炎多是表现在细支气管壁、支气管壁以及肺泡壁发生炎症改变,通常蔓延的范围比较广。临床上病毒性支气管炎主要是间质性的肺炎,不过有时会出现灶性炎症影响到肺泡,造成肺泡内形成透明膜。在晚期有部分病例会出现慢性的间质性纤维化,进而发展成腺病毒肺炎。
临床上,多是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的方法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给予患儿纠正水解质和电解质的紊乱,应多鼓励患儿日常多饮水,对于无法自行进水的患儿应结合其的脱水情况展开补液治疗,以使患儿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还应给予患儿吸氧治疗止咳治疗、祛痰治疗以及雾化吸入治疗等。如果患儿的病情影响到正常睡眠的,则应该给予患儿镇静剂,以确保患儿的正常睡眠。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抗感染治疗为一种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重要方法,通常是通过对婴幼儿的咽拭子展开细菌培养,进而选择性地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小儿支气管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对小儿支气管炎应积极地对症治疗,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本研究给予支气管炎患儿及时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起效快而且疗程短,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麦海燕,林清志.参百止咳合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10(28).
目前辅导员在进入企业实地走访和对学生进行管理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做借鉴,运用原有的方法进行管理,会影响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总结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独立学院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挑战
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思想变化复杂,情绪受身边环境影响更加明显。给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新难度。繁杂、单调的工作取代了丰富的校园生活,学生容易出现烦躁,身体不适应等状况;当今学生普遍眼高手低,当期望与现实反差较大时,就会出现情绪低落、行为反常、消极怠工等现象。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我们有必要对学生从思想上进行疏通,使学生能客观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正确应对身边环境的转变。
(二)安全问题愈发凸出
学生的安全问题是该项目面临的最大的挑战:(1)车间生产安全操作隐患。学校和企业把学生安排到基层一线岗位提高实践能力,这样就容出现安全事故。(2)生活交通安全隐患。学生大都处在22-25岁爱玩的年龄,在下班后去玩,会带来交通、饮食方面的安全隐患。
(三)学生实践、总结、升华的能力薄弱
首先,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的理论学习氛围不如学校,学生回到宿舍只有少数人对实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大多数都是倒头大睡,错过了提炼升华的最好阶段。其次,学习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企业要利用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来设置培养计划。再次,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到企业实习被动学习,学习目标模糊。
(四)企业对学生的过程管理需要在辅导员配合下不断完善
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必然希望学生能够尽早融入企业中。因而,辅导员需要积极主动了解企业文化和特点。一方面要与企业进行沟通,以积极地心态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辅导员需要与企业的管理人员保持联系,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工作进展情况,并代表学生对企业不合理的地方发声,进而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我通过对合作企业的走访,以深圳腾盛工业设备有限公司为蓝本,前后共历时2年的时间,去企业后与学生同吃住,同上下班。关注学生实习初期、中期、后期、毕业就业后的心态变化,结合自身经验将遇到问题的思考罗列出以下几点,仅供参考学习。
二、学生实习前后遇到的问题
一是辅导员对校企合作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学生能否接受企业,校企联合培养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辅导员起着重要的纽带关系。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如果辅导员对政策了解不足,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那么对学生的动员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打折扣,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出现被动局面。
二是辅导员在学生专业方向和职业认知水平上参差不齐。首先,由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较年轻,大部分跟自己专业不想关,不了解学生今后专业发展趋势。在学生实习期内不能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第二,辅导员能力参差不齐,在遇到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时不能很好地处理企业与学生的关系,桥梁纽带的作用不明显。
三是制度建设不完善。首先,职责不明。目前各系做校企联合培养利用当届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动员,对校企合作模式下职责的规定没有明确的细化,各个系部目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个人承担着学生管理的全部工作。除了要应对日常班级管理,还要处理本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而与实习学生、用人单位沟通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激励才更容易调动辅导员参与校企工作的积极性。
三、辅导员在校企合作中开展工作的有效措施
第一,加强责任意识。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如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遇到一位负责的辅导员,将会对他人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辅导员,要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 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 毛细支气管炎 喘息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montelukast combined with budesonide in the prevention of repeated wheezing after capillary bronchitis
Guan Xue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echuan District,Chongqing City,401530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ntelukast combined with budesonide in the prevention of repeated wheezing after capillary bronchitis.Methods:60 children with capillary bronchitis were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10 to October 2012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After discharge,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ntelukast combined with budesonide.The control group had no intervention.The occurrence of wheez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 of repeated wheez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ontelukast;Budesonide;Capillary bronchitis;Wheeze
毛细支气管炎常发病于婴幼儿中,首发症状为支气管以下呼吸道喘憋,随后表现为水肿、支气管痉挛、小气道急性炎症等,部分患儿存在气道慢性炎症,日后数年间喘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加重家庭负担[1]。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对我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取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旨在预防反复喘息或哮喘发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2]。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23个月,平均年龄(6.2±1.0)个月。随机将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行雾化吸入平喘、抗病毒感染等治疗,出院后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出院后给予患儿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孟鲁司特钠,口服,1次/日,4mg/次,睡前服用,治疗3个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200~400μg/日,分2~4次吸入,治疗1个月。
观察指标:随访(电话回访、门诊复查)1年统计患儿喘息发生次数。此外,每隔3个月对患儿CysLTs水平、IgE浓度及IL-4水平等进行测量并记录。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P
结 果
两组患儿反复喘息发生次数比较:观察组反复喘息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儿CysLTs水平、IgE浓度及IL-4水平:观察组患儿CysLTs水平、IgE浓度及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相关研究表明,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有相同之处。血清白介素-4、干扰素-r等水平会发生改变,且都有气道高反应、气道炎症、反复喘息等症状[2]。这就导致患儿出现毛细支气管炎后易出现反复喘息症状,严重时甚至引发哮喘。另外半胱氨酰白三烯水平、血清总免疫球蛋白浓度及血清白介素-4水平的相应提高会加剧喘息发作[3]。因此,临床上常把半胱氨酰白三烯水平、血清总免疫球蛋白浓度及血清白介素-4水平作为反复喘息或哮喘诊断重要指标[4]。
药代动力学表明,孟鲁司特口服能快速有效被人体吸收,且>99%的孟鲁斯特与血浆蛋白有机结合,其对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亲和性较高,能有效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包括LTC、LTD及LTE),减少炎性因子合成及炎性细胞浸润,具有预防哮喘发作、抗炎之功效。布地奈德属于一种高效局部抗炎糖皮质激素,能增强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及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抑制免疫反应及支气管收缩物质合成,减轻酶促过程(抗原抗体结合引起),且其生理利用度高达26%,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85%~90%,具有局部高效抗炎之功效 ,但其不能抑制气道炎症及阻断气道炎症中的白三烯通道,而孟鲁司特属于一种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具有高选择性,能竞争性占据半胱氨酸受体,阻断白三烯与受体的结合,抑制气道高反应性,两组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且可适当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邓益斌、宫英方等[5,6]研究后均表明,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比单独用药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效果更佳。本研究对我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取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预防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反复喘息发生率6.67%,比对照组低26.66%,由此可见,出院期间采取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能减少反复喘息次数,预防效果较好。此外,观察组患者CysLTs水平、IgE浓度及IL-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能有效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发生,可作为哮喘防治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丽芳,李涛.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34):72-73.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0.
3 何炜,谢忠罗,黄正国,等.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的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99-10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39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特有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与该年龄段儿童毛细支气管的解剖特点有关。主要是病毒感染,1/2以上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病程一般5~15日,平均10日。婴幼儿患毛细支气管炎者易于病后半年内反复咳喘,有报道随诊2~7年有1/2发生哮喘,危险因素包括过敏体质、哮喘家族史、抗RSV-IgE、先天性小气道等,部分患儿肺功能异常持续数月至数年,因此临床上不但要有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帮助患儿安全度过病程,还需要有效扼制毛细支气管炎病后反复喘息,对此目前临床上往往没有贴实可行的方法,以致毛细支气管炎病后许多患儿反复喘息、反复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1月~2008年1月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例,年龄2个月~1岁,男40例,女30例,住院时间5~10日。
方法:所有患儿在采取抗感染、吸氧、补液等基础上,住院治疗期间吸入布地奈德0.5mg(普米克令舒)每日2次,雾化吸入治疗仪采用百瑞PARI BOY 038型压缩雾化吸入机,通过面罩持续吸入。
结 果
1年内以喘息反复发作门诊或住院治疗者仅9例,男6例,女3例,复发率11.4%。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