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导尿护理诊断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2 15:09: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导尿护理诊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导尿护理诊断

篇(1)

【中图分类号】R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31-02

留置导尿管导致的尿路感染又称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导尿和留置导尿管是临床各科最普遍且经常应用的一项基本操作,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从本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资料分析,结果是留置导尿的腔外?腔内途径感染?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基础病?年龄?导尿操作是易感因素?因此,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对患者?对控制医源性尿路感染尤为重要?为有效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现将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6月本院普外科(含泌尿外科)就诊并住院的患者90例,男性47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51.3±28.9)岁?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采取留置导尿管处理,导尿管留置时间1.1-23.7d,平均3.2d,其中经中段尿细菌培养等手段确诊为尿路感染的患者19例,71例患者未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21.67%?

1.2排除标准导尿前已确诊为尿路感染者;未达到成年标准者;包皮?包茎或发生炎者;留置导尿管前未发现尿路感染,但为泌尿生殖系结核?真菌感染者?

1.3方法将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登记,内容包括科室?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置管时间?留置天数?拔管时间?感染时间?病原学检查结果等?对导尿患者先留取尿标本进行检测,确定有无插管前感染,长期留置导尿者每周进行尿检[1]?

1.4评价标准尿路感染检验标准依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诊断标准,即每毫升尿液革兰氏阳性菌数>104 CFU,革兰氏阴性菌数>105 CFU,纳入尿路感染患者的最终确诊依据原卫生部 2001 年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尿路感染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较大?导尿管留置时间长?膀胱冲洗和尿道口消毒护理未彻底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尿路感染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导尿管留置时问?膀肤冲洗和尿道口护理是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3.讨论

留置导尿管是临床上一项基本的操作技术,其不仅有助于治疗,也可辅助观察患者的病情,但其易引起尿路感染,临床上约80%的泌尿系感染与导尿密切相关?导尿时细菌入侵膀胱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于导管腔外尿道周围黏膜入侵膀胱;导尿管下端引流衔接处脱落引起导管内腔污染;引流袋内的细菌不断上行入侵膀胱[2]?

导尿管留置的护理对策?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尽早拔除导尿管,对于麻醉围术期患者最好在术前30min留置导尿管,然后2d内拔除?留置导尿管期间,协助患者锻炼膀胱反射功能,促进膀胱功能的早期恢复,从而缩短导尿时间?拔管时选择膀胱充盈时,促进患者自行排尿功能的恢复,降低复插率?减少或避免膀胱冲洗:尽量减少外源性膀胱清洗,多提倡采取生理性膀胱冲洗,即通过多喝水进而多排尿,达到无菌冲洗的目的,摄水量最好>2500 ml/d,同时可预防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必须机械清洗时一定要坚守无菌操作原则,不提倡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冲洗,避免耐药菌引起再次感染?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对尿道口彻底消毒,导尿管和尿道口均为2次/d?大便后清洗尿道口和肛周并消毒,避免粪便细菌的交叉感染?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导尿管的护理,尿液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尿道外口,以免尿液倒流,并及时清空集尿袋?健康教育:对于留置导尿管患者,院方有义务做好健康教育,包括以下内容:保持必要的饮水量;及时更换导尿管;及时更换集尿袋;导尿管的制动和清洁消毒;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应急处理[3]?

综上所述,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加强对年龄较大者的护理,尽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避免膀胱冲洗,对患者尿道口进行及时彻底的消毒护理,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2)

脊髓损伤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早期行间歇导尿的效果及康复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7例,女性9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7.83±2.45)岁;受伤原因:车祸事故伤30例,高空坠落伤13例,打击伤10例,其它3例;损伤部位:腰椎损伤21例,胸椎损伤19例,马尾神经损伤6例,颈椎损伤10例。经X线片、CT或MRI检查,全部患者均符合脊髓损伤临床诊断标准[1],全部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接受康复治疗。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存在较高的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早期频率为6h/次,根据实际尿量调整导尿次数。当残余尿量L>200ml时,早、中、晚、半夜四个时间段安排导尿,若L在150ml~200ml,行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导尿,若L

1.3 评价指标

患者接受治疗后显效:排尿反射基本恢复,无需借助间歇导尿排尿,残余尿量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的数据录入表格,在统计学软件SPSS18.0中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以(n%)描述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x2检验,在P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出现7例泌尿系统感染,感染率为25.00%。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泌尿系统感染,感染率为3.57%。两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x2=18.7533,P=0.0000)。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伤害,还会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是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脊髓损伤主要病因为外伤,患者易出现尿潴留,影响正常排尿功能,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严重者危及生命安全。

膀胱功能障碍所致尿潴留是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临床多采用导尿管留置帮助患者排尿,但长期使用导尿管会增加尿路感染发生率,同时长期靠外界协助排尿,会降低膀胱肌力,导致膀胱发生疾病。健康人膀胱能定时自主排尿,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抵抗外界病菌感染。脊髓损伤后,膀胱无法完全、自主排尿,进而造成尿潴留,同时抗菌作用降低,为外界病菌提供滋生繁殖机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我院采用早期间歇导尿和康复护理方式,结合残余尿量制定科学的导尿计划,其目的是训练膀胱,使其间歇性扩张,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同时配合康复护理,从心理护理、排尿意识训练、训练、控制饮水量、并发症护理等方面进行干预,恢复患者机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李晶.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的观察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759-760.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57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53-02临床中神经外科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患者住院时间长,出现尿路感染的概率也较高,而尿路感染的出现会影响患者恢复,因此神经外科治疗中必须要重视尿路感染的预防工作。我院对140例神经外科患者尿路感染情况作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相关感染因素,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40例,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6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0-75岁,平均年龄为(40.2±2.2)岁。疾病类型:脑卒中24例,脑肿瘤30例,颅脑损伤51例,其他35例。

1.2方法对全部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等资料分析,研究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情况,并对其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尿路感染诊断以卫生部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制定的尿路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

1.3统计学方法研究全部数据分析和处理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感染因素分析用卡方检验,若p

经统计,本组140例患者共发生尿路感染15例,其中年龄≥60岁的54例患者发生9例(16.7%),

3.1神经外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①高龄:高龄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同时高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较多,这些疾病对患者膀胱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尿路感染的概率增加。②长期住院:在住院期间,交叉感染的概率会增加,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则引发感染的可能性也越大。③留置导尿管: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会因为导尿管操作不当或导尿管污染,进而引发尿路感染。④基础疾病:患者基础疾病越多,不仅会对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产生影响,出现尿路感染,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的药物也会增多,引发较为严重的感染。⑤操作失误:操作失误是引发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在导尿、造瘘的时候,操作者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致使致病微生物感染患者尿道或膀胱,进而发生感染[1]。

3.2神经外科尿路感染护理①病情观察: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研究患者有无存在尿路感染征象,同时要对患者尿液进行详细分析,看其颜色和性质有无异常,当确认患者存在尿路感染则需要更换导尿管,给予抗生素治疗[2]。②导尿护理: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定期更换导尿管,每周1次,操作者要坚持无菌操作,消毒洗手后,对患者尿道口导管消毒,女性患者要对其外阴进行冲洗,每日1次。及时倾倒尿液,避免尿液过多出现返流,尿液袋要固定好,避免与导尿管分离。在插管操作中动作要轻柔,避免对尿道造成损伤,出现感染。③健康宣讲:要有效预防尿路感染必须要让患者了解更多的关于尿路感染的知识,护士要向患者介绍尿路感染的发生原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要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女性患者内衣要宽松,以全棉为好[3]。同时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综上所述,高龄、长期住院、导尿管留置、基础疾病、操作失误是引发神经外科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临床中要避免尿路感染的出现就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导尿管留置时间,加强患者卫生清洁,保证营养均衡,提高免疫力。参考文献

篇(4)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病房共收治脑卒中患者253例。其中219例采取了留置导尿,男性130例,女性89例;年龄42~83岁,平均61.5岁;住院时间6~122d;共发生尿路感染35例。

1.2诊断标准 我科对住院患者院内尿路感染的诊断,参照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

1.3留置尿管的护理 对需要留置导尿的患者,置入尿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如无需要限制液体摄入的情况,则保证患者入量,维持其尿量在2000~2500ml/d,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3]。保持外清洁卫生。对于留置尿管在1w内的卒中患者,一般不采用膀胱冲洗,予常规尿道口消毒处理。而对留置尿管超过1w的患者,根据医嘱给予膀胱冲洗。

1.4数据收集 通过查阅病历、护理记录以及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结果,收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住院天数、留置尿管天数等资料。

1.5统计分析 使用SPSS l7.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 结果

2.1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对年龄、性别、卒中类型等9项变量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其中,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

基于以上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将年龄、是否首次发病、住院天数、留置尿管天数及基础疾病纳入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2.2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有26例患者的尿培养分离得到致病菌,61.5%为大肠埃希菌,15.4%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其他为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等。

3 讨论

在我国,泌尿道在医院感染常见部位中居第3位[4]。多数卒中患者因病情需要会留置尿管导尿。这类患者生理功能受损、抵抗力低,因此易并发各种感染。

篇(5)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54岁,农民,因上腹部不适,呕吐1周拟“呕吐待查”于2007年8月9日入院。10年前因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全切除术。有糖尿病病史7年,轻体力活动,饮食控制差,平素以优泌林R控制血糖,不经常监测血糖。一周来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0~20mmol/L,餐后血糖>30mmol/L。入院时尿糖微量,尿隐血微量,尿白细胞,血糖829mg/dl,使用胰岛素泵后血糖降至200mg/dl。初步诊断: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入院后查腹部CT示双肾外形不光整,右肾皮质可疑小片低密度灶,左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提示下方梗阻可能。行尿培养+药敏,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菌生长,当即给予特治星4.5g静滴 12h/次。作泌尿系BUS检查,示双肾轻度积水伴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膀胱壁毛糙。查泌尿系KUB+IVP,显示膀胱内积聚较多气体,盆腔内且可见一较大液气平,提示气肿性膀胱炎可疑。予留置导尿2周,膀胱冲洗(生理盐水250ml 2次/d)处理。插导尿管时发现患者尿道狭窄,无红肿及分泌物。由于三腔导尿管不能插入,行尿道口扩张后改用16F双腔导尿管。插导尿管前排空膀胱,留置导尿管后立即引出淡黄带絮状物尿液约800ml,同时有气体随尿排出。留置导尿5d后复查尿培养已无细菌生长。应患者要求,予带导尿管出院。嘱口服抗感染药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出院后,患者在当地医院拔除导尿管,电话随访无不适主诉。

2 讨论

2.1 病因

气肿性膀胱炎以中老年女性好发。该病以膀胱壁组织内出现气泡为主要特征,伴发输尿管积水者少见,主要是由于各种致病菌酵解葡萄糖或蛋白质产生的气体积聚于黏膜下,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奇异变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1,2],当这些产气菌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时,可使尿中葡萄糖等物质发酵产生气体。气肿性膀胱炎患者有87%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膀胱黏膜抗感染能力下降,愈合能力差,为感染创造了条件[3]。气肿性膀胱炎病理基础为致病菌经血液、淋巴或膀胱上皮进入膀胱内壁黏膜下层,细菌酵解葡萄糖产生CO2,形成壁内无上皮衬托的气泡,气泡破溃进入膀胱腔内,导致膀胱内积聚大量气体[4];非糖尿病患者亦可由于长期接受葡萄糖注射或由于留置导尿管,引起膀胱黏膜损伤或感染,有利于细菌繁殖,身体衰竭时,细菌分解蛋白质产生气体。本例患者发病,与自身的尿路狭窄及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2.2 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血尿、气尿、排尿困难、尿潴留、下腹部不适等[2],感染加重时可引起败血症,合并结石或上尿路积水时可出现相应影像学改变。气性肾盂肾炎为常见的暴发性肾脏感染,常并发脓毒血症、肾积脓、坏死等,可表现为寒战、发热、上腹痛、昏睡、精神错乱、恶心呕吐,少数人肋背部可有触痛。典型的气肿性膀胱炎体格检查有下腹膨隆、触痛及叩诊鼓音[2]。本例患者仅有下腹不适,略胀感。

转贴于

2.3 诊断方法

气肿性膀胱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CT为首选。CT可见膀胱体积增大,有液气平面[2],膀胱壁有泡状气体影,部分连成串珠状,膀胱壁外周可有1~1.5cm的气体带,内缘毛糙。BUS检查可见膀胱壁改变。腹部平片可见膀胱影增大,周围环绕气体影,呈“气抱球样”,膀胱气体积聚。膀胱镜检查能直观地观察局部解剖和病理形态,对诊断有定性意义[5]。本例患者是由于入院小便常规发现尿白细胞,考虑到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高危风险,给予尿培养,同时,由于之前曾发生过恶心呕吐,行上腹CT检查提示左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积水,为排除泌尿系结石进行KUB和IVP检查而发现该病。

2.4 治疗原则

气肿性膀胱炎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控制感染,应选用敏感抗生素。除此,保持尿液引流的通畅是关键。同时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注意尿糖、尿酮体。膀胱黏膜下及周围气体不需要特殊处理,等血糖和感染控制后会自然消失[2]。

2.5 护理措施

气肿性膀胱炎的护理极为重要,因为主要靠留置导尿、膀胱冲洗。本例患者由于护理周到,恢复较快。⑴留置导尿:气肿性膀胱炎患者保持尿路的通畅非常重要。留置导尿时应选用三腔导尿管,注意无菌操作,消毒彻底,动作不宜粗暴,以免加重感染,导尿管留置时间至少2周,拔管前夹管1d,留置导尿管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观察引流尿液的量、颜色和性状,如出现血尿或阻塞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每周更换引流袋1~2次,会阴护理每天2次。⑵抗生素的使用:经尿培养和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按时间用药。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观察有无菌群失调的征象。不能进食者需做好口腔护理,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正确留置尿培养,留取前应彻底清洗会,留取中段尿液,以免影响检查结果。⑶膀胱冲洗:膀胱冲洗可去除膀胱内细菌,减轻毒素的吸收。可选用1:5000的呋喃西林或生理盐水,每天2~3次。留置三腔导尿管患者在冲洗时可用输液器接头皮针插入导尿管进水腔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冲洗时无需夹管。本例患者因尿路狭窄选用16F双腔导尿管。可用灌洗注射器反复冲洗,作用相同,速度不宜过猛,以免损伤膀胱。⑷心理护理:由于该病发生率低,患者对其危险性不够重视,故应做好解释工作,宣教留置导尿和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本例患者在告知此病时自认为无明显不适,拒绝继续治疗,要求出院,后经医护人员反复劝说才继续留院治疗。在留置导尿的第5天,经劝告无效带管出院。出院时做好了详细的引流管护理宣教,告知其1周后方可自行拔管。该患者出院时复查尿培养阴性。由于气肿性膀胱炎好发于糖尿病患者,因此血糖的控制尤其重要。本例患者的依从性较差,7年来优泌林R用量由自己控制,极少去医院。患者住院期间除要求其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还应反复强调糖尿病的饮食、药物、运动等一系列措施,血糖应控制在餐前6.1mmol/L以下、餐后7.8mmol/L以下。同时还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性,让其协助和督促患者在出院后进行有效的糖尿病自身护理。

【参考文献】

1 于秀京,范浩. 导尿并发气肿性膀胱炎与气尿症5例分析.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4,3(9):80~81

2 杜江平,李艳.气肿性膀胱炎伴上尿路积水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782.

3 曾宇,孔垂泽.膀胱软结石合并气肿性膀胱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7):466~467.

篇(6)

导尿和留置导尿管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尿路感染是留置导尿管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1]。据统计数据显示,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有增加趋,目前尿路感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第2位。而在这些尿路感染的患者中,75%以上患者是因留置导尿管而引起的。因而,加强对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对降低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留置导尿的患者采取了全方位的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有效控制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现将其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6例需留置导尿的患者,所有患者入组前对导尿管前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将其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51例,女性12例,年龄27-82岁,平均年龄为(46.27±5.06)岁,留置导尿管时间为1-68d,平均(33.59±4.61)d;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13例,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为(45.93±5.12)岁,留置导尿管时间为1-68d,平均(34.22±4.47)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置管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留置导尿管护理,观察组采用全方位的预防护理措施。并每周抽取患者中段尿标本作细菌培养,留取标本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取中段尿液3-4ml,送化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常规检查,对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进行分析[2]。

1.3 诊断标准 尿细菌培养结果显阳性或常规检查出现脓球者诊断为尿路感染。尿常规及培养结果显阴性者为非尿路感染者即正常。

1.4 护理方法

1.4.1 常规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保持病室内干净、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并定期对病室进行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并对患者提出的要求给予及时处理。

1.4.2 全方位预防护理

1.4.2.1 心理护理 插管前,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向患者讲解留置导尿管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介绍留置导尿管期间可能发生的不适及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及危害,以提高患者对尿路感染的重视[3]。但同时要告知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如多喝水、注意卫生、保持导致管通畅等,避免引起患者的紧张情绪,不利于插管。

1.4.2.2 严格无菌操作 在患者进行导尿前,护理人员应先用肥皂水要彻底清洗患者外、尿道口以及阴道口等,插管前要先洗手、戴口罩、铺无菌操作盘[4]。同时,阴道口及尿道口要常规消毒多次,不能少于3次,插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插管时动作要尽量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导致感染的发生。

1.4.2.3 严格掌握导管指征,缩短导管置留时间 一般情况下,插入导尿管的指征是:急性泌尿外科手术、尿路严重堵塞、危重症患者需要准确测量排尿量时。而对于尿潴留患者,首先应了解导致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并针对诱发因素,采用诱导式排尿(如热敷、听流水声、按摩),并坚持训练,对反复多次训练无效者再行导尿管导尿。而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时夹闭尿管[5],并根据患者尿意及膀胱的充盈度来决定排尿时间,以培养膀胱的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1.4.2.4 选择适宜的导尿管 导尿管质地应柔软,防止损伤尿道,且引流装置要低于患者膀胱的位置,以避免留置导尿管期间发生尿液反流。对于急诊手术患者,插导尿管时,要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用合适的导尿管。通常情况下,女性患者常用导尿管型号为F16-18,男性患者常用导尿管型号为F14-18,小儿常用导尿管型号为F8-10。

1.4.2.5 保证密闭式消毒排尿,保持尿道口清洁 留置导尿时要保证管道密闭,引流袋与导管不可轻易分开,时要先消毒,然后执行无菌操作[6]。期间要保证患者尿路通畅,避免管道受压、阻塞、扭曲等;定时更换引流袋,通常情况下是每两天更换1 次,而秋春季节应每4 天更换1 次。

1.4.2.6 严密监测,防止感染 导尿管留置期间,要严密患者外及尿道口情况,同时要定期做尿液细菌学培养及常规检查,必要时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处理,及时治疗早期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避免感染爆发流行[7]。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以P

2 结 果

对照组留置导尿管期间有52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为82.54%,而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有4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为6.3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

3 讨 论

尿路感染是留置导尿管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而,加强对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对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研究采用全方位的预防护理措施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显示,给予全方位的预防护理措施的患者仅有4例发生尿路感染,而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患者有52例发生尿路感染,两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P

综上所述,全方位的预防护理可以有效降低留置导尿管期间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清,曹长英,孙艳,杨美.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06(24):109-110.

[2] 郭晓丽.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02):187-188.

[3] 林美珍,刘德芳.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09,03(15):252-253.

[4] 谭创,黄秀良.留置导尿管与尿路感染的监测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01(13):33-34.

篇(7)

尿道畸形及尿道异位; 尿潴留; 导尿;留置尿管; 护士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formity of urethra and urethral endometriosis patients with retention of urine,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and nursing of indwelling catheter. Methods for enumerating case note urinary tract abnormalities and ectopic patients with catheterization operation process. Results the patient and meticulous urethra probe for and standardized operation, patients with retention of urine symptoms disappeared and no complication. Conclusion deformity of urethra and urethral endometriosis is rare, the sum of such patients with catheterization operation experience and lessons to be of great advantag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nurses.

【Key words】

Deformity of urethra and urethral ectopic;Urine retention;Catheterization;Indwelling catheter; Nurse

先天性尿道畸形及尿道异位较为少见,发生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有人认为与尿道和阴道发育不全有关。2004~2010年,我科遇到2例老年女性和1例老年男性尿道畸形尿潴留患者,尿道口辨别寻找及插入尿管较为困难,现将我们的导尿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女,72岁,因患脑梗死2 d加重1 d于2004年10月12日10时入院。患者入院后9 h未自行排尿,查体患者烦躁不安、小腹膨隆胀硬、叩诊浊音,诊断为尿潴留。经诱导排尿无效,遵医嘱导尿。在操作过程中,会尿道口正常位置及阴道口边缘未找到尿道口,考虑为女性尿道下裂。随即消毒阴道,带灭菌手套,以左手食指伸进阴道导引,寻找尿道口,右手持导尿管沿阴道前壁试行插管进入膀胱,排除尿液970 ml,小腹膨隆消失,下腹部变软。分开阴道,见尿道口距阴道边缘0.8 cm。

1.2 患者女性,45岁,因格林-巴利综合征10 d加重3 d于2009年3月20日17:20分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楚,呼吸无力,四肢肌力0级。患者主诉小腹胀满疼痛,不能自行排尿,叩诊浊音,诊断尿潴留。遵医嘱为患者导尿,执行导尿操作护理常规。会消毒时,未见正常尿道口,但在正常尿道口位置的上方发现有一横行皱襞,考虑为尿道口畸形,按规范消毒横行皱襞,垂直插入导尿管时受阻,试行改变插入方向,当从皱襞处纵向插入6 cm时,有尿液排出,为浑浊尿液900 ml,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3 患者男,83岁,主因脑血栓后遗症12年加重10 d于2010年8月12日16:00入院。护士巡视时发现患者耻骨上膨隆,扪及囊性包快,叩诊浊音,诊断为尿潴留。遵医嘱为患者诱导排尿无效后实施导尿操作,会阴消毒时在尿道口正常位置未见尿道外口,在尿道外口正常位置的外上方0.6 cm处发现2 mm的圆孔,试行插入导尿管排除尿液750 ml。

2 护理

2.1 个人准备及评估 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并评估患者的意识、病情、排尿情况、治疗情况、对导尿的认识、合作能力及膀胱充盈度、会情况。

2.2 心理护理 安慰患者,向患者做好解释,如导尿的方法、目的及操作过程等,消除其焦虑和紧张情绪。由医生、护士长和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参与导尿全过程,以应对尿道畸形复杂的导尿操作,减少患者痛苦。

2.3 提供隐蔽的导尿环境 关闭门床,拉上床间隔帘,请无关人员回避。适当调整治疗和护理时间,使患者安心配合导尿。

2.4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尿道畸形及异位患者,尿道口寻找困难,在寻找到尿道口之前,首先进行会的严格消毒,防止泌尿系感染。

2.5 动作轻柔,仔细寻找 尿道畸形及异位患者尿道口形态、位置不正常,在会寻找时应仔细、轻柔,在同一位置避免反复操作查找,以免损伤。必要时请会诊。

2.6 留置尿管的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性,并鼓励其主动配合护理。鼓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水分和进行适当的活动,使每天尿量维持在2000 ml以上,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1]。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脱出。保持尿道口清洁,女性患者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性患者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及包皮,每天1~2次。按规定更换导尿管及集尿袋,集尿袋不超过耻骨联合高度,及时排空集尿袋。间歇性夹管,每3~4 h开放一次,以训练膀胱反射功能。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浑浊、沉淀、结晶、血尿时,遵医嘱给予膀胱冲洗。

3 讨论

先天性尿道畸形及异位为一少见的尿道发育异常疾患,容易造成泌尿系感染。在为此类患者导尿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认真进行会消毒,防止泌尿系感染。寻找尿道口时动作轻柔,禁忌在同一部位反复探查以防黏膜损伤,必要时请泌尿外科会诊。为尿道口畸形、异位患者导尿时,要注意患者情绪,在未找到尿道口前要多解释、多安慰患者,找到尿道口后,不要让医护围观并当众讲解,避免使患者产生自卑、羞怯、焦虑心理。同时要告诉患者其自身解剖特点,为以后诊治疾病提供条件。

排尿活动是一种受大脑皮质控制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内尿液充盈大约400~500 ml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脊髓的排尿中枢(S2~S4);同时,冲动也到达脑干和大脑皮质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产生排尿欲,如果条件允许,排尿反射进行,最终尿液被强大的膀胱内压驱出[2]。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障碍,则产生尿潴留,尿潴留是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对于尿潴留患者一次不得超过1000 ml,因为大量使腹腔内压急剧下降,血液大量滞留在腹腔血管内,可致血压下降而虚脱。又因膀胱内压力突然降低,可致膀胱黏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3]。按操作规范做好留置尿管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注重患者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

参 考 文 献

篇(8)

肾活检术是肾脏疾病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为绝大多数肾实质疾病的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肾活检术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为防止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穿刺后患者需常规卧床休息24 h,腰部制动6~8 h。发生尿潴留的原因有不习惯卧床排尿和某些心理因素等,如焦虑[1]。肾活检患者术后的改变、心理因素的影响易造成排尿困难,甚至导尿。研究[2-5]发现肾活检术前通过集中教育和有针对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如尿潴留带来不适等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本研究通过对患者术前宣教、术中陪同、术后优化护理的心理指导,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以减少导尿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选取本科室2013年1月~11月156例行肾活检术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80例,年龄在15~75岁。其中肾病综合征64例,慢性肾小球炎28例,IgA肾病50例,痛风6例,狼疮性肾炎5例,紫癜性肾炎3例。参照组为2012年同期我科肾活检患者为13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69例,年龄在29~64岁。肾病综合征60例,慢性肾小球炎28例,IgA肾病30例,痛风4例,狼疮性肾炎5例,紫癜性肾炎3例。两组在病种、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穿刺方法 术前查凝血象、血常规、生化、肝肾功及心电图、B超等检查,排除禁忌患者。所有患者取俯卧位,B超定位,行局麻下右肾下极取肾组织。术后用绷带加压包扎,补液、止血药物等处理。

1.2.2护理干预措施

1.2.2.1术前 ①将肾穿刺活检术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打印出来,结合图片讲解,提高患者感官认识,加强患者的记忆。并将宣传册留给患者,方便患者随时翻阅。②我科做肾穿都是固定在周一和周四下午,在行肾活检术当天早上由责任护士召集已行肾活检术患者和即将行肾活检术患者进行交流,达到增强患者信心,减轻患者紧张,积极配合手术。③培训责任护士,使之熟练掌握肾穿活检术相关知识及操作过程,并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沟通方式,达到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给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④术前1 d由责任护士指导并效督导患者完成多次床上排尿练习[6]。以帮助患者在术后顺利排尿。⑤指导患者术前不食牛奶、土豆、洋葱等易胀气的食物,以加重腹部的不适。

1.2.2.2术中 穿刺过程中有其责任护士全程陪同,为其监测生命体征。护士通过握手,进行言语沟通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紧张,使患者配合手术。

1.2.2.3术后 术后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患者无水肿2~3 h可以饮入400~600 mL,促进尿液的尽快排出,有助于观察患者小便颜色,判断有无出血。同时达到冲洗尿道的作用。术后出现排尿困难患者,可以采用温开水冲洗会阴,逆时针教会患者按摩利尿穴[7],听流水声,或生命体征平稳者将床头摇高30°,改变等方法,加快尿液的排出,减少尿潴留。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尿色正常情况下,术后6 h穿刺点稍放松腹带后即向术侧侧卧位,改变的同时压迫穿刺点,起到止血的同时减轻患者的不适。

1.3统计学方法 用构成比表示,组件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试验组导尿发生率为11%,低于对照组的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肾活检术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金标准,帮助临床判断治疗和预后。但毕竟是一项有创操作,存在因的改变和紧张心理、术后加压包扎及环境等因素可能出现腰背部酸痛、尿潴留,失眠等舒适性问题,以至于导尿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研究[8-10]发现使用肢体语言和卧位的改良等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及舒适,以减少尿潴留等并发症。本研究通过集束化的术前宣教、术中减少患者的紧张、术后提高患者的舒适的护理干预措施,消除心理紧张,通过卧位的改良方面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减少了患者导尿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小妹,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9.

[2] Koldi HS, Jairam A, Bhst A, et al. Safaty of Kindey biopsy in elderly:a prospective study[J]. int Urol Nephrol 2006,38(3):815-820.

[3]潘凌蕴,吕桂兰.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及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2,26(5):1161-1162.

[4]孟亚男,朱远见,曹长英.肾活检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3):82.

[5]郑乃利,陈荣侠.护理干预在降低肾穿刺活检术后床上排尿障碍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5):34-35.

[6]黄芝玉,徐梅华,卢丽萍.护理干预对临床肾活检术后床上排尿困难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1,24(6):3554-3555.

[7]贺运姣,黄晓梅,刘碧兰.护理干预对术后拍尿的影响[J].湘南学院学报,2006,8(2):58-59.

篇(9)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by carrying out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pathogen existing within th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disease on the patients who receive indwelling catheter in ICU ward.Methods First,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 in ICU ward during the period of about two years from Jan.2011 to Dec.2012.Second,divide the patients into 2 groups.Then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of the 2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 separately.Finally.Results The chance of suffering from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length of time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 inside.Besides,women are at greater risk than men.And the main pathogen are gram-negative bacteria.Conclusion Control the time of placing indwelling catheter;standardize operating procedures;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catheter nursing;strengthen the regulation of the entire aseptic technique and hand hygiene.All of the above mentione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fection as well as relieve pains for patients.

Key words:Catheter;Prevention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Guidelines for control technology;ICU;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的40%,其中80%的尿路感染与留置导尿管有关。留置导尿管又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常见的一项基本诊疗操作,是治疗排尿困难、准确记录尿量等的主要途径[1]。因此,本文针对在ICU病房接受治疗和观察并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进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应用的病原感染干预防护[2],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需要,在本院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2年时间内在ICU病房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资料412例。2011年1月~12月的患者设为常规组,患者206例,其中男性112例,女性94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为42.51岁。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为1~34 d,平均留置时间为8.12 d。2012年1月~12月的患者设为实验组,206例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96例,年龄16~8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85±6.08)岁。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为1~40 d,平均留置时间为6.18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11年1月~12月对ICU留置导尿管患者科室医务人员按照常态进行留置导尿管护理。2012年1月起加强了ICU医务人员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相关知识培训,制定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措施标准操作规程,建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措施督导表(强调导尿管留置指征,强调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标准操作规程、无菌技术操作及手卫生技术等的落实),固定专人对科内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每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1.2诊断标准 以上患者病症需要根据国家卫生组织诊断检验标准进行分析观察,主要诊断标准包含泌尿系统的临床观察和病原菌检查内容[3]。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数(n)率(%)表示,P

2 结果

根据针对上述患者采取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归纳总结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情况的记录可以发现,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越久造成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机率越大,常规组的患者中出现留置导管引起尿路感染的患者有36例,尿路感染率为17.48%。实验组患者出现感染的人数为12例,尿路感染率为5.8%。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住院时间等信息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根据男女患者数量进行比较,常规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女性出现尿路感染的例数分别为:常规组女性22例,实验组女性9例,比率分别为23.4%和9.4%,男性出现尿路感染的例数为:常规组14例,实验组3例,比率为12.5%和2.7%,P

针对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的病原菌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两组患者中出现革兰氏阴性菌的机率更高,说明革兰氏阴性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菌。

3讨论

引起ICU病房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是留置导尿管,留置的时间越久越容易造成患者的感染情况[3]。留置导尿管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患者的生理排泄,另外一方面也给病原菌创造了入侵的机会。长时间的留置导尿管就像是为细菌长时间的打开了大门,保留一条通道支持细菌不断的侵害[4]。故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及时做好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尽早拔除导尿管,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感染机率。

患者的性别也是导致出现感染的一种因素,女性患者因为生理原因,平均比男性患者感染的机率高。因此应注重置管后尿道口的护理,特别是女性患者应在保持会及肛周的清洁基础上进行尿道口的消毒,降低尿路逆行感染风险。

本次实验室检测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细菌耐药。同时针对患者或家属也要进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推广工作,医院利用口头、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指南应用宣传教育,让患者理解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总的来说,针对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能够得知,两组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说明通过强化对导尿管日常护理的管理和监督,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因导尿管造成的尿路感染情况,为患者降低病痛折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应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南玲,刘丁,王豪,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03:413-415.

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c)-0117-02

近年来,交通或意外事故频繁发生,创伤性截瘫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对患者自身和其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创伤性截瘫即由外伤所致的脊髓损伤性疾病,轻则出现反射消失,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重则导致患者永久性截瘫[1]。据统计,创伤性截瘫术后约有85%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潴留,严重者则可能会出现肾水肿或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2]。对创伤性截瘫患者尿潴留进行安全妥善的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而且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降低其病耻感。在本研究中,笔者以本院2008年4月~2012年7月收治的30例创伤性截瘫合并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生理和心理护理后,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2年7月收治的30例创伤性截瘫伴有尿潴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平均年龄(41.31±13.65)岁,女性16例,平均年龄(51.67±18.42)岁。腰椎骨折性截瘫7例,胸椎骨折性截瘫10例,颈椎骨折性截瘫13例;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3例,不完全损伤患者27例。对患者进行初步临床诊断显示,30例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前列腺功能等方面均无异常,其自身生理状况并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

1.2 方法

创伤性截瘫患者脊髓损伤后,入院术后其脊髓功能处于脊髓休克期,4~6周后可自行转入脊髓康复期[3]。休克期时,患者的排尿中枢与大脑皮质处于脱离状态,无法自行排尿,需进行导尿护理。脊髓恢复期作为脊髓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其护理方法以改善患者膀胱功能的措施为主。

1.2.1脊髓休克期护理

对于该时期的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其进行留置尿管导尿,对于尿量偏少的患者遵医嘱给予利尿药或者利尿的中药制剂。护理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使其每天水的摄取量保持在3000 ml以上。在无菌的环境下使用12~14型号导尿管对患者进行导尿,尿管每周更换1次。常规导尿时间为3~4 h/次,若对患者膀胱进行挤压后可排出100 ml以上尿量且体内尿残余量少于300 ml,导尿时间改为6 h;若挤压后可排出尿量200 ml以上,则导尿时间为10 h/次,患者尿残余量一旦少于100 ml则可考虑停止人工导尿,4 d后若无反复,则可将导尿管拔出。尿液收集袋收集到刻度后立即更换,保证每日更换1次,并使用160 000 U的庆大霉素与0.2‰的呋喃西林溶液对患者进行膀胱冲洗,以防止尿路感染或者肾功能衰竭的发生。该阶段护理时间为4~6周,30例患者均顺利拔出尿管。

1.2.2 康复期综合护理

参照《康复医学》[4]中创伤性截瘫尿潴留的护理指导规程,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腹部和膀胱进行挤压按摩,并使用羽毛或者其他软物刺激患者的和,轻轻牵拉患者并按摩患者括约肌周围区域,旨在提高患者神经敏感度。对于头脑清醒和配合积极性较高的患者,医护人员指导鼓励患者有意识地进行膀胱憋尿,重复练习排尿动作,练习提肛和缩肛动作,以增加患者排尿中枢的神经功能,每日2~3次,1个月为1个疗程。此外,对于神经功能受损较为严重的患者,除进行常规护理外,由专业医师进行针灸刺激或穴位按摩,如行隔药灸脐法、温针灸关元穴法等,以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重建。

在患者的心理护理方面,鼓励患者主动与家属或医护人员沟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除遵医嘱给予一定的镇静药物以外,护理人员引导下鼓励患者多阅读书籍,逐渐降低自身的病耻感,提高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1.3护理效果评价

脊髓休克期的护理效果评价项目为:护理2、4周时的患者尿道感染发生率,患者护理前后的人工导尿后尿残余量。康复期综合护理效果的评价项目为:护理2周、1个月时患者治疗前后自主排尿后尿残余量,1个月后的膀胱功能改善有效率[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计学意义。

2 结果

脊髓休克期护理结束后,仅有1例患者因尿道管划伤尿道而发生感染,其他患者均未出现尿路感染或者相关症状。护理2、4周时,患者的尿残余量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表1)。脊髓康复期护理结束后,2周和1个月时患者自行排尿后的尿残余量比护理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表2)。截至到患者出院,对治疗效果统计结果显示,除脊髓完全损伤患者外,疗效均较为理想,总有效率为96.7%(表3)。

3讨论

尿潴留是创伤性截瘫患者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患者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对患者的心理也是一种威胁因素[6]。通过康复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7],而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但是,由于尿潴留是由于神经全部或部分损伤所致[8-9],以目前的医疗条件无法实现膀胱功能的完全恢复。因此,在脊髓休克期和脊髓功能恢复期对尿潴留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

本文对30例创伤性截瘫合并尿潴留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护理,针对脊髓功能所处时期的不同,采取了适当的护理方法,临床结果较为满意。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患者的尿残余量均有显著下降,提示分时期地对尿潴留进行护理是具有明确疗效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通过护理治疗虽然不能使尿潴留患者的膀胱功能完全重建,但可使患者实现有控制地排尿,对于截瘫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0]。

[参考文献]

[1]郝春霞,李建军,周红俊,等.1264 例住院脊髓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3(11): 1011-1013.

[2]南登崑,王宁华,励建安. 康复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0-343.

[3]孙玉华,王洪涛,梅芳瑞.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J].中华护理杂志,2010,34(9):570-571.

[4]关骅,石晶,郭险峰,等译.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00 年修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2):49-52.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9.

[6]王与荣,赵建宁. 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J].人民军医,2007,40(9):528-529.

[7]张树珍.截瘫患者的护理常规[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6):531-534.

篇(11)

【关键词】新生儿;尿潴留;原因;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27例新生儿尿储留的患儿为2008年年6月~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男17例、女10例,出生1天至7天的9例,7-14天的11例,大于14天的7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18例,过期产儿1例,顺产21例,剖宫产6例,产钳助产1例。本组病例中入院诊断为:早产儿1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吸入性肺炎的共6例,新生儿重症肺炎、病理性黄疸的1例:新生儿腹泻病的1例。其中13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辅与鲁米那镇静剂的使用,9例有窒息史,2例因原发病太重,最终死亡,1例最终确诊为尿道畸形转新生儿外科,1例早产体重1100克且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家长自动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住院期间发生尿潴留至解除尿潴留的平均时间为0.5-3天,无一例发生尿路感染。现将对1年来临床资料齐全的27例新生儿尿储留患儿的观察及护理要点作回顾性的介绍。

2 方法

我科对住院期间的新生儿进行常规磅体重和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作为常规护理工作,为疾病的变化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对于6小时无尿的患儿实行出入量小结。尤其对危重患儿早产儿,腹泻患儿的病情变化提供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对于腹泻患儿补液时提供补钾的依据。

3 结果

新生儿时期患儿对排尿的恐惧尚不存在。排除先天性泌尿道畸形外,对于新生儿尿储潴留都采取腹部按压、开塞露纳刚肛、会冲洗或少量温热生理盐水回流灌肠等方法处理。结果效果满意,26例患儿无一例使用导尿管进行导尿,大大减少了患儿泌尿道感染的机会。另随机抽取2009以前的29例新生儿尿储留的患儿作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或尿潴留发生的原因上基本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性。对照组29例患儿发生尿储留时使用传统的腹部按压或直接导尿法进行处理,对照组29人中有9人使用了导尿术,平均尿潴留发生时间为1-5.5天,观察组排除一例泌尿道畸形外无一例无效使用导尿术。经X2检验,X2=5.67,P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

组数例数有效例数使用导尿术例数使用导尿术所占百分比 有效率(%)

观察组 26 26 00100

对照组 29 20 9 31 100

4 发生原因

新生儿时期患儿对排尿的恐惧尚不存在,引起新生儿尿潴留的原因只能是因某种原因导致新生儿的膀胱收缩功能受到抑制,或先天性的泌尿系统畸形。对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只能通过外科治疗。通过以上病例资料分析,发生尿潴留有48%使用过镇静剂;有66%患儿为早产儿,一例为严重腹泻,新生儿尿潴留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新生儿时期使用镇静剂和早产有关,(对于此结论尚无确切的数据支持)。

5 护理措施

5.1 一般护理:做好基础护理,为早产儿做好保暖工作,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有镇静剂使用使的患儿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和磅体重,如果有出入量不平衡患儿每小时尿量少于1-2毫升,或者患儿出现腹胀现象,体重增加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查找原因,检查患儿腹部有无包块,检查时沿患儿耻骨联合上沿由轻至重逐渐往里往下探查。如果探查到有包块,判断为尿渚留。需要立即采取排尿措施,解除患儿的痛苦。

5.2 特异性护理措施:恢复患儿的膀胱功能一直是临床康复的首要任务[1],对于新生儿患者,患儿的抵抗力低下,如果对发生尿潴留的患儿实行反复导尿,容易导致患儿尿路感染,加重患儿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采用新生儿尿潴留的特异性护理方法,可以训练患儿的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路感染的机率,同时也能有效解除患儿的尿潴留。

对新生儿诱导排尿,不是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而是通过对患儿膀胱的刺激,使患儿的膀胱收缩,负压增高从而排出尿液,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腹部热敷,无效或效果不明显时采用腹部按压,使尿液排出。或采用会阴冲洗,开塞露纳肛或温热生理盐水回流灌肠等方法刺激排尿,这几种方法可以同时或交替使用。采用开塞露纳肛或回流灌肠是刺激排便,是利用甘油的高渗作用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及正常人直肠对压力刺激相当敏感,当压力达到一定阈值时,即引起便意。开塞露刺激排大便,诱导排尿时利用人体大小便都是人体反射过程、其反射都有神经参与/反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的腰骶段,因此排大便一定伴有排尿。[2]

6 讨论

表1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