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安全家庭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2 15:09:1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安全家庭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安全家庭教育

篇(1)

期:___________

2021年家庭安全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每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都关系着一个家庭的悲欢。而一年级的孩子仿佛初生牛犊,安全意识非常淡漠,所以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现对本学期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总结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让一年级孩子了解危险的存在;知道躲避危险和求生、求助的简单方法、技能;强调个人安全,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二、工作重点

一学期以来,我对本班的安全高度重视,平时挤出时间给学生讲述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太小,我在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在课余时间注意去观察他们的活动,只要发现了某个学生有不安全的行为,就及时进行教育。

1、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

2、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4、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5、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

三、具体措施

利用“日日讲”,强化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教育

1、防火安全教育

教育孩子不要将火柴、打火机和刀具等物品装在身上;不要将鞭炮、___等___当作玩具带进校园;不得玩弄、搬动消防器材。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晓之以危险、危害所在,教育学生远离危险品。

2、健康安全教育

教育学生注意饮食卫生,不在学校巷道及校门口等摊点上购买本.文,来.源,于.贵,州.学,习.网,任何不符合卫生规范的小食品,防止食物中毒;不喝生水,不吃垃圾食品;不带各种药品进入校园,远离___;天气炎热要勤洗头洗澡换衣服,饭前便后要洗手等。以及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

3、防溺水安全教育

教育学生不去池塘、水库边玩耍,以防溺水。天气炎热,不独自去池塘、小溪里洗澡。

4、活动安全教育

教育孩子在校活动时,不能你推我拉,不能攀爬单双杠、学校毛竹、树木。在做卫生值日工作时,不准玩耍劳动工具,杜绝拿着工具追逐打闹,以防造成意外的伤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时,听从老师的安排,确保安全。

5、放学路队安全教育

每天放学时,需排队到指定位置接送,不能推挤乱跑,乘车同学需在校内等车,不能无故跑出校外。以防车辆超速,造成交通安全事故。

四、工作实绩

篇(2)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生活空间,家庭的生长环境可以影响儿童成长的一生,此时家长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关乎儿童未来的重要的举措。

一、中国家庭教育方式类型

(一)极端型

极端型教育方式的表现一般为,父母在教育儿童过程中,存在过分的保护迁就或者过分冷漠、不关心;或者过分训斥、体罚孩子。这一类父母要求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一般不会考虑到孩子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培育出的儿童一般具有胆小、自卑的心理,极度缺乏安全感,并且一般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其主观意识会在父母极端教育中出现消退或者越积越烈两种趋势。

(二)严厉型

严厉型的教育方式一般表现为,父母在教育儿童过程中,较少迁就和保护孩子,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的观点和指令,更多采用体罚、指责、不管不问的方式教育儿童,一般不会同孩子讲道理,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支配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与极端性相似,都不会让孩子拥有安全感,使其教育出现反向的教育后果。

(三)溺爱型

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过分保护和迁就孩子,对孩子很是热爱,具有“孩子就是我的宝贝,得宠着、惯着”这种思想方式,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对孩子体罚、责骂现象。这种教育方式培育出的儿童在家中甚至外面都会有安全感,但是容易引起孩子自负、自满的心理。

(四)成就压力型

成就压力型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家长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学习成绩优秀,各种事情都要做得很好。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一般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很少会对孩子做出体罚、责骂的行为。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儿童会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见能力,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具有较多的安全感。

(五)积极型

积极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可以接受孩子的合理想法和建议,尊重孩子的意见和个性,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经常会采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很少责骂、体罚。这种方式培育出来的儿童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其自主意识和个性也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表现得更优秀。

二、选择正确教育方式的意义

(一)安全感的缺失不利于幼儿的心智发展

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是通过探究,而安全感的存在有利于幼儿探究世界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可以发现,在幼儿探究好奇的事物的时候,总是会拽着父母的手,让其陪同去一看究竟,或者自己一个人过去,但是总会回到父母身边,这正是体现了安全感在其中产生的作用。因此给予幼儿充足的安全感,才能使健康幼儿正常发展其心智。

(二)安全感的缺失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篇(3)

孩子的安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家庭和学校最为关注的话题,特别是低幼儿童,要让那么小的的孩子“自觉”遵守成人世界里的那些规则着实不易。如果这些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求生能力,那么他们受到的伤害可能要小一点,那么。家长如何向低幼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呢?笔者以为可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

1.情绪渲染法

安全教育应该与生活结合起来,家长应该适时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比如,邻居家孩子手被小刀刮伤,可带孩子前去探望。一方面,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另一方面通过看小伙伴受伤的伤势和痛苦的表情,使孩子懂得玩小刀易发生危险。又如,孩子跑得太快或者在路上不小心摔倒时,家长除了关心孩子,还要及时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让他知道为什么会摔跤,为什么会受伤,以后应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就能从生活中吸取他人的教训,或者从自己亲历的小事中一点一滴地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时有效地掌握安全知识。

2.故事引导法

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命令式的教育上,这对任何年龄的孩子都行不通。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聊天、读书、儿歌、看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如,通过故事《鲁鲁的鼻子》,使孩子懂得不将异物放入口、鼻、耳,不然会有危险性。

3.游戏法

家长可将安全知识融入与孩子的互动游戏中,每晚睡前给孩子唱一遍“小兔子乖乖……妈妈没回来,不能把门开”;将孩子带到马路上,亲身体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还要等一等,不断地重复提醒,刺激他的记忆。通过游戏“看谁找得对又快”,让孩子分辨哪些物品是危险的物品。

4.对话引导法

篇(4)

找出当前家庭中幼儿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从已有参考文献的研究建议、对策出发,结合幼儿家庭的实际情况,通过探究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方式,改善家庭中幼儿安全教育。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1.家长安全教育能力及幼儿自救自护能力。 家庭中幼儿安全教育的目的可分为幼儿和家长两方面。对于幼儿,家庭安全教育是为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幼儿发生意外伤害;对于家长来说,家庭安全教育应提高父母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教育技能,消除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

 

2.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主要类型。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内容分为物质安全教育、环境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物质安全是指幼儿在平时生活、衣食住行中直接接触到的物质是否安全;环境安全是指幼儿生活环境的安全,包括设施安全和自然环境安全;心理安全是指在与家人和他人交往过程中体验到安全感,具有较强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理体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为了解D市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现状,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所涉及问卷共分为四个维度:幼儿的家庭安全环境及幼儿一年内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家长的安全教育观念及行为、家长自身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幼儿的日常安全行为。研究样本为D市三所幼儿园小班至大班的幼儿及其家长。

 

2.访谈法。针对本研究的实际需要,通过访谈来了解家庭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就研究的具体问题,对30名幼儿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家庭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等方面问题,访谈内容大体围绕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的认识和幼儿与家长的互动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现状

 

1.幼儿家庭安全环境隐患。结果表明,26%的家长没有给家中住宅窗户加保护栏,这会加大幼儿坠楼的隐患。60%的家庭住宅周边有公路、马路且车辆来往频繁。56%的幼儿家庭住宅周围有可以游泳的河流,新闻中经常报道幼儿因玩耍而溺水的悲剧,家长应提高警惕。

 

2.幼儿家庭意外伤害事故。此项调查通过家长回忆一年内孩子在幼儿园外发生的安全事故,调查3~6岁儿童发生最多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地点,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幼儿所处情景。幼儿在家庭中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最多的是烧伤烫伤(52%),其次是被刀、剪、尖物等物割伤(32%)。发生幼儿意外伤害事故最多的地点是家庭附近(78%),其次是发生在家庭室内(14%),最后是公共场所(4%)。

 

3.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认识。调查显示,12%的家长赞成“只要少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就能减少幼儿的安全隐患”。家长的外在保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幼儿受到伤害,形成幼儿安全自护能力是避免安全事故的根本措施。23%的家长基本赞同“在家里对孩子的约束越多,孩子就越安全”的观点。32%的家长认为,孩子还不懂事,所以不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幼儿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地治疗,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心理问题或将加重。

 

4.家长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家长利用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在孩子进行一些有危险性的活动前,提醒他注意相关的安全隐患;在孩子做出危险举动后立即给予教育。其次是通过图画书、讲故事或电视节目等方式让孩子掌握安全常识。最后是利用身边某个情景向孩子说明该情景中的安全隐患和应对措施;可以看出家长最常用的安全教育方法是在孩子做出危险举动后再给予安全教育,这样做比较被动。在生活中随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较少。

 

(二)家庭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幼儿家庭安全隐患分析。随着各类家用电器的普及,幼儿家庭内的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家长的安全意识与家庭中的安全隐患成负相关,而家庭中的安全隐患与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成正相关。有些家长由于疏忽和经验不足等原因,没有及时发现和消除家庭室内的安全隐患是造成室内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家庭室外环境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易改变,因此家长只有通过安全教育,使幼儿增强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安全规则,才能避免此类意外伤害的发生。

 

2.家长对家庭安全教育的认识存在问题。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家长 “保护”意识很强。现在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十分关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家长会通过各种安全保护措施来保护幼儿不受到伤害。

 

然而,这种保护对幼儿来说是外在的、依赖的、被动的,这种在过度保护下成长的孩子,会失去很多实践的机会,各种能力得不到提升。通过访谈30位家长,仅有6位家长表示经常带幼儿参加户外活动。其余有24位家长不能做到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游戏,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工作较忙”“没有时间”及“外面不安全”。有一位家长在访谈中明确表示“孩子在家里最安全,到外面玩车较多,人很杂,不放心”。

 

3.幼儿家长安全教育方式单一。 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幼儿年龄逐渐增大,家长的 “无缝看护”已经不能满足幼儿日益增长的活动需求。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逐渐被家长重视,多数家长只有在孩子出现安全问题时才进行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最好的保护是自我保护。若家长只在发生危险后才提醒幼儿,不仅没有起到保护孩子的作用,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增强也是无效的。

 

三、幼儿家庭安全教育优化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家长安全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安全教育意识

 

家长应改变安全教育观念,提高安全教育意识;既要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给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也要转变自己的安全教育观念,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行为是在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家长首先应改变自己的安全教育观念。家长安全教育观念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缺乏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念和不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首先,家长应确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念,即安全保护和安全教育并重。家长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重视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的培养,多给幼儿创造实践锻炼自护技能的亲身体验机会。其次,家长要做到全面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幼儿具体年龄阶段特征,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选择儿童易于掌握的安全教育方式。

 

(二)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安全教育技能

 

家长的安全教育技能主要包括排除家庭环境的安全隐患、意外伤害急救技能和安全教育方式等。一方面,家长要排除安全隐患,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家长要做到安全放置生活用品, 妥善安置危险物品。另一方面,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安全防护和自救技能,掌握丰富的安全知识,学习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措施。最后,在安全教育方式方面,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常规,使幼儿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讲解安全知识和自救的方法,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安全教育方式;多给孩子锻炼运动,安全防护自救技能的机会,只有幼儿自身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在危险情景中真正做到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

 

(三)重视家园合作,发挥幼儿园主导教育作用

 

篇(5)

教育实践受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支配,办好家长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让教师、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怎样才能转变观念?我们认为观念转变,要从教师入手,要通过学习讨论,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规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另一方面,举办专题讲座,引导和帮助广大家长转变观念,使他们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教孩子学会做人(而不是传授知识)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主动地全面地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

2创新载体,追求发展实效

为使家教工作更富有活力,我们积极创新活动,不断丰富家教工作内容,促进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2.1创建“特色家庭”。由于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有的家长双方都从事文艺工作,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对文艺也有较高的天分;有的家长双方酷爱读书,孩子从小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也将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针对于此,我们注重特色培育。围绕提高家庭成员素质的主线,广泛开展特色家庭的创建活动,营造和谐家庭环境。具体开展了环保型、节约型、学习型、才艺型、廉洁型、美德型、优教型、和谐型八种特色家庭的创建活动。

2.2促进“素质家庭”。为了促进素质教育在家庭双休教育活动中得到落实。我们本着轻松自由,寓教于乐的原则,开展了以家庭为主体的双休日教育活动。由学校对双休日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内容安排既要注重知识性,又要突出趣味性;既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又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我们还号召家长把子女放在集体环境中去锻炼,热情支持子女把同伴群体请到家里活动。倡导家长带领孩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开拓视野,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增长才干,获取知识。

2.3深化“开放家庭”。为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入了解,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我们与学校家长委员会相互配合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参加教师的说课、备课、上课、评课、教育论坛等。定期组织家长分批进入课堂听课,每次听课,都指导家长做好听课记录,课后组织家长进行座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议,听取家长的意见,并把家长的建议即使反馈给教师本人。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全校家长的广泛关注,增强了广大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的了解,也增进了家校联系,达到教育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2.5共享“信息家庭”。针对电脑己进入部分学生家庭这一情况,开通校园网,让家长通过互联网访问学校主页,让家长及时方便地了解学校教育的动态信息;运用互联网对家长进行远程教育;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开设校长论坛,开展学校、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交流,及时快捷地收集家长、学生的信息反馈。每学期定期组织一两次的网上家长会,邀请学校领导、有关专家、家长代表参加在线问答交流。为家庭教育经验交流,问题探讨提供了一个省时、便利的网络空间。现在网上家长学校已日益引起家长的关注,浏览网站的人数逐步增多,开始有家长就孩子教育管理方法在网上咨询。

3校区联动,拓宽发展空间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社区。为此,我校组建了社区家教网络。通过社区的教育功能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首先,我们对学校周边的街道、办事处进行走访,密切联系,达成共识,向他们宣传社区指导家教的特殊作用,从而使街道办事处把家庭教育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程;二是选派有较强工作能力教师到街道帮助开展家教工作,建立起社区家教咨询服务站,解答家长提出的家教问题,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的基本情况;三是积极走访特殊家庭(特困、单亲、外来户等),掌握这些特殊家庭的实际情况,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工作;四是积极配合社区开展家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家庭教育座谈会,家庭劳动竞赛,家庭音乐会等活动。如东积善街道举办的家庭音乐会,不少家庭全家出动,父母与孩子在台上演出,爷爷奶奶或老爷姥姥在台下兴致勃勃的观看,全家其乐融融。

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一是解决了学校教育难于解决的问题;二是社区开展的家教活动更贴近家庭生活,家长参与面更广;三是有助于特殊家庭教育的提高。

4家校共赢、共求发展愿景

篇(6)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7—0023—01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简称。“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三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那么如何在学校开展“三生”教育呢?

一、强化课堂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

老师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是课堂,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为此,每一个教育者都要自觉地将“三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挖掘课程中 “三生”教育的隐性内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如,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老师要让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和自我防护的手段;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互助友爱的品德,养成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的意识,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刻苦耐劳、坚韧不拔等优良品德,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突出实践活动,开展行为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三生”教育作为引导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创造有意义的生命价值的教育理念,更应该注重实践活动。

1.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把“三生”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规范、激励、凝聚、塑造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雅俗共赏、特色显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辟专题文化长廊,分期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如“生存与环保”、“感恩”、“珍爱生命、安全伴我行”等。定期在学校宣传栏内安排“三生”教育的宣传内容, 如“交通安全教育”、“拒绝”、“健康成长”等宣传画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教育。

2. 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渗透“三生”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三生”教育过程中。通过演讲、朗诵、知识竞赛、文艺演出、游戏、国旗下的演讲等形式,让 “三生”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生活中和心灵之中。

3. 抓好特殊群体的“三生”教育。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各种矛盾不断产生,学校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不断增多,如何有效对这些孩子开展“三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校每学期调查了解留守学生家庭情况,对每一位学生建档造册,老师就是他们的爱心“妈妈”、“爸爸”。每位爱心“妈妈”、“爸爸”结对帮扶2~5名学生,通过和贫困留守学生谈话、心理辅导,孩子们在心灵上得到了关爱与温暖,在生活上得到了照顾和体贴,在学习上解决了一些具体困难,在行为上纠正了一些不良习惯。

三、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开展“三生”教育

篇(7)

3.祖国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长。

4.培养好孩子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5.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6.让我闪一起托起明天的太阳。

7.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8.要让孩子听从你,言谈举止要有礼。

9.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

10.防徽杜渐抓根本,持之以恒育新人。

11.严而有度,宽而有边,适可而之。

12.打骂孩子是教育无能的表现。

13.只有关心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你。

14.物质刺激不是长久之计。

15.持之以恒,从小抓起,必有收获。

16.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会教和不会教的父母。

17、科教兴国人人现责。

18.必须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19.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

20.孩子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21.孩子成才,全家光荣。

22.家庭和睦,孩子幸福。

23.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

24.榜样的作用是无限的。

25.家校合作,共育英才。

26.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7.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

28.为了合家幸福,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29.捧一颗心给孩子,孩子会用心报答你。

篇(8)

一、“放任型”家庭教育

这主要体现在:(1)父母都在外工。我做个统计,农村学校每班几乎30%的学生父母在外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由于年事已高,老人根本无暇监督与辅导孩子学习,而且孩子脾气倔强,也根本管不住。这种隔代人教育(祖父母)与父母的教育往往形成对立面。隔代人教育在溺爱的区域徘徊不前,包括无原则的满足、过分的代替包办、盲目干涉袒护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2)父母责任心不强。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力极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一些喜爱赌博、玩耍或只顾念“生意经”的家长,根本没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重中之重,而是任其放任自流,却不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其子女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子女的教育具有熏陶作用。

二、“依赖型”家庭教育

一直以来,特别是在农村,大多数人都认为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孩子的启蒙老师理所当然是孩子在学校接触的第一位老师。有很多家长常在我面前诉苦:“我们管不住孩子,他只听老师的话,只有靠老师多费心了。”当然,老师肯定该尽力教育,但家长就一句“管不住孩子”将其责任推托吗?其实我们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应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先接受的教育,应该属于启蒙教育。因此,家庭中的父母才真正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他们不仅仅是孩子启蒙老师更是孩子终身的老师。

三、“文盲型”家庭教育

“家长一落后,教育就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的家长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拳脚相加,用武力高压的手段制胜不听话的子女。这种教育方式会产生很多恶劣后果,它会使青少年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还会产生与父母的尖锐对立,甚至会有极端之举。在农村,文盲率极高,很多家长连字都不会认或写,他们又如何对学生进行辅导呢?他们对教育的意识又如何呢?有些家庭的家长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他们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做事从不考虑小孩的感受,从不让小孩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容易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四、“特殊型”家庭教育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致使“双亲之爱”变成了“单亲之爱”;有的家长则是对孩子进行“恨铁不成钢”的专制式的教育;还有更为特殊的“母亲不管,父亲也不管”的放任型家庭教育……这些原因使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还有一部分再婚的家庭中,因后爹、后妈受传统的观念的束缚,在教育非亲生的子女时产生心理障碍,使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失去了良机。另外,家庭的贫穷使得全家人为生计而奔波,无暇也没有能力在意对孩子的培养上了。

小学生自制力本来就很差,再加上这样的家庭教育,可想而知,我们的教育如何达到健全?这种现状令人担优,而且无法去改变。但我们除了担忧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想办法“因材施教”进行弥补了。

1、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处理上

(1)作业布置多了,反而“事倍功半”——完成率不高,质量也不高。所以,家庭作业要布置很少而精,而且布置一些难度不高易完成的家庭作业。(2)他们特别感兴趣的作业放在家庭中去完成,比如一些小制作。(3)实行“奖励”制度对家庭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一般一周一次较好。

2、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与学校双向联系手册、电话联系等方式,除了与父母对学生在校在家表现情况作相互了解外,还应注意通过巧妙的方式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对孩子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性。就算不能辅导,但总可以督促。例如在家长会上让学生向家长展示自己近期在校成绩:一次优异的作业、一次精彩的演讲、一次爱心奉献。班级也可以设立各种单项奖,让家长发现子女的闪光点,有意引导家长关注孩子思想、情感,为孩子健康发展健全性格,营造一份宽容的育人氛围。

3、对学生课外读物的处理上

凡涉及了解课外的知识,学生轻常叫苦,就连一些基本常识都一问三不知。主要是因为家庭没有经济能力承受,就连凑一点学费都来之不易,再加上农村学生见识面窄,耳闻目睹的东西也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我有几种建议:(1)每个学生买不同的课外读物,全班交换着读。(2)老师多收集信息经常向学生介绍。(3)建议学生多看新闻类电视节目,但强调注意把握时间。

篇(9)

一、“退”中求“进”,接纳和迁移家庭教养经验

开学前的半个月和开学初的第一个月,是托班家长工作的起始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家园彼此不太了解,家长害怕孩子不适应新的环境和幼儿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园和教师充满疑虑;而幼儿园及教师有自己的一套既有模式,希望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尽快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养方式。

这一阶段家园双方要取得协调一致,关键在于幼儿园能先“退”一步,不要急于按自己的想法去设定环境及教育模式。格塞尔就曾指出:当前学校最大的需要是……把儿童当作人来看待,而不要把儿童当作一个必须去适应某个预定的模式的物体。幼儿园生活亦如是,它不应让孩子去适应已经存在的“标准”,而应充分考虑每个孩子及其家庭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这时,托班教师应采用“退”的策略,去了解孩子的家庭,并抱着接纳的心态向孩子的家庭学习。比如家访,教师不仅要了解孩子,更要去观察和了解这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家人间的关系、对孩子的期望、如何照料孩子、如何与孩子互动、孩子活动区域的布置等。开学前一周开设的适应班也是教师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教师要细心观察家长是如何与孩子互动的,当孩子情绪不稳定时家长采用哪些方法会奏效。这样,当孩子离开家长进入托班生活时,教师就可以迁移家庭教养的经验来与孩子互动,使自己更快地被孩子所接受。

接下来,教师可以在“退”中求“进”,即如何在幼儿园延续和迁移家庭文化,创设托班孩子喜爱的“家”的环境,选择更适合托班孩子的教养方法。比如,鼓励孩子将喜爱的玩具、图书甚至音乐CD、动画片、全家福照片带到幼儿园来,教师可时常带领孩子看看讲讲。这些熟悉的家庭物品能对稳定孩子情绪起到良好的作用。又如,暂时顺应个别幼儿在家中养成的饮食习惯,使孩子能较轻松地参与班级的进餐活动,保证身体的基本所需等。

“退”中求“进”的过程,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家庭教养与幼儿园教养的融合,亲身感受到教师对家庭教养的理解和尊重,感受到自己的孩子能和在家时一样安全、满足、快乐。走好了这一步,家园间的初步信任就建立起来了。

二、“进”“退”互补,显现和发挥双方的优势

家园真正的合作一般开始于孩子入园的第二个月或稍晚些时候,该阶段的特点是家园间已初步建立起了信任,但仍需好好维护,才能使双方从信任走向携手合作。

此时,教师要运用“进”“退“交互的方法,将“进”表现为向家长充分展示幼儿园教养工作的细致与成效,通过“退”让家长在支持幼儿园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在“进”的过程中展示是一种手段,其核心是“显性”和“个性”地表现出孩子在园的生活细节与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我认为各班原来仅有的家长园地资料展示和口头沟通,是远远不能满足家长需求的,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显性和个性的展示:

每日餐点实物展示――丰富多样的菜肴样品,再附上保健营养师的文字点评,令家长在放心之余还能获得家庭膳食制作方面的启发。

幼儿活动的照片或视频――直观生动的音像资料,可消除家长的顾虑,还可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具体进步。

幼儿的作品――丰富的作品加教师的个性点评,如“这个圈圈代表爸爸开的车哦,真的很有趣呢”,帮助家长读懂孩子、欣赏孩子。

宝宝在园情况观察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观察项目,形象的标志代表着“你真棒”“有进步”“加油哦”等含义。家长每天接孩子时看到这张观察表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

在“退”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家长支持幼儿园工作,并让家长获得合作后的成就感是重点。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有些方面确实需要家长的协助。如,收集一些供幼儿操作的材料、发挥家长的专长为班集体的某项工作出力等。在合作前,教师要说清要求,并给予家长充分的准备时间,合作后更要放大家长协助的成效,使家长所做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赞许。比如,将家长收集来的各种废旧物品制作成玩具后,教师可及时拍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的场景,并把照片和新闻稿一起放上幼儿园网站,让全园都知道托班家长的热心支持;有设计专长的家长为全班孩子设计“全家福”照片后,教师立即将照片放到班级QQ群供家长们下载,并告知作者是××宝宝的爸爸;在家长的配合下,托班孩子愿意自己走、不要家长抱了,教师请家长提供孩子外出活动时自己行走的照片,并在园所大厅的展板上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和借鉴。

三、“进”“退”融合,建构家园共育联盟

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家园双方的默契度提升了,家长逐步融入了幼儿园和班集体。此时,许多家长已不满足于单个家庭与教师间的互动,而产生了与其他家庭交往、交流的需要。并且,随着对亲职教育的重视,家长希望在育儿方面获得更多、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所以该阶段家长工作的重点是借助社会、幼儿园和家长群体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家园共育联盟,让每个家长都成为联盟中的主体,共享经验、共同促进,为今后几年的家园共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家园共育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中,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十分重要,教师和幼儿园要迈好小“进”巧“退”的步伐,在引导家长主动参与进来后,再在适当的时候巧妙后退,给家长群体间的交流学习提供空间。

篇(10)

宝宝入学申请书范文1尊敬的__幼儿园的老师们:

您们好!

由于各种因素,今年九月份,我家想给熙熙转到离家近些幼儿园去,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本人工作的调动需要让熙熙换个位置更佳的幼儿园以方便上下学的接送,希望贵幼儿园能批准!

祝愿__幼儿园越办越好,桃李满天下!

申请人:___

时间:20__年_月_日

宝宝入学申请书范文2尊敬的校领导:

你们好!

我是__的母亲___,在过去的半年里,__一直在贵幼儿园就读,贵幼儿园也给了__莫大的关怀。贵幼儿园是个很好的幼儿园,但因家远以及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原因,现向贵幼儿园提出转学的申请,希望贵幼儿园能体谅为感!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__年_月_日

宝宝入学申请书范文3尊敬的__幼儿园老师:

本人系___的奶奶,因为__幼儿园的办学效益不高和老师对我孙子___的照顾不够现申请转学,非常感谢一起相处的日子里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孙子___关心和帮助,但本人确实对__幼儿园的老师和服务态度有失所望,恳请__幼儿园老师的批准。关于在__幼儿园购买的学生保险,自今日起以后安全事故我自己与保险公司挂钩。自今日起我孙子与__幼儿园脱离师生关系。

特此申请。

真诚感谢您们,谢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_

20__年_月__日

宝宝入学申请书范文4尊敬的幼儿园园长及相关负责人:

您好!我们的孩子___,男孩,20__年__月__日生于郑大二附院,户口所在地为________。此刻孩子已到入园年龄,基于以下原因,我们全家期望能让孩子在你们那里上幼儿园。

一、教育理念的统一

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带给给孩子健康活泼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探究学习的兴趣,发现孩子的内在潜能,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并协助孩子实现理想。我们认为在贵园的教育理念与我们是一致的,孩子在那里必须能健康成长。

二、贵园对于我们的便利条件

1、贵园离我们家很近,以后接送孩子比较方便。

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幼儿园离家近,每一天早上就能够让他多睡一会儿,这对孩子十分重要。

2、贵园有过硬的办园质量,我们把孩子送进来很放心,而且我们全家都十分喜欢贵园的教学环境。

三、家庭的实际困难

一方面孩子奶奶身体不好,而且我弟弟也即将要小孩,到时就无暇帮忙照看。另外我上班离家十分远,平时上班走的早,回去的晚。如果能上贵园,孩子妈妈接送会比较方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单纯的家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孩子日益增强的求知欲以及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我们认为幼儿园动静交替的各项活动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我们还期望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潜力,让他理解到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忙彼此学习的重要性。

四、我们的努力与承诺

为了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给孩子报名了金宝贝早教,在那里培养他的群众意识,协作观念。目前孩子已经在金宝贝学习了一年,此刻能够独立和小朋友一齐听老师讲故事,和小朋友一块做游戏,回答问题十分用心,深受老师的喜爱。另外我们平时十分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并还将继续努力强化。我们愿意用心配合贵园的教育工作,结合贵园的教育理念辅以必要的家庭教育,同时郑重承诺我们将遵守贵园的各项规章制度,

综上所述,我们衷心期望孩子能在贵园度过他快乐的童年。特此申请,还望贵园予以思考为盼。

申请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宝宝入学申请书范文5__幼儿园:

您好!我们的孩子__,出生于____年_月_日,____年_月我的孩子就满三岁了,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我向贵园申请能让孩子于____年_月份以插班的形式入园,现将具体理由阐述如下:

一、贵园的教育特色

现代教育重在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发现孩子的内在潜能,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贵园采用教师赛教等活动,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展现了铁路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技艺和创新的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孩子通过您们的良好的教育一定会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以全面的开发和提高,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增强他们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过程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观念,更早的融入社会大家庭中,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孩子对贵园的喜爱

我们身边有在贵园上学的小朋友,孩子与这些哥哥姐姐一起玩耍时,经常能见识到他们在幼儿园学到的不少知识,就主动要求“我也要上幼儿园”。我们家长也认为贵园的老师素质高、有耐心、对孩子和蔼可亲。此外,贵园离我们家很近,以后接送孩子比较方便,而且我们全家都十分喜欢贵园的.教学环境。

三、家庭的实际困难

我的丈夫在沿线_小站工作,一个月只能集中休在家待6天,而我在_室工作,经常要值夜班,有时还要下站处理故障,节假日有时也得不到休息。一方面孩子的姥爷姥姥住在_,姥爷还未退休,姥姥身体不好,还要照顾年事已高的太姥姥无暇帮忙照看孩子,另一方面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纪越来越大,爷爷患有心脏病,特别是奶奶近来颈椎和腰腿的旧疾越发严重,老两口无论从体力和精力来讲照顾孩子都比较吃力,孩子奶奶的父母均还健在,老人时不时要分心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单纯的家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孩子日益增强的求知欲以及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我们认为幼儿园动静交替的各项活动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我们还希望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让他理解到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彼此学习的重要性。

四、我们的努力与承诺

为了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早就开始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并还将继续努力强化。我们愿意积极配合贵园的教育工作,结合贵园的教育理念辅以必要的家庭教育,同时郑重承诺我们将遵守贵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综上所述,我们衷心希望孩子能在贵园度过他快乐的童年,特此申请还望贵园予以考虑为盼。

特此

篇(11)

我注意到男孩的妈妈比孩子本人对学习还上心,每堂课都从头陪到尾,对孩子很少有满意的时候,偶尔低声训斥孩子几句。孩子长着一张小圆脸,模样肉肉的,性格似乎也“肉肉”的,不是很努力的样子。他笑的时候,总像没笑透,在担心着什么,而被训斥的时候又好像不是真的感到难受,只是低头不语。训斥过后,母子间的话语时多时少,情绪时高时低,关系时好时坏。

终于有一天,妈妈沉不住气了,课后拉着孩子来找我:“老师,您看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干什么都这么磨叽,拿不出拼劲儿,学什么都不主动,不知道精益求精。”

我安排他们去我的办公室等我,那里更安静些。

几个小时的谈话我不再细说,仅说我观察到的一个细节:每当我问孩子一个问题,孩子总是先偷偷看妈妈一眼,然后再支支吾吾地回答,并且边回答边看妈妈。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孩子始终如此。

从孩子的表现中,我看出了问题。

于是,我单刀直入地问孩子:“妈妈平时打你吗?”

孩子一愣,看了妈妈一眼,说:“有时候打,有时候不打。”

“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不打?”我接着问。

“急了就打,不急就不打。”孩子说。

“什么时候急,什么时候不急呢?”我又问。

孩子答不上来了,他摸不准妈妈喜怒无常的脾气。

我又问:“爸爸平时打你吗?”

孩子说:“我爸老出差,一回来就给我买一大堆东西,不怎么打我。”

“爸爸经常出差见不到你,回来见到你,应该非常喜欢才对啊,怎么还‘不怎么打’你?”我问。

“我爸的脾气不好,有时候急了也吼我、打我。”

我又改口问:“你妈妈什么时候对你好?”

孩子瞥了妈妈一眼,回答:“什么时候对我都好。”

“我是问,什么时候对你最好?”我温和地强调了一遍问话。

孩子犹豫片刻,想了想,说:“每次打我之后对我最好。”

听到这里,我也看了孩子的妈妈一眼。她很不好意思,像做了什么错事被人看见了,又好像因为打了孩子而内疚。

如果家庭教育无“法”,父母的心情就成了“法”

其实,打孩子在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关于能不能打孩子,我至少被问过一万次。而在中国家长的脑子里,这个问题至少也被想了一万次。那么,孩子不听话时,该不该打他呢?

我的回答是:打不打,都是您的家务事,我不发表意见。但教育孩子应当有原则,如果孩子违反原则,那么家长该狠则狠,这一点是必须的。

有些家长听后立刻反驳道:老师,外国家长从来不打孩子。在国外打孩子是犯法的,是要报警的!而不挨打的外国孩子比挨打的中国孩子成才的还多呢!

我也立刻反问:你光看到人家不打孩子,怎么没看到人家还不溺爱孩子呢?如果你也能做到不溺爱孩子,不把孩子惯得随意违反原则,我就同意你不打;如果你做不到,你的溺爱泛滥成灾,把孩子惯出了问题,就算打,恐怕都来不及了!

你看,自行车都有闸,用于刹车,没有闸的自行车没人敢骑。但一个人骑车老捏闸就不好,一是对车的损害太大,二是他骑车肯定有问题,他为什么不能先把路况看好,非等出了状况才频频赶紧捏闸呢?也就是说:家长最好平时就把孩子教育好,不要等孩子出事了,才想到用“打”来解决问题。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理想状态是:让孩子知道家长有武力,但不使用或很少使用武力。当然,要做到这点,是需要智慧的。

其实,中国父母是最爱孩子的,真的痛下狠手打孩子也是被逼无奈,恨铁不成钢啊!而恨铁不成钢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孩子的品行不好,说话做事没规矩;二是孩子没有进取心。

先说第一个原因:孩子的品行不好。

孩子的品行不好,一般不怪孩子,而怪身边的大人。特别是15岁以前的小孩,他身上的一切毛病都来自身边的大人,因为大人没有让他明白清晰的“成长是非界限”。

当今,很多孩子是在是非界限模糊的环境中长大的,除了知道不能杀人放火、偷东西和要有礼貌外,其他的事情几乎没有清晰的是非观,完全凭感觉。这一方面使孩子看上去很不懂事,另一方面当孩子遇到事情时,自己也感到困惑。

要是倒退几十年,那个时代的父母多数也不太懂得怎么教育孩子。但那个时候有个好处,就是独生子女少,一个家庭中有多个子女,每个孩子身边都有几个伙伴,伙伴之间公平而坚定的游戏规则清晰地暗示出是非原则。如果你不遵守原则,就没人跟你玩了,这可以让绝大多数的孩子马上规矩起来。

而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集体游戏的成长环境,他们从小到大几乎只和自己的父母密切相处,行为准则自然也只能从父母那里学到。

可当今父母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工作的劳累、情感的安慰、希望的寄托、独苗的珍惜使他们难以和孩子公平相处。他们往往不是清晰规则的制定者或暗示者,多是喜怒无常的溺爱者或虐待者。父母溺爱泛滥时,孩子做什么出格的事都可以;父母心情不爽时,会因一点小事怒吼和责骂孩子。父母说不清一件事的对错,孩子所有的事情(大到写作业,小到吃冰棍)都要征询父母的意见或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渐渐地,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里没有了“法”,只有父母的心情,父母的心情就是孩子的“法”。

在这种无“法”家庭里,孩子看似幸福,其实安全感严重不足。因为他不知道何时父母心情好,会对自己宠爱有加;何时父母心情糟,会让自己遭殃。为了趋利避害,孩子就学会了察言观色,而不是按规则行事。

再说第二个原因:孩子没有进取心。

在无“法”家庭里,父母以心情指导教育的严重后果是直接导致孩子丧失进取心。其实,只要是个正常人,谁不希望活得自由、成功、荣耀、幸福?这种天然的进取心完全不需要培养,生下来骨子里就有。

然而,无“法”家庭里的孩子与父母相处,常有“伴君如伴虎”之感,老是担心自己的安全,担心被情绪时好时坏的父母伤害。一个没有十足安全感的人,怎么可能投入全部精力去读书学习呢?孩子没有坚定的发力方向,没有持久的爆发动力,自然也就丧失了强烈的进取心。

健全的法制有利于国家的强大,健全的“家庭教育法制”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些抱怨孩子品行不好、不知努力的家长们,不妨停止抱怨,仔细想想问题的根源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那么,怎样改变孩子的不良品质,并使他重新拥有进取心呢?依据我多年的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就是召开家庭“立法”会议,用“立法”取代“无法”,用清晰可见的、有章可循的条文规定取代父母情绪的阴晴不定、忽冷忽热。

就拿刚来向我咨询的那对母子来说。在这个家庭中,爸爸平时不在家,妈妈和儿子相依为命,结果造成妈妈对孩子的溺爱,家庭教育失去法则。而失去法则的男孩表现时常出格,结果就会遭到妈妈情绪不佳时的打击。而妈妈在打击男孩后又异常后悔,用加倍的溺爱来补偿孩子,这种举动更加践踏了法则。没有清晰法则的家庭,使孩子的行动没有安全的依附感,孩子在各方面都完全依照妈妈的脸色行事,包括学习都是为妈妈学的,自然激发不出内在的学习动力。妈妈用鞭子抽一抽,他就走一走;妈妈不用鞭子抽,他就不走。

时间一长,孩子逐渐养成了干什么都不积极主动的习惯,干得多错得多,不干不错,或者妈妈让干什么再干。这个家庭中的爸爸,没有起到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作用,反而是偶尔回家用更多的溺爱冲淡家庭教育的主题。

依我看,要解决这个家庭教育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立法”,用立法的方式来限制大人溺爱泛滥,来规范孩子的行为,保护孩子的安全独立,激发孩子的进取之心。

用制度管理孩子,别用情绪管理孩子

我立刻给这个家庭开了“药方”: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让孩子参加,大家平等地讨论问题。

一、列出孩子每天“必须做好的10件事”和“不能做的10件事”。事情可列得详细些,包括早晨起来洗脸、叠被都可算一件事。这些事必须用合理的理由说服孩子接受,不能强迫孩子去做。这些事最好由孩子提议列举。

二、列出大人每天“必须做好的10件事”和“不能做的10件事”。同样,这些事最好由孩子来提议列举,并说明家长为什么要做到这些事(这对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驱除孩子的不安全感十分重要),以及为什么不能做这些事。

三、如有违反,怎样惩罚;如表现良好,怎样奖励。对此,要请一个可信赖的人作为家庭教育立法监督员,借助外力监督执法,防止家庭内部人员感情用事,践踏立法。

四、立法内容可更改,但更改时必须召开家庭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并且一旦通过,立法内容就需要贴在家中公示执行。

五、定期和立法监督员见面,接受立法监督员的监督和咨询,以保证立法的顺利执行。

这位母亲在听了我的建议后,不久就在家里召开了家庭会议,会议持续开了几天,因为只能在孩子放学回家后召开。会议期间,这位母亲还特意打来电话,询问我一些具体的条款如何制订,我在场外给予了支持和指导。后来,这个家庭决定,聘请我担任他们家的家庭教育立法监督员,我欣然接受。

“立法”之后,效果立竿见影。这个男孩的安全感大大加强,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改从前什么都不想做的状态,前所未有地帮妈妈分担起家务来。学习上,他也改变了过去需要大人陪伴还半死不活的拖沓状态,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