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内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其作用发挥产生重要作用。但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不足
(一)国有资产管理目标没有明确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指引,发展方向不明确,也难以调动管理人员和员工积极性,制约其管理水平提高。同时也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引,使得创新管理缺乏正确的导向,对员工培训,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各环节缺乏正确引导,日常管理活动存在盲目性缺陷,所采取的管理对策实效性较差,制约管理水平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上还没有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还不能进行科学定位和科学配置资源,管理理念还比较滞后,法制观念还不强,在竞争力培育上和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上还没有形成共识和一致。
(二)国有资产管理理念落后
调查显示,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落后,制约国有资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流程不完善,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未能建立起现代管理体制,难以激发管理员工的工作潜能。未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起严格的工作岗位责任制,或者已经建立责任制,但没有严格执行和落实,影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上存在混乱,人浮于事懒政庸政大有人在,在日常管理和作风建设上亟待加强,在细化管理机制加强管理责任上还不到位,在安全管理上采取的办法还不多,在提升国有资产生产效率,强化管理质量上,还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标准。
(三)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人力资源开发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存在不足,忽视人才队伍建设,难以有效激发员工潜能,也影响员工创新活力激发,不仅制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还制约管理水平提高。同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与不足,对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全面,未能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另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技术人才激励机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难以有效挖掘单位的人才资源,制约他们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发挥,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管理效率提高带来不利影响。在实现人员科学配置,发挥主观积极性上还不能采取先进的激励手段和激励措施,还不能实现人员素质提高与管理效益的协调配合有机统一。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转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为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要建立相对独立、有机联系、密切配合的管理体制,从而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在管理过程中,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避免流失或受到不必要的损失。要加强技术、成本、质量、设备管理,对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和培训,促进他们的管理技能提升,为管理人员考核和劳动报酬分配提供依据。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确保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管理人员要提高责任心,相互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任务。要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现管理机制创新,让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更加能够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升。
(二)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理念
为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加强内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更好应对存在的问题,为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为此,应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要,构建合理的管理工作流程,健全规章制度。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对管理规章制度改进和完善,实现管理规范、业务流程的动态更新,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改进和完善各项工作。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和权限,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1、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化
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水平,结合事业单位管理需要,提高管理工作标准和相关要求。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设计和相关规定,有效规范各项工作,消除管理盲区,根据精准、细致、严格的要求,合理设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工作岗位,科学配备管理人员,明确他们的职责和权限,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2、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
结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需要,整合现有规章制度,完善相关规定,对现有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程序重新整合,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高,促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变得更加规范、高效、有序,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要不断细化企业的日常请销假制度,上下班制度,请下假制度,建立科学高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制度监督体系和运行监督机制,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内部监督,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管理的长效化科学化。
3、实现国有资产管理职责明晰化
首先,细分工作岗位,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岗位、管理内容、管理职责进行科学分类,实施统一管理,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每个工作岗位的目标和任务,建立科学的考评标准,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规定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职责、考评标准,实现定岗定责,统一管理。其次,细分工作职责。根据“一人一岗、一岗一责”的要求,将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都有人管理。最后,细分工作流程。明确每个管理人员在每个工作流程的目标和任务,从国有资产管理、日常工作、管理责任入手,建立规范化工作流程,构建统一、有序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注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提高
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管理规章制度,能更好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让他们熟练掌握管理技能,做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管理技能。一方面,重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创新。人才资源是管理的动力和保障。要想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和发展需求,选拔、培养、利用好各类人才是十分必要的。管理人员中有部分专业人才,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建立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人才识别机制。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人才识别机制,全面掌握人才资源信息,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他们的学历、专业技能、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识别,发现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识别具有潜能的管理人员。不同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类型的人才,根据具体情况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管理工作岗位,实现人才资源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岗位的最佳配合,也让他们在工作岗位充分发挥才能。
三、结束语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各项工作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工作水平。进而激发管理人员潜能,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容平,刘德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2]张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3
一、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体系建设有待健全
法律法规体系给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提供了参考和约束,但我国的国有资产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健全,相关的政策措施往往也存在滞后性,使得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不能达到最佳状态。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主要参照的是《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虽然对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以及处置都有规定,但针对的主要内容是存量资产,存量资产只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因此管理法律体系建设还有待健全。
此外,国有资产的实时管理还有待改善。我国新出台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突破,但其数据的申报需要层层上报审批,这种滞后性使得国有资产的管理未能及时反映现存问题,造成国有资产利用效率偏低。
(二)思想认知有待提高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钱轻物,未对实物资产进行现代化的有效管理。认知上的缺陷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普遍存在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和流失的问题,思想上的麻痹出现管理和使用上的漏洞。
(三)规章制度亟待完善
在不少的行政事业单位里存在着重业务轻管理的问题,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体现在账、卡、物等的核算制度、资产的调出、调入制度等的形式化,这些都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
(四)产权改革势在必行
产权不清晰必然导致管理上的混乱,这也是影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顾名思义,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也是归国家所有,这就意味着任何人都不得私自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但现实中常出现与之不符的情形。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无偿地将国有资产划拨给集体使用,并不缴纳资产租赁费,更有甚者利用自身的职务便利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单位则以为职工发放福利等为幌子变相瓜分国有资产。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路和任务
(一)法律保障与时俱进,为管理工作提供法律支撑
我国的经济形势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提高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法律保障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基础,因此有关的立法部门一定要加强国有资产立法的创新,争取为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内容提供据以参考的法律依据。
(二)重视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人
国有资产的立法要与时俱进,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尤其是资产管理部门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才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落到实处地管理好国有资产。在这一方面,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强化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以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来规范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单位的人力资源状况,建立起一个相对高效、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体系。此外,各单位要明确内部分工,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这样才能将资产管理的工作落实好。
(三)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实现资产处置的规范化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而且要从制度建设上加以规范化。国有资产的制度建设要从基础工作着手,如各单位的国有资产的购置、验收,再到使用、转让、报废等一系列工作都要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完善固定资产的明细账和固定资产的卡片,以一物一卡的形式来及时记录固定资产的现状,减少账实不符的问题。
除了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外,各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规范国有资产的处置行为。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国有资产的投资、收益和处理以及资产重组等诸多工作都要遵循固定的步骤,以有效预防财政风险。
(四)加强资产动态管理,确保资产信息完整实效
国有资产管理要注重实效性,加强对资产的动态管理。在国有资产出现变动后,有关部门要及时进行记录和账目修改,并实时监督国有资产的使用动态。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府文件等获取最新的政策信息,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和现代化办公结合起来。要及时收集和处理国有资产的各项数据,并加以科学分析,及时纠正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错误,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五)重视资产清查工作,提高资产监督管理水平
国有资产的清查工作对于反应一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如资产结构、数量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国有资产的清查工作可以用重点抽查、离任核查等方式来进行。重点抽查主要针对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某些重点部门,要求是账、卡、实物相符合。离任核查则是在领导或是资产管理人员离任时核查国有资产并做好资产的移交和监督工作。负责管理国有资产的人员要定期盘点企业的各项资产,做到账实相符。
此外,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者和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素养也影响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资产管理者和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加强平常业务的学习,也要注重自身资产管理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升。各单位的资产管理者财务会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国心,用自身的努力工作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结语
管理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决定着医院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在医疗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医院必须在最大化满足广大患者就医需要的目标下,构建新的管理模式、管理目标、管理手段,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医改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1]。
一、医院国有资产概述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保证医院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国有资产管理更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现对医院的国有资产的概念与范围进行简要的概述。(一)医院国有资产的概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事业单位所占用并使用的被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且能够用货币对其计量的经济资源,则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而国有且不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的公立医院,则在国家事业单位的范畴之内。因此,医院国有资产则指的是被医院占用且使用的国家所有的经济资源[2]。(二)医院国有资产的范围医院国有资产范围较广,主要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与无形资产三大类,具体表现为:(1)固定资产:医院所占用的土地资源、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医疗卫生设备、高新电子产品、开展医疗行为所需家具用具等。(2)流动资产:医院所占用的现金、银行存款、医疗款项、药品、卫生耗材等。(3)无形资产:医院在经营管理中形成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科研成果、正式获批的医药产品商标等[3]。
二、多元目标驱动的含义
所谓多元目标驱动,是指医院对多个发展目标进行管理,最大限度满足目标的要求,进而为医院的各方面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加强医院发展的动力。医院的多元化目标主要可分为本位目标,委托目标以及前景目标三方面。具体为:(1)本位目标。本位目标指的是医院本身的义务与职责功能,因此,医院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必须以发挥医院救死扶伤的社会职能,承担起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医疗保健任务为前提,保证医院的平稳运行与快速发展。(2)委托目标。所谓委托,是指委托人授权人进行某种特定的行为。近年来,委托模式逐渐运用在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并揭示了医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这就要求医院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时,要以维系国有资产应有的使用价值为根本,对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完善。(3)前景目标。随着新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药分开已经在北京和全国的部分医院正式展开,公立医院的医疗收费价格也在卫计委的领导下逐渐改革。这就对医院的发展前景指明了方向,由此,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也应逐步向前景目标进行完善[4]。本位目标、委托目标、前景目标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指明了方向,同时,从目标的达成的难易程度上看,本位目标是首要的资产管理方向,应扎实推进,并持续推动另外两个目标的实现。
三、现阶段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资产利用率对医院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经济发展的效果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发展。现对目前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高度重视并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是完善和管理好国有资产的重要前提。然而部分医院的管理层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认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并不重要,没有投入一定的精力对医院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行考量,甚至存在某些医院管理者在任职期间出现国有资产减值甚至流失的现象。部分资产因长期闲置、功能退化而无法使用甚至于报废,因管理不到位未能按照国有资产处置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办理资产处置报废的报备报批手续,从而虚增了医院的账面资产,造成医院所占有与使用的国有资产账目与实物不相吻合[5]。
(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保障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与依据,目前部分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医院医疗服务项目繁杂,内部科室众多,日常工作中部门医疗设备与仪器调配使用的情况频频发生,由于缺乏明晰规范的资产调配使用规定或流程,因而在调配时缺乏对该医疗设备的信息及时记录与更新,且设备的保管人之间缺乏有序的交接,导致部分医疗设备存放随意,甚至闲置报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与浪费。同时,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中没有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与核对进行严格的规范与说明,未能定期对其进行清查盘点可能会导致资产实物与账目不符,无法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另外,部分医院虽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却因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按照制度规定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6]。
(三)资产资源信息封闭重复采购,使用效率不高
医院由于其医疗服务性质决定,对医疗设备的技术性要求高且品种复杂,目前部分医院由于缺乏合理的资产资源配置意识,资产购置前未能组织专家对资产的技术性和预期经济效益深入细致地分析和论证。加上一些医院缺乏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来对全院的资产使用情况及时地跟踪和反馈,从而造成医院资产资源信息封闭,同种资产的采供重复。而一些大型的医院科研经费充足,因科研经费的来源及科学研究项目和研究周期的不同,各个项目(课题)组都是根据自己的科研任务编制设备采购预算,更是容易造成同样的设备重复采购。随着课题研究周期的结束,一些闲置资产长期搁置,缺乏全院甚至是整个行业系统的统一调配和有效利用,造成资产资源浪费,使用效率不高。
(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国有资产管理应该是全院范围内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但在大部分医院里,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往往是由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来完成。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具有关键性地位。然而,由于医院的国有资产品种多数量大,部分医院的资产管理人员无法做到对本院的资产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容易导致工作中出现遗漏的情况;其次,医院的资产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专门的资产管理培训,资产管理业务能力与工作经验相对薄弱,有些还因为不了解资产报废处置的相关规定,未能够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处置程序进行,也没有及时对医院的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更新[7];同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阶段的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通过电子管理平台进行相关操作,通过资产管理软件与账务系统衔接与核对。这就要求医院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还要具备相应的电子信息平台操作技能,以提高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现实中有些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年龄较大,缺少相应的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操作技能,对使用电子管理平台较为抵触,增加了资产管理的工作量,使得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多元目标驱动下加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策略
由上述问题可见,现阶段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和完善,将会对医院的平稳运营与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现针对现阶段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在多元目标驱动下加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提出相应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
首先,医院的管理层应当改变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重购置轻管理的观念,提高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意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对实现医院发展战略目标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尽可能地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于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工作。其次,在本位目标的驱动下,医院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也应增强对自身本职工作的认识,强化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8]。
(二)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1.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规范医院应建立系统、全面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制定规范有序的资产使用流程,以减少因使用不规范而造成的资源浪费。(1)资产的采供应纳入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在编制医院全面预算时,应由各个科室或使用部门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资产采供申请,详细阐述资产购置的必要性和医院发展目标的关联性。资产管理部门要结合医院的发展战略,站在全院资产管理的视角上综合考虑逐项审核,并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和院长办公会审批。对一些金额较大、技术含量高的医疗设备还应组织专家从技术和经济效益层面进行分析论证,并严格遵循国有资产的政府采购及招投标制度,在资产采供环节严格把关,避免盲目采供造成资产资源浪费。(2)重视资产使用过程中的调配使用和科室保管人的交接工作。医院应制定规范的资产调配使用规定,资产在科室之间调配时应及时填写资产调配单,详细填报资产的性能状态、使用情况、维修保养次数、调出科室和调入科室、移交人、接受人及日期等,并且应在使用完毕后按照规定将固定资产存放于适当的位置,以防止资源流失与浪费的情况发生。(3)各个科室应当指定专人管理资产,定期对本科室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保养与维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向资产管理部门申请,再由专门机构对报废资产进行评估,根据其实际的报废状况与变现价值制定相关的报告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9]。(4)重视资产的账务核对工作。对于当月增加或者处置减少的资产,要在使用科室、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之间同步进行,逐笔跟踪,完成核对,努力做好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2.加强国有资产的清查与核算(1)由于医院的国有资产数量众多,可以按照资产的重要性进行合理排序,定期对医院资产的具体数量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清查与核对,根据医院内国有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国有资产台账[10]。(2)按照资产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国有资产的清查盘点。对已经报废、不能使用的资产,要按照国有资产处置报废的相关规定,履行资产的报废处置申报审批程序。及时更新固定资产台帐调整账面的资产价值,确保国有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3)为了更好地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医院要充分运用电子信息管理技术,引用先进的资产管理软件,与医院财务紧密相连,严格核对,制定国有资产动态数据库,随时掌控国有资产的信息变动。(4)由于固定资产的价值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因此医院应注重国有资产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在核算之前要明确固定资产的估值标准,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价值核算,并对最终的核算结果进行检验,提高核算工作的有效性与正确性。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管机制为了保证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医院应在委托目标的驱动下,建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小组,定期对医院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审查,同时还能够验证现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成效,及时发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上级领导进行反馈,使医院的管理层能够尽快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11]。
(三)重视闲置资产的充分使用和调剂工作
一些大型的医院由于科室众多业务繁忙,科研项目多或者教学任务重,往往在科室内部或者项目(课题)间出现一些暂时闲置不用的资产,建议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应该指定专人或者小组,关注和跟踪这类闲置资产,制定合理可行的资产调配流程,及时清理造册,调配到需要的部门或者项目(课题)组。对于医院确实不需要的资产,可以按规定的程序上报上级资产管理部门调配到需要使用该资产的本系统二级单位或者兄弟单位,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
(四)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医院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前景目标的措施之一,医院应注重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讲座、交流会等形式,聘请专业领域内优秀的人才或业内管理专家对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内容的讲授,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给予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吸收先进的国有资产管理经验,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另外,医院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应注重对高新人才的选拔,充分发挥人才的引导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团队,为提高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总结:
在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对于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完善,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才能够达到本位目标、委托目标以及前景目标。本文对多元目标驱动下的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好地为推动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春生.探究完善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72-72.
[2]魏鹏.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途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5(22):58-58.
[3]刘玉洁,吴志萍.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监管问题研究[J].经营者:学术版,2015(07):40-40.
[4]蔡飞.多元目标驱动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模式探究[J].科学与财富,2012(08):53-53.
[5]陈艳,王伟,吴长海,等.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2(09):91-92.
[6]刘海建,陈传明.国有资产管理的模式分析与目标模式的重建[J].管理现代化,2003(04):51-54.
[7]廖海林.基于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2017(01):177-177.
[8]满孝红,王峰.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江苏商论,2010(17):115-115.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相关工作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是资产进行管理之后,已经出台了许多管理办法,并通过各种管理方式,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其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内的事业单位都在转变传统工作模式,从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但是在进行管理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行政职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从整体上来说,问题集中在工作模式陈旧,管理方式不能满足当前时展需求。基础秩序构建效率低下等方面,虽然工作人员也在不断的完善工作内容以及方式,但是整体质量依然不够理想,下文将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简要阐述。
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方式
(一)创新管理方式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最关键的工作环节,就是对已有国有资产进行全面且深度的清产核资,明确库存数量、资产质量以及资产的分布情况等,将所有指标进行总结归纳。还要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完善,在完善之前,先按照当前国内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情况,结合国际上各个国家的实际工作经验,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制度进行优化,并将收现付制更改成通行应收应付制度。结合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不适合社会发展的会计科目进行优化改革,在其中增加一些可以满足当前时展条件的科目,更加全面的反映出当前我国资产价值科目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考虑利用当前会计改革时机,将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合并到一起,使其满足国际发展需要。
(二)构建基础秩序
可以通过构建基础秩序的方式,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制度。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在工作开展之前,先拟定基础制度,如果基础制度不到位,不论采用何种工作方式,都不会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配套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保证办法的落实。规定中已经明确了当前财务部门的本质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所以各地区的财务部门要妥善的对当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而财政部则主要对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管理。通过总结实际工作情况发现,中央行政事业单位的下属单位数量比较多,而且分别也比较广泛,所以很难保证日常管理质量。根据该情况,中央的不同驻地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完全可以在财政部统一管理的领导下,通过不同驻地专员来办理监督管理事项,将各地区专员办对中央驻各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并为其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两个办法中,已经明确授权了财政部门组织调剂不同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以及长期低效率运转的国有资产,但是通过总结实际工作情况发现,这部分资产是很难确认的,并且资产调剂之后财务处理方式以及受益分配方式,都是难以明确的,所以要完善财政部细则以及具体操作方法。
(三)转变管理方式
通过资产管理以及预算管理方式,将不同的管理方式相互结合,构建低成本且高效率的资产管理工作理念,并通过实物费用定额试点的方式,构建符合当前预算以及实物资产相互结合的工作体系。财政部门在向下下达预算时,可以全面考虑到不同单位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并将不同单位的国有资产相互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国有资产的使用单位在使用资产时,也是可以反馈出当时资产价值以及资产使用情况的。工作人员可以让财政部门以国有资产财务核算以及国有资产财务报表汇总等形式,构建信息化系统。全面的反映出全国各地区资产总量以及资产的分布情况。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以及使用等诸多环节出发,提升动态管理工作质量。以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来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提升财政监督工作力度
通过强化财政监督的形式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过程监督质量,具体的工作内容主要包含下述几方面;要结合不同部门的预算情况进行改革,不断强化事前资产预算以及资产购置等,提升事项审核力度,从根本上控制盲目构建问题。还可以拟定详细化的工作规则以及工作方式,在交给财政部门进行审批之前,相应的主观部门需要对审批责任进行规定。对常见的办公类国有资产来说,可以将申报单位现有资产的总记录作为基础,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标准以及规定来明确批准事宜。对业务类的国有资产来说,则可以通过聘请独立第三方的形式来明确是否存在购置价值,整个过程中,主观部门以及财政部门都可以做出决策。结合当前预算单位在决算审核以及产权登记方面的工作情况,全面提升资产使用监督检查管理工作力度,财政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对不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情况进行全面监督,通过动态跟踪等形式,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日常监督以及日常预算决算等工作进行反复审核,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资产使用效益,保证产权归属的科学性,控制国有资产,减少国有资产流失。还要对财政监督资源进行全面整合,进而提升整体监管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可以将财政部门作为主要的监管主体来对待,并承担相关的监管工作责任。将审计、检查等诸多部门综合到监管网络的范围中,全面提升国有资产动态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并将审计检查等诸多工作模式纳入到监管网络日常工作范畴当中,进而实现全方位动态监管,提升资源共享效率与监督效率。
(五)提升行政和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质量
通过项目工程开发等方式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并构建相应的信息交换平台,进而实现财政专门-主部门资产占有单位三位一体工作模式,让三个层次分别进行监督管理以及信息交换。财政部门也要在单位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基础之上,构建信息资源库等。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加准确且技术的掌握各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增减方面的变动情况,了解使用情况以及分布情况,进而为资金管理以及政府采购层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依据,提升行政工作效率,将信息一体化功能最大化发挥出来。
(六)加速闲置资源整合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比较多,并且单位中闲置的资源量也比较多,如果对其不管不问,不仅可能导致国有资源出现流失,还会降低国有资产实际使用效率。如果将这部分资产交给使用单位进行管理,有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帐外循环,影响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该问题,工作人员必须要对闲置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来提升工作质量。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方式以及资产管理方式,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展的需求,所以需要对工作方式进行优化,提升工作效率。从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是资产进行管理之后,已经出台了许多管理办法,并通过各种管理方式,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其经济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不够理想,存在许多影响其工作正常开展的因素。上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现状,之后分别从加速闲置资源整合、提升行政和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质量、提升财政监督工作力度、转变管理方式、构建基础秩序、创新管理方式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如何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质量。希望可以通过相关方式,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璇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外资,2012,21:8-9
[2]杨颖.贵州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09,14:30-31
[3]贾文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5:35-36
随着学校发展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国有资产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并在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不仅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科研水平,促进教学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但目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
一、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国有资产管理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该项工作能有效维护学校利益,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随着管理制度完善和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逐渐提升,对学校日常运营产生重要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管理意识淡薄。一些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忽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合理配备相应的管理标准。或者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开展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计划,随意购置设备,存在重复建设情况,影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高。
2.效益观念不强。长期以来,学校无偿使用国有资产,未能对成本和盈亏进行计算,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缺乏效益观念。通常追求资产数量和档次,花费较多资金采购设备,但忽视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日常维护和使用不到位,影响设备性能的有效发挥。或者一些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忽视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3.监督管理薄弱。缺乏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影响日常工作顺利开展,未能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领用或借用国有资产时手续不全,或者一些部门长期借用不还,出现设备损坏现象。国有资产处置时不申报、不审批,随意变更或者报废,导致损坏或盗窃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任意处置国有资产的情况存在,容易导致资产流失。
4.经营意识缺乏。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和管理不到位,或者经营管理不善,制约国有资产作用的充分发挥。利益分配上存在不公平现象,经营性资产效益不高,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对高校发展和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5.无形资产流失。未能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忽视对其进行全面、仔细的评估。在使用和转让时任意定价,对专利、技术投资、科研成果转化等内容的保护不足,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完善对策
为弥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促进学校国有资产作用的充分发挥,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控制和完善对策。
1.提高管理意识,完善规章制度。学校领导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在做好学校其他工作的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根据管理需要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设置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严格的责任制,让工作人员能更好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建立日常巡视和检查制度,做好登记工作,全面细致掌握学校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促进管理工作水平。建立并落实奖惩激励机制,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升。
2.增强效益观念,提升管理水平。落实预算管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做好设备采购、维修工作,设备报废时应该严格按要求申报和审批,促进管理工作水平提升。重视设备日常维护,促进其综合性能有效发挥,提高管理水平,推动设备效益最佳发挥。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落实国有资产计划、审批、采购、报销、验收、入库等管理程序,避免出现违规违章操作。重视工作队伍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日常财务核算,将资金管理和物资管理结合起来,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3.健全制度措施,重视监督管理。合理设置监督管理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各项工作。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让各项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三位一体的监控机构,做好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资产核算、审计工作,确保帐实相符,有效促进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强化财务管理,加强日常核算,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定期考核学校国有资产的成本、收入、利润、分配、财务状况等内容。开展经常性检查,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完善,促进管理水平提升,保证学校国有资产作用的充分发挥。
4.提高经营意识,增强管理效益。重视国有资产使用成本核算,树立投入-产出的效益观念。加强国有资产巡视和检查,做好设备维修工作,保证其作用有效发挥。创新管理体系,推行招投标制度,保证国有资产采购质量;重视资产的技术管理,保证设备完整,使用安全。建立国有资产经济管理制度,推行折旧制度,对占有固定资产支付使用费,让学校国有资产得到合理和有效利用。完善赔偿制度,对造成损失的进行赔偿。重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及时掌握设备情况,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效益提升。
5.保护无形资产,维护学校利益。由专门机构对科研活动、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管理。建立无形资产使用和保证制度、价值评估制度、交易转让监控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等,有效规范各项工作。避免无形资产受到不必要损失,切实维护学校利益。
三、结语
为实现对学校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结合管理工作需要采取完善和改进措施。从而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维护学校利益,避免资产流失,实现保值增值,促进国有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张正体.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其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4(6),77-78.
[2]赵莉.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3),36-37.
二、新形势下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一)深化认识,大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所以,要积极对工作机制进行革新,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推进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行为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在财会管理部门年终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中的分值,进而制定合理的,操作性强,有激励性的考核评价方案,逐步建立起较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督促各级管理主体认真执行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堵塞工作漏洞。另一方面,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资金运作等工作融合。加大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品牌的树立,把国有资产管理标准列为单位年终检查的审核条件之一,提高企业对国有资产管理标准的关注力度,逐步形成以企业资产管理为主体,各级部门相协助的管理建设保障机制。
(二)锐意创新,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新机制
为了强化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必须要设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为相关人员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从而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质量。而在此过程中,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监督和管理的功能,能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起监督和辅助管理作用,监督企业资金的运作和使用情况,从而保证资金能够落到实处。内部审计体系的设立是为了监督一切与企业资金运作相关的活动,对于一切失真的财务资金信息进行及时核对和改正,而对于一些不合法的经济活动则予以纠正和处理,以保证资金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此,企业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大方面实行监督行为。首先是事前监督,主要是在经济活动计划阶段实施监督,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是事中监督,主要是经济活动计划落实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解决当中的资金信息失真和经济行为不合法等现象,以最大程度降低人为失误。最后是事后监督,主要是把审计结果及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给企业管理者,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就这样,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控制,以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开拓进取,努力构建国有资产管理长效机制
1.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首先,企业可以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实现“三纳入”“、四同步”,即:纳入计划规划、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负责人职责范畴;实现布置工作、检查工作、总结工作和验收鉴定工作的同步。同时,在保证符合企业的发展实际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管理标准,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把岗位职责及岗位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把相应的工作责任落实到负责人身上,做到事事都有相应的人跟进,规范管理工作流程,形成统一的管理系统。
2.推行相对集中办公,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可以借鉴各省级机关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根据自身所处地区的发展实际,进行管理思路的创新,在确保单位财政支出不受影响的基础上,走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管理思路。同时,采用土地置换等方式,科学合理配置国有资源、盘活资源存量,以达到相对集中办公的目的,力争国有资产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F2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9-0118-02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及其各级子企业,统称高校所办企业。由高校直接出资设立的为一级企业,由一级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出资设立的为二级企业,以此类推。这些企业中高校以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的权益为企业国有资产。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直属高等学校、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程》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健全并不断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所办企业的发展,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好。
一、高校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行为审批方面,国有资产管理审批事项未按要求报批、报备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用以加强、完善、推进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高校所办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仍然存在问题,如:高校一级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发生企业合并、分立、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解散、破产等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时,未按照权限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批或备案;高校所办企业发生分立、合并、重组、改制、撤销等经济行为涉及资产或资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形时,未报教育部、财政部开展清产核资工作;高校所办企业发生整体或部分改制为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国有股权比例变动等情形时,未报教育部办理评估备案手续;高校以其持有的一级企业的股权对资产公司增资或无偿划转给资产公司时,未按照权限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批或备案等。这些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事项,没有按照规定报财政部、教育部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审批,导致这些企业无法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给企业以后的上市、股权转让等带来一系列问题,使企业发展走入了死胡同。
(二)经济价值确认方面,未按照国家规定方式确认国有股权价值
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规定,高校所办企业发生股权转让、收购、投资、增资等经济行为时,应以基准日的评估备案值为依据确定资产价值。然而,很多高校所办企业并未按照规定执行,并未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备案,或者仅评估未备案,没有报教育部核实确定国有股权价值,而是以股东会或董事会讨论通过的决议自行确定相关价值,有的企业将国有股权低价转让、有的企业溢价收购或投资非国有企业、有的企业以低价引入非国有股东,这些行为均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损失了国家的利益。
(三)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
2006年,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目的通过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实现对国有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通过绩效考核,可以监测国有企业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由于国资委出台的相关办法主要是针对中央企业,并不完全适合高校所办企业,目前这套指标考核体系并未在高校所办企业施行。高校所办企业大部分仍是采用增长率或增长额等简单指标设置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实现对企业的监管,致使企业国有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督。
二、加强高校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笔者在产权登记审核过程中,发现很多高校校长办公会代行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职权,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形同虚设或尚未成立,造成很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事项不能及时决策、处理;同时由于办事人员对国有资产法律法规不熟悉,致使很多需要报批、报备、评估备案的事项尚未办理,事后补办费时费力,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高校必须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一要尽快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讨论国有资产管理重大事项,并提出决策建议,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考评。二要设立国有资产专门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在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除管理事业资产外,负责企业国有资产的各项具体管理工作。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有了一定进展,有的高校专门招聘了财务管理、会计、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人员。但总体来看还不适应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求。擅长财务管理、会计、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人员,只能强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无法实现对企业的国资监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政策、规定的学习,将财务管理、会计、经济管理知识与国有资产管理相融合,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适应管理新要求,担当管理新重任,才能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二)严格遵守国资管理相关制度,根据不同经济行为、企业性质、级次,确定不同的审批权限
并非高校所办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行为都需要到教育部进行报批或报备,甚至同样的经济行为,由于企业的性质、级次不同,从而出现审批管理部门不同的情况。如企业合并、分立、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解散、破产等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上述经济行为如果发生在二级企业,只需由公司股东会、董事会或出资企业决定即可;如果发生在一级企业,则需要区分企业性质,如果是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也是由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决定,如果是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则需要上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批决定。对于重大投资、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转让重大财产、进行大额捐赠等重大事项,无论企业性质、级次,均由企业自行决定。而对于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企业改制等经济行为,则无论企业级次、经济性质,均应上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批或办理相关价值确认手续。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规定,对需要审批、备案的经济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上报教育部、财政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确认国有股权价值
高校所办企业发生股权转让、收购、投资、增资等的经济行为,应严格以基准日的评估备案值为依据确定资产价值。有些企业不以评估备案值为依据确认国有股权价值,利用各种手段逃避监管,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化公为私,甚至无偿分给个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这些情况必须从该事项发生之日起整改,重新确认国有资产价值。如不整改,企业将无法继续发展。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单位及国家发展也是意义重大,所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1.分级集中化管理格局创新
要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格局创新,首先就可以考虑全面实行权限及权责归属的集中化统一管理,这样能够充分实现政府统一管控,体现国有资产管理的安全化、节约化原则。集中化管理格局,能够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各个组织和单位的责任划分及权限等级;能够切实改善国有资产管理中长期存在的责任人空缺、责任交叉及越位管理等不合理现象;能够最大限度的让国有资产及相关资源得到有效优化配置;能够大力提升有限资源的实际使用效率,实现其经济价值最大化。
2.具体管理格局研究
首先,要充分实现国有资产的使用权分级及管理分级。我国在施行税制改革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个方面。因此实现使用权分级及管理分级能够帮助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对自身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关系进行更加准确的划分,能够提升在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和管理责任上的进一步明确与加强。
其次,在进行所有权分级及管理分级和明确之后,就是实现国有资产的集中化统一管理。集中化统一管理与前文提到的所有权分级与管理分级并无矛盾,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是指由当地政府对辖区范围内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所有权的统一管理,资产的具体使用权归各单位及组织,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所有者空缺、虚位以及具体使用单位在权限上的越级等等旧有管理格局的弊端。
3.分级集中管理格局的重要性
在国有资产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国有资产从性质上来分可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以及资源性国有资产等,这三种性质的国有资产不论是从特性上、从管理目标上还是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都存在许多差别。尤其是三者在管理目标上的不同制约着管理观念及管理方式方法的差别,经营性国有资产是以盈利为管理目标,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以体现单位的社会公共职能有效发挥为目标,而资源性国有资产则是重点关注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有可细分为保障政府行政管理需求和科教文卫城市基础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社会公益性资产两个方面。这两类由于其管理目标和性质的不同,在管理方法和发展趋势上又存在许多区别。
二、国有资产具体管理框架构想
在国有资产管理格局形成之后,还要对具体管理体制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在管理框架的构想过程中,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问题和方向。
1.加强后勤保障部门建设
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当中,新体制的根本目标是充分实现资产产权人以及资产使用人的权益完善。资产产权人也就是行政事业单位这个整体。它的主要任务是对资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切使用费用进行收取,并加强对资产的更新、改造及维护工作。资产使用人则是具体的资产使用部门级组织,它所履行的是后勤保障职能,也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后勤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的责任是负责资金的获取,并与产权人进行使用价格的协商及使用费用的结算工作。这一变化能够最大限度改善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能情况,能够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集中化程度,能够最大限度改变过去那种无偿使用财政资金的局面,让成本意识深入人心,让市场机制进行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当中来,大大提升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保障性资产管理部门与经营性资产管理部门的相互协调、互助与依托。
2.建立新型资产营运部门
资产营运部门应该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点,资产营运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实现形式。资产营运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盘活当前资产存量,让资产变现速度加快以及促使资产更新速度加快等等。资运营部门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效果方面不断探索和研究,要采用比较科学的国有控股形式,将不同所有制的资产进行融合,实现单位资产的主体多元化,加强单位内部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与升级,加强在资产营运过程中的策略研究及风险防范,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识码:A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1.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不断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其内容涵盖了管理体制、资产综合管理、使用、处置、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在实践中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家底不清。许多单位账目设置不健全,资产入账不及时或不入账,人员更换缺乏交接手续,报废资产不核销,造成国有资产存量不清、账实不符。二是配置不均。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缺乏统一安排,计划性不强,加上资产信息不对称,导致经常性的随意购置和重复购置,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三是资产使用效率较低,闲置浪费严重。由于各单位对办公资源配置不科学、管理不力,国有资产大量闲置,资产使用效率较低。四是资产处置随意,流失严重。由于缺乏规范的调配、评估、处置制度,一些单位低价出售、无偿出借国有资产,造成资产流失。
1.2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使用单位是否重视、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手段是否科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而言:一是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管理体制的作用是确定“谁来管”以及各部门之间权、责、利关系如何划分的问题,科学的管理体制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但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未得到实质性解决。二是各单位重视不足。许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相当淡薄,“重钱轻物”、“重配置轻管理”思想普遍存在。三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方法落后。不少单位没有建立内部资产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够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无章可依,加上管理人员缺乏且素质不高,难以有效开展工作。此外,一些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手段还相当落后,仍在采用手工记录方式,不仅耗时耗力,容易出错,而且得到的数据往往严重滞后,不利于相关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国有资产信息。四是财政部门监管乏力。在国有资产管理中,财政部门承担监管的责任。但由于监管对象太多,又缺乏具体的监管措施和考评体系,财政监管的落实难度很大。
2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举措
(1)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产权国家所有、管理分级负责、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目前已基本形成,但实践中存在多头管理、主体不突出、相关部门职责权限界定不清等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要明确各级财政部门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政府要赋予财政部门完整的管理权利,行使宏观管理职能,真正体现管钱、管账、管物相统一。财政部门对政府承担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管理责任,并根据有关法规制定管理规划,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宏观管理。
(2)增强单位资产管理意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者,应增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主要负责人应切实重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上级部门应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制度化管理是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构建涉及国有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内部管理制度,以规范国有资产的采购、审批论证、验收、核算、使用管理、报废报损、内部转移、转让出售、效益分析评价等行为。同时,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和奖惩机制,确保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3)加强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通过建立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对单位国有资产实施动态管理和监控,实现国有资产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极大提升管理效率。资产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的工作,各单位要重视人才培养,尤其要注意培养、引进精通财务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4)跟踪检查,强化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财政部门应加大力度,履行监督职责,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行管理和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综合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可借助法律、行政手段,还可借助社会舆论等手段,以增强监督力度。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各单位也应自觉接受财政监督,定期向财政部门报告本单位国有资产形成、使用、报废处置、转让出售等方面的情况。
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截止2011年底,国有资产总量达到8.96亿元。这些资产是全县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机构运转和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保障。继续深入完善我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强化国有资产收益征缴,对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合理配置政府资源和有效经营国有资产,提高运营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国有企业抵御危机、迎接挑战,有助于发挥其在“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县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全县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督管理所出资企业国有资产和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依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向县政府报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以及其他重大事项。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1.基本原则
坚持“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
2.监管范围
县属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
3.主要内容
(1)建立国资外派监督制度。逐步向监管企业派出监事、财务总监或国有股权代表,负责监督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活动,对企业有关项目论证、对外投资、贷款、担保、产权转让和资产重组、企业改制、财务审计等重大经济事项,代表出资人提出独立的意见和建议,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建立外派监督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外派监督作用,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加强对监督监察结果的运用,建立督查整改制度,提高对监管企业的财务监控能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建立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明确企业重大事项管理方面的责权界限,对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由所出资企业向国资局报告,加大对企业重大投融资决策、法律纠纷、经营亏损、对外担保以及利益分配等重大事项的监管力度。建立出资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3)建立企业负责人国有资产经营报告制度。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负责人定期向国资局报告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情况,包括经中介机构审计后的中期、年度合并会计报表(或汇总会计报表),国有资产收益上缴情况、国有资产经营情况分析报告。国资局定期向县政府和县财政局汇报全县国有资产经营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营管理改革改制等方面的情况及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
(4)建立企业定期审计监督制度。审计局每年年终要对国有独资及控股企业进行审计,采取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审计检查国有资产运营和收益情况,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加强国有资产运营收益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1.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所有、国资监管、单位占用”和“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管理范围
全县党政机关、人大、政协、公检法机关,各社会团体和事业等单位的国有资产。
3.主要内容
(1)严格资产配置。坚持资产配置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相适应,严格资产配置审批,实现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制相结合,逐步建立国有资产调配和处置的有效机制。
(2)规范资产使用。建立健全单位国有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制度。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做到底数清楚,帐卡物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完善处置程序。各级各部门要严格遵守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发生资产调拨、转让、置换、变卖、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问题,以及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行为时,应按照“单位申请、部门审核、财政审批”的程序办理。对重大的资产处置项目,由国资部门呈报县政府审批。
(4)强化产权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向国资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并由县国资部门核发由财政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产权登记证》是行政事业单位享有、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法律凭证。
(5)加强收益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一律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经费拨付相结合。对出租、出售、出让、转让国有资产,必须严格审批并依法签订出租、出售、出让、转让合同,作为取得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法律依据。
四、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加快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必要性 对策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
1.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首先,在现代社会中,国家承担着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的重任,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国家要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做好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宏观调控必须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其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又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构建社会文明、有序管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管理机构中的特殊性更是决定了加强其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只有一个文明有序的管理机构才能带领整个社会走向和谐文明。因此,可以说,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是直接维护国家管理、维护国家资财的需要,同时也是构建社会文明、进行有序管理的需要。
2.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防范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正经历着一场改革分流、精简机构的体制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营性单位必须与非经营性单位分离开来,在此过程中,涉及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问题。而某些单位从自身局部利益出发,在实施改革之前就通过出租、转让等方式将非经营性资产私自转为经营性资产来获取利益,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此外,在此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大大损坏了国家形象,阻碍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程。
二、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对策
1.创新制度建设,制定配套办法,改缺乏约束为制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十分具体的工作,以财政部“两令”形式颁发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作为纲领性文件,统驭整个资产管理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制定一系列配套办法。在资产配置环节,应制定《配置审批办法》,完善资产配置标准;在资产使用环节,应完善《调剂使用审批办法》、《有偿使用审批办法》、《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在资产处置环节,应完善《处置审批办法》、《处置收入管理办法》;资产评估环节,应完善《资产评估办法》;在统计报告环节,应完善《资产清查实施方案》和《统计报告制度》;在特殊资产管理上,要制定和完善《境外资产、无形资产、资产、IT资产管理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细化各个环节的具体管理,以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
2.创新管理手段,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对资产实行信息化管理就是以强大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借助一套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规范融入数字化的管理程序,实现对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有利于促进资产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①要建立完整的网络监管系统。纵向上建立“中央――省――县――乡”的分级构架,横向上确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使用单位”三个监管层次,建立起满足不同级次、不同管理主体、不同管理需求的资产管理信息化体系。②要满足基础数据的安全有效。系统在满足资产管理业务要求的前提下,从逻辑、网络、数据、应用系统等多个方面必须建立较先进、稳定、可靠的安全体系,并保证系统的有效集成,实现各系统资源共享、信息交流。达到与“金财工程”其他子系统及部门、单位其他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力求实现资产动态管理数据及分析结果的信息共享,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政府采购等业务提供决策支持。③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流程。软件系统应涵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清查、统计等各项管理内容,以达到规范资产管理行为,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的宗旨。
3.创新管理办法,实现三个结合,改随意处置为规范运作。《办法》中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应当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如何遵循“三个结合”的管理原则,不断创新管理办法?笔者认为应当在资产管理活动中,从以下几个具体环节做好相应工作:①在资产配置环节,做好标准制定,促进合理配置。配置过程应注重“物尽其用、职能优先、节约成本、兼顾发展”,做到购置与调剂相结合。在确需要购置资产时,应建立资产购置预算制度。根据单位人员编制和工作需要,核定资产占用数量和质量,纳入部门预算,经同级政府和人大批准后实施政府采购。对于超编、无编资产和未按预算购置的资产视同非法占用国有资产,由财政部门予以没收或调剂使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实现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从而有效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加快推进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会建设。②在资产使用环节,实行阳光操作。在资产使用上,强调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要求资产使用单位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落实资产使用人对实物资产的监管职责。切实解决部分单位长期存在的重钱轻物、重供轻管的“老大难”问题,实施资产动态监管,最大程度发挥资产效能。③在资产处置环节,科学制定流程,强化监督管理。在资产转让过程中,强调资产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严把资产评估、财政审核、确定底价、公开竞价、收入进入财政专户五道关口,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用市场运作方式,盘活国有资产,达到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效益最大化的目的。④在收益管理环节,强化收入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处置收入,按“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方式,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政府公共资产“出口”的腐败,树立政府公开、公正的清廉形象。
4.创新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要靠广大资产管理干部来完成的,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抓紧抓好。①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②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的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③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要坚持抓大放小的工作原则,摒弃重审批轻监督、重微观轻宏观的管理模式,把工作重点放转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研究、制度制定、监督检查、重大资产变更审批和资产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④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⑤要加强廉政建设,正确行使审批权,增强防腐抗变的能力。
5.重视监管工作,防止资产的流失。加强监督管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其重点是要强化使用管理、加强处置管理、完善收入管理,并规范配置程序。财政部门具体承担行政事业资产监管职能,对资产的占有使用运营情况进行监管。通过清查、整合,所有的行政和事业单位资产划分为非经营性和经营性两大类,非经营性资产,实行委托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单位及保值增值责任;经营性资产,由机关事务管理局以授权经营方式统一经营,收益上缴财政。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产生新的腐败。
三、结语
回顾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风雨历程,总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每一个阶段上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今天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起点、新的矛盾、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让我们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把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