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会展专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居住地:厦门
电 话:157********(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3个月]
公 司:XXX伟创力公司
行 业:外企
职 位:机动小组组长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会展经济与管理
学 校:厦门理工学院
自我评价
我个性开朗,自律性好,擅于总结经验;注重信诺,具有高度责任感;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很强,工作有条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组织与执行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压力下工作。四年的会展专业学习,让我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多次的实习经验,使我在展览与会议流程方面的策划能力、操作和执行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基本上我能从事会展(会议、展览、节事活动、场馆租赁、奖励旅游等)及其相关项目的调研、立项、招商、招展、营销、推广、实施、预算、运营管理及评估工作。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外企
目标地点: 厦门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策划专员
工作经验
2013 /7—至今:XXX伟创力公司[1年3个月]
所属行业:外企
机动部 机动小组组长
1.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如人力资源部的职工信息整理与入档;
2.负责在机场接待与会人员和大会现场的咨询服务和就餐安排;
3.积极配合分责人的工作,学习了如何组织和管理露天集会活动,以及了解露天活动举办应该注意的事项;
4.学习了大型外资生产企业的组织架构与日常管理。
2012/7—2013 /7:XXX会议中心[ 1年]
所属行业:政府机构
策划部 策划员
1.负责赢时代全球搜索引擎营销大会的会前资料准备,咨询以及现场服务;
2.积极学习会议的操作流程,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会议的出席率;
3.进行完整的实践操作,自己的提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完成了现场讲解人员的分配与管理;
4.获台交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2011/7—2012 /7:XXX博览中心[ 1年]
所属行业:展会
策划部 实习生
1. 负责厦门国际石材展观众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2. 根据项目要求进行拦问和定点访问,克服被拒绝的心理障碍;
3. 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与客户沟通,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
4. 认真完成问卷填写并及时追问观众真实意见;
5. 获厦门会展协会优秀信息采集员。
教育经历
2007/9 --2011 /7 厦门理工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 本科
证书
2010/6 大学英语六级
1、实训教学的作用
高职院校教学的最大特色之一便是实训教学,它是高职教育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契合的最大结合点,也是让学生从掌握知识到运用技能转变的最重要手段。实训教学如果做得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极大提高,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高职教育顾名思义,最主要的本职工作就是培养高等技术型专门人才,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这一切都必须在实习实训,实际操作中得以真正实现。因此,构建合理的实训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保证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更是促进整个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不如此,实在难以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并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 会展管理实践课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1)实训条件落后
由于会展专业术属于新兴专业,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会展专业的时间较短,也未形成规模效应,再加之每年招生人数有限,有些高职院校年平均报道人数20人左右,人数较少,学校盈利性降低,必然导致实训设施投入低,实训条件落后,反之,由于实训条件落后,导致下一年招生人数又随之减少,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会展专业的良性发展。会展管理作为会展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实训条件的落后,很难顺利开展。
(2)会展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比之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展实践教学对老师要求较高,会展教师要全面掌握会展现场管理与实践的全过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要将自己培养成专家,以专家的身份引领学生学习会展专业知识及进行实际操作,但是现实中,由于很多会展专业的教师都是从临近会展专业科目转行而来,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所以很难对会展学生做到专家式培养,会展实践运作能力更差。
(3)实训教学的目标有待明朗化
很多院校对于会展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十分明确,鲜有几家院校制定了独立的实训教学计划。有计划的学校中,又常常以专业方向来确定实训内容,而各项实训内容的目标为何,效果怎样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这就使人才目标的达成大打折扣。其次,会展专业实训活动与理论学习渐成两张皮,学生们总是集中学一段时间理论再集中时间安排实训活动,这就让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了学生难以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局面。这又进一步让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变得有名无实。另外,学生在实际岗位上的实习更是问题多多,有的学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长达数月之久,对于有的技能已经熟极而流,而对其他岗位上的操作技能却闻所未闻。最后,岗位教育目标因为教育者自身的原因,未能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理论、素质与能力充分结合起来,教育目标笼统含混,导致我们的实训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沦为一纸空文。
3. 会展专业实践课教学研究的对策分析
(1)广泛联系加强建设实习基地
实训教学基地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必备保障,目前根据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一般可分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两种,校内基地主要包括模拟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场所,而校外基地一般都是学校与相关行业的实际业务部门合作建立的比较稳定的场所。产学研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极大地将学生的综合潜能开发出来,最终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均得到极大提升。
(2)重新建构师资队伍完善教师素质能力
任何一种教学都不可能离开教师,完全由学生独自进行,而必须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数量与质量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当前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比较呼唤“双师型”教师的出现,没有他们,实训教学的质量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各项人才培养目标也无法达成。
会展专业同样呼唤这些“双师型”教师的出现,各个院校在当前阶段,必须加大对于“文武双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师既要有精深的理论知识,又需要有比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此,院校第一可以培训那些在岗教师,定期选派理论扎实的专业教师走出校门,挂职锻炼,甚至可以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的包括会展管理、会展运营的先进经验与操作规程。同时可以专兼结合,从实际岗位上请来那些有着丰富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为学生做更加生动活泼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和工作技能传授。
(3)清晰的实训教学目标
作为综合性很强的服务性产业,会展业对于那些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人才十分渴求,这一专业的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如何是决定他们能够满足就业岗位需要的关键,也是我国会展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的保证,甚至进而关乎到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民生活水平持续不断的大步发展。因此,在会展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中,笔者认为培养目标就应该是切实向社会输送那些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有着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着充分的岗位工作所需技能的专门性应用型人才。
总之,会展专业实践课教学研究之路任重而道远,所以各开展会展专业的院校要不断完善实训教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明确会展实训目标,从而保证会展专业的实训课程有条不紊的推进,这样才能做到会展教育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参考文献:
[1]孙华,张小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建设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0(86)
[2]张小军 孙华.《会展策划与管理》实践课设计研究[J].素质教育.2015.11
[3]蔡敏华.高职会展管理专业“分阶段螺旋式”培I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12
[4]陈乾旗、袁静.论涉外会展人才的培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4
关键词:会展业;专业化;产业集群;产业链
一、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会展业的专业化主要是指会展题材的专业化、会展经营与运作的专业化以及运作人才的专业化,它要求以某种产业为依托,以一类商品、一类技术和服务为核心,由业内专业厂商参加,主要对专业观众开放,并且要将会展经济活动的分工细化,形成会议专业组织者、展览专业组织者、目的地管理公司、特殊事件策划管理公司等专业化分工体系,打造企业间的分工合作、相互配套的会展产业链条。会展业的市场化就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会展项目,逐步培育会展品牌,通过商业运作获得经济效益,其实质是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得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风险机制在经济中起到决定作用的变化过程。
会展业的专业化与市场化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专业化是市场化的基础,专业化推动市场化,专业化(或分工)的过程就是企业的职能不断地分离出去,由其他专业化的企业来专门承担的过程,在市场结构方面表现为介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各种专业化组织的增加,专业化或者分工在市场演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化是专业化的根本,市场化决定专业化。专业化分工起因于交换,专业化分工的程度也要受交换能力即市场范围的限制。只有需求随市场范围增长到一定程度,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够实际出现和存在。
(一)产业集群:会展业专业化的经济基础
产业集群是会展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它不仅能形成供给聚集效应,还有助于各类专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而会展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市场形式。会展是集群内同类企业或相关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聚,是生产商、采购商、批发商进行交流、沟通、交易的汇聚点。地区产业集群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参展商品、有竞争力的参展商、采购商,进而促进了会展策划、会展设计、会展物流、会展场馆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促成了会展产业链的形成与拓展,并使的会展业的发展也相应产生了地理集聚的特征。
会展业与产业集群存在着耦合联动关系。产业集群是相关企业的地域集中,企业将产品生产出来,目的是将其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实现其价值。由于受时空、信息和资源的限制,产品并非一生产出来就能够找到合适的买家。企业要想将产品销售出去,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搜寻买主及其相关信息。会展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专业市场形式,是集群内同类企业、相关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聚,汇集了大量产、供、销的各种信息,提高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思维的扩散速度。有利于形成近似于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环境,给集群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和压力,从而推动产业集群内部的产品、技术和企业结构的优化,实现集群产业升级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二)会展产业链: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核心
产业链是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一种企业合作关系。会展产业链,是围绕某一主题,借助场馆等设施,以所在区域的产业基础为依托,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互交融的价值链为内核,将会展业的主体方(招展商、商、场馆、参展商、参观者)和相关方(装修、广告、餐饮、运输、通讯、旅游等行业)结合起来所形成的产业关系。会展产业链上游环节主要以展览公司为中心,形成会展策划开发、会展组织实施、会展宣传等具体业务。上游环节是会展项目的开发者和会展品牌的拥有者,即我们所说的专业会议组织者(PCO)。会展产业链的中游环节是指会展项目的具体运作、组织和实施者,也就是通常讲的目的地管理公司(DMC)。他们按照主办方的要求将会展活动方案落在实处,具体执行会展设计的要求,处于会展产业链运行的实施阶段。会展中游环节主要涉及场馆为中心的展览、会议、活动场地的出租和管理、场馆设施的维护与更新、会展服务等业务。会展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是指会展活动的支持部门,包括直接或间接为PCO、DMC、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服务的部门。这些支持部门为会展业提供了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的支持,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二、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现实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市工业结构已经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双翼齐飞的产业格局。以机械、服装、钟表、家具、黄金珠宝为代表的十大传统产业,由于发展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并拥有一定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2003年深圳颁布了《关于支持产业集聚基地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上述产业集聚基地进行了认定与规划建设。2007年,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成立了联合课题组,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在新形势下的优化升级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高新技术十大潜在优势行业。
(一)深圳会展产业链发展状况
深圳目前的会展场馆以深圳会展中心为主,还包括华南城国际会展中心、园博园综合展馆等。深圳会展中心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0.5万平方米;可以举办500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大型展览。华南城国际会展中心拥有两座各4000平方米的展馆,展览面积为8000平米,可以承接各种类型的中小型展览会议及商务活动。园博园综合展馆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建成于1999年的深圳高交会馆,按规划将迁至深圳龙岗奥体新城成为龙岗会展中心,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将有能力承办6万平方米左右的展会。深圳将整合会展场馆资源,形成分工合理的会展场馆体系。深圳会展中心将侧重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大型综合类、专业类展会,以及与市民关系密切的消费类展会;龙岗会展中心将重点发展专业类制造业展会项目;园博园展馆将重点发展小型消费类专业展会项目、科教类展会活动;华南城展览馆将重点发展生产资料类专业展会项目等。
深圳市会展主办机构分三类:政府部门、事业和社团组织、公司。目前上述类型主办单位的主办大致比例分别是为20%、60%、20%。事业和社团组织和政府举办展览占主导地位。目前全市注册的可从事展览的企业180多家,其中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约占60%;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约占20%,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约占7%,1000万元以上约占13%。在这些企业中,专门从事会展业的少,多是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项目,甚至相当一部分企业还从没有过会展业务和经验。
(二)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其它条件
深圳具有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其它良好条件。一是深圳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基础。深圳是著名的高科技城市,并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和物流枢纽城市。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深圳市GDP总量居中国大陆城市第四位,2007年人均GDP合10474美元,是大陆第一个突破10000美元的城市。二是深圳具有独特的经济区位优势。深圳比邻国际自由港香港,处于大珠江三角洲的咽喉要地,是货物和人员进出华南地区的重要陆海空关口,具备中国大陆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三是深圳具有良好的城市配套环境。深圳是国际著名的“花园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深圳拥有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人流物流通畅。深圳为中国一线口岸城市,国际国内客商往来十分方便。深圳通讯设施完善,旅游业发达,并形成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合法交易的法制环境。四是深圳拥有会展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会展业管理体制,先后出台一系列的会展发展促进政策。三、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战略措施
(一)建立专业化的会展举办机制
必须理顺政府、行业协会、展馆经营者和展览经营者四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政府应定位于会展业的宏观管理;行业协会应突出服务与协调职能;展馆经营者作为独立的经济单位,为会展商提供会展设施及服务;展览经营者开发、主办、运作各种类型展会,并获得经济效益。在办展机制方面,对那些不具备政治性和公益性特点,完全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的展会,政府应该彻底退出。对一些具有某些政治性和公益性特点的展会,政府可以考虑实行“官办民营”的办会体制和运作机制,再逐步过渡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而对那些政治性、公益性很强的展会,也要注重发挥专业公司的作用,采取补贴方式将部分具体项目外包。为引导会展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制订有关行业法规,对一些政府、协会、场馆管理、展览公司以及各类服务机构的职能及市场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以创造公平、公正、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会展市场运作体系
一要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展馆经营模式。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为使会展业能充分竞争,展馆经营必须与办展业务分离。但在这种情况下,展馆作为纯粹的公共物业如何管理,达到既可减少政府投入,减低展馆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同时又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就必须解决经营权与所有权的问题,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展馆经营模式。具体可以通过成立合资、合作或顾问公司形式等选择与组建优秀的场馆管理受托企业。
二要培植多种成分的会展市场经营主体。首先要加快国有展览企业改革和专业化建设,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其次要大力引入国际跨国大型展览企业,组建独资合资会展服务企业;最后应当制定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扶持和壮大民营展览公司。另外,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专业化作用,推动深圳优势产业与专业展会的互动发展。
三要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会展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会展服务体系,就是要建立专业化的政府服务体系和企业服务体系。政府相关部门不是审批机关而是服务部门,其作用主要是服务和协调。会展业的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涉及的会展设计、会展运输、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应在公平、公正原则下,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形成专业化的企业服务体系,提高配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依托产业集群与综合优势着力发展品牌会展
一要依托深圳的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和培育品牌会展。深圳虽然拥有了以高交会、文博会为龙头,以服装、家具、光博会等专业展会为代表的品牌展会,但品牌展会的数量、规模和影响力都有待提高。深圳应坚定不移地贯彻产业联动战略,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和潜在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和培育品牌会展。主要措施是依托深圳市十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和壮大国际机械及模具工业展、国际珠宝展、国际品牌服装服饰及制衣设备交易会、国际家具展、国际印刷展、国际汽车博览会以及国际自行车暨健身器材展览会等传统展会品牌。依托深圳市十大潜在优势产业,着重发掘和培植与电子通讯、光电一体化、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会展品牌。围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等四大支柱产业,开拓与培植物流运输、进口产品消费、金融保险、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和视听等产业的相关会展品牌。
二要整合会展资源,促进品牌展会国际化发展。应按照国际惯例打破部门分割,加强沟通与协调,全面整合会展资源,构建科学合理、良性循环、互动发展的格局。具体措施是对主题类似的展会进行整合和重组,突出重点,合理定位。对科技含量高、国际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重点品牌进行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集中资源促使其进一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向国际顶尖级品牌展会方向发展。而对那些无论资金、规模、管理还是服务都难成气候,且主题不鲜明、专业特点不强的会展活动,应进行整合和兼并重组,避免多头办展、无序竞争。
三要发挥深圳的综合优势,实施会展品牌移植。深圳会展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应发挥自身的经济、区位、市场辐射以及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移植和引入符合深圳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的国外品牌展会,有的放矢地吸引国外著名展览公司来深开设展览子公司或办事机构,引进他们现有的名牌会展和办展经验,“借鸡下蛋”,并与对方共同研究开发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会展项目,借助他们的经验和客户等资源在深圳市举办更多的世界著名专业展,借以带动深圳会展业的名牌培育与发展。
(四)建立区域会展业发展协作机制
一要建立珠三角区域会展业发展的协作机制。近年来,广州、东莞、中山等地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对会展资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作为珠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之一,深圳市会展业在立足本市资源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珠三角地区会展业的协调和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努力使各城市根据经济、产业及市场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区内各市会展业的大体分工,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对口本科专业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另外也可以考虑市场营销专业。
1、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会展策划、营销、管理和服务等全过程实务运作流程,具备会展组织与管理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2、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F713;G712
就业是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尤其对会展经济与管理这样的应用型专业,学生就业比例高,专业优势不明显。如何提高专业教育的水平,进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在人才市场上形成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就业,也关乎会展专业教育的走向。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会展专业的学生具有一些特征,比如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表示非常喜欢会展专业,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但同时对专业缺乏了解,对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本文将从就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问题。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与结构
就业能力的概念提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内涵解释随社会发展不断地变化。本文采用Fugate和Kinicki的观点,从心理结构角度解释就业能力。Fugate和Kinicki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心理结构, 主要包括五个维度:对待工作变化的开放性、工作和职业生涯韧性、工作和职业生涯前摄主动性、职业生涯动机、工作认同。对待工作变化的开放性反映个体愿意接受和积极响应变化, 当变化发生时一般认为它是积极的。工作和职业韧性反映个体能乐观看待其职业机会和工作,感觉自己能掌控职业生涯,能在工作上做出真正的、可见的贡献。工作和职业生涯前摄主动性反映个体去获取潜在影响工作和职业机会的信息的倾向和行动。职业生涯动机反映个体倾向于作出特定的职业规划和策略,倾向于自己控制职业生涯管理和设定与工作或职业相关的目标。工作认同反映个体在何种程度上根据特定的组织、工作、职业或行业的特征或要求来定义自己,它更多关于一个人做什么、做得有多好、以及其他人的印象如何等方面。
二、就业能力提升模式的层次体系
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科学选拔的基础上,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入学前对学生的报考进行指导。入学后,学生要通过系统学习,提高综合能力。毕业前,训练核心能力,定制化学习。毕业后,能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能力。
(一)入学前――加深专业理解,应对职业开放性
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会展专业缺乏了解,盲目报考,学习兴趣低,动力不足,这样的问题应该在入学前解决。报考时考生要有多条渠道了解会展专业的就业前景、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等。就业前景应包括就业职位、岗位职责、薪酬等。培养目标要明确具体。课程体系要说明专业课程名称及代表书目。推荐学生进行就业能力倾向型测试。
(二)入学后――建立综合能力,增加工作和职业韧性
毕业生就业反馈发现,会展行业对从业者的综合能力要求高。不仅需要策划、组织、沟通协调协作等基本能力,还需要其他综合能力。比如艺术鉴赏能力、外语交流沟通能力、公共事务处理能力、法律事务处理能力等。大学学习期间必须广泛涉猎相关学科,不能局限于课程的学习,还需要丰富的阅读来拓宽视野。这样就业后在业内的选择会更多,工作和职业的韧性更强,对新工作的适应得更快,贡献也会更大。
(三)毕业前――培养核心技能,实现职业生涯前摄主动性
经验发现,毕业前准备越充分,就业情况越好。毕业前,指导学生加强核心技能。例如,一些学生有艺术类特长、语言特长或者专业等级证书,可以在毕业前通过定制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并在求职时形成核心能力。同时,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践机会,在实习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水平,并能初步确定目标岗位。
(四)毕业后――能够持续学习以强化职业生涯动机,获得工作认同
近些年,就业整体环境有了很大变化,技术进步的影响尤为突出。这要求会展从业者要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变化,同时通过持续学习,从业者更容易获得工作认同。例如,移动终端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对会展营销中的宣传推广有直接影响,会展从业者必须快速跟进,应用新的技术保持客户联系并获得竞争优势。一些新技术在校时并没有学习,但是如果从业者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就能够积极并高效地掌握所需技术。
三、就业能力提升模式的实现路径
(一)树立会展专业教育就业能力培养理念
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社会各方面的协作才能够实现,因此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会展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毕业生中的大部分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概率很小,教学中更应突出就业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教学中将学生放在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教授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和协助。
(二)建立针对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会展专业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可以包括四个基本的模块,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特长培养模块和实习实践模块。通识课程模块需加大学生选择的课程范围,包括社会人文历史、科学技术前沿资讯、商业伦理道德、科学研究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掌握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模式。专业课程模块部分需要完善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会展专业教材的建设。特长培养模块可以引入网络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形成个性化的课程表。实习实践模块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把行业和社会资源引入到教学中。
(三)构建就业能力培养的支持系统
会展专业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学院、专业及基层教师和学生全面配合,才能够实现。从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层面,应该给专业更多的自力,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能够更多体现对就业能力的培养。基层教师在课程安排设计方面,要充分体现对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合作,积极探讨就业能力培养的方案。学生要树立就业能力培养意识,通过个性化的课程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会展专业教育相对于成熟的学科,仍处于探索阶段。围绕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围绕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否则会展人才培养就会失去方向。
参考文献:
主要课程:管理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国际贸易概论、市场营销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市场调查和预测、展览实务、会议组织和管理、展示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场景制作、会展设备管理、会展礼仪、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商务谈判、会展经济与实务、会展概述、会展文案、会展运营与管理、会展营销等。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好就业吗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各类会展公司、会展中心、广告公司、旅游公司、酒店宾馆、外贸公司、经贸行政管理部门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会会展服务、策划和管理第一线工作。
具体来说主要有:在东盟博览局从事东盟博览会的会展策划、服务工作,在各类会展中心、会展服务公司、会展服务网络中心、展览中心从事销售部的会展招展、营销、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和会展组织管理员、业务员、营销策划、涉外商务文员工作,在广告公司从事广告设计工作,在旅行社、旅游公司及酒店业从事会展部、会议部的会议招展、大型节事活动策划等工作等等。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
3.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会展服务;
4.具备较强的搜集处理会展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及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
5.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和会展业管理软件,通过网络开展相关业务;
广阔的社会,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年轻的大学生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激发对生活的热情,是人生的精髓所在。莘莘学子们将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以他们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纪大学生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风采。
这次学校所组织的活动,要求我们专业去光大会展中心参观,正逢是有关国际影像和摄影器材的展览会。坐落于位于徐汇区腹地,周围也是交通便利,拥有众多重要场所的地区。附近也有饭店提供专业人员的吃住问题。在上海是颇具知名度的展览中心。
我们所参观的是西馆。西馆是一座三层标准展馆,25000平米展厅面积可容纳1200个标准摊位。展厅内中央空气压、给排水、电力、现代化通讯设施、国际互联网以及配合展览期间技术交流的会议室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第一次踏进这么大规模的展览中心,首先进入我视线的展览馆,每间展览厅都被分隔成一家家所参展的公司或组织。每家公司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纷纷拿出自家的产品给顾客进行介绍与使用。相应的工作人员会对不同需求的顾客进行了解,同时也分发着广告,赠送的小礼品,对自己的品牌、产品进行宣传。在这些展品之中,我也所见到了不少我国国内的品牌,可见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技也在飞速的发展。展会间品牌与品牌的竞争,促进了国内外的交流,对产业也是最大的帮助。
这都使我大开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知识,了解了许多在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在他们的认真讲解之下,学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的社会经验。而我国的会展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应该跟着西方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缩小差距。
这次去暑期的个人社会实践,去了超市,做了两周的工作。一开始什么都是陌生的,什么都不会。但是万事开头难,什么事都要有尝试,都要开始,都要有经过,都要有失败。我经历了在超市的工作之后,懂得了许多道理。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与自己所想像的有很大的差距。一个小小的超市的经营也不容忽视,不但需要有细心,还要有谋划,策略,总之,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
觉得自己这次在我们那边的超市实习,增加了自己的很多见识与方法。初次尝试经商的滋味,增加了自己的阅历。家长的平时养家赚钱都是不容易的,而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希望不久能为家里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口头上说学习社会经验,其实还是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应有的回报。
目前,国家20多所高校开设了会展管理专业或方向。哈尔滨商业大学积极应对黑龙江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省教育厅应将教育厅/专业设置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在2000申报这个特殊的特点工业和批准,在同一年,招聘第一批展览经济和管理理工科大学生。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针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安排研究等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
一、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
所谓的会展经济,就是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在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一个地区或一个地区发展与城市相关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这也被称为展览业。展示经济是一个多因素、多产业融合、跨区域、多空间新经济的扩张,会展业的规模对全经济体制对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会展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会展业是一个实用性、运营性和服务性很强的行业在新兴产业中,会展活动十分复杂和广泛。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特点。人才应该有新的知识和想法,以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因此,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致力于基础艺术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有一个强大的创意、策划、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两位大师会展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并能够在设计、规划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加快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以及学科建设的发展,并且将学科建设发展行业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把专业人员培养成有更多的有很高的创新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会展业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经济现象,包括经济科学,管理,贸易,营销,公共关系,美学、工程、设计心理学等,涵盖研究学习、计划和实施三个主要层次。会展业人才培养应从几个层面入手。我们通常说,展览人员是指研究、规划和实施水平人才,包括核心人才的展览,会展业的支持人才与会展业支撑人才。会展中心人才会展研究,规划和展览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他们在行业最高水平,最强的专业展览业支持人员包括设计、施工、运输、设备生产和销售人员;会展业支持人员,包括高级翻译、旅游、酒店等。满足核心人才数量的需求小,这是会展业决策点。但培养核心人才是最重要的。最长的一段时间,需要专业的培训。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水平主要集中在对会展核心人才的培养上。
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理论相较落后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国际问题,指导部门的实际工作。目前,中国展览研究不包括在政府部门的科技研究管理系统,整体头发状况。随着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的会展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与之相关的指导。目前,我国会展业的人才需求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人才稀缺和人才短缺是行业普遍认同人才短缺的理论。目前在各方面的迫切需要提高会展业的发展,会展业的管理水平不平衡和缺乏专业人才展览是目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会展财富杂志主编朱立文。在中国的大部分展览人才,只有来经验随着展览,真正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少,所以展览人才短缺不是专业人才的缺乏,而是缺乏专业人才。从我国会展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知识结构单一,部分知识老化等现象,高质量综合专业人才短缺。
(二)师资力量不足
会展经济与管理及相关专业教师在行业中的情况,主要是由相关专业的教学岗位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缺乏对会展的深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教师权力的缺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素质。教师课程。中国会展理论研究的缺失与中国会展理论的研究有很大的关系。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师资队伍建设。老师团队的素质决定了专业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发出砰的声响.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介绍和培训要重视,形成合理的专业师资结构。第一完整的利用学校教师资源,探索教师、培训和教师的潜能实践并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加强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其次以校际协办,交叉大学校际学分优秀教师,接受对方,请老师进来,学生到其他学校参加相关课程学分弥补教师短缺的新教学模式;第三学校在会展行业中教授优秀的从业人员,加强教学理论实用的系统。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的会展业市场起步较晚,会展业各个领域人员缺乏,从而导致会展专业人力资源稀缺,这种稀缺对于我国会展经济来讲是一个极大的瓶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现在急需会展经济专业的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门新兴的专业,这个专业是隶属于会展行业,这个专业是为会展人力资源建设而开设的,这个专业就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作者:李静穆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019-01
一、会展教育发展的现状
1. 会展课程在专业新会展教育资源上投入力度不够
会展课程发展快,但专业性较弱,很多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的编写都缺乏专业性。[1] 没有一定的目标和很好的计划,年年照搬一个教学模式,甚至有的会展教育模仿其他学科体系的授课方式,这不利于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2. 会展专业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尚未形成规范
会展专业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各个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规范。从实际会展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85% 的会展专业现有的会展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当前会展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各院校的课程设置差异比较大,所以,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与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较大偏差。
3. 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专业知识处于无序状态
在开设课程的知识关联度上来看,83% 的课程设置是处于无序甚至是杂乱松散的状态,毫无体系可言,仅有大约20% 的的专业课程设置考虑了课程间的体系构建,相对于国外的会展教育来说,我国会展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可谓是一个“大杂烩”。
二、会展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1. 宽泛的理论知识素养是会展专业人才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一般而言,会展知识要对会展概论、会展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的趋势等,都要娴熟掌握,这是对于会展专业人才素质最基本、最关键的要求。因为,如果会展专业人才对会展的相关知识不是全面了解,造成的损失与影响非常不好,有的会展专业人员因为相关知识不通晓、不能很好地掌握,类似于这样的情况,给会展的参展商以及观展者都会留下负面印象。
2. 独特的策划创新能力
会展专业人才要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开放式的思维方式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是现在高校在开办会展教育时应该首要关注的,也是会展对专业人才的较高要求。[2] 创新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会展专业人才的创新理念,改变现有的一些不合理的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的低效率的作业方式,注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企业信誉具有破坏性质的管理模式,走高效、高素质的会展教育之路。
3. 强烈的服务意识
作为会展专业人才,在服务性的行业中,要使得服务对象真正的满意,增强会展中与参展商或者观展者的服务是关键。这就要求在沟通客户、服务意识方面有较强的能力,做到时时刻刻与客户沟通、满足客户的需求,贯彻好服务行业的服务理念,对于应急事情可以有很强的应对能力。
三、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关注的焦点
1. 教育目标上应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在教育目标上,要对会展专业人才的素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要培养多层次的会展人才,前提是要有一种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服务技能、管理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而现在的会展教育则恰恰不能满足会展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在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会展人才全面素养的提高。
2. 与高校合作,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
会展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可以和高校的英语教学方式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专门的旅游实际经验训练与会展知识环境的机会。与高校合作,由高校业界人士来指导交流,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的去真实地体验,避免出现英语学习与旅游专业实际工作相分离的问题。
3. 教育内容上应实现规范化、模块化的设计
对会展专业人才的教育管理者而言,可以由学校邀请旅游行业的业界人士,学校可以定期举行或者直接安排一次较为深入的会展之旅,让学生获得真实地体验,增强会展专业人才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会展专业的教育模式上也要向一些教育机构学习,例如微软、北大的研发中心,等,组织专门的教育,形成规范化与模块化,采用这样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企业管理,对会展专业人才员素质提出了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我们应该学习吸取好的管理方法,重点提升会展专业人才的素质,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增加效益,同时更是我国经济发展多元化推动力,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关键的意义。[3] 因此,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对会展专业人才素质管理进行提升,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队伍,这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推动转型时期企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马勇, 王春雷. 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J].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55-56.
[2] 马勇, 肖轶楠. 我国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创新[J]. 经济管理,2011,(5):42-44.
会展人才是指具备会展方面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组织及策划能力、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会展从业人员。
一、会展专业人才结构
(一)会展核心人才
会展核心人才是指会展的组织策划、经营开发以及会展运作等会展高级人才,这些会展专业人才在其工作环境内是工作能力最强,专业知识最为丰富的。会展核心人才一般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敏感的洞察能力等等,对会展活动的召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会展辅人才
会展辅人才主要是根据会展举办目的和会展举办计划等多项内容进行分工的工作人员,包括法律咨询、宣传、物流、会计、空间设计、器材购买、采购、运输等等,他们的工作对会展顺利开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必备条件。与会展核心人才相比,会展辅人才的工作分工更为细致,工作任务更为明确,因此,其专业知识要求比会展核心人才更高。
(三)会展支持性人才
会展支持性人才是指为会展活动提供其他相关服务和所需产品的人员,包括翻译人员、进餐服务人员、旅游接待等等,会展支持性人才主要是对会展的顺利召开起到支持的作用。会展支持性人才所面对的服务人员为社会各种各样的人,而不是单单只为会展服务。
三大会展人才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工作界限,一个人可以从事多种工作,三者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会展辅人才和会展支持性人才可以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逐步转变为会展核心人才,而会展核心人才也可以从事会展辅人才和会展支持性人才的工作。三大会展专业人才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是会展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二、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究
(一)一领导:政府引导
政府引导就是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控制,引导会展专业人才的正确培养和分配,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以及大背景就是政府引导,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正确发展。政府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政府加强对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机构的监督,随着会展专业人才要求的提高,社会上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机构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培训机构。政府需要加强对这些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机构的监督,定期进行资格审查,提高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以满足参加人员的需求。
二是给予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的资金,现今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还不完善,还存在一定问题,加强对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机构的监督,例如,大学课堂增加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去外国先进机构学习培养方式、国家增加对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等等,在资金的帮助下,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才会更加深入。
三是增加会展专业人才的资格考试。会展专业人才的资格考试是社会和政府对人才能力水平的认可,政府增加会展专业人才的资格考试,作为会展人才从事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可以督促人们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提高会展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二)三主体
1.企业培养
企业内高素质会展人才培养是企业无价之宝,因此,企业培养应该以人才为中心,建立强大的企业文化,同r需要改变会展专业人才的职称评比方式,评比过程中应该增加英语、计算机考试、等要求,根据其考试成绩和日常工作业绩、服务口碑等进行综合比试,给予会展专业人才较大的压力,从而增加其学习的动力。
与此同时,企业需要增加与学校、其他企业的联系,一方面可以迅速了解市场变化,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另一方面,与学校联系,可以及时输出高素质、扎实基础的专业人才,有利于企业组建一支高效、有能力的团队。
2.高校教育
高校教育是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最基本的方法,通过高校教育,可以教导学生系统的会展专业知识,扎实的理论知识,学校可以借鉴外国会展专业的传授方式,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法,课后还可以开展与之相关的演讲比赛、讲座等等,学校还可以聘请专家、外国讲师等专业教师给学生讲解比较难理解的部分知识。学校还可以开展实习课程,让同学们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3.社会职业培训
社会职业培训一方面可以使会展专业人才增加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可以使其迅速融入到企业工作环境内,给企业提供不同类型的人才,并且每年定期定量的会展专业人才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可以不断巩固和加深会展知识点,并且吸收理解新的知识,跟随时代的步伐。社会职业培训,首先要确定员工的工作方向,因为各个层次的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和经验不同,培训机构应该根据其工作方向,选择合适的培训老师和方案。其次,需要与实际情况和国际相结合,与国际相结合可以及时了解最新企业动态,同时根据其先进的培养方式,促进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会展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高校类型以高职院校为主,依托专业以管理类为主。
截至2013年,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本科会展专业的普通高校有67所,这个数字在2010年为21所,其余为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专业或者以专业方向的形式提供会展课程。这些学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区,其中上海地区最多。在依托专业中,管理类专业要占80%以上,其中又以旅游管理专业为最常见。这是因为旅游和会展这两大行业本身就具有密切联系。
专业设置不规范
近两年内全国范围的会展专业建设势头让人惊叹。以“会展”为名称或方向的专业不断涌现,以上海、北京和广州尤为突出。虽然这样的发展速度体现了会展专业的迅速成长,然而也应该注意到,我国目前开办的会展专业或方向中,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尚未形成规范,各院校的课程设置差异较大,学科体系不完善,导致了我国会展专业人才无法做到“高、精、尖”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师资力量不足,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教师
从目前从事国内会展教育的师资状况看,大多数会展专业教师是由管理类或旅游类专业转行而来,他们对会展人才培养实践知之甚少,师资基本上没有会展从业经验,只是进行简单的理论“知志灌输”,在授课过程中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存在一定的脱离实践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势必影响最终的培养目标。
教材建设严重滞后
优秀专业的建设需求教材建设步伐的跟上。目前,全国已经开设会展专业的学校60多个,但是全国已经出版供学生选用的会展教材已经超过100本,教材出版节奏之快,这个数字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大部分教材属于概览型或汇编型,缺乏理论系统性和研究深度。一些教材编写者中,写教材的人不干会展,而真正做会展的又不写教材,导致教材理论与实践脱节,对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及学习会展实务帮助甚微,没有能够很好的为培养会展专业作出服务。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必须加强规范性、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