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动物园规划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2 15:09: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动物园规划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动物园规划设计

篇(1)

Abstract: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industry,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park planning, the Bohai commodity exchange in East China General delivery center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rea advantage, land planning, land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which introduces the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ject practice, so you can see the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al.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land use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产业多元化,物流产业也随之成为其中的一产业之一,物流园区也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物流园区规划有别于工业与房地产业园区的规划,物流园区规划更偏重于在较大规模的地域范围内,土地布局与功能布局结合的科学性,突出物流产业的特点要素规划。

一、工程项目分析

本项目选址于长兴县(李家巷)城东工业功能区,四至范围为:东至长湖申航道,南至318国道,北至李湖航道北线,西至李家巷镇规划建设的南北向连接长兴城区道路。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331866平方米(约1998亩),建设用地面积为1032666平方米(约1549亩)。总建筑面积约为946970平方米;本项目发展目标定位为渤海商品交易所华东交割运营中心、全球跨国企业供应链华东分拨基地、国内一流仓储物流服务业集聚区和杭宁发展带大宗商品现货交割与贸易中心。

二、工程项目优势条件

本项目选址在长兴境内318国道和长湖申航道交汇处,交通环境优越。长兴位于浙苏皖三省交界处,东临太湖,与苏州、无锡隔湖相望,地处长三角杭嘉湖平原,处于长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对外开放城市。长兴有着物流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1)地处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经济中心地带;(2)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除了拥有两条国道(104国道、318国道),四条高速(申苏浙皖高速、杭长高速、杭宁高速、申嘉湖高速),三条铁路(江苏新沂―浙江长兴铁路、宣州―杭州铁路、杭州―牛头山铁路)的交通枢纽节点外,它还有一条年运量超过1.6亿吨级的长湖申黄金航道和一条杭州至南京经过长兴的城际轻轨,此外长兴东临上海虹桥、浦东国际机场,北临杭州萧山机场,南临禄口国际机场;长兴距上海、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无锡、芜湖等大中城市均在2小时最佳交通圈内。基地规划一条铁路专线直接连通基地与全国各地。

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便捷交通条件使得长兴与周边城市融贯通达,联系紧密,商流、物流往来频繁,一方面促进了长兴的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建设一个高水准、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服务中心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项目用地规划布局

3.1功能布局

项目功能布局按性质主要分十三大功能区块:钢材交割与加工功能区、有色金属交割与加工功能区、化工产品交割功能区、木材产品交割功能区、煤炭产品交割功能区、农副产品交割功能区(含冷库)、电子产品交割功能区、通用仓储区、商贸市场区、行政与金融服务功能区、物联网研发与企业会所功能区、停车功能区、集装箱和件杂码头作业与堆场功能区等(图二)。

图二

――钢材交割与加工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西侧,靠近长湖申航道侧,便于交通运输,用地面积约201.6亩。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功能区建筑就是仓储和加工用房,作为大型的仓储用房,如何合理分配仓储面积与装卸交通面积,解决交通装卸拥堵问题是平面布局的首要问题,因此充分加大仓库内有效利用面积,取得最佳仓储面积和装卸、通道面积,将是后续建筑单体设计的原则。

――有色金属交割与加工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西侧,西靠长湖申航道侧,南依318国道,用地面积约97.7亩。为分扩大仓储和加工的利用率和灵活性,同时考虑钢材和有色金属的通用性及集装箱库的兼容性。通过内部环路进行有机联系组成建筑群。每个大型库都设计为对物品进行集货、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一系列作业区。

――化工产品交割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北侧,北靠李湖航道北线,东与煤炭功能作业区相临,南与钢材和农副产品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230.6亩。

――木材产品交割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北侧,北靠李湖航道北线,东与化工产品功能区相临,南与农副产品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41.3亩。

――煤炭产品交割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北侧,李湖航道北线与长湖申航道交叉口,西与化工产品功能作业区相临,南与钢材产品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76.5亩。

――农副产品交割功能区(含冷库)。布置在项目地块中部,北靠化工产品功能区,东与钢材产品功能作业区相临,南与通用仓储和电子产品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208.2亩。

――电子产品交割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中部,北靠农副产品功能区,东与通用仓储功能区相临,西与大型车停车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69.6亩。

――通用仓储区。布置在项目地块中部,北靠化工产品功能区,东与钢材和有色产品功能区相临,西与电子产品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71.6亩。

――商贸市场区。布置在项目地块西部,北靠人才公寓功能区,东与停车功能作业区相临,南与318国道和行政与金融商务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241.4亩。本项目商贸市场主要是以农副食品、水产品、电子产品等交易为主。各类商品市场均独立为一个单体建筑,为考虑以后产品类型的拓展和转换及经营模式的灵活性,同时考虑市场在空间结构上的兼容性。

――行政与金融服务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西部的尖角,北侧和东侧靠商贸功能区,南与318国道相依,用地面积约38.1亩。该建筑由行政商务渤海大厦和金融商贸大厦及其交易大厅的裙房组成。该大厦也是这个项目的头脑所在,控制着整个区块的信息网络。

――物联网研发与企业会所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318国道的南侧,用地面积约167.7亩。联网服务中心/企业会所是为本地块项目的相关企业提供商务服务的场所。该地块位置条件优越,建筑由中心位置的物联网服务中心建筑群和各幢独立的企业会所组成。

――停车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中部,北靠农副产品功能区,东与电子产品功能区相临,南与318国道邻近,用地面积约59.6亩。

――集装箱与件杂码头和堆场作业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沿长湖申航道和李湖航道北线侧,用地面积约294亩。

2.地块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设计是整个项目设计的关键,其设计成败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项目在投入实际运营后能否真正实现高效率的运转。在交通组织中,我们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场地条件,分别从外部交通联系、内部交通组织、停车场分布布局这三个方面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3.1外部交通联系

首先从对外交通联系入手,在总图设计中,已确定了主要出入口位于地块南侧的318国道上。根据功能布局确定次要出入口有:结合停车场所和加油站等设置货运车辆出入口;在商贸市场区域和行政、金融商务楼区块分别设置出入口;周边结合道路设置相应的出入口,以利于整个项目交通组织。同时,根据未来铁路发展前景,预留了铁路接入条件。

3.2内部交通组织

内部交通设计总体设计原则是分级、分流、分量三分原则来区别对待。

内部交通流按级别主要分为三级:一级:大车流;二级:小车流;三级:人流。内部交通设计按三分原则,由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布局关系组织内部道路和停车场。实现内部交通各个级别的分流,尽可能减少不同级别车流的交叉点。提高行车效率。

3.3停车场布局

篇(2)

Analysis on the Running of Technology-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View of Three Elements”

LIU Zhong-xun, WEN Jing-wen

篇(3)

动物园是否能够提供健全的服务,是否具备良好的游园环境,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健全,都会影响到游客的游览热情。因此高度重视此方面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游览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应该积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其一,提高服务品质,提升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动物园的工作及服务人员,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思想,只有思想重视了,才能从行动上更好地体现出来,游客才能真正感受到服务人员是用心在做事,是实实在在为游客着想,以真心换诚心,以真诚的服务换取游客的认可度和动物园的美誉度,以优质的服务打动更多前来游玩的游客,从而提高动物园的整体游人量,增加动物园的经济收入。其二,积极对游客的需求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改善动物园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以更加理想的方式去为游人提供服务,如设立便民服务站(点),以保证动物园服务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比如在动物园内增设免费开水供应点、老幼病残孕休憩区等,在不同区域设置相应的饮品供应区域,以满足游人的不同需求;其三,高度重视游园环境的改善,通过营造干净整洁、鸟语花香、莺歌燕语的良好游园氛围,保证游览者能够在相对理想的状态下去游览,避免因为环境恶劣而造成不良影响;其四,建立健全配套服务设施,如增加厕所蹲位、休憩区座椅、餐饮休憩点等,为游客提供稳定健全的游览服务打下基础,以保证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这也是最大化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其五,在动物园不同区域设置环境保护提示语,提醒游客成为优美环境的营造者,从而最大化地降低动物园的卫生管护工作强度。

1.2 立足实际情况,优化资源配置

对于动物园来讲,其资源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土地资源;游客资源;无形资产资源。对于上述三种资源,应该结合其特点和市场需求情况,充分进行利用,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充分利用房屋基础设施,开展各种营销活动,比如出售饮料、动物模型、动物玩具、动物园纪念品等,可以使得动物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还可以为动物园实现增收;其二,充分利用游客资源,积极对游客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明晰游客的消费意图,制定科学的促销计划,以实现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其三,充分利用无形资产资源,比如动物园的名称,可以以此为契机,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小工艺品,以保证实现无形资产的有形转换。

1.3 立足市场需求,扩大动物园影响

立足市场需求,调整管理模式,倡导动物园朝着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最大化地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进去。具体来讲,需要积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其一,立足动物园区域优势,将当地居民生产的民族工艺品纳入到动物园市场体系中,使其成为动物园的经营者,能够处理和改善动物园与周围居民自建的关系;其二,注重新的文化消费项目的开发,比如与小学校园合作,开展动物常识课堂,发挥动物园在动物科普方面的效能;其三,积极对游客的兴趣进行调查,总结和归纳不同群体希望可以看到的动物,在得出最终结论之后,依照这样的信息去引进新的动物品种,使得动物园富于变化,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到动物园游览中去。

1.4 注重人才培养,利用现代营销手段

通过对当前动物园经营管理的调查发现,动物园专业经验管理人员缺乏也是影响其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制约性因素。因此,应该高度重视专业化动物园管理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讲,应该积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注重对动物园在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以先进的动物饲养技术去进行动物饲养,以现代化的动物园管理方式去进行维护,以保证动物园的管理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其二,积极利用现代营销工具,将动物园的信息纳入到网络传媒中去,使得更多的城市居民可以知晓动物园各个方面的信息,比如最近动物园新引进的动物品种、动物园开展的科普活动、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等,保证动物园能够与城市居民之间实现信息交流,这是动物园营销活动的表现,也是动物园亲民的表现,是很值得去做好的工作。

1.5倡导开源节流,利用科学饲养技术

在动物园日常开销中,动物饲养成本是一笔比较大的消耗。因此要想保证动物园经济效益的提升,应该积极注重此方面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讲,积极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其一,与动物饲料厂商形成长期合作机制,保证做好食品质量检查的同时,依据市场价格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以保证动物饲料采购能够满足动物园实际饲养的需求;其二,制定科学的动物园管理规章制度,做好开源节流、避免浪费,做好绿化管护及设施维护等工作,以实现管理成本的不断降低;其三,严格依照动物的生长特点和习性,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并且根据其在不同时期对于食物的不同需求,及时对饲养方案进行调整和改善,以保证动物能够顺利地实现生长发育。

篇(4)

园林规划是指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园林规划包括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公园规划,面积较大和复杂区域的规划,按照工作阶段一般可以分为规划大纲、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以及公园规划设计。城市园林规划在城市用地的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美化城市、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园林规划设计不仅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能提升城市形象,让城市拥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1 园林规划的作用

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绿化的质量,而园林绿化的质量又取决于对城市园林绿地,进行科学的布局或是规划设计。通过规划论设计,可以使园林绿地在整个城市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在各类建筑中有一定的比例,从而保证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和巩固,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的新时期,不仅要建设一批新城镇,还要改造大批旧城镇。因此,园林规划设计的对象主要是这些新建和需要改造的城镇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具体是指城镇中各风景区、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街道绿地等各个公共绿地规划设计;公路、铁路、河滨、城市道路以及工厂、机关、学校、部队等一切单位绿地的规划设计。对于新建城镇、新建单位的绿化规划,要结合总体规划进行,对于改造的城镇和原来单位的绿化规划,要结合实际城镇改造统一进行。

2 城市的道路园林规划与设计

道路的绿化是一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直接体现。通常我们探讨的道路绿化也即是与我们联系密切的街道绿化,道路交通性干道机动车辆行驶多,考虑到这个主要功能,分车绿带和人行绿带的宽度要稍窄一些,树种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行车视线的要求,缓解眼睛疲劳,最好具有减少噪声、吸附尘埃的作用,整体效果上以简洁有序为主,不必过于繁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土壤;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化空气要求;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此外,街路景观的规划要追求整体和谐,既要体现总体风格,又要突出局部特色,为城市的园林绿化增加亮点。

3 小区的园林规划与设计

居住小区的园林规划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区的水环境设计中,要利用人的亲水性来让人们在工作之余,释放压力,在优美的小区环境中得到放松。近几年来,在小区园林绿化工程中,小区的水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住宅小区的水环境设计中较多的水体形式是:水池和喷泉。水池是小区水环境设计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形式,水池的优点是节省能源,不需要太多的运作费用;人工喷泉在小区环境设计中起到点景的作用,它能在小区的中心或入口地段很容易引人注意,在需要视觉中心的地方,设置喷泉是很好的方式。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是:分级设计,使小区绿地系统化,以宅间绿地为分散点,公共绿地为面,道路绿化为面,来覆盖整个小区;绿地采用开放式的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居民提供一个实用、自然、温馨的休息空间;绿化主要以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造景为原则,树木搭配原则以乔灌结合,针阔混交,适当点缀花卉及爬藤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功用;绿化配置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绿化布局的集中与分散,在绿化设计中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形成一些相对安静的空间,利于小区住户休息和生活;绿化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品茶、下棋以及居民体育锻炼、健身等。实施立体绿化,把庭院绿化纳入城市绿化体系,要求所有单位和小区在绿化上必须达标,达到了把庭院绿化引向街道,把街道绿化引入庭院,互为环境,互为补充的绿化效果,努力扩大绿化面积。

4 城市园林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随着汽车数量的显著增加,汽车尾气对城市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引起人们得密切关注。为了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水平,我们可以通过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进一步加快城市园林建设步伐,通过启动园林绿荫工程,充实道路、游园景观工程,推进园林文化工程,加速推进我国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全面提高我国的人居环境质量。在城市园林的规划与整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市民对园林绿化的实际需求。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停车场绿化设计: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网络体系,注重道路绿化与小区绿化的规划和整体布局,建设完善的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系统,在满足生态功能需要的同时,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绿化成果;抓好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环节,实现园林绿化的全面发展;强化园林绿化的生态化导向和建设成果保护,实现园林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对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保护。坚持发挥园林绿化工作的生态导向,实现园林绿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园林绿化管理实现精细化。在绿化养护管理方面,要对所辖街路、游园、广场的乔木、亚乔木都进行了高标准的春、秋两季涂白,保护新植树木;加大了树木的施肥、浇水、打药等养护管理工作力度,提高了绿化质量。加强绿化施工资质管理,强化重点绿化工程管理及其善后工作,规范占用绿地、树木修剪、砍伐、移植等行为,使得绿化执法工作有力推进,绿化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5 结束语

在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中,要特别注重利用城市大环境资源,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与协调,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此外,要扩大精细化管理的覆盖面,提升园林行业的整体工作水平和管理效能,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操作,严格执行建设部《城市绿化建设指标的规定》严格管理树木伐移和绿地占用审批,最大限度地保护绿化建设成果。有计划有安排地做好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工作,切实做好道路与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工作,真正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合理布局,为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做出贡献。

篇(5)

收稿日期:2011-07-14

作者简介:王艳芬(1985―),女,湖南长沙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管理及养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S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014-03

1豆科植物在园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豆科植物是植物界中一个大族,是仅次于菊科的第2大科,在世界和我国均有广泛分布。据记载,我国有豆科植物160余属1 500多种,而且形态多样,乔木、灌木、藤本、宿根、1~2年生草本都有。全球共有豆科植物600属7 000余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有131属约1 000种。

大多数豆科植物具有庞大的根系,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耐瘠薄、易栽培、生长迅速、萌蘖力强、生物量高、轮伐期短、热值高等优点,可作为优质薪材,其根部具根瘤,能固定和利用大气中的游离氮素,对土壤的形成、发育和植被的建立都有重要意义; 其鲜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和丰富的维生素,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 部分豆科植物可供人类食用,入药,用于化工业生产等;有些豆科植物具很高的观赏价值,可应用于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豆科植物不仅可提供食物、饲料、绿肥,而且能保持水土,增强地力,提高其自身及农作物的产量; 不仅是木材、染料、树脂和药材的原料,而且是景区的植被和景观资源。

尽管豆科植物中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很多,但在园林绿化中尤其是城市园林中用的却仅限于常见的那些种类,野生种开发不足,而且使用形式单一,千城一面,难成特色。在使用中植物选材的单一使景观失去了层次感与颜色的互补;丛簇之间因为没有注意很好的配合而不能形成整体性强的景观;草坪、地被管理不够细致,导致大片土壤的以及草坪草的高差过大,凌乱;对后期景观效果的长远计划不够,使得植物材料常有很大浪费,又影响景观效果。

2豆科植物在公园中的应用

2.1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为湖南省长沙市烈士公园。湖南烈士公园位于长沙市中心城区,是长沙市最大的公园,其丰富的植被覆盖被誉为长沙的“绿肺”。始建于1951年,1953年正式开园,是一个以纪念湖南革命先烈为主题,以自然山水风光为特色,集纪念、游乐、休闲于一体的自然生态型城市综合公园,南界迎宾路,北抵德雅路,西临东风路,东至湘湖渔场,总面积144.2hm 其中陆地面积59.1hm 水面面积85.1hm (包括新增动物园用地),所用植物326种,分别属于35科,172属,共10多万棵树。

2.2调查结果

湖南烈士公园大多数区域内的植物都以乡土树种为主,也引进部分观赏效果好的外来树种,豆科植物较少,选用的主要植物见附录。选用的豆科植物见表1。

2.3结果分析

烈士公园所用植物共有326个种,分别属于35科,172属,共10多万棵树。 所选用的豆科植物种类很少,只有11个种,占所选植物总种数的3.39%。而且数量少,有很大的潜力。

3豆科专类园构建探讨

豆香园以豆科植物唱主角,初定收集华东地区露地适生的种类100种左右(不算品种),也配置一些其他植物,构成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色,有自然式的群落杂粮、蔬菜、绿肥展示区,爬藤花架盆景角等,并进行有关豆科植物的科学、文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弘扬豆文化,使公园集生态、观赏、游憩、文化多种效益于一体。

为使公园长期有效地进行养护管理,正当地增加财源必不可少。围绕特色,适度搞些经营项目,既服务于大众又增加收入弥补开支。园内沿马路将有一些建筑,采取租赁、承包或自营等不同方式经营有关的商业服务项目,如豆浆点心店、豆食饭店、豆类食品小超市、现制现卖的卫生豆腐,以及老式豆制品作坊展示等。

农、林、园林都是利用绿色植物为对象,各种功能也会有重叠、兼备。人为的加以分类是必要的,但也不必机械地分得太死,譬如住在城市里的孩子都吃过花生、蚕豆、赤豆等,但很多孩子没见过植物的全株,如在公园中让他们看到植株亦是寓教于乐进行形象化教育的一个好措施。

表1烈士公园中应用的豆科植物

3.1豆香园初步设计说明

豆香园规划用地面积为70 000m (整个居住区面积),为开放式居住区公园。位于上海市。

3.1.1设计指导思想

方案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将公园建成为能够满足包括休闲、游览、活动等各项功能的住宅区公园,并且以“豆”文化为特色,把景观布置、种植设计、科普教育、娱乐活动、经营服务等内容紧紧围绕这一特色展开,形成一个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植物专类园。

3.1.2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原则。公园规划布置在满足住宅区中老年人、青年人和儿童的日常户外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以“豆”文化为特色,;以豆科植物为造景元素,使游人在游览参观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满足。

(2)“以绿为主,以乔木为主”的原则。公园规划布局具有一定的绿化覆盖率。通过乔、灌、草多层次的结合,使公园绿化有较(高的绿量,从而发展良好的生态效益。

(3)“因地制宜”的原则。公园规划充分考虑公园基地的地域特点,通过公园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同时满足城市道路景观和居住区公园的要求。

3.1.3规划设计特色

通过豆科植物的配植、科普教育馆中豆科植物及其延制品的展示,餐厅和商店豆类食品的经营,集中展现我国博大悠久的“豆”文化特色。以豆科植物为中心,紧密结合居住区公园各项户外活动的需求,为老年人晨运、青年人交友、儿童娱乐创造优美的景观视效。

3.1.4规划各景点规划

(1)“紫藤棚”景区。“紫藤棚”景区位于公园中心的位置,由景区中央的紫藤棚架和湿地区组成。该景区可由一条道路引导。景区中心是椭圆形地坪上的一个呈放射状的紫藤花架。在椭圆形地坪上,我们可以以蜗旋的方式布置一组形状从大到小的花坛。与椭圆形地坪相接的是一块木亲水平台,设置栏杆。

湿地区均采用自然土驳岸,沿岸栽植湿地植物以及在水边景观效果好的植物。在驳岸的周边设一条卵石步道,局部放大形成可以停留休憩的地坪空间。

(2)“豆香村”景区。把服务性建筑群设在沿主路一侧,设计成广场形式。在广场的地坪上利用材质的变换,铺设出一条直线道路,联系“紫藤棚”景点。在这条直线道路的两侧适地营造了两个咬合的直角三角形形状的小型旱喷空间。直接将水引系的小湖面。这个湖面的水与“紫藤棚”景区的水系沟通。

(3)“紫荆园”景区。该区域的主要特点是大面积的种植各种品种紫荆,紫荆的种植一直蔓延到山坡上,希望在春天的时候形成一片热闹的花的海洋。“紫荆园”的中心是一块休闲地坪,可供游园赏花的人们休憩停留。

(4)“决明园”景区。在该景区设计一块较大面积的休闲地坪。沿地坪与道路的接口设计一个扇形花架,增加该景区的竖向景观。景区在植物配植上以各品种决明为特色。

(5)“合欢路”景区。这是由从公园入口地坪引入公园内部的几条轴线道路为主体的景区。中间的道路为2.5m宽,两侧两条为1.5m宽。在轴线道路内侧成排种植造型优美景观面貌好的豆科落叶大乔木――合欢。利用与轴线道路垂直的小路将该景区划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较靠近公园的入口,作为城市景观与公园内部环境的过度,我们的植物栽植形式以整形为主,为道路围合出的小空间营造安静的氛围。第2部分则与公园主干道相交,作为交通节点,我们在布置上尽量考虑对称的手法。而第3部分已经进入公园内部,使其呈现自然清新的一面,以道路两侧精致的花境作为主要观赏点。

(6)“豆香圃”景区。“合欢路”指引的尽端就是“豆香圃”景区。该景区也有两个部分,即“赏豆台”与“豆香圃”。“赏豆台”在“合欢路”的尽端,是一块高起的正方形地坪,在地坪上设置了4个金属的棚架。可以种植豆科藤本植物。“豆香圃”的主体是沿公园主干道布置的长条形绿带,以游步道作为联系,一直延伸到“赏豆台”,主要作为科普展示豆科蔬菜类植物。

(7)“刺槐林”景区。这是公园内部地势最高的一个景区,位于公园东南角。主体是一个镰刀形的花架。在亭子的周围种植以刺槐为主的豆科大乔木。该景点道路蜿蜒曲折,而主体的花架又掩映在绿树丛中,是公园内部较为安静的休闲场所。

(8)“皂荚坪”景区。“皂荚坪”紧挨湿地区,在地势上是慢慢走高渐渐隐于背景山体的一块区域。该景区视线较为开阔,在大草坪上点缀成组栽植的各个品种的皂荚。

(9)“槐花坡”景区。在湿地区的另一侧就是“槐花坡”景区,主要以在河岸边成片栽植的紫穗槐和在草坡上散植的如黄花槐、红花刺槐等花色鲜明的豆科乔木为主要观赏点。

(10)运动区。公园设有一处羽毛球场地,在桃林路一侧和公园内部各有一条道路可以进入。同时公园也设置了较大面积的儿童游乐空间。这两处运动区周围均为密林,为活动提供较好的环境条件。

3.2绿化种植设计

3.2.1乔木

五色槐、国槐、疙瘩槐、白花紫荆、垂丝紫荆、加拿大紫叶紫荆、巨紫荆、南欧紫荆、黄山紫荆、鱼鳔槐、合欢、白花合欢、山合欢、藤金合欢、玻俐合欢、大叶合欢、皂荚、山皂荚、猪牙皂荚、野皂荚、美国皂荚、太阳无刺皂荚、圆槐、紫花槐、蝴蝶槐、黄金槐、刺槐、新墨西哥刺槐、毛刺槐、红花刺槐、伞形刺槐、无刺刺槐、黄檀、朝鲜槐、楹树、刺桐、金合欢、海红豆等。

3.2.2灌木

胡枝子、美丽胡枝子、多花胡枝子、细叶胡枝子、中华胡枝子、绿叶胡枝子、紫穗槐、紫荆、决明、望江南、锦鸡儿、伞房决明、双荚决明、木本象牙红、云实、青云实、银合欢、仪花、白刺花、中国无忧花、金雀花、山蚂蝗、黄花、舞草、含羞草、甘草等。

3.2.3藤本

紫藤、白花紫藤、多花紫藤、台湾紫藤、油麻藤、岩豆、金链花、香花崖豆藤、光叶崖豆藤、鸡血藤、鱼藤、葛藤、楹藤子等。

3.2.4草本

香豌豆、豌豆、蚕豆、大豆、毛豆、刀豆、绿豆、赤豆、 米赤豆、豇豆、白扁豆、红扁豆、菜豆、云豆、荷兰豆、 豆角、落花生、羽扇豆、田菁、苜蓿、白花三叶草、含羞草、紫花三叶草、蛇豆、甘草、紫云英等。

3.2.5温室植物

凤凰木、洋蹄甲、香港紫荆花、红豆、台湾相思、朱缨花、楹树等。

3.2.6其他配角伴同植物

香樟、女贞、广玉兰、枇杷、棕榈、雪松、墨西哥落羽杉、池杉、水杉、白榆、罗汉松、枫杨、白玉兰、红运玉兰、二乔玉兰、杜鹃、八仙花、丝兰、棕榈、腊梅、紫薇、绛桃、碧桃、白碧桃、寿星桃、结香、石楠、海桐、大叶黄杨、瓜子黄杨、黄金条、八角金盘、结香、火棘、南天竹、丝兰、樱花、桂花、腊梅、天竺、茶花等。

4结语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豆科植物资源,建议在查明豆科植物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然后确定重点开发利用对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出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规划;开展豆科植物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观赏特性的研究,可在豆科植物的集中栖息地定点观察,为其引种、驯化提供理论依据;建立豆科植物的物种基因库和引种、驯化基地,尽可能多地收集野生的种类和栽培的品种,进行种源对比试验和引种效果研究,为其推广应用打下基础。发挥植物园、公园、风景名胜游览区在豆科植物的引种、驯化、示范栽培工作中的作用;研究豆科植物的繁殖方法,探索豆科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对经济价值较高、繁殖困难的种类,可进行组织培养等新技术的研究。利用扦插、嫁接等手段进行快速育苗,降低育苗成本,扩大苗源;开展豆科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以期培育出花型大、花期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提高观赏价值及抗逆能力,以满足城乡各类园林的绿化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月华,王晓红.植物景观设计[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篇(6)

Abstract:In contrast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esentsituation in the foundation, in view of the Changsha parkadministration present situation tho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analyzes the park administration system, the management method, themanagement idea, earnestly analyzes Changsha to have thecharacteristic the park, points out its significance and theinsufficiency. Proposed from aspect and so 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ordinated all quarters benefit, service development, marketingpromotion realizes the park administration innovation, to thiscompletes the harmonious well-off park the skeleton.

Key words:Changsha city park; prosecu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8-0112-04

1前言

据悉,长沙市园林管理局按照“大园林、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园林产业经营和产业发展有了新进步,“立足园林,多点发展”的园林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公园景区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管理方法,增强了游赏服务项目的针对性和对象性。2006年全局系统完成各类经营收入6763.5万元,比去年同比增长140.5万元,是2003年全年一团各类经济收入的近1倍。

但是现在纵观长沙市公园的现实情况,无论是景观品质、游览环境还是基础设施等,都明显滞后于近几年长沙城市建设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与长沙所处的“山水洲城”的品牌形象,与现代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和人民水平提高的要求都存在一定差距。

2公园管理的意义及国内外公园管理的趋势

2.1 公园管理理念的意义

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及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性事业。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切从群众出发,一切为了群众,将有限的资源――公益性事业,集中到目前群众最为关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从而有效地提高文明创建水平,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努力,具有重要的战略发展意义。

目前,公园管理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实行管养分开。公园经营管理新理念是在转变经营机制、经营手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情况下提出的,对提高“服务社会,惠及市民”的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2.2 国内外公园管理的趋势

2.2.1 国外公园管理趋势

随着公园空间维护和管理策略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目前在国外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管理和发展模式。

模式一,公共部门途径。即迫于社会、个人、商业团体或者政治方面的压力,城市政府同意提供新的公园,或者是对现存的一些公园进行改造。通过方案设计、建筑估价、政府拨款等一系列程序,一般归公园管理部门管理。

模式二,公私合作模式。即公共部门保留公园的所有权并为之负责,但是私人部门通过一些捐赠、捐助等方式,协同管理公园的发展。

模式三,以市场为导向的公众模式。它是依靠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在公园管理和发展方面长期的合作,利用非营利性质的发展公司,或者商业改良区这样的机制,来发展公园。

2.2.2 国内公园管理趋势

在我国公园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居民开始对环境越来越重视,为一些公园的复兴,提供了新的契机。

我国目前公园的建设与管理,主要是政府投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逐渐趋向政府与商家、企业公私合作的多种投资方式。同时,在管理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公园的使用与商业、服务业的有机联系也是一种新的趋势。

在公园开发维护管理方面,国内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国外的一些成功开发维护管理模式和实施经验,对国内来说,有一些借鉴价值。

3长沙市公园管理现状及分析

3.1 长沙市公园管理现状

长沙市园林局按照“事业属性、企业管理、市场运作、产业发展”和“政事分离、事企分离、管养分离”原则,深化了长沙市公园管理体制的改革。

3.1.1长沙市公园管理理念

为适应“小政府、大社会”的时展趋势,长沙市园林管理局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努力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单纯的行政管理向依法依规管理转变,按照“重心下移、以大带小、以大促小”的原则,先后将紫凤公园、桂花公园等小公园委托湖南烈士公园管理和南郊公园等大公园管理,积极推进了公园管理模式的改革,有效整合了园林资源,促进公园管理体制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2006年又将长沙园林科研所与长沙市苗圃合并,将生产与科研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实现了整体搬迁,做大了产业盘子。

逐步打开园林经营市场,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2006年下旬对湖南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湖南烈士公园内部经营项目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经营,此举打破了园林内部经营市场的“各自为政”局面。

另外,长沙市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主动承接园林广告、工程监理和卫生保洁业务,实现对湖南烈士公园嘉年文化娱乐有限公司卫生保洁委托管理,并积极抓好园林各类文化活动的总体包装,大力推进园林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

3.1.2长沙市公园管理手段和方法

3.1.2.1建设数字化公园,创新手段管理公园

长沙市园林局计划用3年至5年的时间完成主要公园和景区的数字化建设,以方便游客游玩。

实施园林数字化,就是将网络技术应用到公园、景区的保护、管理和旅游开发中,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门票票务、多媒体展示、GPS车辆调度、智能化监控、环境监测、规划管理、LED信息和电子商务等9个系统。长沙公园数字化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实现有收费公园和景区的电子票务系统,并实现网络互通;第二步,完成景区LED大屏幕信息系统的建设;第三步,实现电子商务,完成景区办公自动化,推行电子政务。

3.1.2.2改进门票营销方法,拓展旅游市场

长沙市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在部分公园实行“公园免费开放管理机制”为市民创造优美的生态景观、优良的居住环境、优质的行业服务;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出新的贡献。

在其它公园整合改革了公园门票的营销方法,面对不同的入园消费群体推行年票、季票、月票、健身票和学生票等。南郊公园启动了电子门票这种全新的门票销售模式。古城长沙标志――天心阁,注重挖掘老长沙历史文化,精心打造公园品牌,积极拓展国内旅游市场,收到了很好成效,旅游团队入园人数年达到15万人次。在注意做好国内游客市场的同时,成功开辟了韩国等国外游客市场,由于各公园积极开展各类游赏活动,拓展旅游市场,既增加了游客量,扩大了影响力,又活跃了经济,增加了收入。

3.1.2.3营造节日气氛,促进公园经营创收

在去年的黄金周期间,长沙市各个公园认真策划,精心组织,积极举办了“岳麓山红枫文化节”、“社会公共大戏台”、“俄罗斯马戏嘉年华”、“牡丹花展”等一系列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内容新颖的游园活动,既营造了节日气氛,体现了政府对市民的关爱,又活跃了园林经营,促进公园经营创收的提高。公园景区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管理方法,增强了游赏服务项目的针对性和对象性。

3.1.2.4依靠社会力量建设公园,管理公园

2006年底免费开放的月湖公园呈现星城,公园占地面积67hm2,其中水面面积40hm2,总投资2.5亿元,是长沙市首个完全引进市域外社会资金建成的大型公共绿地,且由社会资金进行管理。该园的建成开放除了为市民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场所外,还改善了周边环境,有助于提升城区东入口区域的整体品质。

依靠社会力量办公园正成为长沙园林建设的一个突出特征。近年来长沙先后出现的农民建成的仙姑岭公园,社会募捐建成的白沙古井公园,企业投资建成的石燕湖公园,个体企业出资建成的红星公园等。倍受社会各界好评。公园建设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3.1.2.5开门评园,改进公园管理

2006年10月下旬,不论你是来到人流如织的商场,还是翻阅报纸,或打开你的Email和手机,你都会获得一张长沙园林调查表,这是长沙市园林管理局与当代商报等新闻媒体首次携手,成功推出的长沙园林“开门评园”社会问卷调查活动,通过有奖参与调查的方式,在市民中引起了一阵“游园林、当参谋、话园林、建和谐”的热潮。有近万名不同层次的市民参与活动,收到各种意见和建议近3000条,“环境优美”成为市民青睐公园的首选条件。活动为管理者与游客之间架设起沟通交流的桥梁,从中发现和寻找改进公园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突破口,通过社会监督以此共同建设和谐公园。

3.1.3 长沙市部分公园具体管理理念

长沙市公园按照“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原则政策,加强景区经营项目的管理和改革,提升服务水平;按照“因园制宜、适园造景”的原则,各公园加强“主题公园、专类公园”的建设,提高公园品质,加强长沙市各公园的管理。

3.1.3.1打造文化品牌公园――天心阁

悠久的历史沉淀了天心阁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古城长沙的标志,是我国最早的市民休闲公园之一。2006年,天心阁正式加入中国名楼协会,成为“中国名楼”之一。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天心阁走着以“文化建园、旅游兴园、管理强园”的旅游发展之路,实现了经营模式的科学转型。

2003年以前,天心阁的门票收入每年在30~50万元,每年总收入也只有100万元左右。自确定“打文化品牌,走旅游发展之路”以来,天心阁的经营呈现了良好的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去年收入超过350万元。

目前,天心阁旅游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从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它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的面积小,容量有限,游客载量有限。同时,挖掘文化内涵,彰显和表现文化特色受空间的影响无法施展。因此,天心阁急需总体规划,扩大景区面积,争取今后的发展空间。

3.1.3.2定位专类体育休闲公园――紫凤公园

十年前因修长沙湘江北大桥而产生了紫凤公园,现在又因湘江大道拓改,长沙市园林管理局决定,把紫凤公园打造成我省独一无二的区域性开放式专类体育休闲公园,与湘江风光带融为一体。

紫凤公园地处湘江风光带东侧,北临已开工建设的“二馆一厅”,南接正在扩建的开福寺。所以在园内建设体育运动项目,正好可以弥补这两处体育配套设施的不足,为观光游玩的市民提供健身场所。紫凤公园已投资建成三人制篮球场、乒乓球馆、桌球室。据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公园将利用寒暑假开办乒乓球、篮球培训班,与各企业、社会团体联合组织各类比赛,以充分体现公园体育休闲的特色,为公园经营创收。且今年该公园在充分考虑市民意见后,决定新上野战俱乐部项目,给城市里的居民提供一个“撒野”的好地方。

紫凤公园在环境、休闲等功能服务上,正以500m为半径影响周边区域,在特色功能服务上辐射市区。

3.1.3.3呼应“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长沙市生态动物园

近年来“野生动物园热”席卷了中国的许多城市,新开的野生动物园数量直线上升。1993~2001年间,15个省市里一共新建了20座野生动物园,其数量是美国的6倍。这么多动物园,竞争又比较激烈,野生动物园经济收入直线下降,为什么长沙市还要在长沙、株洲、湘潭的中心地带来建设一个全国前景并不看好的野生动物园呢?

现有的长沙动物园面积仅有4hm2,周围企业和小区林立,难以更好的发展来满足游客对动物观赏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现有的长沙动物园处在闹市中,给周围生活和工作的市民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经过多方论证,拟将原有的长沙动物园建设成一个供市民休憩的公园,另新建一个长沙生态动物园,它是湖南省重点工程,三湘唯一的一个专业性综合野生动物园,也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中一个重要项目,它位于长、株、潭金三角地带,距长、株、潭三市仅18km,长沙市韶山路、芙蓉路、三环线分别从东、西、北擦身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周围长株潭居住人口达到千万余人,客源相对稳定,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能够充分发挥好动物园的保护、科普、教育和娱乐的作用。建设中的长沙生态动物园总投资达3.5亿元,全部为社会投资建设而成。

3.1.3.4打造园林苗木市场的龙头企业――长沙市生态苗圃

长沙市生态苗圃既不同于湖南烈士公园,又有别于长沙生态动物园。近期立足于生产,远期以生态体验观光游和科普教育为主,建成后将融生态观光体验、科普、培训、生产于一体,并作为家庭型生态体验、观光休闲以及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新、优、特色地方苗木方面起保护和示范作用,打造园林苗木市场的龙头企业,使之成为长沙及至湖南地区的园林花卉苗木的种子资源中心,科技信息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和种苗中心。

生态苗圃包括温室大棚区、整形苗木区、容器苗木区、松柏园、盆景园等9大生产功能区。另外还规划了休闲游览区、休闲度假区和生态运动区。

3.2 长沙市公园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意义

长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的美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

长沙市公园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一方面促进了园林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的变革;另一方面通过票务经营管理改革,将各公园的票务资源整合打包,放量增大,使得园林非物质形态的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量资本,带动园林新型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三是改革了公园项目经营管理方法。

3.3 长沙市公园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

长沙市公园管理创新是针对为适应“小政府、大社会”的时展趋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为市民创造一个休闲好去处这项实事工程办好办实,在公园资金短缺,游客增多的条件下,转变经营机制、经营手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情况下提出的,对提高“服务社会,惠及市民”的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但也有很多问题尤为突出。

3.3.1游客增多,但卫生工作没有得到加强

公园经营管理的改革,游客剧增,但其中部分游客素质差,乱扔乱踩(例如,节假日期间,在南郊公园内游玩的人多了起来,由于公园内很多地方是疏林大草地,来游玩的人用报纸、胶袋等垫坐于草地或吃东西,人走时报纸、胶袋等垃圾便开始随风四处飘飞)。公园没有及时做好保持清洁环境工作。

3.3.2公园停车场紧缺

按照公园的规定,车辆是不允许进入公园的。但长沙市不少公园(紫凤公园等)没有设置专门的停车场。有些公园的停车场数目与游客量不协调,在烈士公园门口,周末就经常发生汽车因停放过于紧密而被刮伤事件,更有不少人因没有停车位而烦恼。

3.3.3 生态资源损毁严重

在长沙市大部分公园内有水景区,很多公园的水资源因多种原因损毁严重,甚至有些公园频频传出恶臭味。植物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地被损毁尤为严重,人流量大的地方,几乎被夷为平地。

3.3.4 景观空间布局有待加强

长沙市部分公园现行的景观布局相对集中,从而导致游人过度集中,视觉感观拥挤。而其它景区因缺乏能吸引游人的景观聚集点,没有形成有效的游览区,可入性不强,游人相对较少。

3.3.5景区基础设施需更新

各类设施包括水、电、路等管网系统以及游客服务设施陈旧。

另外,由于政策、法制、历史、土地权属、管理体制、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规划设计等原因,目前长沙市公园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4长沙市公园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对策

随着长沙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园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一个好去处。尤其是国家推出五一、十一长假政策后,公园产业更不断升温,长沙市各级政府和公园管理部门加大对公园的投入,努力发展公园产业,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现起步不久,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需要注意与有待解决的问题也很多。长沙市公园管理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打造好公园景区景点,做大做强公园产业,学会细分市场,整合资源,协调关系,找好定位。

4.1 在服务拓展上,要逐步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化

长沙市公园现已发展了很多年,但服务质量一直是公园经营管理中的瓶颈。现阶段,公园景区大多还停留在产品经济的层面上,收入结构单一,很多公园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门票加上少量的其它收入,获利模式基本都属于门票经济。

从发展趋势看,公园景区具有一定社会公共产品的性质,尤其一些城市型旅游景区的门票将可能逐渐趋向淡化。因此,公园景区要将自身提升到服务经济层面,努力提高服务收益占总收益中的比重,并逐步使服务收益成为景区的主要收入来源。景区不仅要在旅游服务要素上做文章,而且要通过细分市场,善于发展需求、满足需求,通过提供外延服务延伸自己的服务链、产品链和价值链。这些服务既有购物、餐饮之类物质性的服务,也有导游、讲解、科普、文化、健身等人文性的服务。应该指出的是,许多服务都是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为核心吸引力的,为此,公园景区针对细分市场,综合自身情况,可适时推出一些休闲型、健身型、刺激型、活泼型、娱乐型、观赏型、展演型和文化型的项目,力求个性突出,参与性强,以增强项目的吸引力,提高项目服务的创收水平。

4.2 在营销推广上,整合资源,发挥区域旅游景区的整体优势

长沙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山水洲城”为特色的城市地理风貌和人文景物是发展长沙旅游产业的核心元素和资源优势。桔子洲、天心阁等游览参观点都是长沙旅游业标志性的经典产品,代表了长沙旅游的品牌和形象。尽管如此,在旅游市场拓展和营销推广上,单一公园景点的推广往往难以做到理想的效果,把若干个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组织起来,统一打包,统一宣传,统一推介,则更有利于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品牌的塑造,从而更有效地拓展客源市场。

4.3 主体选择贴近时代脉搏,做好热点旅游线路的包装设计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部门把“红色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长沙市岳麓山、桔子洲等公园景点列入了全国100条经典红色旅游线路之中。长沙市公园要把握契机,细分市场,突出“红色旅游”主题,切实搞好“红色旅游”景点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旅行社的联手合作,精心做好“红色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的设计和包装,努力打造好“红色旅游”品牌。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新公园经营管理模式,以促进长沙市公园的发展。

4.4 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细分市场

所谓细分市场,就是从游客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根据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将整个公园景区市场划分为具有类似性的若干不同的消费群体。对公园景区市场进行细分,有利于有关部门与企业发展市场机会,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子市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市场,从而明确旅游景区的市场定位,制定旅游景区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策略。

公园景区景点作为游客吸引物和游客目的地,是公园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实际工作中,如果不能细分市场,就难免出现发展偏差,甚至导致行业恶性竞争。深圳推出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景点后,一些地方在景点开发上也盲目跟风,搞项目克隆,相继兴建了一批类似的现代人工景点,结果投资失误,效果不好,这都是公园项目开发不注重或不善于细分市场的结果。

4.5 协调好公园利益各方之间的关系

政府职能部门要把主要精力转向监督、检查、服务、协调等职能上,采取具体而有效的措施监督、检查公园利益各方的责权利是否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对那些破坏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依法惩处。扎扎实实地做好协调工作,协调好公园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各部门、各产业间的利益关系,同时做好服务工作,为公园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4.6 编制科学的公园规划设计

科学制定公园的规划来规范、约束相关部门的行为,这是公园走向规范化、法治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科学制定公园的规划,并提升规划的地位和效力,在公园市场化经营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引入高水平的规划专家队伍,编制或修编公园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设计,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将评审通过的公园规划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批准执行,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当地政府应以行政、经济、法律等强有力手段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4.7 加强公园内部管理与后勤服务

各个公园的指挥部与园林局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部门,应当承担其相应的职能,采取相应的行动,以弥补公共物品存在的问题。相关的政府机构应当进行相应的投资管理和规范,比如提高公园建设的投资建设力度,对破坏公共设施者进行罚款甚至法律制裁,加强公园内部管理。且作为管理者应加强自身的管理素质与水平,做好后勤服务。惟有这样,公园公共物品才能达到效用最大化,用以为社会公众服务。

5结语

综上所述,公园主要以历史文化遗迹和生态自然风光为载体,消费者不仅流连特色文化获取陶冶,游历自然风光而享受愉悦,而且再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这也正是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望长沙市公园从规章制度、协调各方利益、服务拓展、营销推广等方面更好实现公园管理创新,以此完成和谐小康公园的构架。

参考文献:

[1] 长沙市园林管理局.麓山景区保护提质建设工程情况说明. 2006,2-4.

[2] 长沙市园林管理局.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 2006.

[3]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建设高度控制调整.2007,3-18.

[4] 长沙市园林管理局.2006年工作情况汇报.2006,2-3.

[5] 王德刚.现代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M].北京:青岛旅行社,2001,33-38.

[6] 马永立,谈俊忠.风景名胜区管理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7),426-429.

[7] 柳尚华.美国的国家公园系统及其管理[J].中国园林,1999(1).

[8] 约翰.斯沃布鲁克.景点开发与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9] 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9-124.

[10] 杨锐.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园林,2003(9),41.

[11] 郑群名,吴楚才.论生态旅游区经营管理创新――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06(3).

[12]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0),547-581,589-596.

[13] 保继刚.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J].地理学报,1997,52(3),16-18.

[14] 李志飞.主题公园开发.第1版,2000年8月,北京:科学出版社,31-34.

[15] 董观志.旅游主题公园管理原理与实务[M].第1版,2000年,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5-32

[16] 谢凝高.世界国家公园的发展对我国风景区的思考[J].《城乡建设》,1995.8.

[17] 武传表.我国旅游景区产权改革初步构想[J].旅游科学,2002(2):10.

篇(7)

作者简介:吴承照,教授,电子邮箱:wuchzhao@vip.sina.com;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作者简介:臧亭,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构建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是风景园林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行业各项标准得以发挥功能的保证。风景园林行业横向和纵向范围不断拓展、分工趋于细化,对风景园林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构建标准体系,理顺各标准之间的层级关系,进而对行业今后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指明方向,实现整个行业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使管理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我国风景园林标准化水平,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

1现代风景园林行业实践范畴

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呈现多样化和细分化的发展趋势。在服务对象方面,从为少数人服务拓展到为人类及其栖息的生态系统服务;在价值观方面,从较为单一的游憩审美价值取向拓展为生态和文化综合价值取向;在实践尺度方面,从中微观尺度拓展为大至全球小至庭院景观的全尺度。MichaelLaurie(1986)认为风景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应当包括景观评估和规划、场地规划、景观细部设计和城市设计四种实践类型。目前,我国对于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没有明确的界定,丁绍刚(2009)将风景园林行业实践分为规划、场地设计、要素设计、工程和管理五个部分,较为详实完整的概括了国内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从景观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园林工程、养护与管理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因此,本文依据不同类型和尺度的实践对象将国内风景园林的实践范围划分为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场地规划设计、景观要素设计、工程与管理四个方面。

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主要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的景观规划,包括城乡与自然地。具体可划分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乡村景观环境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旅游度假区规划等。

场地规划设计是结合场地特征,针对该项目方案的用途需求做出的综合性创作过程[1]。主要是对城市中的开放空间、附属绿地、道路进行的景观规划设计。具体包括城市设计、废弃地景观改造、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郊野公园规划设计、滨水区景观设计、古典园林及历史遗迹保护设计、宗教及纪念性景观设计、道路及附属绿地景观设计、康体游憩专类场地设计等。

景观要素设计是在各类场地规划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景观要素进行的更为详尽的设计。包括专项设计和具体设施的设计。具体可分为种植设计、环境设计、建筑与小品设计、游憩设施设计、服务设施设计等。

园林工程与管理主要负责园林的实际工程建设、建成后的管理与服务以及后期的维护与更新。具体表现为园林材料、园林工程技术、施工建设与管理、养护与管理、管理与服务等方面。

上述四个风景园林的实践方向同时也是从大区域的规划到具体的设计再到实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这四个方向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组成完整的风景园林实践范畴。

2国内风景园林标准现状特征与问题

2.1研究现状

我国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卓国祥[2](1986)将城市规划视角下对环境噪声标准的研究延伸至风景区,结合杭州西湖实际案例,探讨风景旅游区环境噪声的允许标准,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各项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内容和方法上的参考。从近30年的研究来看,风寒园林的标准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研究趋势。从研究的实际范畴来看,上世纪末对于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以对各项制定实施的标准进行说明为主。潘家莹[3](1994)和刘载芳等[4](1992)分别对《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公共绿地和城市绿地总量的数据来源和《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进行说明,以确保方法和数据的科学性。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国内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已经逐步向规划设计方面拓展,包含评价、规划、设计、设施、工程图纸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从研究的对象来看,从起初笼统的绿地绿化标准研究发展到现在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公路绿化、城市公园、园林标志等不同对象的标准制定与实施研究。袁振国[5](2001)结合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阐述《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标准对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细化的具体措施。殷云龙、王双生[6](2004)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以交通量为主要依据,结合土地资源和政策等制约因素,综合制定公路绿化建设标准的方法。王菊萍等[7](2010)从深圳公园建设与发展战略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制定深圳综合公园建设标准的相关建议,为今后综合公园的建设提供借鉴。爱新觉罗毓宇[8](2012)通过分析风景园林标志系统设计中的解读,阐述了风景园林标志标准的应用对策。从研究的层级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制定各类风景园林地方性标准的必要性与建议[9]。在标准体系研究方面,周向频、任婷婷[10](2012)尝试从风景园林行业、工程制图标准2个领域着手,构建出风景园林制图标准体系。张凯旋[11](2007)对国际标准体系以及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风景园林的标准体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初步构建了我国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框架,该框架突出园林行业的纵向层次,对风景园林所涉及的众多领域(横向层次)关注不够,实际上不同领域由于其关注问题与内涵不同,相应标准要求也不相同。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目前风景园林行业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由此可见,我国下一阶段的风景园林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是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框架,依照这个框架逐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相关标准。

2.2标准制定起步晚发展快

我国风景园林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我国第一本风景园林专业的技术标准是1986年颁布实施的。早期标准主要有《动物园动物管理技术规程》(CJ12—1986)、《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CJ14—1986)、《城市容貌标准》(CJ16—1986)等。

根据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笔者对我国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部分地方标准进行筛选和归纳。上述两图分别显示的是自1986年我国第一部风景园林专业的标准颁布至今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相关标准逐年制定的情况。进入2000年后,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每年出台的标准数量较之前相比有显著增加。其中,图2显示的是国家级(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和地方级标准制定的情况1)。可以看出,国家级标准的出台数在2000年到2005年达到峰值,其后略有下降的趋势。而相较之下的地方级标准却发展迅猛,尤其是近五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地方标准的出台数量已明显高于国家级标准。从各类标准的制定情况(图3)来看,工程管理类的标准出台的时间早、数量大,其次是细部设计类。而景观规划类和场地设计类的标准虽然起步略晚、数量较少,每年出台的数量相对稳定。

2.3标准制定快更新慢

一般情况下,标准出台实施后每隔3-5年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审核以判断是否需要对该标准进行修订或重新制定。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目前的标准更新较为缓慢(图4),现行的217项标准中,更新过1次的标准有16项,更新过2次的标准有5项。

2.4园林工程与管理类标准多,规划设计类标准少

由于风景园林综合交叉的特点,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某些标准难以界定,因此风景园林标准的数量难以准确统计。截至2014年1月1日,我国共颁布涉及资源环境、规划设计、设施设备、工程技术、园林机械、植物、管理等风景园林相关标准159项,其中国家标准93项,行业标准66项2)。此外,现行的可查询到的地方标准有57项。

按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类型划分来看,园林工程与管理类的标准较多,而规划设计类的标准较少。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风景园林标准相对滞后,标准数量少,内容宽泛,远没有形成系列,加之更新缓慢,难以覆盖行业整体、指导具体操作。

2.5标准体系不健全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2003年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市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设部分》中在城镇建设部分对风景园林标准体系结构进行了归纳(图8)。该标准体系含有技术标准26项,分为城镇园林、风景名胜区、风景园林综合三个部分。该标准体系明确了风景园林涵盖领域,协调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标准与城市规划专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中相关标准的关系。但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标准归入城市规划标准体系,风景园林信息化建设标准归入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园林工程主体标准归入风景园林技术标准体系,不适用于构建完整系统的风景园林标准体系,加之近10年来风景园林专业实践领域不断拓展、专业分类更加细致化,使得该体系结构显得过于粗放。新的标准体系框架应当基于当前以及未来风景园林的实践范畴对其进行重新分类。

(1)标准所涵盖的范围不足

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风景园林现行标准所涉及的领域仅有21类(详见表3),而对2013年发表在《中国园林》和《风景园林》上的文章所涉及的实践范畴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中国园林》(2013年1-12期)共涉及45类,《风景园林》(双月刊2013年1-5期)共涉及31类,现有的标准无法满足整个风景园林实践的需要4)。因此,今后风景园林标准的编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应当是尽快建立各专业方向的标准。

(2)标准的种类过于单一

从现有的标准种类来看,规划设计类的标准类型过于单一。以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标准为例,国内现行的标准仅有《公园设计规范(CJJ48—1992)》一项标准,其内容难以顾及整个规划设计内容。而国外发达国家涉及的有关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标准种类丰富、关系明确、各有特色。以美国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相关标准为例,其包含的标准种类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建设管理、从整体到专项、从国家到地方、从游憩到设施和安全等,使得标准内容更加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我国风景园林未来的标准编制工作的另一重点是尽快健全各系统下的各类标准。

2.6风景园林标准多头管理

我国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了我国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和各自的职责范围。以政府各级有关主管部门为管理机构,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检验机构和企业为依托机构,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组织形式,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性管理模式,是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的特征。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由企业、地方归口单位批准设立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特定领域或范围的标准化归口工作,包括跟踪对应世界主要标准化机构的标准化动向和我国的有关标准进程,受委托起草相应标准,解释、宣贯重要的技术标准,开展相应级别有关专业技术标准化的课题研究等。2009年5月2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关于成立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等10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复函》(国标委综合函[2009]30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全国城镇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年10月16日,风景园林标委会在北京成立。主要负责城镇风景园林设施的分类、评定、保护、监测和管理(不含旅游服务)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

目前,城镇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至今还没有出台或归口任何一部关于国内风景园林行业的标准。现有各类风景园林行业标准的归口单位主要有:国家交通运输部(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国家林业局(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住建部(建设部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建设部城镇建设技术标准、建设部给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建设部地产标准技术委员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国家水利部,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8)、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

3基于风景园林实践范畴的标准体系架构

3.1基于标准制定的风景园林分类系统

风景园林是一门结合了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科学,涉及的领域广泛、操作方法多样,其实践范畴的分类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标准的体系方面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与管理标准体系的实质是构建每项标准使用范围之间的关系。随着标准的使用范围的缩小,其内容也应当更加详实、更加具有针对性。风景园林按照实践范畴分为4个方向: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场地规划设计、景观要素设计、园林工程与管理。4个方向可再细分出24个类型,每个类型又可根据以下4种情况再进行细分:

(1)根据上一级对象不同构成元素划分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适用于子系统之间差异较大的类型,如村镇景观与环境规划、宗教及纪念性景观设计等。

(2)根据不同资源属性划分

资源属性在风景园林的实践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场地中资源类型的不同、资源重要程度的差异通常也是操作者选择不同操作方法与流程的依据。如不同资源类型的风景名胜区、度假区和森林公园,不同资源的废弃地等。

(3)根据不同地域或气候特征划分

园林中的植被对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要求较高。风景园林中的建筑和人工环境也受到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的共同影响。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因此,不同地理位置的气候差异、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也是分类的标准之一。

(4)根据特例或专项划分

这种划分方法适用于通用的管理或技术类别,需要在某些领域进行加强或特别说明时采取的划分方法。

3.2工程建设类标准体系结构

《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市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设部分》中将标准之间的关系抽象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三层关系,将标准的性质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层级上的划分,上层标准的内容包括了其以下各层标准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的共性技术要求,并指导其下各层标准,共同成为综合标准的技术支撑。

这种划分的方法适用于所有工程建设类的标准体系结构。因此,根据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层级划分方法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范畴可以构建出风景园林标准体系的三维坐标系。

基础标准是指在某一专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图形、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的标准。如城市规划术语标准、建筑结构术语和符号标准等。

通用标准是指针对某一类标准化对象制订的覆盖面较大的共性标准。它可作为制订专用标准的依据。如通用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通用的质量要求,通用的设计、施工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术等。

专用标准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标准化对象或作为通用标准的补充、延伸制订的专项标准。它的覆盖面一般不大。如某种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的要求和方法,某个范围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等。

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都是相对而言的。在某一层级的专业标准同时也是其下一层级的通用标准。

3.3国家级标准与地方级标准的结构关系

国家级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两大类。地方标准是在国家级别标准的基础之上,针对具体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的更加详实的标准。整体而言,地方标准是国家级标准的专用标准,但同时,各地的地方级标准也应当自成系统(图11)。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的三层结构中,基础标准所包含的术语、制图和分类等方面的内容是制定后续各项通用和专用标准的基础,为了国家的统一管理以及为了便于风景园林行业的统一规范操作,笔者建议各地方不需要在国家级基础标准的基础之上再制定一套术语、制图或分类标准,地方标准编制的重点应当在于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通用和专用标准。

3.4风景园林各类型下标准的种类

一套完整的风景园林标准系统从范围上应当包含整个实践领域,从类型上来说应当囊括该范围下的各类操作,从内容上应当包括整个实践操作的流程。为了构建出完整的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框架,势必要探讨各标准结构所需包含的标准种类。

基础标准主要是对使用范围内的基本术语、类型、图纸等做出规定,因而基础标准一般分为术语标准、图形标准和分类标准三种类型。专用标准是针对通用标准而制定出的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更为具体的标准规范,因而较之通用标准,专用标准所应当包含的种类也较为灵活。在实践环节中,不同的对象与类型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风景园林类型所对应的通用标准所包含的种类各异。

(1)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

在规划层面上通常的实践操作是对对象进行总体或详细规划。由于这一层级的研究对象尺度较大,资源种类丰富且对生态与环境考量较多,应当制定出有关的环境与资源的评估、评价标准。此外,对于这类规模较大的场地,某些要素的系统规划对于其风貌、管理与服务上的统一协调也是必要的,如游径规划、游憩规划、设施规划等标准。因此,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范畴下的标准应当包含:环境或资源评价标准、总体规划标准、控制性详细规划标准、修建性详细规划标准、游径规划标准、游憩规划标准、各类设施规划标准等。

(2)场地规划设计

这一层级的操作内容较上一类型更为具体,并且与人类活动更加密切相关,因此,除了制定出各自规划设计的标准外,游憩规划设计、各类设施规划设计以及景观风貌、安全和无障碍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也是标准编制的方向。此外,对于某些特殊对象如废弃地、古迹等,对其场地本身环境和资源的评估和分类标准以及后期的管理维护方面也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

(3)景观要素设计

细部设计的对象通常较为明确,因此一般情况下编制出各自的设计规范即可。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经济、低碳、乡土、智能、安全的设计是此类型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景观要素设计尤其是硬件设施类,标准化、产品化是其发展的方向。

(4)园林工程与管理

在园林工程方面,除了通用的施工建设、安全操作等方面的规范外,对于特殊地质、建筑、环境等对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编制规范。在后期的维护、管理和服务方面,除了制定出通用的管理维护措施标准、园林质量评定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等外,对于重点对象如保护地和古城古迹的管理者的操作规程,公园等的质量监管工作,风景区和度假区的服务管理等,可编制专门的管理标准。

3.5风景园林现行标准体系结构与差距

篇(8)

一、基本情况

20__年2月,我市被国家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为了巩固成果,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同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争取进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行列的目标;按照2013年国家住建部第二次颁布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分级考核标准,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单位特别是园林部门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对照新的标准,制定了《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和《太原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二是修订完善了《太原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程》等7个标准,建立起标准化养护体系,为我市园林养护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园林绿化水平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截止20__年底,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07%,绿地率达到34.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0.66平方米,这三大指标接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全市已建成综合性公园31个、分类公园11个、带状公园4个、街头游园104个、社区游园42个、街旁绿地47块。碑林公园跨入省内唯一的五星级公园,迎泽公园、动物园、文瀛公园、玉门河公园、漪汾公园成功创建省四星级公园,公园已成为老百姓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今年,为配合城市大规模建设,强力推进新建和改造道路绿化配套工程,高标准科学种植,坚持生态、文化、景观相结合的原则,一次成林、一次成景、一次成活,疏密合理,错落有致,省会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大力推进生态建设。20__年集中供热扩网2785平方米,2013年集中供热新增扩网20__万平方米,燃煤总量大幅减少;开工建设了高水准垃圾发电厂,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力推进污水处理工作(截止20__年底,污水处理率为85.25%,申报标准为90%以上),逐步实现雨污分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2013年开工建设汾河南延三期工程,大力推进西山生态绿化、东山人文科技生态区工程和晋阳湖等生态景观建设,全力加快生态建设。

委员们对我市近年来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但对照国家住建部第二次颁发的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我市创建工作还任重道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照标准,差距仍然较大。1、五项申报条件中有两项条件尚不具备。一是未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二是北方采暖地区城市,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收费比例未达到40%。2、七项否决项中有5项尚未达到规定标准:建成区绿地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林荫路推广率等距规定标准还有一定差距。3、基础指标64项、分类指标27项与规定标准也有较大差距,包括有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政设施、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

(二)组织协调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涉及范围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从各类考核指标来看,涉及市、区(县)两级的20多个单位和部门,但目前主要由园林部门在推动和开展工作,其它相关部门和单位还没有将其列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任务,主动性不强,没有形成合力。

(三)依法治绿的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由于我市绿地执法审批和处罚相分离,对于肆意毁绿的违法行为,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依法处理,客观上形成了监督与处罚中的漏洞与盲区,加之我市现执行的法规、规章对毁绿行为处罚偏低,尚不足以震慑违法毁绿行为。

(四)城市景观绿化品位有待提升。从整体来看,城市景观绿化及公园规划设计质量和品位不够高,特色亮点不明显,景观雷同现象较多,部分居住地区单位和主次干道绿化面积不足,城乡结合部的绿化比较薄弱,大绿化的理念尚未在我市形成。

(五)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宣传力度不够。从20__年获得园林城市称号后,我市就开始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工作。但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媒体的宣传力度不够,市民的知晓度不高,是影响工作推进和全民参与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一流省会城市要有一流的生态做支撑。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一流省会城市和“美丽太原”的重要内容,关系全市人民的切身利益。全市上下一定要提高认识,坚定信心,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建议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制定

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司其职,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奋力攻坚,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二)强化绿地系统规划实施。园林绿化是城市的灵魂,体现了城市的品位,承载着一个城市的人文理念,要结合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对我市现有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修编,突出风格,体现特色,加紧制定出高起点、可操作性强的新的《太原市绿地系统规划》,依法报批后严格遵照执行。

篇(9)

主题公园的前身可以理解为机械式公园,是在它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建设理念是为公园设定一个主题,如游乐、休闲、运动、琴棋书画等等,将虚拟的物外环境和实际的园林自然环境相结合,把文化以可以看见的形式转移到公园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再现出来,一方面在于实现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在于为大众提供精神和身体放松的环境,满足人们涉奇的心灵需要,迪斯尼乐园是世界上第一个主题公园,继迪斯尼之后,主题公园呈现出了雨后春笋之势在世界各地蔓延,1989年我国第一个主题公园在深圳诞生,截至今日,已发展为二百多个,但主题公园的建设的步伐仍然在前进。

一、主题公园建设的影响因素

对于主题公园的建设,归根结底就是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如果这个平衡点还没有达到,那么这里就具有开发的价值,而这种开发计划能否最终成为现实,则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即文化内涵的融合、地理位置的选取、商业利益的大小以及公园本身的建设。

文化内涵的融合就是在主题公园的规划中与本土或者本国所特有的文化意象相结合,比如中国这个泱泱大国,文化代表似乎是信手拈来的,如山东的孔孟之乡儒家文化,河北的燕赵文化、陕西的文化、湘蜀的自然风景等等,数不胜数,另外还可以融入科技、饮食、旅游、手工等内容。

地理位置的选取即指主题公园的选址必须是具有极大人流量的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占优势,在商业价值上也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带动某一区域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商业利益的大小是指在某地投资建设主题公园能够获得多大的回报,主要表现形式则是利润的回报,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这一区域的经济水平的提升。

最后,是公园本身的建设问题,包括确定怎样的主题,如何布局如何规划,某一块区域具体派作什么用场,项目的确定,周围环境的重建以及后期的招商等问题,

所以主题公园的建设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要以全局的观点看待,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从外部环境中汲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然后进行公园建设的整体定位和细节规划与设计。

二、主题公园建设的具体分析论证

1、文化内涵的融合

笔者将文化内涵在主题公园的建设中的融合视为其建设的灵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主题公园的建设往往是人工的产物,体现得更多的是某一时代的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理念等多个方面,文化在其中的地位是谁也泯灭不了的,更因为文化在各方面的渗透而使它与主题公园的建设密不可分,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落实:

首先,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表现在对大众各种需求的满足上,虽然也有些专家认为对于主题公园文化的构建应该以雅与俗的明晰的界限为标准,打击某些相对通俗主题公园的文化,认为是对公园档次的拉低,但就如同流行音乐之所以人人喜欢,就是因为他满足了大众的某种心理需要,是通俗的,大众的,人人接受的一种现象,而不是以某些特殊群体为服务对象,所以将雅与俗合二为一是最高境界。

其次,应该是无害的,如果某一娱乐文化是无害的那么它就可以被社会认同,是可以搬入主题公园的,没有一个主题公园会把诸如麻将、网吧之类的场所包含在主题公园的规划与设计之中的,而且这些所谓的文化虽然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但真正摆在公众场合的时候是很难维持持久的生命力的,他们的存在将要面对的必然是大众乃至游客的嗤之以鼻。

再者,主题公园的文化应该是真实的,反映的是人类对某种事物的真实的企盼,这种真实可能是当代科技与原始手工艺术的结合,可能是视觉与听觉乃至幻觉的结合,可能是历史与想象的结合,总之,应该是人们内心真实想法的再现,是一种使人见之而为之震撼的存在。

最后,需要对文化做更进一步的挖掘与探索,比如主题的细分,单旅游主题就可以划分为特色饮食、某地的传统手工艺、建筑、书籍等多方面,而且,应该将外界的文化取其精华融入到主题公园中,和其他的文化项目互相合作进行开发。

2、地理位置的选取

地理位置的选择是主题公园的规划与设计的空间范畴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主题公园的资金的投入多少与公园周围的经济环境有很大关系,在选择地理位置时,首要的因素就是人流量和经济发展程度,现有案例证明成功的主题公园的建设往往都在经济发达地区,再者,主题公园周边的交通往往非常便利,要么位于主干道附近,要么就是又极其便利的水电条件,比如世界之窗,就得益于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其次,周边环境对选址的影响也很大,人们更倾向于感官的享受,应该尽量选择自然环境比较优美的地方,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如果此地的旅游项目相对集中则会吸引更多的游客。

3、商业利益的大小

主题公园其实是一个商业投资的集聚地,公园内部的一切设施都是人为的商业化的活动,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主题公园的消费特点往往具有雷同的特点,比如几乎所有的娱乐性的主题公园都是过山车、大摆锤、摩天轮,走到哪里都是一样,这样游客就会产生疲倦心理,消费的欲望被扑灭,造成客流量的减少,这根源还在于商业开发缺少深度,所以在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市场的定位,对现有资源经过全面的市场调研做重新分配,合理分析人们的消费需求,使得投资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同时富有自己的特色,帮助投资者正确投资,利用主题公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通过主题公园激活本地商业活力。

4、主题公园自身的建设

公园的自身建设首先是主题的确定,创意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公园的档次,是主题公园能否得到很好的开发的前提,可以从历史、民俗、遗迹、科幻、娱乐等多个角度进行思维的发散,复合式主题的设计就是很好的提议,比如在某一个小的区域渗透多种主题的设施,这其中对文化的要求应该有所把握,主题应该是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的;与地区内本来的景点相结合,植物园的旁边加上动物园、展览馆等。再者,需要增加主题公园的各项设施,如娱乐活动的设施建设,通常会有表演、游乐、展览,体现出欢快刺激的要求,造型的设计应该是独具特色的,与环境相适宜的同时富有个性。再比如餐饮设施,这也是与游乐和门票收入并驾齐驱的一项设施。最后,主题公园的管理很重要,包括营销策划、日常管理等,是使主题公园正常有序经营的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主题公园的建设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为前提,而规划与设计的前提是对影响其建设的各个因素做充足的考虑和分析,以主题公园自身的魅力去吸引游客以及投资商,而非单纯地依赖于门票的收入,还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主题公园的管理模式,重视公园的持久的生命力的维持,让主题公园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与人们更多地欢愉的享受。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城市;景观功能;防灾避险;环保

一、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灾害性事件的威胁日趋严重,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却远落后于城市现代化进程,在当今人类所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中,有许多是因为我们不合理的设计所造成的。快速的城市化及无序扩展而造成的天地人关系的失衡、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所有这些都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设计方法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景观作为一种能容纳和安排各种复杂城市活动的组织结构既是自然过程,又是人文过程的载体,能使两方面交换与融合,能够增加城市文化内涵和改善城市环境;同时,作为能够容纳和安排各种复杂城市活动的组织结构,具有不容忽视的潜在功能。正如澳大利亚景观设计师理查德・韦勒(Richard Weller) 所言: “景观本身就是一种载体,所有生态交替都要从它上面穿过,它是基础设施的未来。\+①

二、对现代城市景观功能的概述

景观[landscape] 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从景观的概念就可看出,现在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认识,往往处于一般的功利和审美认识,而未来的趋势就是对景观功能的更高层次的认识,这里又涉及到了另一个名词,就是景观功能,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 指景观与周围环境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以及景观内部发生各种变化和所表现出来的性能;景观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近几年自然灾害事件频发,日本7.8级地震、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难,给周边人们带了巨大的损失,这无非给中国发展炙热的城市景观业敲了一下警钟,过分强调城市景观的审美性,必将使景观构成中的其他功能弱化,出现一些质的问题,自然灾害带来的沉重损失,证实了这一问题的后果,试想一下灾难发生区域的景观设计,多考虑一点周围景观减灾抗灾的功能,损失会不会少一点呢?汶川地震已经让民众感受到地震灾害的毁灭性,也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城市景观防灾避险功能的建设工作,深入研究这一内容,认真看待城市景观功能的缺失,这个问题在未来景观的发展中会日益突出,考虑到城市景观的连锁效应,对城市景观中防灾避险等功能的强调,势在必行。

三、对现代城市景观中功能缺失现状的分析

伴随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景观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化进程,以至于现在的城市景观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灾害性事件的频发给人们带来的威胁和损失。目前城市景观的建设,过分重视形象上的视觉形态,讲究城市景观美化,忽视城市景观潜在的功能,较为突出的就是城市绿地的功能,现以城市景观构成中的城市绿地为例,分析对城市景观中功能缺失的现状。

城市绿地的功能,具体有环保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防灾抗灾功能。城市绿地环保和景观功能都是为大家所熟知的,环保功能就是可以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和改善局部小气候等。

绿地的景观功能

城市绿地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景观元素,城市绿地可以把城市构成中的其他元素连成一个整体,美化、衬托和改善城市面貌。城市绿地在视觉上能给人以柔和安静感,以树木、灌木、草地、花卉等点缀着城市整体环境,以不同的形状、 色彩和姿态吸引着人们,具有丰富多样的观赏性, 大大丰富了城市景观。

绿地抗灾功能

城市绿地具备特殊的防护功能, 尤其是以乔木、 灌木为主的绿地能有效地起到防风防火的作用;大面积的道路绿地能抗洪防震,起到阻挡洪水和疏散人群的作用, 为城市其他防灾抗灾设施起到辅助作用。

绿地生态功能

城市绿地可以使城市内部的道路、设施、公园等,与城市的田园、 山体、 河流等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形成连续的绿色生态系统,为构建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市景观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并起到改善地域小气候生态条件的作用。

城市绿地在城市景观构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有些城市盲目为了推进城市经济增长,一些部门热衷于城市形象建设,在城市视觉形态上做文章或者城市的一般性的基础设施建设,缺少城市安全意识,忽略了城市绿地具有的防灾避险的景观功能,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居民在灾害突况下,应对突发性灾害的心理和行为能力偏弱, 对灾害发生后怎样利用城市绿地避难、逃生和安置缺乏基本的认识,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我国对防灾抗灾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从城市景观角度来看,目前的城市景观中适合用于防灾避险的城市绿地数量太少, 而且分布不均。城市绿地中,并不是所有的城市绿地都能用于防灾避险,在以往的城市规划用地选择上, 往往都是见缝插绿,绿地只是城市建设的附属物,将一些不利于作建设用地使用的废弃用地、边角地划作城市绿地,有些城市绿地还与高压线走廊、危险区域或是坡度较大的山地、河滨地带过于接近,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差。加之一些风景名胜公园、历史名园、动物园等特殊类型的绿地都不适合用于防灾避险,使真正可在灾害发生时担负防灾避险功能的绿地数量有限,与需求相比严重不足。此外,避灾用地的面积应与人口密度成正比,人口稠密区需要更多的城市绿地和开敞空间。但目前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等人口稠密区仍普遍存在着绿地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有限的绿地多分布在城外, 使得灾害发生短期内灾民无处可去,避灾困难。\+②

四、景观构成中环保、抗灾功能的或缺――以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为例

北京在2003年10月建成国内第一个防灾公园――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它拥有19个疏散区,具备了10种应急避难功能,目前可利用作为避难场所用地的总规模为5312.5hm,可以说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国内最有代表性的防灾避难公园。\+③

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可以看到,应急避难设施指示牌竖立在绿地内,指示牌上,蓝底白字、或红色或蓝色或绿色代表不同含义的符号,在草坪、绿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指示牌箭头指向避难设施所在区域,包括应急棚宿区、应急物资供应、应急供电供水、应急厕所等内容,应急避难设施比较完备。

城市景观中除了公共安全设施外,城市绿地对应急避难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地, 拥有较大的开敞空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大面积的集中绿化带等优势,在灾害发生时能有效发挥其防灾避险的潜在功能, 是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最佳选择。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中,用于防灾的公共安全配套设施、城市绿地及功能有待完善,从调查情况看,目前用于防灾的配套设施、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开发往往不尽完善, 往往处于被动避灾的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园中普通的设施设置未考虑平灾结合、平灾转换的需要,设施功能较为单一。与之相比,日本公园设计

比我们做的要好很多,日本公园的普通设施的设置也充分考虑到防灾避险的需要,例如园亭用帆布围合, 就能成为临时避难场所,形成独立的避难空间(见图1);花池边的挡土墙式座椅在灾时能够作为炉子使用等(见图2);造景的水池和喷泉在险时能够提供饮用水之外的生活用水(见图3)。

(2)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作为功能特殊的防灾公园,公园中防灾配套设施功能有待完善。以防灾公园中的宣武区万寿公园为例,应急水井平时就是隐藏在假山底下,一旦地下隐藏的自来水管线因为地震等原因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使用,水井就能发挥作用了。园中的应急饮用水台,虽然伪装巧妙,构思也算完善,但是应急水井与市政供水管网直接,也没有自备井等备用设备,市政供水管网一旦毁坏,就不能正常使用(见图4)。而在日本防灾公园中,应急饮水设施包括地下应急贮水槽, 在灾时即使与市政管网断开, 应急水井可以保证在一段时间内的独立供水。(3)绿地面积与绿地内的防灾避险有效面积未明确区分。防灾避险有效面积应扣除场地内水域占地面积、大于7%的陡坡占地面积、文物古迹保护占地面积,以及建(构)物倒塌影响的面积。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城市绿地内一些不适合用于防灾避险的场地也成为了应急避难场所的一部分,影响到绿地防灾避险有效面积和承载容量的准确计算。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虽然是北京市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但场地狭长,地形落差大,小月河两岸仅通过几座桥梁连接,平坦、开敞、可达性好,易于进行避难、救援活动的安全场地并不充裕。\+④

五、对现代景观中重视景观功能的思考

现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认知和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形象上的视觉形态(城市美一点、绿化多一点、环境好一点等),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所谓“视觉”体验或者经验,也就是人们的审美水平普遍提高,目前大家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就是看城市视觉形态、生态好不好看,广场有多绿,建筑要有花园、密度要减小,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因此当今社会也被定为“大审美时代”,设计工作人员以及受众过多的讲究城市景观美化,忽视城市景观潜在的功能。

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曾说过:景观不是花园,景观不是园林,景观不是街头艺术品,景观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更确切地说是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生态过程而非固定的形态。现在的城市规划设计,往往把景观作为城市建筑的陪衬或者附属物,建筑成为城市规划的主体,忽略建筑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关系,对城市景观其他功能的漠视,让我们景观设计专业的从业人员对这一问题不得不反思一下。

在过去10年内,一种新的关于城市规划设计的理论――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这一“主义”最早出现在北美和欧洲的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领域,由是建筑师和建筑学背景的景观设计学者查尔斯・瓦尔德海姆Charles Waldheim提出的,而使这一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是建筑学教授Mohsen Mostafavi以及英国AA 建筑学院,同时一些具有建筑学背景的景观设计从业者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景观都市主义的核心论点是:景观,而不是建筑,更能决定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体验。\+⑤这一观点把景观设计学推到了城市设计的前沿,可以认为是对景观和景观设计学的再发现。

景观都市主义,使我们认识到城市景观的发展不是建筑的放大或道路的延伸,也不是审美的表象,而是表现城市的透镜,是建设城市的载体,将公共空间作为出发点,而不是建筑体块,并以景观为载体创造一种新的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这一理念的提出,势必会改变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改善城市的防灾避险体系。

在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下,建筑和基础设施是景观的延续或是地表的隆起。景观不仅仅是绿色的景物或自然空间, 更是连续的地表结构, 一种加厚的地面, 它作为一种城市支撑结构能够容纳以各种自然过程为主导的生态基础设施和以多种功能为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 并为它们提供支持和服务,这种开放的能预判和参与未来需要并能够行使功能的载体,就是我们所说的景观基础设

施。\+⑥

景观基础设施的地提出,既解决了城市景观形象问题,又缓解了城市景观防灾避险功能缺失的局势,并落实“平灾结合”的设计原则,这也是笔者想要提出的“审美之上,再次功能”,这似是一个口号,但恰恰不是,是一个设想,是一个城市景观发展中解决现存问题的一个方法,也许这种提法会有一些错误,但纵观设计的发展史,无非就是“形式追随功能”的功能主义、“式样决定功能”的样式主义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等等,功能与形式(也是我们景观中提到的视觉形态)的关系问题,那一方面再设计中的占的比重稍微大一点,现在的城市景观现状,就是过分的追求形象工程,城市的审美化,弱化了城市景观的潜在功能,造成的天地人关系的失衡、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所有这些都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设计方法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这些挑战也为“审美之上,再次功能”的设计方法的提供出了契机。这个设计方法不是简单的重视功能或形式的循环过程,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不断地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一步一步的循序渐进,使城市规划设计的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推动现代城市高品质、高格调的景观化发展。

六、结论

景观都市主义的提出,给了建筑学与景观设计学一次大融合的机会,它敲打去长期以来审美形式与功能之间的藩篱,同时也为“审美之上,再次功能”的设计方法在现在高速城市化和城市建设中践行创造了最大的机会,使城市景观作为一种能容纳和安排各种复杂城市活动的组织结构既是自然过程,又是人文过程的载体,并能为两者提供相互融入和交换的界面。这种融合和发展,势必改善城市景观的潜在功能的实现,为城市生活提供更高水平、更高档次的城市环境,城市景观在未来城市的发展中的作用,也会日益明显。

注释:

①翟俊.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景观城市 [J]建筑学报 2010.09.29

②郑 曦等: 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和管理探讨―― 基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思考.[P]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年 第18 卷 第6 期

③刘虹.关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第 21 卷第 1 期, 2009 年 3 月

④郑 曦等: 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和管理探讨―― 基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 第18卷 第6期

⑤俞孔坚.景观都市主义:是新酒还是陈醋・『国际观察 [世界概览]

⑥王晓胤,林鹏飞.初识景观都市主义.[J].经营管理者.2011 年06期

参考文献:

[1]万艳华著.城市防灾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刘虹.关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第 21 卷第 1 期, 2009 年 3 月

[3]李景奇,夏季.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研究.[J].中国园林,2007(7):16-22.

[4]王晓胤,林鹏飞.初识景观都市主义.[J].经营管理者.2011 年06期

[5](英)道格拉斯・斯宾赛 著,赵晶 译.AA景观都市主义.[J]风景园林 2009 第三期

[6]郑 曦等: 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和管理探讨―― 基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 第18卷 第6期

[7]翟俊.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景观城市 [J]建筑学报 2010.09.29

篇(11)

关键词:绿道;郑州;城市生态网络

Key words: green way;Zhengzhou;urban ecological networks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252-03

0 引言

继河南省委省政府于正式出台《关于建设美丽河南的意见》后,郑州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打造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和谐宜居的中原大都市。但伴随着郑州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带来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严重下降。针对郑州城市快速扩张,填补式的、扎针式绿地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生态发展平衡,本文正是探究如何利用城市绿道来整合整个城市分散破碎的绿地及生态环境,来构造和谐完整系统的城市生态网络,为郑州市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发展和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相关概念

1.1 生态网络 生态网络思想溯源于19世纪的公园规划时期,该时期形成了大批城市公园和保护区,后期也被学者称为生态廊道、绿道网络等。生态网络是集生态、文化、娱乐与一体,由各种类型的生态面域、廊道等线型元素和各种节点经过规划、设计和管理形成的网络体系。其包含自然生态型、游憩型和风景名胜型等三种类型的生态廊道,具有维持城市物质能量循环、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文化、交通和景观等重要功能。

1.2 绿道 绿道(Greenway)即“绿色+通道”,由1959年在美国首次提出,是具有承担生物移动功能的人类、动物、植物、水等的通道,是连接城市空间和各种景观生态资源的,综合休闲娱乐、景观、文化等功能的带状(线性)绿地空间载体。例如滨河、溪涧、山脊线等自然生态廊或滨水临山带状公园,城市道路两侧绿地带,铁路沿线绿地等。城市绿道具有维护城市自然生态、休闲游憩、承载社会文化、形成城市线性景观等重要功能。

2 城市绿道与城市生态网络建设的关系

城市绿道和城市生态网络建设,是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生态园林城市和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绿道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绿色骨架,能够将整个城市的生态格局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2.1 利用城市绿道构建生态网络的重要性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线”,形成的绿道网络将城市中分散的“点”、“面”等斑块有机的整合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绿色骨架,进一步协调和促进引导城市有机布局,科学发展。除此之外,城市绿道可以有序的有效地展现城市整体景观,保护景观的稳定性,增强区域环境协调性,其形成的有机绿道网络则维护城市生态安全。

2.2 城市绿道与生态网络的关系 城市生态网络承载着整个城市中生态物质能量的循环和传递,它不仅仅是视觉空间上的延续,还需要水文、土壤、微生物在地质方面的连接。而生态物质能量的传递离不开城市绿地,(譬如微生物、土壤水分无法在硬质铺装上进行传递)城市绿道则很好地将分散的生态及人文斑块有机串联,增强生态与人文环境的联系,增加城市游憩空间,增强城市生态学系统的稳定性,是城市生态网络的重要骨架。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绿地斑块、节点、生态廊道连接形成的,其中生态廊道起到重要的连接、过渡和扩散的作用,生态廊道即使文中所提的城市绿道。生态廊道利用河道和道路等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的线性空间形成密度较高的线性景观,连接城市生态中心保护地和生境,使各个区域的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3 郑州市概况

3.1 城市环境及生态风貌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辖金水区、二七区、上街区、惠济区、管城区和中原区六个区域面积共约1010.3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城市总人口约862万人,市区人口约425万人。城市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天气干燥、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市域内有金水河、贾鲁河、熊耳河三大水系形成城市滨河景观,历史文化资源以商城遗址为著。未来5年,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将着力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目前郑州市按照《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在建成区周边启动了森林生态城建设、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风沙源生态治理、绿色通道和贾鲁河林带、尖岗和常庄水库周边水源涵养林等林业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新造林100万亩,其中新造林68.5万亩,平原林网150万亩,绿化道路、河渠5600公里,林网间作控制率提高到93%。

3.2 城市绿地规划状况 为了协调连接“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中的“两核、六城、十组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郑州市委市政府对“两环十五放射、十条快速路和绿博大道、四港联动大道”等主要路段、10条水系河道、10个道路节点实施绿化改良,其中绿化总面积19万亩,建设林中绿道100公里,绿化生态廊道1400公里。修建的生态廊道不仅有健康步道,还建设有为市民锻炼身体、休憩娱乐的场地空间。两环十五放射道路两侧的绿化控制线均为50米,这些绿化廊道为郑州市居民通往大自然和郊野绿地提供了环境良好的绿色通道,也为郑州市域游憩绿道网络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2014年郑州市园林局调研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郑州市市区绿地总面积13440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面积4050公顷,绿地率达到34.8%,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9.3%,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平方米。其中城市道路绿地普及率达到了100%,道路绿化达标率为90%。

4 利用城市绿道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对策

4.1 城市绿道布局要素分析 郑州早年被誉为绿城,城市交通便利,市内道路绿化覆盖面广,绿地普及率高,公园绿地分布均匀且景观资源丰富。区内河流、水库、湖泊分布均匀,文化历史古迹众多。

①自然生态要素。主要城市绿地:西流湖公园、雕塑公园、碧沙岗公园、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关、动物园、金水河滨河公园。近郊生态绿地:植物园、黄河风景名胜区。主要河流:金水河、索须河、熊耳河、贾鲁河、东风渠、南北大运河中线、七里河、十八里河、十七里河。

②人文要素。郑州是中国古都之一,国家历史名城。现存历史文化遗址内容丰富,主要有:郑州商代遗址、“二七”纪念塔和纪念堂、书院街、文庙――城隍庙、德化街――大同路历史文化街区。

③交通要素。郑州是中国重要的公路、铁路和空运交通枢纽,这里仅分析对城市建成区绿道网络产生影响的市内交通:陇海铁路、京广铁路、连霍高速、绕城公路、107国道、南三环、北三环、西三环、中州大道、郑焦城际铁路等。

④政策要素。《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是“两带一环四楔两湖七链”,其中的两带、一环、七链,不仅包含城市道路绿地、城市滨水景观绿化带,还包含了沿城市周边道路、丘陵、河流的生态防护林带,这些绿地均为组成城市绿道生态网络并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4.2 城市绿道布局原则 在城市建成区内规划布局城市绿道不同于城市郊区,它受到用地面积、用地状况、用地功能等诸多限制,在布局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生态保护原则。城市绿道生态网络是城市绿地功能的扩张,依据规划范围内的景观要素条件,因地制宜的布局城市绿道网络系统,重点保护城市自然生态。通过绿道的带状特性,有效地连接贯通城市中的公园绿地、滨河绿地、道路绿地及街头绿地,解决城之中存在的破碎的、不连续的绿地斑块孤立问题,构建城市完整连续的生态网络。

②连续贯通原则。生态网络将城市的环境纳入一个能量物质分析代谢循环模式中,城市生物能量循环有赖于绿地生态空间的连续,而城市的人文则需要时间及空间的连续。在构建城市生态网络时,需要通过连续的绿道和间接的生态跳岛来确保整个网络的连续贯通,并依据城市不同功能区结合市民出行及活动特点进行等级丰富形式多元的绿道布局。

③地域特色和延续文脉原则。城市绿道布局应考虑城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文脉基础和绿地基础,将城市分散的历史遗迹串联,创造独特的、丰富的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绿道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

④工程可行原则。郑州市区地形平坦,老城区绿地规划建设较凌乱,绿地形式依托人民公园、碧沙岗公园和紫荆山公园为主,多以填补式扎针状的形态存在,规划系统性不强,人口众多建设用地比重大。新区(郑东新区、高新区)绿地规划系统性强,建筑用地与绿化用地比重均衡。在进行城市绿道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工程实际,制定和选择经济可行的城市绿道线路。

4.3 构建对策

①全面规划、分级建设。绿道网络应考虑区域-城市-社区三级规划。区域绿道以保护整个郑州市域的生态环境为主,发挥城市边界的保护和控制作用。城市绿道强调对城市各社区组团的连接,确定绿道骨架,串联建成区内块状公园绿地、历史文化遗迹、滨水绿地等,按照空间人文地理等特点划分若干区域,进行社区绿道规划。社区绿道主要连接居民就近游憩休闲点状街头绿地等。建议郑州市区可按照陇海及京广铁路,将整个网络分为五个区域,进行社区绿道建设。

②注重连通,体现城市特色。绿道不是简单的绿化带或步行道,在规划建设中不仅要围绕“连通”这个要点,还要充分融入各社区的地域人文特色,给社区居民提供具有识别性的活动场所。本文“连通”不仅利用绿道将城市中分散的绿地斑块连通,还要注重水分能量的生态通道连通,建议参考穆博(一种新型绿地空间模式的探索――以郑州环城绿道网为例)提出的绿道与城市干道连接处的设计方案来规划设计生态廊。建议将商文化、二七运动文化、民俗文化、黄河文化、地区遗址文化、城市水文化等融入在绿道中,辅以游憩服务设施,形成具有郑州特色的人文绿道。

③利用原有带状绿地作为绿道骨架。郑州市建成区中已建和规划有大量带状绿地,包括:滨河绿地、道路景观绿地、带状公园及带状街头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已有带状绿地作为绿道骨架,不仅可以节约工程成本,还可加强稳固保护原有生境的自然生态。如:南水北调中线两侧防护景观绿带、贾鲁河滨河绿地、索须河滨河绿地、107国道道路景观绿地等可作为城市绿道加以环绕;北三环道路景观带、中州大道道路景观带、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绿化防护带可作为中心区域绿道作为支撑;西流湖带状公园、金水河滨河公园、熊耳河滨河绿地、东风渠滨河景观道可联系内外两圈城市绿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