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科研项目特色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2 15:09:1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科研项目特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科研项目特色

篇(1)

1.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引入兴趣小组项目

电脑作品的制作是我校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一个传统项目,自浙江省第七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以来,每年都有学生作品在省里获奖。以往进行选拔培训时,我们让学生自主报名,然后通过暑假和周末的培训,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电子报刊和网页,到培训结束时形成作品,上交市里参加评奖。一般报名的时候学生都很热情,但随着培训难度的加深,不少学生退出了兴趣小组,也有的学生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参加竞赛的要求,所以每次培训下来,像样的作品只有两三份。

鉴于此,2008年,我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首先引入了“电脑作品制作”这一特色项目,通过综合设计,把教材上相关的知识揉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一步步操作下来能够形成一份电子作品。和以往相比,学生的作品数量增加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堂还要兼顾学生水平差异的问题,学生作品的质量并不高,还无法达到参加竞赛的要求。通过课堂观察,我把对电脑作品制作有兴趣,同时也有一定天赋的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施以集中的课外辅导,使这部分学生的电脑制作水平突飞猛进,作品收获颇丰。在“浙江省第十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我校学生作品荣获了两个—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

兴趣小组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内容,融入课堂,不仅有利于合理选拔兴趣小组人才,而且达到了延伸课堂知识,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同时使学生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2.拓展兴趣小组特色项目,让学生根据兴趣来选择项目

对于“电脑作品制作”,并不是每位学生都有兴趣,有的学生完成了教材上的基本任务之后,对后续较难的拓展任务及整个作品的制作根本不感兴趣,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之音:有的学生偷偷地玩游戏;有的学生迫于老师的压力,不敢吵闹,却呆坐发愣……真正对作品制作感兴趣,并形成创作动力的,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

于是,我们又开始探索新的项目。2009年,我们开始尝试在信息技术课上引入“计算机模拟城市竞赛”项目。“计算机模拟城市竞赛”是宁波地区的一个特色竞赛项目。它是一个关于城市建造(City-building game)的电子游戏,此游戏是用电脑来模拟城市设计,在设计的时候,排水管、电网、公路、工业园区、绿化面积等都要综合考虑,最终促进人口的良性增长。“计算机模拟城市竞赛”是学生在科学、技术、社会、人文等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很好地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我校从2008年宁波市组织这项赛事以来,就开始参加这项竞赛,但成绩一般。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在课堂上引入这一项目,每节课根据教学进度,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再通过平时的观察和组织校级小规模的竞赛,挑选出合适的学生进行集训,之后选拔出其中的优秀苗子参加竞赛,这样一来获奖人数和奖项都有所提高。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对“计算机模拟城市竞赛”感兴趣的大多数是男生,女生在完成课堂练习之后,最喜欢的还是“金山打字”。于是,我们又引入了纵横码。纵横汉字编码法是一种按照汉字字形编码的方案,这种输入法运用0~9这十个数字对汉字4个角上的笔形进行编码,可利用小键盘单手完成操作,简单易学,速度快捷,词组丰富,功能强大。这一输入法对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与反应灵敏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初一年级的课堂上渗透纵横码项目,通过每节课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的练习,有不少学生对纵横码产生了兴趣。我们从课堂表现良好、反应比较灵敏的学生中,选拔动员了部分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准备参加2012年7月举行的“浙江省第四届纵横汉字输入比赛”。

目前,我校信息技术小组活动主要有电脑作品制作、计算机模拟城市、纵横码三个项目,学生通过参加兴趣小组来进行课外拓展,不仅经历了赛事锻炼、开阔了眼界,而且信息素养、操作技能明显提升。

3.通过课堂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优势

以往的做法通常是:兴趣小组在选拔成员之前,由学生主动报名和班主任推荐两者相结合,而班主任则会把参加兴趣小组作为给予成绩好的学生的奖励,部分成绩不够优秀但对信息技术深感兴趣的学生很难被吸收到兴趣小组中来。诚然,不排除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一定喜欢或具有这方面的天赋,有些学生在参加训练之前,甚至不清楚这项活动是否适合自己,所以自主报名也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些学生在训练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坚持,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也打击了学生积极性。

篇(2)

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社会大课堂办公室的领导下,几年来,朝阳区教委、朝阳区社会大课堂办公室集合区教研中心、朝阳教育分院与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的力量,通过整合、开发朝阳区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建立了完善的资源开发、课程实施、管理评估、条件保障、信息平台等多项机制,将大课堂工作常态化,形成了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的多项社会教育模块,使大课堂教学成为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朝阳区管庄学区正是全区生动活泼的社会大课堂活动中的一个缩影。

几年来,朝阳区管庄学区在区社会大课堂办公室的领导下,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切入点,着力于大课堂活动管理机制建设和课程开发,以行政引导为龙头,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教师研发为平台,将社会大课堂教育资源有机地渗透到学校学科教学之中,构建了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了以学校教学为主线,以社会大课堂教育资源为教学素材,以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为教学方法的开放式教育体系和独特鲜明的社会大课堂育人模式。

明确目标,规范管理

管庄学区作为北京市社会大课堂项目研究实验单位,从2009年至今,始终以北京市社会大课堂这个重大教育工程的宗旨为研究的宗旨,在整合社会资源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实践育人、整体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目标。管庄学区整体推进的策略是加强研究、规范管理、展示过程、科学评价、梳理成果。我们的成效是校校有特色、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保证工作的扎实推进,制度是基础,落实是关

键。学区从健全机制入手,狠抓制度落实,形成了分层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学习培训机制,促进观念转变;汇报交流机制,促进共同提高;检查指导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成果收集机制,强化经验推广。学区像抓语文、数学学科一样抓社会大课堂,做到社会大课堂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有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有人管理,有人组织。学区创编了“社会大课堂学生教育计划书”,明确不同资源单位的教育目的、项目内容、教育措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走进不同的资源单位,有针对性地改善自己的能力和认识。

强化研究,物化成果

社会是知识的摇篮,自然是人类成长与发展的空间。然而,丰富的社会资源必须经过提炼才能转化成有价值的社会教育资源,纳入现行教育体系,而形成的社会教育资源则更需要我们的教师将其进一步转化成课程资源,通过具体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所接受。

为此,管庄学区成立了大课堂课程研发组,将基础教育小学学段的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美术、科技等课程与社会大课堂教育资源密切结合,开发了具有独到特色、切合实际的多学科的社会大课堂学科课程,构建了社会大课堂所独有的实践体验性操作、开放式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启发式教学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现代化的教育特色。

我们的研究团队由市区领导、教研员、学区各校领导、学科教师组成。近两年,在朝阳区教研中心王颖主任的带领下,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参与了“北京市社会实践基地学生教育计划书”的编写,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六个实践基地的学生教育计划书的编写。计划书的编写为教师们充分利用基地资源的优势、明确师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法与步骤、物化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同时,带领部分学校及教师研制出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英语、语文、音乐、美术、科学七个学科的《社会大课堂学科指导手册》。

创设信息化平台,强化活动实效

社会大课堂课程教学实践平台的最大特点是能让教研、学校、教师各个角色在互动中推进社会大课堂资源的有效应用。

1.社会大课堂课程教学实践平台支持学区、学校、教师层级的分级式过程化管理;支持教学指导意见的;支持项目管理的数据化统计,并将实施成果以教学资源形式提交到项目管理平台中,进行大课堂课程化教学的集中展示。

2.社会大课堂课程教学实践平台将资源和教学过程有效结合,实现了教学模式的转变,将因“资源而资源”的参观和学习,转变为“资源为教学活动服务”,将资源融入教学活动中。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平台发挥出良好的应用效益,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已具备了对大课堂教学工作实施的考量基础。

3.社会大课堂课程教学实践平台能够支持学区对各个学校进行工作评估。学区管理人可以设置具体的“评估指标”权重,评估指标公示,根据学校完成的工作情况形成整体评价。

4.社会大课堂课程教学实践平台除了指导教学、任务管理和评价之外,随着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的不断开发,平台还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完善的功能。管理人员通过资源目录树管理模块,可以直接从后台建立个性化的资源目录树,管理学校大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产生的活动资源。

引领学校加强大课堂资源群建设,促学校特色发展

面对丰富的社会大课堂教育资源,管庄学区在将大课堂活动资源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篇(3)

关键词: 网络环境;特色库;数据库;信息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database;database;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174-02

0 引言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也使图书馆这一信息资源系统发挥最大价值。

1 设计思想

高校图书馆通过重点学科知识的挖掘、特定用户群知识的整合,具有某一类别或某一专题的信息资源,才能实现核心价值。围绕学校的科研项目及重点学科,开展相关课题的科研成果等特色资源的收集、整合、建库、,利用校园网进行高速链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增值服务[1]。

特色库实现的可行性分析。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校园网已经普及,功能完善的图书馆局域网和大型电子阅览室也应运而生,同时拥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和应用系统,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及服务。

2 特色库实现的理念

2.1 先进性

特色库的内容必须反映学科前沿水平和热点问题,在国内外有较高学术价值,引领重点学科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中的带头作用,拉动和促进其他学科的快速发展。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其次是采用先进、成熟的建库技术,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

2.2 特色性

特色库选题建立在馆藏基础上充分体现学科特色、专题特色,具有填补学科导航空白的作用。主要要围绕本校科研项目进行搜集、贮藏,还要兼顾其它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资源建设情况,避免重复建设,从而失去竞争优势。

2.3 可扩展性

特色库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升级能力,能兼容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网络平台,要符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保证技术、软硬件配置和数据资源在各实施阶段的一致性及可扩展性[2]。

3 特色库的实现

3.1 特色库框架设计

建设两个独立的资源库:一是科研项目专题特色资源库。主要是指围绕科研项目进行信息收藏,包括已经完成的和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能基本满足该专题领域独立研究及查新的需要。二是学术成果特色资源库。指本校教师撰写的学术著作、论文、教材、讲义、会议论文集等特色文献库。两库结构如下:

科研项目专题特色资源库结构

学术成果特色资源库结构

3.2 特色库框图

3.3 数据采集过程

建设特色库的目的:首先收集、保存与科研项目有关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促进在校园范围的有效利用;其次收藏的学术成果。在资源类型的选取上持学术性原则,即选择的资源能直接服务于教师、学生与相关研究人员;按照特色库的建设目标,学术成果特色资源库主要收藏教师具有个性化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各种学术文章、图书、会议论文为主,科研项目专题特色资源库采集路径包括:首先对现有馆藏信息资源,包括纸型和电子型信息资源的再加工,即将现有的与科研特色库相关的馆藏文献进行二次文献的整理或链接;再是对本馆已购买的网络全文数据库进行筛选,将其中与项目相关的内容进行下载并加工、重组、充实到特色资源库中;三是对网上相关领域内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挖掘、筛选,并进行有序的加工、整理,使之成为科研特色库的有用资源。这样就把网络中丰富的、流动的信息资源通过重新组合的方式转化为馆藏信息资源的一部分,使之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并且可以重复地提供给读者使用[3]。

3.4 资源信息提交模式

学术成果特色资源库采用用户自存档模式,即作者本人将未曾发表或已经在传统期刊中发表过的论文作为开放式的电子档案存储在特色库中,既可以克服现有学术交流模式的弊端,实现研究成果的开放存取和非正式交流,又可以由图书馆来长期保存学校的研究成果,具体可以采用分布式提交方式:用户通过网络进入特色库提交页面,依据提交规则,选择或输入研究成果的元数据,并将元数据连同成果一起提交到特色库中。该模式完全由用户本人提交与管理个人的研究成果,简单、方便、快捷。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由于研究成果为用户直接提供,会造成特色库内容质量难以控制;研究成果的元数据为提供者自己标引,会造成元数据标引的不准确,影响资源获取者检索特色库时的查全率和查准率[4]。科研项目专题特色资源库采用以下两种提交模式:①学科馆员后台提交模式。要根据研究课题,主动搜集包括本馆纸质文献信息、网络数据库信息以及网络免费资源等信息资源并全权负责资源的审核建库工作。学科馆员可以查阅重点学科及我院师生发表开发的科研成果,论文,论著,通过邮件等方式进行认证反馈后上传。②读者前台提交模式。研究生与导师是一种导学关系,基本上是在参与导师科研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多数时间是在一种查阅资料的自学过程中。查阅文献本身就是学习,学会有效查找文献并综合利用是对其自身科研能力的一种培养。很多院校在研究生入学后都明确规定“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因此,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导师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这与我们开展科研特色库建设的需求是一致的。具体可以采用集中式提交方式:即研究生馆员将个人或其导师所收集科研专题信息通过WBE主页上传入库[5]。

4 结束语

特色馆藏是图书馆在长期的文献信息收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文献信息资源,它是最能体现一个图书馆存在价值的重要馆藏。随着网络的普及,资源共享程度的提高,满足特别需要,突出特色资源,将是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志静,陈强.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2):17-18.

[2]赖辉荣.关于特色数据库建设质量的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3):24-25.

篇(4)

面对传统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我国实行了以“单位”为核心的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到以“课题制”为核心的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但是,随着我国高校科研实力的增强和发展,课题制的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了缺陷。因此,探讨“课题制”下适合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就显得很有必要并具有现实性。

一、课题制管理模式的背景及发展

所谓课题制是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确立科学研究课题,并以课题为中心,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来进行课题的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模式。

我国现行的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是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课题制”。课题制管理模式给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带来了的第一个春天。但时隔12年,课题制管理模式的一些问题也逐步地暴露出来。

2009年,针对科研经费问题,我国专门实行了一项试点改革。即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范围内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可以在科技重大专项资金中列支间接费用,间接费用由试点单位统筹管理和使用,但成效不大。各高校在坚持课题制管理模式的同时,再进行创新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二、高校科研组织项目管理的目标

高校科研项目组织管理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管理高校的科研项目,最优化地使用科研资源,最大化地促进科研成果的研发。为了使得本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更加标准化、科学化、特色化,本文认为其目标主要有两个:

1.高校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改革使得科研真正能向社会体现了它的实在价值;

2.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使得R&D的投入更加合理化。

三、宏观角度“三议”高校科研组织项目管理的转变

针对高校科研组织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我国曾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例如,全成本管理模式、风险探讨、经费管理、定额经费管理、团队管理等。此外,还在一定范围内逐步试行了公开招标、科学基金制、合同制、同行评议等改革措施。本文主要从3个方面宏观分析高校科研组织项目管理。

1.R&D经费投入强度及其结构

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指“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试验性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课题项目的多样化,国家对高校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家相比,我国对高校的科研项目财政支持的力度还是明显较弱。此外,政府拨给高校的经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R&D的投入没有得到合理化利用,投入与产出比例严重不协调,需要财政支持的项目因为没得到足够的重视而被耽搁。这些是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问题。转变措施如下:

(1)各高校必须进行费用的宏观合理配置;

(2)对科研项目组织管理进行全过程的监控;

(3)按课题类别不同,建立各自的专款经费管理机制,提高经费有效使用率。

2.不差钱,就缺人

针对“不差钱,就缺人”可以对科研项目组织管理人员实行以下方法:

(1)“学科阶梯化”结构组织管理。人员阶梯化结构,即针对一个立项项目,组成专门的人员队伍,学科梯队应由学科带头人、重点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及学生4个层次组成。这样既可以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也可以更好地指引年轻教师与学生进入科研领域进行学习研究。

(2)实施相应的内在激励管理机制。课题制面临着难以培养学术大师,难以产生精品成果的问题,并逐步走向“工业化”投入产出的市场化模式。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内在激励管理机制不合理。

3.泡沫经费

泡沫经费,即名义上是用于科研事业,而实际上根本就是一种关系经费或者空头支票,成为与科技事业无关的套利行为。为了能使得科研项目得到合理的经济支持,可以实行以下措施:

(1)切实加大科技的投入,压缩无效的泡沫经费以及关系经费,真正改善中国科技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2)建立计划管理与经费管理、课题立项与课题预算之间既分工协作、又相互制约的监督管理机制,

(3)公开办事程序和审批决策程序,接受社会监督是高校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未来要走的路。

以上是从宏观的角度,针对当今高校科研项目组织管理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只有同时保证科研经费的数量和质量,才能保证学科不会被政策扼杀和起到科研存在的真正效用。

四、微观角度“四看”高校科研项目组织管理

针对科研项目课题制组织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从高校自身角度也可从以下4个方面努力,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1.立足本校特色,发挥生力军作用

各个高校都有各自的学科和课题研究领域的强项。每个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办校特色。抓住本校的特色和亮点,把经费和精力运用到真正有竞争力和行业特色的项目和课题上,才能收到科研成果和效益。

2.加强高校与企业联合,把高校融入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中

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推动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培育新兴产品,发挥高校社会智库的作用,大力建设和发展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新增新建技术转移中心和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基地。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在与企业合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2009年,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科技合作与交流、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共同建立高水平科研基地,联合申报重大科研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建立成果共享及转化机制。

3.加强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联合

即加强双方研究资源的整合,在体制上打破围墙,在合作上做到“4个联合”“4个共享”。“4个联合”是指联合建立研究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进行技术攻关、联合召开国际学术会议;“4个共享”是指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图书情报互通;实现研究资源共享。

4.更加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学校资源

传统的高校科研管理组织模式是在“校―院―系”三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科研管理的权利逐级下放,在“校―院―系”这样的一个直线的模式中,高校人才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高校对职称、岗位、研究生招生名额、公用房等资源都要更加合理地分配和利用,以便能够保证重点,实现突破和跨越发展。

总之,面临我国科技“内忧外患”的局面,要使得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更上一层楼,我们不但要从宏观角度出发,也要结合微观层面对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组织管理实行“思变”。

参考文献:

篇(5)

我院是一所地市级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湘南地区医疗急救、医学康复、科研教学中心。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国家大力扶持城乡医疗卫生,给市级公立综合医院带来很大的冲击,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科研工作,一直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走科技兴院的道路,制定了一系列科研激励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医改,把握新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注重学科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并开发新技术、新项目,树立专科特色,不断提升自身竞争核心力,促进医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科研的发展,技术的创新,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驱动力,也是综合性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科研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科研管理是对科学研究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的一门管理工作,包括申报动员、课题论证、过程管理、经费管理、后期管理等内容,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使科研工作变成科技人员的自觉的活动,是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科研活动的科学管理,保证科研课题的良好运行,确保课题按期、优质完成。如何将医院的科研工作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并对医院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医院领导及科教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1.课题申报工作

医院主要课题来源于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市科技局、湘南学院和院级等。科研管理部门每年上半年将各级科研主管部门下发的科研项目计划申报通知挂医院内部网站以及各医疗区宣传栏里,动员全院职工积极申报,科研管理部门先对申报者进行课题指南解读,并指导其填写申请书,特别是有些主管部门对科研项目进行网上系统管理,需指导其网上申报,做好咨询服务。随着医院对科研的重视,全院职工对科研申报工作积极性很高,近4年来上交医院科研管理部门的各级申报项目达150项,2008年设立院级科研立项管理办法以来,申报达390项。

2.课题论证

科学研究中选题至关重要,而论证则是选准课题、管好课题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好的课题,没有科学合理的论证,课题无法顺利进行。对于所有的申报课题,科研管理部门严格把关,按照申报通知指南与要求,审核课题负责人的申报资格,申请书是否根据要求进行填写,再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包括形式审查,资料审查等,按照创新性、可行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诚信程度等六大原则。对于申报特别多的级别,如市级科研项目,因医院是分三个医疗区管理模式,先由各医疗区科研分管院长组织各医疗区学术委员会分会进行初审,再经科研管理部门和医学转化研究所组织专家进行复审,推出优秀的课题进行上报,保证了课题质量,也提高了课题中标率。

3.过程管理

针对医院以往只重视立项,忽视过程管理一系列问题,造成了大部分课题无法顺利进行。为了确保科研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目标,科研管理部门加大对科研的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流程,包括项目档案、中期检查、过程督导等。医院正在不断摸索科研管理模式,经多次多方会议讨论,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于院外各级科研课题,积极配合科研主管部门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工作,对于院内科研课题,医院预在每年某个时间段对全院所有的课题进行中期检查或阶段检查,项目负责人填写课题中期检查或阶段检查报告书,内容涉及课题进度、方案是否按照计划进行、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下阶段经费安排计划,存在问题、建议及需要说明的情况等等。科研管理部门秉着客观认真的态度,尽量帮助课题负责人解决影响课题完成的客观原因,为其提供便利的条件和支持,并做好检查记录和归档。根据《医院科研立项的管理办法》未完成课题者按项目资金20℅赔偿,立项课题的前两位作者如果有未按合同完成课题的记录,不得再申报医院立项课题。通过对课题的过程管理,督促课题负责人保质保量完成,避免不必要的科研经费的闲置或浪费,有利于医院科研的发展。

4.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

为了有效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提高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感,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科研项目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在执行科研项目中,根据合同计划要求在经费预算范围内按医院财务制度支配使用。科研经费开支主要包括办公用品、检索查新费、资料费、会务费、邮寄费、试剂费、材料费、临床药物试验费、答辩费、交通费、住宿费、招待费(扣调节基金)和其它费用。所有科研项目经费经由科研管理部门将领导审批的报告交财务科,财务科对每个项目建立账户,科教科、财务科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经费预算开支标准,按阶段完成任务到科研管理部门填写科研经费审批表,经财务科、科研管理部门、分管院长及总会计师签字,才能使用规定的科研项目开支。

5.建立奖惩制度

医院对科研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与重视,坚持以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把科研与员工职称晋升工作、职位聘任和年底绩效考核挂钩,关心和指导医务人员的素质提高与前途发展等问题,促使员工产生一种自我实现感和成就感。对于外院未按期完成的课题,按照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的要求,不得再申报各级科研课题。对于院内的科研项目,按照《医院科研立项的管理办法》未完成课题者按项目资金20℅赔偿,立项课题的前两位作者如果有未按合同完成课题的记录,不得再申报医院立项课题。

6.后期管理

外院各级科研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向科教科提交资料,包括结题报告书、发表的相关论文和研究总结报告等,科教科审核后上报科研主管部门,科研主管部门对其进行项目验收,合格后给予结题。结题后,可以申请成果鉴定,科教科帮助与协调各级科研主管部门有关成果鉴定工作事宜,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对适合在临床推广与应用的项目创造有利条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果鉴定后,推荐申请科技奖励。院内科研项目完成后,按照《医院科研结题管理有关规定》(暂行),项目负责人准备资料,科教科审核后提交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合格者发放结题证书。

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医院科研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医院加大对科研的重视,利用医学转化研究所平台,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职工对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积极性颇高,科研氛围日趋浓厚,同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为医院的科研发展做出贡献,医院整体科研水平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篇(6)

2系统设计

2.1角色分配

该系统为面向多角色用户的服务平台,不同类型的用户所具有的操作权限也不同。基于角色分配开发用户管理模块,实现对用户权限的统一管理,主要涉及系统管理员、项目申报人、评审专家(包括业务评审专家和财务评审专家两类)和系统访客四种角色,根据业务流程中各类角色用户的职能分配相应的功能和操作权限。其中每个角色的详细功能说明如下:

(1)系统管理员。即科研管理部门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和结题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主要职能包括:申报人员管理、评审专家管理、业务受理、预审申请书、组织管理评审工作等。

(2)项目申报人。即具体开展项目申报的科技人员,主要职能包括:维护个人基本信息、填写项目申请书、项目预算书、中期执行报告、项目结题验收报告及成果共享报告等。

(3)评审专家。即参与项目立项评审、结题验收评审的业务专家和财务专家,主要职能包括:维护个人基本信息、评审项目立项申报书、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和项目结题验收报告等。其中业务专家主要评估项目执行的技术可行性,财务专家主要针对项目执行的财务预算和开支情况进行审查。

(4)系统访客。即其他管理人员,可以自由浏览系统首页的科研项目通知通告等信息,但不能执行项目申报、评审等流程。

2.2功能模块

注册与登录模块:所有用户信息与腾讯通RTX(RealTimeeXchange)绑定,所有用户可通过RTX系统完成注册。该系统将科研管理部门人员默认为系统管理员,由系统管理员对每位注册的用户分配角色。由于一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完成,需要项目申报人、项目管理人员、业务评审专家和财务评审专家4类人员的协同工作。同一个人在项目管理流程中存在职能变换的可能,比如申报人员由于资历丰富,可以作为申报人员申请科研项目,同时又可以作为专家来评审其他科研项目,因此系统为每位用户设立了2种角色,即申报人员和业务评审专家(或财务评审专家)。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统一分配角色,在系统内设立专家数据库,并默认其余用户都为项目申报人员。登录时,根据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与RTX中用户的注册信息进行验证,信息无误则登录成功。在无需进行任何操作时,所有用户都可以以系统访客的身份浏览系统首页中的内容。通知通告模块: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用于日常科研项目信息的,包括下达项目申报通知、项目资助通知、中期检查通知、结题验收通知和评审结果等,并默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置顶信息。项目管理模块:该模块为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分为项目申报与受理、项目评审流程管理、在研项目管理、项目验收管理4个子模块。项目申报人员、评审专家和系统管理员进入各自的项目管理界面后,通过选择年度和项目类型进入相应的项目执行流程。项目执行过程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初审、专家评审、下达任务书、项目中期执行报告、项目结题验收报告和项目成果推广报告等。不同模块中提供相应阶段所需要的电子表格下载。以项目申报业务流程为例,项目申报人员登入个人账户提交项目申请书,由系统管理员进行初审,初审完成后由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将项目分配给该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专家通过登入个人账户查看所负责评审的项目,将评审意见表上传到系统中;系统以EXCEL表形式自动生成全部项目的专家评审意见结果,统一由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进行汇总。系统管理员可以按照项目执行进度对项目进行统计与管理,使整个管理过程更加及时有效,并能对实施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监督并做出提醒,使得项目实施过程更加可控和严谨。成果共享模块:主要针对项目结题验收中被评定为优秀等级的科研项目,由该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执行过程的详细报告及成果使用情况说明,由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后,到成果共享专区,供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学习与借鉴。

2.3系统体系结构

针对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案与管理思路,采用基于J2EE的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Browse/Server)模式,B/S模式易于用户使用与维护。系统架构采用:Spring,Hibernate,JSP,Tomcat6和MySQL数据库。Spring是一个轻量级的IoC和AOP容器框架,简单轻便,同时对主流的框架提供了很好的集成支持;Hibernate是一个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实现数据持久化;JSP是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用它开发的Web应用是跨平台的;Tomcat6是Web应用服务器,具有运行时占用的系统资源小,扩展性好等优势;MySQL数据库具有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等优点。

3系统特色

(1)通过二次开发

将企业级通讯平台(RTX)与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进行绑定,使用户注册与登录更加便捷,管理员可按照用户所在的部门进行角色分配,申报人员和专家用户可以通过RTX接收系统管理员的信息,使得信息与接收更加高效,促进地震科研项目管理业务流程不断优化,提升项目申报、评审等实施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采用B/S模式使得各地震台站不需要部署客户端应用程序

只需计算机支持浏览器即可访问本系统,解决了省地震局直属的13个地震台站分布较分散的问题,服务器端项目管理系统的升级、数据库维护都不需要修改客户端的配置及程序,不影响客户端的使用。

(3)通过对地震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和流程分析

集成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利用先进的Internet/Intranet技术,推动地震科研项目管理网络化和现代化,在集中的科技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上,提供地震科研项目管理、查询、信息、科技成果展示和信息共享服务,为科研项目管理的完整流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

篇(7)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113-03

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的《2014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度高校科研经费破亿的就有227所大学,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基本都采用内部控制的方法,但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所以如何促进科研经费管理向规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就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Z高校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实践发展为研究对象,描述Z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及其内部控制的现状,找出Z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意见。

Z高校是一所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农学等学科的本专科学历教育为一体的师范类省属高校,学校现有18个学院,普通本专科专业52个,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6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特色重点工程中心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近年来,随着Z高校的科研经费的逐年增长,对其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展开讨论研究,可以为地方高校科研经费内控管理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Z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总体描述

(一)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组织管理

Z高校为了强化对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结合本校使用科研项目资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在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上,Z高校具体可分为纵向的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横向的由学校对外开展科研活动所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和学校匹配的科研项目经费,对此Z高校采取集中管理、统一核算的方式,科研项目的申报、执行、结题过程由科研处、计财处、设备处、审计处和科研项目负责人共同参与,其具体科研项目管理流程(见下图)。

(二)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为了强化预算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Z高校规定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申请立项时,应在财务处和科研处人员的共同指导下,按照项目实际使用需求,合理地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原则上对纵向科研项目预算在批复后不予调整,确实需要调整的按照科研项目管理规定程序进行调整;对横向的科研项目预算可以按合同或约定进行调整。

(三)科研经费的支出管理

Z高校规定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环节,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5 000元(含5 000元)以下,由项目负责人签字;5 000元至2万元(含2万元),除项目负责人签字外,还需科研处负责人审核签字;2万元以上经费,除需上述签字外,还必须经分管校领导签字后才能办理报账手续。所有拨出校外的科研项目经费、平台建设经费等,都必须由校长签字后才能到计财处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四)科研经费的核算监督管理

科研项目完成后,项目经费决算书和项目结题报告由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过科研处、财务处、设备处审核后签字盖章,由科研处将项目经费决算书和项目结题报告报送审计处审计,但该规定只是强调需要审计的科研项目,并没有强调每个科研项目都需要审计,对于利用科研经费所购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后续处置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二、Z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一)科研经费内控环境建设薄弱

高校内部控制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影响着高校教职工的内控意识和实施内控的自觉性,所以要健全高校内部控制机制,首先要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从Z高校实际情况来看,相关人员内控意识还非常薄弱,比如科研项目人员存在科研经费只归自己自由支配的普遍观念,校领导往往只重视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结果,为了积极鼓励科研人员申报科研项目,有意放松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导致部分科研经费出现违规使用的现象;相关教职人员的缺乏专业性,比如财会人员对财务制度的理解程度不同,导致实际报销过程中的掌握尺度不同,出现同一项科研经费报销口径不一的情况,审计人员由于专业性限制,在科研经费审计过程中很难及时弥补漏洞。另外,Z高校目前缺乏一套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科研经费信息管理平台,在相关信息筹集、处理和传递程序上的缺失,导致各部门之间与科研人员之间有效沟通渠道不畅、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二)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脱节

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其中预算编制是科研经费能够有效执行的基础,Z高校规定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申请立项时,需要财务处和科研处的指导,按实际需要合理地编制科研项目预算,但是真正编制项目预算时,一般只有科研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成员参加,由于缺乏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编制预算仅凭主观经验估算,难以客观反映科研项目的预算成本,这种情况下财务处难以介入预算编制,所以对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不是特别了解,通常只是按照科研处的项目预算报告简单地审核预算总数,所以根本谈不上对科研经费支出的预算管理控制,只是起到了基本的财务审核职能;科研处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也仅起到名义上的科研项目管理和保管合同的作用,在对项目预算的编制控制上起的作用很小,最终导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与执行偏离。

(三)科研经费内控监督、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

科研经费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内部监督控制不严、责任不清晰,造成Z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最终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监管失控。从实际来看,Z高校的科研处、财务处、审计处、设备处对科研项目管理各自为政,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缺乏长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很难在科研项目经费内部监督控制中发挥相关部门的联动作用,比如科研处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考核监督机制不到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过于宽松;财务处在科研经费票据报销过程中,认为只要签字符合规定、票据真实并且不超过预算就可以报销,由于缺乏专业性,财务人员不会对项目经费的合理性进行监督控制;审计处审计工作的被动性较强,加之缺乏专业科研人员,往往出现审计走过场现象,即使临时抽调专业人员参与审计,也因为缺乏对科研经费支出的实时监控,很难使审计监督在整个项目期间过程中发挥作用,科研经费支出漏洞不能被及时发现,加之Z高校没有严格执行科研经费的问责制,审计结论往往流于形式。此外,Z高校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没有对科研经费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回收做出明文规定,也没有针对科研所取得的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无形资产进行登记的规定,导致相关科研管理部门无法对资产的实时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所以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流失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

(四)科研经费内控风险评估机制缺乏

长期以来,Z高校科研经费的相关管理部门普遍缺乏风险评估的观念,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与风险管理机制,更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包含成本核算、绩效评价在内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价体系,因此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科研经费风险。

三、Z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策略

由于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12年财政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才为高校内部控制的发展提供了制度规范。笔者针对Z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内部控制的环境、预算管理、监督与信息沟通、内控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内控优化建议。

(一)优化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环境

要改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环境,提高Z高校教职工的内制意识和实施的自觉性。首先,要坚持贯彻科研项目经费问责管理机制,使教职工正确认识并履行自己的管理工作职责;其次,为了保证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实施,必须配备与岗位相适应的教职人员,并不断加强岗位教育培训和考核,确保教职人员能满足内控工作的动态需求。同时,为了有效降低科研经费信息沟通的成本,Z高校应该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信息共享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信息包括项目申报、预算的编制与审核、项目立项、经费使用、资产入库、经费决算、项目结题、成本核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内容。

(二)优化科研经费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机制

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考核等,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是否能有效实施,涉及科研经费管理的各个部门,Z高校应该从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接到课题组预算申请以后,组织委员会相关专业人员对课题组预算申请进行讨论,重点讨论项目预算的开支范围、标准等,最后将修正意见集中,反馈给课题组对预算进行修改,直到符合预算要求。

(三)优化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监督与信息沟通机制

Z高校必须牢固树立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监督意识,审计工作不能走过场,而是要加大科研经费的审计范围和力度,对科研经费监督审计应该覆盖在科研经费预算、科研经费实际支出、科研经费结算和使用效益这三个阶段,即对科研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要进行全过程的审计,而且审计处在工作中要联合纪检部门,一旦发现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向纪检部门报告,形成审计与纪检的双重监督机制;要利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健全长效信息沟通机制,通过信息平台,不仅科研处、财务处、设备处、审计处和科研项目负责人之间可以相互沟通协作,还可以将学校纪检等其他部门整合到信息平台上,形成一体化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同时,将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纳入学校国有资产统一管理,从资产的申请购置到结题后的回收,都要严格遵循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并接受审计、纪委的全程监督。

(四)优化科研经费内控风险评估机制

Z高校管理者要强化风险意识,建立一体化的内控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并保证预警渠道的畅通,及时预防科研腐败的发生。同时,还要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考评体系,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对绩效评价等级优秀的项目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对绩效评价等级差的要进行重点关注,及时督促其提出整改方案。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Z].2012.

[2] 赵保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2-134.

[3] 孙小瞻.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财会研究,2015,(5).

[4] 赵双琴.高等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 王化成,佟岩.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3-30.

[6] 张义.高校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J].经营与管理,2007,(3).

[7] 王漪,李扬.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4,(2).

篇(8)

1. 科研项目管理的含义和任务

科研项目全过程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中期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部过程[1]。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达到最优化,通过以科研工作者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组织协调活动,使科研项目在实施前期、中期及后期的过程中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科研项目包括国际合作课题,国家、省、市、区科技部门立项及中标课题,上级下达的科研项目和研究任务,学校立项、研究所自选的课题,合作课题(有经费支持)以及其他项目或课题。

因此,科研项目管理的任务是采用行政管理手段和管理技巧,组织和协调科技力量去完成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任务。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求管理者掌握国家对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并在项目实施中贯彻执行;要求了解有关的技术和经济法律法规,使科技管理工作规范化;要求了解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动态,提出具有先进水平的研究目标,引导项目(或课题)的研究方向;要求具有较强的行政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求懂得科技研究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使科研项目管理符合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要求了解与项目有关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政策,以利于科研成果的实施和转化[2]。

2. 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科研项目管理具有创新性、风险性和明确指向性的特点。创新性不仅仅指项目的阶段或可交付成果具有创新性,还包括对科研项目管理的创新。任何一个项目的管理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方法可供参考,必须寻求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思路,通过管理创新去实现对于具体项目的有效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的另一个显着的特点是科技项目具有风险性。科研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比如变更研究内容、人员、技术方法等。当一项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时,—是会加大科研的工作量和难度,二是会增加失败的可能,同时也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风险。科研项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内容是具体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而不是宽泛的。项目的明确指向性贯串于论证、立项及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旨在解决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或是解决某个行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问题,从而有效实现科技项目预设的经济、社会效益。

3. 高校科研处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3.1规划指导作用

高等学校的科研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关系到学校的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等一系列大问题。科研处对于科研项目从开始申报、立项,到项目的过程管理、结题鉴定、申报奖励、科研成果档案归档、科研成果转化等一系列的管理,指导功能是不容忽视的[3]。在科研项目申请时,科研处有责任给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宣传有关政策,组织他们认真阅读课题指南,指导他们填写申请书,要对申请人从研究内容,课题论证,研究计划,成员组成等各个方面给予指导以提高课题的命中率。在科研奖励申报时,科研处要指导申报者填写推荐书,对于科研成果主要内容的介绍,发现、发明创新点的提炼,经济效益的计算,应用证明的提供,附件材料的排列等等,都要加以科学的指导,提高奖励的中标率。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科研经费的使用也离不开科研处的指导作用。

3.2组织协调作用

科研处从组织申报课题、中标立项到项目研究完成结题鉴定、推广、报奖,其组织作用一直贯穿始终,不可或缺。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采取公告、短信、电子邮件、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课题,并引导帮助承担各级各类课题,向各级项目主管部门推荐、介绍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实用性,介绍本校的学科优势、研究人员的科研经历、前期研究成果,课题将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争取获得他们的资助。科研项目被批准立项后,科研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课题组负责人学习有关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课题负责人的责任。科研处的协调作用是项目管理的剂,是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可靠保障。科研处要具备与课题组的融洽关系,协调研究进行过程中,人员、经费、时间和实验条件、资料等的关系,协调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之间、课题组之间、课题组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诸多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内耗”,保障科研项目正常进行。

3.3监督激励作用

科研处对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的监督作用是与组织作用同时进行的,要按照每个课题的计划任务书,监督项目的进展情况;按照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条例,严格监督经费的运用情况,对项目进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上,保证研究工作按计划进行。科研处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勉励未承担科研项目人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来。科研处可也设立校内科研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为申报上级主管部门的纵向课题做好前期准备;也可以支持获得科研项目立项但科研经费没有及时到位的课题组,按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科研处也可以制定科研奖励政策,对承担科研课题的负责人、获得的科研奖励项目的负责人、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国家发明专利的获得者给予重奖的同时,要进行大力宣传,激发起荣誉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鼓励大家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因此,科研处在整个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各种作用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只有发挥好这些作用,为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服务,才能真正达到科研管理的目的,保证高等学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项目(HGJXHC110796)

参考文献:

[1] 张华,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过程管理中的职能与角色定位[J],交通企业管理[J],2011(12).

[2] 陈颖娇;何贤;王忠;林玲,借鉴现代项目管理理论 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10(24).

篇(9)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88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改变了项目管理模式,而项目管理需要综合管理。项目管理是指“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项目管理要让其管理的项目得到高效率的指导计划,并且还要使其得到正确地指导与有序地组织。其目的是让整个项目在全程中相互协调,并得到最有效地控制管理。本文所说的科研项目管理指的是项目管理中一种特殊范畴。它有其自身的领域范围,有其独特的评价标准,并且和普通的项目管理相比,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本文就科研项目管理自身的特点,分析讨论其成功标准和风险。

1 科研项目管理自身所具备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项目管理基本可分为9个管理领域。其主体领域分别是质量管理、费用管理、范围管理和时间管理。有4个辅助领域,分别为: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项负责综合管理――整体管理,也叫计划管理。而科研项目管理是这些管理项目中的一种,这种管理方法是以科研项目为主的。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对科研项目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和控制,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把各部分有序分工,做到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利用资源,使资金和人才得到合理分配。

1.1 创新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除了包含这些基本的管理性质之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强调创新,科研项目管理的创新即把简单的顺序逻辑排列组合开来,形成一种新的方案。科研项目创新管理应用各种措施方案形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在这样的氛围下,使创新管理在复杂的系统中得到有效利用。另外,对管理本身来说,它也是一种创新,即寻求最有效的、成功的管理方式。

1.2 风险管理

科研项目具有创新性,因而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许多风险。有些不确定性因素可用灰色系统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还可用概率论或模糊数学的方法,科研项目可根据这些理论来分析。在管理时,第一时间对风险进行评估处理是非常重要的,预算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对风险采用有效监控手段,以最少的成本完成科研项目规定的总目标。

2 科研项目管理的成功标准

如今项目的质量、时间、成本只是部分重要的限制条件,而不是评价标准,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利益的满足才是项目中令人关注的焦点。项目管理专家罗伯特指出,在项目后的验收中,实现了商业价值就可以说项目取得成功。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会使研究结果更准确。科研项目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1 时间安排

科研项目有严格的时间规定,项目工程中的每个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目标,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时间安排,科研项目引进项目管理的方法,各个部分分工明确,时间规划和任务分配都得到了合理安排和管理,使得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

2.2 费用和利益

一个成功的科研项目应该是最小的费用支出和最大的利润获取。超出了科研费用往往只能被搁置,由此,费用管理显得相当重要。费用管理指的是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评估和计划管理。对成本进行监控,保证费用在项目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费用管理与控制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都要进行,它是科研项目取得成功的基本要求。

2.3 创新性

科研项目需要创新,这是它的一大特色,没有创新也就不能称其为科研项目,创新越大胆,它的成功性就越高,科研项目在自身项目开始时就要追求最先进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技术创新是科研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科研项目管理的风险分析

3.1 科研项目自身的风险

风险由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两部分组成,静态风险就是经济正常运行下的风险;而动态风险就是由于社会经济变动而导致的风险。风险因素主要有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两大类别,管理风险指在管理科研项目上管理技能不够完善而存在的风险,科研项目中的信息搜集的程度越高,管理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因此,风险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搜集大量信息。而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更强,且风险程度更高。当科研项目达到另一个新阶段,系统比之前更加复杂多变,技术上的风险就进一步加大,因此,技术风险比管理风险更有难度。

3.2 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

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不能简单量化和系统化内容,风险管理大致分为3部分:风险评估、风险应对计划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就是辨别风险事件自身属性,科研项目的风险评估就是分析以往数据,项目组人员自行裁断其风险值,这种量化分析了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便于应对。风险识别指找出潜在风险事件以防以外发生,在科研项目中,可对比其他科研项目进行分析,查找资料,其目的是找到造成科研项目失败的真正原因,以免重复犯错。风险应对计划的相关内容是做出风险的相应解决方案,这种应对方案是以项目成功为前提的,被作为系统标准来处理所遇到的风险事件。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整形外科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经过近60年的发展,整形外科医院逐渐形成设有普通整形外科、现代整形美容外科以及十余个特色中心的专科医院,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近10年来,医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卫计委等重点课题100多项。医院注重医疗与科研的协调发展,在以出生缺陷疾病研究、创伤畸形修复研究为重点的、结合三维数字化技术及干细胞、组织工程技术等多学科参与、跨学科交汇的临床应用转化研究体系做出了较大贡献,对提高整形外科医院科研水平,促进医药事业的发展,完善医疗体系的建设,促进整形外科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与其他外科学科相比,由于专科的特性,整形外科科学研究显得明显不足。现在以2010-2014年期间的课题中标情况、情况、科技成果获奖以及专利授权情况(所有数据都有中标通知、中奖通知和页为依据)为模本,来了解医院整体科研实力。如何更好地保持整形外科专科特色,把握医院科研发展的未来趋势,值得科研管理部门深思和探讨。

一、医院科研产出情况分析

2010-2014年科研基金中标情况分析。从表1可以得出:整形外科医院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分别承担课题10项、11项、19项、26项、22项;对应的资助金额也从2010年的498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122万元,相对增长率达到125%。即从整体上讲,整形外科医院各年的中标课题数和资助金额呈平稳增长态势。

2014年的资助金额数相对上年增长速度最快,然而,课题中标数却比2013年有所减少。课题中标数由2010年的10项,逐年增长,最高是2013年,达到了26项。

但从平均每个项目的资助金额来讲,2010年到2014年期间,平均资助金额在19-51万之间。由于2014年整形外科医院中标卫计委公益行业专项课题1项,且资助金额达到672万元,致使全年资助金额和平均每个项目的资助金额在历年中最高。

2010-2014中标课题来源及其经费情况。整形外科医院中标课题的主要来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生局)、医科院、省部委(教育部、人事部)的课题。具体见表2所示。从2010-2014期间中标课题来源的整体情况来看,整形外科医院在此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医科院项目的中标课题数总体差不多;各类来源的项目资助金额总体上北京市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为主力,且呈较稳态势;项目资助金额最少的是省部委的课题。医科院课题的中标数和资助金额数在近三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其他来源的课题中标数与资助金额表现不稳定。

2010-2014年课题投中标分析-以国家自然基金为例。因为北京市科委、卫生局、各省部委、医科院的课题都是限额申报,只有国家自然基金和北京市自然基金是自由申请,故而,以国家自然基金为例较能全面反映整形外科医院申请项目的情况,具体情况见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整形外科医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投中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投标数上升趋势明显。另外,除2011年的中标数从2010年的5项降到了3项以外,在2012-2014年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中标数呈现相对平稳趋势。中标率分别为0.28、O.14、O.21、0.22、0.13。作为国家级科研经费重要渠道之一的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因其支持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成为医院高度重视并给予政策鼓励的项目之一[1]。

2010-2014年情况。在医学领域,科技论文的发表是衡量医院科研水平的重要

标志[2],因此,分析情况也能体现整形外科医院的科研状况,具体情况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2010-2014年以核心期刊和被SCI收录的论文为主, 总数呈平稳增长的趋势,平均每年为272篇;被SCI收录的论文总数也呈平稳增长的趋势,平均每年为77篇,以2014年为最高,达到90篇。

2010-2014年科技成果与专利情况。科研成果是科学技术工作者在从事与各科学技术

领域,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全部有计划的活动时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技术水平或实际应用价值的成功结果[3],专利和成果都是检验科技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4],2010-2014年整形外科医院的科技成果与专利的情况详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2010-2014年期间,只有1项科技成果奖,专利50项,数量不多,这两个方面是医院科研工作中非常薄弱的地方,需要重点加以关注,亟待加强推动。

二、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2010-2014年科研产出分析,可以看出整形外科医院科研产出基本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但科技成果申请工作呈现“休眠”期。如何在紧紧围绕整形外科这个专科特色,继续保持科研产出数量稳中有升,实现科技成果“零突破”呢?医学科技进步是促进国民健康的重要手段。探索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提高医疗质量,是形成和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的主要途径[5]。而在管理上究竟还需要做哪些举措来带动和改进?

(一)专科特色下的科研状况及管理

重医疗,轻科研。整形外科医院的科研人员绝大多数为临床医生,均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工作,造成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之间时间上的矛盾[6],再加上医院重视医疗质量效率指标和业务收入,科研意识薄弱[7],缺乏科研的自觉性,对科研有畏难情绪。再者,整形外科不在国家重点支持的十大疾病领域之内,经过多年研究积累,若想在科研上有所创新,只能在出生缺陷疾病、创伤畸形修复等方面结合现在新兴的技术手段进行研究,有时,临床医生在创新点上难以把握,隧难有科研产出产生。虽然每年科研人员投入了大量精力申报,但中标率却始终难尽人意[8],致使科研工作陷入恶性循环,科研产出数量有限,日久对科研工作就失去了信心。

科研管理在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加以引导。科研管理承担着对科研方向、任务提出指导的责任,科研管理能力体现在制定科研规划、组织项目申报,落实科研成果转化,科研评价、科研交流等过程[9]。科研管理部门针对整形外科医院的科研现况,在做好基础服务工作之外,还定期聘请资深专家以讲座、研讨、一对一指导等形式进行科研设计、统计学、方法学等方面的辅导,帮助科研人员提高撰写申请书的质量,促进相关科研人员的合作与沟通,从而获得更多的科研资源。注重对科研骨干实行分层次使用,各司其职,各尽其长[10]。如鼓励科研骨干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各类科学基金项目,引导他们在SCI收录期刊和“中华”系列杂志发表文章。对35周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则积极引导他们申报各类青年基金,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水平,促进科研人才逐渐成长。我们将继续落实医院现有政策和制度,大力推行科研项目管理,加强过程管理质量,引入PDCA循环,对科研项目实施动态管理,保证科研项目能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高质量地顺利完成 [11.12],力争使科研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发展之中。

(二)加大科研条件和奖励投入,搭建科研基础平台

为进一步调动医院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奖励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对于中标的院外基金项目予以5%的奖励,而对国家自然基金的奖励提高到10%,并给予50%的基金配套;对发表的论文论著、授权专利,也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再者,科学研究是一项需要人员、设备、经费和环境等多因素支持的复杂性智力劳动,没有经费支持的科学研究可谓步履维艰、寸步难行[13]。医院依托院外基金项目配套经费,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中心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和动物室改建,搭建科研基础平台,使研究中心基本能满足医院的研究需要。持续增加院所基金项目投入,尤其着重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为医院做好科研人才储备。巩固和发展院所专科特色优势,为支持更多成熟的科研设想和项目,拿出更高水平的项目向院外基金任务竞标,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研人才的快速成长

医院坚持“人才兴院”的主导思想,通过“优青计划”将一批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自觉遵守科学道德规范、立志献身医院建设的优秀青年人才送到国外学习,医院每年资助12万/人,归国后,再通过“ 优青接力计划”以10万/项,资助科研项目,使他们加速成为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为了鼓励科研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开阔视野,医院每年给予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学术交流经费(副教授0.8万元/年,教授1万元/年),鼓励他们以整形外科龙头地位的超前思维来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同时鼓励中青年专家走上国际讲台,向国内外同行展示医院技术创新理念和方法,顺便扩大医院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并且,还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医院院讲学,举办学术讲座或座谈,使科研人员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四)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控,实现科技成果“零突破”

根据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课题中标后,随即进入立项管理,课题负责人全权负责项目研究所有事宜,按任务书计划开始研究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将与之相关的课题负责人职责、事务性工作程序、原始记录本下发给他们,并对他们进行在研项目事务性工作培训。同时加强科研项目的动态管理、过程管理,加强对项目的督查力度,通过督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助项目组顺利实施项目,并及时总结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做好科研成果的储备[14]。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要提醒课题负责人对技术类、能够形成产业化的成果,要先申请专利,再发表文章;对于基础研究类、不能成产业化的成果,可发表文章[15]。对完成较好的科研项目,则重点加以关注,引导他们按照科技成果申报要求做好科研产出的积累和推广应用,为科技成果申报打下基础。争取实现科技成果的“零突破”。

总之,针对整形外科医院的专科特色,科研管理工作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上传下达”简单被动的局面,在管理中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为科研人员提供尽可能便利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手段,为推动整形外科医院的科研工作顺利向前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朱秀芬,吕长胜,王春梅,王存敏.院所基金对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科研发展的影响[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7,20(4):249-250.

[2] 刘光宇.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现状分析.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3] 梁敏乐观主义者.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成果评价方法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教育学院,2011.

[4] 黄毓文,柳青,吴少林,等.医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的评价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18(4):225-227.

[5] 惠文,张晓琨,张旭,等.“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管理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27(3):293-295.

[6] 李琦,沈佚葳,刘福全.三级医院在研院级课题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N].中国医药导报,2014,11(8).

[7] 刘淑芸.基层医院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26(3):170-171.

[8]. 张旭,李钰铭, 徐静,等.实施精细化科研管理 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27(2):239-240.

[9] 林海,周逸兴,周建云,等.创新科研人员的管理提升研究型医院水平[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4,7(2):95-97.

[10] 陆雁,邓艳,黄利华.精细化管理提升医院科研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27(5):481-483.

[11] 李琳,肖诚.细化科研项目管理助推医院学科建设[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27(4):438-440.

[12] 叶斌,王晓稼,吴国萍.PDCA循环在医院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运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4):60-63.

篇(11)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23.12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3-0255-02

1引言

为了发挥高校在自身科研管理与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科研特色,构建相应科研项目管理实施体系。依据当前高校行政体系,学校法人代表应对学校科研项目管理负总责,分管科研的学校领导对学校科研项目负直接领导责任。科研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实行法人负责制的项目由法人委托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实施负直接责任,实行课题负责人制的项目应由项目负责人负全责。

2科研项目管理体系

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中,一般说来,科技处是高校科研项目的主管职能部门,它需要与承担科研项目的相关校内二级行政单位共同负管理责任。高校需要设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是多层次、跨部门的协调管理机构,负责协调项目执行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相关业务需要接受学校科技处的指导,计划财务处发挥经费管理作用,审计处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实施负有直接责任。项目负责人要按照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和项目合同(任务书)要求开展科学研究和使用经费,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要确保项目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并对科研成果的真实性承担相应责任,自觉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监督和检查。

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體系的构架由学校、二级行政单位、项目负责人组成,其中科技处是科研项目的主管职能部门,项目负责人是科研项目实施的负责人。

3科研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

科研项目的实施需要有过程管理,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是指学校在项目的申请立项、组织实施、验收结题和成果跟踪等全过程中对承担科研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及相关单位进行的监督和管理。承担科研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科研项目管理有关规定,认真履行项目计划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中双方约定的条款,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承担科研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在项目申请及实施的全过程中应注重诚信,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抵制弄虚作假、抄袭和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捏造或篡改实施数据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科技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公室和各二级行政单位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主动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要求完成任务。

3.1科研项目的实施

科研项目的实施需要签订项目合同(任务)书,项目合同(任务)书、协议书签订前,项目负责人应提供外协单位的资质、能力以及项目组成员与其无直接经济利益相关的承诺材料;所二级行政单位分管负责人应对合同的每一条款进行逐条审定,重点对技术条款、项目完成的基本保障条件、知识产权权属的约定以及外协单位的承担能力和执行责任、违约责任、争议纠纷等进行核查;涉外合同要明确约定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需在中国内地。科技处对项目合同(任务)书、协议书进行再审查,加盖学校公章后生效,盖有双方印章生效的合同(任务)书、协议书需报科技处以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公室备案。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要求及时向项目主管部门或委托方报送相关材料,并根据合同(任务)书要求按时完成任务,进行验收结题。按照合同(任务)委托方的要求,在发表研究论文和出版著作上标注项目资助来源和课题编号。项目验收结题应按相关程序执行。由项目负责人提交相关材料(如验收申请、总结报告和项目委托方的有关证明或双方约定的其他材料等),经所在二级行政单位审核,科技处同意后报项目主管部门批准或经合同委托方认可。科技处代表学校接受项目主管部门或委托方的委托,对项目进行验收结题。

3.2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项目负责人、项目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预算调整等重大事项的变更,项目负责人和所在二级行政单位应及时报科技处。科技处应敦促并协助课题组及相关二级行政单位按项目管理规定及合同要求履行变更手续。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和重大横向科研项目的课题组主要人员的变更,应有充分的理由,并由项目负责人及时提出申请,经二级行政单位同意后报科技处批准、备案。相关文件有具体要求的纵向项目课题组主要人员的变更需报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后生效。

3.3科研项目无法按期完成的情况

项目无法按期完成时,项目负责人应至少提前3个月申请办理延期手续(包括项目研究内容及目标调整等),经所在二级行政单位审核同意后,由科技处报项目主管部门批准或经合同另一方认可后生效,因合同委托方原因导致项目无法按期完成的除外。各类纵向科研项目无法完成时,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提出申请终止或更换项目负责人,经所在二级行政单位审核同意后报科技处。由学校向项目主管部门申请,获得批准后生效。如终止项目,应及时完成财务决算和审计,项目经费按规定退还委托方或交学校处理。项目负责人应承担合同终止所产生的相应责任。各类横向科研项目因特殊原因无法完成时,应根据合同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经二级行政单位和科技处同意,与委托方协商解决,签订项目终止合同。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合同的约定承担合同终止所产生的相应责任。

3.4建立健全科研信用管理体系

对申请、执行各类科技项目的二级行政单位和个人建立诚信档案,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作为申请项目和职务职称晋级等的评估依据。

3.5加强科技档案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课题组成员应做好科研工作的原始数据记录,保留各种与项目有关的材料,并由负责人或课题组指定专人归档保存10年以上。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经主管部门或委托方获准验收结题后,需将所有验收结题材料报送科技处并移交学校档案馆归档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