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在建工程项目信息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2 15:09: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在建工程项目信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建工程项目信息

篇(1)

1 引言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以及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建筑行业由于其施工人数众多,分散性和移动性大,以及工序流程繁琐的特点,使得利用传统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变得更加困难。对于国内的建筑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的进程,此时特别是在大型的设计院以及发达城市的建筑行业中首先体会到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计算机辅助制图等大大提高了建筑业的工作效率。随着工程量的逐步加大以及工程项目的增大,数量巨大的图纸以及相关数据资料等,在进行分类以及查询时变得越来越费时费事,由此,建筑业采用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成为必要。

2 国内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信息技术在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也逐步发展起来,同时建筑行业中的信息化管理也越来越受政府以及诸多企业的重视,部分企业也逐步实现企业信息网络的建立,作为企业建设工程项目信息交流的平台。随着现代化项目管理的大力推进,在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却也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于一些设计院来说具有完备的内部网络系统,以及相应的专业管理应用软件,但由于管理状况落后,不能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其二,信息化管理并不能有效的落实到相关部门。主要表现在相关企业公司不能接受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企业管理方式改进的要求。致使,信息化管理不能落到实处,而越来越多的管理机制以及管理的基础工作等阻碍着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造成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举步维艰局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行业的相关领导对信息化管理的片面认识。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必然需要一部分时间与经费购买相关的应用软件,而领导迟迟不作为。②企业内部以及在建设工程项目上没能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诸多企业虽然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但在实际运转与操作时却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③缺乏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没有养成信息化管理的习惯等。

3 加强国内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中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基于表格以及单据等纸质形式,而信息的加工以及整理则完全由手工来完成。总之,信息从它的产生以及过程中的整理和加工,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形式进行的。然而,随着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的规模逐步扩大化,施工技术的难度以及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各部门信息交流趋于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这时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解决。而竞争激烈的今天,为保证企业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则实现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成为必要。

4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策略

为适应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化管理成为必要。笔者认为,企业公司加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摒弃原有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依据信息化管理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企业的管理系统。由于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在一定的行业以及在企业中运作起来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多项目的管理系统以及规模较大的大型项目的管理系统,其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企业原有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若企业想信息化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迅速构建,则就必须先改革企业传统的作业流程,改变企业原有的管理组织以及管理职能的分工,重新构建符合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其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完善,其内容包括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以及项目管理流程等在内的细节内容。当然,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各个企业之间进行更多的信息交流,由此,在企业间信息的交换就要考虑企业与项目信息的整合以及其标准化。则完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才能保证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化管理高效进行。

其三,对建设项目管理的标准化以及对项目管理组织文化的建立。随着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实施,其企业中的组织文化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毕竟企业的组织文化将牵扯到企业项目管理的模式以及组织和运作模式等都是以价值观以及文法和法律为基础形成的,由此建立合适的现代项目管理的组织文化也是为信息化管理做基础。当然,在建设项目管理的建立过程中,若使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建立成为必要。

5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竞争力。就目前国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状况来看,其企业中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系统等的应用已经不再是企业发展的障碍,而是企业中的管理体制以及管理组织等。由此,企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在分析当前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建立的现状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一套全面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体系,在为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质量以及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增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亚文等.信息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1.

[2]党卫东.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的范围管理[J].山西建筑,2008.

[3]钱建春等.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施工技术,2004.

篇(2)

1.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涉及许许多多方面,就现阶段而言,实际工作中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提升。

一是合同管理方面的问题。由于市场大环境及企业管理者思维重点的原因,我国建筑企业合同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科学规范,为后续工程的顺利实施埋下隐患。由于目前建筑市场发包方占据主导地位,工程承包合同的文本往往也由发包方制定,其中往往存在许多不合理、不规范乃至不公平的地方。作为土木工程施工合同制定的指导性书籍,由国际咨询工程联合会编著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应用指南》仅仅在大型公路或重大水利工程等大型项目的施工合同中才能见到部分,很少被其它工程合同所参照引用。总体而言,工程承包合同条款多数更加符合发包商的利益,而对于承包商的利益有所忽视。由于承包商承担着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责任,合同条文的不规范、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对工程质量、安全十分不利。

二是片面强调工期工具体过程把关不严。现代企业都具有时间就是效益,就是金钱的理念。由于合同中对于工期有着明确约定,施工企业为了确保经济效益,狠抓工期管理,但由于过于片面,将工期管理和工程管理的其它部分割裂开来,这种本末倒置的作法,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的高效开展,反而不利于工程质量安全,最终对施工企业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是工程项目风险防范机制有待完善。建筑工程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风险,比如产品质量、市场需求和人才流失等。凤险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各有不同。但许多企业管理者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笼统地认为所遇到的风险都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的原因,缺乏对形成风险因素的深层次原因的查找和分析,从而对潜在的风险没有作出应有的足够防范。当风险真的来临时,由于缺乏充分准备,往往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2.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建议

针对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建筑企业必须勇于摆脱桎梏,开拓创新,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寻求新方法、新途径,实施新措施,最大限度挖掘企业管理潜力,提髙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1创新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量和运用的人力、物力、资金等各项资源规模庞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巨大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度给工程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必须理清管理工作中各项内容、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找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简化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将传统的金字塔管理模式创新成新型扁平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项目成本控制和责任制控制是两个主要抓手,也是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的重要保障。施工企业要坚持并不断完善项目经济责任制,赋予项目经理完成工作所需的充分权限,并实施必要的腔管措施,防止权力的滥用,保障项目工程责任的明晰。

2.2 创新人员管理

人员是社会活动的关键因素。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员管理,积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设置明确的项目管理目标和组织机构。对项目管理的计划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设置多个具体目标,然后围绕这些目标建立一套执行机构,明确各个部门的目标责任,建立有效的监管、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如期达成。二是注重管理人员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各种资源的组织、协调、运用上,如何高效使用资源,在最小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效益,是组织管理的根本所在。要让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有着充分、细致的了解,便于管理人员从整体角度思考问题和组织、协调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坚持安全生产、依法经营的原则。大量调査数据显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漠,没有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而发生的。要实现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法律、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规范性、指导性文件的要求,企业要加强工作人员法律教育工作,提高企业人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营造依法生产的良好氛围,降低因为违规操作引发的事故几率,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2.3 创新发展战略

建筑企业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要围绕企业长远健康发展这一根本目标。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起,就要学会从全局方向思考问题,认真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对下面工作的开展进行科学的预测,针对需要改进地方进行调整,确保项目实施过程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3.结束语

篇(3)

引言:油田通信正是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主要用于油田的勘探开发、生产建设等。油田通信工程的建设使得油田单位能够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卫星通讯等,为我国油田通信工程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油田通信的工程建设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一、油田通信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1、油田通信工程建设的背景及现状。石油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能源,它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规划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我国的石油开采已经经过了漫长的时期,最典型的油田就是大庆油田,但传统的开采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油田通信工程也在逐步建设和完善。通信建设应用于油田,为石油的开采提供了一个从勘探、开采、储备、运输和销售等多个环节的一体化服务,将其中的程序数据化、信息化,为油田单位的管理提供了数据化的服务,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促进我国油田通信工程的发展。

2、油田通信工程建设的现状分析。石油作为我国重要的一项资源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石油资源却是一项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和开采量越来越大,全球的石油资源储备量越来越少,所以人们开始不断寻求新的能源来代替石油,所以就要在新能源的开采技术上创新,因而,通信油田建设就应运而生了。

二、油田通信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大量数据传输问题。数字化油田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处理很多的数据,大量的数据传输和分享,对通信设施的要求也很高,很多通信工程由于数据传输任务过于繁重,导致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甚至损坏等现象,这对油田通信工程的建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造成一些经济损失。所以对设备的要求以及通信质量的要求都是很高的,避免出现数据损坏和丢失现象的发生。

2、通信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随着通信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众多电信营业商纷纷加入到对油田通信的竞争中。导致许多通信商采用降价竞争的方式,这就给油田通信的经营带来很大影响。同时,通信油田的建设也会受到影响。

3、管理体制不完善。在油田通信工程的建造过程中,各个部门都应该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但有的通信工程缺乏一种完善的管理体制,分工不明确、施工混乱、进度不一、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都存在,这些问题就会严重影响通信工程的建造,若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会影响通信工程的质量,造成工程质量差、寿命短的现象。

三、解决措施

1、LTE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为解决数字化油田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LTE无线通信技术在油田建设过程中的应用,LTE无线通信技术主要作用是使数据信号的传输速度更加快捷,并且传输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保障。LTE无线通信技术是根据移动TD-SCDMA技术演变而来的。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一旦发生数据丢失,系统会自动将数据重新发回到终端,再次发送,减少了数据丢失的风险,提高了传输效率。

2、完善企业监督管理制度。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发展的长久,必须要有一个合理完善的监管体制,有效的监督管理不仅能提高施工的进度和效率,还会大大提高施工的质量,提高企业的信誉度。针对一些通信工程建设中监管不到位的现象,要完善监管制度,在施工期间加强监督,建立奖惩制度和项目经理负责制,把要求真正落实,明确各阶段个人的具体任务,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对建成的工程进行严格的验收程序,保证工程最终的质量。

结语:通信油田的建设正在蓬勃开展,它发展为石油开采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建设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设计问题、管理问题等,但通过规范设、加强管理也会使通信油田的建设更加规范化、信息化。通信油田的建设必将促进我国能源的开采和规划。同时,通信油田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创新,鉴于目前通信市场的竞争激烈,更要创新发展,结合更高端的通信技术,不断创新通信油田的发展方式,促进通信油田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明成.油库设备示教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8):114.

篇(4)

引言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ANEAC问世以来,信息技术取得了较快地发展,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

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随之加大。企业必须参与市场竞争才能生存和发展,这要求必须通过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才能适应当前建设市场,把工程建设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工程预算(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只有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管理,才能把握住工程项目管理的精髓,保证质量、进度、效益目标的顺利实现。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较为快速地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也普遍地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有人提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管理之中,这样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运行成本。本文就是针对这一提法进行论述,主要阐述了信息化建设在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中如何应用以提高成本预算管理的效率。

1 当前时期下我国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时期下,我国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的实践效果并不是太理想,而且与计算机技术相联系的地方特别少。某些项目缺乏必要的预算管理环节,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某些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工作全部都由人工进行操作,对于现代化的技术并没有很好地加以结合,如果哪个环节出现了错误,将会影响到其他的环节,这主要的危害就是工资效率极低。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出在预算管理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预算失去了数据基础;而预算不准确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因此,加强项目现代化信息预算管理,正是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人手,需要将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相联系起来,以提高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并为项目成本预算管理提供一个信息化的交流平台。

2 信息化建设在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的应用

信息化建设在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的主要原理就是依托网络化的平台,建立一套以计算机、预算成本管理软件等高效辅助网络工具操作系统,将每个部门、各个管理层以及各个工序组合成为一个共同体,建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用如下简图1来进行表示。

由上图1可以看出,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在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下,可以将内部的机构进行很好地连接,为各个部门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而且还增强了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与交流,对于成本预算管理的透明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基于计算机的强大功效,以利用软件为例,对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地介绍,通过信息化的预算管理对目标成本进行很好地控制。

2.1 填报成本预算

我们知道,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或公司在承揽所有建筑工程项目之前,务必需要经过工程施工单位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编制。成本预算的编制依据包括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投标文件、工程合同、当地材料价格信息及现场勘察情况。工程项目分包有清包工和包工包料两种,填报单位应根据分包方式进行编制,成本预算费用项目应与财务报账项目基本一致。在填报的过程中,有一个报表,那么对于该报表的所有项目,都可以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制作;对于制图,那么可以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工程制图;当地的材料价格信息也可以再网上查询系统进行查询;对于现场勘查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利用ArcGis软件对数据以及相关勘查情况进行记录;如上工程完成之后,需要上交至施工单位及业主,则可以将上述资料经过企业网上邮局或是个人邮箱进行传送。而传统的填报成本预算的程序则基本上都是由人工进行的,既耗时又耗力,工作效率不能够很好地提高。

2.2 WBS工作分解

上述报表填好并递交之后,需要依据工作进度安排利用系统软件中的工作分解结构(WBS),将施工预算分解至施工流水段和结构构件及施工工序级别。WBS软件系统的基本原理为:将中标预算(合同预算)、施工预算、施工计划分解到具体的工程施工部位,我们能够实时查看局部的工程收入,同时可以了解人工、机械、材料的收入分别是多少,自动统计实际消耗和支出是多少,在收入和支出之间建立直接、可比较的关系,是对传统经营管理方式的一个突破,意义非常重大。

2.3 对实施计划进行编制

施工项目部参考公司下达的施工预算,再根据自行设计的施工组织方案,制定具体指导施工的“人、材、机消耗量计划”(即“计划成本”)。它从成本和实

物量方面体现了项目部管理人员的计划管理水平。(1)现场经费分析、临设费摊销分析、四算对比分析和项目总盈亏分析均由财务部负责。实际计划的编制是以施工预算、施工变更图纸、施工签证、施工进度计划为依据,既不能超过施工预算的数量,也不能脱离实际施工进度真实的需要。(2)辅助材料、租赁周转材料、自有周转材料、现场和库存材料状况、租赁机械用量,均由物资部负责。(3)劳务分包分析数据由工程部负责汇报。(4)主要消耗材料的用量计划、商品混凝土用量计划、钢筋用量计划等由技术部负责。技术部门依据提取的材料用量计划,追踪其实际的执行状况。

2.4 实际消耗成本的控制和录入

对现代化的软件信息技术的良好运用,能够对我们实际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基础数据事项进行统一的管理,对日常数据进行科学地处理。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材料十分之多,如果用手工进行记录,可想而知,其工作量十分之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库房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需要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如使用位置、使用效率的高低等方面),需要对劳务及机械的使用情况也需要进行记录。运用计算机技术,使得工程数据的成本不再源自于各个部门,而是来自每种材料的生产厂家或是构件的成本数据。这就为构件的透明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也是成本透明化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合同预算和施工预算与工程施工部位进行挂接;系统能够根据施工进度自动完成统计月度工程量,汇总生成月度统计台账;为技术部门材料计划编制提供了各部位材料消耗量的参考依据;为成本分析提供了预算数据与计划成本数据、实际成本数据相比较的基础值。对项目部签订的合同进行管理,将合同相对应的基本信息、文档、费用文件(如预算)相关联,能够进行合同支付点控制管理。分包计划与实际分包内容相对应,并与施工进度计划挂接;通过系统自动统计完成进度的分包工程费用,指导分包结算与支付;通过分包计划对分包成本进行控制;系统自动汇总分析计划分包费和实际分包费、预算分包费。

2.5 将所得的数据进行对比

建筑工程企业在一个计划的利润范围之内而获取一定数量的利润,而这个利润范围就是施工预算成本以及中标合同预算之间的费用差额,这个差额也成为企业的利润空间;在“计划成本”和“实际消耗成本”之间,是项目部的内控计划利润空间。而企业的实际利润空间是“中标合同预算”和“项目实际消耗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施工预算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是项目的计划利润空间;项目的实际利润空间是“项目预算成本”和“项目实际消耗成本”之间的差额,这也称为理想的利润成本。

我们利用信息化软件技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实时动态的预算、计划和实际消耗数据对比。从Wbs节点上找到相应科目的进度计划时间,工程费用、人材机工程实际消耗成本。按工程的计划和实际完成情况,动态地查看对比数据,随时了解项目部工程的收入和盈亏情况。大多数企业在对项目成本进行跟踪时只考虑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这种衡量方法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项目完工部分的价值。利用现代化的软件技术,我们可以随时得到项目完成部分价值。理想状态下已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BCWP、计划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BCWS、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ACWP三条曲线可以重合,见图2

在上图中,需要注意的有如下两点:

(1)成本效能指标:CPI(Cost Performance Index)=BCWP/ACWP。表示花钱速度。若此值为1,表示按照预算进行;如果小于1,表示项目超出预算;如果大于1,表示低于预算。研究表明:项目进展到20%左右,CPI应该趋于稳定的,如果这时CPI值不理想的话,应该采取措施,否则这个值会一直持续下去的。

(2)费用差异:CV(Cost Variance)=BCWP―ACWP。若此值为零,表示按照预算进行;如果为负值,表示项目超出预算;如果为正值,表示低于预算。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时期下应该加快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创建信息化的管理体系,这样相对于手工操作相比,其优越性非常突出:处理简单、真实、准确、及时、方便,结果的可靠性高。软件系统可用于施工过程各阶段的成本预算控制和分析,包括各种报表的生成,各种数据蓝线的绘制以及对分部分项工程某个Wbs节点、每一种材料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为管理人员对工程成本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保证。并且,这些宝贵的分析数据将成为我们投标报价和其他项目成本管理的参考数据。

具体而言,当前时期下加快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当前时期下加快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是信息化与建筑工程项目有机结合的集中体现;

(2)当前时期下加快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对提高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效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各项管理工作及预算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

篇(5)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不少相关企业中,已经成功建立了信息网络,并将信息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有的企业开发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的管理工作搬到计算机系统平台上来进行;更多的企业在工作中使用了各类专业软件,例如专业设计软件、招段标报价软件、进度计划管理软件、合同管理软件、材料管理软件等。总体看来,虽然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要明确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决地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阶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历程:

(1)20世纪70年代:单项程序应用阶段

(2)20世纪80年代:程序系统应用阶段

(3)20世纪90年代:程序系统集成阶段

(4)20世纪90年代末,信息平台应用阶段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1)基于互联网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2)项目信息门户的应用

(3)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4)先进测试系统的应用

(5)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有所提高,重视相差很大

国内一些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无论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有关专业领域应用方面比如工程项目信息管理,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相反的,大部分中小建筑企业的主要领导由于忙于奔市场、找活源,信息化建设难以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并且很多领导认为,信息化投资大,收效慢,对企业用处不大,没有必要在信息化进行投入。

(2)信息化的应用深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建筑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但是在信息化的使用深度还是比较低。虽然一部分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应用了部分软件,但通常这些业务单元的信息化是孤立的,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系统扩展性也较差。

(3)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投身建筑行业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已引起国内专家学者的重视,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引起了国内很多软件公司的关注,开始借助自身的行业优势,吸收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4)项目管理信息化有待加强

国外项目管理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后,项目管理软件发展迅速,不断有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软件推出,在项目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外建筑企业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项目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手段往往比较落后,无法及时掌握各个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发生及其盈亏状况,包括项目成本核算、收入核算等数据模糊不清,无法实现工程管理中各个部门间数据的集成与共享,无法实现多项目数据的集中管理。虽然目前已经有部分的企业开始重视并运用项目管理系统,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明显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重视不足;没有将项目管理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不够。

(5)信息化人才匮乏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是建工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经常检查、维护、更新,这些工作需要既懂计算机专业知识,又具备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人才,而目前我国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多集中在工业工程领域,还没有高校针对建设领域信息化进行专门人才的培养。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可吸取类似项目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许多有价值的组织信息、管理信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法规信息将有助于项目决策期多种可能方案的选择,有利于项目实施期的项目目标控制,也有利于项目建成后的运行。

(2)通过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能实现:

1)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存储相对集中;

2)信息处理和变换的程序化;

3)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和电子化;

4)信息获取便捷;

5)信息透明度提高;

6)信息流扁平化。

(3)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的意义在于:

1)“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存储相对集中”有利于项目信息的检索和查询,有利于数据和文件版本的统一,并有利于项目的文档管理;

2)“信息处理和变换的程序化”有利于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并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3)“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和电子化”可提高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使数据传输不受距离限制并可提高数据传输的保真度和保密性;

4)“信息获取便捷”,“信息透明度提高”以及“信息流扁平化”有利于项目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

5)工程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

三、结论

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存储起来,甚至对已积累的既往项目信息高效地进行分析,便于施工后的分析和数据复用,从而可以为项目管理提供定量的分析数据进而支持项目的科学决策。因此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来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获取项目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使项目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大为提高,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越来越大,现代信息技术使人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迅速的预测、分析、防范和控制。因为风险管理需要大量的信息而且要迅速获得这些信息需要十分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给风险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手段和工具。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能够更科学、更方便地进行多种类型的项目管理。如大型的、特大型的、特别复杂的项目多项目的管理即一个企业同时管理许多项目远程项目如国际投资项目、国际工程等。建筑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之一改造和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建筑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是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重并加强建筑国内工程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例如,建筑企业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实现数据化的工作流程等,有效实现建筑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保证并有效提高建筑项目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从而真正促进信息化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保证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只要这样,建筑其行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马智亮,莫方彬,陈娟。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 土木工程学报

[2]刘克选。 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社会。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8

[3]马智亮,陈娟。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 施工技术,1998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96-03

职业教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要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模式,大致经历了学科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和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等三个阶段,目前正向“以工作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转变。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宏观、微观研究,已成为目前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主要定位于市场营销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各类企业从事业务员、业务代表、销售主管、区域经理、营销部门经理等岗位的工作。而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是企业此类人员开展营销业务和营销管理活动的基础,因此,《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成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市场营销专业各门专业课程的先导。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授课教师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因而,有必要对《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一)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立课程名称、内容设置

在课程体系开发中,关键要遵循“确定专业面对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开发”这样一条逻辑主线。在开发过程中,要从专业服务的岗位(群)工作任务调研入手,并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实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构成专业课程体系。

校企共建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要保证课程内容体现职业性,就必须有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岗位工作任务调研与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确定、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必须要征求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并进行论证,才能确保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课程在开发与设计过程中,对诸多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并多次邀请企业界不同层次资深营销人士参与课程设计分析会,分析会上企业界专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与建议。经过反复论证与探讨,首先,将课程名称由原来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改为《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由指向科学学科转变为指向工作过程。传统的课程名称《市场调查与预测》突出体现学科的专门性、系统性、规范性,而课程名称变为《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后,更加突出体现从事营销业务和营销管理人员的岗位工作任务,更能贴近企业实际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更能体现高职的特点。其次,根据企业专家提供的关于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信息收集的一般流程、不同层次营销人员收集的信息种类、特点、途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等信息,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修改,使其更符合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置 课程充分参考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的实际需要,按照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流程为线索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分为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准备、信息收集实施和信息处理及报告撰写三个部分。(1)“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准备”部分是企业在实施一个信息收集项目前所要做的所有准备工作,包括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的任务和目标的确定、信息收集方法的选择、信息收集方案的策划以及信息收集工具的准备等。(2)“信息收集实施”部分包括信息收集人员的培训、各种信息收集方法的实施。(3)“信息处理及报告撰写”部分包括信息的处理、营销信息分析报告与小结的撰写。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 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满足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课程教学围绕着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实际能力和技能训练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完成教师给定的具体信息收集项目为目标,边学边做,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穿插各知识点的教学,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具体见表1。

具体的实施过程 在教学中,由教师给定信息收集项目,根据工作过程教师事先将项目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并在每个子任务中安排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学,伴随项目的完成,知识的教学也相应完成。以一个学期完整的教学过程为例,首先,教师从贴近学生实际和企业需要出发,确定一个项目任务,并按照工作流程,将项目分成“信息收集计划策划与撰写”、“市场调查问卷设计与撰写”、“信息收集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和“信息分析报告撰写”等子任务。在实施第一个子任务“信息收集计划策划与撰写”时,先授以信息收集基本流程、案头调查方法、观察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抽样设计等基本知识,让学生进行市场预调查以界定信息收集主题及内容,接着介绍或让学生自学信息收集计划书的格式及主要内容,同时,让他们开始策划和撰写工作,教师从旁指导,学生反复讨论、修改,定稿。完成计划书撰写后,进入第二个子任务“市场调查问卷设计与撰写”,以先授予市场调查问卷格式知识为基础,让学生撰写问卷,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断对问卷进行修改、测试,学生在反复的测试—修改—再测试—再修改直至问卷定稿的过程中,自主掌握调查问卷写作技巧。第三个子任务是“信息收集实施”,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信息收集计划书”,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工具(即市场调查问卷等)实施实地调查。在此期间,学生运用学过的案头、观察、访问等主要信息收集方法收集市场信息,教师主要起到鼓励、解惑等指导作用。完成这个项目后,学生可以掌握几种主要信息收集方法的技巧,并可对吃苦耐劳、诚信等基本素质的认识有所提高。第四个子任务“数据处理与分析”基本在营销实验室中进行,教师先讲授辨别信息真伪、信息筛选的基本知识,同时,让学生选出有效问卷及信息;接着,采用实验室中的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录入、统计、分析工作;教师边讲解软件操作方法,学生边操作,完成信息数据处理知识教学。最后,进入“信息分析报告撰写”子任务,主要是将分析的数据展示出来,授予基本的信息分析报告格式、内容和要求等知识,要求学生经过讨论—撰写—讨论—修改直至定稿的过程,才能将报告提交上来。因此,经过一个学期,以一个项目作为载体,学生完成了边学、边练,边学理论知识、边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

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项目选择的困难

一个好的项目是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在选择项目时,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基于工作过程,往往考虑选择校企合作中企业方的实际项目,但由于学校教学特点与企业工作任务完成之间的差别,致使校方教学与企业经营间矛盾的产生。

时间上的矛盾 企业以经济效益为重,一个项目的完成一般有时间的限制;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明确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一个项目的执行贯穿整个学期,这是处于瞬息万变市场中的企业很难接受的。

要求不一致产生的矛盾 实施项目教学首先要考虑这个项目是不是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企业方提供的就是要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项目,一般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一般尽量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快速消费品调查项目,但对于对专业课接触较少的一年级新生来说,还是会出现对问题的分析不透彻、提出的观点经不起推敲、很难完成一份质量可靠的信息分析报告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对于企业而言,经济效益有待斟酌,这也会直接影响下一次的校企合作。

(二)授课教师工作安排的困难

课时数确定难以控制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以学生完成教师给定的具体信息收集项目为目标,具有边学、边做,边做、边研究,边研究、边学的特点,组织实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课时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影响,并且在教学工作中,涉及与以往传统授课模式更多的讨论、纠正、总结等环节,课时数不能确定。

工作量大,教师指导上存在一定难度 由于涉及整个工作过程,就会出现一些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学生除了自学,还会请教教师,会经常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教师在指导上面对诸多学生,学生各有各的观点,在工作过程中,实际项目往往随多变的市场也会出现各种实际问题,并层出不穷,因此指导的工作量相当大,教师尽心尽力地进行指导,但还是会经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综上所述,即使存在着诸多问题,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进行内容选择与重构;以行动为导向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构建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通过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创新,使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深度融合,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徐国庆.什么是职业教育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教研版),2006(4).

篇(7)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数字城市”,是以“数据”和“共享”作为重中之重的。鉴于此,二三维空间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智慧廊坊”的基础性工程,对廊坊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模式具有示范作用和应用推广价值。

“廊坊市二三维空间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经市政府批准由廊坊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建设,平台以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依托市公务云计算中心政务平台,提供地理信息和政务信息的元数据查询,实现全市各委办局间地理信息和政务信息的在线共享应用,为“智慧廊坊”建设提供地理空间数据支撑。

一、二三维空间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现阶段建设情况

1、项目背景

经过廊坊市近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权威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在政府管理决策、新兴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对廊坊市各数据主要用户进行调研时发现:

相当多的用户缺乏有效畅通的途径去及时获取现势性较好的数据;

用户使用数据的方式是直接拷贝原始空间数据,并对空间数据进行各种再加工以匹配专题信息;

用户在使用基础地理数据时,往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硬件和相应的GIS软件,建设复杂的数据库、配备专业的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员负责数据的管理和应用;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在更广泛范围内的有效利用。

2、数据成果介绍

1、共享数据库建设

平台已完成二三维空间资源共享数据库建设,二维数据涵盖西安80、WGS-84、2000国家大地三种坐标系,范围覆盖廊坊市主城区、开发区及永清、固安两县,共约1800平方公里。三维数据包括主城区约130平方公里现状模型场景。

2、标准体系建设

中心相继制定了《廊坊市空间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试行)》等九项针对平台数据建库及共享的相关标准、《地理信息服务调用协议》等两项数据使用协议,为规范平台数据维护更新、联通与各委办局系统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数据维护更新机制建设

廊坊空间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中心制定与实施长效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以保证地理信息和政务信息的现势性、权威性。在二维地理信息及三维场景方面,平台与市城乡规划局的二维业务审批系统和三维规划辅助决策系统采用同一套数据源,确保平台二三维地理信息数据的实时更新。其他地理信息或政务信息,采用权威数据权威部门提供,“数据分布式管理、综合应用”。

3、系统功能介绍

平台实现二三维数据共享联动,平台由数据共享服务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运维支撑子系统、资源展示系统四部分构成,集二三维海量数据管理、网络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管理和后台日志监控以及资源展示应用等功能于一身,全面考虑效率、高并发、稳定、安全、开发等因素,为全市统一搭建基础空间数据库共享服务平台,为政府各部门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应用服务。

①二三维空间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系统是整个平台的基础核心,基于统一的标准规范、数据更新维护和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各类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

②二三维数据共享服务子系统

系统提供二三维数据管理,基于Webservice方式提供多类型的二三维空间资源信息服务接口,各行业部门可以直接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或服务进行顺畅的数据交流,提高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和利用水平。

③二三维运维支撑子系统

通过对“平台”系统的管理,监控数据库运行状态,建立二三维数据访问、服务访问的管理日志,以保障整个系统能够为客户端应用访问提供安全、稳定的支撑。

④二三维资源子系统

实现廊坊市正射影像图数据、数字栅格地形图数据、三维数据、专题数据和图片影像据等多源数据的整合,为用户提供浏览、查询、分析工具,辅助决策和管理的服务。

二三维空间数据联动对比分析展示

4、项目特点

基于规划审批数据建立的数据更新机制,保障数据完整性、准确性、现势性;

多坐标系、多比例尺数据服务,能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基于共享平台快速定制应用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

特色二三维一体化平台,实现二三维联动,集中解决用户各种空间资源信息需求。

二、二三维空间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后期拓展展望。

廊坊市二三维空间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基于“一图、一平台、一套机制、多数据源、多个应用”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构建廊坊市权威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根据典型用户对空间数据资源的需求、现有业务系统的软硬件环境等各类因素,甄别典型用户的共享应用层次,选择合适的开发接口,将共享平台的数据、服务、GIS功能资源集成到现有业务系统中,实现廊坊市的二三维数据共享服务的最大化。

应用示范系统建设展望

1、规划综合查询分析系统

该系统可以在电子地图上叠加多数据图层进行业务分析判断,同时支持图层字段及各类数据在电子地图上直观的进行图表化分析。该系统已作为基本功能嵌入二维平台,应用于规划业务审批。

2、智慧旅游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廊坊智慧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大众用户提供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旅游相关应用平台,系统包括地图浏览定位、兴趣点查询及景区纵览、旅游专题图叠加、旅游线路规划、公交换乘查询以及景区客流量统计展示,实现了公众出行智能规划,帮助公众直观了解旅游目的地信息、位置、周边环境,对出行进行路线规划,减少出行困扰。

3、二三维一体化建设工程项目平台(WebGIS)

该平台面向公众开放,以二维电子地图和三维模型场景为基础,叠加廊坊市区通过审批的工程项目信息,包括精确的空间位置、容积率和绿化率等批后信息、项目进展、配套设施情况、效果图、项目三维模型方案等。通过该平台,项目信息、项目周边在建及规划筹建的配套设施及交通情况一目了然,方便地满足市民对新建项目的浏览和查询需求,为市民了解城市建设提供一个权威、便捷的服务平台。

4、智能交通管控系统、智能楼宇安防系统

三维模型场景提供了丰富、逼真的基础平台,使人们将抽象难懂的空间信息可视化和直观化,从而做出准确、快速的反应。可将三维模型场景应用于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和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等。

5、智能公安警用系统

采用实景三维模型作为基础底图和信息载体是未来PGIS的发展

趋势。它以实景模型为载体将各类警务信息空间化、可视化,实现公安业务信息基于实景三维场景的可视化查询和分析,旨在提高管理分析、快速反映、决策指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治安管理、重点人群分析管理、社区矫正、应急指挥、警力部署、反恐等公安业务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篇(8)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7-0018-01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程管理和会计核算不够严格规范,在建工程核算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建工程的核算不被人们注重,在建工程核算中的极易混淆、细微区别之处,更易被人忽略;或者利用在建工程控制成本和利润,这业已成为现阶段企业造假的另一重要手段。因此,研究和探讨在建工程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在建工程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建工程建设过程复杂、工期长,难以得到准确的相关信息。工程财务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难以及时、有效地进行分析、研究、沟通和监督。一个较大的工程建设项目,需要经过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建设过程管理、初步验收、竣工骏收、结算、决算等很多环节,还可能涉及到社会上其他一些企业和相关部门,建设过程复杂。然而核算人员没有主动参与在建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甚至,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混乱,工程财务人员更难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动态的监控,也无法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

2)工程结算滞后、挂账时间过长、金额较大。在实务操作中,存在某些在建工程项目实体已不存在,但仍反映在“在建工程”科目上,有的挂账时间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主要原因在于某些企业不进行充分的项目建议与可行性研究,造成在建工程半途而废,从而导致这些投资建设的项目长期挂在“在建工程”科目,造成了企业有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一些企业将技改贷款新建项目完工后发生的借款利息计人工程造价,从而虚增了工程成本。

3)固定资产的处理和转账滞后,甚至利用“在建工程”科目人为调节成本利润。没有立项报批的工程项目,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人为调节成本利润指标。有些企业对工程前应报废处理的固定资产不及时转账处理,建后成本虚假。有的固定资产转账时,账务处理过粗,难以分类进行折旧核算,少提折旧或不提折旧,导致产品成本计算不真实,虚增企业利润。

4)在建工程项目账务处理不规范,例如“在建工程”下设的子目不按工程项目汇集,而按施工单位、施工承包个人或供货单位分设;甚至把多项工程混在一起称为“综合户”、“其他户”,形成一笔糊涂账。并且,在日常的会计基础工作检查中常常发现借方红字挂账的情况。一些单位“存建工程”余额出现红宇。结转固定资产时,部分工程结算尾款尚未支付给施工单位,继续挂在在建工程,借方红字反映,没有合理反映企业负债。影响了企业报表披露的真实性。

5)核算人员进行核算时易产生某些误区,例如:1)向同一单位预付不同工程的款项以付款单位为二级明细核算。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建工程应按每一个工程项目设置明细科目以便准确核算每一购建项目的支出金额,并且也为今后转账提供便利;2)工程部分完工即转固定资产。一般说来,在建工程内设置的二级工程明细科目应是最基本的、将来可独立转账、单独发挥功效的工程单位。对于这一基本的单位,部分完成不能正式使用和发挥效用转作固定资产没有实际意义。

2 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1)在建工程项目细分。企业通常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新、扩建等。或者一个大的项目下有许多相对独立的子项目在同时进行,同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于核准的用途大部分是工程项目投资,这都要求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用途、工序等相关独立性子以归类和细分。细分的作用是为了便于准确、具体计算工程项目的实际投资,便于“工期――成本”优化管理和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便于工程竣工结转固定资产,便于企业项目管理和信息披露。经过对在建工程项目细分,结合企业的在建工程科目多级明细账核算,在财务软件系统中可获得每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及其工程子项目的相关数据。

2)明确在建工程相关明细科目的设置,包括一级科目与主要应设置的二级明细科目。

3)改变过去重投资轻决算的传统观念,加强在建工程中的决算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强化全程决算意识,明确在建工程项目各方的经济责任和义务,分工负责,相互合作。

4)规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同一部门进行集中管理,杜绝多头管理。从工程的立项、预算到结转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实行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

5)严格按规定处理固定资产借款利息费用,应完全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处理。

6)在建工程完工以后,应当按照“在建工程”,科目借方所归集的成本,从贷方分别转入有关科目,及时结转“在建工程”完工成本。这里要注意存建工程贷方对应科目不仅仅是“固定资产”科目,还可以是“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科目。

7)计提减值准备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在建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在建工程可能发生的损失,如果有证据表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了减值,则计提减值准备,若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的,应当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故应定期对在建工程进行盘点检查。

综上所述,加强在建工程核算,有效解决在建工程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在建工程的科学化管理,严格按照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罗纳德・w・希尔顿,管理会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篇(9)

关键词 :在建工程 会计核算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在在建工程实际核算的过程中,虽有会计准则对核算行为进行规范,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核算通常难以按照准则进行,在建工程项目的核算上仍存在问题。因此,探究在建工程项目的会计核算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在实际中是十分必要的。

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对于在建工程项目管理上的弱化以及会计核算过程的遗漏,使得在建工程项目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1、人为因素参与导致产品不真实。在建工程项目中存在着人为调整成本以及利润的现象,从而使得产品不够真实,利润虚假。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项目在没有立项之前,就存在对相关利润进行人为调节的现象。部分企业为控制支出的金额,将原材料的费用、员工差旅费以及人工的费用等均归入立项工程中,从而对利润指标进行调节。这一做法显然妨碍了真实利润的反映。

2、工程结算滞后现象严重。很多企业存在着在建工程项目已经完工,但“在建工程”科目仍未结转的现象,其中部分工程的挂账时间竟达十几年之久。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项目无计划性、项目资金无法到位导致烂尾楼存在。很多企业在进行立项投资时不对投资的风险以及回报进行评估,导致许多工程建到一半就不得不放弃,企业前期投入的巨额资金难以收回。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转。

3、施工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在建工程项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营工程,另一种则是出包工程。这里说的主要是出包工程。一个普通的出包工程从定标到确定最终的施工者,需要转包四到五个单位。这些单位有的是雇用农民工组成施工队伍,通过挂靠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交纳一定费用之后由被挂靠的施工单位来代为开具工程建筑发票。这种方式费用较为低廉。但工程的管理不被重视,于是就造成了工程完成后不能及时办理结算手续,交接变动手续十分混乱的现象。一个大型的工程项目多要经历几年才能完成,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职位变动导致的各项资料条款交接不清或者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4、将完工后的借款利息计入工程造价。会计核算制度上规定,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达到可以使用状态之前的专项借款利息可以计入工程成本。而在在建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以使用的状态之后就应该记入当期损益项目。但是现实中有很多企业在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后仍不及时办理竣工手续,使得完工后的利息仍计入在建工程项目,从而使得在建工程成本出现虚增的情况。

5、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部分在建工程项目中,施工方的会计人员职业素养较为低下,导致在建工程项目的会计核算方法存在较大的问题。同时,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导致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工作时无法做到得心应手,核算工作无章可循。

三、在建工程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对策

1、规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企业应该结合实际以及对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期,从开始的各个环节到结转固定资产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实行相对应的责任管理制度,以确保不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无人担责而导致的拖慢工程进度甚至工程难以进行下去的现象。

2、加强对决算的重视。要解决在建工程项目中会计核算的问题,就要改变过去重视投资轻视决算,重视项目立项之前的审核轻视项目开工之后审核的行为。加强全程决算的意识,使项目进行过程中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得到明确。同时,积极改变工程指挥机构的时效性,变短期为长期,使其职权延伸至在建工程结束。加强指挥机构在在建工程的各个环节的协调作用,从而保证在建工程决算按时完成。

3、及时结转成本。在在建工程完工后,应该按照借贷双方及时结转货款,借方所记载的成本及时转入贷方相关科目。对于施工方而言,没有项目经理提供的施工人员的工资发放表和材料票,他们的“生产成本”科目就会因为借方发生额不足而产生贷方余额,从而税务机关在进行审核时会认为施工方虚增成本以少缴所得税。这样一来,施工方就要蒙受不白之冤。及时结转成本,对企业和施工方来说都有益处。

4、对在建工程进行定期盘查。企业应该时常对在建工程进行盘查,以计提减值准备。根据《制度》的相关规定,企业应该定期或者在每年年底时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且依据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要求,科学预计在建工程可能会发生的损失,若在建工程已经出现减值的情况,则应该计提减值准备。

5、会计科目精细化。对在建工程这一会计科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实务中,按照在建工程的性质进行细分,设置多项一级科目,对在建工程项目的实际款项进行精确控制。传统的财务核算方法在核算一些周期较长、规模较大的在建工程时子科目至少要设置到三级,导致子科目之间转账十分频繁,账面及其混乱,同时也违背了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通过增加一级科目,减少二、三级科目,减少“在建工程”这一科目的压力,使得工程通过其他科目得以体现。财务部门也可以清楚简明的获得每个在建工程的全部账目信息。

6、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企业应该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进行集中管理。在建工程的各项确认时间必须明确,缩小企业的可操作时间。该部门应该对在建工程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通过分管责任制,使责任和义务得到明确,防止相互推诿的情况出现。对在建工程过程中任何需要确认的时间点及其确认依据都要明确。

7、重视考核办法的落实。在建工程项目的会计核算要有制度可依,这就要求企业重视考核办法的落实。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办法的制定,并且要结合本企业特点,制定有本企业特色的考核办法。注意在考核时对在建工程的支出和预收账目的变化予以特别关注。对主要费用要着重进行确认和调整,来保证考核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四、结束语

希望本文能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在建工程的会计审核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面积极的予以配合,才能有效解决在建工程核算中的众多问题,促进企业在建工程的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在建工程是指企业固定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仍然将在建工程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之中规范,国际会计准则也是如此。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工程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并没有完全按照准则来实行,在建工程核算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在建工程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工程的建设过程较为复杂、周期长、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众多,加大了信息获取的难度。在建工程一般涉及到策划、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物资供应、预决算等诸多部门,财务部门很难全程参与到在建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往往只是根据其他部门提供的相关凭证被动地进行核算;财务核算人员很难对工程进行实时的动态监督,无法收集到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导致核算失真。

工程结算滞后,挂账时间长。其他部门的人员不懂工程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可能在工程支出发生(比如施工设备或者物资运抵),但货款还没有支付的第一时间向财务核算人员提供相关的凭证;工程人员一般在需要付款时才会向财务人员提出申请,财务人员根据实际付款确认在建工程,导致在建工程确认不及时,账外负债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在项目上马前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研究,导致有些在建工程半途而废,致使这些投资项目长期挂在“在建工程”下面,且挂账时间较长。有的企业将技术改造贷款新建项目完工后发生的借款利息加入工程造价的成本中,从而虚增了工程成本。

在建工程各种费用的界限难以确定,核算时易产生误区。容易混淆的费用有:在建工程与制造成本、在建工程与管理费用、在建工程与财务费用、在建工程与无形资产以及在建工程与递延资产。

部分企业出于降低资产负债率的目的不及时确认在建工程。资产负债率是企业再融资和偿还债务的主要指标,在建工程一般耗资巨大,在确认时有很大的弹性空间,这就成为了企业缓解资产负债率的有效手段。

固定资产的处理和转账滞后。有的企业对工程前应该报废处理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办理转账处理的手续,导致工程成本虚增。有些投资的工程机械、物资都已经投入使用,由于工程结算滞后而未能进行在建工程转资工作,造成已投入运行的资产仍挂在“在建工程”的账面上,形成固定资产和账面不符的现象。

在建工程项目的财务处理过程不够规范。企业通常有多个在建工程或者一个大项目下面有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项目在同时进行,容易把多个在建工程的账务信息混合在一起,导致混合账、糊涂账的出现。另外,常常出现借方红字挂账的情况,固定资产结转时,部分工程尾款没有及时付给施工方,继续挂在在建工程的账目中,没有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负债情况,使企业报表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二、解决的对策

(1)规范资产确认,理顺管理职责。在建工程的确认时间必须明确,缩小企业的操作空间,正确理解并严格实施在建工程的确认时间为“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对在建工程中的有关设备以及工程建设的其他支出,明确其确认的原则、时间点以及原始依据。

(2)改变重投资轻决算的观念,加强对在建工程核算的组织领导。财务部门要有全程参与核算的意识,其他部门要有积极配合财务部门进行核算的态度,明确各个部门在工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分工负责,相互合作。

(3)对在建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按照在建工程的性质和用途,将其进行细分,这样可以准确把握工程项目的实际投资款项。通过对在建工程进行细分和在建工程科目多级明细账的核算,财务部门可以每一个工程的所有账目信息。

(4)对科目重新进行设置,原来对于一些周期长、金额大的在建工程项目至少要设置到三级,这样导致子科目之间频繁转账,也违反了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现在可以增加工程材料、预付工程款等一级科目,来分担“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的压力,将在建工程中的储备资金、结算资金在不同科目中体现出来。现在主要设置一级科目和与其对应的二级明细科目。

(5)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一个部门来集中管理。规定从工程的立项、预算到结转为固定资产的整个流程,实行分管责任制,这样就明确了责任和义务,防止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6)做好主要费用的确认和调整,保证核算的真实和完整。需要确认和调整的主要费用有:设备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的其他费用。

(7)严格落实考核管理办法,督促资产完整交付。在考核时特别要关注在建工程、代办业务的支出、预收账目的变化情况等,还要注意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余额的完整性,其帐卡物是否一致等。

(8)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定期或每年的年度末,对在建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加强在建工程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根据年度资本性支持计划、新立项概预算总额、在建工程增减数、完工交付情况等进行审计,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实地详查,核实工程的实际进度。并且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在建工程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在建工程已经发生的减值,计提减值准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在建工程进行科学管理,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来规范核算行为,做到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领导重视,各方面积极配合,从而有效解决在建工程核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促进企业资产管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庆.代建工程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08,(9)

[2]贾建峰.在建工程核算不完整的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

篇(11)

关键词:在建工程 档案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192-02

1 在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要点

1.1 规范制度

进行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有计划、由步骤、全方位的按照相关的标准执行与开展。首先就需要加强档案的制度规范建设,依据国家及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标准来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项目管理制度,进而从组织领导、管理体系以及各个人员的职责、奖惩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其次,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关的文件从形成、积累、收集、归纳、分类等每一个方面制定出严格的标准规范,进而增加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1.2 档案的收集

在进行在建工程档案收集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程建设情况来采取不同的资料收集方式。其一就是追踪收集,这种收集的方法适用于工程周期较短的工程项目,能够快速的形成相关的档案资料。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掌握在建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通过了解工程的实时信息来有针对的收集相关资料。其二就是分阶段收集资料,这种形式适用于工程周期较长的工程。其三就是强制性收集,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施工人员相对比较分散、临时机构较多的施工情况之中,能够有效的保证相关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1.3 档案的验收与移交

所建立的在建工程项目的档案内容及质量若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与要求的时候,则不能通过档案验收,需要对档案进行一定的修改,使其达到相关的标准与要求。而档案在达到要求之后还需要由相关部门出具验收合格的文件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合同项目来保证整个档案的完整性。而在已交档案资料的时候则需要依据相关的标准与要求来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编号、归类等。对于离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在完成相关的移交手续之后才能够办理离职手续。进行档案移交登记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需要有详细的明细表以及综合性的报表。

2 在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的完整性较低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容易造成一些重要项目工程档案的遗失、损坏等,影响了整个档案管理的完整性。

2.2 档案建设的不准确

企业在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由于资料收集的不及时,篡改工程档案等原因,进而就会造成一些工程档案中存在着不真实的问题,影响了整个工程档案的价值。

2.3 对档案的管理力度较低

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及指导的力度较低,影响了整个项目的档案管理质量。

3 提升档案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3.1 建立工作机制

在建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成立相关的工作小组,进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工作网络体系。同时,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到企业的年度考核当中,通过定期的召开相关会议听取在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汇报,以此来有效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整个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与实施。此外,还需要明确在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相关责任部门及责任人。通过综合档案室来对相关资料进行统一的管理。进而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提升整个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加工作效率。

3.2 规范相关管理制度

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r候,需要建立并且不断的完善相关工作的制度,落实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等等。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的依照相关标准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归纳等工作,确保整个答案的完整性。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的改善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条件与环境,通过配备专门的档案柜、除湿器、灭火器等等来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同时,对于相关职能部门上交的资料及报表凭证等,需要做好交接的手续、按时按质的进行归类,由此来确保整个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便于查找。

3.3 进行现场指导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期间,相关的工程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深入到施工现场以及各个施工单位的项目被内部,对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与相应的制动。同时,项目的档案部门、建设指挥部以及接管单位等需要组成联合的档案检查指导小组,通过对整个建设工程全过程的档案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其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等等,并予以相应的解决措施。除此之外,在档案管理的过程当中,还需要规定相关的档案移交时间、地点等,以此来确保工程项目档案的完整性。

3.4 增加工程成果资源利用

需要对在建工程的档案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通过应用计算机等相关互联网络建立起一个能够极大程度提升档案检索速度,且以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传输的系统。能够方便相关人员及时的查阅档案电子资料,防止文件丢失的情况产生。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追究相关责任人,明确责任。

3.5 积累工程建设中的电子资产

对于在建工程的档案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专业性较强的电子文件管理平台,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存储、管理以及维护等等。同时,这个系统还可以有效的提供文件的分类,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存储。此外,全文检索功能还能够使得用户快速的找取自己想要使用的材料。基于ACL的权限控制机制能够确保大量的电子文件按照相关的权限进行管理与控制,进而有效的将在建工程中大量的电子文件作为电子资产进行累积,提升整个在建工程的基础,促使这个工程更好更快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在建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适应新的环境,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以此来提升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质量,增加管理的效率,促使整个建筑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