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建筑施工的要求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2 15:09:1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施工的要求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筑施工的要求

篇(1)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施工中基坑的开挖以及支护结构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整体工程,涉及到了水文地质、工程力学与工程结构、工程地质、基础工程与土力学,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了施工管理和工程施工,是一门融合了多种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科学。另外,支护结构也是由多种具有独立性能的体系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随着高层建筑的快速兴起,深基坑支护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往往因为周边环境的各种限制,例如,毗邻旧道路或者建筑以及地下管网等,使得深基础的开挖无法像正常情况的放坡开挖,同时在开挖前还必须采用支护体系,用以保证基础施工的正常进行。怎样才能科学地实施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已经成为了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前首先考虑与解决的问题。

1.高层建筑施工中基支护坑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如何研究基坑支护的要点,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其现存的问题,以便在解决问题中对其要点进行集中解决。而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基坑支护问题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1施工中因忽视基坑支护结构的重要性而引发的问题

如今建筑物的地下结构变得越来越深,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设计也变成了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有些地下建筑的深度可以达到三四层,而且开挖深度也可以达到达十多米甚至更多,与其密切相关的就是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也正是因为这样,基坑支护成为建筑施工的一个必要或者说重要的施工环节。但是基坑支护主要是作为临时建筑而存在,不属于建筑主体施工。为了节约投资降低施工花费以及缩短工期,相关单位往往会忽略基坑支护施工的复杂性风险性与重要性,无法保证基坑支护的施工安全质量,导致事故发生频率增加,这样不但延误了工期,而且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基坑施工的成功与否。在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的基坑支护出现相对较晚,基坑支护的设计发展速度也相对较慢,而且随着众多设计者的参数,又加上地质不明等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也使得整体设计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在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事故中,因为设计疏忽的原因而造成的事故占到总数的43%左右,其设计的原因主要表现有:对参数取值错误的盲目设计、无证挂靠设计、地下水处理方式失误以及支护方案的选择不当等。

1.2基坑支护设计中问题的其他表现形式

在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中,基坑的钢板桩施工很可能产生噪声振动或导致相邻地基的产生变形的现象,对施工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种方法对于人口密集区域以及建筑密度较大的区域的影响,同时,还需要注意施工完成后在进行钢板桩的拔出作业时对周围的地表土与地基土的影响等。土钉墙只能适用在地下水位之上的无黏土和粉土黏性土,不能用在淤泥质土和饱和软土之中,而且对基坑周围的安全质量等级要求相对较高,对土坡变形也有着比较严格的控制要求,甚至基坑周围的上下水道如有漏水可能发生时,也不适合选用土钉墙方法进行支护。如果基坑周围的场地比较狭小,基坑开挖的深度很大,比如超过了六米,或者基坑紧邻于已经建成的建筑物以及交通干道等重要管线时,通常选择采用锚杆或者支撑排桩连续墙支护结构,在软土区域及其基坑的周围没有地下空间进行锚杆设置的情况下,不适合采用连续墙结构或者锚杆式的排桩对基坑进行支护。如果基坑的四周不具备放坡条件或设置水泥混合土挡墙时,而且四周不存在重要建筑物以及管线开挖深度要求不大,就可以采用连续墙结构或悬臂桩进行支护。但当变形较大以及可设置的双排桩对于土体水平位移的控制比较严格时,也不适合选用类似的结构支护

2.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要求

在对基坑支护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工程的整体地质勘察报告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以便根据挖土深度范围内的不同土质的物理性质与地下水位情况尤其是丰水期水位的情况,合理的选择相应土方进行开挖,另外,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以及降水方案和根据勘测报告所制定的整体施工方案等设计之前,应该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和安全交底工作。基坑在开挖前,应该通过降水来提高坑内土体的总体水平抗力,以减少基坑的变形程度,在进行施工降水时不宜太快,在降水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周边建筑物、地表沉降与地下管线的监测工作,与此同时,在坑外的地面设置回灌井,而且在必要时还应该采取回灌措施,以保证周边建筑物的相对安全,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所监控的数据接近或者超过警戒值时,就应立即分析其原因,从而准确地判断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的调整施工步骤,并采取相应对策,就可以达到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的目的,最终确保基坑安全。为了防止边坡失稳情况的发生,在施工前需要对基坑边上的堆土等荷载进行有效的清除,以防止因为荷载过大而导致基坑坍塌等相关事故的发生。基坑的开挖需要分层进行,在明确分层之后,从上至下逐层开挖,但是务必掏底开挖和严禁超挖。另外,开挖过程中还要和支撑架设进行同步施工,而且开挖段的具体长度要根据基坑的深度与坡度结合来确定,避免过长。

针对高层建筑施工中基坑支护的要求,在基坑支护中应该注意以下一些要点:首先,基坑支护的设计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较为扎实的力学知识包括:材料理论机构知识,流体土力学知识等。另外,还要有基础与地基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的知识联系能力,最好是能够有丰富的边坡支护设计经验,除此之外就是要熟悉施工地区的水文地质特点和状况,能够结合建筑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特点,设计出经济的、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其次,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应该对具体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以便及时的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把握方案的施工组织过程,使各道工序及各个组成部分能够协调有序的进行。再次,业主方面也应该了解基坑支护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从而可以选择比较有经验的单位进行支护方案的设计。最后,施工单位必须严格的按照施工规范,严格按照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组织施工,同时,对各施工要点制定具体的施工步骤,并加强施工的过程控制。比如,在进行土方开挖方案的确定时,需要对四周的构筑物、建筑物进行拍照与录像等。

3.结 语

在对高层建筑施工的基坑支护的要点以及规范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和分析之后,让我们对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的的基坑支护等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另外,全面的把握近年来的基坑支护施工问题,然后对其现状以及有效的解决途径进行探讨和规范,对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以及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发展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房产开发以及快速的发展,也许会在建筑施工方面产生更加棘手的各种问题让我们去继续研究好解决。本文主要是宏观的窥测到未来房屋建筑的发展趋势,可能出现相关难题的雏形,对于施工企业防患于未然,对以后高层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基坑支护问题的有效快速地解决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篇(2)

泵送混凝土在掺加粉煤灰,特别是它与减水剂复合使用时,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又改善了混凝上的技术性能,有利于发挥泵送工艺的优越性。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改善混凝土可泵性,扩大泵送适应范围

由于泵送工艺的要求,泵送混凝土对水泥的最小用量和高砂率的要求较为严格,因此水泥用量较多的高标号混凝土一般都可泵送,反之贫水泥的低标号混凝土就难于泵送。倘为满足可泵性要求,势必增加水泥的掺量,造成水泥的浪费和混凝土的超标号,为此有关单位曾限定C15以下的混凝土不得泵送。当低强度混凝上中掺用粉煤灰后,混凝土中浆体料总量增加,其町泵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粉煤灰经磨细后旱光滑致密的球形细颗粒,在混凝土中能起很好的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即降低了混凝土在管道内的摩擦),从而扩大泵送工艺的适用范围。上海宝电工程先后用过掺磨细灰和减水剂的C10、C15低强度泵送混凝土,其可泵性良好,在用布料杆和300m水平硬管输送中,没有发生过堵管事故。

(2)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稠度,提高工程质量粉煤灰掺入混凝十后,它除了可取代部分水泥外,还取代了部分砂子,降低了砂率,从而减少了细集料刘・轴送管壁的摩擦。同时粉煤灰磨细后的微细球形颗粒,能使混凝土在不增加需水量的条件下提高和易性,又增加了浆体料总量,因此具有流动性大、黏聚性“良好”、泌水“少”等特点。工程实践证明掺粉煤灰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良好。现场坍落度一般达11~15cm,并按施工需要可增至19~21cm。其黏聚性好,在输送管口混凝土能以柱状连续泵出而不发生分离。混凝土人模后自流性好,易于振捣密实,拆模后表面光洁。

(3)降低泵送压力、减少机械磨损由于掺粉煤灰的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好,故正常泵送压力可以降低。例如在水泥用量为200kg/m3、磨细灰掺量为80kg/m3、水平输送距离为300m和坍落度为13~15cm时,其泵送压力仅需40~45MPa。由于泵送压力较低,混凝土与管壁的摩擦也小,减少了泵车的动力消耗,相应延长了泵车的使用寿命。

(4)水泥用量少、工程成本低根据宝电工程实践,与宝钢现行定额相比,用42.5级矿渣水泥配制C15泵送混凝土,可节约水泥25%(68kg/m3),节约砂子18%(141kg/m3)。(5)充分发挥混凝土后期强度泵送混凝土中掺用磨细粉煤灰后,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因此把非早期受荷结构的混凝土28d设计强度改用60d设计强度,在技术上是町行的,在经济上是有利的。宝电工程采用这项技术措施后,既满足了强度要求,又节约了水泥。例如采用42.5级矿渣水泥,可节约水泥11.5%。

二.配合比设计

1、配合比设计原则粉煤灰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汁,必须满足两项基本要求: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均匀性、耐久性、满足现场施[要求及具有良好的稠度和可泵性。另外还应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CJ 552000)、《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和《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配合比设计。即以基准混凝土为墓础,按照与基准混凝土等稠度、等强度的原则,用超量取代法进行设计。对于有抗渗要求的粉煤灰泵送混凝土,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水泥最小用量水泥用量除满足强度、耐久性外,还需满足可泵性的要求。对于普通泵送混凝土,我同规范中规定的水泥最小用量宜为300kg/m3。根据工程实践,对于有抗渗要求的粉煤灰混凝上,水泥最小用量宜为320kg/m3。

(2)坍落度坍落度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浇筑和泵送。混凝土泵的工作压力和摩擦阻力一般随混凝土坍落度减小而增大。对于普通泵送混凝土,规范巾规定的坍落度宜为80~180cm。根据工程实践,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泵送混凝土,最大坍落度不宜超过140mm,而混凝土经过泵送,坍落度损失20~40mm。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施工前应根据气温、水泥品种等因素,进行坍落度损失试验。

(3)水灰比水灰比不仅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有影响,而且对泵送混凝土的流动阻力也有很大影响。工程实践证明,当水灰比小于0.45时,混凝土的流动阻力很大,泵送较为困难;当水灰比为0.5时,可泵性较好;水灰比超过0.6时会使混凝土保水性、黏聚性下降而产生离析。因此,水灰比宜在0.5~0.55范围内。

(4)砂率根据工程实践,在原材料级配良好,掺用磨细粉煤灰和减水剂时,砂率宜在40%~42%间。

(5)磨细粉煤灰与减水剂复合掺用减水剂为表面活性剂,掺入混凝土中能对水泥颗粒起扩散作用,把水泥凝聚体内包含的水释放出来,保证水泥充分水化,从而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灰比。掺人粉煤灰可增加混凝土中浆体的浓度,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节约水泥。国内外的试验与实践证明粉煤灰与减水剂复合掺用,是改善和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有效措施。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泵送混凝土,磨细粉煤灰的掺量宜为基准混凝土内水泥质量的15%,取代水泥)10%,超量部分取代等体积的砂子。减水剂选用FDN高效减水剂时,掺量宜为水泥质量的0.3%~0.5%。

2、配合比设计示例以下为宝电工程粉煤灰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示例。

(1)原材料

a.细集料。中砂,细度模数Mk=2.6~2.8。

b.粗集料。碎石(连续级配),粒径2~38mm。

c.粉煤灰。某厂磨细灰(由某厂干灰磨细加工而成),质量符合国家颁发的有关技术

标准。

d.减水剂。木质素硝酸钙(吉林开山屯产),JN减水剂(镇江焦化厂产)。

篇(3)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at present our country a lot of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products has obtained the good application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some of the mor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a larger reform. In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he building's exterior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mature, and also played a good heat insulation effect,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reduce the interior energy consumption, has played a func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exterior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its technology, hoping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relat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 words: exterior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Energy savi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S95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不断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的相应工作的开展,并且建筑工程施工中也相应的应用了各种新型材料,环保节能材料。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在建筑物外墙保温节能技术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的质量方面上还需要一定的研究以及改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技术研发部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不断地摸索和研究中找到外墙材料相对透气性好、抗负风压能力强、适应范围更广的建筑施工保温材料,从而能够进一步完善施工技艺,提高外墙保温性能。

一、关于外墙保温工程施工技术

1、相关注意事项

首先,外墙保温工程要在房子和门窗建好之后方可开始施工,施工时要避开过冷过热的季节,这是因为气温太低或太高会影响保温材料的伸缩性;高温会影响保温材料的抗老化性,使保温板发霉,低温又会使软化系数发生变化,造成冻胀现象使部分保温材料脱落,进而使得整个保温系统瘫痪。为了防止坏天气对保温墙体的影响,大风和雨天最好不要施工。

其次,门窗周边,阳台,檐口,穿墙管线洞口等要密封完好,以防漏水。由于山墙面积比较大,温度变化也比较大,因此应设置适当的变形缝。不同材料的交接处也应设置变形缝。最后同样重要的是施工时必须保持电、水的充分供应,为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设施一定要具备齐全,尽量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2、关于外墙保温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方法

在具体的外墙保温工程施工中,首先需要将施工中所要用到的脚手架搭设完毕,经质量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处理和后续施工,在基层整理完成后,保证其平整清洁,然后再利用配制完成的砂浆将粘结聚苯板粘贴在基层上。

2.1 关于基层处理技术

要想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外墙保温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施工人员就必须对基层墙体进行相关的清理工作,保证墙体的干净,以及墙面没有其他的污染物或者其他能够防碍粘贴物的材料,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外墙保温材料能够较好的于墙体服帖。不仅仅如此,施工人员还应当及时的对基层墙中间松动或者风化等部分进行相应的清除工作,在完成清除的工作之后,施工人员再使用水泥砂浆填充找平。在建筑物的基层墙体的表面不够平整,使得墙体不能够达到相关设计要求的时候,施工人员可以按照设计说明用水泥砂浆对墙体进行找平。

2.2 关于粘结聚苯板的使用

施工人员应该根据设计图的要求,在经过平整处理的外墙上沿着散水表格用墨线弹出散水及其勒角水平线,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的平整。当建筑物施工需要设置系统变形缝的时候,施工人员应当在墙面相应的位置弹出变形缝及其宽度线,标出聚苯板的粘接位置,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关于建筑物外墙保温技术分析

建筑墙体保温技术有内保温、外保温和夹心保温之分。不同的保温层起到的相应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外保温可以改善室内居住环境,提高墙体隔热保温性能,与内保温相比,技术含量更高,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室内住房面积,并且还能够加强建筑物墙体的防潮性能,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室内建筑材料发霉、滴水的现象的发生,延长了保温材料的使用寿命。外保温的适用范围更广,不仅可以用于新建建筑,还可以用于空调建筑、采暖建筑、旧房的节能改造等。

建筑物墙体外保温可以避免产生一定的热量。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在采用相同厚度的保温材料情况下,外保温要比内保温的热损失减少约五分之一,这就使得建筑物墙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当建筑物采用了外保温的施工工艺的情况下,内部的砖墙或混凝土墙就能够受到一定的保护,室外气候发生的不断变化,从而使得引起墙体内部发生较大的温度变化的现象产生在外保温层内,这样就能够使内部的主体墙在冬季温度提高,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湿度,通过这种外保温的施工工艺,从而使得室内的温度变化较为缓慢,并且能够减少热应力,这就会大大降低主体墙产生裂缝、变形、破损的概率,并且会加强建筑物墙体以及外墙保温材料的寿命。

二、关于外墙外保温施工具体方法分析

1、关于外挂式外保温技术方法

在施工中,一般施工单采用外挂的保温材料有岩(矿)棉、玻璃棉毡、聚苯乙烯泡沫板、陶粒混凝土复合聚苯仿石装饰保温板、钢丝网架夹芯墙板等。其中就外墙材料中聚苯板因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成本较低,从而促使了聚苯板的保温材料在外墙保温外挂施工工艺当中的广泛使用。施工工人在使用外挂技术的时候,主要是通过粘接砂浆或者是一些专用的固定件将保温材料贴、挂在外墙上,然后施工工人再抹抗裂砂浆,压入玻璃纤维网格布形成保护层,最后加做建筑物外墙的装饰面。还有另外一种施工工艺是用专用的固定件将不易吸水的各种保温板固定在外墙上,然后施工人员将天然石材、彩色玻璃等外挂在预先制作的龙骨上,直接形成装饰面,这种施工方法操作简便,并且施工所需要的工期较短。

2、关于一次成型技术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在采用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成型技术的时候,主要是施工工人在混凝土框-剪体系中将聚苯板内置于建筑模板内,在即将浇注的墙体外侧浇注混凝土,使得混凝土与聚苯板一次浇注成型为复合墙体。这种施工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因为其解决了关于外挂式外保温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因为这种施工工艺的特殊性,使得外墙主体与保温层一次成活,这就会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并且缩短了施工工期。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工人将单面钢丝网聚苯板与混凝土进行相应的连接,并且主要依靠混凝土与聚苯板的粘接力以及斜插钢筋、L 型钢等与混凝土墙体的锚固力,大大提高了钢筋于混凝土墙体之间的结合性能,这样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施工人员的安全性能够得到较大的保障。而且在冬季施工时,利用聚苯板起保温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围护保温措施。但在施工人员在浇注混凝土时要注意均匀、连续浇注,否则由于混凝土侧压力的影响会造成聚苯板在拆模后出现变形和错茬,影响后序施工。

三、结束语

我国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大量应用于建筑施工当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能源的消耗水平,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节能环保的作用,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相关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大力支持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外墙保温材料的推广应用,并且技术部门也应当加强对于外墙保温技术以及材料的改革,从而能够更为科学的提高建筑物外墙材料的保温效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篇(4)

随着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节能成为新时期建筑行业的关键,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施工消耗。由于发展水平和人口等因素的制约,虽然我国是能源大国,但是人口较多,人均能源的占有量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能源利用率较低,所以,节能设计对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是十分必要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运用到房屋建筑建设中,因此,有必要把节能改良落实在建筑施工中。以科学合理的节能施工技术,实现建筑业的节能、质量、经济效益的统一。

1 建筑节能措施的主要内容

节能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必然选择。然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节能的主要措施,是我们熟练的掌握此项技术的前提,我们需对其加以严谨认真,进一步增加节能建筑自身的价值和实用性,增强建筑物的使用价值,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将节能措施分为了节能技术措施和节能管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使各位读者更加熟悉我国新时期下的建筑行业。

1.1 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建筑节能措施是指为了在建筑中达到节能的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运用当前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建筑理论等科学技术,将其运用于建筑行业的前期设计和整个工程建设,使得建筑施工时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节约、环保的施工目的。

1.2 建筑节能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能源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能源检测和统计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系统,对建筑材料和建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严密的监督与管理,作出科学的预算,用最小的建筑资源完成预定的建筑任务,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提高我国能源的可利用率。深入的研究与学习建筑行业的节能施工工艺,是我们做好节能建设的第一步,是我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节能施工与其联系越来越紧密,节能环保不断的刺激着我国节能施工工艺的发展。

2 节能在建筑施工技术中改良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对节能环保的建设和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建筑行业也纷纷的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科学技术、管理技术、预算技术,做好建筑工程的节能建设工作,增强了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推动着我国建筑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我国人均能源十分紧缺,紧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且还伴有能源不均、优质能源少、开发难度大等自然条件的束缚,我国能源危机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突显,我们必须对其加以重视。但是建筑行业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企业,是国家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它的发展对整个公民乃至国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我们必须做到不遗余力的发展。在节能要求的作用下,我国建筑行业逐渐走向了节能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表现在:墙体的节能施工、门窗的节能施工、采暖的节能施工、建筑材料的节能施工和水资源的节能施工等方面,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由传统的施工技术向节能施工工艺的转变,有力的缓解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社会现象。

3 节能工艺技术改良

3.1 墙体节能施工

墙体是整个建筑物的核心框架,约占整个建筑物的70%,所以,做好建筑物墙体的节能施工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墙体建设时我们应该处理好整个墙体的保温保暖建设和节能环保之间的问题,做到节能的同时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3.2 门窗节能施工

门窗的节能施工是现阶段建筑节能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其进行安装是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3.2.1 依据相应的设计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门窗,并对其相应的抗风压性还有空气渗透性进行重点检查。

3.2.2 对门窗框进行安装作业时,一定对框角自身的垂直度以及变形严重性和缝隙超标等问题进行反复检查。

3.2.3 在对扇与框以及扇与扇之间都应该设有相应的密封条,以防止出现渗水以及透气等问题,对于局部地区出现裂缝较大情况可以选择使用单组密封膏进行相应的挤注作业。

3.3 采暖节能施工

与传统的建筑采暖设施相比, 采暖节能系统应该具备实用、科学、环保、节能等优点。本文推荐的采暖技能设计是利用地表水源吸收太阳能和地下水源吸收地热能而形成低温低位的热能资源,保障整个建筑物的基本热能供给,合理的利用有效的自然能源。

3.4 太阳能节能施工

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有效的解决建筑物热水供给和增强整个屋顶的预热能力。由于太阳能源具有可循环利用、无污染和储存丰富等优点日益受到了人类的关注,对此项技术的利用也越发的成熟。加强对太阳能、热能等资源的利用,增加热力的使用效能,全面提升建筑物的保温以及隔热性能。

3.5 建筑材料的节能

节能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做好整个建筑物节能建筑的基本途径,在建筑施工时对各种节能建筑能源的科学选择,可以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同时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环保、节能、可持续的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3.5.1 选用经济实用的建筑材料,运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科学的耗能预算方法,对建筑物的耗材情况作出精确的估计,保证建筑材料的最优使用。

3.5.2 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层层把关建筑流程,防止在建筑施工时偷工减料、资源运用不合理等情况的出现。优化资源配置,用最小的资源为建筑企业和消费者创造最大的利益。

3.5.3 积极的培训建筑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使其充分的适应新时期的节能建筑,深入的学习各项节能施工工艺,保障我国节能施工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6 水资源的节能

建筑工程与其他的工程不同,其施工的周期较长,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十分的巨大,因此,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利用量也成为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混凝土搅拌和后续的养护工作中,尤其是混凝土的搅拌阶段,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就目前来看,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然停留在初期的使用阶段,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十分的严重,加上很多管道都有渗漏的情况,导致施工现场随处可见积水,这不仅会浪费水资源,也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基于这一点,在下一阶段下,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整个供水管道与供水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若发现管道出现了渗漏的问题,就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此外,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水资源的监控力度,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节约型社会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要求工民建施工节能工艺能够运用更多的节能型新型材料,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仍会是节能技术发展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与进步,才能更好更有利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

4 结语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利润的不断缩小,只有通过精细化施工与精确前期策划,在控制分项分部中的各个步骤,并对材料管理及成本管理得到控制,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控制,这样才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在每个细节当中提高企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 龚坚,刘云,赵炳芳.建筑施工技术节能性改良研究[J].门窗,2013(03).

篇(5)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建筑工程产品质量合格是我们建筑工程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前提,假如不能保证产品质量,不仅不能获得经济利益,而且会带来经济损失。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产品质量是指在产品的约定使用期限(或使用次数)内,在规定使用环境条件下,在使用过程中产品能够全面发挥其明确和隐含功能的保证率。保证率达到100%,即可认为质量很好,若保证率很低,则认为其质量极其低劣。质量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体现,产品的质量不好,它的使用价值就大打折扣。建筑产品质量是从勘察设计直到工程施工各个环节而逐步形成的,任何一个环节质量控制的得失,都对最终产品质量的优劣产生影响。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产品质量合格,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

因为它的目标是向国家和用户提供满意的优质工程或优质产品,所以管理的对象不应该仅限于工程或产品质量本身,还应包括工程或产品质量的基础,即工作质量和工序质量。

2.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

因为工程或产品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检验、服务等过程。因此,要保证工程或产品质量,就必须对这个全过程进行管理,而不要仅限于抓施工过程的质量。对建筑企业而言,则要求从施工准备、施工组织到回访都要进行管理,做出质量保证。

3.全面质量管理的参加人员是全面的

因为工作质量和工序质量是工程(产品)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要组织全企业所有行政管理、生产技术、政工部门等共同对工程(产品)质量做出保证,并发动企业里各个岗位的全体人员,通过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确保整个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

4.全面质量管理是全面地采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综合性质量管理

由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错综复杂,诸如人、物、技术、管理、自然、社会等因素,所以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根据质量波动规律,控制质量波动,稳定地提高质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技术基础工作

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教育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可以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对从事质量管理的专业人员进行专门训练和培养,通过脱产学习,短期轮训或业余进修等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他们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和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他们的专业管理能力;二是对一般职工也要进行质量管理的普及教育,根据不同对象,按工序、按岗位、分工序讲解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还可以在工人中开展多种质量管理活动,使全体职工都能结合自己的岗位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把好生产质量关。

2.标准化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分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标准;二是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有:产品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原材料标准、技术定额、试验标准和验收规程等;管理标准有: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标准、经济定额、机构编制、信息传递报表等。

3.计量工作

做好计量工作,目的在于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以实现质量管理的定量化。在管理工作中要逐步开展计量化工作,由于这些工作对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因此,计量用的仪器和设备要做到配备齐全,完整无缺,及时维修,保证发挥它们在生产和计量中的作用。

4.建立质量责任制

建立质量责任制是把质量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工作岗位,把与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

5.质量计划工作

质量计划工作是实现质量目标,具体组织与协调质量管理活动的基本手段,也是各部门、各环节质量工作的行动纲领。

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1.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QC)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施工准备阶段、编制质量计划以及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等。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是依据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如技术准备中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技术交底的质量;现场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作业条件准备工作的质量;组织物资供应准备工作的质量以及人员进场、后勤准备工作的质量等。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质量管理的宣传教育,成立QC小组。

(2)编好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是指在计划期内各部门、各单位明确质量达到的目标,规定具体工作内容,使其有计划地进行质量管理工作。质量计划分为质量发展计划(质量目标计划),质量攻关计划(针对质量难点而定),保证质量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根据工程特点而定)。每种计划都要有达到的目标及指标,具体实施措施,落实到有关部门或个人。质量计划,应列入企业生产计划中去。

(3)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阶段,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①选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生产技术方法,制订科学的施工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

②制订合理的工序材料消耗标准和劳动量消耗指标;

③明确工序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检验方法,明确质量检验人和其职责。确定关键部位的检查复核要求;

④明确工程产品质量检查和验收信息记录形式、信息传递流程和存档要求。

⑤实时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对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

⑥凡是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设计要求的,都叫工程质量事故,凡已形成的质量事故,均应进行调查、分析、统计、记录,提出处理意见,采取有效的对策。

(4)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①制订好原材料、半成品进场的质量技术标准、检验程序和方法。

②科学合理规划原材料、半成品进场的堆放和仓储,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产品质量不改变。

③制订原材料、半成品进场、领用信息记录形式和验收方法。

(5)施工机具、设备的质量保证

①明确施工机具、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完好维修保障措施,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②建立质量检查仪器仪表的定期检验和专人管理制度。

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依据

根据其适用的范围及性质,大体上可以分为共同性的依据;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所谓共同性依据主要是指那些适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与质量控制有关的通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守的基本文件,它们包括以下几方面:

(1)工程承包合同文件

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文件和监理合同中分别规定了参与建设的各方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条款,有关各方必须履行在合同中的承诺。尤其是监理单位,既要履行监理合同的条款,又要监督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履行有关的质量控制条款。

(2)设计文件

“按图施工”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约定俗成的事,因此,经过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书等设计文件,无疑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但是从严格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监理单位在施工之前还应组织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工作,以达到能使施工单位了解设计意图和质量要求,以及发现图纸差错和减少质量隐患的目的。

(3)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

这些文件涉及质量管理机构与职责;质量监督工作的要求、程序与内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质量问题的处理;设计、施工、供应单位质量体系建立的要求、标准,以及它们的资质等级的标准和认证;质量检测机构的性质、权限及其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它们都是基本建设行业质量管理方面所应遵循的基本法规文件。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从基础施工至结构封顶,从内外装修至竣工验收,要始终贯彻“二全管理”的原则,建筑施工企业要本着为用户服务、替用户着想、对用户负责的宗旨,实事求足,认真落实各项质量要求,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外,施工企业还要文明生产、文明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的优质、高效提供静提与保障。

参考文献

篇(6)

施工中容易发生的混凝土质量问题

在施工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或参与一些混凝土浇筑作业,如隐蔽工程(钻孔灌注桩)、桩问系梁(承台)、墩柱、盖梁以及主体混凝土作业,通常采用的一般是现浇法施工。在施工当中,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浇筑工艺,都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然而我们经常发现一些问题,如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出现流动性较大或较小的问题。当流动性较大时,部分责任心不强的施工人员会在现场监督人员不注意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浇筑影响施工质量:流动性较小时,部分施工人员会采取在混凝土运输车搅拌罐里面加水的措施,便于振捣或浇筑,同样会影响施工效果。对于这种情况,现场管理人员要及时制止,因为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正常的工作特性,往往会造成混凝土分层、泌水,甚至发生离析现象,从而造成工程经济损失或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对于现场施工,特别要注意一些隐蔽工程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更应严格控制其混凝土工作特性,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凝凝土质量问题的产生现象和原因

水灰比不合适。在固定的用水量的条件下,水灰比小(水泥用量多)时,会使水泥浆变稠,拌合物流动性较小;若加大水灰比(减小水泥用量),可使水泥浆变稀,流动性增大,但会使拌合物流浆、离析,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必须配备合理的水灰比。

水泥浆的数量不合适。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泥浆,除了填充集料间的空隙外,包裹在集料表面并略有富余,使拌合物有一定的流动性。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水泥浆越多,流动性越大,但如水泥浆过多,集料则相对减少,将出现流浆现象,拌合物的稳定性较差,不仅浪费水泥,而且会使拌合物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若水泥浆用量过少,则无法很好的包裹集料表面及填充其空隙,拌合物宜产生崩塌现象,失去稳定性,因此,拌合物中的水泥浆数量应满足流动性为宜。

水量过多。实践证明,对塌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单位用水量。增加用水量,流动性增大,但硬化后混凝土会产生较大的孔隙,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另外用水量过多,会使混凝土产生分层、泌水现象,反而降低工作性。因此,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条件下,应根据混凝土流动性来确定单位用水量。

砂子比率。砂率反应了粗细集料的相对比例,它允许混凝土骨料的空隙和总面积。当水泥浆用量一定时,砂率过大,则集料的总表面积增大,包裹砂子的水泥浆层变薄,砂粒间的摩擦阻力加大,拌合物的流动性减小;砂率过小,虽然表面积减小,但由于砂浆量不足,水泥浆除填充石子空隙外,包裹在石子表面的水泥砂浆层变薄,拌合物的流动性变小,同时由于砂量不足,也宜导致离析、泌水等现象,影响工作性。因此,砂率有一个合理值。在水泥浆用量一定时,能使混凝土获得最大的流动性,又不离析、不泌水时的砂率,即合理砂率。

水泥的品种和集料的性质。水泥品种不同,达到标准时的用水量不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稠度用水量最小的水泥,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大。通常普通水泥的混凝土拌合物比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的工作性好。矿渣水泥拌合物的流动性虽大,但黏聚性差,宜泌水、离析。火山灰水泥流动性小,但黏聚性最好。在相同用水量的条件下,集料表面光滑、形状较圆、少棱角的卵石,所拌制的混合料流动性大,但强度较表面粗糙、有棱角的碎石低。

其它因素。包括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某些外加剂,可在不增加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的情况下,有效的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行。还有温度与搅拌时间的影Ⅱ向。温度越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水分蒸发越快,流动性越小,温度升高10℃塌落度大约减小20—40mm,夏季施工时必须注意这一点。另外搅拌时间长短,也会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若搅拌时间不足,拌合物的工作行就越差,质量也不均匀。所以规范规定最小搅拌时间为1~3分钟。

改善混凝土质量的技术要点

适度使用添加剂,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符合不同的使用要求。

有效调节混凝土的构成比例。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以提高工作性。

提高振捣机械的效能。由于振捣效能的提高,可降低施工条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要求。

篇(7)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全面提高企业技术能力,赢得良好经济效益,则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发展,根据自身实际,提升现有技术水平。建筑企业施工起决定条件的因素较多,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技术,技术不高则无法建设精品项目。建筑施工当中项目建设过程中,均会用到模板技术施工,这种技术成熟、稳定,操作起来较为方便,普遍得到同行业认可,是企业主要技术能力之一。不论何种建筑形式或者哪类建筑企业,在施工中总会使用支模板施工技术,模板技术无处不在,我们所见的建筑物结构施工中,均有模板技术的影子。施工企业对模板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推进工程进度,快速完成建设任务,而且还能在预算成本上得到体现,据统计,使用查勘板技术施工的项目能大大节省投资成本,减少人工劳动支出。模板主要是在现场进行施工,业内也把模板叫做壳子板,制作时多是混凝土结构,模板设计也要根据现场认定,不同的建设项目需要不同的模板,项目位置及尺寸是模板定型的关键点,更是模板尺寸大小的定制依据。

1模板安装

1.1准备工作

由于模板是根据项目制作的,所以需要确认现场能够使用后才能进行制作,否则不能对模板进行剪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为了保证施工进度与质量,在模板安装前一定要全面掌握项目进度与施工流程,要和相关施工团队做好技术交流、交底,对施工中所应用的技术有一个明确有肯定,这时,才能针对位置不同制作一定数量的模板,以备工程选择使用。样板制作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抽检,保证各部位符合工程标准,当检查合格后,才能形成规模定制,推进工程建设速度,确保工程整体质量。

1.2安装措施

模板质量要符合工程标准,特别是施工使用的模板一定要保证刚度、强度,实现安全施工,保证施工效果。为了施工安全,对模板安装时需要格外小心,做到部件绑牢固,模板稳定,因为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模板需要通过自身连接承受大量的混凝土压力,承压力不足就会造成施工事故,形成大面积脱落,造成严重后果,模板安装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负荷重量的问题。模板安装对必要的预留构件要做到稳定,严格检查不得出现遗漏问题,通过有效的安装,保证模板安全,实现安装牢固、位置正确的目标。对需要进行事前预埋的构件,要严格加工标准,使各构件与预留部位相符合,使用经纬仪、定位仪等工具,检查预留部位是否正确,确保与设计相符后,将其牢靠的固定在模板上,做施工备用。安装模板需要对各条线进行平等处理,确保每一条轴线都是平整对齐的,严格把握好平行、交叉、垂直的关系,使各环节精准无误,安装完成,需要严格检查,对敏感部位要重点关注,只有全部符合标准后,才能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

1.3模板架体搭设完成后验收

搭设完成模板承重架架体后,一定要由专业人员现场验收,主要应由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架子搭设人员及监理公司总监等人联合检查,对各个部门做好确认签字,严格履行验收签字手续,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到位,对检查合格的模板,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没有技术人员同意的情况下,任何人不能擅自拆除构架体杆件,确保施工安全性。模板施工关系到整体质量,需要对各部位模板进行严格验收,对现场使用到的模板严格检查,保证外观没有缺损,数量符合要求后,才能按型号进行整齐堆放,保证施工时方便使用。模板的规格及尺寸至关重要,这关系着各部位的连接是否平滑,对不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的模板,则需要返工。模板需要严格处理,处理好的板面为胶合板,没有经过板面处理叫素板,素板一般不用,因为影响施工质量与效果,板面耐性差不利于施工。

2模板拆除

2.1模板拆除基本要求

模板拆除是一个严谨的流程,是整体施工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模板拆除前,需要对成型做试验,保证硬度后,才能进行拆除作业。根据留置拆模试块做好数据分析,达到模板拆除要求后,检测混凝土强度是否已经全面满足了设计规范规定的数值,如果各方面条件符合标准,则对局部先进行拆除,保证施工安全稳定,再对结构受力处进行模板拆,后浇带处模板需要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并达到一定要标准强度才能拆除,严格流程,科学施工,保证拆除作业安全可靠,避免出现施工成果损坏,保证整体施工效果。

2.2模板拆除注意事项

模板拆除是遵循一定顺序的,要根据不同位置采取不同的拆除方法,严格执行板设计相关规定,对顺序严格把握,做好现场控制,拆除时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后承重部位、先上后下原则,保证拆模稳步推进,为了不影响整体质量,避免出现大锤作业,更不允许出现使用撬棍硬撬的情况,确保周边部位不受破坏,侧面模板拆除后才能拆除承重模板,对拆下的模板和配件需要按位置放好,不能随意乱丢,造成整理困难,给下次使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模板施工安全要求

3.1模板施工安全要求

没有安全则会导致施工失败,影响企业良好形象。施工过程中,需要多个工种协调配合,往往模板上会有施工电线和工具,各部分人员共同作业,往往会因为大意出现事故,所以要对架上电线和电动工具严格管理,确保使用安全。模板安装需要上高作业,为了保证下面人员安全,则需要对所带工具、物品精心管理,把配件放在工具箱或工具袋中,不能随意放在模板脚手架上,避免人为碰掉,伤害下面施工人员。.装拆模板的时候,应该多人协同作业,保证上下接应,随拆随运,使模板不形成大量堆放滞留,对拆下来的模板需要放稳,保证各个部件固定牢靠,不能野蛮施工,更不能抛掷。装拆模板时,要带好安全带,脚手架下方需要停止施工作业,不能站人,避免出现倾覆事故对人员形成伤害。

3.2模板防火措施

施工现场需要严格各项防火检查制度,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区域配置消防器材,对临时木工间、油漆间严格管理,确保25m2配备一个灭火器,管好现场施工人员,不能随意抽烟,用火,特别是靠近木材加工的位置,更要悬挂明显的防火标志,时刻提醒施工人员,树立防火安全意识。模板加工时,需要合理使用工具,避免国摩擦飞溅的火星落至刨花或者木屑堆中,及时清理杂物,保证安全施工。

4结束语

模板工程关系到建筑的安全与美观,只有全面掌握技术要领,满足施工标准,才能通过模板施工实现降低成本消耗、缩短施工工期的良好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锋.关于建筑工程模板施工工艺方面的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10):19-20.

篇(8)

1.建筑工程中低压电气安装施工的现状

低压电气即在交流电压1200V以下、直流电压1500V以下的电气设备,是低压系统中控制、配电、保护线路及其他电气设备的重要电子元器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电气行业也逐步向智能化发展。目前,我国第四代低压电气产品不仅体积小、工作可靠、性能优良、可通信,而且呈现出模块化、智能化、组合化等趋势。但是,我国低压电气安装施工技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目前由低压电气引起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据调查研究显示,其中大多数是由于产品质量较差或者系统配套能力不完善。因此,我国近年来对低压电气行业进行了整改,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而且,我国低压电气安装施工技术也不断改进,进一步保证了施工质量。但是,由于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作业繁琐、环境复杂,如何提高低压电气安装施工的控制技术还有待深入探讨。

2.建筑施工低压电气安装施工的特点

2.1施工过程繁琐

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过程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工期较长,而且施工过程复杂多变。低压电气安装施工的前提是确保预埋底盒、管件、线管,接地网等工作的高质量完成。而且,在安装过程中不仅要对低压电气试运行,还要进行总调试,严格检验其对电路系统的控制和配电状况,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作。此外,有关部门还要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验维修,及时发现故障并解决。因此,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过程耗时较多,涉及范围较广,这不仅是其安装施工的特点,也是难点。

2.2干扰因素较多

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过程的干扰因素颇多,比如工期、工序、产品、部门协调等,都会影响到安装施工的质量。首先,低压电气在安装过程中会涉及到各行各业,并且相关部门机构交叉性强,稍有协调不当便会影响施工效率。而且,建筑施工过程中,其他施工方面的干扰也会影响电气安装的质量,比如线路的设置、接地操作等。当然,工作人员过硬的安装技术也是确保电气安装质量的关键。因此,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受到人为与自然因素的干扰较多,这也是引起电位故障的重要因素。

2.3安检程序严格

低压电气安装施工中风险因素很多,因此后期的安检工作十分重要,以防患于未然,_保工程质量的安全。目前我国低压电气安装施工单位都有相关的安检部门,不仅仅是检查产品质量、专项工程进度,更多的是对工程后期的电气运行状况进行检修。尤其是对容易中断出现故障的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确保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

3.建筑施工中低压电气安装施工的要求

3.1预埋施工要求

底盒、管件、线管的预埋工作是低压电气安装施工的前提,因此,务必要确保预埋工作的质量。目前由于施工人员经验缺乏、查看图纸疏忽等原因,使得漏埋、错埋、失败埋管道配件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甚至还为后期工程的安全质量带来较大的隐患。而且,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施工特点,对预埋管道的相关配件进行科学处理,比如管道涂料、焊接等。预埋工作过后还要根据图纸、工序等要求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工作质量。

3.2采取避雷措施

低压电气安装施工中务必采取相关的避雷措施,防止漏电、火灾等事故。首先,要对接地装置的选址进行严格把关,对接地电阻值进行科学的设置,并确保防雷接地主干铺设在行人通道的埋深不小于1m,使接地模块与地面保持水平或垂直。其次,对引下线采取隐蔽操作,经过涂漆反腐处理后,将其尽可能平坦的装设在抹灰层的表面。此外,需要穿越墙壁的接地线应该有钢套管的保护,并且装设电流互感器,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和电路的畅通。

3.3部门协调作业

施工部门的协调作业是低压电气顺利安装施工的保障。由于建筑工单位的部门较多,交叉性强,施工中出现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效应,提高施工效率。比如,在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要对电气线路管道进行设计,当与下水道线路发生冲突时必须通过部门之间的协商,确保下水管道低于电导管,从而保证电导管的安全。

3.4电气安装规范

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务必遵守相关要求,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首先,要确定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并进行科学的内部连接,保证电流稳定,有利于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低压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要把握各种技术参数,将其控制在正常状态范围内。而且,要对电气设备之间的馈线进行严格的处理,严格控制绝缘电阻,做好防止漏电工作。

3.5电气调试运行

篇(9)

1 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建筑,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为高层建筑[1]。但是,超过24米的单层建筑不算高层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米),第二类为17~25层(最高75米),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米),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米)。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2.1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settlement observation):对被观测物体的高程变化所进行的测量。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沉降观测应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2.2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2.2.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要求

建筑物随着楼层的不断增高,负荷也在不断增大。对于沉降的观测精度要求比较高,为了能够精确地反应出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我们对于仪器的选择也是要求比较高的。我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该小于形变值的1/10-1/20,水准尺我们最好选择锱合金水准尺,它对于环境和温度的变化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如果我们选择塔尺,应该使用第一段标尺。我们对于观测人员也是有严格要求的:必须能够熟练使用仪器,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能够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不同的具体情况灵活的选择观测方法。

2.2.2 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个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2.2.3 观测点要求

观测点的选择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所以我们要选择最能反映沉降特点的位置作为观测点。通常我们会把建筑物纵向和横向的对称点,作为观测点,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一般规定为15-30之间,这些点的选择要确保均匀的分布在建筑物周围。一般情况下,在图纸上会标明专门的观测点,我们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在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各施工阶段对于观测要求,尤其是在装饰阶段,墙或柱子的装饰面是否会挡住观测点,从而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的意义。

2.2.4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2.2.5 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

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民用建筑每加高一层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施工单位在施工期内进行的沉降观测,不得少于4次。建筑物和构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至下沉稳定(由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为止。观测期限一般为:砂土地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当建筑物和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同时应对裂缝进行观测。

2.2.6 沉淀观测精度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在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第一,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1.0,n表示测站数;第二,前后视距≤30m;第三,前后视距差≤1.0m;第四,前后视距累积差≤3.0m;第五,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

3 结束语

沉降观测的时候,要严格根据测量基本要求进行实测,在前后观测的时候要选择同一把尺子,避免尺子的不同造成误差;每次观测都要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不能随意更改;在观测的时候要确保每次观测的环境基本一致;如果建筑物的沉降每天发生变化,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采取相应措施。只有切实做好高层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才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10)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建筑工程中外墙所采用的保温材料多为易燃性材料,从而增加了火灾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使得建筑外墙保温防火问题成为了重点,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施工技术上的难点问题。下面就对建筑行业外墙保温防火材料的使用和技术等问题做了简单介绍。

一、国内外建筑外墙保温防火技术发展现状。

(一)建筑外墙保温防火材料技术的发展现状。

国内的建筑外墙保温的材料一般分为三种:首先是无机的保温材料,无机保温材料的本身,是不具有其可燃性的,但是保温性相对比较差,岩棉和玻璃棉等属于此类;其次就是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所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这种保温材料可燃性也较差,有胶粉聚苯颗粒等属于这类产品;最后一种就是有机高分子的保温材料,此类型的保温材料大多数具有很高的可燃性,属于易燃材料,容易引发火灾。这种材料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与聚氨醋硬泡等材料多为常见。不过这种材料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是因为其保温的性能相对其他材料要好,具有很好的经济适用性。不过在其使用中,其易燃性能需要得到重视,从而需要采取相应有效地防护措施。总的来说,我国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有机可燃材料为主材料的保温材料占保温材料的总体的五分之四,一般以聚苯板薄抹灰为主,总体的防火性能不太理想。

(二)国外的建筑外墙保温防火技术的发展现状。

对于国外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来说,其最重要的选择要求就是将材料的使用安全性作为重点。在建筑外墙保温的防火技术上要成熟于其他国家,对于建筑外墙保温的防火性能也进行了相应的等级划分。对于不同种类的建筑外墙,其保温性能与保温材料防火性的测定,也制定了合理的测定方法,并且制定了严谨科学的等级化划分原则和使用要求。

二、外墙保温材料使用过程中引发的火灾危害。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逐渐将保温材料应用到了施工的材料使用阶段。而这些外迁保温材料的主要组成成分时有机的高分子保温材料。这种高分子保温材料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极易点燃。保温材料极易燃烧,点燃之后的速度很快,再其燃烧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外墙温度会增高,从而使建筑物的表面存在与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充分接触。正是因为保温材料具有这样的特点,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外墙上的保温材料会快速燃烧,从而对社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二)极易扩散。由于目前使用的一些外墙保温材料,十分容易点燃,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引发火灾和其他灾害。由于现在建筑物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相对也比从前多了很多,所以,一旦发生火灾,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其高层建筑物或者是其他物品进行实施抢救,是比较困难的问题,不利于消防人员进行救援。(三)产生有毒气体。当建筑物外墙的保温材料被点燃的时候,会产生有毒气体。主要是因为制作保温材料的主要原料时属于有机的高分子材料,这样的特性就使得它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有毒气体,这种不良影响的产生会给社会和民众带来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三、改善外墙保温防火的策略。

(一)我国建筑外墙保温防火材料的合理选用。

建筑物设计施工方,在对建筑外墙保温问题进行设计时,全面考虑了其保温材料的防火、保温和经济性适用性,以及可看性等性能特点。尽量在满足这些性能条件下,来设计和运用具有比较好的防火性的外墙保温材料。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等级也要达到标准的规范要求,同时,还应进行其现场抽样的检验。保温材料在进场后,一定要远离接触火源。在露天的场地存放时,要利用不易燃的材料进行覆盖,还可以将保温材料进行涂抹防护层,然后在进入施工现场。严格要求不能使用不达标的材料。在建筑物外墙施工的过程中,还要着重根据设计单位所给出的设计方案来进行,不能私自更换外墙保温的材料品种。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建筑物本身所引起的火灾,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有其他火源在靠近材料时,引燃保温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不便。因为外墙保温材料,一般应用在其建筑的外墙上,很容易接触其外部火源,所以一定要考虑到材料自身是或者是在接触到火源时,是不是容易燃烧。要依照建筑施工方案,对这些要求设计,选用合理的外墙保温材料,以免发生火灾。

(二)制定相关的外墙保温防火规范。

在我国政策方面,需要制定建筑物外墙保温的防火规范,对于建筑物的防火要求及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都要进行合理的的等级划分。要求其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都能按照这样的规范来进行外墙保温防火的设计与施工,监督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保温材料生产单位对其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系统进行升级,以满足防火性能的要求。

(三)增强消防系统的安全保障性

依照消防条例和消防安全等内容,主要针对其建筑外墙保温在施工中的消防安全,而做出的相关规定。要对其进行焊接等可能发生明火的区域和部位,装配好相关的消防设施,并配备专业消防人员团队进行管理。如果发生火灾等情况,需要专业的消防人员来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从而保证降低火灾的发生性。假如灾害一旦出现,需要及时的将火灾是发生之后,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相关的消防系统来进行设置,确保建筑外墙的保温施工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

(四)提高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的综合技术。

从施工技术层次来完善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的材料问题,一般主要从两点进行考虑:首先,要通过对当前的保温材料的保温系统构造,来加强其技术的优化,从而增强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性。在防火隔断结构方面的设计,要确保适当的防火宽度,还可以在保温材料的外层上涂抹适当的防火涂料后,再将其运送到施工现场地,从而明提高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其次,就是要加强技术方面的研究,研制出新型的保温防火性能的保温材料。酚醛泡沫就是国外己经研制成功的兼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防火性的一种材料。所以,就需要加大其科研的力度,研发出更能适用于建筑外墙保温的防火性能的新型保温材料。

(五)加快建筑新型保温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设计和研发,以及使用的周期相对比较长,是国内的各个领域常常存在的一个问题。如若能够缩短开发具有防火性能的保温材料的时间,就可以有助于合理解决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的问题。加快建筑新型保温材料的开发的应用周期,不但能够加快保温材料产品的更新换代,还可以有助于选择使用材料的质量达到标准化,效果好的防火保温材料。对于推广应用条件的材料和技术要积极组织推广的应用。还要加强其有关的规范编制和完善工作,组织做好相关管理和技术、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施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建筑工程的基本功能,还要考虑更人性化的人居环境。从而需要我们在建筑外墙时,要加强所选用的保温防火材料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以及提高施工技术等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富元, 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的材料选择及施工要求[J]. 建筑,2010,(4).

篇(1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as an independent division component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gradually become the indispensable part in,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new industry trends. But because the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has its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ivil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organization have obvious difference, so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has caused many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to construction project left much regret.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to desig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for everybody study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projec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investment

中图分类号:TU7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智能化作为独立的分部分项工程,越来越广泛地包含于建设项目中,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尽管在运用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建筑智能化肯定将成为建设项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对智能化项目进行设计与施工组织,则须确立设计思想和设计内容,通过现代化手段严格进行施工管理。只有充分了解和利用建筑智能领域的专业化思维,在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才能取得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一、建筑智能化的研究背景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相对于土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建筑智能化不能适用通用的工程设计、管理及监督等工作内容,这就造成了设计与施工方面不能很好的结合,在很多情况下,导致了建筑智能化系统不能发挥其独有的优势,不能体现出应有的经济效益。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已经发展了将近十几个年头,国家也颁布了推动建筑智能化发展的各项政策,了相关技术实施标准。国内企业也逐步开发了建筑智能产品,通过十几年的积累,我国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建筑智能化专业从业人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项目智能化需求不合理,片面追求高标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等问题。不良的工程质量及验收不规范使得智能化系统长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市场还不规范。现存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设计不到位。系统集成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大多来自专业设计院,对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技术比较了解,对设备产品也比较熟悉。但这部分人员走出校门后未经建筑设计培训,对建筑设计不够了解,施工图设计质量较差,经常出现设备位置与土建机电图不配套甚至冲突、点网与管线布置混乱等一系列问题。

招标不到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单位一般由招投标产生。由于招标公司大多缺乏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的实践和经验,在招标文件的编制中套用土建机电施工招标格式,只要求投标单位描述施工组织、质量保证措施、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机械等内容,并按此作为技术标打分,未能体现智能化系统的专业特点。

施工不到位,总包单位往往将建筑智能化部分分包给专业施工单位,但由于工程进度、费用摊分、界面划分、施工配合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不如人意。

监理不到位,建设项目工程监理受建设单位委托,对工程施工质量承担责任,现状是工程监理单位普遍缺乏专业的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人员,往往由机电监理人员兼任,造成工程质量把关不严。

检测不到位,主要原因是建设单位没有意识到检测的重要性;验收不到位,质检部门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建筑行业应继续研究探索项目设计及施工组织的合理化,只有项目设计及施工组织的统筹安排更加合理,才能保证建筑智能化更加顺利的开展,确保建设项目智能化工程部分的质量与进度满足要求。

二、建筑智能化对项目设计的基本要求

2.1、确立设计思想

中国老百姓喜欢买房子,而且喜欢一套接一套的买房子,开始的时候,房子面积增大了,空间增加了,但是最根本性的品质却没有任何变化,它仍然不能四季如春,不能恒温恒湿,不能在全封闭的环境下有新鲜的空气。根据目前我国住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住宅建设必将进入一个快速提高生活质量的阶段,必定会重视建筑智能化的进步。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智能化的概念,是设计高品质建筑的前提和基础。业主方,设计院,施工方是建筑行业的三大关联体。业主方因为对智能化建筑的概念理解不够充分,往往会忽略一些可以智能化的项目,而对于那些难以实现智能化的项目却做出不切实际的要求,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目前很多设计单位则依靠以往的设计经验和理念,忽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或者由于对信息科技发展的前瞻性不足,将系统的功能设计设置的偏低。所以,在项目设计的安排上,首先要确立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在即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从业主的经济实用性考虑,在确保工程总体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的条件下,提供比较高质量的建筑工程设计,打下智能化建筑的重要基础。

2.2、确定设计内容

建筑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主要设计单位,无论是设计单位还是集成商,其在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均存在各自的弱点,导致因设计的问题给建筑工程带来了质量隐患。对于一般的建筑设计单位,其优势专业主要集中于建筑专业、结构专业、给水排水专业、电气专业及暖通专业等五个专业,其能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人员相对较少。设计单位要适应这样一个暂时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短缺的现实情况,利用现有的人才,开展专业拓展学习,增加专业知识面,并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完善智能化设计。

建筑智能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设备监控系统工程、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通信系统工程、灯光音响系统工程和智能卡系统工程等。建设项目在开始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设计的内容,要突出建筑的智能化标准。比如: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空调监控系统、冷冻站监控系统、热力站监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变配电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监控系统、消防灭火报警监控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和消防广播系统等,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重点考虑传感元件,如温度传感器、相对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流电压转换器、液位检测器、压差器及水流开关的规格参数等。

三、项目施工组织的概念及作用

施工组织是研究工程建设统筹安排与系统管理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它针对施工组织的复杂性分门别类,对如何组织、计划一项拟建工程的施工,寻求合理的组织和方法,也就是根据批准的建设计划、设计文件(施工图)和工程承包合同,对建筑安装工程任务从开工到竣工交付使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统称。建筑智能化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建筑智能化产品的技术与经济特点,结合建筑智能化系统先进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工程设计要求及工程建设计划,以提供各个阶段的项目施工组织内容。我们通过对项目施工组织的编制工作,可以全面考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条件及影响因素,利用有利条件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和技术经济等组织措施,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对人力,资金,材料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协调施工中各个单位、组织部门、各个工种的相互关系。可以把全过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和经济,施工企业的全部安排与具体工程的施工组织工作更紧密的联系起来。

在现今的建设项目中,我们一般利用网络图来进行施工管理。网络图可以反映出组成计划任务的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进行网络分析和计算求得工期,资源与成本的综合优化方案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进行监督和控制管理,可以保证预定计划目标的实现。网络图由活动、事项等内容组成,主要的过程有确定作业时间、工序时差、工序的最早开工时间、关键线路等,这样的施工管理方法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的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来监督和控制施工管理,这是目前较为普及有效的施工管理办法。对于智能化专业施工,由于处在施工阶段的末端,则应在网络图管理中注意与其他专业环节的时间穿插,合理利用时差及自由时间,争取工作面,以便保证施工质量并压缩工期。

现代建筑物应有高效舒适的居住环境,智能建筑作为国际化的建筑形式,必须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标准和要求,在其发展的同时,作为建筑企业,其施工组织必须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优化施工管理,利用智能建筑集成化的理念,在施工和智能建筑的管理等方面取得发展和进步。

四、结束语

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不尽如人意,存在较多的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主要是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招标单位、施工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等。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是大家的共同责任,特别是行业企业、从业人员、专家等。只要各相关单位共同努力,为提高行业信誉,提高工程质量尽一份力,必将迎来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美好春天。

【参考文献】[1]《建筑智能化概论》苗月季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