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2 15:09:1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篇(1)

关键词 群众性经济技术 创新活动 思考

一、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是油田发展的需要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意义。从政治上讲,是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从经济上讲,是增强油田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百年油田创建的有效手段。

一是有利于提高员工技术素质。石油企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创建百年油田、实现企业持续高效发展,就要不断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把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员工学习业务知识、钻研技术本领的热情,并在全体员工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科学、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氛围,从而提高员工队伍整体技术素质,使广大员工适应油田发展的需要。

二是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大庆油田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要实现创建百年油田的宏伟蓝图,就必须保持浓厚的创新意识。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就是要鼓励员工创新,从而推动油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大庆油田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

三是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如何使员工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到实处,直接影响到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深入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就是要激发广大员工的创新精神,引导员工参与到企业民主管理中来,增强员工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有效地将油田生产管理与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形成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大庆油田蓬勃开展,这对于激发员工的首创精神,提高行业创新意识,推动油田经济技术进步,增强油田竞争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有些油田企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面临着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一是员工参与不广泛。经济技术创新的本质应是一项群众性的活动,全员参与是经济技术创新的活力所在。但在实践中,往往把经济技术创新看成“精英”活动,而不是“群众”活动,只是少数单位、少数人员参加。开展的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等,除少数基层技术人员和部分部门的管理人员参加外,普通员工参与的人数较少。正是由于全员参与不够,致使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缺少广度和深度。

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首先,对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奖励偏低。一个获奖合理化建议无论成效大小,一般也只有几百元奖励;员工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比赛夺冠者的奖励仅两、三千元,员工创造发明的价值与奖励价值相差甚远。其次,分配机制不灵活。一个创新成果获奖,在奖励分配时却出现“数人分享”的怪现象,难以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原则。第三,缺少成果推广机制。往往成果出来后,发一个表彰通报,就结束了,而成果的推广应用环节却无人过问,以至创新成果的价值不能得到真正体现,挫伤了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三是活动开展不经常。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本应是一种经常性、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有的单位实施起来却是时断时续,难以持之以恒。甚至一些单位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平时不组织、不发动、不布置,上级来工作检查和考核时才突击设计一个所谓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只见“活动”,不管成效,没有制度保证,没有健全机制。

四是成果评价不规范。目前,对员工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技术革新等成果的评价,没有建立客观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对成果评价人为的“主观”因素较多,往往使参与者觉得评价有失“公正”。如合理化建议评比,多是由各方面专业人员组成一个评价小组,共同为所有合理化建议打分,由于评价小组成员专业不一,对不属本专业内的合理化建议只能凭印象打分,造成评价不准确,从而挫伤了参与者的积极性。

三、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的建议

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应立足于“创”,着眼于“新”。工会组织要紧紧抓住油田生产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推动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目的,掀起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热潮,增强企业的经济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加强宣传,增强员工技术创新意识。要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宣传。要以当前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为契机,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增强广大员工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适应新形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二是立足岗位,选准创新活动切入点。要把油田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薄弱点,作为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切入点,使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保证重点、突破难点、弥补薄弱点上发挥作用。在重点上保证,要抓住关系油田效益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按照确定的目标要求,发动和组织员工确保实现。在难点上突破,要针对油田在生产、经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难题,组织员工开展以降本增效、科研攻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为内容的劳动竞赛,为油田排忧解难。在薄弱点上弥补,要发动员工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查漏洞、找不足,针对存在的薄弱方面,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完善油田生产管理。

篇(2)

企业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它能充分挖掘职工的创新意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作性,使职工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最终实现企业与职工共赢。本文对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行跟踪分析,谈谈对开展创新活动的认识与感受。

一、工会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意义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职工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单位越来越重视对职工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在群众中积极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经过几年的推广和实践,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已经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重点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理论,提倡自主创新。真正实现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需要企业各级管理层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广泛开展群众性知识技能竞赛和发明创造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运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发展企业,服务社会,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所以说,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的需要。

2.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融入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同利益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企业行政、党委和工会的共同意识。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能促进企业文化的提升、实力的增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因此,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实现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3.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能有效地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职工的就业权和发展权。企业职工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随之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收益也随之增长,双方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二、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当前形势下,工会组织开展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着手解决,比如职工对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意识不强,基层领导没有把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合理化建议的质量不高、与日常工作不能紧密结合等问题。

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功底,离开了广大职工的力量,再精明的企业管理者,也不可能把企业做大做强。事实上,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就是以企业为中心,发挥基层工作者的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生产效率。

然而,有的企业却认为技术是专家们所要研究的问题,职工搞技术只是小打小闹,起不到根本效果;还有企业职工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奖励力度不到位,对取得成效的职工,没有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通过以上提到的问题,我认为要想做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首先应该从领导的意识转变开始。

三、工会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对策

1.做实做强活动载体

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是单位完成经营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要发挥工会组织的有效职能,保护职工根本利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来实施。

(1)开展职工竞赛活动

坚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普及面广,突出核心”的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把崇尚劳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积极倡导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挖掘职工的技术创新能力,让职工做企业的主人,树立职工主人翁精神,让职工以当家作主的态度进行工作,这样才能增强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岗位上实实在在为企业着想,积极地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2)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

合理化建议工作不仅是通过员工建议改进管理工作,而且是民主化管理的具体实践。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让每位员工都有说话的机会,把员工对企业的爱心和智慧集中起来,把员工的心吸引到企业上来,充分鼓励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包括生产、创先、安全、电网建设、营销、服务、管理、文化等方面,共同为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从而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推动职工“五小”创新活动。

(3)创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室

以劳模先进为带头人,建立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力、公关作用及梯队培训的帮带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以企业技术、技能骨干领衔组成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努力培养更多的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的高层次人才,大力营造尊重劳模、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全员创新的发展氛围,深度激发广大职工努力创新、岗位成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4)开展“创争”活动

职工技术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工会组织在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时,把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列为重点环节,开展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为企业职工提供一个学习的良好平台,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坚守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加追求进一步的技术创新。

(5)QC小组活动

QC小组活动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是企业职工展示个人才能与职业魅力的活动平台。要积极努力地参与到QC小组的管理模式中,鼓励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并建立奖励机制,同时,实现企业节约成本,强化质量,提高效益的目的。

2.建章立制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需要有一个管理体系来维护,即党委领导、工会组织、部门协作、全员参与。

(1)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可能存在创新的机遇,在群众间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职工的积极配合,还需要技术人员的参与和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因此,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同时,要加强管理,有组织有规划的进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对工作的热情,促进企业科学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规范化管理机制

任何活动的周密进行都需要一套完整有序的规章制度来有效管理。在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时,应当明示活动的中心思想、工作原则和内容、工作程序和目标、管理方式和措施等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要切实划分好责任问题,保证技术创新活动有专人负责,保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能有序进行,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3)评价激励机制

提高创新意识,深化创新观念,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突出表现的职工、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奖励措施,让他们在企业中享有较高的福利待遇,从而带动其他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做细做优活动推进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方式,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宣传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先进经验和实际效果,注重发现亮点、培育典型,充分发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室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品牌效应,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尊重和保护创新成果,不断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健康发展。

(2)活动落到实处

以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出发,给职工营造一个可靠的环境,培养职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其对岗位的热情,挖掘职工的创新智慧,让职工在创新活动竞赛中充分认识和提高自己,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人才。把创新活动的内容,归入企业职工培训计划中,把创新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3)要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创新活动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即将活动与技术相结合、与企业节约成本费用相结合、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以及与合理化意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实施创新活动的最终目的,推动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迈向新的台阶。

四、总结

综上所述,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保持自身生命力的根本力量。企业工会要大力引导和动员广大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挖掘职工的潜能和对工作的热情,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新的问题日益凸现,诸如资源衰竭、生态环境问题、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预测预防都需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取得突破,谁在技术上创新领先,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也就能创造较好的效益。

在地勘单位事业体制向企业化转轨的过程中,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更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能推动地勘单位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经济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和技术相结合,首先是一个经济的概念然后才是一个技术的概念,不是某一单项的技术或工艺的发现,是指将各种生产要素(如生产数据、劳动力等)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并把新的组合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以获取新的价值和利益。如开拓新的市场,形成新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技术本身的创新,组织管理的创新和企业文化观念的创新。地勘单位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如队伍大经营性资产少、债务沉重。非地勘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运行质量低、下岗职工多、再就业难等,仍制约着地勘经济的发展。要解决地勘单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改革,在创新。队伍结构调整要改革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要改革创新,投资结构调整也要改革创新。同时加大推进技术进步和推动技术创新的力度,努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原有的传统产业,以提高地勘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勘单位能不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增强发展的后劲,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抓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这个关键。

二、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

工人阶级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就必须大力推进知识化进程,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在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突出创新、创先、创优、创最佳水平,把实施“创新工程”的过程作为提高职工素质的过程。通过职业技能、新技术、新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术技能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总结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推广和挖掘职工中的绝招、 绝技、 绝活, 搞好传帮带;通过技术难题会诊,关键课题分析,提高职工的创新应变能力和攻坚能力。同时,工会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提高工作质量,还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向管理要效率、要质量、要效益,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作出贡献,为地勘单位的改革和脱困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过程中,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实现地勘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创新过程中,要以地勘企业职工为主体,以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要与地勘单位的科技、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突出技术创新,注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形式上,以发动广大职工参与并为职工群众所欢迎为标准,要不断创新群众性的经济技术活动,不断把活动推向新水平。

2、注重实效,立足基层。我们要坚持从地勘单位矿产开发、工程建设市场和多种经营的实际出发把增强单位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把解决单位发展的难点,实现扭亏增盈等问题作为重点,组织基层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活动;紧紧围绕创新技术、加强管理、增加产品、改善质量、降低成本、搞好服务、增进效益等内容,鼓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多作贡献,为推动地勘经济的发展建功立业。

3、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要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做到组织落实、责任目标落实、措施落实;加强宣传,形成声势,要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工会的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开展 经济技术创新的意义,宣传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主动配合行政研究和制定 技术创新的奖励办法,建立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在经济技术创新中取得优秀成果的职工,要促使单位除按其创造的效益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要与职工的晋级、评定职称挂钩, 并为他们学习深造创造条件。保护职工的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推动国家有关奖励条例和办法的贯彻会影响,进一步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4、制定创新活动措施。地勘单位职工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广泛发动和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参与,要与职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一专多能等需求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要进一步增加活动的科技含量,通过技术练兵、技能竞赛、技术革新、技术协作等活动形式,鼓励和支持技术人员主动进行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不断用知识武装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用到工作上,为单位发展出力。促进地勘单位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篇(4)

关键词 物探处工会 群众性经济技术 创新创效

近年来,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长庆物探处工会围绕企业发展实际,以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为载体,紧扣“创新驱动,改革发展”主题,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狠抓素质提升、制度建设和组织实施三个大关键环节,夯实创新基础,搭建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质量,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一、必须抓素质提升,不断夯实创新基础

提升员工素质,是提高员工自主创新能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性工作。

(一)重引导,激励推动

物探处工会制定了《提升职工素质活动管理办法》,引导个人争做学习型员工,单位争创学习型组织,夯实企业创新基础。每两年评选一次读书自学先进单位、班组和个人,并予以奖励。对各类考试取得的学历的也予以奖励。五年来,对135人通过自学取得更高学历及各类专业资格证书进行了奖励。

(二)摸需求,投入拉动

一是结合公司活动安排,开展职工读书自学调查问卷,从书籍类型、读书数量、学习方式等25个方面,全面了解职工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引导。

二是针对职工学习需求,处工会投入专项经费,为基层分会配发了图书柜、电视机等设备及法律、汽修、科技等方面的图书2万余册。成立各类学习小组31个,建立职工书屋12个。购置无线路由器,为物探队职工开通了宽带网。

三是采取结对子,签订“师徒对子”合同120份,确定培养内容和计划,拓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范围。今年7月,物探处6名青年技术骨干与公司科研单位6名技术专家签订“师徒结对子”协议。跨单位的“师带徒”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使长庆探区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进一步夯实。

(三)树典型,榜样带动

近年来,共奖励学习型单位10个,班组16个,先进个人18名。2117队在活动中把职工自学成才与岗位成才、职工个人进步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鼓励员工参加自学、函授等学历教育。组织员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培训取证,提升员工创新意识和能力。全队拥有各类图书2200余册,10名职工通过自修获得大专以上学历,100%职工接受了各类培训,90%的职工参加了岗位练兵,特殊岗位员工的考核合格率和持证率达到100%,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学习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技校学历的修理工杨新勇,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和敢为人先的闯劲,立足岗位,紧盯一线,锐意进取谋创新,近年来,以他为主导的杨新勇创新工作室共完成创新项目20多项,30篇,取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3项,他本人也成长为集团公司工人技能专家和“河北省能工巧匠”,实现了从蓝领到金领的转变。2015年他被集团公司派往国外考察培训。

二、必须抓制度建设,积极搭建创新平台

物探处近年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制度平台。共完成技术改进项目25个,1项成果获公司秀技术改进成果奖,物探处工会荣获2015年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奖。

(一)划分责任,健全组织机构

物探处成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的计划、组织、考评及表彰奖励等工作,使创新活动事事有人问,时时有人管;机关科室以文件形式规定活动内容、方法、考核标准等;相关部室对口负责,各司其职,做好技术创新项目、合理化建议和劳动竞赛的评审、采纳、推广和考核工作;基层单位成立了相应组织,负责抓好本单位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物探处工会每年初明确各单位的创新工作目标,每年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制定群众性技术创新、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活动计划,使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身上有指标。

(二)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

一是围绕发展抓重点。针对企业发展方式、项目运作模式等方面,确定重点项目,发动和组织职工建言献策。二是紧扣生产抓难点。针对物探处生产、经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例如在地震采集技术、工农补偿管理等方面,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三是针对问题抓弱点。通过大讨论、召开务虚会等形式,发动职工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查漏洞、找不足,针对存在的薄弱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健全机制,激发员工热情

一是采取上级拨一块、行政拿一块、工会筹一块的方式,确保奖励资金的到位。二是坚持及时性原则,对于合理化建议,一经采纳直接由物探处工会给予奖励,保护了职工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三是年底组织集中评审,分层次进行奖励奖。基层单位实施的建议和技改项目,由基层单位组织评审,物探处工会审核后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物探处组织实施的创新项目,按照产生的效益,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四是把各单位开展活动的情况与领导干部的年终考核兑现、个人评优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的创新热情。

三、必须抓组织实施,持续提升创新质量

(一)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媒体、会议和指导工作机会,广泛宣传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的意义。结合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改项目奖励办法,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宣传。

(二)拓宽渠道,实现全员参与

一是集中征集。开展了“百日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竞赛”、“我为生产献一计”等主题活动,职工每年至少提一条技术创新建议或管理创新建议,各单位每年至少有一项技术改进项目。二是登门集中。选择管理、技术专家和操作能手,登门听取相关建议和意见,并分类造册,及时转送到有关领导和部门采纳实施。

(三)分级实施,力求层层结果

一是班组直接实施。如2117队钻井质量监督人员提出的一项合理化建议,被队解释组采纳后,使钻井质量检验效率提高了45%。289队组织解释组技术人员编写的办公小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手工录入数据的差错率。283队职工完成的《地震队现场调度管理系统》成果获公司QC成果一等奖。该系统在全处地震队推广后,实现了地震队现场调度管理的数字化、标准化,大大提升了地震队基础管理水平。

二是基层单位实施。283队在公司首家使用HAWK节点仪器成功运作了5个项目,总结形成了以“HAWK节点仪器在黄土山地区使用的4个作业流程、7个管理标准、17个重点岗位作业指导书、79个关键节点质量控制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成果。股份公司在地震工程设计审查现场观摩会后,认为:Hawk节点仪器质量可靠,采集规范,问题可控,符合标准,可以在中国石油全面推广应用。

篇(5)

工区成立“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活动时间

自2007年4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结束

三、总体要求

坚持重在基层,围绕省公司1号文件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着公司2007年“两会”和公司工会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安全生产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载体,提升活动质量,注重活动效果,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职工自身价值和工区发展的互利双赢。

四、活动内容

紧紧围绕“保安全,促生产,助力公司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工区生产实际,在全工区广大职工中重点开展以下活动:

1、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及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

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立足本岗发挥最大潜能,构筑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为进一步提高各级人员的安全素质,将组织职工深入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将利用“安全生产月”有利时机,结合生产实际,开展防火宣传专项教育培训、开展安全工器具使用、检查和保管培训、开展工作票专项培训活动、GIS录入培训等。为进一步提高职工安全生产参与有我的意识。准备在六月末,举办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对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工区将予以奖励。在开展安全培训的同时,工区还将在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综合能力上下功夫,准备好省公司《变电运行岗位人员知识及技能调考》。

继续开展好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安全生产要靠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群策群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朝阳监控站对新型录音笔的小改小革在安全生产中起到了实效,为我们的操作带来了方便,对于好的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要给予发扬、推广,将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工区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2、巩固创新,营造安全氛围,树立安全文化。

工会围绕工区安全生产工作,利用不同载体,积极发挥对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作用。将制作安全生产标语和条幅,下发到各所(站),悬挂在作业现场,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各所(站)要开展一次以“防止误操作”为主题的“主题安全活动”,防误班要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一次以“防止人身事故”为主题的“主题安全活动”。为进一步巩固安全生产成果,工区工会已刻录了三十多套安全生产光碟,将发到各所(站),各所站要组织好人员观看,并让职工在思想上切实受到教育,并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保证安全生产上。

各所(站)要继续开展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活动;继续开展无违章班组竞赛活动。为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工会将每季度组织职工代表开展安全生产巡视检查,起到助力安全生产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和保管,工会将于近期举办一期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培训班。

3、建立内部维权机制,坚持源头参与,多方位,全角度确保安全生产稳定发展,

建立健全群监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由工会主席、总安全员、班组安全员组成,负责工区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和生产现场安全监督,进一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按照公司工会总体要求,在工区开展安全示范岗活动,此次将西郊一次变、长春监控站、浦东监控站、春阳监控站定为安全示范岗,发挥榜样的力量,促进各所(站)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开展“当好贤内助、吹好枕边风”职工家属座谈活动,各所(站)要发挥职工家属在安全生产中的稳定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召开职工家属座谈会,并组织职工家属观看《警钟长鸣》、《人身事故案例》等安全教育片,使职工家属深切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到确保安全生产就是保证家庭幸福安康;开展个人无违章、班组无违章、单位无轻伤活动。在全工区范围内营造一个以“遵章守法为荣,违章违规可耻”的安全文化氛围,号召全体职工和家属同心协力,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反违章,除隐患,确保本所(站)不发生事故。

五、开展“创新活动”要求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创新活动”是工区贯彻落实公司2007年“两会”精神,抓落实、重提高、促发展,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一项工作,各所(站)要积极落实方案内容,贯彻方案精神,按照工区安排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确保各项活动在职工中起到实效,起到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作用。

篇(6)

一、强化顶层设计,做实关键环节,不断完善职工先进操作法运行体系

1、强化顶层设计,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环境。公司工会把职工先进操作法作为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重点内容和精品工程进行打造,特别是注重活动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1)建立两年一评审的制度,保证先进操作法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以及技术含金量;(2)建立完整的挖掘、整理、评审、命名、表彰、推广先进操作法的运行体系,每个环节制定具体的规则要求和工作程序;(3)建立先进操作法整套运行机制,涵盖组织领导、内外部协调、奖励激励以及先进操作法本身创新发展机制。

2011年,根据股份公司关于进一步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公司党政工团联合下发了《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实施方案》,对包括先进操作法在内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行了全面梳理,进一步完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体系和相关制度建设,为职工先进操作法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做实五大关键环节,坚持守正才能出新。(1)深入挖掘。公司工会开展先进操作法活动的初衷就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愿望一样,使潜藏在职工中的绝技绝活保留、传承。面对工种多、技术复杂的现实情况,一线申报的项目是否可称为绝技绝活,是否保证相应的技术含金量等是集先进操作法的关键环节。为此,工会不断总结经验,采取车间申报、工会挖掘相结合的方法,安排专人定期深入车间,仔细观察、反复对比、精心总结一线职工的操作过程,协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职工进行理论提升和总结,解决他们会干好、不会说明,能口头说明、缺少理论支持的问题。通过深入挖掘和理论支撑,精准地表达和展示了职工的智慧,提高了车间和技术工人参与的积极性。(2)精炼总结。先进操作法的总结归纳至关重要,要诀就是把复杂的操作方法表述为最简单的概括,归纳总结,坚持做到精炼、准确,易于推广时的记忆和操作。我们在对“付明祥HXD3C型电力机车主断路器分析调试操作法”进行总结时,根据对工作准备、故障判断、故障排查三个阶段的操作流程的提炼,总结,概括为“十项准备动作”、“六看十一查”和“一听五查”操作方法,体现出精准概括、总结到位、简单易懂、操作灵活的特点。我们对“于冰一次加热、锻造快速加工NX70型平车中拉杆操作法”进行提炼,总结出“8个步骤和8项注意”的操作要诀,保证了该项操作法在推广时简单、明了、直观。(3)严格评审。评审分为预审和正式评审两个阶段,预审由公司工会安排专人负责把关,正式评审则组织专家严格审查。预审负责人具有长期的工作经验,对一般的操作法在此阶段就进行淘汰。正式评审则更加严格,所有评审人员全部由公司级专家担任,经过对操作法全面资料审查、视频了解、现场答辩等环节,经半数以上专家同意,才能成为公司级的先进操作法,从而保证被命名为先进操作法的申报项目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真技绝活。(4)审慎命名。在先进操作法命上自己的名字,对技术工人是一种莫大的精神鼓励和至高的荣誉。但是先进操作法产生过程存在不同的情形,有的是操作者本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探索、总结出来的;有的是经过一代代操作者不断积累、沉淀、传承下来的;还有的是几个人合力创造发明的。因此公司工会对先进操作法的命名一直非常慎重,需要经过本人承诺、所在车间证明和公示等措施,确保命名无疑议。(5)强化推广。先进操作法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把先进操作法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促进工艺流程改进,甚至提升至标准化工艺规程,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我们坚持做到先进操作法要被公司技术主管部门审定为标准操作工艺后方可推广。这些先进操作法的评审、推广对产品工艺流程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毕岁礼HXD3电力机车牵引杆梁半圆孔镗削操作法”,初审时发现“四头镗刀对刀量块”和“牵引杆梁安放找正”的问题,我们积极与技术部门沟通,得到重视和采纳,改进了量具、工装和加工工序,并纳入标准工艺规程,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个先进操作法的诞生,经过一个严格而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是操作者本人知识、技术、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更凝结了广大参与者共同的关心、关爱和培育,也是集体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公司工会坚持2年开展一次先进操作法评审工作,每一批先进操作法也就10个左右,就是秉持认真严肃的态度,使认定的先进操作法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实现载体创新,取得关键突破,有序推进职工先进操作法创新发展

1、不断实现载体创新发展。公司工会挖掘和传承先进操作法走过了由师傅带徒弟、言传身教的传统模式到采用录相机录相制作多媒体光盘,再到运用电脑制作PPT形式的三步曲。言传身教存在受众面窄,而且极易造成传承中断的情况。多媒体光盘需要高端摄像设备和较高的编辑技术,后期制作难度大。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公司工会先进操作法载体现在普遍采用PPT形式,通过制作高品质的PPT片,展现出先进操作法的神奇,也体现出与时代的高度契合性。这项方法被大连市总工会评为2011年度创新工作奖。

2、先进操作法不断取得关键性突破。自2005年开始,历经三届先进操作法评审和推广,先进操作法本身也在创新和发展。第一批认定的10个先进操作法基本是在生产一线领域挖掘整理的,更多地侧重于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绝技绝活。我们在开展的第二批先进操作法时,将先进操作法征集挖掘工作扩展至技术和管理领域,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最终选定技术设计及软件开发等领域。先进操作法在技术和管理领域里开展,拓宽了我们的工作思路,同时也在技术、管理职工中开辟了新的活动空间。目前,公司开展的第三批先进操作法又增添了新的内涵,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先进操作法与高端产品、高精设备、高尖技术相结合,体现出先进操作法的高技术性。“万传广240铸造机体缸头螺栓孔加工操作法”,充分发挥龙门加工中心机床的功能和潜力,通过编写逻辑性强、简洁通用和自保护功能的程序,创造了240铸造机体缸头螺栓孔加工新方法。“高云巍265柴油机连杆深油孔钻削加工操作法”,编写高效安全的加工程序,改进深孔加工刀具参数,选择合理的切削参数和切削油等手段,解决了连杆深油孔钻削加工的技术性难题。

公司职工先进操作法在推进的过程中,从形式创新,到载体创新,到内涵创新,不断取得关键性突破,始终紧随企业科技进步过程,始终保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始终坚持与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紧密融合,从而保证了先进操作法鲜活的生命力。

三、提高效益和效率,畅通成长成才通道,切实发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功效

1、着眼工艺流程改进提升,提高先进操作法对企业效益和效率的贡献率。公司工会开展先进操作法活动以来,在征集、总结、整理、推广各个环节,都注重其与工艺流程的密切结合。先进操作法被工艺技术部门采纳后,提升为标准工艺规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高世和球墨曲轴表面裂纹消除操作法”不仅创造了“曲轴表面裂纹、缺陷修复”的奇迹,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每根曲轴历年平均价格20万元计算,累计节省费用达660余万元。“陈柏宁等人机车电气屏柜预布线操作法”不仅能很好地满足机车电气配线标准化要求和铁标的相关布线标准,而且相比传统工艺减少了二道工序,提高工作效率达3倍以上。可以说,每一个先进操作法都是工艺技术的改革,都创造了显著的效益,这就是大力推广先进操作法的价值所在。

篇(7)

一、工会要结合实际,设计载体,为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搭建好平台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取得实效,必须根据企业实际,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任务,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引导职工找准技术创新切入点,开展多层面、全方位的创新活动,吸引职工群众广泛参与,搭建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平台,形成全员创新格局。

一是要围绕企业的经营难点,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把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巨大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二是,要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核心,组织开展以技能培训、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名师带徒等为内容的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励职工争当新时代的“金牌工人”、“知识工人”,努力培养一支复合型技能人才队伍。三是,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任务,引导职工找准技术创新切入点。企业要以增强快速反应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为重点,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围绕企业营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学习创新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产经营水平。

二、充分认识职工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积极性

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存在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节。职工是一线生产最直接的实践者,对生产技术的革新与改进最有发言权。企业必须树立“小想法”能变成“大智慧”,“小革新”也可能变成“大创造”,也有大价值的意识。引导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理论创新,既离不开众多“小项目”、“小革新”的集腋成裘,也离不开众多“小人物”的积极参与。因此,企业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重视职工群众的参与热情,要不以事小而不为,把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当成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来搞。企业中的各职能部门和中层以上干部要围绕职工队伍建设,扎实细致地做好职工群众思想工作,教育职工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树立学先进、比贡献、创一流、增效益,主动投身于企业的改革。

三、规范管理,完善机制,深入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群众性的创新活动,工会只有建立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一是应建立引导机制。加大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的舆论宣传,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氛围,并针对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难点,开展群众性攻关活动,以吸引广大职工自觉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增强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群众性。二是要建立管理机制。工会要加强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指导,建立和健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网络,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制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计划,明确创新的任务、目标,做到创新任务有领导抓,创新活动有部门管,创新工作有专人做,保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并建立职工创新成果库和技术工人人才库,辅助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三是建立评价机制。在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实践中,要结合实际,制定各工种、各岗位的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价标准,使得创新成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四是要建立科学的荣誉激励机制。为了尊重广大职工群众在技术创新中所创造的价值和成果,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荣誉激励机制,要以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劳动成果和劳动贡献,物质利益和社会荣誉相统一的激励机制。五是要及时促进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会应发挥职工技协的作用,积极参与、大力推进技术交流和协作,促进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六是建立技术创新培训机制。实施创新活动,工会还要重视对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知识经济时代,职工素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企业发展靠市场,市场竞争靠技术,技术创新靠人才,人才成才靠学习能力持续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是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劳动智能化,知识产业化进程的力量源泉。因此还应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动力、毅力和能力。使职工不断掌握新知识、储备新技能,为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智力支撑和素质保证。

四、不断扩大和丰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的内涵,使创新活动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篇(8)

外部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

所谓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它是以技术创新活动为中心,对技术创新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是技术创新活动存在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

(一)科技制度因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科技政策。科技政策是政府为了影响和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其实质是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干预或引导。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西方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政府不可能也无从干预技术创新,政府的干预反而可能给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危害。但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对技术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创新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实际上是与一个国家的特殊性密切相关的。

为获取竞争优势,许多国家在科技政策方面做出了调整和变更。如澳大利亚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实施长时间大幅度地减税;欧盟计划耗资2.3亿欧元,为扩大后的30个成员国的中小企业技术革新与创新改善金融环境;英国宣布对企业的科研和开发投入实行税收减免;德国提出“欧洲复兴创新”计划,主要目的是为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提供长期贷款援助,以及为中小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扶助政策。

科技体制。从发达国家来看,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的企业往往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主动创新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从我国的情况看(许庆瑞,1990),长期以来逐步形成的科技体制存在不少弊端,其最大的缺陷是把统一的“科研-生产-营销”的有机联系过程,割裂为自成体系的各个独立系统。这些系统各有其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角度,各自根据它们所能获得的局部信息,进行方案分析做出决策,这种科研体制的安排,产生很多弊端(见图1)。

研发体制应沿着科研-生产-营销一体化的方向进行,在组织上、体制上保证对影响技术创新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做出比较全面的科学决策,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科研与生产的脱节,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对科研体制进行改革,重点是改变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改变研究机构和企业脱节分离的现象,将科研机构逐步下放到企业集团、行业和中心城市,特别是从事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都将逐步进入企业、企业集团,发展科研先导型或科研生产型企业。目前这一改革,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正在深入。

(二)法律法规因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法律法规一般指政府管理市场活动和规范市场行为的政策,通常是政府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或为了确保社会利益而对市场进行的干预。与技术创新有关的法律、法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经济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市场效率;二是社会法律法规,旨在保障或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行政法律法规,旨在保证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平衡和健康发展(柳卸林,2000)。

这些法律法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限制作用。比如,经济法律法规能够保证产品市场的公开性和竞争,对促进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和技术创新是很重要的。社会法律法规可以促进产业的技术需求,引导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方向,行政法律法规可能保证了各种角色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有公平的“活动规则”。但是,法律法规对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有时也起着阻碍作用,由于一些法律法规的限制,使企业在技术选择上受到制约,在技术开发中不确定因素增加,成本增大。法律法规的改革,就是要在保证实现法律法规有益目标的同时,尽可能消除其对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利影响。法律法规对技术创新有影响,反过来,技术创新对法律法规也有影响。法律法规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创新的推动。

(三)市场因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市场通过价格信号有效地引导着技术创新的方向,没有价格信号,企业的创新行为将是盲目的。价格信号是告诉企业,什么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东西,哪些地方资源稀缺,从而需要创新去寻找替代物。当创新产品带来高利润时,意味着这种创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而那些失败的创新则意味着产品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样,当人们通过创新去追求高利润时,市场也就在调节着人们的技术创新活动,使创新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黄鲁成,2007),如图2所示。

市场可以消除创新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消极因素。不确定性是创新的内在属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出现在研究开发、中试、规模生产、营销等创新环节上。既然创新是创造一种以前并不存在的东西,从而创新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不确定性,带来风险。在计划经济体系下,有时可选择一家或几家企业从事专项的创新活动,这种做法有助于避免创新的重复性,但这种创新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在市场经济中,创新是企业自发行为,企业常常为某一产品进行平行的、竞争性的研究开发活动。从表面上看,这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但实际上却效率很高,因为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几家企业同时创新,会互相学习,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形成主导产品。如在计算机领域,IBM的个人电脑与苹果机系列就是基于不同的系统,但他们并行并存,各有优劣,可见,市场不是能消除单个创新行动的不确定性,而是从总体出发去消除不确定给整个经济系统带来的影响,提高了经济系统的创新效率。

市场将公平地决定创新者所得,从而将有效地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在计划体制中,当有人创新成功时,国家难以正确地估量创新者的贡献,以及给予创新者以恰当的报酬。在市场体系下,创新者的所得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对创新的接受程度,从而是一种更公平的创新激励方式。当然这一点还需要知识产权体系来保障,不然他人就可能通过模仿手段,侵占创新者的权益,从而损伤创新者的创新积极性,导致市场手段的失灵。

市场通过竞争机制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市场机制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生存机制,企业不创新就等于慢性自杀。从中外企业发展史中不难看出,那些欣欣向荣的企业是不断创新的结果,任何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都有着辉煌的创新史,而陷入困境破产的企业,大都是没有创新或创新失败的结果。

(四)社会资源因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资源因子主要包括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服务体系、自然资源等。

资金是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价值流的重要来源。我国企业目前资金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这种单一的融资渠道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和具有潜在高回报的产业,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是重要原因之一。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没有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活力和能量。我国有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位居世界前列,但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低,高、中、初级职称人员比例悬殊,而且科技人员的分布不合理。大量的科研人员集中在科研院所,而在第一线如企业、农村的科研人员很少,造成一方面不少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脱离实际,另一方面企业研发人员少,没有研究开发能力。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社会资源环境变量中的又一重要成分。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技术创新实际上就是技术创新系统内部以及该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信息输入和输出关系的总和。就技术创新系统和环境的信息交换来看,在创新启动和决策环节、R&D环节、生产销售环节和创新扩散环节上,都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流动、交换活动。如果缺乏这种从外部社会环境中获得或输入足够的信息资源,如科技发展信息、市场需求信息、地区和行业技术改造信息、技术引进信息等,则势必导致技术创新活动由于得不到适度质量和数量的信息保证或是无法做出决策而启动,或是创新诸环节之间联系纽带中断;或是创新产出过程受阻;或是创新扩散过程失效等。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必须谋求有效的技术创新系统和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信息沟通,并建构出有效的沟通渠道,这种信息沟通的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种:大众新闻媒介,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政府部门的信息渠道,技术市场,行业的信息网络,同学、老乡、熟人等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网络等(冯鹏志,2000)。

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如有线和移动电话、互联网、计算机的发展水平以及硬件设施,如铁路和公路网的稠密程度等。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是一个十分广义的概念,它包括除创新主体以外的所有对创新起支持作用的组织、个人及其活动(柳卸林,2000)。中介机构既包括提供各类中介服务活动的专门中介机构,也包括从事一定中介服务活动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团及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为创新活动提供信息交流、技术决策、资源配置、信息咨询等支撑,对政府、各类创新主体与市场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发挥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对降低创新成本,化解创新风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创新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范柏乃,2004)。

自然资源。自然地理环境包括该地的自然资源、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这些因子都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有时这种影响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会起决定性的作用,企业要避免由自然环境带来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市场经营机会,不断分析和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趋势,根据不同的环境情况来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

(五)社会文化因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技术创新系统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影响技术创新系统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风俗、习惯、道德价值观等。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与现实状况,在最广泛和最深层的范围内影响着技术创新的行为方式、目标设定和价值标准。任何技术创新的决策与实施,都会自主地遵从现实的社会文化观念,求得社会的认同。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和制约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的重要环境因素。

文化环境对技术创新系统有激励和制约的作用,它在激励人们创新时又设定了起制约作用的行为与价值规范。文化环境对研究开发人员的创新激励和价值取向,对企业家的精神和行为方式的影响,都体现了这种强大的作用。积极进取的、符合创新精神的社会文化环境能促进技术创新系统朝更高级、更完善的方向进化,为系统功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消极的、与创新精神相悖的文化环境会阻碍技术创新系统的进化甚至会使之退化,抑制创新功能的发挥。同时,技术创新也可以选择、影响乃至创造文化环境。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断地对文化环境提出新的价值目标,直接影响文化环境的特征,推动文化环境的变革与发展。技术创新可以突破文化环境的束缚,选择和制造新的文化模式,引起旧有文化模式与制度的变迁,创新活动是引起文化变迁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技术创新活动的周边生态环境影响着技术创新的开展,而人类的技术创新活动也影响着周边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生态。创新对环境的作用,首先是对社会环境生态中的器物层产生影响,其次会影响社会制度层面,最后会渗透到人们的价值观念层面(顾新一,1997),如图3所示。

(一)技术创新对环境影响的三个层次

1.技术创新的影响首先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器物层次,以新器物的产生或旧器物的改造等形式体现出来,主要包括对社会的交通运输、通讯工具、科研工具、生产工具、生活娱乐工具等的影响。由于以器物作为载体的创新,总带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它方便和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一般情况下,作为一个新的物种,一般不会遭到周边环境的排斥,但要使核心层-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发生变迁,必须使创新渗透得更深一步。

2.技术创新对环境更深一步的影响是从器物层推进到社会制度层次,表现为技术创新保证体系的完善,例如保障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和运用的科研管理制度,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等法律制度,企业的研发制度等。从客观上分析,创新对社会制度的变革实际上是社会文化价值观变迁的开始,必然会遭到现时社会文化的抵制。

技术创新对社会制度层影响的另一方面是引入先进的管理制度与方法,改革一些不利于创新的规章制度,这一形式的作用同样也要受到内在文化价值观念的反抗,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时变得最为明显,只有随着外来文化与内在文化整合的深入,这一现象才会逐渐消失。

3.技术创新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更深一步是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层,正如某一区域植被的出现改变了当地的气候条件一样,文化与价值观是技术创新环境生态中的空气,在技术创新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文化、价值观念直接发生作用与影响。

首先,技术创新通过对社会行为选择项目内容的更新作用于文化价值观念层。由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可以更新人们社会选择的内容,可以为人们的社会行动塑造新的方向和契机,从而对作为人们社会行为方式和内容进行判断和选择之标准的文化价值规范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也就造成了整个文化价值规范层次的演化。

其次,技术创新使人们在选择自身的社会行为时增加了新的选择性项目,进而对文化价值观念层产生影响。例如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至计算机等技术创新成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远距离的交通运输和人际交流成为可能,人们之间社会互动的范围和形式也得以扩展,使人们之间社会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血缘关系发生了动摇和改变,从而使建立在这样一种基础上的文化价值规范发生变化,导致新的文化价值的产生。

(二)技术创新影响环境的特点

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生态的影响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冯鹏志,2000):

1.技术创新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环境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和变化作结构、功能上的适应性调整,对技术创新的理解、消化、吸收、认同的反馈和接纳,需要一定的时间作缓冲,如果不顾这种时滞性和变迁差距,强制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则会造成环境的失调和紊乱。

2.技术创新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过程是一个顺序过程。环境的变化是一种时间序列上不均匀的分化过程。技术创新的作用顺序首先是器物层,其次是制度层,最后才是价值规范层。与此相应,面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环境结构中的器物层将首先发生变化,其次是制度层,最后也即变化最慢的则是环境结构的核心层—文化价值规范层。由于这种环境结构变迁速度上的时间差异,使得环境系统的诸层次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下将变得不协调,相互摩擦或者相互错位,从而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限制技术创新对环境的作用速度和强度,延缓环境的变迁过程,使环境结构中的各个层次都能获得一种对技术创新作用的逐步理解、消化、吸收、反馈、相接纳的适应性过程,使技术创新的作用或影响能建立在一种特定的相适应的环境基础之上,从而顺利实现技术创新与其社会环境社会互动关系的正常化、秩序化。

3.在技术创新对环境的作用的过程中,创新行动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技术创新与环境的矛盾冲突将有可能导致环境的变态、异化乃至脱序。而在下述情况下这种矛盾冲突将会变得尤为突出:一是随着创新对环境影响的加大,当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持双重标准时,创新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二是当创新不顾社会环境的制度层和文化价值观念层背景,而强行作用于社会环境的时候,创新与环境的冲突不可避免。三是当创新不考虑社会环境变迁的消化理解吸收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强行社会环境做出适应性时,创新与环境的冲突将尖锐。

4.在技术创新对环境的影响中,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生物法则起了重要的动力作用。率先采用技术创新的企业,使用技术创新成果的人群,由于提高了效率,从环境中获取了较高的能量(利润),成长得更健壮,在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而那些不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物种,由于不能从外界获取足够的资源,便会逐渐萎缩,甚至淘汰消失。正所谓领先创新打破了生态平衡,从而引起它者的创新,从而达到新的平衡与环境和谐共处,因此创新就是不断打破旧的平衡,达到新的平衡。

结论

企业技术创新的周边环境因子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生态环境,而企业也必须把握创新的时机,顺应并引导社会观念的更新,达到与环境的动态耦合,维持创新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有序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与周边社会环境良性互动,才能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梁嘉骅,范建平,李常洪.企业生态与企业发展—企业竞争对策[M].科学出版社,2005

2.许庆瑞.技术创新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3.柳卸林.21世纪的中国技术创新系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黄鲁成.基于生态学的技术创新行为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7

5.A.K.Gupta,A.Singhal.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for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1993(1)

篇(9)

1.对数学文化的现代追寻。

学习数学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需要对数学的背景知识、数学人物或数学史实进行研究,为清晰理解数学知识、想法提供依据。例如有关乘法的计算,在古代有令人惊叹不已的铺地锦,学生在理解古代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算法,就有可能再创造出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学会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进而自由畅想未来还可能再创造出更为简便的计算工具或方法。学生经历从古代到现代乘法计算方法的推进过程,关注了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再现数学知识产生过程、揭示知识发展的前景,经历了人类智慧递进的历程,为构建数学理解提供了支撑,为未来创造新方法积淀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学生用现代创新的数学眼光看数学文化,就能从中体会创新带来的快乐,体会进步的数学发展过程,感受数学家的智慧。

2.对数学问题的创新解决。

数学皆生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利用数学规律创造出新的办法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兴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例如:主题创新活动“巧测长度”。在学生了解常用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后,让学生创造性地用身体的某一部分,如一拃、一庹、一步等方法来测量室内课桌、黑板、教室等的长度,在测量短距离的活动经验基础上拓宽学生活动空间,走向课外去测量操场、公路、河流等,学生从中自由选择或创造新测量方法(如可以用数步子、骑自行车、行驶汽车等),总结出测量较短或较长距离的方法。在测量的基础上,学生学完比例、绘图等知识后,我们进行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创新活动,使创新活动形成系统化的延续。

3.对经典问题的开发研究。

基于教材,我们对著名的数学猜想如“哥德巴赫猜想”、“四色问题”,古代数学名题如“李白喝酒”、“省刻度尺”等经典数学问题开发成主题拓展课。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答案,可以到网站上下载相关的资料阅读;可以在相关的科普书籍中寻找答案;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动手实践,探寻原理,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二、主题创新活动的设计——精妙而可行

1.体现开放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

数学主题创新活动应基于学生的意愿、思考,在和学生共同商讨的基础下,确定创新活动的主题。内容的编排以图文并茂的场景图或情境图的形式来呈现活动素材,精心创设开放的活动情境,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主题创新活动意义的建构。

例如:在六年级学习了比例知识以后进行“平面设计师”(画出自己小区的简易平面图)为主题的创新活动。学生在平时学习与生活中已经具备测量、计算、绘图等相关知识与生活经验,通过调查分析与操作实践,寻求同伴或家长合作设计出小区平面图,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也灵活多变(如调查分析、学生访谈、统计、操作、测量、设计与制作模型等)。在活动中学生各自设计出富有个性化色彩的小区平面图,对学生的创新设计再进行自我评价或小组评价、老师参评,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调整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体现探究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新观点的涌现。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才有可能是最有效的。”一个好的数学主题创新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到它的可探究性和创新性,在做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我们对有趣的数学猜想中的“四色问题”内容进行开发,进行“涂色的秘密”主题创新活动,形成了以下的活动流程:

活动一:要求把下图中相邻的两块涂成不同的颜色。

让学生数一数用了多少种不同的颜色,并建议学生可以使用表示颜色的汉字,如红、黄、蓝、绿等,也可使用不同的字母A、B、C、D、E等表示不同的颜色。

通过画一画、想一想、数一数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学生在创造各种方法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必须使用4种或者更多的颜色才可以把相邻的两块涂成不同的颜色。

活动二:把下图中相邻的两块涂成不同的颜色。

试一试:用最少的颜色把相邻的两块涂成不同的颜色。

比一比:你用了多少种不同的颜色?

想一想:能用少于4种的颜色把相邻的两块涂成不同的颜色吗?自己画个图形再来试一试、辨一辨。

学生通过再次探索的实践活动,真切感受到:的确只需要4种颜色就能区分图上所有相邻的区域,而且无法做到更少。这就促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去思考:为什么?

活动三:向学生展示几幅不同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其中的颜色,尝试寻找其中的奥秘。

地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工具,在看似平常的地图中居然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学生在尝试寻找地图奥秘中从而发现四色问题,提出四色原理。

学生在一次次的探究中,自己的想法与设计意图思路逐渐清晰;在一次次实践活动中,涂色的秘密就越来越显而易见。

三、主题创新活动的实施——扎实而有效

1.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主题创新活动。

围绕学生关注的、想解决的和与教材相关联的有关问题,让学生课前调查、交流、收集资料,再到课堂内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此类主题创新活动研究时间短,反馈快,问题解决较为及时,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并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自我见解。

如:平时我们去超市购物,在结账时,营业员通常都会扫描货物上的条形码,获得该货物的名称、价格等。在四年级我们就设计了“认识条形码”的主题创新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条形码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课前实践调查具体的例子来认识条形码所涵盖的信息,介绍它的基本原理。学生联系条形码知识创新生成更多数学问题,畅想未来条形码会如何,并思考与条形码相关联的知识如身份证、磁卡、二进制编码等问题。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以课外实践为载体的主题创新活动。

有些主题创新活动涉及的范围广,实践性内容多,为此,在布置相关任务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自我探究、同伴合作、家长配合、老师参与等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统计、操作、测量、设计与制作模型等活动。此类活动一般研究时间较长,需给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和后续学习的余地。

例如:在六年级学生中开展“生存的地球”数学主题创新活动。课前学生通过自主调查、学生访谈、统计等方式,初步了解有关我们生存地球的背景知识,课内再组织全班探究、交流,进一步了解到地球上的水、森林等资源的危机;课后学生可以自主合作开展以环保为主题如《与低碳牵手》、《变废为宝》等系列创新活动,通过对一些资料数据的分析、统计,从而寻找到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实招,从而呼唤每个地球小卫士都应保护地球,更好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篇(10)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想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而且易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情境创设运用得好,能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但教学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考虑以下关系:( 1)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情境的创设要为教学服务( 2)情境创设与学习者的特征的关系,即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 3)情境创设与客观现实条件的关系,即情境创设的可行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更是艺术。

既然是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综合利用语言、姿势、音乐、图片、多媒体展示、实物等教学手段,努力去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采用的是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课堂中往往包含着任务的引出、实现任务所需的条件(知识点)、着手完成任务、任务完成作品展示、任务的延伸这样五个部分,基于任务驱动模式下的情境教学我认为也需有五部曲。 情境教学模式五部曲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师生间、认知客体和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的教学。

(一)开端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内驱力

爱因斯坦曾经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教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引入情境至关重要。是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关键。

(二)发展凭借情境,在集体和个别活动的乐趣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掌握知识点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某一任务的情境的布置来引起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老师讲解时间应少,而以学生操作为主,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学生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自然非常活跃、流畅,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 “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对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表现出来的问题,则由教师在巡视时解决。

(三) 融入情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体验中提高、锻炼能力

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通过任务情境对学生的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与生之间,友爱亲密、以小组式的协作学习促进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缩小个体差异,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诱发思维,提高参与度,强化学生的感觉体验和成功体验。

二、 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情境的设置应有直观性特点,有利于课堂教学,应遵循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情境的设置还要有多元化特征,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结合我自身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情境。

(一)创设“语言情感”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目前,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语言。充满感彩的语言,具体形象的描述,恰当巧妙的比喻,会给学生创造一种美好的情境,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语言情境的创设,除了口头语言之外,还有身体语言、板书语言,他们不但能修饰、润色口头语言,还能表达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情态,起到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用规范、精确、形象、生动、幽默、优美的语言来叙述趣味性的故事、当前相关的科技报道等社会现象,并且从中引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思考。

篇(11)

1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

1.1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工人阶级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性,帮助广大职工群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用高科技知识武装自己。而企业工会组织职工群众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利于培养职工的创新精神,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1.2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竟争力“十五”期间,中央坚持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而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推动。尽管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现在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其中很大的一个困难是一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滞后,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不强,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工会组织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利于团结动员企业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努力完成企业的各项改革和发展任务。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1.3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创造性做好工会工作当前,工会工作按照全总的要求,狠抓“五突破一加强”,最大限度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而工会组织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本身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因此,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当前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创造性做好工会工作的有效途经。

2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是载体

在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企业工会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丰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实际内容。2.1深化传统意义上的劳动竞赛工会要围绕“中心”,针对效益、科技进步、安全、质量、服务等重点工作,每年制定相应的劳动竞赛方案,层层细化竞赛实施方案,一级抓一级,同时把劳动竞赛工作列人企业年度目标中,作为对各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依据,直接与各单位的经济效益挂钩,与各单位的工作任务结合,以保证劳动竞赛规范化和程序化。在具体操作上,每项竞赛活动都要有具体的竞赛要求和规则,有具体的主管牵头部门组织考核、检查、评比,组织职工广泛参与。实践证明,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是增强广大职工主人翁责任感,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形式,它不但吸引职工全方位参加,而且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促进企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2组织举办职工技能运动会职工技能运动会是工会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其目的是在提高全员的技术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企业应对人世挑战的需要。例如,针对企业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与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密切配合,有针对性的在职工中举办英语竞赛、计算机知识普及和应用等多种竞赛,动员职工参加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竞赛活动,企业也能发现一批技术精、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2.3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这是工会结合企业实际,每年都要组织开展的一项活动。工会要对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做出具体安排,并进行广泛的发动和动员;要制定合理化建议奖励的实施细则,设置“合理化建议”信箱,规范“合理化建议”的申报、落实、评比、奖励、存档、反馈等程序,确保“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有序进行,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关心企业、热爱企业,人人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的主人翁精神。2.4在女职工中开展“双文明建功立业”竟赛活动“双文明建功立业”竞赛活动是企业工会组织女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号召女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成绩;通过制定自我达标成才目标,岗位锻炼,提高女职工的素质;充分发挥女职工的“半边天”作用,使女职工成为企业发展中的生力军。

3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