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中学网络安全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2 15:09: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学网络安全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学网络安全教育

篇(1)

 

 

中学网络安全教育演讲稿一

同学们,上网就像步入社会,你可以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学到有益自己身心健康成长的东西,学到课本里没有学不到的东西,在这里你可以得到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网友的帮助。但在这里也可能受到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网站的影响,思想受到的侵害,也有可能做出犯法的事。为此,请大家熟记以下上网安全守则:

1、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不要把自己及父母家人的真实信息,如姓名、住址、学校、电话号码和相片等,在网上告诉其他人。

2、如果看到不文明的信息或图片,应立即告知父母。

3、进入聊天室前要告知父母。必要时由父母确认该聊天室是否适合学生使用。不要在各个聊天室之间“串门”。在聊天室中,如果发现有人发表不正确的言论,应立即离开,自己也不要在聊天室散布没有根据或不负责任的言论。

4、不要在聊天室或BBS上散布对别人有攻击性的言论,也不要传播或转贴他人的违反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

5、尽可能不要在网上论坛,网上公告栏、聊天室上公布自己的E-MAIL地址。如果有多个E-MAIL信箱,要尽可能设置不同的密码。

6、未经父母同意,不和任何网上认识的人见面。如果确定要与网友见面,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或与可信任的同学、朋友一起在公共场所进行。

7、如果收到垃圾邮件(不明来历的邮件),应立即删除。包括主题为问候、发奖一类的邮件。若有疑问,立刻请教父母、老师如何处理。

8、如遇到网上有人伤害自己,应及时告诉父母或老师。

9、根据与父母的约定,适当控制上网时间,一般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每天不超过3小时。

上网要注意安全,如果不加防范,网络的危害并不小,以下几方面应当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

一、网上娱乐谨防过度。

二、网上交友谨防受骗。

三、对网上内容要有取舍,自动远离不良信息的网站。

四、网上逗留谨防“毒黑”。也就是要防范病毒侵扰和黑客攻击,不要随便下载不知名网站的程序和附件。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演讲稿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现在全世界通用信息技术,网络的出现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观。网络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健康积极的,又有腐败消极的。网络是载体,本身无对错,学好学坏,取决于主观选择。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网络带给我们的利与弊,这有利于我们合理地运用网络。

中学生上网有以下好处:

1、可以开阔视野;

2、加强对外交流;

3、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4、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同时也存在以下弊端:

1、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2、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3、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通过我们调查分析,大多数学生都不懂得如何正确对待网络问题,不懂网络的利与弊,有一半的中学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网友,他们把上网聊天看作是有趣的事情,许多同学认为通过上网聊天可以认识很多陌生朋友,可以互相交谈,互相帮助,互相倾诉,十分方便地与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仅仅小部分同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帮助,也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作为中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信息,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要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中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演讲稿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网络安全,重于泰山”生命是尘世间最美的事物,它如同明镜里的鲜花一样动人却易凋零,宛若清水中的明月一般皎洁却易破碎。生命的灿烂光辉与支离破碎仅有一步之遥,这更进一步说明生命需要我们倍加的珍惜与呵护,注意安全则显得至关重要。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多发展,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也就应运而生。但它在带给人类方便、丰富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带给人类无尽的烦恼。特别是青少年嗜网成瘾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多少青少年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甚至夜不归宿,更有甚者因过度劳累而猝死网吧?它不仅影响了许多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无数的家庭带来痛苦,更影响了社会的安定。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注重网络安全,珍惜青春年华,远离网络危害。

网络的负面影响: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网络改变了青少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上网是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思潮泛滥。这种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其实,我们要树立的生命安全意识并非只是网络安全,还有防拐防骗等安全。他们无一不是在提醒我们: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对于关爱生命,不能只成为空泛的辞藻。难道只有失去之后才会醒悟?我们今后该怎么做,不是更应该令人深思吗?

篇(2)

一、加强网络安全知识,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现在的中学生,平时学习压力很大,好奇心、创造欲和自我表现的欲望都很强。但也正因为网络有着如此自由的空间,微信、QQ聊天便于交谈,也使得社会上许多丑陋的东西在网络中频频出现,再加上中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分辨是非能力差,很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沉迷于无益处的聊天,影响学习,因此,网络安全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培养学生善用网络资源

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信息。通过互联网络,孩子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这种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更为重要。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沉迷”,其危害不亚于网络游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的有害信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真伪,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使学生受益。

三、加强学生网络道德观

篇(3)

中D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7)01-0028-01

一、中学生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必要性

虽说掌握通信工具的中学生人数远不如成年人,但正在接受教育的他们,在网络通信中获取信息可谓得心应手。应用软件的不断出现使得他们不断寻找着极具创新性和新鲜感的娱乐工具,网络直播便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同时,作为一种崭新的网络通信工具,限制其信息的生产及传播的措施还来不及制订就已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网络直播信息的多样性、开放性也使得中学生在辨别这些信息时处于弱势,因此进行网络直播信息安全教育就应首先从中学生开始抓起。

二、网络直播信息的特点

(1)信息的多样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网络直播平台已经超过五十个,单就直播平台某拍的直播菜单就涵盖“吃秀”“搞笑”“美妆”等十五个项目,注册人数已高达7000万。该平台在线人群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经历和社会阅历,其中也不乏中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对比其年长的人的生活充满兴趣并想方设法融入其中,这就直接导致中学生在接收这些信息的时候缺乏细致判断。

(2)信息的开放性。信息的开放性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信息生产者的开放性;二是信息传播渠道的开放性。在网络直播中只要是注册后的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信息的生产者并不需要具备高学历或是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只需要在屏幕上表达出自己此时的所感所想,换言之,一个人并不知道和自己当面交流的是学者还是乞丐。信息生产者的开放性是导致信息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信息多样性是开放的信息生产者造成的直观结果。我认为,信息的多样性并不可怕,我们需要担心的是中学生在面对信息的复杂多样时是否拥有辨别判断的能力和是否具备寻求建议的主动性。

(3)信息的空间性。网络直播之所以吸引中学生的重要一点就是网络直播信息的空间性。在不同的空间领域,一个人往往会好奇在同一时间段处于不同地点的人正在做的事情,中学生这类有着强烈好知欲的人群自然不会放过网络直播这一平台。

三、信息安全教育的途径

(1)保证信息安全需网络管理相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有关职能部门需要及时组织人员在直播平台进行监督,在审阅直播过程的同时关闭违法的直播视频,并就传播非法信息的信息者送至司法部门处理;并就直播用户实行实名制,使个人对自己生产的信息负责,对自己传播的信息的真实性负间接责任;为了加大力度治理直播平台,应尽快通过相关法律来规范直播用户和保护未成年人群。

(2)保证信息安全需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社会人士应该尽自己最大的义务,不仅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和传播信息,还需要在道德层面时刻限制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另外,直播平台上的青年人需要协同执法部门完成相关的监督工作,必要条件下提供相关证据来维护直播平台的井然有序,以此来保证中学生接收信息的安全性。

(3)保证信息安全需要针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中学生基本上生活在学校,教师是其身边最关键的人群之一,因此教师对中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让中学生时刻清楚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危险性,并时刻关注学生的课余爱好,多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体育活动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另外,身处发达的网络通信时代,中学生应时刻警惕不良信息的干扰,在面对虚假信息时应具备准确的辨别能力,不以网络世界为精神寄托,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需要建议时应及时向周围人寻求帮助。

篇(4)

在“网络安全与管理实验”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分组讨论及协作开发和应用网络安全与管理软件资源,以“开发和编程”为导向,开展以自主学习根据算法进行编码为前提,以相互交流为形式,以培养进行网络安全与管理方面的编码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是对实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分组讨论”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在小群体内自己阅读、讨论、争论, 使学生之间有一互动链, 使小群体内建立学生之间互相答疑, 互相提问, 互教互学的联系, 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潜能。通过“做中学”唤醒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主观探索能力,促进学生探索知识能力。

一、分组讨论教学的设计

1.分组讨论教学的理论基础

所谓“分组讨论”教学法, 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讲、以讨论为主的一种教法。“分组讨论”教学法的理论依据:(1)以往的教学只引导学生遵循同一标准、同一途径、同一模式, 以求达到同一目标。这种方法, 在教育心理学上叫做“求同式”, 或者叫“集中式”, 如果标准是同一的, 那只能按学生的平均程度进行“同步” 的讲授, 根本做不到因材施教, 更谈不到创造性的能力培养。(2)教学相互作用论。在学生集体学习和讨论中; 每一个学生既是主体, 又是客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教学目的能否达到, 最终取决于这个主体内的相互作用。传统的网络安全教学中同样存在这两个问题, 分组讨论教学法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主体只能是学生, 工作的焦点必须放在学生身上, 强调个性化教学的新观念。教师每节课给出的网络安全与管理方面的编程问题或提问是提供给学生自选营养配餐、是设疑, 教师除了提问、设疑外, 还要有服务意识, 既服务于学生集体, 也服务于学生个体。

2.案例教学模型构建

在准备进行网络安全与管理实验教学前,建议随机抽取学生,召开一次简短的由老师组织的学生座谈会,以达到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在进行分组时,在自由选择同伴的基础上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即每个讨论组安置几个文化成绩好或安置几个协调能力较好的积极分子,尽量是分组合理,形成大家参与、大家讨论的良好氛围。

①精心选择与设计高质量的实验内容。实验内容是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基础,要开展分组讨论教学,并取得实效,就应该广泛收集适应教学和有现实应用的高质量的实验内容。内容的设计要让学生感觉单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难完成,必须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同时又要能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较好地逐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每一个实验内容在呈现之前要根据学生对象不同加以适当裁剪。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和探索创新精神。

③分组讨论教学法在进行分组时,分的组一般由6―7位同学组成比较合适,并且选出一位有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同时必须注意分组讨论教学法,因组内学生多,学生相对自由,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上应加强,如勤走动,及时掌握各组学生讨论问题的进展情况,学生讨论出错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纠正,起到对实验过程的检查、监督作用。

④学生遇上难解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提示,使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尽量避免冷场的情况。

⑤在小组讨论时, 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发言。每次讨论时都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先发言。他们把容易说的先说出来, 这样就能体会到成功, 从而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交流中, 不少同学都能说出许多自己的独到见解。

⑥对每个实验内容都要进行结合各小组讨论情况综合打分。如讨论积极性、每个人参与程度、主讲人的表现能力,分组讨论的分数作为平时分, 平时不再另做作。

二、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实施

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合理安排,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这种“实践性”教学看起来比较容易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实施教学。下面以“网络安全与管理实验”课程为例,分析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当进行防火墙配置这一实验内容时,如果直接讲解ACL(访问控制列表)配置包过滤放火墙的工作原理,难以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因为相关内容枯燥,不易引起学生兴趣,利用分组讨论教学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学生先动手操作。教师不直接讲解课程相关知识点和内容,而是要求学生动手与教师同步进行计算机的操作,指导学生用packetracer工具软件,配置ACL限制远程登录到路由器的主机、ACL的路由器的过滤和ACL禁止特点的协议端口通讯。

2.教师布置任务。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学会使用packetracer工具软件,通过观察和思考如何配置ACL限制远程登录到路由器的主机、ACL的路由器的过滤和ACL禁止特点的协议端口通讯。

3.组织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和认知表达出来,在小组中取得一致意见。这个环节可以抵消好坏学生的差距,理解能力强的好学生可以带动对问题探索能力稍差的学生,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沟通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4.提问小组成员。让每个成员回答一个任务中的小问题,如果有学生回答不出来,可以向小组内其它成员求助,此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不管学生回答的准确与否都应该予以引导和鼓励。

5.教师归纳总结和进行综合评价。教师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把所有知识点讲解一遍,并且适当进行点评,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从学生明亮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渴望己久的知识得到充实的那种满足感。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在整个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合理利用分组讨论教学方法,设计趣味性强的实验内容来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索。

三、分组讨论教学法在网络安全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取得成功的总结

分组讨论教学通过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促进学生更具独立性地思考、感受和行动;通过在小组中协同工作,促进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通过释放学生的想象力,诱发出学生创造力。分组教学无疑是四种教学形式(全班、个人、伙伴、小组)中最有利于学生独立性、协同性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但同时也是应用难度最大的。要取得分组讨论教学形式的成功,必须做到:

1.教师要事先就传授给学生小组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如何开展协作的能力;

2.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独立工作,以分组讨论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比全班教学或者个人或伙伴教学形式更适合;

3.教师和学生要为适应分组讨论教学形式,要积极尝试教与学行为模式的转变。

4.分组讨论的分数作为平时分,公平合理地综合学生情况进行评价。每个学生的平时分能够反映参与分组讨论以及主讲人表现等的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海龙,谷慧娟.案例教学法在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1(3).

[2]李倩.分组教学形式的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1(1).

篇(5)

关键词:信息安全;数据加密;实践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我院面向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加密、计算机病毒与防治、黑客入侵技术、网络协议安全、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入侵者跟踪技术等,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中数据加密部分涉及到各类加密算法,包括属于对称加密法的DES、A5、IDEA、AES和属于非对称加密法的RSA、DSA、D-H等。为了对抗越来越先进的计算机解密技术,这些算法大多具有运算复杂、多次循环计算、选择模式丰富、采用大整数作为参数、采用庞大的密码表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加密算法获得了更高的安全性,但也正是这些特点,使该课程教学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遇到不小的困难和挑战。

我院“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组着眼于实际应用的需要,逐步探索,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制作、教学模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这门课程的建设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中数据加密的教学特点

“网络与信息安全” 课程中数据加密的特点与密码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概括来说,密码学科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密码学是实现保密通信和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工具,信息安全的密性、认证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等属性都需要使用密码学的工具来完成。

(2) 覆盖的内容多,涉及的数学知识多。由于发展历史较长和所研究问题的特殊性质,密码学从基础理论到实用算法,内容和分支较多,涉及的数学知识较多,例如数论、抽象代数、概率论、组合数学、计算复杂性等。

(3) 与其他学科联系广泛。从内容的联系上讲,密码学可以说是多个学科的一个交汇点,这些学科包括:应用数学、通信、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和电子电路技术等。

(4) 实践性很强。密码学的性质决定了它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和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密码学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各种安全的应用算法,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即使是数学系的学生学习“密码学”,也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计算复杂性理论以及各种密码实现算法等内容。

由于密码学科的这些特点,相应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中数据加密部分一般具有知识背景多、内容覆盖面广、数学概念多、逻辑推理性强、与其他课程联系多、实践性强等特点。这些都是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需要认真加以考虑的因素。

3合作学习法融入“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信息安全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信息安全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机密数据的保密传输,其主要技术是密码技术;第二个阶段,信息安全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主要技术包括密码学、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第三个阶段,即信息保障/信息可生存性阶段,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并保障其可用性和有效性,此阶段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是由密码学、容忍入侵、访问控制、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技术形成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技术体系。由此可见,数据加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奠基环节,学生是否掌握该知识也是能否进行第二和第三环节的关键。

我院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数据加密部分在教学中贯穿了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earning)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的主题,以合作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进行合作互助探索研究,通过学生能动性、主动性的发挥,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目前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部分内容采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理论教学中融入讨论环节,讨论过程进行分组,安排讨论任务后经过短期的准备进行任务讲解。实践教学中在数据加密部分采用分组形式,由教师分配实践内容,学生进行任务分解,最后对进行评价。如图1所示。

图1 合作学习法分组模式

4“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数据加密部分的理论教学方法探讨

在该部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必备的数学概念在讲到具体密码算法时讲解,不单独讲课;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算法必须掌握,这可通过算法讲解、编程实践等手段实现。大致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部分:

(1) 密码学概论。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密码学的基本任务和研究内容、密码体制、加密体制、签名体制、安全性定义等。

(2) 古典密码。古典密码体制,包括:两种常用的方法――替代和换位,常见的古典密码体制;古典密码的统计分析。

(3) 分组密码。分组密码的设计方法;DES、AES和IDEA加密算法。

(4) 公钥密码。公钥密码的基本思想,计算复杂性概念;RSA公钥密码体制;ElGamal公钥密码体制;基于椭圆曲线的加密算法。

(5) 数字签名和Hash函数。数字签名的基本概念;RSA签名;ElGamal签名;数据完整性,Hash函数。

(6) 密码学协议。密钥管理协议;秘密共享协议;认证协议;零知识证明。

我院教师大致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理论教学:

(1) 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手段实时演示。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手段实时演示,边讲边操作,避免了单纯的理论说教,使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如教师可以应用一些动画演示把复杂的算法分步骤进行讲解。

(2) 开展课堂研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比如讲到数字签名之前,可以布置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要求学生讨论提出最有效和严密的解决方案,通过分组讨论使同学们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判断方案的可行性。

(3) 结合工具讲解。PGP工具是数据加密的应用软件,可以在教学过程或者讨论过程中使用该工具进行现场演示。

(4) 案例教学。若条件允许,可以通过与实际项目结合进行算法讲解,让同学们学以致用,最终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

5“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数据加密部分的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应对第一环节――数据加密部分的实验教学环节予以高度的重视。让学生通过多个密码算法的程序设计实现,更好地掌握密码算法设计的机理和方法,并能掌握密码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理解密码学在信息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密码学领域的新进展、新应用。

为完成上述基本目标,需要在实验的设置、实验的运作以及实验评价等方面从教学手段和实施方法上进行设计,形成如图2所示的教学过程。

图2 实践教学模式

(1) 搭建实验平台

目前我院已有锐捷网络实验平台,可在上面搭建一个计算机网络平台,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例如:通过不同数据加密软件对同一数据进行加密,比较其加密结果。分组进行加密算法演示程序的开发,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验证,完成各种网络操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学习任务。

(2) 选择合适的实验工具

密码技术中除学习基本的密码算法之外,实验工具可以选择PGP软件。PGP加密软件是美国 Network Associate Inc.出产的免费软件,可用它对文件、邮件进行加密,该软件采用的是由对称加密算法(IDEA)、非对称加密算法(RSA)、单向散列算法(MD5)以及随机数产生器(从用户击键频率产生伪随机数序列的种子)组成的混合加密算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密码理论的掌握。

(3) 目前我院开设的必修和选修实验如表1。

表1 数据加密教学实验

6总结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方面也非常有效。

参考文献

[1] 谌黔燕,郝玉洁,王建新,刘勇. “网络安全”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1).

[2] 刘宏. 高校网络安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探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2).

篇(6)

随着网络中信息安全事件的不断升温,网络安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该类课程。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专业都相继开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技术》等课程,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技能,增加网络安全意识。以《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为例,课程分配学分为4.0,采用“2+2”模式教学,其中理论2.0为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课时,实验2.0为实验课时,即每周理论2节课,单周理论课时,双周讨论课,实验课每周2节课。该课程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1,2]

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内容

《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分为三大模块:①网络安全基本知识概述。该模块主要讲述了网络安全的发展和现状问题,列举网络安全问题引发的各种不同影响的案例。②网络攻击技术。该模块主要讲述网络中的一些攻击现象、攻击行为以及攻击工具等。③密码学模块。该模块主要讲述古典密码学和现代密码学的一些应用,以及信息隐藏技术的一些实际作用等。④网络防护技术。该模块主要讲述网络中针对安全的一些防护措施,如防火墙、入侵监测系统等。

以信息隐藏技术为例,该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中非常重要,它将一些保密或重要的信息隐藏到另外一个可以公开的媒体之中,如把指定的信息隐藏于数字化的图像、声音或文本当中,充分利用人们的“所见即所得”的心理,来迷惑恶意的攻击者。近几年来,信息隐藏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生活中,如隐写术、数字水印、数字指纹、隐藏信道、阈下信道、低截获概率和匿名通信等,是目前较热的话题。[3,4]

在课程中这部分内容是整个课程的重点、难点之一,教学过程采用了比较、举例等方法,课时分配――理论教学:讨论:实验=1:1:2,理论讲授以图1中的知识框架为主线,算法原理及实现方法,讨论和实验结合中软吉大的网络信息安全系统进行教学。综合起来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

1.信息隐藏位图法

位图法目前使用越来越少,但作为一种基础信息隐藏方法,仍有较高的教学应用价值。该方法作为课程中的一个基本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并能通过一个案例,掌握主要运算过程如下:

例如,一幅24位BMP图像,文件头和图像数据由54字节组成,文件头不能隐藏信息,从第55字节开始为图像数据部分,这部分可以隐藏信息。图像数据部分是由一系列的8位二进制数所组成,因为每个8位二进制数中“1”的个数只有奇数或偶数两种可能性,因此若一个字节中“1”的个数为奇数,则称该字节为奇性字节,用“1”表示;若一个字节中“1”的个数为偶数,则称该字节为偶性字节,用“0”表示。我们用每个字节的奇偶性来表示隐藏的信息。

设一段24位BMP文件的数据为:01100110,00111100,10001111,00011010,00000000,10101011,00111110,10110000,则其字节的奇偶排序为:0,0,1,1,0,1,1,1.现在需要隐藏16进制信息4F,由于4F转化为8位二进制为01001111,将这两个数列相比较,发现第2,3,4,5位不一致,于是对这段24位BMP文件数据的某些字节的奇偶性进行调制,使其与4F转化的8位二进制相一致:第2位:将00111100变为00111101,则该字节由偶变为奇;第3位:将10001111变为10001110,则该字节由奇变为偶;第4位:将00011010变为00011011,则该字节由奇变为偶;第5位:将00000000变为00000001,则该字节由偶变为奇。

经过变化,8个字节便隐藏了一个字节的信息,这样就能很好地将信息隐藏在位图中了。当然逆向提取隐藏信息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2.LSB水印提取

LSB(最低有效位)算法是在位图法的基础上将输入的信号打乱,并按照一定的分配规则使嵌入的信息能够散布于图像的所有像素点上,增加破坏和修改水印的难度。水印信号嵌入模型如图2,水印信号检测模型如图3。

3.DCT变换域算法

DCT变换域算法是这一类算法的总称,在它下面的具体的算法会有一些不同。下面介绍一种基于模运算的数字水印算法。该方法将水印作为二值图像(每一像元只有两种可能的数值或者灰度等级状态的图像)进行处理,依据图像在进行DCT变换后系数的统计来选取适当的阈值,通过模处理加入水印。此算法的特点是在水印检测时不需要原始图像(如图4)。

模拟主动水印攻击教学过程

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信息隐藏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加深记忆,使知识应用得更好,在这部分课程最后增加了一个模拟主动水印攻击的教学模块。该模块主要应用前期的知识完成。常见的水印攻击方法有:移去攻击、几何攻击、密码攻击、协议攻击(如图5)。

通过模拟攻击实验,学生对数字隐藏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各种算法增加了兴趣。并在课堂上针对结果展开讨论。下页图6为实验模拟攻击后的有效结果之一。

选用LSB或者DCT进行水印攻击,测试可以显示如下页图6效果。

教学成效

通过对课程中信息隐藏技术教学的改进,学生对比较难懂的数字水印部分内容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通过改革,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自学能力,开发了创新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攻击中涉及算法的选择、操作的选择、速度的快慢,学生都能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强烈感受到了成功感和自信感。

结束语

本文以信息隐藏技术内容教学为例,阐述了三种不同的信息隐藏技术的基本知识点,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区别,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本模式将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相融合,更多地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该教学模式可推广到其他课程中。

参考文献:

[1]李继芳,奚李峰,董晨.IPR―CDIO环境的计算机工程教育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8).

[2]李继芳,奚李峰,殷伟凤,高昆.基于合作式学习的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8(10).

篇(7)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我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出了适合我校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同时建立了《鹿马中学校园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鹿马中学校园网日常管理制度》,《鹿马中学网络信息安全维护制度》等相关制度。除了建立这些规章制度外,我们还坚持了对我校的校园网络随时检查监控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保证了校园网络的安全。

三、严格执行备案制度

学校机房坚持了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原则,严格管理,完全用于教师和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查阅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没有出现出租转让等情况。

四、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实行科学管理

我校的技术防范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1.安装了防火墙,防止病毒、不良信息入侵校园网络、Web服务器。

2.安装杀毒软件,实施监控网络病毒,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3.及时修补各种软件的补丁。

4.对学校重要文件、信息资源、网站数据库做到及时备份,创建系统恢复文件。

五、加强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管人员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每位领导和部分教师都能接入因特网,在查阅资料和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我校学校领导重视网络安全教育,使教师们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有义务向学生渗透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常识,并对全校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培训,做到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六、我校定期进行网络安全的全面检查

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6-0093-02

一、 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大数据与网络相辅相成,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为大数据带来了更多数据、信息与资源;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发展为网络提供了更多支撑、服务与应用。大数据是网络的基础,这意味着大数据更多来源于网络,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保障网络安全,使得大数据的利用合法、安全,必将成为高难度的世界课题。

目前,大学生依赖网络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学习、娱乐或是购物等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2个小时,相当于每天上网3.75小时,[1]其中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成为贡献上网时长的主力军。如果不能很好地对网络环境进行改善,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可能会造成大学生经济财产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损害;同时,也对高校管理造成风险。

二、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中国民航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共480名在校大学生,内容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高校间开展的网络安全意识程度,方法为网上问卷和实地考察。调查问卷采取选择题的形式,共计十二题,分别调查了大学生上网情况、自身网络安全意识及学校网络安全教育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上网情况

调查显示有24%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在2小时以下,36%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2-5小时,4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5小时以上,若以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为基准,那么在校大学生有一半以上超过了每日上网的平均时间,说明在当代大数据背景下,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其他网络通讯设备的普及,可以很便捷地使用网络,大量的上网时长可能加大网络安全方面的隐患,还造成网络成瘾等一系列问题。调查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购物、游戏、学习、通讯这四类占据学生上网内容的主流,其中网络购物与大学生的财产信息安全直接挂钩,通讯则与用户自身的个人隐私息息相关。

2.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情况

调查“大学生是否有意识地去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问题时,结果为大学生有20%“经常”、28%“偶尔”、42%“很少”、10%“没有”去有意识地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这表明大学生每日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却忽视网络安全,这是大学生易遭受网络陷阱、受到网络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看到一些未证实的有关社会敏感问题时会怎么做”调查的是当学生遇到社会舆论的导向时做出的反应,调查数据为38%的学生“不理睬,直接跳过”,58%的学生“了解后,不管”,4%的学生“转载并评论”,未经证实的社会敏感问题和不良信息有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大部分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不能给出自己的判断,更不能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回应,总体缺乏判断能力。调查学生在遇到诸如网络病毒、垃圾邮件之后的反应以及平时使用网络的习惯,数据显示大学生整体拥有基本的网络安全常识,例如有害邮件需删除,病毒用杀毒软件查杀等等。统计大学生遭受过的网络安全问题,数据显示多数学生曾遭受过有害邮件和病毒攻击,占总人数比例的90%和71%,没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很难彻底杜绝垃圾邮件和病毒攻击。遭受过财物被盗(4%)和信息被盗(15%)的学生较少,能够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网络个人信息和财产的保护拥有最基本的认识,但经验不足。调查“大学生受到的具体侵权行为”,每种侵权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害者,其中受到垃圾信息(94%)、骚扰(61%)和盗号(54%)的学生最多,这几类侵害行为的成因多为学生因网络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造成的,产生的后果轻者频繁收到垃圾信息,扰乱个人网络环境,重者被窃取个人隐私,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双重侵害。

3.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情况

统计了四所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情况,依据调查的数据显示,理工大学的网络安全教育情况较好,有47%的学生接受过较为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范围较广,主要原因与理工大学自身教学环境相关;外院有72%的学生在校期间从未受过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的进行并不理想;中国民航大学和南开大学网络安全教育情况在与另外两所高校的比较中成中游态势,总体而言网络安全教育在整体学生中覆盖面不广且不精。

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受过哪些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的调查中,数据显示,开设讲座的形式占据主流,主要原因是开设讲座覆盖面广,一次可以容纳大量学生,专业性强,且对于学生具有一定强制性,但学生愿意接受讲座的意向不强,更多人希望通过主题班会、网络宣传、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整体来看现阶段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方法较为单调,学生主动性不强,网络安全教育模式有待提高。

三、大数据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探究

(一)多方面入手,扩大网络教育范围

大数据背景下,海量的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众多问题。这就需要网络安全教育从多角度入手,全面扩大网络安全教育范围,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包括网络法治意识教育、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教育以及网络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四部分。[2](P.94-96)

网络法治意识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网络法律意识,大学生应掌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不做违反网络安全法律的行为。

网络道德意识教育从道德角度入手,要求大学生应具备网络安全责任心与道德心,在网络上自己的行为不只同自己有关,还会影响到其他人,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使大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防御手段,能运用常用网络安全工具进行分析和防御。

网络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上网,长时间地沉迷网络有可能会引发网络成瘾和网络心理障碍等问题,这里需要学校对其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上网心态。

(二)因材施教,实行多层次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堂是获取知识最多的地方,因此必须重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在课堂中所起到的作用。数据显示不同学校、专业、年级的网络安全意识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各高校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时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网络安全意识较弱的人文社科类学校或专业,可以进行普及式的网络安全教育,如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必修或选修课、定期举行全校范围的网络安全讲解活动等;对于一些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要格外重视,对其进行网络使用的正确引导,以免走向歧途;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网络自由创业、投资群体,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使用网络开创自己的事业,对于这些已踏入社会但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来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更加重要,学校对于这些学生应当进行更为系统专业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三)根源做起,增强网络监管体制

安全的网络环境需要学生和学校共同构建,大学生遇到网络安全问题并不仅仅靠受到的网络安全教育就能够解决,高校须从自身根本开始改变,营造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目前,不仅是学校,某些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网络使用的监管力度,呼吁全社会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各大高校也应该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公安及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管理机构、网络运营部门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监管系统,为大学生上网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在客观环境上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3](P.87-88)例如,保障先进的技术设备、采取身份认证技术、封堵、禁止对不良网站进行访问以净化网络环境、词汇过滤功能、预警功能等等。[4](P.82-84)另外高校还要负责关注校园周边网络环境,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对学校周边诸如“黑网吧”等违规网络营业行为依法进行取缔。

(四)高校联合,提高网络安全教育互动性

现阶段,大多数大学生并不满足于单一的照本宣科讲课模式,高校应着眼于采取更多元丰富的网络安全教育形式来促进学生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互动程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活动中来,譬如课外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有关网络安全主体的辩论赛和班会等等。调查显示各高校之间的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拥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就此方面将高校联合起来,成立诸如“网络安全意识联合会”的学生组织进行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比如建立网上论坛、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开宣讲会等,同时还要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这方面可以以诸如开展法律讲座、交流法律知识、观看经典案例的方式进行。这样做一方面可行性较高,一方面这种由学生自发进行活动比学校施加的教育更深入浅出,学生间所交流的经验也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重要的一部分,增添了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总结

大数据背景意味着每个人身边都充斥着海量的数据信息,人们通过网络的方式与这些庞大的数据进行接触,如果没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将会在大数据背景下岌岌可危。多年来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一直是高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现阶段相比于其他网络环境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还处于实践阶段,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不可一蹴而就,在进行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具备完整性、针对性、深入性,使之能够真正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而并非一朝一夕的泛泛之谈。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篇(9)

一、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big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大数据与网络相辅相成,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为大数据带来了更多数据、信息与资源;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发展为网络提供了更多支撑、服务与应用。大数据是网络的基础,这意味着大数据更多来源于网络,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保障网络安全,使得大数据的利用合法、安全,必将成为高难度的世界课题。目前,大学生依赖网络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学习、娱乐或是购物等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2个小时,相当于每天上网3.75小时,[1]其中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成为贡献上网时长的主力军。如果不能很好地对网络环境进行改善,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可能会造成大学生经济财产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损害;同时,也对高校管理造成风险。

二、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中国民航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共480名在校大学生,内容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高校间开展的网络安全意识程度,方法为网上问卷和实地考察。调查问卷采取选择题的形式,共计十二题,分别调查了大学生上网情况、自身网络安全意识及学校网络安全教育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上网情况

调查显示有24%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在2小时以下,36%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2-5小时,4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5小时以上,若以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为基准,那么在校大学生有一半以上超过了每日上网的平均时间,说明在当代大数据背景下,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其他网络通讯设备的普及,可以很便捷地使用网络,大量的上网时长可能加大网络安全方面的隐患,还造成网络成瘾等一系列问题。调查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购物、游戏、学习、通讯这四类占据学生上网内容的主流,其中网络购物与大学生的财产信息安全直接挂钩,通讯则与用户自身的个人隐私息息相关。

2.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情况

调查“大学生是否有意识地去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问题时,结果为大学生有20%“经常”、28%“偶尔”、42%“很少”、10%“没有”去有意识地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这表明大学生每日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却忽视网络安全,这是大学生易遭受网络陷阱、受到网络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看到一些未证实的有关社会敏感问题时会怎么做”调查的是当学生遇到社会舆论的导向时做出的反应,调查数据为38%的学生“不理睬,直接跳过”,58%的学生“了解后,不管”,4%的学生“转载并评论”,未经证实的社会敏感问题和不良信息有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大部分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不能给出自己的判断,更不能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回应,总体缺乏判断能力。调查学生在遇到诸如网络病毒、垃圾邮件之后的反应以及平时使用网络的习惯,数据显示大学生整体拥有基本的网络安全常识,例如有害邮件需删除,病毒用杀毒软件查杀等等。统计大学生遭受过的网络安全问题,数据显示多数学生曾遭受过有害邮件和病毒攻击,占总人数比例的90%和71%,没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很难彻底杜绝垃圾邮件和病毒攻击。遭受过财物被盗(4%)和信息被盗(15%)的学生较少,能够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网络个人信息和财产的保护拥有最基本的认识,但经验不足。调查“大学生受到的具体侵权行为”,每种侵权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害者,其中受到垃圾信息(94%)、骚扰(61%)和盗号(54%)的学生最多,这几类侵害行为的成因多为学生因网络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造成的,产生的后果轻者频繁收到垃圾信息,扰乱个人网络环境,重者被窃取个人隐私,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双重侵害。

3.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情况

统计了四所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情况,依据调查的数据显示,理工大学的网络安全教育情况较好,有47%的学生接受过较为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范围较广,主要原因与理工大学自身教学环境相关;外院有72%的学生在校期间从未受过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的进行并不理想;中国民航大学和南开大学网络安全教育情况在与另外两所高校的比较中成中游态势,总体而言网络安全教育在整体学生中覆盖面不广且不精。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受过哪些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的调查中,数据显示,开设讲座的形式占据主流,主要原因是开设讲座覆盖面广,一次可以容纳大量学生,专业性强,且对于学生具有一定强制性,但学生愿意接受讲座的意向不强,更多人希望通过主题班会、网络宣传、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整体来看现阶段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方法较为单调,学生主动性不强,网络安全教育模式有待提高。

三、大数据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探究

(一)多方面入手,扩大网络教育范围

大数据背景下,海量的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众多问题。这就需要网络安全教育从多角度入手,全面扩大网络安全教育范围,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包括网络法治意识教育、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教育以及网络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四部分。[2](P.94-96)网络法治意识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网络法律意识,大学生应掌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不做违反网络安全法律的行为。网络道德意识教育从道德角度入手,要求大学生应具备网络安全责任心与道德心,在网络上自己的行为不只同自己有关,还会影响到其他人,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使大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防御手段,能运用常用网络安全工具进行分析和防御。网络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上网,长时间地沉迷网络有可能会引发网络成瘾和网络心理障碍等问题,这里需要学校对其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上网心态。

(二)因材施教,实行多层次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堂是获取知识最多的地方,因此必须重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在课堂中所起到的作用。数据显示不同学校、专业、年级的网络安全意识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各高校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时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网络安全意识较弱的人文社科类学校或专业,可以进行普及式的网络安全教育,如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必修或选修课、定期举行全校范围的网络安全讲解活动等;对于一些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要格外重视,对其进行网络使用的正确引导,以免走向歧途;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网络自由创业、投资群体,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使用网络开创自己的事业,对于这些已踏入社会但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来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更加重要,学校对于这些学生应当进行更为系统专业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三)根源做起,增强网络监管体制

安全的网络环境需要学生和学校共同构建,大学生遇到网络安全问题并不仅仅靠受到的网络安全教育就能够解决,高校须从自身根本开始改变,营造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目前,不仅是学校,某些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网络使用的监管力度,呼吁全社会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各大高校也应该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公安及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管理机构、网络运营部门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监管系统,为大学生上网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在客观环境上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3](P.87-88)例如,保障先进的技术设备、采取身份认证技术、封堵、禁止对不良网站进行访问以净化网络环境、词汇过滤功能、预警功能等等。[4](P.82-84)另外高校还要负责关注校园周边网络环境,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对学校周边诸如“黑网吧”等违规网络营业行为依法进行取缔。

(四)高校联合,提高网络安全教育互动性

现阶段,大多数大学生并不满足于单一的照本宣科讲课模式,高校应着眼于采取更多元丰富的网络安全教育形式来促进学生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互动程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活动中来,譬如课外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有关网络安全主体的辩论赛和班会等等。调查显示各高校之间的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拥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就此方面将高校联合起来,成立诸如“网络安全意识联合会”的学生组织进行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比如建立网上论坛、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开宣讲会等,同时还要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这方面可以以诸如开展法律讲座、交流法律知识、观看经典案例的方式进行。这样做一方面可行性较高,一方面这种由学生自发进行活动比学校施加的教育更深入浅出,学生间所交流的经验也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重要的一部分,增添了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总结

大数据背景意味着每个人身边都充斥着海量的数据信息,人们通过网络的方式与这些庞大的数据进行接触,如果没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将会在大数据背景下岌岌可危。多年来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一直是高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现阶段相比于其他网络环境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还处于实践阶段,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不可一蹴而就,在进行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具备完整性、针对性、深入性,使之能够真正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而并非一朝一夕的泛泛之谈。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2]刘新华,巢传宣.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现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1,(14).

篇(10)

学校的发展,如果没有了一套完整建全的规章制度,加以保障,其最终的发展还是一句空话。我们信息中心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汪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激励机制》、《汪村小学网站安全管理制度》、《汪村小学应急响应预案》《汪村小学用户信息管理制度》、《汪村小学多媒体管理制度》等等。并严格遵照规章制度办事,避免信息化管理中的随意性。在工作中,我校还一方面鼓励全体教师充分使用现有的现代化设备,根据规章制度进行登记。另一方面及时添置、培训提高、监督管理,一旦发现损坏现象就及时报修和维修。职责明确,保证教学仪器设备不损坏、不遗漏。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不仅严格按照制度办事,还严格做到不擅越职权擅做主张。

从20*年起我校就设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在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教学设施现代化以及教师现代技术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与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抓住区教育信息化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20*年,我校把信息化建设纳入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的学校工作中。按照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设立工作,落实到人,配备专职人员,确保了20*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设施,管理到位,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软硬件运行能力

20*年,农远工程为我校新配备了30多台的电脑,淘汰下来的旧电脑,大部分都分配到各个班级,并与电视连接。20*年8月份,我校顺利完成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和安装调试工作,在这几年中,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我们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教师们也积极的制作课件,到多媒体教室上课。

在学校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注下,我校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狠抓现代教育手段的硬件装备。本年中,学校网站的更新工作不仅仅由网管一人担任,几个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也加到了此项工作中来了。网管员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公开课的技术支持,确保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的顺利进行。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武装与不断完善,为教育教学的腾飞插上现代科学技术的翅膀,为学校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教职工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整体素养。

我校每学期都集中对全体教师进行电脑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等形式的培训。学校青年教师还参加了浙江省电脑三级证书的考试,并以大部分取得证书。

学校开展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office和internet。在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率较高。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网络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普及率也较高。

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管理中文件的传输、学习资料的分发、资料的积累和审核等已逐步倾向于依赖网络。教师的新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新信息的获得等多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信息化的学校管理、现代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在学校管理机制中得到良好的贯彻。教职员工也已接受这种管理方式,为学校最终走向无纸化办公、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信息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中得到全面的落实。电脑成为这些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

(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研究与探索。

我校从99年秋就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开齐开好信息技术课,把信息技术课纳入正式课程,学生上机每一、两人一台电脑。经过努力,学生基本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动中学,学中动的主动探知、主动学习的良好的习惯。

1、利用网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网络,教学便捷地获得社会、生活、科学、地理、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全面素质。

2、推动高年级“整理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学生课题小组可以利用校园网络搜集资料,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主动地建构知识。

3、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习方式的变化。“多媒体优化教学法”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推行,“学生主动、教学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景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内在要求。

4、提高了学校办公和管理的效率。现代教育设备不断更新和完善,大大提高了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开发与课程改革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未来。我校的信息化工作,将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稳步前进,我们也将把握时代的脉搏,结合我校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努力开创我校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

20*年汪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努力建设“数字校园”,促进我校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分步骤实施的思路,坚持管理与教学并用,开发与建设同步的战略,以高速宽带支撑,以网络管理驱动,以教育技术带动,以资源共享覆盖,以网站铸造“数字校园”,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将学校建设成具有综合性网络应用环境的数字校园,并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这一宏伟目标。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我校教育事业均衡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合理利用网上资源,以“校园网”为重点,不断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将“校园网”打造成校园文化的平台,使之为全校师生提供丰富的网上信息资源;同时不断完善局域网建设。使网络确实起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作用。在日常办公中渗透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

2、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做好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辅导工作,使我校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合格率进一步提高。

3、继续加强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师资培训整体计划抓紧抓好,切实保证人力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教育硬件建设同步协调。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应用。同时积极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教学专业网站评选活动、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组织信息中心组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开拓思路,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4、通过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创造品质的形成。同时,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提高在信息化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5、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教职工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整体素养。对全体教师进行电脑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等形式的培训。

6、按照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标准,强化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保证现代教育技术事有人管,活有人做,责有人负;同时规范信息技术组的运作,做到人员到位、建设到位、管理到位,以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来调动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早日产生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现代教育技术名教师。

三、工作重点

(一)大规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看得远的人,必定是站得高的人。要建设“数字校园”,意识比技能重要,运用比意识更重要,引导比操作更重要。因此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强化宣传、加强培训、注重运用,让教师把学校这个舞台上当作实现自己理想的最大课堂。

(二)努力办好“校园网”

20*年10月完成一级域名*的注册,由专人负责“校园网”的管理。20*年,我校以围绕学校网站建设为中心,发挥网站强大的宣传作用和资料积累的作用,为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信息技术保障。20*年中,我校的网站更新的工作不只是网管员,由一部分家里有电脑的学生来担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总能整时的完成任务。

(三)积极研究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为实现“数字校园”这一构想,教学研究与探索必须同步进行。我校就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等活动。让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造教育提供环境、条件和保障。让学生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通过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以建构自己完美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