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合同管理类型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所有218例患者均系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且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RA,并排除合并有较严重心、脑、肝、肾、血管和血液系统疾病。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110例,其中男32例,女78例;年龄21~66岁,平均(43.51±10.32)岁;病程3个月~7年;其中中医辨证属寒湿痹者47例,湿热痹者38例,行痹者25例。②对照组108例,其中男29例,女79例;年龄19~65岁,平均(42.81±9.47)岁;病程3个月~6年;其中中医辨证属寒湿痹者50例,湿热痹者34例,行痹者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正的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给予自拟通痹活络汤。方剂如下:丹参、青风藤、海风藤各30 g,当归、伸筋草、透骨草各20 g,桑寄生、杜仲各18 g,姜黄、独活各15 g,木瓜50 g,乳香、没药各9 g。寒湿痹者加制附子6~10 g(先煎),细辛3 g,桂枝、萆薢、防己各10~15 g;湿热痹者加生石膏、薏苡仁各20~30 g,知母、威灵仙各10~15 g;行痹者加防风、羌活各10~12 g;呕恶、纳差者酌加茯苓、砂仁、白术各10~15 g,制半夏9~12 g。每次煎20剂,加水10 L,浸泡1 h,用天津产BZY150RX型煎药机煎药,煎煮45 min,取8 L全密闭无菌真空分袋包装,每袋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西药给予0.9%NaCl 200 ml+甲氨喋呤针7.5 mg(上海华联制药),静脉滴注,1次/周。7周后改为甲氨喋呤片7.5 mg,口服,1次/周。注意:每月化验肝、肾功能及血常规1次。
2.2 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片(扶他林),100 mg/d,分早晚两次口服(北京诺华制药)。
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RF,ESR,CRP及不良反应等变化。
3 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缓解标准[3],需具备下列至少5项,持续至少2个月。①晨僵时间不超过15 min;②无疲乏感;③无关节压痛;④无关节痛、关节活动时无痛;⑤关节或腱鞘无软组织肿胀;⑥血沉低于30 mm/h(女性)或20 mm/h(男性)。有活动性血管炎表现,心包炎、胸膜炎、心肌炎和(或)近期无原因的体重下降或发热者不能视为缓解。符合以上5项及以上者为显效,3项及以上者为有效,未达3项及以下者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①治疗组:显效78例(70.90%),有效23例(20.91%),无效9例(8.19%),总有效率91.81%。②对照组:显效65例(60.19%),有效22例(20.37%),无效21例(19.44%),总有效率80.56%。两组经χ2检验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3.3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好转(P
3.4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后RF,ESR,CRP均显著下降(P
4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属祖国医学“痹病”范畴,多由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致病邪气多为风、寒、湿邪。正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邪流注肌肉、筋骨、关节,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脉拘急、失养,遂发本病。本虚标实为本病特点,本虚指阴阳、气血不足,标实指风、寒、湿热之邪。故《济生方·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其基本治疗原则为祛邪活络、缓急止痛。自拟通痹活络汤中,青风藤、海风藤、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通痹;久病必瘀,故用丹参、乳香、没药活血祛瘀生新、通络止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佐以当归寓养血活血之意;又因肾主骨生髓,故以杜仲、桑寄生、透骨草补肾壮骨,搜风透骨;姜黄、独活祛风通络止痛,对于风胜于上,以肩肘等上肢关节痛为主者能加强止痛之效;对于湿胜于下,以下肢关节疼痛为主者,选用木瓜以舒筋活络,祛湿通痹。全方共奏祛风除湿、补肾壮骨,活血通络止痛之功。现代医学认为类风湿因子是免疫球蛋白IgGFe端的抗体,它与自身的IgG相结合,故又是一个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和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造成关节局部和关节外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免疫抑制剂甲氨喋呤(MTX)可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从而抑制免疫复合物的产生及附着,产生抗炎的作用。MTX虽有肝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但由于用药剂量较小,同时中药中加入了健脾益气、养胃和胃降逆之品,大大减轻了MTX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1一般资料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将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48-72岁,平均(63.5+8.42)岁,病程4-24 h。平均病程16.8 h;对照组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龄50-78岁,平均(63.4+7.8)岁,病程7-24 h,平均病程18 h。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梗死部位、梗死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盐酸纳洛酮0.4-0.8 mg静脉注射,1次,(6-8 h)x14 d;奥扎格雷纳注射液80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即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活血化瘀,扩血管及脑细胞激活剂,脱水降颅内压等对症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疗效判断标准:(1)基本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生活自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2)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瘫痪肢体肌力提高2级以上。生活部分自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3)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瘫痪肢体肌力提高1级以上,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9%-45%。(4)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9%以下。(5)死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以P
2 结果
有效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相比,P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现就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0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诊断标准[1]。排除急性心肌梗死、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抗凝治疗禁忌证者。其中男76例,女54例;年龄33~86岁,平均57.2±3.1岁。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性别、年龄、并发症、心绞痛分型和心功能状况、心电图改变及实验室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休息、吸氧,依据病情需要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并联合服用阿司匹林300mg,1次/日,连服3天后改为100mg,1次/日。观察组同时给氯吡格雷首次负荷剂量300mg口服,继之75mg/日口服。治疗4周后,两组进行对比。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完全控制或发作次数减少90%以上,心电图ST恢复>0.1mV或倒置的T波恢复直立;②有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虽未达到90%以上,但是也有所减少,ST段恢复0.05~0.1mV或主导联T波变浅50%以上;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未见减少或更加频繁,心电图示无改善。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心绞痛日发作频率、平均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日发作频率、平均发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松动、裂纹或破裂[2],内窥镜检查71%的UP患者见到灰白色的血栓,血小板含量多,纤维蛋白原少[3]。阿司匹林通过使血小板氧化酶-1失活而抵制血小板激活剂血栓素A2的合成,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死亡率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活性代谢产物可选择性地、不可逆地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加速前列腺素E诱导的cAMP依赖的舒血管蛋白磷酸化,抑制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4]。这与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环加氧化酶的活性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途径不同[5],联合使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可增强抗血小板作用,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具有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观察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良好,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应该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 冯新武,谢火洲,刘明,等.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26(3):241-242.
3 梅长林.内科学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9-397.
塔式起重机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普遍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但是在建筑施工中如何对于塔式起重机进行基础设计和施工管理确实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塔式起重机的特点和分类为依据,针对广东地区不同的地质条件分析了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和施工管理。
1、塔式起重机概述
塔式起重机是一种旋转起重机,他的动臂装在高耸塔身上部。塔式起重机的作业空间大,它一般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物料的垂直和水平输送及建筑工程中一些高层建筑部件的的安装工作。塔式起重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工作机构、金属结构和电气系统。工作机构的组成是起升、变幅、回转和行走四部分的组件。金属结构包括起重机的底座、塔身和动臂等。电气系统的组成是电动机、配电柜、控制器、连接线路、照明和信号装置等。
2、不同地质条件下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和施工
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主要有三种形式。天然地基上设浅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塔吊支撑在工程结构主体上的基础设计。根据广东省的不同的地质条件。笔者选择了天然地基上的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和施工,以及桩基础的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和施工。其中,桩基础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和施工就是应用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的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和施工方式。这是因为在软土地质、粘土地质等特殊地质条件下,必须要额外设置附加措施才能进行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和施工,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桩基础。若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地质的特殊性,采用了深基坑桩支护的措施,就更加应该选择桩基础的方式来对塔式起重机进行基础设计和施工,一般可取其中的2~4根支护桩代替其中2根塔吊桩,降低工程成本。下面,笔者就根据广东地区不同类型的地质条件来对塔式起重机进行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分析和管理。
2.1天然地基塔式起重机基础设计和施工
2.1.1基础设计
天然地基的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适应于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可以为建筑工程设置较浅的基坑。天然地基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的关键是计算塔基的承受自重、倾覆扭矩、力矩和水平力的作用,而只设置塔基之后可以认为塔基仅仅承受着自身的自重作用。设计时应将塔式起重机分为两个阶段分别进行计算和分析。
天然地基情况下进行塔式起重机的塔基承载力验算时,由于水平力和扭矩的影响很小,所以可以将其忽略。下面我们来对天然地基情况下的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步骤进行分析。
(1)对塔式起重机的基础埋置深度进行计算,一般情况下的埋置深度为2~3m。
(2)对塔式起重机的地基的承载力进行计算。
(3)要确定塔式起重机的地板的最小重量和最下厚度。然后对使用的塔式起重机的说明书进行查阅,获得塔式起重机的基脚对基础的最大压力和拔力值,然后利用抗冲切等方式进行验算就可以计算出塔基应该设置的最小厚度。进行抗冲切等方式的验算时,可以不考虑地基的反力对底板抗冲切承载力的有利影响。
(4)对施工现场设置塔式起重机的地基承载能力进行计算。这个承载力的计算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塔基设置时候,塔式起重机架设之前,第二个阶段是塔式起重机架设之后。此外,如果施工现场的地基承载力是不同的,需要对不同的地基的承载力进行相关的验算。
(5)计算塔式起重机的基础对基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如果塔式起重机是架设在基坑的侧上方时,就必须对塔式起重机产生的附加土压力进行考虑,要额外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支护加固的设置,具体的土压力的数值是可以通过实现设计的公式计算出来的。
(6)塔式起重机的基础底板配筋设计。塔式起重机的基础底板可以设计为独立的基础底板,可就是说不和塔式起重机为一体的。
2.1.2施工管理和注意事项
天然地基的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完成后,就要对塔式起重机开始架设施工,施工时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和一些注意的事项,主要有如下几点。
(1)在进行施工时要注意塔式起重机的基础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达到一定的强度要求,其强度不能低于C20。最小的基础配筋率不能小于0.2%。
(2)在塔式起重机的施工过程中要对地基的验槽工作进行严格地控制,保证地基的承载力完全符合事先的设计要求。如果地基的承载力小于130kPa,这种地基的变形是较大的,一般不能将这样承载力的地基作为基础的持力层使用。
(3)塔式起重机安装后要对塔式起重机的垂直度进行测量,要将塔式起重机的倾斜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对塔式起重机和其附着设备或者加固设备的连接工程已尽早进行。
(5)要做好塔式起重机的地下部分附近的防排水的措施,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塔式起重机的地下部分生锈,延长塔式起重机的使用寿命。
(6)塔式起重机的基坑施工阶段,就可以使用起重机了,但是这时的起吊重量最好要少于设计起重量50%以上,且操作要符合规范,不能让吊物高速迅速 下坠。
2.2桩式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和施工
2.2.1基础设计
桩基础的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适应于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例如软土地质、粘土地质等。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必须为建筑工程设置较深的基坑。天然地基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显然不适合这种情况。桩基础塔式起重机的设计是将将塔式起重机基础设置在桩基之上,则如同桩承台,设计步骤如下:
(1)首先要确定桩承台的最小面积。面积的计算是根据塔式起重机自身的情况和地质情况来联合计算的。
(2)计算出桩的承载力,然后确定桩的长度。长度的计算需要依据桩所承受的压力和塔式起重机的全高来计算的。
(3)基础稳定性的计算。桩式塔式起重机的基础一般都设置在较深的基坑的旁边,所以该基础除了要承受倾覆力,还要承受来自基坑的土压力。所以基础稳定性的计算是非常必要的。
(4)桩身承载力的计算。桩身的承载力可以分为水平方向的剪力、塔身的压力及桩身本身的混凝土的配筋等。但是桩身承受的水平方向的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2.2施工管理和注意事项
桩基础的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完成后,就要对塔式起重机开始架设施工,施工时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和一些注意的事项,主要有如下几点。
(1)桩基施工。塔式起重机的桩基的施工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事先设计的内容进行,对桩基进行精确定位,其施工要和工程桩一同完成。
(2)塔式起重机基础土方的开挖施工。土方开挖需要依据塔式起重机的位置和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要按照要求分层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深度不能超过1500mm。如果塔基土方开挖的坡面较长,不能只采用1台挖土机就将土直接倒运到土方运输车上,就需要安排多台挖土机进行接力挖土、倒土的方法。
(3)各种施工材料的参数设置。桩主筋锚入承台的长度应该大于40倍的钢筋直径。桩基和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大于一定的强度,一般的强度设置为C25以上。桩身承台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15%,纵筋不宜小于0.2%。桩身伸入承台内的长度不能小于5倍的钢筋直径。承台边缘至桩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边缘挑出部分不应小于150mm。
3、小结
广东省内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地质条件,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进行塔式起重机的基础设计和施工管理应采取不同的设计和施工方式。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指代的是企业将自身当成是当事人依法开展相关的合同订立、履行以及转让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称。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合作企业之间施行的经济往来措施,一般情况之下使用到的是签订合同的措施。房地产项目开发工作是一项复杂性和系统性比较强的工程。
一、对合同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
1.可以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
合同隶属于契约包含的范围之内,是当事人之间依法确定、变更以及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项协议,合同是房地产项目任务委托以及承接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法律依据,在施行的过程中是合同双方需要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合同当中是对双方应当享有的权利以及应当承担起来的义务做出的规定,对合同双方都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制约、督促以及保障作用,在房地产项目施行的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活动都是需要依据合同中的规定办事的,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保证实现经营目标。
2.提升合同管理工作的力度
提升合同管理工作的力度,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强调的一点就是市场微观主体在市场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虽然说在市场经济发展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被弱化了,市场主体自身的管理能力也是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以便于市场管理的要求得到满足。承包商在建筑市场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
二、提升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力度的过程中应当施行的措施
1.公司部门架构中应当设置专门的人员展开合同管理工作
从事合同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单单是一个档案管理人员,与此同时也是一个精通工程、成本、财务的人员。合同管理人员自身承担的职责不单单是针对合同展开整理、记录以及归档工作,也是应当针对合同要素展开审核工作的。审核合同的金额是否科学合理;审核合同库款的方式方法是否是科学合理的;审查合同中涉及的款项结算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提交的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发票是否正确;审查合同中涉及的有作用的经济数字是否是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人员应当将合同条框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依据展开付款审批工作,以此为基础也就可以确定下来是不是每一笔款项都是严格的依据合同条款展开支付工作的,笔者提到的这几项工作在企业风险控制领域中占据的地位是较为重要的。
2.构建完善性比较强的合同台账合同管理机制
相关的工作人员针对资金支付申请展开审批的过程中,是需要将合同的具体执行情况登记下来的,其实也就是构建合同台账。一个较为完善的合同台账中应当包含的是销售类型合同台账、管理类型合同台账以及工程类型合同台账。销售类型合同台账主要指代的是和销售活动有一定相互关系的经济合同,其实也就是在财务中划归到消费费用领域中的合同。管理合同也就是在日常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使用到的和经营管理相关的合同,其实也就是在财务账务中划归到管理费用包含的范围之内的合同。每当将一笔实际付款金额支付掉之后,合同工作人员应当将实付金额天禧在这一次申请额度范围当中,以此为基础也就可以对已付款金额形成全面且明确的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合同管理工作在房地产项目管理领域中占据的地位是较为重要的,也是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针对房地产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工作取得的效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之下,房地产行业中的各个相关企业只有将合同管理工作做好的前提条件之下,才可以对经营风险形成有效的控制,从而也就可以在此基础之上使项目开发投资获得的经济效益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作者:瞿有亮 单位:湖北联投小池滨江新城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袁意生.御海龙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孟繁璋.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策略与方法——兼论合同与财务管理的融合[J].财会学习,2012(10):26-27.
[关键词]聘任制公务员;分类管理;“鲶鱼效应”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120
[作者简介]井广一(198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方向:公务员人事管理。
公务员职务的分类,是根据职能与职位,合理划分权力,用非人格化规则,组织现代人事行政制度的管理,以实现分类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分类管理也要随之改革,以积极应对时展对现代人事行政制度管理提出的挑战,加快改革的进程。
1 聘任制公务员分类管理的理论
1.1内涵
对于聘任制,专家、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把所有看法整合后,分析出其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聘任主体: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与市场不参与公务员的招纳。即公务员与企业员工的不同之处是,他们承担的社会职能是参与管理并提供公共服务,由国家管理,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不会直接创造经济和营业利润。而主体与个人职责的特殊性,决定这个群体具有特殊性。
人事管理方式更加灵活:该管理制度与同类型的管理制度相比,在人事管理上更加灵活,特别是人才的选择方式,既可以向社会公开招聘,也可以从合适的人群中选择,而它薪酬待遇灵活性的体现是,用协议工资的方式发放薪酬,打破了原有工资体系的限制,当公务员的任职期结束后,可以根据双方的意愿,选择是否继续聘任关系。
合同管理:用合同管理,可体现出人人平等的思想,以平等、资源为前提,由行政机关与受聘人签订合同,明确了双方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标明工作内容、薪酬待遇等。即关系既受法律保护,又可以从中体现出双方的意志。
1.2意义
聘任制下的公务员分类管理,是一项先进的管理制度,可为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助力,并增加机关的活力。
1.2.1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
2006年,《公务员法》中明确提出了把分类管理作为管理公务员的原则,规定了每种职位的划分,优化了聘任制。所以,落实公务员聘任制,符合国家政策提出的要求,也为《公务员法》的实施打好了基础,让公务员的管理向法制化转变,同时,加大研究力度,能够推进管理的改革,优化管理制度的建设。
1.2.2构建服务型政府
当下,人民的公民意识不断增强,政府职能也随之发生改变,把工作重心从保证政府权威转化为责任与服务,并要求不断提高公务员的个人素养。但传统的公务员管理方式是,从事不同工作的公务员用一张试卷答题,采用同一种培训方式,缺少针对性,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限制公务员自身素养的提升,而公务员聘任制,可实现对公务员的分类管理,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符合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
1.2.3解答行政管理体制的难题
出现行政管理体制难题的原因是:机构规模和职位数量不符,公务员的待遇与所在职位挂钩,为打破职位数量的限制,有些单位把某个部门拆开,增设一个新部门,导致职能交叉。这些制度与现象将为行政管理体制的优化增加难度,而公务员的聘任制,可以精简机构内职位的设置,减少胡乱增加职位现象的出现。
2 聘任制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
聘任制公务员的分类管理,是我国传统公务员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大一统”的管理方式有很大差异,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但这项制度仍是一项新的制度,并不完善,且公务员的分类管理较为复杂,在短时间内这项制度还无法做到全方面完善,需要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优化,并在过程中深化改革。
2.1“鲶鱼效应”并未充分发挥
公务员聘任制落实的目的是给机关增加活力,采用新的制度,优化机关内部资源的使用,并在公务员的队伍中,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以提高机关整体的工作效率。但它实际落实时,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通过聘任制招收的公务员的比重在整体公务员的比重中较少。虽然一些城市已经开始用聘用制招收公务员,且政府对几批公务员寄予了希望,希望其充分发挥“鲶鱼效应”的作用,用自己的工作激情带动其他员工,增加整个队伍的活力。但其不得不面临的情况是,聘任制公务员的数量与委任制公务员的数量有明显的差距,“鲶鱼效应”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军队专业干部抵制该制度,影响制度的公信力。当聘任制真正落实后,很多干部都要求从聘任制转为委任制,虽然有的机构依然坚持,但最后因为压力较大,不得不接受。由此引发了其他利益群体向政府施压,进一步破坏了制度的公信力。
缺少明确的绩效考核机制。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考核机制,公务员的考核工作一直无法有序进行,且又会受“以和为贵”的思想影响,给绩效考核增加了难度,而很多文件也并未对绩效考核给出准确的界定,所以,其采用的是委任制公务员的考核方式。考核过程如下:首先,由聘任制公务员根据职位做书面述职,再由同事互相评价;其次,由所在部门的领导、分管领导写出评语,并由分管领导提出考核意见;最后,把所有文件上交给考核委员会,由其审定考核的等次,这种考核模式下,可能出现“老好人” 现象,让考核变成一种形式。
2.2不同的职位类型冷热不均
当公务员通过聘用制进入机关后,机关会根据不同的职业,为其提供晋升的空间,完善制度,优化改革,以实现公务员团队的多方面管理,构建新格局。但真正实践后,每种职位的热度不同,有的是大部分公务员的选择,比如综合管理,有些几乎无人选择,比如行政执法。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综合管理类是公务员主要选择对象。根据相关文件内容的表述,行政执法类的职位与专业技术类的职位,都是非领导的职位,它会让将近70%的公务员无法担任领导职务,所以,很多公务员在职位的选择上,多倾向于综合管理类,由此,导致的结果是,限制机关选择人才的范围,同时,也可能出现暗箱操作的情况。
权力过于集中。基于上一段的论述,总结出行政执法与专业技术两类的职位,都不可以担任领导职务,所以他们没有权力,分类管理改革结束后,大部分权力都集中在综合管理类的职位中,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出现权力的滥用。一旦出现权力滥用,又没有权力制衡,会增加腐败现象出现的机会,影响公务员的整体形象。
行政执法类工作人员有明显的劣势。行政执法类的上升空间是综合管理类,但如果想要晋升,必须具备本科或以上的学历,符合入职单位提出的要求,并在原有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满2年,这些条件可以让公务员在岗位上专心工作,但也让他们有明显的劣势,即对某些执法人员有失公平,基层人力资源的分配缺少科学性。这种劣势条件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公务员长期的工作成果付之一炬,有利益损失。
2.3改革缺少系统的规划,有待深入
首先,公务员晋升遇到的问题没有妥善解决。虽然改革后,扩大了公务员的晋升空间,延长了晋升的时间,但通过调查发现,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优化,比如街道一级执法者的晋升,其会受到名额的限制,即便会晋升,多停留在三级执法人员后,不再晋升。
其次,当干部退居二线后,把执法类公务员作为“养老院”。执法类公务员相较于其他公务员来说,工作内容虽然冗杂,却是公务员最多的选择,而它也是本次改革的重点,从原有的职能中剥离出来,有很大的晋升空间,这个空间内,很多人都可以通过工作积累实现晋升,这一安排是一项政策上的福利,但它实际落实后,衍生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公务员认为职位晋升后,地位也随之上升,不听从领导的安排,而一些公务员职位上升后,既希望得到现有的实惠,又希望保留原有的福利,成为让领导头疼的一个难题。
3 完善聘用制公务员分类管理的对策
目前,公务员的分类管理改革已经过很多年,中央与地方为改革的优化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故对于以上改革存在的问题,可给出相应的对策加以完善。
3.1加大岗位的考核与合同管理的力度
聘任制公务员是公务员制度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相关人员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虽然进行了改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合同管理,需用措施完善。其包括两点。
其一,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优化岗位考核。因为机关单位内“老好人”情况的出现,使公务员的考核变成一种形式,造成考核的“无力”,而考核对公务员最直接的影响是,奖金数量的多少,基于这些情况,委任制公务员无须关心,但直接关乎聘任制公务员是否与机关续约。由此,要求考核时必须明确考核目标,保证考核内容与工作相符,并从过程中体现出民主性,即如果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考核的意义也随之消失,使结果失去客观、公正。而考核内容与工作内容相符,是根据合同中的内容,分析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另在程序中体现出民主性,可从不同方面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其二,强化对合同的管理,建立末位淘汰制度。合同管理是制度改革的基石,如果合同管理失效,将直接影响改革目标的实现。对于这一情况,机关应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并落实警示制度,即为让合同管理全面落实,机关需加大管理力度,其包括两点:其一,主管部门加强对合同的管理,监督机关根据合同中标明的内容进行日常管理,对没有按照合同工作的公务员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其二,用人单位定期听取公务员的工作汇报,了解公务员的工作状态。
3.2建立完善的体制,使各类职位均衡发展
首先,其可以为行政执法、专业技术类职位提供激励机制。为解决各职位发展不均的问题,需从制度与政策的角度为这两类职位提供支持,即增加职位的设置,扩大执法员和主管级专业人才在所有公务员中的比重,并把晋升条件适当放宽,保持两个晋升通道的通畅,从而激发出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同时,根据这两种职位的要求,设计新的薪酬标准,并给予更多的利益和资源,扩大不同等级薪资的差距,提供不同数量的津贴,以强化激励效果。
其次,为三种职类公务员的沟通提供一个平台。如果对公务员的跨职类沟通设置限制,将影响人才的合理分配,以及人才的流动,限制公务员个人特长的发挥。对此,我们必须摒弃错误的观念,在底层开通一个三类公务员交流的通道,并考虑每类公务员工作的特殊性,用不同方式帮助公务员转职,对每个人在原来岗位上的工作业绩给予肯定,间接使三类职位同步发展。
建立交流的通道,放宽晋升条件,可淡化各职类公务员的界限,让他们互相融合,减少了综合管理类对另外两类的诱惑,实现发展的动态平衡,而其也可以增加公务员内部的竞争力,让他们努力工作,尽可能消除干部选拔的弊端,保证公平、有序。
3.3深化改革,破解改革的难题
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现在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有很多潜在问题,而且有些问题是不易解答的难题。对此,我们可以从多方面管理,打破基层向上晋升的难题,并优化公务员内部管理与社会制度的衔接。
首先,需要做到淡化公务员“官本位”的思想,并建立基层公民管理体系。“官本位”思想导致的是很多公务员为了进入“官道”而努力,盲目追求,但除去官位带有的福利外,其本质依然是为人民服务,不可以利用官的权力,谋取个人利益,对此,要求机关用不同方式帮助公务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再对“官位”过度依赖。而基层公务员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对基层公务员以激励,消除晋升的困难,提高职业“天花板”的高度,实现制度的创新,并增加职位的数量,实现对职位的精细化管理。
其次,优化聘任制公务员分类管理的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利益关系复杂,所以,需要在公务员内部管理与社会制度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持改革的平稳。即根据行政执法与专业技术类职位的特点,制定新的考核和培训方式,使其具有针对性,以满足时展提出的要求。其中,考核方式的选择,可以让考评工作规范化,只要公务员满足晋升条件,即可晋升,而教育培训方式与内容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且与公务员所在的职位相符,可让其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工作素养与技能水平。
4 结论
本文对聘任制公务员分类管理的含义与实践意义简单概述后,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鲶鱼效应”并未充分发挥、不同的职位类型冷热不均与改革缺少系统的规划,有待深入,分别对应的完善对策是加大岗位的考核与合同管理的力度,建立完善的体制,使各类职位均衡发展,深化改革,破解改革的难题。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在当前市场化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承担着一定份额的工程建设任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同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重要一环,贯穿整个建设过程,从立项到验收,不同专业、类型合同有几十份甚至更多。离开了合同,业务双方的权利义务无法明确,工作无法运行。建设工程合同一经签署就具有法律效力,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处理纠纷的法律依据,合同优化管理对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鉴于国有企业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一份合同签订在依法依规进行的同时,还需接受不同部门及社会的监督,因此合同管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合同管理现状
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建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但部分企业对于合同管理的意识依然较为淡薄,一直以来认为把工程干好,确保好质量安全就行,往往疏于对合同的管理,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合同管理制度标准建设及落实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一般情况下企业针对合同管理会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如合同管理目标制度、企业印章管理制度、内部审查制度等,但多数流于形式,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二是合同管理风险防控机制研究不足,合同双方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合同签订时未能就双方权责划分,合同条款不清晰等问题进行明确,导致施工过程中产生诸多扯皮现象,进而影响工程进度,降低投资效益,例如因疫情导致的工期延长、成本增加时不知如何合理争取自身应有的权益,进而影响工程进度,增加社会成本。三是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缺乏系统性。管理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较为突出,法律意识不强,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四是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全过程管理控制理念不强。一般情况下比较重视合同签署阶段,忽略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的核查,缺乏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合同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分析,为后期的双方争议余留隐患。
二、合同管理特点
(一)全过程特点
合同管理工作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包括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实施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结算运营阶段,每个阶段均涉及合同的签订及实施。合同管理人员应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以防在任何一个阶段工程建设脱离合同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已签订合同中因政策、环境、疫情等因素变化而可能存在争议的条款,更需要重点剖析,提前采取措施予以防范。
(二)系统性特点
建设工程合同涵盖与工程相关的多个专业,涉及多个部门和要素,主要包括咨询、设计、施工、监理、审计等。现实中很多项目发包方对质量安全非常重视,对于合同管理的任务直接交给合同预算部负责,其他部门人员即使参与也仅仅是走走过场,不发表意见,进而给实施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带来许多困难。比如,工程部门不严格把关,同意设计变更导致费用增加,等到合同预算部门核实是否要支付费用的时候,很多已经木已成舟,对已成事实的实体工程只能默认,导致投资增加。因此,合同的有效实施不仅仅是合同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其他部门所有人员均需要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履职尽责,积极辅助合同管理人员获取全面工程信息。同时,合同管理人员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工程变更设计方案的讨论,结合合同条款约定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精细化特点
合同管理精细化程度对合同能否顺利实施起着关键性作用。合同文件中的具体条款和规定无小事,合同管理人员在合同拟定过程中,任何一个文字或数字表达错误都会引起合同双方理解上的歧义,任何一个环节管控不到位,都很可能带来严重影响,进而导致经济方面的损失。合同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精细化意识,针对合同文件中的每一个条款均应当详细核查,尤其是面临一些有争议条款的时候,更应当提前预判,对可能发生的行为应提前通过完善条款以避免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出现扯皮,影响合同的顺利实施。此外,在合同签署后,合同管理人员在履行合同时也应当具备精细化意识,要严格按照条款内容实施,尤其是当出现工程变更或索赔时,更应当予以注意,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三、合同管理防控措施
(一)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标准建设
管理制度标准建设是保障。一是应结合合同管理原则,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合理划分合同管理任务,从任务量和不同管理类型入手分析,将其合理分配给适宜的管理人员,以形成合理有效的管理责任制度,确保所有管理人员分工明确。二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执行合同,应注重相应部门现场管理的专业人员参与前期招投标、合同谈判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完善合同条款,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发生。同时,合同管理人员也应当参与到建设全过程中,尤其是当工程设计变更、索赔等引发费用增加时,应当多听取合同管理人员的意见建议。三是充分利用制定的规章管理制度,加强合同管理流程的标准建设,实现合同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二)建立合同管理风险防控机制
建立合同管理风险防控机制是工程规避风险的重要一环。一是项目合法合规性风险,注意项目签约依据,包括成本预算、文件批示等是否齐全,项目是否需要经过专业部门审查,如项目论证、立项审批等。二是合同履约方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合同履约方主要涉及资信情况风险,可通过实地考察或利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企查查等系统进行核查;项目主要涉及合同条款内容、合同订立程序以及合同履行中的风险,可重点关注合同条款是否完备,且表述是否严谨准确;是否按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制定合同条款内容并审批;不可抗力因素、合同的一方因自身的原因拒不履行合同等约定条款。三是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及应对措施,加强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监控。设立风险部门或者确定专人对风险进行管理,根据已掌握的资料,提前判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规避、控制或转移。
(三)提升合同管理人才队伍水平
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基础。一是加强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及素养的培养。合同管理人员应当对建设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进行深入学习,避免出现一些违反上位法的合同条款,导致合同文件的法律效力出现问题,促使合同文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工程项目。二是加强工程技术及管理知识的学习。合同管理人员应熟悉建筑工程的特点、工艺、流程,具备档案、造价管理等知识,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更新,及时解决合同管理人员在技术层面的短板。三是增强合同管理人员沟通能力及使命感。合同管理人员应当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内外部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承压能力,不因内外部的施压隐瞒合同潜在的风险,避免自身原因出现的错乱。
(四)提高合同管理信息化运用
信息技术运用是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的有效手段。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国有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应尽可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合同信息的录入、上传、合同网上评审,合同执行过程中记录的留存,以及不同合同文件的分类、归档等,以实现合同信息的共享,保证企业各部门数据统一,各级管理人员在相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评审、分析和决策,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增强了合同评审的透明度,加强了过程监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要力量,在国有企业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全过程、系统性、精细化的特点,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风险控制机制,提升合同管理人才队伍综合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合同管理精细化水平,保证合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顺利实施,同时对全面加强建设领域廉洁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尚军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对策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22):9.
[2]刘玮玮.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措施探究[J].财会学习,2017(10):187-188.
[3]于浩.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2019(30):131-132.
[4]赵路靖,何一帆.探索精细化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及工程造价的积极影响[J].商讯,2020(18):141,143.
[5]王铭.浅谈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2):21-22.
[6]雷田辉.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智能城市,2018(2):60-61.
[7]孟沙.基于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5):166,170.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20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035- 02
1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生产管理系统需求
长庆分院以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研究为生产主业,承接中石油内外及国际油气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项目。承接项目以合同形式确定,项目有多条二维测线或几个三维区块构成,在承担项目后,由生产管理部门下达生产任务,生产任务下达时已经确定了项目承接部门、项目组负责人、项目组成员、项目涉及测线的相关信息及项目要求。项目实施部门接到生产任务书后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分为项目工作流程设计及质量控制设计与工作进度3个方面。地震资料处理及解释工作都具有不同工作流程顺序。具体一个项目应该应用哪些流程都应该有项目实施人员进行设计。项目设计经过审批后项目方可实施。为了确保处理解释工作质量,在关键的工作流程上设置有质量检查点。根据工作步骤的重要性质量检查点又设置为项目级、部室级与分院级3级。在项目检查时项目级的质量检查人员只能对自己负责的项目进行检查。部室级的质量检查人员只能对本部室的项目进行质量检查。分院级的项目检查人员可对单位所有项目进行质量检查。系统需要支持以上业务需求,在业务执行人申请质量检查后系统能够通知质检人员进行质检。质检人员的质检情况可及时地通知反馈给申请人员。通过质量控制能够建立起生产运行动态表。从生产运行表上可以查询项目的成员、任务执行、质检执行的具体情况。
2 系统设计
2.1 合同管理
为了便于相关合同信息传递查阅和管理,系统具有合同管理的功能,用合同信息表与合同文件信息表两个数据表存放。合同文件信息表存放合同上传文件的目录信息,合同文件存放在系统指定的文件夹中。合同文件的命名由系统自动命名,文件原有的名称可以放在备注中。合同信息表与合同文件信息表中的状态字段都具有编辑、两种状态,编辑状态的记录,编辑人员本人可修改。后的信息只有管理员可以修改。其他人不得修改。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与任务中都将使用。
2.2 项目管理
在具有合同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项目管理。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项目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为此在项目信息表中具有项目类别、项目类型、项目管理类型3种分类方法。管理类型分为油田重点项目、公司重点、集团重点及分院项目 。 项目类别分为解释项目、 处理项目、 一体化项目、其他研究项目。项目状态具有编辑、实施、关闭3种状态,处于编辑状态的项目项目管理者本人可以删除、可以及提交、或在项目结束时关闭项目。修改关闭后的项目,删除执行或关闭后的项目需要特殊的系统权限。项目管理存放项目的一般信息。根据项目可以查看到与项目相关的合同。以便于项目执行人员按照合同要求执行合同。
2.3 生产任务下达及审批
任务书具有编辑、待批、已审3种状态。任务书由生产科研办生产管理岗位的人员,生产任务书可以多次编辑,在后进入待批状态,经过生产主管领导审批后生效。审批不通过的任务书直接反馈给制作人。待审批任务书及需要修改的任务书都具有任务警示提示,操作人员登录后系统待办任务中可以看到。 任务书还可能变更,任务书变更需要注明变更的原因。变更的任务书需要有系统填写先前任务书的系统编号到任务变更书中。
在进行任务时可以填写项目的子任务,也可以不填写项目子任务。在任务时人知道项目子任务的情况下,填写子任务。如果任务人不知道具体的项目子任务情况项目人不填写项目子任务。项目子任务一般有项目长填写经过管理人员审核生效。子任务表中的工作量在任务表中系统自动进行解释工作量与处理工作量的合计。每个项目都具有项目组成员,一般有1~2名的项目长,有的还会有副项目长。项目组成员及项目组成员的分工由项目长,项目承担部室的部室长、分院主管领导进行维护。项目组成员记录在添加的当天可以有具有维护权的用户进行删除,超过一天的不得删除只能修改成员状态。成员状态具有“在团”、“离团”两种状态。对于修改成员状态的需要注明退出原因。
2.4 项目设计
在项目启动后项目长负责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具有多个文档资料。项目设计常常需要开会集体讨论审批。项目设计采用项目设计表与项目设计明细表存放信息。项目设计表与项目设计明细表都具有状态字段,他们都具有“编辑”、“”两种状态,没有之前为编辑状态,编辑状态的项目设计与项目设计明细可以有录入人员本人修改或删除。状态的项目设计及项目设计明细只能有特殊系统管理权的用户进行删除。项目设计及项目设计文档查询设3种查询权限,一般用户可看到项目设计及项目设计文档的目录信息。项目组成员可以查看项目设计及项目设计文档的详细信息。具有项目设计查询权的用户可以查询任何项目设计及项目设计文档资料,同时可下载项目设计文档资料。项目计划是项目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系统根据项目的类型可设置项目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对应于项目进度,制作项目计划就是根据项目实施周期将项目各质控点计划分配设置在项目计划进度表中。一个项目可能对应于多条测线,在每条测线都完成某个质量控制任务时则对应的项目视为完成了项目对应的进度。系统实现中项目计划的完成时间不需要人工干预,在质控点完成相应的质控审批后,系统自动填写项目进度。如果一个项目具有多条测线,项目的整体进度会受最后一条测线的影响,项目计划实施进度将反映这项目各任务中进度最慢一条测线的进度。项目计划可以用图形显示方式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设计进度计划需要审批,处于编辑状态的项目进度计划可由制作人修改,提交后制作人不得修改。项目计划审批与系统任务警示相连接。审批不通过时直接将设计打回到设计者的桌面。同时进行任务警示。
2.5 项目控制设计
质量控制分为三级控制,三级质量控制分别是项目级、 部室级、分院级。一个项目对应于多条测线,项目质量控制设计是对项目而言的,在执行中除了不涉及地震测线的项目外,项目都使用到地震测线。在质量控制时都是具体到每条测线进行质量控制。不同的项目由于研究目的不同,设计的质量控制流程可能不同。系统实现中采用了3张数据表存放质量控制信息。质控人员表存放质控人员信息,该表包括人员部室信息,人员的审批级别等信息。项目设计质控信息表用于存放针对各项目的质检点的,每个项目设计有多少个质控点,对应的在该表中就有多少条数据记录。根据工作流程质控点具有一定的顺序。质控信息表存放项目的质控记录。项目质控设计经过审批后才能生效,质控设计审批分为两级审批有承担项目的部室长与分院领导两级。质控设计在提交前,处于编辑状态,设计提交后由承担项目部室领导与分院领导进行审批。提交后的与审批后的质控设计除管理人员外任何人不得修改。质量控制设计提交后系统提供任务警示通知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处理。部室长不得审批其他部室的项目质控设计。如果审批人将设计打回,可将设计直接打回到提交人的桌面,同时进行任务警示提醒设计人。系统将质控设计审批记录存放在质控设计审批记录表中,该表记录质控设计的提交时间、审批时间、审批人和审批结果信息。
2.6 项目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商业地产是房地产开发之中的一个分支市场,其物业交付的之时则是管理运营的开始。商业管理和资本运营其是否有效持续地执行,直接关乎商业地产项目的盈利状况以及物业价值提升,从根本之上决定一个商业地产项目是否可以获得成功。招商工作是商业地产运营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并且也是评价商业运营成功的标准。将一个松散的经营单位以及多样的消费形态,统一到一个经营主题和信息平台之上,对商业地产招商租赁的管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促进商业地产的可持续发展。
1.商业地产概述
商业地产,是指作为商业用途的地产,即具有非生产性、非居住性的物业。从经营规模和用途上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地产形式。从业态分布方面讲,商业地产主要包括零售、批发、餐饮、娱乐休闲、旅游文化、健身美体以及其他商业配套设施等。狭义上讲,商业地产呈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shopping mall,百货,商业街,主题商场,专业市场等。为了方便大众理解,以下将以狭义的商业地产视角阐述观点。
2.商业地产现状
商业地产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摸索期和发展区。自以往即使商业单一,毫无特色和优势都可以令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到如今其随着消费者要求的多样化、体验型、主题式需求的持续升级以及消费理性化的趋势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大费脑筋。为了保障项目最大程度的成功,现有市场上几乎每一项目的项目选址、设计规划、功能分布、施工建设、市场营销、招商招租、开业准备、项目盛大开业、运营管理等环节都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其实施进度都是按照有针对、有节奏、按分类的方式进行。即便如此,中国的商业地产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尚且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从长远来看,商业地产将会成为下一个亮点行业,这已经是地产界的共识。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逐渐步入冷冻期,房地产商纷纷将目光转向商业地产。商业地产却属于慢热型,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运营管理复杂,让毫无经验的投资商们更是步履维艰。究其原因,招商管理之难位居榜首。
为了能确保一个颇具规模的商业地产项目的成功最大化,整体开发,统一运营管理,方便以收取租金来平衡投资回报是现有市场中常用模式。那么招商租赁管理对商业地产项目而言,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商业地产招商租赁管理系统设计
对商业地产招商租赁管理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设计,首先要对系统的技术架构进行设计,对系统的功能设计有整体的思路与方向。由于该系统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商业地产招商租赁管理系统采用C/S模式和B/S开发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后台开发采用动态网页技术,客户端使用浏览器访问系统,实现系统信息间的交流、信息的查询等工作。
其在对用户的请求处理之时,通过与之相应的JSP引擎进行JSP页面转换,转换成相应的ActionServlet进行处理。而在系统中有且只有一个,处理所有的符合要求的用户的请求信息,并调用具体的Action去进行数据处理。由框架可知本系统的主要Action有商户管理Action、商铺管理Action、合同管理Action、收费管理Action、决策支持Action和系统维护Action。用户特有的请求信息会保存到ActionForm实例中,然后本系统所设计的Action类,例如商户管理Action、商铺管理Action等,会根据ActionMapping类中的路径找到具体的Action对于用户的请求进行处理。业务逻辑类将实现用户的请求,此处是JavaBean由进行实现,设计具体数据处理实现类如商户管理类、商铺管理类等,将处理的结果经过控制器再次调用相应的Action进行处理,返回给JSP页面,通过浏览器展示给用户。
3.1.商户管理详细设计
商户管理通常包括有商户管理,商户信息查询,商户添加向导等等三个部分。其对不同的模块之中,通常包括有比较小的功能模块。
商户管理控制类CommercialTenantMagAction之中包括商户管理查询、添加以及管理等等相关方法,而商户管理核心类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商户管理类方法表
核心类 方法描述
商户管理控制 查询商户方法
商户管理方法
执行方法
商户查询实体类 商户查询方法
商户信息修改方法
商户管理实体类 新增商户方法
删除商户方法
添加商户实体类 添加行商户方法
手里新商户方法
3.2.商铺管理详细设计
商铺管理主要包括有新增商铺向导、商铺查询、销售入住、商铺维护、商铺销售五个模块。而每一个模块的建立则是同其他模块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比如说商铺的入住、商铺的维护、商铺的销售则是在新增商铺结束之后才可以进行,同时每一个功能模块之间可以共享商铺信息。
3.3.登记商铺时序图
用户可进入到商铺登记界面,选择要查看的商场,进一步选择所需的楼层。选中暂时没有外租的商铺,调用SearchStore,得到未租售商铺信息。并且确定选择的店铺号,选择此商铺登记基本信息,调用商铺登记函数,登记商铺信息同时保存到数据库之中。然后可以浏览登记后商铺出租情况的信息。
3.4.合同管理
通过合同管理界面,可以录入实际的租赁情况,包括条款、房间、租金、物业管理费,提成比例、押金。录入完成后点击确定,系统便自动保存相关数据,
此外,合同管理模块还有如下功能:明确租赁项目的楼座、户型、房屋的相关规划;明确有哪些铺位、写字间或者车位用于出租,出租面积是多少;明确每一铺位、写字间的相关能源类仪表的表号、位置,支持一个铺位或写字间安装多块电表的情况。项目招商前期和养商过程中,公司市场部需要策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市场宣传活动等,例如场地施工、场地美化、广告等,以吸引更多的租赁客户和终端消费者。该部分功能主要记录的是这些企划项目的相关内容、执行的里程碑计划、费用以及费用的支付进度等情况。在特殊情况下,企业需要对分包出租的商铺或写字间进行重新规划,对部分商铺或写字间进行合并、拆分处理,然后再重新出租。该功能支持对房屋的重新规划,并记录规划历史记录以及与以前房屋之间的对照关系。
3.5.客服管理
客服管理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如果客户区域的设备、门窗、强弱电等发生故障或者损害,客户可以自助申请维修。申请提交后,公司派工维修,维修完成之后,进行完工登记,并安排客户回访,以全面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为了确保设施的安全使用和使用寿命,应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复验并定期维护。而专人专责不仅能保证服务质量的提升而且将有助提升工作效率,节省后去运营成本。商业地产中,全面完善的硬件设备和周到细致的软件服务必将是抢占一席市场的重要因素。但及时再严格的体制也无法保证相应制度能十全十美的实施,客户对办公场地、服务等的投诉信息依然会发生。如果类似的情况一旦发生,具有人性化的客户管理制度和专业水准的管理人才显得无比重要。商业运营方应积极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处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事后及时回访投诉客户,记录客户对于商业区内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这些记录都将成为商业运营方提升商业质量和档次的重要数据来源。对于有价值的信息今后将予以采纳。记录企业组织的客户活动的计划情况,以及计划的执行情况。
3.6.决策支持详细设计
决策支持可分为费用查询和费用统计两个方面,费用查询主要是对预收费、租赁费、物业费、临时收费的查询,费用统计则是对己收款和欠费的统计。
3.7.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工作,主要通过对商业地产招商租赁管理的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对本系统的数据类型有了全面的了解,依据规定将系统中需要持久化存储的类转换成关系型数据表,并对表的列属性进行详细的定义,将系统中涉及到的数据以及角色信息反应到所设计的数据库中表与表之间的联系上。根据本系统对数据的管理需求以及对数据存储安全性、程序正确性、功能完整性以及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高效的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数据库设计选用。
4.结语
该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商业地产招商租赁管理平台的扩展接入、分析功能和处理功能的有机结合;促进招商系统、服务系统、物业系统以及商铺特征,分析、缴费情况分析、缴费行为分析、客户特征分析、商铺租售决策的紧密关联;另外,多功能的搭载对推动商业地产项目各个环节实现全程规划和控制、专业管理和运营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家鹏.《商业地产:不一样的思维与答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董金社.《商业地产:策划与投资运营》.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端宏斌.《中国商业地产大趋势》.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能按照既定的进度计划完成,在规定的工期内竣工,施工总承包单位与各分包单位之间,应建立起良好的雇佣关系。在双方合理互信的前提下,在合同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这几个主要控制的依靠下,共同完成好整个工程。
在项目开始的前期阶段,总承包方就应该对哪些专业可以进行分包有一个综合的考虑,结合过方面的因素合理的确定专业分包的范围。同时在确定分包合同的条件和工作范围时,不仅要关注工作量、工程单价总价这些基本的内容,而且要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做全面、深入的剖析。特别是质量标准、进度要求等等这些细节问题,一定要在签订合同的阶段磋商好,做到细致,这样才能在正式开始施工的时候不会发生因为一些小问题而造成双方在责任、权利方面发生摩擦。
一、 总包方为各专业分分包方提供的服务
总包方在严格执行承包合同的前提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总体工期。还应该给专业分包单位提供包括以下内容的服务:
1、提供现场已有的脚手架、操作平台。
2、提供现场已有的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并合理分配使用时间。
3、合理分配和提供现场堆场、道路,提供工作空间包括提供工地上的通道,并尽可能提供施工场地。
4、提供各专业分包方的临时办公及库房场地。
5、在施工现场提供公共部位的照明及临时动力电源。
6、在施工现场提供足够的水源。
7、清除现场指定位置的垃圾运出场外。
8、提供工程外脚手架安全防护和公共走道安全防护,标准符合国家规定。
9、提供现场警卫、消防设施(各专业承包商施工操作面和自有仓储的警卫和消防工作由各专业承包商自行负责),各分包商要服从总承包方关于现场的保卫和消防管理。
10、提供现场轴线测量、标高测量等相关测量资料以及在每层按规定设置轴线和标高点,特别是要提供地下管线等的相关资料,避免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发生由于前提资料掌握不全导致开挖时破坏地下管线。
11、提供其它招标文件所要求的便利措施。
二、总承包管理过程中的合同控制
合同管理是施工总承包管理的先导,在总承包管理的模式下会签订各种类型的合同,包括设计合同、采购合同、施工合同等等,因为会存在合同数量、种类较多的问题,因为加强合同的控制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总承包合同一旦订立,那么整个工程的建设费用就已经确定,这对于建设方
是有利的,对于承包方是不利的。总承包方的合同管理部门就应该对所有的合同进行分类,并详细做好记录。特别是设计、采购、施工这几种类型的,可以建立合同控制台账制度,在前期制定好招标控制价,明确成本范围。在实际的招标过程中,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中标价与招标控制价中间的盈亏做好记录,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将合同目标、规定及任务等全部落实清楚,确保工程实施能按合同要求进行,为合同执行和管理确定依据。
合同控制的一大特点是其动态性,它会随着不同的影响因素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这就需要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运行偏差,根据发生偏差的原因进行调整和改进。而且,由于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像某些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的工程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不仅会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施工条件、施工的技术水平的制约,对于这一种类型的工程,我们更应该对总包合同、分包合同进行控制分析,做到充分的考虑,使得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动。
对于合同运行过程中的偏差问题,主要表现在合同的实施过程与既定目标发生的偏差,这就需要总包单位对合同进行监督、纠偏,我们知道,偏差分析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合同管理来说,同样要求运用施工管理中的内容来进行监督和控制,来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以此来保证整个项目在制定的工期内来完成。
三、总承包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有效的安全措施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所以安全是整个施工现场最必要的保障,而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质量问题,是支撑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基础。要想保证施工质量具体的展开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制定项目质量控制计划、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前提下,专业承包单位必须在施工总承包单位制定的各项质控方案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质量保证计划和体系等方面的内容,而施工总承包方则需要将专业分包方纳入统一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质保体系的完善、有序进行,并定期进行检测。
2、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设工程技术资料、各种管理类的文件资料、设计图纸、施工组织方案、设备材料的进场验收以及工程施工的工序等质量控制点要求,只有在严格把握好质量控制点,才能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延续性。
3、要制定质量通病的预防及纠正措施,对于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施工总承包单位和专业分包单位应该各自制定相应的预控方案,同时施工总承包单位应该在发生大型质量问题时组织质量会诊。
4、在不同专业的分包方的交叉作业时,施工总承包单位应该做好协调工作,在施工工序交接和顺序施工时,最大程度的节约工期。
5、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协同各专业分包方一起做好成品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在工序竣工验收阶段,施工总承包单位对于专业分包方的各项技术资料应做好检查、指导、协助工作。
四、总承包管理中的进度控制
施工总承包项目在设计、采购和施工阶段工作重点不同,作为进度管理人员要从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抓住每个阶段的关键重点工作
进度管理的目的,是要按照总承包合同规定的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同时把项目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获得合理的利润。施工总承包单位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月度、季度、旬工作计划明确专业分包单位的施工工期,对关键工序、关键节点的总时差、自由时差进行分析,保证施工总进度计划。
进度管理是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承包单位根据分包合同明确分包方的进度责任,根据施工生产计划来调整相对应的施工进度,这是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的进行分析、调整,发现不利因素,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展开。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总承包单位对于分包单位的管理会涉及很多方面,不管是在项目的开工前,施工过程中,还是竣工验收阶段,总承包单位对于分包单位的管理都应该侧重合同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这三个方面,在保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在合同规定的工期内完工。
随着现在的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难度不断提升,工程质量要求不断加大,这就使得工程管理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如何运行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来提升施工的精度等问题,这是摆在施工总包单位面前的难度。但是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普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后的建设工程会得到完善的辅助。
参考文献
[1]张毅主编《工程建设承包与发包》.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工程效益,有利于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就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普遍采用的是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这样很难与新形势接轨,存在很多弊端。所谓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规范而言,就是自建式管理模式,其类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临时管理类型,所谓临时管理,即成立建筑工程项目临时领导中心——项目部,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业主,自身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管;另一种是项目法人管理类型,所谓项目法人管理,即是在工程项目筹划阶段按照工程项目计划,由国有企业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法人,其不仅参与整个工程建设,而且在工程竣工后的营运阶段,也参加管理。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日益发展,传统的项目管理机制种种弊端也日益显现。
(一)人员浪费
由于临时监理项目部,大量的所谓领导云集,使得项目管理机构重复设置,导致人员浪费严重。在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的项目部撤除,上一工程所积累的经验随着项目部的撤除而消失;随着人员的流失,导致宝贵的项目管理经验无法变成能指导实际工程的技术资源,导致建筑企业无法在技术上进行更新,无法吸取以往经验教训,使得工程中人才大量浪费。
(二)安全隐患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中,项目负责人往往是行政级别的领导,然而行政领导往往缺乏建筑工程相关技术知识,对于工程成本管理以及人员配置相关专业知识严重匮乏。这样直接导致领导者管理困难,实行决策时犹豫不决,更改技术手段频繁。种种管理行为,不仅大大延长建筑施工周期,降低施工工作效率,增大投资成本,而且给建筑工程带来隐患,对整个工程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三)超投资、超规模、超标准
关于建筑工程“三超”问题,其原因首先是在于项目管理不够专业,然而,更深层次地讲任何建筑工程项目的项目承建单位、监理以及使用单位都是“三超”的受益方。当然,传统模式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远不止这些,种种问题的出现直接阐述出一个结论:随着技术的更新,传统项目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优化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措施
(一)招投标管理措施
1 建立信息化招投标机制。所谓信息化,就是全面分析特定工程招投标信息,对建筑工程进行市场定位,市场分析,并核实各项审批文件的真假,建立诚信化招投标档案。
2 规避招投标风险。建筑企业必须根据企业本身的经验和经历,结合同行招投标报价,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合企业自身的造价最低方案。造价最低方案的确定,能规避建筑企业风险,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起到预警作用。
3 绩效考核。在招投标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效率、职责等相关因素,对于具体工程进行具体考核,充分对比以往数据,基于投标结果以及中项目利润,对于投标人员实施强有力的奖惩制度。
(二)代建制控制措施
代建制是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所谓代建制,是使用单位以招标为前提,委托项目管理单位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委托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专业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机构;二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代建单位。在代建制项目管理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必然是相当复杂,投资应用也趋于多元化,必须对于业主的委托负责,无论从项目管理公司,还是从建筑设计、施工以及材料厂方,各方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这样有利于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把横向的职能部门和纵向的子项目管理组建立起项目管理部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从而保证每一个子项目的费用、质量、时间、信息和沟通、采购、风险得到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实现项目分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最后,把按横向要求配备的专业工程师与项目的各实施阶段结合起来,建立专业工程师责任制。这样他们既相互合作和促进又相互约束,从而保证有效地提高项目管理控制水平,高效地实现项目管理效果。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范围广泛,内容极其繁琐,客观而言,每个工程的项目管理都具备一定的生命周期,无论从项目招投标阶段、决策阶段、施工阶段,还是项目竣工阶段,其随着施工阶段的不同,所控制的侧重点也完全不同。可以这么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必须以不同的方法来控制不同的工程,以不同的重点控制手段来把握同一工程不同阶段的项目管理。因此,传统的行政管理采用一般的通用的行政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要求,以专业化的、社会化的工程管理咨询公司或工程公司(称为代建方)接受业主的委托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的模式呼之欲出。
(三)加强合同管理,优化成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