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结果 研究中110位研究对象中有44人拒绝。66位完成调查(回答率60%),他们在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以及诊断时间、治疗等特征参加者与未参加者之间无差异。1.信息需求:在66位参加研究者中大多数信息需求与疾病和治疗有关, 2/3的人需要预后相关的信息。有近1/2的家庭护理者想了解有关患者生活护理的信息(如何使有症状患者更舒适如疼痛处理等),有1/3要知道如何做好心理护理(如何减轻患者在知道诊断后的心理压力,如患者知道诊断后的焦虑等)和家庭照顾(如何对患者确诊后给家庭成员带来的生理和心理问题。2.信息需求的决定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除外疾病分类,发现人口学特征与信息需求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现行分类中年龄(t=-3.78,df=64,P=0.0043)和教育水平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76-02
临床护理预案是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住院患者采用的具有针对性以及全面人文关怀性的护理方法。其采用图表的形式,横轴概括了入院指导、诊断、采取的检查项目、治疗方式、护理项目、饮食指导、健康指导(通过教育方法使患者及家属获得疾病预防、疾病了解、恢复健康日常注意事项等活动)、出院计划等,用时间为顺序来表达,系包括了循证医学,涵盖了整体护理,保证了质量并持续改进的一种护理标准方法[1,2]。而抑郁症在精神科越来越常见、多发,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资料提示,在导致人类死亡以及残疾的十大疾病中,抑郁障碍就占第四位。为了探析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预案应用的效果及可行性,笔者于2014年1月-3月对入院的80例患者进行了常规护理方法与临床护理预案的对比,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反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选择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并排除合并其他精神障碍患者;(2)年龄18~70岁,智力水平正常患者;(3)治疗过程中家属全程陪伴护理;(4)SDS评分≥0.5分;(5)血压,血尿常规,心、脑电图,X线检查均属正常。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5d~18个月。对照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18~65岁,平均34岁a,病程3d~22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程度、合并症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入院后一般护理方式。即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来制定护理的级别,遵医嘱采取护理。护理内容有:安排日常生活护理、饮食上的护理及食疗建议、与患者良好沟通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尽量鼓励患者积极主动的交往。
1.2.2观察组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医院症患者主要表现在思想与情绪的消极方面,进而影响到身体机能方面及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人文关怀的临床护理预案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都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在关怀备至的护理人员的影响下,患者可以得到焦虑的缓解、压力的减少。在医护人员正确指导、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社会活动能力及适应能力也可得到有效恢复。
3.2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减少,也大大减少了医患纠纷问题。
3.3临床护理预案的全面流程模式,也使护理工作更加有效、完善。
参考文献
1.1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主性和责任心中医临床长期以来医护不分,护理人员只是遵照医嘱进行被动性护理工作,中医护理诊断的确立,可使护理人员针对护理问题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增强护理的自主性和责任性。虽然在诊断的理论上医护分开,但在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的实际问题上殊途同归,产生相辅相成的作用。
1.2突出了辨证护理及整体护理的原则中医护理诊断揭示了病人产生该问题的病因病机。其病因常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分析病机则能把握机体整体的反应状态,从而增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观念。
1.3有利于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中医护理诊断的概念,指出了护理诊断包括对病人潜在的健康问题的提出,这有利于护理人员针对潜在的问题采取主动性护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促使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
1.4有利于护理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护理诊断的规范化、系统化,既有利于教员有条理、按系统的教授课程,又便于学员从中医护理学理、法、方、术的系统理论结构来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医护理学知识。中医护理诊断标准化、规范化的开展,将有利于临床科技资料和信息的储存、整理、分析、提取和交流,有利于中医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1.5促进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应有其独特的服务范畴,知识体系,科研内容和理论基础。中医护理诊断的规范化,将促进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以便与现代科学接轨、渗透和移植。
2中医护理诊断的内容
每个具有诊断意义的命题都应具有4个内容或组成部分,即名称、定义、诊断依据及原因和证候类型。
2.1名称是对病人护理问题的概括性描述,这
些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2.1.1现有的,或称存在的,是指病人当时所呈现的行为反应。
2.1.2潜在的,是指有促发因素存在的,若不加以预防和处理,护理问题就一定会发生。
2.1.3可能性,是指护理问题是否存在还不能肯定,尚须进一步收集资料予以证实或排除。
2.2定义是对名称的一种清晰的、正确的表达,并以此与其他诊断相鉴别。如焦虑、恐惧都属情志的改变,但焦虑的定义为模糊的不适感,其来源对个人来说通常是非特异的和不可知的。而恐惧的定义则为由于一种被认为是危险的明确来源所引起的惧怕感。
2.3诊断依据是指有此诊断的病人所具有的一组证候,有关病史和检查结论是作出诊断的依据。这些有关资料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并且各种根据对诊断的意义也不同,按其重要性,临床常分为主要依据和次要依据。前者证实一个特定诊断所必须存在的证候及资料,后者是指可能出现的证候或资料。
2.4原因及证型原因是指引发护理问题的诸多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因素等。证型是指疾病引起的,决定护理问题性质的病变反应状态,这些证型都具有一定的判断标准。
3中医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护理诊断和医疗诊断无论在概念的内涵和内容实质上都是不同的。医疗诊断表示疾病的病理变化,包括与其病理变化相应的症状、体征和实验检查,它是通过医疗手段来解决问题。护理诊断表示病人由于疾病影响所存在的或潜在的行为反应。这些常表现为病人的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及应付环境的能力不佳或丧失,这些问题是需要用护理手段来解决的,它们的区别在以下4个方面。
3.1护理诊断是在病人日常活动及生活中的反映和影响而产生的健康问题,而医疗是用一个确切的名称来说明其症状及病理变化。
3.2一种病常有数个护理诊断,它可以随病情变化而变化;而医疗诊断是一种病理变化,一旦确诊不会改变。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124-02
轻抑郁是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可出现兴趣丧失、无愉,精力减退、精神运动性迟滞等[1]。且由于轻抑郁患者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发病易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而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改变与认知密切相关,通过改变不恰当的认知方式,可以达到改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目的。因此,在临床中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轻抑郁患者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4年10月~2005年6月入住我院治疗的轻抑郁患者6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20~60岁;受教育程度小学3例,初中25例,高中23例,大专以上9例;住院天数19~56 d;按入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0~60岁,平均(32.0±6.6)岁;文化程度:小学1例,初中13例,高中11例,大专以上5例;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24~59岁,平均(33.0±7.2)岁;文化程度:小学2例,初中12例,高中12例,大专以上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 两组患者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2认知行为护理疗法 研究组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每周5次,均安排在下午进行,疗程12周。认知行为治疗由经正规训练的一名主治医师和一名主管护师进行。①编写认知疗法教材,包括:指导语,症状对情绪的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增强对情绪的影响,角色的自我调整适应,社会交往与康复,病情波动与相关因素等。②心理素质训练:通过放松、暗示训练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实施正性强化干预,矫正不良行为。③信息支持:针对易造成轻抑郁的有关患者的自身原因提供信息支持。④认知行为护理:研究组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周进行5次认知心理治疗,结合患者的个体实际根据不同的护理问题进行认知辅导,每次30~45 min,结束后再进行10 min的护患间的讨论,同时要求患者书写“治疗体会”,对病情有显著进步给予奖励,如参加郊游、给家人通电话一次、办理假出院一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1.3疗效评定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护士观察量表(NOSIE)[3]进行评定。
1.4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HAMD和BPR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HAMD和BP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研究组的HAMD总分及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早醒、阻滞5个因子分(总分≤6分为正常)均低于治疗前(P
2.2 NOSIE-30评定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NOSIE-30评定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后发现,研究组的总积极因素分增高而总消极因素分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应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轻抑郁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结果见表3。
3结论
轻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与性格缺陷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开,发病往往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入院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认知行为护理疗法易被患者接受,可以加快疾病恢复的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目标。
信息支持可减轻轻抑郁患者的症状。信息支持指为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指导、建议和咨询[4]。可通过减轻人们对觉察到的压力的感受,或在某种程度上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以减轻人们对觉察到的压力的反应来减缓压力所致的影响[5]。本研究针对易造成轻抑郁患者的有关自身原因提供信息支持,了解轻抑郁的有关知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并显著减轻抑郁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负性心理体验改善显著,NOSIE-30评定总积极因素分增高,总消极因素分减低,差异有显著性,表明药物配合应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轻抑郁有明显的促进治疗作用,近期疗效显著。
作为精神科护士,每天与患者24 h接触,有利于认知行为护理疗法的开展,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护理质量得到加强,护理诊断更加明确,真正做到因人因症实施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CCMD-3[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87-88.
[2]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5.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4-217.
[4]Peterson SJ,Bredow TS.Middle range theories [M].New York:Application to Nursing Research,2004.179-18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62例中男360例,占99.4%,女2例,占0.6%,年龄40~80岁。
1.2 心态分类:焦虑恐惧心态203例,占56.1%;孤独寂寞心态60例,占16.5%;挫折悲观心态23例,占6.3%;赔偿心态12例,占3.3%;依赖性心态56例,占15.4%;疑医心态8例,占2.4%。
2 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2.1 焦虑恐惧心态:尘肺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类职业病,确诊为尘肺的病人一般比较沮丧,情绪低落,对治疗丧失信心,晚期病人肺功能严重损害,病情加重,整天忧心忡忡,常表现出烦躁,激怒,心理失去平衡。
心理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要全面准确评估病人情况,平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病人的心理状态,并与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了解焦虑恐惧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病人的情绪,适时进行预防感染和防治并发症的知识宣教,鼓励其进行户外活动,以转移其消极心态。指导病人进行自我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介绍意志坚强的住院病人与其进行“心理交换”,树立良好的榜样,使病人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
2.2 孤独寂寞心态:长期患病,反复住院治疗,远离社会生活和群体,人际关系的范围缩小,子女亲友忙于工作,来往不多,而感到孤寂,想念亲朋好友,而变得消沉、少言、懒言、情感淡漠。
心理护理方法:采用同情理解的态度,耐心开导,主动关心,心理安慰,满足其情感的需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挫折悲观心态:尘肺病人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复、并发症多、年龄大,故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导致自信心丧失,表现得沉默寡言、猜疑、不接受检查治疗。
心理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应有耐心,体恤其病痛,谅解过激行为,并适当作劝说或解释,绝不可同病人争执。在病人尚未平静时,不宜直接对病人实施医疗与护理。因为此时操作稍有不慎,易激惹病人。因此,适时回避是十分必要的缓和措施。护理人员作出的忍让只是作为心理护理的手段,最终目的是安抚挫折、消除其消极心理状态。最后,要对病人进行劝说与鼓励,才能收效。
2.4 疑医心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无尘肺(0+)病人同一期尘肺(代号I)以上病人享受待遇不同。因此诊断为无尘肺病人希望自己能“升级”,迫切需要了解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不相信诊断小组的诊断结果,表现出猜疑的心理。
心理护理方法:采用关心、疏导和耐心解释相结合,多向他们分析病情,让他们知道诊断结果是根据国家的诊断标准进行的集体诊断,请他们相信诊断结果。
2.5 赔偿心态:尘肺病人早年参加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较差,总认为过去自己是功臣,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享受劳保待遇是理所当然的。为了自身利益,容易在心理上失去平衡而产生负效应。
心理护理方法:采用疏导、理解同情的态度,尊重病人的权力,满足其合理需要,向病人宣传职业病相关法律知识,介绍他们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病人创造优美舒适的良好环境,以利促进病人康复。
2.6 依赖性心态:尘肺病人如无并发症既是病人,又是正常人,由于长期休养,总认为自己已患病,应该得到他人的照顾,对日常生活的管理自信心不足,处事畏缩,什么都要依赖他人去做,久而久之形成依赖性心态。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94-02
多发伤的急救护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抢救程序,使急救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可保证患者伤情的判断分类及正确评估,按VIPCO程序实施抢救计划,使急救护理的各项操作快速、准确、有条不紊地进行,可降低了并发症和残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6例,均系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伤后由现场直接送入我科的病例。患者分类符合多发伤的诊断标准。其中闭合性损伤20例,开放性损伤76例;受伤部位在2处以上50例,3处伤26例,3处以上20例。
2 急救护理
2.1 伤情评估
2.1.1 颅脑外伤评估 主要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内容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对光反射等。常用Glasgow评分法进行评估。
2.1.2 气道评估 主要评估气道是否通畅,有无舌根后坠堵塞喉头、口腔异物及血液分泌物,有无吸气三凹征、高调喘鸣、严重紫绀、大汗淋漓和频死感,气道完全阻塞时可出现呼吸停止,昏迷甚至心搏停止。
2.1.3 呼吸的评估 主要评估患者呼吸功能情况,内容包括:①有无呼吸,②呼吸是否通畅。⑧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程序如何,用口还是用鼻呼吸,有无呼吸三凹征。④胸廓运动情况如何,有无反常呼吸,⑤呼吸困难与中枢损伤有无关系,
2.1.4 循环评估 主要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况,临床通过血压、脉搏、皮肤色泽及温度、末梢循环、颈静脉充盈程度并结合其他检查资料进行评估,紧急抢救现场可根据触摸脉搏搏动判断,如触不到桡动脉搏动,提示收缩压降至80mmHg以下。如果触不到颈动脉搏动,提示收缩压降至70mmHg以下。
2.1.5 休克评估 其目的是评估患者的生存概率和是否出现某些重要器官的器质性损伤,评估内容包括休克时间和休克程度,休克时间越短越好,评估休克指标:血压、心率、末梢循环灌流状况、尿量、意识、精神状态。
2.1.6 系统评估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重要生命体征的漏诊和误诊,经过上述基本检查评估,处理危及生命的护理问题后,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再进一步检查,采用"CRASHPLAN”的检查方法,C(Circulation心脏及循环系统),R(respiration胸部及呼吸系统),A(abdomen腹部脏器),S(spine脊柱、脊髓),H(head颅脑),P(pelvis骨盆),L(1imbs四肢),A(arteries周围动脉),N(nerves周围神经)。评估时要迅速而轻柔,不同病因评估的侧重点不同,要求急救护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绝不可因为评估而延误抢救时机。本组病例中经系统评估发现危及生命严重隐蔽伤8例。
2.2 急救措施
多发伤的急救必须遵从以下原则,边治疗边诊断,创伤者危重复杂,抢救时间紧迫,应抓住主要矛盾抢救生命,在抢救过程中进行诊断,不断被局部创伤伤口所迷惑而忽视了危及生命的问题。
以下几种情况可迅速致死,应立即予处理。①通气障碍,其中以上呼吸道梗阻常见,如果不能及时解除堵塞,任何抢救都无效,②循环障碍,低血容量,创伤出血或血浆外渗导致血容量不足,如不及时补充,可进入休克不可逆阶段。③心衰及心脏骤停、呼吸骤停,④脑疝。本组病例中出现不同程度休克有50例,心脏、呼吸骤停5例,并发脑疝6例。
2.3 紧急抢救程序
采用VIPCO程序。
2.3.1 V=ventilation 是指保持呼吸道通畅,它是多发伤急救过程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尤其伴有颅脑及胸部外伤的患者,常因舌根后坠、血液、痰液及其他污物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窒息,因此,首先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本组病例中有舌根后坠18例,常规放置口咽导管,有呼吸衰竭4例均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3.2 I=infusion 是指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以防止休克的发生和恶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3条,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本组病例中有50例血压在80mmHg以下,在最初抢救10~15min内快速输入晶体液1000~2000ml,力争1~4h内使血压回升,其中43例休克得以复苏,为进一步专科治疗赢得时间。
2.3.3 P=pulsation 心泵功能的监测,对一个已经建立了通畅气道,顺利输液扩容的患者若血压不断下降。脉搏变细不规则,颈静脉充盈,CVP逐渐上升。心音遥远或消失意味着心包填塞,应立即行心包穿刺,在抢救过程中若患者突然心脏骤停,应立即行心肺复苏,但有胸外伤者,忌用胸外按压,可开胸直接做心脏按压。本组病例抢救过程中出现心脏骤停3例。
2.3.4 C=control bleeding 控制出血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本组对四肢开放性损伤及皮肤撕裂伤等5。例有明显出血患者,立即给予控制伤口出血,紧急方法是伤口处用敷料加压包扎或者使用止血带止血。
2.3.5 o=operation 应做好各种术前工作,多发伤患者大部分需要手术,本组有60例实行手术治疗。在伤后lh内实施手术最为关键,甚至有把伤后lh称为“白金1h”
要把最有效的人力物力由住院部延伸到急诊患者身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抢救与术前准备如皮试、备皮备血、各种生化检查等必须同时进行,才能赢得时间,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151-02
护理评估是研究诊断个体或家庭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收集资料的过程,是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1]。护理评估活动贯穿在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护理评估活动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对病情的正确判断和引导护理措施,全面而正确的评估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目前新护士临床实践中进行护理评估的方面尚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给予重视和解决。
1主要问题
1.1缺乏沟通与交流的技巧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而很多新护士在进行护理评估时,却不能有效地应用沟通及交流技巧,造成护患距离,病人不能信任地将真实想法和心理反应说出,影响护理评估效果。在采集病人健康史过程中,语气态度过于生硬、刻板,缺乏自然、灵活和变通,不会运用恰当的词语作系统的描述。
1.2查体手法欠正确
查体手法不够准确,对阳性体征的识别能力及意义判断不足,甚至敷衍了事,这是目前新护士进行护理查体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在腹部四步手法触诊中,未掌握如何触诊;肝脾触诊中不会配合呼吸正确进行,体查的正确率较低。而在心肺体查中,有些新护士敷衍了事,只是做动作给导师看,并未真正认真地进行查体。一些新护士即使病人存在阳性体征也难于发现。
1.3思维局限,缺乏整体意识和综合分析判断病人资料的能力
新护士在进行护理评估时,思维局限,如在分析健康问题时,只注重生物因素,而忽略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对病人提供的资料缺乏分析判断能力。如病人自诉无高血压,但测得血压为20.0/13.3 kPa时,新护士不会评判性分析主、客观资料,作出正确的判断。
1.4没有从护理的角度去全面评估病人
新护士在护理评估时,往往是从医疗的角度,而非护理的角度去评估病人,评估后归纳的结果是医疗诊断而非护理诊断。例如:对一主诉头痛的病人,新护士评估了头痛的性质、部位并测血压后,往往是得出高血压的医疗诊断,而对头痛是否引起心理、休息等变化,有无睡眠形态紊乱、恐惧等护理问题却没有作出相应的评估与判断。
2原因
2.1沟通的氛围不足
目前的新护士多为独生子女,周围环境接触的是父母、老师、同学,关系较简单,容易处理。在学校时与外界交往不多,社交与交流机会不足。在学校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操作对象又是模型人。工作评价中对新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未提出相应的要求及目标,使新护士缺乏与病人沟通的意识及技巧[2]。
2.2对护理查体缺乏质控要求及实践
以往对新护士的查体技能多局限于测生命体征,而对有效地运用其他查体技能来系统地评估病人的资料没有质控要求,新护士在工作中缺乏查体实践,有些新护士甚至抄袭医生的查体结果。
2.3应试型教学限制了新护士的思维
新护士在长期应试型教学的影响下,思维和想象力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致使新护士在分析资料时思维局限,就事论事。
2.4缺乏对护理评估重视且思维方式又受“医疗化”的束缚
受传统医学观念的影响,临床上普遍存在重医疗评估而轻护理评估的现象,护理评估未引起新护士足够的重视,如有新护士说:“只要我跟病人说上三句话,我就能把病人所有的护理诊断写出来”[3]。部分新护士的思维受“医疗化”的束缚,认为问病史及查体只是重复医生工作,没有护理特色可言,导致不能从护理角度去全面评估病人。
3对策
3.1改善沟通环境,增加沟通机会
怎样增进新护士的人际沟通技巧?我们主张,为新护士创造交流机会,增加交流技巧理论授课和交流技巧的训练内容,通过人际交往实践,提高新护士的交往能力,并制订沟通的目标和标准,新护士的导师在实践中应注意监督和评价新护士沟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不仅仅限于对技能作出评价,要将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新护士培养的重要部分[2]。
3.2加强护理查体技能培训并纳入质控要求
可采用演示法教学,学习各系统的体检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提高[4]。用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方法收集病人的资料,对所管病人入院时进行全身系统的护理查体,然后每天根据病情做相应的护理查体,并向新护士强调护理查体是一种很好的非语言交流技巧,通过这种病人与护士双方都容易接受的自然触摸方式,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2]。从而使新护士有压力并乐于进行护理查体实践,达到提高新护士护理查体手法的正确性、熟练度及结果的准确性的目的。
3.3建立科学的评估思维
科学的诊断是在掌握大量的客观资料的基础上的一种经过归纳、演绎、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后作出的判断。长期习惯于流水作业的新护士,在机械作业的单向思维水平上改变思维方式还比较困难;从按医嘱、常规办事,到主动帮助病人思考并解决问题而感到力不从心;从整体人的角度评估病人身心反应的问题还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为此,培养新护士科学的思维能力,已经首当其冲地成为我们的主要目标。一方面可通过各种途径的在职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内涵,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实施护理三级查房,通过大量病历资料的讨论、分析和判断,帮助新护士学会分析、思考和判断问题的方法,是培养护士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5]。
3.4加强新护士对护理评估重要性的学习, 注重培养新护士评估时的护理思维
采用讲解的方式,让新护士认识护理评估的重要性。护理评估不同于医疗评估,而是采用观察、会谈、查体的形式,获得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各方面的整体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核实、组织、分类及记录。只有做好护理评估,才能继续实施护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为病人解决问题,实施整体护理[4]。评估时可按某一理论(如戈登的11种功能性健康形态、Ma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学说等)为指导制订护理评估表,指导新护士在收集资料过程中,避免传统的“医疗化”思维的束缚,而是以现代护理思维为指导,要求新护士必须学会系统地获得资料,从而使新护士的临床思维更明确、更集中地导向护理诊断,而不是医疗诊断,使护理评估突出护理特色。
[参考文献]
[1]刘咸璋.健康评估[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0.
[2]陆爱平,陆佩云.从整体护理角度分析护生毕业操作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26-227.
[3]绳宇.护理教育中影响整体护理实施的2个突出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2-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病例选自2000年1月~2004年4月辽宁省凌源监管分局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的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1]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26~34a,平均29.25±2.73a;精神分裂症病程36~74mo,平均55.0±13.64mo;诊断:偏执型9例,青春型3例;全部患者均有1次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史;小学文化程度8例,初中文化程度2例,高中文化程度2例;均无职业。
1.2 方法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2.1 妊娠状况 12例患者均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停用抗精神病药物6mo以上妊娠。病情复发在妊娠20~28w, 平均24.10±2.20w。均在预产期前2w内住院待产,分娩后1w出院,平均住院19.42±1.31d。
2.2 精神症状 自知力缺乏12例(100%),破裂性思维10例(83%),命令性幻听9例(75%),关系妄想8例(67%),被害妄想7例(60%),情感倒错5例(42%),被洞悉妄想4例(33%),内感性不适2例(17%),物理影响妄想1例(8%)。
3 护理
3.1 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2]
3.1.1 常规护理 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严格执行精神科护理常规,认真完成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12例患者均处在精神分裂症发作期,均存在明显的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治疗护理均不和作。营养状况相对正常。均给予Ⅰ级护理。
3.1.2 护理目标 促使患者能有效地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疾病及其症状有较正确的认识,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善,顺利度过围产期。
3.1.3 护理措施 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母婴的安全,对其均不采取抗精神病治疗,这就使护理工作更具艰巨性。让患者均住在家庭病房,为其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由家属及责任护士24h陪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适当满足其合理要求,减少外界刺激,注意门窗的管理,安排适当的活动,争取家属的支持,配合医生作好支持性心理治疗和领悟治疗。适当限制患者活动,不与患者争执,每次进行妇科检查时,尽可能的给予心理安慰和解释。
3.1.4 特殊护理 及时发现冲动、外走行为的先兆。避免在患者看不到却听得到的地方说话、发笑。对患者的怪异言行不训斥,但不轻易迁就。在适当情况下,对分娩过程向患者作适当的介绍,以争取在分娩中得到配合。认真作好交接班工作。
3.2 针对围产期护理
3.2.1 产前护理 临产前常规进行血、尿常规化验。在1人间待产室待产。每次进行检查、阴道检查及清洁灌肠前,都做适当的解释工作。同时密切监视胎儿情况,耐心指导患者会阴及卫生工作。
3.2.2 分娩过程护理 第一产程是患者处于紧张的时期,最为关键。考虑到急性应激下,精神病病情会加重,适当增加护理人员,作好心理护理并适当给予精神科保护措施,防止冲动行为发生。指导患者在宫缩时作深呼吸动作,或用双手轻揉下腹部。腰骶部涨痛者可用手或手掌压迫腰骶部。20min听胎心率1次,用胎儿监护仪描记胎心及宫缩曲线,确保宫内胎儿安全。给予少量、多次、高热量、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进食,多饮水。不能进食者,酌情在保护下输液。严格按照常规处理,指导患者正确施加腹压,完成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护理及接产工作。
3.2.3 产后护理 产后在产房观察2h。回病房后,24h内仍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阴道流血、有无尿潴留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作好产后会阴消毒、卫生的工作,主动进行母婴接触及初乳喂养工作。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避免产褥期感染及褥疮,作好产褥期的心理工作。严防冲动、自杀等意外性事件安生,直至患者安全出院。根据心理调适的不同时期[3],细致耐心地对患者家属进行产褥期护理教育,调动家庭支持系统来共同完成产后早期的母婴护理,以便使患者在家中顺利度过产褥期。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28-01
ICU谵妄是由于ICU患者经历一系列打击所致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状态的急性改变或反复波动,注意力缺损,思维混乱或意识模糊[1]。ICU是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地方,谵妄的发生率高,而瞻望的出现又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的风险性和医疗费用增加[3]。
1ICU谵妄监测工具及诊断标准
目前临床工作中用来评估谵妄的工具有许多种,其中主要应用的四种为精神疾病诊断统计分类手册(DSM-Ⅳ),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意识紊乱评估方法[4]和重症监护谵妄筛查检查表[5],但在ICU领域确认简便而有效的监测工具则为后两种。
1.1精神疾病诊断统计分类手册(DSM-Ⅳ)与意识模糊评估法(CAM)。DSM是诊断谵妄的金标准,但在ICU中进行主要观察和诊断的常为非经过专业精神科训练的医生和护士,对于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分析都有一定的困难,普及性较低。CAM曾一度为谵妄常用的评估工具,因其简单易行,又有较好的信效度,但运用该方法时需要患者具有基本的配合能力,因而在昏迷等患者的评估中有极大的局限性。
1.2ICU意识紊乱评估方法。CAM-ICU适用于ICU谵妄患者的评估,而且对带有气管插管等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患者也可以完成评估,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以作为医护人员评估谵妄发生的工具,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1.3ICDSC表。ICDSC表内容包含8个项目。其敏感度达到99%,特异度达到64%,精确度达到0.94。
2ICU瞻望的护理措施
2.1舒适护理。
2.1.1创造良好的环境。病室温度保持18~22℃,湿度60%~70%,简化室内设施,必备的仪器设备整齐摆放,ICU环境设置家庭化,可以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为患者准备图书、杂志,允许患者使用耳机收听广播或听音乐,引导患者进入放松状态,减轻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2.1.2促使睡眠――觉醒周期的正常化。ICU光线要柔和,降低监护仪及呼吸机的噪音,医务人员小声交谈,医疗护理操作要有计划性,尽量集中进行;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夜间可用耳塞或静脉持续泵入咪哒唑或丙泊酚改善睡眠的连续和持续时间。
2.2安全护理。
2.2.1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应激。实行专人看护,加放床档,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坠床、自伤、拔管等意外事件发生;防止跌伤或自我损伤,瞻望发作时,易产生机械损伤,护理的重点应放在病人改变了的行为能力上,而不是护理行为的需要上,当制动不可避免时,应尽可能的减少并且有严密的监护。
2.2.2提高患者的认知力。护士为患者提供3次/d刺激认知功能的活动,反复给患者进行时间、人物和地点的定向,提高患者的定向力;指导患者使用放大镜,助听器,促进患者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2.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识别患者是否处于焦虑状态,评估患者的焦虑水平,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氧分压式提示谵妄发生与否的敏感指标,要加强血氧饱和度监测;监测实验室检查结果,早期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在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呼吸机运行正常,确保充足供氧;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椎体外系反应,口干,便秘,尿潴留等,早发现,早处理。
2.3.2合理镇静。躁动病人需要镇静来预防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谵妄发作持续较久时。镇静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静滴至有效的血药浓度。在使用镇静药物过程中,要严密监测,如有不良反应,立即停用。
2.3.3做好机械通气的护理。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应在使用前和使用中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该操作的意义,注意事项,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尽量使患者配合治疗减少人机对抗,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停机拔管。撤机前要做好各个系统的评价及心理疏导,撤机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鼓励病人自主呼吸,降低谵妄的发生。
2.4心理护理。
2.4.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沉着冷静的工作态度、亲切和蔼的语调与患者进行沟通,这个过程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忧郁,并从情感上激发患者;于患者入ICU前一日到病房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访视,向患者介绍ICU的环境、陪护制度,做好各项宣教,必要时邀请患者实地参观,以减轻进入新环境后的陌生恐惧,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家庭、社会支持系统。
2.4.2加强非语言沟通。ICU患者常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情况,无法进行语言交流,护士应运用辅助物品进行有效交流,也可应用触摸护理,比如坐在患者床边,缩短护患距离,在患者不适时,握着他的手,让患者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给予患者家人般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小结
ICU谵妄是一个严重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医护人员应重视。作为医务人员应以广博的自然人文科学和医疗护理专业知识武装自己,准确掌握ICU谵妄的评估方法,确保ICU谵妄发生时及早发现诊断,给予患者充分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提高ICU谵妄的转复率,缩短ICU入住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刘淑嫒,陈永强.危重病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6
[2]陈彦方.CCDM-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10
直肠损伤临床时有发生,若不能及时治疗可并发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致残,必须引起重视。自1985年至2002年间,我科共收治直肠损伤病人26例,占同期外伤0.18%,现通过病案分析,结合文献学习,将其护理体会进行报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6例,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6~72岁不等,伤后距入院时间最短0.5h,最长20h。
1.2 伤因及分类
1.2.1 伤因 高空坠落伤6例,交通伤4例,钢丝割裂伤2例,刀刺伤10例,产伤2例,医源性损伤2例。
1.2.2 分类 损伤9例,直肠损伤8例,直肠损伤6例,直肠会阴复合伤2例,直肠及尿道损伤1例。本组同时伴有颅脑损伤4例,肝脾破裂3例,骨盆骨折2例,并发休克6例。
1.3 治疗与转归
全部手术治疗,术后8例出现心肺功能不全4例,肾功不全3例,胃肠道系统功能不全(应急性溃疡)1例,后被治愈。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狭窄,1例污粪,分别又进行长时间扩肛及二次手术治疗好转。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直肠损伤虽不比颅脑外伤或内脏损伤那样危重,但若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因伤口感染并发败血症和导致脏器功能不全,不仅延误了伤员的病情,甚至会造成排便障碍或便失禁的可能,故在此类外伤的护理中必须提高警惕。本组病例大部分因伤口裸露易于诊断,但个别直肠高位损伤比较隐匿,不易被发现,护理时除按照医嘱做好心电监护外,特别要注意观察腹部和伤口周围症状、体征的变化,如有无腹痛加重和腹膜刺激征,伤口有无血性或粪性渗液流出等。由于和直肠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十分丰富,病人对疼痛极为敏感,护理时要态度温和,手法轻柔,协助医师诊查及早诊断,一旦决定手术要迅速做好备皮、备血、胃肠减压、留置导尿等各项准备,将病人送入手术室。
2.2 做好术后护理
【关键词】 : 精神科; 护理意外; 原因分析; 对策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有各种精神疾病的患者。这些人往往表现出严重的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甚至丧失自控能力,常常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对自身和社会造成伤害。在住院期间,经常出现冲动伤人、自杀、出逃、噎食等护理意外。回顾分析我院2000 年1 月至2010 年1 月发生的30 例护理意外,总结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2000 年1 月至2010 年1 月间我院的住院精神病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 -3) ,其中精神分裂症 23 例,情感性精神障碍 6 例,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1 例,男 24 例,女 6 例,年龄 21~ 68 岁,平均年龄 38 岁。住院时间 3 天 ~ 36 年。
2. 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0 年1 月至2010 年1 月发生的护理意外,对发生的 30 例护理意外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出意外的种类、构成,调查意外发生的具体方式和原因,归纳发生意外的患者因素、家属因素、医院因素,再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对策。
3. 结果
30 例护理意外种类及构成见表 1; 发生护理意外的患者因素及家属因素见表 2; 发生护理意外的医院因素见表 3
4 . 对策
完善的管理对策,是减少精神科护理意外的关键,护理管理者应有全局意识、前瞻意识。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核心,刘鑫老师对“患者安全”下的定义是指对于健康照护过程中引起的不良结果或伤害所采取的避免、预防和改善措施。可见,精神科护理意外应以防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