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网络隐私安全问题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1 15:57: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网络隐私安全问题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网络隐私安全问题

篇(1)

大数据就是一种获取规模、存储规模、管理规模以及分析规模等,此类规模均远远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具有十分显著的特征:(1)数据规模极其庞大,并且与日俱增。(2)数据的类型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有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3)数据等流传速度非常快。(4)数据等价值密度较低。

2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分析

2.1网络安全问题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只要在有网的地方通过电脑或手机等工具就可以及时获取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信息。同时也可以观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和电视剧等,也可以听自己喜欢听的歌,和自己想交流的人进行即时互动等等。总之,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也带来了众多的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上网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利益如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个人名誉等。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网络自身及网络管理还不够健全;一些软件在设计上存在漏洞;一些恶意网站故意设置陷阱;网络内部工作人员故意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同时,网络用户在上网的时候人为的误接收病毒文件有很大可能会导致网络安全的出现。

2.2隐私保护问题

保证隐私信息不被泄露是广大网络用户极为关心的问题,因为网络用户隐私信息遭到泄露将很可能导致影响网络用户正当权益的维护,如银行账号及密码的泄露有可能导致网络用户相应银行卡的金额被他人盗取,从而严重损害到网络用户的经济利益。再如,个人信息在网上被泄露,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而从事违法行为,这样将会损害到网络用户的个人声誉。从现阶段来看,网络用户信息泄露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在对网络用户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提取过程中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很多企业认为只要在网络用户的公开信息中做到没有包含网络用户的标识符就是对网络用户的隐私保护。但是信息隐私保护是需要企业在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道德准则以及相关行业自律下对网络用户的隐私信息进行必要保护。同时,网络用户有权知道与自己有关的个人信息是被什么企业以什么方式用以什么渠道。

3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应对策略

3.1网络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大数据时代下,要想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需要对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漏洞以及各种风险进行综合研究,以便有效针对这些漏洞和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具体而言,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设置访问控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网络用户划分为有权访问网络用户和无权访问用户。保证了部分网络用户能够以合法身份对网站内各种资源进行访问,同时规避了一些不法的网络用户对网站的访问,从而有效保障了网站内资源的安全。第二种是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为了能够有效达到网络安全控制,就必须将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之成为一种密文,以便保证这些重要数据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传播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并且即使这些加密的重要数据被他人窃取,也会因为他们不知道正确密码而南音查看和使用。第三种是防治网络病毒。网络病毒是网络安全问题一个重要隐患,一旦电脑或手机等工具收到网络病毒等攻击,其中的数据很有可能被相关的不法分子所窃取,从而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与正当利益。为此,网络用户应该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在自己的电脑和手机等相关工具上安装较好的杀毒软件,并且定期对电脑和手机等相关工具内的数据进行深入扫描,一旦发现病毒立即进行杀毒处理。同时为了保证杀毒软件的正常使用,要及时对杀毒软件进行及时更新。

3.2隐私保护问题应对策略

大数据时代下,做好隐私数据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需要对目前存在的隐私保护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以便有效针对这些问题找到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具体而言,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对重要的隐私数据采用水印技术。所谓水印技术,就是在不影响人们对数据进行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通过一些比较隐秘的方式把标识信息嵌入到重要隐私数据的载体中。目前水印技术的使用主要是为了保护原创者的著作权不受侵犯。第二种是采取相关技术对网络用户的重要隐私信息采取保护。例如使用语义网的信息过滤逆天或者是使用位置匿名器等相关技术,保证网络用户的个人重要隐私信息不被泄露出去。第三种是建立健全与网络信息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在国家层面上保证个人重要隐私信息得到切实保护,并有效打击窃取他人重要隐私信息的不法分子。

参考文献

[1]吴达.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05):25+43.

篇(2)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一个新兴网络技术。物联网能够让物体拥有智慧,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它是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的叠加。从信息安全的角度看,物联网是一个多网并存的异构融合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包括与其他网络相同的安全问题,也包括其特殊的安全问题。目前,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被公认为有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物联网感知层安全

感知层要全面感知外界信息,主要是采集、捕获原始信息和识别物体。感知层设备收集的信息通常具有明确的应用目的,如公路摄像头捕捉的图像信息直接用于交通监控,使用导航仪可以轻松了解当前位置及要去目的地的路线;使用摄像头可以和朋友聊天和在网络上面对面交流;使用RFID技术的汽车无匙系统,可以自由开关门,甚至开车都免去钥匙的麻烦,也可以在上百米内了解汽车的安全状态等。但是,各种方便的感知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各种安全和隐私问题。例如,通过摄像头的视频对话或监控在给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会被恶意企图的人控制利用,从而监控个人的生活,泄露个人的隐私。特别是近年来,黑客利用个人计算机连接的摄像头泄露用户的隐私事件层出不穷[1]。另外,在物联网应用中,有时需要同时处理、综合利用多种类型的感知信息,不同的感应信息可能会相互影响。同时,物联网应用强调的是信息共享,因此,相同的信息会被不同的平台应用,如何处理这些感知信息将对信息的有效应用产生直接影响。

1.1感知层的安全挑战

1)感知层的网络节点遭到恶意控制。2)感知节点所获取的信息被非法捕获。3)感知层的普通节点密钥被控制者捕获。4)感知层的普通节点被非法捕获。5)网络DoS的攻击。6)大量感知节点的标识、识别、认证和控制问题。

1.2感知层的安全需求

针对以上感知层的安全挑战,感知层的安全需求可以归纳为:1)保密性:大多数的感知层内部是不需要进行认证和密钥管理的,因此可考虑在整个感知层统一部署一个可共享的密钥。2)节点认证:当数据共享时,考虑到非法节点接入的可能性,个别感知层的节点需要进行认证。3)密钥协商:预先协商会话密钥要在数据传输前进行[2]。4)信誉评估:为降低攻击方入侵后的危害,经常性评估重要感知层可能被攻击方控制的节点行为。5)安全路由:所有感知层内部对安全路由技术有不同的要求。

1.3感知层面临的安全问题

感知层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互联网的安全保护能力相对完整,但是当互联网中大量数据同时发送时,可能会使得感知层的节点受到来自于网络的拒绝服务(DoS)攻击。2)感知层的普通节点被敌手捕获或者网关节点被敌手控制,都会为入侵者对物联网发起攻击提供可能性[3]。3)要十分关注每个感知层节点的标识、识别、认证和控制问题。

2物联网网络层安全

通过物联网网络层,可以把感知层所收集到的信息安全可靠地传送到应用层,主要依靠网络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移动网和一些专用网(如国家电力专用网、广播电视网)等[2]。因此,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跨网络传输,在物联网环境中尤为常见,因此,极有可能产生信息安全隐患。物联网不仅存在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这些传统网络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而且由于在物联网中存在大量缺少有效管控的自动设备,并且终端数量庞大,设备种类和应用场景复杂,这些因素都对物联网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2.1网络层的安全挑战

1)假冒攻击、中间人攻击等。2)非法接入。3)信息窃取、篡改。4)DoS攻击、DDoS攻击。5)跨异构网络的网络攻击。

2.2网络层的安全需求

在网络层,异构网络的信息交换是需要集中关注的安全重点,尤其是在网络认证方面需要有更好的安全防护措施。信息在网络中传输时,很可能被攻击者非法获取到相关信息,甚至篡改信息,必须采取保密措施进行保密保护。因此,网络层的安全需求可以归纳如下:1)数据保密性:数据传输的内容不能被泄露。2)数据完整性:在传输过程不能出现非法篡改数据的现象。3)数据流保密性:有些应用要求数据流量信息不能被泄露。4)认证与密钥协商机制的一致性或兼容性:需要进行跨域认证和不同无线网络所使用的不同认证,并解决密钥协商机制对跨网认证的不利影响。5)DDoS攻击的检测和预防:这是物联网中最常见的攻击现象,需要采取对脆弱节点的DDoS攻击防护措施[2]。

2.3网络层面临的安全问题

2.3.1来自物联网接入方式的安全问题网络层传输采用各种网络,如移动互联网、有线网、WiFi、WiMAX等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于是,保证异构网络间节点漫游和服务的无缝移动成为了重要课题[1]。另外,物联网主要依靠移动通信网络接入,而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站与固定网络端之间的所有通信都是通过无线接口来传输的。众所周知,无线接口是开放的,这样就使得任何使用无线设备的个体都可以窃听无线信道,以此窃取其中传输的信息,甚至任意篡改其中传输的信息。因此,移动网络存在的安全因素有无线窃听、身份假冒、数据篡改等。2.3.2来自物联网终端自身的安全问题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日益丰富,业务终端也日趋智能化,终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提高了终端感染病毒、木马或恶意代码入侵的几率。一旦终端被入侵成功,之后通过网络传播就变得非常容易。病毒、木马或恶意代码在物联网内具有更大的传播性和更强的破坏性。同时,网络终端自身系统平台的完整性保护和验证机制不健全,在此之上传递的信息很容易被窃取或篡改。如果物联网终端丢失或被盗,那么在终端内存储的私密信息也极有可能泄露。2.3.3来自核心网络的安全未来,物联网网络层的主要载体将会是全IP化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相对来说,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核心网络的安全保护能力是比较完整的,但在全IP化开放性网络中,传统的DoS攻击、DDoS攻击、假冒攻击等网络安全问题仍是不可避免的,且由于物联网中,以分布式集群方式存在的终端数量较多,所以在批量数据传输时极有可能使承载网络造成堵塞,产生拒绝服务攻击。

3物联网应用层安全

开展物联网系统的具体业务是物联网应用层设计的主要目的,它所涉及的信息安全问题是直接面向物联网用户群的,与物联网的其他层次有着明显的区别。物联网应用范围较广,因此,对广域范围的海量数据信息处理和业务控制策略提出了很大的安全挑战,尤以业务控制和管理、隐私保护等安全问题更为突出。此外,物联网应用层的信息安全还涉及信任安全、位置安全、云安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

3.1应用层的安全挑战

应用层的安全挑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大量终端的数据识别和处理;2)智能变成低能;3)应急控制和恢复;4)内部攻击;5)设备(尤其是移动设备)的丢失。

3.2应用层的安全需求

在物联网中,信息是海量的,平台是分布式的。当不同的数据通过一个平台处理时,首先应该解决数据分配的问题,因此要先进行数据分类。还有,许多数据都是加密数据,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海量加密数据是这一阶段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应用层的安全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考虑:1)使隐私保护和认证不冲突;2)追踪已泄露的信息;3)销毁计算机数据;4)进行计算机取证;5)保护电子产品和软件的知识产权;6)根据不同的访问权限筛选同一数据库中的内容[4]。

3.3应用层面临的安全问题

1)业务控制和管理:首先要解决对物联网设备远程签约,以及对业务信息进行配置的问题。其次,物联网需要一个统一全面的安全管理平台。最后,还需要在不割裂网络与业务之间信任关系的前提下,解决对物联网机器的日志等安全信息进行管理的问题。2)隐私保护:涉及个体隐私的数据在物联网中是非常多的,如个人位置信息、个人健康数据、个人出行路线、企业产品信息等,因此,隐私保护技术将成为物联网安全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4结束语

针对各个层次的独立安全问题,已经有一些信息安全解决措施。但对于一个物联网应用整体来讲,各个层次的独立安全措施简单叠加并不能达到一加一等于二甚至大于二的效果,也就是说,要对物联网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单纯依靠每个层次的独立安全措施是行不通的。一方面,已有的对感知层、网络层的部分安全解决方案在物联网环境中可以使用,另外一部分在物联网环境中不能适用。第一,物联网中的传感器数量和终端数量很多,这些都是单个传感网所不具备的;第二,物联网所连接的终端处理能力相差很大,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信任关系复杂;第三,与传统的互联网和移动网相比,物联网所处理的数据量要大得多。另一方面,物联网各个层次的安全并不代表整个物联网的安全。原因如下:1)物联网是一个大系统,它融合多个逻辑层于一体,而往往很多安全问题都来自于系统融合;2)数据共享是物联网区别于传感网的最大特点之一,因此,物联网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3)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渗透到现实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所以,在物联网应用中,除了传统网络的安全需求外,如认证、授权、审计等,还包括物联网应用数据的隐私安全需求、服务质量需求和应用部署安全需求等,对安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对物联网的发展而言,需要在现有信息安全体系之上,构建全面、可靠传输、智能处理并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架构。

参考文献

[1]桂小林,张学军,赵建强.物联网信息安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53.

[2]武传坤.物联网安全架构初探[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4):411-419.

[3]张横云.物联网感知层的信息安全防护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19):73-74.

篇(3)

【关键词】物联网 感知节点 信息安全 法律法规

1 物联网安全问题

和传统的网络相比,物联网的感知节点通常被部署在缺少人力监控的部位,因而物联网具有保护能力不强、资源限制因素多的特点。再者物联网的感知网络和智能护理平台都在建立在已有的传输网络的基础上扩展而来,已有的网络安全措施难以保障物联网的安全,导致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特殊性,物联网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指的是传感器的安全问题。传感器容易遭受安全威胁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物联网系统中使用了大量的传感器用于标识物品或设备,而且这是传感器被布置在缺少安全监控的环境中;二是传感器本身也因功能少而携带的能量不多,传感器自身缺乏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三是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和消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传输的信息和数据的标准不统一和固定,难以形成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保护传感器。所以,攻击者很容易干扰、屏蔽传感器,或直接截获传感器传输的信号等。如果传感器的通信协议被他人攻破,传感器会被他人操控;攻击者也可以通过干扰传感器影响标示设备的正常运行等等。

1.2 核心网络的信息传输和安全问题

虽然物联网的核心网络具有较好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但是核心网络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安全也存在问题。例如网络拥挤和堵塞。在物联网中存在数量众多的节点,而且这些节点以集群的方式存在于物联网中,因而可能出现因大量机器同时进行数据传输而导致网络出现拥挤和堵塞的情况。除此之外,物联网以人的通信角度来设计通信网络安全架构,这种架构只适用于人的通信,而机器不适合使用这种架构进行通信,物联网机器之间的逻辑关系会因此被割裂。

1.3 标签安全

首先是标签自身安全问题。当标签实体被他人盗取后,攻击者可以通过专用工具拆除或改装实体标签的芯片,就能直接获取标签的信息,也可以直接复制、篡改或伪造射频识别标签。其次是标签的扫描问题。标签的信息经常在不经许可的情况下被其它阅读器随意读取,造成个人身份认证、秘钥等重要信息被他人窃取。标签通常会发出可以穿透墙体或金属的无线射频信号,阅读器经常利用无线射频信号来读取标签的信息。最后是标签的跟踪和定位问题。无线射频信号自身无法识别阅读器的合法性,只要阅读器的频率和无线射频信号频率一致,即发出相应信号,攻击者可以通过信号掌握标签携带者的地理位置。

2 物联网安全威胁的对策

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以及物联网应用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只有解决物联网安全危险才能满足需求。在技术上,物联网的安全机制的可靠程度要进一步提高,部署的安全策略也应更加有效和细粒度;在客观上,政府要完善与物联网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为物联网发展营造和谐、安全的环境。

2.1 构建安全网络构架

虽然物联网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物联网应用也较为广泛,但从整体来看,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物联网网络层的节点之间没有缺乏统一的使用标准和协议,且节点的使用标准和协议存在很强的地域性。节点协议的差别正是造成物联网容易遭受恶意攻击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要加快制定统一节点协议的步伐,提高物联网应用的安全性能。

2.2 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首先,提高信息传输安全。要提高物联网信息传输安全,必须完善秘钥管理机制。秘钥可以分为临时秘钥和共享秘钥两种。用户要根据具体情况在选择秘钥。如果选择共享秘钥,在使用前要检查节点之间建立共享秘钥,否则认证方案难以顺利实施。要提高秘钥的安全性能,还可以从改进秘钥管理机制和机密算法两个方面着手。其次,保护用户隐私。用户隐私被泄漏是物联网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用户隐私信息被他人窃取将直接威胁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要保护用户隐私信息不被泄露,可以采用加密和严格授权制度两种方式提高用户隐私信息的安全性。将用户信息加密,并且只有解密秘钥的持有者才能获取其中信息,可以有效的提高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能而不被他人窃取。不过受传感器自身节点的缺陷影响,轻量级的加密方式是最好的加密方式。

2.3 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

被破坏、复制以及更换软硬件等问题是感知节点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解决些问题、提高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第一,感知节点容易遭受外界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传感器网络自身特点,因此要提高感知节点的安全性能只能依赖其他技术的帮助。例如在和节点通信之间要加强节点的身份核实和认证;设计和更新秘钥协商方案,避免一个节点信息泄漏后而导致其它节点信息也被泄漏。第二,加装感知节点保护设施。如建立远程终端控制平台加强节点的管理和监控;设置冗余节点,提高节点在遭受攻击时的网络自我修复能力,避免网络出现运行故障。加装节点保护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是制约该方式实现的主要原因。

2.4 完善物联网相关法律法规

物联网产在我国发展和应用的时间较短,还是一个新兴的产物,因而我国至今还没有针对物联网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及时以及其它技术标准。在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物联网的漏洞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因此,政府要根据物联网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地防御保护措施,为打击不法分析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尤其在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上,国家更加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为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提供支持。

3 结语

物联网的应用虽然为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谐,但是应用物联网的同时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无法避免。因此政府和相关科研人员必须共同努力,在不断完善物联网技术的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共同打造一个可靠的物联网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利,贺静,张晖.物联网的安全威胁及需求分析[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05).

[2]邵华,范红,张冬芳,张琪.物联网信息安全整体保护实现技术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09).

[3]罗蓉.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3).

作者简介

篇(4)

维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是保障人们个人隐私的重要举措。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可以达到使用者的使用目的,能够实在其存在的价值。网络的安全问题则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网络全面普及的今天,通过网络暴露出个人隐私会影使用者的财产与个人安全。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特征分析

1.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一般来说,网络安全就是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浏览的数据得到保密,不被随意的泄露。而这里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通信线路的设备安全、通信数据安全、通信管理的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包含的领域较宽,通常只要是涉及到网络信息的保密、完整、真实等都会影响其网络的安全。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指硬件上的安全,更多的是指软件上使用数据的安全。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就能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

1.2计算机网络的特征

计算机网络安全表现出的形式多样,其特征是根据形式而变化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征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分别是:

(1)计算机网络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没有取得使用者的意见是无法随意更改其数据信息的,更无法将数据破坏与丢弃;

(2)使用者在网络中保密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能被随意泄露出去,未经许可也不得将信息其他用户;

(3)网络数据信息具有可用性,能被得到授权的实体访问与使用;

(4)网络具有控制信息传播的能力。

2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1病毒侵蚀网络

计算机进入人们的视野后,网络病毒便随之传播,出现形式多样,无孔不入,已经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原因。尽管研究了正对病毒入侵网络的相关杀毒软件,但是在高科技的网络环境下,病毒的花样越来越多,层出不穷,给个人与国家带来了较大的损失。若网络使用者随意浏览病毒网页,就会加大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几率,不仅会让计算机中重要的个人信息数据受到破坏,重则计算机还会瘫痪,无法继续使用。病毒无孔不入,使用者必须提高警惕。

2.2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具有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为各种软件提供一个使用平台的地方,只有保证了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才能是软件正常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决定了整台计算机的运行,是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若是系统的自身出现安全漏洞,就会让计算机在使用网络时存在安全问题。计算机操作系统具有三个安全问题: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结构体系;操作系统的进程;操作系统传输数据的环节。这三个方面都是导致操作系统出现网络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

2.3计算机数据的存储内容有安全隐患

计算机的数据库会自动将使用者在网络中浏览的网络信息存入其中。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所有的信息都是为了方便使用者的二次使用,其中大量的数据信息都会被系统自动梳理,然而,这些数据信息没有得到严密的保护,就会被泄露出去,随之出现多种网络安全问题。部分网络不法分子会利用用户计算机内储存的个人信息,盗用其内容,修改数据内容,不仅会影响数据内容的真实可用性,还会影响用户的个人隐私。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

3.1增强对网络病毒入侵的防范与检测

避免恶意的病毒入侵网络安全事件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预防,增强网络病毒入侵的防范检测有三种方式。

(1)采用病毒入侵的检测技术。通过检测,能够发现计算机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病毒衍生。

(2)防止病毒的技术。通过这种技术能够分析计算机网络中是否被病毒侵蚀,然后采用专业性的杀毒软件将其清除;

(3)提高用户的病毒防范常识。用户拒绝使用外来不明来历的存储卡,拒绝浏览不良信息,就能达到防御的目的。

3.2加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首先,要采用科学、合法合理的手段去管理系统,在管理的过程中尊重用户的个人隐私,在用户的设定的权限范围内进行,以防止网络黑客冒充管理人员进行网络攻击;其次,用户要使用安全系数好的操作系统,在计算机条件允许下避免使用已经过期的,不被保护的操作系统;最后,计算机网络行业的技术人员,需要及时研发安全系数高的操作系统,有效的避免恶意病毒的入侵,保证网络的安全。

3.3对网络数据应用加密的技术

计算机网络信息可以通过将的技术来保证其安全。

(1)采用密码技术。密码包含数字与字母,用户可严格按照要求设置密码,提高其安全程度,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确保其安全性、可用性与完整性;

(2)采用口令的密保方式。用户在设置密码时,要尽可能的将其设置的复杂一些,在一定的期限后更改,避免他人的盗取;

(3)应用usbKEY。利用专门的硬件接口的设备,能够有效的避免信息泄露,能使用户的网络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密。

4结语

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要做到完全安全是相当困难的。为了保证用户自身的信息不被泄露,必须严格遵守网络制度,规范网络行为,避免不良的网络行为带来严重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黄丹.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0):54+56.

篇(5)

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交流与合作的一个平台,无线通信网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无线通信网络出现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引发全民热议。本文主要对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介绍,并寻找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保护人们的隐私权,避免人们的财产受到损害。

一、无线通信系统简介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因为无线通信系统不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所以能够快速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人们普遍使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交流与合作。初级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是单机站大功率形式的,覆盖的区域较小,使用纯语音进行模拟传输,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系统结构变成多基站小功率系统,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数字传输,从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无线通信系统极有可能实现视频会议内容的传递,所有的数据业务都可以通过网络来供人们进行研究与参考,从而加强人员之间的了解,促进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不同的通信系统。首先是个人无线通信系统,此系统从第一代通信系统过渡到第三代无线网络系统,迄今为止,人们能够通过无线网络实现消息的传递,进行视频点播和消遣娱乐,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了解国内外各行各业的信息,进而帮助人们进行经营决策,使人们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无线局域网是与个人无线通信系统相对应的一个系统,它是由宽带的发展带动起来的,局域网的使用能够实现长短距离之间的数据共享,适当增加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二、无线通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人们在使用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交流与沟通时,使用的信道是统一、对外开放的,并且还可以实现漫游,所以与有线通信相比,无线通信系统存在着很多安全威胁,其中最大的威胁就是用户的信息出现泄漏,使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受到侵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个人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人们在使用第一代个人通信系统的时候,由于此种系统尚不够完善,缺乏相关的保护措施,所以不法分子只需耗费较小的力气就能对用户的通信内容进行窃取,从而易使用户的隐私权和财产受到侵害,所以人们发明了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此种系统的引用能够对用户的访问地址进行保护,防止不法分子的窃取,另外,还要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通信内容进行加密,从而保证人们的隐私和财产安全不受到侵害。但是此系统仍然还有一些缺陷,因为其不能进行双方认证,所以用户极有可能会受到入侵者的欺骗,从而造成财产损失。另外,此系统的数字签名机制不够完善,无法对网络上的数据进行完整性的验证,不能确保通信内容的可靠性。

(二)无线局域网存在的安全问题

无线局域网作为宽带发展的产物,其在人们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用户的隐私权和财产不受到侵害,用于控制用户的访问以及密钥管理的国际协议产生,此协议在实行过程中,安全性令人堪忧,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相互认证的机制不够完善,攻击者仍能通过窃取用户的数据包而对用户进行攻击;第二,无线通信系统会出现会话劫持的现象,主要方法是攻击者利用伪造的用户的数据包,将用户的正常会话切断,代替用户进行会话,对其他用户进行欺骗。

三、解决无线通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的有效办法

(一)利用密码学技术来解决安全问题

1.加强信息的保密功能。为了确保用户的通信安全,可以将公开密钥加密算法与对称密钥加密算法结合起来,共同保护用户的通信安全,确保通信内容的完整性和不变性,加强人们对信息的了解程度,保护人们的隐私不受到侵害,维护人们的财产安全,进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增加身份认证的步骤。用户在使用无线通信系统的时候,由于通信的路径的安全性较低,不法分子能够使用口令猜测攻击来窃取用户密码,进而以用户之名进行各种违法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对此,我们应该使用智能终端来进行用户的身份认证,从而保证用户的隐私和财产不受到侵害,实现网络通信的安全。

3.加强密钥管理。如果通信双方想增加通信内容的保密性,会共享一个秘密密钥,但是此举会给密钥的管理带来很多麻烦,这时就可以选用一个信誉较好的第三方来帮助用户实现秘密密钥的共享,从而能够减轻密钥管理的难度,并且让通信双方可以安心地进行交流与合作,不必担心隐私的泄露。

(二)按照层次来解决安全问题

不同的层次的安全等级不同,为了降低安全管理的内容,我们可以按照层次来解决安全问题,安全要求较高的层次采用较高的技术进行安全管理,安全需求较低的层次就可以忽略不计,从而极大提高安全管理的力度,保护人们的隐私不受侵害,维护人们的财产安全。

四、总结语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无线通信系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在人们的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使用者的数量的增加,一些不法分子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一些非法手段窃取无线通信系统的使用者隐私,令使用者的财产受到损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对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无线通信的安全管理,从而保护人们的隐私和财产不受侵害,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电子商务实际上是将传统的商业交易活动转移到因特网这一网络虚拟平台上进行。它的运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技术应用问题,更是一个如何将传统的交易规范移植于网络交易的问题。从技术上讲,电子商务是商业交易中一种媒介的改变,即以电子信息方式代替了传统的书面形式。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必然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向现有的商务规范提出了技术、财务和交易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挑战,其中电子商务中的隐私安全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随者数字科技的发达,个人数据的搜集、处理与利用较以往更为容易,这种影响力已深入我们生活,于是信息隐私权的概念应运而生,有别于传统上对隐私权保障的思考,转而以数据保护为重心,以对抗信息时代中隐私权所受的冲击。所谓信息隐私权,即在没有通知当事人并获得其同意前,数据持有者不可以将当事人为某特定目的所提供的数据用在另一个目的上,赋予个人对自身数据主动积极控制支配的权利,正是现代个人数据保护制度最重要的机制。许多电子商店在消费者进入购物时,要求消费者输入许多个人数据,例如姓名、地址、职业、电话、Email address、薪资等;有些业者采取会员制,须提供上述各项个人信息登录加入为会员,才可以进行购物。这些搜集个人信息行为,当然就牵涉到隐私保护的法律问题。

现实中,电子商务营销中所涉及的消费者隐私信息常被非法出售、账户密码常被泄露等情形,往往使消费者蒙受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网络秩序的混乱,从而必将抑制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电子商务营销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很有必要。

二、个人隐私安全问题将继续影响电子商务发展

个人信息保护是电子商务中早已受到关注的话题,然而到目前为止,电子商务网站对消费者个人因素保护仍存在种种问题,这种状况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综合各相关调查结果,笔者认为,个人隐私安全问题将继续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网站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Retail Systems Alert Group在2005年12月份了一份名为“零售数据安全标准调查”,认为美国的网上商店在保护消费者信息方面缺乏应有的行动。尽管超过一半的被调查网上商店声称有专门的安全保护程序,并培训了员工专门处理消费者隐私信息保护,但调查显示并非有那么多网上零售商都对安全问题处理到位。有43%的被调查网上商店拟订了应对消费者数据安全的正式计划,但其中1/4的网上商店甚至没有测试这个计划是否可行。报告发现大部分零售商对消费者的安全、机密和与消费者个人隐私资料相关数据使用内部审查机制。

2005年10月份,Forrester Custom Consumer Research调查了1,099名美国消费者,结果显示,84%的美国网上消费者认为网上商店在保护消费者数据安全方面做得不够,78%的美国消费者网上购物或网上拍卖商品担心网络安全问题,24%的用户因为担心网上安全而放弃进行网上购物。

下面是Forrester调查结果中网上购物消费者最关心的安全问题。(表1)

同时,调查还发现,消费者在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时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防范:使用防病毒软件(81%)、防间谍软件(67%)、垃圾邮件过滤程序(65%)及防火墙(63%)。调查还显示,3/4的网上购物者对于那些具有明确隐私声明和安全保护的网站心理上感觉更有保障,因而购物更加放心。

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中,收集适量的个人信息是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但收集过多用户关心的个人信息显然会影响用户的积极性,甚至造成恐慌心理,因此应处理好个人信息收集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关系。

三、威胁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的根源

最近,美国《商业周刊》进行了一项有关电子商务的隐私权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担心个人隐私外泄,而且很多人把拒绝电子商务归咎于个人隐私的无法保障。因此,在个人隐私问题上,各国政府应相互配合,在法律层次和技术层次上进行广泛合作,寻找出既尊重个人隐私,又允许个人自由,同时也允许政府以恰当方式进行管理的最佳方式。

(一)电子商务信息存储安全隐患。信息存储安全是指电子商务信息在静态存放中的安全。其信息安全隐患主要包括非授权调用信息和篡改信息内容。企业的Intranet与Internet连接后,电子商务信息存储安全面临着内部和外部两方面隐患:

1、内部隐患。主要是企业用户故意或无意地非授权调用电子商务信息或未经许可随意增加、删除、修改电子商务信息。

2、外部隐患。主要是外部人员私自闯入企业Intranet,对电子商务信息故意或无意地非授权调用或增加、删除、修改。隐患主要来源有:竞争对手的恶意闯入、信息间谍的非法闯入以及黑客的骚扰闯入。

(二)开放性的互联网。从网络本身来看。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世界,它使全球连成一个整体,它一方面使得搜集个人隐私极为方便,另一方面也为非法散布隐私提供了一个大平台。由于互联网成员的多样和位置的分散,其安全性并不好。互联网的安全性分为两个广义的类型:认证和隐私权。认证就是指一种功能,其作用是证明某人的身份,以确认当前与自己通信的个人或系统与他们自称的个人或系统是否相符。隐私权似乎比认证更为重要,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传送是通过路由器来传送的,而用户是不可能知道是通过哪些路由进行的,这样有些人或组织就可以通过对某个关键节点的扫描跟踪来窃取用户信息。也就是说,从技术层面上截取用户信息的可能性是显然存在的。即任何一个上网者的任何一个网络隐私数据,都有被窥探的可能。Internet的开放性、全球性增加了人们对其是否安全的担心,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的兴起,使人们担心。由于利益的驱动,某些集团对个人数据的无限制加工利用,最终会导致侵犯个人隐私的结果。

(三)网络Cookie的秘密。某些Web站点会在用户的硬盘上用文本文件存储了一些信息,这些文件被称为Cookie。Cookie包含的信息与用户和用户的爱好有关。它也可能记录下用户在该站点上曾经访问过的Web页,由此帮助该站点在用户下次访问时根据用户的情况对显示的内容进行调整。对于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求职、求医的人来说,上网历史记录更是涉及信用卡密码等非常敏感的隐私信息。因此,保护自己上网历史记录不被别人窥探对于网民来说非常重要。虽然许多商业网站都保证,其站点将确保在线日程表业务中关键的私人隐私数据不会被泄露,然而事实并非这样简单。调查显示,在美国即使是最受欢迎的排名前100位的电子商务网站,其中有35个网站允许第三方公司跟踪记录访问者的信息;另外,有18个网站根本不对消费者公开信息收集原则。

四、加强电子商务营销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几点建议

篇(7)

社交网络现在已成为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使用社交网络的人会越来越多。人们除了关注社交网络给人们的交流与沟通带来的便利,也应该关注社交网络中潜在的威胁与问题,如不及时的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将对社交网络的发展产生制约。因此,找到有效解决社交网络中安全问题的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

1 社交网络的概念及特点

社交网络主要来自于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网络关系所形成的系统思想及其应用形式,为了给人们建立一个基于社会网络的应用互联网服务,由代表不同个人或者团体的节点构成,所呈现出的是实体之间的关系网络[1]。人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与朋友以及家人保持联系,也可以与陌生人成为好友,在网络中聊天,并且能够将用户的信息进行公开。社交网络为用户提供一些其他人的列表,以帮助用户选择可以联系的成员。社交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人们可以进行音乐共享,互相发表评论等。总之,社交网络给人们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也具备如下几个特点:(1)所拥有的用户数目大,并且用户的的种类比较多,并不是只针对单一的人群,在交互方式上也实现了多样化。(2)社交网络应用起来相对比较灵活,具有强大的功能,这也使得网站对用户的各种行为无法进行控制。(3)社交网络中所蕴含的信息量特别多,同时又具有高开放性,更加增大了对用户的管理难度。社交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为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应加大对社交网络中安全问题的重视,不断探索解决的对策。

2 社交网络安全需求

人们之所以使用社交网络主要是想将自己的观点以及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与他人进行分享,通常情况下,将个人主页不断进行更新的用户,其主页的浏览量也会更加的多。然而如何在频繁分享信息的情况下,保证个人数据的安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以下主要是从社交网络的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可用性这三个方面对社交网络的安全需求进行了探讨。

2.1 完整性

大部分社交网络对现实世界中已有的人际关系是早已承认的,在较为理想的状态下,社交网络可以作为人们在离线状态下的关系网络[2]。社交网络要保证数据的完整就应该将虚拟与现实的这种精确对应关系保持下去,对于所有偏离这种对应关系的企图都将被看作是攻击,这种攻击可以利用适当的机制来检测,进而对其进行纠正。数据的完整性受到攻击主要是体现在联系丢失以及节点丢失这两种形式。节点丢失现已成为社交网络中较为基本的问题,它的发生总会引起一些其他问题的发生。例如攻击者利用名人的身份在网络中散布谣言,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利益。因此,社交网络的用户应确保与自己进行交流的对象是可靠的。

2.2 保密性

对于使用社交网络的用户而言,个人隐私信息若被盗用将会对用户的生活及个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是非常重要的。用户的个人隐私可以分为身份隐私、个人空间隐私以及通信隐私三种[3]。身份隐私主要是指要保证与用户身份有关的信息安全,不会被他人盗用。个人空间方面的隐私主要还是与所使用的社交网络具有的各项功能有关。通信隐私主要是指在网络中与联系人的信息交流,除了用户本人以及其所信任的联系人之外,其他第三方不会获知,信息受到严格的保护。

2.3 可用性

现代社会,社交网络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各种信息的以及人际之间的交流方面,这就需要社交网络的主页中被设置成公开的所有信息项,应该为用户提供随时可用的服务。社交网络应为用户保证信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可用。

3 社交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交网络平台也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使得网络安全问题越发突出,要想加强社交网络管理,就必须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向西方恩熙。

3.1 针对社交网络的数据进行挖掘

在社交网络中,很多信息数据可以被除用户外的第三方进行下载或者收集,长此以往,用户的信息被积攒,最终可以整合成一个关于用户本人的完整档案,容易被他人非法使用。除了用户自愿公开的信息之外,还有一些网络运营所产生的数据,如登录的地址,上线时长、用户主页浏览量等,这些数据都能够被他人用作定位或者识别的信息[4]。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一些社交网站,要求用户将本人的照片传到自己的个人主页以对个人信息进行完善,如果被他人通过人脸识别就会将用户在其它网站上的信息泄露。

3.2 传统形式的安全威胁

原有的垃圾信息主要是以电子邮件为主,将一些垃圾邮件、广告邮件等恶意的发送到用户的邮箱中,社交网络中的信息攻击可以通过用户的好友列表将垃圾信息快速的传播,使得网络负载增加,造成一定的信任缺失,通常会以申请好友为由以达到钓鱼等目的。传统的安全威胁还包括对系统可用性的破坏,攻击者为加大网络的负载会选用多种手段,重新定向用户的请求,以使网络的性能降低,破坏网络的系统服务。攻击者通常选用的攻击方式主要有黑洞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5]。

3.3 与身份相关的威胁

通常,攻击者会将自己伪装成用户的好友,以不同的手段诱骗用户,让其访问带有恶意插件的资源。社交网络主要是为了让人们结交朋友的,对于陌生人的请求并没有什么约束,所以,对于这种攻击用户就很容易受到威胁。还有些攻击者一方面通过虚假的身份对合法用户的信息进行盗取,另一方面以不同的手段破坏转发路径。此外,主要针对社交网络的一种攻击方式为Wormhole攻击,攻击者从网络的一端将报文接收之后,再以一种特殊的通道方式将报文传到另一端的网络中进行重播。例如用户将自己身份标识的报文发送到网络一端的服务器上,攻击者就会将此报文截获,继而在网络的其他地方重新发表此报文。攻击者不仅盗取信息进行胡乱的更改,还假冒用户的身份,是一种严重的网络破坏行为。

4 解决社交网络安全问题的几条对策

4.1 健全网站的安全建设

用户使用社交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消费,社交网络企业应以用户的需求为主要标准,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因此应加强对网站的安全建设。由于很多攻击者总是冒充合法用户的好友或者采用申请好友的方式对个人信息实施盗取,因此网站可以在建设初期,对用户所输入的内容进行严格的限制管理,尤其是在好友输入框所在的页面实行代码检测,以对用户所输内容的安全度进行检查,在测试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脚本错误存在或者出现框架变形的情况,这就表明网站有可能存在恶意漏洞。此外,在对网站的管理方面也应不断加强,除对输入框要逐一的进行手动排查之外,还可以使用一些检测漏洞的软件,如Paros软件等。

4.2 用户自身做好防范工作

社交网站的安全除了需要网站一方不断努力之外,用户也应该从自身出发,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对于陌生人的请求要经过认真的考虑,对于个人信息尽量不要在社交网站上透漏,尤其是自己的收入以及银行账户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极易引起攻击者的注意。在QQ或者MSN这样的社交网站上要根据网站所具有的强大功能进行安全设置,以对自己的信息安全负责。对于自己的密码要及时的修改以免被他人窃取,泄露重要的信息。只有用户自身做好防范工作,才能真正减少攻击者的侵害。

4.3 加强立法保障

当前我国关于网络安全上的立法还不完善,整体上的操作性不强,为了加强网络安全方面的建设,应尽快建立与当前社会互联网发展形势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尤其是社交网络这几年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突出,亟需与个人信息保护有关的法律出台。在法律上进行约束管理,可以有效打击当前社交网络中各种攻击者的猖狂行为。同时,对于违法犯罪的网络黑客要给予严厉的惩罚,以杜绝网络中盗取信息、诱骗合法用户的现象,为建立安全的社交网络环境提供法律保障。

5 结语

社交网络的安全问题正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越来越突出,社交网络企业以及用户都应该对当前的安全问题予以重视,企业应健全网站的安全建设,用户需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而国家应加强立法方面的保障,以共同确保社交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许琼来,傅四保,刘薇.网络信任及其影响因素和模型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0-91.

[2]郑宇钧,林琳.当校园SNS照进现实――校内网的人际传播模式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48-49.

篇(8)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各种科技产品的推陈出新,数据、信息呈现每天爆发增长的趋势,而数据、信息的爆发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生产的活动中习以为常的事情。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各种终端和客户端享受着信息交换带来的好处,最为显著的好处就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手机、电脑等产生的网络传输、互动网络社交等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依据相关统计,光是中国产生的数据信息在2013年已经超过了0.8ZB(相当于8亿TB),并且预计到2020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流量达到2013年数据量的10倍以上,超过8.5ZB[1]。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包含了四大特征:数据量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实效高。当前,社会数据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网络相关设备,随时都可以看到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等[2]。而当数据信息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和程度,数据管理和处理的难度加大,数据信息安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包括个人信息、企业信息以及国家信息的泄露风险,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做好数据信息的管理与安全防范非常重要。

1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庞大,在利用和交换信息的过程中还应当重视保护信息安全。信息传输与交换也日益频繁,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1.1隐私泄漏问题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当中,涉及到的信息多种多样,包括自己的相关信息也包括别人的信息。总而言之,日常生活生产使用信息是不可避免的。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能够更加快捷方便地交换传输,提高人们生活工作的效率[3]。但大量的数据信息汇集,用户的信息隐私等泄漏的风险也在加大。例如,用户通过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晒自己的生活日常,以及网上购物,收发邮件等都会涉及到个人信息以及个人隐私,如手机号码、姓名、住址、照片等等,这些信息不仅会被他人的掌握,也被网络运营商掌握。通过我们的网上足迹,可以查到我们的很多的信息和隐私。以网上购物为例,新浪微博和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后,淘宝用户浏览的相关商品以及购物的习惯等会被记录下来,当与之关联的账户登录新浪微博时,数据库会经过特定算法推算后,精确地推荐该用户应该感兴趣的商品信息[4]。网络服务渐趋“人性化”,但与此同时也给人们的信息和隐私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

1.2安全防护系统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加强,人们在利用各种电子、信息设备时,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都会安装一些安全防护系统如360安全卫士、手机管家、电脑管家等等安全防护软件。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种方式可以较好地保护自己的信息和隐私。但是对于企业以及国家来说,这些安全防护系统起到的作用并不大。企业和国家的信息涉及到一定的机密成分,在数据大量储存的情况下,则需要提高安全防护系统的层次和水平。如果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严重的会导致整个行业甚至是国家陷入危险的境地。但是,目前的安全防护系统应对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仍然还有许多的漏洞[5]。而安全防护系统的更新升级速度远远跟不上数据量爆炸式的增长,也不能抵御新的病毒,系统也因此瘫痪,由此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涉及到安全防护系统的滞后问题。

1.3网络恶意攻击

大数据时代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数据量大,并且数据汇集形成大的数据库,因此容易吸引黑客。而黑客攻击数据之后能获得更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往往是比较复杂、敏感或机密的数据[6]。而这些数据一般会有较高的安全防护系统,但是黑客的攻击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并且获得大数据后黑客则可以进一步扩大攻击的影响效果。而除了黑顾客攻击网络数据以及黑客攻击企业或国家的机密数据信息外,某些个人的数据信息也会受到攻击。例如,“人肉搜索”,这种方式可以把个人信息调查得十分清楚,如2013年发生的广东“人肉搜索”第一案。这种方式可以将个人信息展露无疑,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人肉搜索”的方式实际上也说明了信息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信息数据的安全保护。

2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

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具体的建议如下。

2.1加强法律的监督

信息交换与传输在日常生活中是极为正常而又普遍的事情,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保证信息安全,则需加强信息管理。而在信息安全管理中,仍会面对多种多样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加强相关法规法律监管制度,运用法律来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7]。通过加强法律监督的方式,用户会受到一定的约束。例如,网友“人肉搜索”其它公民的个人信息实际上已经侵犯了他人的隐私,这就需要运用法律保护个人信息,相关的法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细化相关标准。而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看,同样要用法律的形式保护一些有关机密信息的安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护相关的法律,并加强监督。例如,在我国现有的有关网上信息保护的法律中,警察可对网上信息传输交换进行实时监督,对窃取用户信息行为进行处理,将触及到法律的行为加以管制,从而保障人们的信息安全。

2.2加快安全防护系统的更新升级

信息科技发展极为迅速,但是相关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发展还相对滞后。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数据传输与交换量非常大,与此同时机密或敏感的数据信息也会增多,因此数据管理也容易出现漏洞和风险。在这种形势下,需要随时对数据信息泄漏以及网络攻击保持警觉的态度,并加大对数据信息的监管力度。为维护信息安全,可以从提高和升级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入手。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的更新升级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将各类数据资源的处理和分析机制进行整合,研究当前网络攻击关键技术所在,进而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的能力。首先,安全防护系统要求能识别数据中的风险能力,并能够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进一步抵御风险或网络攻击。简而言之,就是不断开发研制出更为高级的安全防护系统。此外,用户需要增强信息保护的意识,对自身的信息进行管理,必要时需要设置保密措施。

2.3调整信息采集策略

就目前数据信息而言,数据已经朝着商品化的趋势发展,即用户的信息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或买卖,虽然用户已经有意识地在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因此为保障自身信息的安全以及私人信息不被泄露,可以对信息采集采取有效策略,并加强对程序内部数据的监督。例如,用户下载某个软件或APP,这个软件或APP有一些相关的协议,涉及到用户的隐私信息的采集。用户可以对自己的隐私数据进行限制采集,或者数据采集时该程序要对用户隐私进行保护,或者可以选择进行匿名处理。而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可以开发相关的软件对程序内部加强监督,实施限制信息采集措施或者其他方式保护信息安全。

3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了信息隐私的泄漏、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的滞后以及网络恶意攻击等。因此有必要加强信息安全的保护,加大对数据信息的监管,调整信息采集的策略,并从法律上约束信息泄漏以及网络攻击的行为。而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最关键还在于数据信息保护的技术层面,提高信息安全防范系统的层面,并且要及时更新升级,进而处理面对信息安全问题,推动信息安全进一步发展。

作者:王小君 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晓星.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A].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4:5.

[2]方世敏.大数据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9):160-161.

[3]文佳.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1):46.

[4]胡玮玮.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J].创新科技,2015(3):84-86.

篇(9)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023-01

1 网络隐私的内容

从本质上讲,网络隐私的内容与传统意义上的个人隐私并没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网络隐私只是当前网络社会下传统隐私在互联网络中的发展与延伸。因此,我们也可以将网络隐私引申为当前网络社会下被非法共享的个人信息。而其内容则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个人网络资料

通常情况下,个人网络资料主要是指当前网络环境下准确反映用户个人资料及特征的各种文字、图像等符号,以及其他相关的个人资料。其中主要包括网络用户在申请网络服务时所必需要提交的个人基本信息,服务商在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取这些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必须要履行对这些个人资料保密的责任与义务。而由于互联网络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许多如姓名、职业等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信息也成为了网络隐私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个人财产状况,以及网络用户的账户信息、邮箱地址等也都属于用户个人隐私。任何搜集用户邮箱地址并将之公开或向他人提供的行为,都可以被列为侵犯用户隐私权的行为。

1.2 网络用户在线行踪

所谓网络用户的在线行踪主要是指用户的IP地址、上网浏览历史记录、对互联网功能活动的应用内容等。通过对用户在线行踪的搜集能够准确的反应用户本人的兴趣爱好及其部分思想精神。而通过非法手段对用户在线行踪进行追踪、搜索并公布的的行为,则同样属于对用户个人隐私权造成侵犯的行为。

1.3 通信秘密

由于互联网络中的信件与一般信件的区别较大,均以无纸化数字作为载体,因此互联网络中的通信安全系数比一般信件更低,及时在加密状态下,还是有遭到黑客入侵甚至被截获的可能性。

2 互联网络中个人隐私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

2.1 个人隐私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公布

这种情况主要是指在未经他人许可或授权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平台,擅自公布或传播他人隐私,这种行为不但相当恶劣,且往往会产生许多较为严重的后果。

2.2 由于网络安全隐患导致用户隐私泄露的情况

在当前互联网络中,个人信息多是以数据进行体现的,因此,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也就是对用户跟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要对网络安全进行保障,则主要是保障当前互联网络中不会出现非法篡改、复制、泄露数据等情况发生。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当前互联网络的安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较大的威胁。这是由于互联网络的设备、系统繁杂,用户繁多,网络信息共享性强等原因造成的。黑客通过木马、病毒等方式入侵用户电脑,从而泄露用户个人信息,影响用户个人资料的安全等。

3 当前互联网络个人隐私安全维护的建议

3.1 强化网络安全技术

互联网络安全技术控制的重点在于互联网络运行技术的强弱,当前互联网络中个人隐私安全维护问题主要还是由于网络防护技术不足导致的,由于网络信息系统自身的漏洞导致个人隐私遭到侵犯,这就需要对互联网络防范技术不断的进行提高,并对由于互联网络本身的技术漏洞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及时的进行预防。当前,我国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护以及犯罪控制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维护的强化,是当前提高互联网络个人隐私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

3.2 明确相关的法律规定

由于我国现代法制建设起步较晚,且受到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隐私权的保护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长期以来对维护网络隐私方面的法制建设存在较大的漏洞。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及时的建立起相应的法律保护制度,并通过对个人隐私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维护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在进行立法时,必须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维护全体网民的权利与义务为核心,重视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工作,加大对侵犯用户个人隐私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不得对网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干扰。

3.3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工作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生活的需求,相对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用户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认识程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为用户个人隐私安全问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对网络隐私安全的维护工作不止要依靠国家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更需要用户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

3.4 强化政府管理模式

在当前网络隐私保护工作中,政府的管理模式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对互联网络进行管理以及对用户个人隐私安全保护等问题方面,通过国家机器的运作,政府能够提供更具权威性的管理,并起到更为公平、公正的监督指导作用。

在对政府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与强化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例如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设置网络警察等。此外,政府还应对互联网络中各服务主体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普及,为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使得人们的个人隐私与日常生活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个人隐私的安全问题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由于互联网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极大的影响了个人隐私的安全性。而由于现代互联网络的种种特殊性,针对产生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的不同原因,就必须团结整个社会的力量,从社会道德、文化氛围到政府管理与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从最大程度上对可能导致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的因素进行防范并尽可能的加以杜绝。只有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强化、严格互联网络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法律调整、并从伦理道德上进行严格的约束,才能有效地加强当前互联网或个人隐私的安全维护,切实的确保网络用户的隐私安全。

参考文献

[1] 马治国,仁宝明.网络服务提供商(ISP)版权责任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4).

[2] 马晶晶,秦敏.简析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1).

篇(10)

大数据时代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网络时代洪流,海量的数据共同构成了新的网络发展态势,在带来众多应用便利服务生活生产的同时,新时期的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浩瀚的数据量、繁杂的数据类型和越来越快的处理速度共同构成了大数据的典型特征,尤其是在满足实时性需求方面的优势显著,但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日趋严峻,需要加以研究解决,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技术开发与应用。

1在大数据时代下的特征

关于大数据时展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1)规模。大数据的发展背景,数据非常复杂。2015年,全球的总信息量已经达到8ZB。(2)多样性。传统的数据存储类型的文本结构化数据,但在这个阶段,随着人们越来越多样化,数据载体的要求大数据开始出现一些非结构化数据,如图像和音频。(3)价值。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通过大量的信息提取、分析和统计,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2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代表举行的电脑硬盘容量计算机硬盘容量从TB级别向PB、ZB、EB级别的迈进,是否具有相同的类型描述数据、以及加快生成的数据处理速度也是一个现代数据管理方面的挑战。这将提升另一个数据安全管理压力,增加网络安全现状的严重性,加强数据面临的安全挑战。我们结合数据分析时代特征的安全问题,目前最典型的几个主要问题有,缺乏理解用户文件安全、用户隐私、数据存储和数据本身面临的攻击挑战。(1)用户理解不足。大数据的价值在过去的几年里逐渐渗透到用户的个各方面。相反,用户使用的数据信息,很难避免被暴露用户信息本身。(2)文件的安全性。文件数据处理和安全运行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的基础,越来越多的用户数据,文件,等等,关注平台的存储和处理,将存在大量的敏感信息。安全文件可以从内部等级维护访问保护和控制各种威胁。(3)用户个人隐私的安全。加强安全使用安全隔离保护升级进入者的权利保护隐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偷窃情报数据。(4)数据存储的安全性。数据存储时代即将崛起,但许多非结构化数据类型的确定性,缺陷记忆模式与新密码本身还不成熟,所以,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管理角度加强数据存储方面的实践研究都势在必行,尤其是检测难度较大的高级可持续攻击等,要持续推动安全载体环境的建设。(5)数据安全。现代互联网络中,数据的大量汇集黑客不容易找到攻击对象,同事共享资源,特别是节省费用,成为数据通信平台和通道容易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的有利条件。已经成为可以实时更新的大学和保护措施的目标,特别是拥有海量用户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的大数据,数据的丢失和被窃取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这些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典型安全问题。

3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对策

3.1网络安全控制对策。大数据背景下的发展,网络安全保护需要综合研究网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全面分析和评价脆弱性和风险,并使用最新的技术[2-5]控制网络安全问题。(1)访问控制。对网络用户的访问控制,确保人以合法的身份访问各种网络资源,有效地防止非法用户的访问。(2)数据加密。为了实现有效的网络安全控制,必须将大量数据加密,可以转换为密文数据,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加密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保护。为了确保数据存储的安全与稳定,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各种数据的特点和类型需要实现网络信息数据的安全传输。(3)网络安全隔离控制。相关技术人员使用各种网络隔离技术实现网络安全。例如,人们可以在网络防火墙部署数据,将其存储在系统中,网络被划分为内部和外部网络,同时授权数据通道,隔离和限制的网络访问。(4)病毒的预防和控制。可以在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电脑定期文件扫描和杀毒。更新和修复病毒。提高日常安全维护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的意识。3.2隐私保护的对策。(1)数据水印技术。水印技术中的身份信息在不会影响人们使用数据的前提下,通过一些更难检测的方式嵌入到数据载体。数据水印技术主要用于保护原作者的版权。当前数据水印技术由于技术限制,仍然需要继续改善和发展。(2)用户隐私保护技术。大数据背景下的发展,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技术来保护用户的隐私。这些技术主要在数据生产、收购、加工、存储和传输中,如生命周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建立完善的用户隐私安全保护体系。通过各种技术实用性和通用私保护的用户的信息,比如使用语义web的信息过滤系统和位置匿名技术,如用户的敏感信息进行个人保护,或通过使用匿名数据分布式技术提供一个广泛的用户隐私的保护方式。(3)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目前缺乏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国家法律,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规章。行政法规是行政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管理内容,目的是方便管理。目前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帮助理解来自不同部门的职责,但他们的专业知识,缺乏全球的定义。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体系,法律渊源必须首先澄清当前网络安全层次结构,消除冲突的影响,完善网络安全法律制度和程序规则。在网络安全立法的过程中,可以举行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增强网络安全立法的科学性和普遍性。法律法规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和手段来保护用户的隐私,在当前的背景下,大数据的发展,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快相关立法进程,提高法律法规的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充分利用好大数据的优势,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明确当前网络环境安全威胁,从用户安全意识、数据存储、应用、管理以及相关法律制度几大方面入手,由技术层面到管理层面应用多种策略加强安全防护,提升大数据本身及其平台安全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作者:吴达 单位:吉林省集安市成人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郑晨阳.面向大数据的网络安全策略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4.

[2]丁佳.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

[3]侯建,帅仁俊,侯文.基于云计算的海量数据存储模型[J].通信技术,2011.

篇(11)

一、概述

无线技术发展迅速,应用于车联网的WAVE1609协议也在逐步完善,车联网的应用正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车联网作为智能交通的核心技术,能够带动多产业发展,但同时也将面临着巨大难题。

车联网技术的提出是为了提高交通安全系数,用于实现智能交通控制与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车联网应用系统的实现需要搜集大量移动节点信息,并能实时处理大量的交通信息。这同时也会引发一个问题,即一旦我们利用移动设备连接到车载系统或者汽车连接到互联网,汽车将成为大众丰富的信息来源之一。与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相比,车联网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通过车联网进行信息的交换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当前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来自多方面的信息和隐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

二、车联网信息安全与隐私问题

1.人为入侵带来的安全隐患

(1)远程控制车辆。目前,每辆车都留有车载OBD-II的诊断接口,很多第三方服务供应商通过OBD获取车辆运行数据,对数据处理后告知车主行车记录、故障警示等信息。

从OBD应用层面上来说,黑客可以通过WI-FI对接口协议机芯进行破解,从而在短距离内监听信息,获取车辆相关权限,连接到OBD设备盗取信息。

另外,除了通过OBD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还可以通过第三方供应商的终端系统对汽车进行控制。这种做法在方便车主的同时也为黑客的攻击提供了便利。

(2)电子标签RFID安全问题。车辆电子标签RFID主要用于远距离身份识别,目前独立于汽车本身。它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RFID内存数据的丢失、盗取以及车主行车轨迹的隐私。随着基于RFID服务应用的上升,电子标签内部存储的数据价值也在增加,由此带来的电子标签本身的内部数据被攻击的可能性也将提升。另外,虽然电子标签不易被复制,但还是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监听和干扰。

另外,现在的车辆系统已经实现无钥匙系统,它应用的也是RFID技术,但是由于无钥匙系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很多的无钥匙系统安全系数不过关,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黑客可以直接通过系统的漏洞,通过截取无线收发信号来破解加密系统,从而窃取信息。

(3)车主隐私泄露。车联网中一个最主要的技术就是传感技术,由各种智能传感器所获取的大量数据都需要向云服务器传输。目前,许多第三方的服务提供商都会向车主提供定制服务,它们在获取或者记录车主个人数据的同时,还会将这些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给第三方。这些个人隐私数据都可能会受到攻击和盗取,所以,这些信息都是保护重点。

(4)数据存储方式不完善,造成多方面个人信息丢失。车联网系统中一般存储有车主的个人车辆位置信息,行车轨迹或其他一些个人隐私。车联网平台还在不断地发展完善,本身存在很大的漏洞,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泄漏。

(5)车联网数据云端的安全问题。车联网的数据最终都要通过网络传输到达云端,移动云一般规模大、种多,价格比较低廉,由此也会引起用户身份的认证及访问权限问题等。

2.车联网网络结构带来的安全隐患

车联网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组成,各层分工合作以满足车联网的功能需求。

(1)感知层安全隐患。感知层主要是完成车辆信息的获取与采集,感知现实环境,将其转换数据。感知层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进行传输,这也使得感知层的安全访问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车联网无线环境的特点,感知层的完全机制也需要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应用于感知层的传感器由于感知的功能多样化(如GPS数据、车辆速度、轮胎压力等)而种类数量多。由传感器获取的数据交给车内处理器进行统一处理,这一过程中会涉及多数据融合安全问题。

(2)网络层安全隐患。网络层主要是指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传输的网络互通部分。网络层由于网络类型的不同,本身会受到各种网络攻击,如信息泄露、拒绝服务攻击、利用网络抓包工具窃取信息、病毒木马等。

我们都知道,车辆节点可连接的无线接口有多个,也就是可连接的无线种类也可分为多种,如WI-FI、移动网络等,由多种网络技术所引起的网络融合机制并不是很完善,这也容易造成车联网出现漏洞。

(3)应用层安全隐患。应用层主要是车辆信息的汇聚、应用的层次。应用层安全包括服务环境、服务接入和服务平台三方面安全,如操作系统漏洞造成的入侵、APP未经授权而使用带来的安全隐患等。

车联网系统本身结构的复杂性,也容易造成安全性问题。车联网应用层一般与APP服务商有一定的联系,这些用于连接的子系统也存在一定的漏洞,给黑客提供了盗取信息的机会,而且因为服务商的多样性,这部分的风险是难以控制的。

三、车联网安全防护措施

1.安全防护体系

为了保证车联网能够正常、高效、稳定地运行,车联网系统需要建立有效的安全防护体系。根据前面提到的风险分析,车联网有了自己的安全防护体系,该体系结构如右图所示。

车联网系统是集成的综合系统,在进行安全防控时,应该加强各个层析的安全防护,形成一个多级别、多层次的防护体系,以增强整个车联网系统的安全性。

车联网感知层用于获取现实环境中的数据信息,其获得的数据种类多样,通信方式多渠道,为保证车联网数据信息能够可靠获取,需要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在感知层可用的防护措施建立在同一安全管理平台上,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同类信息采用相同的安全协议,通过加密、数字签名等技术提供安全保障,对于不同类的信息可以根据设备编号进行设备识别认证,增强安全防护。

网络层是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传输的支撑部分。网络层设备需要对设备的各种端口、系统设备运行状态和性能进行监控,出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需要建立IPSec、SSL协议加密技术体系,对车联网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加密并传输,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在无线传输方式方面,应在无线加密隧道上κ据进行加密处理。

对于车联网应用层的防护,通过布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来有效防御和检测各种攻击,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另外,必须提高车联网数据库存储的用户资料安全等级,分类管理,以提升车联网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2.相关法律的完善

首先,需要车联网相关企业及管理部门对车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引起重视,只有得到他们的重视,对应的安全隐患才会减少。

其次,对应车联网相关厂商及研究机构能够研究出更加完善的安全防护技术,并增加汽车防火墙的应用,从物理上隔断网络入侵,同时对车主的各种隐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等完善加密机制,从而大大降低这方面的安全隐患。

再次,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该标准需把信息与隐私安全问题包含其中。

最后,国家应该尽可能地完善与车联网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已经有类似有关隐私保护的法案存在。我们国家也在逐渐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但是还需要相关行业的支持。

四、结论

车联网技术是继物联网之后智慧城市的又一大标志性进步,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车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也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只要连上互联网,安全就不是百分之一百的,各种网络攻击也无孔不入。本文就目前在车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就相应的安全隐患提出了解决方案。当然,车联网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不仅需要相应的解决方案,还需要大家一致协作,才能最终解决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林茂伟,王达斌,梁宇辉.车联网移动云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5).

[2]李小刚,杨 彬.车联网安全防护问题分析[J].移动通信,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