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高中在线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306-01
语文学科本来是知识渊博、乐趣无穷的一门学科,但是无论是在传统课堂,还是在目前的语文课堂,语文老师都会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厚,甚至还有些反感。一方面,这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认识到,教学设备也对语文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熟练运用一些先进的设备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可提高课堂的容量,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使板书时间大大减少,让学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点。比如在教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时,通过网络我提前搜寻了许多关于泰山的影像资料,一一播放给学生观看,在网络教室里学生们和我一起身临其境般登上了泰山,那亦真亦幻的雄伟巍峨,崎岖盘旋的“十八盘”,让我们的心如同坐上了云霄飞车,一起在崇山峻岭间飞驰,丰富了课本上的知识,同时也节约了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后再以“我心中的胜地”为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口语训练,并辅之以音像资料从旁作为背景,学生有感于“雨中泰山”那如诗如画的生命活力之美,发言格外踊跃,纷纷描述自己旅游过的名胜占迹和从影视书刊等媒体上神游过的洞天福地,看着他们喜形于色的描述,我们只能说语文训练的生活化具有多么诱人的魅力,而多中多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是实现它的最佳途径,丰富多彩、缤纷变换的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们的想象插上了翱翔语义世界的翅膀。
二、可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经是被证明了的。它是推动学牛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牛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主动的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例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刊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文学鉴赏课、讨论课,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们在种种活动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
三、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的传统模式,即主要靠口头语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还有很多优势,比如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牛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 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物质基础。如在作文课上,放映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要求学生仔细分析电影内容,然后根据电影内容,分别用描写、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各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 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三段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进行评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电影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淡体会,并和学生一起歌唱电影主题曲,将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可使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嘲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事实证明,利用现代教学于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小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23-01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习惯、奠定学生英语基础的黄金阶段,打牢初中学生英语基础,有利于学生以后英语素质的提高。而课堂作为教与学的主阵地,必须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有效教学基础之上的,力争以最短的课堂时间达到最高的课堂效果,使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
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教师教的高效性、学生学的高效性、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1.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观,实现"教的高效性"
就英语学科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观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陈旧,一些教师把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学生考试合格,会背单词,能够记住语法等,课堂教学中更多采取"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模式,对新课标的理解把握不到位,没有有效体现新课标对教学工作的指导。采取"满堂灌"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创新能力被扼杀。
如何构建新的教学观,实现"教的高效性"呢?
1.1教师要更新观念,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起来。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实现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要充分吃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理念,认真参悟单元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备课,科学筹划,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灵活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准确把握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及时掌握所学内容。
1.2教师要充满激情,使课堂气氛、学生情绪"活"起来。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教学的起点。在教学中,学生喜欢老师,对其所教课程学得也就相对认真,故教师要关注学生与英语课程的情感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全心投入,融入课堂情境。以饱满的激情面对学生,以细腻的心思观察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带给学生的一定是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课堂教学就能"活"起来,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的高效性"
2.1学校应为初中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环境自然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学校方面必须尽一切力量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环境。一方面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从以前的老师"让我学"向学生"我要学"转变。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初中生来讲十分重要,英语作为一种外语,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动机不强烈是很难学好英语的,当然也是很难培养其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是激发初中生自主学习英语动机的基础。
2.2教师应引导初中生自主强化听说读写的能力。自主学习即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而听说读写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交流情感的主要途径。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所以教师应引导初中生自主强化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多听,以听为基础,通过朗读和背诵积累,同时加强对话练习,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的高效性"
3.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评价建议。首先,注重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通过评价,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的状态进行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发展,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其次,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往的评价方法以测验成绩来反映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的进展。这种评价不能准确客观地描述学生在学习中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进步。因为对听、说、读这三项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并不能由一个分数或等级来描述。现代英语教学提出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譬如可以用情景表演、作品收集等质性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此外,还要注意评价方法的选择要考虑评价目的、评价内容、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最有效的评价方法。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内心对求知的一种认可,表现为高涨的学习热情、端正的学习态度与积极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本身对学习感兴趣,才能调动智力因素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把学习当做外界强行加给自身的任务来对待,就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心理与抵触情绪,而无法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优美的图片、动听的声音、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综合呈现教学内容,实现了枯燥的内容形象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这非常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心理与学习规律。如在学习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s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视听的效果,课前精心收集相关资料,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课上以图片、文字、图像与视频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比单调地看教材,乏味地分析更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与直观性,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顺着教材的思路,完全融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展现的内容中。
二、提供丰富的表象,深化学生认知结构
表象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记忆表象与想象表象。可以说表象是直观感知与抽象思维的过渡环节,表象既可以促进学生运用知识激活学生对新知的期待,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创新,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无限量、多途径地呈现传统教学所无法展现的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表象信息,使学生在老师的相机诱导下,经过自身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使原本抽象枯燥的英语在生动、形象、模拟性的情境中得以展现,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心积极的认知行为,进行知识的重组与完善,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和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如在学习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时,我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库,收集了许多图片与视频,使学生对ancient Olympic Games 、modem Olympic Games 等等有更多的了解,这对于学生完成教材中的Warming up,Pre-reading和Reading等部分有极大的帮助,更利于学生对此节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准确而全面的关于Olympic Games的相关知识,而且利于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利于学生英语知识结构的构建。这样的教学方式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使学生在充分想象与联想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表象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运用。
三、创设真实情境,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我经历了由高中到初中,再由初中到高中的这种大循环的教学体制,亲眼目睹了一批初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在高一阶段就逐步变为数学学困生的过程,心中替他们感到万分的遗憾和痛心。为此,我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难度跨度大
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且每一种题型的解决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高中数学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各种数学思想极其繁多,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各种数学思想的综合运用。其次,当前初中数学教材的难度普遍降低了,而高中数学教材的难度却没有发生改变,并且初高中数学教材中还存在着知识脱节的现象。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没有进行重点讲解的知识有很多都是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如:初中教学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这无形中就加大了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难度差距。
2.课时安排差距大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因此课时较充足,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高中数学由一周至少6节课变为一周仅有4节课,必然导致课容量增大,以必修一第一、二章为例,概念、性质、法则、定理多达五十多个,而且在这两章中渗透了高中所有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集合与对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方法。由于课时少,进度要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也使一些高一新生因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学习方法变化大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归纳得全,练得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机械性记忆的依赖性比较强,在解题过程中总是偏好于套路,对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缺乏全面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把握也不是十分到位。所以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这导致部分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非常机械的学习方法,善于死记硬背解题方法和步骤。而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规律和做到举一反三。但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培养能力。因此,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不善于归纳总结,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然后机械地照抄照搬;缺乏积极的思维,不善于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还有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
4.思维方式改变大
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虽然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直观具体的观察也发挥着十分积极的功能。所以初中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但是,高中数学的学习则基本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思维方式,学生不仅要理解众多的抽象概念,而且要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进而运用所学的概念以及定理等,进行繁杂的推理与判断,并逐渐培养起辩证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高一第一学期到高二第一学期属于理论型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证思维过渡。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搞好思想上的动员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搞好教材上的衔接。
刚升入高中,好多学生对初中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了。因此,在讲授高中新课时对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约用一个月时间补习有关的初中知识,从而把初中知识与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起来。复习的主要内容有:
(1)函数: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是二次函数;
(2)因式分解:包括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补充十字相乘法)。重点是十字相乘法;
(3)解方程: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补充韦达定理);
(4)解不等式: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把一元二次不等式提上来讲)。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
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时要完成下列任务的探索:①十字相乘法;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讲授时可通过求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值域让学生理解值域的概念。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3.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对于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要求做好以下几点:(1)课前做好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2)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3)课上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因为高中课容量大,扩充内容比较多,部分内容需要课下进行消化;(4)作业要求及时订正,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错误的习惯,在订正过程中加深理解;(5)课后及时完成复习和小结工作;(6)对个别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不按时交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影响课堂纪律等)应限期改正。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能使学生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4.搞好思想方法上的衔接。
(1)函数思想与数形结合。掌握方程、数、式、函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函数的知识分析解题。(2)分类、对比、类比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方法在数学中应用相当广泛,在高一集合一章中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3)整体和化归思想。从整体上考虑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4)归纳、演绎思想,许多数学命题都是通过观察、分析其特点,归纳出某种规律而得到的。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教学初始阶段,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能够帮助学生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
高职语文教学困难重重,既面临高职语文学科定位不清,教师不懂教什么,又面临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及对文科知识的不重视,学生不知道学什么的尴尬处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语文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喜人的教学成果。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扩充了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运用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可视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分为中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击破语文教学中的教学难点,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并以语文的文学性、工具性、基础性为依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然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里起步较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基于前两点的分析,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李克东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高职语文课堂效率
2006年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提出:“各地和职业学校应对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实施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分。积极开发面向不同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教学手段能够给高职语文课堂增添趣味性、可视性、娱乐性,提高课堂效率,作为高职语文教师,主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掌握文学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在许多高职院校,一些教师没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他们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师认为自己已经非常熟悉教学内容,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老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听得睡意朦胧,课堂教学效率底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
高职语文教学采用的是徐中玉的《大学语文》教材,该教材中选取了古今外的经典课文,在传统教学方式下,高职语文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参考,对经典课文的内容和文字进行教授,采取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将单调枯燥的语文课堂营造成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采用视频、图片、绘本、录音、人机对话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立崭新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高职语文教育中,教师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的被动地位,高职语文课大多为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不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师生互动较少,课堂效率低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很好的缓解了这一矛盾,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创新了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之前,由于广西的学生大多没有见过雪,不能体会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模拟北方下雪的动态景观,利用视频、图片展现这一大气磅礴的景象,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高职语文教育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支撑,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也带来诸多问题。它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观念的落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完全脱离文本,忽视学生的语感培养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语文教育的作用并不是简单相加,也不是由多媒体代替粉笔黑板的替换过程,它要求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始终。第二,课堂上不重视师生互动,师生情感淡漠。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第三,多媒体课件固化了原有的教学流程,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拓,偏离了自主学习的目标。第四,课件制作质量参差不齐,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不当。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还需要全体高职教师进行不懈地努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高职语文教学有其独有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型工具,而不能成为主体,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文学知识、学习语言、学会沟通,文字是语文教育的载体。
1.革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高职语文教学观
以信息化带动高职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这已成为职教的主流趋势。教师要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双重功能,即拟人和拟物。拟人功能是指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当教师、同学、秘书等角色,如资料的整理、搜集等。拟物功能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构造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如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虚拟学社、虚拟教室等。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是指物化的多媒体技术,如计算机技术、课件制作技术、网络视频传播技术、人机对话技术等,也包含了高职语文教学的教育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估等技术。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职语文教学要依托传统教学理论的实践与方法。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确保在“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语文课程整合”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让教师通过培训,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视频剪辑技术等,才能将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转化为优质课件。由于高职教师与中学教师不同,不用追求升学率,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可以结合与课件竞赛相结合,以比赛促进技能提升。高职教师教学任务重,可以采取分层次开展培训,并经常进行教研活动,互相展示教学课件。
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一方面要求教师积极探索高职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自身坚持学习新方法、新技术,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建设精品课程,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语文精品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够起到示范交流的作用,建设出一部分精品课程后,在整个学校乃至全国进行推广,让更多教师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产生的良好综合效应。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以其“轻理论,重技能”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完善了高职语文教学不足,促进高职教育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学生的闲暇时间明显增多,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孩子有充分的闲暇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有效地进行闲暇教育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对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高中学生闲暇活动及闲暇教育现状
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高中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的闲暇时间被课业负担挤占,闲暇活动内容单调,活动方式静态多于动态且缺乏规划,活动场所相对封闭,缺乏玩伴,比较孤独,学生存在“闲暇紧迫”感。
目前学生接受到的闲暇教育也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归结于以下两点:
一是家长和教师对闲暇教育理论理解不到位的现象直接制约着闲暇教育的实施。
二是教育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使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避开与高考无直接关系的内容,从而影响到在学科教学中闲暇教育的实施。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的建议
学校是中小学闲暇教育的主阵地。学校除了在各种文艺、体育、社团活动中关注对学生的闲暇教育外,更要特别关注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高中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时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提高自身对闲暇教育理论的理解,认识到本学科渗透闲暇教育的资源优势和进行闲暇教育的意义。
第二,注重生物学教学中闲暇资源的开发,选择与高考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渗透闲暇教育的切入点逐渐推开,在高考和素质教育的交集处开辟一条闲暇教育的道路。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探讨
1.结合《课程标准》把握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的目标
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自然教育、健康教育以及审美教育。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找出生物教学目标与闲暇教育目标的结合点。
2.注重生物学课程中闲暇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从教材中挖掘闲暇教育相关课程资源。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态环境、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增强社会责任心等相关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闲暇教育,提高学生的闲暇技能。
(2)利用校本课程挖掘闲暇教育资源。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校本课程的内容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利用校本课程挖掘更多的闲暇教育资源是我们生物学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
案例一:校园中的柿树。
柿树是我校校本教材《校园植物图谱》第1节的教学内容,教师除引导学生学习柿树的相关知识外,还将五棵树分别承包给了五个小组,让他们负责管理柿树的生长和柿果的采摘和加工。整个过程都是在闲暇时间中完成,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享受果实的甜美的同时获得了分享的快乐。
(3)通过设计创新作业开发闲暇教育资源。生物课堂首先是有“生命”的课堂,生物学科的课外作业也应该是有“生命”的作业,而不能仅仅是知识的回顾和重复。在为生物教学设计课外作业时,关于渗透闲暇教育的内容也应在其中。
案例二:闲暇教育使生物作业拓展到文学欣赏活动中。
在学习遗传家系图时,要求为某一广为人知的家系进行成员分析。有学生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进行了梳理;有的学生为《史记》第一卷画了五帝家系图,这对他弄清尧、舜、禹的关系,以及炎黄子孙的来源传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对学生闲暇生活质量的评价
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的方法相结合对学生闲暇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当闲暇教育在教育界比较普遍地被认识或承认其重要性后,要将学校、班级层面的闲暇活动设计与各学科教学中闲暇教育引导的闲暇活动相互结合起来,评价结果采用美国学者纳什对闲暇活动的分层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自己的闲暇生活质量形成清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能镛 论闲暇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0,(17)。
[2]裘指挥 宋晓云 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理论分析与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3,(8),14-17。
[中图分类号]G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185-02
笔者自2005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毕业以来一直在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从事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这门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坚持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何找到一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的最佳方法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论证听说领先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一是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定位与就业单位的需求;二是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的必要。
1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定位与就业单位的需求
高职高专的学生入学分数普遍很低,生源大概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技校,中专,职业高中)两类。高职高专学生多数同学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的积极性很差,少数能认真学习的学生学习方法也存在问题。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结果就是:①语法不通。②发音不准也是普遍现象。好的同学可能有一些音发不准,不好的同学很多音发不准。发音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了听力和口语的水平。发音不准的话,就听不懂;而且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别人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③词汇量小。多数同学在词汇方面积累都很少。在词汇学习的方法上也存在问题。④不愿意下苦工夫好好学习英语,总想找捷径。凡是了解英语这门学科的人都知道,学习英语是必须下苦工夫的,如果说,不努力就想把英语学好是不可能的。
鉴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这些特点,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其实多数学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半,最后半年要去实习),要让他们把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都学好,将来用英语做比较复杂高深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薄弱的英语语言基础和他们的性格特点(不愿意下苦工夫)决定了他们中绝大多数不可能把英语完全吃透,成为英语语言方面出类拔萃的人。
高职高专学生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和本科的英语专业是不同的。本科英语专业培养的很大一部分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高职高专则侧重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在培养学生的重心是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那么基础英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说到英语的应用能力,听说能力不能说最重要,至少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在基础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是非常必要的。
现在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日益明确,就是要培养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也逐渐确立,就是培养在英语环境下从事接待、服务、商务活动以及经营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换句话说,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实用性英语人才。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岗位群广泛,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贸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这些岗位对在岗人员英文水平要求是可以用英文和客户进行交流来完成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而且这些交流90%以上是口头交流。这就让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那么,在基础英语这门课的教学中,也必须把培养听说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
综上所述,可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社会以及就业单位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决定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即要培养在英语环境下从事接待、服务、商务活动以及经营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换句话说,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实用性英语人才。而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以及学生在就业单位所从事具体的工作又决定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最重要的工作。那么,基础英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必须是听说领先的。
2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的必要
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的教学中有两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是有的老师为了考证的目的,为提高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在基础英语这门课的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把教学中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上,相对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说的能力。二是,由于现在学校对于学生评教十分看重,多数学校都有网上评教系统,因此一些老师一味迎合学生,在基础英语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名,将教学内容简单化,只进行简单的听说训练,讨论的话题简单老套,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短剧表演,或者给学生放英文电影等。这样学生上课的时候很热闹很开心,但是实际上却学不到多少东西。
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信息产品的更新提供了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在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多样化,以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和国际贸易课程有机结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是高职院校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贸易术语讲解方法,通过图片和动画等方式进行教学,体现责任、风险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不同贸易术语的使用分界点。单纯的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更形象化。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国际贸易的交易环节直观展现,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国际贸易实训平台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贸易的各个步骤和操作,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二)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
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学生很难有实际的工作体会,学生在工作后需要长期适应才能胜任工作。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的工作环境,使学生亲身体会国际贸易工作流程和内容,更全面地掌握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分散的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化国际贸易教学资源。国际贸易专业要求学生能够获取国内外最新的贸易信息,简单的教材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资源的丰富是国际贸易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内容,其可以提高学生利用资源和挖掘资源的能力。中国商务部、中国海关、中国外汇网等网站的利用都可以快速提高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
(三)有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网络化时代要求学生不仅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基础,还具备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高职院校还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全面的综合型人才。高职院校想要应用工学结合模式,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以满足企业对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模式,使学生胜任企业的工作。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需要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职业能力培训,通过教学和动手的双向培养,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国际贸易工作需要学生拥有高超的实践能力,掌握国际贸易工作中的相关技能,学生才能将工作各个环节有机衔接,优质地完成贸易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贸易的各个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直观展现,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工作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全面提高国际贸易相关工作能力。
二、现在教育技术在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投入较高,教师水平较低。
现代教育技术在投入使用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作为保证。高职院校需要配备多媒体教室、虚拟实训室、开设网络教学网站等,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些高职院校在资金方面明显不足,严重阻碍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范围。一些学校虽然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育设备,但是教学效果不佳,无法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求教师具有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现阶段多数高职教师在新技术应用上能力欠佳,无法正确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无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国际贸易教学质量。教师在网络课程制作过程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师在课程资料上传和更新、教学疑难解答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教师过于依赖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获取渠道,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广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是简单地让新技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单纯依靠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在课程准备时往往会产生惰性,教师过于依赖现代教学技术,而忽视自身能力提高。一些高职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进行PPT演示,学生容易误解教学目的,认为只要复制教师的课件就可以自主完成学习内容,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现代教育资源的安全无法保证。
现代教育技术大多依靠网络进行教学,其网络课程、网上疑难解答和教学网站的建设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交互性教学。但是网络教学容易受到病毒和黑客等潜在威胁,其安全性很难保证。近些年,各种恶意软件、病毒和盗版等问题严重阻碍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网络课程知识版权的保护是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一些教师不愿意将自己的精品课程上传到网络,阻碍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有效运用的途径
(一)整体把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高职院校想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国际贸易教学,就要整体把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增加现代教育设备的同时,还要对现有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改革。国际贸易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和结合的学科,国际贸易教学需要遵从贸易工作的流程,设计符合企业需要的教学课程。教师可以在实训课程中渗透理论知识,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工作仿真练习,在实际操作中考核学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要以工作为导向,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可以设置国际贸易工作中的主要岗位,让学生体会国际贸易的具体工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高职院校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完善的考核体系,避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二)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想要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对其的应用能力是关键。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要对各种硬件和软件有充分的了解,熟悉国际贸易相应技术软件的应用。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设备的日常维护内容,积极配合维修人员进行教学设备维护,同时减少错误操作。高职院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培训,使教师可以熟练制作教学课件,以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国际贸易教学。现代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开发全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边实践边研究,为全新教学方式提出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强化国际贸易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些高职院校在重金投入下采购的先进教育资源很难得到有效利用,多数沦为摆设,无法体现先进资源的优势。教师精品课程建设仍存在利用率极低的现象,学生无法正确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我学习。网络精品课程上传之后缺乏及时更新和维护,学生往往无法进行链接,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要定期对网络课程进行更新和维护,使网络课程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科网站,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网站上进行作业布置和提交及问题讨论等,使现代教育技术得到更充分地利用。
(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安全性。
教师对上传的网络课程可以设定访问权限,通过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资源对网络课程和网站进行保护,定期对网络进行漏洞扫描,更新补丁程度和杀毒软件库,保证网络环境不受外界攻击。学校还要建立完善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调动教师共享资源的积极性,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质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面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现在的中学地理教学明显与初高中脱节,不是因为《课程标准》脱节,而是因为在中学的不同阶段,因为考试因素的影响,存在具体的差异。初中有的地市中考不考地理,就算南京这样的省会城市中考考地理,也仅仅折算成20分计入中考总分中;而高中阶段,如江苏省先有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卷面100分,后有高三的高考选修考试,卷面120分,这是从分值上形成脱节的原因。另外,考试的导向也不同,中考侧重考察,往往回避难点,而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却专拣重难点入手,没有好的初中地理知识做基础,有的高中学生学习起来难免叫苦不迭,严重影响到本课程的学习。
我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近几年有幸在高中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对于初高中地理教育脱节这一现象深有体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找寻了一些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方法,尝试为初高中地理教师分别提供一些合理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一、高中地理老师如何搞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初中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加上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知识严重缺乏,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工作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呢?
(一)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与融合。
初高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跨度比较大。升入高中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要有质的飞跃,这样才符合高中学习要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转变对知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首先是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转变。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不一,因此首先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程度及对地理的认识与态度,发现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告诫学生遇到初中学过的知识,千万不要有“轻敌”与“骄傲”情绪;要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看到,新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获得的;通过对比,学生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不同要求与不同学习方法。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分布区域,而高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在原有基础上适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否则学生就会渐渐感觉学习吃力,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及时进行适当的诱导和点拨,他们将很快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受益终身。
其次是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地理知识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联系交融,在讲课时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图表、地图册、挂图等,还要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身心愉悦。如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用来印证;“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及“大气热力环流”,又涉及物理理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等。这些让学生发现,原来各学科知识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知识有如此丰富的内涵。
比起其他学科,地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许多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教师在讲到大气逆辐射的时候,可以结合早春的寒潮到来时,如何防止作物冻伤等实例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经常是地理试题的切入点,也是调动学生情感的调料,而热点、焦点问题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载体。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并切实将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相结合,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分析、阐释和评价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可联系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优势。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问题,并意识到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一些传统的热点问题,如合理开发能源、优化资源配置(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峡工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农业”等问题,在学习时要求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这些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环保与发展意识。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
要做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与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拓展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知己知彼”。如:地球的运动及地理意义,在初中地理中学生只需简单地理解有关概念、特点和昼夜现象、四季的划分等意义。而高中地理教学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并且加入一些抽象的分析判断及计算题,知识显得琐碎而深奥,给了高中地理初学者一个下马威。教学时应在已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尽量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对难掌握的要细化、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晨昏线的判断与应用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教师通过多画图、多分析、多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判断方法。
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不是初、高中知识简单的罗列,而应把初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与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地理事实的空间分布,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结构变化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间位置来呈现。初中所涉及的区域地理是高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原理内容的引入都要通过区域地理的具体案例阐明。原理掌握后,也需要通过区域地理的事实来印证,所以在学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时,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初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两方面知识精练提出,重新剪裁,合理搭配,融合在一起。
中国地理分区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六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位置范围、人口和民族、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资源、经济、生态问题等方面进行讲述的。由于教材是为初中学生编写的,内容有些浅显粗略,这时应适时地把高中地理选修Ⅱ的内容融入教学中,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完整化。
在高中地理教学之初,不一定非要先将初中知识重新蜻蜓点水般地重新再讲一遍,因为初高中对地理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简单重复,往往突出不了学科重点,体现不出再学的必要性,使学生产生不了新鲜感觉,不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不科学,不利于高中地理的进一步学习。因此,我们不妨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将初中知识穿去,并适当地拓宽延伸。这样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容易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加深印象。
高中学习区域地理,着重地理事实的分布和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紧密联系,和初中学习有很大区别,不是初中知识的机械重复。区域地理的多重应用与考查,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学生较难掌握。初中死记硬背的地理表象没能形成空间概念,涉及某个具体地方,学生往往没有印象,更不能灵活地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因此,教师要将初中涉及的区域事实表象巧妙地引入。如在讲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时,可把初中的有关经线、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通过地球仪演示及板图画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这样在讲述地方时和区时的时候,学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区域空间定位的角度再次复习各地形区所在的经纬线、画出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再向外延伸一些相关的内容,如沿109°E作地形剖面图,指出所经过的地形区名称、典型农作物、地质构造与生态问题等。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联系。
要学好高中地理,正确处理初、高中知识的关系是关键。若不能实现初高中地理的有效衔接与融合,那么在高中有限的三年时间里,学生将中外地理融会贯通,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是不可能的。因此,将初高中地理有效衔接与融合是每位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初中地理老师如何搞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对于初中地理老师而言,未雨绸缪,提前为学生的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是非常必要的。我结合近年的地理教学实践深切地体会到,初中地理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定的尝试。
(一)对教学观念进行微调,一方面以中考指挥棒为导向,另一方面在适当的学习阶段把学生的地理基础打扎实,如七年级经纬网的学习,就有必要多进行强化训练。
在新的世纪,每个地理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注重课内而轻视课外,也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输入而轻视能力的培养。否则,把考试内容练了又练,考了又考,资料如山,题目如海,学生不堪重负。在教学中,我们应立足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和家庭,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在师德、师爱、师识、师艺方面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淡化功名利禄,提倡奉献,学习好、掌握好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知识更新,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育观念,适应新的课程设置,适应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是教好课的重要一环。
(二)紧密联系生活,让地理知识生活化。
实际地理教学要有成效,教师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环境开展教学。如在教学中以生活的实际问题设问举例,用生动的语言讲有关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利用情感的力量使学习深入和持久。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抽象、归纳、整体优化等思维意识,使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尊重真理,破除迷信,培养整体把握事物,由地理领域向非地理领域及向全局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地理教学中最好能培养学生画图的习惯。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填图、记图、读图的习惯,而且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习惯。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将一幅幅地图变成“意境地图”,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而且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和填图能力的提高,更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地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通过不同渠道对知识的吸收比率是不相同的:视觉83%、听觉11%、嗅觉3.5%、味觉1%、触觉1.5%。因而可以说,大脑中储存着的知识中,绝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与视觉有关的“图形信息”占绝对的比例,地理知识更是如此。因而当遇到地理问题时,若能提供一定的地理图像,使之与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一致或相近时,就能使新旧知识处于“共振”状态,置身于地理情景之中,激活知识,思维被最大限度地发散,起到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的作用。学习地理知识时穿插一些地图有利于活跃思维,提高思维的有序化程度,合理、协调地利用图像和图景,可以促进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从而灵活地分析地理问题,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
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养成画图的习惯,缺乏画图分析的习惯,究其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看,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地理课本文字传授,没有强调画图在地理课的重要性,或只是简单画一下草图,使学生缺乏画图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方面看,大概有以下两类:一是学生怕画图麻烦,只注重对地理知识机械的记忆;二是有画图,但不规范,不能正确地表达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画等于没画。图画不清楚,不该画的画了,该画的却没画,从而引起对知识的错误理解,久而久之就不爱画了。面对这些现象,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画图习惯。
1.在课堂中设置画图活动
地理绘图、绘画等是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研究地理科学的重要技能。即使面对当今现代教育手段多样化、信息化的形势,传统的识图、绘图在教与学过程中仍是很重要的,也是活动课程的重要题材。因此,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画图活动,并且在实施这些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地理现象演示和实验。动脑是让学生回忆和想象,通常采用空间漫游法,让学生回想和再现观察的地理现象,逐渐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图像。动手就是手绘草图,通过绘草图的方式巩固观察和识记的结果,以达到精确化程度。实践表明,学生对观察内容掌握了多少、准确与否,绘一幅草图就一目了然,十分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动口就是评图,学生通过互评和师评来评价自己所画的图。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运动时,教师利用媒体或者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运动,然后,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回忆刚才演示情景,并思考如何将立体图像变成平面图像。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绘草图。最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点拨和总结。除此,还可以经常组织图文变换的活动。如讲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文字描述画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这样的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地理事物生动直观的勾画,增强认识,印记牢固,便于掌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态描述表达能力,发挥绘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地理意识;活动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注意力欠佳、初学地理感觉枯燥无味的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开发智力,效果更好。
2.设立一本画图薄
让学生设立一本画图薄,要求学生将课本出现的图形和教师布置的画图收集在这本画图本上,教师定期检查,并将好的作品利用墙报展示出来。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过程和结果,还可以自然养成画图的习惯。
3.画知识联系图有利于知识系统化
利用地理图像理解知识、求解问题,地理图像能更明确直观地表达地理分布规律,还能从图像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如天体系统各层次的关系不易区别,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天体系统的层次框图。
1、关于新课程改革
新课改是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的目的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它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对于新课改,有些人狭义地理解为就是单纯地改换教材,其实不然。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1.课程目标方面,不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是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目标。2.课程结构方面,知识技能训练的安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3.课程内容方面,课程内容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并且话题范围广泛,涉及科学技术、地理历史、名人、医学、医学、语言文化、动植物、文艺、自然等等。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4.教学方法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使用多种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增加形成性评价6.课程管理方面,充分调动了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
2、关于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由初中升入高中,意味着学生们学习方法,学习技能,学习范围和知识结构层次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区别。由于课程相对于初中时在难度上又提高了一些,所以不少学生在学习英语是普遍都感觉到困难重重,对此原因,我做了如下分析1.初高中教材要求不同。2.对高中学习的不适应,初中生依赖性较强,加之初中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课堂练习时间较充裕。反之,高中教材内容多,课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3.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心智方面不够成熟,心理较脆弱敏感,很多学生不能经得起一点点的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和打击。
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一名高一的英语老师,该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尽快、尽早地适应高中阶段知识跨度较大的英语教学呢?以下就是我在长期的高中教学过程中积累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望大家指正。
2.1 语音教学
讲解语音知识,让其了解并掌握英语中48个元音和辅音的正确读音,在此基础上,结合单词表,复习音节,尝试用所学的音标知识去拼读单词,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积累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常见读音,长此以往,积少成多,让学生对音标有个基本的认识和掌握,同时适时地给其讲解辅音连缀、失去爆破、清辅音浊化等重要的读音规则,同时补充一些相关语音练习,收到了一些较好的效果。
2.2 词汇教学
较之以往的初中词汇教学,新课改实施以来的高中词汇学习更注重对词汇所承载的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更注重表达的灵活性和恰当性。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单词都不是在一节课里学会的,对任何一个单词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都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初次的认知、不同情境下的理解、多次的回忆、不断地校正、反复练习巩固,经过这些繁杂的工序,才能成为长久的记忆。
2.3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阅读技能主要指的是:抓住文章中的要点,获取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涵;用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分析作者的观点等等。对刚从初中毕业的高一学生,除了指导其完成课本上阅读课文,还要有计划地介绍阅读技能,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知识水平较为接近,难易程度适中的英文读物,每天布置他们进行一定量的阅读和练习。长期积累,慢慢地,学生就会在初中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会适应和达到高中阶段对阅读的要求。
2.4 写作技能的培养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学实践中操作难度大,短期内效果不明显,效率不高。许多教师也经常是因为课时紧,投入写作训练时间也比较少,面对英语作为,学生也往往是无话可说,加之语言词汇能力不过关,遣词造句方面也有一定难度,所以对英语写作怀有一种畏惧心理。
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畏惧心理呢?首先,经过训练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的基础上。老师可按以下步骤进行训练:1.学生必须写好描述人和事的物种简单句基本句型。2.赋予表达所需要的英语常用八种失态的用法。3.会使用并列句及复合句。不至于句子结构单一。4.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口、笔头造句练习,使学生掌握多种句型的混合应用,让他们能够连贯自如地表达思想。
2.5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面对新形势下英语教学,教师在细心研读教材的同时,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尤其是像我这样的高一年级的老师,不仅要刻苦研读教材,研习教法,相互听课,共同提高,同时也要了解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现状,特别是初三的英语课。经常去听一听初三的英语课,汲取和借鉴一些也能适应高中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高中教学是建立在初中的基础上并加以提升而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易于接受,也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随着数字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传统教学中,高职英语教学也没有例外。多媒体技术为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风,为正在改革的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高职英语教学的思路。随着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大量使用,也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1.辅助手段代替主要手段
1.1老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播放者。
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老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积极性很高,非常乐意使用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的声像效果很好,因此许多教师一味地追求现代化技术手段,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通过多媒体技术搬上屏幕,成为了“放映员”。在很多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站在电脑旁操作,起不到老师应有的指导作用,沦落为多媒体的播放者。
1.2课堂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厅。
多媒体技术能够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现代化媒体信息于一体,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视、听、说等需求,但是当多媒体的声音代替了老师的话语,图像的显示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后,我们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现出来的花哨热闹的背景或者动画效果上。感官刺激太多太杂,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很多老师将其中注入了很多美轮美奂的元素,容易让学生主次不分,只欣赏了优美的多媒体课件,而对教学主体内容却完全没有注意。这样下来,课堂就成了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厅。
1.3学生成为多媒体技术的观看者。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而当英语教学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厅,老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播放者之后,学生就像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只是置身于其中,而不再是参与者,纯粹变成了欣赏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
2.语言交流空间与思考空间的缺失
2.1语言交流空间的缺失。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语言是用来交流的。现行的多媒体技术都是将教学中所需要的内容提前设计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再将课件展示出来,按部就班,整个过程把学生的思维框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要求学生的思维必须按照固定的轨道运行,缺乏灵活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即时性,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语言间的交流。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之后,等于把教学的内容展示给学生看,而不是通过老师讲解给学生听。当语言不通过交流来学习时,学习的语言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
2.2学生思考空间的缺失。
任何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都需要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量变才能质变,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之后却把这样一种过程简化,容易让学生产生懒惰思想,原本是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重建的形象,多媒体技术却直接进行了建构,这样很容易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限制学生的思考空间,造成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缺失。长期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来进行英语教学,必然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信息量大所造成的困扰
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教师省去了板书的时间,扩充了知识量,但是老师往往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的时候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为节约板书和时间而没有书写出来的教学相关的所有内容都尽量详细地罗列了出来。从表面上看提高了课堂节奏,加快了课堂进程,增加了教学密度和信息量,让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实质上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图片、影音等各种资料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全部消化,容易出现“吃不消”的问题,造成重难点混乱,让学生理不清头绪,产生误解,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这样的教学中,缩小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也没有给学生增加练习的机会,容易适得其反。
面对多媒体教学出现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英语教师也应就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1.适当使用多媒体。
面对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泛滥使用,老师们已经注意到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老师的地位,否则课堂就会变成电影院,学生看得多、听得多,只记住了情节却忽略了教学的本质,老师的角色也被从“台前”转到了“幕后”。当然无可厚非的是,多媒体技术有其他的教学辅助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比如实物、简笔画等在英语教学中的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包括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在增强教学效果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老师个人魅力的一种体现。因此,按照教学所需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掌握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度”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之道,才是我们不变的原则。
2.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为英语教学服务。
目前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鱼目混珠者占多数,而且很多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味追求华丽的背景,大量地使用动画特效,却忘记了英语教学的主旨,或者有些老师就是照搬教材或教案,这样无疑是本末倒置。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会适得其反,因此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才是当务之急。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有质量,而且要有深度、广度,应以教学为中心,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信息准确无误、简单易懂地传递给学生,让多媒体课件中的每一部分都为教学服务。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自身教学特色和各自学生的不同情况,对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调整,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多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可以互补长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小组,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帮助任课老师做出更好的课件。
总之,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今天,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认可,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处于主导地位,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或者是颠覆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我们应当充分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这种地位与作用,为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让高职英语教学向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清琳.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时代教育,2009,(2).
[2]夏虹毅.试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4).
[3]李艳玲.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