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文化建设的途径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振兴之本
(一)企业文化建设能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文化建设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凝聚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培育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培育企业精神,就是把企业的经营之道转化为全体职工的理想追求、奋斗目标和精神动力以及自觉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形成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驱动力。
第二,导向作用。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在构成企业文化的诸多要素中,价值观念是决定企业文化特征的核心和基础,企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使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第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第四,约束作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塑造形象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企业风尚,展现出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不仅注重职工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重视职工伦理道德的培养,用良好的企业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风尚,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企业文化建设会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
众所周知,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对外讲求信誉、塑造良好的形象,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力量;对内尊重员工,形成凝聚人心的共同愿景、价值取向和企业精神,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落后的企业文化不顾社会效益甚至以牺牲社会效益和员工利益为代价,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对外是破坏市场经济的毒素,对内最终会使企业走向衰败。因此,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长寿,长寿的企业也必定有先进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会使企业提高信誉,扩大知名度,占领市场
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新时期,企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化,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企业信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显示了其重要价值,成为企业社会形象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企业信誉的提高会增强企业的知名度,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而知名度的增强,重要的因素在于企业产品质量做保证,文明服务来实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强调的实现目标。
企业信誉的提高,就会赢得名气,博得社会公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信誉对企业占领市场,增加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四)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
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取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对这些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文化。企业对人才的争夺真正体现在不同企业文化的竞争上。各种人才通过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的了解,认识、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很多人才都是因为青睐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而选择进入该公司的。
(五)企业文化建设,可以用良好的道德去影响社会,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对社会的贡献。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即使在私有制社会里,企业的存在也要以社会对它的需要为前提。因而,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时都突出对顾客、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内容,将企业的服务观念灌输到每个职工心中,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主动精神。这种教育的结果,使企业对社会做贡献成为更加自觉的行动,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而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步骤和途径
企业文化如同社会文化一样,不易形成,而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所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绝非朝夕之功。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靠自觉的策划和培育的。而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两句口号可以代替的。必须经过一个长期艰巨的培育工程,需要有规划、有步骤的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大体需要经过四个阶段:
(一)诊断
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通过问卷、访谈、资料分析、现场观察等方法,了解企业的内外环境,把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的员工队伍的基本情况;通过对企业领导讲话、文件、报刊、规章制度、标准、措施及口号的整理、归纳,摸清现行管理思路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找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立足点。要注意分析内外因素,提炼核心价值观。一个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企业选择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根据企业性质,判断企业文化的类型。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其企业文化要突显自己的特点;其次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要使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融、互补。企业成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与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要让影响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好的成员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带动一大批员工,从而促进企业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第二要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各个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二)规划
根据诊断结果、企业愿景、内外部环境进行整体设计,使四个层面的企业文化得到统一与整合。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设计出企业的共同愿景;依据企业的属性、行业特点、企业历史特点和队伍状况,选择适当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发动群众广泛讨论,提出具有本企业特点、并为大多数员工认同、能够发挥引导、鼓舞和激励作用的企业精神;通过广泛征集和精心设计,创作司旗、司徽等,搞好形象策划。
(三)导入推广
将设计策划的文化要素逐一植入组织之中,让员工欣然接受。一是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领导者要坚定信念,要在各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并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取得他们信任,从而通过感情上的默契准确掌控周围世界,并使下属成员真正做到“士为知己者用”。二是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把一切能够增强内聚力、优化企业环境的活动纳入文化仪式的范畴,统筹开展活动。三是搞好员工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四是宣传和传播企业文化。通过媒体广告、公司网站、公司样册、来宾接待、公益赞助等手段,向社会、公众和公司客户群展示公司形象,提高公司的信誉和影响力。
一、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渗透德育内涵
硬件设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内进行的,因此,并非唯有教师才是教育者,环境也可以是“无声的教育者”,孟母正是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而“三迁”的。如今,改革开放30多年,政府有能力,也有责任为师生提供良好、优美的教学环境,很难想像在一个破旧、杂乱、缺少文化氛围的环境里空谈德育为先。
1.设计合理新颖、配套协调、科学规范、错落有致的教学楼、体育运动场等校园设施,优美的亭台回廊,雕塑小品,花草树木、绿地以及整洁的地面等各种人文与自然景观,让进入校园的每一个人感到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同样也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师生的心灵,约束师生的不良风气和行为。我校经过多年建设,特别是借“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校园文化建设十个一”、“校园管理月活动”“文明礼仪”主题活动之际,加大了校园文化硬件建设的力度,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的改造和美化、净化、文明化,品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校园内鲜花烂漫、整洁大方,走进教学楼,映入眼帘的是制作精美的“文明礼仪歌谣”、“名人名言”、“国学经典语句”,真是橱窗会“说话”,墙壁会“育人”。
2.校园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校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守则公约。科学合理的制度和规范一旦形成,就成为了具有权威和约束性的力量,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使生活于其中的师生自主地接受它,不断受到其感染和启发,以便师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对于违反这些制度的师生所给予的处分又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这也会从另一个侧面强化师生的规则意识,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效。
二、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营造德育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特殊的功能,对学校实现德育目标有着课堂教学、常规教育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多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熏陶教育作用。
1.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者,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都会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道德是一面镜子,在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导向、道德导向和价值导向作用。
我校每年都会举行德育工作研讨、师德讲座、模范人物(事迹)学习等活动,并借助声情并茂的视频、图像等多媒体资源,改变传统的单一说教形式,并开展表彰、总结和推广先进个人事迹活动,使教师明确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制定和完善各种奖惩制度和责任目标,从多层次、多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加强学校管理工作,努力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使教师安心于自己的职业,忠于职守,以他们的高尚人格和楷模行为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而努力奋斗;教师是人,也有自己的个性和喜怒哀乐,但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必须要严格履行职责,为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负责,所以,教师师德行为要受到自我的约束和社会的监督,通过家校联系、家长委员会监督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59-02
哲学认为,动机与效果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说良好的动机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途径”。探索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对于实现会计文化建设上的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具有决定性意义。满足会计文化建设的条件要求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主体型,其所承载的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亦即直接用以满足会计文化发展变化的条件要求;另一种类型为载体型,其所承载的是会计文化建设的手段和保障,亦即间接用以满足会计文化发展变化的条件要求。
探索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应该充分考虑会计文化建设条件要求的类型特征,科学整合两种分别负有不同使命特征的途径资源,使所采取的会计文化建设措施,既有充实和明确的内容及目标指向,又有具体和完备的手段及保障体现。
一、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主体型特征,以直接的措施作用于会计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变化
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主体性特征,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会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开展工作,直接满足于会计文化建设的条件要求。
1.要坚持以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会计物质文化包括办公、交通、通信、后勤等设施,是会计文化的物质形态。马克思曾说: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生产满足其生存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会计物质是会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由此决定了会计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加强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一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建设较为完善的会计基础设施,为优质、高效地开展会计工作提供物质保证;二是要努力提升会计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的拥有程度,不断提高会计的现代化水平;三是要时刻关注会计人员的生活状况和工作条件,安排好会计人员应有的福利待遇和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
2.要坚持以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会计制度文化是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中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法律意识的总和。从社会学制度理论关于制度对于事物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规范性,稳定性等属性特征,可以看出会计制度文化在整个会计文化建设中的保障性作用。加强会计制度文化建设,要求我们要在不断完善会计制度体系和增强会计组织、会计人员的规范意识的基础上,把会计制度同党和国家依法治国基本国策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会计制度在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方面所具有的强化性作用,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方面所具有的建设性作用。
3.要坚持以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为主导。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组织中的会计人员所共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活动,包括会计价值观、会计伦理、会计道德、会计风气、会计思维等,是会计文化中起主导性作用且相对稳定的内核。加强会计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以会计价值观为核心的方针,具体做到:用政治理论教育人,促进会计人员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用明确的目标感召人,引导会计人员把本职工作与远大理想有机地联系起来;用反面的例子警示人,增强会计人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用健康的情趣熏陶人,培养会计人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生活品位;用模范的作用带领人,以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引导群众的良好行为。
二、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载体型特征,以间接的手段作用于会计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变化
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载体型特征,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构建会计文化建设的中间环节开展工作,间接地满足会计文化建设的条件要求。
1.要努力提升知识水平。知识不仅是文化的结晶、代名词,而且是文化的载体,始终是与文化溶为一体的。知识融汇在物质文化中,体现出来的是民族的智慧;知识融汇在制度文化中,体现的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知识融汇在精神文化中,体现的是社会道德和风尚。就会计文化建设而言,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会计文化兴衰的基本因素。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知识水平的提升。
提升知识水平,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要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要充分认识正确的会计价值观,具备科学的会计思维方式,培养高尚的会计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会计精神状态,只有在学习中才能得到;要充分认识人生有限,知识无涯,追求知识是永无穷尽的,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应成为每个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
提升知识水平,对于会计组织而言,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要积极借鉴特,罗伯特・哈钦斯的“学习化社会”、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等国际现论观点,加强学习型会计建设,使整个会计组织置身于强烈的学习气氛空间中。总之,要通过不断丰富学习内容、不断拓宽渠道、不断完善学习机制,努力学习政治理识、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知识等,从而提高会计组织的整体素质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会计文化建设。
2.要积极营造浓重的氛围。宇宙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和条件下发展的,会计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适合会计文化的环境和条件。
(1)要提高全员文化自觉,积极打造人人参与的局面。要引导全体会计人员充分认识会计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认真分析会计核算客体的变化所面临的形势。进而使会计人员清楚地看到,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会计核算客体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会计主体所面临形势的必然要求,从而高度自觉地置身于会计文化建设之中。
(2)要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打造齐抓共管的局面。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会计文化建设,健全会计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运行协调体系,制定会计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方案,实行严格的会计文化建设工作检查考核制度,切实将会计文化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和贯穿会计工作始终,做到上下齐管,左右联动。
(3)要搭建工作平台,积极打造相融共进的局面。会计文化是与会计相生相长的,因此,会计文化建设就必须与会计各项工作相伴而行。要把会计文化建设同会计业务工作、会计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党务党建工作、工青妇团工作等相结合,不断拓展平台,为会计文化建设插上凭风借力的翅膀。
(4)要拓宽宣传渠道,积极打造社会关注支持的局面。要通过会计工作上的各种会议、各种活动,向党委和政府请示汇报工作的各种机会,提交会计信息、会计报告等各种方式,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广泛深入地宣传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宣传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宣传会计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步骤,以取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社会各界的良好回应,取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云.浅谈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财会通讯,2009(6)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即企业文化,劳伦斯.米勒曾说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有效的经营机制,还要依靠一种精神理念去统一人们的思想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支配企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有形力量,对员工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创造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感知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挖掘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从本质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有一种说法叫做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有三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三种文化是企业进行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一个企业是否优秀,不仅要看其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多少,还要以企业文化作为衡量标准,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2.深化企业文化建设,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绝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将增强核心竞争力作为价值取向,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多为产品的竞争,决定一个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竞争优势的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能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能潜移默化的引导企业员工建立起同企业相似的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为实现企业奋斗目标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把员工的价值取向提取出来融汇贯穿成企业特有的价值观念,这个价值观念引导职工尽其所能为企业的共同目标努力奋斗。其次,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向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企业集体智慧的表现,是企业各个员工智慧的结晶,反过来,企业文化又能带动员工使自己的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靠近,受到企业文化的熏染,从而使企业内部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团结意识。
二、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利用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现实条件,结合企业的具体目标来建设文化模式。不同的企业适合不同的企业模式,因此文化模式一是要适合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及自身的内外部客观条件来建设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有可能形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企业要采取辩证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善于发扬和继承本企业的优良传统,挖掘出优秀的企业文化。
2.着重发挥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企业领导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一个企业其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领导也是企业价值观的缔造者、企业观念转变的带头者和文化创新的推动者,应为领导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与评价可以影响他的行为和企业也发展理念,所以企业领导者的价值观决定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又决定企业文化的特点。企业面临的形势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是变幻莫测的,因此企业文化要跟着去适应和调整,这种“适应和调整”就是要自上而下的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努力实现文化的变更与创新。既然是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企业文化的取舍当然也离不开企业领导者的力量,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不会偏离企业发展的轨道而越走越远。
3.以人为本,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因素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威廉·詹姆士教授发现了一个员工仅仅需要发挥20%~30%的能力就能保住自己的工作而不被解雇,但如果受到有效的激励,其工作能力就能发挥出80%~90%的水平。因此企业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要以人为本的采取有效的办法在精神上或物质上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重视员工的个人需求,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要不断拉近企业与员工的距离,培养员工强烈的企业归属感,这样既能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又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员工目标和企业目标的有机统一,这是一种全体员工与企业利益共同发展的管理理念。成功的企业还必须是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地进行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来凝聚企业员工的智慧,实现组织奋斗目标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相通的。
参考文献:
[1]林海斌.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党政干部学刊,2012,08
水与人有着最紧密的联系,是人与自然最直接、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水文化则是反映人和水打交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水文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因此水文化是最直接反映人类生产、生活的水文化。现代水利活动既包括人们对水的治理、开发、利用、研究、配置、节约、管理、保护等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也包括了人们对水的认识、观赏、歌颂、宣传等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因此,水文化建设的内涵既包括各种治水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还包括各种文化教育、技术、文学作品等,除此之外,公众的心理、行为、价值观念中与水有关的部分都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当前水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不足
(一)水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省水文化研究和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一批有勇于探索、卓有成效的研究人员,形成了一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水文化研究和建设在社会文化领域逐步占有了重要地位。水利发展正处在变革时期,水文化研究和建设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发挥出先进文化在水利变革中的引领作用。这门边缘学科脱颖而出,在新时期水利发展和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不容低估的作用。
(二)水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从当前水文化研究和建设的实践来看,这项事业还存在着发展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偏重于历史水文化的研究,对现实水文化发展及水文化与水利发展的关系研究不深;二是偏重于水文化自身的研究,对水文化与整体社会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不深;三是部分研究领域还处于自发状态,缺少理性深度和理论支撑,对现实水利发展实践的影响力偏弱。四是水文化建设的领域还偏窄,没有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积极性,水文化建设还有许多盲点。认识这些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当前水文化建设必须进行的工作。
二、水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一)进一步加强对水文化理论内涵和实践途径的探讨。逐步找准水文化在水利事业中的地位,找准水文化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定位,提高水文化研究和建设的水平,发挥出水文化在新时期应有的作用。要注重提炼水利发展中的水文化元素,总结水文化建设的经验成果,形成水文化体系。
(二)处理好水文化研究与建设的关系。研究是建设理论支撑,也是建设的一条实践途径,但研究的目的在于建设。要紧紧围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治水思路,建设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时期水文化。特别是要加强对新时期治水思路、治水平实践的研究,下大力量挖掘其丰富的水文化矿藏,提炼出先进文化的元素。
(三)加大水文化的传播力度,发挥出其文化的放大功能。水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摆设,而是具有思想力、文化力的精神元素。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加大水文化的传播力度,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当前尤其是要出一批新时期水文化建设的成果,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扩大水文化建设的影响。
(四)建设一支研究队伍。水文化研究的体系结构比较零散,参与水文化研究的人员在总体上还处于自发状态。要有意识地改变现状,切忌形成“内循环”和“小循环”。加大研究资源整合力度,扩大研究队伍,提高体系的聚合力。
(五)发挥出文化的化人功能。文化只有成为公众的文化才会有力量,文化传导给公众的过程是教化人、改造人的过程。要扩大水文化的研究建设领域,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不仅在水行业内部,还要培育社会的水文化素养,起到化人和育人的作用。
三、 在水利发展实践中加强水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一,水文化研究和建设要与水利发展实践相结合。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文化观念发生变革的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水的关系,在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异常纷繁复杂。我们已无法以传统的水文化观念解析这种现实,更无法以传统水文化指导今天的实践。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脆弱,成为我们面临的人与水关系的窘迫局面,解决这种现实问题,不可能从历史水文化状态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水文化研究当然要关注这些现实问题,要在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确立水文化的地位,延续水文化的生命力。这就需要培养一批以文化学角度,从观念形态找出思路的水文化建设人才。近年来在治水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职工文化建设 建设本领 发展规律 建设平台 建设途径
职工文化是弘扬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职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扎实推进职工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精神文化素质。职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群体环境,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够有效陶冶职工情操、营造先进文化氛围、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提升职工精神文化素质。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职业技能素质,关系到增强企业竞争力,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更好地推动企业安全、科学、持续、健康、和谐、稳定发展,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职工文化发展规律
职工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建设职工文化,需要把握四条基本原则:一要坚持职工文化的价值观、信条和目标。职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劳动神圣、工人伟大、创造光荣、知识崇高、健康工作、幸福生活、维护权益;职工文化的信条是生命为本、信守道德、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建功立业、追求卓越;职工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提升职工道德、提高职工素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些都是职工文化建设中必须坚守的,它是职工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二要坚持以职工为本、满足职工文化需求。三要坚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适应。四要坚持长期不懈做好创建创新工作。
二、提高职工文化建设本领
当前,职工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令人失信的因素。一是企业普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轻视职工文化建设。二是发展不平衡。职工文化建设在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非公企业的发展是好、中、差。三是职工文化活动少,缺乏创新,不能满足职工需求。四是职工文化建设缺少人才、经费和品牌。各地开展的职工文化活动在本市、本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已经形成特色和品牌的不多。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职工文化的自主性,更需要培养高度的职工文化自信和高强的职工文化建设本领。因此,一要引导职工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二要让职工文化融入职工身心。三要把职工文化纳入企业文化战略总体规划中。此外,还要鼓励反映职工生产生活、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的文艺作品创作,引导文化工作者更多更好地创作、生产,传播积极、健康、向上,展现时代风采、反映职工精神面貌、为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
三、搭建职工文化建设平台
正确的职工文化建设思路和坚实的职工文化建设基础是职工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要精心搭建好“四个平台”:
一要以加强职工文化思想道德建设为基本点,着力搭建好职工价值观念传播的讲台。职工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提炼出符合职工切身利益,符合职工合理诉求、符合人情人性人心、有社会现实基础,企业和职工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教育、宣讲、培训等方式向职工灌输,让其融进职工的血液,成为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共同信念和自觉行动。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建设好宣传职工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讲台,大力开展形势政策、国情国防、传统改革、法律法规等教育,努力在全体职工中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二要以加强职工文化技能水平提高为关键点,着力建设好职工技术技能比武的擂台。职工技术技能的提高是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不断地提高职工的技能,才能为企业品质和竞争力的增强奠定基础。所以,企业职工技术技能比武的擂台不仅要大建特建,而且要经常比武,让其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掀起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潮服务,引导职工以坚定的信念和高超的技术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中。
三要以加强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搭建好职工文体活动开展的平台。文体活动阵地是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职工文化是思想行为的沉淀,需要具体载体推动其在职工中生根开花,而文体娱乐活动是职工文化普及的最好载体。要通过建设职工书屋、职工教育基地等职工文体活动场所和组织各类文艺、体育比赛等,为职工文体娱乐比赛活动搭建平台,营造浓厚氛围,引导职工积极参与文化体育活动,实现强身健体、凝聚人心的目的。
四要以职工文化人才队伍培养为立足点,着力搭建好职工文化骨干成才的舞台。职工文化人才是推动职工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思想,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工会系统掌握先进思想和知识、具有一定影响力、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文化人才,为他们脱颖而出搭建广阔舞台,逐步把他们培养成为职工文化创作、文艺演出、文艺宣传、体育活动建设的领军人物,形成专兼结合的多层次职工文化建设人才队伍。
四、拓展职工文化建设途径
1.职工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精神文化素质。职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群体环境,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作用,要利用报纸、内部网络媒体、展板巡展等形式,加强劳模先进事迹的宣传,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引导广大职工把他们的智慧凝聚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建功立业上来。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职工思想道德境界,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225-01
目前严峻的卫生防病形势给疾控机构带来了蓬勃发展的良机,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疾控机构已初步完成内部组织构建和资源重组,并经历了防治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和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考验,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疾控机构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提高疾控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疾控机构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重点问题。
1 以精神文化为核心
精神文化是疾控机构文化建设的核心要务,其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努力的方向与行动的标杆。提炼一个适合疾控机构专业特点、服务特点、发展特点、职工特点的精神文化,既要结合卫生系统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规范的总要求,又要结合疾控机构的实际情况,比如:疾控机构传统服务文化的继承、政府对疾控机构的职能要求、事业发展对疾控机构的技术要求、社会群众对疾控机构的服务需求等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孕育发现、提炼加工、回归认同、完善创新和不断调整,提炼出一系列高度反映疾控预防为主特点、服务特点、发展特点、人员特点的精神文化,如疾控机构文化标语、发展规划、服务规范、宣传歌曲等,籍此来引领疾控机构的良性发展。只有有了明确的精神文化,疾控人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2 以目标绩效为主线
目标和绩效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目标是方向,绩效是落实。规范有效的文化建设强调系统化作业,首先需要基于对过去发展历程的正确认识,结合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展望,科学决策,确立适合疾控机构发展的年度计划和目标等。计划成文后,应进一步通过科学管理途径,强化计划的落实,采取层层责任制的方式,促使总体目标在各个科室、岗位分步得到落实。只有加强对目标、计划等完成情况的考核,让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得到单位内部全体人员的认同,文化建设才能持续进行下去。
3 以人才培养为支撑
建设疾控文化,形成文化对机构发展的良好渗透,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机构竞争优势,必须着眼于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建设原则,重视领导者素质的提升,重视职工基本素养的提高,重视高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等。机构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队伍建设是本源。所以疾控机构尤其要重视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推行持续有效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各类人才打造提升的空间与平台,促使他们积极向着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的方面发展,继而在机构内部营造“重业务、肯钻研”的良好风气。
4 以信息建设为载体
宣传推介工作既是疾控机构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又是疾病预防工作必要的务民渠道,文化建设要在这一方面重点做文章。实行信息化办公,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完善网站建设,可以及时向社会传递疾控的技术信息、服务信息;做好品牌技术、品牌岗位、品牌服务等的推介宣传工作,可以发挥品牌示范带动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只有畅通各路信息渠道,才能使社会大众熟知疾控的统一标识,并认同机构标识所体现出来的技术高超、质量可信、服务优良的精神,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情感上的归属感和特殊情况下的需求感,机构内部职工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能籍以大大激发。
5 以质量安全为保障
安全是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生命线,疾控机构一定要绷紧安全这根弦,以质量为本,以群众为先,积极为群众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疾病预防的安全意识,首先,体现为事前的预见性,要加强疾病监测和公共卫生监测,提供各类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职业中毒、公共卫生状况等的预警、预测、预报,及时报道处置进程,赋予群众以生命安全感。其次,在疾病或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中,疾控机构要及时、准确、有效地做好防控与指导,让群众早离危险。为此,疾控机构平时除了加强技能训练外,也要通过文化建设加强服务质量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深化责任意识。
6 以诚信服务为根本
评价一个单位的信誉度和服务质量,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是否以诚信为本。疾控机构的服务宗旨应该是“一切以患者和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为中心”。疾控机构要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首先必须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同,这种认同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只有诚信服务,才得产生互信,服务过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配合,形成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服务过程的良性循环发展。因此,机构文化建设中应把诚信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
总之,疾控机构文化建设作为单位建设与发展的一个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带动着机构的生存形象、技术质量水准和事业发展的归宿。为不断适应并适度超前地为社会群体和个体提供有效服务,疾控机构文化建设必须紧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紧随变化多端的疾病预防问题和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形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使文化建设更好地为疾控机构改革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一、高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1内涵:所谓的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企业价值观与理念,同时是这些理念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和员工行为及企业对外形象等方面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体现的是企业精神及其核心价值观。
2.2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1)塑造企业形象:所谓的企业形象,指的是获得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也可以说是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声誉,具体包括企业领导形象和员工形象等。企业形象的建立是企业服务质量、人员素质、公共关系在社会心目中所形成的总印象。(2)提炼企业精神:任何一个民族、团体及其个体均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其生存及发展的动力。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在其长期生产活动及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心理定势及价值取向,具体体现在企业的信念、理想、目标、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多方面,反映在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当中。(3)树立企业风格:具体包括企业管理观念、手段和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等等,企业管理风格需经过长期的培养方能形成,所以,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发动企业职工讨论并确定管理内容,然后通过宣传,关键需要企业领导带头模范作用,一步一步树立起来。
3.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分析
3.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可以将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引导至企业的总体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成为职工的共同信念,使企业成员认识到企业的兴衰与个人行为息息相关,为了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而奋勇拼搏、同心协力,因此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强企业干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3.2约束功能:企业文化管理可以发挥其无形的约束力,使企业员工牢记公司目标,明确自身责任,规范并控制者企业员工行为,从而在社会上塑造良好形象。
3.3辐射功能:当企业文化形成固有模式并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自然而然地对社会产生影响。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对一些管理效益较好的企业进行评优及表彰,引导其他企业向其学习,从而促使企业优秀文化更好地向其他企业辐射。
3.4调适功能: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发挥出良好的环境及氛围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心理调适。企业文化可以有效促使企业职工心理顺应企业经营需要;其次是人际调适。企业文化能够调适企业内部的个人关系和群体关系;第三是环境调适。企业文化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环境,实现企业职工的精神愉快,减少疲乏感;最后是氛围调适。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如文体活动等),可以有效促进职工之间交流感情、增进友谊。
4.当前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严重:很多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相对狭隘,仅将其视为一些文娱及体育活动,单纯地认为将企业的文体活动搞好了,企业文化也就自然提上去了。在实际工作中仅为了装扮门面,热衷于表面文章,常常提几个口号,贴几条标语,写曲厂歌,定个标志或统一企业服装,认为这样就已完成企业文化建设。
4.2对建设企业文化的认识不足:建设企业文化虽已得到大多数企业的认可,不过有相当一批企业的管理理念仍未转变过来,没有认识到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建设企业文化难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在工作实践中,仅重视技术等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大部分处于简单的自然状态。
4.3企业文化随意性过强:诸多企业开展的文化建设工作随意性较强,缺乏完备的策划方案及长远规划,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看待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并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日常管理活动当中,功利性太强,急于求成。
4.4不注重员工的参与度:文化建设中很多企业忽视员工的参与度,某些企业简单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主导者,员工只需被动地服从,致使员工不能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文化推广的阻力与障碍,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不利于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4.5企业文化普遍缺乏个性: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诸多企业缺乏对其发展历史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提炼,仅是简单照搬某些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致使企业文化缺乏特有的文化色彩,难以体现出本企业的价值取向及管理风格,不能在企业员工心中引起共鸣。
5.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5.1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理论指导,即需用哲学、管理学和营销学等相关理论,科学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首先,可以规定企业的价值取向;其次,可以明确企业行动目标;最后,有助于建立先进的企业规章制度,与时俱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5.2企业领导者需提高认识: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该积极带头学习企业文化,并要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内涵,对企业发展需要有一个长远的战略思考,同时需亲自参与文化理念提炼,提出个性化观点,突出前瞻性的管理意识,并通过人格魅力及管理艺术,促进职工发挥其最大潜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班级文化的目标
按照教育方针和学校具体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班级,从而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建设班级文化的途径
1.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小学生的心理还未成熟,在做人做事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参与其中并发挥主导作用。
(1)班级规章制度。在班级组成初期,教师就应该参与制订班规,使班规的制订过程成为学生认识的提高过程和对班规的认同过程。班规的制订应该强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先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拟出基本的规章制度,然后通过全班学生的认真讨论修改,并经过班会表决通过,公布执行。经过这样的程序制订出来的班规,能够代表学生的观点,反映学生的思想,对引导和协调学生的言行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其次,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应该体现全面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即班规的制订应该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考虑为学生各方面的行为提供参照模式和评价标准,对学生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职责作出明确的规定。班规的表述应该尽可能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监督执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订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以及各种岗位的职责等,让学生明确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减少了学生行动的盲目性。再次,应该注意定期检查评比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通过定期的检查、评比、奖惩活动,促进学生正确行为习惯的形成。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多样的活动活跃班级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活动不仅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也是班级文化形成的基础。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也无形中对班级文化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3)改变评价,弘扬个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抛弃用成绩来衡量一切的观点,对待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更应该用耐心和爱来引导他们,看到他们身上的特色。
2.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1)人人参加,人人动手。在班规制订方面学生要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班级的美化宣传上更要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在班级板报、图书角等方面要做到“人人参加,人人动手”。
在现实工作中,当提到企业文化建设时,有些员工往往认为那是高层的事,领导的事,是面子活,把企业文化局限于高层文化、形象文化,这是片面的。如果员工不能认同企业的文化,企业就会形成内耗,虽然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有力量,但由于方向不一致,所以导致企业的合力很小。从长远来看,没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是无法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文化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才能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只有得到大家参与和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只有得人心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建立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方面,可以采取下面的系列措施。首先,在每年新人入职教育时,专门安排1-2天课程对新员工进行公司发展历史、荣誉、愿景及价值观等培训,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说明,更多的是通过公司优秀员工的真实案例让新员工感受企业文化,更加直观地了解公司倡导的行为。其次,公司内每年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如拓展训练、户外穿越等活动,让员工和管理层同时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团队建设活动中的游戏,更深入地理解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了解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自己怎样做才能把企业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再其次,企业内部每年开展强化教育活动,如组织到典型企业文化展览教育基地参观,回顾英雄人物事迹,开展先进个人与集体评选,弘扬奉献精神等。最后,及时奖励正向行为。及时通过挖掘感动公司年度人物、特殊贡献个人等活动,使每个成员做出的贡献都会及时得到同事及领导的赞赏和激励。
二、让员工凝聚在共同的愿景目标下
共同愿景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能够鼓励成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愿意为达到目标而奋斗。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全体员工就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事业目标即是对企业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围绕着共同目标,培养企业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体系,是全体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的认同过程,也是企业文化的内涵。
围绕公司远景,在新员工入职的第一天,由公司领导带领新员工学习公司当前的形势与发展前景,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树立大家“为达成公司愿景而努力”的信心。在入职以后的工作中再以各种方式,包括认可符合公司价值观的行为,建立促进公司价值观的制度和标准等将公司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渗透到员工中去,给员工指出成功之路。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中还要不断强化公司价值观,关爱员工,处处维护员工的利益,从而激发大家为企业愿景工作的积极性。
三、要在文化建设中造就企业典型和榜样
当企业提出自己的某一理念或价值观时,个人理念与价值观与企业比较接近的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并用这种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行动。这部分人可能是少数。但是,恰恰这少数人就是企业的骨干,企业应该把这部分骨干的行为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能使理念形象化。这时,原先没有认同理念的员工,一部分会直接模仿典型行为,产生企业需要的行为,还可能有一部分员工,从典型人物的行为中理解和认同了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从而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当然,这种典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通过典型的宣传,会使更多的员工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
通过评选季度、年度优秀员工等方式在企业内部树立榜样,如劳模标兵、党员标兵、典型人物、技术能手、技能专家等。在网页开辟专栏,将优秀员工的事迹随时与所有员工进行分享。同时,每年度特别举办优秀员工颁奖典礼,邀请员工家属参加颁奖仪式,宣讲优秀员工的事迹。使优秀员工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得到丰收。还将优秀员工案例拍摄成短片巡回播放、制作成折叠画册、台历发放到一线,一方面持续加强优秀员工的荣誉感,另一方面让公司内所有员工能够随时看到公司鼓励的行为,以激励自己不断追求更卓越的工作表现。或者将各岗位工作中的优秀案例、错误案例以漫画的形式和幽默短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灌制成光盘,发给所有员工进行参考,使大家随时随地可以提醒自己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塑造员工良好习惯。
四、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要身体力行,带头做好示范作用
领导示范就是企业领导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首先,要让员工知道,领导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提出者,更是企业文化的杰出体现者。领导示范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强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建设中,一是领导要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同时依据目标要求制定年度计划,突出重点;二是领导自己要相信企业文化的作用,把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信念,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追求、推崇、传播和捍卫,以影响并带动企业文化在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五、建立规范性和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
即便有了典型人物与事件,也还会有部分人不接受企业理念与价值观,这时,就需要制度的强制。以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对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进行肯定或奖励,对不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进行否定或惩罚,在制度的强制下,一部分员工虽然理念上并不认同,但是由于期望奖励或害怕惩罚,出于对自我利益的考虑,还是“趋利避害”,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员工从制度的强制中,理解并认同了企业理念与价值观,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为使企业文化能跟上时代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制度需要创新,以形成既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是严格杜绝的,一旦发生将会给予哪些惩罚,由于所涉及的惩罚包括物质上的惩罚,也包括对于员工声誉上的惩罚,而声誉上的惩罚将严重影响员工未来的个人发展。因此,一部分员工虽然理念上并不认同,但是由于害怕惩罚,出于对自我利益的考虑,还是“趋利避害”,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
六、企业文化建设要和每个员工的工作目标紧密结合
以前,由于国企的环境缺乏竞争、非目标导向,使企业的经营、文化、发展和员工之间没有利益的关联。很多人的工作范围仅仅限于领导布置的任务,企业今后如何发展、发展思路是什么,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工作缺乏激情、热情、动力、创新意识,导致企业发展活力不足,效益不高。因此,市场经济下企业文化建设要紧紧和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目标紧密结合,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的,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智慧、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员工全面发展,进而达到公司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