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无论是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哪个角度分析,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层面上来的,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必然的、普遍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其有效教学自始至终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但是,中学语文教学却长期淡化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在逐渐淡出语文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这个问题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1.言语与语言基础知识
我们知道,言语是指个人在具体情景中的听说读写活动,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呈现出具体性,多样性,创造性的特征;语言系统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交际工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系统,具有社会性、规范性、结构性及稳定性的特征。言语千变万化,其内容无穷无尽;人们的言语是对有限、稳定的语言系统中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自由组合,这些组合要遵守语言组合规范。其规范如同如来佛祖的手掌,无论言语如何变幻,都要符合言语规范,不能逃出“如来佛”的“手心”。从这个角度看,语言系统包含着言语,言语仅仅是语言系统的个性化的演绎。当然,语言组合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它的发展变化相对于言语来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既要语言内容变化的灵活性,又要尊重语言规范的相对稳定性,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搞好语言教学的基础。
2.交际能力与语言基础知识
交际能力指的是利用语言资源来表达和理解言语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依据语境和角色创造性地运用的特征。它包括又远不止关于静态语言的规则。具体来说,是由三个方面的能力构成的,即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社会语言能力,把握种种言语功能(如陈述、宣告、发问、表态等)和言语功能变体(不同语体和言语风格)的能力;话语能力,运用语篇来完成言语行为的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知,要科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仅需要传统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内部结构及其基本规律和修辞、逻辑、文体基础知识,而且更加需要现代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如语用原则知识、言语行为知识、语用结构知识、语用含义知识、语篇知识和语体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的理论支撑。
3.言语认知与语言基础知识
真实情境中的言语交际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言语交际认知的特点是,在交际过程中,受话者总是主动地寻找证据和暗示以领会发话者的意图,而不是编码—传输—解码的电码通讯式的过程,理解不是对静态的语言进行解码,要依赖言语环境的把握。
可见,在真实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中,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对提高学生言语认知水平,实现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言语认知能力。
二、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如何有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1.现代语言基础知识能够提高学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教学属言语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规范是贯穿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育的一项最根本任务,体现在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任何忽视或偏离社会语言规范的语文教学都会直接导致语文教育质量的下降。
在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处理好个性化的言语活动和社会语言规范的矛盾。一方面,言语活动是人的个体交往活动,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完成特定的社会交际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人的个体言语活动仅仅是对社会语言系统的个性化的演绎,这种演绎要遵守社会语言规范。
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尊重、鼓励个性化的言语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规范运用语言的能力,两者相互作用,不可偏废。
2.现代语言基础知识能够促进言语形式教育的有效实施
1.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
中学语文教育属于言语交往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往能力。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整个中学语文教育的底座、基石,起着支撑、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无论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哪个角度来分析,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层面上来。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必然的、普遍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一刻也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自始自终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但是,中学语文教学却长期淡化,甚至淡化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在逐渐淡出语文老师和学生的视野,这个问题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2.重情境教学
2.1 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究、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电视、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2 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总之,我愿做一个园丁,让学生像花园里可爱的花朵一样尽情地享受阳光和雨露。
2.3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杂志上……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
3.重在拓展、选择与凝结
现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全息的,一切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教材只是这偌大的语文学习空间中一个小小的例子而已。打个比方来说,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航行的大海。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建设好港湾,也要从港湾走出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寻自己所要的宝藏。
语文教学的职责就在于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在时间上,融历史、现在与未来于一炉。"融历史于现在"很好理解,就是把人类历史遗产的精华引入课堂,让学生来学习;而"让未来融入现在",这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动态,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扇智慧的窗户。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处理好几组关系。
3.1 信息的无限性与选择的有限性的关系。在组织语文教学时,我们可获得的信息是全方位的,有现实的也有虚拟的,但对具体的某次教学来说,其选择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引入教学中,既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进行最优化的选择。
3.2 问题的复杂性与教学的典型性的关系。语文教学打破时空界限之后,一些必然的、偶然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形成了复杂的意义形态。语文教学要正视这种复杂性,不拘泥于"一课一题",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做多方面的探索。但重视问题的复杂性并不等于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中“兜圈子”,使教学成为一团“乱麻”,相反,要透过复杂的问题抓典型,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克我们学习的主要问题。这就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有目标又不拘泥于目标,既有主题又关注到"去中心"的话题,从而构建起具有独特个性的语文教学。
4.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多媒体已经普及,并在教育领域广泛覆盖,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多媒体在教学上的使用,是对传统的黑板、粉笔、板书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实施中要把握学科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科学的结合运用。我们不仅要看到表面上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还要反思带来的教学思维、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的质的变革。让多媒体教学为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能够让教学精神大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扬利去弊,发挥好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通常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因此,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功能,如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反作用,就坚决抛开,避免适得其反。所以,制作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课堂教学方式的高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应用时要注意到,多媒体的使用时间要有度,不能一节课下来,多媒体成了主角,教师成了辅佐者,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是为教师讲课服务的,不能代替教师,课堂教师仍然要以教师教为主,多媒体使用不能过于频繁。如果学生一直盯着多媒体看,也会造成视觉的疲劳,忽视教师的重点讲解;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言之有物,不能为了突出多媒体的外在功能吸引学生,而加入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东西,或者没有体现教学的知识点,让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扰乱了思维,学习很盲目;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机械地从网络下载、拼凑这么简单,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整合教材,抓住知识的呈现方式,变化成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中学语文教学
当我们站在知识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审视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时就不难发现,在整个社会大力弘扬知识创新,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大量知识信息的大氛围中,中学语文教学却依旧沿袭着近百年来的的老路子艰难跋涉,踽踽不前,致使语文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的疏离的现象愈来愈重。对此情况,语文教学界质疑语言学的无助,呼吁“淡化语法教学”,这种状况,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深思。
1. 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 中学语文教育属于言语交往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往能力。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整个中学语文教育的底座、基石,起着支撑、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无论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哪个角度来分析,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层面上来。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必然的、普遍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一刻也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自始自终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但是,中学语文教学却长期淡化,甚至淡化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在逐渐淡出语文老师和学生的视野,这个问题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1)言语与语言基础知识。 我们知道,言语是指个人在具体情景中的听说读写活动,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呈现的出具体性,多样性,创造性的特征;语言系统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交际工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系统,具有社会性、规范性、结构性及稳定性的特征。言语千变万化,其内容无法穷尽;人们的言语是对有限、稳定的语言系统中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自由组合,这些组合要遵守语言组合规范。其规范如同如来佛祖的手掌,无论言语如何变幻,都要符合言语规范,不能逃出“如来佛”的“手心”。从这个角度看,语言系统包含着言语,言语仅仅是语言系统的个性化的演绎。当然,语言组合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它发展变化相对于言语来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既要语言内容变化的灵活性,又要尊重语言规范的相对稳定性,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搞好语言教学。
(2)交际能力与语言基础知识。 交际能力的概念是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的概念提出来的,指的是利用语言资源来表达和理解言语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依据语境和角色创造性地运用的特征。它包括又远不止关于静态语言的规则。具体来说,是由三个方面的能力构成的,即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社会语言能力,把握种种言语功能(如陈述、宣告、发问、表态等)和言语功能变体(不同语体和言语风格)的能力;话语能力,运用语篇来完成言语行为的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知,要科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仅需要传统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内部结构及其基本规律和修辞、逻辑、文体基础知识,而且更加需要现代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如语用原则知识、言语行为知识、语用结构知识、语用含义知识、语篇知识和语体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的理论支撑。
(3)言语认知与语言基础知识。 真实情境中的言语交际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言语交际认知的特点是,在交际过程中,受话者总是主动地寻找证据和暗示以领会发话者的意图,而不是编码-传输-解码的电码通讯式的过程,理解不是对静态的语言进行解码,要依赖言语环境的把握。
言语环境除了包括交际双方对交际基本事实的了解外,还包括下列三种信息:词语的信息、关于世界的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实现交际认知,交际双方必须具备语言材料及其规则的知识、语境的知识、语言逻辑推理的知识等。
可见,在真实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中,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对提高学生言语认知水平,实现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中学语文教学应当加强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言语认知能力。
2. 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如何有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1)现代语言基础知识能够提高学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教学属言语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规范是贯穿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育的一项最根本的任务,体现在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任何忽视或偏离社会语言规范的语文教学都会直接导致语文教育质量的下降。
在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处理好个性化的言语活动和社会语言规范的矛盾。一方面,言语活动是人的个体交往活动,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完成特定的社会交际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人的个体言语活动仅仅是对社会语言系统的个性化的演绎,这种演绎要遵守社会语言规范。
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尊重、鼓励个性化的言语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规范运用语言的能力,两者相互为用,不可偏废。
(2)现代语言基础知识能够促进言语形式教育的有效实施。 语文教育以言语形式为本,言语内容为言语形式服务,通过言语内容,把握言语形式的规律,从而科学、高效地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言语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言语形式的抓手和着力点之一。通过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摆脱盲目的感性摸索、自我领悟的泥沼,才能实现语文学习理性的跃进。
在言语形式教育过程中,注意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与言语技能训练的有机整合,为实现言语技能训练的科学化服务。如果离开了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指导,语文基本技能训练就会蜕变为简单、机械的操练,变为“磨练”,语文课堂也变为一个大磨盘,学生的言语能力就成为日复一日“磨练”的产物。这种费时低效的语文教学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以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为指导,我们才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序、高效的言语技能训练,让学生快乐的成长。
当然,在呈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时,注意充分考虑其可接受性及示范性,少用过于偏、难的概念术语,尽量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去表述,并紧密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及言语经验。
参考文献
[1] 余应源.语文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中图分类号】H319.3
当前大学生中,学生的英语知识和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薄弱的人又很多,怎样让学生打稳英语基础,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是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先将英语基础知识教学放在首要位置,针对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口语以及写作等进行教学,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英语语音教学
要学好英语,首先需要强化英语语音学习,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在入学后,教师就需要制定出科学的英语语音教学计划,然后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语音强化,争取每一位学生都能过语音关。虽然学生们在中学阶段都学习过英语语音,但是由于教师发音不准,或是自己不够重视,很多大学生的英语语音依旧存在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然会给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对于英语语音教学,需要分元音和辅音两部分进行教学。对于元音教学,需要让学生注意单元音/e/发音的口型,很多学生在发音时口音比较窄,发音并不准确。/e/的发音时,需要注意舌尖抵住下齿,舌前部稍微抬起[1],但是要注意比/i/音低,嘴唇形中长,牙床开的要比/i/音宽一些,上下齿之间能够容纳一个食指。双元音需要注意/ei/、/ai/、/au/等,由于是由两个音组成的,因此从一个音滑向第二个音时需要注意口型的变化。
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归类,对比,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反复的练习,并做好练读、检查,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过语音关。
二、英语词汇教学
如果没有记忆一定量的单词,是不可能把英语学好的,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将高中阶段的英语单词进行复习,并要求学生将没有记牢的单词找出来并记录下来,随身携带并进行忆,要求学生每天记忆一定量的英语单词。教师还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单词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单词记忆的兴趣,鼓励学生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教师可以对词汇进行分类,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将学生应该掌握的词汇进行分类,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按照教学大纲中常用的后缀分类进行教学,然后结合单词一次多性的特点将多性词列出,进行对比教学。例如形容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单词分为无后缀形容词与有两种后缀的形容词,以-able、-al、-ant、-ate、-ed、-ent、-ful、-ible;以- ic、- ical、- ing、-ive、- iess、-ly、-ous、-y结尾[2]。在对多性词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注重让学生理解一词多功能的问题,结合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词汇,提高学生英语词汇教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为学生今后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语法教学
当前的大学生中,很多学生对语法的掌握与大纲的要求相差很远,他们在造句或写作时经常出现写对时态,忽视语态;用对语态,形式错误等现象,对于非谓语动词的形式了解和使用不够明确。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解答,会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例如不定式和动名词都可以作为主语,但是二者在使用上也有一定的区别,在表示抽象行为时,大部分使用动名词;在表示某次具体的动作时,尤其是将来动作,多用不定式。如
Parking is prohibited here.此地禁止停车。(Parking是动名词,表示比较抽象的行为。)
It doesn’t allow for you to park here.你在这停车是不对的。(to park here表示某次动作)
还有不定式和分词作定语。现在分词表示的主动进行的意思,过去分词表示的是被动和完成,不定式表示的是在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后将要发生的动作[3]。
作定语的现在分词和动名词之间的区别,通常来讲,现在分词是对修饰人或者物的动作进行表示,动名词常常与后面的名词构成新名词。如:
现在分词 动名词
swimming boy swimming pool
教师讲解语法时,需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教学,使用比较通俗易懂的句子进行讲解,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实现语法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因此教师依旧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回归,在英语教学中,增加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知识的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采用学生易懂的内容开展英语教学,减少学生的压力,使学生更加积极愉快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从而实现良好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初中英语 教学改革 英语单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信息化时代,现代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教学领域的电教辅助教学,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趋势的不断强化,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纷纷选择整体教学的方法,而不再是传统的分段切割式教学。整体教学的基本支架是听力、口语、阅读、学做等综合能力、技巧训练。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获得,有赖于以上方法的运用。只有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储备,才能实现更进一步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本文中,作者以The necklace为例,解析了实际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及其步骤。
一、创设课堂教学环境,提升英语单词学习水平
一般情况下,载戏剧材料的教学过程中,很少出现生词。举例来说,如在The necklace一文中,共有23个生词、词组(其中人名除外)。而在常规的课文教学中,生词和词组一般在40至60个之间,由此可见戏剧材料更加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笔者在该课的教学导入中,首先,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文中的词汇。针对文中的难、重点词汇,笔者还可以配以典型例句,以方便学生理解。其次,是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操练文中的生词、重点和难点词汇,而学生的记忆也在一定的情景之下。再次,笔者采用以单词为线索,讲解单词的过程,也就是在解读课文,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作文内容。在整堂课上,笔者还将一些学生认为具有戏剧场景变化的文段,提示学生关注舞台说明。这样整体的阅读教学,高效的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主旨。此外,笔者所准备的一些配套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有不小的强化、巩固效用。
二、造设语言交流氛围,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情景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从而能够独自的发现、提出问题;其次是教师帮助、指导学生解决所遇见的问题;最后是开展一些情景化训练,以锻炼一些日常的具体用语、交际语言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下倾向于知识传授弊端,同时还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同步的。
1. 假设对话场景。如在The Necklace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着重操练了How about…:
A:Yesterday there was a talk about China grammar given by professor Wang in Class 36.
B:Did you go to listen to it?
A:Yes, of course.
B:How about it?
A:It’s so wonderful and usefully for us!
2. 简要说明课文中交际用语的使用场合。比如,在交际语境中,常用句型why not/why don’t you…来表示建议、提议等。
eg: Why not tell me this as soon as possible?
Why not sit down and tell me what’s wrong with you?
3. 在教师精讲精练的基础上,将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不宜过多、过细地讲解语言点,应强调省略得当,并突出重、难点;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举例来说,如笔者在本文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了I don’t think I know you一句中否定转移(transferred negation),并对重点讲解词语cost ,marry ,worth。
三、合理编排话题,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
在课堂导入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表演课文对话,并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将文中所描述的语段再现于课堂之上。这样便有效地使得 “死”的书本“活”了过来,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知。通过模拟交际运用,有效的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这些都有助于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快速地掌握、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学习自主的演讲设计,有着充分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能够不断激发其英语时间的欲望和自信心。
四、尝试开放式作业,帮助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
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途径便是作业。而素质教学下的作业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
(1)讨论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透视分析课文主人公Mathilde Loisel,在课堂语言的教学中,同时注重思想教育。如此,不仅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有助于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2)续写课文结尾。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为文章续写结尾。这样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思维习惯。学生的每一个新颖构思,都无不展示着其创造力的发挥。
(3)查阅学习相关知识。在本文的教学前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上网或者到图书馆查询与课文有关的信息,如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西方文化中的舞会和邀请知识等。这种形式的作业,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通过英语这个窗口,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学生独立动手收集、整理资料,能够有效地培育学生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辉红.实施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1)
俗话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教材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依据,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要源泉。现在许多中学生毕业以后,倘若考不上高中和大学的,也有部分靠自学成材;即使升学,也要具备相当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在中学阶段要发展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也必须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入手,养成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习惯。这样既可以为教师讲解打下基础,又可以弥补教师讲课不足。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而且还要教会学生看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该从小开始,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中学生读数材时经常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不看书,教学教材仅作为抄做习题、练习之用。二是看教材,走马观花,一晃而过,像看小说、连环画,不深思,不求问。三是语文阅读基本功低,语法结构搞不清楚,读不通。四是不懂数学语言、数学词汇,逻辑推理混乱,障碍多,无法理解。五是兴趣记忆短,注意力容易转移,易受外界干扰,持久性差。我在日常教学中针对以上情况采取了如下方法:
第一,初一年级学生在熟悉和接触数学基础知识时,应把他们的认知重点放在培养好的读书习惯上来。如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阅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轻重分析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难以理解的数学专用术语或句子,可作应有的解释。
第二,学生在初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后,教师可以把读教材分成两个阶段:讲前预习,讲后阅读。讲前预习对学生不用要求太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大体了解,将难懂的地方做上重点标识,以便教师讲授细节时,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讲。讲后阅读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上,教师根据课堂讲授与书本内容两相对照,使学生弄通、搞懂各种数学概念,识记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督促检查学生下功夫记。
第三,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各年级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析数学术语、名词和数学符号。如:“都不”和“不都”,“或”、“且”和“当”,“仅当”,“当且仅当”、“有”,“仅有”,“有且仅有”、“至少”,“至多”等。对难懂的长句子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份和附加成份,必要时还可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让学生全面理解。
第四,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写提要,在教材上划着重点(找重点),写批注,添补内容(如补图形、补步骤、扩张概念等)。
第五,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数学结构,分清定义、公理、性质、法则、定理,推论的内涵和外延,弄清逻辑关系。
第六,强调学生阅读时注意教材中数学语言的严谨、简练,注意例题的格式,要求学生以课本上的规范纠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
第七,考试时适当考一些课本中的数学概念或常识,以提高学生看书的兴趣,达到督促的目的。
二 在联想中举一反三,扩大知识界面。
培养能力,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等。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源泉”。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首先从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入手,因为它比较具体、直接。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比联想。所谓类比是指同类的比较和类似的比较。要比较,就要联想。
通过类比提高想象力,加以分析归纳,再进行抽象思维,寻求规律性的东西。数学中类比是比较丰富的,如代数中的二次函数为最基本,二次函数的零点(y=0)、正数值“y>0”、负数值(y
第二,形数联想。数学中形数之间关系是彼此相依的,要启发学生用“数”来巩固与研究“形”,利用“形”巩固研究“数”。讲函数时,一定要强调学生记性质、想图形,画图形、想性质;对于不等式、方程一类的问题也要强调学生形数联想,利用图解。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去学习一门外语并且作为高考的主要科目,然而学习了多年英语的中国学生在阅读英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交流交往中往往会因为缺乏英语国家文化而遇到很多困难。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得以传承和继续的载体,同时文化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一定的语言表达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只有充分的了解该文化背景才能理解语言所表达的真正含义。英语中包含了数不清的典故、名言、历史著作等,并且牵涉到了各时期的思想、政治、社会重要事件和人物。只有对这些知识有了较多的认识,语言才能学得更好。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提出了具体的内容和标准。下面是七级文化意识目标的描述:
1.理解英语中的常见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2.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或传说;
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贡献等;
4.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
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
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
8.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
9.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最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也更加注重对真实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无论是听力,单选,完型,阅读还是书面表达,对跨文化语言运用方面的内容考查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所以,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语言知识的教学以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认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对学生学英语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相当重要。
现在很多中学英语教学工作只注重对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很多老师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便可以顺利的进行阅读交流了。的确,语言基本功的掌握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白: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一些单词或者句子,而且为了交流交际。作为教师要培养的是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做题应付考试的能力。因此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应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能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恰当运用语言。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1、善于挖掘现有教材中的文化资源
新课改后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是依据“结构—功能”理论编写的,每个模块都有一个主题,有一个话题以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每个模块都反映了中外不容的文化,每个模块中的听说读写都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充分的体现了“文化渗透”这个特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勤于思考,就可以发现很多跨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
2、充分利用节日进行文化教学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扩大,很多传统的西方节日也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很多学生也非常热衷于一些西方的节日文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知识的渗透,也可以对比中西方节日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例如现在广为流行的情人节、感恩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复活节,圣诞节等等。教师在这些节日的时候不妨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例如圣诞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圣诞节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西方人如何庆祝圣诞节。.
3、开设英语选修课和开展丰富的英语活动
新课程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开展丰富的选修课,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开展一些有趣的英语选修课。例如本人所在学校开设的《英语歌曲欣赏》《英语美文欣赏》和《英语影视剧欣赏》。选修课不像必修课那样有必须要完成的语言知识教学任务,可以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向学生传递英语国家文化为主要目的。.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
素质是指人的自身所存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是决定其主体活动功能、状况及质量的基本因素。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按照当前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公论,数学素质大致涵义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
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如数学教育家马明在观看电视转播的世界杯排球比赛时,从场地工作人员擦地一事想到,如果用一米宽的拖布把整个场地拖一次至少要走多长路程的问题,并用化归法原理把所走的路程(长度)转化成了场地面积来计算,这是一般人很少注意或不屑一顾的事,却是数学家运用数学的良好机会。足见一个高素质的数学工作者具备不失时机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
3.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乃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的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这是数学的创造技能。
4.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综上所述,数学意识是数学素质的基本表象,数学技能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存在于数学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之中。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着重对全体学生强调: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要改革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机械识记,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注重概念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力求讲精、讲透、讲活,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首先,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数学思想即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的、高层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导地位,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中学阶段着重要领会的数学思想是: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与讨论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符号化思想、运动与变化思想整体思想等,例如:
例1:计算:(3x+2y+1)(3x+3y+1)
分析:本题若直接按多项式相乘的一般步骤计算,则相当麻烦,观察题目特征,发现两个多项式中均含有3x+1,故将3x+1看作整体进行计算。
解:原式=[(3x+1)+2y][(3x+1)+3y]
=(3x+1)2 +5y(3x+1)+6y 2
=9x2+6x+1+15xy+5y+6y2
其次,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第三,要加强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逻辑方法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再学习的能力,它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数学中要运用的主要思维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3)培养数学能力
现在公认的数学能力主要是运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数学学习与再创造能力等四种能力,根据现代科学需要,各阶段学生都要有学习使用和应用计算机等信息科学的技能。
三、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原则
1.认识数学素质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受教育者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所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相吻合。
2.明确数学素质教育的指向性。过去几十年单一的教育模式,一度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局面,培养不出社会需求的各类各层次人才。
一、利用老师的自身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学时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富有激情的教学氛围,严谨治学的教学态度等等,都能成为吸引学生的亮点,从而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文的学习上来。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展示自己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1.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抽象的思维需要形象的语言来体现,老师通过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够将老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展现给学生,为了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率,老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使教学语言充满艺术特色,学生在老师富有艺术特色的语言感染下,在富有乐趣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老师要想使自己的语言达到如此效果,首先老师的语要让自己的语言做到表达准确,发音清晰,简短精炼;其次,要让自己的语言做到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平铺直叙式的说教式教学,是非常枯燥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乏味的感觉,对语文基础知识产生抵触心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运用语言去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寻找快乐。
2.利用老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是一门富有情感的艺术,心理学研究表明把全部心血灌注在学生身上会起到极好的效果。情感是具有魔力的,在教学中融入情感,就会使教学具有神奇的力量。要使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那么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快乐,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学生,老师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教学效果。老师若在课堂上表现得积极乐观,学生也会积极主动的去进行自主学习,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有效地向学生传授中职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保障。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一种充满快乐元素的享受过程,学生在接受中职教育期间会遇到不止一个语文老师,如果遇到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老师会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相反,遇到一个消极的语文老师,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快乐情趣,使他们树立快乐学习的理念,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利用趣味故事活跃课堂气氛。
老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使学生情趣高昂起来,进入学习的状态,将故事融入教学之中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对于中职语文基础教学而言,没有故事的教学是缺乏活力的教学,在教学中将故事作为语文基础知识的突破口,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在中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采用故事法是非常有效的,通过将故事可以使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加强烈,在语文基础教学中老师要逐渐从讲故事向创作故事发展,并且注重引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发现去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之间进行互相讲故事,在彼此的交流中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利用生活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情趣
语文基础知识分布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如公益广告、警示用语、每家每户门上贴的对量等等,都体现着语文基础知识,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积累,以此丰富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就会逐渐提高。在中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也要贴近生活,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学会运用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比如,在进行纠正错别字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街上的广告用语中是否有错别字现象,并进行记录收集,回到课堂上时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还能使学生养成提笔规范字的良好习惯,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途径。
在中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采用趣味性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更加积极的参加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也得到活跃,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得到培养,学生自我价值也得到体现,同时也可以使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强调自己所教授的知识,这样很容易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教材的内容。但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按自己成人化的思维对课程进行解读,而对于有些学生并不容易理解的难点和疑点,则很容易忽视掉,觉得有些内容“理所当然”,不需要过多解释。学生只能去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从而陷入越听不懂越难、越难越听不懂的恶性循环,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如同嚼蜡。
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必须要教师进行换位思考。考虑如果自己是在下面听课的学生的话,应该会如何理解自己所讲授的内容。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传授知识,而不是按自己的思路,照本宣科地念完课本内容,这样做的结果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要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得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并及时进行解答。
二、形象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成年人觉得非常基础、理所当然能懂的词语,对于知识不够丰富的初中学生来说,也可能是很难理解的。比如权利、义务和涉及法律专用的词语等,对于首次接触到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较为抽象的,需要教师事先要仔细思考,以浅显的、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去仔细解释。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多运用比喻、举例说明等手段,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权利和义务等,可以就学生的生活范围,比如在学校和家庭中结合实例来进行解释说明,以便后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形成感性认识。
三、因材施教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旧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提出“听其言,观其行”。比如他两个学生子路和冉由去问孔子,听到别人鼓励要不要去做的问题。孔子就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子路生性鲁莽,孔子就劝说他三思而后行,而对于生性懦弱的冉由,则鼓励其大胆去做。这一点在现代教学中更是得到充分强调。曾有教育家说,“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只是他的老师不一定知道”。对于学生,应该根据他的特点和能力来进行教育,而以往那种“流水线式教育”、“模式化教育”应该摒弃。
四、谨防功利性教学
不能否认,目前对于教学的考核,考试成绩仍然是最重要的指标。“以考为纲”来很功利地进行教学并不可取。抱有这样态度去教学,很容易抛掉有营养的内容,而只教所谓的“考点”、“热点”,将本来充实的书本课程割裂成一条条枯燥的词条,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显然学生不可能从这种“饲养式”的教学中得到什么学习的乐趣。
其实这大可不必,考试与学习的关系并非是完全对立的,相反,两者相辅相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考试是对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总结,而无论是考试还是学习,培养能力和掌握知识都是其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这样一种观点,即分数仅仅是能力的体现,而不是学习的目的,避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哪里是重点、哪里是必考之类的暗示。
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根据笔者的考察,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延续几千年来“老师在讲台上读,学生在下面记”的旧模式。而在现代教学中,则反过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独立去搜索和查阅相关资料,对事件进行调查和研究讨论,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思考。
六、新教学工具的运用
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本来就活泼、好学,求知欲强,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而CAI课件和视频图片等的运用,会让他们觉得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充满趣味,乐在其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新的教学手段还大大丰富了所能讲授的内容,笔者的同事曾说过一句话,比划一小时还不如一幅画形象。而不仅仅是图画,音乐等多种元素都能够应用到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新手段的运用并不是要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作为有益的补充,可以与后者很好的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中职教育,是众多技术人员步入职业岗位前的重要阶段。选择进入中职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文化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较差,没有顺利考入理想的高中,难以步入梦想的大学继续接受教育;另一类主要是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负担沉重的学费,迫切希望步入工作岗位。在中职院校中,学生除了接受基本的课程知识的授课以外,还会接触到专业性较强的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中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石。
一、主题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进行上机操作,在理论讲解阶段,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仪讲解,教室的窗帘都拉起来,教师光线很暗,很多学生听的云里雾里,不明白教师讲课内容,但又不能及时提问,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再加上教室环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困倦感,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主题式教学是通过多种不同的情景进行教学,学生不仅仅在一种环境中听课,教师设计出多种情景,这样学生不容易产生厌倦感,对于新鲜的情景还会让学生感觉到很新奇,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生通过情景课堂还可以拓展思维,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题式教学核心内容是课堂的主题,教师应该突出主题,赋予课堂“灵魂”,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让课堂主题更加鲜明,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及教师都享受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教师的课堂压力,一e两得。
例如,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第一课为《计算机概述》,教师可以这样讲解:“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几乎每个人家中都有电脑,也就是微型计算机,那么大家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史吗?”通过提问引出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想:“计算机以前是什么样子的?计算机由哪些组成部分?等等”。教师可以制作计算机发展史的主题作为本节课的主题,通过投影幻灯片等先进方式将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发现第一台计算机与我们常用的电脑有很大不同,它是那样庞大,然后教师就可以讲解计算机是怎么由如此的庞然大物变成现在这样的,这样学生就会被完全吸引到课堂中,会对课堂内容更加感兴趣,注意力也会完全集中到课堂中,学习效率会提高很多。
二、如何进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主题设计
主题教学的核心是进行主题设计,主题教学模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教师对于主题的设计还有所欠缺,所以提高教师的主题设计水平是工作重点。主题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主题设计应紧贴课本。课本是教学的基础,主题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堂主题设计的时候不能脱离课本,脱离课本就会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所以一切要以课本为基础进行设计。二、主题设计应参考学生意见。主题教学的客体是学生,所以教师在进行主题设计的时候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建议,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主题更能吸引学生。多让学生提建议对于教师拓宽思路也有很大好处,集思广益更能设计出好的主题。三、主题设计应有层次感。教学书本上的表面知识只是第一步,学生学习表面知识很容易,如何让学生进行更深层的学习,做到“知其然”,还要做到“知其所以然”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深层次的知识需要学生去领悟,教师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主题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给学生以启发,在主题情景中感悟到深层次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三、通过主题教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作用,通过主题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主题教学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多地是培养学生更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单单提高学生的成绩,通过主题设计,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自主去学习一些东西是主题教学的一个目标,主题情景可以吸引学生,更多地去探索知识,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将大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第一课为《计算机数据表示与信息编码》,这一课设计计算机的编码,学生对于编码不了解,教师告诉学生计算机常用的数制有4种,分别是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教师着重给学生讲解二进制,其他简略讲解,这时学生会对另外几种数制好奇,自己进行探索,通过学生自己学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计算机数制知识。
结语
主题教学在教育中逐渐普及,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主题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好处,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秦芳. 主题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