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036-0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是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文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艺术又是文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考虑艺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
一、文艺是社会意识形态
文艺,是文学和艺术的统称。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艺,基本特点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总是个别的、具体的、可以使欣赏者从感觉上把握它;由于作者创造形象时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文艺作品不像科学论文那样仅是以理服人,而主要是以情感人,欣赏者通常是在被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感动的同时,接受作品所阐明的道理,从而得到启示和教育。
二、艺术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艺术是文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籍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文化的范畴。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建筑、雕塑、园艺、文字、书画、歌舞等等。这些表现方式已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艺术在精神意志上的指导性
艺术的精神意志功能,一旦影响到人们的行动时,就会产生一种“实践”作用,即把精神的意志活动转化为一种社会行动和实践活动。这就是艺术作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再作用于客观现实世界,改造世界,或者以“精神――实践”的方式来参与世界的功能。
艺术的这种精神意志实践功能,把艺术和社会联系起来,和世界联系起来,艺术通过这种精神意志作用,使人们获得一种精神力量、世界感和价值观,影响他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艺术的精神审美作用通过意志行动的中介,最终达到社会实践的作用。
四、艺术在生活中的实践性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艺术,在国家整个事物中也不能缺少艺术文化的管理部门。美术作品巡回展览、电影周的活动、专场名星歌舞表演,这都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妇女可以为一斤蔬菜的价格斤斤计较,但她却能花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买一张演唱会的门票。一家人去看一场名星的演出,他们往往还没有考虑去接受演唱内容的任何教育和思想影响,而是觉得这是他们家中的一次文艺观赏活动的安排。可见,艺术已经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参与社会,调节社会生活。艺术对于个人来说,不仅像艺术家那样的人,可以成为他们终身的价值追求,对于普通人,可以成为他们生活丰富多彩的调节剂。
即使在纯政治性的接待国家元首的礼仪中,也要奏军乐,在政治大会中还要唱国歌,在奥林匹克运动比赛开幕式上,表演大型团体艺术体操和舞蹈,或者进行各民族的五彩缤纷的服装表演。这些都是艺术活动参与其间。
五、艺术对人的精神生活的作用
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展现有着特殊形式。审美文化特有的审美性质,决定了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无论接受它哪一方面的影响,总必须以审美体验作为它的心理中介。审美可以调动人的一切精神力量,人的认识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参与其中。这决定了没有其它任何意识形态对人所产生的影响,能像艺术作品所唤起人的审美体验那样,使人的整个心灵得到深刻的触动、强烈的影响和全面的滋养。
我们通过艺术摄影、电影,绘画,小说描绘来“观看”我们没有看到过的自然,艺术和自然也能以混同的状态进入我们的意识。在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中,确有某些时刻是过着“艺术生活”或想象中的生活,即整个意识状态沉浸在艺术作品的情节氛围和命运斗争中,这是人类意识的一大奇观。正是艺术的这种对人的精神的感觉作用,才发展了人们对色彩、线条、构图、形态、空间意识、体积感、和谐、崇高等形式方面的审美知觉能力。
群众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渗透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生活、生产活动之中。当前,群众文化作为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更是以其参与的全民性、活动地域的广阔性、活动内容的普及性、活动时间的灵动性成为最重要的文化类别,而且群众文化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是社会全体成员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对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能动性
1、群众文化的群众性特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展开了广阔宏大、无所不及的域地
群众文化是全体人民大众以满足自身精神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文化行为及成为客体的物化成果,从这个角度上讲,群众文化的群众性可以说是全民性的同义语。群众性表明群众文化是人民大众所拥有和享受的精神文化。群众以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自如地驾驭群众文化客体,进行能动的群众文化继承和创新。群众在群众文化中的主导地位、自我性、自主性,以及全民性都充分说明了群众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过程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群众文化的自娱性特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提供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形式
人们在求乐心理的驱使下,怀着或赏心、或悦目、或益智、或健身等乐趣的期望,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获得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所谓自娱就是这种使自己快乐、愉悦的精神活动的过程。
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曲艺、戏剧等艺术门类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之所以代代创新,其奥秘之一就在于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群众文化都具有鲜明的娱乐性。
这种娱乐性的作用既能满足人们的愉悦心理,又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如由娱乐活动的思想内容所产生的教化功能,因娱乐活动使人消除疲劳而促进生产的经济功能,由娱乐活动激发人们情趣而形成的审美功能等。
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离不开这种由自娱性而发生的教化功能、经济功能、审美功能等,离不开这些真实生动、灵活多样又切实可行的自娱形式。群众文化自娱性不是一种单纯性的娱乐,它同求美、求知、求健等心理需求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要把这求美求健的心理发扬光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群众文化本身就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方面。群众文化自娱心理的产生、演变,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一部人类史,就是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发展史,人们的群众文化自娱心理及其行为由低劣粗俗走向高雅,也是一种必然趋向。
3、群众文化的倾向性特征为社会文化精神的构建指明脉络走向、价值归属
每一种类型的群众文化无不体现着该时代的某些倾向性,而其必然的倾向性走势表现为人民性倾向,这种倾向反映的是社会生活所达到的与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相―致的程度。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落脚点“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主旨是相一致的,内容是一以贯之的。传达了时代的声音,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人民的思想或审美趣味,这种群众文化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内容上于人民有益、艺术上有一定特色、形式上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表现了人民对真善美的热爱与对假恶丑的憎恶和斗争,这种带有人民性倾向,具有进步意义的群众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过程中,群众无疑是持以“首肯”、“善择”之态度的。这种具有人民性倾向的内容如盘根错节的大树般深植于社会文化精神的内涵中。
4、群众文化的承传性特征蕴示着传统文化内涵,日久弥新,不断发展
构建精神文明我们面临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转化与更新。传统文化对我们具有积极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思想内容大致有:第一层次是自强不息、兼容并蓄、高度融合的精神。体现为不屈不挠的奋斗和求索,对各种合理的有价值的东西都能兼容并蓄为我所用,对异质文化有高度的融合力,并在融合基础上有新的创造。第二层次是务实的精神,体现为直面现实人生,勤劳实干、践履笃实、不尚空谈。第三层次是伦理精神,体现为崇尚道德、重视群体、勇于奉献、宽人严己、追求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等。我们要把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一代地承传下去。
二、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现状表明了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能动性
1、群众文化网络日臻完善
我省城乡已初步形成以省群众艺术馆为指导,以区、县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社区文化站、文化中心为骨干,以村级文化室、文化大院为基础,连接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文化户的多体制多形式的群众文化网络。一大批规模大、功能全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将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先进文化建设。
2、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
创作、表演、展览、阅读、培训、健身等各类群众在其空间的广泛性、时间的闲暇性、目的的功利性、效应的双向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备受群众喜爱。
由中央文明办、中央综治办、文化部、卫生部等10部门共同组织的这一活动,呈现出整体推进、不断深化完善的良好态势,将快乐、健康与安全通过大大小小、常抓不懈的工作送入千家万户。“卫生进社区”活动,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保健知识带入社区。4年来,全国“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中,14位首席专家在20多个省区市开展巡讲、咨询活动,76万群众受益。“科技进社区”活动,作为与提高居民素质息息相关的一项,同样受到基层社区工作者的重视。全国先后举办各类科普讲座、报告、培训、竞赛等活动40多万场(次),参与活动的群众达7000多万人次,科普志愿者达200多万人。
如同大树将根深深扎入泥土,不断将阳光与水分通过各个枝干输送到最需要它们的地方。卫生、法律、文体、科技,这些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将“四进社区”活动逐步推进,惠及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
“三下乡”温暖广袤农村大地
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大篷车”满载歌声奔驰在乡间小路,白衣天使来到穷乡僻壤……多年来,“三下乡”活动的内容不断充实,社会参与面不断扩大,为农民群众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已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为“三农”服务的一个品牌。
为满足基层群众对知识的渴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送书下乡工程”。据了解,这一工程已覆盖全国22个省份的近3000个乡镇,累计安排资金6000万元,配送图书总数为511.6万册,其中20__年共发送图书179.01万册,为农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有关部门在做好图书下乡、电影下乡、法律下乡、婚育新风进万家、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等活动的同时,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艺院团下乡、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医生下乡、科技大王进农家、乡村青年文化节、民营企业下乡等一系列活动,群众广泛参与,产生了较大影响。
各地还结合实际,推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各种活动,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踊跃参加。广东省丰顺县一度地下__赌博泛滥,为配合公安机关的打击行动,当地的“三下乡”活动中就专门排演了一台“造一方净土,育社会新风”专题文艺节目,到全县农村巡演,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江苏省在活动方式上突出重点项目,开展的新年“三下乡”服务慰问集中行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以及南京农大组织的“科技大篷车”和“百名教授兴百村”活动,社会影响面大,辐射范围广,已成为“三下乡”中的品牌项目。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火如荼
从城市到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火如荼,20__年9月5日,中央文明委办公室在媒体和网站公示了全国首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候选名单,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立刻引起广泛关注。10个全国文明城市、3个全国文明城区更是成了焦点。这是创建文明城市活动20多年来第一次评选全国文明城市,也是继1999年和20__年表彰两批121个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后,第一次给少数城市(区)戴上“全国文明城市(区)”的桂冠。
一、 跆拳道礼仪常规
跆拳道的礼仪是指练习者从内心深处溢出的自然的表现在人的行为上的,高尚的,有价值的举动。跆拳道练习者在学习技术训练之前,首先要学习的是跆拳道的礼仪知识。只有懂得了跆拳道的礼仪知识,才可以练好跆拳道,从而达到最高境界。跆拳道礼仪的学习对于一个跆拳道练习者非常重要:谦虚和正确的言语,忍让和友好的态度,虚心和好学的作风,是跆拳道练习者应当遵循的重要礼仪。
跆拳道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它贯穿了“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跆拳道运动极其重视礼仪,它是以敬礼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它要求练习者在学习与训练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礼仪,要学会敬礼。跆拳道中的敬礼,是表示尊重、礼貌、友好、谦虚和感谢,是一种内心思想的外在的表达方式。跆拳道的敬礼要求是:身体面向对方,并步直立,两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上体前倾度,头部前倾度,目视地面稍停后,还原成直立姿势,行礼完毕。
每一个跆拳道练习者在进入训练馆之前都必须身穿白色的、整洁的跆拳道道服,按照要求系好道带,光脚或穿着道鞋后进入训练场地。“以礼始,以礼终”是跆拳道练习者精神的中心思想。进入道场时,首先要向国旗和教练行跆拳道的鞠躬礼,以此来表示对祖国的热爱,对国旗的尊重和对教练的尊敬;见到队友时也应该行礼问好,以表示友好。训练课中应时刻保持道服的干净与整洁,每次需要整理服装时要先向教练行鞠躬礼,然后背对国旗、教练及队友整理服装,整理完毕时转身面向教练行鞠躬礼,以表示抱歉,其目的是要求练习养成的干净整洁的习惯;训练中如果出现气势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到位、没有全力以赴等情况,在教练示意后应立即行礼以表示抱歉,为的是让练习者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注意力集中,刻苦训练,减少不必要的伤害;队友之间应相互帮助,在脚靶训练和模拟实战等需要两个人配合的训练中,两个人应以相互敬礼为开始、相互敬礼为结束,必须认真负责的帮助队友做好每一个动作并及时的纠正错误,两个人在交换脚靶或任何训练用品时都需用双手接送,同时行鞠躬礼,这样可以培养队友间的团队精神和相互尊重的良好情感;训练过程中,练习者应该严格按照教练的要求进行练习,教练讲话时练习者需跨立站好或端正坐好目视教练认真听讲,不得随意打断教练讲话,如要提问需行礼鞠躬,得到许可后才可以提出问题,得到解答后行礼鞠躬并说声“谢谢”。在比赛开始前,首先要向教练敬礼,然后向裁判敬礼,在每局比赛的开始还要求向对方敬礼,以表示尊重;在比赛中,如果红方使用了犯规行为攻击青方,当裁判员对青方作出判决时,青方必须服从接受并向裁判员行礼以表示歉意;在比赛结束时,应再次向对方行礼,并向对方的教练敬礼、握手以此表示感谢。在比赛过程中即使出现了误判,也要等该场比赛结束后,有礼貌的向裁判员提出问题并要求改正。
[NextPage]
二、跆拳道的精神实质——近于理想的人性
(一)跆拳道礼仪传入我国,跆拳道的精神扎根于练习者的心中
跆拳道的礼仪是伴随着跆拳道这个运动项目的产生而发展而来的。跆拳道作为朝鲜的国粹,它记载着朝鲜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它是一项新颖而又古老的体育项目,自从年代中期在朝鲜半岛重新崛起到现在,半个世纪以来跆拳道运动努力的向世界传播,现已经风靡全球。韩国人从小就练习跆拳道,就连小学生都能做出极其高难的动作,他们把礼仪作为一门思想教育的必修课,为培养和发展后备人才提供基础。“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与交往活动中产生并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种行为规范,将礼仪教育渗透到跆拳道学习中,不仅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加强课堂的组织纪律性,还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跆拳道运动像台风一样猛烈的吹向我国的同时,跆拳道礼仪也随之深深吹进了我国众多跆拳道练习者的心中,犹如武德一样促进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
(二)跆拳道礼仪的内在表现
跆拳道的礼仪不仅仅是从敬礼一方面表现出来的,它还包含着人的内在的一种修养。练习跆拳道不但可以修身养性,培养人优秀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强身健体,练就人健全的体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竭尽全力的去学习和训练,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益处和收获。在练习跆拳道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要有终于祖国的思想,要有爱国家、爱民族的热情,要在尊敬长辈、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磨练意志。当我们面对艰难、困苦和遭受自我极限的挑战时,我们可能产生放弃训练、退缩和逃避的念头。这时我们一定要用坚定的意志去克服杂念,我们必须要学会坚定、忍耐和不屈不饶的精神,战胜自身懒惰。
讲礼貌、重礼仪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现代人的一项重要标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一个人展示给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礼貌方面的素养。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且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而在许多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更多地关注的是孩子智力和学业的发展,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甚至蛮狠无礼。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常常把如何与人交往,礼貌、礼仪的学习视为“不学而能”的事,无需专门的教育与训练,社会、学校提供给青少年的礼仪示范、礼仪活动和相关礼仪知识不够丰富。事实证明,礼貌、礼仪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的指导。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不是自然形成的,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对青少年进行文明礼貌方面的系统指导与训练,对其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
这就是跆拳道练习者在学习跆拳道礼仪时所应注重的内在的道德修养,它随时随刻都督促着我们,使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做到知礼守礼。
(二)尊敬师长 团结互动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跆拳道练习者应该尊敬师长、前辈,在行为举止上要谦和礼让,恭敬聆听教师的教诲,认真学习并实践,好学上进,珍惜师长和前辈们的辛勤付出。跆拳道练习虽然是以双方格斗的形式进行的,但是不管它怎样激烈,由于双方都是以提高技艺和磨练意志品质为目的,所以在双方各自内心深处都必须持有向对方表示敬意和学习的心理,因此在练习或比赛前后都一定要向对方敬礼。由于跆拳道是练习者精神和身体的综合修炼,能在艰苦的练习过程中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并能获得防身自卫的本领,因为练习者在精神锻炼环节中就包括“礼仪”的教育和熏陶,这对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识品质,养成恭敬谦虚、友好忍让的态度和相互学习的作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文明礼貌 举止端庄
跆拳道和我国武术有着相近之处。中国武术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它的礼仪、忍耐、谦虚、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体育事业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在跆拳道运动中也是如此,它强调了练习者学习与训练中,要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师长,团结友爱。此外,中国武术也有礼仪。我国素称礼仪之邦,有悠久的道德传统。中国武术是我国的传统项目,也是我国的国粹。它要求习武者平时的举止端正大方,有礼貌,言谈话语要有素养。它们在比赛的开始和比赛的结束后都要行“抱拳礼”,以表示对队友的友好和尊重。在中国武术散打中也要求了练习者要有武德,它对于武术散打较野蛮的攻杀也起了抑制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武术竞技的安全性和文明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少了一些美国职业拳击、泰拳、欧洲自由搏击术的血腥。“学武先学礼”、“习武先习德”。
中国武术、武术散打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良传统。它们和跆拳道一样,都有着一种内在的“尚武崇德”的精神。它不但可以培养人们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待他人,严于律己;还可以培养人们勇敢、顽强、坚毅、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的精神。
(四)修身养性 遵纪守法
自党的十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此种背景下,企事业单位必须紧跟党的步伐,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助力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持、道德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企事业单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调节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利益或人际关系,对员工的心理或情绪进行调适,从而达到化解单位内部矛盾,建立单位内部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这一功能可以促进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在单位内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员工的各项综合素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实现和谐工作环境的构建。
其次,通过借助一些惩罚性措施或者是一些行为规范(例如营造气氛、树立楷模),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激发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创造力、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使员工积极投入到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为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最后,企事业单位员工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例如大型企业的各项举动经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众多人对事物的基本认知与评价,更关系着人们思想价值观的重要转变。这意味着,企事业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明星效应”,对构建积极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1)帮助全体员工形成全面且科学的认知。针对现阶段企事业单位员工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涵、角色地位及重要意义等认识不全面的问题,应在单位内部做好宣传教育,令全体员工明白精神文明建设是优化单位建设,实现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工作中应分层级、分步骤、全方位的帮助全体员工扫除思想障碍,强化员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企事业单位领导层应摒弃传统“注重效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注重物质力量、轻视精神动力”的不良倾向,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影响单位生存发展的重要事件实施;员工应摒弃无关紧要、无用性以及无需求的错误观念,科学明确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关系,明白同物质一样,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对自身与单位发展都极为有利的工作,进而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实践工作并实现优化提升。
(2)大力推进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企事业单位员工如果缺乏良好的文化建设,就不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格魅力和作风形象,更谈不上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新时期企事业单位应加强文化建设,培养知识型、创新型的员工队伍,从员工做人的本职做起,不断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引导员工摒弃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单位作L和精神风貌。具体工作包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定员工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不断完善文化体育设施,提高员工文化建设硬件水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员工道德素质和修养;开展员工经济技术工作,加强员工团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员工的文化建设,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3)成效要以全体员工满不满意为检验尺度。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效果体现在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实际能力、为人处世之中,体现在企事业单位的精神面貌、风气、和谐程度、完成任务的能力等方面。员工评价这杆秤,能准确称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斤两、分量”,因此要将员工满不满意作为检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尺度。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日常行为细则,科学合理地搭建员工评价平台,用可量化的指标反映员工对精神文明建设效果的满意程度,避免过去只凭检查者感觉或查阅政治笔记本的方法来判断精神文明建设效果的弊端。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增强企事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有效性,从而将企事业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高度、新水平。
(4)构建长效的精神文明建设体制。企事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程,需要建立长效的精神文明建设体制,将具体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去,加强全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与重视,必要时可采取实行精神文明评比考核制度,以达到潜移默化传递精神文明内涵的目的。在构建长效精神文明体制的过程中,企事业单位领导者既要结合现有理论以及实例参考,又要从企事业及员工两个角度考虑进行体制建设方案的确定,在不断总结与思考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体制,从而使企事业单位日后的发展更为规范化和科学化。
(5)加强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企事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具体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企事业单位内部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比活动,为员工树立榜样。企事业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在评比道德模范时保障全体员工都拥有投票权,在投票结束后要公开唱票,保障评比活动的公正性;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学习雷锋的活动,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使员工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挑战。当然,在开展这些服务活动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形式,并保障被服务方能够收到实际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进而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
三、结语
精神文明建设是新时期企事业单位形成巨大合力并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是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也是单位宝贵的无形资产。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因此企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索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向心力,实现单位和员工个人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而且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就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来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道德观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生活行为以及社会的经济行为,这有利于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经济秩序和市场秩序,而这正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2.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提高效益的突破口之一。企业要发展。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有一支技术高、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好的职工队伍。而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必须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密切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3.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所以,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企业的管理内容,不但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促进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只有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到企业管理体制之中,用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才能创造出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热衷于追求产值和利润,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没有足够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投入的资金有限,企业发展资金不足,这在国有企业中显得尤为突出。同时部分企业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投资少,制度不落实,严重地干扰了企业建设和正常经济秩序,将使企业逐渐失去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2.企业中少量职工素质低,技能水平低,企业职工良莠不齐。一些领域道德败坏。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严重地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经济秩序,使部分企业渐渐失去了发展的社会环境。
3.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建设“口号化。形式化”现象严重。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有效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将使企业逐渐失去发展的机遇。
三、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1.企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企业管理内容,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是市场经济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刚”、“柔”并济,既抓疏导教育,又不放弃经济、行政处罚,使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管理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要根据企业特点,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北大荒精神、北大荒核心价值观作用,激发起职工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大无畏精神,使职工在积极向上的主旋律中为企业建功立业。
2.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我们树立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保证我们经济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党委领导企业的全体职工参加全民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仅符合中央的要求,也符合企业的特点,企业里的党员是职工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在企业里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充分利用党员的榜样力量,倡导社会正气,在党员中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并以此作为党员的工作评价标准之一。
3.要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加强职工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企业要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使每一个职工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指两种环境因素:一是指人际关系。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工作:反之,则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干劲。二是指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环境。首先是指工作本身水平方向的扩大化和垂直方向的丰富化;其次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工具、设备、器材等的先进水平和完备程度:再次则指工作场所的宽敞、洁净、明亮、舒适程度,以及场区的绿化、美化、整洁程度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历史过程。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与社会矛盾。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在旧体制下的既得利益不断丧失,势必会导致抵触心理的增加。加上现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社会分配不公,竞争机会不均等等社会矛盾。尤其是改革的复杂性,使得政策上的失误、工作中的偏差往往难以避免。同时,一些西方国家还采用种种手段,加紧推行"西化""分化"政治图谋,妄图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利用我们发展市场经济必然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之机,大肆渲染,人为地制造一些混乱,这就更容易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在社会热点、难点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实践证明,能否正确处理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社会的安定团结,事关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首先,我们要用足够的精力,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特别要注意运用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及时而妥善地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防止矛盾扩大、蔓延和激化,影响社会的稳定,从而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电网基层企业 现状分析
一、电网基层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
准确把握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内涵是对电网企业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基层电网企业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高,对相关建设内容理解不到位,无法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促进电网基层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层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一些管理层认为电网公司没有必要搞精神文明建设,只是追求企业利润和价值最大化,而忽视了企业精神建设的意义,没有准确把握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导致一些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低下。
(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脱离实际
当前基层电网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企业发展实际,基层电网公司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之不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不同,导致了不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很好贴合企业发展实际,并且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一定差异,许多电网企业没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应用于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缺乏适当的经验总结,有些基层电网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流于形式,因而无法有效促进企业发展。
(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机制不完善
虽然当前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系统。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机制不完整,对具体建设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由于电网企业缺乏全面系统的机制,一方面基层电网企业管理层不能有效发挥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带领全体员工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没有给精神文明建设以足够的资金,并且缺乏激励机制,使员工不能直接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好处。当前一些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仅仅停留在宣传和沟通阶段,具体工作做的不够深入。
二、电网基层企业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措施
(一)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
电网基层企业应该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首先是深入理解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深入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不断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更深层次的理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义和目标,更好的使员工重视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消除个人主义思想障碍,要正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深入规划精神文明建设,以创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方法创新
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状态是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对精神文明建设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加强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方法创新,不断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根据基层电网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方法,总结出最合适企业发展实际的方法,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创新,才能确保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能满足电网企业的需求,也能满足时代的发展,推动电网企业更好适应建设新局面。
(三)完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机制
精神文明建设机制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具体来说,进一步完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机制首先要完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体制,健全企业党委统一领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实现有关部门和组织的协调,企业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同时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资金的投入,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资金纳入企业全年预算,形成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保障机制,并根据每年的不同需要合理进行调整进而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经济保障。另外,要确保基层电网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能顺利进行,还需要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监督机制,实现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全面覆盖。
三、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电网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基层电网企业要意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基层电网企业在新形势下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基层电网企业要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度,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要根据基层电网企业自身的特色优势和企业文化,充分认识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意义,紧抓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道德素质,采取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基层电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075-01
一、引言:
随着电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家相关部门对供电企业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能够为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对电力系统的需求,而且还要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为此,加大党政部门的发展力度,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容忽视。本文主要对加强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加强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以此来为今后供电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供电企业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1电力企业本身的环境建设问题。员工在企业的活动时间仅次于在家时间,企业环境氛围对于员工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从人际交往的角度上来看,企业员工所建立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的同事。因此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还是要首先考虑电力企业内部环境建设,并以此为起点进行扩散式建设以及企业统一文化的培养。
2.2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问题。企业有着自己的本质需求,其本质需求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完成自己的经济任务。因此,企业只有把本身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在努力完成经济任务的同时针对企业中所存在的理念思想上的问题进行精神层面的教育以及改正,才能有的放矢、获得效果。通过企业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先处理企业的中心问题和重点问题,是企业在建设精神文明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2.3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效率问题。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一样,要讲究一个投入和产出的比值关系,因此也要计算成本和效益。在这个阶段,对于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电力企业要投入足够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完善,从而获得一个可以预见的明确数值。否则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对于建设精神文明的热情受到打击,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会随之出现问题。
三、供电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3.1 精神文明建设对电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中,企业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大多都认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电力企业中作用不大,可有可无,而实际上,精神文明建设既是企业的一项义务又是企业的一项基本职责,更是企业中的众多员工必须执行的重要任务之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搞上去了,企业的未来发展的理论基础才能形成,为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指明的方向,能够让企业有规划的大跨步的前进。
3.2引导企业中员工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当前电力企业来说,高层的领导干部一味的注重生产和经济效益,将精神文明建设这个误区无限扩大,缺乏对员工精神动力的激励,导致员工很难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上去努力工作,从而出现了工作怠慢,主观能动性低的表现。因此,从管理者来说要加强员工对精神文明建设程度的认知,将眼光放长远,通过自身的以身作则来开展精神文明工作,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日常工作看的同等重要,让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深入人心。
3.3建立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一是对企业的精神文明发展要以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形势相对应,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上来做文章,把精力放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上,一味的复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和发展程度。二是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方向要清晰且明确。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要有明确的宏观和微观的规划,要把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宏观和微观统筹结合起来,在不影响总体规划的情况下,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形势提出各项具体措施。三是得到员工的认可。在电力企业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确认的时候要集中广大电力企业员工的集体智慧,取得员工们的认同感。要对经过时间的检验、已经可以固定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进行大力宣传,使之深入人心。同时,在对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进行确认的时候,绝对不可以朝三暮四、朝令夕改。
四、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4.1创建精神文明建设载体。一是企业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比如在职工中开展有关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职工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还培养了他们爱岗敬业、专研业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将企业的决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企业在作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可以告知职工,然后通过合理化建议、金点子行动等方法鼓励职工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但能够使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还能够使职工充分感受到他们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和主人翁地位。三是通过文化娱乐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电力企业要积极修建一批娱乐设施,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娱乐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增强他们的体魄。
4.2发挥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电力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同时,它是资金较密集,技术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如果从具体方面来说电力企业的设备、企业管理、人才素质基本上构成了电力企业的的生产力。而这种生产力则还需要企业的先进文化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来相互维持。若要真正发挥好先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就需要先进企业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又为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思想基础,而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无形的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载体和文化基础。
4.3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共同抓。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广大企业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精神生活的丰富需要在物质文明达到一定基础的时候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抓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共同抓的局面。以前有的人认为只要物质文明建设上去了,精神文明会自然的跟着上去,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通过实践证明,只抓物质文明建设,即使物质文明上去了,但没有很好的精神支柱,物质文明也不是长久的。所以,要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4软硬结合,调动职工积极性。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属于软件,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企业管理中融入进去,通过教育来进行引导。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则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需要大量的资金去投入。现在,许多电力企业为了减少企业成本,往往比较重视软件的建设,轻视硬件的建设。因此,企业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一方面要重视软件建设,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硬件建设。只有这样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五、结语
电力企业要想追赶跨越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唯有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为员工带来经济收入。同时,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重视职工的参与度,让每个职工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让他们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也为企业的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把握社区群众的思想观念,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因此,我们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和提高群众素质上,把最大限度满足社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第一,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区先后共投入70个亿,大力改善社区环境,共新建、拓宽改造道路78条,出新小区共430多万平方米,整体亮化楼宇139幢,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创新社区服务机制,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开展包括社区助老储备制度等在内的30多项便民利民服务,初步构建起了现代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第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社区群众的学习力、创造力。以创建学习型城区(领导班子、机关、单位、社区、家庭)为契机,在全区建立起一个包括零岁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老年教育、妇女教育、流动人口教育培训等在内的全员、全程、全方位和立体式的教育体系。第三,营造良好的文明环境,提升社区群众的素质。通过社区议事园、“五进社区”、“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社区故事会”、社区“擂台赛”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坚持做到“纵”“横”兼顾。即在“纵向”上发挥好中央与基层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中央、省市的指示精神及时贯彻落实到社区基层的同时,又在“横向”上努力,为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中心意识,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和实效性。做到了“三个结合”。
一是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税源经济相结合。
“税源经济是全区事业的生命线。”我们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使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于“第一要务”,积极营造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不断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年,我区区级财政收入达到10.48亿元,较强的经济实力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努力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对税源经济的强力支撑作用,通过培育和提高广大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区加快发展,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示范城区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确立了“精神文明建设也出生产力”的观念,在湖南路文明示范街的创建过程中,坚持“创建促文明,文明促繁荣,繁荣出效益”的理念,将一条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路创建成“在全国站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湖南路街道*年财政收入达到3.6亿元,占区级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税源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良性互动。
二是精神文明建设与推进社区建设相结合。
“文明社区是社区建设的崇高目标”。目前,社区建设的侧重点已由原来的“为人的发展提供环境优美、生活优质、生态优良的文明生活环境”发展到“满足人自身的全面、持续发展”上来;由原来的“人对社区外在环境和物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发展到“实现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上来。为此,我们一是大力加强社区设施建设。着重把“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对人的自身发展的追求”作为深化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加强硬件建设。先后建成91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艺术中心、5000平方米的社区体育中心,并在每个街道建成1000~2000平方米、每个社区居委会建成100~2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文体活动中心。二是大力推进社区政治文明建设。努力开展依法治区工作,不断深化社区党建工作,大力实施社区、城管、环卫等体制创新工程;加强社区治安和社会稳定工作,*年,区政府投资500万元,公开招聘500多名下岗职工担任社区保安,既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就业,又维护了社区的稳定。三是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事业。我们努力打造“*文化”品牌,筹备成立“*区业余艺术学校”,并在各社区成立“雪绒花”少儿艺术团等百余支业余艺术团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以“展文化*风采,创小康示范城区”为主题,开展军营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进山西路广场的“欢乐广场周周演”活动,形成周末和节假日“白天看演出,晚上看电影”的景观。
三是精神文明建设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我们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上,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为他们排忧解难,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来解决思想问题,虚功实做,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实效性。首先,开展“一条街”(湖南路放心购物街)、“一盏灯”(楼道亮化灯)、“一根线”(社区服务热线)、“一支队伍”(党、团志愿者队伍)等为民服务活动;在社区、邻里、家庭分别开展以“送新风”、“送友情”、“送温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其次,积极开展“一助一”扶贫帮困活动。全区291名处以上干部与特困群众进行“一助一”结对帮扶,在全区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主体、以失业人员再就业为重点,以医、住、学、讼为补充的帮扶格局,*年仅区财政用于帮困扶贫的资金就达到730多万元。
三、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思路
(一)创新思路,增强精神文明创建的生命力。
一是服务中心。在每年一度的全区工作务虚会上,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及时提出当年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重点。2000年,我们提出了“负重攀登,敢为人先”的八字*精神;*年,提出了“构筑*文化体系,打造首善之区形象”的思路;*年,提出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首善’形象”的建议;*年,把“精心打造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
二是明确目标。紧紧围绕全区“税源经济是全区事业的生命线,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主题”的工作思路,提出了“文明社区是社区建设的崇高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富民强区永恒主题”的理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全新的工作目标和指导思想,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了较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三是沉到社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适时提出了“九个到社区”的思路。即组织机构拓展到社区、设施载体建立到社区、思想教育延伸到社区、理论研究扎根到社区、中心工作深入到社区、舆论氛围营造到社区、文明活动创建到社区、服务宗旨落实到社区、信息动态掌握到社区,增强了社区精神文明创建的生命力。
(二)创新机制,增强精神文明创建的整合力。
一是完善领导和工作机制。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成立了社区党建联席会和社区建设发展委员会,成立了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协调委员会,以及文明社区创建联席会、社区工会、社区妇委会、社区团建联席会等一系列社区组织,还成立了“*社区党建研究中心”、“*城市社区研究中心”。健全了区、街道、社区及居民骨干的四个梯次的工作队伍,形成了条块结合、协调运行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网络。
二是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建立由社区各单位参加的区、街两级社区信息员工作网络,收集、分析社情民意,反馈社区群众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该网络被定为50个直报点之一。
三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我们做到了上级部门、社区单位、居民群众考核与街道的自我考核相结合,把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情况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的考核体系之中,奖惩兑现。*年起,在全区21个执法部门开展了优化投资软环境竞赛活动,第一名奖励一百万元,末位部门的主要领导实行诫免谈话。
(三)创新载体,增强精神文明创建的鲜活力。
一是建立社区议事会机制。我们在全区开展社区议事园活动,社区每个成员都可通过议事园这一渠道,随时向社委会乃至上级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百姓事百姓议,自己解决自己事。建立社区议事会机制,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建设“四位一体”(居民代表委员会为决策机构,社委会为执行机构,党支部为保证监督机构,议事会为居民参与议事的反馈机构)的“*模式”。议事园活动开展以来,各社区共收到并妥善处理了居民意见、建议和反映问题1.8万多条。议事园成了沟通政府与群众的“连心园”、群众自我教育的“教育园”,促进了居民自治,推进了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二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我们把每年3月定为“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广泛开展《纲要》的宣传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公民道德观察员等“五员进社区”活动,利用社区资源,组织成立道德宣讲团。今年1月,我们分别与*大学、*师范大学合作,组织“博士生十六大宣讲团走进湖南路文明街”活动、“大学生十六大宣讲团走进社区”活动。今年3月,湖南路文明街成为*大学的教学实践基地,有6名南大博士生被聘为文明街的诚信教育研究员。
三是开展“社区故事会”、社区“擂台赛”活动。在各社区征集、宣讲新人新事新风尚,广泛宣传任劳任怨的社委会主任、热爱社区的好居民、关心支持社区建设的社区人和热爱第二故乡的外来务工人员。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弘扬正气,营造文明的社区氛围。积极开展创文明社区“擂台赛”活动,围绕创建的软硬件内容“打擂台”,全面展示文明社区创建的成果。*年,我们又把“擂台赛“内容拓展到社委会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的“应知应会”上来,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分类指导、各有侧重
当前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明显优于农村,而且城镇工作与农村工作也具有较大差异性。鉴于这种情况,具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应大体分为两个方面:城镇和农村、要求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纵横联动、全面推进。从横的角度讲,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文明办将与工青妇、科教文卫、综合治理、旅游等社会口单位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各单位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纵的角度讲,文明办将带领街道、(镇)社区、文明单位开展创建工作。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考核标准不变,评分更加严格,检查更加常规性,通过文明办经常性的检查、指导、落实,使街道、(镇)社区、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重视性更加提高,工作更有成效。文明单位为社会的示范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全市300多个文明单位自觉地开展益民社会活动的较少,今年要求各级文明单位至少开展2-3次社会文明示范活动。
(二)城镇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举办街道、社区文明专干、文明单位文明专干的精神文明综合知识培训,认真提高人员队伍的基本素质。
(三)动员街道社区联动辖区单位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活动丰富精神文明创建的形式和成果,提高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当前新农村建设开展的热火朝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迎来了一次大好机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实效、夯实基础、培养人才、形成氛围。
——抓队伍。落实乡镇、村精神文明建设人员名单,通过各乡上报精神文明工作计划及下乡调研对各乡精神文明工作现状进行评估。在充分吸收基层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调动各乡首先从思想上重视精神文明工作。
——抓活动。以“一乡一个载体”为目标,各乡主动挖掘本乡资源,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炼活动载体,以载体促活动,以活动聚人心,以人心促和谐发展,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作出贡献。
——抓人才。深挖农村中的特色才艺人员,将他们组织起来,以浓郁的乡土文化活动传帮带,特别要突出体现当地民俗风情,传统的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形成体制,逐年提高。
——抓投入。各乡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每年要有一定的比例投入,逐年积累,使乡镇在活动中有器材,有服装。
二、加强管理,突出文明单位的社会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