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特色园林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1 15:56:5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特色园林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特色园林设计

篇(1)

岭南园林是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反映了广东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动画面,这种将西方古典雕塑手法与中国自然山水园布局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其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据史料记载,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在位期间,其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今广州市)大举兴宫筑苑。现存的九曜园前身就是仙湖遗迹,把岭南的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尔后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

一、岭南园林的类型

一是按归属类型分,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等。皇家园林中南汉药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广州市的九曜园中。而岭南园林中保存最好的私园是番禺的余荫山房,建筑上的灰塑门楣、英石堆山、规则池岸、木雕洞罩、廊桥组合都是岭南园林的典范。二是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的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如广州白天鹅宾馆。三是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其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

二、岭南园林文化

岭南园林构园的自然要素有山、水、石,还有建筑、字画、植物。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层面,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可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如有弊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

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为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其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性和兼容性的表现。

三、造园手法

传统的岭南园林常用的布局手法是在建筑庭院中凿池置石、周边间以四时花木点缀、配植高大乔木留荫,亭、廊、桥、舫、景门、花窗等园林建筑则穿插布局,结构精巧、色彩艳丽,空间通透开敞。为了达到既在功能上经济,又在景观上“小中见大”的效果,园景构图上常以缩小尺度的山、池、亭、桥、路等来扩大空间感觉;理水方式以聚为主,池岸较为规整;巧用景门、景窗、假山、石洞翟幌景、框景来增加景深层次;辅之迂回小径延长游览路线。园林空间组合灵活多变、过渡自然,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四、实例分析

珠江公园占地面积2.3万m2,东北高、西南低,以快绿湖为中心,西半侧分别是木兰园、桂花园、棕榈园;南边则遍布鲜花,四季碧绿。该园以绿化造景为主,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营造一个绿色世界。全园的设计,紧扣园艺博览会“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的主题,努力营造一个浓郁岭南特色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园林。珠江公园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突显岭南亚热带风情景色。通过运用各种造园手法,表现岭南人对自然的崇尚和追求,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岭南园林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园内依据植物生态特点和植物形态,划分为风景林区、荫生植物区、桂花园、木兰园、棕榈园、玫瑰园、百花园、湖滨区等8个主要风景区。各景点均以园林与自然的关系或地域文化的内涵来点题组景。珠江公园没有明显的空间轴线,园路以环形的空间序列来布局,通过园道和铺装小广场的组合引导,逐步展开了步移景换的游览空间。全园通过理水、建筑、植物配置等造园手法,从各个方面深化了造园意境,使韵律感和节奏感较好地体现出来,让游人的感官得到适度的刺激而感到愉悦和美的享受,使游人回味无穷。

珠江公园的水体是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叠泉、溪涧、大的水面、瀑布组织成一个完整而又富有观赏情趣的水系。园内在原有地形上挖池堆山,有一快绿湖,不是一片开阔的水域,追求的是自然流畅的曲线型,湖边堆山结合茂密的树林,不仅给人感觉非常深远而幽静,也增加了水景的趣味性。

建筑在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中是一个重要的成景要素,并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珠江公园的建筑设计体现了历史、人文与环境的交融。园内建筑以岭南建筑风格为主,具有岭南风格的小庭院非常有趣。园内亭多,都是岭南风格,但造型个性各不相同,有木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如抱珠楼是一个山顶观光楼,是全园的最高点,在此处可将园内美景尽收眼底。一个园林的建造成功,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策划和精心的设计施工。为了较好地体现设计意图,设计者从始至终都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主题,针对广州建园地的气候特点,对种植程序作出合理的安排,最大限度保证各种植物的最佳生态展出效果,使整个珠江公园生机勃勃。园内也有植物图案是造景的,最引人瞩目的是正对大门的草坪山坡上的植物造景,一石瓶下连接四色植物带,花像从石瓶里流出似的,形成一个花的河流,特别有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张文英,邓碧芳,肖大威.试论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的共生[J].古建园林技术,2009(2):19-23.

篇(2)

1造景特色分析

1.1常绿和落叶的混交,形成具有一定植物群落的造景园林

根据温州当前流行的园林造景植物的运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该地在地被植物的运用上比较缺失。地被植物的种类相对比较单一,外来的品种居多,且不具备地方特色。该地比较常见的地被植物是中华结缕草以及吉祥草等,其中野生的耐阴植物在温州的自然群落中较多,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多多使用。

1.2结合地形设计园林,突出造景的植物特色

温州分布较多山川,温州市区便有9座山,所以市区的园林建设往往把市区中的山丘当作公共的绿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建设。在市区的山丘中建设一定的绿地,并根据山区的山体特性,在其周边建设绿化广场。在布置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山体的多层次进行,合理利用现有树种,补植彩化树种,这样可以增强艺术感,达到美化目的,从而强化市区本来的景物特色。

2温州园林植物景观的造景分析和意见

(1)在园林的造景中提高对植物种类的选择重视度,关注热带景观的营造氛围。温州的园林中使用的热带植物比较多,其中包含南洋杉、加拿利海枣以及红桑等。热带植物确实具有一定的异趣,但是过分的移植热带植物使得热带植物的长势变差,反而使得植物的景观营造优势变差。植物的生长变差,导致植物生病坏死之外,城市的园林植物景观效果变差。所以,选择一些比较适宜在温州地区生长的植物,比如在温州生长较好的棕榈科植物,其中包含华盛顿棕榈、燕尾棕等。其次,可以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在温州生长的热带植物,使得植物的生长和温州的园林景色相互协调,并在营造热带氛围的同时,减少了植物反复修护的成本,延长了植物景观的效果,同时也体现出温州地方特色。(2)体现地域特色。温州为了做好园林规划,在近几年建立了很多的公园,例如杨府山公园、黄石山公园等,使得温州地区的园林特色更加明显,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即便如此,温州在对园林的造景认识还需要努力。在进行园林造景设计施工中,往往过于随意,对植物的布置科学性较低。在园林造景的设计中往往考虑不到位。即便设计阶段的园林造景的科学性较强或者突出了园林的艺术性,却在实际的施工中往往会改变设计的样板,脱离了原来的设计方案。施工公司往往过分注重公司内部的经济收益,使得园林的植物选择上以及植物布置上都欠缺规范性,最终导致建设的园林景观和原先的设计图纸相互背离,导致园林景物失去原来的样子。因此,温州植物的造景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促进,并从各个环节中逐渐提高重视程度,突出温州地方的特色,实现温州园林的科学规划。(3)科学配置美化、彩化、香化树种。园林造景植物需要在园林配置中突出其活力,使得植物更适应更新更高层次的生活,最终使得社会环境达到让市民满意的景观效果,科学配置彩花、香化树种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彩化树种银杏在秋季所呈现的黄色符合秋季的景物特点,象征收获的季节。香化树种桂花在温州的花期一般是在10月上旬,马鞍池公园等几处桂花林中密集的桂花树结满了桂花,各大园区充分利用香化树种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赏花,调查显示:马鞍池公园的桂花园有桂花树近200株;绣山公园有桂花树231株;江心屿有桂花树100多株。

3南洋大道景观提升工程案例分析(三角转盘)

南洋大道(位于龙湾区,南起龙永路北与瓯海大道交叉)的三角转盘植物的配置比较密集,且十分拥堵,缺乏美观性,沿街的商铺居多,立体感单一。缺乏彩化植物,使得植物高低变化程度低,呆板缺乏活力。沿街的交通设施较为陈旧,为了提高该地的彩化以及美化特性,需要把多彩绿带花漫新城当作主要的设计理念,打造植物立体化和复杂空间的打造,突出特色鲜明。根据现状道路情况及周边环境特征,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道路布局和绿化苗木,并考虑造价经济为原则,修复破损路面,强化植物景观,完善附属设施,增强道路可识别性,提升整体景观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介绍温州的地理环境特点,分析了当前温州园林景观设计特色,介绍了植物在造景中的应用,根据温州园林造景的植物选择特点,分析植物在园林运用中的科学性,从而对其园林发展现状提出温州今后进行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想法。温州的园林植物景观在建设时需要突出地域性的优势,并合理使用外来植物,科学配置彩化、香化树种,让绿化“锦上添花”形成四季有植物景观,体现温州地理、民俗、文化、经济特点,展现温州城市形象,营造更好的温州“绿”城。

参考文献

篇(3)

1 造景特色分析

1.1 常绿和落叶的混交,形成具有一定植物群落的造景园林

根据温州当前流行的园林造景植物的运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该地在地被植物的运用上比较缺失。地被植物的种类相对比较单一,外来的品种居多,且不具备地方特色。该地比较常见的地被植物是中华结缕草以及吉祥草等,其中野生的耐阴植物在温州的自然群落中较多,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多多使用。

1.2 结合地形设计园林,突出造景的植物特色

温州分布较多山川,温州市区便有9座山,所以市区的园林建设往往把市区中的山丘当作公共的绿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建设。在市区的山丘中建设一定的绿地,并根据山区的山体特性,在其周边建设绿化广场。在布置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山体的多层次进行,合理利用现有树种,补植彩化树种,这样可以增强艺术感,达到美化目的,从而强化市区本来的景物特色。

2 温州园林植物景观的造景分析和意见

(1)在园林的造景中提高对植物种类的选择重视度,关注热带景观的营造氛围。温州的园林中使用的热带植物比较多,其中包含南洋杉、加拿利海枣以及红桑等。热带植物确实具有一定的异趣,但是过分的移植热带植物使得热带植物的长势变差,反而使得植物的景观营造优势变差。植物的生长变差,导致植物生病坏死之外,城市的园林植物景观效果变差。所以,选择一些比较适宜在温州地区生长的植物,比如在温州生长较好的棕榈科植物,其中包含华盛顿棕榈、燕尾棕等。其次,可以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在温州生长的热带植物,使得植物的生长和温州的园林景色相互协调,并在营造热带氛围的同时,减少了植物反复修护的成本,延长了植物景观的效果,同时也体现出温州地方特色。

(2)体现地域特色。温州为了做好园林规划,在近几年建立了很多的公园,例如杨府山公园、黄石山公园等,使得温州地区的园林特色更加明显,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即便如此,温州在对园林的造景认识还需要努力。在进行园林造景设计施工中,往往过于随意,对植物的布置科学性较低。在园林造景的设计中往往考虑不到位。即便设计阶段的园林造景的科学性较强或者突出了园林的艺术性,却在实际的施工中往往会改变设计的样板,脱离了原来的设计方案。施工公司往往过分注重公司内部的经济收益,使得园林的植物选择上以及植物布置上都欠缺规范性,最终导致建设的园林景观和原先的设计图纸相互背离,导致园林景物失去原来的样子。因此,温州植物的造景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促进,并从各个环节中逐渐提高重视程度,突出温州地方的特色,实现温州园林的科学规划。

(3)科学配置美化、彩化、香化树种。园林造景植物需要在园林配置中突出其活力,使得植物更适应更新更高层次的生活,最终使得社会环境达到让市民满意的景观效果,科学配置彩花、香化树种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彩化树种银杏在秋季所呈现的黄色符合秋季的景物特点,象征收获的季节。香化树种桂花在温州的花期一般是在10月上旬,马鞍池公园等几处桂花林中密集的桂花树结满了桂花,各大园区充分利用香化树种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赏花,调查显示:马鞍池公园的桂花园有桂花树近200株;绣山公园有桂花树231株;江心屿有桂花树100多株。

3 南洋大道景观提升工程案例分析(三角转盘)

篇(4)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要根据地域差异而有所选择,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植被分布上,大部分是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树种混交,且草坪与地被植物运用广泛。

1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分述

杭州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大多采用自然式植物造景,这也是我国传统造景的手法之一,它给人们的印象为近于天然,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中含蓄而蕴藉的意境。巧妙结合各地自然风貌,地理条件,充分体现出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相结合的特点,汇聚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创造出融入历史文脉,赋予时代特征,同时又体现意境和诗情画意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形式。

1.1植物群落的科学配置

杭州植物景观从确定树种到组织群落再到构建层次无不顺应自然规律,引人入胜。同时注重乡土树种的利用,特别是对原有古树名木的保护,并使其成为整个园林设计中的主景。杭州植物配置注重严格按照植物的生活习性进行配置。根据各种植物的喜好决定其所在园林空间的位置。不仅注重平面上的习性,耐旱植物、耐湿植物以及水生植物的合理搭配,还注重垂直面上的植物选择,喜阳的树种位于整个群落的最上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较喜阳、较耐荫、耐荫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各层植物均成片栽植,层次分明,景观多样。其别值得提出的是地被植物的应用,其丰富了园林景观中的色彩与布局;丰富了的花径或花境,使原本比较单调、空旷的园路与周围景物协调地衔接起来,而且大量的绿化面积,给城市带来了优良的生态效应。

1.2植物造景中艺术原理的应用

杭州植物造景不仅具备科学性,其艺术造诣也较高,并掌握一定的原则性。统一的原则:注意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等要素的相似性,使整个景观和谐统一。例如在一些专类园中,如牡丹园、竹类园中,虽然运用相同种类的植物,但是其单株植物可能属于不同的亚种,因此可以表现出不尽相同的性状。如牡丹园中各种牡丹的花色、花期、以及植株的高矮或叶子的颜色都有着不同之处,但是在相同科种下的植物肯定也会表现出许多相同的特征,因此,要做到同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而且还会以差异和变化产生对比的效果,给人强烈的刺激感。比如杭州植物造景中,大量运用了各种大小不等的草坪。草坪周围高大的乔灌木,即划分了立面空间,又能与低矮的草坪形成鲜明对比。起伏的地形不但增高了乔灌木立面的高度,也增添了天际线的变化。这些高低、色彩、质地都不相同的植被与草坪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美。均衡的原则: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赏心悦目。厚重感强的植物一般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杭州植物配植时大都采用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韵律和节奏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有节奏的韵律感。如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

1.3园林意境的创造

提到杭州,不能不说西湖,而提到西湖,则不能不提西湖十景。西湖十景不仅以其优美的自然山水著名,其植物造景的创造也是十分成功的。而且其中很多都是以优美的植物景观特色命名的。如“苏堤春晓”,主要栽种垂柳和碧桃,并增添日本晚樱。海棠、迎春等开花乔灌木,配以艳丽的花卉及草坪,在晴朗的三月天中,把西湖的春意盎然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如“柳浪闻莺”,成排的垂柳栽植在西湖岸边,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在春天,嫩绿的柳叶上偶尔停留一只可爱的黄莺,让人们在体验到园林景观设计促进环境优化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小惊喜;“曲院风荷”的夏景,充分利用水面,并在“荷”字上作文章,体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造景艺术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2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杭州城市景观中大量植物的配置,即基本符合了园林植物栽植的科学性原则,又显示了植物造景中高超的艺术性,充分体现出了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优越性。

篇(5)

1新农村园林绿化的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整体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当前,新农村园林绿化大部分存在着重建筑轻园林绿化建设的思想,虽有整体规划和建设,但是在方案执行中操作性不强、随意性比较大。集中表现在:照抄照搬城市居住布局模式,与农村乡土人情脱节;形式比较单一,未能真正体现农村生活氛围和自然特色;存在重硬化亮化、轻美化绿化的现象,缺乏系统、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导致新农村园林绿化的规划与建设工作比较滞后。

1.2规划与建设未从实际需要出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园林绿化工作逐渐受到重视,受大城市生活环境的影响,新建工程虽然越来越多,但由于大部分农村仍然延续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从而就要求农村与城市在园林绿化的规划与建设中要有着截然不同的功能需求。然而,由于过分借鉴城市做法,新农村园林绿化并没有完全继承或优化地方的特色与传统,没有真正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不符合生活生产实际和视觉美感的要求。

1.3管理维护力度不够,缺乏可持续性

由于管理资金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村民自觉维护绿化成果的意识不高等原因导致个别园林景观荒废,这种情况数量虽少但影响很大。

2搞好新农村园林绿化的规划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2.1突出科学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原则

在新农村园林绿化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准确定位,充分吸取当地村民、林业、建设、环保等部门的意见,增强超前意识,突出个性特色,认真研究和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合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与生态功能相协调的特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长远性。

2.2突出实际需要和自然特色的原则

秦岭北麓环山路游憩带两侧集聚着各种游憩资源。在新农村园林绿化的规划与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和生产生活习惯,以周边景区为依托,紧紧围绕秦岭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和旅游资源开发,全力打造集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国际文化旅游、新型农家乐为一体的秦岭北麓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圣地。在保护乡土人情特点和田园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内涵, 就地取材, 景用结合,丰富园林内容,塑造一个自然生态平衡、景色优美的农村环境,达到人与自然景观的有机整体。

2.3突出管理维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篇(6)

一、徽州简介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安徽”便是取安庆府之“安”、徽州府之“徽”作为省名。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州境以北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黄山具备“山上有奇景,山下有奇观”的全方位立体之美。已划为江西的婺源,则以其完美的原生态环境,被海内外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徽州文化(简称徽文化,并非现在部分人理解的安徽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全息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与敦煌学和藏学一同被誉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二、徽州园林的特点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一句诗。这个曾让汤显祖“一生痴绝”的徽州,山岳绵绵,横亘着黄山、齐云山(白岳)及其余脉,缠绵数百里,形成皖南的丘陵地带。由于地处中亚热带地区加上独特的地形,形成了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正是由于这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得徽州的古林形成了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整个徽州就是一个大的园林,一个“中国画中的乡村”。徽州黟县的宏村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村中有明清古民居1300多幢。旖旎的湖光山色与古老的民居祠堂交相辉映,犹如画中的乡村。不同于江南古典园林之处的便是宏村没有围墙的界限划分,环绕于村旁的层峦叠嶂的翠峰就是这个巨大的古典园林的围墙。

徽派园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徽州建筑师唇齿相依的。没有徽州建筑,徽州园林就不完整统一,没有徽州园林,徽州建筑就形单影只。徽州园林中的楼台亭阁、桥坊柱碑哪一样不是建筑实体,哪一样不是园林的肌体,反之,徽州园林又处处衬映着徽派建筑的美。所以说,徽州建筑之于徽派园林是万分重要的元素,徽州建筑中最杰出的三雕艺术也对园林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徽州园林与徽州建筑具有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故有人往往将其合称为徽州园林建筑。

到达徽州的第一站便是黟县的宏村。宏村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罕见的具有功能和造型的“牛形村落”,村中有明清古民居1300多幢。旖旎的湖光山色与古老的民居祠堂交相辉映,犹如画中的乡村。来到宏村,在铺满古老石板的寻常巷陌中转上两圈,在遍布村落的大小水圳中捧起一捧清凉甘冽的水洗去脸上的尘埃,又或者在美丽的月沼旁眯起眼小憩片刻,这次地,真是怎一个爽字了得。整个宏村在我心中便成了一个气势宏大的古典园林。不同于江南古典园林之处便是它没有围墙的界限划分,如果一定要为它划分一个范围,那么环绕于村旁的层峦叠嶂的翠峰就是这个巨大的古典园林的围墙了吧。总之一句话,整个宏村就是一个“天地合一的园林”。“剑琴榭”为宏村汪氏古宅“乐山书屋”的后院。“乐山书屋”原名“丁华堂”,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至今已逾数百年沧桑,饱经人世巨变,其间曾一度败落,满目残垣,几毁一旦。书屋建筑以“剑琴榭”、“平康居”和“三英堂”为主体结构,形成融楼亭廊榭、山水诗画于一体的园林式民居。剑琴榭是其中最为别致,最独具匠心的后院。院落虽然不大,但是却是花卉盆景,四季如春;小桥流水,山石如画;半廊半榭,灼灼生辉。远借群山之景,近引月沼之水。再现了古人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有诗赞云:“手中亭廊掌中榭,一样玲珑别样情。山落庭院留得住,水入小塘去无声。”

三、徽州园林的风水

提起徽州园林不可不说的就是其浓厚的风水特点,风水,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主要内容是如何确立民居、村落和坟墓的位置、布局、朝向,以求为自己和后代获得好运的理论和方法。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中总结而成的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风水是中国传统园林理论研究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计成在《园冶》中对于风水选址问题作了十分详细的阐述,说明了风水思想在传统造园理论中的重要位置。

徽州的水口园林就是这种风水思想在徽州传统园林中的具体体现。水口是指某个风水地中水流去处。徽州人在“天地为庐”的思想支配下,将某些经过良好围合的露天空间与人工环境融为一体,水口被视为村落的门户与灵魂。讲究聚族而居的徽人特别重视水口地带景观的建构,在村落的出入口即“水口”地带建造园林,供村人游玩憩闲,所以称之为水口园林。徽州水口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中风景构筑与风水理论结合的最好的一种园林形势。徽俗中水口象征着时间和财富,建村时水系关系到人丁兴旺、财富聚散。古徽崇尚风水理论,将其融入规划建设之中,是为徽派园林重要特征。唐模水口规划独特、建筑精细,充分利用障空补缺原理,以古树、亭台、牌坊、小桥等加以镇锁。唐模的水系构成是在檀干溪上筑坝垒堤,抬高水位,引水入村,供村人生活之用。同时村中水圳密布,不仅生活生产用水方便,还有防火、排污等功能。

四、徽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对比

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同属于中国江南文人园林,它们在造园要素和空间构成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除了与文化渊源有关之外,还与明清时期徽商对两地园林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造园哲学思想不同,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又存在本质区别。徽州园林着重于表现人工控制下的秩序美,造园要素的形体和组合偏向对称、饱满的规整形态,单元空间中轴对称,组合空间层次分明;扬州园林则着重再现自然美,造园要素的形体和组合呈现不规整的自由形态,单元空间不对称,组合空间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流动性。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结论:虽然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有相似之处,但本质特征是不同的。徽州园林是儒家理学思想影响下的以秩序美见长的园林。扬州园林是文人隐逸思想影响下的以自然美见长的园林。一部瘦西湖园林发展变迁史向人们展示了扬州文化对城市园林建设的影响、体现了扬州城市水系沿革的阶段性、代表了扬州不同时期的园林建设的发展状况、反映了人类从调整自身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服务人类,人与自然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同存的演变历程。其对于探索扬州城市的历史文化、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水系沿革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扬州新园林的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五、徽州园林所形成的徽派体系

徽派园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徽州建筑师唇齿相依的。没有徽州建筑,徽州园林就不完整统一,没有徽州园林,徽州建筑就形单影只。徽州园林中的楼台亭阁、桥坊柱碑哪一样不是建筑实体,哪一样不是园林的肌体,反之,徽州园林又处处衬映着徽派建筑的美。所以说,徽州建筑之于徽派园林是万分重要的元素,徽州建筑中最杰出的三雕艺术也对园林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徽州园林与徽州建筑具有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故有人往往将其合称为徽州园林建筑。州园林名冠天下,而且其中有很多园林,就是由当时富甲江南的徽商所建,其中多有徽派园林的风韵,而这檀干园,便是徽州园林的最佳代表了。关于檀干园的由来,有一段传说,唐模村有一许氏巨商,事母至孝,老母心想游玩杭州西湖,但当时关山阻隔,交通不便,难以成行,因此就不惜巨资,修了这样一个“小西湖”,供母娱乐。此种廉洁,从园亭布局处处摹仿西湖景观来看,是可以信的。从唐模东向进村,迎面一座用青石构筑的八角亭,亭榭上下三层,四边虚阁,飞檐八角各悬铁马,亭上有两方匾额:西书“云路”,东书“沙堤”。亭左临溪,沿堤有多株数百年古樟树;亭右为一小五谷祠,下面竖有一小巧别致的青石牌坊。西行有一石桥,名“录官桥”。桥下水潭深碧,桥南百年古树,连绵掩翠,约计里许,笼罩着一半湖面和唐模村庄,“全村同在画中居”可谓 名不虚传了。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 徽派建筑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六、结论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徽派古园林多种多样,各式各样的园林把徽州这块古老的土地装点成一座大园林。使得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在城如在野”,“山水引入家”。它之所以量大势宏,极尽精雕细刻,极尽曲径通幽之妙,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徽州山水美,为它师法自然提供了可能;其二是徽州文化底蕴厚,为徽派园林的构建提供了奇思妙想;其三、徽商经济势力强大,为徽派园林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这样,就让我们今天还能享有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李荻. 小城镇公共中心环境设计[D]郑州大学, 2004 .

[2]谢宏杰. 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5 .

[3]钟旭东. 以人性化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 2005 .

[4]钟文. 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D]湖南大学, 2005 .

[5]张志云. 小城镇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5 .

[6]汪亮. 徽州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06 .

[7]田晓军. 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

篇(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114-02

引言

中国古代园林是世界建筑史上辉煌的一笔,中国号称世界园林之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园林在经历了多重曲折。为了保存中国园林的完整型,中国园林元素不至于流失,在城市规划中融合特色园林的景观设计很有必要。

1 城市规划融合园林景观的目的

在省级要求的园林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滨河绿化风光带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园广场的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道路绿化水平,进一步落实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进一步开展单位庭院绿化和小区绿化活动,使各项绿化指标全面达标。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注重景观保护,开展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市政设施,做到绿化、亮化、美化,把城市建设成绿树繁荫,灯光璀璨,蓝天碧水,整洁有序的生态宜居山水园林城市。

2 可用于城市规划中的特色园林景观

2.1 厅堂

厅堂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石为山。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窗设门,但也有四面开门窗的四面厅。厅堂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也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

2.2 楼阁

楼阁是园林中二类建筑,属较高层的建筑。阁要求四周开窗,每层设围廊,以眺望景观。

2.3 书房馆斋

馆可供宴客之用,体量有大有小,与厅堂稍有区别。书房馆斋供读书用,要求环境隐蔽清幽,尽可能避开园中主要游览路线。

2.4 榭

榭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平常为长方形,一般多开敞或设窗扇,水榭则要三面临水。

2.5 舫

园林建筑中舫的概念,主要是参考画舫而得出的。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点景。舫与船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舫是仿照舟船造型的建筑,常建于水际或池中。

2.6 路与廊

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一个取景框架,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廊的类型可分为双面空间、单面空间、复廊和双层廊等等,从平面来看,又可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路和廊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是有观赏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2.7 亭

亭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憩观景,要求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

2.8 塔

塔是重要的佛教建筑。在园林中往往是构图中心和借景对象。

2.9 桥

一般采用拱桥、平桥、廊桥、曲桥等,不但有增添景色的作用,而且用以隔景,在视觉上产生扩大空间的作用。

2.10 墙

城市规划的建筑群如果采用院落式布局,园墙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 城市规划中融入园林景观的举措

3.1 着力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加大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化建设,推进单位和居住区绿化工作,创新节约型绿化建设,努力营造全民绿化氛围。城市绿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不同性质和形式的绿地构成绿地系统,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导城市开放空间中各类绿地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城市规划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布局、环境质量、道路交通、生活方式、景观设计、防震减灾等许多方面。

它具有保护自然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提供休憩和临时避灾等多方面的功能。

3.2 完善市政设施建设

在对推进贵州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与管网建设方面上,应当增强城区在污水处理方面的能力。加速推进环卫设施建设与垃圾处理工程,力争将贵州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至100%。在加快城市基础路网建设上,应当确保贵州市在“十二五”期间能够将新增高速公路历程达到3000km以上。并且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方面,应当进一步扩大经适房与廉租房建设比例,尽可能的将住房保障率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均达到100%。

3.3 规范生态环境管理。

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沿线村庄创卫擂台赛,提升市容市貌整体水平。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实行公园广场制度化管理。加强城市历史风貌、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加强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4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的申报条件:

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目标及规划,并实施3年以上。

己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进行等级评价并达到Ⅱ级以上(含Ⅱ级)。

己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的,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2年以上。

近3年内未发生破坏园林绿化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市政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恶性事件。

城市园林绿化等级评价达到I级,且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不少于3年的城市可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以《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为基础,该标准起草时间两年多,在全国六十多个城市调查。类六十四项考核指标,其核心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1)转变城市园林绿化观念,从原来单纯把绿化作为城市绿化为主体转变成低碳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绿色出行、绿色建筑、循环经济、建筑节能等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

(2)从追求外在的形象整洁美观等,转向城市生态功能提升、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的保护、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等。

5 中国现代园林名作

5.1 陶然亭

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全园总面积59hm2,其中水面17hm2。1952年建园。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其地为燕京名胜,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年代久远,史迹斑驳。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座落在这里。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她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5.2 亚龙湾蝴蝶谷

亚龙湾蝴蝶谷在亚龙湾大小龙湾湖的后部,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网式蝴蝶园。总占地面积1.5hm2是集科普、观赏、购物为一体的现代园林旅游景点。拥有300m2的大型蝴蝶标本展示厅,占地1500m2的大型不锈钢网式蝴蝶园,尤其是占200m2蝴蝶繁殖网内匆匆的生物现象,令游人酣畅淋漓地拍手叫绝。

5.3 上海大观园

上海大观园是一个大型仿古建筑群和现代园林。位于淀山湖的东岸,分东、西两大景区。东部以上海民族文化村、梅花园、桂花园为主要景观。西部则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笔意,运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手法建成的大型的仿古建筑群体。东部景区面积9hm2,古典建筑近8000m2,有大观楼、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等20多个建筑群。

6 结语

建设园林城市是时展的要求,是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更是为了满足建设和谐社会,合理利用资源,缓解能源紧缺的要求。在城市规划中融合园林的景观设计,将更有利于城市文化内涵和精神宗旨的表达和发扬。

参考文献

[1]王胜永,史册,论城市生态公园的特点及建设[J],科技信息,2010(06)

篇(8)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0-001-08

1前言

城市园林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城市的整体环境。城市园林设计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个较为综合的学科,因为社会性质不同,它和观赏性园林设计还有很大的不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的设计与建设也日益增多。城市园林的设计直接影响城市园林建设的效果,所以城市园林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不同城市会有不同的环境文化与人文文化,所以城市园林设计的侧重点也应该不同,应该根据当地文化与特色来设计。就目前而言,虽然城市园林建设数量增多,但是城市园林设计至今还存在诸如设计理念跟不上时代潮流、内容不符合当地特色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城市园林设计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城市园林设计,就可以提高城市园林建设的环境意义,从而影响城市风貌。本文在分析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详细探究了城市园林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引导城市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任何设计必须要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做引导,城市园林设计也不例外。所以在进行园林的设计与建设时,要在做好规划的前提下进行,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比如生态化设计理念。城市园林生态化就是在园林设计时融入生态学的理念,将生态学因素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力求在达到美的享受的同时能够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化的设计理念是一种先进的设计理念,旨在通过先进技术使得园林生态实现稳定化,从而促进城市园林的生态可持续,最终实现城市园林景观的环境友好型,为城市建设带来生机与活力。

2.2因地制宜没有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有所体现

因地制宜是城市园林设计应该首要考虑的原则,它决定了园林的设计风格,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林设计与建设的资源利用程度。只有考察好当地的地貌地势以及当地周边已有的自然资源,才能更加合理的进行园林设计与规划,从而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低碳园林设计与建设。在当今社会,城市园林设计并没有考虑因地制宜的原则,而是大部分都盲目的原则地域环境进行园林设计与建设。

2.3园林设计没有考虑与环境相协调

城市园林一般建在城市当中,目的就是凸显该城市的当地特色,并起到调节当地城市的气候,绿化环境的作用。所以说,园林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不同国家不用地域的园林设计与建设需要与当地城市的历史与人文文化相协调,并展现出当地文化的独特性。但是在现在的许多园林设计中,很多设计师只顾追求新颖,以至于随便追求时髦,照抄别的国家与城市的园林设计理念,与当地城市的文化显得格格不入,与当地环境极为不协调。这种不协调的园林设计还会造成设计与建设成本的增多,不利于低碳理念的体现。

2.4建筑材料和植物种植的选择不合理

城市园林的设计与建设不仅在于展现当地人文特色,还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可持续发展应该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有所凸显。但是很多城市的园林所采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再生性能比较差且寿命不长的化工材料,并且这些化工材料极易产生有害气体和造成二次污染,使用这些化工材料与低碳设计理念相违背。绿色植物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有的适应于美观,有的适应于绿色环保。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要首先考虑绿色环保,要侧重于多选择一些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的植物,这样能够尽可能最大化的进行城市园林的绿化。但是当今现状是很多园林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注重这一点,而是选择了一些外表美观固碳能力较差的植物,比如说大草坪。

3城市园林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1生态低碳理念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园林的设计与建设不仅在于展现当地人文特色,还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该尽可能多的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将低碳理念和生态理念引入到城市园林的设计中,使城市园林的循环和再生功能进一步增强,增加二氧化碳等废弃的吸收,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资源的使用。

3.2因地制宜和营造植物群落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决定了园林的设计风格,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林设计与建设的资源利用程度。只有考察好当地的地貌地势以及当地周边已有的自然资源,才能更加合理的进行园林设计与规划,从而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低碳园林设计与建设。另外,“适地适树”的原则也应该在植物选择方面进行遵守,为了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生态绿化作用,应该尽可能多的种植一些像相关的垂柳、木荷、夹竹桃等固碳能力强的植物。

3.3保护多样性和文化艺术性原则

保护城市园林的多样性是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的一大趋势。环境的多变性与景观的多样性能够引起游客的兴趣,一方面能够有助于游客尽快融入城市园林的氛围,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园林的生态理念及人文特色被游客所吸收。所以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要注意多样性特色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园林具有地方特色。要想增添城市园林建设的升级与活力,可以适当的增加水体景观。与此同时,水体具有调节气候和周边环境湿度的作用,充分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加入水体景观,不仅能够对于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具有一定作用,还能够最大限度的给大众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使城市园林成为休闲度假的良好去处。

4小结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的设计与建设也日益增多。但是就目前来说,虽然城市园林建设数量增多,城市园林设计至今还存在诸如设计理念跟不上时代潮流、内容不符合当地特色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要针对因地制宜没有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有所体现、没有考虑与环境相协调、建筑材料和植物种植的选择不合理等问题,在园林设计中严格把握生态低碳理念和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和营造植物群落、保护多样性和文化艺术性等重要原则,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城市园林,促进其发挥经济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宏民.浅析颐和园的园林艺术特色[J].安徽农业科学,2005(3).

篇(9)

2盐城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和应用

2.1盐城地域自然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1)地质地貌对园林风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园林风景的结构布局上。在园林风景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地貌特征,不同的地质地貌特征都有对应的设计方法,只有依据当地的地质地貌特征设计的风景园林才会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才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风景设计风格。由于盐城处于平原地带,因此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上述情况,让盐城的地质地貌特色充分体现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2)地域气候特点表面上看起来对风景园林设计影响较小,然而在园林风景设计实际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各地之间的地域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当地气候的影响,独特的气候条造就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气候,从而对当地风景园林风格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盐城的园林之所以面积较大并且连成一片就充分考虑到了盐城濒临黄海的特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抵御台风的袭击。(3)植物和水文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气候造就了该地域不同的植物种类和水文特色。而这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和水文恰恰造就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园林景观。风景园林的可观赏性离不开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和水文。成功的风景园林在设计中往往把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和水文运用的淋漓尽致,由于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只有在该地域的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运用植物和水文可以使当地的风景园林与其他地域的风景园林有着显著的差别,避免风景园林出现同质化现象。由于盐城植物种类众多,市区河流密布,同时还有大洋湾湿地,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上述情况,把盐城的植物特色和水文特点充分体现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2.2盐城地域人文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1)历史背景与遗迹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盐城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切实的反映了当地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足迹,是每一地域所特有的一种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正在被人们淡忘,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中就更有必要把当地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使所设计的风景园林具有地域特色,同时也可以是当地的历史文化很好的传承。(2)人文符号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在国外的很多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文符号因子都被很好地融入当地的风景园林中。很多名人的故居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都被很好地利用。盐城历史名人故居众多,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盐城的名人故居,从而让盐城的风景园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3)民俗风情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由于盐城历史悠久民俗众多,特别是淮剧和香火戏是盐城民俗文化中的精华,是盐城特有的地域文化特点。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上述情况,充分发掘盐城的民俗风情因子,让盐城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融入当地的民俗风情因子。(4)社会特征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我国如今的风景园林设计与我国古代的风景园林设计有着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社会特征的变化上,如今的风景园林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等各方面的社会需求,并且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上述情况,充分发挥城市风景园林的作用。

篇(10)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园林建设应用到多个领域的知识,比如,艺术、哲学。在园林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各种自然元素逐渐应用到其中,比如,建筑、花草。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者充分其想象力、创造力,使毫无关联性的艺术、技术完美融合,创造出别样的园林景观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由于传统园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园林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使二者的融合还需进一步优化完善,使现代园林设计能够顺应时展的客观规律,也能使传统元素更好地传承。因此,笔者以园林设计为媒介,对传统与现代的契合予以对应的探讨。

1传统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园林设计中,想要使传统园林设计和现代园林设计相契合,需从实际出发,对传统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客观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很多方面。一是,设计思想方面。就传统园林设计作品而言,很多作品都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充分展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气息,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由于民众过分相信迷信,使当时所设计的园林景观大都不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不利于园林事业的完善。二是,功能方面。对于传统园林设计来说,观赏型使其具有显著特征。因为当时的园林设计主要是为一些少数人服务,比如,宫廷。三是,空间方面。在空间尺度方面,随着传统园林的不断发展,园林内的活动增多,具有更多的功能。随之,在园林设计中,应用到其中的景观建筑物也不断增多。以此,传统型园林设计所具有的空间尺度不断扩大。四是:传统园林设计内容方面。山水等自然景观是其核心的设计元素,而自然景观、建筑物之间的融合已成为传统园林设计的一大特色。但这些设计风格并不能使景观建筑所具有的功能得到更好地呈现。随着时代不断演变,传统园林设计虽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过分融入人为因素,忽视自然景观的作用,使所设计的园林作品缺乏一定的自然趣味性。此外,以元素堆砌形式的造园较为普遍,没有对园林植被的栽培引起重视,不能更好地呈现对应的自然景观意境。

2现代园林设计概述

就现代园林设计而言,以多个领域基点,比如,植物、美学,以传统园林设计理念为纽带,改造自然环境的思维过程,加以应用的对策。对现代园林设计来说,它不同于传统园林设计,主要具有这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园林设计的目标对象,更为广泛。其次,设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最后,用于其中的材料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现代园林景观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各方面的客观需求,还为园林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做好铺垫。

3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

第一,在传承传统园林设计时,需要尊重新时期发展的客观规律、文化特点。具体来说,所设计的园林作品在充分展现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也需要具有其现代社会的特征。第二,在园林设计中,需要注重细节、实用性。对于二者的契合来说,需要同时展现二者不同的特点,也要能够满足新时代社会群众各方面的需求。由于传统园林设计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注重园林设计的细节,需要把它应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这样在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们大众。第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很多自然景观都是自然景观与园林设计之间的巧妙结合。以园林中的假山为例,它是园林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元素,但它并不完全属于自然景观。主要是因为它是施工者精心雕琢的结果。以园林中的小桥流水为例,它也是施工者的“刻意安排”。因此,在二者契合过程中,现代园林设计需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尽最大可能使园林中的景观呈现出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展现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下面便是现代园林设计与古代园林设计契合的景观图。

篇(11)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各地景观园林特征相似成为阻挡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危机。怎样将地域特色融入景观园林设计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景观园林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某一地区的文化风俗,从地域文化中寻找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得进行景观园林建设。

1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巴蜀文化的孕育环境

西南地区的地貌特征十分丰富,平地、凸地、山脊、凹地以及谷地组成了西南地区颇具特色的复合型地形。具有特征的地形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受,是西南地区园林设计的自然基础,能够提升巴蜀园林的布局空间层次感,与其他地区的园林形成显然对比。西南地区特有的山地地形中蕴藏着丰富的环境资源,例如飞岩叠石、万壑流青以及繁花覆地等,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地理优势,形成与亭台廊榭相互映衬的园林风格。

2西南巴蜀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元素分析

2.1先贤崇拜

西南巴蜀地区自古就有浓厚的山水文化特色,在古代体现于对山水的憧憬与崇拜,之后逐渐演变为对先贤的崇拜。不管是巴蜀本地的达官贵人还是文人骚客,其停留生活之处多被改造为以园林形式为主题的文化场所。西南园林在历史上虽然经历了很多次兴废,但还是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生命力。虽然没有苏州私家园林的精致、没有皇家园林的气势,但是却具有浓浓的人文风俗。

2.2道家思想

巴蜀地区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道家所尊崇的“道法自然”自然对西南园林产生了布局式的基础影响。具体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体现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环境天然形成的美丽景观作为园林建筑的基石,加之建筑上的艺术点缀,保持巴蜀地区山地园林的在自然特色,将道家思想充分融入园林设计中。

2.3文人名仕审美

文人名仕的园林设计活动和审美思潮对西南地域园林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白居易喜爱栽树,在忠州的3年,白居易成为百花不离手的园林艺术家,在巴蜀人不爱花的传统中硬生生地创造出百花齐放、百果掺杂的园林景观。文人名仕的审美爱好及思想对西南地域风景园林的风格产生一定影响。

3西南地域园林中巴蜀文化的重塑方法

3.1真正理解巴蜀文化内涵

巴蜀文化的产生必定有其根源所在,巴蜀文化与西南地域文化已经深深融为一体,想要更好地塑造巴蜀园林,就必须更加透彻地理解巴蜀文化。自古以来,西南地区都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地域环境、文化历史的改变刺激巴蜀地区人们对外开放,提升自身能力的产生,自然环境的悠闲、经济环境的开拓以及人们的勤奋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西南地区巴蜀文化。

3.2掌握西南地域园林的文化设计特色

在进行西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时,必须注意掌握巴蜀地区富有魅力的人文精神、审美观念以及更加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巴蜀地区独特的文化历史、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都是进行园林设计的基础,提炼社会文化、掌握巴蜀文化精髓,将巴蜀文化与园林设计紧密融合,成为西南地域园林设计的重中之重。

3.3应用巴蜀文化再现历史文脉

巴蜀地区风景秀丽,人才辈出,不少文人墨客都在西南巴蜀地区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在进行巴蜀风景园林设计时,一定要应用巴蜀文化、再现历史文脉。例如,要保留原有风景园林中的具有西南地域特色的景观,尽最大可能保留地域特色,传承巴蜀文化历史。运用具有巴蜀特色的符号,太阳神鸟金箔饰品、休闲文化茶品以及麻将馆等文化对风景园林进行更加细致的装饰,将巴蜀文化弘扬在外,让更多的人了解巴蜀文化的魅力之处。

4总结

总的来说,巴蜀地区具有非常悠久的文化特色及环境特色,将这些文化元素与西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进行融合,是目前园林设计的大趋所势。在目前园林景观设计趋同的今天,设计师们一定要深入了解文化内涵,设计出更加具有西南特色的文化式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李雪芬.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巴蜀文化元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2周雪娇.巴蜀地域文化景观中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