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把生物、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作为技术研发的全新方向
顺应品质化、标准化、品牌化、精致化的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功能,把生物、物理、机械防治领域技术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和重要专利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把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作为重点领域,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加强对相关领域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生物、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的扩张趋势,强化研发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应用性,提升技术研发的集成创新水平,并对技术成果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巩固技术竞争力。
3把企业作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与专利申请的核心主体
按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决定作用的战略思路,建立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积极引导资金、人才、平台、政策等相关创新要素向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强化企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农作物病虫害预警制度,推进研究技术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引导企业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利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企业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与专利申请的核心主体地位的全面形成。
4把配套的政策支持作为病虫害防治专利发展的环境条件
今年的特大旱灾将导致小麦条锈病、小春蚜虫、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发展趋势;水田保水差,造成水田普遍失墒开裂,破坏了药膜覆盖层,使除草剂不能起到封闭土壤的作用,严重影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喜高温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将加重;玉米由于墒情差,气温高等不利因素影响,将面临出苗差,草害、地下害虫、锈病、蚜虫、粘虫等危害加重;蔬菜蚜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也将加重发生。为此,各级植保部门要一步增强病虫害防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田间调查,预测预报病虫发生动态,结合病虫发生实况及时编发简报,提前做好农用物资储备,指导各地开展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二、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药用药安全水平
要加强对群众用药的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利用各种培训会、防治现场和走访农户等形式,做好农民群众病虫草鼠害的防治指导和用药安全工作,深入防治现场,指导农民什么时候用药,用什么药,怎么用药,不得多种农药同时混用。要加强稻田水浆管理,提高稻田杂草防除效果。要注意科学用药,适时用药,漏水田、台田不可用药,施药后保水是确保防效的关键,切忌漫灌、串灌,田间缺水时可缓灌,但不要淹没心叶;施药后保持水层3-5公分,一定要保水4-5天,这样才能起到比较好的除草效果。
三、对症下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开展防治工作
(一)稻飞虱防治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进行科学肥水管理,适时烤田,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创造不利于稻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
2.生物防治:稻飞虱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等,对稻飞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应保护利用,提高自然控制能力。
3.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稻飞虱发生情况,采用压前控后或狠治主害代的策略,选用高效、低毒、残效期长的农药,尽量考虑对天敌的保护,掌握在若虫盛期施药,防治指标为:百丛虫量1000头,及可进行防治,必须进行统一防治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稻纵卷叶螟防治
寄生性天敌卵期主要有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幼虫期主要有纵卷叶螟绒茧蜂、螟蛉绒茧蜂、菲岛瘦姬蜂。捕食性天敌有蜘蛛、隐翅虫类、蛙类、蜻蜓类、瓢虫类等30余种,其中草间小黑蛛和表翅蚁形隐翅虫等捕食力最强。设置诱集田,缩小发生和防治面积,选用抗虫高产良种,减轻或避免受害。孕穗至灌浆期受害损失最重,蜡熟期次之,分蘖期最轻,因此孕穗至灌浆期是防治重点。常用农药有杀螟杆菌、杀虫脒、杀螟丹、辛硫磷、敌百虫、杀螟硫磷、杀虫双等 。
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也可以通过品种布局设(来源:文秘站 )立诱杀田,减少施药面积。
2.生物防治:天敌对稻纵卷叶螟有强烈的控制作用。我国采用人工繁殖赤眼峰防治稻纵卷叶螟已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目前已建立了赤眼蜂生产线,为大面积生物防治打下了基础。生物源农药b.t.乳剂防治效果也较好。
3.化学防治:应严格按照防治指标,掌握在防治适期(孵化高峰至3龄幼虫前)施药。注意选择高效长效,对天敌影响小的化学农药。
(三)马铃薯晚疫病防治
1.发病条件: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的地块,或氮肥施用过多,发病较严重。温、湿度适宜时,其病迅速扩展蔓延,病株成片枯死。
2.症状表现:发病叶片,最初在叶尖和叶缘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扩大后变为褐色大型病斑,湿度大时,病健交界处有一圈白色霉层。受害茎部,产生稍凹陷褐色条斑,潮湿时,产生白霉,受害薯块,产生褐色稍凹陷病斑。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②重病田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春马铃薯与番茄地,应间隔300~500米。③加强栽培管理,合理配施氮、磷肥,增施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性。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并将其集中烧毁,以减轻发病。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立即喷药,控制其扩展蔓延。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常用药剂有64%的杀毒矾500~750倍液,或80%的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四)地下害虫防治
1.预测预报:认真做好虫口密度调查工作,掌握成虫发生盛期,及时组织防治。
2.农业防治:结合春耕,随犁拾虫;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成虫产卵;合理灌溉,促使蛴螬向土层深处转移,避开幼苗最易受害时期。
一、韩国农业生产和病虫害发生概况
韩国地处北纬33°-43°之间,国土面积993.9万公顷,耕地面积203.3万公顷,占20.45%。全国人口4454.3万,农户数155.8万家,农业人口51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0.9%,户均3.3人,耕地1.3公顷。大米是韩国人的传统食粮,在有限的土地上,政府鼓励优先安排大米生产。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目前大米单产达5000公斤/公顷,大米的供应可以保证自给。其它的农作物主要有蔬菜、水果、豆类、花生、芝麻等。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放开,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产品,韩国农产品与进口农产品竞争只能在质量上竞争。使选育好的品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有机农业成为韩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们生产的优质蔬菜、水果还大量出口日本。虽然韩国农户生产规模与我国相似,但由于高效农业和小型农业机械的配套发展,水稻生产从前期育秧到后期加工管理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产业化。
有效的控制病虫害是确保农业生产丰收的关键。韩国的农作物病虫害种类也比较多,尤其是水稻病虫的发生比较突出,经常造成危害的病虫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粘虫等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特别是稻飞虱的重生频率较高,分别于1967-68、1975-77、1983、1990-91和1997年发生都比较重。但是,近年来韩国由于重视发展环境农业,注意保护农田害虫天敌种群,对病虫的生态控制作用增强,农药用量在逐年减少,同时由于病虫的监测手段先进,预报水平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加快,防治物资充足,控灾能力提高,因而,病虫造成的损失在下降。
二、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治理
1、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管理工作,早于20年前建立了全国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预报网络体系,并于1992年实现了全国病虫监测计算机联网,可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预测。目前关于病虫监测和预测网络,正在实施一项新的计划,由农大、农业科技院和技术指导局及有关计算机专家组成了一个联合开发小组,采用国际互联网,开发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及管理系统,拟在3年后投入使用。
(1)病虫监测体系
韩国的病虫监测体系由中央农村振兴厅技术指导局作物保护课和农业科学技术院、道农村振兴院技术指导局作物技术课和技术研究局植物环境课,以及郡(市)农村指导所及部分农户构成。韩国全国有176个郡(市),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病虫系统测报站200个(其中水稻病虫150个,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50个)。这些测报站同时为中央、道和郡的病虫系统测报站,要直接向中央农村振兴厅和道农村振兴院汇报病虫调查结果。中央农村振兴厅和道农村振兴院根据各测报站的调查结果汇总分析,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并提出防治措施意见。这些测报站设在各郡(市)的农村指导所内,由技术推广课负责,测报站设有病虫调查圃。由专业人员对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及农田小气候进行系统调查监测,在向上级汇报病虫发生情况的同时,还当地病虫的调查结果和趋势预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服务。另外在全国病虫监测体系中有1650个设在农户常规防治田的病虫观测点,由农户对病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上汇报。
(2)病虫信息的采集
全韩的农作物病虫测报站都按统一标准设置了病虫调查预测圃。调查预测圃共分三类,即病害预测圃,不施杀菌剂;虫害预测圃,不施杀虫剂;无化学防治区,不施杀菌剂和杀虫剂。每类圃面积2000平方米(20a),统一按常规措施进行农田管理。虫害和病害预测圃种植2-3个当地代表性品种,无化学防治区种植的品种一般超过4个。预测圃设有昆虫诱集灯(黑光灯)、高空捕虫网、孢子捕捉仪、农田小气候观测仪等(可自动观测田间湿度、结露时间长短、风速、风向、温度和雨量等),除黑光灯、高空捕虫网诱集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及孢子捕捉仪捕捉的孢子种类和数量需要人工计数,输入计算机外,其他气象指标则由气候采集器直接与计算机联网,计算机可随时获取有关的田间小气候资料,并且每5分钟进行一次分析处理,达到更准确、及时地监测和控制病虫害。上述病虫及小气候监测数据,须每日调查输入或直接自动录入计算机,同时每隔10日要对田间预测圃病虫的发生实况进行调查,并在当日录入计算机。对于每一种病虫,每一个测报站的调查内容、时间及汇报内容和格式全国都作了统一规定,实现了统一和规范化。
(3)病虫信息的传递
韩国于1992年就建成了全国农作物病虫计算机网络,目前所有病虫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已全部由计算机来实现。中央、各道及郡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和掌握全国各地的病虫发生情况。采用计算机分析整理病虫发生情况,判定各地的病虫发生轻重,绘制发生程度分布图。网络用户同时可通过该计算机,查询各地的病虫发生及防治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另外,在农林部农业技术课、环境农业课,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等课室都拥有气象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可随时收看及监测全球及韩国各地的气候情况及变化动态,通过了解掌握气候变化情况和动向,对于系统分析田间病虫发生趋势和监测气候灾害、加强田间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农林部农业技术课,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等都与国家气象台进行了联网,有关的气象观测数据每1小时公布变换一次。这些气象资料的及时获得,对于辅助分析大区病虫发生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病虫预报的
──预报的种类韩国病虫预报的种类,与我国相比有所不同。根据预报的用途和性质,将预报分为三类:①预报,用于病虫处在平稳发生阶段,没有明显上升势头,暂时不需要防治的病虫,这类预报采用淡绿色纸张印制;②注意报,当病虫有明显上升势头,需要引起农户及有关部门的注意时,发注意报,采用黄色纸张印制;③警报,当某些病虫病情及种群动态迅速加重和增长,在近日内即可达到防治指标,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时,发警报,以动员农户及时进行防治,采用红色纸张印制。
在预报的时间及期限上,类似于我国气象的中期预报。每年从4月上旬开始到9月下旬结束,每旬一次预报,预报期限一般为10日内的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治意见(在病虫情况稳定时,道、郡也可以每半月一次预报)。有关病虫的中长期预报,即预测期限10天以上,一个月乃至1个季度的预报,韩国目前生产上不作。一是由于信息传递速度,防治物资贮备充足,短期预报可满足生产需要;二是以前也曾探讨过一些病虫中长期预报方法,但由于科学依据不够充分,误差幅度较大,因而当前对这类预报感兴趣的人较少。
──预报的。中央农村振兴厅的预报首先由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提前一周负责将全国各地的病虫调查监测结果及气象信息等采用计算机分析整理出一些有比较性的概况材料,然后分送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农村指导者、气象台、大学及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并定期召集他们进行病虫发生趋势会商,讨论作出预报结果。道农村振兴院也要通过会商,确定预报结果。预报的通过计算机网络、电视台、电台以及印制预报等途径发表。其中印制的病虫预报要发送中央及各道、郡、邑、面等有关行政机关及农村指导部门和农药厂商等。
2、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工作,在不断改进病虫监测和预报手段,提高预报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防治技术的开发与培训,提高农户的科学防治水平,农户科学用药水平也比较高。
(1)综合防治日益受到重视
韩国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工作起步较晚,但当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从政府到农户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为了增加环境保护的工作份量,农林部将原植物防疫课,改为环境农业课,农业科学技术院也成立了环境管理所和IPM研究室等,有关道农村振兴院都成立了植物环境课。在农药的使用上,他们吸取以前和别国过量使用农药的教训,国家预算出资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IPM项目,严格限制剧毒农药登记进入市场。并且制订了农药限量使用计划,全国每年农药用量以l0%的速度递减,到本世纪末,农药用量要比现在减少50%。综防意识和环境意识已渗透到每一个农村指导者和农民心中,并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病虫防治行动中。
(2)开展多层次的农民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农户的科学种田和病虫管理水平,国家制订了全国农民培训计划,根据农民不同年龄层次及性别,培训不同的内容,提高农户的科学务农技能和经营才能。尤其对年龄23岁以下的农民开展4-H教育,即智能教育(Head头脑)枣培养掌握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有科学文化头脑的农民,道德教育(Heart心)枣培养有道德、有思想的心境,技能教育(Hand手)枣培养有较高操作技能、勤劳的农民,健康教育(Health健康)枣培养体魄健壮、身体健康的农民。另外,对于23?0岁的年轻人,培养他们的农田经营才能,使他们逐步成为农田经营专家;对于40?5岁的中年人,培训他们普及和推广农业技术的技能,使他们成为农村指导者;对于55岁以上的上年纪的人,培养她们的产后加工技能,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目前这些经过培训的农民,分布于全国各地,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发挥着示范和推广作用。
(3)积极探索生物防治和非化学防治措施
由于全国已制订了农药限量使用计划,农业科研人员十分重视新的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在露地辣椒生产中,发明了一种光解膜,铺在地面上,既可增温保墒,同时可预防蚜虫和叶螨的危害,这种膜在半年内可完全分解;二是在蒸馏水中加入500ppm的盐水进行电解,将电解出的PH值在2.5-2.7之间的水用于防治草霉病害。一般发病情况下,每周施用一次,每公顷用量为0.7-1升,发病高峰时,可3日施用一次,每公顷用量可增加到1.5-2升;三是在蔬菜大棚中,正在试验应用音乐大棚,每日早晨6-8点,蔬菜大棚播放轻音乐,因作物品种和生长阶段不同,音乐的曲目还要进行调整。据介绍,这样,第一可以提高蔬菜产量,第二可以提高蔬菜的品质和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4)重视和支持重大病虫的应急防治工作
对于突发和暴发的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的害虫,政府采取行动,通过发送农药和补贴防治费用,动员大范围防治。如今年韩国稻飞虱又是一个重发年份,由于夏季持续高温,后期稻飞虱发生和危害时间较长,为了控制稻飞虱的危害,中央和道地方财政共拿出3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3亿元)购买农药,组织农民开展防治工作。农林部和农村振兴厅有关局及课、室负责人及全体职员更是放弃节假日,分赴各道、郡及防治第一线,组织、宣传和督促农户开展防治工作,较好的控制了稻飞虱的危害。
三、体会与建议
1、改善病虫监测手段,提高预报水平
韩国全国耕地不足200万公顷(198.5万公顷),仅相当于我国的五十分之一,但他们在全国按统一标准设置了200个病虫预测站,测报站设置的密度相当于中国的25倍以上。这些测报站不仅标准统一规范,而且设备齐全,并且实现了全国联网。就每一病虫而言,其调查内容、整理格式由于全国计算机联网,都实现了统一。除一些需人工调查的病虫数据资料需人工录入计算机外,大部分的气象及田间小气候资料都可以直接自动输入计算机,并采用计算机进行病虫信息传递和分析处理。可达到对全国病虫发生情况的更快、更详尽的了解与掌握,对病虫害的发生达到了信息化管理的水平,病虫的监测和预报水平有了显着提高。我国自70年代后期就建立了全国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在病虫的监测和预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与韩相比,在病虫监测、信息传递和处理手段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测报站已与全国27个省、市、区和部分地、县植保(测报)站初步进行了计算机联网,在病虫信息的传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经费不足,进展较慢,远没有达到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建议国家应早日立项,尽快建成我国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提高病虫的监测和科学治理水平。
2、贯彻综合防治原则,发展可持续农业
韩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是通过多年来全国大范围的农民培训工作,使环境保护意识和综合防治思想深深地扎根于农民的头脑之中。4H教育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贯穿于整个农业工作的各个环节,每一位农业行政官员及技术工作者都以它为原则,指导自己的工作。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学校以及农民田间培训学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具有很高的环境意识和持续农业意识。在防治上严格按照道、郡农村振兴院(所)和农民协会的指导意见进行防治。虽然韩国IPM工作起步较晚,但他们的进展很快。我国开展生物防治和IPM工作历史较长,多年来已总结和探索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当前重要的是要增加投入,加大农民培训力量,将这些技术传授给农民,以提高农民的科学务农和病虫的治理水平。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植保减灾防灾服务
在农作物病虫的信息传递和分析处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的基础上,目前又开发了病虫信息可视电话服务网络。农村振兴厅已与部分道农村振兴院、郡农村指导所和研究所利用可视电话进行了联网。在召开病虫会商时,通过网络,有关道、郡的技术指导人员与有关教授、专家可通过网络直接见面,并且可参与会商,发表自己的意见。农户发现不清楚的病虫,可到当地农村指导所请教,若当地指导所不清楚,可通过该网络请教上一级技术负责部门,或转请教有关专家。虽然相距百里、千里,但通过网络,农户可直接向有关专家请教病虫的情况与防治方法,而且这种咨询服务对农户是免费的。这保证了这些高科技产品,充分地为植保减灾防灾服务。
4、重视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进行国际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在韩国已纳入经常性预算,有关技术人员每年都要分期分批地到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和中国等进行研修和考察学习,借鉴别国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在访问过程中,我们也时刻感到对方表现出真诚的交流与合作愿望。全罗南道农村振兴院还提出了与中国广东、福建等省合作研究,探讨稻飞虱早期预测的意向及初步方案。建议我国有关农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重视相关领域技术的交流,尤其是要派出各部门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员到先进的国家学习和访问,吸取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我国农业再上新的台阶服务。中韩两国在迁飞性害虫的联合监测、生物防治和IPM工作等方面有许多互补性,双方应加强合作,通过互派有关方面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观摩学习,增进了解、交流和合作,提高病虫的监测和治理水平。
5、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农技推广事业
在韩国,农业技术推广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政府每年要从税金中拿出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各郡(市)农村指导所全部的培训资料、书刊和录相带都无偿地向农民提供,尤其是对于农机具的维修,工作人员将容易损坏的部位全部解剖出来,并用醒目的黄色标着,以培训农民如何进行农机具的维修,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因而保证了农业技术的顺利推广。我国目前由于国家经济欠发达,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大部分要靠自己创收,因此给农民提供的服务,绝大部分都是收费的,因而一些不交或不愿交服务费的农户得不到我们的服务,在这方面,韩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植物保护是保障农业生产、减灾防灾的重要工作,建议国家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多为农民提供一些无偿服务,同时引进和研究高新科学技术,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服务。
考察团人员名单:
姜瑞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朴永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刘万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石尚柏(湖北省农业厅植保总站)
杨永雄(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
附件: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99-01
靖边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和粮食生产大县。而近年来,由于粮食连作和农户分散生产管理,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趋势。其中小麦白粉病、麦蚜、玉米螟等多发病虫害危害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农业病虫害已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难问题,靖边县立足实际,对农业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建设作出统一规划部署,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降低成本、保障生产”为目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提高装备水平,提升机械化、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服务体系支撑。
1 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时机把握不好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应该在病虫害大规模发生之间进行,但是在实际防治过程中,绝大部分农民群众无法科学把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最佳防治时机,往往都是在病虫害大面积爆发之后才开始防治,这样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人力和资金成本,而且防治效果也难以提升,因此,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求把握好防治实际,根据农作物种植经验和农作物生长规律采取适当措施,做到提前预防,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消灭在萌芽时期。
1.2 防治技术比较落后
农民群众由于受教育水平较低,对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治意识较差,在进行具体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不注重使用科学的防治技术,几乎都是采用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手段开展防治,防治方法简单,技术落后。农民群众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过程中存在过量用药、重复用药现象,随意加大用药量的现象,这样不仅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导致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3 农作物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多
农作物病虫害发声常常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时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而导致发病。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气候环境法发声改变,农业生产污染日益严重,给农作物病虫害发声提供了条件。在具体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群众随意增加用药量,导致农作物病虫害耐药性增加,当继续使用同一种药物防治过程中,就导致防治效果越来越差,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同时由于化肥使用不科学,导致土壤板结严重,耕作层变浅,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农作物出苗后长势弱小,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不足,逐渐的也会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呈现加重发展趋势。
2 农作物病x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将“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为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靖边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成立由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县植保植检站站长为副组长、县植保植检站和各乡镇农技站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农技站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区域、实施面积确认等工作,县植保植检站负责农药调配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计划顺利实施。
2.2 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
充分发挥统防统治效果好、效率高的优势,以农民开展统防统治。县植保植检站积极为政策实施主体提供病虫情报、农资信息服务工作,切实做好病虫害抗药性监测,加强高效低毒农药推荐、科学用药,轮换用药综合防控等技术指导,并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防治效果。同时,加强农药管。加强农药发放过程监管,要派专人对农药发放进行抽查,确保防治工作和技术措施落到实处。相关人员要抱着对统防区高度负责的态度,要跟踪记录好该服务区的统防统治工作的相关情况并登记造册存档。
2.3 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深度研究
为了更好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靠科学有效的预测预报,需要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践为基础,对地区农作物病虫害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究,并以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为基础,对一个地区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时间和规模进行科学预测,帮助农民群众提前防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以多年的实践数据为基础,对地区连续多年来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时间和流行规律的进行总结分析,以试验为基础,对地区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进行跟踪记录,通过对农作物病虫害发育程度进行科学认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高效防治,确保农作物健康成长,切实提升农产品品质。
2.4 加强农技人员体系建设
通过农技推广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高效的开展。通过加强农技人员体系建设,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针对现阶段农民群众科学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差,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在进行农机人员体系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其培训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育,提升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相关人员的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科学认识,能够针对可能出现农作物病虫害的区域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防治计划,从而帮助农民群众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将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更好的在农民群体中推广应用,改变过去防治难度大,效果差的问题。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这一新的服务方式是适应农村经济形势新变化、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应运而生的,是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减轻病虫害损失,增加产量的潜力很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的态势。特别是水稻“两迁”害虫、小麦条锈病、蝗虫、草地螟和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传播快、危害重的特点,对防治时效性和防治技术要求高。通过专业化防治队伍实施统防统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控制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这是防灾减灾、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是通过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的。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和女性化的问题日见突出,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不从心,难以做到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采用先进、高效的植保机械,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三)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者安全的有效手段。病虫防治的技术要求高,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的植保知识,导致盲目、过量用药,不仅破坏农田生态环境,而且容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施药者安全事故。通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有利于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少施药人员中毒几率,保护施药者人身安全。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托植保公共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
(二)主要原则
政府扶持: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
群众自愿: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农民自觉加入专业化防治。
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地生产实际、病虫发生特点,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
循序渐进:可先在粮棉油等大宗作物重大病虫上开展试点,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将专业化防治推广到其他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上。
(三)目标任务
按照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目标和任务,到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全部实现病虫专业化防治;到201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10%;到202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50%。
三、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措施
(一)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作为服务“三农”、满足农民群众需要的大事,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重点支持,积极推进。要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制定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具体措施。要主动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媒体进行汇报宣传,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确保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主要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各项病虫防治经费补贴,努力提高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的覆盖面。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领域,探索企业共建、联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组织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63-01
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有效防控病虫害的前提,是粮食生产安全的保障。在农业生产中要做到“预防为主”,随着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预测预报也朝着实时、提前、准确预警的方向发展,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牧民增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 近几年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情况
近五年来,迪庆州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州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重视下,通过全州各级植保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迪庆州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6.3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34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03万亩。2013年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143.375万亩次,防治面积178.6万亩次,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124.56%;2014年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145.69万亩次,防治面积167.89万亩次,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115.24%;2015年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130.53万亩次,防治面积151.56万亩次,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116.11%,;2016年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116.42万亩次,防治面积131.4万亩,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112.87%。
通过近几年作物引进品种不断增加,病虫害传入途径增多,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部分地区作物品种单一,品种抗病虫性差,田间病害菌源量较多,虫口基数大,为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危害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绿色植保科技措施的不断深入,预警监测也有了实质性进步,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效果明显。但不可否认,在迪庆州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2 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和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财力不足,基层政府对预测预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和绿色防控资金投入不多,人员短缺,物资储备和装备能力不足,应急防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2.2 迪庆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分繁重,特殊条件导致青稞、马铃薯等特色作物病虫害种类多、区域性暴发、流行不规律,病虫草鼠害灾害频繁,群众主动防控意识不强,防治成本高,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开展困难,无法及时、准确开展病虫害调查。
2.3 高原特色作物种植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家底不清,发生种类及规律不明,防控指导时效性、安全性不高。
2.4 全州病虫草鼠害疫情监测点分散,人员培训及设备维护,趋势会商及乡镇测报员补助等都由州站承担,运作压力大。
2.5 专业队伍及农业从业者总体素质不高,农药安全使用、绿色防控技术、专业化统防统治及植物检疫、农药监管等技术需求大,人才少,整体提升空间大。
3 提高r作物病虫害预防和防治措施
3.1 加强基层监测实力,及时预报
基层监测点对于农作物在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中举足轻重,因为基层监测不仅点位多,而且频率较高,通过对监测点数年收集资料可以建立该区域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数据库,了解和掌握该区域病虫害发生规律。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监测点的重视,各基层测报人员要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争取政府部门对专业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专业素养过硬,监测仪器先进的植保技术团队,及时对全州各区域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预报,指导农作物生产。
3.2 趋势会商,做好预防工作
根据迪庆州各区域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曾经或者即将出现的病虫害进行汇总和预测,集中全州测报人员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布局、气候情况等因素对全州范围内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防治情况及趋势进行商讨,进一步做好全州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另外在趋势会商中通过业务交流和技术培训,提高基层测报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更有效的指导开展病虫害防控。
3.3 加强宣传,提高预防意识
针对农牧民不认识的病虫害、病虫害发生规律和不科学的防治方法,加强对全州农牧民关于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方面的宣传工作,让农牧民充分认识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价值和绿色防控的意义。利用当地植保专业合作社进行统防统治,科学指导农户进行防治,做好预警监测宣传工作,提高农牧民科学防治意识,积极主动采取防治措施。
3.4 推广绿色防控,统筹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要融合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统筹防治对策。根据全州农作物管理目标制定绿色防控计划,实施绿色防控。在作物种植区域相对集中,特色种植区域进行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展示区建设。通过安装太阳能杀虫灯,黄篮板、性引诱剂等措施进行绿色防控。大力推广推广BT阿维菌素、多肽保、哈茨木霉、微生物菌肥等生物农药。通过绿色防控与综合防治有机结合,更有效的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做好粮食安全和粮食增收工作。
结束语
在迪庆州的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和防治工作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给迪庆州预测预报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在全州推广和发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过程中也有一定阻碍。所以要在积累经验和实践中找出问题,并分析对策,以便更好地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服务,更有效的开展病虫害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黄益忠,陶长江.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中的推广应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07):28-29.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16.01.012
1引言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生产服务性活动[1]。农业病虫害社会化服务组织包括公共服务机构、合作经济组织、部分龙头企业或其他社会力量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在提高重大病虫防控效果、促进粮食稳定增产、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农业部统计,到2011年6月,全国经工商注册的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达1万个以上,拥有大中型植保机械120万台套,从业人员近100万人,日作业能力超过3,000万亩[2-3]。为规范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行为,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质量,2011年农业部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从宏观管理层面对防治服务组织的管理与指导、防治作业、监督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规定[4]。但在防治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合同管理、防治方案设计、信息服务、应急管理、投诉处理、满意度调查等方面没有进一步的细化要求。目前,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及服务质量方面尚无国家标准,导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活动中出现服务质量不规范、服务效果差等问题时,无标可依、无据可循。因此,有必要尽快研究和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服务质量要求国家标准,用以指导和提升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制定原则和依据
2.1科学性原则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571号公告)》为主要技术基础,统筹结合湖南、浙江、安徽等各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或管理办法的要求,并参照GB/T24620-2009《服务标准制定导则考虑消费者需求》等国家标准对服务活动各环节的统一要求,从服务提供角度,构建标准技术框架,编制具体要求,保证质量规范技术内容的科学性。2.2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了我国各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或管理办法中对服务组织的具体要求,全面凝练各地基层和一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植保站等)在基本条件、组织运行和管理、作业服务、效果评价等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服务规范和实践经验,吸收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571号公告)》的核心技术要求,增加了关于防治服务组织的管理体系、社会责任、信息服务、应急管理、投诉处理等内容,列出了服务满意度、病害防治效果、虫害防治效果等主要服务质量指标及其计算方法,以保证质量规范的适用性和实用性。2.3协调性原则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的基础通用性标准,在术语、基本要求、合同管理、方案设计、作业服务等标准条款内容方面,与我国现行的法规和管理办法及GB/T8321.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系列国家标准、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等标准协调一致、配套使用,相互支撑。
3技术框架设计
质量规范主体技术内容包括组织基本要求、合同管理、方案设计、信息服务、作业服务、档案管理、应急管理、投诉处理、满意度调查、主要质量指标、资料性附录等11个部分,力求涵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提供的全过程。
4内容要素及技术要求
4.1组织基本要求(1)总则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国家倡导的“科学植保、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以服务农业生产和提高防治服务质量为中心,且需符合国家农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2)基本条件服务组织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的提供主体,应在组织资质、技术人员、设施设备、作业能力、员工保护、管理体系、服务内容等方面达到开展相关服务的基本条件。如:组织应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取得法人资质;具有经过植物保护专业技能培训的防治技术人员;具备国家规定的安全作业条件和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日作业能力;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必要的防治设备及人员安全防护条件;具有健全的服务管理制度等。4.2合同管理服务合同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供需双方确立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文件。服务合同内容应包括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防治方案、防治面积、防治物资、防治效果、收费标准、缴费时限、赔偿标准、违约责任、免责内容、纠纷调处办法、投诉反馈时限等。4.3方案设计防治方案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解决服务对象病虫害问题的一系列综合措施,是开展病虫害防治服务的技术依据和科学规范。方案设计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种类、程度、危害、预期目标等信息和农业植物保护机构的指导意见,经科学分析与评估而制定,其内容应包括防治目标、防控技术、防治服务流程、田间作业程序和作业要求等。4.4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为服务对象提供快捷化和便利化服务的重要基础,也是服务供需双方互动交流的渠道。信息服务渠道应包括网络、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函、服务窗口等多种方式。提供的信息应及时、准确、完整、实用,且防止服务对象信息的泄露及不正当使用。4.5作业服务作业服务要求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实施过程的重要技术规范。需对防治用品、田间作业、质量跟踪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如:所使用的农药、施药设施设备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具有安全隐患的防治作业时,应在相应区域设立警示标志;需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周边其他作物及蜜蜂、蚕、鱼、虾、蟹等生物的安全;妥善处理剩余农药及废包装、废容器、冲洗施药机械废水等废弃物;提示和帮助服务对象填写田间作业服务确认单;作业结束后及时跟踪调查防治效果等。4.6档案管理档案管理要求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内容及过程的真实性和可追溯的重要依据。应确保防治服务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服务合同、田间作业服务确认单、满意度调查表、田间作业照片及视频等资料需及时整理、归档并保存两年以上,便于查找和提供利用。4.7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中发生意外服务事故时采取处理措施的活动。防治服务组织应对潜在和可能存在的防治服务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当风险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评估应急预案效果。4.8投诉处理投诉处理是快速和稳妥的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投诉的重要途径。防治服务组织应提供可靠、便捷的投诉渠道。当服务对象对防治效果提出异议或投诉时,及时主动与服务对象沟通,按双方合同规定的程序、方式和时限要求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服务对象,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发生。4.9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衡量自身服务效果,评价服务绩效的重要措施。服务组织要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回访,调查服务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并客观分析满意度调查信息和服务对象投诉信息,持续提升和改进自身服务质量。4.10主要质量指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指标主要包括病害防治效果、虫害防治效果、服务满意度等。服务组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补充,并明确指标的具体数值。计算方法如下:(1)病害防治效果[4]以病情指数表示。1)当病情基数在处理前为零时,按式(1)计算: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防治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1)其中:病情指数(﹪)=[∑(各病级的样本数×相应发病级数)]/调查样本总数×最高发病级数]×1002)当防治处理前病害已发生时,按式(2)计算: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率-防治区病情指数增长率)/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率]×100(2)其中:病情指数增长率(﹪)=[(用药后病情指数-用药前病情指数)/(100-用药前病情指数)]×100(2)虫害防治效果[4]以被害减轻率或虫口死亡率表示。1)以被害减轻率表示时,按式(3)计算:防治效果(﹪)=(对照区被害率-防治区被害率)/对照区被害率×100(3)其中:被害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2)以虫口死亡率表示时,按式(4)计算:防治效果(﹪)=(防治区虫口死亡率-对照区虫口死亡率)/(100-对照区虫口死亡率)×100(4)其中:虫口死亡率(﹪)=死虫/(死虫+活虫)×100(3)服务满意度统计期内服务对象满意数占调查所得回复总数的比率,按式(5)计算:服务满意度(﹪)=满意数/回复总数×100(5)4.11资料性附录为了增强质量规范的指导性和实操性,研究制定了《水稻病虫害防治服务合同(样本)》《田间作业服务确认单(样本)》《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满意度调查表(样本)》等3个资料性附录,以便于使用者在实际应用中参考。
5结语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分散防病治虫难题,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相关法规和各地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规范,对于规范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的建设和运行,改进和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服务质量,引导和推动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见.农业部农农发[2008]13号[Z].
2李力,乔金亮“.田间保姆”为农民分忧解难.新农村周刊,2011,8,1.
3陈仁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全国超万个[N].人民日报,2011,6,16.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发生危害时期不一致,多数农民不能准确识别自己所种植作物发生的病虫种类,防治技术水平相差较大,加之选用防治农药种类、施药方式的差异,很难保证整体防治效果。为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笔者借鉴国内先进管理经验,就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直补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取得良好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
1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1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制定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的制定关系到工作的全局,首先要明确责任,召开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乡(镇)分管领导、农业中心主任等参加工作会议,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1]。农业主管部门成立防治病虫工作领导小组,分区分片进行督察防治,小组领导应定期到各个乡(镇)检查病虫是否施药以及防治效果,了解信息反馈,解决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技术培训、药剂配方、机器操作使用与维修、防治效果调查等;乡(镇)负责组织、发动、宣传,落实直补配套药剂到村、社;村、社负责登记、造册、公示、收机防费和把药剂直补到农户手中。
1.2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测报
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合理药剂配方,指导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植保站从种子处理开始,根据田间病虫发生量,结合气象预报,编发有关病虫害防治手册,对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赤斑黑沫蝉、螟虫、蓟马、赤枯病、稻纵卷叶螟、黏虫等10多种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做出预报,并根据病虫发生种类、发生期、发生量,通过科学合理药剂配方,及时施药防治,全面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
1.3宣传培训
宣传直补农民政策和防治病虫技术,可以通过出动宣传车辆,增加并充分利用现有广播、黑板报、小喇叭以及手机短信平台等交通通信工具。同时制定定期培训制度,首先对乡(镇)干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然后分区分片对农民进行直接培训,扩大培训面,并印发技术资料分发到农户手中。农业部门可建立专业网站,将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方法通过网络进行发表公布,达到广泛宣传的效果。
1.4备足农药、药械等防治工具
农药、药械等防治工具是保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实施的基础。病虫害防治直补,不直接将现金发给农民,而以农资财物的形式补贴。根据制定的直补总额,准备农药和药械,保证直补防治期间的农药、药械的供应到位。
1.5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的具体实施方式
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病虫防治适期,灵活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由村、社对稻田面积进行登记造册、公示,农药由乡(镇)统一到市植保服务部购买,并分配到村、社,由村、社凭造册登记,农户签字后发药,农药施用可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海拔高度规划施药到田,根据每公顷直补额进行直补农药,不足部分的农药由农户自购。
2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必须注意的问题
(1)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离不开农业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工作,要认真实施好,农业部门是联系财政部门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只有农业部门从病虫发生种类、面积和防治技术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财政资金的管理分配和防治技术指导,才能正确地做好病虫防治直补工作[2]。
(2)农民自行防治使用的药品、药械不规范,导致少部分防治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加强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保证农药、药械的质量,同时加强对农民防治作物病虫知识和施药方式的技术培训。
(3)直补防治实施过程工作很繁琐,涉及到千家万户,操作起来很困难,受市场经济的制约,农户各自的想法不一致,组织实施的部门工作量大[3]。今后操作实施要简单化,可由各区、县申报应补贴的病虫防治面积、农药品种及数量,上级部门及财政部门核准后统一采购发放给各乡(镇),各乡(镇)在认可的代销门市供应给农民,农民凭票购买。针对出现病虫发生种类多、而直补经费少的现象,必须提高农药和药械使用效率。
(4)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是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4]。结合进行宣传,相互促进,增添农业科技宣传的活力。植保专业队需要发展、完善,以保证大面积使用。只有利用植保专业队在病虫防治中的骨干作用,带动农户自行防治,采用植保专业队机防与群防相结合的统防统治办法,才能保证大面积的实施完成。
(5)上门兑付与上门宣讲政策要同步。针对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数额少,主管部门要分派人员到零星分散或偏远的农户家中宣讲政策,兑现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政策。要严格执行政策,直补要直接对农民,不准乡镇干部、村组代替农民签字盖章;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扣抵任何费用,不得挪用、私分,当年未兑付的补贴款必须无条件转入下年。
3小结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贴,牵涉农资供应、农业生产技术管理、农产品产量及商品收购三方面,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行补贴的可能性非常小,只有根据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总量,对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环节进行必要的补贴,才能做到既引导农民进行科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又能将国家补贴政策落到实处。病虫害防治直补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详细规划,周密实施,才会促进“三农”工作科学有序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参考文献
[1] 张义,袁英国.长丰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164,167.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是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一旦发生,损失很大,甚至颗粒无收,所有的投入和付出毁于一旦。目前由于气候给农作物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发生、繁育、生长的条件。根据预测预报和实地调查来看,发生的时间早、种类多、范围广。在苗床地常年没有出现的病虫今年也发生了,给农业生产提出严峻的挑战。为确保今年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实现农民增收,抓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切实搞好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镇上成立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技站长任办公室主任、农技站职工为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加强对全镇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工作的测报调查、技术指导、协调和督查。各村(居)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加强此项工作,确保本地无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
二、措施到位,责任明确。
一、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物保护技能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对农作物病虫害实施统一预防与治理的全程承包服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及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重要抓手。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发展多种形式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全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遵循“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托公共植保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围绕重点作物、重大病虫害,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境安全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力争通过3—5年努力,到年全市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100个(区15个,县20个,县15个,县5个,县5个,县20个,县20个),使全市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经济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2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平均防控效果达8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三、积极扶持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一)探索合适的组织模式。目前我市已有的组织类型有公益服务型、产业协会型、村级合作社型、公司型和农户互助型等,各县(区)要认真总结,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组织模式。积极争取各方支持,通过加大投入、示范带动、典型宣传等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要积极鼓励、扶持果品、蔬菜等龙头企业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域,形成一批从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企业。
(二)加强组织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下发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农业部公告第1571号),制订适合本区域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细则,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撤销、服务方式、收费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和使用保管、效果保障等进行制度化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运行机制。要探索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认定标准和考核办法,制订各类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和损失赔偿办法,探索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药害鉴定以及纠纷仲裁机制,及时解决专业化统防统治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创新专业化服务模式。要在公益、阶段性承包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创新专业化服务模式。根据农业部“整建制、全承包、签合同、补组织”的要求,逐步向作物生长全程承包服务的模式过渡,建立整村、整乡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实现整乡联防联控。在统防统治服务区域内,逐步实现病虫害统一防治,统一管理,通过服务创新,实现农民、机手和服务组织共赢。
(四)强化人员培训。要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人员尤其是专业防治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切实抓好防治技术、施药操作、器械维修、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建成一支业务精、素质高、反应快、成效好的专业化防治队伍。
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将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摆上服务“三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要制订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规划,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纳入粮食生产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在支持环节上,突出扶持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在防治模式上,突出发展全程承包服务;在区域布局上,突出重点作物、关键区域和重大病害;在推进方式上,突出整乡整村整建制示范带动。
中图分类号S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208-01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适期防治、综合防控、科学用药、安全用药和推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是植保工作的重点,也是农业增效的有力保障[1-2],通过对靖边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等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治体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为今后防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靖边县病虫害测报及防治概况
1.1病虫害预测预报现状
目前靖边县的病虫害测报工作在新农村小杂果示范园1个点上进行,主要设备有自动虫情测报灯1台,糖醋诱蛾器2台,有测报人员4名,测报工作多数采用直观法,重点对玉米、马铃薯、杂草、农区鼠害开展监测,通过邮寄与网络手段相结合,病虫信息传递速度大大提高,但是测报人员劳动强度大、任务繁重。
1.2病虫害防治现状
靖边县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油葵、荞麦、蔬菜等农作物,常发病虫发生频繁,一些次要病虫害已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种类多达40种,而主要防治方式是农民小规模的分散防治,防治力量弱,防治水平差。靖边县已组建了伊当湾、高渠和五台3个村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专业队、17个乡镇专业机防队和1个专业化防治队,共计装备机动喷雾器214台、手动喷雾器194台,但全年统防面积只占防治面积的10%。
2存在的问题
2.1测报经费不足,手段落后,队伍不稳定
由于测报经费不足,没有养虫室、观测圃、检测室等基础设施,不能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发生动态;电视预报、手机短信、电话语言提示等手段不能用于测报中,信息传递滞后于病虫发生动态,有时错过了防治时期;测报人员劳动强度大,没有专项津贴补助,使测报人员知识更新慢,队伍不稳定。
2.2测报服务范围窄,体系不健全
靖边县仅有测报场1个,设施陈旧,乡村测报体系不健全,仅靠1个场地来预测全县大宗农作物,覆盖面小,服务范围窄。其次,病虫测报的重点是马铃薯、玉米、豆类少数粮食作物,其他作物尤其是经济和蔬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开展的不完善[3]。
2.3财政投入不足,防治力量薄弱,缺乏统一科学技术指导
近几年来国家在农作物种植上进行良种补贴、大型机械补贴、地膜覆盖栽培补贴,并没有对病虫草害进行专业化防治和防治器械补贴,县财政对病虫防治投入很少,大面积机防缺少高效施药机械,药剂维修人员极少,服务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另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幼妇”人员,又因缺乏统一的科学技术指导,防治技术储备不够,防治水平低,效果不明显。
3对策
3.1提高预测预报质量
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应扬长避短,提高预测预报的服务质量和效益,才能适应今后对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新要求[4]。
一是改善设施,健全体系。要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的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可试行乡村测报信息员聘用制度,进一步健全乡村测报体系,拓宽全县农作物系统监测范围,扩大测报覆盖面和服务范围,强化其防灾减灾的社会功能。二是培养人才,强化考核。对测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让其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长,职业道德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打造一支作风过硬、能力强、素质高的测报队伍,为全面有效开展病虫害预报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对县乡村测报工作和人员的绩效考核,每年进行1次考评,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测报人员的积极性。三是积极创新,丰富手段。加强监测技术研究,不断改进传统的测报方法和方式,降低测报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可参与科研部门、农业院校的项目研究,提高测报水平。发挥电视预报、手机短信、电话语言提示、网络等现代科技的作用,提高病虫信息传递时效性和广泛性,大量收集当地发生的病虫害照片,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视频,并举实例加以讲解。此外,创新测报内容,依据不同经营者的需求,针对性地提供不同内容的病虫信息,从而突出重点作物和区域。
3.2加大病虫害防治投入力度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既要有科技支撑,又要有资金保障。一方面保障植保测报经费,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另一方面应积极申请财政扶持资金,充分利用国家有关项目,改善植保机械,增加植保机械的拥有量,实行项目带动、行动推动、政策促(上接第208页)
动,不断发展壮大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确保农业增效。
3.3建立健全专业化防治体系,狠抓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农作物专业化防治是一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实事、好事,防治体系建设应以完善县、乡、村三级专业化防治服务网络为主,因地制宜建立植保专业防治协会型、农药经销专业化防治型、临时组建专业化防治型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化防治队。同时加强培训,在主导产业中设立植保专家和专业化防治指导,乡镇、村设立责任人员,根据发展制定专业化防治人员培训计划,针对问题,科学指导,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主要采取集中和分散培训的方式,由植保专家编印培训教材,在上岗工作前对该区域农作物重大及常发病虫害的形态、发生规律、防治时间、防治药剂、防治技术等进行培训,让农民充分认识和掌握,提高专业化防治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防治效果。
3.4建立植保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
县植保植检站和植保专家应及时掌握和病虫防治有关的植保信息。植保专家在防治关键时期要到生产第一线开展面对面指导,在具体指导中,发现和突出面上做重点技术指导,建立植保信息网络,通过网络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3.5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
绿色防控示范和推广工作是一项持久的植保系统工程,绿色防控属于公共植保的范畴,是绿色植保的体现,也是食物安全的依托,具有社会公益性。一是采用绿色防控治理技术,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植物保护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二是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将生物防治、物理诱杀、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技术组装到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中,并注重技术和模式集成创新,组建节能、环保和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通过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
4参考文献
[1] 王淑梅.基于气象视角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概况[J].中国植保导刊,200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