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冷链物流仓库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思念也有类似其他一般企业的经历,在企业开始创业的最初几年,由于业务量不大,自有车辆完全可以满足运输,所以从生产、销售、物流、运输都是公司自己负责。随着公司业务不断的发展壮大,2005年思念领导层决策逐渐转型,立志于把思念打造为一个――专注生产领域的速冻包馅食品企业。公司开始将旗下非核心的仓储、运输及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据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物流总监孙洪建介绍,从2008年开始,思念仓库和配送实行外包。从这两年情形来看,确实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思念的物流也在调整。“我们现在更关注一体化的物流合作伙伴,既帮我们提供仓库,又帮我们提供配送,而且提供一个系统化的物流仓储配送的管理能力。不仅仅是一个仓库,从冷链角度出发,不能保障产品的一个特点。我们第二次发展要一个综合性的物流合作伙伴。”
在以往招标的时候,企业最关注的一般是报价,因为有很多物流企业十分关注成本问题,也就是更关注的是价格竞争,而忽视了服务质量。根据孙洪建总监的经验,物流成本高低和价格有关系,但不是最直接关系。“思念最近的公司招标中,不仅仅是关注价格,更要求每个竞标公司提交一份工作管理方案。报价不是问题,但是服务商能不能在这个价格机制里提供我满意的服务是他们最关注的。作为一个企业,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价格诱惑,放弃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
据孙洪建介绍,快行线(北京)食品物流有限公司一直是思念的物流合作伙伴,在合作之前,思念物流最早的模式是仓库和配送是分开的。但是从2005年,双方开始对合作模式进行调整了,双方采用以销量来定价,物流成本的计算方式全部改变。“从去年的物流费用来分析,虽然只节省几十万的物流费用,但是我觉得对双方帮助很大。因为调整模式以后,双方关注的焦点变成了怎样提高产品的周转率,资源利用率提高了,另外产品在仓库的时间也变短了。”产品库存低,仓库周转率高,孙洪建认为这是他要的目标。
“另外就是从我们企业内部来说,公司每年对仓储进行招标。去年,公司在价格没有发生下降的情况下,部分还发生了上涨。但是2009年,我们物流费用降低了一千万,这个一千万并不是通过降低服务价格,通过对大量的资源整合。把过去分开的工作,现在交给一个工作人员来做。”
但是近年,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能将眼光仅停留在企业内部,而是要通过供应链优化,向上延伸至资源,向下连接客户满意度,走出企业边界才能获得大发展。为了顺应这一趋势,2009年,公司筹建了思念食品冷藏物流配送中心,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含低温冷库、压缩机房及配套辅助建筑,形成存储能力达2万吨的冷藏物流配送中心;购置冷库制冷设备、冷库运输设备及配套辅助设备等。
时至今日,对思念的现状孙洪建用了三个“用心”和三个“担心”来描述。三个用心即:第一,思念致力于用心去生产好的产品;第二,思念用心去呵护自己的品牌;第三,用心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两个“担心”的是:企业现在开启了冷链物流供应链,由于没有足够经验,第一,担心思念的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一个持续的保障;第二,担心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第三,担心企业的品牌会不会收到损害。对于要求特殊的食品行业,如果企业冷链物流做不好的,会影响食品安全,这对企业营销、甚至品牌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思念对于冷链物流发展的未来是满怀信心的。思念在国内有四个生产基地:河南郑州、成都、还有浙江湖州,华南广州,广州马上要开始投产。“思念将在华南、西南、华东考察当地物流资源情况,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并进行不断的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物流网络构建计划。目前,在华东地区计划在两年之内,西南地区三年之内打造完善的物流网络。当然,如果在这些地方配套资源具备一定条件后,思念会快速地进入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缩短实现战略计划的时间。所以企业一定要适时的抓住机会,更快速的占领市场。未来思念将在这四个地方打造区域物流中心,这些物流中心不是简单的仓储配送,而是要找一些大客户,进行战略性合作。怎么利用这些物流网络去运作,怎么保障思念的供应链,怎么降低成本,这将是思念冷链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广东太古冷链物流启用新冷库
日本冷链物流在技术、设备系统、运营管理、市场成熟度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日本政府大力推进冷链物流聚集地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港口城市对冷链物流设施进行了合理规划。另外,日本的商品配送中心大都建有低温和常温仓库,同时进行食品流通加工、小包装分解、电子商务配送、订单式食品配送等冷链物流相关业务。此外,日本由于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稀缺,很难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为了解决分散的农产品结构,降低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日本的农业合作组织(简称农协)为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了合作平台。日本农业合作组织通过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保障了城市生鲜农产品的供应和流通。
冷链物流温度带的分类
食品物流中心温度带的划分。日本的食品物流中心按食品的3个类别被分为3个温度带。第一类:干货食品。冷冻食品、冷藏食品和蔬菜水果以外的食品都归类为干货食品。包括面包、点心、方便面等食品。第二类: 冷藏食品。即-5℃~+5℃保存的食品。包括芝士、牛奶、火腿、布丁、豆腐等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变质的食品。第三类:冷冻食品。即在-20℃以下保存的食品。包括冰激凌、冷冻加工食品、冷冻鱼类、冷冻肉类等食品。
在日本,按照上述食品类别划分设置的物流中心温度带,称为三温度带。日本的大型超市都有自己的冷链物流中心。但是,建设在地方的中小型超市大多没有自己独立的冷链物流中心,须在同一冷链物流中心里保存三温度带商品的情况较多。
冷链物流中心温度带的分类。日本冷库是对肉类、水产品、冷冻食品等食品在10℃以下进行仓储保管,并具有冷却设备而且可以隔热的仓库建筑。冷库温度带有4种分类方法,按照《日本冷库法》规定,以第一类分类方法为主。
第一类:7等级温度带的划分。如表1所示。目前,日本冷库85%以上均为F级冷库,并且以Fl级冷库最多,而C级冷库中又以C3级冷库居多;第二类:3等级温度带的划分。如表2所示;第三类:4等级温度带的划分。包括冷藏(-5℃~+5℃)、冰冻(-3℃~0℃)、冷冻(-3℃)和定温(+15℃前后)共4个等级;第四类:8等级温度带的划分。包括加温(+20℃以上)、恒温(+10℃~+20℃)、制冷(-5℃~+5℃)、冰温(-3℃~0℃)、微冷(-8℃~-3℃)、冷藏(-20℃~+10℃)、冷冻(-40℃~-20℃)、超低温(-40℃以下)8个等级。
冷库的变化
2009年,日本食品综合自给率只有40%。其中,蔬菜、水产品和肉类的自给率较高,分别为84%、62%和58%;而谷物类和水果的自给率较低,分别只有30%和41%。随着日本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水产品、肉食品、面食和水果的消费量逐渐增加。但是,日本的这些食品自给率较低,大部分须依赖进口解决。由于生鲜食品、冷藏冷冻食品业需求的增加,促进了日本冷链物流管理和技术的创新,同时也推动日本冷库行业的快速发展。
日本的冷库按使用性质划分,可分为营业用冷库和自营冷库,冷链物流企业自用仓库占有的比例较小,大部分为营业用的公共仓库。1950年―1970年这20年,日本的冷库能力平均每年增长14万吨。到1980年,日本的冷库能力发展为754万吨。从1970―1980年,日本的冷库能力平均每年增长41万吨,年增长率为7%。如图1和图2 所示。
2011年日本全国共有冷库数量为2855座,冷库容积达3266万立方米(1306万吨)。其中,在国土交通省登记的营业用冷库1523 座,占全部冷库数量的53%;冷库容积2799万立方米(1120万吨),占全部冷库容积的86%。自营冷库1333座,占全部冷库数量的47%;冷库容积467万立方米(187万吨),占全部冷库容积的14%。由于日本冷库的规模化与社会化程度很高,近30年冷库企业减少了8%,但冷库容积却增加了175%。如图3 所示。从存储产品来看,日本冷链物流的主要入库品种依次为水产品、畜产品、农产品和冷冻食品。近年来,随着水产品大量外销中国、泰国等国家,导致日本国内水产品库容量呈下降趋势。同时,水产品产业结构也出现变化,而畜产品则呈现增长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日本冷链物流系统的不断优化,明显减少了在库商品的滞留时间,有效提高了冷链食品的周转速度。1989年的货物年间周转数为5.14次,2009年的货物年间周转数为7.87次,十年间货物年间周转数提高了1.5倍。日本的冷库布局也很有特点,即冷库主要分布在东京等12个大城市中。2011年, 12个大城市冷库按容积量排序依次为东京(132万吨)、大阪(91万吨)、川崎(69万吨)、福冈(53万吨)、神户(51万吨)、名古屋(48万吨)、横滨(42万吨)、船桥(32万吨)、札幌(31万吨)、仙台(24万吨)、广岛(7万吨)和松山(4万吨),12个大城市的冷库容积总和占日本全国冷库容积总量的52%。此外,12个大城市冷库的年均库存率也高于日本全国水平(如图4所示)。
冷库运营要求
日本的冷库除了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先进的专业设施外,同时也非常注重内部运行,寻求集约化、高效化的冷链物流管理,以确保安全营运,最大限度地降低差错率,提升企业品牌和信誉度。
结构概况。日本冷库的结构大多是多层仓库,实行梯级温度设置。由于日本国土资源紧张,受土地成本影响,单层冷库成本较大。目前,日本冷库大多设置是以3~5层、每层5~7米层高为主。根据储存商品和客户的不同需求,冷库各层的温度设置也不同。
功能配置。日本冷库功能齐备,流程合理,全程实现无断链。日本冷库一般都包括存储区、流通加工区等基本功能分区,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还有预冷区、解冻区等特殊功能分区。在流程设计上,充分考虑冷链作业环节的连续性和合理性。实行全程无缝式冷链管理,尤其是在容易出现断链的冷库作业环节,实现了冷藏车车厢与冷库装车站台的无缝衔接,既避免了冷链的断链,又提高了货物装卸效率。
信息化管理。日本冷库的信息化水平很高。如日冷物流集团东扇岛物流中心,就已采用脸部识别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有效地保证了冷库食品的安全性。同时,大量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搬运设备、堆垛系统,不但有效提高了冷库的自动化程度,而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
制冷方式。由于日本将在2020年实施“脱氟利昂”政策,从制冷方式上看,日本以后将主要采用氨制冷、氨加二氧化碳制冷两种方式。
防震措施。日本是地震多发国,所以在冷库设计上特别注意强调防震性。受2011年“3・11”地震影响,日本的一些冷链物流中心已经采用了全新的抗震技术,抗震性能大幅提高。
节能方法。日本冷库制冷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是电能,加上日本能源供应不足电费较高,日本冷库一直把节能降耗放在重要位置。目前,日本已通过减小冷风机的功率、推广使用新型保温材料、使用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冷库温度等方法,使得冷库温度有效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冷库耗电量所占比例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日本品牌冷库企业。如表3 所示,日本最大的冷链物流企业为日冷物流集团,目前在世界排名第6位。该公司现有79座冷库,总库容为130万吨,占日本冷库总库容的10%。该公司在欧洲以及我国上海都建有大型冷链物流中心,其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体系、精细化的管理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在日本都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冷库投资运营模式
目前,日本投资建设冷库的主体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食品生产流通企业投资建设的自用冷库或冷库法人企业,另外还有原来食品经营企业转型的冷链物流企业;第二类是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或冷链物流企业;第三类是各级政府与政策性银行以及大型商社等。为保障食品安全,有效利用资源,节约社会成本,日本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许多大型仓库设施的投资,或提供土地、资金,或投资组建企业,日本政府投资的冷库设施均出租给私人企业经营。目前日本冷库运营模式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冷库自营模式,另一种是冷库地产模式。除政府外,在日本投资冷库地产的还有一些没有经营经验但有投资实力的大型商社。政府投资公共仓储业。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节约社会成本,避免在土地等稀缺资源方面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可解决企业一次性投资较大资金不足的难题,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同时,政府只投资建库,不具体经营,也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冷库自营模式。即由冷链物流企业负责从冷库规划、设计、建设到冷库投产后运营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关键是要具备冷库运营管理的行业经验,能够根据入库企业的不同物流需求,提供全程可靠的物流服务。
冷库地产模式。即由日本政府、投资银行、物流企业等多方投资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冷库项目,冷库项目完工后合资公司以资产租赁和日常管理为主营业务,采用物流地产模式向社会公开租赁冷库。在确定租赁客户后,合资公司按照客户需求,采用量身定制的模式为客户提供冷库地产服务。同时,为吸引企业入驻冷库,日本政府制定实施了相关优惠政策,如给予入驻企业优先使用港口集装箱集散站的政策倾斜。冷库租赁期有长期和短期之分,租金水平可以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土地价格等情况确定。
多年来,日本存在两种冷库开始向流通型冷库转变。但是,目前一些为食品生产企业服务的食品原材料冷库,仍然作为储存型冷库发挥着作用。
政府及冷库协会的作用
日本政府通过各种法律对冷库实施管理。但不对冷库设施进行强制性年检。目前与冷库有关的法律主要有《建筑法》(承重)、《消防法》(防火)、《仓库业法》(防火、隔热材料、卫生)和《高压安全法》(冷冻设施)。其中,《日本冷库法》由冷库相关法律构成,是冷库业施行的规则及运用的方针。包括冷库的基准、防水防潮防灾、保温、防火、冷藏设施明细书和食品卫生法等内容。另外,对C1级、C2级、C3级、F1级、F2级、F3级、F4级冷库的冷却方式,直接及间接膨胀式的氨机,R22机选型,保温层厚度,温度,风速,热流,盐水速度,温差和温度计放置地点数量等都有相关规定。
日本冷库协会成立于1973年,从日本冷冻事业协会内部的冷库部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团法人。
在日本各都道府县都有冷库协会分会,所有地方协会与日本国内几乎所有的营业性冷库企业都是其会员,会员企业的库容占全国冷库库容的90%以上。
一、冷链物流概述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通常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达到对食品保鲜、保质的要求,冷链物流对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各环节的条件要求比较高,需要较高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来支持,因此在管理和投入资金方面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大。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方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蚀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范围有:蔬菜、瓜果、肉、禽、蛋等初级农产品;水饺、汤圆、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加工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
(二)冷链物流的特点
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一般物流的特点,冷链物流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货物在时间、新鲜度、温度、潮湿度和卫生环境方面的特殊性,表现出更大的升值潜力和能量,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以下特点:1.配送货物的易腐性。大多数冷链物流运输的是生鲜食品,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的特点。温度越低,生鲜食品的品质越好,保持的时间越久。可见,温度是影响冷链物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运输条件不能满足低温保鲜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易腐性的生鲜食品就会失去新鲜度,食品质量便无法保证,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食品损耗。2.运输设备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冷链物流运输中冷藏、冷冻类食品对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运输过程对运输设备的要求较一般物流具有特殊性,需要配有防腐保质设备,同时还需要配备低温运输的冷藏车和保温集装箱等。3.时效性。对于冷链物流来说,运输时间的长短影响了食品保鲜程度的好坏。在食品的分拣、包装和分发环节,需要提高作业效率,避免耗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运输环节,在成本可承担的情况下,也应尽量选择适合该商品的比较快捷的运输方式,以减少时间因素对于食品保鲜度的损耗。4.协调性。由于易腐性的生鲜食品不利于长时间储存,所以在流通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个环节能够互相协作、无缝衔接,以确保整个冷链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性。5.高成本和高风险性。为了保证生鲜易腐食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对于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货物装卸、搬运和运输等环节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并配备温度控制的设施和冷藏车、低温仓库等特殊的保温装置,导致高运输成本和高风险性。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飞速发展,冷链物流也随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多年来主要采用自营运输的模式,而现在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是由本身运输或仓储的企业转制而成,只配备了电脑、条形码和简单的扫描设备,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不能对冷链物流提供全程的运输服务,缺乏冷链物流运输的影响力,阻碍了对接生产商和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基础设施欠缺,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基础流设施、设备严重短缺,特别是冷藏保温汽车、冷藏集装箱等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现有设备陈旧,大部分冷库已超过使用寿命,设备已不能满足现代商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此外,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水平较低、推广力度不够,不能完全投入到冷链物流系统中使用,无法满足现有生鲜食品对物流的需求。
(二)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与整合。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凑,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藏链。大部分企业的冷链物流都是通过自营物流完成的,这就需要配备很多车辆,这些车辆不仅维护费用较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运力的浪费。此外,我国冷链物流专业化的冷冻车、仓库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规范性的仓库,导致无法为生鲜食品提供适合的温度。在冷库建设上,缺少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很多冷库位置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为此冷链物流无法连贯执行,也造成冷库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例如,目前大部分生鲜水果以传统的物流形式配送,除了顺丰的生鲜配送,其他都是以货车等形式对水果进行供应,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在非冷藏散装果蔬情况下,重复装卸、运输、配送和零售等过程会增加食品的污染机会,食品的新鲜度大打折扣,质量和安全要求也难以保证。
(三)缺乏统一的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监管不到位
在冷链物流方面,我国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冷链物流规范和准则出台缓慢,行业无法实施完整的规划,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另外,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少规范的监管系统,大部分的运输跟踪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也导致了监管体系不完整,阻碍了冷链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进程。
(四)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目前,与传统物流相比,国内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冷链物流和传统物流对人才需求不同,需要配送人员掌握关于冷链物流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运输需要配备的设备使用方法并进行监管和维修,从而对配送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可以及时地解决。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物流管理专业及关于冷链物流有关课程设置较少,学校师资力量较薄弱,重理论教学但缺少冷链物流实践等,从而导致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三、解决我国冷链物流问题的对策分析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开展地区内自提柜、冷藏柜等全新化的配送形式,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链条等问题。另外,各个地区政府也先后提出关于冷链物流的规划,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可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完善是大势所趋。为了大力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建议做到以下加点:
(一)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大力更新和发展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
根据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发展近况,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适应冷藏快运业务的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等设备,确保生鲜食品在物流各环节中对于温度控制的需求。与此同时,对冷链产品的温度控制,除了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外,还可以注意控制车门、仓库门开关状态和次数,减少货物装车交换的次数等。对于旧的仓库应该及时更新设备,改装成符合现代化生产的冷藏仓库。此外,从国内外整体市场规模来看,我国的蓄冷能力很低,存在较多冷库设置布局较远,设备老化现象。因此,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在行业内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增加公共仓库的数量,减少独立自营仓库,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同时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和风险。
(二)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整合冷链物流资源
冷链物流好比一条流水线,由多个节点连接起来。目前,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安全和品质监控满足不了支持生产阶段到供应商的业务需求,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冷链物流进行整体规划,将冷链物流系统向两端延伸,建立并完善从供应商、生产企业、物流商到客户的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开发具有冷藏车辆管理、仓储库存管理、温度监控和物流追踪等功能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冷链物流环节信息的共享,实现对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与管理,提高冷链物流系统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及时获得并满足客户对生鲜食品的需求。要想规划好冷链物流的整体效果,必须从起点到消费点对冷链流各环节活动和效益进行严格的控制,上游如果一直保持顺畅、稳定的状态,下游经营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循环的操作和管理中,要考虑生鲜冷冻食品加工和业务流程本身,对上游的生鲜产品采购环境和物流配送需要认真负责。通过对冷链物流全程的温度监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安心、保质”的健康食品。
(三)统一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冷链物流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标准化问题要严格落实。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和业务准则,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应该建立并完善冷链物流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对冷链物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实时的信息记录、监测和追踪管理,密切关注冷链物流各环节信息,如果有人违规作业,需要严格惩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政府应该鼓励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应了解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律,掌握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冷链物流操作实务。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应明确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课程体系,深化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合作,与从事冷链物流实务的企业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双方可以根据岗位的特点及要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调研和实习活动,提高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操能力,大力培养满足冷链物流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虽然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会改善冷链物流的整体格局。此外,国家政府应提高对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引导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正规化发展,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系统,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监管力度,提高冷链物流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确保生鲜食品的保鲜度,降低生鲜食品的损耗和冷链物流的成本。同时,要加大对冷链物流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消费者了解冷链物流知识,提高对生鲜食品的保鲜意识。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巨大,希望借助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及冷链物流企业的有效配合,冷链物流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孙红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物流技术》,2009年第28卷第3期。
[2]李学工:《现代物流方案计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
[3]冷凯军:《关于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思考》,《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第5期。
郑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鲜与冷冻食品的生产与需求必将有极大的提升,冷库及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也会不断释放出来。近年来,许多食品生产企业建设了本企业自用的冷藏库,一些专业物流企业与新的投资人也建设了大量的物流型冷藏库。
在冷库的建设上,以北京为例,现有的大型冷库主要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用于国家贮备战略性物资之用,主要以贮存功能为主,多使用氨系统,安全系数低,自动化控制程度低,能耗大。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冷库多以满足生活需要为主,要求多品种、多温层、高周转储存;订单日趋小批量、多频率、多品种。冷库原有的功能被改变,从仓储型演变为配送型,基于此,原有冷库已不能满足冷链物流配送的要求,需要加以改造。另一方面,原有的冷库建设年代比较久远,普遍存在能耗大的弊端,从节能的角度来看,也需要对原有制冷设备、原有建筑进行改造。
记者 您认为企业改造旧冷库的主要动因有哪些?
郑炜 企业对旧冷库或原有低温物流配送中心进行改造,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为了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仓储效率。冷库前期投资规模大,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高,为了提高冷库的使用效率,需要提高低温仓库单位容积内储存商品的数量。早期建设的冷库以多层楼库为主,层高相对较低,多以就地堆码为主,堆码高度有限,无法满足8米左右的使用高位货架立体化储存的要求。
二是为了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分拣配送效率。现代物流的特点是强调高周转,原有以仓储为主要服务功能的冷库,就地堆码、多层楼库的设计方式不适合目前冷冻商品多品种、小批量、高周转配送出货的需求。
三是为了提高低温物流配送中心的经济效益。第三方低温冷链物流要想避开单纯的价格竞争,提高利润率,绝不能以收取仓储费用作为核心的赢利模式,需要以分拣、加工、配送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单纯的低温仓储费率一般为5%~8%;分拣配送型的低温物流能够达到8%~10%;带有加工功能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毛利率能够达到14%~18%。
四是为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源问题是当今全球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节约能源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战略方针,同时,冷藏(冷冻)库的仓库质量和制冷成本也将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成本竞争力。运用新的变频技术、冰蓄冷技术、保温技术、制冷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冷库的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冷库日常运营成本。由此看来,旧冷库改造势在必行。
五是为了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保证储存商品的品质。通过引入新的制冷、仓储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低温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水平。而旧冷库往往人工作业效率低,差错率高,管理难度大。如在-25℃以下的低温冷库内使用自动立体仓库、自动输送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仓储效率、搬运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产品品质免受人为因素影响。
记者 请你介绍一下旧冷库在改造时主要有哪些环节或要点?
郑炜 旧冷库或低温物流配送中心在改造过程主要涉及制冷系统、物流系统、建筑结构三大部分的改造。具体来看有以下内容:
一是改造物流仓储系统,涉及平面布局、仓储设备、搬运设备、拣选设备、条码追溯系统的改造和应用。
1 平面布局的改造
首先需要考虑低温物流配送中心中整体的人流、车流、物流动线及功能分区的合理性。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内、外的交通组织(人流、车流、物流)、出入口的位置、停车场的位置、办公区的位置、生活区的位置、动力室的位置、配电室的位置、制冷机房、污水处理室、警卫室的位置等。
许多原有的老冷库,当时设计时只具备存储功能,没有考虑诸如生鲜加工、物流配送、办公、生活配套等功能,造成客户使用不便、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低等弊端。
2 仓储设备的改造
早期设计的冷库在储存商品时多采取地堆形式,没有考虑立体化储存,因而多数建筑物的层高达不到使用高位货架的高度,而地堆又不利于商品的先进先出管理,拣选操作也极不方便;此外,建筑物的地面荷载能力也不能满足高位货架3顿以上的荷载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旧冷库在选择仓储设备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对此可以建议,对能够调整高度的区域考虑增加库内高度,使用高位货架提高储存效率。针对储存量最大的品种,采取驶入式货架提高储存密度,对于中等储存量的品种采取后推式货架储存,对于品种多、单品批量少的品种采用横梁式货架储存。如要想提高仓储商品的储存密度,还可以采用自动立体仓库或移动式货架储存。
3 搬运设备的改造
目前,许多低温冷库中已经采用输送机作为日常搬运设备,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作业强度。
4 拣选设备的改造
一般采用RF进行整箱拣选,对于拆零商品采用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
5 条码追溯系统的应用
通过对产品从原材料开始的条码全程采集、管理,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
二是改造制冷系统,包括节能技术和制冷设备的改造。
6 节能技术的应用
许多城市为了缓解白天的用电高峰,波峰、波谷的电价都有相当差额,因此,拥有多温层的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冰蓄冷技术,用晚上波谷的电价将水制成冰,白天再释放冷量,用于办公区域的空调制冷或加工间的低温空调系统。
7 制冷设备选型
不同类型的制冷设备适合不同的作业环境要求。变频螺杆压缩机多适用于快速冷冻,温度范围在-60℃~-30℃之间;并联螺杆压缩机组适合于冷库、气调库、低温加工车间等低温环境要求,温度范围在-30℃~-50℃之间。
三是改造建筑物,涉及月台、门、墙体、地面、库内照度的改造。
1 月台
低温物流配送中心多使用封闭式月台,减少减量的损失。
2 地面
对原有地面进行处理,增加地面的荷载能力及保温、耐磨能力。
3 墙体
由于整个冷库是以冷库板拼装而成,因此需要考虑墙体与顶板的保温连接,减少冷量的损失。
4 门
冷库多使用横向推拉门。
近年来,随着中国仓储成本的不断上涨,坡道仓开始受到国内外仓储行业的高度关注。目前,国内坡道仓主要分布于广州、深圳、惠州、成都、上海等城市。坡道仓将是国内一线城市未来仓库类型的主要形式,市场开发潜力大。
富力坡道仓:广州最大,超行业标准建设
富力空港物流园位于广州空港核心经济圈,距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10 公里,是富力地产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物流园总占地面积2511 亩,仓储物流项目用地1529 亩,包括524 亩机场综合保税区,仓储总规划面积约130 万平方米,非保税货物仓储和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
该园区已建成并运作36 万平方米的楼仓,现时出租率高达95%,进驻的企业包括国药、华润医药、中国移动、中烟、天猫、威时沛运、天图物流、顺丰速运等知名大企业。
园区目前正在抓紧建设面积达11 万平方米的坡道仓,该建筑是目前广州市最大的坡道仓库,专为中小型客户而定制。近日,《物流》杂志社记者前往采访,详细了解目前物流园区的总体经营情况。
富力空港物流园市场总监邓锦祥在分析建设坡道仓的原因时说道:“富力集团在商业地产板块发展得非常好,集团在工业地产板块也不能落后,这也符合富力集团历年来不断进取、创新的经营理念。”
据邓锦祥介绍,目前富力坡道仓建设进展顺利,预计今年9月份落成并投入使用。整个坡道仓设计分为三层,各层以坡道相连,采用超行业标准的设计建设。
国内坡道仓几乎都是“2+1”的模式,即坡道只能到达二楼平台,二楼到三楼则需采用货梯运送货物。坡道的设计与载重是坡道仓建设最重要的部分,对卡车运输安全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我们三层坡道仓的造价特别高,坡道设计载重达70 吨,三车道,能满足17 米长的大型卡车上、下通行。”邓锦祥笑言此坡道仓建设要求远远超出高速公路的建设标准。
据邓锦祥介绍,在未来客户定位方面,富力坡道仓以医药、跨境电商、生鲜冷链、汽配、航材、电子等行业客户为主。“现有楼仓单体面积可达上万平方米,而坡道仓单体面积会小一些,消防分区的面积从几百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不等,主要满足中小型用户的需求。”邓锦祥表示,富力坡道仓可以按客户需求订制仓储面积。
穿梭车货架系统是指在货架特定的导轨上行的前后穿梭的小车即穿梭车,车体或台面可上升或下降,提升与下降托盘货物,将托盘货物依次归位的一种系统。小车由无线电遥控,车载电池提供续航能力,主要依靠四个轮子前后行走。
判断穿梭车的优劣主要看其功能、尺寸、行走提升速度、承载能力和电池续航能力。目前市场上的穿梭车主要分为进口车型和国产车型两类。进口穿梭车在国外已经推广了20多年,整体设计比较成熟,硬件故障率低,在软件方面,可通过实时输入的程序调整穿梭车的作,来达到更多人性化的功能。而国产穿梭车多是根据国外的经验自主研发,硬件及软件的开发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巾。
穿梭车主要功能包括:
1 单个托盘存取;
2 自动托盘存取;
3 指定数量托盘存取;
4 货物清点、整理、换边;
5 货物先进先出、先进后出;
6 低电量提示保护-自动回到起点;
7 快速充电。
穿梭车货架系统的特点在于:
1 货架的结构合理、稳定;
2 货架可设计的深度大且存放密集;
3 在同等条件下,叉车类型的选择多;
4 可选功能多,操作简便;
5 穿梭车对于货物的单元化包装有一定要求;
6 现阶段穿梭车成本较高、标准不一。
几类货架的优劣势对比分析:
就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仓储系统中常用的货架类型主要有:横梁式货架、窄巷式货架、双深度货架、驶入式货架、后推式货架、重力式货架、穿梭车货架等。
(一)横梁式货架
横梁式货架是物流仓储中最简单的货架系统。叉车可以随意存取系统中任何一个托盘货物。此类货架系统的设备投资成本低,且具有可捌性和适应性。但由于叉车巷道较多,存储密度低,只可利用30%~35%的仓库空间。
(二)窄巷式货架、双深度货架
窄巷式货架、双深度货架都属于横梁式货架的改进型,需要通过特殊类型的叉车来存取货物,高度及深度方向的利用率要高于磺梁式货架,但其成本略高于横梁式货架,空间利用率45%~60%。
(三)驶入式货架
驶入式货架属于密集存储型货架系统,投资成本低。货物存取先进后出,适合存放批量大、品项少的货物。叉车需驶入货架巷道内操作,货架深度一般不大于10个托盘深度,所以存取货物效率低。空间利用率60%~75%。
(四)后推式货架
后推式货架属于密集存储型货架系统,投资成本较高。货物存取先进后出,适合批量大、品项多的货物。叉车在货架外操作,通过推送小车完成存取作业。货架的设计深度一般最大5个托盘深。存取效率比驶入式货架高。空间利用率60%。
(五)重力式货架
重力式货架属于密集存储型货架系统,投资成本高。货物存取先进先出,适合存放批量大、品项多的货物。但对于托盘的底面有一定的要求。空间利用率80%。
(六)穿梭车货架
穿梭车货架属于密集存储型货架系统,投资成本较高。货物先进先出或先进后出,适合存放批量大、品项多的货物。但对于托盘的底面有一定的要求。空间利用率80%。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货架系统造价低廉,但空间的利用率低,货物的周转效率不高。而较先进的货架系统的空间利用率虽有大大提升,相应成本也有所提高。与其他类型货架系统相比,穿梭车货架系统在仓库空间的利用率、货物的存取效率及货架投资成本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货架系统的选择方面,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包括存储物品的特点、物流要求等来选择适合的仓储解决方案。
穿梭车货架系统的具体应用
穿梭车货架系统依靠穿梭车在货架轨道中可自行堆栈的特性,托盘货物的深度设计可以尽可能多,并且每个单元中可存放不同品项的货物。存放的货物可根据不同的品类、不同的批次,实现大批量的有序存储,方便仓库管理。(参见图1)
穿梭车货架系统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仓库的长宽尺寸,顺着物流动线的方向布置。利用穿梭车货架系统的深度优势,设计为一端入货,另一端出货,即货物先进先出。从而货物在出库时,可以大幅度减少叉车的行驶距离,进一步提高货物出入库的效率。(参见图2)
综合考虑穿梭车货架系统的特点及功能,其对于仓储容量要求大、货物批量与品种数量(SKU)较多及出入库效率高的仓储需求有相对较明显的优势,所以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冷链仓储行业、食品饮料行业、医药、烟草等行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的原料仓库都有很强的适用性。
现阶段,自动化仓库已成为现代仓储的发展热点,自动化立库纷纷“拔地而起”。穿梭车如果只是配合叉车来完成存取作业,只是一个半自动化的物流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相应的人员配置也没有太大的减少。穿梭车应用到自动化仓储系统(AS/RS)的案例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利用穿梭车本身的配置与堆垛机相互通信,配合仓库管理系统,构成了穿梭车立库(参见图3)。该方案既可以减少传统自动化仓库中堆垛机及巷道的数量,又可以更大地利用高度和深度的空间,从而增加仓库利用率,降低系统投资成本。
从以上方案的对比不难看出,在相同的仓库内,采用穿梭车立库方案能存放的托盘数量要比双深度的立库方案高11%。双深的立体库方案需要多配置2台堆垛机,相同价格可以配置8台穿梭车,而穿梭车立库的方案只需要配置6台穿梭车。另外,穿梭车先进先出的出货顺序,也可以配置为相邻两台堆垛机配合存取货物,使货物的流转更灵活。在一台堆垛机维护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穿梭车从另一端对货物进行存取操作,应急能力更强。因此,在出入库量满足的情况下,选择穿梭车立库的方案,可以提高库容,降低投资成本。这种方案非常适用于建库成本较高的冷链仓储行业,并能大大提高后期的仓储收益。
目前,上海鼎虎已经在食品冷链、快消品等行业成功实施了多个穿梭车货架系统的项目。以下是上海鼎虎为某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客户规划的穿梭车货架方案。
客户对于仓库的需求有:
1 要求存放的货物品种(种类)较多;
2 进出库批量非常大;
3 要求尽可能利用仓库空间,并确保物流动线作顺畅。
值得高兴的是,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根据我国2010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国将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看似简单的冷链物流,其背后是硬件设施、软件管理的协同作战,是科技密集的管理过程。农产品的生产、贮藏、运输(配送)、零售过程,需要制冷、数据采集、RFID、通讯、ERP系统各方面的无缝集成和对接,数据采集则贯穿了这一整个过程。无论是入库、出库、还是了解物流进展情况,都需要进行数据采集。相比一般的工作环境,冷链物流对数据采集设备的要求更高。这些设备不仅要求识别能力强、抗摔打、续航时间长等条件,由于长时间在低温下工作,耐低温性能也至关重要。霍尼韦尔就是在冷链物流数据采集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的一家企业,其产品已在国内众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以可靠性、稳定性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受到了客户好评。
以水产品的冷链物流过程为例,世界水产巨头太平洋恩利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Pacific Andes International Holdings)位于青岛红岛的水产工业园里,这里永远是一派繁忙但井然有序的景象:满载着各种冷冻鱼类的船只到达后,数千吨冰冻鱼原材料仅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卸下并全部进入冷库,从而确保了鱼的新鲜高质。同时,入库信息详细完备,条码信息涵盖了品种名称、捕捞船名和捕捞日期等翔实数据。这些实时“保鲜”的数据不但满足了成品销售环节中的各项需要,也使日后的发货、查询、盘点等操作变得简便高效。正是霍尼韦尔的设备和技术将鱼与信息的“双保鲜”变成了现实。
作为享誉世界的水产企业,太平洋恩利集团的主要业务为环球采购、运输、供应冷冻海鲜食品。其主导产品冷冻鳕鱼系列是国际水产界公认的A级产品,在国内外水产界享有很高声誉。能够有此盛名,这得益于恩利集团在业界领先的冷库IT系统及优良的数据采集设备,该套系统采用的是霍尼韦尔的移动数据终端。
霍尼韦尔在冷链行业中的应用
太平洋恩利位于红岛的冷库温度设定为-35℃(现为-28℃,随时可升级为-35℃),在如此低的温度环境下,确保高效稳定运行本身就对设备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但霍尼韦尔公司的高工业等级冷冻配置的手持和车载无线终端就是专门为应对低温环境设计的。
低温环境使得设备的选型和操作颇具特色:如仓库内使用钢结构驶入式货架以及全封闭式叉车,工人需要透过叉车玻璃进行条码扫描,而叉车内安装的霍尼韦尔车载终端能够非常完美的完成这项工作。同时,为了增强灵活性,每套车载终端还配有轻便型无线蓝牙扫描枪,当有需要时,工人可以走出车外并使用无线扫描枪进行条码扫描;在冷冻环境下,设备的外壳、电池、以及内部的电路板结构等都要求做特殊处理,需要设备兼具防结霜、防凝雾、抗冷凝的效果。
领先的系统加上优良的设备,使太平洋恩利集团能够以更高效、更廉价的方式管理订单和相关库存数据,降低了错误率和处理错误导致的成本,提高了数据完整性、库存能见度和订单供品率,增加了销量并改善了客户服务水平,使客户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更充足、更及时的交货。
不仅是国际公司,国内的领先企业也采用霍尼韦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进行全冷链管理,从而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浙江五丰冷食有限公司是浙江省从事冷冻产品生产销售的公司。公司不但生产、销售以雪糕、冰淇淋为主的冷冻饮品,还提供以水饺、汤圆、包点、刀切等为主的速冻产品。近年来,五丰冷食陆续取得“浙江省著名商标”和“浙江省名牌产品”等一系列优异成绩,先后荣获“中国名牌商品”、“全国轻工业企业信息化先进单位”、“中国商业科技创新企业”等荣誉称号。其凭借出众的品质和不断创新的生命力,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业内的肯定,公司满意度逐年提升,达到了95%,明显高于同行业水平。市场占有率也每年提升,目前在省内的占有率达到35%,五丰冷食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香港威裕环球集团(简称BPS)通过对新版GSP内容和有关验收细则的细致分析,结合BPS多年来在医药物流领域的诸多规划案例和实施经验,认为药品经营企业在实施GSP的过程中,在资金投入、物流设计、设备规划、信息系统等方面,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资金投入是难点
2013年底,BPS受雇为某药品批发企业(简称H公司)做库房GSP升级改造,给其仓库在物流设计、信息系统、设备选型、工程管理等方面提供交钥匙型的总体顾问服务,为其实施新版GSP认证提供技术支持。
H公司为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为辖区内的医院、社区卫生站等提供医药配送服务,年营业额约在2000万元。因为H公司的经营特性,根据新版GSP的三年过渡期要求,H公司须在2014年5月底完成认证,否则面临着被吊销经营许可证的风险,时间非常紧迫。
对于H公司这样的中小型医药批发企业,实施新版GSP面临的首要难点就是资金投入。新版GSP新增要求的一系列软硬件设施设备和质量监管追溯机制,都要求企业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到底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资金的投向应该是怎样的?投入的产出如何?怎样可以以最合理的投资获得最佳的产出?这些是企业迫切想要知道的问题,也是BPS作为顾问为H公司定制库房GSP升级方案的终极结果。在项目设计中,BPS为H公司详细论证了仓库设施设备的选型、冷库容积和保温材料的选择、通风制冷系统的设计、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等内容,在新版GSP的框架范围内,确保H公司能以最合理的资金投入获得最佳的产出。
系统升级改造是核心
再者,新版GSP的此次修订,其实施目标是“全面推行一项管理手段、强化两个重点环节、突破三个难点问题”。全面推进一项管理手段就是全面推进药品经营企业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两个重点环节就是强化药品购销渠道管理和仓储温湿度控制,突破三个难点就是努力突破票据管理难题、冷链管理难题和药品运输管理难题。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GSP验收细则》里的“**”项目,决定着整个认证过程的成败。因此,对于H公司来说,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是此次GSP改造的核心内容。
H公司目前的ERP系统无法满足新版GSP要求,由于时间的紧迫性,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上线一套市场上较为成熟的医药ERP和WMS系统,并在两个系统之间建立数据交换的接口。但是,新的信息系统如何与现有的经营作业流程达到最佳的匹配度?是通过流程改造来适应新的系统?还是新的系统二次开发来使用流程,又或二者兼之,这是企业在信息系统导入过程中必须明确的定位,亦是BPS需要为H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之一。
硬件设备提升压力大
另外,新版GSP对药品仓库的温湿度控制、冷链的管理和硬件设备配置,实行了和国际标准完全接轨、一步到位的规定,在《GSP验收细则》里,与此相关的带“*”项目超过10条,对企业的GSP认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冷链物流运输工作的整个流程不仅工序多,而且信息流通不畅,这就使得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不够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物流运输的速度与质量。所以,GPS技术的应用使得冷链物流运输能够及时掌握运输链中产品数量、运输位置、运输途中物品存放的温度等,通过GPS技术监控运输的中需要提货或者补货的信息,实现动态监控,加强对冷链物流运输的管理。
一、冷链物流运输中应用GPS技术的重要性
(一)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GPS技术运用现代技术发挥分组交换技术的强大作用,实现了用户同时占用多个无线信道,与此同时每一个无线信道又可以实现被多个用户共享,提高了资源的有效性。GPS技术本身具有超过60kbps的运行速度,GPS技术提供分组、发送、接收等功能实现用户全天候在线。在计费方面,GPS技术是按流量和时间计费,这就使得用户所花费的流量费用大大降低,降低了服务成本,GPS技术通过信息的时时传递,提高冷链物流运输的技术管理水平。
(二)提高冷链物流运输的经济效益
GPS技术可以实现永远在线,相比较于其他导运设备GPS技术却是费用相对较低的最优选择,这是因为GPS技术通过通信流量计费,在没有通讯内容时是不计入收付费标准的。到目前为止,GPS技术最高的传输速度为55.6Kbps,在理想的状态下可以达到100Kbps,在具体工作时GPS技术可以每5秒钟对运输车辆进行一次扫描,实现循环式信息采集,这样的工作效率一个月的消费还不到10元,因此, GPS技术受到广泛欢迎。
(三)提高冷链物流运输的管理效率
冷链物流运输业不断得到发展,这就对其工作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GPS技术被应用于冷链物流运输以来,工作人员的素质、行业规范不断得到提高,管理理论也得到创新,管理技术得到提高。
二、GPS技术在冷链物流运输中的设计内容
(一)GPS技术的控制平台
GPS技术的信息系统采用web Service管理平台将管理信息向外发送,web Service管理平台将被设置为基础模块,从最基础的信息到复杂多样的商务处理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这样一来其他程序或者操作系统就可以借用此平台实现任务部署。另外web Service管理平台还有另外一种服务构造,也即是应用时时集成服务。这种服务相当于技术指导,描述网络服务的全部功能,并将这些服务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在应用时执行功能将协作请求与服务协作者进行转化,进而反馈调用信息留作备用。
(二)GPS技术的系统集成平台
GPS技术的系统集成平台由八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数据库集成、GPS传送系统、GPS系统系统、Web服务器、GIS控制台、温度控制服务器、总调度、决策中心等。这个集成平台可以将检测、控制、管理、指挥、警报、定位等功能融合在一起,提供强大的监控网,实现信息共享。其中传输服务功能能够利用通讯平台的信息为监控提供数据交换,并兼容监控台的登陆、下线、注销等功能。 GPS技术的系统集成平台支持的监控中心可以超过250路,客户监控终端可以通过DDN、ISDN等电话线或者无线服务访问监控中心。
(三)GPS技术的数据结构设计
GPS技术的数据结构设计包括RFID数据设计,用来储存冷藏货物相关信息,数据库设计,主要用来储存冷藏货物在运输时产生的相关信息。RFID数据设计的数据项目主要包括:运输货物的编号、货物存放位置、货物运输类型、运达地、运出地、买卖双方物主信息、货物到达最终时间期限、取货人的信息、货物重量以及体积、货物运输时的温度以及湿度、货物的存储期限、货物目前所在仓库,仓库信息等。数据库设计包括:运输车辆的相关信息,例如,车牌号、车型、颜色、数量、运输时间、差旅费、维护耗时、车辆将精确位置、司机等。
三、GPS技术在冷链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一)运输车辆时时跟踪
运输车辆是冷链物流运输的主要载体,使用GPS技术可以对运输车辆进行时时跟踪,通过GPS定位显示车辆的位置、速度、车辆所处道路、最近冷库等信息,这使得车辆在运输时的运行信息更加直观,方便控制台实施监控。
(二)控制台运行监控
控制台在实施监控时可以多个窗口,多个屏幕同时进行监控,对车辆的运行情况实现多维度监控。当车辆到达一个地方后,控制台能够准确获得车辆位置以及运输货物的相关信息,为运输车辆提供运输里程信息,及时分析车辆时速是否符合标准等,保证运输车辆在指定时间到达运输地点。当运输车辆出现意外,监控台可以及时获取车辆的位置、状况,并为司机的行动做相关指导,及时做出判断与决策,降低事故损失。
(三)运输信息查询
应用GPS技术可以直接获取运输车辆所在地理位置以及运输路线、运行时间、运输里程等,运输车辆上的GPS装置可以将运输车辆的反馈信息自动传送至监控中心,并将运输车辆在运行时所产生的数据与预计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当数值超过一定范围时及时提醒司机,发出报警信号,为司机下一步要进行事项提供行动方案,减少人员、车辆、货物发生事故的几率。
(四)监控中心的指挥与调度
监控中心是冷链物流运输的总控制台,通过GPS技术提供的车辆运输情况信息对运输车辆实施动态指挥,通过多方面的调度提升运输车辆的实际运载率,在更大程度上减少车辆的空驾率,避免运输成本浪费,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输效率。
(五)监控中心的运输线路规划
监控中心根据运输车辆所载货物的类型、运输时间的要求等通过GPS技术规划最佳运输路线,例如,运输最快路线、运输最简路线、经过路桥次数等。监控中心将路线设计好之后通过GPS技术所拥有的三维导航功能将运输路线传送给司机,为司机提供运输参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GPS技术在冷链物流运输中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时时跟踪、定位以及导航,还可以提高运输车辆的监控效率,为车辆提供最佳运输路线,保证货物及时到达,提高运输效率。另一方面GPS技术还可以为冷链物流运输管理提供方便,提高运输成本的使用效率,经济效益与社会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娜,李锐. 浅议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11,03:82-83.
[2] 周磊. GPS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运输过程的应用[J]. 现代商业,2011,06:114-115.
[3] 徐耀群,倪超. 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绩效评价述评[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38-43.
[4] 肖红.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物流工程与管
理,2014,11:6-7.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2-0019-02
0 引 言
近年来,冷链物流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物品损耗的系统工程,适用于果蔬、禽蛋、水产品、速冻食品、乳制品、花卉、药品等领域。如果在某个环节的环境指标没有达到要求,就很容易造成质量事故。传统的方法不能够持续记录环境参数,也不能够及时响应而给出报警信号,这一方面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为事故原因的鉴定工作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持续记录物品所处环境数据,并将其发送到监控中心进行存储和分析的系统。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及传感技术的冷链物流环境监测系统。本系统可实时监测物品在储藏、运输阶段的环境参数,并通过监控中心判断是否符合标准,以便及时调整,减少损失。
冷链物流中的温度和时间是必须考虑的两个风险因素,而又以温度为重要,二者贯穿于储藏和输配送的整个过程中。如处理不当,就可能引起品质降低的累积性和不可逆性,直至影响到产品的安全性。本文采用RFID标签取代传统的环境监控方法,这种标签内部装有天线RFID芯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光线传感器。标签安放在合适的位置后,传感器将实时采集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信息,并将信息写入标签的芯片内,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将信息传输到阅读器中。阅读器通过有线/无线网络上报到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存储并分析收到的数据,如有异常情况,则及时报警,采取措施。
1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由监控中心、冷藏库监测子系统和冷藏车监测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通过网络与监控中心连接。其系统总体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组成框图
冷藏库监测子系统由RFID传感标签与读写器组成。根据冷藏库的大小,可以放置多个标签,也可以在冷藏库的大门处安放读写器。每个标签与读写器都有唯一的编号,在使用前,由监控中心的发卡部门将冷藏库的相关信息写入标签,并将读写器的编号与冷藏库的编号相关联。传感标签除了记录温湿度信息外,还会收集光线传感器的变化情况,将这些信息通过读写器发送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对记录进行分析,可判断冷藏库中温湿度是否满足要求,并根据光线传感器的数据计算出冷藏库库门的开启时间点与持续时间,并判断其是否属于非法开启。
冷藏车监测子系统由RFID传感标签与车载读写器组成。所要运输的货物进行装箱,并由监控中心的发卡部门将货物信息写入RFID标签,然后将该标签贴于货物上,建立车载阅读器与货物信息以及驾驶员信息的对应关系。货物在进入专用的冷藏车前,读取标签上的信息,记录运输初始的温湿度信息。在运输途中,传感标签实时记录下环境信息,并将其传给车载读写器,车载读写器具有GPS定位功能,该读写器将定位信息与标签采集到的车厢内的环境信息一同通过GPRS网络上报到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绘制出温湿度的变化曲线,并记录下车门的开启情况。如果发现环境指标没有达到货物要求,则及时与驾驶员取得联系,采取补救措施。
监控中心负责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与报警。具体的主要功能如下:
(1) 货物出库温湿度信息采集:货物出库装车时,采集货物的温湿度初始信息,建立货物批次与车载阅读器ID的对应关系;
(2) 环境信息接收入库:管理中心接收车载阅读器发送来的信息,解析入库;
(3) 环境信息匹配:将接收到的温湿度信息与货物批次相匹配;
(4) GPS信息接收入库:管理中心接收车载阅读器发送来的GPS定位信息,并解析入库;
(5) GPS信息匹配:将接收到的GPS定位信息与货物批次(车辆)相匹配;
(6) 货物在途温湿度曲线展示:用户查询某批次货物在途温湿度信息,以折线图的方式进行展示;
(7) 货物所在位置查询:用户可以查询某批次货物目前所在的物理位置;
(8) 货物是否到达查询:用户可以查询某批次货物是否已到达目的地;
(9) 冷藏库环境信息采集处理:定时采集存储仓库的环境信息,并与仓库内所存货物批次进行匹配;
(10) 数据备份与导出:可以对查询出的数据进行备份和导出。
2 系统核心设备
本文所设计的环境监测系统区别于传统监测系统的两个核心设备是RFID传感标签和RFID读写器。这两类设备的性能也就成为了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关键。目前,RFID系统应用比较普遍的几个频段包括低频、高频、超高频以及微波,各频段的识别距离、传输速度以及环境敏感度等特性都有区别。考虑到实际应用,本系统采用支持空中接口2.40~2.48 GHz微波频段的标签和读写器,该频段识别距离较长,受金属的影响小。另外,RFID标签根据内部是否带有电源又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无源标签要依靠读写器的能量来唤醒工作,识别距离较短,因此,本系统选用有源标签。标签具备电池电压检测功能,能够读取电池电量;标签天线采用圆极化,对方向选择性较弱,以应对标签在车内随机摆放的情况;标签的测量温度范围为-20~+50℃,测量湿度范围为0%~100%。读写器要求可存储一定数量的温湿度信息,并且具有GPS定位功能与GPRS无线数据传输功能。
3 结 语
本文设计的冷链物流环境检测系统,整合了先进的RFID技术、传感技术、无线网络传输以及GPS定位功能。本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冷藏库中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当温湿度超过物品容忍程度时就会报警,以提示进行及时控制。本系统解决了冷链运输中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问题。系统可通过传感器感知货物的温湿度信息,并通过读写器设备上报到后台应用系统。此外,本系统还解决了冷链运输中的非法开箱监测问题。冷链运输是一个密闭的系统,在运输途中,如果发生非法开箱动作,光线的变化会使得系统可以将该动作监测到并上报。系统通过GPS实时捕获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传输网络将位置信息上报,从而解决冷链运输中路线监测的问题。综上所述,本系统可以实时实地地解决冷链物流存储、运输中的温度、湿度、光线变化等关键环境信息,实现冷链物流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追溯。
参考文献
[1] FINKENZELLER Klaus.射频识别技术[M].吴晓峰,陈大才,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李金龙,王黎,高晓蓉.多点温湿度远程无线监控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25):31-32.
[3] 李洋,张永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藏车智能监控系统[J].通信技术,2010,43(11):59-60.
[4] 赵卫东,周尚晨,孙一鸣.基于离群点挖掘的RFID冷链温控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19(11):166-170.
[5] 佳颖.RFID冷链无线温度监控[J].RFID技术与应用,2008(6):28-29.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9-0015-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尤其是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宁夏这方塞上净土,其出产的农产品,不仅颇具区域特色,而且品质上乘。然而,虽然宁夏有如此品质的特色农产品,但却由于没有先进的冷藏储存设备以及完善的低温运输链条,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损率高达25%~30%,不能保证鲜活农产品到达消费者餐桌时的品质。宁夏的农产品也只能“墙里开花墙内香”,不能走向全国。为了使宁夏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我们必须发展冷链物流以降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1 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宁夏目前农产品物流运输主要以敞篷卡车、厢式汽车为主,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使用率极低。且处于运营状态的冷藏运输设施也相当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同时,低温仓库等存储设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提供系统的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高于国际标准2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1.2 农产品冷链市场化程度较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除外贸出口部分的农产品以外,宁夏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是经销商实施的。而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多是以自营物流为主导,农户基本上处于分散经营状况,市场化程度低。同时,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宁夏区内能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的物流供应商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由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他们并不能提供包装、预冷、冷藏运输等“一条龙”的冷链服务,且信息系统和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导致农产品的保鲜运输只能由农场自行承担,这样既增加了销售成本,又加大了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腐损率。
1.3 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管理相对落后
宁夏目前低温物流管理方面的专家相对较少,大多是临时改行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以前经营过物流的人,并没有经营过农产品的冷链;以前经营过冷藏、冷冻仓储的人,也没有对物流有过专业的研究和学习。由于整体发展的滞后,研究人员和学者也只能是摸索前进。
1.4 温控设备落后,情况实时反馈系统不够完善
宁夏目前的温控设备及反馈系统相对落后,不能及时掌握、调控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致使农产品的保鲜运输率极低,大多只能晒干远销。这样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本来进行晾晒,而且收益不高。同样,在农产品的销售环节,大多超市的低温陈列柜设备陈旧,不能保证24小时控温,导致农产品变质,造成二次浪费,降低消费者的认同度。
1.5 农产品物流环节过多,冷链物流模式落后
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农产品验收、预冷不及时,导致货物变质。例如,宁夏枸杞由于大多数农场在运输前没有做到及时预冷,使得每年都有大量枸杞的品质和药理稳定性降低,严重的则导致枸杞腐烂变质。第二,流通环节、装卸次数过多,农产品腐损率增高。宁夏旧式的农产品冷链运输过程中环节过多,农产品要经过多次装卸,而每一次的装卸都是对农产品新鲜度及品相的破坏。同时,由于装卸搬运没有合理计划和调度,导致农产品因常温时间过长而变质。而且还会导致二次污染,降低安全性。例如:硬脆度是灵武长枣的直接反映。由于运输中装卸次数过多、操作不当,使长枣品质降低,其形态、结构、色泽、质地、风味等诸多方面都会出现变化,储藏时间减少,易腐烂。
1.6 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宁夏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不够齐全,没有健全的信息网络。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具体表现在:①农产品市场上没有统一规划的信息系统,仅有提供财务、库存管理功能的软件;②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③供应链上缺乏供企业之间进行交流的统一的信息平台,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 提升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2.1 加快冷藏、运输等硬件设施的研发,减少运输损耗
针对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淘汰冰冷车和机冷车等陈旧车型,并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市场需求,加大对多品种、小批量且能适应冷藏快运业务、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冷藏车的投入,以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应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的研发投入。对于低温仓库的建设,我们应该根据农产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建立能时时温控、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大型低温仓库及中转中心,并在农产品产地建立小型预冷、保鲜仓库。如新鲜蔬菜的预冷站。
2.2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外包业务
根据实际情况,宁夏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考虑整合现有资源,成立独立的低温物流运作部门;在农产品重点输出县市,开展低温物品区内配送;与生产商联合,按块开展低温运输服务等物流业务。建议整合周边一些中、小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和小型蔬菜集散地,建立一个大型的生鲜农产品收购及冷链配送基地,帮助农产品生产企业储存农产品、联系订单、低温运输。这样,既能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降低农产品生产企业营运成本,节省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又能使他们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同时,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强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执行和监督规则,引导第三方物流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3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
基于宁夏缺乏冷链物流管理人才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引导和推动自治区内各高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及课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建议宁夏大学开设物流专业并设置冷链物流相关课程,来培养理论性较强的高素质本科人才,鼓励他们研究开发先进的冷链物流管理技术;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和高职商学院开设物流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具有充分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些高校建立此类专业的资金扶持以及政策上的优惠。
2.4 建立低温物流安全追溯体系
根据宁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冷链物流发展趋势,宁夏应积极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农产品冷链体系,整合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农业的规范的冷链保障体系;并在“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基础上,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物流主干网络,提高大批量农产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建议在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上,建立一个有统一标准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即建立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追溯系统。
首先生产者自行打印产品追溯码,之后在此批产品以后的流通过程中,各个参与者通过读码器,读取产品信息,并通过各自账号,进入追溯系统,输入产品流通信息。同时在各个冷库和冷藏车中配备温度敏感装置,定期检测特定批别产品温度,并上传至追溯系统。最后通过公共查询系统实现数据对公众的可获得性,达到冷链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运—批发、零售市场的全过程质量追溯。
2.5 改造传统的物流模式,培育新型的物流通道
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链”的建设上,尽量把链条做到最完整。并以《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为纲,因地制宜推进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新型体系的建设。
针对宁夏冷链物流环节过多的现状,应考虑在冷链物流中加入“预冷站”和“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两大元素来开辟两条新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通道。第一,“在订单条件下”发展:农田—预冷站—零售商—消费者的物流通道,以最快的方式把生鲜农产品运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第二,“在无订单条件下”发展:农田—预冷站—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零售商—消费者的物流通道。在这种情况下,重点发挥的是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作用,配送中心在为农户保证了销路同时也为消费者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
2.6 完善政府部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物流监督机制
首先,自治区政府应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成立农产品冷链安全管理委员会,协调卫生、农业、质检、工商等部门,对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农产品标准制定、农产品流通加工以及消费等环节实施管理,并推进政府部门问责制度和危机处理制度建设。同时,根据当前社会存在的农产品冷链安全问题,加大行政部门对农产品在流通加工领域中的监管力度。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规划和指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副产品的交易信息采集和工作,建立农业生产信息普及、农业技术指导、农业发展规划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开展信息收集、筛选、网上、市场预测等服务,使得信息服务平台能真正为民服务、为民创收。
参考文献:
[1]张春颖,王秀云,李娜.我国西部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10(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