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关注我的自荐信,当您翻开这一页的时候,您已经为我打开了通往机遇与成功的第一扇大门,也是我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开端。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化学工作的执着追求,真诚地向您推荐自己。
我叫XX,是XX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一名毕业生。伴着青春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我已走完了五年(三年大专,两年本科)的求知之旅,美好的大学生活,培养了我严谨的思维方法,更造就了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课堂内外拓展的广博的社会实践、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使我更了解社会;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更能创业!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需要的,我真诚渴望,我能为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使我培养了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同时在应用技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并能脚踏实地办好每一件事情。
我积极配合学院及班委的各项工作,因时制宜地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这些活动的实施,使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办事经验,从而大大提高了我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
通过勤奋,我成功通过了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X级乙等证书;同时取得了化学分析工高级技师证。课余,我还通过书刊网络等媒介涉猎各方面的学问,不断扩充知识面,而且能熟练操作Word、Excel等办公软件,期间我考取了机动车驾驶证,并有一年的驾驶经验。
作为一名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我经验不足可能会让您犹豫不决,但请您相信我的干劲与努力将弥补这暂时的缺点,也许我不是最好的,但我绝对是最努力的。相信您的信任与我的努力将为我们带来共同的成功!
再次感谢为我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我的自荐信,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并热忱期待您的答复!
此致
“教师口语”,作为师范院校的必开课程,主要以培养师范生的口语能力为目标,对学生的口语应用技巧、言语识别与判断能力等方面提供专业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将诸多的精力用于“教”,即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学”的重要性,也未能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的思考与重视。本文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口语”这门课程进行设计,建构教师口语师范教育新模式。
一、全方位对学情进行把握,对授课班级进行合理分析与编排
鉴于师范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城市,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一,语音语调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工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针对具体学情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1.对学生口语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性检测,科学编排班型。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教师口语”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形成专业性、标准化的口语表达能力。传统模式的班级编排大多是将同一专业的班级学生组合在一起,最终以合班的形式进行授课,听讲学生人数少则几十,多则上百,教师只能单一地通过理论性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并不能对专业性的训练进行有效的展开,学生完全是在“听”,“练”的机会少之又少。
大班型以及不考虑学生自身存在的普通话水平差异,对学生的个体训练与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设计该课程适合以分层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全面性地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口语水平、语音基础进行综合测试,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水平测试的结果及学生的专业,对授课班级进行合理的编排,最终以小班分层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与训练,这对学生个体发展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具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2.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创建个人学习档案。小班分层授课模式,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掌握,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创建个人学习档案。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语音的共同特征与个性差异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在了解学情、创建学生档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与技能的培养。
二、以学为理念,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当前我国师范院校使用的教师口语教材基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的普通话进行训练;第二部分是一些常用的口语训练;第三部分是针对于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口语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地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
1.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因人施教。在对师范生进行普通话训练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帮助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和训练方式。由于师范生是来自不同地区,他们的方音习惯已形成很多年,若要通过一学年或一学期的学习实践对其语音习惯进行改善是较为困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策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等综合方面的精神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心理特征、方言习惯、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为学生设计一套符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
2.通过互动性学习方式,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口语”课程中常用口语的训练阶段,其教学内容涉及大量实践性的语言练习,这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通过互动性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动态性地进行交流与互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各种类型的自然语境,学生在其中进行对话模拟练习。其中,教师可以采用悬念、假设等方式,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在虚拟情景中对具体的角色进行模拟。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某个片断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在其中作为当事人,并对这种教学情境认真地分析,教师鼓励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发表意见,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学生口语技能的训练。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实际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取,要将具体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其二,互动性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经常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总结的过程中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平衡好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之间的课堂容量比。此外,课堂活动中所设置的模拟对话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姿态表述、语音语速、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成长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3.设置专题训练。“教师口语”课程中的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口语训练阶段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法和口语训练两个部分。其中,语法包括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使用的专业用语、导入语、过渡语、提问语、引导、总结语等方面;口语包括沟通语、启发语、表扬语、暗示语、批评语等。教师职业口语会涉及对教学语言进行全面性的组织、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地设计、对学生心理特征有细致的体察、对具体教学情况有及时应变的能力等,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较广。因此,教师专业性口语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互动,师生合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科学,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以“学”为中心。我们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将具体的学习内容设置为一个一个的专题,分类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与演练的过程中,教师对具体的专题内容进行理论阐述与讲解,通过直观示范的方式促使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和平台,将讲台和时间让给学生,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担任教师的角色,双方之间互相协调、帮助,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掌握专业性的知识与技能,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保证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即: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过去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一般通过期末测试的方式对学生专业性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并将其作为终结性评价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方式体现不出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学习效果,也缺少了对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评价。因此,在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这门课程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将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从不同的视角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这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和教学改革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推动性作用。
1.教师教学方面的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口语”这门课程中的具体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在整个课程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该门课程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与评价,对知识脉络进行有效的梳理,从学习者的视角对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此外,还可以建议所在部门的专业领导设置公开电子信箱或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并将学生的意见反馈向教师进行发送。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有效地为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供参考。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自身的教学环节进行评价,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反思,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地改进与完善。
2.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三项进行:其一,对每位学生在“教师口语”课程学习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性的评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阶段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充分掌握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情况。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训练计划设置,给予学生综合、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调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检测情况,适当地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其二,对学生学习团队进行整体性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促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沟通氛围,全面地培养学习者的沟通能力与合作探究精神。其三,综合性的学习结果评价。要以试卷和技能过关形式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效果,及教师口语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技能过关形式多样,既有单项考查,又有代表作汇报演出;既有微课试讲,又有班主任工作模拟活动,充分为学生搭建展示风采、训练技能的舞台。
四、小结
教学语言的节奏性是很重要的一种属性。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实际而适当地时缓时重,抑扬顿挫。这样学生就可以随着教学语言优美的旋律和声调的变化而变得兴奋。同时,学生听讲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兴趣也就随之产生。相反,如果教学语言呆板单调,教师的声音节奏缺少应有的变化,那么就不能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其产生兴奋,反而会起到“催眠”作用,使学生提不起精神,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那么教师为了圆满地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在语言的节奏上,应注意讲讲停停,而不要进行毫无休止的“满堂灌”教学。在讲到重点、难点的时候,尽量将速度放慢,给学生一个思考、记忆的时间,使学生的体会逐步深入,情感渐趋投入。从语言本身表达技巧上讲,为体现教学语言的表达效果,就必须注意语速的适当,语调的抑扬顿挫等等。同时,教学语言的节奏美对唤起学生强烈的感受和对美的渴求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讲授有情景的对话和课文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用不同的口气和节奏为孩子的广阔想象创造空间。
二、声调富于变化
声调是语言的组成要素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调富于变化,就可使整个课堂教学绘声绘色,增加感染力,也能使语言声情并茂。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声调,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汉语只有四个声调,却能产生千变万化的词语和句子来,尤其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它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声调和声调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声调的变化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语言中修辞的运用
修辞就是讲怎样选择并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段,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即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性的技巧。有人说,不用修辞的说教是一位道貌岸然的哲人,用修辞的说教就是一个绘声绘色的演员。这话也正说明了修辞可以对所叙述的对象进行生动而贴切的描述。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夸张、反语、对偶、反复、模拟等。讲课时,适当运用这些手段,可使语言顿生光彩。例如孙敬修老人在给孩子讲故事时,经常用拟人声调,使故事非常生动。他讲《胆小的兔子》时这样说:老山羊“嘭嘭”敲门,门“吱呀”一声开了,狐狸让山羊“扑通”一下栽了个跟头……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拟人和拟声用得更多。比如,我们在讲解“敲”这个词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它的意思是“敲门”,也许他们能够一时记住,但是不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如果这时我们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我们用拟声词“砰、砰、砰”来配合讲解的话,学生就会对这个词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修辞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性对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首先就是要用普通话,小学阶段是学语言的黄金阶段,但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正确的发音方法还不能完全掌握,主要是靠模仿。而模仿之后,也往往会产生遗忘,如果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发音、辨音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很好地驾驭母语,而且还可以为学生外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对语文教师来说,如果不能熟练地运用普通话,那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其次,语言的准确性还表现在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确切,不合混、不模糊,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则和基本原理等的阐述,更要准确无误,合乎逻辑。困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苦练基本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微笑,是公认的人际交往的剂,是护患之间沟通的重要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医院的需要已经不仅仅是将疾病治愈,还需要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心理护理干预是临床护理中的重点,其不但需要护士用各种心理护理方法,还需要护士给予微笑和温和的态度,增进护患关系的和谐[1]。我科室为分析微笑温和的态度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进行了本次试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科室2010年1月~2010年12月开展本次试验。将2010年1月~2010年6月我科室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对照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在21~73岁之间,平均(41.27±9.86)岁。将2010年7月~2010年12月我科室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患者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43.11±10.8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心理护理中,护士采用微笑温和的态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由患者对护士工作进行评价,评分为10分,0分为非常不满意,10分为非常满意。
1.3微笑温和的心理护理
在实施微笑温和的心理护理干预前,对所有护士进行有关培训,培养护士对护理职业的热爱和高度负责的态度,使护士了解到其乐观开朗的性格能够为患者消除病痛,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使护士具有共情等沟通能力。
护士每日在上岗前,稳定内心情绪,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面带微笑地与患者交流,用温和的态度,柔软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知识。在倾听过程中,护士要耐心、细心,不轻易打断患者的语言,在患者讲解到痛苦的经历时,护士可用皱眉等方法表达内心对患者的同情和关心。
在与患者交流时,护士要使用普通话,语速适中,语调平和,语言流畅。面带微笑地详细向患者提供信心。对年龄较大有听力障碍的患者,要将语调放慢,并联合使用手势等给予患者安慰。
此外,在面对患者时,要求所有护士在面对患者时,不论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疾病类型等,均持有高度的尊重感,一视同仁,不可有丝毫的歧视态度[2]。护士要用内心最真诚的态度,避免职业化微笑。在接待患者时,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热情和真诚;在患者感到痛苦时,体现出护士的同情与关爱;在为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时,体现出护士的自信和坚定;患者拒绝接受护士和医生的治疗时,体现出护士的关怀和鼓励;在患者出院时,要体现出护士的祝福。
1.4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²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
3讨论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其包括多种沟通方法,如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包括护士面部表情、姿势、手势、目光、护患距离、护士辅助语言和类语言等多种方法[3、4]。让患者在交流过程中,得到真实感、安全感[5],培养出护患之间的信任。而护士的面部表情,是患者最先接触到的方面,占据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微笑和温和的态度,能够让患者感到护士的友善和真诚,使心理护理过程中形成一种轻松的氛围,在无形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我科室为期一年的调查显示,护士在心理护理中采取微笑温和的态度,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护理工作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使用微笑温和的态度,有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付华.心理护理的语言艺术与技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173-174.
[2]张秀婷.浅谈心理护理技巧[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4):485.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10
语言是构成思维的外壳,是人们用语音按照一定的规则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际手段。授课是通过有声语言以及文字来传达知识,是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语言的使用直接关乎着课堂实施的效率。课堂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课堂语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而语文作为一门承载语言艺术教育的学科,教师语言的优秀示范作用和熏陶作用尤显重要。同时,语文的学科特性也对教师的语言修养有着特殊的规定性。《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人文精神和学生的创造精神。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体现课堂语言的科学性,又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人文性。
作为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这也是教学语言的前提)其次,还体现在语义内容表达的准确规范性上。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述内容要能正确、深刻地分析和传授知识。例如,必修三、必修四中的《琵琶行》《过秦论》等。题目本身涉及到语法和文体知识需要教师正确地解读和分析。另外,课堂中的口头禅、地方用语也应杜绝。教师语言文字的表达直接关乎学生的读、写、说。长期不规范的习惯会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笔者曾经在某高中听了一堂公开课,所选课文是《游褒禅山记》,在教师讲析“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一句时,重点分析了“窈然”这个词。课下注释为“深远幽暗的样子。”但教师用“黑洞洞”这个词来解析。显然,从语义上来说,运用这个词来解释不能说完全错误,但这个词属于方言,毕竟有其使用的局限性与狭隘性,容易造成歧义,并且也会对学生今后的表达与写作产生一种不良的“方言效应”。当然,这里的“方言效应”与日常口语还是有区别的。这并不是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必须是纯粹的书面用语,字若云锦、句若星河。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所说:“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人类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可以说是天然的启蒙者。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直接关系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受课堂里的美妙歌声;通过音乐教学,让他们渐渐地喜爱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从音乐中体会团结、互助。
一、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对音乐课的认识有偏差
很多学生与家长认为音乐课就是听听音乐、唱唱歌曲,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文化课好就行。因此,他们对音乐课产生了一种消极的态度,甚至有些同学给自己找借口,认为自己没有音乐细胞,提不起音乐学习的兴趣。
2.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
很多学生喜欢唱一些流行歌曲,课堂上老师选择的曲目对他们没有吸引力,讲的音乐理论和乐理知识,学生更感觉没有兴趣。
3.教师的自身因素
部分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在课堂中一味地欣赏歌曲、学唱歌曲,一节课下来,不仅老师唱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策略与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因此,需要我们努力寻找那条“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的纽带――兴趣,巧妙地将学生与学习音乐拉近,连接在一起,排除障碍,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为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我将激发他们兴趣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1.让学生对教师感兴趣。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不管暴发户怎么刻意修饰自己,举手投足之间都不可能有世家子弟的优雅,总会在不经意中“露出马脚”,因为文化的浸染是装不出来的。
试想第一次见到老师,如果老师着装得体大方,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学生会对这样的老师充满新奇的同时充满敬畏,对老师充满期待,会不由自主地集中主力。当老师开口说出标准、流利、富有感染力的普通话时,学生肯定会被深深地吸引。在课堂上,老师要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如果老师再唱上几首拿手的歌曲、演奏一曲美妙娴熟的乐曲,用优美的歌声与乐曲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有一种想和老师一起演唱或演奏的欲望,那么,他们肯定会爱上这样的老师上的音乐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老师一定会成功。如果老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服装不得体,面无表情,演唱和弹奏也不自信,专业技能拿不出手,不用心与学生交流,不努力积极融入班级,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那他在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时,就已经失去了部分学生,还怎么能让学生喜欢他上的音乐课呢?
2.让学生对音乐课堂感兴趣
(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供了条件和环境,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的音乐学习目标提供了便利工具,为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打开了大门,帮助学生组织、建构和完成多项音乐学习任务,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福建名曲《八骏马》时,为了让学生对传统的音乐产生兴趣,我找到了一个符合课题的FLASH《马》,作品一下子让学生产生了兴趣,从而被吸引到音乐的欣赏中。在这节课上,我大胆地运用了电子白板。因为白板所具有的如应用拉幕、探照灯、拍照、擦除、变色等这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可以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它能提供“图、文、声、像”等信息,实现“图文并茂”、“动静相兼”、“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等逼真的表现效果。我将作品的乐谱、图片和乐曲配合好,让学生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骏马奔腾的场面,从而更好地理解乐曲表现的涵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时间活动密切相关。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体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及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美。比如,教美国音乐的时候,我教给他们经典R&B的声势节奏,学生们非常喜欢,觉得很酷,乐感一下子就来了。当他们觉得自己也可以演奏这样的音乐的时候,下面的课就可很好进行了,他们自然而然地抓住了音乐的特点,也更能够欣赏音乐了。此外,他们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身体也可以作为乐器来演奏,都觉得音乐神奇不已。要把他们从教室的氛围中释放出来,至少让学业繁重的学生们能在音乐课时表现孩子的天性,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音乐活动可以举办得多种多样,如,在课堂上搞些音乐小品,小组间的歌咏比赛,校内舞蹈队,鼓乐队等,也可组织全校性的歌咏比赛,有条件的还可以去社区演出。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增强了整个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出了一个充满艺术性的学习环境。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盼着上音乐课。
(3)创设轻松、活泼的育人环境吸引学生。
音乐课需要学生保持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这一部分取决于学生自己,一部分与外界有很大的关系。音乐老师一进课堂,给学生一脸的微笑,一腔的热情,这种朝气与活力会不自觉地感染学生,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同时,音乐教室的环境对学生影响也很大。这一点,现在很多学校都做得很好,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教室布置得充满童趣又富有音乐特点,比如,贴一些与音乐有关的卡通图案或者音乐符号。对于年龄较大追求流行的中学生来说,可以多多讲解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作品,然后把教室布置得与讲解的课程所吻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多使用教具,如,钢琴、方便的手鼓及奥尔夫的音乐教具,讲到各类乐器的时候,既让学生听音乐、看视频,还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摸一摸、弹一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还能强化学习效果,让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形象化、生动化。这样生动、活泼的音乐课,还怕学生不喜欢吗。
3.让学生对音乐感兴趣
音乐课,音乐是主旋律。归根结底,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去聆听、欣赏甚至去演奏美妙的音乐。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学生并不喜欢老师课堂上所教授的歌曲。这一点说明了我们的音乐课存在不足,学生不大爱唱老师教的歌,其中存在许多原因:如歌曲内容过于陈旧,学生觉得不酷;不贴近学生生活,不为学生所熟悉,学生就不感兴趣。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未赋予歌曲生命力,只是完成任务似地教学生把歌学会,自然提不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从音乐的本质出发,带着欣赏音乐并且发现音乐至美的眼光,引领学生走进音乐富有魅力的世界。
(1)学会丰富和饱满地歌唱。
一些歌曲如果只是简单的演唱,就会显得很平淡,缺乏感染力;如果旋律很单一,歌词也很老旧,学生一定不会喜欢。老师如果指导学生有控制有变化地去唱,歌曲就会鲜活有趣起来。老师带领学生发现在变化中的音乐原来是这样的有趣,原来他们认为的陈旧的旋律加上变化后会变得如此不同。比如,在演唱歌曲《布谷鸟》的时候,让他们想象布谷鸟的叫声,想象布谷鸟快乐时、自由时或者忧郁时是怎样唱歌的,让他们模仿,演唱起来就会趣味横生。这样做,学生们便会渐渐地喜欢演唱,喜欢音乐课所学的歌曲。
(2)赋予歌曲丰富的意义。
一首音乐作品,看似简单却不简单,无论是它的旋律,还是歌词,都饱含着音乐最深沉的意义。记得在一节音乐课中,给学生欣赏了几首有关亲情的歌曲,如,《回家》、《母亲》等作品。第一遍什么都不要想,静静听完,我问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什么,有的学生说音乐很优美;有的学生说,听完之后心里很舒服,还有点儿想爸爸妈妈了。在第二遍播放的时候,我让学生闭着眼睛听,听的时候要展开想象,要带着思考,在音乐中听到了怎样的情节或者故事?听完之后,有的学生说感谢爸爸妈妈为自己付出的一切,感觉有家真好;有的学生说他觉得是对流浪游子的呼唤,是对人心的一种呼唤;有的甚至觉得感受到了自己和祖国母亲的联系。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也是不吝啬表达的。他们彼此的想法,虽然各有千秋,但共同的是他们觉得音乐真是奇妙。同样的音乐对不同人的内心影响是不同的,这和每个人的家庭,经历和思想有关。课的末尾,我让他们每个人到讲台前来,对父母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可能是受到了音乐的影响,每个学生都说得非常真诚。有的觉得父母工作太辛苦,希望能多陪陪自己;有的说感谢父母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如果一堂音乐课,既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又让他们从中获得启发和教育,这不正是一个音乐教育者最希望的吗?
三、结语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做的远远不止这些,但是归根结底,只要我们真心希望将音乐的真谛普及,真心希望带领学生在音乐的天空翱翔,只要我们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对自己的学生充满责任感,并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恰当、灵活地运用各种音乐教法激发学生兴趣,相信我们的学生会乐意乘着音乐的翅膀,去感受音乐王国的美丽与神奇,去感受生活的生动与美好。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新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29-03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复杂的教学动作系统。它既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一定方式经多次练习,使教学活动方式的基本成分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1]。教学技能具有综合性、专业性等基本特点[2],熟练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是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的业务素养。面对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立志毕业后做一名教师的大学生,都要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考核,很多用人单位采用讲课、说课、答辩的形式考察人才。因此,强化对学生讲课和说课的训练,是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主要依托学科教学法课程向学生传授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围绕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模拟训练,通过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完成在真实环境中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打好知识和能力基础。加强训练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帮助学生发现教学实践问题,提高学生对教学技能训练的理解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维和新操作方法。
一、教学技能训练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可行性
传统的训练方式主要是教师布置训练任务,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撰写教案和说课稿,在课堂上试讲和说课,教师进行点评。这一训练方式将“讲、说、评”活动过程在课堂上来完成,利于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利于实现一对一指导。但是,因班级学生达到几十人,甚至几百人,课堂教学训练的时间明显不足,而且,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场讲说,给予点评,思考的时间极为有限,降低了指导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课上参与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以活动形式进行的互动互助学习。微课成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学习的主要资源,其设计体现了“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3]的特点,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微课内容。以该模式开展讲课和说课训练,学生可以在课外撰写教案和说课稿,录制模拟讲课和说课的微视频,并将微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成果展示区,供教师和学生观看,并将发现的问题到交流讨论区,开展交流和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和讨论,直至问题解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反复播放微视频,再现问题。翻转课堂实现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成为微视频的学习者和问题的提出者,讲课和说课者成为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二、教学技能训练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美国人萨尔曼・可汗( Salman Khan) 利用网络视频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并在TED 大会上将“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教学模式介绍给全世界,该模式的实施过程主要是教师将课堂中需要讲授的内容制作成视频,让学生在家观看视频,学生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课上教师解答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练习巩固课前学到的新知识。在美国的大中小学借鉴和应用模式的过程中,对该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为将视频教学与Moodle 平台应用相结合;采用基于iPad 的数字化互动教材等,进一步丰富了课前学习的问题解答、讨论、交流和分享功能。国内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基本上沿用了萨尔曼・可汗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了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啪啪等软件的使用,用这些技术手段支持师生间的讨论、互动和交流。
我们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发现萨尔曼・可汗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两个问题:①讲课、说课训练的操作性很强,教师只能提供他人的讲课、说课视频供学生观摩,对学生了解讲课、说课的一般程序有帮助,但是,达不到学生自主训练的目的;②课前记录的学习问题不带有针对性,不能反映出学生训练中的真实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构建了适合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布置课前讲课、说课训练任务,学生训练并录制成微视频,微视频到网络教学平台成果展示区,师生观看微视频,展开在线讨论,记录未解决问题,课上教师组织交流解决问题,课后教师再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将存在同类问题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结合讲课、说课的课题强化训练,再录制微视频,在组内进行反思和改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学技能训练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只对“翻转课堂”学习资源(微视频)的设计和制作者进行了互换(由教师设计和制作微视频,变为由学生设计和制作微视频),但却带来了教与学的深层次变革,首先表现在教学角色的转换。教师扮演学生学习任务的提出者、指导者、组织者角色;学生是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者、学习者角色;师生共同成为课前的学习者和问题的提出者角色(学生完成课前训练学习任务,教师通过微视频学习学生的成果)。其次,学习资源实现了从预设走向生成。学生在制作微视频资源的过程成为贡献智慧资源的过程,运用有线和无线网络、智能移动学习设备、感知信息学习环境,实现智慧学习[4](Gyu-seong Rho认为,智慧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指导的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它通过智慧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整合让学习者容易访问到资源信息,以支持学习者之间或者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交互,同时还需要设计自我指导的学习环境)。教师课前的资源提供者角色部分地由学生承担,学习不仅仅局限在教育者提供资源的境域内。第三,学习质量提高,自信心增强。学生在提供微视频的过程中,经历“训练-录制-观摩-修改-反思”的系列学习过程。学生为了展示个人取得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技能,自我激发内部学习动机,展现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获得自我成就感。第四,提高媒体操作技能。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融合,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媒体运用能力,以满足信息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学生在制作微视频、微视频过程中,需要亲身实践网络媒体、手持式学习设备、音视频录制、编辑工具和软件等技术,在制作微视频过程中实现了视频资源和技术的融合,为制作数字化资源并应用于教学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技能训练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将沿着以下流程进行:布置任务――自主训练――制作并微视频――师生学习、记录问题――组织讨论交流――问题指导――针对性训练――反馈。
布置任务:教室布置课前关于试讲和说课的自主训练任务,明确学生训练课题和每一项训练时间,讲课需在15分钟内完成,说课需在10分钟内完成,根据需要充分运用微格教室、摄像机、照相机、手机等设备,录制个人感到满意的视频。
自主训练:学生在微格教室或其它学习场所,进行自主训练,通过元认知调节,直至对训练效果感到满意。
制作并微视频:根据现有条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录制个人满意的视频,并将视频转换为.mov、mp4等格式,上传微视频到网络教学平台成果展示区。
师生学习,记录问题:教师和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观看微视频,并记录下发现的问题。
组织讨论交流:教师课上针对师生记录的问题,展开课堂讨论。
问题指导: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反复播放微视频,找出问题所在,将所有问题反馈给每一名训练学生,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针对性训练:根据学生讲课和说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针对性训练,比如:教态问题、普通话问题、仪表问题、教学组织问题、课堂小结问题、教学过程设计问题等,提高教学技能。学生结合小学学科教学内容,反复进行针对问题的训练,录制训练微视频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成果展示区。
反馈:师生观看学习小组针对性训练微视频,并将训练效果反馈给每一名讲课和说课者,循环往复,直至问题解决。
四、应用教学技能训练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训练要联系教学法课程内容,本着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进行,训练方法包括训练前的解释说明,训练中的指导以及训练后的总结订正等环节[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师范生技能训练中的创新应用,改变了教师提供微视频,学生观看微视频的做法,完全由学生课外录制技能训练微视频。这一改变不只是教学流程的变化和学习资源提供者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改变,由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教师成为学习者,同时成为学生的指导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课前训练任务和微课录制任务,并针对不同的任务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导学生课前应做什么,怎么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参与在线讨论指导,在课上解决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训练后的总结和修正。
多次练习,形成高级教学技能。高级教学技能的外在表现就是对讲课、说课经过练习后,基本上达到自动化水平,多次练习是达到自动化水平的基本策略。练习应具备四个特征[6]:①练习的机会应该同学习的结果要求相一致。学习者应不断地界定、辨别正例和反例。②尽量采用分散练习而不是集中练习。每一次练习都为学习者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和应用产生式、连接语义网络提供了机会。③提供形成性反馈以便学习者能监控自己进步的幅度,不断完善自己的产生式。④在多种情境中呈现练习机会,可以保证学习者超越课堂在生活中实现迁移。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师应做好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培训,指导学生掌握摄像机、照相机、手机、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等视频录制应用技巧和操作规程,掌握两种以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制作各种学习视频打下基础。
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理论观点和知识要点,宜采用教师提供微视频资源的方式,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建立知识框架。对于教学技能训练方面的内容,重在对学生进行如何上课,如何说课的技能的提高,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经过多次练习习得技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从而逐渐提高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讲课与说课的训练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并撰写教案和说课稿,教学设计的过程又体现了学生对教学各个要素之关系的理解水平,理解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教学设计成果的创造性水平。因此,教师提供教学视频范例,往往使学生形成心理定势,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自主完成教学设计并录制自己感到满意的教学视频,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给学生带来学习成就感。
课上解决问题。课上解决问题是教学技能训练的关键,师生对问题的准确把握尤为重要,需要教师在观看视频和交流讨论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关键问题,课上引导学生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给予学生明确的解答,使学生看到存在的问题,怎么克服存在的问题,教师科学的指导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后针对性训练。课后针对性训练应以强化学生需要改进的不同问题为出发点,比如:教学语言、教学重点的讲解、教学环节的安排等等,学生通过针对问题的训练,以微视频的形式提供个人训练成果,循序渐进,提高教学技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实现了实时和非实时的微视频点播,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为训练者提供及时全面的反馈,充分发挥了师范生自主学习、相互评价的优势,体现了学生主体认知建构的思想理念。同时也方便了教师对多数学生的及时指导,扩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提高了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也提高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在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淑珍,胡清薇. 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1-25.
[2]乔晖,近十年教学技能研究综述[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2):112-117.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