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大学合同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5-31 14:59: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合同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合同管理

篇(1)

一、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学生公寓住宿计算机管理系统对于学校整体信息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学校还停留在宿舍管理人员手工记录数据的管理阶段,手工记录对于规模小的学校来说还勉强可以接受,但对于学生信息量比较庞大,需要记录存档的数据比较多,尤其是住宿信息变动频繁的特殊时期,信息录入、查询、导出、汇总需及时办理并掌控的高校来说,人工记录非但耗时、费力,且效率低下。

计算机管理系统取代人工记录势在必行。针对我院财力紧张、购买现成软件费用较高且维护成本持续等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自主开发相应软件系统十分必要而迫切,以现有的软件开发水平和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自主开发也是切实可行的。为此,拟自主开发设计一套学生宿舍住宿管理系统。学生宿舍住宿管理系统采用的是计算机化管理,系统设计的非常人性化,使用者会感到操作非常方便,管理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将原始数据输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去。

由于数据库存储容量相当大,而且性能稳定,适合较长时间保存,不易丢失。这无疑是为学生公寓住宿信息存储量比较大的学校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本系统具有运行速度快、安全性能高、稳定性能好的优点,并且具备完善的报表生成、修改功能,能够快速的查询学校所需的住宿信息。

二、项目主要实施内容和技术路线

学生公寓住宿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对于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要求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对于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则要求应用程序能提供强大的数据操纵功能,具有界面友好、使用简单方便等特点。旧的手工纪录的宿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新的公寓住宿管理系统开发出来之后,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也是学校科学化、正规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利用当前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合理利用、配置、共享学生公寓住宿信息资源,发挥计算机技术先进、高效、快捷的特性,并确保系统在将来应用中的易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学生公寓住宿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的总体设计中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从系统的实用、够用、好用、方便出发,使用成熟技术,做好硬件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局域网服务器、应用软件的选择工作;同时以近期目标为重点,兼顾系统远期发展的需求,开展系统的设计工作。

2、基于C/S 结构构架的系统:C/S 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网络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Client/S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3、系统数据库使用微软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2008进行开发,它是微软公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据库系统,其性能和安全性相比其前一版本有了巨大的进步;开发语言选用C#,它是微软公司专门为.NET量身打造的编程语言,是一种全新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与.NET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系统开发工具选用Visual Studio .NET 2010集成开发环境。

三、系统预期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

1、楼房信息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编辑和查询楼房信息。

2、寝室信息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编辑和有条件查询寝室信息。

3、寝室维修管理:管理员可以删除和有条件查询用户添加的维修信息。

4、公告栏: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编辑和查询公告栏。

5、管理员信息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编辑和查询管理员信息

6、用户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编辑和有条件查询用户信息。

7、留言板管理:管理员可以删除、查询和回复用户添加的留言。

在实现系统功能的同时,确保业务流程明确清晰,以及操作的简单快捷,同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正确性和健壮性,并且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为将来系统可能的升级和维护打下良好基础。

篇(2)

1环保科普与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界定

环保科普是以环境科学知识的传播为核心,通过科普研究、知识传播、展览展示、资源开发等活动,借助科普场馆等实体,传播环境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科学知识,以提升全民环境科学素质。第一次真正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的是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1]目前,美国、英国等国家大力倡导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内容具有国别性、时代性、地域性。尽管如此,通识教育还是有其共通性的内涵,即强调通过学习系统全面的知识来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2]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3月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对“十三五”期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做出总体部署。党的十以政治宣言的形式,将生态文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美丽中国、环保先行”,公民环保素质的提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大学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将环保科普与大学通识教育相融合,是提升大学生环保素质、进而提升全民环保素养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2环保科普与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

2.1大学通识教育理念有偏差

2000年前后,我国各个大学都开始进行通识教育的改革。从形式上看,我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通识教育是一种仅停留在口号层面的理念,没有贯穿至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专业导向,只是加入了少量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使得通识教育的内涵难以渗透到教育实践中。虽然教师和学生对通识教育有一定的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让学生有较宽的知识基础和视野,但在实践中却往往更为简单化。教师将其理解为学生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或专业导论课,即面向所有学生对以后的职业发展、专业发展概论等作浅显的讲解,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差异、个性发展、年龄差异等因素。学生则将其理解为发展一点兴趣、爱好,选课时偏向较为简单、有趣味性的课程,考虑的是如何快捷轻松地拿到学分。[3]通识教育课程不免成为调味剂、开胃菜、混学分的课程。通识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对元培班的初步认识最多的选择是自由选专业(83.1%),远高于培养通才(38.8%)。[4]课程的开发及选择中的学科知识融通问题基本上被大学教师和学生所忽略,教师和学生没有意识到通识教育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中的作用,没有意识到通识教育在建构知识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培养学生通用能力以及促进合格公民形成中的作用。目前,大学通识教育呈现浅显化、趣味化(有时甚至是娱乐化),由于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在大学中通识教育的地位远不专业课程教育。

2.2环保科普教育浮于形式

近年来,虽然国家对生态环保越来越重视,也呼吁向大学生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但由于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大学的环保科普教育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如下:

2.2.1环保科普教育内容简单

许多大学环保科普教育内容简单,仅仅停留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常识教育上,大多数学生对生态环保知识了解甚少,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譬如:对电子垃圾概念、废弃物回收标识的认识、白色垃圾危害等知识很多学生不了解。同时,“十三五”时期,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复杂,环境治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对大学生的环保科普教育内容应更丰富。

2.2.2环保科普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许多大学对学生进行环保科普教育的形式单一,主要是在基础课中极少涉及到生态环保知识,譬如: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中含有生态环保的内容,但该教材中只是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等较少篇幅提到了生态环保问题,有些基础课教师甚至忽略了此章节的讲授。非环保专业的大学生在课外甚少参加环保科普活动。学校很少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环保知识。

2.3环保科普与大学通识教育结合度不高

目前,许多大学存在通识教育理念有偏差、环保科普教育内容简单及形式单一的现状,环保科普与大学通识教育结合度不高。没有将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环保使命感的培养当成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许多非环保专业(甚至环保专业)学生没有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缺乏使命感和热情,大多数学生生态环保知识肤浅、生态环保目的不明确、生态环保整体意识缺乏、参与环保科普通识教育的热情不高。

3环保科普与大学通识教育融合的路径分析

大学应摒弃功利主义和狭隘的专业意识,将通识教育与环保科普有机融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力争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环保使命感和责任心、有良好环保习惯、积极参与环保科普活动并能对环保新知识有一定了解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3.1开设环保科普课程

大学课程中,不仅要有专门的环保公共必修课,同时要将环保教育融入不同学科、专业教学之中,根据不同学科、专业与环保知识的相关性,将环保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学要把环保科普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让所有学生都能深刻了解生态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将《新环境保护法》向大学生普及,能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环保问题。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环保问题的解决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要通过环保科普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态观念,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只有这样,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人类社会才能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此外,要把生态环保教育融入不同学科、专业教学之中,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以及与环保知识的相关性,教给学生不同的环保科普知识。譬如:土建类专业,应教给学生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等方面的知识;旅游类专业,应教给学生低碳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知识。同时,环保教育课程内容要广泛,应涉及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科学、环境伦理道德以及新时期环境保护的新手段、新工艺、信息化等知识。环境法制知识规定了公民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环境科学知识是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知识,它可使学生认识生态环境,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环境道德伦理观是社会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能使学生明确人与自然的价值与权利、责任与义务,以及评判人类行为、意识的生态环保道德标准。[5]环保新知识是让大学生与时俱进地了解环保新问题和新的解决方法。

3.2打造宜居宜学的生态校园

大学应建设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文化、无害化”为一体、宜居宜学的生态校园。让教师和学生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天人共泰”的同时,也能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去维持和宣传这种和谐。首先,宜居宜学的生态校园应体现机能整体性的特征。应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与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校园里的人、生物、环境、文化等之间相互平衡协调,是一个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其次,宜居宜学的生态校园应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多样的生物对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譬如:校园内有多样化的植物、有适合鸟类、鱼类等动物栖息的场所等等。再次,宜居宜学的生态校园应体现生态自组织性的特征。校园的整个生态系统内其结构、功能之间是融洽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网自动形成有序结构,不需要将校园植物修剪成整齐划一的形状。最后,宜居宜学的生态校园应体现生态景观美的特征。生态校园景观美学即是让景观美具有生命力,景观美主要指校园的自然景观,是外在的;富有生命力是指景观具有内在活力,即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的传递等,是一种蕴藏生命活力的美感;景观美与生命力具有独立性,两者又相互统一。[6]

3.3建设环保科普基地

开设了环保专业的大学(或有较强环保意识且有条件的大学),或几所大学、企业联合,可建设环保科普基地。环保科普基地可延伸产学研合作的外延,不仅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提升全日制学生的环保素质,而且将环保新知识、新技术向广大社会民众推广普及。环保科普基地实施“六个一”建设方案,详细如下:“一个科普场馆”,即建设包括生态校园展示馆、环保科普体验馆、环保宣教展馆、环保发展史陈列馆等,学生参与场馆设计,每年向公众开放;“一套宣传册”,即大学生参与撰写,图文并茂地宣传与社会公众衣、食、住、行相关的环保知识;“一支宣传队伍”,即相关专业师生全员参与,吸引合作企业的技能大师参与,组建专兼结合的科普宣传队伍;“一套宣传视频”,即教师和企业技能大师积极引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科普宣传视频,宣传公众身边的环保案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环保等;“一套宣传讲解词”,即由相关专业师生自编、自讲,采取专业讲解员与兼职讲解员结合的方式,声情并茂地向社会公众讲解环保科普知识;“一系列宣传活动”,即广泛开展有特色、有时效的环保科普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不仅使自身的环保素质得到提升,且能推动环保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常态化。在环保科普互动的内容与形式上,改革传统环保宣教形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造视觉与听觉多重效果,凸显环保活动的趣味性、体验性、互动性。

参考文献:

[1]杜志强等.大学通识教育:回顾、反思与追求[J].教育科学,2009,25(6):51-54.

[2]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7.

[3]胥秋.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2):112-115.

[4]陈向明等.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以北京大学元培计划为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80.

篇(3)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44-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1]

《河北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我省具体实际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广覆盖、多形式、更便捷的继续教育阵地。发挥广播电视、数字传媒等技术优势,整合各类高等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大学,实施远程教育,充分发挥电大教育的作用。推进宽门类、多样化、灵活性的社区教育、职工教育、老年教育。[2]

在上述背景指引下,承担筹建河北“全民终身学平台”的广播电视大学,必将承担着前所未有的重大职责。目前河北电大系统正结合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与重点,围绕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与京津地区的教育合作,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现实需求,并借鉴国内外开放大学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创设河北开放大学。

一、河北开放大学的职能定位

河北开放大学并不是河北电大的简单“翻牌”,一方面它继承了电大辉煌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另一方面作为一所新型的大学,又具有时代赋予的新职能:

1.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两者并举,协调发展

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发展趋势,满足更多国民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积极、稳妥地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合作,大力开展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以及社区教育、特殊教育、干部在线培训工作,使未来的河北开放大学更加健康、和谐的发展。

2.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探索建设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促进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形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省属高校间实现共建共享,为各类学习者搭建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3.为河北省终身教育及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服务

定位于服务河北终身教育体系及学习型社会构建,促进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面向基层、社区、行业以及边远山区、弱势群体,提供丰富、全面、实用的各类教育资源和服务。

二、开放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教务管理是开放大学管理的核心。在开放大学创建中,建立一个技术先进、高效实用、功能完善的综合性远程开放大学教务管理系统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河北电大目前各类办学形式以及未来河北开放大学办学需要,设计教务管理系统各项功能,使之成为河北开放大学教务管理的核心系统。

1.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河北开放大学的教务管理系统应该建立在学校“数字校园网”建设总体框架之内,它是集网页制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处理、网络通信等多种信息技术于一体,不但能满足当前需要,更能保持长远的规划使用。随着开放大学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及新业务的拓展,大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一方面保证协调发展,防止重复建设,避免人财物的浪费,另一方面确保良好的可扩展性,应用上兼容并包,实现新需求的无限对接。

2.多系统、多平台、多用户融合

电大当前教育类型比较多,主要有远程网络教育、普通高职教育、成人教育、中专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等,使用的管理系统和平台也多,如:招生系统、教务管理系统(CPS1.0)、电大在线、形成性测评系统、中央电大考务系统、无纸化考试系统等,这些系统不但复杂,而且数据无法实现共享,在操作过程中造成诸多不便。各式各样的非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同样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管理系统作为技术支撑。新的开放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就是将这些平台与系统实现全部融合,形成多位一体的大教务管理系统。

3.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设置格局

开放大学是面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综合性大学,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层次设置方面应该有所突破。创建多层次的办学结构,涵盖中专、中职到研究生各个阶段。教务管理应彻底改变以“教学计划”为龙头的管理模式,以“课程超市”和“学分银行”为核心,真正体现开放理念。学习者从“课程超市”所选的任何课程考核合格后,认定学分,建立学习者个人“学分银行”,通过学习成果认证机制,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促进“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4.操作简单,以用户为中心

教务管理系统是服务工具,各类用户才是使用者,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教师、辅导员、学生等。用户通过互联网,无需安装任何软件就可以登录系统,实现操作、查询等功能。只要一台可以上网的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办公和远程办公。开发者可以设计各类用户“快速入门操作手册”,减少大量系统培训,方便用户使用。

5.构建多层级安全策略,保证数据和使用安全

网路化管理是把双刃剑,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各式各样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来运行。因为教务管理中的数据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一旦数据出现问题,后果难以估料。其次,实行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根据不同的角色分配不同的用户,用户的访问记录要定期备份保存。

三、教务管理系统框架结构

根据当前电大系统结构特点以及未来工作流程和业务需求,教务管理系统实施模块化设计和流程化管理。以学期为周期,贯穿从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图1为河北开放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1)系统管理模块:主要针对系统管理员权限设置。数据字典维护、各级用户管理、管理权限组、定制教育类型(学历、非学历及各种短期培训)、操作日志查询等。

(2)教学机构:创建并维护各级学习中心及合作单位,实现隶属和授权合作结构关系;学习中心硬件管理(固定资产、网络计算机及机房、双向视频等);师资管理(维护全系统内教师信息、外聘教师信息、客座教授、业内专家);教学点专业(开设和停止)。

(3)招生模块:它主要完成招生计划信息设置,包括招生专业管理、计划分配、招生数据的授权申请、审核,入学测试设置,录取等功能,并将最终数据生成学籍数据,学生相片管理(新华图片社提供,伴随入学到毕业证发放)。招生花名册管理。

(4)课程管理:主要推行课程平台搭建工程,为学生积累学分获取学历与非学历证书提供通道,最终实现建立“课程超市”和“学分银行”。主要包括:课程信息(名称、代码、学分等),课程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等)。提供学生自主选课,选课方式分为专业内课程选课和自由开放选课。

(5)规则管理:包括学历教育规则管理和非学历教育规则管理。以学分制为基础,可自由灵活选课。真正体现面向课程为核心。学历教育包括:培养方案和规格,专业名称、专业层次及学习年限和毕业学分,学位管理。非学历项目内容包括:培训机构、证书名称、发证机构、证书课程设计等。

(6)学籍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学生姓名、身份证号、学历信息等),学籍异动(奖惩信息、转学、休学、退学和复学等),毕业审核(毕业申请和学位申请、电子注册号、证件管理和毕业成绩)。

(7)考务管理:为学生提供报考、考试和考核服务。考试考核分为两部分,一是终结性考试,二是形成性测评,三是自开课考试。终结性考试主要内容有考试文件管理、考试定义、考试总表维护、考试科目维护、考试时间单元、考场编排、订单管理、考点管理等。对于机考课程提供预约考试功能,题库建设、组卷、试卷评阅等。形成性测评学生可以通过题库选择试题组成作业,在线完成提交,或者是教师自主定义作业内容,学生以附件形式提交。自开课考试,省校提供样题或者考点命题,通过在线传输到省校备案。

(8)成绩管理:对考试成绩进行统一管理,成绩包括形考成绩和终考成绩。功能包括:成绩录入、成绩导入、成绩合成、成绩、成绩更动、成绩统计、成绩查询、打印管理等功能。另外成绩还包括教育部网络统考成绩、北京地区学位外语考试成绩等其他社会成绩管理。

(9)认证管理:为体现开放大学办学理念,对各类学习者的学习经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认证。包括系统内课程学分转换、课程替代、免修免考、证书认证、学历认证、科研成果、进修培训和与其他合作单位及培训机构的学习成果认证。

(10)费用管理:定义收费项目、标准及结算方式。课程注册费、考试及补考费、免修免考费、学分认证费、毕业审核费等。支持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实现学生自主缴费、学习中心代收、退费等多种支持方式。

(11)公共服务平台:学术交流(网络孔子学院)、系统内新闻、通知公告、校友管理等。以及其他辅助功能:系统提供站内信息互动交流、咨询热线、投诉建议、BBS论坛、网络存储、文件共享、讨论管理、博客等。同时还可以设置相关单位和部门链接。

四、结论

河北开放大学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学历继续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及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为充分体现上述目标,未来的河北开放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将是一个技术先进的,集教务教学管理、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是一个可以实现师生交流、教学互动的网络平台;是一个可以实现自主化学习,随时认证学习成果的,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基金项目:2013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虚拟化技术在河北开放大学教务管理系统中应用研究》(SQ131017)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2011-09-07

[2]《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2011-03/01/content_1688747.htm

[3]周杰,刘超球,等.广东开放大学教务管理系统设计探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1-40-03

0 引言

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是对学生德、智、体各方面进行量化评价的一种方法。借助于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是学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人工纸质的方式进行综合测评更有效率,也更公平[1]。作者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发了一个基于B/S结构的适用于学院实际情况的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系统,以实现学生综合考核自动测评,既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量,做到测评工作的公平公开,也可以方便学生查询自己在校的考核情况。系统设计总体思路是:基于时下最主流的网络开发技术构建一个稳定、简便的三级模式的B/S结构测评系统。前台的开发语言使用C#,后台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5。系统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学生、辅导员和系统管理员。从用户角度出发,系统主要功能有以下。

⑴ 学生:查询打印个人信息和测评结果,完善个人基本信息,录入德智体三方面的加分减分信息。

⑵ 辅导员:查询打印班级基本信息,修改学生部分信息,导入管理班级的由教务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科成绩和成绩极点数据,对学生录入的测评信息进行审核,完成对管理班级的综合测评。

⑶ 系统管理员:后台总体管理。包括系别、专业、班级、思政队伍、学生信息的增删查改,以及各种数据字典维护、系统设置和数据库备份等方面的工作。系统中管理员所充当的角色是为参加测评的学生和工作人员提供系统使用环境的基础,管理模块设计相对复杂和高要求,所以管理员模块也是整个系统能够成功实施和运行的保障。

1 管理员模块设计

系统的使用前提首先是管理员把各种相关基础数据项架构和设定好,学生和教师才能登录使用,各项基础设置必须按照学院的实际情况设定。管理员不仅可以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增、删、查、改,导入导出原始数据,也可以对辅导员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同时也可对班级的创建,修改等信息进行管理,并对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划分权限。管理员必须对系统进行基础的管理,包括一些基本参数的设置,一些代码的维护,系统的初始化,各个用户的管理等[2]。按照学院的实际情况管理员模块分为院系管理、专业管理、班级管理、思政队伍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数据设置和维护等子功能模块。管理模块功能图如图1所示。

1.1 模块实现

1.1.1 院系、专业管理

院系管理和专业管理属于基本的字典维护管理,管理员主要对院系信息进行相应的添加,修改或删除。专业管理在所属系别的分类下,对专业信息进行相应的添加、修改或删除。院系管理实现如图2所示。

1.1.2 班级管理

班级作为行政单位的基础单位,用来进一步确定学生所属单位。要对班级信息进行管理首先要选择系别,在选定系别的前提下可以在表格下方添加班级,输入相应信息和经过系统确认无误后,数据会记录到数据库,如果输入数据有误即输入数据违反数据库相应的约束或数据重复、相同,系统则会提示出错,然后返回。班级管理实现如图3所示。

添加班级部分代码如下:

if (DropDownList2.SelectedValue==null)

{ Response.Write("alert('请选择系别!');

location='javascript:history.go(-1)'"); }

connections.Open();

string sqlstrings="select * from class where classname='"

+txtCname.Text + "'";

SqlCommand commnd=new SqlCommand(sqlstrings, connections);

SqlDataReader sdreader=commnd.ExecuteReader();

if (sdreader.Read())

{ Response.Write("alert('班级已存在!');

window.location.href='class.aspx'"); }

else

{ connections.Close();

connections.Open();

string strs="insert into class (classname,departmentname) values('" + txtCname.Text + "','"+DropDownList2

.SelectedItem .Text +"')";

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strs, connections);

if (cmd.ExecuteNonQuery()==-1)

{ Response.Write("alert('添加失败!');

location='javascript:history.go(-1)'"); }

else

{ Response.Write("alert('添加成功!');

window.location.href='class.aspx'"); }}}

1.1.3 思政队伍管理

思政队伍管理模块有查询辅导员资料、修改辅导员信息、添加或删除辅导员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是分配权限,即为每个班指派一位辅导员。学院为每个班级分配了辅导员,辅导员负责管理该班的大部分事务,包括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相关数据的审核。在没有使用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测评时,综合测评的相关工作由辅导员以及班委成员负责以手工方式操作。所以在系统中添加权限分配功能可以有效地分配管理人员权限,确保相应班级只能由相应管理人员管理,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防止篡改的可能性。班级权限分配实现如图4所示。

1.1.4 学生信息管理

管理员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对学生用户的所有信息增、删、查、改等。学生基础资料直接在学生入学时导入,对不完善或需更改的基础信息由学生自行填写,对主要的综合测评信息也由学生本人和辅导员共同完成。管理员一般不直接对学生基础信息进行管理,但是对一些重要信息,则必须由管理员进行管理,比如学生的所属专业,班级等。系统设计采取模糊查询和精确查询结合的两种查询方式,有利于解决用户在查询某个学生的资料时因不确定具体条件给查找所带来的麻烦。在搜索到需要的结果之后可以通过点击详细信息这个超链接转跳到显示详细信息的页面。详细信息页面提供修改和删除功能。查询信息实现如图5所示。

1.1.5 系统数据设置和维护

系统数据设置包括系统一些基本的初始化设置、导入/导出数据、测评参数的设置;系统维护主要是重置密码及备份数据库功能。

⑴ 测评标准值设置

学院根据自身实际对学生进行品行、学业、文体三个方面的测评,总评由这三方面按照一定比例合计而成。所以具有测评标准值设定功能是必不可少的,该项功能所设定的数值是可以修改的,学院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而设定相应的数值,这样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测评标准参数设置如图6所示。

⑵ 重置密码

除了系统初始化时对所有学生用户或辅导员用户进行统一分配密码外,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忘记或丢失密码,还可以为其重设密码。重设密码图实现如图7所示。

⑶ 备份数据库

数据库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基本上对系统所进行的操作都是通过系统对相关后台数据进行操作,所以数据才是真正的核心。对数据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阶段只能是采取数据备份这一传统而有效的手段,以避免系统软件或硬件发生重大故障时导致数据损失。备份数据的部分代码如下:

string strconn=ConfigurationManager.ConnectionStrings

["ConnStr"].ConnectionString;

SqlConnection con=new SqlConnection(strconn);

try

{ con.Open();

string str="backup database nanguomanage to disk='" +

this.TextBox1.Text.Trim() + ".bak'";

SqlCommand cmd=new SqlCommand(str, con);

if (File.Exists(this.TextBox1.Text.Trim()))

{ Response.Write("alert('文件已存在!请重新输入!');

location='javascript:history.go(-1)'"); }

if (cmd.ExecuteNonQuery())

{ Response.Write("alert('备份成功!');

location='javascript:history.go(-1)'"); } }

catch (Exception ex)

{ Response.Write(ex.Message); }

finally

{ con.Close(); }

2 部分技术要点

2.1 GridView

GridView控件是一个用于显示数据的极为灵活的网络控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GridView控件进行数据绑定。VS08的这个工具里集成了大量的组件,使其能轻易实现数据分页,数据排序,编辑数据等基本功能,降低了程序开发的难度,减少了开发人员编写代码的次数,减少系统因人为原因出错的机率。所以,在管理模块对数据字典的基本维护中,多处用到该控件。除此之外,灵活使用GridView控件里的showfooter属性,还可以容易通过简单的代码编写实现一些数据统计功能。

2.2 Ajax

Ajax异步通信技术增加了用户的页面浏览体验,使用户不需要每次都刷新页面来查看更新部分的数据[3]。管理模块多处用到了该技术。比如在查询学生信息时,当查询条件有所变化,使用Ajax技术可以使更新的结果实时显示在下面的表格中而不需要刷新。利用Ajax控件的UpdatePnel子控件,并与ScriptManager子控件配合使用,就可以用简单的代码方式完成异步通信功能。如果配合Timer子控件,还可以实现定时刷新。

3 结束语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基础应用是实现综合测评,但是对一个基于.NET的信息管理系统而言,系统管理员模块在整体上为用户设定使用环境和各项标准,维护系统正常运行,这是每个信息管理系统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搭建好管理模块,阐述清楚管理模块的功能,并清晰设置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关联,是前台应用模块能正确运行的保障。本文重点对管理员模块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系统中使用的一些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随着本系统的试运行,我们将对管理模块逐步完善、升级,进一步分离系统管理员和普通管理员的功能使用级别,明确权限,详细考虑前台多用户并发等问题。

参考文献:

篇(5)

[2] 邵建芝.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新西部,2015.17.

[3] 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 陈伟平,程承坪.礼仪制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光明日报,2014-04-23

篇(6)

作者简介:胡勇军(1977-),男,湖北荆州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博士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赵文华(1966-),男,云南武定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上海,200240。

摘要:通过比较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异同,可以看出:科研经费是两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两校科研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是政府;密西根大学是全成本核算单位,科研经费的拨款充分考虑了学校承担科研项目的“间接成本”,同时具有明显的重“人”轻“物”的特征。上海交通大学是全额拨款单位,科研经费未充分考虑管理和人工成本,其预算具有重“物”轻“人”的特征,偏重科研设备的购置,忽视人员费的支出,且科研项目管理繁琐,预算调整刚性僵化。建议我国研究型大学增加科研间接费的拨付比例、适当提高人员费比重、适度下放项目管理权和提高预算调整自主权。

关键词:高校科研;科研经费;经费管理;密西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3-0036-08

近年来,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一个重要表现是研究型大学获得的科研经费总额日益增大。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不仅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更是发展中的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大学之一,被誉为“公立常春藤”,素有“公立大学典范”之称,它还是美国重要的学术联盟美国大学联合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的12个发起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也是中国首批985高校之一,其综合实力位居中国高校前列。两校在公立大学、学科综合性和科技创新能力在各自国家的地位等三个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异同,管中窥豹,来探讨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以期对我们加强此方面的改革提供借鉴。

一、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规模和增长趋势

(一)两校科研经费规模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统计,密西根大学连续三年从联邦政府获得研究经费位居全美大学前三位[1],反映了密西根大学极强的科研活跃度;近五年,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占该校年度总经费的比例一直占三分之一强[2],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研究型大学的显著特征。与密西根大学类似,上海交通大学近五年获得的科研经费一直居中国高校前四位,占学校收入比重也接近三分之一[3] (见表1)。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校科研在各自学校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在本国高校中的实力和地位。

(二)两校科研经费增长趋势分析

近十年来,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获得稳步增长,由2003年度7?49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度12?74亿美元,增长近一倍[8]3-4。相比较密西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增长速度更为迅速,由2003年0?66亿美元增至2012年3?25亿美元,增加近五倍[3](如图1)。两校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逐年均在稳步增长,但上海交通大学增长更为迅速,这可能与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对科技投入有关;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近年来尽管有很快增长,但换算成美元,与密西根大学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图1可以看出,到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仅是密西根大学的四分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由十年前的十多倍,逐步缩减到现在四倍之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研究型大学在追赶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在办学投入、基础设施等可比的硬指标上正在逐步缩小,但要真正赶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来源结构

密西根大学作为美国科研经费名列前茅的公立大学,其经费来源绝大部分属于联邦政府拨款。以2008-2012年为例,密西根大学从联邦政府获得的科研经费始终占总科研经费的60%以上,而从企业(非联邦政府)等获得经费占总科研经费比例在10%以下,而且还有逐步降低的趋势[8]3。与密西根大学类似,上海交通大学从政府部门获得的科研经费占总科研经费的比例也很高,而且近年来比例进一步加大,从2009年开始,始终在60%以上[3];与密西根不同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横向科研经费(非政府支持)在总经费中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密西根大学,这说明上海交通大学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比较活跃(见图2)。比较两校科研经费来源,我们可以看出,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同作为本国顶尖公立大学,其科研经费的渠道最主要是政府,这充分说明公立大学的进步与发展与所在国家的支持密不可分,公立大学所开展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在围绕本国重视和引导的方向进行。

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来源中,绝大部分是来自联邦政府部门。如表2所示,2008-2012年五年间,密西根大学获得联邦政府资助份额从大到小的依次是: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DOD)、能源部(Energy)等,特别突出的是,国立卫生研究院在联邦政府部门的资助的份额中占了绝对比例,近五年每年都占近70%,这一方面说明密西根大学在生命医学学科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对生命医学学科研究的重视。事实上,通过分析联邦政府对大学的科研资助的种类,生命医学长期以来都是联邦政府资助最大的类别[9]。密西根大学充分体现了美国大学医学院的增值效应。此外,密西根大学近五年还在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部各获得占联邦政府经费10%左右的资助,从能源部获得约5%的资助,其他从航天航空局、交通部、教育部等其他部委共获得约5%的资助。

与密西根大学类比,2008-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从政府获得科研资助主体依次是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国防部门和其他部委[10]。如表3所示,其中以科技部为最多,每年均占50%左右;其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每年约占20%左右,而且近两年有增大的趋势;再次是教育部和国防部门约占15%,其他部委约占5%左右。比较两校科研经费结构,我们可以看出,两校获得政府机构资助金额并不是平均分布,均有一个政府部门经费占相当大比例,密西根大学在这一点上显得更为突出,这也说明两国在政府在对大学科研资助主体和资助领域方面的差异。

三、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比较

(一)科研经费拨款体制比较

美国联邦政府是美国大学科研经费投入的最大主体,在拨款体制上,将大学作为全成本核算单位,不仅资助大学科研项目发生的实际费用,而且还支付大学因承担科研项目而导致的设施和管理成本,前者称之为“直接成本”,后者称之为“间接成本”。为从法律上明确科研经费成本分担机制,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制定并的A-21通告(Circulars A-21),在其首章节“目的与范围”中规定,由大学与代表联邦政府的机构谈判确定大学的间接成本比率,这种比率为所有联邦机构所接受,也是适用于高校的所有联邦资助科研项目[11]。密西根大学每三年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进行一次谈判,谈判确定的科研经费间接费比率,不但对所有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都适用,对所有非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同样适用,近五年,密西根大学间接费比率一直在55%左右[12],很好地补偿了学校因承担科研活动所发生的各类成本 。

相比较密西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被政府认定为全额拨款单位,在科研经费预算中对学校的管理费和人员费加以严格限定,如表4所示,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的国家自然基金委经费中收取的间接管理费占科研资助总金额的比例不超过5%,教育部不超过10%[13]。尽管2011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调整了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按照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将间接管理费提高到20%左右,但仍低于密西根大学的比率,而且仅是针对科技部的项目。有研究表明,由于我国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及管理机构的庞大, 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率远高于美英等高校[14]。由于间接费用比率过低,学校提取的科研管理经费远远不能补偿学校因科研项目所产生的水、电、房屋的支出和人工管理成本,导致学校陷入承担纵向科研项目越多财务负担越重的怪圈。此外,我国高校科研由于归口不同部门管理,其间接费比率的设定没有统一的标准,高校需要对不同部门的科研经费采取不同的换算比率,也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表4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间接费比率比较(2012年)密西根大学主要资助机构间接费比率上海交通大学主要资助机构间接费比率国立卫生研究院55%科技部≤20%国家科学基金会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5%能源部55%教育部≤10%国防部55%国防部门5%-13%非联邦资助55%横向项目≤15%

通过两校拨款体制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中美两国对大学的认定性质不同。美国联邦政府将密西根大学作为全成本核算单位,对其因承担科研项目导致的各种成本给予了合理补偿;中国政府将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全额拨款单位,在科研经费预算中未充分考虑学校承担科研项目的间接成本,导致学校承担纵向科研项目越多,学校财务负担越重。第二,中美两国对大学间接管理费确定方式不同。美国联邦政府对单个高校实施统一的间接管理费比率,其间接费比率是由密西根大学与联邦政府部门谈判确定,最终确定的比率对联邦政府所有科研项目适用;中国提供科研经费的各部委均有自己设定的科研经费间接费比率,比率的确定不会与某个高校单独商议,而是以科研项目“规定”的形式予以确认,而且对所有承担该类项目的高校适用,由于资助科研项目的政府部门众多,高校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统计不同政府部门的科研经费间接管理费。

(二)科研经费管理理念与政策比较

密西根大学的教师在从事科学基金项目时,是将“人”的作用放在第一位,将“物”的作用放在第二位。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对大学的资助有几个显著特点,除了前文所述的对大学间接管理成本的充分补偿,另外在预算中人员经费没有硬性比例限制,根据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A-21通告,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直接成本不但包括研究生学费,还包括了聘用人员、博士后和教师的工资,对于大学全职教师而言,要求其从科研项目中领取的劳务费加上其工资不能超过其12个月的工资总额[15]。密西根大学规定,教师在申请联邦政府项目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列支预算,教师可以从科研经费中支取工资,但是对教授科研提成封顶[16],这样教师不必热衷申报科研项目,大部分时间可以用来潜心科研和教学。这样的特点在科研经费预算上也能够体现出来,如表5所示,密西根大学科研与资助项目管理办公室网站提供了一个申请科研项目的预算模板[17],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约10万美元的科研项目,用于薪资和福利占总经费比例达到62?3%,设备费仅占2?8%,差旅费则更低,仅占1?3%,另外间接成本占了33%。

中国各部门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也有共同的特点,除了间接管理费比例过低,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人员费支出范围进行限制,只允许支付研究生和外聘人员的劳务费, 在职研究人员的工资均不允许从科研经费列支;而且人员经费占项目经费的比例一般被控制在5%-15% 。由于人员费和间接管理费有严格限制,剩下绝大部分比例的科研经费只能用于购买设备和出差旅行。如表5所示,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人员申报一个60万人民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总经费最大比例的科目是含有设备费和差旅费的研究经费,约占65%,而用于支付研究生、博士生培养的劳务费用仅占15%[18],说明中国的科研经费重“物”轻 “人”的特征。另一个引起各方关注的现象是,中国教师的工资结构是“基本工资+津贴+绩效工资”,基本工资相对较低,教师收入很大程度上靠绩效工资的增长来提高收入水平,对高校教师而言,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就意味着能够增加自己更多的收入。在上海交通大学,因为国家没有统一的相关规定,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次数不受限制,横向科研项目还可以将部分科研经费作为科研绩效发放,学校对教师个人总收入也没有封顶限制,导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积极性很高。

比较两校科研经费使用范围,我们可知:第一,中美两国对科研经费与教师收入关联的政策不同。密西根大学教师实现年薪制,可以用科研收入来补足三个月收入,但教授科研提成收入封顶,教授可以保证足够的时间做科研、教书育人。在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不能用于补充在职教师个人收入,加之教师基本工资和津贴较低,导致教师把科研经费的绩效补充来作为收入重要来源,而且经费越多收入越多,对教师潜心科研和安心教学都产生一定影响。第二,中美两国对科研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不同。密西根大学的经费很大部分用来资助学生、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并补偿了教师的收入,科研经费的使用既出了成果又培养了创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学用于人员身上的科研经费非常有限,不能负担学生、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的支出,不利于人才队伍的培养。

(三)科研项目管理比较

美国联邦政府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主要分配方式是自由竞争。国家并没有设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科研领导机构,而是将科研的管理权分散到联邦的各个职能部门[19]。密西根大学每年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从联邦政府获得科研经费数额巨大,在全美高校居于前列,这一方面说明密西根大学的科研实力,另一方面也给密西根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带来很大压力。目前密西根大学有一支人数众多的行政管理队伍和服务支撑性队伍。2012 年1 月1 日,密西根大学将其科研管理机构的名称由原来的“科研开发与管理处(the Division of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dministration )”改为“科研与资助项目管理办公室(th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Sponsored Projects )”[20],更加突出科研管理机构的服务性质。密西根大学项目来源众多,但相对集中,通过分析密西根大学近年来的科研年报,我们可以看出,密西根大学每年从30多个政府部门获得科研经费资助,但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部三家占了联邦政府经费的近95%,而且管理环节相对简单,有统一的管理规章。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A-21通告详细规定了大学在承担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时应该遵从的会计准则,该机构颁布的A-100通告则对高等教育机构接受联邦政府资助做出了统一的管理要求。因此,密西根大学尽管承担了来源众多的科研项目,但是在管理上相对简单,而且美国联邦政府的科研项目结题,一般不开结题验收评审会或鉴定会,也没有专门针对经费的财务验收,而是要求项目承担者向资助方提交财务报告和项目绩效报告,以此作为项目完成的标志,项目执行过程中,提交报告的频率一般一季度一次,最少一年一次[21]。在项目预决算管理方面,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A-110通告专门有一章预算的调整与修订,对高校承担的联邦政府项目调整预算有严格规定,项目承担单位不能自行调整项目预算,必须事先得到项目资助单位同意方能进行,但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A-110通告只是针对一些重大调整事项,对一些过细的项目调整,没有特别明确的要求,项目执行者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与美国类似,中国也没有一个统一全国性的科研领导机构,科研经费的分配也是采取自由竞争的形式,上海交通大学每年获得科研经费绝大多数是采取竞争性方式获取。在项目来源方面,提供科研项目的政府部门众多,较为分散,据统计,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纵向科研经费来源达40多种,即便是科研经费来源集中的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其内部也细分了若干种项目类别。如科技部针对高校的项目,就包括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民口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计划、创新人才推进等10余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群体、国际合作、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等10余类。在项目管理上,环节众多且不统一。据统计,上海交通大学纵向课题从指南建议到结题要填报8份以上报告,且不同口径课题的填报要求不同,使得一线教师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日常时间用于应付各种项目管理和项目检查。在预决算方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上海交通大学预算制度过于僵硬,条目规定过细、预算调整困难,另外,还普遍存在到款较晚的情况,部分项目验收后余额到款,验收前的决算要按全额做。

比较两校的项目管理,可以看出,第一,中美两国大学科研项目争取方式基本相同。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的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绝大部分均是通过自由竞争的形式获取;第二,中美两国科研项目来源种类有差别。在项目来源上,密西根大学来源种类多,但相对集中,上海交通大学经费来源多,但较为分散,教师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项目申报;第三,中美两国科研项目管理方式不一样。在管理环节上,密西根大学根据联邦政府统一的法规进行管理,环节相对简单;上海交通大学项目管理环节多且不统一,使得一线教师疲于用于应付各种项目管理和项目检查;第四,中美两国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存在差别。在预算管理方面,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根据各自国家的规定,均有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但上海交通大学预算条目过细,调整困难,密西根大学有一定的自主权。

四、主要结论与启示

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是美中两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顶尖公立大学,两校在拨款体制、经费使用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比较大的差别,虽然存在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但密西根大学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一些理念和举措,对我们有很多启示意义。

(一)增加对大学科研间接费拨付比例

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项目采用全成本核算机制,承认大学在承担国家科研项目中存在间接成本,我国研究型大学间接费比例过低,造成科研项目越多学校支付成本越高的怪圈,因此,建议根据大学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数,另外核拨一定比例科研间接费补贴,改善学校的科研成本的分摊机制。

(二)适当提高人员费比例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科研项目中,将人的作用放在第一位,因此,科研经费中大部分经费用于支付人才培养和人员薪资;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项目重“物”不重“人”,科研经费大部分限定为设备费用,人员费支出比例低。建议在保证科研业务费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人员费比重,降低设备在科研经费中的比例,可将人员费用于支付研究生培养费、科研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聘用费。

(三)适度下放项目管理权

美国政府对研究型大学项目管理环节简单,对大学承担项目给予充分信任;我国研究型大学项目管理环节繁琐,科研人员很大精力用于对付项目检查和验收。因此建议简化科研项目的管理环节,将项目管理权下放给学校科研管理机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

(四)提高预算调整自主权

中美研究型大学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都很严格,但美国研究型大学在调整预算方面由一定自主权,中国研究型大学自主调整能力有限,因此建议研究制定符合创新活动规律的科研项目预决算制度,调整科研项目预算框架,预算条目不宜过细,采用更加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给予学校一定的调整自主权。

参考文献

[1]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ederally Financed Higher Education R&D Expenditures,ranked by FY 2012 R&D expenditures:FYs 2003–12 [EB/OL].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vey .nsf.(s.d)[2014 -04 -14]. ncsesdata.nsf.gov/herd/2012/html/HERD2012_DST_22.html.

[2]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Finance, Fiscal year 2008、2009、2010、2011、2012 [R]. U?M Business & Finance Division, 2008、2009、2010、2011、2012.

[3]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2008-2012)[G]//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北京:[出版者不详],2008、2009、2010、2011、2012.

[4]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08[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08.

[5]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09[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09.

[6]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10[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10.

[7]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11[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11.

[8]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12[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12.

[9]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ederally financed higher education R&D expenditures, by R&D field: FYs 2003–12[EB/OL].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vey. nsf.(s.d.)[ 2013 ? 08 ? 16 ]. ncsesdata.nsf.gov/herd/2012/html/HERD2012_DST_11.html.

[10]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年报(2008-2012)[G]//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年报.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08、2009、2010、2011、2012.

[11]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 . Circular NO.A -21. Cost Principles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EB /OL].The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U./whitehouse.gov/omb/circulars_a021_2004/ .

[12]University of Michigan Finance. Indirect Costs[EB/OL].Sponsored Programs.umich.(s.d.)[ 2013-08-16 ]. finance.umich.edu/programs/indirectcosts .

[13]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管理文件汇编[G].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13:3-16.

[14]湛毅青.中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及其分摊方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114-115.

[15]University of Michigan weblogic. University of Michigan’s A21 Policy [EB/OL]. umich.(s.d.)[2013- 08-16].sitemaker.umich.edu/kinresearchadmin/files/a21policy.pdf.

[16]University of Michigan ,Th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Sponsored Projects. Salaries in Sponsored Projects[EB/OL]. umich.(s.d.) [2013-08-16]. orsp.umich.edu/proposals/budgets/salaries.html.

[17]University of Michigan ,Th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Sponsored Project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oposal Writer’s Guide[EB/OL]. umich.(s.d.) [2013-08-16].orsp.umich.edu/proposals/pwg/pwgcomplete.html.

[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EB/OL].基金指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2-01-01) [ 2013-08-16 ]. nsfc.gov.cn/nsfc/cen/glbf/05/20051201_01.htm

[19]学白羽,李美珍.中美政府部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及管理方式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12):54-59.

篇(7)

3.韶关学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摘 要:针对地方院校面临转型期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入国际化资源、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与企业、院校、地方政府、行业多方一起开展协同育人,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切实做到人才培养的国际教育本土化、应用型人才国际化。

关键词 :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合作办学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粤教高函[2014]97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机制体制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GDJG20142436);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粤教高函[2014]122号);韶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地方高校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 SYJY20131404)。

第一作者简介:霍英,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服务计算,14929099@qq.com。

1 背 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通过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培养模式等,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切实提升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及学生综合素质,使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学科建设等方面跟上国际趋势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1-2];通过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办学模式,还可以强化我国的师资力量,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大大促进地区和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

由于历史、地域和现实的原因,在我国高校中占多数的地方性高校的国际化程度,或者说开展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令人满意,地方院校在对外交往中还存在着国际交流观念和意识不够、高层次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少、国际交流接待条件严重不足、留学生规模小、层次单一等问题[3],这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跨越发展。因此,如何利用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拓展地方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和渠道,打破地方院校地方性局限,将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协调地跨越式发展,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教育质量将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根据教育部网站[4] 2014 年1月公布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含与港澳台合作办学)统计,目前我国已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42个,其中本科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了586个,约占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 80%。2012年底的数据表明,广东拥有国家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含港澳台地区)分别为2个和 10项(2013年增加3项),而同期北京有4个和 59项,上海有7个和86项,江苏有 2个和 40项[1,4-5]。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引进与广东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急需学科专业的合作项目或机构来开展教育国际化,这也是广东优化高教结构,提高高教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与依存关系越来越明显,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内企业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一方面,国内企业要融入国际交往就要按照国际标准或通行的范式组织生产和经营,另一方面,外资企业看重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需要懂国际规则、国际语言和不同文化习俗的国际化人才[6]。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人才培养的数量及质量急需提高,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近年中国IT市场人才缺口接近100万,懂IT、熟业务、精管理、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的人才已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

2 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2014—2016年人才培养(本科类)建设项目说明》指出,支持高校与海内外高校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以二级院系为单位建立30个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通过协同育人平台的培育和建设,推动高校与国际育人力量等开展深度合作,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落实教育国际化,也为适应我国产业快速发展需要,更好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结合广东省对应用型人才的特殊需求及学校的办学定位,韶关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香港、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以及学术文化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联合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商务专业,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高。2011年,学校被列为广东省八所教育国际化评价的试点院校之一,被教育部列为内地首批63所免试招收香港学生高校之一。

在开展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双方教育体制及教学管理方面的差异有效进行师资管理,强化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提升人才培养建设成效,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同时充分引入社会力量、企业力量;在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过程中,扩大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范围,加大项目建设成果应用与推广力度,更好地进行协同育人,真正做到国际教育本土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化等方面,我们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2.1 建立多主体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

在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涉及主体不仅包含中外合作院校,还包含国内外跨国企业、国内相关院校、地方政府等多方主体。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多方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同时加强沟通交流,通过开展项目协作交流、合作研讨会、定期进行项目审计等多种形式建立规范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动力机制及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2.2 优化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方案

以国际视野了解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及运作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调研国内外软件产业人才现状和国内外软件企业对人才培养素质的需求,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确立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国际化理念、国际化IT企业的实习经历、熟悉国际标准、熟练掌握外语应用的毕业生。要求学生熟悉国内外相关行业和企业工作环境,同时具备境内外就业能力,使得人才培养规格更加注重国际化的视野和观点,人才成长过程更加凸显国际化理念。

2.3 建立校校、校企共建、共享的团队培养机制

采取国际教师引入和校内教师培训相结合,构建一支由专职教师、企业教师、外籍教师和资深业内专家共同组成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双语型教师,以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同时造就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

2.3.1 专职教师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我们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专职教师参加引进课程培训、企业项目培训,选派学院骨干教师到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等国外院校进修、利用假期到跨国企业进行项目学习与实践,以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能力和国际化能力。

2.3.2 企业教师

通过在校企深度合作单位(包括中软国际、深圳软件园、长沙蓝狐网络技术公司等多家企业)遴选优秀的项目经理,承担新技术应用类课程教学工作,担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化教育理念,逐步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

2.3.3 外籍教师

结合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提高境外教师的授课比例,除了相关英语课程由澳方授课之外,每学年至少4门专业课程也由澳方派教师来学院授课,讲授最新专业技术经验,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国际化环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外语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外籍教师与学生的正式和非正式互动,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2.3.4 资深业内专家

坚持聘请国际和国内著名IT企业的IT专家作为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将其企业经验与企业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参与本项目的兼职开课,开展行业动态专题讲座,指导论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授课或合作开发,使学生尽早建立工程理念,熟悉工程实况,造就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

2.4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满足中外双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课程结构设置的国际化水平是高校国际化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需要根据国际化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调整优化的主要内容一是将其更好地适应于我国生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在语言能力、通用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等方面都获得全面发展,达到双方的学历认证标准;二是调整优化中外双方课程结构,一方面制定本土化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增加课程中的国际内容,开设涉外礼仪、企业文化、外包英语等交叉学科课程,提供更多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学习平台;三是在全球化课程观念引导下,适时更新课程内容,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包括学习慕课(MOOC)的方式及内容,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材,注重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科学文化知识补充、融入到课程当中;四是采用基于CMM3开发规范的Whizible项目管理软件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严格按照CMM3开发规范进行项目实战,在每个阶段进行严格控制和评审,达到国际化软件人才的要求。

2.5 将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学习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研究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以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采取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多样化的形式授课。打破以笔试为主要手段的单一考评模式,考评重能力,重过程,形式多样,将学生课堂口头展示、作业成绩、小组作业、小测验、学术性论文等纳入考评内容,通过这种综合评价方式,尽可能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6 通过校企共建,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共享教学资源

目前,我们已经与国际和国内著名IT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与跨国企业中软国际共建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开设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分别与多家企业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共建实习基地,其中与中软国际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获国家级与省级立项。同时,与多家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甚至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组织一系列专业竞赛,使得学生有机会进入国际著名IT企业参观、实习。近年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2.7 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平台

通过此平台,使得国外与国内院校、院校与企业、院校与院校、院校与地方之间能够及时进行信息更新与交流,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使得培养的人才能够及时为地方、企业服务。院校能够根据国际国内发展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教学环节的调整,院校之间能进行有效协同。

3 主要特色

3.1 建立多主体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建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和教学资源为社会服务的互动新机制,开创开门办学的新模式。本项目能够积极引入国际化资源和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及经验,与地方院校、地方政府多方一起进行协同创新,开创了国际化办学+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新模式。立足地方,拓展合作平台,互为补充、互为完善,共同开展校内外理论与实践教学建设、课程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促进IT人才培养国际化,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2 以育人贡献为主导,行业引领为核心,区域发展为目标,面向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项目在充分研究国内外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及运作模式、调研软件产业人才现状和国内外软件企业对人才培养素质的需求、跟踪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基础上,面向产业需求制定培养开放式、国际化、工程型、高水平、高素质软件人才的目标和培养方案;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意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模式;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探索软件人才成人成才的科学规律,注重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掘,注重服务社会、发展自我能力的培养,与国外高校及知名IT企业合作搭建并营造有利于软件人才全面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氛围。

3.3 注重培养过程的“三个不断线”

为适应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实践教育不断线、素质教育不断线”三个不断线。改革外语课程的设置方案,在1—2年级开设大学英语及雅思课程, 3—4年级开设服务外包英语,重在培养学生使用外语应用能力。开设大量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实践性课程,安排综合课程设计、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实践题目主要来源于实际项目,并由企业工程师指导。注重软件人才专业素质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包括有法学教育、知识产权、企业文化等课程;建立社会服务量化考核体系,促进学生自觉增强综合素质的凝练与提高。

4 结 语

在针对地方高校的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协调育人过程中,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如下成效:

(1)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了IT人才培养国际化,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

(2)强化了师资力量,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国际化双语双师型教学人才,拓宽了教职员工的视野。

(3)培养的人才能填补外资企业及国内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4)打造了新型的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仲伟合. 美国高等教育对广东教育国际化的启示[J]. 高教探索, 2013(1): 57-60.

[2] 尹楠, 于瑞云, 朱志良. 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4 (11): 50-53.

[3] 新华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2014-11-25].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_2.htm.

[4] 教育部. 教育部网站[EB/OL]. [2014-10-16].http://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8/201402/163890.html.

篇(8)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发病更为多见。脑梗死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发病变基础上由多种因素造成管腔狭窄闭塞或者形成血栓,导致脑动脉血流量下降或中断,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状态,进而造成坏死,并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老年人脑梗死有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使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排除发病时存在严重心、肝、肺及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以及因认识功能下降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龄66~78岁,平均年龄(7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脑梗死面积和部位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参照《BNC脑血管病治疗常规》进行治疗,治疗过程具体包括:吸氧,活血化瘀,降低颅内压(甘露醇或甘油果糖),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片),改善脑循环(疏血通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调脂治疗(阿托伐他汀),以及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注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个疗程均为14d。

1.3 疗效评价 参考《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功能缺损积分减少90%~100%视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积分减少46%~89%为显著进步。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8%~45%为进步。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在18%以下为无变化。功能缺损积分增加在18%以上为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观察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为85.18%,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疗效对比[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相比有差异,P

3 讨 论

大量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自由基损伤、能量代谢障碍、炎性反应、兴奋毒性等[1-2]。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有2个方面:①溶栓、降纤、抗凝,尽快恢复缺血区脑组织的灌注;②保护缺血脑组织,使其免受代谢毒物的损害。老年人急性脑梗死通常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以及受到溶栓时间窗的影响,能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很少,而且通过溶栓疗法,使缺血脑组织获得即时再灌注而恢复血供后也可能造成再灌注损伤[3]。因此,降纤、抗凝、清除自由基或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水蛭素及蚓激酶,水蛭素能缓解血管痉挛,增加缺血组织的血供。此外,它还具有抑制凝血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蚓激酶是一种糖蛋白,具有降纤、抗凝作用。

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它是一种小分子量自由基清除剂,具有亲脂基因,血脑屏障穿透率高,静脉给药后在脑内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清除大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OH),不会改变血小板数量、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和INR。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9)

脑卒中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脑血管疾病是第3位致死因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原病变的基础上,管腔狭窄、闭塞或有血栓形成,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 虽然早期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但大多数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获得溶栓治疗的机会, 仅能采用保守治疗。针对脑梗死的损伤机制进行多种药物的脑保护是减少神经损伤、改善预后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探索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102 例,均系我院 2008年11月~2012 年 12 月期间的住院患者, 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改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颅 CT 或(和)MRI 检查证实, 发病均在6小时以上。将 102 例患者分成观察组 56 例和对照组 46 例。观察组中男29 例, 女 27 例, 年龄 64.0±10.1 岁, 合并高血压 24例, 糖尿病 14 例, 治疗前 ESS 为 54.73±14.57; 对照组中男 20 例, 女 26 例, 年龄 65.0±11.5 岁, 合并高血压 19 例, 糖尿病 13 例, 治疗前 ESS 55.4±15.64。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数、糖尿病数以及治疗前 E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止治疗指标: 受试者死亡;患者恢复很好, ESS 评分>90 分, 无论用药时间长短, 均可结束治疗, 完成功能量表的评定的实验室检查, 并将其结转至第 21 天。

1.2治疗方法 患者在确诊后, 立即开始治疗: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6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江苏南京先声制药有限公司)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输注,2次/d,疗程均为14d。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脱水、抗血小板聚集、稳定粥样斑块等方法治疗。对在治疗中有肺部感染、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禁用降纤药、肝素等一些影响凝血纤溶系统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中国卒中量表 (CSS)[2], 随时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 ( CSS), 以治疗前及第14天 CSS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效果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定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基本痊愈: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 ~ 100% , 病残程度0级, 可恢复工作和操持家务; 显著进步: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 90% , 病残程度1~ 3级, 部分生活自理; 进步: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 ; 无效: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 17% 以内或增加。总有效率 = (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 /总例数×100% 。

1.5 统计学方法 临床疗效差异采用X2检验。以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6.95% ,观察组有效率为 94.64% ,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 1。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血管急性血流障碍所致的突发性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梗死后, 中心区神经细胞死亡, 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级联反应, 再灌注损伤不可避免, 其中自由基损伤是引起水肿形成和神经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早期积极有效治疗至关重要。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通过两种途径: 一是改善微循环, 二是阻止缺血引起的脑组织一系列生理反应, 防止神经元死亡。改善微循环可通过恢复血供和侧支循环代偿两个途径。应用脑保护剂可延长脑细胞耐受缺血的时间, 提高脑细胞在血供改善后的生存能力。疏血通注射液由水蛭、地龙等动物性中药材精制而成。水蛭能破血逐淤, 地龙具有化血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水蛭含有水蛭素、肝素和抗血栓素等, 具有抗凝、抗血栓作用。其中水蛭素是极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 不仅能阻止纤维蛋白的凝固, 也能阻止凝血酶催化的血淤反应, 具有促进纤溶作用[3]。地龙主要含蚓激酶, 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原, 又可激活纤溶酶原, 抑制血小板聚集[ 4]。张东君等研究认为疏血通能够提高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 对抗自由基,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减少丙二醛( malondial dehyds, MDA) 的生成, 并通过此途径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损伤发挥保护作用。故疏血通具有抗凝血, 抗血小板聚集, 降低纤维蛋白原, 抑制血栓形成和溶栓, 降低血液黏稠性, 疏通微循环, 改善脑供血。目前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依达拉奉是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 血脑屏障透过率约 60%,主要成分为 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它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抑制神经细胞坏死及凋亡,还能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挽救濒死脑细胞[5]。因此, 疏血通注射液及依达拉奉在血小板的凝集、对抗自由基等有较好疗效, 而我们的研究也表明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 且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96, 29(6): 379.

[2]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 1995).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42( 6):62-64.

篇(10)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卡托普利; 心脏移植; 血管疾病; 移植,同种; 疾病模型,动物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irolimus or catopril and their combination on allograft angiopathy in rats. Methods The establishment of allograft model was achieved by carotid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60 rats were randomly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being given different medicine: the controlled group(A), catopriltreated group (B), sirolimustreated group(C) and combinationtreated group(D). At 0, 8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NO content in blood serum were measured and the grafts were harvested for observing the regional changes in the intimal layers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the expression of TGFβ1, VCAM1, PCNA% and CD4+T cells count in the allograft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re was a reduced intimal thickness in both catopriltreated group and sirolimustreated group, especially in the combined treated group. The number of CD4+T cell infiltration in allograft of group B, group C and group D was less than that of group A(P

KEY WORDS: catopril; sirolimus; allograft angiopathy; rats

心脏移植后同种异体血管病(CAV)是影响心脏移植病人长期存活的一个主要原因。CAV病变呈现多样性,既有向心性纤维内膜增生的改变,也有类似于普通冠心病的偏心性粥样斑块形成[1]。笔者应用大鼠同种异体颈动脉移植模型,对雷帕霉素(RPM)和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在移植物慢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供体Wistar大鼠[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合格证号:SCXK(沪):20030003],受体SD大鼠[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合格证号:SCXK(闽):20040002],各24只,均为雄性,体质量200~250g。

1.1.2 分组 配对移植后受体随机均分成4组(各6只)。蒸馏水组:移植当天经口灌胃蒸馏水;卡托普利组:卡托普利50 mg·kg-1·d-1;RPM组:RPM 3 mg·kg-1·d-1;联合用药组:卡托普利(50 mg·kg-1·d-1)+RPM(1.5 mg·kg-1·d-1)]。给药浓度根据实际体质量调整。

1.1.3 药品、试剂及器械 卡托普利(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03061H);RPM(福建微生物研究所,批号:040301);一氧化氮试剂盒酶法(深圳晶美生物制品工程有限公司);TGFβ1试剂盒(美国Santa Cruz生物公司);PCNA、VCAM1试剂盒(美国NeoMarkers公司);鼠抗兔CD4试剂盒(英国Serotec公司);S105酶标仪,BX41双目显微镜,Imagepro Plus计算机显微摄像系统和JD801形态分析软件(美国捷达科技公司)。

1.2 方法

1.2.1 模型建立 供、受体以1%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切除受体部分颈总动脉,将供体颈总动脉植入受体颈部, 110无损伤丝线间断内膜外翻缝合供、受体颈总动脉的两端(端端吻合),吻合时间<20 min。移植后1周打开切口观察,动脉通畅为手术成功,血管栓塞为移植失败。

1.2.2 受鼠血清提取 分别于移植时和切取标本时抽取静脉血3 mL,离心吸取上层血清0.5 mL查NO的含量。

1.2.3 移植物切取和组织学研究 术后第8周切取移植动脉。切取的移植血管固定、包埋、切片,行苏木精染色。每个标本随机取5个不连续切面,计算机显微摄像系统将染色的病理图像输入计算机,JD801形态分析软件分析测量内膜厚度。

1.2.4 移植物CD4+T淋巴细胞浸润数计算 以细胞质染成棕黄色、黄色者为阳性细胞,在高倍镜下(×400)连续选取5个视野,网格目镜计数得出每个视野的阳性数,取平均值。

1.2.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物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VCAM1)的表达 光学显微镜观察阳性为细胞质中有棕色、黄色颗粒,测灰度值(JD801形态分析软件测得平均灰度,以灰度值大小与表达多少成反比)。核细胞增殖抗原(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阳性细胞核染色为棕褐、棕黄、浅黄色),随机计数500个细胞,以阳性细胞为分子计算PCNA表达指数并用百分比表示。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x±s表示,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实验中无动物死亡,全部移植血管取材时均通畅。

2.2 形态学观察 移植后8周:蒸馏水组移植动脉管腔明显变窄,内皮细胞基本覆盖整个管腔,内膜增厚明显,血管壁有多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卡托普利组内皮细胞增多,内皮轻度增厚,血管壁各层可见少量炎症细胞;RPM组动脉内膜轻度增厚,各层炎症浸润明显减少;联合用药组内膜未见明显增厚,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图1)。

A:内膜增厚明显; B:内皮细胞增多,内皮轻度增厚; C:动脉内膜轻度增厚; D:内膜未见明显增厚.

图1 移植后8周4组内膜厚度的变化(HE染色 ×400)(略)

Fig 1 The change of endomembrane in the four series of allografts after 8 weeks(HE staining ×400)

2.3 内膜厚度 移植前内膜厚度为(4.26±0.17)μm,移植后8周蒸馏水组、卡托普利组、RPM组及联合用药组移植物内膜厚度依次为(47.46±3.20),(8.66±1.09),(5.04±0.22)及(4.54±0.10)μm,前3组与移植前比较,P<0.05,联合用药组P>0.05;移植后4组两两比较,P<0.05。

2.4 病理组织化学 血清NO含量、血管壁VCAM1与TGFβ1的表达(平均灰度)、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和CD4+T细胞浸润数见表1。

2.5 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移植后8周各组血管壁VCAM1、TGFβ1、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图2)。蒸馏水组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核PCNA阳性表达明显增多,表明平滑肌增殖明显,且有向内膜层生长倾向;联合用药组表达最少,且在内膜层未发现PCNA阳性细胞。

表1 4组移植动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略)

Tab 1 The output of detection in allografts

NO:一氧化氮; V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PCNA:核细胞增殖抗原; RPM:雷帕霉素. 与蒸馏水组比较,:P

3 讨论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CAV发病的主要因素包括了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再灌注损伤、病毒尤其是巨细胞病毒感染、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在防治CAV时主要采取服用免疫抑制剂方法从而抑制免疫反应和减少非免疫因素。

根据“损伤反应”理论,移植物血管病变是持续血管损伤产生的结果,这些损伤因素包括免疫反应和一些非特异性损伤[2]。血管内皮的损伤触发了一连串“组织修复”机制引起血管细胞增殖、纤维化及血管重构。NO是抗黏附分子,体外NO供体给药可以抑制VCAM1的表达,体内给药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黏附于毛细血管的作用可被外源性NO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冠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起始点,给予LArg可以促进NO的生成,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内皮的损伤,对预防CAV的形成有一定的意义。NO还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白细胞的黏附及大量细胞外基质的累积。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ACEI类药物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能够逆转高血压与高血脂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表现出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3]。本研究显示,卡托普利能提高血清中NO含量,保护内皮细胞,抑制VCAM1、TGFβ1的表达,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降低PCNA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延缓CAV的发生发展。

A:蒸馏水组; B:联合用药组. NO:一氧化氮; V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PCNA:核细胞增殖抗原.

图2 移植后8周对照组与联合用药组移植血管免疫组织化学表达(×400)(略)

Fig 2 The expression of immunochemistry in allografts on the controlled group and the combinationtreated one groups(×400)

RPM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剂具有多重功能,在临床应用后,已经证明对急性排斥反应有良好防治效果。研究发现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和CAV的发病密切相关,而RPM已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器官移植中被证明能够抑制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4]。RPM对CAV的防治作用,一部分归功于它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RPM强大的抗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特性在防治CAV上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CAV的发病过程中,生长因子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后的增殖和迁移,而RPM具有下调大部分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5],抑制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的作用。本研究显示,RPM组血管的CD4+T细胞的浸润数明显少于另两组,说明其有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同时明显抑制了TGFβ1的表达,减少内膜中PCNA阳性细胞数,起到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本研究提示,卡托普利主要通过增加NO的合成和减少炎症因子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同时具有部分的免疫调节功能;而RPM同时具有强大的抑制免疫反应和抑制生长因子表达的功能。两者合用,可以在抑制免疫反应的同时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减低细胞间的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移行,从而更好的延缓和减轻移植物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预防CAV发生。

【参考文献】

[1] Rahmani M,Cruz R P,Granville D J,et al. Allograft vasculopathy versus atherosclerosis[J].Circ Res, 2006,99(8):801815.

[2] Crowther M A.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J]. Hematology, 2005,(1):436441.

篇(11)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2-0031-01

脑梗死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因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缺血坏死或脑软化,笔者自2008年5月~2010年11月,采用疏血通注射液配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29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8年5月~2010年11月不符合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发病72 h内入院),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脑出血,心房颤动,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者,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56~81岁,平均68岁;伴有高血压病36例,糖尿病22例,按随机原则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均根据病情给予降压、降糖、脱水及抗凝、抗血小板、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必要时给予抗生素、维生素等相应对症处理,避免使用其他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疗效。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评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l%~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无明显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加1 8%以上或死亡。

2.2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1例,无明显变化3例,恶化1例,无死亡,总有效率为86.2%;显效率为48.3%。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12例,无明显变化6例,恶化3例,无死亡,总有效率为69.0%,显效率为27.6%,2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治疗过程中,2组病例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3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是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常见临床类型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的80%[2]。脑组织缺血,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及生化反应,如乳酸中毒、氧自由基蓄积、兴奋性氨基酸的产生、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等。脑梗死要尽快恢复血流,减少梗死面积,防止半暗带区扩大,挽救濒死损伤的神经细胞。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能穿透血脑屏障,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水肿,防止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损害,减少缺血半暗带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治疗脑梗死的重要方法。疏血通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水蛭、地龙等。研究表明,水蛭中的水蛭素为凝血酶特效抑制剂,能阻止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液凝固;降低血液黏度,溶解微血栓[3];地龙中有效成分蚓激酶,能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激活纤维蛋白酶原,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4]。本观察表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疏血通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二者连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了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参考文献:

[1]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杂志,1996,(6):38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