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大全11篇

时间:2023-05-31 14:59:2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1 重视学生教学目标的培养

作为高校教学工作主体的学生,在目前的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由于摆脱了应试教育常年的压迫,他们对于最终学习的目的都比较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而学,该怎样学。以前那种在老师逼迫和高考压力下的学习模式已经不复存在,这就给学生中懒惰思想的蔓延创造了机会。加上高校中绝大多数实行的都是住宿制,学生在外求学,远离了父母的管教,学校中也不是每个班都像以前的初高中一样有专门的班主任进行辅导,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更加放松。以致于像逃课,抄作业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彻底扭转这一局面,树立起学生学习的目标是必然要求。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告知学生高等教育中学习的重要性,要让其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学习,而是为了自己以后踏入社会后能够有一个好的发展。尽管我们摆脱了高考和应试教育的压力,但是我们始终面临着就业压力的困难。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就会造成社会竞争力的缺失。这无形中就失去了与别人平等竞争的机会。因此,学好专业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1.2 教学方式的更新

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高校的课堂上老师通常不对某一个知识点做一个详细的讲解,那些涉及重点和难点的地方要么是由于时间紧迫,要么是因为牵涉到科研机密的原因,总是一带而过。这种做法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探求知识领域方面的能力是很有促进作用的,但是在对于知识日趋复杂化的今天,这种做法就显得很不合时宜。学生在听到一堆广义上的概念之后,仍然不能够在脑海中对于所学知识产生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程度的定位上也有所偏移。可见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进行细讲尤为重要。教学方式需要更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教学和实际之间的差异。如今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之间的距离非常大,学生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根本不能够满足今后现实生活的需要。这就解释了学生为什么对于学习的兴趣低下,为什么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现象。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零距离接轨,使得学生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能够立马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运用。

1.3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

除了老师课堂上的教育方式需要更新之外,我们也要督促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做改进。高校的学习不同于之前的初高中的应试教学模式,学生不再在教学中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相反学生应该主动地去吸取知识的精华,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学着要”的一个重大的转变。显然这是书本上有限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怎样查询需要的课外知识,扩展学习的视野成为了学习的关键所在。学习理论知识之余,我们还要求学生掌握一门与人交流的技巧。对于高等知识问题的解决不再只是受限于标准答案。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场合下有不同的解答方案。在理由充分的前提下,怎样说服别人赞成自己的意见,或者容纳和尊重其他人的想法成为了交流的重心所在。这对于高校的学习来说非常有帮助。最后,怎样将所习得的知识固化下来也是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一环。时不时地记录下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对于最近习得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汇总。理清其中的条条框框都会实现课堂学习效率的质的飞跃。

1.4 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

高校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还需要有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的支持。具体说来,高校课堂教学需要以下几种教学艺术行为的支撑。

1.4.1 备课的艺术

虽然目前高校的教学多采用电子课件进行教学,但是老师在备课时仍然不能够掉以轻心。在备课时,要对书本知识的重难点和关键之处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哪些方面可以简单地一笔带过,哪些方面要作详细的描述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教材中不合理的章节和不足之处要努力做到增添删减。

1.4.2 启发性教学

高校的课堂上,我们不能够沿袭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相反,通过鼓励和激励,激发起学生越来越多的思维则成了高校教学的职责所在。作为老师,在使得学生获取真理的道路上,一定要学会与学生分享矛盾点,而不是直接拿出现成的真理。在某些教学内容上做到点到即止,不可做过于深层次的探究,将深入挖掘的机会留给学生,确切地说,启发式教学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高校教学的一种精神。通过这个,课堂的教学才能够变得有声有色。

1.4.3 探索性教学

在现有的理论知识普及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对于学生未知知识的探索。学习论表明,知识的关键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应该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学习,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活动,主动地建构知识。比如采取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就是实现探究性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任务型教学中,学习以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老师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作临时的指导,大量的工作还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在完成任务中,学生必然会经历诸如资料查阅、观点交流、分析汇总等过程,必定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所讲的知识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心里,这种探究性的方式才可以真正地发挥作用。

总之,针对现在的教学现状,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实实在在地将以上措施付诸实践。唯有如此,高校的教学课堂才能够实现最少的投入,从而获取最大的回报。

参考文献

[1] 张久利.改进体育教学策略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0):114-116.

篇(2)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65-01

在传统教学中,美术教学很少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有人认为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没有实际的用处,这样的认知实际上是错误的。美术能够美化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美术课堂变得更高效,教学效果更显著。

一、实行分层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实行分层教学。初中生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美术学习,因此,美术功底基本为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生一些基础的美术知识,考察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可以把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只作适当指导,然后让他们自由拓展和发挥;对于表现中、下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详细地进行指导,要善于发现他们美术学习中的优缺点,优点让他们继续发扬,缺点让他们及时改正。这样的分层教学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使他们的美术素养得到提升,为学生未来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让学生对“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进行鉴赏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美术基础比较好的第一层次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对作品进行解读,并且要联系画家当时所处的环境和作这幅画的原因;对于基础比较差的中、下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将作品和画家对应就可以了。分层教学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对教师而言,灵活的教学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寻找到美术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灵活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应变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时时刻刻掌握课堂中的情况,并且能根据这些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只是教学方式灵活运用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地传授专业知识。例如,在教学生进行人物的素描时,教师可尝试把人物的脸遮起来,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想象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局限于以往的美术学习之中,有了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能够让学生的绘画技术得到更好的锻炼,同时也符合美术教学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由此可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使美术教学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能力。

三、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己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知识点的讲述时很少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导致学生不在学习状态,脱离于教师的讲解,慢慢地会感觉到美术学习的枯燥和乏味,最终导致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设计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学生的好胜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个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竞赛的环境。这样,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例如,在石膏像的绘画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进行,看哪个学生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画得最好,对画得最好的学生可以奖励一些小礼品。这样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绘画的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最后所有学生的石膏像都达到了标准。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极为重要的,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学习,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高效的美术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下的美术教学中,高效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美术教师的重视。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良好审美观的形成,使得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细腻。美术教学方法的改进符合当下教学改革的潮流,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唐中珊.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3(24) .

篇(3)

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是实践性很强,如果只是进行理论教学,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要从这一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出发,从多个方面研究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认识:

一、学好信息技术的关键要动手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没有技能训练的过程就如同纸上谈兵。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那么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呢?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一旦把操作练习布置下去,就千万不能放任自由,而是对此进行巡视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告诉他们有些操作比如打字练习,只要我们坚持长期练习,打字速度和准确率就会极大提高,同时激励学生坚持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有些知识内容只要亲自动手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就会从内心感觉到计算机并不那么神秘。长此以往,即便学生每天动手操作能够有一点点小小的收获,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感觉,随之信心会大增,学习劲头自然会越来越足。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奠定基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往往来自电脑游戏,但是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玩游戏势必就影响教学,上课时是不是就禁止学生玩游戏呢?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虽然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玩游戏,但是有时可以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比如我们在讲解指法练习的时候,如果老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那么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不能强迫学生练习。

鉴于指法练习知识内容本身的特点,我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打字速度快。由于很多的同学刚接触键盘不久,对字母的位置不是非常熟悉,因此打字的速度很慢,甚至个别学生只会用一个手指按键盘,不一会就被打字速度快的学生抓到。有学生会问老师怎么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再给他们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这样为学生创设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以爱为出发点,从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在批评教育之前要先思考,假如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会用怎样的方式和语气和他进行交流,千万不要因为学生某一方面做得不好或某一件事情做错就气急败坏或大发雷霆。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学生和我们进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学生的自尊心一般都很强,需要用真心呵护。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教师的爱是教育的推动力,要热爱学生,认真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指法训练的时候,盲打是我们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为这一技术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但是往往一个人练习就显得比较枯燥,所以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同学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码。学生间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在他们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再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随之他们的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在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对手,更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如何讲授小学信息技术知识,这不仅是我们工作的需要,更是培养信息素养高和创新意识强的人才需要。鉴于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篇(4)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在初中校园中拓展开来,所以教师要抛弃传统陈旧、死板的教学模式,要坚持素质教育原则,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式,有效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有效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未来良好发展奠定坚实、有利的基础。在初中校园中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教学的课程目标也在不断改变,为了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教师必须要调整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保障思想品德教学有效进行。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一直是被动的状态,主要由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进行教学,从整体看教学模式相对比较枯燥、单一,欠缺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且教师在教学中也只是运用灌输式和填鸭式进行授课,甚至有些教学内容由于欠缺良好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不仅模糊,学生也很难理解,这给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带来非常大的挑战[1]。而且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效果,也影响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教师要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研究,根据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这对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整体效果也有着非常有利的作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有效的情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不是强迫学生进行学习,而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是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素质,有效推动学生未来良好发展。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高对思想品德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教学内容,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也可以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情境教学模式来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学会拒绝》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新闻事件、生活热点和成语典故等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和新闻中找一下接近本课教学内容的实际案例,通过加工调整创设出情境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案例来分析为什么要拒绝?要如何拒绝?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分析和探究能力,并且学生通过不同的案例也能更好的理解本课教学内容,从而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这对提高思想品德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二)结合实践教学,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时一定要主动的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并不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多数是用成年人的心理来看待学生的思想,只是将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强加于学生,却忽视了学生是否能接受,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进行结合,让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良好发展也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授《自己的事自己干》中,教师可以设计分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对生活中自己该做的事进行有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立的心态,从而让学生了解本课含义,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和认识本课的重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也为初中校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三、结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坚持以素质教学理念为中心,有效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首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效结合新课标要求设计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情景教学模式,也可以结合实践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这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首先,就应该在课前或者是上节课结束的时候告知学生下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正式讲课的时候要主题明确,把大框架给学生构建好,然后再讲细节,讲难点,要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内容有个把握。其次,就是对化学用语要规范,培养学生一个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而且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所教内容要有针对性,不要盲目的跟随教学大纲,有时候教材的设置不是很合理的,一定要和日常生活或者是所做题型相联系。第二,所讲的知识点要有代表性,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化学也是如此,化学教师要分好类,然后又层次的教给学生。第三,不要一个人唱独角戏,把时间适时留给学生思考。教师一定要注意这点,因为以往教学中多是教师讲个不停,然后学生没有什么反应,对教学效率而言,一点用没有。

二、初中化学教学要和现代教学技术融合

现代教学技术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化学这块,适用性更强,因为实际教学中会受到实验器材,或者是试验场地约束,但是有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后,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与此同时,现代教学技术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绝对是一个相互补充弥补的过程,传统教学对抽象知识不能转换,只能靠思维去想象,而多媒体可以把这样的问题容易的解决,它能通过动态的视频或者幻灯片把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知识,优化了传统和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不仅如此,从另一方面来说,它还刺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打开自己的想象力,对以后创新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能模拟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共通,可以先通过模拟来实验一下,然后和实际操作进行对比,看区别是什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优势劣势各是什么,绝对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利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三、初中化学教学应科学做习题

强化教学效果自然需要练习题做保证,但是一定要注意适度,而且也要讲究方法。学生做习题是必须的,教师也应该留各种不同类型的习题,以体现出多样性,把知识面拓宽,便于让学生能够相互融会贯通,学会举一反一,切忌习题量大还类型相同。另外,教师留习题的时候,也应该教会学生整理各种习题,让学生从思想上能够把知识体系建立健全,从而看到问题的实质,而不是做了多次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那就失去了做练习题的意义。

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众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注愈加重视,而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强调学生的共同进步。以往的班级授课制大多采用的是大班化的教育,既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无法保证学生的真正参与,使得教学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而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出现及时解决了这些弊端,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学校教育小班化的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小班化课堂教学的优势

1.实现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在实行小班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减少,使得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学生,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并在尊重这种差异的基础之上,为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促进其自身潜力的发挥。

2.实现了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减少,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了更多参与以及表现的机会。再加上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自信意识,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课堂的主动参与度,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

3.实现了教师主导性的展现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人数的减少,使得教师的教学负担大大减轻,减小了教学心理压力,使其能够把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放到对学生以及教学过程的关注上去,从而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把教师在课堂当中的主导作用展现出来。

二、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在小班化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全员参与的意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给予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逐步培养出学生的参与意识。

2.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教师教,学生记”的教育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而采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就可以把自己更多的情感投向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逐步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世界,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

3.注重分层教学工作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不能很好地注重学生个性的教学。而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并根据学生的个性不同,注重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从而让学生都能受到重视,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建立激励评价制度

激励能够让人产生前进的动力。在实行小班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建立一种激励评价制度,对于一些表现良好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使得这部分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上进心;对于一些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公正的对待,不能歧视,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意识以及学习的自信心,让这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帮助尽快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也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公平的点评,并把评价结果进行公开,让每一个学生对于自身都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最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以往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使其更加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规律。小班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及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的分层教学工作,能够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并通过对学生的不断激励,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大班额是我国教育中出现的普遍的问题。它暴露出很多问题:学生数量多;老师很难顾全每一个学生;合作学习形式化;课堂难管理等等。大班额变成小班额目前不太可能,如何在大班额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让课堂教学高效地进行?我们针对大班课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进一步研究。

一、我国大班额课堂教学现状

经过我们的调查,大班额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人太多,很难进行因材施教。学生的基础有差异,接受能力也不同,老师很难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逐个解决。第二,课堂纪律差,学习激情不高。学生人数太多对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第三,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很难被激发。现在的学生贪玩很少能主动学习。这些问题使大班额课堂教学更加困难。

二、大班额下课堂教学策略

为了应对大班额下课堂教学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以及教育机构积极提出了很多的应对策略。在这些策略提出之后,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以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一)适应大班额 复杂问题简单化

大班额班级的学生众多,学生学习的基础和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适应情况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优化,以使极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听得懂。老师在讲课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努力让极大多数的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风格。尤其是教师需要将想讲的内容用最简单的话表达出来。例如老师在讲述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章有关函数单调性和最大(小)值时,该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让同学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即是函数在某段定义域内递增还是递减?这就是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最值我们可以在函数图象中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这些点就是我们所要找的最值,最高点为最大值,最小的为最小值。教师在课堂上要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并与问答,自学,讨论等有机结合,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讲课效率。

(二)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大班额下,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行详尽的指导,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老师们的一个主要任务。有了兴趣才有学下去的动力。如何教导学生,培养出他们的自主性,需要教师的努力。比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的时候,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学好空间几何体的关键,但是很多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学生自身意识不到这个缺点,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自主性学习的培养需要极高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几何模型,并在心中仔细记住几何模型的特点。一些几何模型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比较好记。还有生活中的很多建筑物有好多优美的造型,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享受,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空间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容易。

(三)纪律问题巧解决

大班额下的课堂,纪律问题是十分激烈的。但是课堂的秩序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师的维持,教师的维持只能治理表面上的,不能在深层次的解决纪律这个问题,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高,能够吸引学生到课堂上来,就不需要刻意的去维持纪律了。比如在讲述概率(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的时候,学生对这一方面的学习内容肯定充满了兴趣,只要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就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起来。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许多,学生对这一方面的了解并不是很少,在概率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彩票的中奖几率,抽签时中签的概率,这些都和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有很大的提升,注意力均集中在课堂上,就不会有学生开小差,说话等,课堂纪律就会受到维持。

(四)培养教师良好素质

在大班额下,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因为学生很多,经常会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教师处理的事情多了,就会很容易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这种情绪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上课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学生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解决的是否得当关系到学生性格等的综合发展。教师的良好素质会带动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在大班额的背景下,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教师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把握,优化教学方法,掌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大班额下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效。

篇(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主张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的审美教育形式――美术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依葫芦画瓢了。但是中小学美术教学在新课改中还存在不少难题,严重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 转变美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学习的革命》中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句话无情地嘲讽了我们过去的“填鸭”教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提出了全新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育理念。那么,美术课如何实现“以生为本”呢?我认为在转变美育观念的同时,美术教师也要积极转变角色。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主课落实得比较快,但作为“副课中的副课”――美术课,落实起来就遇到了困难。首先,大家把课改的工作重点都放在语、数、外等主课上,对美术课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其次,对此没有足够的关心和重视,缺少新课改的紧迫感。美术教师不能及时更新理念、补充新知识,从而使美术课改效果大打折扣,美术课时常游离在课改的大门之外。

人们常说:“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教育的成果,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教改前沿的美术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要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5分钟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启发者、协调者的角色转变。教师也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终端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形式下教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的代表者,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路者,应是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二、与时俱进,积极探索

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的发展,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过程。学校的决策者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把美术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并且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让美术课也沐浴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里。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美术课教学效率提供先决条件。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由严格按大纲要求被动授课的“执行者”变成根据新课标精神灵活、主动、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的“探索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地区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探索出适合所教学生的课程内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解放了美术教师,灵活、自主地安排教学内容是新标准的一大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特点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可以合理吸纳教材以外的各种教学资源。例如竹艺、剪纸、草编等一些有乡土特色的手工艺,只要学生喜欢,完全可以引入美术课堂,而教材中的一些不符合本地区、本校的内容则可以灵活删减。

三、赏识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评促教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由学科成绩的“裁判者”变成美术学习和创作的“促进者”。只有我们赏识学生,注重其个性发展,以有效地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在课堂中,美术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因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只有赏识每一个孩子,他们在美术课上才敢说、敢想、敢画、敢试。只有在他们敢说、敢想、敢画、敢试的课堂上他们才能获得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创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美术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师是教学效果的唯一评价者。在很多学校,美术作业和其他学科的作业要求是一样的,要有批阅,美术教师只能简单地打个成绩,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裁判者,打70分就70分,打80分就80分,学生没有发言权。教师评价不区分学科的差异性,不注重美术课的特殊性,导致学生认识不到自身特点,对美术课失去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激励、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才是目的。新课改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必须寻找和研究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机制,因材施教,有区别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当中找到自我、建立自信,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提高教师素质,实施多样教学

罗恩菲德曾说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而美术教育也正体现了这样的理念。我们要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是前提。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师不断有“活水”充实自己,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新鲜的活水。首先,教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要不断学习。其次,教师平时要收集各种美育信息,研究、整合课程资源,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广泛利用课程资源,实施多样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

总之,美术教师必须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构建起学科的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能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快乐,让教师教得更轻松、更自信。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新的教学策略,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颖.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2009.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5-0042-02

作者简介:顾舟山(1967―),江苏盐都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在改变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如何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的主动带动学生主体,以教师的主导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当前的形势来看,解决这些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提出有效的策略来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新课改的理念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充分理解、掌握新课改理念。当前,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无非是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充分体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 “回归生活”,则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实现学以致用。当然,新课改内容并非只有这两点,但是以上两点可以从一定的角度将新课改要求的全貌展示出来。新课改积极推崇解放学生,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里,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充分体现出来。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一)做好课堂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与以往知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基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学习需要,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完成了启蒙阶段的学习。然而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对学生自己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性。高中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生活性、复杂性以及综合性,高中生身心发展也日渐成熟,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知识文化积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及广度,让他们增强探究的意识及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究语文知识,是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应多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根据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可站在学生角度,拓展教学思路,合理设置问题,注重对课堂的总体把握,做好新旧课的有效衔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此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点。

(二)优化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生。以前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对学生主体性认识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热情极难提高。新课改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发挥其主体性。当老师关注学生时,学生心里就会暗暗下决心,激励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进而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这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求语文课堂形式应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比如,在课堂上采用演讲、话剧、辩论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将学习与兴趣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自然而然地掌握语文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拓展与沉淀。

(三)引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的高中语文课堂常常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习过程。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便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其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知识,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教师首先要做好小组的分组工作,注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将好、中、差生合理组合,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感情等因素。教师可进行指导,鼓励他们认真去探究知识,鼓励他们善于坚持自己的观念,与人辩论,但也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同时,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必须及时察觉学生各自存在的学习优、缺点,从而使指导更有针对性。

(四)渗透人文精神,体现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新《课标》别强调了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文性,也就是语文教学应体现生活美、生命美。这不仅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丰富他们的情感思维,从而能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面对生活,这也正是语文课的根本目的。基于这一点,语文教师应以新课改为契机,重新认真研究语文教材,尤其是要对某些经典篇章加以有效利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能反映出人性的真、善、美,因此,教师应加强对这些素材的运用,将美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五)注重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如何真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通常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解决作业中的问题,并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们要充分注意到内容的延展,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感悟。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让学生开始密切接触网络。而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特征,在作业的布置方式上与时俱进,尽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又不失教育本质,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学生最终是要进入社会的。为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网络中寻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满足自身的需要。这些是课后的学习任务,但是教师应该将它划入学习范畴当中,这样不仅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得到主动、生动的发展,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的目标。课改的立足点在于学生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作为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将其真正融入教育对象之中,贯彻到教学活动当中,进而改善教学手段,寻找更多积极有效的方法,以此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篇(10)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才更有效呢?

一、教师的服务策略

二十一世纪的课堂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最根本之处,就是教师角色功能的转变,教师只有基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真正实现角色功能的转变,才能使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人物,不起组织指示和评价的作用,他只以班级一员的身份参加学生的活动。以真诚、坦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教师是教学的服务者,教师的这种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就学习机制而言,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最后都是呈现为悦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模式并对已有知识模式进行调整。因此,提高教师的帮助,使学生找到新旧知识在逻辑上的连接点,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比如,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再呈现关于商不变性质与分数和除法关系的练习材料,学生骤然开悟,原来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是同样道理。

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找到能力与目标的契合点。教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必须作最充分的了解。就其现有能力要达到学习目标存在什么困难? 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找到秩序与情绪的融合点。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理解,从而自主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改变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大胆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性的学习数学。

1.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生活情境。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如数学活动、数学实践、数学游戏等,联系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或生活中刚好发生的热点问题,将其捕捉,进而创设与之贴近的生活情境,并于此融入一些新鲜实在、生动有趣、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提出、去思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发展他们获取知识能力的目的。

2.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3.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知识的认识。

三、教材策略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好这些情境,使得我们的数学教学是有效的呢?值得我们教师探讨。

1.改进加工教材

改进加工教材就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并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进行改进和加工。如《十几减9》这节课,根据教学需要,我们可以把情境图进行创造性加工,将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设法遮住,让学生自主发现信息,提出学生最想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加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步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丰富教材

丰富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策略

篇(11)

在政治课教学中,导入一定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简明扼要、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不能采用同一种模式,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学习“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就可以引入世界金融危机,以及美国的霸权主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采取的对策等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

二、学会合作学习,形成资源共享

教师角色的转换,揭开了合作学习的帷幕。建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基础上的合作学习,采用分组学习、合作讨论、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极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如:学习未成年人保护中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时,我特意设置成四个问题,下达给8个合作小组,先进行小组内部的合作讨论,再让题目相同的两组展开竞争辩论。在学生依据自己的体验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教学进入到师生互动的程序。此时展示案例:原来成绩优异的小华因父母离异,跟随年迈的祖父母一起生活。由于祖父母无力看管,沉迷网络的他很快辍学,在社会上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在朋友的教唆下去偷去抢,最后进了少管所。同学们议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留给学生很多的思考:学校保护的不到位、家庭保护的不到位、社会保护的不到位。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一组的刘畅说:小华因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缺少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最终走了犯罪的道路。二组的张玲说:到底学校、社会、家庭、司法部门应该对我们负哪些责任?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共同总结出相关内容,这样形成资源共享,提高学习效率。

三、推崇发散思维,释放学生思想

美国著名科学家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人所未有的东西。”同样道理,我们要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做出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就是所谓的发散型思维方式。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狂想、奇谈怪论、背经判道”,这样教师不至于在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时的答案不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给学生以难堪,从而造成课堂气氛紧张的局面。如讲述 “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课后作业: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结果会怎样?请大家把故事继续编下去。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结局……我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既深化了教学内容,又激发学生发散型创新思维,提高其不拘一格,创新求异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源于思,思源于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质疑,不能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力图将学生思维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中,不应以教材的思维成果和教材的内容去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要粗暴地干预,即使是一些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质疑,也应在倾听的基础上积极地帮助其分析,加以启发引导,同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绝不能训斥挖苦学生,否则就窒息了课堂气氛,妨碍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学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谈到“神州七号”、“常娥一号”、鸟巢、水立方、三峡电站等科技成就时,有同学说:“我国的综合国力强,科技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甚至还有学生说:我国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强大,根本不相信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针对同学们的说法,我没有及时告诉答案。带着这些疑问,就为下一步的学习激发了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五、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学生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