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5-31 14:59:2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

篇(1)

1.2心理社会健康状况心理社会健康是全面衡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有调查发现约八成以上老年人处于心理健康的临界点或亚健康状况。主要表现有孤独、自卑、空虚、失落、失眠、易怒、反应迟钝、情绪反复等症状,而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况、躯体患病情况以及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此外,还有部分老年人,因不能全面正确的提供病史,使其所患病不易被发现。

2.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医院及人员缺乏目前国内现有的医院,绝大多数都属于综合性医院,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医院和机构少,其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也良莠不齐,多数未经过老年医学的专门训练,且条件较差,故难以应对迅速增长的老年人群的医疗保健需求。

2.2家庭赡养功能弱化人口高龄化,独生子女政策等,使传统的家庭赡养功能弱化,家庭对老年人照料护理日见不足。因此,老年人对在社区开设老年专门门诊、护理站及康复机构有一定需求。

2.3经济问题经济原因也是影响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的一个因素。进入市场经济社会,大多数医院的医疗费用不断上涨,部分条件较好的老年医疗护理机构及设施只能满足少数有经济支付能力老年人的需求。而目前国内收费低廉的社区医院及机构还不多见。还有部分老年人因行动不便、无人陪护等原因,使医疗保健需求难以实现。

3.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之对策

3.1建立完善老年人医疗保健体系老年医疗保健体系应以社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把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列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服务模式应从单一医疗向集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模式转变。服务方式应由患者上门转变为走出大门,深入社区、家庭,使老年人及家庭了解发病原因、治疗方案及康复方法,并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善饮食营养,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3.2逐步实施网络化管理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实施社区老年人群的医疗保健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三级医疗网,针对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的特点,进行功能定位,进一步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的老年病防治功能。加强对老年疾病的监测,控制慢性病,预防老年人伤残的发生,以及进行心理慰藉等疏导并渐进地扩大覆盖面,逐步完善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的网络化管理。

篇(2)

1 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的保障机制

1.1 芬兰是老龄化国家

芬兰以高新技术和发达信息社会闻名于世,国土面积约为33.8万km2,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全国分为5个省和1个自治区:南芬兰省、东芬兰省、西芬兰省、奥鲁省、拉毕省和奥兰岛自治区。芬兰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其他欧盟国家,全国530万人口中65岁以上占15%,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1岁,男性为74岁。芬兰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较其他西方国家先行一步。

1.2 芬兰的养老保险制度

芬兰公民一生享有福利保障,是欧洲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芬兰根据新的养老金法,职工可以在63~68岁之间退休,养老金按职工工作年限计算。工作年限越长,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越多〔4〕。通常,工龄满40年的职工退休金相当于原工资的60%。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底,芬兰全国领取养老金者达到13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

1.3 芬兰的医疗保障制度

芬兰政府1963年颁布了“疾病健康保险法”,并规定由国家社会保险协会实施与管理。健康保险享受对象为全体公民及已获得该国国籍的外国移民,没有民族、年龄、经济收入及职业的差别。各地设有管理部门,每个健康保险享受人员都领有一个保险卡,患者凭卡在个人适当负担部分费用的前提下,可享受免费治疗或减免照顾〔5〕。芬兰许多公共性质的福利事业由国家、地方政府、社会福利事业团体经营。福利设施建设费、设备费等80%由国家和地方承担,其余20%由经营者自负盈亏。这种多元化的参与形式很值得中国借鉴〔4〕。

1.4 芬兰的卫生服务体系

芬兰全国5个省和1个自治区都设立省社会事务与卫生厅,主要负责管理和协调各省卫生保健服务和医院管理事宜。各市、镇、社区亦设有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地方卫生保健工作。在芬兰大医院与小医院互相配合支持,城市医院与农村医院互相协调共同发展,从而较好地保证了全国各地方的居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权利。芬兰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点普及卫生保健与预防,初级卫生保健网遍及全国各地,保证了城乡居民有均等机会接受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较好地发挥了医疗保障作用〔5〕。芬兰市政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专家医疗两部分,地方税收、国家补助与使用者交费共同构成这些服务的资金来源。健康中心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设有住院部。住院部里的病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但是在一些地方,中心也提供短期急性病人住院治疗服务。除了住院部,市政社会服务部门还负责提供老年人家庭长期护理服务〔6〕。此外,为使老人在家中安度晚年,社会福利部门向老人们提供各种上门的家庭服务和卫生保健服务。

1.5 芬兰的老年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方式

探索和逐渐确立一种适合老人居家养老的方式和体制,强化对居家养老提供家庭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组织建设,并在财政预算上实行优惠政策;以居家养老、居宅看护为发展方向,构建“居家养老”模式,培训家庭护理员,负责看护老人、处理家务;普及托老所,提供短期入住、看护、治疗;政府出资修建特别养老院,为痴呆、卧床不起等体弱老人提供服务;强调开拓高龄者对社会的参与机制,发挥老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特长,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强调社会福利的地方化和一元化,加强地方政府对老人福利的责任和职权;鼓励发展民间福利机构,推动老年保障社会化、多元化〔4〕。芬兰自1970年以来,形成个性化服务的社区护理工作模式,社区卫生护理服务中心进行持续性和合作性的护理。病人可以指名要护士,不仅是受过社区专业训练的护士,而且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护理人员,在病人确实需要时,全天24 h都能得到护理应答,允许胜任工作的社区护士独立开展护理。社区护士为家庭成员创造了积极参与照顾病人的机会,家庭成员可与社区护士交谈,从护士这里获得支持和信息,了解护理的目标,如何继续有效、具体地帮助病人〔7〕。家庭成员觉得自己的帮助能让亲属感到舒适、得到需要和想要的,居家护理产生了更高的满意度。从人际关系动力学角度,居家护理是对所照顾者表达关爱的一种途径。居家护理及家庭成员间的依赖性,家庭年老的被照顾者,护理负担,整体生活满意度,都与获得满足的资源有关〔1〕。

1.6 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的质量控制

1990年以来,芬兰公布的各项卫生政策,例如国家计划护理策略,21世纪优化全民社会福利和卫生保健方案,都注重病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和愿望〔8〕。病人的满意度作为卫生保健工作效益的目标,社区卫生保健质量以及质量提高和临床工作质量管理的基础,日益得到重视和应用〔9〕。以病人导向的医疗机构卫生保健服务质量的测评得到研究和应用〔8〕。

2 芬兰社区老年人健康护理服务的各种措施

2.1 比卡健康服务中心的工作模式

比卡位于东芬兰,约6万人,约恩苏为比卡的首府,有4个健康护理中心,健康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为酒店式。Kuntohoul健康服务中心由健康中心、治疗中心、护理中心等组成。该健康中心有老年病中心(41人)与住院部(37人)组成。老年病中心20%的患者为战争受害者,在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的13名医师为兼职医师(当地医院的医师)。公民就诊先到健康服务中心。在国立的服务中心,公民见护士是免费的。见医师,前3次为2欧元,以后免费。健康服务中心的住院病人由医师指定入住院部。住院部由护士组成,无医师。入住院部的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不一,由医师制定诊疗计划。病人出现症状,24 h内与健康服务中心联系,3 d之内医师接诊,3月之内住院,3~6月手术。一般每位服务中心的医师分管社区2 000~2 500公民。患者先到健康护理中心,需要时再到当地医院,必要时转到大学医院。

2.2 库斯达庄园老年护理中心的护理项目

库斯达庄园是老年人服务中心,芬兰的第二大家庭护理机构,总共有600处场地。此护理中心专门研究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科技服务工作和老年保健。社区的护理和恢复护理工作是此中心的重点项目。库斯达庄园老年人护理中心的护理项目包括:家庭护理(长期护理区及短期护理区),日常护理区,服务中心,中期护理区和治疗区。

2.3 芬兰的社区老年公寓

对那些希望居所单独,又能方便聚会的老年人,芬兰特别建立了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集居住、饮食、娱乐、健身和保健为一体的新型住宅楼作为老人公寓。通常情况下,每座公寓里都有受雇于住房股份公司的“管家”,实行专人负责,向老人们提供各种有偿服务。如果老人得病,医生会主动登门诊治。老人住在这里既不受打扰,相对独立,又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有安全感。在环境优美、设施便利的地点兴建老人集体住宅,然后以低收费的形式出卖或出租给老人〔4〕。

2.4 芬兰的社区老人服务和娱乐中心

芬兰≥65岁的老人中,90%以上喜欢在自己家里安度晚年。孤独是老人面临的一大问题。为此,芬兰在全国各地区建立起数百个老人服务和娱乐中心,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凡住在该地区的老人,包括外国老人都可以到这里来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中心餐厅专门为老人提供物美价廉的早餐和午餐,仅收成本费。老人可以在这里娱乐或制作工艺品。此外,还有绘画学习班、摄影爱好小组、合唱团、电影俱乐部等等〔4〕。

2.5 芬兰的社区老人居家护理工作

老人居家自我护理生活较公共机构的护理费用低,老人的持续居家生活对卫生保健有很高的价值。居家生活反映了老人自己对待卫生保健、疾病和生活方式的态度,改善了老人的生活质量。老人居家自我护理生活并不是从老年人生活中分离出来,而是与他们过去和未来生活密切相关〔10〕。芬兰政府和社会福利部门开展了老人家庭服务和上门卫生保健等各种辅助工作。市政社会福利中心家庭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周上门服务1至2次,帮老人洗澡、购物、打扫卫生。卫生保健站的保健护士每周也来巡视探望。居家护理的上门服务主要内容有:体检服务、治疗、验血和医学检测、其他护理工作。条件好的社区居家护理工作,还配备数字图像传输和固定图像传输〔11〕。对家庭护理人员每天上门护理超过3次,或需要24 h昼夜护理的老人,会被建议住养老院。老人也只需根据自己的收入支付很小一部分费用,其余由市政福利部门承担〔4〕。

3 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给中国的启示

3.1 建立完善的健康保障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芬兰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居民的健康保障制度。不仅在国家法律上明确了一系列政策规定,而且在资金上予以足够保证,这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也说明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体系的一项重大改革,应研究与制定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全科医生队伍,促进全本地社区卫生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从另一侧面看,居民安居乐业,有健康的体魄,势必会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5〕。芬兰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社区健康护理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做法很有参考价值。

3.2 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借鉴

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慢性病的增加正成为一种全球趋势。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干预项目以社区为基础,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加强病人和卫生保健人员的交流,使患者和家庭、初级卫生保健团体以及社区支持者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通过与社区开展合作,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引导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应对慢性病问题〔12〕。

3.3 发展养老行业与培养专门人才

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高素质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新兴行业。与国外相比,中国在老年科学和教育方面严重滞后,多年来对老年学的研究和教育基本是空白,高等院校没有老年学课程,更没有老年学专业,老龄化需要的护理和照料人员严重不足。自大连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率先在国内开办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来,陆续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辽东学院等几所学校开办了同类专业,办学层次多为中专或大专,为各级老龄产业输送老龄产业管理人员〔13〕。此外,还应从法律上确保人才的培养,给予这方面高级人才的优惠待遇,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项工作〔4〕。

3.4 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空间

老年社区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老年社区护理是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需求增加的最佳途径,它把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服务融为一体,起到了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是单纯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3〕。人的健康问题中67%~90%均由护士作有效处理。老年护理研究应从生活质量、健康行为、护理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是社区老年护理的宗旨〔14〕。调查显示,目前杭州市的老年护理工作中存在缺乏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城区养老设施规模小、缺乏完善的老年护理体系、社区护理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等问题。老年护理的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现阶段迫切需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技术队伍业务能力的系统培训,大力培养一批老年护理事业的技术骨干,带动老年护理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15〕。

4 结 语

芬兰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了一条适宜自己国情的卫生策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区域规划,重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老年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尤为突出,走了上全民健康之路。国外的经验为我们认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现状,分析社区老年护理情况,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并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的老年社区卫生保健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Kuuppelomaki M,Sasaki A,Yamada K,et al.Family carers for older relatives: sources of satisfac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in Finland〔J〕.Int J Nurs,2004;41(5):497505.

2 刘淑香,杨树娟,李 波,等.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与护理需求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8(15):15157.

3 王 校,卢爱工.老年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9):19512.

4 岳卉苓.借鉴他国有益经验,建设和谐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EB/OL〕.capitalmarkets.cn/zt/html080127513.html,20091007.

5 夏迎秋,陆文民.荷兰与芬兰的社区卫生服务概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3;14(2):613.

6 彭 珊,徐 利.芬兰的医疗卫生体系〔J〕.医院院长论坛,2006;5:614.

7 Laakso S,Routasalo P.Changing to primary nursing in a nursing home in Finland:experiences of residents,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nurses〔J〕.J Adv Nurs,2001;34(4):47583.

8 Hiidenhovi H,Laippala P,Nojonen K.Development of a patientorientated instrument to measure service quality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s〔J〕.J Adv Nurs,2001;34(5):696705.

9 Hyrks K,Paunonen M.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researchrelated problems (part 2).Is triangulation the answer〔J〕? J Nurs Manage,2000;8(4):23745.

10 Backman K.Model for the selfcare of homedwelling elderly〔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9;30(3):56472.

11 Lamminen H,Ruohonen K.The need for stillimage transfer during home nursing visits〔J〕.J Telemedicine Telecare,2000;6(5):2914.

12 李 想.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启示〔J〕.现代职业安全,2008;9(85):501.

篇(3)

[中图分类号]R12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9(a)―117―0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疾病谱的改变,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由急性传染病向慢性疾病转化。本文对526例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探讨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双甸镇区老年人526例。曾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病患者215例,患病率为40.87%。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29例,占24.41%,心血管疾病患者85例,占16.16%,糖尿病患者22例,占4.18%。

社区居民对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认识不足。调查发现居民的文化素质与保健需求呈正相关,而社区的居民文化层次较低。本次调查发现老人中文盲比例较高,占88%。体力劳动者为442例,占调查对象的84%。尤其是居民对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160份调查问卷中,有效答卷为136份,回答生病后上医院的42例,占30.88%;回答自己买药吃的50例,占36.76%;采取其他办法的44例,占32.36%。回答老年期应主要预防哪些疾病,基本回答正确23例,占16.91%;若患糖尿病后应怎样调整饮食结构,能正确回答的8例,占5.84%:是否知道吸烟与肺癌、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关,回答知道的21例,占15.44%。而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作定期体格检查的则更少,只有5例,占3.68%。

2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有利于转变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

2.1.1 农村居民的健康观念往往是:有病先忍,忍不住了买点药吃,吃不好又忍不住了再看病。看病要上大医院,预防没用,保健是有钱人、有权人的享受,宁愿花钱去自杀(如喝劣质酒、抽劣质烟),甚至于花钱搞封建迷信活动,也不愿花钱保健康。因此医务人员有责任向社区居民传授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识,彻底转变社区居民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2.1.2 社区健康教育能激励社区居民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提倡绿色健康食品,通过身心激励,使社区居民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危害,并自觉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

2.2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有利于慢性病的康复

2.2.1 从慢性病的构成来看,居民所患慢性疾病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显然这些疾病一经诊断,经过正规的治疗和护理都能得到康复。而且慢性病大多为慢性终身性疾病,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2.2.2 必须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要通过强化宣传,灌输式的教育,使居民充分认识健康保健的重要性,了解许多疾病与不良卫生习惯密切相关,要预防这些疾病最根本的方法不是靠药物,而是靠健康保健。

2.2.3 培养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慢性疾病有几个特点:①长期性;②反复性;③预后和疗效不确定性;④影响日常生活;⑤消耗一定费用。慢性疾病患者渴望获得相关疾病知识,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实施自我管理疾病。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教会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伤残程度,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2.2.4 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社区进步与社会文明的象征之一。因此,提高人群保健意识的能力是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社区健康教育对于满足社区人群疾病防治知识的需求、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矫正、自我保健参与意识和保健能力的提高,显然是一条有效的重要途径。

3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3.1 有线广播

利用农村有线广播网或村内大喇叭以进行社区宣传,是宣传卫生知识的一种经济而简便易行的方法。

3.2 专题健康教育

如举办专题科普讲座。

3.3 培训家庭保育员

农村家庭主妇是家庭卫生保健活动的主角。通过农村妇联、计划生育管理网络,把农村家庭妇女组织起来,进行必要的卫生知识培训和行为指导,使其成为家庭中的保健员。

3.4 开展“卫生科普入户”活动

将健康教育材料(如小册子、卫生报刊、卫生传单、张贴画等)发到每一户,使农村卫生状况逐步实现由个人、家庭、邻里到社区的改变。

3.5 相关教育、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

给农民送医、送药、送知识,结合送医送药活动,将卫生保健知识和卫生科普材料送到农民手中。

篇(4)

[摘要] 目的 探讨干部保健对象的合理健康评估方法及健康管理效果。方法 以该院保健科2010年3月—2013年4月接受健康评估的235例老年干部病例做观察组,同时选取该院门诊接受体检的200例健康患者为健康对照组,按照健康评估流程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观察两组健康指标差异。 结果 观察组在疾病治疗率及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糖尿病几种疾病的患病率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血脂、血糖这些疾病危险因素治疗率及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良好的健康评估流程对干部保健意义重大,在治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慢性病综合防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干部保健;健康评估;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141-02

[作者简介] 刘敏(1980.8-),女,四川绵阳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及预防保健工作。

目前,人口老龄化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关注老年健康,对社会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科学健康管理也成了当前国家卫生部门的主要任务[1]。老年干部属于一类特殊的老年人群,这些保健的对象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做好其健康管理对于国家发展建设有意义重大。同时做好干部保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全国老年健康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的一种有力的缩影,能够为国家全体老年健康管理提供可借鉴的蓝本。该研究以该院保健科2010年3月—2013年4月接受健康评估的235例老年干部病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干部保健的良好评估方法,促进老年健康保健在临床得到全面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保健科共有235例老年干部接受健康评估。其中男190例,女45例;平均年龄(78.8±2.3)岁;将这些患者作为观察组。入选标准:能够连续3年完成健康查体,有详细的病例档案及体检资料,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慢性病罹患种类,日常用药状况不在考虑范围内。排除标准:年龄在60岁以下,体检资料不健全者。并排除生活不能自理,有认知障碍及恶性肿瘤晚期患者[2]。

同时从我院门诊随机选取200例定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0例,女30例;平均年龄(78.6±3.5)岁;入选标准同排除标准同观察组相同。

1.2 研究方法

资料采集方法。对观察组及健康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史还有疾病治疗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对两组主要老年性疾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糖尿病几类疾病进行详细统计。对血压、血脂及血糖这几个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治疗同控制状况,及用药状况进行统计。并按照表1 流程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进行健康管理。

1.3 统计方法

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疾病危险因素患病率

统计中观察组患者疾病知晓率达到100.00%。对照组疾病知晓率97.25%。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糖尿病几种疾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并发两种以上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加,但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疾病危险因素治疗控制率

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压、血脂、血糖这些疾病危险因素治疗率及控制率进行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干部保健综合健康评估的意义

老年前期或者老年人属于干部保健的主要对象,而干部保健的重点工作就是要依据老年患者的体质特点,及早发现患者身体的各种健康方面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治疗控制,防止病情恶化,预防疾病传变,从而使老年患者全面提高生命质量,达到寿命延长的目的。从上述研究中,进行健康评估的干部保健对象在血压、血脂、血糖这些疾病危险因素治疗率及控制率上比没有进行健康评估的老年人都有明显优势,说明干部健康评估在防治老年慢性病上效果显著。老年干部保健对象属于一类特殊的老年人群,这些人多多种疾病共存,患病率高,身体机能减退,因为自身身份的特殊性,多数人还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老年干部更需要,也更加有必要去从多种维度去分析并评价维护其自身的身体健康状态[3-4]。而做好老年干部的保健评价也能够影射出全社会老年人口自身健康问题,能够将老年干部健康评价方法及模式应用于全体老年患者的保健管理中,从而提高老年健康保健管理的科学性及全面性,将全体老年患者健康体检评估纳入到一个社会化轨道,全员参与,提高老年慢性疾病的治疗控制水平,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享受快乐幸福的老年生活。

3.2 干部保健综合健康评估方法及模式

老年健康评估这个理念来源于国外,要将其应用于国内的干部保健评估,应用于国内老年健康保健管理需要将国外理念及方法进行相应的转化及创新。首先必须建立整套科学的保健评估体系,筛选出适合国内老年人群的健康评估指标,确定评估的模型,建立适合我国老年人群的健康保健指标体系[5]。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流程,按照流程科学体检,并借助计算机分析软件对老年人健康指标进行科学评估[6]。

该研究中,主要从老年疾病的高危要素,老年人生活结构,慢性病的跟踪,老年人身体脏器功能,疾病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几方面来对干部综合保健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并按照上述的评估流程详细记录干部保健对象的身体体检状况,并对统计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体检内容上主要是针对老年慢性病防治而设定的。对于老年慢性病防治,延长老年人寿命有一定意义。但是从当前国际公认的健康概念上讲,健康状况评估不仅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同时还应该包括精神健康,同时还需要结合社会功能及环境状况等多种维度去对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来进行综合的评定。所以结合这些问题,参照此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健康评估中,对于健康评估方法及评估模式还需要从下面几方面来进行改进:①需要从多种维度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在健康模式上不仅要考虑老年慢性病,同时还应该关注老年心理健康,添加精神心理体检项目。②提高检验人员综合素质。大力加强对老年健康评估医师团的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使其掌握全面的老年病知识,能够对老年疾病进行科学评估,同时能够为;老年人群提供合理的健康保健知识。③建立长效的健康评估机制。老年健康评估属于一项长期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将保健评估提高到日常固定化模式,全程管理,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健康能够评估应有的作用。

综上,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健康保健评估在防治慢性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我们需要根据老年人自身特点制定出科学的保健评估流程,这样才能发挥出健康评估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饶利,吴海燕,吴红英. 干部保健巡诊对保健对象健康水平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9):85-86.

[2] 郑文华.健康教育在干部保健工作中应用体会[C]// 2009中国老年保健暨产业高峰论坛文集.海口:海南医院,中国老年保健协会,2009:181-121.

[3] 孙倩倩,王双.老年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224.

[4] 崔新娟,施冰,田日新. 老年综合健康评估在军队干部保健工作中的实施建议[J]. 人民军医,2011(7):106.

篇(5)

作者简介:蔡雯文,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

一、立法背景

由于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降低,韩国从2000年起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韩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严重带来了诸多问题。首先是老年人护理需求激增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康复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而患上慢性病的几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根据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的统计,预计到2020年韩国需要看护的老人数量约为114万人。其次是韩国家庭护理模式逐渐产生变化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家庭走向职场,女性作为家庭护理担当的作用正在减退,韩国政府认为家庭护理功能的减退要通过社会力量进行补充。最后是已有的看护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的问题。在颁布《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之前,韩国已有的老年人公共福利机构数量较少,容纳人数有限,主要针对的是无法达到最低生活保障要求并且患有严重疾病的老年人。

为了应对老龄化趋势所带来的各项挑战,韩国政府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着手建立老年人护理保险法律制度。从2003年开始,韩国的保健福利部开始成立“老人公共看护保障推进企划团”。2004年成立了看护保障制度的实行委员会,委员会通过企划团的最终报告书开始对老人护理保险法律进行着手设计。2005年至2008年期间,开始老年人护理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2007年韩国国会通过了《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并于2008年7月1日正式实施。

二、韩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内容概述

(一)主体内容

根据《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的规定,韩国老年人护理保险的实施机构是国民健康保险管理组织,该组织具有完善的医疗支援设施,在韩国各地都设立了分部。国民健康保险管理组织除了向被保险对象征收保险费用,还设立了专业的护理等级认定委员会,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等级认定。

韩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对象与社会健康保险的保险范围相同,但是长期护理保险的对象只有在达到65周岁之后才可以享受护理保险,65周岁以下的保险对象只有在患有特定老年疾病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护理保险给付。当被保险对象向国民健康保险管理组织提出护理申请之后,组织的工作人员将会亲自上门查访申请人的家庭,对申请人的身体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出具身体状况报告。各个地方的护理保险判定委员会将会根据身体状况报告以及医生的诊断书做出是否允许申请人成为护理服务对象的决定。

(二)费用承担

韩国长期护理保险的费用由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费、个人三者承担。国家承担预算护理保险费的百分之二十,广域市道 和地方自治团体也会承担一定的份额。长期护理保险费与健康保险费一起征收,征收的公式为健康保险费乘以护理保险费率,征收后的护理保险费与健康保险费独立计算管理。个人承担的护理保险费用根据护理保险的给付方式来计算,机构护理的给付方式需要个人承担百分之二十,家庭护理的给付方式需要个人承担百分之五十,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可以减少一部分的个人承担金额。

(三)给付方式

根据韩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规定,老年人护理给付方式有两种,以实物给付为主,较少的现金给付。实物方式分为居家护理和机构护理。居家护理是指由护理人员到护理对象家中开展护理服务。居家护理主要由五类护理项目构成,一是护理人员上门帮助护理对象进行日常生活,打扫房间及购买生活必需品;二是护理人员利用专门配备洗澡设施的车辆来为护理对象提供洗澡服务;三是专业护士根据医生的指示上门为护理人员进行一般的辅助医疗活动,例如口腔方面的辅助治疗和咨询;四是护理机构在家中无人照顾老人时,对老人进行一段时间的短期看护;五是在白天或者夜晚的某段时间内,将老年人托付到老年人护理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无法在家享受到的专业服务。机构护理则是以老年人入住老年护理疗养机构内容。韩国现金给付方式较少,主要针对居住在偏远地区或者护理设施较为缺乏地区的老年人。

(四)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定

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韩国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必须在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后,最后通过资格考试来确定护理资格。韩国的护理认定资格分成两个等级,第一种等级是护理人员可以为需要护理的老人提供身体活动方面的服务,第二种等级是护理人员帮助老人进行日常生活的服务。韩国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对护理机构的人员配置做出了规定,根据护理机构规模大小的不同配给不同等级的专业护理人员,还对护理对象的护理人员数量进行规定,例如每2.5个护理对象需要分配一名护理人员,与家人共同生活的护理对象每3个需要分配一名护理人员。 三、对我国建立《老年人护理保险法律制度》的启示

(一)对老年人护理保险进行专门立法

法律是一项制度顺利运行的保障,老年人护理保险也不例外。笔者认为,本着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原则,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应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险性质的老年人护理保险制度,并以商业护理保险作为我国老年人护理保险的重要补充部门。故笔者建议将老年人护理保险法律制度归类至社会法范畴下,再由《保险法》、《合同法》来调整商业护理保险产生的权利义务纠纷。

(二)对老年护理保险管理机构的启示

韩国为老年人护理保险的实施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专业的医疗人员和设施,这样做既减轻了其他社会保险部门的压力,又保证了老年人护理保险管理的专业化。我国可以采纳专门机构的方式来实施老年人护理保险法律制度,可以依托现有的、基本覆盖的医疗保险网络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的老年人护理保险管理机构,由相关的专业人员来进行管理工作。

(三)对老年护理保险给付方式的启示

篇(6)

关键词:老年人 保险 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 博弈

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之后,面对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不可能再承担起养老的重担。所以,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是政府和全社会的一项重要职责。把关爱老年人法律化、制度化,对于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和谐意义重大,是非常有必要的。

老年人健康保险市场现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中国也逐渐步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差,重大疾病造成的伤害是第一大杀手。随着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发展,预料将会有越来越多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障产品面市,可以帮助老年人减少医疗费用负担,并得到良好的医疗照顾。

然而,保险公司在重疾、医疗等健康险产品方面,一般最高投保年龄为65岁,且过了55岁后只能缴一年钱获一年保障。保险公司对这一群体拥有绝对的否决权,只要上年赔付率达到一定比例,就不再予以续保。目前,国内最大的专业健康险公司―人保健康险同样没有能解决老年人健康险的难题。该公司最新主打产品“健康人生护理保险增值计划”,涵盖了长期护理、老年关爱、疾病身故、意外身故等保障责任,但仍旧没有解放老年人投保年龄的限制。最高60周岁的投保年龄限制,让众多老年人只能感叹“可望而不可及也”。

有很多消费者对保险公司这一做法不甚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老年人健康险市场难以建立呢?

老年人保险市场难以建立的原因

市场模型下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买方和卖方都具有完全信息。而事实上,被保险人总是比保险人更清楚自己会在哪些方面遭受损失。对于每一位欲购买健康保险的老年人,他最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而保险公司并不了解每个老年人的状况。对于商业保险公司而言,如果由他们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由于不能确知每一位老人的健康状况而只知道他们的平均健康状况,因此保险公司只能根据老年人的平均健康状况或者说平均的患病率收取保费。假设老年人的健康市场只有两类群体,一类是健康体,一类是非健康体,两者具有相同的初始健康状况。两者都有可能生病住院,但是患病概率不同,健康体是“低风险”者,患病率是20%,非健康体是“高风险”者,患病率是80%,花掉的住院费用是一样的。

如果保险公司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公平精算费率收取保费的话,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两者都会投保。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不能准确的辨别健康体和非健康体,保险人将会对每个投保人收取同样的公平平均保费。这时两者是否仍会继续投保呢?来看如下分析:由于两者的初始健康状况相同,为转移风险付出的保费也相同,所以他们按照公平平均保费投保后的期望效用也相同,很明显,非健康体会愿意投保,因为投保后的期望效用高于未投保时的期望效用,并且比按照公平保费投保时的效用还高;对于健康体而言,情形正好相反,所以他实际上补贴了非健康体,这时健康体会理智的选择放弃投保。

这些行为对保险公司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平均保费的前提是两者都会投保,但我们已经知道健康体按照平均保费是不会投保的,这时保险公司为高风险者承保肯定会亏损,这时保险公司会调整保费,就只剩下专为非健康体定身量做的合同。我们再假定这些属于非健康体的老年人又可分为易患重病者和易患轻病者,假如两类人各占50%,易患重病者住院费用为1500元,易患轻病者住院费用为500元。同样采用以上的方法进行分析,最终投保的又只有易患重病者,这将导致保险公司进一步提高保费,这可使购买者进一步减少。这一过程不断进行下去的结果,最终只有那些身体状况最糟的老年人才可能购买保险,而这类老年人又可能因价格太高主动放弃,或因人数太少而使保险人放弃该类合同,因此难以建立起老年人的健康保险市场。

老年人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

老年人健康险市场难以建立,主要是逆向选择的影响。其发生主要是由于保险人不愿花太高的成本对每一风险单位分别制定精确费率致使成本太高而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人根据所保某类风险的平均损失率来对某一群体所有风险单位都收取相同的保费,这样,一些有远见的低风险投保人发现,基于平均损失率的保险费率太高了,所以决定退出保险。这将提高所保风险的平均损失率,从而也提高了费率,进而引发更多的人退出保险。显而易见,这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使风险成为不可保。逆向选择问题对于老人更加严重,因为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的平均医疗成本更高。

首先,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差别很大,比年轻人之间的差别大得多,而保险公司了解老年投保人的实际健康状况很困难而且成本又很高,这势必造成保险公司对老年投保人的健康状况获得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

其次,缺乏准确的信息,保险公司就无法确定合理的保费率,最终只能根据平均健康状况来确定保费率。因此导致投保老人的平均健康状况会很差。这使得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大大提高,从而失去了经营老年保险的积极性,最终导致老年人投保难的问题。

再者,如果政府允许调整保费率,那么保险公司为了避免亏损而上调保费率,而这又会使原来已经投保或者准备投保者中相对健康的老年人退出,从而投保老年人的平均健康状况会变得更差。如此循环不止,最终保费会升得很高,同时投保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则会越来越差,导致市场发展不利。这最终导致了逆向选择在老年人保险市场作用的结果。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尽管老年险市场需求很大,但老年险赔付率居高不下,开发老年险种,保险公司要承担巨大风险。所以,出现了明显的逆向选择:高风险投保者驱逐低风险投保者。因为提高保费,低风险的人退出,高风险的人不退,市场充满高风险投保者,这样提高价格带来的损失更大。

西方老年人社保制度借鉴

(一)日本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

在东亚国家中,日本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逐渐形成了以积极预防为主的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了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

1997年,日本建立了介护保险制度,将原来由医疗保险支付的介护费用单独分离出来,通过社会保险的方式支付老年人生活护理所需的费用。参保对象从40岁开始缴纳保险费用,65岁以上可以享受介护保险,个人支付10%的费用。需要护理的老人可以在自己的家中享受所需要的综合利服务和医疗服务,也可以到机构居住,或享受短期入院服务,此外还包括租借、添置福利用具和住宅改建服务。

目前,日本已形成了以收养型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区照顾系统为基础的老年人福利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了老年人各方面的福利服务需求,成功地解决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生活费和设施利用费原则上根据本人及扶养者的收入状况征收,生活水准在贫困线以下者可以减免征收。设施的运行费用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各承担一半。

(二)美国的老年保健计划

老年保健计划是由政府为老年人群提供医疗保险的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资格参加者为65岁以上的老人,参加者不论其收入如何,都有资格同等享受老年保健计划所提供的医疗服务。

老年保健计划的目的是让全社会分担老人的医疗费用负担。政府有责任保证退休后的老年人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它的服务包括住院,家庭照顾,出院后的护士护理,临终关怀等。其支付款项来自于就业者和雇主所交的工资税收。

自1965年至20世纪90年代末,联邦政府陆续颁布了有关老年保健计划的一系列法令和条文,所有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及残障人士都有资格参加老年保健计划,参加者的经济条件不影响其享受的服务项目。

(三)德国的养老金制度

在西欧各国中,德国是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摇篮。德国1889年创建了公共养老金制度,这是“社会保险”的最早框架。雇员依照工资水平按费率缴纳保险金,退休后养老金的数额主要依据雇员薪酬水平和缴纳保险费的时间而定。

德国的社会保险体制不仅仅只是养老金,它还涵括了广泛的福利制度方案,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养老体系。目前德国的医保缴纳费率是14%,由雇员和雇主各自承担一半。退休人员的医保费半数由养老金中扣除,其余由政府承担。法定医保适用于支付从牙科到处方药品的全部医疗类,甚至包括医疗康复等费用。

老年人保险逆向选择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老年人的投保年龄

高龄老人的保险势必是一种逆向选择的趋势。无论是寿险还是健康险,往往将投保年龄上限规定在60-65岁,使高龄老人难以通过投保来分享保险分散风险的功效。而如今,两款强调医疗补偿的保险计划则将投保年龄限制提高到80岁,这使高龄老人也有险可保。

以经典计划为例,针对的是18至79周岁的投保者,可续保至80周岁。大致包括三项保障:因疾病入住医院的住院津贴,每天200元;因意外伤害入住医院的住院津贴,每天300元。上述两项津贴针对同一住院原因最高赔偿天数为180天;意外烧伤及残疾保障30万元。投保者投保此款保险,即可选择个人投保的单人计划。也可投保双人计划乃至附带180天以上17周岁以下未成年子女的家庭计划。投保人增加则享受到的折扣更大,如同样为30-39周岁的投保人,选择单人计划每份80元,若选择双人计划,则合计145元,较购买两份单人计划便宜9.38%。

在经典计划的基础上,卓越计划则提供更高的保额,疾病和意外的每日住院津贴分别为300元和400元,意外烧伤和残疾保障则为60万元。仍以30-39周岁为例,单人计划的费用为101元,较经典计划增加26.25%,而疾病和意外的每日住院津贴分别增加50.00%和33.33%,而意外烧伤和残疾保障则增加100%。不过,此计划仍有较严格的投保年龄,最高仅接受55周岁以下的投保,并至多续保至65周岁。对有意选购此款保险的投保者而言,比较划算的投保策略是尽可能选择卓越计划,以获得更高的性价比,待年龄超过65岁的投保上限后再转而选择限制更宽松的经典计划。

(二)开发老年人保险业

专家认为,老年人投保商业保险涉及医疗、社区、保险多个领域,显然只靠保险公司是很难解决的。保险公司拓展老年人保险业务势必会遭遇保费太高、赔付太高、经验不足的问题。

开发老年人保险业应成为整个行业、整个社会的公益性事业。从保费支付看,应该考虑多方面分担。老年人及其家庭自付一部分、保险公司优惠一部分、有关部门补贴一部分。为了避免医疗市场逆向选择造成的市场不灵,医疗保险应作为一种社会保险由政府提供。

(三)开发老年人公益事业

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事业,以居委会为单位,就近对老人提供各种急需服务和帮助,包括日间托老所。既便于老人往返,也减轻年轻一代照顾老人的负担。对各社区采取大量问卷调查进一步获得老年人身体的更详细情况,这样得出的信息就会相对多而准确。依托社会服务基础上的居家养老,其中对不同人群又采取政府全部或部分“买单”支持居家养老的模式,是解决老有所养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辞典[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Richard Jackson,刘榴.德国养老制度的变迁[J].财经文摘,2009,8

3.徐涛,姜宝法,孙玉卫.深圳市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0(4)

篇(7)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1]。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2  护理方法及内容

        2.1  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  护理内容。

        2.2.1  饮食保健指导 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2]。

        2.2.2   睡眠保健 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   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   老年人运动保健  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1]。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  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3  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篇(8)

自1909年美国IgnatzLeoNascher医生提出老年医学(Geriatrics)的概念,一个世纪以来,美国老年医学专家的医疗和教育工作使老年医学得以不断完善,迄今已经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科。1942年成立全美老年医学会,1945年成立全美老年学会,1965年设立老年人医疗保险,1966年开始老年医学专科培训,1974作者简介:杜文津,硕士,主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兼职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神经病学。丰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创建老年研究所。20世纪0年代,设立老年医学研究基金开始资助本科医学院校的临床和科研人员探索改进医学生课程中的老年医学内容,职业卫生局资助建立老年医学教育中心如南德洲老年病教育中心(SouthTexasGeriatricEducationCenter,STGEC),退伍军人医疗系统成立老年医学科研、教育、临床中心(GeriatricResearch、EducationandClinicalCenters,GRECC)。

2美国新型老年医疗模式

美国除了传统的护理院(nursinghome)外,还有各种现代综合服务的老年医学诊疗、保健方法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医疗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便利老年患者和降低医疗消费。设置老年病房(acutecaref-0rⅡ1eelderly,ACE)。美国的老年病房一般设立在大型三级医院,由老年医学专科医生负责,专门收治老年患者,并会同其他专科医生对老年患者的会诊与治疗。该医疗模式能有效诊治老年患者疾病,及时发现和防治老年病综合征,缩短住院曰。开设老年髋部骨折专诊(hipfractureservice)。老年人体质虚弱,容易摔倒,且老年人骨质疏松,从而导致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老年髋部骨折专科诊疗流程简捷,由老年科医生负责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亚急性期诊疗与康复,可使老年患者尽快手术、减少并能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缩短病程和住院日,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治疗费用。实施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subacuteandtransi.tionalcare)。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缓解或控制后,老年患者往往不能很快恢复,但其住院过久可能会引起活动能力下降、院内感染等问题,造成其疾病的恶性循环。在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模式下,老年医学团队负责老年患者的康复理疗、压疮治疗、抗生素治疗、肠内外营养、精神行为病症等诊疗服务,并负责安排老年患者的出院后连续诊疗、保健以及指导相关机构改善社会和家庭环境,为老年患者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控制后提供合理而安全的连续性诊疗服务,有利于患者恢复。开展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rogramofall—in-clusivecarefor血eelderly,PACE)。老年人服务项目是一种为衰弱老人提供基础诊疗、预防、日问锻炼与娱乐活动、急性病诊治及慢病长期管理等全套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老年科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对难以解决的病案邀请专科医生会诊。同时,为保证老年患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能够继续居住在社区,减少住院次数和入住护理院的几率,提高和维持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商议护理、诊疗方案。建立退休养老社区连续医疗(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ies,CCRC)。美国将退休老人聚居,对其提供连续性医疗、保健及日常生活服务与支持。大部分老人加入CCRC时属低龄,比较健壮,生活能够自理,CCRC为其提供基础医疗保健和预防、及各种生活服务支持。随着老年人年岁增长及急、慢性病患病率升高,需求逐渐增多,老年医学团队根据每个老人的具体需求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长期慢性病管理,除急性病需要住院外,老年患者在CCRC社区可享受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3美国老年医学教育现况

美国于1988年在全美内科资格认证中加入老年医学专科资格认证考核,1995年设立老年医学教育和培训国家论坛,发表老年医学和健康保护白皮书,包括老年医学训练、分布、应用的建议和获政府健康体系资格认证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详细列举了医学生、住院医师、研究生、老年病专科医生训练、继续医学教育和资格认证的内容等。1998年美国老年病协会发表老年病专科研究生训练指南,明确了老年医学基本教育目标、核心教育内容及专业目标嘲。目前全美125所医学院校都设置了老年医学必修课程,旨在医学生中普及老年医学基础知识,不少医学院校还建立老年医学临床和研究中心。以及122个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基地。老年科医生需要经过系统性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考核,包括取得医学博士学位、3年住院医生培训后取得行医执照,以及1.3年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并通过资格认证考核。

3.1老年医学课程相关内容

美国老年医学课程设置合理而全面,主要包括:①衰老的生物学:基因、生物化学、细胞、衰老进程的理论。②衰老的心理社会问题:正常行为、人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和政策问题、医学伦理学和法律、社会资源和规划、对老年人的态度、生物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③老年病及老年相关临床问题:衰老过程中的器官组织解剖和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流行病学和自然转归、评估和管理。常见问题有外科手术的评估、麻醉的选择、事故和跌倒、住院相关损害、医源性问题、营养问题、行为问题、社会问题。④老年人的评估和管理:面谈和功能记录、交流和相处技能、老年人体格检查、特殊临床试验、临床诊治的做出、病历的保存、预防医学、循证医学、临床药理学、康复、医护团队/科间合作、治疗的连续和机构间交接、人道主义关怀。⑤老年病教育、管理和研究:规划的制定和评估、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技能、研究设计和方法、研究技术、文献回顾和解读、规划的管理。

3.2老年医学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课程包括6类内容脚。第1类用于达到BHPr要求的老年病初级和高级咨询专业人员的质量准入标准。第2类培养教员,保证老年病服务领域具有合格和优秀的师资。第3类培养研究生成为老年医学教育的领导、骨干及学术专家。第4类培养研究生成为熟练的老年科医师,胜任老年人健康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第5类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综述、制定科研计划、科研实践及撰写科研论文等必需技能。第6类培养是为研究生获得成为医学管理者及从事临床计划、目标、评估等方案制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其课程设置覆盖了老年医学所必需的所有元素。临床训练包括初级医疗、综合老年病评估、院内院外患者的咨询、护理院的医疗、家庭医疗、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康复、衰老的心理精神问题、医学伦理、住院患者的救治、老年病的私人门诊以及牙科和精神病治疗。科研训练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室的实验、与导师和实验室成员讨论预实验问题、复习文献、确定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内容、撰写论文。管理训练包括健康管理和美国医学管理者协会课程、一些高级导师课程。

3.3老年病医师资质证明

老年医学是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American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ABMS)认证的2级专业组织。ABMS是美国医师资格监督的初级实体。主修ABMS认证的老年病训练课程的研究生必须完成内科学、家庭医学、或心理/神经病学住院医师的课程。经过1—2年的课程后,通过参加美国内科学和家庭医学或心理学和神经病学委员会组织的考试,可以获得老年医学资质证书。

4对我国老年医学医疗和教育的启示

4.1发挥现代老年医学的特点与作用

当今临床医学过度的专业化,不利于身患多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导致他们辗转于各个专科,得不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增加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老年科医生首先在掌握全科知识基础上应有侧重的发展技术专长。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以老年患者整体健康需要为中心,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功能和多种急、慢性病的相互影响,权衡各种诊疗措施的预期效果和不良反应,协调各专科的会诊意见,多学科协作。还要系统考虑患者心理、精神和行为等方面的病症,以及社会和家庭环境因素对患者健康和功能状态的影响。

4.2骑立连续性健康保障服务的理念

老年医学在教学中应将医学实践从疾病治疗延冲割健康管理,使学生深刻理解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时,注重传授健康管理知识、加强学生健康管理技能的训练。另外,在健康管理中提供连续性的健康保障服务至关重要。老年人常患有多种不可治愈的慢性病,对其医疗服务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即老年人在疾病慢性期、康复期可以在社区或家中接受继续治疗或功能康复训练,如病情反复再回到医院就诊。美国的PACE项目即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我国应注重老年人养老保健工作,也需要大力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障体制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健康促进事业。

4.3制定合理的老年医学教育计划

篇(9)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来校培训的潍坊市各养老机构160名养老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6人,女性134人,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0.72±6.46)岁;初级班107人,中级班53人;公办养老机构32家共62人,民办养老机构42家共73人,社区服务中心7家共25人。院长、副院长、护理部主任、财务等管理人员共34人。 

1.2方法 

根据养老机构实际情况设计调研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中针对养老机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提出3个闭合性问题。此外,根据不同床位如何合理分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分为护士及养老护理员两类,每类提出几个问题,包括数量、性别、职称等。将调研假设床位定为100张床位,研究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在此基础上如何进行合理化配置。由经过专业培训护理教师对调研问卷进行回收,同时说明调研的目的与要求,均以不记名方式作答,并结合深度交流、座谈交流等方式,而后对调研问卷进行整理与复核。发放问卷共计160份,回收126份,回收率78.75%,全部有效资料102份,总有效率80.95%。 

1.3统计学处理 

对采集数据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率(%)表示计数数据,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则说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一定意义。 

2结果 

经过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进行调研,初步提出1所100张床位养老机构,配置护士及护理员29名,护士与护理员之比1:2.2,床护比3.4:1,男女性别配比1:2.6,该配置雏形中职称、职业等级、学历等指标均显著改善,同时解决养老护理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文化程度低等问题,P<0.05,参考表1。 

3讨论 

篇(10)

国内第一家养老护理保险公司已于近日启动筹备,各地关于养老护理险的探索已经起步。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可为长寿的人生增加一层保障。

一人失能,全家“沦陷”

年轻力壮时很难预想到,年纪大了虽然还能行动却需要随时有人照护的情况。大多数人也无法预测,自己会不会被疾病击倒,成为下一个需要长期看护的人。然而越来越多的数据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及早未雨绸缪。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失能老年人口超过1000万的国家。2007年底,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口为1350万,几乎相当于3个挪威的总人口。如果加上生活半自理老年人,大约3500万人,几乎相当于5个瑞士的总人口。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2185万人,比2007年增长61%;2051年人口老龄化高峰将达到3850万人,是2006年失能老年总人口的约3倍,比2005年加拿大全国的总人口还多出600万人。未来的挑战已成定局。

谈起失能老人的护理,很多人都感到喘不过气来的压力。家住北京的李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母亲4年前因脑萎缩变得神志不清,由于丈夫和兄长都有工作,于是她提前退休在家全力照顾母亲。

“母亲脾气变得古怪,经常无缘无故吵闹,作息时间不规律,尤其晚上精神头特别足,要24小时守着她,除了做饭、上厕所,几乎寸步不离。丈夫和孩子只能周末替换我,一家人没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照顾失智的母亲让李女士觉得有些吃不消。

即使如此,专业护理知识的缺乏仍旧让她护理起来力不从心,且效果欠佳。无奈之下,李女士想让母亲住进养老机构,但是寻找接收机构的过程却让她接连受挫。业内人士称,养老机构不愿意接收失能老人,护理服务跟不上是重要原因。由于护理失能老人的工作量和难度大,对护理员的要求更高,专业护理人员的不足成为难题。加上失能老人特别容易出现意外,更让大多数养老机构避之唯恐不及。

十年护理费能买一栋房

即使能把失能老人送进护理机构,仍需要准备一笔不菲的费用。据业内人士介绍,对失能老人的照顾分为一般养护与需卧床的长期照护。目前城市的护理机构的床位费、照顾费用普遍在2000元以上,以10年为例就达24万。

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耗材,则是另一项很沉重的负担。有些使用呼吸机的失能老人,需额外支出氧气费,有的机构氧气费以小时计收,一个月光是氧气费就几千元。有些失能老人需要定时抽痰照护,抽痰管使用一次就得抛弃,抽痰频率因人而异,如果每天抽痰5次,一个月就需要150次。成人尿布需求也很可观,尿片通常每3小时换用一片,一天约需6~8片,若以每片2元计算,一个月则约支出1000~3000元。此外置放鼻胃管的被照护者,还会产生营养补充品费用,每月也要近千元。这些额外支出保守估计一个月至少得花5000多元。

有一位因脑中风致下半身无法行动的老人入住失能护理院时70多岁,现在已经近90岁了,因为照顾得当,还能够不靠鼻胃管自己进食。可他的女儿说,父亲依靠养老机构照顾十几年,花费可以买一栋小别墅了。

庞大老年人口存在的失能风险,对老龄服务特别是老年长期护理服务提出了急迫要求。可是中国养老、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即便就城市来看,失能老年人只有退休金、大病的医疗费用报销制度,长期照料服务费用的制度安排几乎是空白。

护理保险应纳入养老体系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失能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日前,经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同意,国内第一家养老护理保险公司已于近日启动筹备。

据负责筹备事宜的王先生透露,这是向中国保监会提出成立国内第一家以老年护理保险为主营业务的寿险公司,得到充分肯定。他介绍,公司名称暂定为:“中华养老护理保险股份公司”,最终名称以保监会和工商管理部门批准名称为准。现在已有不少单位愿意参与筹备工作,作为公司发起人,“预计在今年8月份向中国保监会正式提出申报。”

鉴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和老年人长期护理的客观需求,我国多个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和长期照护保险。

上海市在2012年开始试点对经评估达到护理需求等级及独居的老人实行老年护理服务医保补贴制度,并探索建立以社会保险为基础、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助、商业保险为补充,与基本医保制度互为衔接的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山东则在青岛、东营、潍坊、日照、聊城通过在社会医疗保险中提供少量医疗保险护理项目的方式进行尝试,其资金来源于该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但未将医疗护理外的照护费用纳入。

篇(11)

托养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平均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可支配收入低,健康状况差,各种疾病发病率高,他们由家庭进入老年公寓,接受工作人员的生活服务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医疗保健,帮助他(她)们学会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行为、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使他(她)们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通过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托养老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高低对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7年1月—2009年3月在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老年公寓入住的老年托养病人160例。其中城镇居民106例,农村老人54例;男68例,女92例;年龄66岁~105岁(81.30岁±13.39岁);文盲51例,小学86例,初中11例,高中及中专12例;自己负担托养费用者98例,子女负担费用者48例,五保老人14例;自愿入住公寓者87例,其他73例;选择标准:具有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的老人,且自愿参加。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调查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不能自理老人、临终关怀老人及家属,公寓工作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本问卷由我院护理专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学历、老人居住地、公寓现有配套设施情况、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各项护理内容的实施情况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情况。护理内容根据健康教育材料,涉及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的主要方面,共26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问卷经我院护理专家反复审阅而确定,并经预调查测得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4,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生活质量部分的测定采用李凌江和杨德森[1]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中的64个条目,代表15个因子,反映躯体、心理和生活功能3个维度及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因子分、维度分及总体评价分均以百分记,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另根据得分多少划分生活质量高低,得分≥80分为优,70分~79分为良,60分~69分为中,<60分为差。结果表明,其4个维度可以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

1.3数据处理整理分析资料,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均值、标准差、频数及率对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病人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表1老年托养病人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无关;相关分析发现,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与受教育程度高低呈正相比(r=0.290,P<0.01)。表2本组生活质量15个因子得分情况例(%)表3本组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及各维度得分分表4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r)表4显示,在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其影响因素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之间建立假设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P值均小于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老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成相关性,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越高,各维度功能越强,托养老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3讨论

本研究选择本院老年公寓托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文化、职业及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具备可比性。根据老年托养病人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托养病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越高,各维度功能越强,生活质量越高。

3.1老年托养病人的护理现状与健康教育情况当前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是总的趋势,老龄问题已是世界各国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在200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突破1.3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病的防治、护理及康复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2]。1993年WHO提出“健康老龄化”“科学为健康老龄化服务”的宏伟目标,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已提到议事日程上,医疗保障、生活照料、自我健康、家庭婚姻、社区保健等问题,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社区护理尚未广泛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不尽如人意,护理现状与老人要求相距较远;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不明确,造成不能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分流[3];老年护理费用较高,由于贫富差距,老人无法平等地享有健康服务;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老年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匮乏,都成为影响老年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差,因此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愈显强烈,而医疗保健又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社会高龄化和老年病人的逐年增多,对老人的护理服务也相应提高,以适应社会需求。我国卫生保健制度的局限,相当部分的老年人得不到适宜的健康保健,患病后又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以致病情延误等,这些对老年人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极为不利。

3.2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WHO对生活质量的解释不仅反映了社会物质条件的发展(从生理需求过渡到精神需求),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还将生活质量界定为主观体验,既考虑到了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又弘扬了个性,而且涉及个体的健康、生理水平、独立水平、社会关系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强调了要研究生活质量的主观性同时,也强调了要研究那些在生活中被视为会对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的所有领域。生活质量是对于生活及其各个方面的评价和总结,不但能表达个人对生活总体的满意程度及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感受,而且为研究个人生活各个方面的相对重要性提供了比较的基础和评价的依据。对老年托养病人而言是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我有益于晚年身心健康、延缓衰老的精神与物质有效投入的总和,是托养老人对自己的身体、精力、家庭、社会环境生活等方面美满程度的主、客观总结和评价。医学上主要是指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个方面的状态,即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3.3健康知识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医疗的目的不仅是提高生存数量,而同时更应重视生活质量。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影响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托养老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疾病的增加,严重干扰和影响了托养老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所以需要广泛开展有针对性、有计划、系统的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卫生保障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预防和控制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托养老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全面具体地记录老人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老年托养病人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因人施教、因病施教,耐心细致地进行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和把握老年时期的生活、心理特征以及老年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良好保健习惯和意识,提高生活质量。超级秘书网

3.4健康教育对老年托养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老年托养病人受教育程度低,老龄化程度高,护理专业人员少,对老年护理专业知识掌握少,使老年托养病人健康保健知识比较缺乏,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老年托养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日趋下降。国内大部分研究表明:8%~10%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缺陷。为了整体提高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对这部分老人加强护理是不容忽略的,要求护理人员在提供疾病护理支持以外,还要从照料日常生活等方面给予关怀。人文生活是一切生活质量的基础,更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起点;老年人在家庭中地位、人际关系和本人身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家庭生活质量的高低;婚姻生活是冲力,政治生活是拉力,情趣生活是活力;老年人受教育、讲学习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发展老龄产业,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需要,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对老年托养病人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指导,使他们建立和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充分调动托养老人主观能动性,教育、鼓励老人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家庭的良好支持,促进健康教育知识的依从性,使托养老人的健康行为不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后使老人建立了良好的健康行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高,越能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托养老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老年托养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