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全11篇

时间:2023-05-31 14:59: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篇(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52-02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呼唤,是缓解就业竞争压力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成为转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育人载体的有效突破口之一。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

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具体构成。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创业意识、心理素质、创业行动、创业结果角度还是从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社会能力角度,创业能力都是一项以创新意识为核心,涵盖经营、管理、沟通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需要在市场经济平台中得以验证,因而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突出实践性。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其制约瓶颈

大学生创业基本上存在“资金短缺、项目短命、经验空白、能力不足”的问题。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创业能力的亟待提升,折射出高校创业能力培养的缺失。

1.创业热情渐涨,创业行动迟缓。蔡文娟(2009)“大学生创业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多数大学生还是有求稳怕风险的心理,不是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选择,而是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从而出现创业热情渐涨、创业行动迟缓的现象。

2.资金、经验匮乏,资源获取能力弱。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认为资金和创业经验的匮乏成为创业的主要障碍,这明显说明学生在资源获取能力上的亟待提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寻找商机,获得资金、技术支持,如何在高校就积累公司经营、管理经验,成为制约广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的主要壁垒。

3.创业项目生命周期短,规模普遍微小。大学生由于受到经验、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制约,创业规模普遍微小,生命周期短,经受不起市场竞争的冲击,成功率偏低。而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值得注意,这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校在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又面临着资金、人才队伍、培养载体的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重广谱知识传授缺分类个性化培养,重外在活动开展缺内化意识培养,重校内能力体系培养缺市场需求对接,这些都导致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亟待转化,强化与市场平台的信息交换,开拓新的培养平台和创新教育载体。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1.注重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创业能力的核心。高等教育可以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教学内容实现多样化,将创业教育、创新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开设经济、法律、管理、财务等选修课,帮助大学生积累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其次,在低年级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职业定位,明确人生目标,制定发展规划。

2.注重自立和成功教育,培养自强自立精神。创业不仅仅是创办企业,也涵盖着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当今高等教育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在工作中依靠自己的努力,开拓新局面、解决新问题,或者争取毕业后独自创业,从而避免依赖家庭、依赖父母和过分依赖人脉关系。

3.注重分类指导教育,提升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高校要实现由广谱式教育向分类指导的转化。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知识讲座、组织创业计划大赛、与企业签订战略联盟等等,这些通识性、广谱式培养方式对于普及创业基础知识、提升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每个人的创业能力、综合素质高低是和他的先天素质条件密切相关。只有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他的创业能力。

4.注重全过程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搭建各种平台,例如举办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业能力;更可以通过创建孵化基地,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在真实的市场条件下检验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培养的水平。

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从培养一个“全面的人、完整的人”的角度开展创业教育。通过转变培养模式,注重创业能力培养,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共同研究和解决,并形成政府、高校、学生共同转变观念,形成合力,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

[2]王饮寒.李伟.大学生创业能力指标构建及提升路径[J].人民论坛,2011,(17).

[3]黄启国.试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

[4]李燕.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5]大学生创业研究课题组.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报告[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2).

[6]李永强,白璇,毛雨,曾峥.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8,(02).

[7]张玉利,薛红志,杨俊.企业家创业行为的理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05).

[8]钱永红.个人特质对男女创业意向影响的比较研究[J].技术经济,2007,(07)

[9]黄希庭.论时间洞察力[J].心理科学,2004,(01).

[10]范巍,王重鸣.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05).

[11]金玉芳,董大海,张海松.消费者产品知识对其激活域的影响研究[J].预测,2007,(01).

[12]朱仁宏.创业研究前沿理论探讨——定义、概念框架与研究边界[J].管理科学,2004,(04).

篇(2)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政府、社会、学校大力倡导、动员大学生积极参加自主创业并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行动力依旧不足,创业成功率仍然比较低,且一次失败难以坚持下去,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一)创业教育不尽人意社会和学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着很高的期待,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创业文化氛围不强,创业教育涉及的群体过于狭窄,创业教育知识相对陈旧,创业教育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创业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存在很大的教育“缺口”。然而,许多大学生对创业教育是非常渴求的。在调查中,有78.7%的学生认为“如果学校开设大学生创业选修课程”,他们一定会选修。尽管大部分学校目前已经开设与自主创业相关的基础选修课,但课程学习与学生实际需要存在明显差距。学生对创业指导课程的不满意率高达57%。

(二)实践机会基本缺乏创业教育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方式无异于纸上谈兵,不仅过于抽象,而且容易误导学生,使其以为创业是轻而易举之事。由于高校教师本身同样缺乏自主创业的亲身经历,完全依靠学校内部师资队伍来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几乎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在问及“你希望学校开设哪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时,70.9%的学生认为要开设创业实践课程。在“你喜欢的创业指导方式”调查中,76%学生希望进行“经验交流”,52%学生希望参与“案例实践”,45%学生提出要“角色扮演”。目前创业教育主要采用的“课程式”和“专题讲座”,授课教师基本没有来自校外的成功创业人士,尤其是理论教学完成后没有实践锻炼,这与学生的需求相去甚远。

(三)专业优势未能凸显有72%的大学生认为目前专业教育对自身创业素质的提高没有太大作用。学生更最关心的是自身通过专业教育能否获得更加丰富的就业“筹码”,例如课程成绩、四六级英语、参赛获奖、个人先进甚至入107第4期陈亚敏: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党等。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仅仅是为了课程的设置而开设,没能有效地融合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没能与社会市场需求相一致,尤其是未能真正有效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教育中。这必将导致创业教育脱离实际情况、脱离专业教育,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无法将自身优势应用于实际。

(四)政策好处未能落实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保护大学生创业,允许学生在校期间保留学籍进行创业,同时要求学校和相关部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财力支持,但超过九成的大学生对政府有创业的贷款政策和优惠措施不了解。表面上看创业与学业并不存在冲突,实质上创业的风险性、学习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然而,在校大学生创业资金多是依靠家庭、朋友或者政府学贷款,自身的抵抗风险能力不强。再加上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家庭的期待,认为寒窗苦读十几年的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即可,所以很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舍不得放弃学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业。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人才培养模式1.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改革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把创业教育活动纳入到学校教学科研计划中,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不一样的创业教育课程,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创业教育中,促进创业与专业有机结合。在课程形式上,有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通过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商业模拟等活动体验,使学生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也可以在课堂上开放式地与学生通过经验分享或案例式的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在课程内容上,除一部分创业基础知识外,应把专业知识渗透到创业教育中,邀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创业老师来任教,把现实的事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培养学生拓宽知识面,对理科类学生加强人文修养,对文科类学生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做到文理交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创业教育不仅要深深地依赖专业教育,促进创业与专业有机结合,而且要不断拓宽学生视野,更新知识,提高学习力。2.校内师资与创业精英相结合改变长期以来,学校只注重引进研究型师资,而较少考虑引进适应创业教育师资[6],从而不断增加和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兼职数量与质量。一方面加强教学研讨,提高专职教师的素质。另一方面聘请有实战经验的创业人士做兼职教师,让学生与创业导师面对面交流,掌握丰富的创业素材,获得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同时,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到相关企业学习和培训,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创业。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3.案例实践与创业实战相结合目前创业指导经常采用的方式是“课程式”和“专题讲座”,这些学生较不感兴趣的,主要是由于理论性强,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缺乏可操作性。案例实践与创业实战相结合是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第一,建立实践基地。学校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在企业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把理论学习与创业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让学生积累经验,为创业者提供广阔舞台。第二,开展创业模拟训练。学生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实体,如:家政服务、教育培训,学校邀请有创业经验人士成立创业导师团,对学生创业活动进行全程式指导,让学生体验创业全过程,使学生在经营中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7]。

篇(3)

1.加强宣传,普及创业知识,充分调到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在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等大众媒体加强宣传,也可以以学校、社团组织的报告会、科技交流会等形式,宣传成功创业的先进典型,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充分调到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

2.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并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以“挑战杯”为契机,广泛开展科技文化节、科研立项、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以此培养同学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开阔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同学们的创业意识,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同学们自身的创业能力水平。

3.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鼓励大学生自出创新创业

学校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奖励措施,如学分认定、设立专项奖学金等,鼓励同学们进行科学研究、创新创造,同时对一些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奖励和支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规章制度积极推动学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奠定创业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要想成功,必须经过专业指导才行。成功的创业实践活动,需要创业者有较高的创业能力水平。要想达到较高的创业能力水平,那就需要有专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应该完善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可以结合一些创业成功的案例,同时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编写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且高质量的教材。其次,就是需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课程设置需要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起来,增加创业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结合学校实际,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之中,建立多层次、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再次,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以校内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把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总之,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多角度、多渠道的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还需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对其更新和改进,从而逐渐形成学校创业课程的优势和特色。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创业教育要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师资力量。为此,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打造有实力的创业师资队伍,对于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可以利用学校原有的教师资源,包括利用经济管理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的老师,为同学们开通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性。其次,学校可以聘请校外的风险投资家、企业家或创业科研人员直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以此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再次,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以及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从而不断增强教师创新创业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的指导能力,最终使学校的创业教育得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创业能力得以更好的提高。

篇(4)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含义及其与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关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大学生潜能,以开发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完整的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经营管理和综合性的创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培养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独立生存、发展的本领。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以提高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大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创造(creation)、创新(innovation)和创业(enterprise)是一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创造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是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造过程,而创业则是开创某种事业的活动。虽然三者都给予认识主体一种“全新的”感觉,都具有独创性,都含有“创”的成份,但创造强调原创性,创新为“推陈出新”,而创业则注重把创造与创新的东西变成现实,开创出新事业。创造在于它的原创性,能够孕育前所未有的东西。然而,创造有时并不一定完美,只有创新才能使创造尽善尽美,只有创业才能使创造和创新落到实处。因此,创造、创新、创业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动力。一个民族的真正伟大根植于它的创造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之中。

因此,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根本,以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己任。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1.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国际环境的客观要求。如今世界各国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掀起了科技与教育竞争的热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遗余力地加大科技与教育投入,以此来提高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确保可持续发展和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确立的坚定不移的教育与发展方针,也是中国在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争取主动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决策。

2.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转变需求。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在普通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的教育要求,注入新的教育内容,寻求新的结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培养一代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有开创精神又有一定创业能力,既能从事一般生产劳动又能从事某种开拓性的创业活动的劳动者。这就把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3.大学生创业教育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竞争性、创新性、法制性。为适应这些特点,就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宽广的视野,善于捕捉信息;有果断的决策能力,敢想敢干,勇于创新;有经济头脑,注重经济效益,讲究工作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善于社会交往,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些素质的培养,正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4.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大学生创业教育不是直接帮助大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大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许多西方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已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得到政府的大力鼓励与支持,以及企业的参与和重视。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对策

1.调整高校办学指导思想

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关键要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择业能力、应变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成为安排和开展学校一切工作的基本依据,成为学校考核各单位工作的尺度,特别是要使之成为大学生的理想与追求。

2.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

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也离不开相应的舆论氛围和环境。一是大力提倡和宣扬创业精神,提高师生员工对创业者社会价值的认识。二是推进校企结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三是从长远来说,要创造条件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创造宽松的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增长创业才干。

3.打好创业知识基础和加强创业品质培养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高校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要着力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主战场作用。职业教育的各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都应包括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使大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创业教育。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有企业家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等。所以,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内容上还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品质培养。

4.开展创业实践体验

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为此,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磨练大学生的创业意志,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的艰辛,品尝自己劳动的收获,学到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5.构建新型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

面对就业新形势,首先要更新观念,拓宽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使之集管理、服务、教育、指导为一体。“就业指导”要向“生涯指导”转变,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变为全程就业指导,从单纯指导求职到指导求职和指导创业相结合转变。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必须要建立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招毕办、学工部和教学系里面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班主任都要学习就业指导知识。另外,特别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相应学科背景,掌握不同行业或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具有一定的咨询和指导能力的专职就业指导人员。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 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22.

[4]黄仕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4):32.

[5]中国青年报.2002-4-5.

篇(5)

1.经营管理能力

在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中,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比较高,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运筹帷幄作用。通常情况下,经营管理能力是指资金和人员方面的管理能力,与创业组织、安排、计划等有着紧密联系,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的创业实践中,大学生需要从经营、管理、用人、理财等多个方面进行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

2.决策能力

一般情况下,决策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大学生如果想要成为优秀的创业者,就必须先成为一个合格的决策者,通过自己的判断、分析来制定某个项目规划或者计划,才能确保创业发展方向的准确性,从而按照发展目标有序发展。目前,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三种,因此,大学生创业实践必须注重决策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3.交际协调能力

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交际协调能力与大学生创业发展有着重要联系,如果能够处理好新闻媒体、政府、客户等多个方面的公共关系,并有效调整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则可以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因此,大学生提高自身创业能力的时候,要学会处理师生、同学、朋友等多个方面的关系,才能在实际创业的过程中获得政府、税务部分的大力支持。

4.专业技术能力

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专业技术能力是大学生从事专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必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提升。

5.创新能力

在实际进行创业的过程中,创新能力与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有着重要联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大脑的活动能力,主要是指创造性思维、想象力、捕捉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另一部分是创新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创新性地完成某个任务的能力。由此可见,创新能力与大学生的知识面、技能、心态和实践经验等有着极大联系。

二、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1.注重创业设计竞赛的积极参与

在开展各种创业设计竞赛的时候,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不断提高,所以在多层次、多形式和多科学的情况下,系统性地对大学生的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有效改革,从而促进大学教学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合理地开展各种创业设计竞赛,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都可以得到有效培养,这是提高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

2.注重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参加

在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动、社区活动等都是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参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创业实践能力提升提供重要基础。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贡献精神等都会得到较大改善,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对社会发展动向、经济发展情况、社区发展形势等有比较真实的了解,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协会的有效建设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很多大学都成立有创业实践协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协会的有效建设,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才能促进大学生未来良好发展。例如:充分利用暑假和寒假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以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企业发展的流程和各种日常管理工作,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创业项目,从而为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4.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园的有效构建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创业园的构建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有着紧密联系,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创业资源、创业平台和相关服务,从而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给以相关指导和引导,这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支持。因此,根据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注重创业园的有效构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和扶持政策,积极与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才能真正缩短大学生和社会的距离,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1.注重创业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发

在我国大学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将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创业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发,才能使创业教学内容更加完善,以真正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未来良好发展。

2.适当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内容

现代教育制度下,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内容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使得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多样化,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可以适当地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大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例如:根据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电子商务的运作流程、发展趋势和实际发展情况,从而为大学生今后选择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创业项目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3.为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提供各种帮助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需要进行各种市场调研、发展规划,制定合适的发展计划和运行方案,并保证创业项目的经济效益,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在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为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提供各种帮助,让他们尽可能地选择发展前景比较广阔、自己感兴趣和与专业技术相关的项目,才能形成独特的创业项目,以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

4.注重创业团队的合理、科学组建

在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创业团队的合理、科学组建,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学习的团队,才能在开展各种创业活动时展现每个人的优势,以满足创业实践的各种需求。通常情况下,创业团队的竞争力与创业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只有增强团队每个人的责任意识,不断加强团队教育和训练,才能真正体现创业团队的精神,从而为创业成功提供重要保障。在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还需要不断学习和运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和设备,才能更好地满足设备发展需求,以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降低团队创业的市场风险、投资风险等。

篇(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概况

早在2015年,总理根据社会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大胆地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在这个创新创业的新形势下,各个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热情投入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在社会新形势下,高校创业不再是以个体创业为主,而更行之有效的主流趋势是提倡高校大学生在团队模式下实施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因此,各个高校大学生在团队模式下积极地开展着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

如今,整个国家都在大力倡导全民投入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中。各地高校也紧跟时代潮流,号召全校大学生发挥创意,努力创新,热情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去。同时,近年来关于对团队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国内如段美、邓佩君等人就提出“四方位包围循环模式”的团队创业模式,即个体通过专业的高校创业培训,转变个体的创业旧观念,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同时政府通过资金赞助形式给于支持,加之社会社区的协助,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积极的社会创业氛围。李战国、黄宇等人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研究了高校创业团队在团队模式下的运行状况,并结合了10几所高校的高效创业实践探索出来的有效的调研,提出了相关的创业能力培养的措施;万柏坤、李清等人通过实验的方法,采取CT图像的Team Work研究方式,指出团队模式是更加有利于创业项目的实践和实施。在国外对于团队模式下创业的观念已经有一个十分健全的系统研究,形成了成熟的团队模式下创业的理论,创建了各种创业模型。比较有代表的就是斯坦福大学对科研团队创业的支持以及积极促进科学界和产业界的互动,成功创造了“硅谷”的经济盛况。

笔者也在国家提出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口号下,亲身投入到本校举办的创新创业活动中,在实际的创业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在此,笔者将根据自身创业亲身实践,对创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分析。

团队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有效地主流地创业模式。高校大学生在团队模式下进行创业具有诸多好处。比如团队们可以奇思妙想,滋生更加创意的点子;也可以在团队合作中克服创业中出现的重重困难;同时在心理方面,团队模式下各成员们可以在创业低潮期互相打气、互相鼓励,在成功中分享喜悦,不断激励他们的动力和创意。我国高校创业实践中就不乏有其成功的案例。如河南大学的“315”团队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这个团队是一个超过百人的实践团队,采用一种导师带研究生,研究生带高年级的本科生,高年级的本科生又带低年级学生的团队创业模式。他们通过团队协作,一起积极参加赛事、承接项目,推动着项目的顺利进行;一起定期举行项目交流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谈论过程中提出更多新思路、新思维和新创意;一起收集信息,与校外单位和企业间进行社交谈判和合作,促成了双方的共赢局面。根据这个团队的成功经验,凸显出团队模式下的创业能够使得团队各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并团结协作共同创业,并使得创业项目得以顺利进行,从而实现1+1>2的效应。同时在团队模式下,学生们创业成功的几率更大,在团队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着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不断地增强创业成员们对团队创业模式的认同感,具有更加清晰的创业意识。

纵观全局,虽然有一些大学生团队创业成功的案例,但以此同时,大学生在团队模式下进行创业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笔者就根据自己的亲身创业经历,结合对业问题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分析,总结出在团队模式下创新创业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原因分析。

2团队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学生层面:团队成员普遍综合素质不高

2.1.1大学生创新能力薄弱

由于如今多数大学生在创业方面还是一张白纸,没有过多的与社会交涉的机会和经验,只能被动地接收外界的信息,创业意识十分浅薄,从而不能自觉主动地去探寻创业商机,更不具有敏锐的眼光发现和解决创业出现的实际难题。同时,我国高校普遍都偏向于一种教师进行各专业书本知识的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进行课堂专业学习,老师以灌输方式为主来进行课堂专业教学,没有过多涉及创业知识的传输,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严重的阻扰,也缺乏清晰的创业意识和独到的创业眼光。总之,大学生的学习经验模式导致了自身的创新能力的薄弱。

2.1.2大学生社交能力缺乏

由于大学生长期在学校接受传统学术教育,没有出入社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创业实践,缺少社会经验,尚未有过多的社交锻炼,因此他们在社交场合的表现上不尽人意,最终导致团队在创业实施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各企业之间进行商谈和合作,不能了解最新的创业资讯,不能进行良好有效的信息收集和交流,最终导致创业的难度加大。同时,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下进行的人际交往的层次和经验也偏向于生活化,缺少社会化层次的交往经验。

2.1.3大学生竞争意识不强

由于大学生创业资质尚浅,可能在了解社会市场需求上不能及时有效,导致创业项目信息空白或断片,不能对市场变化及时作出反应,不了解社会实际需求,从而也减弱了自身的竞争实力,使得自身的创业项目很难实施成功。同时,大学生在学校进行的创新创业项目,本身带有一定的不成熟性,项目的进展也参差不齐,总体表现出各个创业项目自身的竞争不强。

2.1.4大学生领导能力有限

在创业过程中,团队需要一个领头羊才能带领着整个团队顺利实施创业项目,这就非常考验团队负责人的领导能力。创业过程中,团队负责人需要对各种情况作出决策。如需要具备团队活动组织能力、有能够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项目实施方案的能力等等,这些都需要负责人具备强大的领导能力。然而多数大学生只是在班级中担当一些学业上的职位,行使与学业挂钩且十分具体明确的职责,对于创业中出现的各个难题和不可控的因素,对团队负责人的领导能力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2.2学校层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教学和实践资源配置不足

2.2.1创业观念较为陈旧

目前高校长期是以授课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大多老师只是讲授专业知识,相反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知识讲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少将创业内容放到课堂上进行讲授,或者在课堂上讲授的创业知识比较基础性和理论性。长期下来,高校中就形成了一种以提高专业技能找工作的观念,而不主动倡导大学生通过高校的自主创业来实现就业。

2.2.2师资力量侧重理论讲授而弱化实践指导

高校配备的创业师资力量,主要是以课堂培训的方式进行指导,进行大范围笼统地创业经验灌输,而很少有进行一对一专门辅导的模式,没有根据创业项目的异同而进行有效的专项指导,因此对于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不能根本地得到解决。

高校的老师的配置是以进行学术教育为主的专业科目老师居多,关于创业指导方面的老师总数少,不能帮助在创业实践中遇到实际操作问题的高校大学生给予足够的指导,大学生不能有效及时地完成项目阶段目标,导致大学生创业出现项目进程慢、难度系数大、创业成功率低的特点。

2.2.3创业专项经费不足

大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一般是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前沿性等特点。这些项目特点也决定了创业项目的成本参差不齐甚至是需要高昂的创业起步资金。可是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资金补助方面,不论其创业项目的难度而采取的是统一的创业补助标准,这就无法实际解决创业过程中首要的资金难题。同时,由于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受限,也无法寻找相关的创业赞助资金。

2.2.4创业竞赛等激励活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在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高校会举办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来检验大学生创业实践力度和创业成果,对于优秀的创业项目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赏。但是,高校在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高校各组织单位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项目的监督力度和辅助力度不够,对创业项目阶段目标的考核制度不完善,从而让高校学生对自身的创业项目评估不正确,对实际的创业实践计划不能有个清晰的划分,最终导致大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实施难度加大甚至无法再顺利进行创业创新实践。同时,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只是针对已经能够自主地成功创业的项目进行展示和奖赏,而没有对同一时期的各个创业项目进行统一监督、指导和完善,其创业竞赛奖赏范围不具有广泛性,高校希望通过竞赛形式对在校大学生创业产生的激励作用就不能有效充分地发挥出来。

2.3社会层面:政府以及企业缺乏足够的实践指导以及扶持力度不够

2.3.1政府的创业平台与高校创业团队衔接不紧

如今政府多采用统一的资金补助的形式给予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但是没有对创业项目的难度、规模等因素进行考量,导致很多具有高难度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出现资金困乏的难题,不能有效顺利实施创业项目,增大了创业的失败率。同时,政府不能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更多地融资渠道,也使得创业资金难题无法得到解决。再者,政府的创业信息多是对创业现状的文字报告,而没有实际与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交涉,没有相关地人员配置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项目进程进行实时监督与指导,对他们创业实践的所需所求不了解,导致政府与高校的创业合作衔接力度不够。

2.3.2企业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关注度不高

企业大多是以经营自身为主,而很少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高校的创业以及创业项目关注不够,很少利用自身企业的项目技术去帮助高校创业团队解决技术问题。而目前大学生非常需要相关的项目技术支持,了解更广更精确地项目前景,而企业对高校创业团队的关注度低,无形之中就给高校创业团队增添了更多地创业难题。只有企业走进校园,与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合作,才能有助于推进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

2.3.3社会创业协会组织对高校创业关联度不高

创业协会对于很多高校的创业团队来说时十分陌生的,大学生很少了解到相关的创业协会的具体作用和功能。而创业协会自身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自身没有在高校进行宣传和交流,大学生就不能有效利用到创业协会的资源,就不能获得实际的指导和帮助。社会创业协会与高校的脱轨,是无法实现双赢的局面,只会导致高校资源信息稀少,创业协会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最终浪费社会的有效资源。

3团队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3.1个人方面:要注重培养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包括自主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团队领导能力以及团队建设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创业实践成功的关键,也是团队模式下创业团队所必备的创业能力。

一是个人要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指的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大学生需要更新以前的先就业再创业的旧观念,积极主动地在实践探索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实践中找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要大胆转变传统旧有观念,改变被动的就业观,转变自身的思维分析方式,形成自主创业的新观念。其次,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增强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答问题。总之,大学生要主动通过亲身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新思维方式,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

二是个人要注重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美国卡内基大学就曾经做个这样一个实验:他们选取了一万人作为实验对象,并对这一万人进行了实时的记录和实际分析,结果惊人地发现其中的专业技能、智商高度和实际经验只占了15%,而关于社会交往关系却占了85%。所以,提升自我的社会交往能力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书本、期刊等形式了解相关能力培养的方法,提升主动积极进行社交的意识,学习相关社会交往能力的理论知识,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去改善、去不断地丰富。其次,大学生在团队模式下进行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要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实践操作中要积极地进行信息收集与交流,根据自身的能和长处,在创业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最后,大学生要定时定点召开创业交流会,及时有效地收集创业信息,培养自身的信息收集能力,这也是培养自身社交能力的方面之一。

三是个人要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能否在变化万千的社会中获得生存、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就必然要注重抵御风险能力的培养。首先,大学生创业要避免用感性思维决策,偏向于理性选择,能够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分析市场和结合团队实际能力选择适合的创业项目;其次,大学生创业要具备风险预见性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项目实践过程中的难题有清晰的解决方式和理性的头脑,有步骤有计划地考察和分析各个阶段的项目进程,认真评估各个项目阶段实施的可行性,制定最终的项目阶段目标,时刻注重与当下社会最新的市场动态相挂钩,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目标设置,做到防范于未然。最后,大学生创业要提高项目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针对所做的项目,要有前沿的视角,注重吸收市场最新动态,学习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作用于自身创业项目,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四是个人要注重领导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在团队模式下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就要使整个团队具有高度的合作性、纪律性、效率性。创业过程,要在团队负责人的统一领导下,各个成员之间明确定位,合理分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有条不紊地进行创业实践。同时负责人要积极预测,制定可行方案,主动与导师联系,交流方法,与团队成员积极商讨,最终做出明智的选择,提升项目负责人的领导能力。

五是个人要注重团队建设能力的培养。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发现,人们能够成功地完成一件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善于与同事真诚交流和团结合作。相反,如果一个人具有孤僻性格和不善交际的弱点,这些缺陷将是导致他自身失败的首要因素。同时,人力资源专家埃里克森(Tammy Erickson)也通过研究表明,当团队成员在遵守总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能够在工作中自由发挥才能和自由决定各自的工作任务进程,则团队的协作能力表现会是最佳的,团队的任务目标完成的效率和效果会是最满意的。因此,大学生团队在进行创业实践时,要善于在发挥自己的长处的同时,考虑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将个人想法与团队方案有C统一起来,从而产生1+1>2的效应。

3.2学校方面:要不断完善和更新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和创业理念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的最直接最首先接触到的创业平台,能够最为直接有效地作用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高校应该向大学生宣传新式创业观、做到创业理论与实践结合、优化创业师资力量建设以及开办创业孵化园基地。

一是学校要提倡新式的创业观,改变过去的“先就业 再创业”的陈旧观念,号召广大高校大学生积极投身于万众创业的大潮中,让大学生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加上学校提供的创业平台去尝试做创业项目,在实际项目中利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属于自己的创业一片天地。

二是学校要在创业培训中,要将新颖的、有效的创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经验中。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前提,而有价值的、成熟的理论知识是促使实践成功的根本前提。只有学习领悟到科学的创业理论,才能真正了解创业、创业前景、创业市场等内涵,从万千普遍的创业现象中找出创业的实质和精髓,发现创业的商机。国外前苏联著名发明家阿奇舒勒对创业理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了一种TRIZ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即发现问题解决理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就将此理论应用到本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发现应用此理论可以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从而使得本校创业项目富有新意、易于成功。因此,高校教师可以吸收该理论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三是学校要努力优化创业师资力量的建设。大学生长期在学校里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未经过专业的创业方面的培训和学习课程。大学生创业急切需要创业师资队伍的实际指导,解答进行创业的前期准备、实践过程准备以及项目技术的解决方法。所以,高校需要扩大对创业专业指导教师力量的配置,让创业导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给予专业的指导。国内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如中央财经大学利用优质的师资队伍,开办创业教育先锋班,力求培养出专业、全面的创业人才。

四是学校要不断完善大学生孵化园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目前,在国家的号召下,无数大学生开始接触到在学校提供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平台上去进行创业。高校孵化园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与此同时,高校孵化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就业创业服务不完善、管理界限不明确导致同一名称的部门执行不同的职能、给予学生的创业资金不足等等。因此,学校提供的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应该在资金补助上、优惠政策上、教师指导服务上都要加大扶持力度,从而帮助学生取得创业项目的成功。

篇(7)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08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严峻,高职教育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突出强调要加强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教育主要是就业教育,需要解决学生的目前的生计问题。但也应该重视创业教育,以满足学生后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应该成为高职教育的使命。

一、高职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能否进行创业,首先取决于学生创业的意识,重视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前提。

(一)创业主体意识。创业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体观念、会成为创业者在风险浪尖上拼搏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会鼓舞他们抓住机遇,迎战风险,拼命地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会使他们承受更多的压力和困难。因此,这种创业主体意识的树立,就成为创业者在创业中必须具有的、十分宝贵的内在要素。

(二)迎战风险意识。风险经营意识是一种现代经营意识,也是创业企业和创业者急需培养和增强的的一种重要的创业意识。创业者要从害怕风险,不敢迈步之中解放出来,敢于去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劈风斩浪,又要在敢于经受商海的历练中善于规避风险、化解风险。

(三)知识更新意识。原有的知识底蕴和劳动技能,不足以应对创业过程中涌现的大量新情况和新问题时,创业者应随时注意进行知识的更新,才能适应和满足繁重的创业需求。

(四)资源整合意识。整合理念是现代营销学中的新理念。任何一个创业者都不可能将创业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都解决好,关键在于要学会进行资源整合。创业者要在创业中借势发展,巧用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五)战略策划意识。策划是一种智力引进,是一种思维的科学。策划既是进行战略设计的过程,也是对每一个具体事件和行动进行战略思索的过程。大到企业发展战略,小到一句广告语,都要经过策划的过程。很多创业企业能够快速崛起,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十分注重策划。

(六)开发信息资源意识。信息是资源,是财富。只有懂得信息的价值和信息资源的重要,才会积极寻找和利用信息资源,才会去开发信息资源中的价值。

二、高职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创业能力是在知识不断积累,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深入的基础上获得的。

(一)专业技术能力是创业的基础。在现代创业活动中,创业者为了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

(二)经营管理能力是创业的关键。经营管理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它从以下几个方面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活动。

(三)社会综合能力是创业的保证。在创业过程中,综合性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公关能力、持之以恒的适应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性和综合性,从整体上影响和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

三、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全面融合创业教育内容,传授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

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把创业教育融入课堂,使知识技能学习与创业素质培养有效地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业教育,要挖掘原有教学内容与创业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因素,充实与创业教育有关的新内容。

2.开设创业课程进行强化教育。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导论、创业常识、创业技能、职业指导、经营管理、公共关系、演讲与口才等内容。同时也尽可能多开设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特长等选择地学习金融债券、股票交易、市场分析与预测、广告策划与设计、营销对策、谈判技巧、生产规划与计划、生产流程与操作程序等课程,以保证学生获取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

3.注重教学中的创业能力拓展。在课程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延伸与能力的拓展,把创业教育的落脚点放在提高能力上。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活动,锻炼学生创业的基本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高职学生创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校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活动,锻炼学生的业的基本能力。

1.把创业教育与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针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把创业教育纳入到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之中。

2.把创业教育与学生课余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这是创业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3.把创业教育与学生创业专题培训结合起来。创业专题培训是提升学生创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成立"创业训练协会"、"创业俱乐部"、"生存训练营"、"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创业沙龙"、"生存训练"、"创业研讨"、"勤工助学"等一系列活动,锤炼学生创业的心理品质。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努力构筑创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创业的实际本领。

社会实践也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丰富学生的创业体验、检验创业能力、确立创业方向、提高创业实际本领具有重要的意义。

1.校内创来实训。模拟实训是创业教育的一个既便捷、又有效的形式。可以在校园内建立创业园区,学生从寻找创业商机开始,到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融资和创业管理的全过程设计,最终到实际场所进行经营试验或检验,学生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将在这个环节得到具体的应用和体现。

2.校外创业实践。到工厂去"顶岗实习",到公司去"挂职锻炼",到小店中去"充当老板",这是最有效、最重要的创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树立市场意识,学会做人、做事,尝试进入"职业角色"。

参考文献

篇(8)

1.高校创业教育过于大众化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缺少密切的联系,对于创造性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来说,关键之处就是要对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发明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有主见有见地,但是对于大众化的教育来说,其很难达到这一点。当前我国高校在创业教育这一环节主要就是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传授,主要还是围绕着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材料进行,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应当进行不断的改革以及创新,不能循规蹈矩,更不能一成不变,要有打破传统的勇气,同时还有探索新事物的信心,对于权威不能够迷信,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要勇于创新,显然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很难实现这一目标。

2.创业教育缺少人文引导

在西方国家,大学的创业教育是被看作是一种精神进行培养,不是单纯的进行技能以及业务知识方面的培养,其主要是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首先,激情,通过这一要素是的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激发,其次,坚持,这一要素是为了对学生坚韧意志力进行锻炼,是的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会丢失信心,再次,敢于冒险,这一要素是为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探索欲望进行鼓励,最后是领导力,即对学生的人际关系以及领导能力进行培养。这些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和引导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极度缺乏的。

3.创业教育依旧采用满堂灌的教育方式

对于当前我国大学创业教育来说,其所使用的依旧是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一方式与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严重不符,过于呆板和枯燥,这一教育方式主要是关注教学的形式,对于教学内容以及能不能提升学生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则并没有做到真正关心,甚至还会将职业教育和和创业教育分不清,认为创业教育就是要和大学自身的就业率对接,继而就会使得实践教育和理论知识之间有所脱离,使得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进行被动的知识接受,没有自身的思考能力,也行不成自己的观点,更无法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4.创业教育没有系统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市场已经越来越细化,这样就需要大学生的创业也应当做到有精准切入点,能够要到越细致越好,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准定位,才能占领市场,赢得更多的顾客,但是当前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自身没有系统性,都是一些零散的教学活动,实践瓶颈没有真正疏通,继而使得我国的创业教育体系也很难真正形成并得到逐步完善。

二、完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策略

1.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对于创业素质教育以及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说,创业教育课程是前提以及基础,这样就要求高校教师应当在课程的形式以及内容等多方面都应当符合创业教育本质的要求。

比如说,在高校大二第二学期,开设相关的创业基础知识的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在大二就能够产生创业的年头以及想法,对创业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以及掌握,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应当对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着重培养,通过选修课的方式开设一些创业知识培训,不仅有大班还有小班的授课方式,在课程教学的内容方面,主要有创业的管理、财务以及相关的团队建设等方面,邀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者是企业成功人士进行教学。另外还应当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学生进行演讲和开座谈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班授课。另外,教师还可以多带着学生到企业中,对企业的管理方式以及企业文化氛围等进行体验和学习,针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发问,让企业管理者或者是邀请专家进行解答。

2.打造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目标以及观念

对于创业教育来说,应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来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而不是仅仅传授创业知识和相关的业务技能。只有对这一创业教育理念进行完善和培养,才能够使得大学生创业更为成功,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应当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学习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方法方面,教师应当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有创业意识以及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

3.对创业教育社会支撑体系进行完善

篇(9)

[DOI]10.13939/ki.zgsc.2015.02.074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额为6.25万亿元,同比增长27%;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64.7%。电子商务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马云也跃升成为了中国首富。回顾1999年,马云那时带领18位创始人在杭州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从此,开始了电子商务之父的创业之路,他的成功给无数有着创业理想的年轻人以启迪。

1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现阶段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上升,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699万,2014年达到727万,逐年创造新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之最,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极其严峻的形势考验。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求学来规避就业问题,但这并不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根本途径。

21世纪是一个科技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因此,大学生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主体,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然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岗位结构与毕业生专业技能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性,它可以吸纳部分高校人才,但也意味着仍然有一部分大学生群体由于种种原因将与社会岗位失之交臂。因此,自主创业无疑就成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人生理想的最优抉择。

如何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坚实的创业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成为高等教育急需关注与解决的战略性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资源强国的有效举措。

2 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2.1 电子商务创业成本低,专业性强

由于电子商务创业是采用网络虚拟平台运营的方式,所以节约了创业者大量的实体门店的租金成本,极大地降低了创业者的进入门槛,非常适合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创业。另外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这要求学生对不同的行业进行分析、研究,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2 电子商务创业市场化强度高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市场化强度高的专业,要将教与学达到极好的融合,做到以训代学、让实践检验理论。一般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第一,在校内利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采用软件仿真模拟教学,给师生一个交互式的虚拟市场环境;第二,在校外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等社会资源,工学结合,让学生融入实际的企业进行锻炼。

2.3 以创业为导向,创业带动就业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别提到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并且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相当多的优惠政策。相比其他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比较明显。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业余时间开始网上创业活动。毕业后成为专职网商,带动周围学生一起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掌握专业的各项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化渠道实现就业。

3 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3.1 改革培养理念,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价值取向及创业意识培养 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是找到一个福利待遇优厚、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岗位。自主创业意识较弱,甚至完全缺乏自主创业意识现象尤为严重。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首先必须改革培养理念,积极探索并开展创业教育,逐步构建、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及创业支持体系,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价值观取向以及自主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协调等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改革,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教学管理体系中,学校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也应制订可行的政策,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如开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方法、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就业与创业等选修课,在学分认定上给予强化,或聘请一些有过创业经验的毕业后大学生回校传授经验,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

3.2 提升教师创业素质,培养“双师型”创业指导教师

影响创业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师资,提升教师创业素养与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密切相关。国外创业教育体系完善的国家,诸如美国、德国,都设有专门的创业学首席教授职位,而目前我国高校在这方面还处于理论构架初期,缺乏完整、完善的教学体系,甚至部分高校还完全处于空白阶段。因此,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制度,创建一支具有高水平创业素质、专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稳定性较强的师资队伍是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双师型”创业指导教师是符合我国目前高校创业教育需要的。

创业教育是一门显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它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各方面能力有较高要求,更是一门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积淀远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校内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创业模拟活动、成功创业案例分析、开展创业教育研讨会等形式,提供创业实践平台丰富其创业经验、更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指导能力,提高其对大学生创业指导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有效资源,设立创业教育导师兼职岗位,聘用社会上相关领域既有丰富创业经验又有一定程度学术背景的成功创业家参与校内创业教育研究工作,并以讲座或创业导师的形式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从而建立以校内高素质创业教师主导与校外优质创业资源相结合的长期稳定、有效的“双师型”创业教育培养机制。

3.3 改变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引入实践化教学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创业教育又是一门对实践经验要求非常高的课程,所以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不能简单抄袭其他专业课程的设置模式。在创业教育中引入个性化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兼顾实践的有效培养模式。个性化教学案例需要以教师优良的创业素养和敏锐的创业思维能力为前提,在教学中引入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典型、个性化创业案例展开讨论、研究,并适时穿插模拟案例训练,设立专门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提高训练的实时可控性、指导针对性,启发大学生发散思维,形成专业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建立功能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的重要方式,电子商务专业应依托区域经济的结构和特点,充分采取多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模式,如定期定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外包等方式,努力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动互利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研究校企合作模式,针对各种培养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形成实践教学全面发展的局面。

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出现了积极的方向,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社会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需求与大学生个体自我能力发展的需求都要求高校在各方面加大创新创业力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然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多方共同努力,不断摸索新的思路、探求新的方法。高等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基地,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高等学校在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创业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伴随着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一系列挑战,各行各业急需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高校大学生具有年轻有活力、知识水平高、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等特点,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式迫切需要提升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因此,大学生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的优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进而研究大学生创业应该具备的能力及其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当代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1.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在创业活动过程中。可以说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创新能力包括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和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是指在创业过程中能够生产出或提供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与众不同的新产品新技术。市场的竞争往往表现在产品和技术的竞争,能够掌握最新技术和产品的创业者往往能够在竞争中获得巨大的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经营模式的创新是指创业者设计出崭新的经营模式。

2.学习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信息和能力将要打破传统的财富与资源配置的方式,成为新时代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大学生创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一方面,创业活动对创业者的知识水平要求极高,创业者不仅要拥有经济、市场、销售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法律法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和人际交往等众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能通过老师的教授全部掌握,需要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创业活动中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另一方面,在知识高速更新的今天,当今一些大学生创业项目科技含量较高,对大学生创业者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大学生创业者固守现有的知识,不能及时地进行知识更新,就不能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终究会被市场竞争所打败。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保持超强的市场竞争力。

3.领导能力

创业者需要为公司制定发展的目标,为了保障目标的顺利实现,创业者需要组织和领导员工共同为目标而奋斗。创业者应该合理的组织自己的员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培养,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要懂得激励员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获得切实的利益。领导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具备良好能力领导能力的创业者,才能更好的协调人力资源,保证公司的高速运转。

4.决策能力

大学生创业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业者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考虑所有有关限制因素。创业者应该具有大局观,重视每一项决策的制定,减少决策的失误。第二,大学生创业者应该考虑决策的价值。创业者制定决策应该有目的性需要考虑决策给公司带来的长远影响。第三,大学生创业者在制定决策时应该把握时机,根据环境和时机做出正确的决策。大学生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才能抓住机遇,促进公司的高速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者能力培养的新方式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是: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的特点,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个人、家庭、高校和社会等各种途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各行各业提供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1.个人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点

当代大学生创业者应当注重个人对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个人努力不断改进自己、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才观。大学生创业者只有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奉献社会,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养成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其次,大学生创业者应当注重个人对综合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者既要有创新性思维,敢于打破成规旧俗,要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不断补充自己;既要具备掌控大局的能力又要具备知人善任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2.家庭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点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有着深远影响。家庭成员对创业行为的态度以及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都对大学生创业产生重要影响。在对大学生创业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家长应该转变观念,清晰认识到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其次,家长应注重对大学生创业者良好创业习惯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再次,家长应该用自己丰富的阅历陶冶孩子们,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

3.高校是大学上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点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在创业能力培养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高校应该树立全新的创业教育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创业能力培养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教育工作的方方面,改革课程设置开展课外实践,为大学生创业培养提供全方位支持。其次,探索创业教育的方法,强化创业能力教育效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多讲方法,让同学多思考多争论,让同学们占据课堂的主动权。再次,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保证创业实习质量。创业实践平台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应该重点建设的环节。

4.社会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支撑点

大学生创业需要迈出校门走向社会,社会力量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支撑带点。当前社会用"以成败论英雄"的态度看待大学生创业行为,给当代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这种现状下主流媒体应当担负起宣传大学生创业成功事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积极的舆论氛围。政府应当为大学创业提供有力的创业政策环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最大限度的保障大学生创业者的利益,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79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people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relying on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meeting point, deep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mmunity building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eting point of the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expound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on this basis,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organization operation mode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team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community business base three aspects, discusses the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to promot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ty activities;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conjunction point

1 社F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契合点

1.1 两者行为契合

社团是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是学生思想行为碰撞的活跃之地。在社团创立与运作的过程中,其本质属性就是创业行为,这就为社团活动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融合,提供了行为上的契合点。一方面,社团的创立与运作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行为发生的出发点,以自我发展为目的,契合创业发展的行为导向;另一方面,大学生社团是促进学生个人社会化的“大舞台”,而创业的背景就是社会化的大环境,这为学生创业环境的适应提供了较好的前提条件。

1.2 两者组织管理契合

基于狭义经济学的视域而言,创业以营利为目的,所形成的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的社团之间,在组织管理上存在契合。社团的组织机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工作,都是创业过程中,企业(团队)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学生自我运作社团活动,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创业提供高度的管理模拟与实践体验,从中形成的经验、知识与技能,都是宝贵的创业资源。

1.3 两者发展契合

学生创业中的问题与社团发展的困境存在相似之处,为两者在发展上提供了契合点。无论是社团的发展,还是创业的推进,其中的组织管理、项目运作,以及资金与资源等方面的问题,都有共同的问题属性。社团活动中的能力、资源等方面的建设,都是学生自我创新及发展的尝试,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当前,高校在社团发展中,着力于创业要素的融入,科技类社团等的建立,将学生与创业构建成直接的互动关系,社团活动中的一些做法、经验及技能,都可以复制于创业活动之中,为大学生夯实创业的基础。

2 医学院校社团活动影响创业能力的制约因素

2.1 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社团活动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上的契合,其所建立的基础在于理论学习。但是,医学院校的专业具有特殊性,学科专业与社团活动项目内容缺乏广泛性对接。福建医科大学在社团建设中,与学生学科专业结合度相对较弱,社团实践活动缺乏理论学习的基础,而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的反馈。因此,社团作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如何突出“专业+能力”的契合,是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与此同时,社团建设脱离学校专业特点,孤立的将社团活动作为学生课余活动的平台,学生难以在社团活动中习得与创业相关的知识,也无法依托专业知识,开展与专业相关的项目活动,社团活动中的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学习过于分离。

2.2 缺乏接地气的创业元素的融入

福建医科大学在社团建设中,社团类型繁多,但多集中在音乐、舞蹈等休闲娱乐的范畴之中,与当前大众创业趋势缺乏吻合。一方面,作为理科生的医学生,思维活跃与严谨、动手能力强的特质,决定了医学生的创业寻求创新,创新元素的融入对于提升创业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缺乏接地气的创业元素的融入,社团开展的活动项目难以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有效培养,学生更多的是追求兴趣爱好的满足,而忽视了通过社团活动提升自我的能力。因此,社团活动如何融入创业元素,并在整合学生兴趣、专业的同时,实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两者在发展契合上的难点。

2.3 社团活动缺乏创业能力的内化过程

在社团活动之中,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技能通过实践,实现创业能力的内化。内化程度越高,学生从中获取的创业知识、技能、经验越多。但是,知识、技能有实践,而缺乏内化过程,活动实践所得无法在自我的认知及发展中,形成创业能力的重要因子。于是乎,社团活动归活动,创业能力归创业,两者无法在内化中形成契合。因此,医学院校依托社团载体,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应重视内化环节,丰富的创业资源、知识技能只有内化成学生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创业。学生组织管理、交际及处理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创业能力的内化。

3 社团建设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2011年以来,福建医科大学启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已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专业优势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基地,在依托社团建设推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福建医科大学的成功经验有借鉴之价值,有助于进一步拓展社F建设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1)创新社团运行模式,兼顾好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医学院校注重学科专业的实践构建,与社团的创业教育与实践相分离,社团活动教育与实践的双重性并未充分体现。福建医科大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创新社团运作模式,强化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融合,在创业教育与实践中,实现创业能力的内化。创新社团运作模式一是要着力构建社团运作机制;二是要以企业的管理理念,创设“创业型”社团企业的运作模式。因此,福建医科大学在社团运作模式的构建上,以企业的视角,将社团的“创业教育=企业产品”;“创业实践=企业提供服务”,这样的运作模式突出了“创业”元素,更契合了当前医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需求。社团在运作的过程中,依托社会企业、学校部门的赞助,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并在人力资源管理、社团品牌建设等方面,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依托好专业特色,建立创业社团,将社团项目活动市场化,并基于企业的运作模式,开展社团的管理,让社团行为、活动管理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充分契合。

(2)优化创业导师团队配置,提升创业能力培养质量。社团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体现,依托于教师创业教育、指导的参与。当前,医学生基于社团活动,难以习得有效的创业知识、技能,很大程度上在于创业教育缺失,创业实践缺乏科学指导,以至于社团活动的创业导向力不足。因此,优化创业导师团队配置,就是抓牢创业导师的创业教育、实践指导,为学生更好地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创业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首先,学校应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养高、组织管理经验吩咐的创业导师团队,确保社团活动的管理,促进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福建医科大学围绕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组织由36名专业教师、创业教师、企业家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为每支创业团队联系安排创业导师;其次,充分依据学校的专业建设,选派优质的创业导师,有针对性、契合性的开展创业指导。对于创业导师团队,学校不仅确保其完备的理论实践,也要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深入创业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亲身体验创业过程,进而将典型的创业案例作为社团创业教育的典型,提高创业能力培养的质量,也将接地气的创业元素更好地融入其中。

(3)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升级服务,建立社团创业基地。为实现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常态化、制度化,高校应着力资源整合、服务升级的发展原则,对现有的社团建设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在功能拓展的背景之下,建立社团创业基地,更能满足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内在需求。一方面,学校要因地制宜,在挖掘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依据不同的创业类型,创设创业教育园,为学生的社团创业实践提供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强化社团创业基地与学校职能部门、附属企业事业单位、实验室之间的紧密联系,与校内外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打破过去难以走出去的发展困境。2011年,福建医科大学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基础,凸显专业优势,全面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面积3500O,其中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生物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药物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充分利用场地资源、专业优势,拓展功能与服务,将基地与创业紧密相结合,孵化园不仅孵化项目,更孵化出创新的激情。升级服务也是当前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2012年,福建医科大学针对本校的专业特点、学生特质,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和“KAB创业训练”等选修课,并举办 “圆梦工程”大学生创业培训班,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系统、深入的创业培训。

4 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是一个过程,其发展的基础在于良好平台的搭建。高校社团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契合点,这就决定社团可以作为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平台。为此,福建医科大学依托社团建设,培育社团创业基地,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一是要以创新为驱动,创新社团运作模式,在社团活动中兼顾好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二是以优化发展为导向,优化创业导师团队配置,提升创业能力培养质量;三是以升级服务、拓展功能为重点,通过社团创业基地的建立,盘活社团活动,孵化医学生的创业激情。

参考文献

[1] 崔立伟.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知识文库,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