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老年护理常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进入21世纪以来,养老问题日趋凸显重要性、紧迫性。文章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烟台市老龄化现状、养老机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养老机构的缺陷,探讨了老年护理院模式优势及发展前景。
1.烟台市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烟台市人口年龄结构早在1987年就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如图1显示,烟台市老龄人口呈逐年增长趋势。预计2015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14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22.7%;到2020年将达到18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27.7%,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1]。
此外,烟台市老年人口也在逐渐呈现出高龄化和空巢化现象。至2011年底,全市百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为73.73/百万,8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为3.22%。全市共有老年人家庭55.79万个,其中纯老年人家庭(空巢家庭)32.05万个,占比达到57.43%,高龄化、空巢化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2]。
2.养老机构调查现状综述
(1)供给不足。截止到2010年底,烟台市各类老年福利机构已发展到208处,床位20625张,每千名有养老需求的老人仅拥有床位17.22张,数量上远满足不了需求。
(2)各类养老机构存在诸多不足
① 老年福利院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知识,聘用的服务人员90%来自下岗职工及无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对于如老年人康复保健、临终关怀等多项服务技能缺少,只能实现低端服务功能;
②敬老院的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县区街道财力有限,难以有效保障敬老院的运营。此外,敬老院还存在管理服务人员老化、待遇低等情况,老年人养老存在较大隐患;
③老年公寓是具有开放性特点的老年人养护和生活社区,然而政府办的老年公寓限于资金问题,数量上无法满足需求。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实施,一些民办老年公寓也开始发展起来,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数仍然处于敬老院的发展模式,硬件设施局限在休闲、健身的功能上,软件条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服务项目单一,层次不高;
④社区养老在一些大中城市仍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独居老人、不能自理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老人,需要更加优质的服务,但费用较高,一些老人无法承受;社区方面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服务人员较少,专业化程度不高;同时,社区养老不能处理好盈利性与福利性的矛盾关系,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不大,无法使社区养老得到顺利发展。
3.老年护理院的独特优势
老年护理院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具有相对完整的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配套服务功能的养老机构,也是为老年人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的医疗机构。
随着经济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传统养老机构设施配置低,服务功能不全面无法满足现阶段养老需求。在此背景下,唯有老年护理院模式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高端化的需求。
老年护理院服务功能:
(1)提供日常起居、餐饮、医疗保健护理、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既能使老人感受到居家养老的生活氛围,又能享受社会化服务;
(2)按照入住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多种租住模式,满足不同收入的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3)综合医院和普通养老机构的优点,填充医疗、保健、护理功能。弥补了普通养老机构的缺陷,对老年人养老无疑是最优选择,尤其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极大便利。
(4)配备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学习交流场所。开设各类课程如舞蹈、书法、乐器等,为老人继续学习提供便利,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老年人仍能有充实的生活感受。
4.老年护理院发展的政策建议
老年护理院是个具有集成功能的养老机构,需要整个社会,尤其政府对这种新兴的企业模式积极的推广,在政策角度,宣传、引导角度做好保障工作,才能使烟台市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得以满足。
(1)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扶持护理院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护理院的建设当中;
(2)政府引导设立老年护理院的旗舰企业,形成养老市场的竞争机制,使护理院功能齐备,收费趋向合理;
(3)政府应承担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培训及上岗监督工作,保障护理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性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132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心血管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48%)、PR间期(0.154±0.002)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次数(908.16±85.62)、QRS波时限(0.072±0.005)s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在护理老年性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时,应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做好急救准备,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关键词 ] 老年性;冠心病;心律失常;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101-03
冠心病是临床心血管科常见病、高发病,临床表现为胸闷、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大汗、呼吸急促等,如若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可引起心律失常、猝死等,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在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综合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转归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提高老年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该文2011年4月—2013年5月间选择66例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32例老年性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相关诊断标准[2],均给予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常规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41例,女25例;年龄65~76岁,平均年龄(69.21±2.14)岁。对照组男38例,女28例;年龄64~75岁,平均(70.13±3.05)岁。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内科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将其送进监护病房,并实施常规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床旁设置心脏除颤仪,备好急救所需药品,以应对突况。嘱患者减少活动,卧床休息。
1.2.2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
①疾病护理:入院后立即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1~2L/min,低流量氧气可刺激患者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的现象,减轻疼痛程度。并遵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以控制心律失常发作,保证心肌血压供应,减少心肌梗死面积。24h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心律变化,做好心脏除颤、气管插管准备[3]。
②心理护理:老年性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常发生心前区剧烈疼痛、大汗淋漓、呼吸急促,患者常有濒死感。加上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与家属隔离,患者常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绝望等负面情绪,加重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尽量满足患者心理、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告之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并不可怕,经过治疗会得到有效的缓解;同时讲解负面情绪对疾病的不利影响,可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③饮食指导:老年性冠心病患者饮食宜清淡,提供优质蛋白,多食用蔬菜水果等,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每餐进食不可过饱,少吃多餐,以免因过饱诱发心律失常[4]。急性期患者应暂禁食。
④健康教育:老年性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卧床休息时间较长,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形成便秘;用力排便增加了心肌耗氧量,加重了心脏负担,极易诱发心绞痛及心律失常。护理人员嘱患者进食适量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开塞露等润肠通便;疾病早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症状稳定后可酌情下床活动,注意锻炼幅度不可过大,以心脏能够承受为原则[5]。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24h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分析心电图PR间期、QRS波时限,参照1979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疗效标准[6],分为显效:患者疼痛、心悸胸闷症状消失,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减少>9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减少50%~9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者重,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减少<50%3个等级。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60例,好转5例,治疗有效率(98.4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室性心律发生次数等比较
观察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次数(908.16±85.62),对照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次数(1104.12±12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P<0.05);QRS波时限(0.072±0.005)s明显低于对照组,PR间期(0.154±0.002)s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老年性冠心病是临床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由于老年人各器官系统逐渐趋于老化,受凉、情绪激动等均易引起冠心病发作,诱发心律失常[7]。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进程的加快,控制老年人疾病发展,加强老年患者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对于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用患者的护理干预,不同学者根据所纳入病例的不同,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张敏娟[8]选择142例病例展开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组给予合理作息、药物是、心电监护、心理护理等干预手段,报道疗效优良率为82.92%(61/71),指出综合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中的积极临床价值。该文以疾病护理、心理疏导、饮食干预、健康教育整体护理方案,与张敏娟相比强调了饮食干预的措施,在疗效评价指标上,从痊愈、好转、死亡来评价,结果表明,治疗有效率98.48%(65/66)明显高于张敏娟所报道的82.92%,提示饮食护理干预有促进治疗效果的作用。这也与赵小峰[9]提出对冠心病患者加强饮食指导的观点相一致。
陈红丹[10]在分析老年冠心病瘵发心律失常危险因素时指出,年龄>70岁、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清心肌酶谱异常等均为老年冠心病病患者伴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应注重疾病护理,加强心律失常心电监护,以及加强基础性的护理工作。周亚涛[11]撰文指出:患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持续室性心动过速病死率高达30%~50%,而发现和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是预防的关键,治疗是基础,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保障。该研究表明,通过整体护理干预后,明显降低了室性心律发生次数。进一步从心电图数据分析,观察组QRS波时限、PR间期等指标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疾病护理、心理疏导、饮食干预、健康教育整体护理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室性心律发生次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参考文献]
[1]周亚涛.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电监护的监测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3):2080-2080.
[2]陈国伟,顾菊康,陈灏珠.心血管病诊断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20-421.
[3]范玉兰,余全珍,张玉芬.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监护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07-108.
[4]Zeghichi-HamriS,deLorgerilM,SalenP,etal.Protectiveeffectofdietaryn-3polyunsaturatedfattyacidsonmyocardialresistanceto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nrats[J].NutrRes,2010,30(12):849-847.
[5]胡红达.综合护理干预对伴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84-86.
[6]陈贵廷.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205-216.
[7]蒙建泓,黄庆文.通心络胶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169例[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4):302-303.
[8]张敏娟.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营养保健,2012(9):3333-3334.
[9]赵小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大家健康,2013(12下旬刊):249-250.
一、推广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
(一)中国老龄化问题严重性
国际上通常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由表1可知,我国各大城市都早已超过老龄化标准,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根据国家老龄委报告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还存在老年人总数将越来越大、老年人数量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两大趋势。
(二)中国家庭结构现状
1、有子女赡养情况
自从将计划生育政策写入宪法以来,我国的家庭结构渐渐向“四二一”模式转变,特别是各大城市。一对正值中年的父母需要抚养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同时,还要赡养自己的四位父母。下图1正印证了这一点,仅论65岁以上的父母,每个城市都至少有二、三千户家庭有三位以上。由此可见,老人以及孩子的生活费用都压在了中年父母的身上。
2、无子女赡养情况
目前各大城市都至少有15万的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占比从2000年的22.83%一跃到了2010年的35.65%,涨势惊人,他们的生活状况令人忧心。
根据调查,各城市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主要是以离退休金养老金为主要生活来源。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的月人均养老金在1800~2600之间。目前护理费用处于50~80元每天。这就意味着若是一位老人需要长期护理的话,每月就要花上1500~2400元左右,仅养老金是无法承受的。
(三)老年人自身的年龄与健康状况
随着年龄的升高和健康状况的下降,老年人的生活开始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看护或接受疗养院护理。面对长期护理所带来的高额费用,老人就需要在年轻时进行资金准备。但是,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却遇到了两大挑战。
挑战一:身体状况不佳,影响长期护理储蓄
根据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我们选取55岁作为工作和退休的分界点。在25岁-55岁需要独立生活、参加工作并储蓄长期护理资本,55岁之后需要支出长期护理费用。
由表2可以看出,在55岁之前的可以参加工作的各年龄阶段,疾病患病率均升高。尤其是在45-54岁疾病发病率急速增长了31%。一方面,严重的疾病会对事业与收入造成影响,削减长期护理储蓄;另一方面,严重疾病也可能会使之在55岁之前提前退休,提早开始长期护理生活,护理负担加重。
挑战二:寿命长,但晚年不健康
寿命的长短对长期护理开支有很大影响。1990年-2010年中国人期望寿命不断升高(如图2)。
除了护理时间外,护理费用需要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而定。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多以慢性病为主,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等。老年人退休后慢性疾病发病率增加。据统计,2003年至2008年55-64岁慢性病患病率增长率约为5%,65岁以上增长率约为10%。慢性病是长期性的这些慢性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额外的护理费用。
(四)物价与通货膨胀问题
物价上涨会使储蓄的实际购买力减弱。
由图3可以看出,CPI的走势一直上扬,老年人若在年轻时采用储蓄的方式准备长期护理资金很难应对上涨的物价。
二、如何开发长期护理保险
长期护理的目的是为慢性疾病或丧失日常生活的能力进行恢复和修补,并使不利降至最小化。现今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比较单一。但其实不同老年人所需要的长期护理程度也不尽相同。为了适应现实我们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开发提出了以下几建议。
(一)开发差异化保险
1、差异化的保额
基于不同疾病所需要医药费数额的不同,提供不同保障。例如,老年性白内障平均住院医药费用为4820.4元,而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搭桥需要40071.3元。若是实行统一的保险定价就会导致顾此失彼。可以考虑根据被保险人投保前以及每年定期的体检结果确定保额。同时减少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的问题。
2、差异化的返还额
使用国际上公认的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来衡量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调查结果如表3:
虽然不同项目的百分比不同,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数字都在相应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会越来越弱,需要更多的护理。我们建议长期护理保险设计返还数额逐年递增的险种,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二)开发保险组合
长期护理保险可以解决护理费用的问题,使被保险人维持现在的身体状况,但不能补偿突发疾病的医疗费用。可以考虑使长期护理保险与重大疾病险相组合;与终身寿险相结合;与投资联合型寿险组合。还有很多组合方式都可以帮助被保险人圆满的度过晚年生活。
(三)开发精神上的“保险”
精神上的照顾与资金上的补偿同样重要。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了长期护理资金但是却缺少可以护理人员和良好的护理环境还是不能够满足长期护理的要求。2010年可供老年人疗养使用的床位共有4.98万张。但从1990年到2009年需要抚养照顾的老年人不断增加,截止到2009年已达到17615.4万人。由此看出,疗养院提供的护理床位远远不够。保险公司可以尝试与社区老年中心、疗养院、养老院联系,提供看护服务、看护人员和疗养场所。也可以尝试沿长产业链,直接自己开办老年人疗养中心。不但可以减少保险道德风险,还可以减少支付成本,解决护理资源短缺的问题。除此之外,对于愿意在家中疗养的老人,保险公司可以定期走访,开展慰问活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27-01
呼吸机的过度依赖是因为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已经习惯了被动辅助呼吸,造成对呼吸机的依赖,撤机后就无法自行调节呼吸,影响并延长了撤机过程。所以掌握好撤机方式与撤机时间并做好撤机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1]。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针对我院的15例呼吸机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撤机护理,现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的15例呼吸机治疗老年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使用呼吸机超过两个星期1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3.22岁;带机时间最短为15d,最长为125d。病种:肺癌2例,肝癌3例,脑血管意外3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运动神经元病3例,间质性肺炎4例。
1.2方法
1.2.1撤机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机械通气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其中辅助呼吸方法需要结合患者病情选择呼吸模式AC、PSV、PEEP、SIMV以及CPAP等。上机过程中及时按照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首先逐步改变患者的呼吸模式,当BiBPAP或SIMV+PSV能够适应一天后才开始逐步撤机。
1.2.2护理措施
(1)强化基础护理:认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结合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工作参数;结合患者病情每天进行2小时左右的翻身运动,并按摩1到2次,更换患者舒适。
(2)营养支持:长期使用呼吸机的老年患者因为人工气道的存在,多会出现并发症感染,而应激激素的释放使得患者机体代谢不断增加,造成了蛋白质代谢换乱。因此长期使用呼吸机的老年患者需要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纠正患者的负氮平衡。按照患者电解质和尿量情况,计算出补液量。其中营养液主要包括了脂肪乳、电解质、卡文、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等。
(3)呼吸监督:患者撤机后给氧吸入4.5L左右,当患者口唇与四肢末端红润,胸廓起伏情况较好,肢体无汗液、温暖,两肺呼吸平稳且对称,就可以撤机。
(4)呼吸肌锻炼:护理人员需要教会患者咳痰,在患者清醒状态下,协助患者进行上臂向上、下、前、后方向活动;患者在无力状态下,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3min/次的活动。
2 结果
这15例老年患者中有13例患者经过护理后成功撤机,顺利撤机概率为86.67%;其中有7例患者在一个月内顺利撤机,4例患者在三个月内顺利撤机,2例患者在四个月内顺利撤机。此外,有1例患者因为病情比较严重与多脏器的衰竭而死亡,1例患者脑出血死亡。
3 讨论
呼吸机是一种人工替代通气功能的科学措施,在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呼吸衰竭与大型手术后的呼吸支持等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临床医学上发现使用呼吸机超过了两个星期将会使得患者对呼吸机的过分依赖与撤机困难,一旦处理不当,在增加住院费用与时间的同时,还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与其他并发症等[2]。
老年患者因为生理功能退行性的改变,其免疫功能也会下降,且多数高龄老年患者还会伴随心肺疾病等[3]。因此在使用呼吸机治疗的老年患者撤机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病情,准确选择撤机方式。护理人员需要娴熟掌握各种呼吸机的具体使用方式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预防患者褥疮的出现,加强皮肤护理,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运动,预防四肢肌力的失用性萎缩;预控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患者使用的套管气囊需要定时进行放气处理。在撤机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撤机步骤与计划,教会患者进行缩唇式腹式等呼吸锻炼[4]。
本组抽取了 抽取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的15例呼吸机治疗老年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通过对15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后,顺利撤机13例,顺利撤机概率为86.67%,而只有1例患者因为病情较严重与多脏器的衰竭而死亡,1例脑出血死亡。这说明护理人员应该对老年患者加强基本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呼吸道护理,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为患者成功撤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桂芳.长期使用呼吸机的老年患者的撤机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23(15):121-123.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71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lderly in Changchun
LIU Yin
(Changchun Medical College, Changchun, Jilin 130031)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as well as the increasing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 life and economic levels, population aging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elderly. And rapid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into an aging population stage, predicts 2050 seniors will make up more than 3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1], pay attention to the elderly is concerned about their future. Life satisfaction is an important psychosocial variables, you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in the elderly, nursing home for the elderly life satisfaction in the elderly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are briefly discussed, Changchu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lderly care levels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Keywords old people; Life satisfa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1月至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春市两所老人院的413名老年人发放标准化调查问卷。研究对象均为已在老年护理院居住两年以上,愿意参加此项研究,口齿清晰、回答问题无障碍,年龄大于60周岁的老年人,收回有效问卷397份,有效回收率是96.1%。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老年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和生活满意度指数(LSIA)量表两部分组成。(1)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经济水平和居住形式。(2)生活满意度指数(LSIA)量表(中文版)②由范肖冬等人1981年修订,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库伦巴赫系数为0.798,共20个题目,其中正向题目12个,负向题目8个。每题的选项为同意、不回答或不清楚、不正确三项,正向题目的计分方式依次是2分、1分、0分,负向题目计分方式反之。总分40分,总分越高说明其生活满意度越高。
1.3 统计学分析
将有效问卷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包中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统计描述和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现状
调查发现长春市老年护理院的老人生活满意度最高分是39分,最低分12分,平均得分(23.16?.24);其中224人总分大于20分,占总人数的43.7%。与其他城市相比,云南省个旧市老年护理院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22.60?.63),③吉林市社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22.94?.65),④可见老年护理院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且有一定的普遍性。
2.2 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水平、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和居住形式等因素均可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详见表1。
3 讨论
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不仅是他们对自身生活状态的自我感受,也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体现;尤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子女照顾老人的精力有限。调查发现年龄越大,生活满意度越低,这与毛富强⑤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的生理功能、耐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很容易因为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小事而烦恼、抱怨。调查的397名老人中,有106人身体状况良好可以自理,并能够坚持参与护理院组织的广场舞、太极拳等锻炼,这些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26.05?.21)最高,建议老年人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适度的制定锻炼计划,戴群等人调查发现集体形式的锻炼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提高其生活掌控感,提升生活满意度。⑥
居住形式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主观指标之一,老年人因为空闲时间较多,有时会觉得孤独,有心事需要诉说对象,老年人的抑郁发生率在15%。⑦以上独居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最低(17.24?.26),已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即心理压力越大的个体生活满意度越低。⑧所以婚姻状况中有配偶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最高(25.85?.69),如果子女周末或节假日能经常来护理院看望老人,更多地享受天伦之乐,生活满意度明显有所提升。无论选择哪种居住形式,只要老人的居住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
较好的经济条件不仅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物质保障,对心理健康水平也会产生影响效应。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水平都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指数的最直接原因。⑨经济收入越高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越高(P
4 小结
长春市老年护理院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呈中等水平,仍有可提升空间。不同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水平、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和居住形式等因素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而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可以归纳为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如果子女、亲人、朋友及整个社会支持系统都来关爱老人、尊重老人,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消除城市老人与农村老人、高收入水平老人与低收入水平老人之间的差距,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长春市老年护理院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会有所提升。
注释
① 冯利芳.关爱空巢老人[J].青春期健康,2010.1(6):8-9.
② 汤倩,葛明贵.芜湖市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现状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4.3(28):183-189.
③ 杨芳,何小丽,孙蛟,杨润玉,吕雪,等.云南省个旧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2.5(26):462-464.
④ 杜瑞红,董莉萍.吉林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262-264.
⑤ 毛富强,李振涛,候洁,宋振强,等.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0.4(6):413-416.
⑥ 戴群,姚家新.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5):67-72.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88-02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环境污染、心理压力等诸多因素,老年直肠癌患者日益增多,目前手术根治是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方法。老年人在围手术期以手术为中心,是各种意外和并发症集中发生的阶段。高龄本身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症,但对手术打击的承受能力明显下降,客观上存在较多风险。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前、后饮食指导,能减少因对饮食护理的认识不足而引起的并发症,如低血糖、伤口愈合延缓、吻合口瘘等发生。饮食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法方之一,正是“三分治疗、七分调养”。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和维持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直肠癌患者严重缺乏相关知识,影响了治疗效果,从而影响了疾病的康复,这与错误的饮食理念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老年直肠癌患者饮食护理指导迫在眉睫,在饮食指导后可提高患者的营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本组老年直肠癌患者共76例,其中男性38例,年龄58至86岁。女性38例,年龄52至92岁。将76例患者按 1: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治疗组加以饮食指导。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禁食方法
治疗组的患者指导其3至5天,由半流至全流。术前8小时禁食、术晨禁食水。对照组的患者指导其7至10天,由半流至全流,术前8小时禁食水。
2.1.2 老年患者术前禁食的特点
对照组患者在通过医护人员对其饮食指导后禁食时间比治疗组时间延长,因为老年患者对手术的心理特点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由于医务人员对患者术前指导不够详细,多数患者不知其禁食目的,总认为禁食时间越长越好,因此,多数患者会自主提前禁食时间,禁食时间的延长易导致脱水和低血糖的发生,老年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轴的调节亦有减退,加上饥饿使交感神经兴奋,老年患者恐惧、忧虑情绪加重,通过神经体液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或血糖调节作用失调,更容易引起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2.1.3 术前饮食护理指导
由于直肠癌患者术前需进行较长时间的肠道准备,患者体能消耗严重。近年来研究证明,半流食在胃内仅存留1.5至3.0小时,或清淡饮料几乎饮后即可排空。为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入和术后的恢复,可指导患者少量多餐。可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在进食半流食时,可进食如软烂的鱼汤面条、排骨面片汤、小米粥、蔬菜汤、蛋白粉、海参胶囊等,在进全流食期间,可给与无渣鱼汤、肉汤、排骨汤、小米汤、蔬菜汤,可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加以调节,以保证有充足的营养摄入。
2.1.4 讨论
由于目前直肠癌手术因物引起的全身情况较少,因此术前禁食时间有所缩短。治疗组禁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发生低血糖及脱水症状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传统的手术,术前禁食目的是减少胃内容量,减少因麻醉、手术及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呕吐或胃内容物返流的可能性;并减少术后伤口愈合延缓、吻合口瘘的发生。但由于60岁的患者已进入老年期,体内各生理功能已逐渐下降。国内外近年的研究报道认为行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尽可能缩短术前禁食及禁水的时间,对手术危险性大,有可能导致误吸或无法进食的患者则应采取给予静脉高营养的方法,补充营养。以减少手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饮食方法
一般直肠癌患者术后3天内禁食,3天后(注意进食时间应在肠鸣音恢复良好,肠蠕动恢复,开始排气)可进流质饮食,7天左右可进半流质饮食,半个月可进普通饮食。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长期护理;政策措施
1 老年人长期护理的现状与问题
长期护理是指由于疾病或衰弱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需要他人在医疗、日常生活中给予广泛的援助〔1〕。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是老年社会福利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长期护理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内一科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窒性心律失常患者30例,均符合WHO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男19例,女11 例,年龄65~85岁,其中80岁以上者7例,平均(70.5±10.6)岁。按美国纽约心血管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Ⅲ级10例,Ⅳ级2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强心甙、硝酸酯类药等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中详细观察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变化。持续心电、血压监护,详细询问心律失常控制情况和可能不良反应的症状。有无乏力、呼吸困难或咳嗽、心悸、晕厥、感觉异常或无力。并在治疗前后监测血压、心率、心律表现以及12导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变化。
2 护理
2.1 合理安置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呼吸困难者给予半卧位或坐位。患者的衣物、盖被应宽松。以减少憋闷感。吸氧可减轻呼吸困难,氧气应保持一定湿度,对不同原因的呼吸困难应给予适当的浓度和流量。合理饮食,老年人胃肠功能差,应少量多餐,尤其注意晚餐不宜过饱,避免夜间发生左心功能不全。适当限制钠盐摄入,避免食用高脂肪、刺激性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加重心力衰竭和诱发心律失常。另外,避免情绪激动、过劳,均能防止加重心肌耗氧量,诱发心律失常。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在Ⅲ级和Ⅳ级者,须严格卧床休息并取半卧位,并加强皮肤护理,同时协助翻身、排便及做好下肢护理等。以预防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待心力衰竭纠正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2.2 心电监护
2.2.1 心电监护内容 选用带除颤器的监护仪进行连续心电监护,电极片应避开心脏听诊区、心电图胸前导联的位置以及电除颤部位。要求护士应熟悉监护仪的各种性能,在心电监护中能鉴别各种心律失常并及时做好记录,必要时心电图检查。注意应在监护仪上设定心率报警范围,以便在严重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时及时报警,当发生频发、多源、多型、成对、连发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常为高危心律失常的先兆。护士要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异常迅速报告,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2.2 心电监护中常见的问题 (1)心电监护与心电图描记相结合。由于电极接触不良及干扰,患者改变,选择无过滤监护模式,心电监护显示心率不准确或误以为心律失常;或由于患者活动、电极接触不良、仪器的抗干扰功能下降,出现难以识别的紊乱图像时,可以作十二导联心电图对照。(2)如示波出现的干扰波与室颤非常相似,应去看患者神志与实际情况。(3)仪器感知功能不良:当心电图T波较高时,仪器会把T波感知成R波,显示的心率比实际心率高出一倍;当R波电压高低不一时,仪器有时只感知电压高的R波,显示出来的心率低于实际心率;当低电压时,仪器有时不能感知,误为停搏报警,应调整波幅。(4)血压数值的高低与测量的部位、袖带的松紧度及有关,对持续血压监测的患者,护理人员往往会忽视这些问题。
2.3 密切注意病情变化除心电监护外,还应严密监测意识、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注意患者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等,记录24 h出入量。老年人心力衰竭症状多不典型,有时甚至无任何症状而突然发病,夜间应加强巡视,因左心衰竭多在夜间发生呼吸困难。对意识障碍、疲乏无力和白天阵发性呼吸困难者要高度警惕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以防病情恶化,并详细记录。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尿少、烦躁不安、脉搏细速、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压变小等表现,预防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2.4 药物治疗的护理 注意用药方法及药物不良反应。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多为两条静脉通路,一条通道常规用药,另一条给予抗心律失常等特殊药物,静脉滴注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
2.4.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护理 常用药物为胺碘酮,住院期间多是静脉应用。推注抗心律失常药物速度均衡,不宜过快,边推注药物边观察心率和心律变化。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不仅病情危重,且于接受静脉输注胺碘酮治疗期间可因给药不当而加剧病情。静脉注射时严格掌握速度,观察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及血压,注意用药前后及用药过程心率、心律、QT间期等的变化。静脉注射过快易导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用药期间,正确记录药物起用、终止时间及剂量,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时的不良反应,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以及严重心律失常时应及时向医师报告。并予以相应处理。静脉注射给药时。以选用中央静脉导管为宜,药液浓度超过3mg/ml时,易致外周静脉炎。用微量泵泵入维持药物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规范微泵操作程序,经常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2 其它心力衰竭药物的护理 关于洋地黄类制剂,老年人对该类药物耐受性差,且要掌握个体特点及耐药差异情况。注意脉率及节律的改变。同时注意询问患者有无食欲不振、呕吐、腹泻、黄视、乏力等毒性反应,如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立即通知医生,暂时停止用药。应用利尿剂应准确记录患者出入液量。并注意患者有无力、精神萎靡、嗜睡、表情淡漠、抽搐、腹胀等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应用血管扩张剂时,须注意有无头痛、心悸、低血压等,给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滴速及观察血压变化情况,必要时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
2.5 心理护理 向患者简要介绍本病的救治措施及使用监测设备的必要性。医护人员在抢救时必须保持镇静、技术熟练、忙而不乱,使患者产生信任、安全感。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以减少误解。必要时可以留亲属陪伴患者。老年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易因病情严重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而这种恐惧心理会使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进一步限制心室充盈,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机体缺氧状况加重。需要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随时沟通和交流病情,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另外,老年患者易产生孤独感,具有自尊心强的特点,在向患者介绍有关心脏病的知识时,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并根据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老人,采取不同的说服引导,从老人的兴趣点入手,解除其心理负担。设法消除患者因疾病造成的心理压力,以帮助患者顺利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2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31例。所有患者在经过临床CT扫描或MRI扫描后均诊断为急性脑卒中,且患者在心电图检查中存在异常现象,脑梗死患者68例,脑出血患者34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后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心律失常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并且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为病情评估分析、吸氧、吸痰、开放患者气道、输液等。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急诊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急救处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急救处理,为其建立静脉通道。脑卒中患者容易陷入昏迷,舌部肌肉比较松弛,极易发生后坠从而堵塞咽喉,影响患者的呼吸,还会导致患者脑缺氧等。护理人员应当让患者行右卧位,及时清理患者口内异物,保证患者呼吸顺畅。护理人员让患者进行吸氧,监测患者心电变化情况,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此外,护理人员可以适当抬高患者的头部,可利用脱水剂等降低患者颅内压值。
1.2.2 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着重观察患者的神志是否清晰、瞳孔状态是否异常、是否出现呕吐现象及抽搐现象等,还要观察患者的血糖值与血压值。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颅内压护理,让患者处于安静状态,防止患者出现坠床。
1.2.3 指标监测
护理人员需要利用多功能监护器对患者心电、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严密监测,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现象,护理人员可以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避免患者发生猝死,还要在必要时应用起搏器、除颤器等设备[1]。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的心律失常现象并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患者痊愈且没有出现致残、致死即为护理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利用X2加以检验,若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差异P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心律失常现象分析
由上表可看出在102例患者中,频发早搏例数最多,窦性停搏例数最少,多源早搏例数也较多,医护人员需要重点观察这类患者。
2.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后痊愈例数49例,护理有效率达到96.1%,致残率与致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P=0.0457
3 讨论
老年患者在患上脑卒中后,病情比较危急,病势反复无常,带有极强的变化性。心律失常、死亡等多发于老年脑卒中患者患病5―6h后,患者若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2]。在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律失常现象进行分析后发现,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有早搏、心房颤动、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供血不足现象,患者的脑干等部位会受到严重影响,儿茶酚胺增加从而影响心肌,造成T波发生改变,导致心电图出现异常。这一现象与本研究结果中表1的数据相对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60例老年血透患者,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70.0±2.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5±2.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主要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
老年血透患者,大多是肾病终末期患者,患者不仅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还花费了大量的钱财,而且透析的过程也使患者非常痛苦,这些因素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非常大的负担,所以对老年血透患者予以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护理工作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要时常与患者做够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对患者的负面情绪予以疏导,并经常对患者予以鼓励,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1.2.2透析前护理
老年血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快,并发症比较多,并发症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心律失常,所以每次透析前都要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抽血检查K+、Na+、CI-、血尿素氮、血肌酐、CO2CP、凝血酶元活动度、血红蛋白等,了解患者的心、肝、肺、肾功能状态以及贫血、感染、和出血凝血情况,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做一个综合评估,预防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同时透析前也要对透析器进行检查,保证透析器的正常运行。
1.2.3透析时护理
透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每隔0.5-1h记录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各一次,按照记录结果协助医生调整透析方案,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心悸、呼吸骤停等情况,随时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工作。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流量、静脉压、有无血液分层、血液及透析液以颜色,若发生血液分层、凝血等情况,则遵医嘱加大肝素计量。透析液颜色变红说明发生了破膜,应立即通知医生停止透析并更换装置。
1.2.3透析后护理
透析后再次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抽血检查K+、Na+、CI-、血尿素氮、血肌酐、CO2CP等,必要时检查Ca2+、P3+,分析透析效果,并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遵医嘱进行相应调整。
1.2.4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每次的透析情况和患者疾病的发展,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食谱,饮食主要以低盐、低钾、高热量为主,同时限制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多补充维生素B1、B6、叶酸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值0-10分,分值越高,代表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SP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数资料采用(%)表示,并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检验,当P
2 结果
老年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缓不等,病程长,多因素常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发生。严重影响了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落实全科医师负责制,开展经常性的查、防、治、管。
洪湖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对全社区常住人口定期进行入户查体、测血压、听心肺、做心电图、验尿糖、查血液流变学、血糖、血脂等监测。按户、人建立健康档案,输入微机管理,对老年冠心病人按责任片由全科医师负责入户健教,巡诊,收家床,开展治疗。洪湖社区有居民67 246人,60岁以上人口10 040人占15%,通过入户普查掌握社区内老年冠心病人有1 255例,患病率为12.5%。全科医师16人,建立4个社区医疗站。每个站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及经济状况,把老年人分成3组,即:收家床的治疗床,每天入户查体、给予吸氧、输液、服药、带心电图仪、实验室检查等。康复床,病情稳定,每周入户巡诊1次,开药、查体、健教。保健床,每月入户1次,巡诊、健教、指导治疗。遇有急、危、重患者电话出诊随叫随到,抢救到床旁,陪护转上级医院。患者出院转回社区站由社区医师继续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拟定的诊断标准,治疗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46~71岁,平均(59±9)岁;对照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47~73岁,平均(60±8)岁。两年来,社区全科医师管理了老年冠心病人1 167例。管理率达93%,其中有胸闷、憋气症状、EKG有S-T.T改变的冠不全895例占71.28%,心梗史50例占3.96%,1个月内有过多次心绞痛发作,症状明显的311例占24.75%,合并高血压的有463例占36.86%,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的有616例占49.10%。通过社区全科医师系统管理、健教、查体、治疗,使老年冠心病人症状、体征有了明显好转。见表1。
比较项目
胸闷憋气
血压高于正常
高血脂
高血糖
心电图S-T.T改变
能干一般家务活
管理前
1 130(96.83)
1 003(85.94)
1 130(96.83)
573(49.10)
832(71.28)
1 024(87.72)
管理后
444(38.01)
476(40.79)
282(24.15)
79(6.73)
656(56.23)
1 123(96.23)
1.2 其他资料:重点人群不间断监测,开展中西医治疗,对经常心绞痛发作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或常有胸闷、憋气、EKG、S-T.T改变明显的患者,在治疗上收家床治疗床管理。重点观察了90例。分两组对照治疗,患者常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肠溶阿司匹林,均不停药。一组静脉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下称治疗组),另一组静脉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下称对照组)。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灯盏细辛注射液是由中国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组给予灯盏细辛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用药14 d,并在用药前、后每天记录血压、心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变化等,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血糖、血脂、血尿常规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变化。
1.3.2 疗效标准:在疗效判定上,同等劳动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次数减少,胸闷、憋气症状基本消失,不需服用硝酸酯类>80%为显效。症状缓解或因劳累或其他因素发作,但能自行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为有效。症状同前需服药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为无效。
1.3.3 心电图判定标准:静息EKG S-T段恢复正常为显效,缺血性S-T段下移0.05~0.1 MV或倒置的T波变浅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为有效,用药前后无变化S-T段仍保持原来状态为无效。
两组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血糖(DM患者)、血脂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心绞痛)、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2~3,两组心率与血压变化比较见表4。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49
28(57.14)
16(32.65)
5(10.20)
44(89.79)
对照组
41
15(36.58)
14(34.14)
12(29.26)
29(70.73)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心绞痛)疗效比较;灯盏细辛能显著降低心肌缺血时血浆脂质过氧化物 ,具有抗氧化作用,清除氧自由基,提高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对心肌有耐缺氧和改善心肌灌注的作用[5-6]。本组研究表明,灯盏细辛能有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对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优于对照组,其临床疗效可靠,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可以认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其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在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日常管理和治疗应用中值得推荐。
5 参考文献
[1] 郑国安,李沅洲,李桂平,等.幽门螺杆菌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医学杂志,2004,5(7):76.
[2] 张卫东.灯盏细辛的化学成分[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29(11):498.
[3] 王锦平,王永铭.灯盏花药理作用的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5,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