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听力课的技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018
物理学研究的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面对着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从幼年起,就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谜,总想把它们解开。而学习物理是解开这些谜的途径。学生会由于解开长期困惑的谜而欢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较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能集中注意力就打下了听好物理课的基础
要想集中注意力,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意义,为自己提出明确的学习奋斗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增强学习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使自己在上课时,排除其他一切思想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就是培养自己学习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为物理学是一门饶有趣味的学问,它的许多现象妙趣横生,令人为之心醉,又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有着紧密联系。
二、学习物理的方法很重要,合理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在学习中事半功倍
学习物理要学会预习教材和阅读有关参考书,有条件的还可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通过预习知道下一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最好能列出提纲。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规律能通过预习而理解。
1. 怎样才能理解一个物理概念
(1)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
(2)明确概念的内涵。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或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深入理解概念的定义和它的物理意义。对于物理量其内涵包括: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是否是矢量?如果是矢量,它的大小和方向是如何定义的?如果是标量,它的数值是如何定义的?它的单位是什么?
(3)概念的外延,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也就是概念的适用范围。
(4)了解该概念与有关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如:在学过位移概念后,应了解定义这个物理概念是用于描叙物体在机械运动中位置的变化,为下一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做准备;其内涵是由起点向终点的向量,大小就是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单位是长度的单位:米(m)。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是:路程是标量,是路径的长度;在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
2. 怎样才能理解一条物理规律
(1)明确形成规律的依据、方法和过程。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体会人类的科学发展规律,对我们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也是及其重要的。
(2)明确规律的物理意义及其表述。包括:该规律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该规律所反映的物理本质,明确规律表达中的关键词句,明确规律的数学公式的物理含义等。
(3)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物理规律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的,或在一定条件下推理得到的,并在有限领域内检验的。所以,物理规律总有它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预习教材,除了学习物理知识外,还要注意学习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解决各个物理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在书中多次反复出现。
例如:等效法、理想化模型方法、类比法、假说法等。阅读时应该多留心、多揣摩,逐步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会。在学习时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每遇到一个结论时,就应该想一想,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是怎么来的,采用了什么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等。
上课要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认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把自己预习时对问题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相对比,看看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上课时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讨论,是否已经弄懂了。教师在课堂上可能会组织大家进行讨论,这时就要认真参加,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力求在课堂上把要学的知识弄懂弄透。
假如有的问题一时没有搞懂,要经过问同学或者问教师解决。不仅是记住新的知识,而且要努力让新的知识成为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使新的知识成为自己的常识。在听课中,不只是弄清基本知识,还要注意学习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思维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同时,还要做好课堂笔记,学会记课堂笔记。记课堂笔记有助于理解所学内容,有助于复习记忆,也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在课堂中,有的学生企图把教师的话全记下来,还追求笔记的完整,过多地考虑笔记的形式,这样会影响听课;有的学生课后不整理,不翻阅笔记,这就失去了记笔记的目的。须知,记课堂笔记不是目的,目的是帮助理解学习内容,有利于复习和记忆知识。
课堂笔记要用自己的话,把教师讲的重点记下来,书本上有的少记或不记,书上没有的多记,尤其要注意记下分析、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技巧等,让笔记成为自己探索新知识的激发点。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整理笔记的过程,既是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复习巩固的过程。如果还没有掌握记笔记的方法,听课和笔记发生矛盾,就要把听好课放在首位,下课后再参照同学的笔记补起来。
三、能做到理解记忆就把握了听好物理课的关键
听说一直是我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很多学生通过多年英语学习后能够看得懂文字,却听不到声音,更张不开口说英语,形成了“哑巴英语”。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国家教育部推行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听力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了主要地位。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利于听力教学有效进行的因素。本文将从分析影响听力课的因素入手,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听力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目前听力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对听力课兴趣不高。尽管教学改革已经进十年,但是在中学,传统的方式无疑还是因为考试分数的原因而备受青睐,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只要会做题,其他可以放松。再加上高考的压力,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比较注重语法和词汇,学生很少有机会上听力课,所以很多大一新生入学后普遍不适应。由于听不懂,久而久之很多学生把听力课当成了休息课,即使勉强去上课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二)听力课时少。虽然教育部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很长时间了,很多学生也为改革提供了必要的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等先进的工具,但是在可是安排上,听力课却一周只有一次,多的也只有两次,而且往往两次连上,造成了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大班上课。高校刚开始扩招时,英语教师的短缺成了主要问题,所以很多学校实行大班授课。尽管近两年英语教师的师资得到了补充,但是大班上课的模式很多学校都没有改变,造成了教师难以驾驭,很多活动难以展开,因此听力课老师只能采用单调的听,影响了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
尽管以上影响听力教学的因素并不是教师本人完全能够完全操控得,但是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从现状出发,从教学本身出发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听力教学提供可行的建议和经验而努力。
二、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条改变现状的对策
(一)调动学生听力课的兴趣。兴趣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重所周知,为了改变学生不习惯上听力课的现状,教师要选择一些难以适中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为了消除学生对听力的恐惧感,教师课以选择一些故事性强,与学生年龄段适合的片段,首先让学生看着文本听,给他们的任务就是找出自己发音的问题。然后让他们跟着录音大声朗读,在这时教师可以在主控台上随意抽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给予建议,避免了学生因为读音尴尬的问题。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上有了语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没有文本的听力测试,最后逐步过渡到只听录音记录文本的阶段。在这期间,教师可以适当选择对白清晰的英文电影片段让学生对西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有个了解。
(二)注重学生的听力技巧培养。实际上学生的听力障碍一部分是由不了解英语中的音变现象而引起的,很多看似很简单的句子,听的时候却容易一头雾水。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有必要向学生传授语音学习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英语的语调,重音,明白连读,弱读,爆破等技巧。比如:连读现象又分为1) 相同辅音的连读。如bad dog.不是把音节给吞掉,只是这个音节不发音 2) 辅音+元音:如of all ages 3) 元音+元音元音i后面再跟一个元音,两个元音间要加入一个“耶”的音,如stay up 元音o后面再跟一个元音,两个元音间要加入一个“我”的音,如grow up ;而爆破则是两个爆破音连接在一起时出现失爆。爆破音有p, b, k, g, t, d,六个爆破音任何一个后面紧接着另一个爆破音或摩擦音或鼻音时,前一个爆破音将失去爆破,如good time。
(三)精听和泛听。在学生基本上适应听力课堂,对听力需求有了增长的情况下,要对学生进行精听和泛听练习。进行精听时应让学生先把录音内容从头至尾听一遍,再把听不懂的地方集中起来,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播放。若有些地方实在听不懂,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把新的单词写下来,甚至允许学生查阅有些影响理解的生词。接着让学生再从头至尾听,直到能够听懂全部内容为止。通过这样的听力训练,可促使学生提高辨音及听力理解能力。在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记录文本,锻炼他们记录的速度,随后进行复述练习。相对于精听材料要选择故事性强或者科普文章来说,泛听则相对灵活,可以选用一些口语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以求熟悉英语发音,感受英语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扩大知识面,提高听力。
(四)听力考试中的答题技巧培养。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就是有些学生平时听力很好,但是一到考试的时候,成绩却不是很理想,这其实就涉及到答题技巧的问题。其实无论在平时还是考试的时候,学生在听的时候很容易将注意力过度放在某个单词上去,而且由于母语的影响,在听的时候大多都是在边听便译,因此,在平时上课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忽视不熟悉的单词,善于抓住关键词,能够快速记录文本等听力技巧。大学听力测试主要有选择和记录两种形式。选择题又分为对话和短文,在做这一部分时,预览选项非常有必要。因为从选项中可以获得相应的词汇,尤其是关键性的表达,有时阅读完选项就明白对话大致内容或文章大意,这样听起来自然就顺畅多了。对于记录的试题,一般都会读三遍,因此,第一遍在听的同时,要把握住要填写句子的长度,第二遍听的时候要把关键词都记录下来并增加写的速度,第三遍查漏补缺。最后,做完试题,还可以根据已有的语法知识进行完善。
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的研究,最终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听力教学不只是限于课堂上,在课堂外,教师也应该积极协调,帮助学生参加英语角,演讲比赛等活动,从多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并且通过观赏电影等活动加强文化导入,提高学生兴趣。
学生的英语技能训练,是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缺一不可。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英语听力教学技能的目标是:培养听的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本技能的训练方式包括:1.排除口音和背景音的干扰。2. 抓住关键词。3. 听并执行指示语。4.听大意和主题。5. 确定事物的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6. 预测下文内容。7. 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角度。8. 判断语段的深层含义。
把握住《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训练技能,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的“听说”课教学模式:情景导入——— 词汇铺垫——— 技巧渗透——— 活动巩固——— 评价与反馈。本文以以外研社英语教材必修五第二模块《A Job Worth Doing》的“听说”课内容为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1. 情景导入,就是把握住本节课教学的中心话题,采用灵活多样并适应学生实际特点的活动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为后面的听说活动做好准备。例如,在《A Job Worth Doing》中,情境的导入可以通过看图片并对其进行描述来完成。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关于“工作”的名称,让学生把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词汇铺垫,这个环节是整节“听说”课的关键部分,是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所谓的“词汇铺垫”,就是围绕中心话题,教师通过多种活动和练习的方式将后面听力材料中即将出现的生词,难词进行讲解和练习,目的是扫清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遇到的词汇障碍,提高听的效果和水平。
3. 听力技巧渗透。本环节是“听说”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中心和精髓。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听力技能的测试要点为:1),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2),理解主旨,要以;3),对所听到内容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推断;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可以采用的测试和练习方式为:1),单项选择;2),是非题;3),完成句子;4)完成图表;5);简单记录,总结;6),按指令完成任务。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测试方式的选择或者重组,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的听力技巧简单的举例如下:1),边听边记笔记,先写提纲,最终形成正确答案或故事梗概;2),根据听力材料上下文猜测文中出现的目标词汇和短语:同英语阅读一样,上下文语境和语言的提示对于文中目标语言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听力过程中,也要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大胆猜测词义,排除干扰。3),捕捉主要信息:如:边听边选择,填空,连线,画图,补全表格信息等等。在上文提到的例子中,我便采用了这三种听力技巧,设置了如下活动:第一步,Note— taking(做记录),回答所给问题,Tips: make clear of the questions; listen carefully; take notes; put the notes you took into full sentences. 学生根据这几步,能够逐步完成所给任务,关键的问题在于,教师要检查:What are the notes that you have taken? 这样可以督促学生真正使用这一技巧,然后再引导学生将notes扩展为正确的,所需的答案。
4. 活动巩固:学生在听完材料之后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speaking活动检测对前一部分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说”的练习,加深对相关话题和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整节课的升华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下面的活动方式:讨论(pair work and group work);角色扮演(Role— play);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口头或笔头转述;根据笔记写出梗概;利用所听到的信息,以同一题目为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新的文段。
5. 评价与反馈: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并在学习中积极,有效地加以运用,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在各类教学评价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参考书目:
一、引言
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把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2004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是,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却远远达不到预想的水平。作为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方式,听力课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上好听力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至关重要。
二、大学英语听力课的现状
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听力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时少,教学形式呆板
大学英语听力课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方式。但目前的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听力课时少,教学形式呆板,教学效果差,学生积极性不高等几个方面。就笔者所在的学校看,听力课只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一学年的时间,且每周只有两个学时。这样的上课时数实在难以有效的保障上课的效果。其次,听力课教学形式呆板,基本模式就是上课老师放录音材料,听完之后对答案,没有任何提示和背景知识的介绍。如果选取的听力材料难度再不适宜,就很难吸引学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听力材料不够真实,脱离学生生活
目前听力教学的语言材料主要来自听力课本。听力课本的缺点之一就是听力材料不够真实,基本上是为了迎合学生的水平而编写,一般语速较慢,脱离真实生活。其结果是学生听得懂听力课本,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交际的时候往往就会显得手足无措,不能适应实际交际中的语言、语速。另外,由于听力课本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学生的实际生活,必然会导致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脱节,使学生对听力内容丧失兴趣。
3.忽视听力技巧和文化知识的教学
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往往只关注学生能否听得懂,只要做对题就想当然的认为是学生听懂了,而对学生是如何听的却很少给予考虑。事实上,许多学生都不懂听的方式,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听力技巧正确的获取信息。更有甚者,听力练习就是在猜答案。因此,老师应该把听力技巧的教学作为听力课的重要内容,教给学生。另外,听力课也不能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适时、恰当的引入文化背景知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力。
三、上好听力课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听力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上好听力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选择合适、真实的听力材料
作为应试材料的听力内容固然有其有效性的一方面,但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一定量的真实环境中的听力材料。如英语广播,英语新闻及英文电影等。把这样的内容引入听力课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真实、地道的语言,而且这些材料的内容更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听的积极性。
2.教会学生听的方式
听力训练不仅仅是训练耳朵捕捉信息的灵敏度,而是手脑并用,需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的综合性训练。常常有学生反映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有时可能当时理解了材料的内容,但之后却记不起刚刚听过的内容。针对这种现象的原因,老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教会学生做笔记是克服听力理解过程中记忆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来讲,听力过程中的笔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选择地做笔记。笔记要记重要信息、容易忘记的内容或者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
(2)有效的运用缩写、符号等形式,以加快记录速度;
(3)有系统地做笔记并尽量使笔记层次分明、主次清楚。
注意听的方式还应包括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精听、如何泛听;什么样的材料需要精听,什么样的材料需要泛听。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听的质量。
3.关注文化背景知识
听力教学也不能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教授文化知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减少他们的听力障碍。老师应对在听力材料中出现的关键词语进行必要的文化解释,让学生熟悉英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文化差异敏感性的增强会使学生从深层理解和把握语言,他们的听力障碍自然就会减少,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四、结束语
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利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听力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对听力教学的重视程度。作为老师,更应该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要做到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认真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共同努力,来提高听力课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郭铭.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纵横谈[J].佳木斯: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2,(2):66-67.
一、导言
听力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在学生的语言习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美国语言专家和外语教学专家W.M.River在其专著中指出:“在人们日常交际过程中,45%依托于听,只有30%靠说,16%来源于读,仅仅9%依靠写的实践。”听的技能不但是语言技能的一项内容,而且是基础英语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同时还是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
然而,我国的英语教学在语言方面往往单纯地强调视觉输入(阅读),而忽略听觉输入(听力),从而导致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听力低下,严重影响学生语言的吸收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要想提高听力,首先要从本质上认识听力,找到影响和制约听力发展的因素,然后才能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听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听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了辨音能力、逻辑和语法认定能力、背景确定能力、各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
能力以及信息存贮能力。
三、影响和制约听力发展的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要学好一门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到该语言环境中去学。在中国,很多学生学不好英语,原因之一就是缺少英语环境。这一点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除了能在课堂上说几句少得可怜的英语外,试问还有什么地方能让他们听到英语(且不说地道的英语)或用英语交际?既然学的英语没地方用,那么学英语怎么不会厌烦?学的东西怎么不会遗忘?听力怎能不低下?
2.学习者自身因素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一个人的能力也是如此。同样坐在同一间教室,同是一位老师教,听力水平也有差别。这是因为听力跟个人的素质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学习英语的动机不足,目的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还认为学英语无非就是“记记单词、背背语法、做做练习”,只注重读而忽视听,势必会造成听力技能薄弱。
3.教学因素
在农村,用汉语组织英语课堂教学还是屡见不鲜。原因有二:一是教师素质不高,无法用英语授课;二是学生素质不高,讲英语怕学生听不懂。另外,教法滞后或不当也是影响听力发展的重要原因。
4.评价因素
评价制度对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以前的高考、中考没有把听力作为考试内容,这使得听力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这种评价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能看懂一些英语,而在听的方面,则几乎没多少能力。
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1.努力创造真实的英语环境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上课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和进行课文整体教学,尽可能地创造真实有效的听力环境,培养学生听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去听去说。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多听是弥补由于缺乏英语环境而造成的听力低下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除了使用课堂用语外,还要用英语简单地解释词汇含义和用法、句型结构和语法现象,利用教材中的词汇、句子、句型和习惯表达法等进行英语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听力水平。
2.过好语音关、词汇关、语法关
语音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必备条件。语音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在听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中,摆在第一位的是辨音能力。辨音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理解能力的高低。辨音能力需要一定的语音知识为基础。没有一定的语音知识基础,要听懂是困难的。
3.培养听力理解的技巧
听力是听和理解能力的综合。要提高听力水平,除了要掌握良好的听音技能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听力理解技巧。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掌握听力技巧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这里着重讲理解技巧。
4.讲究训练方法
听力水平的提高不能仅靠听力课的时间,还要靠大量的课外时间。英国著名的学者D Johns认为,“良好的听力训练在外语学习阶段对克服语音困难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下面就听与说、读、写的关系,介绍三种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
(1)听说训练
听说训练包括听音回答问题、听后复述、听后解释和听后辩论等。而中学阶段的听说训练则侧重于听音回答问题和听后复述。听音回答问题就是让学生就所听到的句子、对话、或短文回答问题。教师要根据遇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讲解,帮助学生克服语音、词汇、语法障碍,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逐步提高听力。
(2)听读训练
听读训练,即听完一两遍录音后,进行模仿跟读。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是为了听懂语言并能识别其特征。同时,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发音、动作、习惯方面的模仿能力极强,学生在跟读时仔细揣摩句子的重读、弱读、失爆规则,从而掌握一些朗读技巧。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传授诸如语音、重读、音节,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识。一旦学生掌握了一定技巧,模仿起来就有声有色,有腔有调。
(3)听写训练
听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它对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很有帮助。听写要求学生具有精确的听的能力和快速的写的能力。听写的方式刚开始时可以是听音画勾,听音选图,听音标号,或听音排序。随着能力的发展,可以让学生听写句子、段落或短文,此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听写速度,因为听写速度反映着思维的敏捷度。在听写语速比较快的材料时,教学生听第一遍时可只记下每次的首字母,等到听第二遍、第三遍时再补全单词。通过一个阶段的听写训练,学生的听写精确度和听写速度会有所提高,因而听力水平逐步提高。
五、结束语
听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求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听力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放录音,对答案”的做法,代之以有系统有重点的听力技能训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更新内容,改进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听的能力。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针对他们听力中的薄弱方面加大投入,并采取适当的训练形式,合理地提出训练要求,重视参与听力理解活动的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单荤丽.制约听力的障碍及改进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3,(10).
[2]刘华良.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倾听”与“任务叙说”\[J\].教学与管理,2003,(8).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听力训练存在的问题
1.忽视听的技能、技巧和方法上的指导
现行英语教材非常重视听力训练,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不少于三项的听力练习的训练。听力类型的变化形式也多种多样,这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却把英语听力练习当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具体步骤去完成,忽视了听的技能、技巧和方法上的指导,对学生的听力行为既没有矫正,又没有训练的侧重点和明确的监控措施,往往只顾听力训练的过程,不顾听力训练的结果,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听力困难。
2.忽视听的微技能分步训练
英语微技能分步训练是指老师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将每个单词、词组、句子、对话、短文等,以及它们的语音、语调、语速、句子重音、节奏、意群、停顿、连读和失去爆破等各项微技能的指标都能逐步达标。但在课堂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很少做到微技能分步训练,甚至很少提及微技能训练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致使学生听力被动。
3.忽视语篇的整体理解的听力训练
现行的《新目标》英语教材,在每个单元section B的3a中都安排有一定数量的语篇专项练习,但练习的形式不拘一格,语篇的内容更接近社会,接近时代,接近学生,更凸显出对“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视,为学生英语知识水平的提升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搭建了多层次、多技能听力训练的平台。在语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篇语言知识的整体理解,而且还要重视语篇的整体理解的听力训练。
4.忽视听的理解活动的体验
所谓体验就是亲身经历,它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可大多数教师在做听力训练时,只是放两遍录音给学生听或让学生去回答。然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听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有的同学回答说“听懂了”,则有的同学回答说“没听懂”。老师说:“没听懂的同学也没关系,下课后自己去多听几遍。”接着老师又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去做听力,最后下课铃响了,听力训练结束了,老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有的同学对这节课的听力一点收获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听力理解活动的体验
5.忽视听的过程中的情感卷入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而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情感的介入就必不可少。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情感的卷入往往是与对话、短文或语篇中的语意联系在一起的,而语意又是与文中的情景联系在一起的,听者只有成为文定情景中的一员,才能体会到语言活动中的情感活动。
二、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听力训练问题的对策
1.诱发兴趣,增强听的动力
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过分的紧张和焦虑往往会导致其在做听力题时脑中一片空白,从而影响听力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听力训练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教师上课时态度要亲切,语言要生动、幽默,注意多鼓励、多表扬,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对于听力较差的同学要耐心细致地加以指导。另外多变的听力训练形式、竞争机制的引入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造环境,培养听的习惯
语言的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增加学生听的机会,让学生多感受英语刺激,这样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促使学生使用所学英语。这样不但对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有益,而且会使其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新教材配备了由英美人士朗读的录音磁带,语音、语调相当标准,是很好的听力训练材料,每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内容接近生活实际,涉及中外名人、体育、卫生、环境等多方面。在学习新材料时,教师应坚持让学生合上课本,听教师介绍课文背景知识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然后听录音并回答相关问题,最后打开课本。
3.重视技巧,提高听的效果
在听力课当中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法,增强学生的情景运用能力,可以使听力课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首先,听力课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目前的高职英语专业已经有细化成根据不同岗位需求而设定特定方向的趋势,但是并没有适合特定方向的听力素材,如果借用本、专科听力素材,或是高职高专类商务英语听力素材显然不适合特定专业方向,因此,必须要分别设计出适合各个专业方向的听力素材。鉴于高职高专类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窗口服务岗位,对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听力素材的选取应突出会话功能,选取典型情景会话进行练习,其中应包括适应各个专业方向的日常基本会话部分和专业会话部分。基本会话的素材比较容易选取,各类教材中的内容都可以利用。专业会话也可以理解为岗位会话,指的是特定岗位经常遇到的特定情景下的会话。专业会话的操练实际是练习在岗位上遇到的各种情况,这部分应是练习操练的重点。但是这部分素材的选取却是听力课素材选取的难点,因为目前并没有适合某一特定岗位的素材,需要教师进行认真、细致并专业的整合,而其中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专业。教师必须精通岗位业务,熟悉岗位需求,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教师针对岗位需要设定不同的模块,对各个模块内容进行充实,设定相应的情景,组织会话,形成素材。
(1)语言障碍。有的学生一开始就没有掌握正确的音标,不能准确地拼读单词,所以,听力材料中发音相近的词不能正确辨别,而对一些容易混淆的音素,更是不知所云。
(2)词汇障碍。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大小,掌握的熟练程度,对学生听力会带来最直接的影响,而那些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的现象,更会给学生的听力理解造成很大的困难。
(3)母语干扰。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词逐句翻译,用母语思维来考虑问题,而不能直接将外语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考,在听力中亦是如此,无形之中就多了个中间环节,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2.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而形成的障碍
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生,必须对英美的文化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要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人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如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势必会对英语听力理解造成影响,形成理智障碍。
3.英语学习中外部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变化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相应的变化,同样的听力内容,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与在语音室里听录音的心理准备和活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而多数学生又不善于高速心理变化,从而造成了听力理解上的困难。学生在听音时的情感因素和听力理解的有效程度有直接的联系,如果学生听音目的明确并有强烈的听音意愿,其效果就好,反之,会产生心理抵触和厌恶情绪。
二、听力理解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1.严把基础知识的传授关。首先,要认真教好音标,务必使学生掌握单词正确的发音,严格把好音标关。只要初中生从初学英语开始便人人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英语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是音标记忆法。英语与汉语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英语可以根据读音规则进行记忆。根据这一特点,会读的单词就自然会拼写,并且记忆时效也较长。最后,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传授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续以及语调等知识,加强学生的朗读技巧。
一、知识的传授过程要重视
首先,音标是学好英语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前提,因此要对音标认真学习,对音标教学把好关。对于音标、语调的学习,最终学习的好坏程度,都决定了每一位学生最终的语音基础好坏。其次,要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教师要做到对有意传授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续以及语调等知识,加强学生的朗读技巧。对于朗读技巧训练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巧走捷径,只能认真地坚持,不断地努力。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且认真地记忆单词,词汇量的不断积累,才会为英语这门学科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读音规则让学生进行记忆,根据这些特点,真正让学生做到单词能够准确进行拼写,读音训练的培养方法让学生不会轻易忘记。
二、重视培养学生听力理解的技巧与良好听的习惯
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听力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教师要教会学生听音前注意操练、捕捉信息,即要快速地浏览习题,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得到的信息,听的时候要边听边记,强化记忆,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句,长句抓住主要成分。“抱住西瓜,再捡芝麻”,听句子回答问题时要把题干和问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听对话和短文时,要抓住主旨大意,切忌因一、两个词而忽视全文。
三、将听力理解训练带到日常的教学中
首先,将学生的听力训练同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教学,其中听力教学便是其出发点,对于学生行之有效的进行良好的听力训练是最好的方法。其次,在英语课时安排上,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课前5分钟及每节课的复习时间,将一些英语教材资料让学生认真地听,接受熏陶训练。再次,在内容选择上要时刻结合新课程中对于教材中的听力课标规定,时刻遵循听、说、读、写教学的顺序训练方法,还可将内容改为听力材料进行相对应的训练。最后,结合教材中同步配套的听力教材和练习册,对听力时刻进行训练和练习学习,使得课堂听力练习最终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语言“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是第一位的。从语言学习过程的角度来说,“听”总是先于“说”。从言语交际的角度来说,“听”是输入,“说”是输出,有了输入才有输出。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听力训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对外汉语教学也不例外。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听力课学生到课率低、上课积极性不高也是无法回避的尴尬事实。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提高听力教学成效的方法和技巧。
一、课前“备录音”
教师的课前备课一要备教材,二要备学生,这是教学的普遍要求。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教学环节等。汉语听力课教师的课前备课也需要做好这些准备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即听力教师在备课时不仅需要仔细阅读听力课本,还需要仔细“听”课本,即听教材录音。我们知道,对于母语者来说“读”一份文字材料比“听”一份语音资料要容易得多,但这并不利于教师把握学生课堂听时的真实状态。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首先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学生,先听录音做练习,然后再阅读听力文本,将听的感受和练习的结果记录下来,结合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进行比较和总结,从而真正把握好学生学习的难点。
对此,笔者深有体会,很多时候备课时预期的教学难点可能在课堂教学时很容易就被学生领会、理解并掌握了,而一些备课时未精心准备的知识点反倒是大部分学生的疑难点;听录音时,教师觉得最难的题,并不是教学实践中学生做错人数最多的题,如此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要求教师不断增强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把自己当作一名真正的学生,从实际体验的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
二、听前说明任务形式
由于听力课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上听力课最怕教师什么都不讲就让学生翻到课本相应页数,然后开始播放教材录音让学生做练习。试想,如果我们的英语听力课这样进行会有怎样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做任何解释,不做任何提示就直接打开录音设备,让学生完成从未接触过的内容,是否超出学生能力暂且不论,起码学生在心理上会有一定的障碍。尤其是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学生的语感尚未建立,对目的语还不是很熟悉,如果此时教师不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讲解,做适当的铺垫和过渡,就把学生一下子推到学习任务前,仓促和不适感将极大地影响学生能力的正常发挥,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到课的积极性。
听力课是完成任务的课型,这就需要教师在任务开始前,结合所要听的内容,向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说明,使学生明白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从而达到通过增强任务的明确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效果,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听时丰富教学技巧
在基础阶段,辨别汉语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对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对欧美学生,汉语“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十分难以辨别,着实让他们头疼不已。而初级阶段的听力课,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在进行声、韵母和声调的听力练习,这让他们对听力课也十分地恐惧。
我们都知道,听是说的基础,所谓的“十聋九哑”就是这个道理。听不到说,就学不会说;听不出来区别,就体会不到区别,自然开口说的时候就体现不出区别,想表达“肚子饱了”却说成“兔子跑了”等“言非所意”的情况自然就在所难免。要想杜绝或减少此类因为发音不准而闹出的笑话和误会,就需要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打好、打实基础。一方面需要向学生充分说明听力课的重要性,可拿以往学生的实例说明提高听力能力对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及日常生活交际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地钻研、摸索有趣又有效的课堂授课技巧,因为学生要想做好听力训练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如果两节听力课只是一味地进行听的训练,让学生一直紧张地做练习,势必令学生身心疲惫,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师应当采取灵活多样、实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既要耳听口说,又要眼看手写,通过多方面、多途径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由于“听”和“说”的关系最密切,因此听说结合用得最多,也是最易采用的方式。在初级阶段的语音教学中,可采用听后模仿、听后拼读等方式;在词汇和语法阶段,可采用听后解释词语、听后说反话、听后表演等形式。
四、结语
听力课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一线教师去解决。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磨合,寻求科学地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从而促进听力课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琪.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语言基础知识的障碍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
2、母语干扰的障碍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多了个中间环节,这种心译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3、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的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中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如一些听力材料中常会出现 Thanks giving、April Fool,学生对西方的感恩节、愚人节等不甚了解,就会对这些感到茫然。
4、心理因素的障碍
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大打折扣。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听力理解能力不仅与听者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而且与听者所具有的文化知识、心理素质等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针对英语听力障碍对症下药,采用适当的训练策略。
二、听力理解的训练策略
1、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首先,要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音标关。
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让初中生人人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传授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识,加强学生的朗读技巧。朗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无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提高英语的朗读技巧。 转贴于
第三,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的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读音规则进行记忆。拼音文字的最大优越性就是词的读音与拼写一致,根据这一特点,会读的单词自然会拼,按读音记忆的单词也不会遗忘。
2、重视培养学生听力理解的技巧与良好的听的习惯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的训练,这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听力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教师要教会学生听音前注意操练、捕捉信息,即要快速地浏览习题,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得到的信息;听的时候要边听边记,强化记忆,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写,长句抓住主要成份。“抱住西瓜,再捡芝麻”,听句子回答问题时要把题干和问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听对话和短文时要抓住主旨大意,切忌因一、两个词而忽视全文。
3、寓听力理解训练于日常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