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如何搞好管理工作大全11篇

时间:2023-05-31 14:59: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如何搞好管理工作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如何搞好管理工作

篇(1)

摘 要:高校学生宿舍不仅是大学生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如何做好学生宿舍的服务和管理,要求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后勤保障。因此如何分析、研究做好新形势下的我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已成为目前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高校后勤;宿舍管理;服务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0.030

收稿日期:2015-03-20

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而学生宿舍管理历来被人认为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在建立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树立良好的校风,创造和保持文明的生活环境。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大学生群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这一切都要求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好学生宿舍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后勤保障。

1 领导重视,以学生为本

高校学生宿舍服务与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宿舍的服务与管理,确保学生宿舍的基础性、保障性、服务性工作。为了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要创造条件,提供能基本满足学生宿舍的设施和环境,校领导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抽出部分资金,为学生新建宿舍大楼、维修旧楼、安装热水、空调等,宿舍周边种植花草树木,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为寝室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人性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最大程度保障学生的利益,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没有学生、家长满意的学校后勤,就没有人民满意的学校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2 建章立制,重在管理

2.1 制度严密,做好本质工作

为了切实抓好宿舍的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服务好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一套科学的宿舍管理制度,包括作息制度、卫生检查制度、水电管理等,包括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很抓制度落实,做好精细化管理,奖勤罚懒等。实行后勤总务办公室领导,宿舍管理员负责学生宿舍的门卫、清洁工负责制,分工明细、职责分明。我校学生宿舍是由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和总务办公室两重管理,为防止互相推诿责任等现象,结合学校公寓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和交流,不断进行工作总结,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两部门做到了有事相互协商,做到了管理有计划,任务求落实,情况有反馈,经验有总结,问题能解决。要求学习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行为特点,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后,你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失,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服务和管理。

2.2 辅导员进学生宿舍制度

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督促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协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学生宿舍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校的主要责任。因此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住宿管理长效机制,组织辅导员进学生宿舍,既是学校倡导的一项工作制度,也是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坚持好这样一项工作制度,对于辅导员了解学生宿舍管理的真实情况,把握学生的需求,以人为本开展好思想教育、心理疏导、事务服务、文化活动等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 学生自主管理

为创造良好的的宿舍环境,是每个住宿学生是有的责任和义务。搞好宿舍管理,要求学生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宿舍管理活动,把握好锻炼机会,在宿舍管理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既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和自律意识,也为学生宿舍管理增加了活力。学生工作部和研究生工作部通过学生党员干部自荐和辅导员的推荐并进行严格考核,筛选出一批素质好、成绩好、能吃苦有能力的同学组成一支管理队伍,参与学生宿舍管理的一切活动,组织开展了“做校园建设的主人”等活动。使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校园文明建设呈现出新的面貌。学生党员的的素质、管理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他们季后走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权利,组织学生参与制定相关宿舍管理规章制度,让学生对管理和服务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学生的参与会使得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有利于信息的沟通,这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种培养。

2.4 搞好宿舍管理,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人不能没有约束,特别是生活在集体中,如果一个寝室里每位学生都要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杂乱无章,那是绝对不行的。有一个整洁、安静、和谐的宿舍中,同学们和睦相处,起居有序,从而可以产生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心情,就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必须强化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学生宿舍制定了卫生制度,要严格按照执行,我校学生宿舍采取与学院联手管理、学生参与管理等措施,利用竞赛、检查、评比、奖惩等。抓好宿舍卫生和布局陈设,针对高年级学生宿舍卫生较差的状况,根据“文明宿舍”评比标准,对宿舍卫生进行了彻底整治。重点是物品摆放和阳台厕所的卫生清理,做到物品摆放整齐,阳台卫生间干净整洁。针对个别学生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我们严格执行学校的违纪规定,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目前已基本杜绝了使用大功率电器的现象。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宿舍环境采取一系列手段来搞好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整幢楼内的学生正常作息,有次序地生活。例如:举办“文明宿舍大竞赛”就是一个很好地加强宿舍管理建设的活动,这一活动不仅包括了卫生方面,还包括精神文明、环境布置、节约用电等诸多方面,让同学展示他们各自才华,调动他们的综合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宿舍风气。同时要抓好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公寓服务与管理的根本,离开安全而谈其它的管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在公寓的管理中,要始终把防火安全、用电安全、财产安全、生命安全等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3 强化文化建设、关注特殊群体

3.1 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学校在宿舍楼里开办了学生阅览室,让广大学生业余时间里,不出宿舍也能学到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大大地丰富了同学们业余生活。学校还为每个宿舍楼安装了橱窗,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思想的园地,在这个园地里,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对宿舍里种种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给宿舍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在这个园地,表扬先进,批评不良的宿舍风气,从而达到教育、帮助学生的目的。例如,通过橱窗,向广大学生宣传勤工助学的目的意义和勤工助学同学的辛苦,是同学们真正认识到困难同学的最好帮助,并一定是在金钱上给予资助,真正的帮助应该是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这样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渐渐在宿舍中形成,对宿舍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宿舍是学生的“家”,也是一个小社会,因此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价值观念等方面,宿舍这一特定的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作用还很大,因此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应忽视这一阵地。在学校,课堂教育是主要的教育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是由老师教给他们的,具有共性化特点,而在宿舍里,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他们可能接受不同的教育,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在那里他们的思想更多地表现出个性化特征,这就要求在宿舍文化建设中,注意加强对同学精神文明建设。例如,举办一些宿舍内的讨论会、演讲、征文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优化宿舍文化建设的环境,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宿虽小,,对学生的大学生活动却起着重要作用,这里不仅是他们生活的场所,还是成长的舞台,宿舍文化建设能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

3.2 关注特殊群体学生

这些学生包括贫困生,患心理疾病和患病的学生等,对于贫困学生,要多帮助多关心。尤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和这些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不能歧视;二是要注意这些学生所在的寝室的情况,对于患心理疾病和患病的学生,要和学生工作、研究生工作部及各院系联系,尽可能掌握这些学生的情况,有异常情况,及时通报,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亚慈.主体德育观下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篇(2)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校图书馆的经营需要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图书馆发挥自身作用和功能。

一、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人本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人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人”包括图书管理员与读者两大方面,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必须同时突出图书管理员与读者的作用和地位,把他们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所以,图书馆工作不再是单纯“物”的管理,强调的是人的服务,以人为中心。

当今世界正处在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知识量每2年就增加1倍,一般文献的有效期缩短到5~15年,文献种类与载体日益多样化。同时,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广大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网络等硬件日益丰富、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内涵拓展很快,其业务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向馆外延伸。高校图书馆已从原有的借还书工作,向读者教育、信息咨询等高层次图书服务拓展,注重职工素质的人本管理模式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提高效益、增强活力的必要手段。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使其适应新时代图书馆“情报中心”职能的需要,更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是指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强调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提高管理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图书馆的管理者采取富于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在尊重人性、理解人性的基础上,善于团结、组织人才,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每一个员工的利益通过有机整合,成为集体利益,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不断增加人力资源方面的投放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来满足师生的需求。

图书馆员要不断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这不仅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要求,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只有具有一定综合素质和现代化专业技术水平,才能符合现代化图书馆工作的需要

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好务,强度服务的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真正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图书馆必须顺应师生对知识和信息要求的变化,及时改进服务方式,满足读者的需要。由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中,读者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地提高,这就需要图书馆不断改进工作。比如实行全开架服务,藏阅一体化,借阅、视听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图书馆要深入了解读者(师生)的信息需求,实行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次的服务,及时地为他们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就是用一流的人才、现代化的设施、丰富的信息资源满足读者的特殊需要,为他们提供特色的、专业化的服务。

满意度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服务,使读者在总体上满意的程度,是满足度、关心度、便利度等评价指标的综合体现。因此,追求较高的读者满意度应成为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奋斗目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经费不足,任何一座图书馆所购资料都是有限的,因此单靠一个或几个图书馆是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的。但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高速发展,通过信息网络查找资料越来越广泛,从这个角度来看,图书馆是能够满足读者需要的。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接待读者时,不能轻易说出“不知道”或“不”字,不管什么问题,只要读者找到图书馆,馆员就必须尽可能地给读者一个满意的答复;本馆解决不了的,也一定要指给读者能够获得解决的途径或机构。

四、树立现代经营观念。

一方面,必须彻底改变长期以来“重藏轻用”的倾向,从原来的单纯书本出借,向信息寻找、加工、提供与知识传递转化;另一方面,图书馆真正的“比较竞争优势”来自员工团队的“集体创新”和“集体责任感”,馆员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确立馆员在图书馆的主体地位,以全体馆员为依靠,采纳其合理化建议,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职工的才智。

五、建立激励机制。

规章制度的制订要以人为本,具有可操作性,既承认馆员在性别、年龄、资历、生活等的客观差异,还要有效地规划统一的图书馆管理奖罚考核制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物质激励机制,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在物质激励的同时,重视精神激励,通过评先进与优秀工作者,树立模范榜样。杜绝任人唯亲,建立选贤选能、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

六、提供全方位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教学与科研的辅助单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以馆藏为基础的“一次文献”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要求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也趋向多样化、个性化,必须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方面,重视新生的图书馆技能培训,定期举办“新生利用图书馆”、“读者服务与知识导航”,以及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检索与利用、国内外资料原始文献检索等介绍,让大学生掌握从现代图书馆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信息的能力。第二方面,开展网上服务,加强与读者的及时沟通。改变图书馆封闭式运作的传统做法,在图书馆web站点设立意见箱,个性化定制服务和虚拟社区,及时反馈广大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现有图书馆全开架自助式服务的基础上,把本馆书目信息到网上,开展网上预约图书、推荐新书目等业务,购置自助借还书机,避免读者借还书排长队的现象,为读者节约借还书的时间。

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一切工作要围绕着读者这一中心环节来进行。首先,要了解、预测和识别读者的需求倾向;其次,应着眼于读者利用文献能力的开发和提高;最后,图书馆的布局、环境设施应体现人文关怀以及一切规章制度的制定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为出发点和归宿,实现图书馆读者服务由“以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的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王琼林等,现代化图书馆队伍建设方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付立宏,图书馆管理教程(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高校图书馆做好参考咨询服务的思考《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年05期.

篇(3)

    我国公立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所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也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坚实保障。目前,随着近些年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固定资产占学校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固定资产已占资产总额的80%左右。与此同时,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所存在的管理混乱、资产使用效率低甚至资产流失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何确保高校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根据1997年《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单项价值在100元以上,耐用期超过一年或者单项价值不足100元但耐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教学、科研设备。除此之外,某些价值虽然不高,耐用期较短但比较珍稀的财产,相关高校也应列入固定资产。高校固定资产从部门上划分可以分成四类:教学、行政、科研、后勤;按类别上可以划分为五类:仪器设备、家具、房屋建筑、图书、车辆。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固定资产范围、分类和单价的确定;固定资产增加、使用、维护和处置;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等。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等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种类也都在不断增加中,近年来虽然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正在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但在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特别是公立高校在日常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的漏洞和缺陷。

    二、公立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

    1.责任落实有问题,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当前形势下,很多公立高校都依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制定了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各院校基本上都有一位副校(院)长,各院系有一位副系主任分工负责固定资产管理人。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上至学校主管领导下至院系具体负责人,很多人都是身兼数职,一人从事多项工作,承担多重责任。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或是重视不够或是无睱顾及,形成监管责任的缺位。其次,相当数量的高校分管财务的领导既不是科班出身,又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造成实际领导能力上的缺位。

    此外,大部分高校都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本校实际制定了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规定,但很多制度要么与学校的现实相脱离,要么含糊笼统,只是墙上画虎纸上谈兵,造成有制度无落实的监管漏洞,导致学校固定资产损毁或流失现象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2.资产管理机构不统一,造成权责不明,资源利用率不高

    当前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一般是:账物分管、归口管理。也就是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价值的核算,各使用部门负责所使用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按类别由归口部门管理,如设备部门负责教仪设备的管理;总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物与办公设备的管理;图书馆负责图书杂志的管理等。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来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和监督。从表面上看,上述这些部门都在管理,实际上却没有一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统筹负责。由于管理形式多为条块式分割,且为多头管理,加之部门间常常缺少沟通和协调,导致高校对相关部门资产的管理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控制,权责不明晰,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混乱。其次,这种僵化的多头管理模式不利于资源共享。在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中,除了少数大型仪器设备实行共用外,绝大部分固定资产都属于各院系或者各部门所有,由部门自主管理。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多数学校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院系与院系之间施行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各部门各自为政,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固定资产各为其用,其他部门在借用时大费周折甚至无权使用。学校固定资产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的问题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闲置浪费或资产利用率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固定资产的贬值。如这几年高校多部门争相购买电脑、投影、摄像机等数码类产品,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不少产品使用效率并不高,甚至长期闲置,这样无疑会使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加大,造成固定资产的极大浪费。

    3.账物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造成高校固定资产流失

    当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在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时间久的特点,不易澄清底数,而且往往在清查时只注重点数,而不注重物品的好坏。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长期不了解,致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卡、物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资产管理缺少统一监管,财务部门和分散的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及台账不统一,存在差异,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不对称;二是学校内的二级学院用自筹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很少在学校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建账;另外一些捐赠或划拨的固定资产也存在没有在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入账的问题;三是随着政策的改变及教职工工作岗位的变更,某些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性质及所有权问题已经发生转移,但有关部门没有到财务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注销手续及变更手续。但相应的变更手续不完善,致使管理部门资产统计时,出现账物与实物不符的问题。

    三、加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建立健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统一实施产权管理,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节约,加快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加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如下。

    1.强化管理意识,明确管理责任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校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作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既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好用,又要研究探索资源合理配置,为固定资产的投资提供依据。其次,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用结合”的原则。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在资产管理中要明确领导负责制,签订主管责任书,主管领导要强化固定资产责任意识。

    2.改善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

    高校要依据国家规定及本校实际,建立一个专业、高效、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对全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检查、调度、维修等,彻底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资产管理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出台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制定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与实施,对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行政办公设备、房屋、地产等进行一级管理和监督。财务部门要强化一级核算,侧重于掌握国有资产总值,实行总量控制。各基层学院及职能科室要指定必要的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工作。总之,要各司其职,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监督管理机制。

    (1)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对固定资产首先要摸清家底,建立管理固定资产的账卡制度,详细建帐立册,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都要对每一项资产建立品名、使用人、责任人等要素齐全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或卡片,便于随时查对。其次要定期清查,盘活存量。要严格执行资产清查制度。清查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帐实相符,帐与帐相符,还要对资产的使用情况,使用效率等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改造时,哪些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需要淘汰做到心中有数。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和闲置。

    (2)完善固定资产增添和采购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要根据勤俭办学的方针,从需求出发,立足实际,精打细算,坚决避免铺张浪费和随意购置。增添固定资产必须按照学校发展规模、专业设置、科研方向进行全面规划。固定资产采购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采购制度,对一般资产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的仪器设备还要采用采购论证制度,杜绝盲目采购。

    (3)强化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执行各项内控制度非常重要,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出入库制度、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固定资产报损报废制度、固定资产使用制度等,并加强对各项制度落实的监管,实行严格奖惩。对固定资产因使用人或管理人保管不力、管理不善,以致发生被窃、遗失、损坏等情况的,应严肃认真地查清责任,除责令赔偿外,还要视情节轻重给予适当处分。

    同时也要大力表彰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成效显着,效益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大家对固定资产的维护意识。

    3.加强资产审计,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篇(4)

一、丰富课堂教学,不断改造学生的学习观念

实践已经证明,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途径。旅游酒店管理课程是一门现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的课程,我们不能够用传统的灌输方式去让学生吸纳知识。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去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力图通过教学改造他们的学习观念,使他们能够对课程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知识。

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丰富课堂内容:一是及时全面地传递旅游酒店管理方面的最新资讯,包括国家和当地政府关于旅游方面的政策法规、关于景区建设的信息、关于旅游酒店的规划与管理等等。教师应当利用自身的优势,专门为学生准备一些最新的、资深的、专业的书籍或讯息,并经常为此而展开全班性的大讨论,使学生拓展视野。二是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打开话题。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不要用空泛的理论去说服学生,否则会导致学生的反感情绪,应当用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些指引。不但使他们了解到学习知识后绝对会有用武之地,同时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大家都围绕某一话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三是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漂亮的课件。作为一个大学教师,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如尽量找到一些ppt模板、ppt素材、gif动画、名言警句、搞笑短语、优美图片、培训游戏等来丰富课堂教学,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对他们主动去接受教育并学习知识有莫大的帮助。

二、加强课后探索,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是加强课后学习交流。教师要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对于旅游酒店管理学习的问题或者其他领域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课后交流的形式很多,如专门建立相应的旅游酒店管理系列qq群、开设公共邮箱、建立个人主页、建立个人博客等等。通过这样的多种形式的交流,会使学生改变很多。比如,讨厌旅游酒店管理的学生,往往转变成一个热衷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这对他们及早进入学习状态有着较好的助益。

二是进行专业素养培训。有时学生会由于种种原因处于迷茫期,教师这时就可以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为每个学生出一个旅游酒店管理方面的论文题目,并规定封面和正文格式规范,“一人一题,严格规范”地撰写课程论文,鼓励他们完成,以此培养他们细心、耐心的态度和专业素养。

三是完善专业实习,改善学生的实习环境。作为旅游酒店管理课程的专业教师,必须努力地去改善学生

转贴于

的实习环境。如可以创造条件,寻求全国各地的旅游星级酒店的帮助,并派他们到那里实习。学生必须在旅游酒店或优秀的单体酒店实习,才能够学习到更多实际的知识和经验。

三、致力就业指导,改进学生的就业渠道

很多人都在说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好找工作,找到酒店的工作也做不长。很多统计数据也显示,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个现实的背景让很多学习本专业的学生有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会影响到他们在学校的学习与进步。

篇(5)

一、明确做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只要有书,就是一所学校。”高校图书馆是一个高等教育单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情报资料等各种文献信息的中心,是教师的教学科研基地,也是学生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是服务教学、联系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图书馆可以通过书刊资料让广大师生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为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截止到2009年8月31日,我校两校区(燕岭校区和五山校区)共有各类藏书79.9万册(种),其中纸质图书138209种,455496册,电子图书213953种,其他资源折算129071册;订阅2009年报刊1501种。那么多的书籍,如何最有效地管理就成为一个摆在图书馆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所以首先要确立一个指导思想就是高校图书馆必须为高校服务,为学校师生进行科研教学、获得新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服务,为领导提高管理水平服务。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

1.加强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

要发挥图书馆的最佳效益,除了不断充实和丰富馆藏外,还必须建立和健全图书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用这些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有《图书馆工作人员守则》、《图书馆阅览室规则》、《图书馆借书证管理规定》、《图书馆图书外借规则》、《图书馆图书资料采购和保管规定》、《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定》等。在添置新书、登记排架、借阅流通、整理装订、整理装订和修补、日常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应加强管理力度,以规章制度确保图书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目前高校图书馆中的图书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为数不多,因此,要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一方面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和忠于图书馆事业,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文明礼貌,举止有礼。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学习,使图书馆管理人员了解图书馆各学科的理论方法,努力学习和掌握图书馆学理论知识。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人员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外,还要注重本馆的实际工作需要,例如了解本高校最新设置的专业、主要课程,要用到哪些书籍,毕业后主要面向哪些领域。而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的技术环境,改变了文献的载体、语言及传播方式,也使得图书馆传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新的改变。因此,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还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如果像以前一样只会用手工操作,就远远落后于时展的步伐。

3.完善工作体系,使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衡量图书馆服务管理质量与水平高低的尺度,就是要看它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日益提高的学习与教育上对借阅与阅读的迫切需要。然而,多年来由于基础条件的不足,图书馆一度存在着不能适应与满足实际要求的情况。表现为:一方面是服务水准层次低,阅览服务只停留在最一般的手段上,只是维持材料随到随上的古老阅览方式,并未形成科学的程序模式。另一方面,现代化程度低,阅览规模小,材料不充分,还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各方面教育教学发展与学生学习的实际及不断发展着的教育教学的阶段与层次性要求。现在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是图书馆完善整体工作体系,让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的前提。

4.学习同类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是图书馆的直接服务者,图书馆管理工作是一种学术性、服务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经常参加高校之间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了解他人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知道最新的图书馆管理资讯,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做好准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在日益增加,这就给图书馆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成长,才能与时惧进,开拓创新。

三、做好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

1.有的放矢,做好书籍采购。

高校图书馆人员必须广泛征求学校学科带头人及广大师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对某些信息和对某种刊物的需求情报,并将其作为采购书籍的主要参考。在选择书籍时,应突出以教学需要为重点,以各专业教学和学生的主要学科为主,兼顾其他娱乐性、消遣性等,对于涉及基础学科和相对稳定的专业书籍,在收藏时应该做到不漏订、不脱期。同时,应广泛装贴订购新书目录,征求读者意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经过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的做法,再加上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才能使图书采购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2.开架服务,做好新书宣传。

凡新购图书一经入馆即开始进行图书的盖章、分类、编目、输入电脑,尽早与读者见面。当新书已经输入电脑时,将到馆的新书目录登在图书馆一楼大厅的宣传栏上,并同时在校内网上的图书馆页面的《新书通报》中宣布这一消息,以便读者知道最新的读书消息。对新来的师生要主动向他们进行图书馆规章制度的介绍,并向他们介绍藏书布局,推荐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介绍如何检索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如何办理借还书手续等。

过去图书馆普遍采用闭架式藏书管理方法,无形中构成了藏书与师生之间的鸿沟。现在高校图书馆的开架服务,打破了这种无形鸿沟,使师生们直接面对丰富的藏书,开阔了视野,缩短了查阅时间,不但调动了师生对各类文献的阅读积极性,还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和普及率。

3.有效导读,提高阅读效率。

高校的学生多是从中学升学上来的,中学的课外阅读与大学阅读毕竟有所不同。不少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量不够、方法不当,造成阅读消极、盲目、低效的状态,有的学生甚至有课外阅读会影响功课成绩的错误想法。有些学生的阅读停留在“随便看什么”,不是因为“我要看什么”,阅读没有目的,有些学生专门找那些装帧比较漂亮的杂志来读,结果事倍功半。因此,有必要做好导读工作。导读是沟通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和学生需求的桥梁,是使用学校图书资源的金钥匙,是向学生传授利用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料,选择和鉴别所需阅读文献的有效手段。作为学校图书管理员,做好导读工作,图书馆的功效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导读工作,可分为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向学生介绍藏书类别、数量,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如何提高阅读效果,学会哪些书刊、哪些文章要精读细读,做到学生阅读前心中有数,不浪费时间等。

4.做好服务,满足读者不同需要。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性质的学习机构。正如市场一样,读者就是图书馆的顾客。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转换角色,更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让图书馆的功效得到发挥。做到这一点,只有充分了解、正确把握师生的阅读需求,才能将图书馆的阅读率提高,从而让学生在图书阅读中增长见识,培养自己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及正确的价值取向。图书馆员要本着为读者所想,切切实实为读者服务的理念,细致耐心地为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读者群的精神文化要求,使图书馆成为读者之家、学习之家。

此外,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一个文明窗口,而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大多数是从中学考入大学的学生群体。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图书馆除了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以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形象对他们来说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一个图书馆的管理的好坏,除了看馆藏是否丰富合理,管理是否科学等之外,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也很重要。所以,图书馆管理员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语言,化解馆内有可能出现的矛盾,使图书馆内呈现出和谐、安静的气氛,以利于读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的海洋中去。

高校图书馆如果按正常行政上班时间或上课时间开馆,必然会与许多师生真正所需要阅读的时间产生错位。因此,图书馆必须在满足学校阅读课的前提下,尽量多安排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馆,以便满足阅读需求,提高书刊的流通率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高速公路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而且跨行业,投资的消耗大,占地面积大的特点。一条高速公路从勘察,设计到最后的竣工整个环节中所使用的施工时间长。由于高速公路是一个线性的结构,暴露在自然之中,受到了自然界风雨雪等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再加上来往车辆的磨损,意外事故导致路产出现破坏的现象,在加上人为的破坏,使得高速公路的质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因此,要想全面做好高速公路的质量,不仅仅要从勘察到竣工各个环节中的质量,同时还应该加强运用过程中的养护和管理,使得经常处于完好无损的状态,全面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

1.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基本要求

高速公路的养护是高速公路在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在建成投入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了高速公路的交通量,使用性能也会逐渐衰减,并且出现一系列的病害。为了全面保证高速公路的畅通、安全使用的经济效益和使用功能,必须要保证高速公路原有的设计状态。必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精切经常、及时的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和管理。

2.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2.1、养护工作的及时性

高速公路在国家交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常客货运输对高速公路有着很大的依赖性。这就要求必须保证高速公路的完整和通畅,及时发现并修复损坏部分,确保行车安全、舒适,使得高速公路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受大的损失。养护工作中的任何马虎和懈怠,对高速公路自身的使用寿命,行驶车辆的安全均构成严重威胁。

2.2、施工作业的综合性

高速公路的养护作业对象除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及其附属设施以外,还包括监控、通信、照明、绿化、环保设施等各个方面。高速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包括着与道路、建筑、绿化、机电等各个方面相关的工作,构成了一个内容全面、互相协作、缺一不可的综合性工作体系。

2.3、作业方式的机动性

与其它类型的公路的养护作业方式相比,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具有更加机动、高效,养护方式更加多样、操作规程的程序性更加强化的特点,另外,实施养护作业时需还需要特别设置安全管制区段。

2.4、养护方法的复杂性

高速公路的养护不仅要求具有很高的机械化和专业化,还需不断摸索和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等。另外,在养护检测方面,需具备先进的现代化检测装备,指导养护作业的开展。养护工作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泛,技术含量高、技术手段复杂。

2.5、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

由于高速公路的造价极高,为保持或恢复其正常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付出的养护成本也是十分巨大的,这就要求从事高速公路养护的工作人员必须对高速公路养护对象的结构构成、作用方式等十分熟悉,具备相对较高的专业素质。

3.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和改善护路员管理体制

护路员是从事高速公路养护的第一线,除了负责路面保洁主要工作外,对所辖路段的病害熟悉程度要要过养护施工人员。按照规定,施工监理单位的日常巡查要求,护路员所负责的路段不应经常变动。其次,高速公路经常出现刺丝开口、护栏螺栓被盗等现象,护路员可起到看护、检举作用,有有效的保护路产。所以说他们的作用较为重要。其次较强护路员的素质。选用身体健康的青壮年签署劳动合同。同时由各管理单位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护路员出勤率的考核,每天由养护管理部门专人负责考情,对出勤率低的从养护总承包内扣除当天费用,用来奖罚鼓励。

3.2、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制度

制度是规范各项工作和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套好的规章制度,可以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可以正常的交接工作,避免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遗漏的现象,这就可以增加后期养护和管理的效果。一个单位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施工人员必须要相互协调才能做好整个工程,并且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施工企业的人与那拉私活,应该根据企业的施工特点,并且结合实际的情况,制订可以实行的规章制度。对于规章制度的监理必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度要求工作的内容必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和环节。第二,方便于在后期进行执行,在制订详细的记录的过程中,例如公路的巡查记录、养护记录、天气的异常记录等等。既路况调查记录、桥梁定期检查记录,桥涵淤积(冲刷)情况观测记录、交通情况调查记录、路面纵横缝观测记录、桥梁伸缩缝观测记录等等。制订这些原始记录目的就是为了将公路和公路有关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并且针对于这些记录及时的进行总结和归纳,方便于根据这些实际的情况及早的做好防御的解决措施,为做好养护和管理打好基础,最终可以达到早期的发现,并且及早的做好预防的措施。

3.3、加强对路基的养护,降低路基的发病率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担车辆荷载。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结构稳定、路用性能良好的基本条件。要及时对淤塞泄水槽、边沟进行疏通、清理,保障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使用功能。汛前对路基薄弱段落及沿线排水设施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并处理。加大汛期的巡查力度,及时修复路基水毁、泄水槽损坏、拦水带缺口等路基病害。加强对拦水带、收水口、泄水槽、边沟等集中排水设施的维护维修,是降低路基发病频率、做好路基预防性养护的具体工作。

3.4、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提高养护信息管理信息化是解决当前养护管理信息化低的当务之急,信息化的提高需要通过发达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通过各种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办法,彻底改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低效率问题,最终实现养护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3.5、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的技术

要提高养护作业科学技术含量,必须大力引进先进的养护机械,并对其加以充分的开发利用。由于高速公路的养护追求高效率、高质量,这就要求养护作业机械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养护机械化是养护管理工作中实现高速公路使用功能、提高公路服务性能的基本保证。实现养护机械化,不仅仅单纯的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护机械,还必须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特点,针对性的开发适用性高的机械设备。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及利用率,提高养护作业的科学技术含量,是改进我国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公路养护管理的机械化发展不断深入,对于机械化的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公路养护机务管理的工作也在逐渐的增加,随着社会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因此应该全面抓住机遇,在公路养护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养护的管理的理念,逐渐提高公路养护和管理。

参考文献

[1]马晓明.浅谈高速公路养护管理[J].科技信息,2013,10:480.

[2]张艳梅.浅谈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3,13:50.

篇(7)

关键词 岗位管理 绩效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

每个大中型集团公司都是由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组成。集团公司对业务单位的管理手段较多,包括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等等,但这些手段在职能部门实施就经常流于形式,员工靠自觉,长期以往对企业的发展很不利。如何建立一套适用于职能部门员工的管理体系,使职能部门员工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中工作学习,最终实现个人和企业双赢的目的?本文从多个方面对职能部门员工的管理进行了探索。

一、职能部门的岗位管理

要想部门工作任务高效完成,首先就要做好岗位管理,包括岗位分析、岗位设置和人员入编,具体如下:

(一)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来源于部门职责,部门职责来源于组织机构定位及战略目标任务。利用“矩阵分析图”对职责进行梳理,以人力资源部为例:横轴是“人员招聘、薪酬福利、员工培训、劳动关系和党群工作”等专业模块。纵轴是“合同制员工、劳务员工、退休员工和其他人员”等人群范围。通过矩阵分析图完整系统的将部门工作内容全面梳理出来。

(二)岗位设置

职能部门普遍采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设置办法。这种设置方法的缺点是各岗位各自为阵,大项目工作人手吃紧;岗位专业性强,人员变动时补充人员很难及时达到上岗要求;员工既能做要求高的工作,又能做要求低的工作;对人员成长不利。针对以上缺点,按照岗位扩大化原则和团队化原则对岗位设置进行变革,按工作内容分为成专业组,各专业组共同负责各业务块内工作。

(三)人员入编

人员入编时,只能因地制宜地选择既能胜任岗位,又有兴趣任职的员工,力争做到人尽其材、职得其人,达到整体效益的最优化。同时,人员入编时还应尽可能均衡搭配,每组既有较高水平的员工牵头处理复杂事务,同时又有水平相对较低员工处理简单事务。

二、职能部门的绩效管理

岗位分配好后,若绩效管理跟不上,就会出现“出工不出力,能者多劳”的情况,最终使得部门绩效目标难以完成。绩效管理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下:

(一)绩效计划

职能部门绩效计划包括基础任务和关键任务。基础任务具有一定重复性,规律性,往往已形成周期性定势,这类工作不用再另下计划,只需在岗位职责中明确即可。关键任务是根据公司目标任务和部门自身需要在当月安排的难度系数相当较高的任务,这个计划是在每季初根据当季的需要临时下达的。绩效计划的制定力求突出重点,让员工清楚本季工作任务和努力方向。

(二)绩效辅导

绩效计划下达后,部门负责人还要做好全程辅导,当好记录员和教练员。当好教练员即是定期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和员工讨论任务思路架构,帮助员工找准方向,避免浪费时间。当好记录员即及时对绩效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完成时间、质量、返工次数,来自各方的意见反馈、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

(三)绩效考核

首先部门员工进行自查,部门负责人对绩效记录进行整理汇总,得出考核结果。这一步的关键是有事实依据,如果没有实施过程的完整记录,考核就是空谈,无法落地,难以服众。考核的基础资料包括工作数量质量统计表、关键任务完成情况表、公文处理情况表、当季参加培训和技能考试的结果、考勤记录、信息上报等等。

三、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员工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个人学习与成长目标,对职业和组织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职能部门员工大多学历高,到企业工作除养家糊口外,还对个人未来发展非常关注。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一)建设好岗位发展通道

根据企业岗位特点,建立起适合企业的岗位序列和岗位层级,如将岗位分为领导序列、职能管理序列、技术序列、技能序列和营销序列等,使具备不同能力素质、不同职业兴趣的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上升路径,避免所有人都去挤“领导岗位”的独木桥。企业在建立岗位序列时,还应明确各序列任职条件、评定、考核、晋升和降级办法,岗位序列层级与薪酬等级的对应关系等,给员工明确的努力方向和晋升机会。

(二)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设计

企业通过引入外部或内部专业测评工具,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工作态度、个人性格和特长进行评估和职业倾向调查。根据测评结果为每位员工设立未来职业发展目标、制订发展计划表。

(三)主动帮助员工发展提高

企业应结合员工职业发展目标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条件,包括提供培训、工作实践和业务指导等。培训包括在职、脱产等多种形式。工作实践包括岗位轮换、挂职锻炼等。业务指导包括业务工作讨论会、参加大型工作项目组、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上级及高层级员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职业指导等。

篇(8)

在我们现今的教育制度中,应试教育和主观教育虽然有着被淘汰的趋势,但大多数高校的教育主题模式仍然没有变。应试教育主要的思想是老师教学生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育很难是学生产生学习自主性,也间接的影响了学习效率。相同的是我们的高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基本也是一种应试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方式也缺乏灵活性,并以主观管理为主,很难让学生有存在感。所以说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从观念上来说还很僵化,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很难接受这样的管理方法。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1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

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固然有其历史必然性和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但在新的情况下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弊端。从现状上看,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已基本走出了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但地方院校,尤其是北方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还仍停留在忙于事务,常常重管理,轻服务,认为学生只是被管理者,学生只要服从管理者的管理,听从管理者的安排,以满足学校的现实需要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重点,而不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重点来开展工作就好了。

1.2高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滞后于形势发展

多年来,学校为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原国家教委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也制定了符合本校校情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无疑对我们的管理工作大有裨益;但其中也存在“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规定,使高校的管理工作时常处于“尴尬的境地”。这就使得高校想改革也无制度可依,无章可循,从而就产生了与其进行无头苍蝇一般的改革,还不如固步自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从而使得人性化的观念始终得不到贯彻。

1.3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使学生管理难度增大

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逐步实现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生源质量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从学生的数量上对教育体制形成了新的冲击,学习后进生增多;交费上学,导致经济困难学生增多;面对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由此产生心理压力造成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增多,这也使得教育方法的不当更容易使得学生产生情绪。

1.4学生辅导员队伍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管理人员短缺和质量不高。 按教育部文件规定辅导员数与所带学生数之比为:1:120-1:150,但大多学校的师生比例都达到1:300左右,有的学校甚至达到了 1:600或者更高。导致辅导员任务加重,无法在时间上和精力上对学生进行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及时给予心理问题的疏导。再加上高校中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队伍主要来源于本校留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们中很少有人专门学习过管理学或心理学的知识,同时又缺乏进修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机会。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以人为本观念

2.1要尊重学生

管理者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准则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同时要让学生有自我的意识,让他们敢于提出问题与设想或者意见,并肯定他们从主观上的自我认知与想法,达到相互尊重的效果,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或者说是单纯的朋友也好,在学习和生活上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2要关心学生

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于学生的有效措施,要主动关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经常与学生谈心,解除学生的一些思想负担,积极组织开展多种文体活动;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困难,掌握贫困生的情况,帮助学生克服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要关心学生的权利,在奖学金评定、评选先进、选拔学生干部、发展党员等方面要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并力求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2.3要培养学生

学生管理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单单的管理,而是通过管理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人的素质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中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我们要牢记的是管理是方法,而不是手段。通过管理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才是管理工作的目的。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不断进行培养和教育,才是高校管理的最核心内容。

2.4要激励学生

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适当的激励方式,对学生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激励与鼓励往往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主观意识以及“我能行”的思想,往往会使得学生产生主观能动性,从而哎学习与管理上都能更上一层楼。所以在学生管理中我们的教育体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并进而研究如何运用激励的手段来满足学生的需要。

3.结语

所以说,我们先进的学生管理制度还处在一个潜在的改革阶段。随着应试教育的逐渐退潮,管理制度的思想转变也势在必行。管理制度的改革首先是转念上的转变,要从管理学生转变成服务学生,改变学校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做到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来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我们的管理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管理。

篇(9)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中发散型思维非常重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方法有:①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②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对问题作反方向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③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具体操作中可通过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同一材料多种体裁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2、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可见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以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质量为抓手,优化作文评改方式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指导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模式,永远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并不能真正养成学生写作文和改作文的能力。

1、用肯定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写出的作文对他而言,都是最高水平的发挥,也希望得到肯定性评价。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等等裁判式的评语,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改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作文水平。①用赏识性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每次作文都是他们创造性的劳动,他们都期待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所以在作文评语中要多写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让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的赏识性评语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差的学生获得一份自信。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②用情感式的评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学生的作文真实体现了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他们纯真心理的自然流露。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一扇窗口,老师用用真实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③用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学生作文中有一点新内容、新思想、新见解,老师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教师对学生作文中的创见要赞扬肯定,异见要保护,误见要宽容引导。确保他们在每次习作训练中都有所收获。

2、改变作文评改的方法,提高学生评改作文能力。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评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改能力的强弱是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批改方法。作文批改中可采用自读自改、师生共评、小组互评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可以使他们转换角色,诱发他们对作文评改的兴趣,促使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成就动机,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自信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相互间交流,培养他们互相协作的精神。

在新课程的新导向下,只要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作文教学的抓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得到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必将别有洞天,充满盎然的生机,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上接188页)

(4)实训和模拟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调查报告一般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评价工作。

(5)建立学生辅助教学小组。当前许多学生尤其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并不满足于教师单向的课堂传授,希望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介入到教学过程中形成生动的、互动的教与学。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组织不同知识点的学习和辅助教学团队。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增加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师的授课素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明确教学目标、引入和运用新的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时,以合理性、可行性原则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教学手段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做好小学高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

魏 萌(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兆通小学)

伴随着身体发生的变化,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1)高年级学生度过了从低年级进行各种活动时依赖班主任到独立活动的过渡的成长期,“自我”观念开始成形,他们(她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愿意让老师、家长过多的干涉,即有了“小大人心理”。(2)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般是比较单一的正向思维,而到了高年级,学生的逆向思维开始发展,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他们希望能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做出逆反行为。(3)学生都具有“向师性”的心理特点,即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关注与爱护,心底深处潜在着一份尊重教师,愿意接受教师教育的自然倾向的情感。但学生的这种“向师性”情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眼中,老师是最崇高、最伟大的,是心里的“神”。我们经常听到小学生对家长说的一句口头禅:“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言下之意,教师的话是绝对正确的,是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这时,教师广博的知识,模范的行为,崇高的品质,敬业的精神,则成为学生热爱教师,尊重教师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学会了“听其言,观其行”评价教师。(4)竞争心日益增强。(5)情感不再像低年级那样外露、浅显、不自觉,学会了包装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感情。

面对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发生的如此变化,班主任应该怎样做呢?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民主管理

高年级学生心智日渐成熟,要求被尊重、重视的意识增强,我们不妨顺着学生的心理要求向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学习,班级事务和学生“商量、再商量。”学期初,和学生商量制定班级目标、班规班纪,探讨实施措施;制度实施中,和学生一起查漏补缺;学期结束,和学生一起总结得失。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尊重,贯彻执行制度的积极性自然就会高涨,效果出奇地好。记得几年前,我曾经接过一个五年级班,这班学生纪律散漫,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都不“感冒”。每天打扫清洁区和教室卫生就让我头痛,根据班干部的安排分组轮流值日,每次清洁不是有同学不到位就是有同学出工不出力,因此学校文明班检查,我班经常在“清洁”一项给扣分。针对这种情况,我马上召开班会,摆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解决办法。经过大家的商议,决定改变班干部指定分组的办法自由组合小组,选出组长进行逐日轮值,值日时如果完成得不好,被学校扣分,则第二天补值日直到不被扣分为止。组合时如果有同学没有小组要,则自己一个人负责一天的值日。决议通过,马上进行自由组合,果然有个别以前值日表现差的学生没有小组愿意接纳。如果真的让这些同学自己一个人负责值日,清洁卫生一定也搞不好。怎么办呢?于是我和他们商量是否愿意加入某个组,然后再做某组组员的思想工作同意接纳他们。由于值日轮值制度是经过大家商量决定的,结果得到了彻底的贯彻,从此我班的“清洁”一项很少再被学校扣分。分组时被同学孤立的个别“懒虫”害怕下次分组没有人要也变得积极起来。我班的值日卫生工作再也不用操心。

二、做思想工作要让事实说话

高年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抗行为,和他们做思想工作时要注意艺术,讲道理摆事实。训斥和劈头盖脸的批评最容易导致他们对着干。语言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也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学生李××个子高大,仗着力气大欺负小同学,常要一些小同学拿钱给他买零吃。老师们教育他,他不以为然,认为要的是几角钱几元没有什么大不了。为了让他认清其行为的危害性,我专门在互联网、报刊杂志上搜集了犯了他类似行为结果被法律惩处的案例的报道,和他一起阅读。大量的事实让他震惊,让他认识到了其行为的严重后果,从而纠正了错误行为。

三、教师要少说漂亮话,多以身作则

高年级学生的“向师性”的心理发生了改变,他们不但会听老师怎样说,更关注的是老师是怎样做的,仿效老师的做法。因此,在高年级的学生的班级管理中,尤其要重视教师的身教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夏天带学生到操场除杂草,如果班主任只躲在树荫下指手画脚的话,哪怕你说的话再动听,劳动纪律再严明,学生的劳动热情也决不会高到哪儿去。相反,如果班主任都能顶烈日挥锄铲草的话,偷懒的学生自然就会少。正可谓教师其身正,学生不令而行,教师其身不正,学生有令不行。

教育学生要诚信,教师首先就要做到诚信。教师在学生中不可说大话,说漂亮话,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不可随便许诺。而要言行一致,说话算数,以诚育诚。

四、班级中建立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气氛

高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竞争意识增强,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开展竞选班干部和学习、纪律、卫生、体育等项目的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高涨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时间精力吸引到校园、班级学习、思想的竞争中,减少他们与社会不法分子混在一起的机会。在学习上,可要求学生每学期自己找一位竞争对手(水平相当),比成绩比进步。学期结束,班主任对胜利者送上卡片,表达祝贺,勉励他们不断超越;对挑战失意者班主任则要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激励他们重拾信心,不甘落后,急起直追。而课间纪律、卫生、语言文明、作业、佩带红领巾等方面则开展小队竞赛效果会好些。设立比赛规则,违规扣分,为班级争光添彩加分,每个月末统计好分数,看哪小队分数最高,分数高的小队将获得“神秘”礼物――有时派小礼物,有时带学生出外游玩……(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单纯的口头褒奖作用不大。)通过多种形式的竞争,培养了学生的上进心。

篇(10)

仪器设备在高校的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与利用普遍落后,造成设备使用效率极其低下,非常不利益于高校的发展。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闲置、效率低下

由于没有进行周到的论证以及调研工作,使某些设备的购置只为一时所需或者某一项目所需,一旦项目结束或者研究方向改变,某些特别而专一的设备几乎就被打入冷宫闲置不用。由于有些院系单位或者个人之间,对资金资源的竞争或者为了使用方便以及追求系统的全面,而没有考虑实际需要,便出现了学校范围内重复建设小而全的现象,导致设备使用率低下。有些设备甚至从购进的那一时刻起便无人问津,由于在购买时选型不当,贪求高精尖全,形成过度建设。购进后,由于缺乏相关的维修技术,耗材昂贵或者发生故障时配件获取难度大,以及相关的运行费用缺乏等原因,于是一些贵重的仪器束之高阁。

1.2 设备私有化、缺乏共享

由于高校以及单位之间的频繁合并变更以及改革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权混乱,一些高校的仪器设备实行校内二级甚至三级管理,客观上造成了仪器设备被部门单位甚至个别老师拥有,在没有一套有效的资源调配系统的情况下,大多数设备拥有者不愿意将设备尤其是贵重仪器提供给其它单位使用。由于设备开放的信息闭塞,缺乏沟通的渠道, 设备的购置与使用情况不透明,故缺乏共享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机制,造成贵重设备开放共享程度不够,最终某些设备也只落得个富在深山无人识的局面。由于长期形成的设备资源分散状态,自给自足的设备使用方式,人们的共享意识淡薄形成了物不尽其用的局面。

1.3设备滥用化维护较差

由于人员变动频繁,原本负责验收安装培训操作维护等相关实验技术人员的离职调动退休出国等,却没有一个完善的交接手续,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便后继无人。由于有些使用者不负责任,缺乏应有的培训,爱护公物意识淡薄,由于其操作不规范,维护不及时,设备性能便容易老化,零部件甚至整机发生损坏,却无人负责。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技术工程师,以及没有相应的定期标定维修和记录等长期有效的保养体制,有些人员甚至为一己之需而随意拆卸零部件致使一些设备的使用寿命被大大缩短。

2.做好高校设备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完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

首先,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体制。高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实行资产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单位的三个层次管理体制。成立学校资产管理处,代表学校对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为校级管理层次;第二层次是设备管理部门,行使设备管理职责。负责制定仪器设备的添置计划、购置、调剂和报废等工作,建立设备资料档案,实施总体管理;第三层次是设备使用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等工作,负责建立固定资产分户帐、低值仪器分户账,建立本单位设备的资料档案。负责设备的登记、统计、审核,填报统计报表,反映所管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变动情况。负责各种凭证保管,做到账、物、卡相符。

2.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设备管理工作

高校应在仪器设备申请、审批、购置、使用、维护、报废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对设备管理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设备购置计划制度。根据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规划,合理制定设备的购置方案,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报告,组织专家及学校有关人员进行论证,科学制定采购计划;二是建立设备购置制度。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统一采购,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保证设备质量。

2.3创新管理方式,实行计算机管理

实行资料档案计算机化管理。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分类及编号》目录,把学校设备统一分类,统一编号,将其输入计算机,实行统一管理。并对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金额、分布及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汇总,按管理层次逐级上报统计数据,实现动态管理。加强原始资料管理。原始资料包括专家论证意见书、审批文件、购销合同书、涉外协议书、验收报告、设备使用记录、保养维修登记、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操作手册、合格证书等材料,应按规定进行分类和编目,统一管理,以纸质形式进行保存。同时,对一些重要的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并保存于计算机中作为计算机化管理的重要资料。加强网络建设。利用校园网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可用机时、日程安排、收费标准等输入网络。其作用是,设备计划部门通过网络获得各使用单位的设备占用和使用效益信息,及时进行计划调整,避免设备重复购置。

2.4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效益

资源共享是提高仪器设备效益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重视发挥设备效益,特别是一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一是建设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从事设计性、综合性及研究性实验和发明、制作和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二是做好校内调剂。各个实验室应在设备管理部门协调下,加强交流,实现校内设备资源共享。学校对内教学使用的仪器设备一般不收费,科研使用的设备可收取部分机时费;三是加强校际之间交流。应加强区域内各高校之间的联系,实现高校之间设备共享。按有关规定收取使用补偿费,实施有偿使用;四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加强与社会科研单位交流,为高端科研部门提供精密仪器设备,共享设备,实施有偿服务。所收经费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按有关规定返还实验室使用。

2.5提高设备管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应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人员稳定的管理队伍。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如《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和《对外贸易法》,提高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学习,掌握设备采购技巧,合同签订方法,涉外税务知识,财税账务处理,并了解各学科各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类型、性能、特点和用途等知识。

篇(11)

1、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

高校预算的编制就是制定预算资金筹集、分配的年度计划,预算资金从哪里筹集,筹集多少,分配到哪里去,每一项预算收支的安排都要有其法律依据和政策制度依据。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编制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高校财务处是预算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2、预算编制要实事求是,安排支出量力而行。

高校预算编制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量力而行是我们高校发展的重要方针,也是合理分配高校财力、处理预算收支关系的指导思想。预算编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超前意识。预算编制一方面要贯彻积极稳健的原则,同时应坚持资金的来源多样化,自力更生搞好创收。只要是合法,合规的都必须加以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事业属性决定财务管理的中心必然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提高教育投资的综合效益,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才是预算管理的本质所在。目前,对于规模较大的有二级财务存在的学校,学校财务部门除保证校级财务预算的综合平衡外,还要指导和监督二级财务机构预算收支平衡。

3、预算编制要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并留有后备。

高校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在保证高校各项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类预算支出。因此,在预算编制中必须从全局出发,区别轻重缓急,正确处理不同支出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在编制高校预算时,还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后备。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精神,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与财力的可能,坚持优先安排人员经费及维持正常业务运行所必需的经费,努力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需要;另外还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按轻重缓急,保证重点投入,安排急需的学科建设、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项目,以体现预算年度学校整体事业目标。处理好“吃饭”与建设、重点与一般、学校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各项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最能促进和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项目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办学效益。

4、预算编制应及时、完整和真实可靠。

高校预算是由单位预算、部门预算至下而上逐级汇编而成的,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它的编制要及时完整。所谓及时性,就是对预算编制的时间要求,凡是参与预算执行的部门和单位都要及时编报预算,及时汇总预算,以确保预算得到审查和批准。所谓完整性,就是要求按规定应当编报的各种报表编报齐全,将应当列报的各项数字填列齐全,将应当汇总在内的单位、部门的有关数据汇总齐全。高校预算编制还必须真实可靠。真实性强调的是预算编制中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有关情况,不能弄虚作假。预算的编制过程就是对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规模和结构的预计和测算过程,这种预计和测算必须以高校发展和各单位、部门职能的需要为依据,同时在预测中尽可能保持各项指标的合理性,使预算结果与客观实际尽可能吻合。

二、高校预算编制的程序

为了保证预算编制的及时、准确和完整,高校预算的编制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有序地进行。预算编制的程序是指预算编制的具体步骤。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测算预算收支指标。测算预算收支指标又分为初步测算和具体测算两步。一般在上年第三季度,由高校根据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下一年度发展计划初步安排情况以及下一年度的变化因素,初步测算下一年度的收支情况。经过初步测算,摸清下一年度的财力状况,提出财力的集中和分配方案。具体计算方法是,根据高校经济和发展计划中的具体指标进行逐项测算,然后再对预算收支总量进行对比分析和平衡,之后即进入编制预算草案阶段;二是编制预算草案。预算草案是指编制的未经高校批准的收支计划。预算草案经过高校批准后,就成为具有约束力的正式预算。预算草案的编制,一般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逐级汇总的程序。

三、加强高等院校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重视预算。

对于年度预算的编制,高校要组织学习财政部门、教育部门有关部门预算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为了做好部门预算工作,学校应组织召开校内各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财会人员参加的部门预算工作会议,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并对做好学校预算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编制的具体要求。学校财务处更是把预算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积极对参加具体预算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建章立制,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做法,确保预算的质量,实现高校预算的制度化管理。首先,可根据现阶段的实际,建立健全校(部门)二级预算管理体制。通过制定高校内部预算管理等制度,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其次,要明确预算的收支范围、编制程序、编制原则和方法,预算执行和调整的具体规定,明确学校与下属学院(部门)各自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职责和权限,使学校下属各学院(部门)都知道自己在预算管理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全面编制综合收入预算。

收入预算是指高等学校年度内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可能取得的用于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非偿还性资金的收入计划。高等学校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上述各项收入按来源预测,按部门汇总,既能明确来源构成,又能分清部门的责任,同时便于考核收入预算执行情况。由于收入预算是完成事业计划的财力保证,学校的综合收入预算汇集了预算年度内学校可能提供的可用于开展各项事业的全部资金收入,它体现了高等学校经费来源的多元性,反映了学校依法多渠道筹措经费的能力和来源结构。

3、合理安排预算支出,规范预算经费支出编制。

高等学校支出预算是指高等学校年度内用于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支出计划,支出预算反映了高等学校的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支出预算由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组成。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按支出具体项目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两大部分。目前,高等学校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将支出预算分为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两部分。经常性支出包括教职工人员经费和学生奖学、助学金,以及日常组织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对外服务等各项事业开展所必需的开支;建设性支出是指列入本年度专项事业发展性开支。在安排各单位日常运行经费后,剩下的财力根据需要,分轻重缓急安排各项事业发展经费。建设性项目从零开始排队,所有申报专项经费的单位,必须填报专项经费申请表,阐述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所需经费和预期效益,学校根据报来的材料和实际情况逐项核定,首先保证重点项目的安排,其他项目只能量力而行,这样优化了专项经费的核算分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