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球范围内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知识生产领域、高新科技产业领域的竞争,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在积极调整战略,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当作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制高点。
1 现有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根据国外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目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基于技术的模仿扩散式。这种模式的形成首先由于少数的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资源,通过企业资源的投入,在核心或主导技术方面处于控制地位,为在生产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先期进入的企业率先占领稀缺资源,只经营该产品中核心或主导的部分,而通过改造、分拆等办法与其他上游及下游的产业进行分工。如日本的丰田汽车产业的周围就存在一大批与之相关的产业。
(2)基于协作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式。高新技术企业大多衍生于大学、科研院所,通过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桥梁作用的发挥,使这些科研院所、大学、研究机构等组建成一定的合作网络,并通过联盟的形式,发挥各自的优势,网络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分担风险,使集群的范围不断扩大。如台湾新竹工业园区就是这样的发展模式。
(3)基于政府的政策导向式。各地政府为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往往会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提供土地使用的优惠政策,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通过政府的介入和引导,克服产业集群发展的无序性和盲目性,这种类型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是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等。
2 局限性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在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政府建立开发园区,以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甚至是靠政策倾销来吸引高新企业特别是著名的国际跨国公司入住而形成的企业空间集聚。但是这种发展思路不利于高新区长期持续发展。只依靠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和发展,不可能是高水平、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高新区能不能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继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创业能力息息相关。这种以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驱动的发展模式也使我国高新区的自身发展存在自主的产业集群机制和内生创新机制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①“粗放式”的外延发展,集约度不够;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多数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未能形成;⑧优惠政策过度,空间扩张太快,竞争力不足;④产业缺乏关联度,集群性不高;⑤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的趋向性,各区比较优势不明显。
要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宏观上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加强技术学习,扩大国际间的合作;纵观上依赖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以及具备较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微观上要求高科技企业要树立创新思路,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利用内外部的资源,走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的路子,逐步培育和提高自身的持续创新能力。这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组织模式的构建显得非常必要。
3.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的内涵
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演变趋势,创新组织模式是在原有模式上的改进与发展,赋予新的内涵。所谓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是在原有产学研模式的基础上,以虚拟手段为核心,以提高创新竞争力为目的,对资源尤其是科研资源进行整合和调配的一种虚拟研发联盟组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的内涵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学研模式不可丢弃。产学研模式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所总结出的一个较好的发展模式。虽然在现实当中产学研合作很多停留在浅层次的项目合作,还常常出现不信任,但是企业与高校不能光搞短平快的合作,做完一个项目就“分手”,而应搭建起长效的产学研战略联盟。
(2)高新技术产业集成化、国际化的趋势,要求组织有弹性,打破地域界限。这就给创新组织模式采用虚拟网络手段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事实上,目前已经呈现出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国家之间在科技、技术上的相互合作与交流。虚拟企业则通过联盟企业在空间上的分散化,加上企业功能的有效结合和共同作用,企业竞争优势分别在联盟内企业所在的地区得以充分发挥,而企业所获得的“虚拟规模经济”会在各个地区得到整体展现,从而得到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
(3)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主要是为了获得创新资源、共享技术信息、进行合作开发等等,企业依赖于区域创新系统获得创新效益。创新组织模式能够利用网络手段整合资源,尤其是科技资源。
(4)立足于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创新网络。由于采用虚拟手段构建创新组织模式,它是否能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否能发挥创新组织模式的功能,关键是是否拥有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和创新网络,它们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有利运行的重要支持手段。
3.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的构成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是在原有模式基础上提升而来的,它的组织构成要素与现有模式的基本相同,但是各个要素在创新组织模式中的功能、地位与原有模式是有所侧重。在新的形势下,组织结构也是围绕着创新组织模式的宗旨赋予其中各个要素不同的作用。
3.2.1 组织要素
(1)政府。政府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E最重要的一个推动力量,在目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在推动、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是其他任何机构所代替不了的。政府身兼数个职能,不仅在宏观系统中能制定政策,资源分配和调控,也能对微观主体企业起到引导作用。
(2)科技型企业。所谓科技型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创新为其核心的企业实体。科技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仅仅拥有各类科技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起到技术知识创造、推动知识扩散的作用。
(3)技术源(大学、科研机构)。技术源往往是由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充当。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日益密切起来,并且他们充分看到了知识的价值和潜在的市场,产学研成为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4)中介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包括区域内存在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创业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还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部门。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资金,要想实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金融机构的鼎立相助是必不可少的。中介机构起到了桥梁作用。
3.2.2 组织结构
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创新过程,更是一个组织过程,使各种单项和分散的相关技术成果得到集成,其创新性以及由此确立的企业竞争优势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远远超过单项技术的突破。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点,在“官产学研”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以虚拟网络组织为核心的创新组织模式是当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途径。它既可以与区域创新系统紧密结合,在区域创新环境的土壤中发挥本区域优势外,还能借助网络组织的力量将区域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在不同的环境主体中,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的组织结构是有所区别的。在微观主体企业中,创新组织模式更注重的是培育企业内,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能力;在纵观系统中,创新组织模式则注重于培育区域集群的创新机制以及区域创新网络中各个成员的协作关系;而在宏观层面上,创新组织模式更强调的是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3.2.3 组织功能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的主要功能是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以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学习为核心,形成区域创新网络,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向真正的创新型集群发展。
(1)政府的创新功能。政府是整个创新系统的中心。为了提高研发活动的投入产出水平,组建“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政府在其中不再需要监管一切事务,只需要在进行研发选题时,保证既有企业界的人士参加,又有学术界的人士参加,以确保所选课题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导向。其次。整合研发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另外,政府可以利用组建虚拟研发组织来调整产业结构,有目的地促进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2)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功能。企业是整个创新系统的重心。因为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单元,是创新网络中最活跃的结点。企业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又是其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的主体。同时各个方面的信息只有经过企业的最终整合和利用,才能转化为真正的经济效益。在虚拟研发组织中,企业自己的研发力量是有限的,参与虚拟研发组织,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互相传递技术,加快研究与开发的进程。获取本身缺乏的关键资源;参与虚拟研发组织,不仅可以学习到合作伙伴的销售经验,还可以获得有关新产品市场的知识及其他有关资源。。
(3)技术源(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功能。技术、知识的源泉是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基础,大学、科研机构就是承担这个责任的主体。大学的创新功能是培养创新人才、从事科学研究、传播科学知识、参与成果转化、营造科学文化。科研机构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介机构的创新功能。中介机构是市场机制的重要载体,是联系科技与经济的纽带,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力量。中介机构的创新功能体现为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创新。
创新组织模式中的各个组织要素都各自发挥着创新的功能,但并不意味着促进创新要追求一定地理空间内各种创新集群要素的“大而全”,我们追求的是1+1>2的整体最大效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是集大成者,是推进各种要素的建设和促进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
4 启示与建议
(1)正确定位政府在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职能。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转向营造良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方面来。一是要从注重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转向注重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上;二是要从主要依靠提供财税优惠吸引人才、技术、资金转向主要依靠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上;三是从主要依靠政府行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转向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上。
(2)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为创新组织有效运行提供保障。首先,政府要进一步研究出台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政策文件,激活各种要素,使大学、科研院所、风险投资机构、民间组织等各种社会资源充分涌动,造就良好的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其次,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大财政支持孵化器建设的力度,建设好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的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包括创业服务、中试基地、投融资管理等平台,重点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跨越这道屏障。第三,以政府引导、多元投入、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科技创业投资资金和创业投资公司,不断完善支持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的风险投资体系。第四,研究官、产、学、研运作机制,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重点学科、中试基地和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联合攻关,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实现高技术资源共享。
(3)加快知识创造与扩散,加强互信、合作的区域创新网络建设。首先应该重视政府与非政府部分的互动,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在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中,网络成员问的相互信任与合作至关重要。其次,建立良好的鼓励创新机制,包括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颁布支持创新的法律法规以及创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最后应该积极培育和利用社会资本。
1、引言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IT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更是成为了一个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命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提高企业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早已确立,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得到巩固,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这对于我国的企业,尤其是高技术含量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技术型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而且缺乏核心的企业竞争力。根据对我国传统企业的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的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都是采取简单的仿造进行产品的研发,然而,这种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2、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在针对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其次是企业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发作用,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1)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技术创新不仅决定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同时对于企业的命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的贯彻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最为典型的当属日本企业,其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模式是十分值得学习的,在与欧美企业的竞争过程中,日本企业选择将技术创新的思路主要集中于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方面,即通常所说的技术融合的创新思路,其在对欧美技术产品进行模仿的过程中,同时加入了本国的元素,使得其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这些技术创新思路都为日本企业的快速崛起起到了推动作用。以目前的智能手机研发为例,智能机的快速崛起和发展给手机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然而,在智能机的研发过程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那就是智能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而且对于外观和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技术创新的模式在智能机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对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研究发展,虽然我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巨大,但是其在整体性能和技术创新层面与国外大品牌还有着较大的差距,针对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还不够完善。因此,要想使得我国的智能机在整个国际化竞争中获取优势,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技术创新的模式建设,要加大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并且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好产品的技术发展路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2)企业发展发作用于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需要对其他企业的率先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和借鉴,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所不同,导致了企业的研发侧重点也存在差异,因此可以说,无论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选择哪一种创新模式,对其技术能力研发能力都有着很大程度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具有独立开发能力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在进行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合理评估,要根据企业的研发能力选择较为适宜的技术创新模式,这主要是由于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企业的研发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企业研发能力判断不准确往往会导致企业选择错误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第二,要根据企业的资金能力进行选择。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高科技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然而这部分资金投入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资金投入能力选择恰当的技术创新模式;第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发展进程对于技术创新同样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讲,在小型企业中容易产生一些技术层面的新思路和构想,然而在一些大型的企业,由于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技术创新能力被无情剥夺,对于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3、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根据对我国目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发展,其技术创新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以及合作创新。
(1)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即企业进行率先的技术创新,在一种缺乏技术引导的情况下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其主要依靠的是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组织相关的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和研讨,并且最终完成技术成果的商业化生产的过程。自主创新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泄密风险,然而资金和技术实力是自主创新面临的重要难题,这主要是由于自主创新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企业具备进行自主创新的技术实力,还包括后期的拓展市场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门槛。
(2)模仿创新。模仿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与自主创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采取的是对自主创新技术成果进行技术跟踪和,然后企业通过引进整套的技术设备,并且在此基础上组织本企业内的相关技术人员技术进一步的技术创新,结合实际的需要进行技术的完善和再次创新。通常情况下,模仿创新对于中小型企业较为适合,这主要是由于其较低的技术创新危险和成本决定的,然而,模仿技术创新模式的一个很大弊端就是企业需要被动的接受技术先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我国,目前模仿创新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许多大型的技术创新性企业迫切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3)合作创新。合作创新主要是企业通过与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合作的方式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主要的经济学原理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采用合作创新的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实力,推动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采取合作创新的模式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和风险,而且还可以有效缩短企业技术创新的周期。
4、结束语
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做好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的实力,以更好的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技术开发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永红.中小企业技术合作创新模式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7年10月
0 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是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进入90年代快速发展应用。智能交通系统(ITS)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高新技术集成产业,具有涉及面广、产业带动性强、技术集成、资本密集、产权复杂等特征。能够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是未来交通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智能交通对我国未来交通经济产业发展繁荣,为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智能技术带动交通产业的发展成为一条必经的道路,不仅是因为人们需要吸收现代交通的优良之处,而且用智能交通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将越来越有说服力。要想发展,要想交通产业创新、借助智能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与国际上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接轨,并通过召开国际性研讨会、成立试验室和研究中心等方式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不断提高国内ITS技术研究水平。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投入将达到上千亿元,智能交通产业迎来高速发展的机会。
2 制约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 技术成本高
智能交通产业顺势迅速发展,市场正在不断扩容,发展的同时给各类相关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商、软硬件提供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核心技术、专利受限于外国厂商,比如智能控制的核心芯片-CPU,通信模块等。为了智能交通产品相关生产厂商的发展,不得不花费高额的费用购买芯片、通信模块,甚至出现高额的专利费用、技术转让费的现象。一方面智能交通产业也需要创新发展,这导致前端创新开发的从业人员稀缺,厂商成本也就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因为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集成、交通大数据处理及服务、车联网、基于移动互联的智能交通应用服务等产品的研发周期长、淘汰快。
2.2 智能交通企业战略不明
一些企业甚至是部分龙头企业依靠传统的交通产业起家,经营模式过于传统,尽管工厂面积大,但其实质还是代工生产的模式,并且以企业生产-出售经营模式在延续,企业管理出现瓶颈,更多的是延续传统的理念,缺乏专业管理理念。
2.3 智能交通企业品牌意识薄弱
目前,全国现有交通信息企业数百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几十家,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佛山、惠州、东莞、珠海等珠三角城市。据统计,广东卫星导航产业的比重和企业的数量占全国的50%以上,目前在市场上能看见的GPS导航产品品牌有上百种,但60%为不知名的小企业生产,并没有发展自己的品牌,他们作为一些大品牌商家的代加工车间,利润薄,小微交通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中这种“作坊零散,各自为战,贴牌生产”的局面着实尴尬。智能交通产品生产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缺少拥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这是近几年一直限制产业规模与品质不断提升的短板。因此,从代工制作向产品设计研发转型,推动智能交通企业品牌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 对发展智能交通产业技术模式创新的建议
3.1 降低技术成本
利用智能交通相关产品生产商的影响力,首先加强与同行业之间的联络协调,积极寻求技术合作渠道,优势互补,成立联合智能交通技术研发中心,对原有开发的技术进行巩固与改善,同时要联系具有高资质、高权威的技术研发团队,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把更多尖端、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引进智能交通产业市场,以此保证智能交通产品的技术储备充足。另外可以依托于国有大型企业确保专利与智能芯片核心费用处于较低水平;再者就是对技术研发中心加大资金投入,以保证同类智能交通技术、智能交通产品能与国外产品竞争。
3.2 重视技术创新,完善经营战略
一方面企业需要引进具有掌握前沿技术的团队和先进管理理念的管理人,用前沿技术产品开发和新型经营理念对企业经营战略进行整合改善。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智能交通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推进智能交通上下游关联产业的技术资源整合,完善产业链规模。同时,要改变代工生产的企业模式,不仅仅关注生产环节,更要重视技术创新,将高新技术的含量作为产品优良的标志。引导智能交通相关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在传统的销售模式基础上组建营销联盟、开办全国连锁店、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销售模式。
3.3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技术摆脱“山寨”
以GPS导航产品为例,GPS导航产品因拥有车载、手机、地图等功能被消费者所青睐,所以购买者更注重产品功能的多样性、实用性、便利性。作为企业首先自身要提高品牌建设意识,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基础上研发创新型产品,构建GPS多功能导航的层级,以“多功能,实用,更新快”的产品理念并借鉴国外优秀智能交通设备或产品的设计,形成自成一家的风格。提高企业的研发实力,以优秀产品理念带动消费,推动企业品牌影响力建设。政府、智能交通行业协会也要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各种大型博览会、展销会、智能交通技术研讨会及网上交易会。另外,也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根据各国异域文化元素研发出易受异域消费者偏好的产品,推动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一是人才问题。家居集成行业不是靠卖商品去扩大规模,是真正以人为本的行业。所以,整个行业内企业规模超过4个亿的非常少。这就造成行业比较分散,在招人、选人、培养以及如何留住优秀的人才方面,很难解决人才瓶颈的难题。因此,人的问题是行业要去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是商品的问题。虽然说家居集成是服务行业,企业重视服务,但商品是服务环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跨区域扩张时集成商会受上游供应商的制约,上游与供应商不支持你去跨区域扩展。因为,每个品牌的区域保护性都非常的明显,仅靠一家集成商很难去改变。
因此,基于人才瓶颈,基于品牌的制约,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造成企业在跨区域发展时比较困难。面对这个种局面,要做大做强,在互联网时代只能是借势。如果按传统的方式发展,企业也很容易做成重资产企业。互联网时代讲的是轻资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整合资源,借势发展。
前几年好享家也是分为传统的零售业务、工程业务,但2014年已经在迅速转型为构建一个实现线上和线下融合的连锁服务平台。平台一端是供应商,一端是合作伙伴,好享家在这个平台上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
一是通过开发网络渠道及搭建信息化系统,以及营销推广等,获取客户订单、在线提供解决方案,将平台的客户信息分解给各地的合作伙伴。
二是把产品以更好的资源给到合作伙伴,在引入产品的时候,好享家至少与供应商谈全省,以跟上企业渠道发展的步伐。
三是提供金融服务,合作商家在做分销业务、工程业务等资金遇到瓶颈时,好享家提供金融支持。四是日常的运营标准体系建设,包括施工资质、管理工具等,只要在这个平台上的商家都可以无偿使用。
同时,在这个平台里面,对每一家集成商来讲又是一个能够获得更多资源的交易市场。例如,平台收录的合作伙伴,自己的产品有优势,就可以放到平台上给其他地区的商家使用。有了这样的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平台,集成商就不用担心当某天被所的品牌取消权时自己没产品可卖。只要在这个平台上,就有产品去给他们做,支持他们去发展。
好享家搭建的服务平台,先从江苏省内发展,目前已经小有规模,未来会以资本的方式扩展,在长江沿线的九个省市发展。但在规模化发展时,好享家还是坚持零售第一,毕竟零售可以使企业更多的了解客户,了解市场,了解产品,这些又使好享家能够为平台更好的服务。
对于零售渠道的拓展,好享家在南京周边是以品牌联盟的方式发展。一是能够体现出品牌的合力,二是区域不是太广,产品容易统一,三是一些创新工艺,工艺标准可以很快通过品牌联盟的方式拓展出去。对于相对较远的区域,更多的是通过合资的方式,以资本的形势去拓展市场。同时,线上也会做一些推广,去配合线下连锁的发展。目前,好享家的电商平台很快会进入推广阶段,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好享家非常看好这种模式,这也是比较合适的一种方式。
四川华海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彤:手中的牌要硬。
目前整个舒适家居行业的发展,与几年前的家电连锁发展的模式接近,更多的是要想出去,是与厂家的博弈。而对厂家的区域保护,集成商要走出去,第一大问题就是手里究竟打什么牌。第二就是商的忠诚度问题。通过企业的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并不能很好多地解决商忠诚度的问题。因为,企业必须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商是逐利的,如果你给不了商一个很好的价格体系,那么前期做培训与服务工作就白费了,商很容易会选择其他品牌。所以,集成商自身要规模化发展,首先是手中要掌握更好的资源,手中的牌要够硬,不一定是行业的知名品牌。因为知名品牌有自己的营销体系,与他们博弈起来难度会非常大。可以选择一些专业性的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可能并不是很高,但集成商可以借用自身的平台,把它打造成知名的品牌,让供应商认可,拿到更好的政策,分享给自己的渠道客户。
上海集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孔旭清:留人要讲方法。
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正如好享家陶总所言,人才是一大瓶颈,是行业的共同难题。在招人留人方面,集家的做法是不会去市场上招人,而是到学校去招,针对不同专业到不同的专业院校去招人。由于现在的人才与前几年不同,一般生活没有危机感,但他们需要归属感和成长的愿景,所以集家招来的人都负责住宿,第一节的培训课,也是为他们讲个人有哪些可以发展的空间。这样,新人会认为在集家公司,只要努力了可以发展到什么样。所以,这几年集家网的人才比较稳定,很少有人主动离职。留住了优秀的人才,就为企业今后的规模化发展打下了基础。集家以前做工程项目,近两年才开始做家装业务,从进入家装领域开始就是走电商这条路发展,怎么样突破区域的限制,也是企业遇到的一些困惑,集成网也希望借现代家电的平台与行业同仁一起探讨如何能联手打造一个共同的发展平台,使行业能做强做大。
舒适家居集成商的技术创新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的飞速进步,改变了社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改变了教育,使得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它有着实践性强,发展快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探索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也都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更是教学工作者们的职责所在。本文立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水平,着重探讨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模式的微课、微视频方面,希望能够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育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解读微课、微视频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微时代的出现在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微课概念解析
“微课”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通过视频来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如重难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这不同于录制老师的教学视频,而是老师对于某些通过视频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的知识点制作视频,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前提下,就容易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特点展示
独特的东西总有独特的特点,微课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是内涵丰富,微课虽然比较短小,但是其中包含的内容一般都是重难点,所以它的内涵和教学意义都很重大,作用也很明显。其次是稳步推进,一次微课主要涉及一两个知识点,单个而言,效果并不显著,但是它能帮助初中学生比较牢固的掌握知识点,使得教学进度稳步推进。再者是微课很受欢迎,微课时间短、内容少,不会是学生们疲劳,所以很受欢迎。
(三)微课的组织结构
微视频以及教学设计、课后练习等辅的教学资料是微课的主要构成部分,它们有着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的特点,既保留了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等内容,又新增了微视频等容易被初中生所接受的形式。
二、微课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初中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微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践中还是有以下问题的存在,详见下文分析。
(一)初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差异大
现在不同的家庭的孩子培养目标不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会早早的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对于电脑等信息时代的事物他们也都能很早的接触,无论是游戏也好,学习也好,都会让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慢慢提高。然而,对于那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学生而言,他们一般是到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时才开始接触电脑,了解电脑的相关基础知识,这当然远远不及从小就开始玩电脑的学生了。如此来说,就给老师们的授课带来了困难。有些微课视频的内容不能够权衡两种学生的需求,部分学生觉得太简单,没有学习的必要,部分学生则认为太难了,跟不上考老师的进度。
(二)学习效果有待提高
微课、微视频很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当然这对于不同自制力的学生而言,还是有不同的效果。有的学生自制力强,学习态度好,对于老师们的微课认真对待,对于微课内容能够主动地去消化,去学习。但是也有部分初中生的玩心比较大,一旦脱离教师的视线,他们便去玩游戏,刷微博等,这样的话就很难充分的学习了解微课的内容,有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
三、促进微课实施的策略
微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若能够找到相应的策略加以改善的话,则更有利于推动微课的发展,帮助初中学生更好的学习。
(一)实行差异化教学
上文提到初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对于微课内容的接纳度不同,实施差异化教学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对于那些有良好信息技术基础的初中生,老师们可以适当的制作一些高难度的微课视频,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信息技术能力较弱的初中生,老师们可以把重要的基础知识制作成微视频供他们奠定基础,当然要保证课程要求的完成。实施差异化教学一来不会使基础好的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程太过于无聊,二来也能够保障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锻炼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如果初中生不能够静心的话,很容易使学的知识浮于表面,基础不牢,随着知识的增加,就会混淆知识点。在教学中,老师无法照看到每一位学生,分组学习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法。通过男女搭配等原则将班上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学生们相互监督,相互帮助。
四、结语
在现代化社会中,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利用、和再生信息都是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代表人们文化水平的标志。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同其他文化基础课有较大区别的新型学科来说,其发展历程难免有所问题,但随着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也有一定的收获。在初中普及信息技术教学,并因地制宜的应用相应的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目前教师们利用为时代的特点,把微课、微视频带入课堂,创造了一种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微”的大作用,希望能够得到推广,让更多的人收益。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25-03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家7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未来五到十年,国家将投入更大的力度建设宽带、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作为开发重点。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①要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我们要在顶层设计,信息技术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的制定上下功夫。要看的长远些,统筹规划。
②突破制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使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更具竞争力。
③大力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对那些涉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撑“两化融合”的信息技术要加大开发力度,以拉动作用强的应用信息技术,如汽车电子、机床电子、传感器等为开发重点,不断发展物联网应用。
④放开市场,鼓励公平竞争,吸收更多的民间资本,使业内企业的竞争压力适度,增强技术创新动力,进而使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整个产业能够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占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战略制高点的关键
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进程中,以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高端服务器、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能不能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得到长足发展,关键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制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否突破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应用需求,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工程的实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这些关键共性技术是否突破,对我国信息技术基础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2.2 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是否发现 苹果公司的运作模式,为不少新兴企业规避低端竞争、开拓高附加值市场提供了借鉴。得到的认同和模仿不断增加,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核心派生出的许多新兴应用兴起的速度非常快,是否能得到消费者认可并进一步刺激各类新需求的出现,其关键在于能否发现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2.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是否正确 将技术发明与工商业联系起来,是创新企业不断壮大的基础,对领先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企业意义更大。
领先创新企业之所以能迅速成长壮大,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关键就是新技术发明与工商业的有效结合,并且不断创新。因此,培育技术领先创新企业是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之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应沿着促进产业组织变革,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企业间扩散,进行机制创新,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内扩散和技术产业外扩散的路径发展。
2.4 促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新跨越发展的制度、机制是否合理 加强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核心技术、关键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等,并提出具体明确的有关研究开发、知识产权等政策措施,让更多的企业、资本和人才流向这一行业,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
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整个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与人才培养战略。
我们从信息产业的发展实践中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人才就是信息技术创新的推动力。长期以来,IT领域的摩尔定律、吉尔定律、麦特卡尔夫定律和贝尔定律主导了全球信息产业的技术更新和升级换代,使得信息产业发展具有增长速度快、变化周期短、更新频率高的特点。在四大定律的作用下,如今微处理器的速度每 18个月就翻一番,晶体管越做越小,芯片性能越来越高,计算能力呈指数增长;未来25年内,主干网的带宽每6个月将增长一倍;而网络的价值则以网络用户数量平方的比例增长。信息产业知识和技术密集,技术更新迅速的特点,使得信息产业是一个技术依赖型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人才依赖型的产业。
3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与不足
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与不足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模式 创新
一、目前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确切的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和计划
虽然高职学生在进入职业学院前的中学时代已经接受了相关体育教育,有了一定的体育基础,但绝大多数学生对正规的体育教学还是有所陌生,中学时期自由练习的体育教学方式应经在他们的意识里固定化,不容易再次接受职业院校专业体育老师的正规体育课堂教学。在这种形势下,体育教学正规大纲很难推广到学生中去,这需要职业院校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策略,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专业体育学习,转换观念,接受新的正规的体育教学理念。
(二)职业院校体育教育设施不齐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现存的职业院校中,已经按照国家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立起相应体育管理机构的院校并不多见,职业院校内部缺乏必要的体育管理机构和相关管理人员,这一现象造成的结果就是,在学校的一些体育教育问题上无人负责。制度的过渡自由也导致学校体育工作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同时学校体育教学方面更高层次的发展,如科学研究、学术问题的提出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学校体育教学方面各教职工态度消极,只是为了应付课堂的课程,而不进行教学大纲方面的创新和改进。
(三)体育课时大量缩减
近年来,职业院校因过于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忙于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不是在课堂上、实验室里,就是在实习岗位上,几乎没有时间分配给体育学习。由于学校的不重视,体育课的设置时间大大缩减,三年制的职业学习,只有一学期设有体育课,对学生体育课上的管理也毫无制度可言,体育课的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这种缩减体育课课时的现象与我国相关文件精神不符,也不利于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体质的提高。
(四)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不能有效提起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兴趣,由于缺少相应的管理模式,大多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模式不够灵活,教学模式一直处于以前的落后的形式之中。教师教授的内容也是以前教习惯了熟悉的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内容及时更新的意识,教学内容与时代要求脱节,无法发挥体育教学的应用效益。另外,体育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之间虽有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被重视到,一视同仁得进行体育教学工作,导致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不感兴趣。没有把体育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离现象明显。
二、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路径
(一)创新首先应该以“人”为先
要做到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必须培养相关人员在这方面的创新意识,以各种方提供相关人员的创新意识尤其是教师的创新意识,加大宣传力度,确立在该领域创新的奖励机制,以提高教师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其次提高相关人员该领域的创新水平,相关教师应该自觉关注职业院校体育教育领域创新的成功案例,注重相关方面的前沿学术研究,不断与同行、同时进行交流,学习他人之长避自身之短。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信息、知识跟得上时代潮流,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认真对待体育这门课程。最后,相关教师的创新还要以学生为中心,寻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整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体育教学为了学生、体育教学益于学生。
(二)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就要做到教学方式丰富多样,注重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方式应从旧的方式中跳出来,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创新。此外,教师也应注重不同学生体质和兴趣爱好的差异,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层次和水平,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为其制定体育锻炼的相应方案。否则,在一个准则下对学生进行体育课教授,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降低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创新教学模式还需要有先进体育设备的支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体育设备的更新换代,一些先进的体育设备可以有效增强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安全性,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更新体育设备也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依然存在较多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是一个大的课题,不能急于求成,要求稳步前进,只要相关人员足够重视,采取正确措施,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必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迈上一个新台阶,更好的落实国家关于体育教学方面的相关政策规定,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及青少年的体质锻炼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的数据公布,自2013年起每年我国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高达10万人以上,在这些匆匆走入职场的学生中,能够达到就业市场需求的人数凤毛麟角,刚刚毕业的学生受到高校传统教学方法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落差的影响,在就业的职位选择上、薪资的待遇上、职业后续发展能力上处于劣势。因此,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结合国外高校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本国的发展需求,不断地改革教育方法,以期培养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实践型人才。
一、当前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淡薄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个家庭都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去培养孩子,但是应试教育的培养方式让这些孩子参与社会实践非常少,造成实践能力薄弱,适应环境慢,其独立生活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学能力等相对欠缺。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综合思维发展不足,判断事物发展状态的综合能力欠缺,导致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实践能力的缺失,使得毕业的学生不懂得职业规划、不懂得协调工作与生活,缺乏c人交流和沟通的技巧。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如果不主动的去参加社会实践,又得不到学校的合理引导,必然造成其工作后不能适应高强度工作节奏、不能迎接激烈竞争和挑战,甚至生活和工作都无法有条理的安排。
(二)高校的实践教学安排流于形式
随着社会上的实践能力需求的呼声不断提高,高校也逐渐的在原有的课时基础上进行了改革,而改革的办法通常是总课时不变,压缩原有的理论课时,将课时让给实践课,导致的恶果就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们不得不在课堂上采取填鸭式的方法拼命赶授课进度,几乎无暇安排更多的模拟操作,有的甚至连教学计划安排的模拟教学课时都难以完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很多高校都建起了模拟实验室,财经类专业通常会设置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室、会计审计模拟实验室、证券期货投资模拟实验室、银行会计模拟实验室等,并投入大量资金购置或与相应的软件公司设计了模拟系列软件,这是改善教学资源和条件的一大进步。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专业课课时总量是有限的,因此建立系统的模拟实践课程体系只能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部分模拟教学的课时没有保证,造成模拟实验室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教学计划中的模拟教学也只是象征性地安排一点,一个学期一门课安排3次左右,加在一起不过4-6课时。这种表面化的模拟教学因为课时得不到保障,所以能解决的专业问题非常有限。
(三)高校教师知识结构参差不齐
大多的高校教师取得相应的学位后,就留在高校任教,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仅限于本专业的相关领域。这些教师没有在真正的工作岗位工作经历,缺少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演示能力较弱,只是泛泛的对课程进行介绍。这样的教师如果从事实践课的讲授,首先对实验的软件的后台维护、数据准备、课中的软件操作、课后的考核等基本技巧掌握就不足,更遑论对实践课程的指导了。而有一些教师在社会中参加了实际岗位的锻炼,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的使用实践教学软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较好,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熟练,上课会给学生大量的信息,增加了学生的课堂负担,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授进度。能够把握好课堂节奏的教师,受到课时量和教学计划的限制,无法系统的把实践知识完整的教授给学生。更不要谈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实现融会贯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可以补充培养的,可惜在高校的职称评价体系中,过于注重教师的理论研究,严重忽略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评价,甚至在职称评价、工作量的评价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老师有歧视性的评价。这些也是高校教师不愿意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不愿主动的付出精力在实践教学上的主要原因。
二、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与处于先进水平的实践单位取得合作
这里所说的先进水平的实践单位,是指内部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在同业中有较好的口碑,愿意与高校合作共赢,从而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处于发展上升期的企业。派送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在这样的企业进行至少一年的实践工作,至少负责一个项目或者多个项目的完整的具体操作。这样,参与实践的教师会对实际的工作有较为完整的认识,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功效。对于高校引进的各类财经类软件,一定要重视软件的开发、使用、后续升级,应与所购软件的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与联系,做好软件购买前的充分调查,保证购买的软件在同类软件中的先进性,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软件购入之后,应号召本专业的教师积极地参加软件的使用培训,并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应指定专门的负责人,对软件的维护、升级、数据整理、课前数据准备、课中控制、课后考核进行专业的打理。
(二)当前高校财经类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目前,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下的教学模式。
一是理论课所占比例相对较少的单一课程的实践教学,这类的实践教学可以由理论课教师独立完成,操作技能难度不高,训练的项目相对较少,课时要求不多,学生可通过相对机械的练习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环节的实践操作技能,例如点钞、小键盘、珠算等等,这类课程可以整合到一起,利用较少的课时完成教学。
二是理论课比例较大,实践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这类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单一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手工或教学软件对该理论知识进行较为仿真的实践体会,这类课程的实践操作稍有难度,训练项目视课程的需求不同数量不等,课时通常在6-15之间,学生可以通过完成教师预先设定的虚拟条件下的学习任务,达到掌握实践技能的目的,例如基础会计、成本会计、银行会计、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证券等等此类课程均是采用此种方法完成实践教学。
三是设立专门的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是整体课程的主体,这类教学要求学生在系统的掌握了所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的理论知识之后展开,通过手工或教学软件对学生所掌握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实践训练,这类课程难度相对较高,训练项目往往融合了多个课程的知识,课时通常在36-68之间,学生需要组队完成教师预先设定的虚拟操作环境下的实践任务,达到对本专业的知识理论联系实践、融会贯通的目的。这类课程难度相对较高,需要有专门的实践教学教师进行指导,该教师需具备多个专业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例如会计综合实训、财务决策软件实操、VRSE等这类课程此种方法完成实践教学。
(三)建立系统的、科学的财经类实践教学模式
上述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目前大多数财经类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显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更好的引导,也不容易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因此根据当前我国财经类专业发展的特点,应逐步探索开放的实践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从所学专业中选择感兴趣的实践专题,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创设相对真实的各类实验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实验室在内容、时间、场所以及设备上没有固定的形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实践教学为“主动探索”实践教学,从而督促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参与。开放的实践教学把学生放在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上,教师仅起到指导和监测实验过程的作用,使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和自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这种方法的难点在于如何进行量化考核,因为学生的实践结果随着不同情境的出现而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考核标准,只有通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跟踪观察进行评价,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综合分析实验结果书写详细的实践报告,从而总结实践经验,获得创新实践的综合性文献,为其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现在的高校都建立了局域网,大多数的专业也购买了足够数量的模拟软件,尤其是一些高仿真的软件,例如用友公司的VBSE、网中网公司的财务决策软件、大智慧软件等等都是能够面对财经类大多数的专业的软件,这些软件往往分为多个模块或者多个专业角色,这样就可以让多个专业的学生共同的完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流程作业实验或商务实验。这些平台可以在局域网上完成,也可以在Internet完成,得到件开发者的实时指导。即便是寒暑假期间,学生依然可以在互联网上使用这些软件,尽管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地域,教师依然可以在管理平台上轻松的完成对整个实验的环境设定、监控和管理。
基于以上的实践教学的经验,有很多的商业机构和高教的团体通过互联网开展了实践技能大赛,例如企业财务决策大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物流技能大赛、广告策划大赛、创业大赛、市场营销大赛等全国性、地方性大赛的开展,参赛选手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参赛,足不出户就能体验最先进的实验数据环境,把实践教学改革的参与程度和交流深度进一步扩大和提升。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多以企业真实运营为背景,实践技能大赛的选题要与企业共同设置,与职能岗位密切相关,如营销策划、广告策划、财务规划、筹资、投资、厂房投建、人事规划、生产经营、仓储规划、物流规划、财务报税等等,真实的企业生产经营任务使参赛选手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工作,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实践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要求参赛选手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由于在不同的节点各队选手的选择不同,因此并不一定有统一的答案数据,而是依据选手的操作是否符合行业规范、经营效益高低等等进行成绩的评价。
(四)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高校图书馆在做好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可利用自身优势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使图书资源得到最合理、最充分的配置和使用,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效益最大化。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及区域性的知识信息中心,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电子技术设备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等优势条件,在地方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的社会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情报职能,通过为地方政府、企业及相关服务人群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拓展自身功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现有服务模式主要有基本借还服务模式和一般性指导服务模式,缺乏有特色的开发性、创新服务模式。
二、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
(一)学习(培训)支持系统模式。构建学习型社会,鼓励公民终身学习,高校图书馆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和知识后盾,在满足远程学习人群的需要和兴趣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课程资源,可尝试将学习资源与课程一体化,建立共享性、自我管理的学习体系。发挥网络优势,图文声像综合利用,学习资源和课程内容应注重条理性,简明扼要,并逐步为学习(培训)人员配备专业图书馆员,给予知识管理服务,使其在函授、远程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政企信息服务中心模式
1、综合性科技进展信息服务模式。利用科技期刊、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及因特网信息,以专业信息刊物、光盘或专业剪报为载体,及时综合出各学科的科研成果,以供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较为准确地把握特定科技领域发展动态与趋势。
2、规范化科技成果信息服务模式。收集科技成果信息,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库,有选择地引导企事业单位查询或向其推荐,帮助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选择和技术经济分析。
3、数字化专业信息服务模式。利用自身特色与优势,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开发建立专业数字图片资源库。如专业艺术院校的各类专业艺术作品图片资源库、医学院校的图谱资源库、工科院校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图片资源库等。
4、专业人才信息服务模式。建立全国性专家库,记录专家详细资料,供企事业单位选择和决策。同时,也可以依托高校的专家和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建立咨询专家库,搭建高校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发展的良性互动信息平台,为企事业单位解决技术难题、寻找专家起到纽带作用。
(三)特色服务模式
1、地方特色研究服务模式。地方特色数据库针对本地经济发展过程、产业和资源配置的状况以及当地水文气象、地理交通、物产资源、民俗文化等方面做出准确的分析,科学合理地对当地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和规划,并通过网络全面向社会开放,为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提供情报服务,如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库、地方特色旅游文化数据库、戏曲民俗文化数据库等。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的人员和设备,依托馆藏信息资源,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本地经济文化发展的某一专题中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其数字化,建立题录库、索引库、全文数据库,促进与地方的合作发展。
2、青少年儿童服务模式。青少年儿童服务项目一般服务于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并邀请父母及社会志愿者加入。利用项目向青少年儿童提供在线学习资源,让他们学会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和资源,还可在项目专题模块提供聚会通知,并在线展示聚会内容。聚会涉及青少年发展的各个方面,从机器人模型到打野兔,从网页设计到园林管理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学会结识新朋友,学会彼此分享和理解,同时强调从行动中学习新知识,从乐趣中学习新技能,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Cardinal Kids Club、加州大学戴维斯图书馆的优秀儿童发展中心、田纳西阿灵顿图书馆的K-12 connection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的4-H(four-leaf)计划等。
3、特殊人群服务模式。高校可根据自身条件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援助。首先,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自觉实践,增强用户关于信息的知识,强化信息意识,养成信息思维习惯,更准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掌握获取信息的手段;其次,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优势,为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内容有法律咨询、政策咨询、就业咨询、健康医疗咨询等;第三,高校图书馆可与广播、电视、出版部门合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开展信息教育;在校内或社会上免费开展信息知识宣传和讲座;开办短期学习班,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技能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培训社区工作人员更好地为广大居民服务。
(四)个性化服务模式。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使用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地组织信息资源,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1、个性化知识挖掘服务模式。个性化知识挖掘服务是指从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中,针对服务对象的需要提炼出来的服务,是以资源建设为基础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图书馆以“服务对象需要什么服务,我就提供什么服务”的服务方式,运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先进技术,更多地直接为服务对象提供信息分析、捕获、重组、传递等多样化服务,服务对象得到的是关于数据总体特征和所需信息发展趋势的预测。
2、个性化信息导航服务模式。信息时代,服务对象通常需要使用导航式个性化信息服务,如查询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科研课题内容信息的重组与潜在信息的二次开发、解答各种学科数据、重点学科的网上收集和整序等。复旦大学图书馆的“重点导航系统”收集了“211工程”重点学科资源,有专业介绍、学科导航、网上数据库等,突出了网上信息整合服务。
3、个性化推送技术服务模式。推送技术是可以根据服务对象提交的文档,自动搜索服务对象最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然后根据指定的时间间隔,将信息推送到服务对象的计算机上。服务对象包括可能有资源需求的企业、学校、医院以及各类机关事业单位或个人。推送服务器不仅要把信息传送给服务对象,而且还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信息频道和发送要求,及时主动地向服务对象推送不断更新的动态信息,实现真正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五)人性化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应处处体现营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和人性化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内醒目位置应设立楼层平面布局图、功能区域设置标识和提示语等,让读者一目了然。由图书馆统一印制的读者指南、电子资源介绍等广告彩页搁置于咨询服务台,方便读者自行索取。为方便不同读者群的需要,许多高校图书馆在馆舍设计上,除了宽敞明亮的大型阅览室外,还设有小型的讨论室以及不同功能的电子阅览室和个人使用的独立研究室。许多高校图书馆除了对普通学生、教师的服务外,还设有馆内残疾人服务中心,这一服务特殊群体的平台专门设有相应的制度和设施。如便利的停车位置、专门的图书馆入口和电梯设计以及为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各种仪器,都体现了周到、人性化的服务。
三、结语
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突破了传统的馆藏局限而扩展到整个网络,为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条件。高校图书馆是经济建设信息资源的主要来源,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支撑。在正确处理传统服务与社会化服务关系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挖掘信息渠道,拓展服务功能与服务领域,利用信息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层次、创新、高效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璐.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途径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6.10.
[2]刘辉.国内图书馆为企业服务现状分析——以深圳市科技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8.7.转贴于
[3]韩北平.地方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功能浅探——以延安大学图书馆为例[J].文教资料,2009.8.
[4]谢丽娟,郑春厚.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发展现状及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每月定点连续随机抽样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3d以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月分别抽样30例调查住院满意度,该时段内共调查720例患者。2011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前(实施前)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58例,女202例;年龄18一84岁,平均(45.38±15.25)岁。2012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后(实施后)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49例,女211例;年龄19一82岁,平均(44.71±15.67)岁。两组数据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HIS”护理服务。
1.2.1 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胃肠疾病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热情接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胃肠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疼痛的护理,鼓励多活动、早活动,以及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护理,饮食、疾病康复健康知识等指导。
1.2.2 "HIS”护理服务“HIS”护理服务较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以下7个方面有所改进。
①信念(conviction: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全程覆盖贴心护理,包括患者人院伊始热情接待、加强术前沟通以及责任护士的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并深人至出院后随访工作,开展诸如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华西大讲堂、针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的出院后伤口换药延续服务。
②合作(cooperation:提倡医护一体化合作。“HIS”护理服务模式中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通过改变晨会交班形式、进行医护共同查房、共同制定患者的分级护理。
③关怀(care):注重关怀患者身心需求。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对此,我们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使得患者与负责护士相对固定。
④沟通(communication:永不断线的沟通。科室护士在工作之余积极动手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胃肠疾病健康教育卡和健康教育视频等,以加强患者与主管医护人员的沟通;开设具有胃肠外科特色的医护恳谈区,每周举办2一3次由科室年轻医生、护士共同进行的胃肠道疾病专科互动讲座,将健康知识讲解与患者答疑相结合,解决患者住院期间的问题;此外,每间病房还配有沟通本,方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参加恳谈会的家属提问,责任护士和病房护士长在1一2个工作日给予回复。
⑤信任(confidence):用真诚的行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胃肠外科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取得患者信任的业务学习,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护患沟通技巧,以便在患者住院期间取得信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⑥便利(convenience):科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达到医护患三者的便利。开展基于患者舒适的胃肠疾病加速康复外科:不常规安置胃管、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术后限制静脉补液量、尽早进食。
⑦满意(contentment:良性循环多方满意。护士们在患者住院体验上根因分析,开展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1.3 评价方法
比较并分析“HIS”护理服务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间住院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院内自测满意度调查表,设有统一指导语,包括14个条口,每个条口的回答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未涉及)”。各条口单项分数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满意条口数+较满意条口数x0.8+较不满意条口数x0.6+不满意条口数x0.4+很不满意条口数x0.2)/总条口数一未涉及条口数)x100%,总满意度为第14条口患者住院期间对于病房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越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检查数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前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83.27±5.71)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后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97.92±6.23。实施后满意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1,P<0.05。调查表中14个条口的满意度均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提高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患者住院体验需要改进的迫切问题,护理人员创新性地提出“HIS”护理服务模式,探索胃肠外科临床护理的重点专科建设之路。
3.1 “HIS”护理服务模式的优势
“HIS”护理服务模式强调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促进护士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解决患者的问题。全程、贴心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住院期间更为舒适放松,增加的延续护理内容更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时“HIS”护理服务模式还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HIS”护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以先进、精湛的治疗、护理技术服务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痛苦,同时提升住院体验。针对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责任护士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复需要,给予最佳护理。护患沟通路径化管理能责任到人,敦促护士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护士依据共同遵循的沟通模式,可以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再教育,保证健康教育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在“HIS”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过程中,患者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信任度能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达成。此外,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更加顺应多学科协作发展趋势的发展,加强患者、家属、临床医师、护士、麻醉师等相互合作,利用现有临床手段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改良、优化和组合,可以达到减少或减轻外科手术打击的效果。
3.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医疗市场化,患者的角色发生了向医疗服务消费者的转化,在护理服务中应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医疗服务系统人性化。患者需要护士关心、尊重和理解,需要获取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需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身心焦虑时得到安慰等,需要护士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身心照顾。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影响患者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满意度可以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未开展前满意度,说明在胃肠外科重点专科建设中应用“HIS”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感受,提高满意度。
3.3 护理人员参与护理重点专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赋予了新时代的护理人员更深层次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医德的职业素养,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工作中是科室各级护士用实际行动对重点专科建设的最佳支持。这与多项研究中强调的护士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观点一致。活动开展以来,护士对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将科室快速康复流程,伤口治疗、静脉治疗等专科护理范畴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夯实基础护理,从为患者洗脸、梳头等细微之处着手,耐心细致地维持患者住院期间整洁有尊严的生活;再结合专科知识进行住院流程再造,从减少患者的痛苦,点滴之间着手,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其外科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住院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3—0125—02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关乎整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崛起。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重申,要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7.3%,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生力军。中小微企业资产少、规模小,没有大型企业的规模竞争力,但机制灵活、反应迅速、动力强大等特点也是大型企业所不具备的。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富有创新精神,将成为国家创新发展最宏大的主力军,为全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中小微企业为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一)中小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
很多中小微企业要么依托大型企业生存,要么在大型企业的夹缝当中寻求突破,还要面对同类型企业的竞争。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和经营压力的中小微企业,不得不依靠技术创新来提升自身价值,为企业发展积蓄能量。据统计,多数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都来源于中小型企业,如飞机、复印机、空调和拉链等等。而中小微型创业企业更是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推出计算机芯片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英特尔和微软公司都曾是小企业,苹果和搜索引擎Google绝对是从微型企业起步的。创新精神成就了这些名声赫赫的企业,也成就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几年,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大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来源于中小微企业。2010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中小微企业比例已经达到82.6%。
(二)中小微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直接推动力
对客户需要的理解和反应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客户的需求,不仅促使企业对产品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而且推动了中小微企业对商业模式的创新。由于中小微企业与客户之间有着更直接、更深入的联结与交流,使得中小微企业更容易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在某些大企业还在想象客户需要的时候,很多草根创业的中小微企业则更多地贴近客户,设身处地去了解客户的需要。现代商业中,需求多样化愈加明显,市场日益细分,客户的动态需求越来越多。而中小微企业信息传递快速、反应灵敏,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与服务。专注于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正是基于创新,获得了非传统商业模式的成功。
(三)中小微企业是社会稳定的支柱力量
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吸收就业最主要的渠道。“十一五”期间,中小微企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就超过4 400万个,截至2010年末,中小微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大中专毕业生1 000多万人,吸收大学生初次就业的主要力量还是中小微企业。根据新的划分标准,我国3400万个体工商户也都属于小型微型企业范畴。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小企业的发展,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1%,实现税金1.5万亿元。中小微企业不仅直接参与了企业创新,而且积蓄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支柱,为增强国家和社会创新发展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广开渠道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也存在着各种各样问题和困难,诸如创新环境不佳、融资渠道不畅、创新动力不足、创新人才匮乏和创新资源短缺等等。来自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和先进成功经验的指导,将对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从而有效地增强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提高其竞争力。
(一)改善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