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精神病的日常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5-30 15:04:3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精神病的日常护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精神病的日常护理

篇(1)

由于迄今为止医学界对精神病的病理及治疗方法缺乏统一的认识, 致使精神疾病不仅治疗周期偏长而且治疗效果也难以保证。 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生不仅严重困扰了患者及其亲属的生活, 也大大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疾病负担。

因此,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精神病的发病率、提升精神病的治疗效果并缩短精神病的治疗周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而作为治疗精神病的重要场所,精神病医院的建设在整个精神病的防治体系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

从建筑设计的视点, 医院建筑是所有公共建筑中功能最为复杂的建筑类型之一,而精神病医院不仅兼具普通医院与疗养院的特点, 更因其服务对象与治疗方法的特殊性, 使得它的建筑设计方法难以套用其他医院类型。

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国家颁布的精神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使得我们实际设计工作中没有法定的标准,各个设计项目均采用医院原有经验和具体要求为参照,带有一定的摸索性。

下面就从我的两个设计实例入手,探讨一下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设计实例二都江堰市精神卫生中心

1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的主要特色

1.1管理模式行动的限制

普通医院护理单元中对病人的行动不加以限制,病人可以自由的行动,出入护理单元之间。精神病医院的病人因其特殊性,有些病人甚至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所以对其行动需要加以监管和控制。

精神病医院的室外活动场地需要加以防护,并保证一定的隔离手段。

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楼层之间的楼梯,需要采取控制手段,保证病人在一定监管下才能使用。

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内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设有隔离和防护设施,保证病人能够安全的被控制在一定区域内。

1.2治疗模式护理单元内完成主要治疗

普通医院的住院病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依靠医院内的医技设备和手术治疗,护理单元内的治疗作为辅助手段。精神病医院的病人,除去一部分躯体合并症病人外,其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和心理治疗,在护理单元内部完成主要治疗。这种治疗模式对建筑的平面设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护理单元内分病房区和治疗活动区。

治疗区内还根据病症的程度设置重症治疗区。

1.3交流模式多种规模空间组合

研究表明,空间的多样性与选择性对于提高精神病的疗效非常重要。若能在护理单元中分化出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等不同层次的空间来模拟不同层次的社会生活,则患者通过接受不同层次的空间刺激,进而可以感知和把握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同时患者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停留场所,自主地通过参与不同层次的人际交往来丰富住院生活并唤起心底的生活感觉,这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内部需设置各种不同规模,不同开敞程度的的空间,供患者日常交流活动之用。

2护理单元的设计原则

2.1严格的分区布局

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按功能分为病房区,治疗活动区和医生区,病房区主要供病人休息,治疗区是病人白天的主要活动区域,医生区为医生日常办公所在区域。

三个区域联系紧密,病人主要来往于病房区和治疗区之间。为了便于医生对病人的治疗和监控,医生区可以直达病房区和治疗区。

在上海市南汇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单元布置中,将治疗区中的重症治疗区域独立设置,医生区设置在病房区,重症治疗区和治疗活动区中心部位,方便了日常的治疗护理工作。

2.2合理的流线组织

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的流线可分为人流和物流两类,人流包括病人流线,医生流线和探视流线。物流包括供应流线和污物流线。

人流设计

在护理单元内的病人流线主要往来于病房区和治疗活动区之间,医生流线往来于医生区、病房区和治疗活动区之间。在这两个项目中,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和管理模式,流线组织略有区别。在上海市南汇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单元内,病人流线穿过医生区,便于医生更加直接的监护病人行动。在都江堰市精神卫生中心护理单元中,病人往来于病房区和治疗活动区的流线不穿越医生区,这样医生区相对独立和安静,便于医生开展工作。相比较而言,将医生区独立于病人流线之外的布局更加科学一些。

探视流线一般通过垂直交通到达护理单元主要电梯厅后就停止,不进入护理单元内部。上海市南汇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单元在电梯厅旁设置了探视接待房间。

物流设计

供应流线和污物流线严格分离,互不干扰。

护理单元的供应流线通道垂直交通到达主要电梯厅,然后到达活动治疗区的配餐间。护理单元内污物主要产生于病房区,通过污洗间收集处理后通过护理单元端头的污物电梯运出护理单元。

2.3特殊的细部设计

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区别于普通医院护理单元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其特殊的细部设计。因精神病医院病人的特殊性和监护的需要,护理单元内很多部位要采用特殊设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了便于医护人员的监护,一类是为了提高病人的使用安全性。

监护相关的细部

主要体现在护理单元内部的窗和门上。

病房区和活动治疗区外窗均采用一定的限位措施,限制开启角度,在保证通风的前提下限制人员进出窗口。同时外窗提高玻璃的安全等级,采用夹胶安全玻璃,防止被暴力破坏。护理单元内部也在用安全玻璃窗,在护士站设置安全玻璃围栏。

护理单元内的楼电梯和不同区域之间的通道门以及医生区房门设置磁卡门禁,由医护人员掌控。同时,这套门禁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联动,在火灾报警时均能保持畅通。

使用安全相关的细部

在特殊护理区病房内减少墙体凸角,采用整体软包装潢,减轻冲撞带来的危害。

护理单元内所有部位墙地面尽量保证平整,减少突出部位和构件,并保证所有装修部件的紧密固定。

护理单元内病人所在区域均不设置电气开关,所有开关设置于医生区内统一管理。所有区域没有外露的电线。

篇(2)

结果:经过有针对性的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后,大部分精神病患者能够形成对自己疾病的正确认识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结论:正确的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加速其康复的进程。

关键词:精神病护理语言沟通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83-01

正确的语言沟通和合理的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还能进一步的帮助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的接受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1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方法

1.1心理护理的方法。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辅助其他医护工作的进行,提高医护工作的效率,也在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医护工作中所应有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是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主要接触对象,因此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患者产生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中要谨言慎行。一方面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护理水平,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要有过硬的本领,在病人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对患者要有热心、爱心和责任心,服务态度要和蔼,对待病人要体贴入微,给患者充分的安全感、信任感,促使他们积极的接受治疗。

其次,要充分的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一般来说,精神病患者病情的变化都是通过他们的情绪变化变现出来,因而,在护理中要随时的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护理经验和心理知识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好他们情绪的疏导工作。同时,深入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的调整心理护理的方案策略,准确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最后,要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心理护理不应该是某个阶段所特有的,而是要贯穿护理工作的始终。无论是在日常生活的交谈和接触中,还是在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都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患者能够产生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充分的发挥心理护理在患者疾病恢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此外,在患者出院前,还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指导性教育,让他们做好出院后被嘲笑、讥讽的心理准备,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1.2语言沟通的方法。在病人住院期间,和病人进行适当的语言沟通,可以使患者心情放松,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还能引导他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疾病。因此,我们的护理人员要充分的利用语言沟通这一有效地护理手段,增强患者的信心[1]。

首先,充分的发挥语言沟通的暗示效果。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于精神病患者疾病的治疗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日常的交流沟通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及用词,尽量的和缓、温柔,尽量的给予患者鼓励性的暗示,激发他们对于康复的渴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2]。但是病人有的可能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心理暗示,有的可能反应相对比较迟缓,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的个体差异,比如他们的文化层次,他们的职业,他们的社会背景等等信息,在进行语言沟通时要使用有针对性的方法,从而达到更加有效地结果。

其次,在灵活的运用语言的沟通方法技巧。由于每个人性格、文化修养和社会背景的差异,他们对于语言的理解角度不同,所以要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便在进行语言沟通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并且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的效果[3]。一方面,要尽量的适用和缓、温柔的语气,给病人一种亲切感,让他们能够充分的信任和依赖护理人员;另一方面,指令性语言在护理过程中是必须的,但语气也要掌握在适当的度内,切勿过于生硬,让病人产生抵触心理。

最后,护理人员要严格禁止使用伤害性语言。精神病患者的感情一般都比较的脆弱,很容易被外界的语言伤害,增加心理的负担,最终使病情加重。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避免使用任何伤害性的语言,不能随意的指责、训斥患者,以免带来消极的后果。护理人员要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想病人所想,及病人所急,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2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对精神病患者采用了适当的心理护理和良好的语言沟通后,不仅减少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是他们能够自主自愿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高了疾病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病人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通过合理的语言沟通为病人营造积极乐观的心理环境,不仅能够稳定患者的病情,一定程度上还能加速他们病情的恢复。因而,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于提高精神病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应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篇(3)

结论:及时有效、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反应性精神病患者的治愈极其重要,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还可以减轻社会极其家人的生活负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5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73-01

反应性精神病是由于剧烈或持续的精神紧张性刺激直接引起的精神性障碍,精神创伤是其临床表现的主要原因。患者由于精神受到刺激,常出现情绪波动、身体木僵、兴奋不安、行为异常、产生轻生念头等现象,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社会秩序,给家人及朋友带来生命危险,如不紧急处理,后果不堪设想。在人口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反应性精神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对反应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成为治疗该疾病的重点。本文就我院29例反应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选自我院2011年6月-2014年3月反应性精神病患者29例,其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7岁。受教育程度为小学以下10例,中学14例,大学以上5例。发病原因为亲人死亡者9例,生活或工作压力大者7例,失恋或离婚者4例,家庭矛盾者5例,其它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反应性精神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9例患者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后,23例痊愈出院,4例病情好转,2例无效。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反应性精神病患者发病突然,且时间和症状不固定,严重者会出现毁物、自伤或他伤等怪异行为。为了防止这些行为的出现,医护人员应将患者安排在合适的病房中,保持病房中安静舒适的环境,设备尽量简单,并收藏好病房内一切可以被病人用来自伤的物品。安排专门的人员看守,防止患者坠床、吞食异物等,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若出现忧郁、低落、躁动等异常行为,应引起重视并及时处理。尽量禁止家人或朋友进出病房,稳定安抚病人家属的情绪,向其解释疾病的危害及治疗关键,以取得家属的合作和配合。

2.2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反应性精神病患者护理的关键。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轻生细语,动作轻柔,在患者面前禁止提起患者敏感的话题,以免刺激到患者。遇到不断重复诉说自己不幸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并对其遭遇表示同情,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遇到患者离奇、幼稚的行为不能对其嘲笑,应表示理解。对于有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要经常与其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其心理特点并不断进行鼓励,让其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减轻其悲观低落的情绪,一步步地树立起战胜困难和战胜疾病的决心。若遇不配合治疗的患者,不可强制执行,应对其开导和劝慰,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治疗。

2.3 饮食和服药护理。为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可安排其在集体环境中就餐,让其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为避免患者发生躁动、毁物等行为,可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需求,但要防止患者暴饮暴食。给与患者营养丰富、有利于稳定情绪的食物,对于拒食的患者应耐心劝解,必要时对其进行鼻饲或输液,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对于疼痛或失眠的患者可给予镇静止痛药,对于异常兴奋躁动的患者必要时可对其注射镇静剂。患者服药时,护理人员应看到药被咽下口再走,对于据服药的患者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手段。

2.4 睡眠护理。睡眠不足会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病情好转缓慢或恶化,因此保证患者的良好睡眠非常重要。在白天应多给患者安排其感兴趣的活动,使其生活作息有规律,防止晚上失眠。病房内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并禁止其它人围观,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还可利用音乐疗法或放松疗法协助患者入睡。对于失眠的患者,可在临睡前给与催眠镇静类药物,提高睡眠质量,对病情的康复有一定的好处。

篇(4)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8.194

由于近些年来生活节奏的加快, 生活压力也越来越重, 在这种情况下, 精神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1]。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因为其伴有大量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这样就需要医护人员找到其潜在的安全隐患, 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制定相应的对策, 从而提升精神病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的安全性。

1 临床资料

抽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10月接受治疗的65例精神病患者, 通过对该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男30例, 女35例, 年龄最大65岁, 最小23岁, 平均年龄(45.16±7.31)岁。65例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个月~ 5年不等, 并且坚持药物治疗。对医护人员的交接班记录分析得到, 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20例, 主要包括:自伤4例, 药物错服、漏服2例, 毁物2例, 外逃10例, 暴力行为2例。

2 安全隐患及其发生的原因

2. 1 自身原因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思维处于一种病态的模式, 在日常的生活中, 其具体表现为自制力下降、大多否认自己患有精神病, 对医院的治疗方案产生抵触, 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2]。如果经历长时间这种心理的影响, 郁积在患者心里的负面情绪会更多, 从而为了达到目的, 就会出现情绪失控、容易暴躁。最为严重的就是出现暴力行为, 例如伤害自己、损坏物品等。另一方面, 大量的精神病患者存在被害妄想, 在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 受到该种症状的支配, 患者会对医护人员有抵触心理, 可能拒绝配合治疗, 严重的会对医护人员发起人身攻击。个别的精神病患者, 还患有幻听, 在指令性幻听的支配下, 伤人或者伤己。还有一部分患者处于恢复期, 因为想念家人, 急于出院, 病情会出现波动, 心情相对低落、抑郁, 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残、逃跑等[3]。

2. 2 家属 据相关数据统计来看, 很多患者的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并不了解, 更不要说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许多家属对精神病患者的行为不能正确理解, 对患者也不能给予耐心和关心, 有些家属对于患者出现的异常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受到刺激, 极易造成自残、伤人或毁坏事物等情况。除此之外, 还存在较少数的患者家属对患者过分的宠爱, 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总是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方法不支持, 不配合护理人员制定的护理方案的执行, 有甚者还会反对护理人员, 这就极易造成患者发生冲动行为, 也有一些家属对于陪护的方法以及要领并不了解。对于上述这些情况, 为了能够减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与医院发生纠纷, 就会允许患者出院, 但是由于患者没有得到完全的治愈, 所以就会促使患者不断的受到外界刺激, 从而导致情绪反常和出现过激等行为。

2. 3 医护人员 在对精神病患者施以护理的过程中, 会有个别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较差, 很多护理程序都没有按照规程操作。同时还有一部分护理人员在记录患者的病情时, 没有做到详尽、仔细, 主要的原因是在观察患者的病情时不够仔细, 没有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在书写护理记录时, 没有做到重点突出、内容详细, 对患者的病情反应不够准确。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 没有对患者进行仔细的检查, 忽视患者身上所携带的危险物品, 患者进入住院区后, 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医生对患者的患病情况没有详细的了解, 所以在护理级别的判定以及药物剂量的使用上, 没有做到“五防”的要求, 最后导致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安全问题。

3 防范措施

3. 1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安全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以及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全面。针对这种情况, 医院应该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护理技术的培训。与此同时, 还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 以此来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3. 2 改善家属的态度 由于精神病患者在患病的过程中给家庭以及家属带来了大量的负面影响, 所以很多患者的家属对患者的态度都是冷漠的, 这其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失望、无奈。因为这些消极情绪的影响, 很多家属都会故意疏远患者, 这样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 很容易影响到患者的治疗配合情况。针对这种情况, 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家属沟通, 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改善家属对患者的态度[4]。

4 小结

因为精神科的患者有着其特殊的情况,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 应该加强对其的管理, 不容半点马虎。在对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 要严格的按照安全及护理制度进行, 从而确保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安全。因为患者易受病态思维的影响, 其危险的发生多难预测, 在护理过程中, 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灵活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还应该对这些患者予以更多的关心, 保证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的异常, 同时还要对患者日常治疗做好记录, 并且还要对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尽量排除, 防止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丁晓平.精神康复科护理安全的细节管理.中国临床护理, 2011, 3(1):58-59.

[2] 夏芳.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当代医学, 2013, 19(7):120.

篇(5)

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中心,珍视和关注每个人存在的意义、价值的一种理念[1]。在护理工作中,尤其是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以人为本主要表现在对病人的关怀,通过护理进行指导,让患者重拾信心。本文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实践,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精神病患者110例,其中男78例,女32例,年龄38-75岁,所有患者均无智能障碍和严重躯体运动障碍,均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具体方法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渗入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具体方法如下:①积极、耐心地与患者主动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主动地接近患者,鼓励患者诉说自己的感受,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之后,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及劝解,帮助他们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2]。②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帮助患者养成良好习惯由于精神疾病的影响,患者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破,对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对其日常行为进行矫正,让患者入院就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而且应该引导患者进行生活自理,比如洗衣服、叠被子、洗脚、剪指甲等。对患者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③改善患者病房环境,尽量保持病房通风、安静、整洁,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盆景或者带有清香的花草,床头上摆放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④鼓励患者参与看电视、听音乐、下棋等各项娱乐活动,组织患者参加户外活动,如做广播操、打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

1.3观察指标

1.3.1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判定量表(IPROS)评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生活能力、社交能力、个人卫生、兴趣爱好四个方面进行评分,得分越高,康复效果越差。

1.3.2患者满意度包括:满意、不满意和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当p

2结果

2.1IPROS评分的比较在治疗前两组IPRO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均有下降,但是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患者满意度的比较通过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对护理满意患者37例,基本满意14例,满意率达92.7%,对照组对护理满意患者25例,基本满意18例,满意率为7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体制改革、人员分流、流动人口增多等社会因素的增加,加大了人们的精神压力,使得精神病的发病率日趋上升[3]。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患者充满关心,主动地进行沟通交流,可以有效地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之后还能够积极地配合护理工作[4],在护理的同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而且能促进疾病的康复[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前两组IPRO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均有下降,但是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孙秀珍.护理管理应以人为本.中国护理管理,2007,21(1):58.

[2]徐倩.人文护理对68例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646-647.

篇(6)

1 临床资料

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我科共收治精神病患者430人,其中精神分裂症318例,分裂样精神病48例,情感性精神病37例,器质性精神病12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3例,焦虑症4例,精神发育迟滞4例,其他4例,符合CCMD-3-R诊断标准。

2 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2.1入院初期的人文关怀 患者入院初期,患者处于症状高峰期,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全,常表现为敌对、反抗、不合作、紧张、害怕、焦虑、抑郁等心理。这一阶段护理人员应以亲切的语言安慰和劝说,根据病情,采取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入院宣教,介绍住院环境、分管医生、护士、护士长及各种住院制度(安全制度、物品管理制度、保护性约束制度等),帮助尽快适应病区环境。在接触患者前要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家庭、婚姻、学习、经济情况、职业及兴趣爱好等,注意接触的技巧及语言的艺术,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满足合理要求。同时落实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安全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口腔和皮肤的护理、排泄护理、衣着卫生及日常仪态的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探视护理等。

2.2恢复期的人文关怀 经过治疗,患者病情恢复,这一阶段,护士应深入患者,用关切的语言询问患者的感受,给患者恰当的称呼,要从细微处让患者感到护士的端庄、热情、认真、和蔼与博学,使患者认识到为他服务的护士有高尚的品格和精深的知识,从而相信、服从护士的管理与服务。

从环境的管理上,保持床单元的干净、整洁,生活用具有标记并集中管理;从患者的生活上,根据饮食爱好订餐(除医嘱有特殊饮食外),根据家属要求提供帮助购物便民服务(如水果、日常用品、衣物等)、提供接听电话及打电话,每天进行仪表整理及指导2次,并让患者照镜子,满足病人的审美要求,起床时间播放轻音乐及指导语,让患者在轻松中得到生活提醒及接受健康教育;平时有组织的开展工娱治疗、文体训练、集体健康教育、生活技能训练及心理技能训练等,并在病友当作选举生活委员、组织委员、文娱委员、劳动委员、安全委员、爱心委员,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优点长处,树立信心,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及增强社会责任感。 每月召开家属联谊会一次,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家庭、社会支持与关怀的平台。此期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加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介绍治疗的方法、各种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疾病的名称、临床表现、药物副反应及应对措施。为患者答疑解难,使患者受到鼓舞,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让患者在治疗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治疗。

2.3出院期的人文关怀 这一阶段的人文关怀教育有:出院后坚持按医嘱服药的意义、药物服用的方法及保管方法、生活指导、复发的先兆及应对措施,家庭护理,并告知随诊时间、联系方法、随诊地点,教育时需以患者、家属或单位共同参与,方式:口头宣教及书面指导,并发放资料。

2.4跟踪社会化护理 患者出院后仍需较长时间服用药物,家庭康复护理成为医院整体护理的延续,护理人员对患者出院后15天、1个月、2个月、每隔2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治疗、康复情况,适时提供护理咨询及健康指导,更好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3 结果

通过对精神病患者采取一系列的人文关怀措施,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为患者营造了一个和谐、愉快的住院氛围,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每月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率均在95%以上。

4 体会

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尽可能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尊重和同情患者,满足患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3]。使患者生活得舒适、愉快,增加治疗和护理效果,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护士的精神风貌,护士的人文内涵不断丰富和提高。

参 考 文 献

篇(7)

关键词 :精神疾病;传染病;护理管理;调查分析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55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infectiousdiseases in hospitalized psychiatric patients

LI Mei-hua,XIE Guang-ping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Ganzhou341000)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in psychiatric hospital, put forward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safety hidden danger of infectious disease.

Methods:The merger 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1-December 2013 were infected psychiatric patients medical record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During the period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psychiatric patients with 15 893 cases,36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mainly of viral hepatitis in 189 cases,and 98 case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42 cases of syphilis,17 cases of chicken pox,20 cases of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

Conclusion:Psychiatric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increased year by year,the psychiatric outpatient depart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vestig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hospital,do a good job of centralized management and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training, improve the nursing personnel occupation safety awareness.

Key wordsPsychiatric patients;With infectious diseases;Nursing management;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我院是一所全市医院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一直承担着全市精神病病人的收治管理工作,包括政府委任的由110公安收送的肇事车祸病人以及流浪乞讨病人,这些精神病病人往往合并有其他躯体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本研究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的精神病病人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共收治精神病病人15 893例,其中合并有传染性疾病366例,男236例,女130例。年龄14~77岁,平均年龄(49.62±4.85)岁。农民197例(53.83%),农民工106例(28.96%),学生35例(9.56%),其他28例(7.65%)。各种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189例,为肺结核98例,梅毒42例,水痘17例,其他传染病20例。

1.2方法根据传染病网络直报病例数,对传染病诊断报告卡以及病历资料逐例逐项登记其年龄、性别、职业、主要诊断、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结果、住院时间等基本资料并进行归纳汇总。

1.3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数据分析。

2结果(表1)

3讨论

3.1精神病病人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3.1.1社会环境因素精神病病人是受社会冷落的弱势群体,他们可能受到家庭与社会的多重歧视。近年来,我院每年平均收治由公安110收送的流浪乞讨精神病病人约500例,由于病人长期流浪,生活不稳定,缺乏相应的照顾与管理,形成不良的卫生习惯,没有固定的食物供给,营养得不到保障,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恶液质等营养性疾病,从而加剧其自身抵抗力受损[1],因此,这类病人容易合并有乙肝、肺结核,甚至因有吸毒与乱性行为而感染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本调查显示,男病人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病人,农民及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发病率高,均与其外界流浪生活或疏于家庭与社会的管理有关系。

3.1.2精神疾病因素精神疾病属于慢性病,需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此类药物有免疫抑制作用,易使其防御机能减

退[2],其中有些传染病为感染潜伏期或病原携带者,入院后或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展为传染病,如水痘、流感等。本调查结果还显示,精神分裂症合并传染病占45.36%,而情感性精神障碍次之,这与病人的思维、情感、行为的紊乱有密切关系,例如:肺结核病人往往是因为精神病急性期,病人过度兴奋躁动,抵抗力下降而极易感染结核杆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如酒精所致的精神病病人,大部分肝脏功能受损较严重,因此合并乙肝等疾病比例较高。

3.1.3住院环境的影响精神病病房大多为密闭式管理模式,而精神病医院在建筑设计上很难符合要求,住院病人活动空间较小,人员密度大,病人住院时间长,户外活动也较少,这就加剧了病人机体免疫力的下降,病区一旦有传染性疾病病人,标准的隔离措施难以实施,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例如水痘、流感、腹泻等传染病。

3.2安全管理对策

3.2.1门诊把关由于精神病人缺乏主述,不能真实反映病状,配合能力差,容易漏诊或误诊,有资料显示,合并肺结核疾病的误诊率高达78.81%[3]。因此,医师首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对有野游史、长期流浪在外且家庭疏于管理的病人,应给以常规做胸片、CT,艾滋病、梅毒、乙肝五项等实验室定性检查。胸片或CT是及时发现或排除肺结核检查的重要手段,对有疑似肺结核病人要留取痰液送肺结核定点医院检查,明确肺结核诊断。对有性生活不洁,有嗜烟、酗酒、吸毒史的病人进行梅毒、艾滋病定性检查,以便采取有效的隔离防范措施。

3.2.2做好病人入院卫生处置工作由于流浪精神病病人合并传染病的发生率比长住人口高,收治长期无人照顾、四处流浪、蓬头垢面、衣不遮体的病人时应彻底进行卫生处置,仔细察看病人是否患有皮肤病、性病等传染性疾病,及时做好病人的隔离处置。

3.2.3对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病人严密隔离为防止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精神病人入院后对其他病人造成传播,我院每个病房设置了一个单独的隔离观察间,针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进行隔离观察1周,待排查后再安排入住普通病房。另外,医院还设置了一个收治复杂性病种的病区,病区设有若干个隔离治疗病房,对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的精神病病人提供隔离治疗环境,避免因患有传染病而引发病人交叉感染[4]。

3.2.4加强病房传染病病人消毒隔离管理按照标准预防的要求做好病房的日常消毒工作,如空气、地面、物品、食品、餐具等日常生活卫生用品的消毒管理,严格按规定处理病人医疗废弃物,避免因医院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防止给医患双方造成经济损失。

3.2.5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培训由于传染病有其发生、发展、流行病学特征,因此要建立健全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开展传染病相关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我院每年至少二次针对所有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包括《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消毒隔离规范》《手卫生规范》等。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实行首诊负责制,对新上岗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医院感防控知识岗前培训。对卫生清洁人员进行消毒知识、洁污处理程序和消毒剂的使用等培训,强化饮食卫生及个人防护技能的培训,以减少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陪伴家属与探视人员做好传染病卫生知识宣教。

3.2.6严格制度化管理将科室医院感染控制情况与传染病报告及管理情况纳入医院目标与考核体系,按制度进行考核奖惩,以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的执行与管理力度。

总之,由于精神病病人的主要疾病特点是自知力较差,治疗不配合,而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长时间、多疗程、系统化治疗,在住院期间还难以治愈,出院后仍需要给予其督查指导,使病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其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潘锦环,苏保育,陈光玲.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0,8(22):2043.

[2]费静霞,曹珍珍.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泌尿道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376.

[3]龚劭工,刘红,苏建宁.对精神病患者感染肺结核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3):2802-2803.

篇(8)

心理护理影响精神病患者病情复发的原因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患者面临各种压力、环境等而引起的心理变化也是一项主要原因。所以,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减少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一般患者要经常安排轻松愉悦的活动和简单的手工劳动,如看电影、除草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放松心情;对于情绪低沉、心理抑郁的患者应选择氛围欢快、色彩鲜明的场所,进行换了愉悦、热情奔放的文娱活动;对于情绪激动的患者要安排在环境清幽、人少的环境中,选择患者喜爱的项目进行工疗;对于服药过多或者体质较差的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此外,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使之了解精神病复发的原因、发展和对策,在家庭环境中监护患者用药,加强对患者的关爱,耐心对待患者的异常行为等。

在治疗的过程中坚持与患者沟通,寻找与患者的共同话题,激发患者沟通的热情;交流中避免谈论患者的敏感话题,不予患者发生正面冲突,对待患者的问题和行为要耐心,不能在患者面前表现做出厌恶或嫌弃的表情;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赞美患者,帮助其树立生活的信心。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精神病患者心理敏感、多疑,随着病情的变化和外界的刺激,心理活动波动较大。所以,医护人员做好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心理疏导十分重要。精神病是由于患者的大脑机能紊乱所导致的,主要表现为异常的精神活动,幻觉、妄想经常发生,很多患者会出现自杀、冲动、伤人、外逃等状况,对自身和社会具有较大的伤害和威胁。要保证此类事件的减少,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护理人员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大量的临床护理经验,针对患者病情发作的时间、规律、住院时间内的各种心理活动特点给出针对性的护理指导。鼓励患者说出心理想法和痛苦,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

篇(9)

精神病患者是区别于躯体疾病患者的特殊人群。精神病患者主要是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巨大,或者遭受强烈情感刺激致使大脑神经递质出现分泌障碍,患者出现认知、情感、生活方式、日常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改变。目前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将精神病分为单纯型、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以及混合型。按照临床病理分型可以将分裂症、偏执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归属于精神病范畴。目前临床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常用的药物有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以及抗抑郁药等;非药物治疗有心理治疗、认知治疗以及电疗等[1-3]。对不同类型、不同疾病进展程度,临床治疗方案不同。本次试验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260例精神病患者病历资料,探讨封闭式精神病病房与开放式精神病病房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种类、发生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精神病患者14260例,发生院内感染患者256例(1.8%)。其中有9563例封闭式精神病病房的患者主要是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偏执症以及有自杀或暴力倾向的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男5039例,女4524例;年龄25~68岁,平均(41.5±2.7)岁;病程2~12个月,平均(6.7±2.3)个月。精神分裂症2201例,躁狂症2692例,偏执症2642例,有自杀或暴力倾向的抑郁症2028例。开放式精神病病房的患者4697例中,主要是轻度抑郁症、焦虑症、多动症、自闭症、儿童抽动症等儿少神经病,恐惧症、强迫性精神症等情感障碍病,其中男3608例,女1089例;年龄24~68岁,平均(29.5±2.7)岁;病程2~10个月,平均(7.6±2.3)个月。患有轻度抑郁症、焦虑症在精神科治疗的患者2331例,患有自闭症、儿童抽动症等儿少神经病在儿少神经科治疗的1521例,患有恐惧症、强迫性精神症等情感障碍病在心理科以及情感障碍科治疗的845例[4,5]。开放式精神病病房以及封闭式精神病病房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精神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对于在封闭性精神病病房治疗的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抗抑郁症等常规药物治疗,每间病房患者数控制在1~2例,病房内避免有洗发剂、洗手液以及小刀等危险性较强的化学物品以及尖锐物品。护理人员每0.5h查房1次,对于情绪躁动患者,应进行隔离,注射镇静剂,待患者情绪平稳后,对患者进行心理、认知治疗,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除此之外,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设置专门清洁人员,定期清洁病房,并采用消毒液对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病房内用具进行消毒。对于丧失自主生活能力的患者,安排管床护理人员,做好对患者的洁净工作。对于在开放性精神病病房治疗的患者,医师结合患者家庭、经济、情感等情况,分析患者疾病的发生原因,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介绍临床治疗手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增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临床诊疗方面相关认识,从而提高患者入院复查、电话随访、临床用药依从性。并对患者家属就患者日常作息、饮食等方面进行指导。观察指标:①比较封闭式精神病病房与开放式精神病病房患者院内感染的种类、发生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②比较我院2014-2016年封闭式精神病病房与开放式精神病病房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6,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篇(10)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7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身边的琐事和家庭负担逐渐加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精神卫生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精神科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已被患者广泛接受。康复期精神病人随着病情的改善,自知力的恢复,将要面临许多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实际问题。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根据各种精神疾病特点,我们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康复期精神病人的护理当中,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培养其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提高患者认知功能、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为患者重返社会和家庭创造条件。

1 康复期病人健康教育特点

1.1通俗性的特点。即健康教育的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因精神病人的起病原因不同,情绪多不稳定,加之病人的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不用医学术语,遇有特殊的医学语言,应细心加以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1.2随机性的特点。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于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疾病类型不同,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针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1.3强化性的特点。针对精神病人记忆力差、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们采取反复强化的宣教的方式,并随时观察病人的表情、意识、神态,判断病人是否清楚、明白。

2 康复期病人健康教育内容

2.1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包括有关精神疾病的病因、症状及药物治疗,了解相关精神科药物的有效作用。让患者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2注重培养患者的生活能力。包括锻炼患者自己洗衣服、叠被子,洗头、洗脸,打扫病室内卫生。教育患者要自强、自立,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病房内务。

2.3社会交往技能教育。包括如何与家庭成员、朋友、亲属进行交往,有效沟通,如何向他们倾诉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帮助。

2.4工娱活动教育。可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有效利用周围环境加以选择。如:打乒乓球、羽毛球,打扑克、下象棋、听音乐等,这些娱疗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紧张、急躁情绪。

2.5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各种类型精神疾病的特点,掌握其临床主要护理症状,因病施治,通过与病人交谈,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对患者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消除其不良情绪,逐渐实现角色转换。

3 康复期病人健康教育方法

3.1集中式健康教育。选择病情相同、症状相近的患者,采集有共性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开展群体健康教育,讲授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早期症状,药物应用,社会功能培养等相关问题,让患者主动配合护理人员,有效的接受健康教育。

3.2互动交流式健康教育。精神科护理人员通过热情、诚恳的工作态度对康复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交谈中了解患者的自然情况、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治疗程度,倾听患者心声,与患者进行互动交谈,并给予耐心解答,帮助患者消除消极情绪,体谅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动。在交流的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有无情绪波动及隐性症状发生。及时对症处理,减轻病人痛苦,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促进疾病的康复。对将要出院的康复期病人,护理人员一定要嘱咐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掌握自我调控技巧,保证睡眠。如果患者特别担心出院后被家人和朋友嫌弃,护理人员要帮助其增强自信心,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3.3 个性化健康教育。精神疾病类型很多,症状各异,故应因人施教。根据个性化程度如:文化水平,传统观念,性格差异,生活方式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找准切入点,向患者介绍合适的书籍、娱疗活动,引导病人走上正规的生活方向。有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个性化教育,深入浅出的讲事实、摆道理,诱导其适应健康教育活动。

3.4示范式健康教育。为了使康复期病人能顺利走入正常生活轨道,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在料理生活中的某些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和示范。如: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病房备品,如何料理病房内务,讲解如何使用交通工具及使用家用电器的基本常识等等。同时鼓励患者主动去帮助别人,传承家庭美德。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另外,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医院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改进工作方法。

4 康复期病人健康教育评价方法

4.1与病人交谈的方式。责任护士、护士长通过采用与病人日常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4.2晨会交班时重点介绍。在交班时定期请责任护士介绍所属病人的基本情况,检查责任护士的掌握程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篇(11)

精神疾病是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一种慢性病,对家庭、对社会的影响十分明显。随着当今社会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加剧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现阶段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一类,一些精神病患者引起的公共危害事件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为了有效地遏制重症精神病患者引发的社会问题,保护群众的合法利益,2010年4月对全镇所有的精神病患者开展了摸底调查,通过筛选、复查、诊断,共确诊精神病患者115例,并对他们开展了康复护理指导。现将调查结果及康复护理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15例精神病患者中,男62例,女53例,年龄22~75岁,平均38.5岁。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58例,情感性精神病42例,器质性精神障碍10例,老年痴呆5例。这些精神病患者的特点为轻中度患者和心理障碍居多,少数患者因下岗、失恋、无力承担费用,少数家属监护不到位,使患者重新肇事,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社区康复方法:乡村医生调查摸底,建立精神病患者的档案,成立监护小组(精防医生、社区民政人员、家属)。对建档的患者请市级精神病康复中心会诊,确诊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方案。药物治疗:按医嘱服用,由精防医生定期进行家访和电话随访,对部分精神病治疗药品给予免费发放,从而为精神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心理治疗:主动接触患者,单独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关心他们的痛苦,适时给予心理疏导,有利于他们的康复。家庭护理:包括饮食、生活照料、辅导学习康复知识和家庭护理知识,引导患者自觉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

结 果

115例患者中,由父母、配偶、子女等亲戚监护的104例,占总数约90.44%。三无对象人员由村长看护11例,占总数约9.56%。经康复治疗管理后,115例患者的服药率由20%升至77.33%,病情好转率由21.33%升至74.66%,肇事率为零,关锁率9.49%降为4%。

讨 论

患者监护率虽然达100%,但是少部分监护人未能与患者居住生活在一起,只是短时间看望与照顾,不能全面的掌握患者的生活情况、服药情况以及病情变化,更不能培养训练患者各方面的能力,导致患者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丧失,病情波动与复发,严重的肇事肇祸,危害他人与社会。

虽然我们免费提供部分价格低廉的治疗药品,但是尚有一些药品价格偏高,少数家庭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未能提供必要的正规医治,延误治疗,导致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

服药治疗方面:一些患者及家属认为病情稳定已好转,不再规范继续服药,有些患者不能正视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不再继续服药,有些认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变傻、成瘾不再继续服药,对于“长期服药”或“终身服药”在心理上很难接受不再继续服药,有些缺乏自制力未按医嘱用药等等,导致患者疾病复发。所以合理有药,增加患者依从性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