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大全11篇

时间:2023-05-30 15:04:3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

篇(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种类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高血压患病后无根治方法,需长期进行服药治疗,如不积极治疗,血压值长期偏高,可能危害患者心、脑、肾等器官,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有研究表明,我国苏州仅在2010年就有47.06%的人患有高血压。该疾病是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的。目前学术界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尚存在争议,现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进行如下综述。

高血压患者预防措施

国外研究进展:西方发达国家很早便开始了高血压的相关预防措施的研究,其中美国早在1977年就开始了对于高血压疾病的研究,经过连续30多年的深入研究发现,早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终点现象的概率。有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得到结论:早期开展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对于防治疾病、减少患者痛苦的效果显著。有研究人员通过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该型高血易导致患者出现卒中,故应对其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韩国的研究表明,对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家庭指导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患者出现高血压,保证健康。

国内研究进展:我国在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上开展时间较晚,但随着医学的发展,该领域进行的研究逐渐增多,有研究人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随访的方式对高血压疾病进行预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有研究人员在研究了我国高血压人群的现状后得到结论,同时积极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对于控制病情蔓延效果显著。有研究人员通过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通过检测CysC指标,可有效预防妊高征,提升孕期母婴生活质量。

高血压患者治疗措施进展

国外研究进展:美国于2008年成立JNC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了3种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措施:①通过口服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在添加第二种口服药物时,应将前一种药物的剂量最大化使用;②在第一种药物使用未达最大化时添加第一种治疗药物;③同时口服两种治疗药物时,可继续添加多种药物。有研究人员得到结论,高血压疾病作为一种常见内科疾病,同时还会对脑、眼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防止高血压患者继发其他疾病,应将患者血压值控制在130/80 mmHg以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其中长效钙离子拮抗剂联合应用对于控制病情的效果较好。有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人数较多的原因在于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度增加,患病率升高,在对其进行治疗时,临床应着重开发新的与血管变化有关的治疗方法。

国内研究进展:我国目前在高血压的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研究者发现了25羟维生素D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得到加用维生素D有助于降压的结论;有研究者得到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患者社会支持利用度,着重对病程短、家庭收入差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更好地控制血压的结论。

篇(2)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到今年为止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45%,并且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高血压是导致脑梗、脑出血、心功能不足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所以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要正确合理地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和治疗,这样才能减小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身体的其他脏器免受损害。本篇文章中,我们对2012-2014年的5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药物和饮食方面的治疗和预防,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临床资料

对2012-2014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经过正规合理的检查后确诊为高血压,并对这些患者进行统计分类。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的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85岁以下,平均年龄是70岁,患病时间一般是1年以上10年以下,平均患病时间是2.8年。在这50例患者中,患病时间不超过3年的有40例,患病时间在3-5年之间的有8例,患病时间超过5年的有2例。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根据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作为标准,我们把150/90mmHg作为这50例患者的降压标准。对这50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心理饮食方面的治疗,一段时间后对这些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同时把测量的患者血压分为达标组和非达标组。在达标组中再统计有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把这些数据都记录下来,并进行对比分类。

2.2 统计学方法

把统计出来的数据信息用SPSS13.0系统进行统计研究,患者的资料信息用(x+s)表示,同时用t检测,统计学的计量结果用卡方检测,P<0.05为差异这样的结果才具有统计学价值。

3.结果

3.1患者的基本情况

这50例患者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后,患者都做到了合理用药和规律的饮食,同时这48例患者的高血压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其中只有1例病情控制的不是特别理想,还有1例出现心功能衰竭的症状,其他的48例患者的高血压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和治疗。

3.2监测指标情况

在高血压的50例患者中,我们分成了降压达标组和未达标组,通过监测发现,降压达标组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要比未达标组中心血管的发生几率小28%,同时监测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监测还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要比没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高。

4.讨论

4.1高血压发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压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收缩压会越来越高,同时人体的舒张压会越来越低或者是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样的话脉压差便会增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压力感受器对血压变化的感受力会越来越弱,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人体的血压变化。因而在平时生活中如果运动量增加、情绪波动大或者是季节变化明显时,就会出现血压波动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壁的韧性会变小,同时血管壁的硬度增加,当出现情绪波动或者是变化时,血管中增加的血液不能有效的储存在大动脉血管中,变现为收缩压变化明显。人体还会出现性眩晕或者是心脏供血不足等症状。激素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降低,因而不能有效的通过调节血容量来改善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经常会伴随许多的疾病出现,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梗等等,人体的血压增高时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如果这种高血压的症状长期不给予治疗的话,就会发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肌肥厚、心衰、肾功能不全等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猝死。所以在对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检查时不要忽略血糖和血脂的检查,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并不统一,同时高血压的起因也不相同,因而进行治疗时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治疗时要运用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4.2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心脏和身体的各大脏器处于功能逐渐衰退的状态,因而在进行治疗时要遵循合理的治疗原则,使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并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见的比较合理的治疗原则有以下几点:①密切的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②选择使用的高血压药物必须让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在服药的疗程中医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合理的调整剂量水平,必要时医生可以让患者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方法从小剂量开始服用;③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高血压的并发症,有条件的可以合并并发症一起进行治疗;④尽量使用一些长效的降压药物,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增加患者对药物的顺应性,使高血压得到有效的治疗。

在对高血压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非药物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饮食减轻体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因素,合理饮食尽情体重,制定一个有效的减肥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把肥胖这个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②避免过度劳累。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使增加动脉的韧性,从而减少血压的波动,但是一定要避免过度的劳累,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引起突发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福平.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25:47-48.

[2]李月芹.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18:47-48.

篇(3)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081-01

高血压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其发病率同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紧密关系[1]。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干预多种不良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预防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87例,女7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1.52±1.03岁;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为:每日平均白酒量超过100g,啤酒量超过1500ml,吸烟量较大;每日摄红肉量超过200g;静坐生活方式,没有剧烈活动,显著增快患者心率;每日摄入主食量超过1kg;水果摄入量过少,不超过100g;蔬菜摄入量较少,不超过200g;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80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医护人员对治疗组患者不良生活方法进行为期2年的干预,对照组患者没有采用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指引患者戒烟戒酒,或者是每日饮白酒量不超过50g,啤酒量不超过300mL;每日摄入红肉量不超过100g;每周进行至少2次的中等强度活动,确保患者运动高峰时,心率达到目标心率;每日摄入主食量应减少100―150g,对于肥胖患者,其应降低体重10―20%;每日摄入水果量应超过200g;每日摄入蔬菜量应超过500g。

1.3疗效判定

无效:干预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有效:干预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血压恢复正常范围;显效:干预后,临床症状消失,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2]。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74/80),其中,62例为显效,12例为有效,6例为无效;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62/80),其中,29例为显效,33例为有效,18例为无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7/80),其中,2例为脑卒中,3例为中风,,2例为肾衰竭;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15/80),其中,6例为脑卒中,5例为中风,4例为肾衰竭。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疾病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种疾病也为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疾病的主要并发症状为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脑卒中[3]。经过国内外实践证明,高血压疾病为一种可控制及预防的疾病,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可显著降低心脏病及脑卒中疾病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疾病压力。近年来,该疾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同时,该疾病同患者饮食习惯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摄入盐量及脂肪量过高的患者,其平均血压及发病率也显著较高。超重及肥胖为出现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腹部脂肪堆积为肥胖的重要特征,其增加出现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因此,应适当降低体重,减少脂肪含量,成年人正常体质指数为18.5-23.9kg/m。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医护人员应对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进行综合的、科学的干预,进而有效控制或者是预防该疾病的发病率[4]。护理人员指引患者戒烟戒酒,或者是限制酒量,指引患者合理饮食,做适量运动,每周尽可能做至少一次有氧运动,如乒乓球、排球、羽毛球及篮球等活动,有效增快心率、促使患者出汗,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多种不良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疾病预防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采用干预多种不良生活方式的治疗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但没有采用干预多种不良生活方式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马进才,闵海,马海山等.干预多种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40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11(03):520--521.

篇(4)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12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病的最初症状多为疲乏,时有头晕,记忆力减退,休息后可消失。血压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头晕加重,头痛甚至恶心、呕吐。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激动等引起血压迅速升高时,症状明显。但是有的患者即使血压很高也没有症状,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高血压病(心血管内科),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起病及经过缓慢,最终死亡原因为心衰、肾衰及脑血管意外。本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WHO公布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5%。国内本病患病率约7-10%。随年龄增长,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黑人、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等人群发病率较高。长期、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助于减慢病情发展、防止靶器官损害及提高生活质量。

1 高血压病的分类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的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由其他已知疾病所致的血压升高,则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在高血压的分类方面,还有其他多种划分法。如根据年龄可分为老年人高血压和儿童高血压;以发病的急缓程度可分为急进型和缓进型高血压。

2 病因

2.1 遗传 高血压的发病有较明显的家族集聚性,双亲均有高血压的正常血压子女(儿童或少年)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浓度明显较无高血压家族史的对照组高,以后发生高血压的比例亦高。

2.2 饮食

2.2.1 盐类与高血压最密切相关的是Na+,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与食盐摄入量有关,在摄盐较高的,减少每日摄入食盐量可使血压下降。

2.2.2 脂肪酸与氨基酸降低脂肪摄入总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成份,降低饱和脂肪酸比例可使人群平均血压下降。动物实验发现摄入含硫氨基酸的鱼类蛋白质可预防血压升高。

2.2.3 饮酒长期饮酒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可能与饮酒促使皮质激素、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有关。

3.职业和环境 流行病材料提示,从事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环境噪音及不良视觉刺激者易患高血压病。

4 其他 吸烟、肥胖者高血压病患病率高。

3 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根据起病和病情进展的缓急及病程的长短可分为两型,缓进型和急进型高血压,前者又称良性高血压,绝大部分患者属此型,后者又称恶性高血压,仅占高血压病患者的1%~5%。

3.1 缓进型高血压病:多为中年后起病,有家族史者发病年轻可较轻。起病多数隐匿,病情发展慢,病程长。早期患者血压波动,血压时高时正常,为脆性高血压阶段,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时易有血压升高,休息、去除上述因素后,血压常可降至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可逐渐升高并趋向持续性或波动幅度变小。患者的主观症状和血压升高的程度可不一致,约半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格检查或因其它疾病就医时才发现有高血压,少数患者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时才明确高血压病的诊断。

早期患者由于血压波动幅度大,可有较多症状,而在长期高血压后,即使在血压水平较高时也无明显症状,因此,不论有无症状,患者应定期随访血压。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明显而持续性地升高,则可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在并发主动脉粥样硬化时,其收缩压增高常较显著,并发心肌梗塞或发生脑溢血后,血压可能降至正常,并长期或从此不再升高。

3.1.1 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和头胀是高血压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也可有头部沉重或颈项扳紧感。高血压直接引起的头痛多发生在早晨,位于前额、枕部或颞部,可能是颅外颈动脉系统血管扩张,其脉搏振幅增高所致。这些患者舒张压多很高,经降压药物治疗后头痛可减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可为暂时性或持续性,伴有眩晕者轻音乐和,与内耳迷路血管有关,经降压药物治疗后也可减轻,但要注意有时血压下降得过多也可引起头晕。

脑出血起病急,常在情绪激动、用力抬物或排大便等时,因血压突然升高而骤然发病,病情一般也较重。脑梗塞的发病也急。脑动脉血栓形成起病较缓,多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常先有头晕、肢体麻木、失语等症状,然后逐渐发生偏瘫,一般无昏迷或仅有浅昏迷。

3.1.2 心脏表现血压长期升高增加了左心室的负担,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形成了高血压性心脏病。

由于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部分患者可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有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表现。

3.1.3 肾脏表现肾血管病变的程度和血压高度及病程密切相关。当肾功能进一步减退时,尿量可减少,血中非蛋白氮、肌酐、尿素氮常增高,酚红排泄试验示排泄量明显减低,尿素廓清率或肌酐廓清率可明显低于正常,上述改变随肾脏病变的加重而加重,最终出现尿毒症。

3.2 急进型高血压:在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约1%可发展或急进型高血压,发病可较急骤,也可发病前有病程不一的缓进型高血压病史。男女比例约3∶1,多在青中年发病,近年来此型高血压已少见,可能和早期发现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并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关。其表现基本上与缓进型高血压病相似,但症状如头痛等明显,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很快衰竭等特点。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多持续在17.3~18.7kPa(130~140mmHg)或更高。各种症状明显,小动脉的纤维样坏死性病变进展迅速,常于数月至1~2年内出现严重的脑、心、肾损害,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尿毒症。并常有视力模糊或失明,视网膜可发生出血、渗出物及视神经浮头水肿。血浆肾素活性高。由于肾脏损害最为显著,常有持续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可达3g,血尿和管型尿,最后多因尿毒症而死亡,但也可死于脑血管意外或心力衰竭。

篇(5)

这几年来, 受到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 高血压病患者数不断增加。我国当前就有高血压病患者大概1亿人, 高血压容易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 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临床上将高血压分成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对高血压病的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就是降低患者血压, 而降压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本研究为了更正确、更有效地对高血压病进行防治, 在此探讨了其用药原则和用药方法。现综述如下。

1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用药原则

中医辨证用药和西医辨病用药相结合;现代中药研究成果和传统中药理论相结合;预防并发症和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相结合。也就是在临床用药时, 使用的中药要具有降压作用, 不可使用升压作用的中药;要尽量根据高血压病病理的不同选用中药, 让药物协同作用得以发挥, 不但对临床症状进行改善, 还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让中药一药多效的作用得以发挥。根据这个用药原则, 总结出了以下的用药方法。

2 高血压用药方法研究

2. 1 按照西医临床分期处方用药 在临床用药时, 要先掌握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期情况, 然后再明确治疗方案。高血压患者除了血压偏高外, 还会存在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 如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心悸等。在高血压患者中, 这些症状可以部分出现, 但也不全是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如果血压尚还在临界状态, 在治疗时可以采用一般的辨证论治。也有部分患者没有进行降压治疗血压就可以恢复正常。如果用药后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 或者血压反而上升、高血压病处于1、2期时, 才考虑根据高血压病进行辨证论治。若高血压病处于2、3期, 在使用中药基础上还可以和降压西药互相配合使用。若患者血脂或者尿酸比较高, 出现水盐代谢障碍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可以适当加些降血脂、降尿酸的中药, 这时, 不宜使用青皮、细辛、枳壳、枳实等会让血压升高的中药, 也不可使用党参、陈皮、麦冬等一些可升高血糖的中药[2]。

2. 2 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处方用药 若患者血压偏高, 或者处在1、2期时, 就要采取辨证分型论治。

2. 2. 1 肝阳上亢型 患者表现为心烦意燥、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方中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的中药有天麻、钩藤、地龙、羚羊角、罗布麻等[3]。

2. 2. 2 肝火炽盛型 患者头痛严重、目赤口苦、便秘尿黄、心烦意燥、舌红苔黄、脉弦数。方中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的中药有龙胆草、夏枯草、栀子、黄连、黄柏、决明子、苦参等。上述中药比较适合高血压病心率偏快的患者。

2. 2. 3 阴虚阳亢型 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夜寐不安、颜面潮红、四肢麻木、腰膝酸软, 舌红少苔少津, 脉弦细。方中以杞菊地黄汤加减。主要使用的中药有地黄、石斛、女贞子、玄参、何首乌、桑寄生、杜仲等。

2. 3 按照患者突出症状随症加减 患者高血压病若发展到了2、3期时, 会影响到脑、心、肾等各个脏器。这时应该中西结合, 取长补短。若要降压, 可以选择见效快、效果好的西药, 而在改善症状, 对脑、心、肾并发症进行防治方面, 则可选择中医药。在使用中药方面, 宜根据患者突出症状随证加减, 如对于肝火偏盛患者, 可加龙胆草清肝泄热;眩晕、肢麻比较严重的患者, 可以适当增加白僵蚕、胆南星等, 起到熄风通络的作用;失眠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枣仁、琥珀、五味子进行安神;头痛患者可适当增加川芎、当归、吴茱萸、延胡索等;对于容易健忘患者, 可适当增加何首乌、地黄、人参、枸杞子等。

3 小结

治疗任何一种疾病时, 一般都是遵循西医辨病用药和中医辨证用药相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和传统中药理论相结合的原则。而改善患者症状, 降低血压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都是有针对性的治疗原则。在辨证分型用药及随证加减用药方面, 要尽量使用具有降压效果又对症的中药, 不可使用升压药。而在用药方法方面, 在辨证分型用药时,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中药, 让药物的使用不但符合中医药理论, 而且又和现代药理研究保持一致, 发挥出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沙从桂, 张右孚.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 2010 (3):3.

篇(6)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181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196-0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1988年我国25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约9.4%孕妇发生不同程度的妊高征。本病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迄今为止,仍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据有关文献报道,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为9.4%,国外为7%-12%。本病主要是考虑育龄期妇女发生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与妊娠之间的关系.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血压升高、小便检查出现蛋白尿等症状,在分娩后随即消失,也有一部分病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现将近年来我科收治的13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县各医疗机构收治的13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诊断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六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1],年龄19-44岁,平均31.7岁.其中子痫前期107例(产前子痫6例,产后子痫2例),妊娠期高血压11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8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5例,初产妇38例,经产妇93例;单胎120例,双胎11例。

1.2 产前检查情况:7例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保健体检, 5例从未做过产前检查,其余患者均有次数不等或者不完善的产前检查。发病孕周(根据患者自诉症状的推断和首次发现的血压升高)≤32周者55例,32-37周者66例,≥37周者10例。

1.3 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在住院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视物模糊、双下肢水肿、胸闷等症状,多数病例被医生误诊或者自认为"感冒",抽搐惊厥者7例,入院24h后发生抽搐有5例,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116例、凝血功能改变67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5例,8例合并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12例,HELLP综合症2例,死胎死产7例。

2.治疗方法

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目的和原则是争取母体可完全恢复健康,胎儿生后可存活,以对母儿影响最小的方式终止妊娠。①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取左侧卧位,休息每天不少于10小时。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增加,改善子宫胎盘的血供。有研究发现左侧卧位24小时可使舒张压降低10mmHg。②镇静: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对于精神紧张、焦虑或睡眠欠佳者可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2.5~5mg,每日3次,或5mg睡前口服。③密切监护母婴状态:应询问孕妇是否出现头痛、视力改变、上腹不适等症状。嘱患者每日测体重及血压、每2日复查尿蛋白。定期监测血液、胎儿情况和胎盘功能。④间断吸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全身主要脏器和胎盘的氧供。⑤饮食:应包括充足的蛋白质、热量,不限制盐和液体,但对于全身水肿者应适当限制盐的摄入。血压≥160/110mmHg,或舒张压≥110mmHg,平均动脉压≥140mmHg原发性高血压,或妊娠前已用降压药,需应用降压药物。一般不主张应用利尿药物,仅用于全身水肿,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血容量过多且潜在肺水肿者,长用利尿剂有呋塞米、甘露醇[2]。

适时终止妊娠:子痫前期患者积极治疗24-48小时仍无明显改善者;子痫前期患者已超过34周;子痫前期妊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已经成熟;子痫前期妊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未成熟,可用地塞米松促胎儿肺成熟后终止妊娠;子痫控制后2小时可考虑终止妊娠。

3.小结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不明,本病重在预防。各级妇幼保健组织应积极推行孕期健康教育,切实开展产前检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通过孕期宣传,使广大育龄妇女了解妊高征的知识和对母儿的危害,促使孕妇自觉从妊娠早期开始作产前检查。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给予治疗及纠正,从而减少本病的发生和阻止其发展, 注意孕妇的营养与休息。指导孕妇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人,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食品,对预防妊高征有一定作用[3]。这样能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188-01

无症状性脑卒中是指无神经系统症状或症状轻微,不足引起患者及医生注意,而影像学检查出现梗死或出血灶的脑卒中,近年来随着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临床广泛应用,发现了无症状脑卒中病例增多,本研究报道了我院2004~2006年500例接受头部MRI检查而发现无症状脑卒中98例(占19.6%),现将其病因、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8例,均经头MRI证实,其中,男80例,女18例;年龄52~82岁,平均66岁;合并高血压病90例(91.8%),冠心病81例(82.6%),糖尿病21例(21.4%),房颤10例(10.2%)。

1.2临床表现

头昏、轻度头痛、乏力59例,一过性偏侧肢体麻木28例,一过性吐字不清12例,一过性失语11例,血压18~25 kPa,均有眼底动脉硬化达Ⅱ~Ⅲ级,全部病例均未查到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1.3影像学改变

98例均做头部MRI检查,提示双侧基底节多发梗死67例,基底节单发梗死6例,皮层梗死3例,小脑梗死8例,皮层局灶性出血13例,脑干出血1例。

1.4 治疗和预后

患者均予以改善脑细胞代谢、脑保护、对症控制血压、血糖及心律失常治疗,症状完全缓解,随访2年,其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痴呆。

2讨论

本组病例无症状性脑卒中占全部脑血管病患者的19.6%。荷兰Herderschee等[1]报道为13%;美国国立神经病学及卒中研究会资料表明,1 203例急性卒中入院病例中,135例有无症状脑梗死,其发生率为11%[2],在中老年人群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显示[3],MRI发现64岁以上的人群SBI发生率为28%。国内一组连续尸解966例中发现SBI 125例(12.9%),本组与上述统计资料基本相符。病因中以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多见,无症状性脑卒中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其机制是长期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痉挛、管腔变窄或出现微小动脉瘤,容易发作微栓塞或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这种高血压微血管病变在腔隙性无症状梗死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无症状性脑卒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原因可能是异常的糖代谢促进了小血管粥样硬化形成,后者常引起微小的、深在部位的脑梗死,由于解剖特点,这类脑梗死多无临床表现。一些研究还表明,慢性心房纤颤病例也易发生无症状性脑卒中,病灶多较大、且常位于大脑皮质枕区或额顶区,因而一般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腔隙性梗死,病变部位较深,病灶较小,直径小于1.5 cm,病变累及内囊前肢、放射冠、基底节、丘脑、脑干及其他部位,但以累及基底节病变最多见。出血以脑叶(颞、顶叶)为多,本组资料与之相同。第二类为非腔隙性无症状脑梗死,此类病变多累及大脑皮质,通常病灶较大,多由房颤或其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原性栓子栓塞。第三类为交界性梗死,占7%,病变多位于大脑中、后动脉交界区,病因多见于大动脉狭窄。

一些研究表明,如:Ricci等[4]认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存在并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故无症状性脑卒中对急性脑血管病病程、并发症的发生率及30 d内病死率均无明显影响。反复多次无症状卒中后可发展为多灶性脑梗死,临床表现为血管性痴呆或假性球麻痹状态。Yamamoto等[5]2001年观察了平均动脉压对有腔隙状态和白质疏松病灶患者的影响,发现第1组有白质疏松病灶并在随访的4~5年中发生了痴呆的患者,在原有的血压增高基础上,平均动脉压下降了l0~15 mmHg(1 mmHg=1.133 kPa),第2组有TIA发作史但没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患者随访的4年中,平均动脉压增高了10~20 mmHg;第3组患者在随访的2年之内均再次发生了卒中,该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没有任何变化。以上提示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改善脑循环,维持平均动脉压,保证脑灌注压治疗对预防脑血管性痴呆有重要作用。

本组资料显示,只要积极治疗及给予预防性保健措施,加强肢体功能训练和智能训练,脑血管性痴呆是可以预防的,本组10例2年后出现痴呆表现,也与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肺病),提示临床医师重视无症状性脑卒中给予积极的预防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Herderschee D,Hijdra A,Algra A,et al.Silent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ehemie attack or minor isehemie stroke[J].Stroke,1992,23(9):1220.

[2]Masuda J,Nabika T,Notsu Y.Silent stroke:pathogenesis,genetic factor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as a risk factor[J].Curr Opin Neurol, 2001,14(1):77-82.

[3]王耀山.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研究现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

[4]Ricci S.Celani MG,La Rosa F,et al.Silent brain infarcfion on patients

with first-ever stroke:a community based study in Umbria[J].Italy Stroke,1993,24(5):647-651.

篇(8)

高血压患者警惕三种急症

气短、气促、气喘的症状,往往是心肺疾病的发病前兆,也就是肺源性气喘和心源性气喘,前者多为肺部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后者则多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其中最凶险的就是急性左心衰。

高血压患者突然心悸气短、口唇发绀,呼吸困难伴咳粉红色泡沫痰,不能平卧,要警惕急性左心衰,因为该病抢救不及时就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高血压患者要警惕三种急症:首先要警惕恶心、呕吐、心慌、意识模糊等脑中风的迹象;其次胸痛、胸闷、出冷汗等心肌梗死症状;第三要警惕气促是否为急性左心衰之表现,一旦发病,应迅速让病人采取坐姿,双腿下垂,如家中备有氧气袋,应马上让病人吸氧,并立即通知急救中心。

“高血压急症”在家如何急救

由于患者家属,是发现患者发生高血压急症的第一人,又是可以立即给予最及时治疗的第一人。因此,家属及病人自己了解高血压急症治疗知识,是决定病人预后的首要因素。高血压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该这么做――

患者突发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心慌甚至视线模糊,并伴血压突然升高,说明已发生高血压脑病,应立即卧床休息,稳定病人情绪,不要紧张,及时服降压药。如果服药和休息后病情无好转,应通知急救中心送医院急救。

若高血压病人发病时,不但出现头痛、呕吐,还出现肢体麻木、瘫痪、意识障碍,发现这种症状,可能就是急性脑血管病。家人应马上通知急救中心,同时要立即使病人平卧,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道,造成误吸,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高血压患者突然心悸气短、口唇发绀,呼吸困难伴咳粉红色泡沫痰,不能平卧。可能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应迅速让病人采取坐姿,双腿下垂,如家中备有氧气袋,应马上让病人吸氧,并立即通知急救中心。

高血压病人在劳累或受到精神刺激后,突然发生心前区疼痛、胸闷、并放射至左肩或左上肢、面色发白、出冷汗……这时可能是发生了急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要让病人安静休息,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并吸入氧气,马上呼叫急救中心。

高血压急症的预防措施

高血压急症要尽早治疗、个体化治疗、整体治疗、长期治疗,以便恢复功能、重返社会。救治高血压急症,最好是未雨稠缪,以预防为主,千万不要“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那么怎样预防高血压和高血压急症呢?

篇(9)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2.188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1], 孕妇在妊娠期间伴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几率达到了9.4%~10.4%, 在临床上发病率相对较高, 甚至还会伴发相关并发症, 病情发展危急, 对孕产妇的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使得胎儿生长受到限制, 导致胎儿宫内窘迫, 降低了围生儿的存活率, 受到了临床相关医师的广泛关注。现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伴随并发症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80例, 年龄24~39岁, 平均年龄(28.9±3.4)岁;其中初产妇141例, 经产妇39例;孕周29~43周, 平均孕周(35.6±4.3)周。

1. 2 诊断标准 180例孕产妇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孕妇在怀孕期间存在血压升高现象, 每隔2小时测量1次, 血压值均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 并且尿蛋白为阴性。子痫前期主要分为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另外, 对围生儿的影响主要包括三类, 分别是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死亡。产妇并发症主要包括DIC、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心功能衰竭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2 结果

1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7.78% (50/180), 主要包括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DIC以及急性心力衰竭等病症, 见表1。另外新生儿死亡率为4.44%, 具体见表2。

表1 妊娠期高血压伴随并发症发生情况(n, %)

项目 重度子痫前期 胎盘早剥 DIC 急性心力衰竭

例数 35 8 4 3

百分比 19.44 4.44 2.22 1.67

表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生儿结果(n, %)

项目 新生儿窒息 低出生体质量 胎儿发育迟缓 早产 死亡

例数 55 58 25 30 8

百分比 30.56 32.22 13.89 16.67 4.44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在妊娠期所特有的一种病症, 该病发展迅速, 一旦其发展到重症阶段, 常常会伴随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方面的疾病, 极大的威胁到了母儿的生命健康, 增加了母儿的死亡率, 目前已经受到了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血压、水肿、头晕、蛋白尿、头痛以及眼花等症状, 是产科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状, 严重威胁到了产妇的生命安全, 将会造成胎儿生长受到限制、胎儿在宫内出现生长窘迫甚至导致围生儿死亡等后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特别是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病机制, 跟脑卒中症状的病理机制相类似, 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脂异常、血管舒缩反应异常、内皮功能紊乱、高凝状态异常以及高血压症状等, 这就增大了并发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3]。其中子痫前期和子痫伴发的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子痫脑病甚至脑梗死等症状。作者在研究中通过调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流行病学数据发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目前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达到了9.4%~10.4%, 在这当中轻度子痫前期症状的发病率占77.7%, 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占22.3%, 孕产妇在临床上的病死例数在我国达到了18.9/10万, 围生儿的病死率达到了2.68%, 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其病情危害程度之高[4]。

现阶段,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包括DIC、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心功能衰竭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通常情况下, 妊娠晚期产妇机体已经处于高凝状态下, 但是由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症状, 血管存在痉挛现象, 增大了高凝亢进以及血栓的发生率, 使得患者处于亚临床DIC状态, 如果临床上没有给予及时的针对性治疗, 将会导致病情持续恶化, 容易造成子痫以及胎盘早剥等后果, 而这些症状还会继续成为诱发因素, 导致亚临床DIC状态进一步转化为急性DIC状态。另外, HELLP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血小板显著减少、肝酶明显升高以及溶血等, 临床上妊娠合并HELLP的发病率虽然较低, 但是其发病却很突然, 病情发展迅速, 严重危害到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生命安全, 极大的增加了其病死率。针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 临床上普遍采用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这也成为重度子痫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大多能够自然好转, 治愈率较高。

本组研究中, 妊娠高血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得到好转, 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7.78%(50/180), 主要包括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DIC以及急性心力衰竭等病症, 围生儿的病死率为4.44%, 与全国围生儿的死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这主要是由于产科技术水平的提高, 急诊科、麻醉科以及新生儿科等多个科室协同合作, 极大的提高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救治成功率。

有研究显示[5], 妊娠期子痫前期患者出现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等情况要比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少很多。这主要是由于孕产妇在自然早产或者干预性早产的情况下, 使分娩孕周较早于子痫前期患者, 再加上妊娠期高血压会造成小动脉出现痉挛现象, 胎盘血流灌注出现显著下降, 导致胎儿长期间处在缺氧状态, 造成胎儿发育缓慢、体质量较低等问题, 除此之外,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会影响到新生儿出生的体质量。所以在临床治疗中, 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较为严重的患者, 通常会对孕妇的生命安全进行考虑, 采取终止妊娠措施来降低孕妇的病死率。

总之, 妊娠期高血压及并发症会对妊娠结局产生较大影响, 而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好预防措施。首先要让孕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 根据自身肥胖情况、营养状况及原发疾病等进行积极治疗。妊娠期间还应多摄入高蛋白食物, 防止孕产妇出现缺少微量元素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另外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 要对该疾病及其并发症有科学全面的认识, 采取有效的孕期规范管理措施、常规监测手段和合理的治疗方法, 尽可能的消除疾病对孕产妇及围生儿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骆硕, 胡雪英, 马艳芬, 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婴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实用预防医学, 2014, 21(5):541-542.

[2] 黄丽梅, 郝晶杰. 16例妊娠期高血压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24(7):41-42.

[3] 杨春芬, 罗靖, 罗桂芳. 21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回顾性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医学, 2012, 19(7):1045-1046.

篇(10)

1、保持生活规律。心理平衡:高血压病人饮食应清淡,保证良好睡眠,勿紧张,勿生气上火,保持心理平衡。

2、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服用长效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收缩压8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60-80毫米汞柱),才能有效预防尿毒症的发生。

3、合理地选用降压药物和治疗方案: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已经合并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选择那些无肾毒性或有保护肾脏作用的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都符合上述原则,适合高血压合并肾病的患者使用。还可适当的配合中药及针灸,对保持血压平稳、预防尿毒症颇为有益处。

4、应严密监测肾功能:(1)定期去医院检查血肌酐、尿素氮等几项指标,最好每2-3个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2)要严密观察自己是否有尿毒症的早期症状,如疲乏无力、腰酸腿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面色萎黄、口唇苍白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3)凡被检查出血肌酐、尿毒氮指标升高的高血压患者,都应按照早期尿毒症的治疗方案及时治疗。

预防肾炎或尿毒症的食疗方法:

(1)雄鸭粥:雄鸭1只,大米、葱白适量。将鸭去毛及内脏,切碎入锅,加水煮至熟烂,再加入大米、葱白同煮成粥。每日1次,每次1小碗。

篇(11)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3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特征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头疼、眼花、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母婴死亡的孕产期特有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孕妇的9%~10%[1]。因此,要做好孕期保健,加强宣传孕期保健意识,加强分娩的相关知识普及,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治疗和综合护理,以保证治疗效果,稳定病情,减少子痫和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10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共48例,初产妇41例,经产妇7例;产前子痫43例,产后子痫5例。

1.2 方法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详细询问病史、产检及治疗情况,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硫酸镁解痉、硝苯地平降压以及镇静、扩容和利尿等治疗,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

2 结果

4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均治愈,治愈率为100%。

3 预防与护理

3.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3.1.1 积极推行孕期健康教育,通过孕期宣教使广大育龄妇女及孕产妇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知识,使其对本病有清醒认识,从而能主动、按时、定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给予恰当处理,从而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

3.1.2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指导产妇的饮食和休息,应多进蛋白质、维生素及含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入,一般每天摄入6 g左右为宜。并建议其从妊娠20周起,每月补充钙剂2 g,可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指导孕妇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可抑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展。

3.1.3 开展预测诊断,对具有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妊娠中期可开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工作,以对预测阳性者严密随访及早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给予相应处理。

3.2 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 护理的目的是防止发展为重症。

3.2.1 建议患者减轻工作量,保证充分休息和足够睡眠,休息和睡眠时应取左侧卧位。

3.2.2 加强营养,除全身水肿外,食盐不应严格限制,以免影响食欲而减少营养物质的摄入及低钠血症导致的产后虚脱。

3.2.3 劝导患者按医嘱服用镇静、解痉药物,每日自测血压、尿蛋白情况,及时报告有关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头疼、胸闷等先兆子痫症状。

3.2.4 无论孕周大小,即使无特殊情况也应每周1~2次在门诊随访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3.3 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

3.3.1 一般护理 了解患者心理社会情况,因势利导地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至关重要,心情愉快有助于抑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展[2]。根据情况测孕妇血压、脉搏、呼吸、听胎心音。督促患者自数胎动,按时完成高危妊娠检查监护。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住入安静、光线较暗的病室。注意患者主诉中头疼、胸闷的自觉症状,高度警惕子痫的发生。准备好开口器、吸引器、急救药品。

3.3.2 硫酸镁用药护理 硫酸镁是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首选治疗药物。硫酸镁过量会抑制呼吸和心肌收缩,常危及患者生命。中毒现象首先表现为膝反射消失,随着血镁浓度增加接着出现全身肌张力减退和呼吸抑制,严重者心跳骤停。因此,护理人员应牢记中毒表现,在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并注意以下事项:膝反射必须存在;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 ml,每24 h不少于600 ml。治疗过程中应备有钙剂用以解毒,当中毒症状出现时,立即静脉给予10%的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推注,应在3~5 min内推注完毕,必要时可每小时重复1次,但24 h不应超过8次。

3.3.3 降压、扩容、利尿的护理 (1)降压:对血压超过160/110 mm Hg或舒张压>11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140 mm Hg的患者[3],按医嘱予以降压药物,降压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护理人员应熟悉其常见副反应,在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并且以舒张压控制在90~100 mm Hg为宜。(2)扩容:合理扩容可改善病情。因此,扩容时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以便早期发现肺水肿和心力衰竭。(3)利尿:利尿剂使用过程中严密监测电解质、酸碱度,应用渗透性利尿剂者,应监护心脏功能,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心衰及肺水肿者禁止使用。

3.3.4 子痫患者的护理 (1)患者应专人护理,安置在单人暗室,周围环境保持绝对安静,避免一切外来光、声刺激,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护理操作与各种治疗的相对集中,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因不良的刺激、不良的心理状态会诱发子痫的发生,可能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加,血压升高,从而诱发一些应激能力较差的产妇突发子痫[4]。(3)病床加床档,以防患者坠落。(4)抽搐发作后,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上、下磨牙间放置一缠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以防咬伤唇舌或舌下垂阻塞呼吸道,并立即给氧。(5)患者应取低、侧卧位,防止分泌物吸入呼吸道,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咽喉部黏液或呕吐物,防止窒息发生。(6)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外,应随时观察患者瞳孔大小、两侧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度、口角有无歪斜、肢体活动是否对称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特别是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已成为我国产妇的第二大死因[5]。只要医务人员加强宣传,让孕妇及其家属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关知识,做到有效的预防;同时加强精心的综合护理,及时提供有关症状、体征,及时用药,可以减少其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1] 岳亚飞.妇产科护理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1-32.

[2] 留会.妊娠高血压综合症32例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7):111-112.

[3]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