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国是个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大国,其产量的高低与粮食供给关系紧密,与农业发展密切联系。所以,提高我国水稻栽培技术水平,保障水稻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现有的水稻栽培技术制约了水稻产量的提高,因此加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水稻要高产,品种选择是前提,科学的栽培模式是保证。目前,水稻的品种有很多。其中,广8优216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组合,由广8A与GR2168组配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丰产性突出,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具有高抗病性,属两良种。下面,文章将通过试验研究,探索广8优2168水稻水肥综合调控栽培模式,为指导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安排在广东雷州地区,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有80万亩,其中洋田种植面积56万亩,坑田种植面积24万亩;地处亚热带,常年20°-35°的气候温度长达11个月,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热量丰富,日照时长,一年可以种植生产水稻两造。试验品种采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供的广8优2168。
2.试验设计
为了保证试验效果,突出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的产量,本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水稻栽培传统模式(CK)、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大田施肥总量为施纯N221.85kg/hm、P2O556.25kg/hm、K2O146.25kg/hm。移栽前1d,施复合肥(15-15-15)375kg/hm,移栽后7d施尿素360kg/hm+氯化钾150kg/hm,水分灌溉按传统灌溉方法进行。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大田施肥总量与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相同,但氮肥底肥用量增加,追肥次数增加1次,即移栽前1d,施复合肥(15-15-15)375kg/hm+尿素120kg/hm,移栽后7d施尿素145.5kg/hm+氯化钾150kg/hm,再过65d施尿素94.5kg/hm。水分灌溉一般控制在30mm深,最高不超过40mm深,下大雨水位过深时,将水排至下大雨前水平。2个处理的面积均为3.335hm。
3.试验过程
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CK):2014年5月29日播种,6月14日移栽,移栽前1d施复合肥(15-15-15)375kg/hm,移栽后7d施尿素360kg/hm+氯化钾150kg/hm+苄・乙可湿性粉剂450g/hm。7月10日用阿维菌素1500mL/hm+速腾1500mL/hm+吡蚜酮150g/hm兑水防治病虫,8月7日用稻腾450mL/hm+翠米300mL/hm+吡蚜酮150g/hm兑水防治病虫,9月6日用稻腾450mL/hm+毒死蜱1500mL/hm+烯啶虫胺150g/hm+拿敌稳150g/hm端防治病虫,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相同。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2014年5月29日播种,6月14日移栽,移栽前1d施复合肥(15-15-15)375kg/hm+尿素120kg/hm,移栽后7d施尿素145.5kg/hm+氯化钾150kg/hm+苄・乙可湿性粉剂450g/hm。8月25日施尿素94.5kg/hm。防治病虫与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相同,水分灌溉深度比传统栽培模式要浅,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相同。10月17日用收割机收割。
二、结果与分析
1.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其产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图1所示。
提示:病虫害管理只是保住水稻的产量,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才能帮助水稻增产增收。
2.灌水量调查
6月8日至9月6日调查两种栽培模式区水分灌溉情况,具体见表1、2。由调查结果可知,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灌水量为3852m/hm,比对照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灌水量少730.35m/hm,节水15.94%。
3.产量
提高水稻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战略目标,而水稻栽培技术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从表3可以看出,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平均产量9773.85kg/hm,比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增产670.95kg/hm,增幅7.37%。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种植,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水稻的生产种植问题。如何改进水稻的栽培技术,提高水稻的产量是我国水稻发展的永恒主题。试验结果表明,对广8优2168水稻而言,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对水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为达到高产和资源高效相结合,促进水稻种植持续发展,应推广水肥综合调控模式。
前言:水稻栽培技术在我国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我国以水稻为主要日常食用的粮食,所以水稻的品质与产率对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现阶段我国主要将农业的发展目标制定在提高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提高方面,努力的是我国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大幅的提高,有效地保证我国水稻的品质与产率都较以往有明显的提高。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提高会带动我国整个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对提高我国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是提高农业发展的前提。
1 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概况
1.1 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背景
水稻作为我国的基础粮食在我国农作物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水稻的栽培技术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我国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品质与产率的控制较差,水稻在栽培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不利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状况,对于如何进行这些问题的正确处理,主要基于栽培技术中所包含的内容,但是我国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水平较差,不能对这些有害于水稻生长问题进行快速有效地处理与解决,所以造成了我国在早期中水稻品质与产率都较差的现象。基于这种水稻产率低与品质差的状况,我国采取了较多的措施来对我国的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完善,为了是我国的水稻品质与产率得到改善与提高。
1.2 现阶段我国水稻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经过我国农业部门的努力研究,水稻栽培技术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完善,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水稻栽培技术中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加强完善的方面,有一些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解决[1]。水稻在栽培的过程中及时的对种子与秧苗进行正确的处理是保证水稻前期生长的前提,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对种子与秧苗的处理还是存在较大的问题,种子与秧苗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引起种子萌发较晚和秧苗成长较慢的情况,只对于水稻品质的保证与产率的提高都是十分不利的。田间管理在现阶段也是水稻栽培中存在较大问题的环节,田间管理主要就是对生长中的水稻进行较好的保护与支持,进一步的保证水稻的品质与产率。在现阶段我国水稻栽培中的病虫草害的防治也是影响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总是不能够及时的对病虫草害进行预防与控制,最终导致严重的病虫草害大范围的传播。
1.3 提高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必要性
提高我国水稻栽培技术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现阶段较为重视的问题,只有将水稻栽培技术进行较高的发展,我国的水稻品质与水稻的产率才能有较高程度的提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较多的人口使得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较其他国家都大,所以提高我国粮食的产率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最有效方法。水稻作为我国需求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之一,它的产率提高对我国粮食的总产率有着较大的意义,所以探索提高我国现阶段水稻栽培技术的提高方法是对我国粮食产率增加的前提之一[2]。提高我国水稻栽培技术是我国现阶段所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我国的农业生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与进步。
2 提高我国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方法
2.1 及时的进行种子和秧苗处理
在对种子进行处理时首先就要进行种子的晾晒,晾晒将提高种子的活性和种子的发芽率。其次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处理,将种子在配制好的盐水中进行浸泡,挑选出适合的种子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浸种也是种子处理中的主要步骤,将种子放入恶枯灵进行一次浸种会很好的对种子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水稻恶苗病和立枯病的发生。秧苗移栽前7d喷“艾铜”,防治水稻白叶枯、纹枯病和稻瘟病等,加入杀虫剂防治水稻潜叶蝇。在移栽前5d施硫酸按1009解这样移栽后的秧苗返青缓苗快。
2.2 加强田间管理技术
田间的管理对水稻的生长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只有将田间管理正确进行才能使水稻的品质与产率得到较高的保证。精细整地、测土施肥、提早插秧、合理密植、实行节水灌溉、及时晒田这些方法都能够对水稻的品质与产率有较高的保证。
2.3 重视对病虫草害的防治
水稻病害有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以及胡麻斑病等,其防治方法主要有选择优良的抗病品种、消灭杂草清除菌源、发病期间采用叶青霜或艾铜等喷雾进行防治等,这些方法都有很高的防治效果[3]。苗期除草用秧苗灵拌细沙均匀撒在床面上进行封闭除草,这种方法是有效的除草方法之一。
3 结语
我国的水稻栽培技术虽然在现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相信在农业生产部门的重视下我国是到栽培技术会得到显著的提高,我国的水稻品质与产率也将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V2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398-01
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水稻一直是我国单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且种植面积较广。水稻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解决水稻生产在种植技术、种植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深入探究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对于水稻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长期的社会实践表明,掌握科学、合理的水稻栽培技术,不但可以很好地保持水稻的产量,还能提高水稻的品质,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进行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是水稻种植发展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
1.栽培优质高产水稻的条件
优质水稻主要取决于地域,灌溉水和品种本身。高产水稻主要取决于栽培技术和栽培水平。但是品种也影响产量,栽培技术也影响品质。因此既要选择高产优质品种,也要采用优质栽培技术。综合考虑,想要栽培出质高产的水稻离不开有利的自然条件,比如合适的气候、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热量还有光照等等。除此之外,优质水稻的生长也离不开人为的处理、秧田的管理、肥水的处理等等。因此优质高产水稻的生长需要很多条件的支持,想要栽培出优质水稻,需要尽可能提供或者满足这些条件。
2.栽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快的同时,重金属农业耕地污染也日益加重。据环境保护部与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环境问题严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品种的选择、秧苗的种植、水稻的种植密度、肥料的使用、野草及病虫害的发生都会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科学种植尤为重要。
3.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方法
3.1 秧苗的培育
品种的选择是基础,因此在栽培优质高产水稻时应选用优化抗性品种,选用农艺性状好、抗性强、米质优、商品性好,并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水稻栽培主体品种包括中籼稻丰优香占、中粳稻苏稻9号等。选好品种后应对种子进行一系列处理,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并等种传病害。苗床的准备应选择土壤肥沃、草害较少、靠近水源、盐分较轻、排灌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作为秧田。旱整秧田,采用旋耕犁作业整平秧田,达到上虚下实、通气土松的要求。将种子在合适时期播种在整理好的秧田中,避免一代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
3.2 秧田的管理
如果待水稻成熟后采用收割机收割,那么在做秧畦时留好收割机进出稻田的车道。做好防漏水的双田埂,防止稻田受到渍害。进水驱拦坝必须打在靠近闸门的一头,避免稻田受渍,也可以节约水资源。秧苗揭膜后要求立即加盖无纺布防网。秧田要求持续保持秧板湿润。移栽前5天断水盘根。
3.3 肥水管理
农家肥最佳,亩施腐熟农肥3000公斤,化肥用量根据生产情况而定。中、上等肥力的土地,亩产量计划达到600公斤。氮、磷、钾配方施肥,纯氮10公斤,五氧化二磷4.6公斤,氧化钾5公斤。采取前重、中控、后巧的施肥方式。底肥占总氮量的45%,总磷量的70%,总钾量的60%,在耙地前施入,即全层施肥,与15-18cm深的土壤充分混合。蘖肥占总氮量的30%在返青后施入。在灌溉方面,遵循“浅-湿-干”间歇灌溉的原则。生产优质水稻,江河水好于库区水,库区水好于池塘水,池塘水好于井水。全生育期提倡浅水灌溉为主,水层保持在3-4厘米。除此之外,要格外注意在原有灌溉中秧苗都是在20mm的位置受损,因此在灌溉是应提高对其的关注。在水稻成熟期,应将田面表土开裂1-2mm时进行灌水处理,达到优质栽培效果。
3.4 合适时期进行收获
适期收获和晾晒,减少腰裂米。适宜收割期:稻谷外型有95%以上的稻穗达到黄熟期为宜,但必须在重霜前收获。水稻收割的越晚,稻米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就越高,但量整米率则是在是出穗后的50天时收割为最高。水稻收割的时间越晚,除了直链淀粉含量以外,其它含量的差异并不明显。因此,在水稻出穗后的45―55天收割时,水稻的产量差异并不明显,出穗后45―50天收割可以兼顾产量和米质。
4.水稻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
4.1 稻纹枯病
对纹枯病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一要改进栽培技术,实行翻地深耕,把散落在地表的菌核深埋在土中。要合理密植,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硅肥,分期追施氮肥。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合理排水晒田,控制水稻徒长,增强水稻抗病力。二要适时进行药剂防治。至于药剂的话,市场上的赛欧、龙誉、福多收、金素青、华星稻黄金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都很突出。
4.2 水稻瘟疫病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发病部位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导致水稻产生瘟疫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多使用氮肥、水分不足或是水分过多,这种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所以需要尽早、尽快、及时预防。预防措施就是选用优质的品种,科学的栽培方法,再配合合适的药剂辅助进行综合防治。药剂用量:亩用40%富1号乳油或可湿性粉剂100克,喷雾防治。在没有发生叶瘟的条件下,在抽穗前也要防一次稻瘟病。
4.3 防治杂草
先要到田间识别是何种杂草后再进行防治。据了解,稻田的马唐、牛筋草、千金子、稗草较多,其他还有阔叶草和莎草。可以使用富美实公司的韩秋好10%f唑酰草胺乳油防除千金子、马唐、牛筋草、稗草,加用吡嘧磺隆、2甲4氯兼除阔叶杂草和莎草。或者使用氰氟草酯(千金等)和五氟磺草胺(稻杰),同时防除多种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尽量在草龄较小时施药,草龄较大时需适当增大用药量。实践证明,防治农田杂草,单一采用一种措施是不行的,完全控制和防除是不可能的。深耕、精选良种可减少杂草的数量和夹杂在种子中的杂草种子,筛选出去的杂草种子不但可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而且还可饲养牲畜、做酒等。调整播种期可诱发条草提前出土,提前集中除掉。实行带状种植有利于化学带状定向喷雾。高温堆肥可沤坏杂草种子,使杂草种子失去发芽出土的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应加强对水稻高产优产的重视。近年来,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为了达到高效生产管理目标,要求相关政府部门采取相应措施选用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以便促使农民在水稻种植期间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栽培水平,做好秧田及稻田基地选择等,并依据秧苗的实际生长状况对其展开相应的施肥处理,最终提高秧苗的生产效率,达到优质生产的目标。在秧苗播种期间,农民应依据水稻的生产特性选择适宜的育秧时期,提高总产量。
参考文献
鄂嘉镇位于双柏县的南部,全镇拥有耕地面积大约在36000多亩,其中水田面积14700亩左右,纵观水稻种植情况来看,水稻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12000亩左右。鄂嘉镇水稻土壤种类主要是红壤性水稻土,但是由于本镇的水田主要是放“跑马水”,所以水田的保肥、保水性较差,水稻产量保持一个平稳状态,水稻种植海拔范围在800—1400米,籼稻是当地的主要种植水稻品种,常年产量保持在600—850公斤/亩左右。
1水稻栽培现状
当前水稻种植现状主要是以矮杆水稻和杂交水稻为主,采用旱育秧方式来改进水稻性能,提升水稻产量[1]。水稻栽培中,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插秧密度不断缩小的趋势,秧苗数量愈加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水稻产量,不利于当地水稻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水稻在种植期间,施肥逐渐从以往单一的有机肥料转变为混合式肥料使用,更是在肥料中进一步添加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元素,可以更有效的满足水稻生长需要。水稻在种植生产中,由于很多农户自身科学种植意识不高,忽视了晒田工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稻产穗量。此外伴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机械化设备应用其中,以机械化设备代替人力收割作业,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逐渐利用更为方便的农药除草代替传统中耕[2]。
2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水稻作为日常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如何保证水稻产量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在水稻高产研究中,明确实验田产量并非是实际种植产量。水稻产量也不是衡量水稻种植的唯一指标,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还应该提升水稻质量,目前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水稻品种选择不当
稻农由于学历不高,对科学水稻种植认知水平偏低,更多的是依靠自身多年的种植经验来选择种植技术。很多地区的农户选择同一品种水稻种植,导致一旦某一水稻地出现病虫害问题,可能造成大面积的传染,为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水稻栽种中应该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搭配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水文特征,选择更为合理的水稻品种,确保水稻种植高产增收。此外水稻的产量同自身品种和生长周期同样存在关联,在水稻品种选择中应该选择抗倒伏、抗旱和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确保水稻产量[3]。
2.2水稻育秧技术不当
由于农户自身科学种植意识不足,秧龄过长,导致秧苗之间的间隙不合理,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加之忽视育苗前期环节重视,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2.3水稻播种时间选择不当
水稻播种时间的选择尤为关键,如果播种时间较早,相应的会延长秧龄,如果播种时间较晚,可能会碰到寒冷气候,影响到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尽可能规避不良因素影响。
3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对策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总体来说,就是一个“前提”、一个“基础”、一个“中心”和一个“保障”。即以选用优良品种为前提,以培育多孽壮秧为基础,以建立合理的动态群体为中心,以防虫治病为保障。
3.1选择合适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
是否选择合适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对于水稻生产影响较大,应该尽可能选择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品种,为水稻高产、优质奠定基础。
3.2确定合理的播种时间、培育多孽壮秧
在水稻种植中,播种时间的选择是尤为关键的,如果早播需要考虑到全年种植情况,确保两个季节的种植过渡。不同育苗方式对于播种时间要求存在明显差异,湿润育苗相较于旱育苗方式而言温度应该高2℃。晚播的水稻则是需要充分考虑到水稻的生长周期,外界的天气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确保水稻产量[4]。鄂嘉镇水稻育秧需要考虑三月“倒春寒”和八月阴雨天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一般在3月8日-3月20日播种,多采用薄膜湿润育秧、旱育秧等育秧方式培育壮秧。
3.3建立合理的水稻动态群体
在本镇水稻栽培中,根据不同肥力水平确定其栽培密度,栽培密度在2.5-3.3万丛,一般肥力田块采用(8+3)*4的种植规格,每亩栽培2.7万丛左右,结合合理的肥水管理技术,在确保水稻达到亩有效穗的同时,实现穗大粒多、粒大,从而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3.4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高产、稳产
在本镇水稻病害主要是稻瘟病(特别是穗颈瘟),虫害主要就是稻飞虱。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重点施用农药,确保水稻稳健生长,从而实现高产、优质、低耗农业的目标。
结论
在水稻栽培技术选择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确定播种时间,做好育秧和壮苗工作;根据秧苗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定期灌溉,注意每次灌溉不应该过多水,根据幼苗不同生长阶段确定水量,提升水稻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少林.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31):274-274.
[2]苏少红.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技服务,2013,25(6):1-2.
我国是世界产稻大国,每年水稻栽培面积约3300万公顷,水稻在我国分布地域较广阔,在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的平均单产最高。但部分农民朋友对水稻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掌握不多,在生产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盲目与随意性,致使产量低、品质差。所以掌握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优质高产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
一、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与栽培方式
水稻品质尽管主要受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但褚多环境因素对稻米的品质也会产生影响,如温度,水分,空气湿度、光照条件、土壤特性与栽培措施等。
2、营养元素
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和高施用量条件下,不但有利于水稻产高,同时对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也是非常有利的,但氮肥与磷、钾肥用量过高会对稻米的高产与外观品质及碾米品质造成影响。把无机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且适当增加有机肥的用量,不但对稻米品质的改善有利,而且对促进产量的提高也是有利的。同时对硫、镁、硒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对稻米的增产与改善米质是有明显的作用,并可以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与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
二、优质稻米种植技术
1、选用优质良种
根据当地试种情况及品种的丰产性、抗性及米质,选择高产优质米的水稻品种。
2、稻田基地选择
优质高产稻米生产基地要选择稻田土壤不含重金属与残留农药污染的土地。土地要确保土壤疏松,地势平坦,稻田源头灌溉水源的清洁,无病虫害。同时,稻田应该选择背朝风区、向着太阳的走势,以选择这样土地作为稻苗的栽培田。
优质水稻生产对土壤肥力水平要求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25.0毫克/千克,氮磷钾含量在中等以上,硫、镁、钙、硒、硼等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丰富,不含有重金属离子,耕层深厚。种植地选择海拔高度越高,气候越湿凉,稻米整精米率越高,米质越好。对于肥力条件较差的稻田种植优质水稻品种,要通过水旱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稻草还田,客土掺沙,改造排灌系统等措施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优质水稻的产量和米质。
3、培育多蘖壮秧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或者旱育秧中苗移栽是最适宜的,这样不但以利于调节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而且可以减少病害发生。
优质高产稻米生产的重要基础是壮秧,由于壮秧可节省大田用肥、扩行稀植、降低群体起点、减少病虫为害,并可增强抗倒伏能力。一般所指的壮秧,通常具有以下四种形态特征:①秧苗矮壮,茎基扁蒲,叶身挺立不弯,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健壮;②根多发白,发根力强,白根多,没有黑根与腐根;③叶色青绿,浓淡适宜,没有虫伤及病斑;④生长整齐一致,清秀健壮。
4、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秧龄通常不超过三十五或四十天,在移栽前要防病虫一次、施送嫁肥一次,要选择移栽的时间最好在晴天下午或阴天上午进行,移栽密度可合理密植,这样可提高有效穗数。
5、合理施肥
品种营养元素供应水平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很大,对氮肥的适当增施能提高优质稻的整精米率与蛋白质含量,磷肥的控施可改善优质稻米的外观品质,增施钾肥,补施镁、钠肥可改善食味品质,灌浆结实期喷施稀土元素、钼等微量元素有利于米质的改善,对提高优质稻产量是非常有利的。
6、合理灌溉,降病抗倒
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合理灌溉,对于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来说尤其重要,否则往往会加重田间纹枯病的发生,还容易发生倒伏现象。
7、除草
稻田杂草除了与水稻争夺水分、养分、阳光,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外,也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因此,防除杂草是优质高产水稻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要提倡人工除草与生物环保制剂搭配使用,化学性农药的除草剂要尽量减少使用,这样可避免在除草的同时,对稻苗的生长产生损害。在除草过程中,对土壤要进行疏松,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确保水稻根系的快速生长。同时,为了做到稻田的生态平衡,可使用生态食物链的自然方法,在水田地放养些鸭子。
8、对病虫害防治
水稻的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提倡综合防治措施如利用耕作、栽培、化学、生防等。栽培上可选用抗病虫品种、适当控制施氮量、调整株行距与插秧规格等农艺措施来培育健壮的水稻群体,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在田间按每4hm2左右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害虫进行诱杀。在栽培后15~20d按每公顷放养180只水鸭,来防除杂草与抑制病虫的危害。秧田期与大田期分别要对稻蓟马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进行防治。
9、适时收获
1我国提高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的重要性
提高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是适应我国实际国情客观发展需要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我国需要种植大量的水稻等农作物来养活十几亿人口,为了有效解决粮食供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要通过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量,增加总产量,以此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保证粮食安全。
2我国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也在逐渐完善。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我国不断研发水稻栽培品种,从原来的高秆水稻到矮秆水稻,从原来的常规水稻到如今大量种植杂交水稻,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另外,水稻的育秧技术也经历了从开始的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到如今的塑料软盘育秧的过程,使秧苗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水稻的丰产也与施肥技术、灌溉技术及种植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些方面,我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栽培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但是,为了保证水稻得到丰产,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栽培措施。
3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措施
3.1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首先,在种植水稻之前,应根据水稻种植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栽培和管理技术等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品质好的水稻具备米质高、口感好、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选择好的水稻品种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在选用过程中,要选用抗病性好、有包衣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充分结合客观情况,选择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水稻品种,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1]。
3.2完善秧苗培育工作
想要实现水稻丰产栽培,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秧苗培育环节的管控力度,而这也是水稻高产的关键所在,秧苗的质量好,水稻高产的概率就会更大。对于秧苗培育来讲,其有多个流程,即发芽试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及育秧7个步骤[2]。想要提升秧苗的质量,就需要完善这7个步骤。同时,要认真筛选育秧的地址和规格,从而更好地完成秧苗培育工作。
3.3选取合适时机进行播种
播种时机选得好,水稻才能有高产的基础,特别是秧龄的长短,对培育壮秧及移栽后,水稻生长情况有非常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有效控制秧龄,提倡“乳苗移栽”,秧龄的长短以不超过40d为宜,在培育过程中,要选取3个以上分蘖的秧苗,因为这种秧苗能够更好地发根,返青速度快,不容易出现死叶且生长势头较好,能够更好地积累营养物质,有效实现水稻丰产。
3.4合理选择水稻栽插标准
在栽秧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水稻栽插标准,选择分蘖力较强水稻时要有效降低栽插的密度。保证水稻栽植密度为1.5万~1.6万穴/667m2,每穴4~6个茎蘖苗,8万~9万/667m2基本茎蘖苗[3]。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可以应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一般保持行距26.67~30.00cm,株距13.33~16.67cm。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同时要有效调整通风和透光性,并且要有效治理病虫害。
3.5水肥管理与稻田晒田
对于水稻水分的管理非常必要,要保证分蘖期浅水勤灌,足苗期排水晒田,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4]。在水稻分蘖期以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环节非常重要,要合理控制无效的分蘖,进一步提升抗倒伏能力,同时要合理增进水稻对营养的吸收,这样能够有效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长状况,更利于根系向下扎,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在栽培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水稻的施肥量,肥料要分期分批使用,前重后轻,后期注重磷钾肥的补充等。对于底肥,要多应用有机肥料,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补充养分,之后施用复合肥及尿素作为分蘖肥。然后,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具体来说,水稻抽穗灌浆期需要有效保障施肥量,对于施肥时间,一般选取水稻抽穗前15d左右。对于追肥的数量选择上,要结合水稻秧苗的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可以选择尿素2.5~5.0kg,具体结合水稻苗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但是,要充分保证追肥的数量,要将前期施用的氮肥扣一部分在后期施用,总的施氮肥量不变。需要注意的是,要特别注意对钾肥的施用。在抽穗灌浆期,水稻对于钾肥的需求量非常高,在这一阶段增加钾肥的施用量,能够有效提升水稻茎干的强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水稻抗早衰的能力,使得稻叶不会过早衰老。另外,也能过有效提升水稻的光合作用,促进水稻的生长。正因为如此,该时期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施用穗肥,并且要有效结合防治穗期病害,喷施叶面钾肥对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另外,在施用底肥时,可以只应用磷肥、碳铵的应注重根外施肥,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的抗倒能力,让水稻可以更加健壮地生长。
3.6有效防控高温热害
对于水稻生长来说,其难免会遇到高温天气,如果气温过高会使得水稻不结实的问题较为严重,如果气温过高,就会出现高温热害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合理进行灌溉,通过灌溉来调节气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喷水来降温。此外,可以进行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植物调节剂,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对高温的抵抗力,进而降低高温的热害。
3.7合理管控虫害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对二化螟、三化螟危害现象进行有效治理,这些虫害对于水稻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二化螟来说,当幼虫进入到稻秆时,治理难度将会增加。因此,想要有效治理,就需要在幼虫未蛀入乳稻秆前进行治理,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对于三化螟来说,其防治对于时间的要求较高,要求破口期施药。总之,想要提升水稻的产量,就需要从选种、育秧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努力提升水稻在各个环节的质量,为水稻生长营造最佳的生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水稻的质量,最终实现丰产、高产的目标。
4结语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通过加强对水稻的栽培管理,能够有效保障水稻生产的效率和有效性。无论是种子的选取,育秧工作的开展,还是施肥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都对最终水稻产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全面进行管控,保障每个环节的质量,最终实现丰产、高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跃东,侯守贵,林洪祥.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科技通讯,2009(6):5-7.
[2]付景,杨建昌.中国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作物杂志,2010(5):1-4.
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常年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农业生产的光、温、湿等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但这种温和的气候条件也为虫害的繁育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对于水稻主产区而言,每个生育期环节都会伴随虫害的发生。因此,水稻虫害的发生规律研究对综合防治有着较大的意义。
1我国南方水稻栽培中危害较重的几种虫害
在温和的气候环境下,水稻栽培的各个生育期均不同程序地受各种虫害的危害,给水稻稳产、高产、水稻品质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危害较重的几种虫害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使得水稻产量下降最高达到35%[1]。因此,了解水稻虫害的危害特征是十分必要的。南方水稻种植区的主要虫害(见表1)危害水稻的整个生育期,给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虫害防治,才能保证产量和品质。
2我国南方水稻虫害的因素
2.1气候因素
我国南方水稻产区,气候条件温和、常年湿润,给虫害的繁育创造了适宜条件,使得虫害接连发生,危害水稻的生长发育。据研究发现,湿度越大,稻纵卷叶螟的危害就越大,而且其特点是迁移快,危害范围迅速扩大。稻飞虱的发生同样需要较大的空气温度,因此,这两种虫害在湿度大的大环境下往往此起彼伏。光照和通透性对于虫害同样有影响。当光照不足或通透性差时,水稻植株间相互遮挡,给稻飞虱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2.2耕种制度因素
水稻耕种制度要求品种搭配来降低种植风险性,由于南方气候原因,品种搭配、栽培复种等成为水稻栽培的主要手段。但是,这种混种格局往往无法将抗性品种的优势发挥出来,使得单一品种的面积大大降低,无法在布局上对虫害形成抵抗作用,从而引起虫害的大发生。在复种制度上,由于前期作物虫害发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虫害会再次侵袭下茬水稻,使得水稻虫害往复发生,难以控制。
2.3田间管理因素
水稻栽培需要科学进行水肥的管控,才能保证其植株生长适当,不会给虫害提供繁育的空间,降低虫害的发生概率,起到预防作用。但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水肥管理难以实现精准性,不同生育期植株的生长性状超出标准情况,或未达到生长指标时,均是由于水肥管控不到位所致,此时就会发生虫害危害,而且危害程度迅速扩大。例如田间干旱利于二化螟、三化螟等主要虫害的发生;水稻生长过快容易造成田间通透性降低,粗壮的茎叶为害虫提供了广阔的食源而发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虫害的相互掺杂,给防治带来困难。
3我国南方水稻虫害的防治策略
3.1在水稻耕作制度上进行防治
预防为主是水稻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在水稻生产中,无论是品种选择、重茬换茬,还是结构调整都需要将虫害预防作为主要管理重点。因此,抗性品种选择非常重要,为达到区域优势,需要适当增大抗性品种的面积;复种重茬时,要对前茬进行深耕晒田配合化学杀虫剂进行虫卵的灭杀;建立虫害预警机制,对往年的虫害进行数据分析、保存,形成虫害预测模型,对虫害进行预测防范;科学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多种作物搭配,降低单一种植产生的风险,从而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面积。
3.2生物技术进行虫害防治
生物技术因具有污染低、残留小、对生物多样性危害性小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病虫害防治上。对于水稻虫害而言,生物技术的防治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利器。生物防治主要采用天敌生物或生物菌剂对虫害进行控制、灭杀。对于南方水稻的主要虫害,如二化螟、稻飞虱等可以利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将其虫卵进行破坏。还可以利用增加田间蛙类密度的手段进行人工干拢,利用鸟类捕食虫类进行生物防治;还可以利用黑光灯这种物理手段进行成虫的诱杀。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对虫害的控制非常有效且直接,是保证水稻稳产的良策。
3.3药物防治
除这几种虫害外,南方水稻还会受到其他害虫的危害,如稻飞蝉、蝼蛄等。对于水稻害虫的化学防治,主要原则是科学用药,找准时机(2龄前幼虫期),切不可乱加药量,以免造成抗药性而形成后期的虫害大发生。另外,药物选择需要以低毒低残留为主,以免对水稻的品质造成更大的影响。
4结束语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湿润,对水稻生长发育和虫害的繁育都有利,因此,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对水稻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剖析,对害虫的发生特点进行研究,才能在虫害防治上找到最佳的契合点,提高防治的效果。因此,掌握害虫的发育特点,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加强虫害的预防报警,才能提高南方水稻产区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户增收。
【参考文献】
[1]覃桂云.水稻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农业,2015(14):92.
[2]钟小华,林美英.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118-122.
中图分类号 TU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181-01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遗传转化的模式植物,其遗传转化一直受到广泛重视[1]。目前,水稻转基因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可以直接利用的基因依旧很少,有关品质、抗逆、抗病、生育期、产量等基因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研究[2]。水稻科研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培育水稻的培养室,而加强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设施条件平台建设是大势所趋[1]。当下科研人员常有一种困惑,即科研条件有限,经费少,这尤其在新进入一个单位的水稻科研人员身上得到体现。一般的大学或科研单位并没有现成的配套设施,新建完善的水稻培育设施需要经费、审批和建设时间,因而小规模水稻栽培仍是获取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水稻属于相对长周期模式植物,并且对于温度、光照等条件有一定的要求[3],错过季节就会延误半年甚至1年的培育周期,后续的试验也会被延误。因此,可以选择自建简易的水稻栽培设施以应急需。现介绍一种简易水稻科研育种栽培水池的建设方案,以期为水稻栽培提供科学参考。
1 建造方案
1.1 选地
水稻是一种喜高温多水的作物[4],因而选地需注意两点,即阳光充足和浇水便利。中等城市的大学校园和科研院所的楼层一般较低,有阳光的地方较易寻找,但要距离有水龙头的地方较近,以方便接软水管浇水,比如操场的后方或者校园的一角。
1.2 规划
根据需要面积可大可小,可以简单画张草图,标好尺寸,以方便挖池。水池可以设计成2 m宽,以方便架上长木板,供科研人员站在上面进行田间操作(比如授粉、除草等);水池长度则没有严格规定,以方便使用为宜,见图1(a)。如果宽度超过2 m,太长的木板不太实用,人站上去会下沉到水中,需要另外在水池中央加一个着力点,比如用几块砖头垒一个平台,用于架设木板,见图1(b),如果需要,还可以隔成多个区域。
1.3 建设
水池的长、宽分别为8、4 m,深度以下挖50 cm为宜,然后加高水池周约30 cm,里面铺设1~2层塑料布,然后把土回填,具体见图2。简单建造过程如下:①准备。根据水池规格选择塑料布的宽度,最好能够铺双层,以防止漏水。②挖水池。需要雇工2人,工期需要1~2 d。第1天挖土,第2天铺塑料布、回填土、建造水池周缘以及细节修整。
2 配套完善
2.1 水源及引流
直接使用塑料软管,接上水龙头,使用方便。如果修建多个水池,可在水池间挖小管道连通,一个水池灌满水后可自动流入另一个水池。为了防止大雨淹没水稻幼苗,在不能及时排水的情况下,可以在水池边缘挖开一个侧孔,于小苗时期开放,水位到达侧孔便流出,可防止幼苗在急雨或浇水忘记关水龙头时被淹没,待水稻长高后则可以封闭。
2.2 配套设施
一般需要配置3种设施:①一块坚固厚实的长木板。长约3 m,用于架在水池上进行田间试验操作或除草;②软水管,用于浇水;③铁架子和鸟网。在水稻种子收获期,需要搭网防止小鸟啄食,如果不用专门的铁架子,也可以用竹竿或木棍代替。
2.3 保护与维护
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扎烂塑料布,否则会漏水,降低保水功能,增加浇水频度。这种水池一般使用2~3年后需要再次更换新塑料布。
3 应用与意义
近年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硬件条件改善很大,并且开始整合、共享相关科研平台,课题组之间、院系之间甚至国内共享平台也可以使用[5]。然而,植物科学研究的课题组一般都需要有自己的植物培养室[6],以便顺畅地开展科研工作。水稻科研人员根据研究课题需要设计独立的水稻栽培水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个高校或科研院所如果没有人涉足水稻的科研工作,就不会建设水稻栽培水池,而新聘任或引进的人员要想发展水稻科研,必须从零设施开始,因而一定时期内自建简易水稻栽培水池可以立解燃眉之急。建设专门的水稻栽培水池,建设周期长,费用高,如果短期使用就没有必要建水泥池,一旦不用,恢复可用土地困难,还会额外产生建筑垃圾。而简易的栽培水池如果不需要则随时可以恢复土地供其他作物种植使用,而且建设一个简易水稻栽培水池只需要2 d,花费仅1 000~2 000元,周期短、费用低。
自建简易水稻栽培水池,对于经费少又无条件的科研人员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对于有经费又急用的科研人员可以应急,临时建设在温室大棚里,用完后可以迅速恢复土地生态;对于设施条件好、有栽培水池的科研人员,临时需要扩大栽培规模,自建简易水稻栽培水池也是一种配套和补充。
4 参考文献
[1] 张欣,付亚萍,周君莉, 等.水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14(21):4141-4154.
[2] 刘凯,唐红生,严国红,等.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5(3):4-6.
[3] 符德保,李燕,肖景华,等.中国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历史及现状[J]. 生命科学,2016(10):1113-1121.
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是未来水稻种植的新趋势,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又叫绿色无污染水稻栽培管理技术,逐渐成为我国不同水稻种植区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技术。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土壤等具有明显差异,因此,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种植技术因地区而不同。在优质的北方半湿润单季水稻种植区,有其具体的栽培管理技术。
1选择优质的稻田
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种植需要选择良好的稻田,保证稻田生态环境优良,空气清洁无污染,具有干净的水源,确保灌溉便利,稻田附近没有重污染企业等潜在污染源存在。稻田内的土壤肥力充足,耕层较厚,并具有较强的通透性,无残留的有毒物质,整个稻田的大气、水、土壤等质量符合国家的控制标准[1]。
2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
品种选择是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技术中的首要技术,对水稻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坚持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原则,根据北方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特点确定具体类型。
3.培育秧苗
3.1对固定的苗床培肥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灌溉方便的田地培育秧苗,可以是园田菜地或旱田地,连续几年进行培肥。在5月底6月初,根据苗床面积在苗床中放入腐熟鸡粪、腐熟的烂稻草、酵素菌肥等。
3.2处理水稻种子
将水稻种子在高温下晾晒,或用盐水选种、温汤浸种消毒,以及催芽等方法对水稻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
3.3播种
在4月中旬,当气温维持在5摄氏度时,及时控制床土的PH值,控制在4.5-5.5之间,并播种。播种到出苗期间,保证苗床的温度、湿度,及时通风降温,使床土湿润,出苗达到60%时,喷散齐苗水。当出苗到一叶时,将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并开始炼苗。当出苗到2叶时,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及时通风炼苗,白天晴天时将薄膜全部打开,到下午四点左右盖好,控制浇水量。到移栽秧苗时,薄膜要在白天打开,晚上盖好。如果在移栽前5个小时里没有霜冻就可以完全揭开薄膜,适当增加喷水的次数,保证土壤的湿润。
4.整理稻田
对移栽的稻田进行整理,翻地、整地、耙地,使稻田的土壤达到平整、疏松、干净、细碎的程度。
5插秧并进行合理的稀植
5月下旬左右馕挛持在13摄氏度时进行插秧,对壮秧采用稀植的方法进行,每一穴控制在2-3株秧苗,插秧的深入保持在2.5cm,保证秧苗的行列直、穴均匀、棵准确。
6.适时灌溉
对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灌溉,一定要选用洁净无污染的水源,采用“浅-晒-浅-干”的灌溉方法,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恰当的灌溉。插秧分Y期在1.5-2.0cm进行浅水层灌溉,分Y末期排水晒田。孕穗期抽穗扬花期间则要保证3-5cm的水层灌溉,在具体的灌浆结实期间采用“湿-干”交替的灌溉方法[2]。在成熟期要以浅湿或湿干灌溉为主。
7.科学合理施肥并除草
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施肥主要以农家肥为主,辅助一些酵素菌肥,切记不能施用化学肥料。一般情况下基肥选用优质的腐熟农家肥和酵素菌肥,在翻耙前施用。分Y肥要在插秧后的25小时施入,穗肥在7月上旬施入,并适时追施酵素菌肥和农家肥。
对稻田中的除草工作一定要进行人工除草。春季容易使杂草生长,一般在耕翻时就要清除杂草。待插秧后,除去牛毛草以及一些形状怪异的莎草和小型的杂草。在深水中淹没小草至1-2小时。也可以采用高温晒田的方法进行除草。
8.有效防治病虫害
对于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病虫害防治,要改变传统水稻采用的农药杀虫方法,采用绿色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物杀虫,可以使用物理、生物,或有效的生态措施防治病虫害。让抗病品种、健康栽培等要素成为水稻植株健康的关键,更好的控制水稻的立枯病、稻曲病。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在恰当的时候消灭病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可以进行人工拔除病株的活动,摘除水稻上的病变部位。在春季及时消灭蝗卵,待到春季灌溉时打捞卵块,以防治稻蝗灾害。在水稻即将成熟的时期,每天傍晚使用荧光灯或杀虫灯,消灭害虫。另外,也可以通过清除地缘上的杂草,从根本上消灭虫源。
结束语
总之,在北方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从选田、选种、育秧、播种等不同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管理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止等,保证水稻的产量及质量,促进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当前时代,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缩短,对于我国的各行各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其农作物种植技术也是有了全新的发展。水稻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经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水稻栽培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指出当前水稻栽培技术推广的建议,进一步维护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1农业技术推广概述
1.1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
所谓农业技术推广,根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的定义,是指通过实验、师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等服务,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全过程的活动。根据该定义,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推广的技术是经过试验、示范过,获得了当前结果验证的技术,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上改善当前的农业技术。
1.2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于维护我国国家的稳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不仅是能够改变当前的农业生产模式,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先进的科学技术深入到农业种植技术中,实现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高效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目标。总之,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国家的稳定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需要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推行新技术。
2水稻栽培技术的重点和难点
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之前,需要对水稻栽培技术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因此,本文针对于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分析,旨在能够全面的进行技术推广。
2.1育苗阶段
在水稻育苗的阶段,要重点的进行品种选择,只有选择了较好的品种,才能够满足产量增加的可能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水稻的品种应该和本地区的土壤、气候相适应。不仅如此,在水稻壮苗的时期,需要借助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知识,尽可能的将床土压得比较平实,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能够促进水稻稻苗根系的发展。
2.2播种阶段
在育苗完成之后,需要将培育好的幼苗进行播种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是,测试水稻的发芽情况,浸泡水稻种子之前要进行相应的晒种操作。前一步的操作是为了确保种子的发芽率,这对于后期的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后者主要是为了保证种子内部酶的活性,避免种子发芽效率较低,或者是产生酶的活性较低的问题。
2.3整地阶段
在稻田耕作开始之前,要将土地进行相应的平整操作,为了确保其操作的准确性,一般是要求将翻土的深度控制在0.2m左右,在具体翻土的过程中,多是采用旋转翻土的方式,这种操作能够保证整地的顺利进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水整地的完成时,需要对其泥浆的状况进行分析,要确保泥浆质软、泥不外漏才可以进行后期施肥操作。
2.4田间管理阶段
在水稻种植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其基本操作主要是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行肥水操作,另一方面是避免水稻遭受病虫害操作。这两个方面的操作都是属于基本的水稻种植的范畴,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赘述,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水稻的病虫害监测需要及早进行,尽可能的采用预防的措施,避免发现病虫害的时间较晚,影响水稻的正常产量,不仅如此,一旦发现病虫害,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最为有效的手段解决已出现的病虫害问题。结束语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品种之一,在我国农业改革不断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对水稻栽培技术进一步的推广,尽可能的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改善现有的水稻种植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为我国的安全与稳定做出相应的贡献。
1定位模拟模型的构建和作用
1.1模型的构建根据2004~2005年在潮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和潮安县官塘镇农科站的试验,杂交水稻丰优998、培杂泰丰、特优253、优iv3550等中迟熟组合本田期生育时间一般为90~95天,其中秧苗移栽期至拔节期(幼穗分化)和拔节期至始穗期各30天左右,始穗期至成熟期为30~35天。根据移栽期、拔节期、始穗期和成熟期之间的生育时间以及品种的特性把移栽期至拔节期定为分蘖生长阶段,拔节期至始穗期定为幼穗发育阶段,始穗期至成熟期定为开花结实阶段。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的栽培目标,结合水稻产量因素(穗数、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养分和水分的生理需求,确定肥料种类、施用时间及水分灌溉,从而构建成外方内圆、逆时针方向的可视定位模拟模型图(图略)。
1.2模型的作用定位模拟模型在水稻模型化栽培管理中主要有4个作用:(1)创新水稻栽培管理模式。利用定位模拟模型代替传统栽培管理方法,实行按图施工、按图管理的模型化新技术方法。(2)为计划制订本田期栽培管理措施提供时间依据。按模拟模型图,把水稻本田期的主要生育期和生育时间及肥水管理措施定位在图中,在制订各项管理措施时可作为依据。(3)明确不同生育阶段的栽培目标。根据模拟模型图,分蘖生长阶段早施速效氮肥,促进分蘖早生快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幼穗发育阶段足施长效三元复合肥,促进幼穗分化发育(具有促花和保花双重作用),达到壮秆大穗;开花结实阶段巧施速效氮钾肥,促进灌浆结实,提高结实率和粒重。(4)节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按模拟模型图所制定的肥水管理措施,在应用中可达到节约生产成本、增加稻谷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等作用。
2定位模拟模型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2.1模型的应用方法定位模拟模型是一个外方内圆、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可视模型图。外边正方形4角分别表示产量构成的4种因素,内圆分别由4圈构成:外圈表示本田期生育时间;第2圈为不同生育阶段;第3圈包括不同生育阶段的组成要素;第4圈(功能区)由主要生育期和肥水管理措施等构成。模型的生育时间准确率在95%以上,应用时可从秧苗移栽期开始根据生育时间按图操作。如早造4月5日插秧,5天(4月10日)内施第1次分(促)蘖肥,10天(4月15日)内施第2次分(壮)蘖肥;20~25天(4月25~30日)开始露、晒田;插秧后35天左右(幼穗分化2期)施幼穗肥;插秧后约65天可施齐穗肥。在具体确定施肥时间时,应结合品种特性、生态条件和其他管理措施灵活运用。
2.2模型的应用效果
2.2.1试验概况 试验于2004年晚造和2005年早造分别在潮州市潮安县官塘镇农科站进行。供试水稻品种(组合)早造为特优253,晚造为优Ⅰ3550。土壤质地为砂壤土,肥力中等,试验小区面积113.4 m2,重复2次。试验设模型施肥和常规施肥两种处理,其中模型处理每667 m2施尿素20 kg(分蘖肥2次占80%,齐穗肥占20%)、三元复合肥20 kg(幼穗肥占100%)、氯化钾10 kg(齐穗肥占100%);常规处理每667 m2施尿素27 kg(分蘖肥2次占60%,幼穗肥2次占30%,齐穗肥占10%)、过磷酸钙20 kg (基肥占100%)、氯化钾15 kg(基肥占60%,幼穗肥2次占40%)。两种处理肥料各折合纯N 12 kg、P2O53 kg、K2O 8.5 kg。各小区四周筑土埂防串肥,田间管理按当地常规方法进行。插秧至成熟定点调查苗茎数和穗数,收获前每小区各取5株作室内考种,收获后各小区稻谷晒干称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