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安全教育的概念大全11篇

时间:2023-05-30 15:04:2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安全教育的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安全教育的概念

篇(1)

1 生命安全教育概念和内涵

“生命教育”是帮助关于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学校的“安全教育”一般包括交通消防安全、人身伤害安全、饮食安全、设施安全、教学行为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密切相关又略有不同,对二者进行一定的概念辨析是有必要的。

从课程设置看,生命安全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类在其活动领域中,预防自然和人为危险、预防各种有害因素的理论和实践的一种科学知识体系。目的在于形成人们对自身周围安全问题的自觉的负责态度,培养学生认识和评价人的生活环境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选择抵御危险的防御方法以及在出现危险时消除不良后果和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2 生命安全教育视角野外生存教育的课程构建模式

野外生存是指个体或团体在大自然环境中,在没有外界人为提供维持生命的物质及医疗的条件下,靠自身及团体的力量维持生命的能力。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新形势在逐步发展,随着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组织形式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和大自然的趋势日益明朗,野外生存课程也逐渐进入高校体育课堂。野外生存课程对学生正确理解生命、善待生命、珍爱生命、弘扬生命价值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2.1 野外生存教育课程的构建模式

2.1.1 课程目标设置

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提高生命保护的意识、知识和技能,掌握心理状态的调试方法,增强避险自救、互助技能和珍惜爱护生命的能力。对生命的尊重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必要的危机意识、自救互助能力是生命安全教育的核心。

从课程目标设置内容上,野外生存教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野外生存教育以生存作为最低要求和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对生命的重视和珍惜,获得思想道德境界的升华乃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1.2 课程内容设置

目前,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系统并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研究认为在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身体安全教育(运动安全教育、运动损伤教育、急救教育)、公共事业安全教育(灾害的逃生技能教育、自救互助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珍爱生命教育、心理疏导与预防教育)和职业安全(职业环境安全、意外伤害安全)等方面的生命安全意识和知识技能。

在课程内容上,天津体育学院旅将野外生存教育课程划分为课堂理论教学;体能、技能的训练与野外生存模拟训练教学;野外实践活动教学3个模块。

野外实践教学包括野外方向与道路的识别、负重行走、攀岩、岩降、担架制作与伤员搬运、露营地选择、水源与食物采撷等内容。

2.1.3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以具体的课程为对象,以判断课程的价值及功能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体育课程评价目的的出发点应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体育素质。生命安全教育视角下的野外生存教育的课程评价是以对学生的发展为依据,而非对学生的优良中差做出评比,不依靠测试的数据作为评判。

2.2 生命安全教育视角下野外生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篇(2)

《现代汉语词典》: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劳动大词典》:安全是指不发生导致人身伤亡、职业病、设备和财产损失的状态。笔者理解为安全是人类生存的一种保证,是人类与生俱有的概念。人类要生存就要克服、避免威胁生命的种种不利因素及危险,争取安全的生存环境,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所以说安全与人的生命、财富、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生活、生产中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保存自己,延续生命的手段。

二、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观点

技能训练中心的安全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正常教学的安全措施,安全技能及安全教育。二是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培训。他们都必须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

1、预防为主。要高质量地完成技能训练及教学任务,必须走预防为主之路,这是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进行任何的教学和训练,从理论和客观上讲,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都可以通过各种防范措施来消除隐患,或把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限度。

2、安全第一。"安全第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体体现在:在思想上安全高于其它工作;在工作中安全重于其它工作;在安全知识更新上,安全知识学习优先于其它知识学习;在考评上安全严于其它考核工作;当安全与教学和训练发生矛盾时,安全优先。因为安全是我们教学和训练工作的基础。

三、加强安全教育

所谓安全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

1、思想教育。思想上的安全认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长期安全学习和安全理念知识灌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我们现行的只对学生进行短期安全教育的方法需要改进,要让安全教育贯彻整个实习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始终。最终达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形成一种安全风气。

2、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的教育除掌握一些普遍性的安全知识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安全知识。例如要掌握一些日常的安全防范知识,防震知识,防水,防电以及意外伤害的知识,一旦发生危险应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等等。这些安全知识的获得都需要安全教育这条途径。

3、应急措施及逃生的训练就是很好的安全技能训练,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技术部门的一致肯定。而校园事故,如果广大师生训练过成中的应急措施,也许就不会造成那么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四、搞好安全教育的措施

1、安全教育要从习惯抓起。习惯一旦形成具有很大的惯性,好的习惯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而坏的习惯就很危险了。。

篇(3)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由于医学认识存在局限,疾病不断发展变化,医疗服务是一个存在风险、不断认知、持续改进的过程,在拯救生命、维护健康的同时也给患者安全带来一定风险。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全球范围的高度重视,强化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成员国卫生行政部门及医务界的共识。患者安全是指在诊疗过程中病人不受到伤害。2007年WHO公布了关于全球患者安全的十大事实,患者安全问题是构成医疗纠纷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医学教育家认为,患者安全教育是21世纪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患者安全教育应始于医学院校[1],所有健康科学类的高等院校都应为在校学生提供患者安全教育课程。本文将回顾国内外患者安全教育现状并探讨加强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的应对策略。

1国外患者安全教育现状

2003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发表了《卫生保健专业教育:质量的桥梁》报告,建议通过卫生保健专业教育改善卫生服务质量,将安全能力列为卫生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六种核心能力之一。以后,美国在患者安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包括退伍军人事务局和美国国家患者安全基金会所做的努力,患者安全教育几乎涉及各年级本科生(二至四年级医学生、注册前本科护生)甚至研究生,还针对卫生保健者(如护士、药剂师、医师、医院管理者等)开展的患者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患者安全概念、概述;系统理论、人的因素理论、风险管理、差错上报、分析、伦理、国内患者安全资源、团队监督、患者安全的评价、循证策略、安全改善的科学研究、其他行业安全措施、安全改善工具、措施、核心胜任力。英国的患者安全课程多集中于四年级本科生及少数研究生,培训内容包括安全胜任力、安全因素(实践和环境)、系统的角色、风险评估、危险情境意识、差错的性质、不良事件、沟通、处理和分析差错、从他人经历中学习。英国医学协会向医学本科生提出以下建议[3]:了解英国医疗行业药物使用现状,了解医疗差错发生机制及风险预防原则,提供安全医疗服务的能力。2005年澳大利亚发表国家患者安全教育框架[4],指出临床医生资格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不良事件和未遂事件的鉴别、阻止和管理,信息和现有证据的利用,工作安全,伦理,继续教育和用药安全等。2006年悉尼大学率先将患者安全教育整合到医学本科教育中[4]。2008年加拿大患者安全协会建立多学科、以能力为基础的患者安全教育框架,涉及6个方面患者安全能力,包括创建患者安全文化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风险管理的能力、优化个人和环境因素的能力、鉴别和报告不良事件的能力,提倡各大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将此框架作为患者安全课程设置和继续教育的依据。2004年日本明确要求学校应将患者安全教育纳入到医学本科课程中,包括医院安全管理、医疗错误理论、实践安全和不良事件的管理等。目前90%日本护理院校都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实施了患者安全教育,授课时间在5~20h不等。近年来,韩国和荷兰也相继开设患者安全教育课程。尽管如此,目前国外医学院校对患者安全教育课程都仍未给予足够重视[5]。以patientsafety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从1953年至今已有63800余篇文献。然而,高质量的患者安全医学教育研究较少[6]。

2WHO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

2004年10月WHO发起”国际患者安全联盟”。2008年启动患者安全医学本科教育项目。2009年WHO确立《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7],指南的开发主要由澳大利亚以及英国的卫生保健核心团队完成,指南的主要目标受众是医学院师生,其目的是将患者安全纳入到课程当中,为学生入职后的患者安全教育提供培训,减少风险,教会他们怎样将患者视为伙伴,在医患管理上减少摩擦,达到理念上的一致,包括11个题目,即患者安全基本概念、人体工程学因素及对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医疗系统复杂性对患者的影响、如何成为团队中的有效成员、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如何处理临床风险、质量改进方法介绍、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活动、加强感染控制,降低院内感染、患者安全与介入性诊疗、提高药品安全。该指南适用于全球医学院校。2010年WHO在全球11所医学院校试行《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由于发展中国家医疗过失和事故发生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WHO正致力于发展中国家为重点推进患者安全教育项目。

3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患者安全问题形势严峻,进行患者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2006~2007年WHO与我国联合举办”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和教育项目”,为在我国推广患者安全策略奠定了基础。2007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首次将患者安全写入《临床医学导论》,将患者安全教育纳入医学生、临床医生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中讲授患者安全和医疗风险;2009年将患者安全写入《循证医学》本科教材。2010年,首届患者安全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在广州举行,患者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响应WHO的倡议,努力实现”患者安全”的崇高理想和共同愿景,2012年7月原卫生部委托中国医院协会将《患者安全教育指南》翻译为中文版,并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培训和推广。《指南》包括两个部分:第1部分”培训者指南”,介绍了患者安全概念和原则,并提供了如何以最佳方式讲授患者安全的重要信息;第2部分”11个患者安全课题”,每个课题都包含用于培训教学和评估的一系列思想和方法,以便学习者根据自身需要、背景和资源定制材料。在2014年8月,中国医院协会了《患者安全目标(2014-2015)》的相关信息。在遴选制订目标条目时,参考了WHO的”患者安全行动”、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国际患者安全标准”、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台湾医策会”患者安全年度目标”以及我国患者安全现状等相关标准与内容,制定如下目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治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用药安全;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加强医院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荷时对患者安全的影响。当前患者安全教育培训有限,并未和现在大学教程相吻合,这一方面因为医疗卫生教师资源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医学教师也并不熟悉和了解患者安全问题。我国尚缺乏患者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将患者安全教育课程整合到医学本科教育仍是医学教育改革必须面临的挑战,仅仅对基本概念的介绍远不能培养医学生患者安全的理念和意识。张琼文等[8]调查显示,我国临床医生对患者安全认知度偏低,但愿意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杨本付等[9]对1997名3~5年级预防、护理、临床医学专业的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的患者安全知识水平偏低,高年级的、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高的、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患者安全”知识得分较高。由此可见,我国对医学生提供的患者安全教育培训尚还远远不够,不能满足医学生迫切需求,有必要对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开展患者安全知识教育。

4加强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的应对策略

《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主要基于澳大利亚患者安全教育框架。由于文化背景和医疗环境不同,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培训内容必须主题明确,基于实证,绝不能生搬硬套《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要将患者安全学习内容整合到原有医学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引入人文因素,构建患者安全文化,提出降低医疗风险的各种方案、患者安全事故报告和分析,体现成人的学习原则和团队训练。进行患者安全教育最好的场所是在临床工作环境中而非课堂,必须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创新性教学,患者安全主题离开临床实际就失去其意义[10]。要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美国患者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具多样性,有以讲授为主的教师主导法,也包括多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可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采用选修课和继续教育课程等课堂教学,使用案例分析[11],将患者安全事故的个案研究与患者安全问题的解决训练结合起来;采用模拟技术[1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13]等教学方法,进行多学科参与的健康服务团队的沟通与合作培训[14],以提高学生对患者安全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患者安全是医学生、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应将患者安全教育融入到在校教育、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医院管理者教育、患者教育和公众教育中建立多层次的患者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可有一定的差别,如一、二年级本科生讲授患者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技巧、患者安全相关事件和知识,在医学课程一开始就让医学生明确认识到患者安全的重要性;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则在相对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对自己再医疗服务中的角色进行全方位的真实认识,进行多学科参与的团队工作,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分析医疗差错的根本原因,采用标准化病人模拟训练等。对患者安全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有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评估教学效果可以参考国外的问卷法、访谈法、理论考试、书面论文作业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方法[15],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收获、课程前后患者安全知识技能以及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看法。综上所述,患者安全教育是一个新型的医学教育领域。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知识和技能,转变教学观念,借助WHO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参考发达国家已有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患者安全教育体系和模式。

参考文献

1MyungSJ,ShinJS,KimJH,etal.Thepatientsafetycurriculumforundergraduatemedicalstudentsasafirststeptowardimprovingpatientsafety[J].JSurgEduc,2012,69(5):659-664.

2AboumatarHJ,ThompsonD,WuA,etal.Developmentandevaluationofa3-daypatientsafetycurriculumtoadvanceknowledge,self-efficacyandsystemthinkingamongmedicalstudents[J].BMJQualSaf,2012,21(5):416-422.

3HalbachJL,SullivanLL.Teachingmedicalstudentsaboutmedicalerrorsandpatientsafety:evaluationofarequiredcurriculum[J].AcadMed,2005,80(6):600-606.

4WaltonMM,ShawT,BarnetS,etal.DevelopingaNationalpatientsafetyeducationframeworkforAustralia[J].QualSafHealthCare,2006,15(6):437-442.

篇(4)

最近几年,安全事故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也常常听说校园踩踏事故、交通伤亡事故、家庭触电事故等,这些事故的发生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学校的各种课程中尤其是物理教学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物理规律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遵循物理规律是保障人们安全生活和生产的前提。

如学完浮力知识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人在水里是要下沉的,所以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会游泳要使用救生圈,以增大浮力,增强安全性。又如在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时,讲述司机夜晚开车时不开内灯的原因。如果开内灯,车内的物体就会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像,如若把“像”当成是车前的物体,就会看不清车前的路,从而造成交通事故。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允许开灯。而光的折射规律则告诉我们“潭清疑水浅”的物理道理,到野外玩耍时,切不可贸然下水中嬉戏。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规律的认识,教育学生不可以随处丢弃透明饮料瓶,防止透明饮料瓶进水后具有了凸透镜的功能,引发森林火灾等等。

二、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物理学中有大量的物理概念,这些概念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反映了物理现象及过程的本质属性。这些概念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大都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因素。

如在学习“惯性”这一概念时,通过讲述行驶中的汽车和自行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即使是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因而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避免由于来不及刹车而造成交通事故,交通部门对机动车辆的时速进行了限制,教育学生骑车不要超速行驶。安全带的使用就是防止由于惯性对人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防止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在发生事故时减轻受伤程度。据统计,驾乘人员系好安全带,在事故中存活的机会是不系安全带的2倍,还可将受伤的几率降低50%。

三、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学习物理离不开物理习题的讲与练, 这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及学以致用的重要内容。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让学生明白生命是脆弱的。

如下面几例习题,就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内容。

题目一: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日子里,某村民到大树底下躲雨,不幸被雷电击中造成重伤。此后村内谣言四起,说什么“魔鬼缠身”,什么“前世没有修行好”……家里人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不但不送病人到医院医治,反而求神拜佛,导致病人耽误了治疗。

(1)文中所述的观点对吗?正确观点?(2)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人们在高大建筑物上安装了_________;(3)如果你遇到雷雨天气这种情况,你的做法是_________。

[答案:(1)不对,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2)避雷针(3)不在大树下高大建筑物下避雨。]

题目二: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的_________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答案:凸透 会聚]

题目三: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做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做制动距离。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___摩擦。刹车后,由于___汽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车轮会发热,这是用___的方法来增加车轮的内能。

(2)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___秒。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为了提醒司机在雨雪天气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了“雨雪路滑,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这句话的物理道理是:______。

总之,物理与生活联系密切,很多内容都与安全教育有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具体事例,渗透安全教育,使学生既深刻理解了物理知识,又加强了自我防范教育,培养了安全意识,有效避免了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4-0032-06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意外事故的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幼儿安全问题的关注。我们在寻找诱发事故的外部因素(如环境和设备的安全系数、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等)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幼儿自身的因素。事实上,幼儿动作技能发展不完善以及认知水平偏低的确是某些事故发生的诱因。很多在成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幼儿却不一定持同样的看法,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对幼儿的安全认知特点进行研究,并在这样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以有效减少源自幼儿自身因素的意外事故发生。本研究着重探讨幼儿对安全相关概念的认知。

二、研究方法

在江苏南京市选择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和一所普通幼儿园,两所幼儿园位于不同的城区。在两所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年龄为45~56个月)、中班(幼儿年龄为57~68个月)和大班(幼儿年龄为69~80个月)三个年龄段中各随机抽取50名幼儿,男女各半,共计300名幼儿。

1.确定相关概念

研究者选择35名经常接触幼儿的成人(包括10名幼儿园教师、15名家长、10名学前教育专业专家及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问题是“您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一般会提到哪些与安全有关的概念”,最后汇总得出提及率最高的10个概念,即:“安全”“红绿灯”“斑马线”“危险”“受伤”“坏人”“陌生人”“电”“小心”“拥挤”。

2.访谈

研究者通过访谈了解幼儿对安全相关概念认知的基本情况。访谈内容包括幼儿对这10个概念所下的定义以及解释两部分。对不同幼儿进行访谈时,随机调整这10个概念的讨论顺序,以确保整个访谈过程中每个概念在不同时段出现的几率大致相等。访谈的记录方式以录音为主,笔录为辅。

3.编码及统计

编码时,研究者在提取初级编码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级编码(分为“不能理解”和“有所理解”)和二级编码(将“不能理解”分为“不知道”“认知不准确”和“原词造句”3种类型;将“有所理解”分为“具体举例”“直观特征”“措施描述”“结果描述”“重要属性”“实际功用”“种属关系”和“正确定义”8种类型)。依据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并参考前人关于儿童概念认知的研究结论〔1〕,本研究将以上11种类型的回答划分为4种水平:水平一,幼儿对概念缺乏理解,包括“不知道”“认知不准确”和“原词造句”3类;水平二,幼儿从具体客体或可直接感知的外部特征来认识和掌握概念,包括“具体举例”“直观特征”“措施描述”和“结果描述”4类;水平三,幼儿从客体非直觉的内在属性以及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认识和掌握概念,包括“重要属性”“实际功用”和“种属关系”3类;水平四,幼儿能较完整地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对应于“正确定义”。依照上述标准,研究者以自然数1~11分别对这11种类型的回答进行数据赋值,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评分者信度检验结果显示,两名编码评分人员的评分结果相关性极其显著(p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对安全相关概念的认知

1.幼儿对“安全”概念的认知

300名幼儿中有72人(24.00%)处于水平一,即不能理解“安全”,其中不知道的有46人,认知不准确的有8人(如“安全就是头发烧”),原词造句的有18人(如“安全就是很安全的意思”)。处于水平二的幼儿有185人(61.67%),其中119人以具体举例的方式解释概念(如“安全就是不摔跤”“安全就是不被汽车撞到”),65人对防范措施进行描述,包括交通、游戏及发生意外时的防范措施(如“安全就是下楼梯的时候要扶着栏杆”“起火了要走安全通道”“安全就是不要做危险的事”),1人描述结果(认为“要是不安全,那就会被骗走了”)。处于水平三的幼儿有43人(14.33%),他们能概括出概念的重要属性(如“安全就是没有危险”)。

2.幼儿对“危险”概念的认知

300名幼儿中有46人(15.33%)处于水平一,即不能理解“危险”,其中不知道的有42人,原词造句的有4人(如“危险就是特别危险”)。处于水平二的幼儿有243人(81.00%),其中172人通过列举交通事故、高处跌落、碰撞、动物咬伤、坏人欺骗等方面的具体实例描述概念(如“危险就是撞到车子”“危险就是有老虎来吃你了”),少数大班幼儿已能意识到“潜在的威胁”也是一种“危险”(如“危险就是一个人过马路,有很多车在那边,准备撞到他,他还没看见,就叫危险”),68人描述防范措施(如“走路要小心一点,看着地”“遇到危险了,就要去告诉那些邻居们”),3人描述结果(如“危险了就会跌下来”)。处于水平三的幼儿有11人(3.67%),他们均能够概括出概念的重要属性(如“危险就是有什么伤害的事情”“危险就是很不安全”)。

3.幼儿对“红绿灯”概念的认知

300名幼儿中有34人(11.33%)处于水平一,即不能理解“红绿灯”,其中不知道的有17人,认知不准确的有17人(如“红绿灯就是不让汽车走,让人走”)。处于水平二的幼儿有82人(27.33%),其中15人以具体举例的形式解释概念(如“红绿灯就是马路上的红灯、绿灯”),59人从颜色、形状等方面作直观特征描述(如“红绿灯就是一个是红颜色、一个是绿颜色、还有一个是黄颜色的”“红绿灯是圆圆的”),5人描述措施(如“人遇到红绿灯的话,要看到绿灯才能走”),3人描述结果(如“红绿灯就是你闯红灯的话要罚款”)。处于水平三的幼儿有184人(61.33%),其中175人能概括出“红绿灯”的部分重要属性(如“红灯停、绿灯行”“指挥汽车和行人通行”),8人以实际功用来解释概念(如“红绿灯就是防止汽车撞到人”),1人能说出概念的种属关系(认为“红绿灯就是信号灯”)。

4.幼儿对“电”概念的认知

300名幼儿中有101人(33.67%)处于水平一,即不能理解“电”,其中不知道的有27人,认知不准确的有51人(具体表现为将“电”解释成“雷电”或电器、电线、插头等与电相关的物体,或作其他无关解释〈如“电就是魔法变出来的”〉),原词造句的有23人(如“电就是有电”)。处于水平二的幼儿有101人(33.67%),其中75人以具体举例的方式解释概念(如“电就是插头里面的电”“电就是高压电”),6人描述了直观特征(如“有电火”“会闪”“从电线里通过”),20人描述了具体措施(如“小孩不能玩电”)。处于水平三的幼儿有98人(32.67%),其中5人能够说出电的重要属性(如“电是电流”“电是可以传电的”),92人以实际功用来解释概念(如“电可以照亮,可以电到东西,还可以电到人”),1人并不十分精确地描述了概念的种属关系(“电是一种自然物体”)。

5.幼儿对“陌生人”概念的认知

300名幼儿中有157人(52.33%)处于水平一,即不能理解“陌生人”,其中不知道的有40人,认知不准确的有115人(其中认为“陌生人就是坏人”的幼儿人数多达91人),原词造句的有2人(如“晚上外面有陌生人”)。处于水平二的幼儿有40人(13.33%),其中9人以具体举例的方式解释概念(如“叔叔阿姨是陌生人”),17人从外貌形象、行为特征等直观特征来描述概念(如“陌生人就是穿黑衣服的”“陌生人就是感觉不是家人,感觉很恐怖的那种人”),14人提出了面对陌生人时的具体措施(如“怎么都不要跟陌生人走”)。处于水平三的幼儿有19人(6.33%),他们能概括出概念的重要属性(如“陌生人就是不认识你”)。处于水平四的幼儿有84人(28.00%),认为“陌生人就是不认识的人”,基本达到正确定义的标准。

6.幼儿对“小心”概念的认知

300名幼儿中有59人(19.67%)处于水平一,即不能理解“小心”,其中不知道的有36人,认知不准确的有16人(如“小心就是有个东西很危险,你去搞那个东西就是小心”),原词造句的有7人(如“小心就是小心一点”)。处于水平二的幼儿有212人(70.67%),其中208人列举了需要小心的具体情境、行为表现等(如“小心过马路”“小心就是慢慢走”),4人描述结果(如“不小心就会跌跤的”)。处于水平三的幼儿有18人(6.00%),其中12人概括出概念的重要属性(如“小心就是注意安全”),6人以实际功用来解释概念(如“小心就是能够不让自己受到伤害”)。处于水平四的幼儿有11人(3.67%),他们能对概念下正确定义(如“小心就是注意”)。

7.幼儿对“斑马线”概念的认知

300名幼儿中有108人(36.00%)处于水平一,即不能理解“斑马线”,其中不知道的有50人,认知不准确的有55人(如“斑马线是给盲人走的”),原词造句的有3人(如“路上的斑马线”)。处于水平二的幼儿有105人(35.00%),其中80人从颜色和形状上描述斑马线的直观特征(如“斑马线就是一条黑的,一条白的”),25人描述具体措施(如“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处于水平三的幼儿有71人(23.67%),其中64人能概括概念的重要属性(如“斑马线就是行人过马路的路”);7人以实际功用来解释概念(如“斑马线保护人的安全”)。处于水平四的有16人(5.33%),他们能正确定义概念(如“斑马线就是人行横道线”)。

8.幼儿对“坏人”概念的认知

300名幼儿中有68人(22.67%)处于水平一,即不能理解“坏人”,其中不知道的有30人,认知不准确的有26人(如“坏人就是一个妖怪”“坏人就是陌生人”),原词造句的有12人(如“坏人就是坏蛋”)。处于水平二的幼儿有218人(72.67%),其中102人以具体举例的形式解释概念(如“小偷是坏人”),112人就“坏人”的外貌及行为特征作了直观描述(如“坏人是那种穿翘起来的鞋子的人,我在电脑上看到的”),4人描述具体措施(如“一个人在家,坏人来了,小孩不要开门”)。处于水平三的幼儿有14人(4.67%),他们能概括出概念的重要属性(如“坏人就是做坏事的人”)。

9.幼儿对“受伤”概念的认知

300名幼儿中有55人(18.33%)处于水平一,即不能理解“受伤”,其中不知道的有26人,认知不准确的有17人(如“受伤就是发烧”),原词造句的有12人(如“受伤就是人受伤了”)。处于水平二的幼儿有209人(69.67%),其中171人列举出跌、撞、烫、蚊虫咬伤等多种“外伤”的实例(如“受伤就是用刀划破手了”),26人对概念作直观特征的描述(如“受伤就是身上青了、紫了”),10人描述具体措施(如“受伤了就要去医院”),2人描述结果(如“受伤就会发生生命危险,然后就死了”)。处于水平三的幼儿有36人(12.00%),他们基本能概括出概念的重要属性(如“受伤就是身上什么地方破了”)。

10.幼儿对“拥挤”概念的认知

300名幼儿中有147人(49.00%)处于水平一,即不能理解“拥挤”,其中不知道的有119人,认知不准确的有26人(如“用的时候把它挤出来”),原词造句的有2人(如“就是很拥挤”)。处于水平二的幼儿有80人(26.67%),其中27人以具体举例的方式解释概念(如“一个滑滑梯上,很多小朋友都挤来挤去就叫拥挤”),8人描述了概念的直观特征(如“拥挤就是很多人”),24人提出了避免拥挤的具体措施(如“就是好多人,要一个一个来”),21人描述结果(如“拥挤会把人挤倒”)。处于水平三的幼儿有64人(21.33%),他们能概括出概念的重要属性(如“拥挤就是很挤很挤”)。处于水平四的幼儿有9人(3.00%),他们基本能对概念下正确定义(如“拥挤就是很多人啊什么的挤在一起”。幼儿对“拥挤”的认知水平差异较大。

(二)幼儿对安全相关概念认知的比较分析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对于这10个概念都有幼儿回答不知道,其中,尤以“拥挤”为最。这可能是因为口语中说“挤”的机会多于说“拥挤”,幼儿对于“拥挤”一词较为陌生。

除“危险”概念外,幼儿对其余9个概念的定义都存在“认知不准确”这一类型,尤以“陌生人”为最,居然有近30%的幼儿认为“陌生人就是坏人”。然而,能对“陌生人”作正确定义的幼儿人数比率也居10个概念之首(达28.00%)。这说明当今社会,成人十分重视对幼儿的人身安全教育,就“危险”这一概念而言,80%以上的幼儿对于什么是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有或多或少的认识。

除“斑马线”概念外,幼儿对其余9个概念都有以具体举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现象,其中,对“小心”“危险”及“受伤”以具体举例方式定义的幼儿人数所占比率均超过50%。此外,有近30%的幼儿描述了“斑马线”的直观特征。这说明幼儿对与这些概念有关的情境、内容和具体行为等有较丰富的认识,但这些认识较为粗浅,这或许与生活中成人反复但并不深入的告诫有关。

在10个概念中,以描述措施的方式来定义概念的,以“危险”和“安全”这两个概念为最(分别为22.67%和21.67%)。这说明幼儿较善于用各种防范措施来定义这一对反义词,这可能也说明成人为了力保幼儿安全,通常会结合生活实际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

近60%的幼儿能把握“红绿灯”的重要属性,超过30%的幼儿能认识“电”的实际功用。幼儿之所以对这两个概念的认知水平较高,可能缘于以下原因:第一,交通安全是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在平时的生活、游戏中都有机会接触到“红灯停、绿灯行”这一交通规则;第二,“电”是极具危险的事物,为了幼儿的生命安全,成人通常会尽早、频繁地教育和督促幼儿远离这一危险事物。可见,适宜的安全教育可以提升幼儿的安全概念认知水平。

幼儿对10个概念的定义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其中“安全”“小心”“斑马线”“坏人”“受伤”及“拥挤”这6个概念定义水平的年龄差异极其显著。“危险”“红绿灯”和“电”这3个概念的定义水平虽在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年龄差异,但无论小班到中班还是中班到大班其发展速度都较为平缓。幼儿对“安全”“危险”“红绿灯”“电”“小心”和“斑马线”这6个概念的定义,中班和大班之间的年龄差异均不显著。除了对“陌生人”概念的定义中女孩的水平显著高于男孩之外,幼儿对其余9个概念的定义水平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幼儿对“安全”“红绿灯”“陌生人”“小心”“斑马线”“受伤”和“拥挤”这7个概念的定义水平存在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园所差异,表现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幼儿的定义水平高于普通幼儿园幼儿的定义水平;而幼儿对“危险”“电”和“坏人”这3个概念的定义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园所差异。

四、对幼儿安全教育的建议

(一)应重视幼儿安全认知的建构,并致力于促进这种认知向行为的转化

幼儿安全教育应是一种能促进幼儿由安全认知转化为安全行为,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体对于概念的认知状况将影响其整体认知水平,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与态度。〔2〕安全心理学认为:“无论是要克服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是要辨识物的不安全状态,都和人的认知心理有密切关系。认知不良或认知缺陷是导致事故(显事故)和准事故(隐事故)的深层原因之一。” 〔3〕也许我们不能绝对地说有了正确的认知就必定能保证不发生危险,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幼儿正确的认知是行为安全的重要保障,而幼儿错误的认知以及由此导致的不良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温床。因此,幼儿安全教育应重视幼儿安全认知的建构,要及时更正幼儿的错误认知,并致力于促进这种认知向行为的转化。

(二)应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并有意识地促进中大班幼儿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初步认识

本研究显示,大部分幼儿对安全相关概念的认知处于水平二,即从事物的具体客体或可直接感知的外部特征掌握概念的阶段。因此,幼儿安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教育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的关联性以及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具体形象性。同时,对于中大班幼儿,可以基于其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掌握的各种实例越来越多这一发展现状,引导和帮助幼儿学习概括各种具体实例的共同特点,初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并据此对周围环境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三)应遵循概念学习的规律,并区别对待幼儿的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学习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概念的形成是人们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并通过肯定或否定的例子来加以证实的过程。〔4〕另有研究者认为,类化与辨别是概念学习的重要机制。个体习得某一概念必须以能对此概念内的实例进行类化,并能辨别此概念与其他概念的不同为主要条件。〔5〕因此,教师在帮助幼儿理解安全相关概念时,可以首先为幼儿提供最容易类化的实例以及容易辨别的实例与反例,然后引导幼儿在概念名称与实例之间建立联系,并帮助幼儿了解概念的重要特征。对于具体概念,可从直观形象的特征入手,通过举例让幼儿对概念进行类化与辨别,并进一步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加深其对概念的实际功用和重要属性的理解,而不仅仅满足于把握具体实例或直观特征。抽象概念不像具体概念那样可以通过实例和经验来学习,它只能通过语言来学习,而这一过程更依赖于情景等因素,因此,在教授幼儿必要的抽象概念时,应注重生活情景的创设和与已有经验的联系。

(四)应重视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并坚持生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本研究结果启示我们,成人与幼儿的互动方式会影响幼儿对概念的掌握和运用,幼儿的不准确认知或错误认知有一部分来源于成人的无意识误导。比如,幼儿持有“穿黑衣服(或‘戴手套’‘感觉很恐怖’)的人是陌生人”“陌生人就是坏人(‘坏人就是陌生人’)”“坏人是那种穿翘起来的鞋子的人”等错误观点,这与成人习惯于将“坏人”塑造成相貌丑陋、着奇装异服的人并因此使幼儿产生某种心理暗示有内在关联,虽然貌似是依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而进行教育,却在不经意间误导了幼儿。这种留有疏漏的教育其后果是严重的,因为生活中出现在幼儿面前的坏人往往并不具有上述“坏人”的典型特征,面对巧妙伪装却怀有卑鄙企图的人,幼儿很可能轻易落入其圈套。这或许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何尽管已经花气力开展了安全教育,幼儿还会毫不犹豫地跟着花言巧语、服饰整洁的骗子走。因此,幼儿安全教育必须坚持生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当然,要让幼儿建构科学的安全认知是极不容易的,这也正说明我们应当进一步研究幼儿的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许政援,等.儿童发展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284.

〔2〕陈惠珍.儿童发展与辅导〔M〕.台北:千华出版公司,2004:113.

篇(6)

    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遵循物理规律是保障人们安全生活和生产的前提。

    如学完浮力知识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人在水里是要下沉的,所以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会游泳要使用救生圈,以增大浮力,增强安全性。又如在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时,讲述司机夜晚开车时不开内灯的原因。如果开内灯,车内的物体就会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像,如若把“像”当成是车前的物体,就会看不清车前的路,从而造成交通事故。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允许开灯。而光的折射规律则告诉我们“潭清疑水浅”的物理道理,到野外玩耍时,切不可贸然下水中嬉戏。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规律的认识,教育学生不可以随处丢弃透明饮料瓶,防止透明饮料瓶进水后具有了凸透镜的功能,引发森林火灾等等。

    二、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物理学中有大量的物理概念,这些概念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反映了物理现象及过程的本质属性。这些概念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大都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因素。

    如在学习“惯性”这一概念时,通过讲述行驶中的汽车和自行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即使是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因而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避免由于来不及刹车而造成交通事故,交通部门对机动车辆的时速进行了限制,教育学生骑车不要超速行驶。安全带的使用就是防止由于惯性对人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防止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在发生事故时减轻受伤程度。据统计,驾乘人员系好安全带,在事故中存活的机会是不系安全带的2倍,还可将受伤的几率降低50%。

    三、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学习物理离不开物理习题的讲与练, 这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及学以致用的重要内容。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让学生明白生命是脆弱的。

    如下面几例习题,就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内容。

    题目一: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日子里,某村民到大树底下躲雨,不幸被雷电击中造成重伤。此后村内谣言四起,说什么“魔鬼缠身”,什么“前世没有修行好”……家里人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不但不送病人到医院医治,反而求神拜佛,导致病人耽误了治疗。

    (1)文中所述的观点对吗?正确观点?(2)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人们在高大建筑物上安装了_________;(3)如果你遇到雷雨天气这种情况,你的做法是_________。

    [答案:(1)不对,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2)避雷针(3)不在大树下高大建筑物下避雨。]

    题目二: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的_________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答案:凸透 会聚]

    题目三: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做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做制动距离。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___摩擦。刹车后,由于___汽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车轮会发热,这是用___的方法来增加车轮的内能。

    (2)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___秒。

篇(7)

青年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决定力量,在校大学生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在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高等高职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安全工作的好坏,事关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搞好高职院校的安全工作,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防范教育,是保障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正常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大学生安全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高职院校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为了对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必要的保护,同时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所采取的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一般都是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色与大学生实际需要所进行的。

一、概念界定

(一)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针对人自身遭遇各种外在安全威胁时所应表现出的应急能力的教育。这种教育力求最大程度规避外在安全威胁所带来的损失。

(二)安全教学的概念

安全教学是素质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纽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安全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能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加强自我保健,从而促进大脑的正常发育和智能发展,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特性,并在面临安全威胁时能够最大程度规避威胁。

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机制的确立

(一)安全教育内容的完善

通过相关的数据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安全观念相当淡薄。每年新招收进校的学生对陌生的校园环境特别是社会大环境缺乏了解,不知道违法犯罪分子形形的作案手段,因而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少数老生,甚至是大四学生、研究生,也缺乏安全意识,如人离寝室不知道锁门关窗以防盗、自己的物品随手乱放等,在没有任何防范的情况下招致小偷“光顾”,被席卷了大量财物后才懊悔不已;更有甚者,有的大学生竟把银行信用卡的密码向室友或好朋友公开,直至卡被盗、钱被取才恍然大悟。鉴于此,必须给他们补上一课,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常识和安全防范知识。

(二)出台措施,规范安全教育环节

前些年,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由于缺乏一定的目标和措施,显得比较松散,有的部门一味强调教学管理而缺乏安全常识的教育;有的虽有教育,由于内容不落实,教育不到位,效果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把安全教育与治安综合治理年终考评挂起钩来。要求直属单位做到安全教育有计划、有布置、有记录、有落实。对安全教育内容不落实、教育不到位、教育面未达到95%以上的单位,一律扣其治安综合治理分。

2.规定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必须由校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或保卫处主要领导负责授课,以保证教育的质量。

3.注重抓好教育的三个环节。首先,新生入学时集中进行安全教育。新生刚步入高职院校时,由于对校园情况不熟悉,加之原奉就缺乏安全知识,不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如何防范盗窃、诈骗及其他不法侵害,因而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因此,在未开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之前先给他们上一堂安全教育课,对其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生活道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是每学期初、学期末进行安全教育。

如果安全教育的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将会使高职院校安全教育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

(三)综合多种教育手段

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单靠上几堂课、作几次辅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突出重点,广泛宣传,把安全教育拓展到各个层面,宣传到各个角落,做到警钟长鸣。为此,浙江工业大学注重在以下“四个结合”上下功夫:

1.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新学期伊始和新生入学时,高职院校都会组织力量深入到各个学院、校区宣讲法律法规,分析高职院校周边的治安环境和安全形势,开展对学生的权益保护、防盗防骗知识、消费安全知识等教育。在集中教育的同时突出对重点事和重点人进行个别教育,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2.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相结合

在工作实践中,应注意抓住典型案例,举一反三,展开宣传教育攻势。一方面,通过对肇事者按校纪校规处理,以达到教育本人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学生在防范方面疏忽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对全校师生进行教育,防止类似事件在其他人身上发生。

3.专题教育与舆论宣传相结合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营造宣传教育的氛围,以扩大教育的成果。首先,根据高职院校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及季节性特点,一个时期突出一个重点,广造声势,大力宣传,如结合综治宣传月展开“珍惜生命,远离”和“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专题教育;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交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制作治安、消防、交通安全教育图片到各校(学)区展出,以活生生的案例、惨痛的教训警示师生。其次,充分运用高职院校的舆论宣传工具,通报高职院校安全工作动态,总结经验教训,解剖典型案例,介绍安全防范的对策和手段,强化师生员工的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监管

安全教育要向纵深发展,必须构建立体交叉的安全教育网络体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高职院校坚持以各部门(单位)的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人、总支书记、学生工作辅导员、宿管人员以及学生干部为骨干,建成了一个信息反馈、宣传教育的立体网络体系,定期组织他们开会,交任务,压担子,教方法,使他们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当好管理者、教育者、服务者和宣传员的角色,确保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从而形成了一个“安全隐患人人防、安全教育人人抓”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篇(8)

近年来,从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溺水、走失、校车闷死女童,玩滑梯时衣领被挂住导致窒息等等,很多事故的原因都是幼儿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能力欠缺,为此,在幼儿园中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幼儿的安全能力势在必行。根据幼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幼儿安全教育理论系统不完善的特点,我们进行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研究》,专题研讨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经过一年多的专题研究,我们对提升幼儿安全能力的教育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安全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幼儿安全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及突发事件中避让危险、趋向安全,让自己的身体免受伤害的一种能力,又称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根据研究,幼儿的安全能力可以分为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能力和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能力。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能力是指幼儿在行走、进餐、睡眠、学习、游戏等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自我保护的能力;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能力是指在防火、防烫伤、防拐骗等意外事故中趋利避害的能力。

经过调查发现,幼儿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能力明显落后于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能力。但是总体而言,在现代社会里家长和老师的过度保护里,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一般较弱。

二、幼儿安全能力提升要求下的教育方法探究

(一)创设安全教育环境,培养安全意识

幼儿园要积极创设安全教育环境,利用环境无形之中提高幼儿的安全能力。首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活泼、醒目的安全标志,贴在保温桶、电源插座、楼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让幼儿对这些安全标志进行识记;还可以在幼儿园内布置安全教育的宣传栏,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儿童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例如,可以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行走安全等专栏,并可以定期更新,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在一举一动中渗透安全教育。例如,教师在上下楼梯的时候不要速度过快;剪刀、小刀之类的利器放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

(二)进行安全教育,形成安全能力。

幼儿活泼可爱,好奇好动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是培养幼儿安全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首先,教师要通过标志识别、安全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幼儿了解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尽可能减少和杜绝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例如,我们进行了识别安全标志竞赛;请来在派出所工作的爸爸,为幼儿讲"走失了怎么办"的专题讲座,请医生讲"保护牙齿""注意用眼卫生"等讲座。

其次,要进行相关安全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一些综合体能锻炼,提高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可以提高幼儿在危险中进行自救互救的能力。此外,也可以就某一件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进行专门训练。例如,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不知道互相避让,经常发生小朋友互相碰撞的现象。教师可以进行"会躲闪,不碰撞"的自我保护能力训练,设置了一定障碍让幼儿练习走、跑、侧身通过的方法,提高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自我保护的能力。

再次,要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勇敢说出自己的情绪体验。幼儿也有自己心理体验,教师要鼓励他们勇敢表达,如:可以设计"当别人误解我时"、"遇到问题我敢说"、"怎样使自己高兴"等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会摆脱不良情绪,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保护自己的心理免受伤害。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安全能力。

要提高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幼儿的安全能力,在加强幼儿安全管理、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应对幼儿进行安全行为训练,促进其安全能力的形成。一是做好日常中的安全行为训练,可以编制《幼儿良好习惯新童谣》《碰到问题我敢说》《饭前要把小手洗》《吃饭不掉菜》《饭后要漱口》等儿歌,注意培养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行为习惯,保护自身生命的安全行为。二是培养幼儿在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救行为,可以通过创设意外事故情境,进行应急演练,教幼儿在出现意外灾害时沉着应对,学会自救避险,如拨打急救电话,火灾自救,地震避险等。

三、结语

总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幼儿的人生安全,也关系到幼儿管理工作的成败,因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安全教育环境,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切实提高幼儿的安全能力。

篇(9)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和今后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影响大学生安全因素的增多,安全的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安全概念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大幅的扩充和加深。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范围,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开始对高校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应在大安全观的框架下,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结合,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非传统安全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一)非传统安全的内涵

非传统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但直到目前,学术界对“非传统安全”尚无被统一认可的权威定义。通常认为,相对于以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外交安全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安全而言,非传统安全更关注那些由非政治因素、非军事因素和非外交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的生存、人民的生产生活、国家的稳定发展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和威胁的安全问题。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一方面,部分非传统安全问题是从传统安全中演化而来,只是各自的具体成因、安全主体、涵盖范围、关注重点的不同。另一方面,两者研究的主要焦点和由此形成的路径却有本质上的差异。余潇枫、林国治认为,传统安全更关注“战争现象”,主要是通过技术来应对安全的挑战,形成“战争—和平—不可持续安全—战争”的循环式路径。而非传统安全则更关注“非战争现象”,主要是通过价值来应对安全的挑战,形成“发展—和谐—可持续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上升式路径。

(二)非传统安全的主要内容

非传统安全问题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社会公共安全、金融经济安全、科技信息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能源安全、文化安全以及其他安全领域。一般认为,第一,社会公共安全指社会全体成员公共生活的安全,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事件和重大等内容。第二,金融经济安全指国家金融经济秩序正常,根本经济利益不受损害,以维护国家经济正常运转为核心内容。第三,科技信息安全指国家科技发展、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安全。第四,生态环境安全指人类的生产、健康和生存环境等的安全。第五,能源安全指为保障一国的国防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通过维护能源供需渠道,规避对本国的生存和发展构成的重大威胁。第六,文化安全指维护本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及核心价值体系,防止其遭到外来破坏和颠覆。第七,其他安全领域。如人口安全、宗教安全、生物安全等。可见,非传统安全对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十分重要,是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加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安全问题不仅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毕业以后走向社会必然要遇到的问题。因此,掌握包括非传统安全在内的一定安全防范知识和方法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的过程中获益良多。同时,加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显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一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状况并不乐观,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强,现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材时代性、现实性、科学性、实用性稍显欠缺,内容也不够完善。二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体系急需更新。目前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体系基本还属于传统架构,并没有从整体上完成对大学生传统安全教育和非传统安全教育的理论构建。三是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传统的安全防范教育,对新出现的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问题探讨不透彻,对如何开展这方面安全教育的研究也显得模糊。因此,将非传统安全的内容纳入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拓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一般认为,非传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构成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尤其是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非典”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高度关注。因此,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加强非传统安全的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与时俱进,主动地适应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更密切地关注和应对当前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的威胁和影响。

(三)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活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思想单纯,安全意识淡薄,往往不太关注自己的安全,对各种安全隐患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这当然也包括了非传统安全问题。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这部分学生往往会因为缺乏相关安全常识和社会经验而处置不当,给自己、学校、社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提供安全意识,掌握相关知识,学会在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更好地保护自己,防范各种对自己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临危不乱,逐一化解,确保自己的健康成长。

(四)有利于高校的安全稳定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发展战略机遇期,综合国力发展迅速,GDP总量已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有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风险在等着我们去克服。从国家安全领域来讲,当前我国的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仍存在许多复杂、瞬息万变的因素,切不可掉以轻心。从高校的安全稳定来讲,境外敌对势力以高校大学生为重点目标,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手段,加紧各种渗透破坏活动。例如,通过互联网络对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和价值观进行宣传,散播诋毁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息,煽动民族分裂等破坏活动等。可见,高校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仍然较大。因此,加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将有利于抵御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有效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

三、加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主要策略及途径

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各高校需要转变安全教育观念,积极扩展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优化非传统安全教育方式,强化非传统安全的实践演练,全面提高大学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一)转变观念,增强大学生安全的责任意识

“学生安全无小事”。安全是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应首先转变观念,增强大学生安全的责任意识,在把握当前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非传统安全的研判,做好教育,备有预案,深入推进安全、稳定、和谐校园建设。在此过程中,高校要特别关注非传统安全问题对高校的新威胁,在思想、安全层面上加强对学生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切实担负起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学校保持安全稳定。

(二)与时俱进,积极扩展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

以往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关注传统安全问题。但是,在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凸显的新形势下,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却未能及时纳入我们的安全教育中,这就使得高校的非传统安全教育严重滞后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给大学生的个体安全和校园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因此,随着非传统安全问题影响的扩大,应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拓展非传统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1)经济安全教育;(2)生态环境安全教育;(3)信息安全教育;(4)流行疾病安全教育;(5)科学文化安全教育;(6)校园恐怖暴力安全教育;(7)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安全教育;(8)重大事件、敏感日期、个体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等。既要关注国家安全,又要关注个体安全、社会安全、地区安全和全球安全等,使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实现常态化、系统化。

(三)优化方式,构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校应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将大学作为一种生非传统教育现实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抓,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逐步构建起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第一,加快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第二,渗透于“两课”教学。“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要结合“两课”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将非传统安全教育渗透于 “两课”的教学中。第三,贯穿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90后大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可以根据这些特点, 通过主题班会、特色活动、专家讲座、图片宣传、播放相关教育影片等各种形式,对其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此外,还可以将非传统安全教育渗透于大学生爱国爱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感恩教育之中。

篇(10)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安全工作关系到师生生命的安危,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会议精神,落实安全教育内容,努力创建班级安全氛围。

二、 教育内容安排:

1、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重中之重的教 育,要把交通安全教育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必须每周进行集中教育,以及做好放学路对的管理。

2、防溺水教育,要进行防溺水的教育,开展以溺水后自救,溺水者的救护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3、防触电的教育,对同学们进行电的基本知识讲座,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以及对触电后急救常用知识的了解和应用。

4、防食物中毒的教育,邀请医生来校进行饮食卫生和防止食物中毒的教育,以杜绝同学们食物中毒的事件发生。

5、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的教育;重视同学们身体健康教育,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体育活动应重视安全保护措施,积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操,尽量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6、防火、防盗、防震、防煤气中毒等的安全教育;检查班里的防电设施,落实专人负责,班里应经常开展防火、防盗、防震、防煤气中毒等的防范措施教育。

三、实施措施

1、加强放学路对的管理,每队路对设立路队长,对该对进行负责管理。

篇(11)

2.安全教育具有现实性。缺乏安全知识、缺少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的一个弱点。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必要的安全机制,会让幼儿受益终身。

3.安全教育具有紧迫性。幼儿在活动中会经常表现出好奇、爱探索、好冲动、身体动作不协调等特点,控制能力差,且缺少生活经验,判断力差。因此,有许多幼儿安全意识薄弱,缺少防范知识,易发生安全事故。这些现状时刻提示着我们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的紧迫性,这是幼儿园建设与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二、幼儿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安全教育管理中,不论是安全管理还是幼儿安全教育主要集中于班级教师的主题教育活动及日常行为规范中。这种模式使得幼儿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先见性及安全教育体系。

2.幼儿园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总是趋向于经验教育或当下教育,没有形成以幼儿园为特殊教育主体的幼儿园安全管理实施模式与方案。

3.家园共育工作缺乏沟通,导致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不同步,没有形成安全教育合力。同时,幼儿园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缺乏系统的科学评价体系,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教育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存在何种问题,并没有在幼儿园工作中具体体现出来。

三、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实行垂直管理办法

1.每月由主管园长主持召开院安全工作会;2.每月底各部门上报安全自查表及相关小结;3.每月月底上报班级安全自查表;4.每周进行班级设施安全维修。

(二)设立各项安全工作预案

1.幼儿园防范暴力事件应急预案;2.幼儿园防震减灾演练应急预案;3.幼儿园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4.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加强幼儿一日生活安全管理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日生活常规的习惯养成也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为确保幼儿安全,应该在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管理上狠下功夫,先后制定多项规定与制度:针对3~6岁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接触到的相关安全内容进行筛选,形成幼儿安全教育发展目标体系,通过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及日常教育等多种形式,逐步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1.全体教职工通过集中培训、个人学习、网络学习、读书学习以及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活动,丰富自身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时刻关注幼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