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城市工程规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 S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城市竖向、景观水系、城市防洪、再生水利用、污泥集中处置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规划相协调。从工程经济的角度贯彻全系统省资源、省能源的方针,全面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同时对当地的水文情况系统的调查和了解,改变以往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中系统性差,投资浪费等问题。但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很强、涉及面很广,因此迫切需要有全面系统的排水专项规划,来统筹城市排水管网建设。
二、城市排水工程概述
城市排水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将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其中降水一般可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一般而言,城市排水可以分为三类,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是指排入城市排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总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降水的来源和特征如下:
1.生活污水
其实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来自住宅、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公其场所及工厂的厕所、浴室、厨房、洗农房等处排放的水。这类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杂质,并带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
2.工业废水
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来自工厂、车间或矿场等地。分为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两种。生产废水水质只受到轻微污染,可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如机械设备的冷却水。生产污水的水质受到较严重的污染,需经处理后方可排放。例如电厂的水力冲灰水、石油工业废水和化学工业废水等。
3.降水
指地面上径流的雨水和冰雪融化水。降水径流的水质与流经表面情况有关,一般较清洁,但在初期雨水径流却比较脏。雨水径流排除的特点是:时间集中、量大,以暴雨径流危害最大。
以上三种水,城市排水工程应及时妥善处理。如解决不当,将会妨碍环境卫生、污染水体,影响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并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选择合理排水体制的重要性
1.合理选择排水体制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关系到整个排水系统是否实用,能否满足环保、生态要求,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设计、施工和维护,同时也影响排水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经营费用。现在的老城区,小区雨污水合用一条管道接入市政排水管网,这部分管道长,走向复杂,无严格的规划设计,产权不清晰,改造为分流的难度相当大。老城区的市政排水管道大多是合流制管道,且道路以下空间被各种专业管线占据,再建一条污水管的地下空间很难有位置,而且在建设过程中会影响其它管线和道路的正常运行。但直泄式合流制对水体污染相当严重。
2.从环保卫生角度讲,截流式合流制优于直泄式合流制。晴天时,污水全部输送到污水处理厂;雨天时,当雨量增大,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量超过一定数量时,其超出部分通过溢流井排入水体,这有利于对带有较多悬浮物的初期雨水和污水进行处理。但另一方面,暴雨时通过溢流井将部分污水泄入水体,会周期性地给水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分流制系统则是把城市污水全部送到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这对环境保护及防止水体污染等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排水体制。
3.从建设投资方面来说,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管道长度大大小于分流制排水系统,前者一般比后者低20%-40%。只要在沿岸设置污水截流管,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截流式合流制系统,可基本解决目前水污染问题。经过经济、技术、环境等多方面的比较,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城市排水体制应该为:保留老城区合流管道,改造的道路和用地排水则按分流制要求加以建设;近期建设污水截流管道,老城区形成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远期目标是把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逐步改造过渡到分流制系统;新建地区严格按雨污分流制实施。
四、当前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存在的问题
造成城市水环境恶化的原因虽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增加,污水量相应增加,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落后,污水回用量低,建设资金短缺,跟不上城市发展要求,政策和管理体制存在矛盾,影响决策和合理实施等。但城市排水规划的观念、方法等存在问题,难以有效地指导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主要表现有这样几个方面:
1.排水规划在内容深度上不能满足要求
目前城市排水规划的状况是:对规划原则的认识不明确,内容过于粗糙,受完成规划任务的时间进度,掌握资料齐全与否等因素影响,做规划时只是简单地划分排水区域,确定排水体制,然后罗列出流量计算公式和各参数值,大致勾勒出排水主干线和污水处理厂的位置,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综合协调,缺乏方案比较。
2.排水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
有些城市的排水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不能很好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排水规划没得到重视或及时编制。等排水问题突出后,才完善排水规划,而这时可能面临新一轮,总体规划修改,其中的城市拓展方向、道路网布局等若重新调整,刚编制好的排水规划又不能与之相应,浪费了人力、物力。
3.局限于单一的排水专业规划不具备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观念
自然界的水是动态循环的。随着水资源的逐渐紧张,供水和排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在实际的水资源总体环境中,水源、供水、污水处理、环保、防洪等方面都存在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在目前的排水规划中,能把上述因素统筹考虑的少之又少,忽略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造成人为对水资源的浪费和对水环境的破坏。在这一点上,我国的排水规划同国外相比,差距甚大。
4.局限于本城市的排水规划缺乏流域综合开发观念
有些城市虽然注意到了水资源的整体性,开始着手本城市的水资源综合研究,但又忽略了区域或流域各类用水的平衡、循环,造成流域性的水问题。如,京津唐、长江三角洲汰湖流域等地区就呈现出区域城市一体化趋势,如果只单一考虑某个城市的排水规划,则很难对流域的水污染进行治理。
5.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方法
在涉及规划内容方面的科学研究不足,一些规划方法沿用几十年不曾有改进。如,国外在雨水规划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建立了新的雨水模型,可用计算机动态地模拟降雨过程和径流变化,为城市雨洪规划利用提供数据。而我国还在沿用过去的推理公式最大流量法,其局限性较大,准确性自然就受到了影响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有着不足的地方。
五、现代城市排水工程改进方向和工程规划的新思路
1.加强排水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联系
在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要及时编制排水规划,或是由城市规划部门,或是由城市排水专业部门及二者结合的方式,尽早完成这一工作。其规划范围最好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至少应包括一个完整的排水分区。排水专业规划人员也应改变以往总是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被动地与城市总体布局相配套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方式,主动探索,为总体规划提出与排水规划密切相关的合理化建议。如,使总体规划中明确须保留的天然水系和排水通道等。
2.树立流域观念在全局高度上考虑排水规划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区域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由于河流水体上下游所特有的水文水力联系,上游的排水往往就是下游的用水水源,这就要求我们从流域角度考察城市水环境。如果仅仅关心自身城市的排水规划,就会给整个流域的水环境问题带来负面影响,最终使自己城市的发展受到大环境的制约,巨大的投入和所产生的效益也不成比例。因此,流域内的各城市应建立政府协调部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效益。
3.加强排水工程规划的前瞻性
由于城市排水工程一旦建成,在未来几十年都难以重新大规模改建,因此,排水工程的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这种前瞻性往往是基于准确的预测来实现的。换句话说,只有做出科学的预测,才能准确地把握和引领未来发展的趋势。在城市排水工程规划预测中,排水量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简单地说就是要设计最大的暴雨强度,因此必须要考虑降雨时长、降雨强度、降雨面积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雨量分析,进而找出表示暴雨特征的降雨历时、暴雨强度和降雨重现期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设计暴雨强度,并以公式表示,从而做为雨水管渠设计的依据。只有经过科学的预测,才能保证城市排水的永远畅通,提高城市排涝的标准,也能对改善城市环境起到良好的作用。
4.采用排水分类处理的新思路
城市排水的来源较多,简单地可以划分为生活用水、自然降水以及工业废水。显然,不同的排水来源,其所包含的化学成分截然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排水管道进行排放必然会导致更大的环境损害。因此,必须设计不同的排水管道进行分类处理和排放。一般说来,生活污水的氮、磷含量较高,需要在工业厂区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5.努力钻研,开拓视野,加强排水规划的科学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扩大,工程规划人员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如,GLS技术、决策方法,雨水的回收利用中水的使用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钻研,尤其是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摸索、发展,他们在排水工程规划及相关技术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给我们很好地借鉴。另外,在排水工程规划中,要有可靠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进行系统性分析,确定出最佳的规划方案。
结束语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关系着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稳定发展,城市功能设施的正常运转。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排水规划方针,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马德才.预防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通病[J].山西建设,2007,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工程规划的作用
工程规划内容按其功能大体分为四类:
(1)交通设施,如铁路、公里、航空、水运、城市道路等,解决货物运输和居民出行。
(2)供应设施,如供水、供热、燃气、电信等,解决城市基本的和不断增长的需求。
(3)环境卫生设施,如污水、垃圾的收集与处理,废气处理等,解决城市生产和生活环境。
(4)防灾设施,如提防、排涝泵站、消防站等,解决城市安全问题。
规划的作用,一是要根据城市发展,比较准确地把握各类设施应该达到的规模或标准,满足城市需求;二是要落实供应设施的供应源;三是要落实各类设施的用地,合理进行系统布局;四是要为下一步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对工程规划的要求
总体规划阶段对工程规划的要求
(1)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
(2)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道路交通、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3)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
(4)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5)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按规划专业划分,共分为道路交通、给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燃气、环境卫生、环境保护、防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人防、抗震防灾等12个专业规划。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防洪、抗震防灾、消防、人防合并为综合防灾规划。
分区规划阶段对工程规划的要求
在总规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确定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的用地界线。
详细规划阶段对工程规划的要求
以总规和分区规划为依据,根据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具体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控制点标高和工程设施的用地范围。
按专业划分,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一般编制给水、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燃气和环卫7个专业规划。
编制和实施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总体规划阶段工程规划重点不突出
总规阶段有12个专业属于工程规划的内容,规划深度几乎包括了所有设施的定位和规模计算。例如给水工程规划,从水资源供需平衡到水源井位置、水厂净水方案、加压泵站和高位水池的位置等均有要求;排水工程规划需要划分排水分区,计算排水量,确定排水干管的位置、走向和管径。毫无疑问,这些问题都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必然要碰到的,需要科学的规划指导。但是否有必要都在总体规划中解决,值得认真考虑。
由于总规阶段工程规划内容繁多,工作量很大,受技术力量、时间要求的限制,许多城市的工程规划成果显得非常平淡,该深入研究的问题没有研究透,条件暂不具备可以留待下一阶段做的工作也一并在总规阶段草率进行。一些技术力量薄弱的规划编制单位,往往简单地照抄照搬地方专业部门的发展规划,没有进行必要的综合协调。实际上,总规只要抓住城市存在的主要矛盾,深入解决几个主要问题,这样的规划可能更有用,更具特色。
总规阶段的工程规划不能为详细规划提供必要的依据
工程规划涉及大量地下管线。地下管线的特点是:(1)系统性很强,任一管段变动都会引起相邻管段变动;(2)多以道路为载体,可利用的空间十分有限;(3)管线之间有严格的最小间距规定,一条管段变动很可能需要相邻管段跟着变动;(4)自流管必须保证一定坡度,中间不能有起伏。
详细规划范围一般是城市的某一地段,在编制工程过程时,需要规划管理部门提供诸如周边道路坐标、控制点标高、断面型式、各种工程管线平面位置、管径、管底标高等必要的设计条件。这些设计条件本应在上一层次规划中确定,总规和分区规划中的规划即使确定了管线的走向和管径,一些关键性的设计条件仍然不能提供,如各种管线平面位置、管底标高等。
建议
总规阶段应突出重点,加强研究
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工程规划主要应研究城市供水水源、城市能源、城市环境、城市安全四大问题,这四个问题涉及总规中供水、供电、供热、燃气、排水、环保、环卫、防洪、抗震、人防等10个专业。研究的地域范围根据具体情况,有的问题应在区域范围研究,有的问题可限于城市规划区。
城市供水重点是进行城市供水水源研究。因为在供水系统的取水、输水、净水、配水四个环节中,取水起着控制作用。取水方案确定后,其他环节也就基本可以确定,不会有大的变化。
城市能源研究,不但要考虑供电、供热、燃气三种能源,而且要重视工业燃料和机动车燃料,重点能源消费结构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污染物排放量同环境容量的关系问题。城市环境研究,不能仅限于简单的划分几个环境分区,提一些十分笼统的适用于所有城市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应重点分析城市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现状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判断未来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目标和环保措施。环境卫生规划,也不能仅限于提出垃圾收集和垃圾中转站布置的一般原则,选择一下垃圾处理场。而应加强研究垃圾收集方式和处理方式的研究,进行方案比较。
城市安全问题,不但要关注防洪排涝、抗震、人防、消防,而且要重视地质灾害。防洪、抗震、地质灾害防止,最重要的是城市用地选择。在确定城市发展方向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安全,进行多方案比较,慎重选择城市建设用地。当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受限,不得不在有一定安全隐患的地段进行城市建设时,应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消防问题关键要做好消防安全布局,慎重确定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的生产、储存设施用地。防灾措施,既要考虑工程措施,又要考虑非工程措施。
不必强求的内容
在总体规划阶段,雨水工程和电信工程可以不作为必须编制内容。地下管线也只是在研究方案时考虑,规划成果不必像现行总规一样,分专业系统地绘制若干专业规划图。因为雨水工程主要是地下管渠,除排涝泵站外,不会有占地下的地面设施。
电信业是发展变化很快的行业,随着电信业的市场化,经营主体形成多元化格局。而技术的进步,又使电信设施用地具有更大的弹性,更易于解决,完全可以在专项规划中安排。至于有特殊要求的微波通道、收发信区,可在用地布局中统一协调。
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以专项工程规划形式深化总体规划
专项工程规划是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具体安排各项工程设施用地,解决可实施性问题。重点放在各专业规划的系统布局上,从系统的角度具体落实地面设施和地下管线。专业工程规划可以在总规批准后单独编制,需要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也可以再分区规划中一并编制。
专项工程规划内容与分区规划内容基本一致,包括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燃气、环卫、消防等9个专业和地下管线综合,环境保护和其他防灾设施在总体规划阶段解决。
专项规划深度除道路网密度和地下管网密度外,应达到现行详细规划深度,即根据总体规划的道路网结构,落实总体规划阶段难以落实的地面设施用地,如配水加压泵站、污水提升泵站、电信局、消防站等;确定道路控制点坐标、设计标高、断面型式,地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管底高程或相对位置;进行地下管线平面综合和竖向综合。
通过详细规划,进一步细化专项工程规划
尽管专项工程规划在许多方面达到了详细规划深度,但在详规前,道路网一般只考虑主次干道,支路、小区级道路是在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中落实。相应地,布置在支路、小区级道路下的地下管线也只能在详细规划中安排。另外,在用地性质未细化,开发强度未确定的情况下,一些占地较小的地面工程设施还不能定位。因此,在详细规划阶段仍需编制工程规划。
参考文献:
[1]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
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Abstract: The city infrastructure is hardware conditions of a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ity drainage project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ity drainage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is the important premi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Key words: city infrastructure; drainage project planning; drainage project design Drainage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的社会需求已从解决温饱问题转变到改善生活环境和质量方面,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新兴产业园区的落成,以及各种城市景观项目的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已经突现出它的重要作用。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的硬件条件,健全和完善市政公路、管网的建设是发展决策者首要考虑的方面。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大、分布区域广, 其规划和设计是否合理、学不仅影响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对道路完好、城市环保以及城市防洪排涝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一、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内容及重要性
(一)排水工程规划的内容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划定城市排水范围, 预测城市排水量, 确定排水体制, 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的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排水工程规划一般分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一规划区的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和某一规划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重要性
排水工程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目的之一是通过规划在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的统一协调, 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投资合理, 运行中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因此,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是当地的排水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城市排水工程设计的原则与任务
(一)排水工程设计的原则
排水工程设计要在分析城市排水管线系统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城市排水规划的相关技术指标, 计算城市排水管线的容量并提出具体要求; 落实上一层排水工程规划在规划区的城市排水设施数量、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布置排水管线走向并计算管径或断面。
(二)排水工程设计的任务
城市排水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气降水径流和其他弃水的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城市排水工程设计主要指建设在市政道路上, 用于收集、输送和排放城市雨水、污水的城市排水设施的设计。
三、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案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涵盖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过程规划和修建规划中, 其作用是要指导下一层次的排水专业规划或排水工程设计。排水工程规划的根本任务是:分析区域现有排水系统情况;确定排水体制和划分排水区域;确定排水量预测方法和指标;进行排水量预测;进行排水系统布局;确定排水处理设施种类、数量、位置和用地;布置排水管道及进行相关计算等。
(一)城市排水规划不以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依据,缺乏前瞻性
城市排水管网修建完成后,短的要服务十几二十年,长则达到三四十年。在这个期限内,城市居民用水、城镇人口密度、工业用水量标准、土地服务范围等指标都是应该充分考虑和在规划中有所体现的。很多城镇排水工程规划中的排水量预测都缺乏“超前量”,在初步规划时,只考虑了当时的需要,但不久后便发现规划有其发展局限性。好的排水规划是指导排水工程设计的,应及时进行编制或修编,同时应注意其时效性。
(二)市政排水体制不能“与时俱进”
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分流制以及混合制。改革开放以来, 城镇建设日异月新,但很多老城区的居民生活污水、工矿生产废水和雨水大部分还是直接排入附近江河,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改进方法有: (1)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系统, 在两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污管(截流干
管),同时在截流干管处设置溢流井,并设置氧化沟和污水厂,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江河;(2)城镇区域或开发区,一开始规划时就应采用完全分流制系统,将雨水、污水完全分开来设置管道,雨水排入邻近河流,污水则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入河流。但是在普遍提倡分流制排水系统的今天,也不能盲目规划、设计、施工,否则不但会导致工程造价攀高,也会给日后的维修和养护工作带来难度。必须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灵活选择最经济可行、同时也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排水体制。
(三)城市排水管网规划未做到统筹兼顾
排水工程规划是动态的,在排水体制、排水量标准、排水主干管的定线工作完成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 以便工程的具体实施。应做到使排水管网规划同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相一致和协调,同建筑规划、城市路网规划、地上和地下基础设施规划等相配合, 且规划服务年限稍长时, 排水体制、排水量标准预测都应留出富余之地。
四、城市排水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个城市的排水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城市排水畅通、水环境治理、城市雨季的防涝度汛能力,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关键。
(一)排水管网设计的前期调研工作不细致
1 建设工程规划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建设用地问题
2013年,武汉市土地供应总计推出258宗,土地规模1350万m2,从成交地块空间分布来看,主城区成交占总量的比例超过六成,从各区同比增长率看,主城区成交规模下降,远城区小幅上升。分析建设用地综合规划,存在以下问题:
(1)土地粗放式利用长期以来武汉市土地利用效率低、利用方式粗放,存在着建设项目土地征而不用、征大用小或盲目圈地的现象,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同时在城镇建设用地内部,用地布局不尽合理,土地级差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2)生态用地控制困难武汉在都市发展区中单独划出1814km2,作为生态保护范围,仅允许确需建设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生态型农业设施、公园绿地及必要的风景游赏设施等四类项目,但部分工业、仓储类等各类项目对生态区域存在较大的影响。
1.2 市政交通困境
武汉市作为华中地区唯一的特大型城市,长江、汉江穿城而过,形成了其‘两江三镇’的独特地理环境。在中部崛起的号召,武汉市城市圈的快速发展建设,但在发展过程中,日益严重的市政交通问题困扰武汉,成为制约两型社会改革的‘瓶颈’。武汉城市发展中,市政交通的困境包括以下:
(1)天然地形限制,交通整体规划缺陷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加之城中湖泊分布,形成区位相互独立的交通体系,彼此通过桥梁及隧道连接,市政交通呈环形放射模式。此模式存在自身缺陷,导致众多交通问题,其中过江通道的拥堵,成为武汉市两型社会发展自然瓶颈。
(2)交通规划滞后,路网密度不足因城市自然历史特点,在城市发展中因主城区功能和结构规划复杂。市政道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及相应的科学论证,导致武汉市现行交通路网基本在各自区域相对独立发展,加之武汉市路网密度较低,主次干道循环能力较差,停车区域规划不足,整体交通系统属于城市发展薄弱部位。
(3)交通建设滞后,城区工地遍布例截止2013年,武汉市过江通道有5桥1隧(三环范围),过江日交通流量为48.3万台,其中内环长江大桥、二桥和隧道承担过江总量的60%。高峰时段,均已处于高负荷运行,两岸通道口拥堵突出。另外2013年武汉市全市工地数量1.1万个,部分区域每平方公里高达2个,由于城建项目昼夜开发,在交通管理,环境影响均加剧混乱。
1.3 建筑规划现状
建设规划管理为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居住品质的目的,体现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战略精神,彰显武汉市滨江、滨湖及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特点,从城市界面、景观、色彩和建筑产品性质等几个方面提出要求,但现实存在突出问题:
(1)建筑产品自身缺陷因武汉市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点,建设项目开发单元、兼容性和强度控制综合考虑不足,加之开发单利益最大化目标因素,建筑产品规划自身在建筑单体布局、建设高度等难以合理化,造成建筑日照、采光、通风等方面综合功能效益较差,建筑产品自功能舒适性不足。
(2)建筑产品配套设施简单城市商业建筑交通不便,停车资源紧张,住宅建筑居住生活不便,周边各项配套不足,同时周边道路、绿化等指标均按人均指标分布,未考虑城市配套规划综合需求,建筑产品无法较好融入城市之中。
2 解决工程规划存在问题的一般措施
2.1 统筹建设用地开发理念
(1)保障科学发展用地武汉城市建设用地始终贯穿节约集约用地建设‘两型社会’的理念,根据城市规划应针对不同区域各类土地的统筹协调利用,优化主城建设区、重点功能区及产业集中区、生态用地区、基本农田集中开发区等不同的土地利用分区,加快建设用地规划开发,制定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强化建设用地调控和空间引导。
(2)控制城市用地高效开发根据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综合承载力分析,为各类要素布局,交通、市政设施等系统安排,以及用地开发强度,各类城市功能配置等形成支撑。定期评估各类要素用地,完善土地实施经济机制,制定保护和节约的激励政策,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和永续利用。
(3)保护土地生态控制线依据武汉市1:2000生态控制线区分生态底区和生态发展区,创新新农村建设模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通过迁村腾地,运用土地流转、增减挂钩等政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增强城乡发展活力,提高生态用地使用效率,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2.2 建立新型市政交通模式
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发展,对常规公共交通规划涉及的公交专用道设置以及公交场、站选址和用地标准等内容提出技术要求,加强对重大交通设施的安全保障和控制管理,市政公用设施选址布局要求、卫生防护等。充分发挥武汉市区位与交通特点,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优化,实现各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构建安全便捷、公平有序、低耗高效、舒适环保的综合交通系统,促进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协调发展。
同时利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实施区域差别化交通管理政策,强化交通需求管理。加强交通法规建设,完善制定交通管理规划,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建设,加大交通安全社会宣传力度。
2.3 优化建筑规划设计思路
加强城市建筑规划和城市空间形态建设管理,建立全市城市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协同组织机制,以城市建筑设计为先导,促进园林绿化、历史文化、旅游、广告亮化、沿街立面及环境整治等相关工作的联动,不断提升城市设计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管理体系,建立以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等为手段的空间引导机制,将城市设计由空间引导型向引导与控制型转变,实现城市设计对规划实施的有效指引和城乡规划的精细化管理。
3 结 语
总之,在城市的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严谨态度规划城市,以务实的作风建设城市,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才能够建设出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和谐、美好城市。
参考文献
[1]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2(02).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基础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城市排水系统、网络系统、电力系统、交通以及垃圾的处理都有所改善,已经上了一个新的阶梯,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很大程度的改善了生态环境。而这些总的说来都要归功于城市市政规划的科学合理。城市市政规划主要包括主要规划,局部地区的规划以及分区的规划工作。它们是一个整体,在规划时必须从整体的利益出来,着眼大局设计出最科学最合理的规划。比如市政规划中的排水系统、交通道路就如同城市的血管一样,决定着城市的能否健康发展。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在当前已经收到了高度的重视。一般来说市政规划工程都是十分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考虑的是每座城市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同的城市其环境不同,其中大多数的环境是较为复杂的.我们在施工的时候不仅仅要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还要保证城市道路的畅通,这是十分困难的工作,所以加强城市市政规划的探讨意义重大。
二.我国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的现状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的发展状态而言,城市规划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全面,包括城市的网络系统,电力系统,交通道路,排水系统等许多方面都已经成为了城市市政规划的一部分。城市市政工程规划是一个整体的工作,而不是相互分离的部分。城市市政工程的规划必须从整体出发,必须从城市的整体功能考虑,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城市市政规划决定着一座城市的规模和功能的布局,其作用重大。所以在具体的规划工作中必须考虑周全,要着眼于全局,作出最科学的规划方案。总的说来城市市政规划近几年我国也取得较快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不同专业性质的规划,比如专业的道路规划,专业的排水系统规划等等。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飞速发展,市政规划工作也遇到了不少的难题,比如由于政府经费的不足,阻碍和限制了城市规划的工作。使之许多城市出现了插花式的规划,这就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的整体效果,导致城市规划缺乏系统性和整体合理性。再之由于高级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许多城市规划工作缺乏专业的指导。
三.我国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的发展趋势
我们知道在我国许多的城市都是在解放的初期开始起步发展的,可以说城市系统缺乏完善性,总体来说我国城市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城市的公共设施落后,城市系统没有条理性相对杂乱。之前的城市规划比较缺乏环保意识,许多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被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设计时也有许多的管道设施设计不合理,出现了供应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而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政工程规划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大一部分大城市规划已经十分的完善,城市的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等已经趋于完善。城市市政工程规划设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我国已经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城市化的迹象,已经开始出现了区域化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我国城市以后发展的方向。
四.我国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的方法
1.规划阶段划分
我国市政工程规划在空间上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宏观是针对一个整体区域的规划,中观则是对一个城市的设计规划,微观是对具体设施布置的规划。其在每个层次上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以使得我国城市市政规划具有层次性。除此之外,市政规划还分为专业的规划和详细的规划,详细内容规划着重考虑具体设施设备的规划,是对城市整体规划中的一个子系统进行规划。而专业规划对区域性的规划以及对城镇的规划,是一个系统的规划过程。所以我们在进行规划之前必须进行定位,确定我处在哪一个规划阶段,在根据具体的阶段特征合理的作出规划细节。
2.注重规划的侧重点
我们知道了,市政工程的规划包括三个层次,有着自身的时序和规律。在解决问题时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宏观丰要针对区域体系及方针政策,规划过程中要减少浪费.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效率。方便国家进行宏观的调控;中观是在分析各个城市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解决城市的具体矛盾和问题,对市政工程的设施以及线路进行布局,钩建合理指标体系:微观的侧重点在于解决具体的操作性问题,为工程建设提出意见和依据。在实际生活中。市政工程的规划编制与上述并不相同。现实中,多采用微观在前,宏观在后的方式进行.这就会导致工程规划中不同阶段侧重点的差异闭。在详细规划阶段,它的任务是对工程规划内容的整台,以增强系统的可操作性。
3.注重规划内容的深度
市政工程的规划要有完整性和系统性。大多数人认为市政上程的详细规划应处于一个完整的城市范围内,若去掉两端。就不好把握规划的系统性。市政工程的规划重点就是要处理好系统性的问题,使市政工程规划的出图比例和范围相对较大协。在规划过程中,不要涉及在设计中解决的问题,要突出重点。所以.一般认为专位规划要达到分区规划的深度,而详细规划达到控制性规划深度就可以。同时,针对城市的情况不同。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不相同,要采取相应的方法解决,增强工程规划的可操作性。这样既可以在深度增加的前提下,不影响规划的工作量,又能解决问题。
五.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城市的发展,我国的城市正处在飞速发发展时段,城市的发展水平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而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则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所以城市市政工程规划体现的尤为重要,决定着一个城市发展的命脉,城市的各个工程系统都至关重要,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按照正确合理的规划方法进行。在规划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的规划原则,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攻克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且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各项具体的工作,注意各项工作的技术要领,精益求精。这样就可以保证市政工程规划的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刘亚丽 彭瑶玲 孟庆 丁湘城 国内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经验借鉴和启示《规划师》 ISTIC PKU -2010年2期
中图分类号:TB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040-01
市政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是建设整个城市供水体系的重要环节,该技术工作主要是由自来水公司承担。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对城市供水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才能够适应城市进步的需求,这主要涉及到预测水量,选择水源,以及管道网络、水厂、泵站的建设等方面。最近几年,城市供水公司的规模越快越大,其供水能力已基本满足群众的需求。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工业结构逐步调整,这都导致了用水状况的不断变化,对城市给水系统规划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1 市政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市政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指的是设计过程当中工作人员所应考虑到的各方面要求及影响因素。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原则,保证市政给水工程的建设质量。
(1)市政给水工程规划设计必须服从于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因此城市给水工程要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来进行设计,合理做好分项给水设计,从而适应城市建设的要求。
(2)市政给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与市政排水规划、工业用水规划、环保规划等相协调,互为支持,而不能将其看成一项独立的工作去完成,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
(3)市政给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遵循我国开源节流相并举的政策方针,进行规划时必须严格遵循《水法》相关内容,严格做好相关规划工作。
(4)市政给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要遵循全面设计、远近结合以及分期建设这些原则。按照国家既定政策和现实条件分期实施,将近期的建设作为侧重点,并为长远发展留下充足的空间。
(5)市政给水工程的规划设计不仅需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系,还要合理协调河道航运与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的关系。当出现水源紧缺的状况时,一定要首先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供应。
(6)建设改造水源厂时要切合实际情况,应当在合理利用及挖潜之后方才考虑进一步发展。
(7)进行水厂规模的设计时,要立足于实际,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在满足近期城市用水的同时,还要确保拥有长远的发展空间,在实现最佳效果的前提下设计水厂规模。泵房建筑或者取水头部工程可一次性完成,这样可降低分期投资的费用,节省整体造价,经济合理。
(8)市政给水工程规划,要充分考虑地形、水源状况、建筑环境、工业用水等现实条件,按照水量、水质等方面的要求,根据当地地形、水源、建筑环境,工业用水等条件,在服从城市全局的前提下,以经济为出发点,优选给水体系。
(9)对于已有水厂的规划设计,应该以提高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加其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开发引进新技术,促进市政给水事业的快速发展。
(10)水源是水质的重要保证。应保证水源具有很好的感官性状,应对人体无害,不能具有刺激性气味。此外,水源中不应含有对身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不应对身体具有急慢性的毒害作用,水源不应含有流行病病原体。同时大中型城市的水量保证率应在97%以上,小型城市也必须有充足的水量保证。总而言之,水源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选择标准,建立必须的水源保护区,切实保证水源的安全[2]。
2 市政给水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我国市政给水工程通过大量的实践规划与实践,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与技术。但是,在某些给水工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需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2.1 工业用水量大,循环利用率不高
水资源短缺是全球都面对的问题,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降低工业水的用量,提高其循环利用效率,不仅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而且可以带来极高的经济价值。目前,我国工业水循环利用率在30%~40%之间,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70%~80%。为了解决该问题,国家应该加强立法,制定与工业用水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工业节水与水处理体系,开发研究更为经济合理的水处理技术,使工业节水工作更加的制度化与科学化。
2.2 市政用水量较大,管网漏失的情况比较严重
根据《城市市政给水规划规范》的规定,人均综合的生活用水量不包含市政用水量、管道漏失水量以及道路绿化的用水量等。一般情况下,其用量会达到20%左右。但是如果考虑到冲厕、喷洒道路等用水量,这个比例会降低很多。例如。一个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左右的小区,居住人口在五千人左右,若按照每天150L的用水量计算,则小区总用水量可以达到每天750L,按85%的排水系数计算,则排水量将达到每天637.5L。若这些污水全部被处理变为中水,而后用于市政用水的喷洒道路、城市绿化、冲厕等等,这个小区每天便可节约上百立方米的水。推广而言,这将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因此,采取中水回用技术是节约用水,减少用水量的有效措施。在市政给水规划中,市政用水、道路喷洒以及管网漏失水量问题,可以采取中水回用这一方法,有效降低城市市政的规划用水量[3]。
2.3 市政给水规划应结合实际问题采取合理对策
城市市政给水规划设计应结合实际,合理配合城市的建设及规划,对各方面的用水予以充分考虑,既能充分满足生活、生产以及消防方面的用水,又能满足以后城市发展建设的用水需求。强调城市市政规划,建立完善的功能分区。合理布置管线,为城市未来的发展预留好充分的空间。市政规划必须联系实际情况,结合城市总体的规划设计,尽可能做出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此外,在进行基础建设的时候,给水部门应积极配合施工,有预留的部位必须预留,不需预留的部位可实施顶管施工。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应尽量避免破坏原有的道路。
3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城市市政给水规划与设计成为关注的热点。我们需要继续研究与应用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合理采用新工艺,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排水系统对城市道路的重要性
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道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对于保证车辆的安全行使和交通通畅意义重大。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一般由雨水井、沉泥井、过待排水管、排水检查井和地下排水主干线组成。雨水井、沉泥井、过街排水管部分多数由道路主体施工单位完成,而排水检查井和地下排水主干线部分工程量较大,多由排水公司施工。排水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无论谁施工,都必须保证各个井和管之间的无缝对接,保证水流顺利被排除。排水系统对城市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大面积的降水会直接对地面道路产生影响,如直接冲毁路肩边坡和路基;进入结构层内的水分可浸湿无机结合料处治的粒料层,使基层强度下降,沥青面层出现剥落和松散;渗入路基内部的水会使土基湿软从而引起路基冻胀、翻浆或边坡塌方、泥石流;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接缝多,从接缝中渗入的水分聚集在路面结构中,在重载的反复作用下,产动水压力,导致接缝附近的细颗粒集料软化,形成唧泥,产生错台、断裂等病害。(二)含水层的潜水,距地面较近,在重力作用会形成水分集中,造成路基局部损坏,影响路基的整体强度和水温稳定性,重者会引起冻胀、翻浆或边坡滑坍,甚至整个路基沿倾斜基底滑动,水还可能造成掺有膨胀土的路基工程毁灭性的破坏。(三)如果水长时间作用于道路,会降低路面材料的强度,形成各种各样影响交通的病害,如果水流进入封闭性不好的道路内部形成松软土层,容易造成路沉陷;遇到易发洪水季节甚至会冲毁路基及周边的附属工程构造物。因此,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一直是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基础的部分。
二、市政排水规划存在常见问题
2.1 市政排水工程规划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防洪规划不相协调
2.1.1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高程无法保证,排水工程设计不符合防洪要求按规划新区的雨水规划,在规划区内没有设置雨水排捞泵站,所有道路或小区排水均按重力流的方式排放。采用重力流直接向河流排放的雨水管,只有其设计雨水管内底高程高于内江的某一潮位高程时,才能保证暴雨期且内江涨潮至此潮位高程时的排水畅通。按防洪规划,排水工程设计应确保在内江50年一遇的实测潮高3.9m时的排水安全。
某工程设计雨水按就近排放的原则,工程设计范围的雨水管分3段(相应分3个雨水排出口),各段的管道长度分别为480m、340m、980m。3个设计管段的最不利点雨水口的地面标高分别为4.05m、4.07rn、4.05m,由于与内江潮位相比道路设计路面高程相对较低,使各设计管段的最不利点雨水口的地面标高与50年一遇的实测潮高3.9m的高差(压力差)约为0.15m,与多年平均位3.55m的高差(压力差)约为0.5m,如果要保证最不利点在50年一遇的实测潮高或多年平均位设计暴雨重现期为2年的情况下排水畅通不造成积水,设计雨水管无论采用压力流或重力流设计均不可能达到要求。
可见,由于规划区用地竖向规划的地面高程太低,导致了排水丁程设计无法满足防洪规划要求,而防洪规划中也没有提出对排水工程设计可降低防洪标准的要求。
2.1.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城市用地与道路,交通,地面排水,防洪以及项目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的结合。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等矛盾,只有通过用地合理的竖向规划来解决。在规划新区内类似本工程的排水状况尚存在,我们认为其原因是,在规划新区的规划过程中,没有做好排水工程规划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防洪规划的协调,或者是仅考虑提高用地高程会增加土方工程的造价,而没有考虑所在地区的重要性及排水不畅的后果,因为该市雨量充沛,降雨集中,多台风,台风带来的暴雨强度大,对雨水排放不利。此外,应对土方工程与排水工程的投资进行比较。
2.1.3采用重力流和短管压力流两种方式进行排水工程设计
对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高程太低的存在问题,在设计评审中有关规划部门答复不预调整,为了使排水工程设计在受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合理,结合本工程特点,我们雨水设计中对各管段的水力计算处理为:管段起点至最不利点按重力流设计,最不利点至出水口在设定相对合理的安全潮位下按短管压力流设计。安全潮位是指当内江潮位不高于此高程时,设计雨水管段能在满流的情况下以压力流的形式排水,并可保证排水畅通。计算结果:
第1段管道总长L为480m,最不利段管道L为120m,安全潮位3.05m。
第2段管道总长L为340m2.65m。
第3段管道总长L为980m2.65m。
最不利段管道L为260m,安全潮位最不利段管道L为640m,安全潮位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达不到规划新区5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要求,但与每一设计管段全部按重力流排放形式设计的雨水管相比,安全性得到了提高,当然在同样的设计坡度下,由于加大了管径,也就增加了工程造价(本排水工程造价增加了13%)。当出内江潮位高于设定的安全潮位同时下暴雨(暴雨重现期为2年)时,最不利附近区域会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在规划新区内适宜的位置设置排涝雨水泵站。
2.2 污水管网规划中竖向高程和污水提升泵的设置站缺乏合理性,系统性的论证
工程实例:某市新开发城北区,规划面积约13km2,规划污水排放量44300m3%/d,在规划区内污水主干管末端设置了一座规模40000m3%/d的污水提升泵站,即规划区内的大部分污水需经泵站提升后才能排至污水处理厂。
2.2.1污水管埋深不合理存在的问题
按原污水提升泵站设置的位置进行本工程设计污水管道埋深llm―15m,的长度约为路线长的50%,且排水坡度与道路坡度相反,出现了如下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问题:
(1)按国家钢筋硅管的使用标准,一般Ⅱ级管可达到最大覆土为9m,塑料排水管超过8m覆土后也不能选用,因此,需采用暗渠形式排水,与采用管道相比,由于埋深太大,暗渠施工周期长,增加了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2)工程造价较高:根据某工程的地质报告,此路段上除局部为d约lm的残积土外,从高程l00m―130m的范围均为灰岩,管渠埋深太大,造开挖回填土石方量大。
(3)泵站原选址位置现状地面标高129m―132.5m则泵站的进水池开挖d为17m―20m,泵站的建设投资相对较高。
结语; 排水系统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市政道路的质量。在城市道路排水施工中,必须将其作为一次性的工程来实施。因为地下工程的改造会耗费更多的成本,更关键的是它会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不利。提高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应从管道质地,施工工艺,管道接口等多个环节入手,保证城市排水系统长时间正常高效的运转。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its management planning, municipal engineering line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job is to be added to the important agenda. But in actual work, be part of the objectiv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work is extremely weak the strength of management. How to carry out the work, improve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need for a good discussion and thinking.
Keywords: municipal pipeline; Plann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市政管线是城市最基本的设施,它构成了城市的骨架,是城市的生命线,对城市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种类增多,需求增大,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因此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严谨化和科学化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和管理条件的制约,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工作存在很多实际问题。
一、 城市市政管线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各自为政,城市道路遭到严重破坏
城市地下管线需要城市规划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城市市政管线的规划管理还比较薄弱。当我们走在马路上时经常会发现道路遭到破坏,而且经常是旧伤”未愈又添新疮”。给城市交通带来诸多的不便。探其根源,主要是管线单位在管理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造成的。这样的结果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地下空间的资源也遭到了破坏,而且长期的反复开挖严重影响路面质量。并且,管线单位仅仅注重投资的节约忽视了城市空间竖向设计的系统理念管线采取直埋的方式。一旦需要维修.必须要再次开挖 检修时又极易造成对原有管线的破坏。
1.2 专业规划编制少,管理难度大
市政管线工程属于隐含工程,直观性差 潜在因素多。很久以来 各管线单位不办理规划手续擅自开挖的现象较普遍,管线现状情况复杂;加上开展市政管线基础资料调查工作涉及的部门多,单位多需要由政府统一组织统一安排 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由于资金匮乏迟迟未开展起来。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使得市政管线现状基础资料处于空缺状态,无形中给规划管理带来了难度。同时长期以来,专业规划编制的资金来源渠道少城市市政管线专业规划编制的极少,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和建设总体规划也还未提上议事日程城市管线综合规划重视度不高。所以市政管线工程的审批规划依据不是很充分,许多管线手续甚至是在无专业规划的情况下审核批复的,即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慎之又慎也很容易造成批后管理中问题的出现,一旦施工过程中出现疏忽就有可能损坏已经铺设好的管线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息,甚至形成行政诉讼案件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威性受到冲击,由此形成的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
1.3 城区架空线路依然存在
在城区中许多架空线路相互交错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罩在城市上空,使城市环境,城市面貌增添了几分特别的景致”城市景观受到直接的影响。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历史延承下来的,在城市建设之初,由于经济、技术,施工力量较弱 大部分管线采用架空的方式进行敷设。另一方面是管线单位为了节约投资 维修方便,使得部分线路采用了架空敷设。再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具体管理依据,对管线的敷设方式分类界定的不清晰,因此,强制执行的依据不充分,管理约束力小。
1.4 执法检查力度小,违法现象普遍
通常,在城市规划管理执法检查中,侧重于对地上建筑物违法现象的查处而对地下管线工程的建设基本忽略,而管线单位认为自身的建设造福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工程是好事情,优势心理极重,二者融合到一起自然助长了管线单位违法建设的势头。并且城市管理执法中以罚代管,重罚轻管的做法使得管线单位办理规划手续的积极性再度降低,擅自开工建设的管线工程比比皆是。同时,有些城市还未出台具体的市政管线规划管理办法,使得法律责任不明确,法定约束力小。而且管线工程不必如建筑工程一样进行确权,建设单位投机取巧、乘机钻空不例行手续的侥幸心理占很大比重。再就是,建设单位从不办理手续到办理规划手续在认识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转变。
二、 对今后城市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针对城市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了提高城市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一方面,由市政主管部门对现状道路新增管线的情况,根据专业规划和管线综合规划进行统一维修改造,规划手续一次性办理,建设一次性施工,减少开挖次数。另一方面,对于新建道路下的市政管线引入市政管廊和管沟的设计理念,避免老问题重复出现。当然,此做法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大,收益较慢,靠政府来实施近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借助市场运作的方式,由企业介入可望激活。
2.2 开展现状调查和规划编制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专业规划编制工作。专业规划是市政管线规划管理的科学依据,尤其管线综合规划的编制更是合理利用有限地下空间的最佳解决方式之一。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是资金来源和管线综合规划如何与各专业规划同步开展的问题。借鉴相关单位的经验,发现各管线专业规划编制如果与管线综合不同步的话,由于管线综合的编制会使已编制完成的各专业规划再次修改调整,过程较为繁琐,设计周期长,可谓事倍功半。因此,政府统一组织投资编制,各专业规划同步进行,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单位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同期完成,这是最理想的做法。如果通过市场运作,由管线单位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进行。各专业规划同期进展的可能性较小,管线综合规划显然无法及时形成。建议采用折中的办法,由政府颁文制定编制规定.政府委托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单位,各管线单位投资编制各专业规划,力争同期完成。
2.3 加大执法力度
首先,做好部门协调,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市政管线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明确处罚意见,能够带来一定的震慑力,并选取典型事件进行宣传.使违法的势头逐步收敛。其次,出台具体管理办法。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使我们更加深切的认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管理办法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改变现有的管理现状将起到推动作用,大大增强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再有,强化宣传,改变观念。通过借助舆论媒体的力量及自身日常工作的宣传,加大转变观念的攻势,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管线单位办理规划手续的积极性。采用先引导后规范的方式,逐渐打开工作局面。最后,增加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细 化管理。通过管理力量的壮大,逐步工作进展慢的现状,将工作向深度和细化延伸.真正实现科学的规划管理目标,使城市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2.4组织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到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城市参观学习,是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的一条捷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避免少走弯路,在短期内就会取得工作成效。但外出借鉴经验必须先认真总结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观摩学习,才能真正做到吸其精华,提高自我。
结束语
城市市政管线设施工程,是城市物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输送载体,是维持城市正常生活和促进城市发展所必须的条件。因此,必须要做好城市市政管线设施工程的规划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志. 市政管线在城市道路地下管位的综合规划与管理探析[J]. 今日科苑,2007.22.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城市的基础设计当中,市政管线设施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一个城市物流、能源流以及信息流, 使得城市获得正常生活,并且促使城市和谐发展。市政工程管线的规划管理工作跟广大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市政工程管线的规划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变得非常薄弱。怎样使得城市市政工程管线的规划管理工作获得良好的开展, 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二、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城市中存在架空线路, 严重的影响城市形象
在城市的上空存在很多的架空线路,并且错综复杂,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景观。通过分析, 笔者发现这些架空线路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在城市刚刚建设的时候, 在建设资金上、技术力量方面都非常薄弱,所以很多管线敷设使用架空的方式;还有就是管线单位为了节约投资和在维修时便, 因此在一些线路上使用架空敷设;在管理方面缺乏根据,敷设管线的办法没有很明显的分类界定,所以没有强制性,在管理方面没有相应的制约性。
2、科学专业的规划不普遍
一直以来,城市市政管线管理单位在管理方面不到位,因此存在很多擅自开挖的现象,并且非常的严重,使得市政管线存在了各种复杂的现状;想要调查市政管线的基础资料,牵涉到很多部门,而且还需要政府进行统一的组织和安排,需要相应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调查工作才能够顺利的开展并成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支撑市政管线专业规划编制的资金明显不够,针对市政管线专业性的系统规划和编制无法到位,并且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能达到实际的落实要求。在审批市政管线工程的规划时没有良好的根据,有很多没有进行过专业规划市政管线的手续就拿过来审批,就开工建设,当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对已有管线的损坏,就带来很大的损失。
3、建设难以同步
即便有了规划部门的统一协调安排,市政管线的建设也难以同步,因为管线的建设受到建设计划、工程资金,社会需求等因素制约,道路两侧地块开发项目建设进度不一也造成各类管线的接入点和容量难以与道路建设统一考虑和埋设,因此,管线多建、少建的情况时有发生,既浪费资金与地下空间资源,又重复建设。
4、城市道路因为管线施工而产生很严重的破坏
通过细心的观察,不难发现,在城市街头经常会存在私自扯拉电线的现象,由于管线的施工使得本身平整的路面变得坑坑洼洼,影响到城市的交通,同时也影响到城市的市容市貌。通过分析,笔者发现,管线部门针对市政管线的管理没有系统的管理体系,使得很多人力、财力和物力白白的浪费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地下的空间资源;由于不停的反复开挖, 使得道路质量受到严重的破坏等等。
5、执法检查力度小, 违法现象普遍
通常, 在城市规划管理执法检查中, 普遍只重视查出地上建筑物违法现象,但是不重视地下管线工程建设的检查,由于管线单位觉得自己的建设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产生很严重的优势心理,两种思想进行结合,就使得管线单位从思想上默认了违法建设的存在。而且由于在城市管理执法中存在以罚代管和重罚轻管的做法, 助长了管线单位办理规划手续的懈怠思想, 很多管线工程擅自开工建设。有些城市没有制度相应的市政管线规划管理办法,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法律方面没有相应的制约性。
6、管线档案资料不够完善,行业数据难以共享
目前,大多城市各类市政管线及其档案基本上是由各产权单位进行封闭式管理,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专业管线管理系统的专业性导致数据不能互相通用;各单位管线档案资料格式不统一;大多数管线主管单位没有能够反映本单位管线现状的完整准确的数据资料。
三、对今后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的几点建议和认识
1、建立市政管线档案资料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统一管理管线档案,建立相应的各管线主管单位联系制度
按照相应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管理规定,集中统一管理市政各类管线档案,并且由各地区建设主管部门来执行。按照具体的管线建设情况及时补充和完善管线的综合资料,使得管线档案具有完整性和准确性。聘请专人作为档案联络员各,使得各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具有紧密的联系。
(二)全面检查管线
遵照城市建设的管理要求进行全面普查管线现状,掌握准确管线数据,并编绘管线图、建立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动态性的管理管线信息资料。
(三)把地下管线档案列入验收内容,并且要求城建档案部门参加
在工程竣工兵验收后,建设单位提供一套完整、齐全、准确竣工档案到城建档案馆,验收合格的档案,要出具验收合格文书,如果不出具,就不给与办理工程备案手续,禁止投入使用。
2、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制定管线综合规划
由专业人员来实施每种管线的技术规划工作,并根据不同的专业来进行,并且进行长期维护和改进工作。如果专业工作人员离职,要做好交接工作。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相应的所有专业人员都要参与项目,并通过开会表决来决定管线横断面排列方案,然后进行各自专业的现状管线调查,然后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总体规划和控制规划,总之要通过详细的规划来确定最后的方案,然后由项目负责人将大家的图块全部插入到一张图上,再进行一些交叉口的高程调整,就完成了一套道路管线综合规划图。
要制定专门的管线规划,对空间位置进行综合考虑,发挥出各种管线的职能,避免相互冲突。在编制管线综合规划时,还要注重综合协调管线平面位置、间距以及管线与绿化带、建筑物、道路等各方面的关系。根据管线综合技术标准以及走向确定既经济又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
3、加大执法力度, 规范管理程序
(一)要做好各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通过多种管理方式的整合,提高对市政管线违法铺建行为的查处力度。
就典型的违法事件作出宣传,使违法铺建的行为逐渐的收敛。第二,市政管线管理部门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通过各种政策、制度等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有效提高管理效果有着非常明显的意义。
(二)要加强市政管线已发建设、安全使用等的宣传,提高人们自觉维护市政管线安全的观念。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宣传,加大转变观念的攻势,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管线单位办理规划手续的积极性。通过先引导后规范的方式,逐渐打开管理工作的局面。
4、组织参观学习, 借鉴先进经验
管理 城市市政管线的单位,要在加强自身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这样才能把能管理效果进行快速的提升,通过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管理经验,可以使得自身的管理经验的提升少一些摸索的过程,同时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要进行充分的总结,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身城市市政管线的管理制度。
四、结束语
总之,针对市政管线的规划和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要求都很高的工作,要很多部门进行积极的配合和协调。同时需要不断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提升,在管理上要进行细致和深入的管理,加大管理的力度,使得工作效率有显著的提高,科学的进行城市市政管线规划管理,使得城市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仇延林,刘芳. 大口径顶管穿堤施工设计[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9)
[2] 姜海洋,赫英.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与管线工程的配合[J]. 科技创业家. 2013(03)
[3] 唐峰. 探析潮安县特色产业基地市政工程综合管线施工图设计[J]. 广东科技. 2013(08)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urban water supply project planning i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tap water to the city, through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and near future arrangement, the main content including water, water, water choice forecast, and the pipeline, pumping station construction, etc.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resid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so on, water situation has changed greatly. All of the water supply plan work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in the planning of city water forecast, water management, engineering plan this a few questions.
Key words: the city; Water supply project planning; question
一、水量预测:
水量预测是给水规划的基础,城市用水系统的发展,表现在其各个子系统的具体指标变化上,这种变化的内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社会经济因素:如人口、经济结构、规模的变动。
2、用水效率因素: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万元产值耗水量、中水回用、污水资源化等。
3、供水事业发展:如供水能力及漏失量控制等。
4、自然资源因素:如水资源总量、可开采量、降水量、径流量等的变化。
如只利用第1方面因素研究未来城市用水系统的变化时,因为不考虑城市其它因素,所得结果只具有一定理论意义,而对城市的实际发展作用不大。如在此基础上再对城市的用水效率因素予以考虑,此时所得的需水量,对城市远期规划和未来给、排水事业的发展,便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用水需求的动力。对需水量进行研究,必须对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所了解,这些可从城市发展规划中得到明确的数据。除此之外,还必须了解城市给水系统的发展状况。这就要求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目的在于为确定城市未来系统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这方面研究越透彻,预测就越接近实际。
城市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其他用水量等。常用的预测方法是分析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等相关因素,建立模型进行推算。
在目前的经济转型、工业结构调整时期,特别在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时期,不管是正在开发或待开发的地区,其规划必然是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因此对土地和资源利用、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工业结构和布局等城市规划,将有别于过去以发展生产和经济为主的规划,作为城市基础实施之一的供水量的增长规律也将与过去不同。水量预测就不能仅按历史的发展趋势延伸,还要根据具体的城市规划对不同类型用水量分别预测,一般分为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和非工业用水三大类。
过去是利用工业总用水量与工业总产值之比即万元产值单耗进行工业用水量预测,随着工业结构不断改变,产值和耗水的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很高而往往其耗水量不大,传统的预测方法已不适用了,也不可能采用历年来工业用水增长或递减的资料进行推算,是水量预测中较困难的一项工作。如果城市规划能提供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在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则可对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分别进行产值和耗水量统计分析,然后进行推算。目前还有一种比较粗略的方法是根据工业用地面积对不同类型的用水量进行计算。
城市供水中非工业用水是很主要的部分,影响非工业用水量的主要因素有人口、气候、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等。当前第三产业在不断发展,耗用水量也不断增加。对于非工业用水量的预测,除根据历史资料与影响因素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建立相关关系进行推算外,还可对某些典型区域进行非工业用水、居民用水、总用水量等进行统计分析,寻找相互关系后推算。
由于进行水量预测时,城市规划提供的还不是详细规划,预测结果与实际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因此对于预测结果还是考虑其可能变化的范围,一是由于超常发展或气温等因素使需水量增加,二是加强用水管理后用水量有所下降,此外还需跟踪实际发展情况修正原有的预测值。
二、用水管理:
由于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被大家认识,水资源保护和用水量管理也日益被重视,成为国际水协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用水管理是采取各种方法促使人们认识到水资源的匮乏尽量做到合理用水。用水管理的内容有制定综合用水管理策略、对公众进行保护水资源及合理用水的宣传、尽力保护现有的水资源、安装合适的计量装置、控制漏损、采用节水的卫生洁具、水费采用分段计价、奖励节水等。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这方面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成果。我国供水企业在节约用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漏损率还较高,卫生洁具用水效率还需提高,总之如果广泛深入地开展用水管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各类用水单耗均可能有所下降。
三、工程方案:
近年来通过远距离引水以取得优质水源的方式增多,分质供水的方式也随之提出,其目的按不同水质要求供水以节约优质水的用量。目前提出的分质供水有不同类型:分为工业和生活用水,将生活用水中食用水与其他的用水分开,将生活用水中马桶冲洗水和其他用水分开等。从概念上讲不同用水目的其水质要求不同,采用分质供水是非常合理的,但在作出分质供水方式的决定前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核算。首先是确定分质供水的不同水质标准,如果水质标准差异不大分质供水就没有意义。其中较困难的是将食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开。自来水企业执行的供水标准是“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食用水和生活用水是同一个标准,如将“国标”作为食用水标准,则生活用水尚缺少安全可靠的标准,因洗涤、淋浴等用水均与人体皮肤等接触,水质要求也很高;反之也一样,目前有些做法是将纯水的标准作食用水标准,纯水标准是从饮料角度制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是考虑饮用的安全可靠性。其次,要考虑分质供水的可行性,除了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开外,其他两种分质供水的方式需要两套室内给水管网,在已建成的城区及住宅内实施会有很大困难。第三要核算工程投资,分质供水需要两套管网,工程费用必然增加,但如果优质水需远距离引入,减少引水量又可减少引水投资,因此要具体计算各项工程费用后才能决定是否实施。优质水优用是非常正确的观点,将可食用水去冲洗马桶确实有浪费之嫌,因此如何进行合理用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具体的工程方案比较中一般都以如下因素进行比较:
1、工程费用。包括工程投资、年运行费,及所有的费用的净现值。
2、水源水质。应对现状水质及其发展前景综合评价。
3、环境影响。指项目的建设过程和建成以后对环境的影响,如征用土地后动迁居民、工厂或对农业的影响,建设取水实施后对渔业生态的影响,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等问题。
4、风险分析。这是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如水源的风险、整个供水系统今后运行的风险(包括水处理工艺、输配水系统)、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等。
1、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原则
1.1城市园林景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城市的设计理念
人是社会的主体,我们国家的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为了让国家的人民生活得更美好,生活得更幸福。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终极目的就是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能有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所以在城市园林的设计规划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城市的设计理念。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的调查研究,举行园林规划听证会,吸取群众的建议,因为园林的设计是要服务群众,而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同时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与城市的特色相结合,体现出城市的发展理念,彰显出城市的文化底蕴,不要照抄照搬国外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们已经厌倦了每个城市单调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希望在园林设计上能让市民们看到一丝新意,看到这个城市的与众不同,看到这是我们居住的城市。
1.2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生态设计理念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是城市的花园,是城市的绿地,是市民身心休息的一片净土。但是,近年来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上进行了简单的树木草皮的移植,造成了生态自然的破坏,没有发挥其生态和谐的功能。所以,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要坚持可持续的生态设计理念,体现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设计原则,增加一些科技的投入,绿色环保的投入,减少一些水泥钢材的使用,彰显出人工建筑设计的自然魅力。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界组成之间的关系,尽量地保留和采用原有的动物和植物来进行规划设计,如果必须引入植物时也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景观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来进行移植这样才能够保证生态协调规划设计理念的实现。
1.3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坚持科学化的设计理念
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园林景观是前提和基础,在园林景观建设之前要科学合理的分析,全面的设计,将园林的功能、特色、艺术等全面体现出来。为此,要培养大量的园林设计方面的人才,各大高校要开设相关的课程,注重实际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实践相结合,避免纸上谈兵,构建出符合我国城市特色的城市园林设计体系和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尽快地将我国园林规划设计技术标准不断的进行完善,做好各类园林的项目规划设计内容和深度要求,使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更具有专业内涵。
2、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2.1树立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生态园林理念
按照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做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应该走生态城市建设之路,使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既达到美化城市、推动旅游、增进经济效益的目的,也要以城市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强化城市生态的整合,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和休闲化,要以开放式绿地形态渗透到居住区、办公园区、工业园区之中,让城市不再是一个个绿色区块,而是弥漫于园林城市整体的“绿色液体”。政府要主导,民众要参与,家家要栽花,户户要绿化,使阳台、屋顶、通道、墙面、门前、屋后,无不披上绿色的盛装。
2.2立足现代城市整体发展要求规划长期目标
所谓现代城市建设,是指通过最优秀的人才激活最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材料与工艺,降低城市建设与运转的各类成本,提升城市的各项配套系统功能与效率,增强城市的经济价值与经济发展的活力,节能、低碳、环保、绿色、高效、宜居。园林景观的设计者们要把现代城市的建设理念、发展总目标与城市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做到布局合理,设计出满足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体系和方案,做到城市的景观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发挥园林景观对城市正在进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有的推动作用。
2.3遵循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以注重生态优先为原则,在园林生态景观设计上,遵循生物多样性,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生态与景观兼顾,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协调植物间的关系,增加生态效益;以注重适地适树为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讲求科学,适地适树,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努力形成城市个性化的园林绿化特色;以注重因时绿化为原则,紧紧抓住春季重要时节,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建设,防止园林绿化建设反季节施工,避免严寒酷暑种植绿化影响苗木成活率和绿化生长效果。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植物群落,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达到理想的绿化、美化、净化效果。
2.4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三者间的必然联系
一是在生态城市园林建设方面,要遵循“以小为主,中小结合”的原则,空间绿化要与绿地建设相配套,进行多层次的绿化。以城市规划学、生态学、植物学等学科理论为支撑,应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使城市生态建设向草坪、植被、乔木、灌木等多层次立体混交发展。二是城市园林绿化在重视整体环境的同时,要逐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重视生态小区的建设。三是生态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利益关系。
2.5明确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
以人为中心,关注园林景观的使用者,设计出人性化、使用便利,让人产生愉悦感的园林景观,是园林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要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要体现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
2.6多学科高度综合应用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
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是园林学、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园艺、林学、文学艺术等自然与人文科学高度综合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城市园林设计师不仅要用感性的眼光,更要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自然与环境,要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城市园林建设。园林设计师还必须密切与资源、生态、生物、水保、哲学、社会学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学者们的交流与合作,产生新观点与新思路,博采众长,以不断提高整体规划设计水平。
3、结束语
城市的不断发展,道路的拓展,高楼的建立,这都使得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能够增加城市的人文气息,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被提上了日程。但是,过度追求艺术的设计,使得城市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进一步面临着威胁。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问题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园林景观设计的最初目的,就应该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关注生态系统平衡以及充分考虑城市地域特征和文化发展背景的情况下,开展园林景观设计,实现设计的艺术效果和绿化功能,不断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